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十篇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十篇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5:07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英语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概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式提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智能起步期、专家系统推广期和深度学习期等阶段,而在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和运用深度学习算法的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等。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已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必将不断被融合到教育领域,并为大学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课与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撑;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提供智能推荐支撑。目前,学者们已对人工智能对英语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高华伟分析了外语作文智能评阅与形成性评价融合策略;刘洋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软件和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张艳璐对人工智能在给英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赵生学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与策略;严燕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成绩评价体系与英语领域科研等方面。针对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参考。

一、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二语习得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大学英语教与学资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大学英语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互联网上含有丰富的英语视频与图片等资源;在线教育平台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课程资源,如中国大学生慕课、雨课堂等,它们各具特色,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可根据大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习惯等为其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同时,很多网络资源可下载或者回放,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尤为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其中,百度教育大脑的智能备课系统便是典型应用案例。其依托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平台的优势,整合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对于教师而言,此平台可按照教学进度为教师提供经过筛选的教学素材,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往往以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大学英语单一的教学方式。可利用网络平台,如雨课堂、慕课平台等,开展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

(三)提高了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由于英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等密切相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焦虑、害怕等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习得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英语习得效率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学习动机与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兴趣密切相关。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以及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

(四)形成了大学生英语习得分析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是以大数据为依托,可以跟踪和记录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等各种信息数据,进而可形成大学生英语习得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如数据挖掘、关联性分析和回归预测等,可以挖掘大学生英语学习背后的规律特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构建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画像,如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和学习方式等。可为教师形成可视化的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情分析报告。因此该数据库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掌握学生个体差异,为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策略提供支撑。同时,上述数据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习得的研究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人工智能的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对教师与学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他们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往往需要改进此教学方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使用,会给信息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造成压力。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学生人数等影响,势必会减少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造成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失业的压力。进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根据语言资本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主要是经济期望价值。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与学习目的和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大学生英语学习经济期望价值主要体现为学习英语对未来找工作很重要,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如人工智能翻译机的出现,使得各种语言之间翻译非常容易。即使不懂英语,也可使用它进行英语交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领域的应用,将降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值,进而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目的。

(三)对师生关系的消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弱化。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英语讲座视频和英语文本资料等,甚至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这些将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从而隔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文化智商;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7-03

一、引言

自2004年11月21日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17个国家(地区)的三百多个教育机构落户,是汉语教学推广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在全球几乎是遍地开花,汉办面临着如何选拔和管理孔子学院师资队伍的问题。因为孔子学院的教师要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情境中适应并高效地工作,除了要具备语言能力之外,还要提高对文化的适应能力以及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事的能力。在各海外孔子学院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中方教师与外方人员的交际沟通中存在一定的障碍,甚至导致冲突时有发生,因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在跨文化意识、交际协调能力方面仍有欠缺,而这最终将成为制约孔子学院发展的瓶颈。根据孔子学院所处复杂的跨文化情境,以及孔子学院教师深处文明对话一线的实际需求,从“文化智商”的视域出发,探讨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问题则势在必行。

二、从多元智能、情商到文化智商的嬗变

1.理论渊源。传统意义上的智力理论描述的是一般智力或者认知能力的概念,一般智力通常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内容。人们逐渐意识到仅仅这些方面的智力并不能完全解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还有许多非学术方面的智力因素也影响着人们的成功与否。

根据这些智能范畴,区别于传统一般智力的智力理论不断应运而生。1995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情商理论,他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

文化智商的概念是由earley和ang教授于2003年在《文化智商》(Culturalintelligence,CQ)一书中提出的,两位学者将文化智商定义为“一个人在多元的文化特性下,能有效运作的能力”。他们提出了文化智商的四个维度:元认知性文化智力、认知性文化智力、动机性文化智力、行为性文化智力。这四个维度共同构成文化智商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价值框架,也是文化智商在促进跨文化理解、适应、交往、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四种能力体现。和情绪智商一样,文化智商超出了学术和脑力智商的范畴。一个在某种文化环境中情商很高的人在另外一种文化中情商不一定就会很高。相较之下,文化智商是不受特定文化限制的,是以多元文化为特征的背景下适应各种情况的一系列的能力。因此,文化智商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可以成功地适应,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

2.文化智商与文化适应、工作绩效和跨文化团队之关系。从文化智商与文化适应的视角看,early和ang在2007年有关文化智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中证实大学本科生和it从业人员若具有较高的行为型文化智商,在另一个文化的成功适应程度较高。william(2008)对在中国工作和生活的美国外派人员进行研究,发现认知性文化智力对社会文化性适应力有正面预测力,而动机性文化智力对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有正面预测力[1]。

