建筑构造试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6:15

建筑构造试题篇1

形考任务4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工业建筑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一样,设计时要体现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

B.厂房的建筑设计应为工人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C.当厂房宽度较大时,为了屋面防水、排水的需要,应设置屋面排水系统

D.在多层厂房中,由于楼面荷载较大,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承重

2、单层厂房柱网的选择,其实质是选择(

a

)。

a.厂房的跨度与柱距

B.吊车梁吨位的大小

C.柱子的横截面形式

D.想邻两柱子之间的距离

3、单层厂房的高度是指(B)。

a.室内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B.室内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C.室外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D.室外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4、屋面板上直接设置采光口而形成的天窗称为(

a

)。

a.平天窗

B.横向下沉式天窗

C.锯齿形天窗

D.矩形天窗

5、屋面容易积灰的冶炼车间宜采用的屋面排水方式是(B)。

a.檐口外排水

B.无组织排水

C.有组织内排水

D.女儿墙檐口内排水

6、单层厂房地面组成中,起到承受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地基的部分是(a)。

a.垫层

B.面层

C.防水层

D.保温层

7、厂房室内外高差一般为150mm,为便于通行车辆,在门口外侧需设置(B)。

a.台阶

B.坡道

C.楼梯

D.平台

8、下列关于轻型钢结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

a.轻型钢结构是在普通钢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

B.轻型钢结构与普通钢结构相比,有较好的经济指标

C.轻型钢结构自重轻,钢材用量省、施工速度快,但它本身的抗震能力较弱

D.轻型钢结构由基础梁、柱、檩条、层面和墙体组成

9、下列关于门式钢架横梁和柱的连接及横梁拼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门式钢架横梁与柱的连接,可采用端板竖放

B.横梁拼接时宜使端板与构件外缘平行

C.主钢架构件的连接应采用高强度螺栓

D.吊车梁与制动梁的连接宜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

10、轻型钢结构中,为使屋架上弦杆不产生弯矩,檩条宜位于(a)。

a.屋架上弦节点处

B.屋架下弦节点处

C.屋架腹杆中心位置

D.屋架上弦中心位置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业建筑是指用于从事工业生产的各种房屋。(√)

2、冷加工车间指在低温、高湿度条件下进行生产的车间。(×)

3、在设计配合上,厂房建筑平面设计和民用建筑平面设计完全相同。(×)

4、侧面采光是利用开设在侧墙上的窗子进行采光。(√)

5、单层厂房的外墙由于本身的高度与跨度都比较大,要承受自重和较大的风荷载,还要受到起重运输设备和生产设备的振动,因而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6、单层厂房的墙板与排架柱的连接若采用刚性连接,则可通过设置预埋铁件和其他辅件使墙板和排架柱相连接。(×)

7、单层厂房房地面承受的荷载大,要求具有抵抗各种破坏作用的能力,并能满足生产使用的要求。(√)

8、钢架结构是梁、柱单元构件的组合体,其形式种类多样。(√)

9、门式钢架轻型房屋钢结构的柱脚宜采用平板式铰接柱脚。(√)

10、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绿化遮阳是一种经济而美观的措施,可利用搭设棚架,种植攀缘植物或阔叶树来遮阳。(×)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钢筋混凝土排架的主要承重结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答:钢筋混凝土排架的主要承重结构有:(1)横向排架。(2)纵向连系构件。(3)支撑系统构件。

各自的作用是:(1)横向排架由基础、柱、屋架组成,主要用来承受厂房的各种荷载。(2)纵向连系构件由吊车梁、圈梁、连系梁、基础梁组成,与横向排架构成骨架,保证厂房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纵向构件主要承受作用在山墙上的风荷载及吊车纵向制动力,并将这些力传递给柱子。(3)支撑系统构件设置在屋架之间的,称为屋架支撑系统;设置在纵向柱列之间的,称为柱间支撑系统。支撑构件主要传递水平风荷载及吊车产生的水平荷载,起保证厂房空间刚度和稳定性的作用。

2、厂房剖面的建筑设计应注重哪些方面?

答: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确定厂房高度及有效利用和节约空间;妥善地解决厂房的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和屋面排水;合理地选择围护结构形式及其构造,使厂房具有随所候条件变化的良好的围护功能(保温、隔热、防水)。

3、钢筋混凝土构件自防水屋面具有哪些优缺点?克服其缺点的措施有哪些?

答:钢筋砼构件自防水屋面是利用钢筋砼板本身的密实性,对板缝进行局部防水处理面形成防水的屋面。构件自防水屋面具有省工、省料、等人低和维修方便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砼暴露在大气中容易风化和碳化,板面后期容易出现裂缝而引起渗漏。油膏和涂料易老化,接缝的搭盖处易产生飘雨等情况。克服这些缺点的措施是:提高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强砼的密实度。从而增加砼的抗裂性和抗渗性。在构件表面涂以涂料(如乳化沥青),减少干湿交替的作用,也是提高防水性能和减缓砼碳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措施。20世纪60年代构件自防水屋面在我国南方和中部地区应用较广泛。

4、大型墙板布置的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何优点?

答:大型墙板布置可分为横向布置、竖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方式。①墙板横向布置的优点:墙板长度和柱距一致,利用柱来作墙板的支承或悬挂点,竖缝由柱身遮档,不易渗透风雨;墙板起连系梁与门窗过梁的作用,能增强厂房的纵向刚度;构造简单,连接可靠,板型较少,便于设置窗框板或带形窗等。②墙板竖向布置:是不受柱距

限制,布置灵活,遇到穿墙孔洞时便于处理。③墙板混合布置:具有横向和竖向布置的优点,布置较灵活。

5、门式钢架具有哪些特点?

