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19:43:26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1

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切入点,更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不但能够升华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够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锻炼计划”、对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在体育大课间活动通过“小团体对抗赛”,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方案引领”,在校外活动中通过“社区互助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外得以更好地延伸。

一、对“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再认识

1.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体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体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更要为学生走上社会后,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就是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他们才有可能在走出校门以后仍然保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明白:仅仅通过每周的两、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引领学生养成“利用业余时间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成功地贯彻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校通过“课堂教学自主锻炼计划”、“体育大课间的小团体对抗赛”和“校外社区互助组”活动,做好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引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要做到课内监督指导和课外的活动引领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以及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以上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二、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做好自主锻炼的意识引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中,重点突出锻炼的原理与方法、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法和评价、锻炼计划的制订、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自身机能状态和锻炼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练习,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每一节课中,都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自由”时间,给学生创造自主锻炼的机会。具体做法: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给学生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给学生提出3―4项练习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确定或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各个练习项目的“小团体”。

3.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采用方案引导,扩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空间。由于我校运动场地相对不是很充足,室外乒乓球台数量较多,体育大课间的组织就在各教学楼之间的硬化空地上开展。各班级设立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小组,每天的活动都是由小组长带领,班主任现场督导,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课外活动计划,每次课外活动组织前,由学生设计自主锻炼活动方案,请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4.校外活动采用“社区活动互助组”,拓展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周末和节假日,以邻近小区同学组成“社区活动互助组”。由组长带领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乒乓球、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落实我校的“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2

1、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2、实施小组

组长:*

组员:*及各班班主任。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迎奥运活动与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五、活动方案:

(一)活动计划

在充分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室外)、眼保健操锻炼的同时,新创室内课间操,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体能差异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行安排运动时间,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现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活动方式

教师引导,家长配合监督,学生自主锻炼。

(三)活动步骤

1、自主锻炼。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室外)、眼保健操、室内课间操和学生自主选择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促进师生体质健康发展。

2、效果检测。学校组织开展秋季运动会、春季运动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及随时检测,检查运动效果。

(四)内容安排

以一个月为一个阶段,确定每一阶段的主体项目,逐段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第一阶段:(20*年5月—20*年6月)

(1)发动宣传、成立机构、制定计划、筹备器材。

(2)抓好课间操的做操质量体现班级、年级风貌,

(3)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确定运动指标,安排运动时间,进行锻炼,实现目标。

(4)每班集体组建运动小团队。如:田径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象棋队,足球队,排球队……达到人人有项目的目的。

(5)教职员工利用课余时间打球、跑步、跳舞、跳绳……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在校园中奏响一曲师声齐动员、共运动的欢乐、和谐、健康之歌。

第二阶段:(20*年6月—7月)

(1)、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各种体育单项赛:拔河、球类比赛、趣味活动竞赛……

(2)、举行以发展学生素质为主要目的,跳绳、立定跳远、俯卧撑、仰卧起座、引体向上等项目比赛,为学生身体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3)、随机抽测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检验锻炼效果。

六、实施要求:

1、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的这项工作,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得以顺畅开展。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良好习惯;锻炼身体

中学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又是良好习惯形成的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习惯养成,特别是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责任。那么体育教师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付诸行动,逐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1培养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体育锻炼直接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体育间接兴趣的培养,可以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起来。各种体育活动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这些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独到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

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2加强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3促进自律。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4科学锻炼,促进良好锻炼习惯的早日养成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4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键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迎奥运活动与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四、活动要求:

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五、活动方案:

(一)活动计划

在充分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室外)、眼保健操室内课间操,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体能差异及兴趣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行安排运动时间,全面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实现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活动方式

教师引导,家长配合监督,学生自主锻炼。

(三)活动步骤

1、自主锻炼。利用体育课、课间操(室外)、眼保健操、室内课间操和学生自主选择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促进师生体质健康发展。