答:①采用轻型屋面,不仅可减小梁柱截面尺寸,基础也相应减小。②在多跨建筑中可做成一个屋脊的大双坡屋面,为长坡面排水创造了条件。设中间柱可减小横梁的跨度,从而降低造价。中间柱采用钢管制作的上下铰接摇摆柱占空间小。

③刚架的侧向刚度有檩条的支撑保证,省去纵向刚性构件,并减小翼缘宽度。

④刚架可采用变截面,截面与弯矩成正比;变截面时根据需要可改变腹板的高度和厚度及翼缘的宽度,做到材尽其用。

⑤刚架的腹板可按有效宽度设计,即允许部分腹板失稳,并可利用其屈曲后强度

四、构造图示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绘图说明单层厂房中抗风柱与屋架的连接构造,并加以文字说明。

答:单层厂房中抗风柱与屋架的连接构造见图10-29所示。

建筑构造试题篇2

关键词:建筑构造分析;考核改革;开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3-02

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特点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主要分析讲解的内容涉及两大部分:一是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二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分析。《建筑构造分析》课程分章节分析讲解了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及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主要组成部分中的基础、地下室、墙体、楼层、地层、楼梯、屋顶、门和窗等构件的构造知识。教学重点是建筑构造设计原理、建筑构造要求及做法。该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综合,课程结构逻辑层次分明,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应用性较强的特点。

二、《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通常《建筑构造分析》的考核是采用闭卷的方法进行,重点放在学生对建筑设计原理基本理论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的掌握上,由于时间和场地的原因考察学生设计动手能力以及专业素质的试题较少,容易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教师划定的范围内找答案、背题目,不能深入地、综合地进行复习,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锻炼的能力。因此改革《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确有必要。

三、《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的开展

针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特点及传统考核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了过程考核的方式,对考试成绩的评定采取的措施是将过程考核与期中、平时成绩相结合,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其中学生平时成绩是根据出勤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中期理论测试主要考核构造要求、构造方法,以选择题、构造分析案例题为主,占总成绩的比例为20%。过程考核以理论教学的开展中应掌握的实训为考核内容,占总成绩的比例为60%。这样做淡化了学生对期末考试的依赖,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负担,从而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应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训环节来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伴随着《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教学的开展应完成的实训任务有建筑施工图初步设计实训(如建筑平面图设计、建筑立面图设计、建筑剖面图设计)和建筑细部构造设计实训(如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将专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实训任务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进知识体系并在不同的知识环节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第2章是民用建筑设计部分,通过此阶段的设计原理讲解、典型建筑施工图识读、现场参观教学,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与建筑制图标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图集相结合,首先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在经过同学间的交流探讨、任课教师指导、进行了多次比较修改完成的建筑平面图初步设计实训基础上再要求学生完成建筑剖面图及立面图初步设计实训。此时因为建筑构造设计部分的内容还未学习,且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正在开展之中,学生的设计成果虽不具有准确性、完整性,但教师通过对此阶段实训成果的评价、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热情,提示学生对其中尚不能完成的图纸设计内容将通过后面的相关章节学习可以逐步补充完善,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了第5章墙体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补充完成之前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的墙面装修做法,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6章楼层和地层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地面构造做法、确定楼板类型与尺度;在学习了第7章楼梯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善之前建筑平面图设计实训、建筑剖面图设计实训中楼梯的形式与尺度、建筑立面图设计实训中建筑入口及立面处理,进行楼梯构造详图设计;在学习了第8章屋顶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可以完成屋顶平面图设计的实训任务;在学习了第9章门窗构造设计的内容后学生可以确定之前相关设计实训图纸中门窗的位置;在《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中开展的上述实训活动,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建筑设计的程序,懂得知识的运用与联系,通过反复修改实训任务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训考核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运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制图知识、构造知识等确定符合条件的构造方案设计。随着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师及时讲评、指导每一次实训,同时平时做好每一位同学每一次实训情况的记录,课程结束时学生按照要求将实训成果装订成册上交,教师汇总平时记录评比整体效果确定过程考核成绩。

四、《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改革取得的实效

1.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考核改革的推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不再搞“一言堂”,而是在课堂上起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师生互动、合作,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设法让学生“背”知识,而是通过规范、标准、图集、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学与做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目的的明确性、学习热情的提升。采取了过程考核,学生出勤率高了,主体意识增强了,学习热情显著提高。平时不努力期望于期末考试一次性过关的想法行不通了,过程考核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理解,并及时用于对应的实训任务的完成,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应用,同时采取过程考核也减少了考场作弊的情况。《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来,同时在完成任务的阶段中积极讨论、交流,学会查阅资料(规范、图集等)辅助完成任务。让教师能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评定,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效果,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与知识的联系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所提高,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我们将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推进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Z].

建筑构造试题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

引言

最近几年,国内的建筑业有着飞速的发展,建筑项目的范畴以及发展也是有着飞速的前进。因此建筑项目策划的品质以及安全受到了人们日益关注,加大对国内建筑项目策划的探索以及管制,推动国内建筑业整体能够顺利的发展,防止由于建筑构造的策划而引发的建筑事故是现在建筑项目建筑构造策划中首先要解决的工作。并且国内的建筑构造策划工作者一定要积极的研究建筑项目的建筑构造的改革与归纳。可以做到保证建筑构造的策划品质,这些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作用。

1对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的分析

在国内的施工构造策划中,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的情况也并不是很乐观。因此对施工构造策划的有关问题进行解析加以解决。而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的四类: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框支梁支放在剪力墙上的设计问题,对试桩阶段抗拔锚桩裂缝问题,剪力墙的设计问题。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就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而处理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够在更大的程度上确保建筑品质。下面我们就对建筑构造策划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解析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国内的建筑品质。

1.1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问题

建筑构造策划中观念策划在国内最近几年慢慢的越来越占据着关键的位置,由于观念策划是一个建筑构造策划方法的最初阶段同时也是这项建筑项目构造策划中最关键的步骤。建筑构造中所讲述的观点策划不光是一种建筑策划观念,也是国内建筑策划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并且观念策划关键在于建筑构造方法策划过程中,由于建筑构造的最初策划阶段是电脑所帮助不了的策划阶段。因此,就要求国内的建筑构造工程人员对掌握的建筑构造学知识进行综合使用,建筑构造策划的观念对建筑项目来讲构造最科学并且成本最合理的构造策划方法。怎么才能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第一,建筑策划工作人员持续学习与不断总结相关经验知识。第二,建筑构造策划工作者还要深刻熟悉各种施工构造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思想灵活的使用在建筑构造的策划中。第三,施工构造策划的工作人员还要尽可能在最开始策划阶段凭借自己的思想并不是依靠电脑。整体来讲就是需要国内的施工构造策划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丰富自己,并且能够应用到施工构造的策划中。

1.2框支梁支放在剪力墙上的设计问题

在建筑构造策划中第二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框支梁支的策划,由于对建筑构造策划来讲,和建筑构造品质有关的不仅是在建筑前的准备工作策划阶段中,还有建筑过程中的策划。在建筑构造中,框支梁的策划是非常关键的。最佳的策划方案就是把框支梁放置在框支柱或翼墙砼剪力墙上,当然详细策划阶段中,因为建筑运用性能的需求,一般框支梁放置的位置不能在翼墙或柱的位置,我们就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就要使用构造思想与相应的标准开展整治,我们要先按照有关的构造策划标准对建筑构造的框支柱截面高度的制约需求与框支梁钢筋水平位置的温度要求先明确建筑构造中剪力墙的厚度,之后使用构造计算体系开展计算,保证框支柱的截面不仅能够达到结构的需要还能够达到计算标准,构造策划阶段中,策划工作者一般重视的是按标准的结构需求明确框支柱的截面,没有考虑到算计的需求,致使建筑图纸策划中,因为计算达不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构造策划工作者在最开始就要了解框支柱的截面厚度需要等情况,在真实操作中才能注重,才能够策划出一个最佳的科学的构造策划方法,进而确保框支梁整体的策划都是科学安全的。

1.3对试桩阶段抗拔锚桩裂缝的问题分析

试桩阶段抗拔锚桩是我国的建筑结构的设计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那就是应该对其裂缝做到有效的控制。这个具体说来也就是

要在确保不影响建筑工程的分试桩构件最大的承载压力的前提下,而达到不用去计较建筑结构的构件的裂缝宽度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些,那么就应该从以下入手:首先,由于建筑工程在社会中的特殊性,所以,在结构设计中是应该考虑建筑的地下水浮力的作用及建筑的基础底板的作用荷载问题,其次,那就是还应该要去做到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作用在建筑的箱体上的荷载以及建筑结构的分项系数的取用,而这些必须是要做到认真实际以及科学可靠的分析。最后,就是在对于正常使用建筑结构中的极限状态设计时,建筑的设计人员还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的不同目的选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做到建筑合理。因此,我们应该彻底落实这三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建筑结构设计中对试桩阶段抗拔锚桩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

1.4剪力墙的设计

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最后一个相关问题那就是建筑结构的剪力墙的设计。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剪力墙的设计在建筑结构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对剪力墙的设计也是建筑结构设计中极其重要的问题。而要做到对建筑结构剪力墙的设计的合理科学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由于我国的建筑结构中的柱、短肢剪力墙和一般普通的建筑结构的剪力墙的所承载的特性不同,所以对在对剪力墙构造和设计时也应该做到有所不同。其次,要认识到不管什么的建筑结构剪力墙,在设计时应该都根据建筑工程结构的具体的设计和具体要求从构造标准出发而进行设计。最后,应该注意的是,在对剪力墙的基本设计时应该做到增大受力以及增强结构抗震等级以及增大承载能力的原则而进行灵活的设计和运用。建筑结构设计人员也只有通过上述设计标准要求,才能够真正的设计出符合我国的现代化建筑结构所需要的剪力墙。

2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内的建筑项目构造策划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在建筑方面颁发的相关条例进行,而使用信息化技术对建筑构造与数值仔细开展策划,并且要在策划观念中融合建筑观念,集成建筑构造策划思想,对全部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要予以充分的关注。还有,建筑项目构造策划工作者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十分谨慎仔细,还有,策划工作者还需要检讨以及归纳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经验,把建筑构造的策划尽可能的做到最好,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的搞好建筑构造策划,推动国内建筑项目品质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钱立彬,李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涂冬冬.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7).

[3]魏范阳.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2)).

建筑构造试题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0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化。在教学中如何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有属性,突出“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相关教师面临的难题。笔者以《建筑结构》为例,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1课程介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通过介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以及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等。本课程由“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大部分组成。教材中共20多个章节,100多个计算公式和大量的试验实践,涵盖内容多,涉及广,实践性强。

2教学现状

作为高职院校开设多年的重点课程,《建筑结构》的授课效果并不理想,课程特点也没得到体现。无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教材内容陈旧,缺乏适用性

目前,高职类建筑结构的教材是将本科教材中三大结构简单的叠加。课程内容体系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侧重设计与计算,不符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施工一线培养人才的宗旨。再者,教材内容较陈旧,建筑行业中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未得到体现,这对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造成一定影响。

2.2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较少

高职类院校授课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实践环节,整个课程上下来,不仅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会感到枯燥乏味。

2.3课程理论基础高,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

《建筑结构》需要以高等数学、建筑材料和建筑力学等课程为支撑,其中建筑力学与本门课程联系极为紧密。力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而高职类学生入学分数低、基础差,在学习力学时就存在较大困难,面对本课程中建立力学模型、受力分析更是无从下手。由此,很多学生心理上产生畏学情绪。

2.4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思想上重视不够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学生由于对建筑专业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以后主要是施工、监理等管理方向的工作,而建筑结构是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所必须。因此,学与不学没有太大关系,平时上课总是无所谓的态度,总指望考前突击,缺乏学习的动力。

3教学探索

针对《建筑结构》教学中存在的以上几点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为以下几点。

3.1上好绪论课,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绪论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学习方法,更应该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树立正确思想,即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凡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都应具备相关的结构知识和技能,这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先导性、关键性的作用。再者,通过绪论课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教育的支点。只有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其注意力,促使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笔者建议在绪论课上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建筑实例出发,介绍相关的结构知识,明确学什么;还可以通过讲解工程事故实例,让学生了解学习建筑结构的重要意义,明确为什么学。