2、效果检测。学校组织开展秋季运动会、参加校外机构组织的各类比赛活动及随时检测,检查运动效果。

(四)内容安排

以两个月为一个阶段,确定每一阶段的主体项目,逐段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1)抓好课间操的做操质量体现班级、年段风貌

(2)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或多个运动项目,确定运动指标,安排运动时间,进行锻炼,实现目标。

(3)每班集体组建运动小团队。如:篮球队羽毛球队,足球队,排球队跳绳踢健子抖空竹……达到人人有项目的目的。

(4)组织开展校田径运动会。

(5)、开展以年段为单位的各种体育单项赛:拔河、球类比赛、趣味活动竞赛……

(6)、随机抽测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项目。检验锻炼效果。

(7)开展“中国情、绿色奥运”主题活动,进一步营造“阳光、奥运、健康”和浓厚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以多种文体形式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五、实施要求:

1、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学校开展的这项工作,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得以顺畅开展。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5

关键词:课外;自主锻炼;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70-001

一、案例背景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而培养学生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丹徒区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及验收通过,包括体育设施在内的各项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新建的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草坪足球场、室内乒乓球馆等设施为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广大学生下午三节课后蜂拥奔向运动场,积极参加自主锻炼,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案例描述

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已经逐步有所指向和集中,如我们学校男生喜欢从事篮球、足球、乒乓球运动,女生则喜欢打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或在跑道上散步享受夕阳下的恬静。下午三节课后的操场上、乒乓桌边到处是一片片热火朝天欢声笑语的场面。然而,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如锻炼前不做准备活动,一上场就进行激烈的篮球或足球比赛对抗;结束时不进行整理放松,仓促收场;有的男生贪恋活动,出了很多汗却不及时到学校浴室洗澡、换衣服,有时晚自习湿透的衣服捂在身上;有的学生还饿着肚子上晚自习,有的在晚自习前赶紧到学校食堂弄点吃的,并且他们喜欢在体育锻炼后大吃鸡、鱼、肉、蛋等,以为这样便能及时地补充消耗的能量。这些不良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锻炼本身及学生的文化学习、生活及健康都埋下了隐患。如不做准备活动容易引发运动损伤,不做整理放松使身心不能恢复,湿透的衣服捂在身上容易引起感冒,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身体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三、案例反思

1.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完整的体育锻炼应该包括三部分,即锻炼前的准备活动、项目锻炼和锻炼后的整理放松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把心理状态调整到运动情境中来,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运动的需要,提高肌肉的温度,克服肌组织的沾带性。这对预防运动损伤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是体育锻炼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体现。整理放松活动是消除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产生的“运动疲劳”,促进体力和精力恢复的一种有效的积极性恢复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消除运动产生的生理疲劳,缓解运动后因乳酸堆积引起的不良反应;松弛学生心理,促进学生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不但对体育锻炼有直接的帮助,对文化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及时地洗温水浴本身就是一种体育锻炼的放松恢复方法,也避免了因湿衣捂在身上引发的感冒。体育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产生乳酸在体内堆积,只有多吃豆制品、水果、蔬菜等碱性食品才能消除体内过剩的酸,消除疲劳,减少酸在膀胱中形成结石的可能。因此,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安全可持续参加体育锻炼的保证。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体育课上虽然我们都会带学生认真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但不少学生不认真做,有一种被动应付的感觉。因此,我们首先要利用室内课讲清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强学生对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的心理认同。并且,还要针对我们学校学生的课外自主锻炼的项目,为他们精心设计准备活动和整理放松活动内容。如篮球、足球准备活动,教学生先围着篮球场或足球场慢跑,然后再做做扩胸、体转、屈膝、绕踝等。乒羽项目做做徒手操,着重把上肢(特别是手腕、肩部)、腰部、下肢关节活动开。一些对抗性项目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引起深刻的疲劳,因此要教会学生慢跑放松、拉伸放松以及课间坐在椅子上的腿部按摩放松。乒乓球和羽毛球的放松主要是手臂的放松,教会学生甩臂、拍打揉捏手臂。无论是从事什么自主锻炼项目,让学生学会收集下载轻松的音乐,运动完、洗好澡、吃晚饭后在晚自习前多听听轻松的音乐,养成音乐放松的习惯。不但能够消除疲劳,还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内外兼修”。另外,我们应该为学生多开设一些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如体育锻炼如何进行营养补充,让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调整等知识。最后,还要建议学校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如我们学校目前下午4:30后学生便可以参加体育自主锻炼,为了防止学生特别是一些男生贪恋打篮球或踢足球而不及时洗澡、吃饭,从5:30开始(晚自习6点开始)除少数饭后在跑道上散步的学生,篮球场、足球场不允许有学生停留和运动,乒乓球桌也不允许打球,学校派值日教师进行清场管理,从制度上督促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自主锻炼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体育自主锻炼习惯是学生持续参加自主锻炼的保证,对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也直接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体育教师和学校都需要密切关注、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6