3.2优化课程内容,注重前后课程的衔接

优化课程内容要以“服务施工”为宗旨,体现“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选择适用高职类学生的教材,或者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模块教学。比如,介绍受弯构件时,将钢结构受弯构件和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合并一起讲解。通过对比,找出两种材料在受弯状态下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不同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再者,由于先后课程有时间间隔,在授课过程中,具体章节涉及的相关前续课程要做适当回顾,尤其是力学知识。比如讲解框架内力计算中分层法、反弯点法和D值法时,先复习力学中的力矩分配法相关知识,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3.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纯理论灌输式的授课模式,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堂采用对比法,任务法、启发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通过采用ppt、Cai课件和工程视频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建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讲授构件承载力计算为例。通过播放构件的承载力试验录像,让学生对构件破坏形式有感官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公式推导和构造要求的理解。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将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身临其境,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比如,在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施工现场,既能了解具体构件受力钢筋和构造的直径选取、位置布置,还能了解钢筋的搭接长度和绑扎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在钢结构厂房施工现场,不仅可以学习钢结构的连接方式,梁板柱的连接节点的做法等,也可以学习钢结构构件吊装等相关的施工工艺,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4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本门课程卷面考试的形式。这种单一的考核形式势必造成学生平时不用功,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再者,单纯的卷面考试也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不出高职教学的“应用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要做适当改变。笔者建议在考试中加入实践能力的考核,即将卷面成绩和实践实训成绩综合评定。其中实践实训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试验;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具体的构件来检验对截面设计、配筋计算和构造要求等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通过施工图识读来检验学生的识图能力等。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浅显的分析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特点、提高授课效果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还需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和不断尝试。

参考文献

[1]康文梅.高职建筑结构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1).

[2]张济梅.《建筑结构》教学探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12(10).

建筑构造试题篇5

【关键字】钢结构;防火设计

1 钢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钢材材质均匀,可认为为理想的弹性材料,受力状态简单明了。(2)钢材的塑性和韧性好,有利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3)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降低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小结构设计内力,降低基础造价。(4)钢结构制作周期短、施工速度快等。

钢结构的优点很多,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耐火性能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钢结构建筑的火灾特点。钢结构建筑的梁、柱、屋架是建筑的骨架,它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幢建筑的安全,它们大都采用钢材,钢材虽然是不燃烧材料,但在火灾的高温作用下,其力学性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屈服强度、弹性模量等随温度升高而大幅度下降。钢结构在温度达到350℃、500℃、600℃时,其强度分别下降1/3、1/2、2/3,在高温条件下其内部应力也会发生改变,使钢结构承重体系出现问题,按理论计算,在全负荷下,钢结构失去平衡稳定性的临界温度为500℃,一般火场温度都在800℃-1000℃左右,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无任何保护的钢结构很快就会出现塑性变形,大约15分钟内就会倒塌。2002年9月11日,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大厦在恐怖袭击中倒塌,导致300多名消防队员无辜丧生。飞机满载燃油撞击大楼后,造成大楼承重的钢结构筒体的保护层被破坏,在强烈的高温作用下,钢结构筒体承载强度迅速下降。事实上,世贸大楼不是撞塌的,而是烧塌的。因为高温导致钢结构变形,承受不了上面的重量,短短20分钟后这个世界上最著名建筑就消失在我们面前。2003年青岛的正大食品厂钢结构厂房发生特大火灾,造成厂房大面积倒塌,很多工人葬生火海。这些众多的火灾案例都暴露出了钢结构建筑存在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耐火性极差,这就给我们广大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做好钢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使钢结构建筑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

2 如何才能做好钢结构建筑的防火设计

(1)根据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和重要性,合理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和防火设计方法耐火等级的选定各种建筑由于其使用性质、重要程度、规模大小的不同,火灾危险性存在差异,我们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再根据火灾危险性,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比如一个60米高的综合楼,根据《高规》其属于一类高层建筑,它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梁、柱、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分别不低于2小时、3小时、1.5小时,如果我们在设计时没有正确核定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等级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我们设计失误,过高造成浪费,过低则造成不安全。

(2)抗火的设计方法 钢结构抗火设计的实质是:选定保护材料及所需厚度,从而使结构在火灾中的温升不超过其临界温度而确保耐火稳定性,满足承载能力的规定。 基于试验的构件抗火设计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即规范要求某一类型建筑物具有一定的耐火时间,然后对结构的主要构件进行正常设计荷载下的标准试验,测定其抗火时间。设计目标为:结构(构件)的抗火时间不小于规范规定的耐火时间。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06)中关于钢梁和钢柱的防火措施的要求正是基于此法。该试验方法存在很多缺陷。首先,耐火时间、耐火等级不易确定。由于目前大多建筑物功能复杂,体量大。同一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相差非常大。其次,构件在结构中受力很难模拟,而受力的大小对构件耐火时间的影响很大。最后,构件受火在结构中产生温度应力,而这一影响在构件试验中也难以准确反映。可见早期的抗火设计方法有时失之经济,有时又失之安全。鉴于试验的上述缺陷,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已开始从基于试验的传统方法,转为基于计算的现代方法,特别是英国、瑞典、美国、日本等从20世纪70年代就大量开展了考虑上述诸因素的结构抗火计算与设计方法的研究。

基于计算的现代方法即用计算的方法代替标准试验的方法,可以免除传统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是钢结构抗火设计发展的方向。目前计算方法有几种:直接按耐火等级选择构件的耐火极限t,求出构件临界温度后ts,用t、ts为控制条件求保护层厚度的ts-t耐火设计方法;用构件的临界温度ts和当量升温时间te来确定防火保护层厚度的ts-te耐火设计方法。 设计时要选用恰当的钢结构耐火保护方法。目前世界各国对钢结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保护。从原理上说分为两种:截留法和疏导法。

1)截留法又分为:喷涂法、包封法、水喷淋法、屏蔽法。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极限。具体而言,喷涂法就是将防火涂料直接喷涂在构件表面,形成保护层,从而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它有厚型和薄型之分,不同厚度的涂层其耐火极限不同;包封法是用耐火材料把构件包裹起来。包封材料有防火板材,砖或混凝土,钢丝网抹耐火砂浆等。耐火材料将钢结构包裹,从而形成保护层,提高构件耐火极限;水喷淋法是在钢结构顶部设喷淋供水管网,火灾时自动启动(或手动)开始喷水,在构件表面形成一层连续流动的水膜,达到保护作用;屏蔽法是把钢构件包藏在耐火材料组成的墙体或吊顶内,主要适用于屋盖系统的保护。

2)疏导法:与截留法不同,疏导法允许热量传到构件上,然后设法把热量导走或消耗掉,同样可是构件温度不至升高到临界温度,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目前疏导法仅有充水冷却保护这一种方法。我们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建筑对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通过科学比较,选出最恰当的防火保护方法,达到经济和安全要求。

建筑构造试题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方式方法

1引言

依据建筑项目的质量与使用需求特性,在建筑结构竣工后,要求对建筑结构开展检测工作,假若对架构的质量不放心,需要应用相关的加固方法,进而确保并提升建筑结构施工成果的质量,使架构的稳定性能、抗震能力等合乎国家的有关规定。由此可见,建筑结构的检查测验和加固是极为关键的工作,对建筑施工成果和使用性能影响极大。为了建造质量更好的建筑物,我们有必要了解几类常见的建筑结构的检查测验和加固方法。基于此,本文展开如下分析,供诸位参考借鉴。

2建筑结构检查与测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某些建筑结构自身的承受能力不佳,在自然灾害面前,建筑结构也许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导致建筑的承受性能变差。这时要对建筑结构做出科学的检测,依据检测报告,设计完备的加固计划,对建筑结构发生变形等问题进行极力的修正,以转变传力路线为基础,对建筑结构承受性能系统进行加固。在建筑产业持续深化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的检测技艺与加固技艺除了运用于古老建筑的修复上,还会运用在新建筑中,从而对建筑的稳定性能做出科学的评价。现把致使建筑结构失衡的重要问题进行汇总。1)设计阶段潜藏的隐患。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企业对项目地理环境与水文条件没有做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无法精准把握现实地基的承受力,致使在估算结构的负重时,受力分析不准确,最终导致计算错误。2)施工质量未达标。施工质量是整个建筑项目的生命线,假若不严格要求混凝土强度的级别,灌注不密实,或轴线位置偏移,钢筋没能依照标准连接,都会削弱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也会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错漏百出。3)不科学的改造方法。某些施工企业在没有细致检查与估算的情况下对现有的建筑物胡乱做出改造,对原有建筑的承受性能造成威胁;在建筑工程的建筑过程中进行改造,会造成架构的负荷剧增,承重墙的任意拆除会造成全体架构失衡。4)自然环境的作用。极端天气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损害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威胁建筑物的整体安全。这时,对建筑物进行科学的稳定性能评估成为不可回避的工作,并应依据结果快速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加固工作。

3建筑结构的检查测验和加固的方法技巧

3.1混凝土架构的检查测验和加固

1)在混凝土架构的检查测验中,原材料的强度检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常规的检验方法包括回弹法、钻芯法等。其中,回弹法对建筑质量的检验,是依据测量的参数剖析原材料强度的一种方式,因为检测结果的精准度较低,无法确保检验结果的精度;钻芯法的测试结果较为可信,然而,因为通过钻取的形式由混凝土架构里面获取混凝土芯样,不可避免地会损害混凝土架构的局部[1]。以上2种方法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缺点,没有哪种方法十分符合检测科学性的需要。因而,建议应用拔出法对混凝土架构进行强度检验。此方法介于以上2种方法之间,能在不造成混凝土结构部分损坏的状态下实现对混凝土架构强度的检验,并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可信。2)混凝土架构加固往往采用以下方式:(1)加固截面。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应性极佳,能广泛运用于混凝土架构的梁和墙等构件的加固。缺点是:挤占了建筑物内部原有的空间。(2)替换加固。此方法一方面具备上述加固截面的特质,还不影响建筑空间。但是,不宜用于加固较高的梁和柱等部件。(3)预备承受力加固。这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方式,实践证明具有优良的稳固成效。

3.2钢架构的检查测验和加固探讨

1)钢架构的检验对象重点是钢材料的强度、韧度和可塑性等,检验围绕这些性能是否有潜在的隐患开展,从而剖析钢架构的力学标准,评价钢架构是否存在内部缺陷[2]。目前,我国对钢架构进行检测时重点应用无损检验、锈蚀检验等方法。无损检验要求在不损害整体建筑架构的前提下,运用前沿的设备对钢架构表层、性能、状态等情形做出检验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获取钢架构的质量状况,还可以获得钢架构的缺陷属类与分布空间、改变情况等,在钢架构的检验中,此方法的应用最为广泛。2)在对钢架构进行稳定加固时,要求具体剖析钢架构的质量情况,依据实际质量状况选取合乎要求的加固方式方法。一般采用简单的架构设计图纸、扩大构件的横截面、稳固各处连接等方法开展稳定加固工作,通过提升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提高整个系统架构的稳定性能。加固时,要细致考虑各个构件的焊接的可能性,以及每个构件的焊接次序,规划科学合理的焊接程序,让每个构件牢牢地连接在一块,增强整体钢架构的稳固性。

3.3砌筑架构检验和加固

1)砌筑架构类型的建筑物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采集轴压法进行检测。依据检测方式与对象的不一致还可分为直接检验法和间接检验法。直接检验,就是对砌筑架构的砂浆强度做出检验。此方法的优势是经过测试能直接获得有关砌筑架构强度的参数,清晰地反馈架构中所用的原材料、构件等方面的质量问题。但是,这个方法有2个明显的缺点:(1)测量的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极大;(2)对砌筑架构的损害是不可逆的。间接检验法是基于检测到的砌筑架构砂浆强度结果,推导出砌筑架构的等强度,它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对砌筑架构的损伤较小,但是不能确保检验测试结果的精准性。因为强度推导中主观层面的影响很大,极易产生误差,导致强度检验结果产生错误。2)砌筑架构建筑物加固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扶壁柱加固法和外裹混凝土加固法。不管选用何种加固方式,都要依据建筑架构的实际情况选取合理的加固方式。以外裹混凝土加固法为例,此方法适用于砖砌墙,利用在砖砌墙包装钢架构加强砌筑架构的强度,可以明显提升砌筑架构的承受性能,并且施工极为简单。但是,因为工程量较大,现场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极易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形。

4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就的工程架构存在质量隐患的问题会贯穿始终,要求运用高效的检测技巧和加固方法及时跟进处置修复,提升并确保建筑架构质量合乎要求。建筑结构各种各样,因而检查测试的方法和加固策略也会因此有所差别。必须因时因地制宜,才能高效辨识建筑结构的质量潜在隐患并开展相应的加固跟进工作。

【参考文献】

【1】邵志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对策及改进建议[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32.