1、合理运用学校现有条件,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锻炼环境。良好的场地设施和师资水平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必要条件,试想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体育锻炼必要的器材,学生怎么能够搞好日常体育锻炼,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要充分依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开发学校体育资源,包括器材自制、场地合理规划和使用,使得学校体育资源利用率得到充分。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的教案设计,组织教法的好坏,直接造成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态度。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在课堂教案的设计上,深入到学生中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设计教案呢?一堂好课,不是因为规范而成为好课,而是因为学生喜欢才是好课。学生喜欢了体育课,才会接受运动,才会自觉地参与终身体育锻炼。而教师只有在学生喜欢的基础上,才能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方法,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7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良好的兴趣和习惯,学生不会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也就无法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反之,学生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

例如学生们之所打篮球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篮球这项活动。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扔到玩出些门道”的过程,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就是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三、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充分发挥示范作用,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8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抓好学生的各方面常规训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各方面的指标都处于可变的上升状态。如何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沿着健康的方向提升?如何使学生热爱体育训练,积极参与健身运动?如何使体育运动变得更加活泼有趣,成为学生的最爱?这些都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加以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体育课堂教学,我想着重探讨一下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问题。

1.从重视"竞技运动"转变到"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体育训练在人们印象中是竞技性很强的活动,无论是奥运会还是我们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别的赛事,都是竞技性很强的活动。但体育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竞赛,更重要的是为了健身。过去,我们国家比较看重各种国际赛事中获得的奖牌数,以为这是摆脱"东亚病夫"的蔑称走向体育强国的标志,但随着我国在各项赛事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体育绝不仅仅是培养精英,夺取桂冠那么简单,它应该是一个国家国民的一种自觉锻炼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树立全民健身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淡化了"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人说,如果人生的过程中,健康是"1"的话,那么,财富、荣誉、名声……等都是"0",只有"1"在前面引领,人生才会有成指数增长的意义,相反,如果健康是"0"的话,其它的一切都将失去意义。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康新概念,改变以往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当然,我们这里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非忽视运动技能的重要性,只是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2.以"学"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到"学"与"用"相结合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过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用"三个环节,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上来。当锻炼层次上出现全身耐久力,肌肉力量、调整力时,理论方面就着重方法的介绍,而实践中就更突出方法的验证,使同学们在学到锻炼的依据,方法和结果评价的同时,又直接体验到"学"与"用"结合的乐趣。在学生逐渐掌握基本方法和能利用科学原理,方法指导课外自锻后,我开始运用"健身卡"的教学,虽然此时"健身卡"还不能反映每个学生的特征,但它是建立在整体评价的基础上,其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将前面掌握的锻炼依据和和方法进行综合的再造。使学生能根据个人的体质状况和工作,生活的环境定出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度的较科学的炼身方案。这一方法为学生今后焦样去锻炼,打下终生良好的基础。