建筑构造试题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土建工程施工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同时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造价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非常重要。建筑企业要想在建筑行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力度,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的进行,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筑行业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

1、建筑土建工程质量的问题

建筑土建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多种,较为常见的有建筑的变形、倾斜、倒塌等,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也是很多方面导致的,有施工质量方面的问题,也有环境方面的因素。

1.1施工企业没有严格依照相关的施工程序来规范施工;

1.2施工企业在施工之前没有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质勘测,不能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1.3对建筑工程的地基没有进行严格的加固处理;

1.4建筑设计之前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沉降缝的位置安设的不恰当,这些都是影响建筑质量的潜在因素;

1.5建筑材料和制品没有达到相关标准;

1.6施工企业没有按照图纸进行正确的施工程序;

1.7建筑工程的施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2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五大因素分析

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情况:建筑物的倾斜变形、倒塌、开裂渗水、漏水、下沉开裂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1)违背建设程序;(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4)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5)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溶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6)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7)施工和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3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3.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3.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3.2.2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1)地基隐蔽验收。地槽清好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重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勘测报告相符合。确认地基土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隐蔽验收签证手续。(2)钢筋分项工程隐蔽验收。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主要是合理设置质量控制点,提前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验收合格,不准隐蔽比如柱子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设在每层柱(或基础顶面)支模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置是否正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隐蔽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砖砌体的组砌方法,柱梁板砼是否有缺陷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结合施工留置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对比。待确认砖砌体组砌方法正确、灰梁饱满度>80%,结构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无缺陷而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隐蔽。

3.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1)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2)加强对土上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对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要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开始就要注意,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确保房屋建筑物在整个寿命期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梁燕辉.如何控制土建施工技术质量[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228.

[2]陈晓东.探讨建筑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32:328.

建筑构造试题篇8

关键词:建筑幕墙;技术;趋势;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改善居住环境,发展高技术质量生态建筑,是人类建设活动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前进的必然选择。建筑幕墙作为融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结构于一体的建筑护结构,是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历近30年的发展,建筑幕墙从单一的玻璃幕墙形式已发展为玻璃幕墙、金属板幕墙、石材幕墙、人造板幕墙等多元化形式;幕墙结构也从最初的明框构件式逐渐演变出隐框构件式、点支式、单元式、索网式、膜结构等结构体系;隔热条、断桥铝合金、Low-e玻璃、真空玻璃等节能材料的使用及动态双层幕墙、光电幕墙、遮阳板幕墙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建筑物能源损耗,适应现代社会的功能性需求,将建筑幕墙引领到可持续性发展阶段。

1现代建筑幕墙技术

1.1结构技术

幕墙结构技术包括结构体系和结构理论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新的结构体系给结构理论提出新的挑战,新的结构理论必然推动新的结构体系的发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之一为抵抗水平力(风荷载及地震作用),作为直接抵抗外部荷载作用的抗侧力幕墙结构体系,其确定和设计便成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从荷载传递路径(荷载直接作用到幕墙结构最终传递到主体结构)来看,幕墙结构体系的确定与设计须与建筑物主体结构体系相适应、相依存。幕墙结构体系悬浮于建筑物主体结构之外,两者呈弹性连接,幕墙不承受建筑主体荷载,即为幕墙结构的基本理论。为达到建筑“光、薄、透”的效果,提高居住舒适度,幕墙结构体系在发生一系列的演变,即从混凝土结构到金属框架及单元结构,柔性(拉索)结构到拉索、金属结构混合支撑体系,最典型的如上海中心大厦,其幕墙支撑结构采用拉杆钢结构混合支撑体系。幕墙结构理论的建立应着手于幕墙整体结构的弹性,抵抗水平荷载、地震作用、温度荷载及冲击荷载等能力,幕墙结构实体与理论数学模型差异的控制等,达到幕墙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合理统一。

1.2构造技术

建筑幕墙的构造简单理解即为幕墙各构件形式、连接形式及幕墙与主体结构间的连接方式。早期的建筑幕墙就是将玻璃镶嵌在铝合金框内的明框幕墙,形式非常简单。随着建筑材料研发的进步,能生产建筑上需要的各种金属结构件,门类齐全的钢材、铝型材、幕墙接驳件及各种结构性粘接材料等,幕墙构造形式也高速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状态:明框构件式、隐框构件式、半单元式、单元式、坐式全玻璃、吊挂全玻璃、点支式、索网式等,这即是广义范围的幕墙构造形式。从狭义范围来理解,幕墙组件内部每个细微构件的创新及连接方式都属于幕墙的构造技术,笔者这里主要针对影响幕墙成形、安装方面的构造技术而言。起步之初建筑幕墙多应用于规则的建筑形体,幕墙构件只能满足于平面造型,并不能适应复杂的建筑形体,这导致幕墙构造的发展必然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致,从笨拙到灵活。如隐框玻璃幕墙诞生之初,铝合金副框截面形式单一,组框简单,为适应曲面造型,后期衍生出了分体可旋转式铝合金副框。当今时代,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在不断更新,建筑设计造型日趋复杂,越来越多流线形的、变换的、旋转形的建筑形体逐渐涌现;这些高难度的建筑造型必然要求更高的幕墙技术,如大角度扭转单元幕墙技术等,这些复杂的构造设计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业内人士不断分析、模拟、改进。优秀的幕墙构造,应能降低幕墙产品的生产难度,提高幕墙的整体及细部质量,完美实现建筑、结构、性能三方面的结合,本着该原则,借鉴传统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就是构造技术发展的方向。

1.3抗灾技术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都有玻璃幕墙受灾的惨痛记录。其中较严重的是震灾、火灾、雷灾,其次是风灾、水灾等;近些年高空玻璃雨事件更将幕墙安全问题推上了热议高潮。事实上21世纪以来,幕墙抗灾技术已受到广泛重视,抗灾能力陆续以法规、标准的形式被加以规定,且这些规定日趋严格。现阶段抗灾设计主要发展4个方面:一是抓抗灾设计,其中抗震设计、防火设计、防雷设计、防水(渗漏)设计、抗风能力设计技术和防灾措施都在发展。二是产品试验、检测手段更加完善,特殊、大型和特定环境下的幕墙工程,都要进行严格抽样试验并取得可靠依据。三是采用安全材料,特别是抗震、防火、抗冲击的安全材料;如防火玻璃、防火涂料、耐火隔热材料、燃烧后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安全密封材料等;上海市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108-56-2012为防止玻璃雨现象还特别增加了玻璃面板用于建筑幕墙的使用要求,并明确规定临街建筑必须使用夹层玻璃。四是建筑幕墙的救灾手段、防灾措施和救灾预警、报替设施的发展。

1.4节能技术

据统计幕墙门窗等围护结构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比例约为72%,因此当今社会强调建筑节能之时无法忽视和回避幕墙门窗节能。从本质上讲幕墙节能主要包括2个内容:减少冬季采暖供热的热损失和能源消耗,减少夏季空调制冷的热袭人和能源消耗。现阶段幕墙节能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控制玻璃幕墙和窗的面积比;(2)降低玻璃及窗的传热系数,提高玻璃的热阻,如使用镀膜玻璃、Low-e玻璃、热反射玻璃灯玻璃处理技术,采用段热型材等高热阻材料应用技术等;(3)控制玻璃幕墙和窗的遮阳系数,如采用百叶、格栅等遮阳设施减少太阳辐射得热;(4)减少开启扇面积、提高密封胶性能、改进节点密封性能等降低空气渗透热损失技术。该类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幕墙工程的主流技术,但总的说来其还处于消极设防的设计思想状态,旨在提高幕墙的隔热保温性能;未来幕墙热工设计应追求设计功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设防为主动利用能源的设计思想。

1.5测试技术

幕墙产品测试大致可分为3类:第1类是性能测试,这类测试主要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判定产品实际性能、质量水平。第2类是破坏性测试,这类测试主要依据产品设计要求,模拟产品可能遭遇的各种灾害性环境进行模拟试验,主要用于评价幕墙抗灾能力和安全性能的判定。第3类是开发性测试,是根据新产品或新品种开发,以及工程特殊要求进行的开发型设计而进行的测试,评价产品综合水平或某些特殊技术指标。

试验检测是保证幕墙产品质量,加速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手段。从2000年开始,我国检测技术逐渐成熟,并形成了完整的检测标准体系和检测设备产业化。此外也有很多不足,如检测技术发展滞后于产品研发;检测市场鱼龙混杂,行为极不规范;检测单位缺少必要的监管等等。幕墙测试技术需要不断提高,应积极引进或开发一些快速、有效、无损的检测方法;改进和完善检测标准,合理制定和选择合适的检测验收标准;并进一步强调测试机构的法制化管理,更明确地规定国家试验室、区域性试验室和企业试验室的职责、权限、分工。

1.6成套技术

我国幕墙起步前期幕墙工程成套水平很低,主要是配套专用设备、配套附件、成套材料发展滞后。近年来幕墙产品技术装备、产品配套水平和主要材料的国产化水平有了较大进步,但是诸如各种擦窗机、防雷专用器材、防火及其预警器材等配套设备;以及各种配套附件和各种辅助材料等,都面临着上品种、上档次、上规模和提高质量的发展。

2建筑幕墙技术发展趋势

综合而言,对现有幕墙技术快速消化吸收及再创新是我国幕墙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技术创新的终极目标是最大化的实现幕墙功用,因此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进之外幕墙技术需有重点的发展:

幕墙建筑学方面,侧重于多元化、个性化、动态化;

幕墙功能学方面,侧重于节能、舒适、通风和健康;

幕墙结构学方面,侧重于预应力结构、整体张拉结构、现代空间结构;

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国幕墙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行业人士仍需不断努力,为推动建筑幕墙门窗的技术进步作出贡献。

[1]罗一凡.新型建材在建筑幕墙节能工程上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

建筑构造试题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策略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是建造在地基之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的稳定性、结构形式、施工和造价等密切相关,岩土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是与工程设计阶段相适应的,可以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或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视工程的实际需要,当工程她质条件(通常指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不良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复杂或有特殊施工要求的重大工程地基,还需要进行施工勘察[1]。因此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重要性

建筑场地与建筑总高度、建筑结构类型的适宜性是很重要的。建筑场地不仅涉及地震动参数及其地震动的频谱特性,还涉及强烈地震作用下土层液化对建筑场的加重破坏,同时也涉及与建筑地基处理和基础选型所带来的经济投入的增加等。在抗震设计中,场地类别划分所指的场地为: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okm2的平面面积。对于成片开发的小区,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对于单幢建筑,则可按附近成片建筑场地的结果采用。

建筑基础方案的选择和确定,要依据所设计建筑、结构的布置、上部荷载大小和建筑工程地基土的各项参数综合比较确定。其中,建筑工程地基的各项参数是由岩土工程勘察来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对基础方案的选择和基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岩土工程勘察失误造成的地基处理不当和结构损伤的教训,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着勘察分级不恰当、勘探点平面布置不合理、勘探深度不满足要求、取样数量不足和试验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地基土各种参数的准确性。

2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

降低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会造成勘察质量或精度达不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关于“岩土工程的分析评价,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区别进行,对丙级岩土工程勘察可根据邻近工程经验,结合触探和钻探取样试验资料进行,对乙级岩土工程勘察,应在详细勘探、测试的基础上,结合邻近工程经验进行,并提供岩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对甲级岩土工程勘察,除按乙级要求进行外,尚宜提供载荷试验资料,必要时应对其中的复杂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并结合监测对评价结论进行检验”。由于降低了岩土勘察的要求,从而不能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关于“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载荷试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的规定[2]。

2.1勘探点的平面布置

(1)不掌握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等情况,致使勘察工作针对性差。(2)高层建筑主楼角点没有按规范布置勘探点,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倾斜计算的要求。(3)多层住宅小区建筑群,按建筑群布置勘探点时,过分节约工作量,没有兼顾到单栋建筑物地基均匀性评价和沉降控制的要求。(4)对单栋建筑,只布置了一条勘探线。(5)勘探点控制范围小于工程建设范围。(6)勘探点间距超出规范允许范围。(7)对地层起伏较大时,没有加密勘探点。(8)对需要进行基坑设计的工程,勘探点的布置没有兼顾到基坑设计的需要。