在以"学"为中心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我们要运用科学理论原理、方法指导和调控体育教学和锻炼,使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文化课与体育课融为一体,促进体育学科能力的形成,为实现体体育教学目标,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转变单一评价方式,通过小组评价突出表扬有特色和创造发挥的小组

以往,我们的评价都是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不到很好的调动与发挥。我在教学过程中,给锻炼组定目标,场地、器材,但没有具体内容。在特定的场地中让小组成员围绕锻炼目标,迅速制定出锻炼方案进行锻炼。课后教师对同学们制定的方法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突出表扬有特色和创造发挥的小组。这样,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例如,目标:提高心肺功能,学生选择的内容就有:中长跑、变速跑、往返跑、跳绳、篮球、台阶跑等等。在进行调整力锻炼时,学生能在原有"跳马"的基础上,再加上迅速钻回;并且还规定了30秒钟的次数。在进行掷实心球过程中,学生制定出前、后、侧抛的同时.还有投准比赛。以上的锻炼营造了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的课堂气氛,诚然这种创造只是一种联想和扩大,但它已体现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积累巩固达到豁然贯通的境地。

4.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教无定法、但须得法",要使知识、技术化为能力,就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与学目标一致。并不断以新的知识和手段,"吸引"和"改变"学生的兴趣,这样"教、学、用"才能有生机,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构建了操作认识、情感和价值观等领域,并推行新课程,推进课程结构的改革,融洽了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建立新的健康概念,学生要达到新健康现象:身体健康、心理建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根本,而且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内容的选择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确定,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体育课堂能否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以下措施密切相关:①对以往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经常进行随机设问,认真听取学生回答,不随意把正确答案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而让其广泛争论,在争论中揭示新事物;②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文化课的知识来充实和解决体育教学和锻炼中的问题;⑨强调学生通过新闻媒体、杂志、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的信息,探索新的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与创造思维得到正常的拓展。因而对学习知识、技能有着特殊的情感,此种情感的升华和飞跃、无疑为能力日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和必然,也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结实基础。

5.要加强课外活动指导,抓好炼身小组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内以学为主。课外以自锻为主、内外结合、相得益彰。课外活动主要抓炼身小组建设。学生根据体测的结果,按形态、机能、运动素质和兴趣,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炼身小组,以组为单位制定锻炼计划,做到"定人、定地点、定时间"人数以不超过十人为限。炼身小组在发展身体的同时,更注重指导锻炼能力的提高:每位成员必须根据小组的整体基准,如以"身体发展的主要点,运动水准,性格爱好"等为基准,制定小组的运动方法。这样每隔二、三周调换一次活动方法,采用那位同学的健身卡,他就负责这二周的锻炼的督理、检查、评估和反馈工作,每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情况综合讲评,实现调控。

6.使教学、竞赛、锻炼扭成一体,相辅相成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9

关键词:体育锻炼寒假锻炼项目注意事项

中小学放寒假前,班主任和体育老师都要求学生们充分利用假期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种建议性的要求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在开学后会出现体重增加、运动成绩下降的情况。为此,寒假体育锻炼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进行相应的锻炼指导和保障措施。

一、进行寒假体育锻炼必要性

(一)寒假期间的健康隐患。寒假,有的同学天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有的同学天天玩电脑,也有的同学参加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生活节奏会突然发生巨大变化。寒假还是人们胃口大开的时候,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大量热能的摄入会导致脂肪的囤积。寒假期间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暴饮暴食会给学生的健康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果不注意身体锻炼就会身体发胖、体质下降,对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二)参加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

1.冬季体育锻炼,人们可提高御寒能力。坚持冬季锻炼的人,抗寒能力比一般人增强8―10倍。冬季室外体育锻炼,不断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

2.冬季体育锻炼,接受阳光的照射,弥补阳光照射的不足。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但能杀死人体皮肤、衣服上的病毒和病菌,对人体有消毒作用,还能促进身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多参加户外锻炼更为重要。

3.冬季体育锻炼,还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大脑氧气的供应量,这对消除大脑长期工作带来的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适合冬季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

(一)有氧运动是冬季锻炼身体的首选内容。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呼吸所得到的氧,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运动的肌肉,在酶的作用下代谢糖原和脂肪以提供能量,维持不断进行的运动,如跑步、骑车、爬山、游泳等。

(二)冬季跳绳好处多。在刚开始跳绳的3―5分钟里,身体感到缺氧,接下来又感到需氧,这样可以同时发展耐心和体力。从消耗热量看,跳绳的效率是长跑的90%。跳绳的地点比较随意,可以在室外或在通风的房间里跳绳。

(三)冬季的室内锻炼。当室外大风降温、大雾、降雪不宜进行室外活动时,室内的适当活动也是冬季锻炼的好办法。在室内锻炼时,要选择向阳的房间,先将室内通风换气后,可以在室内做韵律操、武术、俯卧撑、仰卧起坐等。

三、冬季体育活动注意事项

(一)冬季应尽量进行户外活动。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们活动多在屋子里,外出也常常坐车,接触阳光、新鲜空气比较少,于健康不利。

(二)选择适当的场地。不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锻炼,人群密集区空气污浊,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产生疾病;也不要在马路上、水潭边锻炼,这些地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三)注意保暖,冬季到户外锻炼,要适当穿得暖和些,戴上帽子和手套,如果风太大,就要戴上口罩,但也不能穿得太厚、太臃肿,以免妨碍身体的运动。在运动中间休息时,切记穿上外套,不可任风寒乘浑身毛孔大张之时,侵入体内致病。在锻炼结束时,如果身上出汗,就要擦干汗水,换上干软的内衣。要是靠身体把汗焐干,就会觉得全身冰凉,容易感冒。

(四)合理控制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五)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

(六)户外锻炼不宜过早。冬季受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早晨生活、工业排出的废气不能向大气层扩散,造成室外空气相当污浊。

(七)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八)假期锻炼注意安全。

1.不在车辆较多的道路上跑步,跑步时穿相对防滑的鞋,避开结冰路面。

2.不到无安全保护设施的自然湖泊、河道滑冰。在滑冰时应注意结伴出行,必须有成人陪伴。此外,滑冰要掌握季节,在刚上冻或快开化的时候,要注意冰面硬度,以免发生危险。

四、保障措施

自全国广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学生每天在学校都能保证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而在假期缺乏统一管理,学生实现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就很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在放假前,学校为学生制定寒假体育活动方案,布置寒假体育作业十分必要。

活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寒假体育锻炼,使学生明确寒假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明确寒假锻炼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

(二)有明确的体育活动小组,将个人锻炼与小组锻炼相结合,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三)有系统的监督体系,学生记录要有家长签字,寒假期间活动负责人要不定时地进行抽查。

(四)评价奖励制度。开学后要对寒假体育锻炼活动进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篇10

第四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即将落下帷幕,在本次活动中,我校很好的贯彻了上级的要求,启动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仪式,并且认真制定了我校活动方案、安全预案、活动要求等,在实施跑步过程中,我校体育组制定跑动路线、规范要求,让学生在跑步中领会长跑要领、锻炼意志品质以及增强班级荣誉感。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耐力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保持学生良好体魄、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全校师生将积极响应国家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运动的号召,坚持每天长跑锻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学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效果也很显着,八年一班获得了冬季长跑班级集体荣誉奖,我想奖励是一种激励,师生们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学会了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感,懂得了在运动中只有大家同心协力才能获得最快的成功与进步。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弘扬了体育精神,创建了我们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这就是目的。

长跑只是起步,让我们一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我校大课间为平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把我校的“大课间”特色发展下去,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阳光体育活动中去,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共同去参与,共同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