2.2勘察深度

(1)控制性钻孔深度不满足沉降计算深度要求及下卧层验算要求。一般性勘探点深度不能控制主要受力层。(2)桩基工程、勘察深度没有达到桩端标高以下一定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3)对需要进行基坑设计的工程,勘探孔的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2.3现场测试和室内试验

(1)现场取土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不满足规范要求。对于厚度大于500mm的土夹层未进行测试。(2)对含水率、密度试验等物理项目,未作平行试验;对粉土未进行颗分试验。(3)对抗剪强度指标,采用了直剪试验,未做三轴试验。各类工程的特点不同,工程勘察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目前我国颁布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归纳为11个大类,包括:房屋建筑与构筑物(建筑物)、地下洞室、岸边工程、管道和架空线路工程、废弃物处理工程、核电厂、边坡工程、基坑工程、桩基础、地基处理、既有建筑物的增载和保护等。在这11类工程中,建筑物的数量最多,工程勘察的内容和要求也比较全面。

3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控制策略

3.1可行性研究勘察

例如,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要求;当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时还宜进行施工勘察。可行性勘察阶段,首先应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当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和建筑经验等资料;通过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性、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工程地质条件;必要时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在深入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3]。

3.2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应对场地内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做出评价。为了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必须进行初步勘察的勘探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和地层界线布置;(2)每个地貌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单元交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的地段,勘探点应加密;(3)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网格布置勘探点;(4)对岩质地基,勘探线和勘探点的布置以及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地质构造、岩体特性、风化情况等,按地方标准或当地经验确定。(5)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布置,其数量可占勘探点总数的1/4~1/2;2)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6)对场地的水文地质进行调查,调查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各层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必要时应设置长期观nSL。当地下水可能浸湿基础时,应采取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4]。

3.3详细勘察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结论

总之,岩土工程勘察不仅要为工程建设的正确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而且还需对场地地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利用进行分析论证,从而体现岩土工程勘察服务于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林向宇.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土工试验相关问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1:140-141.

[2]蔡立琼.岩土工程勘察中地下水作用的评价[J].门窗,2013,04:291+293.

建筑构造试题篇10

二、现状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存在着重专业技术课、轻经济管理类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课时间不合适建筑经济与管理课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而此时正是大四学生考研、求职的忙碌期。教室里空空荡荡,只有少数学生在听课,其中部分还在看考研的书,部分人在消耗时光。

2.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学了大量诸如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之类的课,也做了几个这方面的课程设计,所以思维的惯性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建筑经济与管理课列入可学可不学的范畴。有些习惯了计算弯矩、应力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学这门课,他们还试图在教材里寻找公式和例题,照着某一个模式去解题。

3.课程设置的偏向性纵观整个四年的课程设置,工程技术类课程占了绝大多数,8个课程设计中只有1个是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概预算课程设计,最后的毕业设计更是倾向于结构设计,毕业答辩时的提问几乎都围绕着结构设计,偶尔涉及建筑设计和制图。这种教学上的偏向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主,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措施

1.调整课程的开课时间以我院06级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安排为例,军训结束后开始进行为期14周的学习,总学时234,周学时16.7,其中数学80学时、建筑制图50学时、英语类课程60学时、其它类课程44学时,白天的多数时间学生都无课可上。而那些03级的大四学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总共8门专业课,总学时280,周学时21.5,另外还有3个课程设计。学生忙得晕头转向,考研、求职、读书,一个都不能少。针对这种前松后紧的现象,建议学校在大一时就开设理论力学等专业基础课,将专业课的教学适当提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能较早认识所学专业,也可以避免日后大量专业课与考研、求职在时间上的冲突,既保证了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也兼顾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第1个学期大量的空闲时间也不利于高中与大学教育的平稳过渡。那些十八、九岁的大孩子,远离了父母的管束,面对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诱惑,会逐渐养成懒散的习惯,将多余的精力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在前两年打基础的阶段将课程设置得饱满些,不要将大量的专业教学都压在后两年。

2.改变轻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在毕业设计前安排学生进行侧重于经济管理方面内容的毕业实习,如到施工企业去了解他们对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投标的决策过程,企业的日常管理;到设计单位去看对初步设计方案经济性的比选;到建设单位去了解一下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投资的经济效果分析等,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实习也方便。实习完毕后,要求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避免使实习流于形式。这样就可以将土木工程学生的三大就业方向(设计院、施工企业、咨询管理部门)通过一个毕业设计、两个实习体现出来,改变学生和老师唯设计独尊、轻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观念。

3.从造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加速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和队伍素质,推进深化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对外开放,国家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目前与土木工程相关的执业资格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这一执业资格,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1)就业面广只要是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设计、施工、工程造价咨询、工程造价管理等单位和部门,就必须在计价、评估、审查(核)、控制及管理等岗位配套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相比结构工程师之于设计院、建造师之于施工企业而言,造价工程师的执业涵盖了建设领域的各个部门。

(2)报名参加考试的时间相对较早工程类本科毕业后工作满4年可报考一级建造师;满4年可报考造价工程师;取得中级职称后满3年可报考监理工程师;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具有工学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在已通过基础考试且职业实践不少于4年的情况下可以报考一级结构工程师。相比较而言,造价工程师考试报名对工作年限要求较短,有利于学生及早考试通过。

(3)考试难度相对较低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建造师考试难度相当,且有部分科目是共通的,而结构工程师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涉及到的科目达二十多个,如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测量、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地基与基础等,还涉及十几本规范和规程,比前面三种执业资格考试难度都要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从事设计工作的毕竟是少数,从事施工、咨询、管理的是多数,因此从考试难度、就业面、社会需求及与课程联系的方面考虑,笔者向学生推荐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只要在建设领域内工作,就免不了要走执业资格考试这条路。及早向大三、大四的学生宣讲这些情况,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选择就业方向。事实证明,这样的引入是有效的。很快就有学生询问考试内容、试题类型等方面的问题,还有学生希望能尽早参加考试。其实,考试是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的有效手段,另外,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仅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也可以由人及物、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