从文化智商与工作绩效视角看,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智商可以预测工作绩效的很多方面。ang等(2007)发现具有较高元认知性和认知性文化智力的人在进行跨文化决策时工作能力强,而有较高元认知性文化智力和行为性文化智力的人具有更强的任务执行力。

跨文化团队可以利用团队成员的文化智商来克服因为文化差异带来的潜在的负面效应,从而将成员多元化的知识转化成优势[2]。Chua和morris's(2000)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行政主管进行研究发现团队整体的文化智商提升可以增加跨文化团队成员间的情感信任(而非认知信任),进而促进成员间的互动,相互交换和分享意见[3]。总之,多项研究表明文化智商可以缓和多元文化团队内部的情感上的冲突。

三、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角色和素质能力要求

1.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的定位。altman(1981)认为语言教师是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者、方言学家、价值观念的阐释者、交际行为的分析者。外语教师在跨文化技能方面要求更高,需要具备跨文化的知识、跨文化的能力、对不同文化的积极态度。而对外汉语教师由于其学生受众的特殊性,在其工作岗位上扮演着众多的职业角色,他们既是语言教师,同时又是文化传播者、学术研究者和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涉外人员。[4]对外汉语教师还是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他通过自己的言行,用最自然的方式向外国人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个优秀的得到学生热爱的汉语教师,在唤起外国人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巩固海外华人与祖国的联系方面,功不可没。[5]

2.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素质能力要求。与国内的外语教师相比,孔子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身处海外异乡,面对的是不懂汉语,不了解中国文化外国学生,他们需要讲授汉语语言知识,传播中华文化;解读中国社会众生相,了解自己文化和学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和差异;零距离地回答对中国文化陌生的外国学生有关中国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要与团队中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所以孔子学院对外汉语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基本的汉语与赴任国语言能力,熟悉汉语教学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异质文化中工作的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团队成员协同合作之能力。

四、发展文化智商与提升孔子学院工作能力与绩效之关系

1.文化智商对孔子学院团队绩效之影响。各个孔子学院都是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大都属于双文化团队,由本土成员和外派人员构成,其中包括:中国外派的教师以及志愿者,海外本土教师,海外本土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双文化团队中,因为彼此数量相当双方就不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也不掩饰自己的文化特色,能够更加正视双方的差别,坦率地讨论问题就可能具备产生有创意的解决方案的潜力。

文化智商对跨文化团队绩效的影响有两个层面:一方面,个体的文化智商水平将影响其和团队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冲突处理。另一方面,团队文化智商水平会显著影响团队绩效。团队的整体文化智商水平越高,意味着团队整体更加能够适应跨文化差异,表现出更合适的跨文化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行为,从而在团队整体运行中,形成更好的团队绩效[6]。

2.解决孔子学院团队冲突之办法:提升团队成员的整体文化智商。正如前文所述,文化智商在解释跨文化情境下的绩效和适应具有显著意义。笔者试图从文化智商的四个纬度来讨论文化智商与孔子学院团队工作能力的关系。如果成员具有较高的动机性文化智力,那么他们就有进行跨文化交流和适应的驱动力,有信心完成与其他不同文化背景成员的沟通和合作。他们即使在面对突发棘手的问题时都会坚持尝试新的办法尽力去解决,只要去坚持尝试,就会在实践中获得反馈,这些反馈无疑会成为他们应对新问题的教训或经验,因此这种积累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倘若各孔子学院的成员具备较高的认知性文化智力,那么它们就能充分理解海外本土文化中的多重要素,其中包括价值观、经济、法律、社会系统等,那么无疑能提高他们应对在国外工作时的文化冲突从而预防文化休克的能力。

具有高元认知文化智力的孔子学院教师能够在具体不同的文化情景中根据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对原有的文化认知进行修正,从而保证顺畅的跨文化沟通。具备高行为性文化智力应是孔子学院教师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的最高标准和境界,因为高行为性文化智力的团队成员能恰当地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从而能和其他异质文化成员进行无障碍交流,实现文化融合。

这四个维度的文化智商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才能最终提升个人的文化智商。在实际跨文化交流中,别人对我们的行为所给予的正面的反馈会直接影响动机性文化智力;而动机性文化智力的提升会进一步推高整体文化智力。因此,文化智商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习得和培养的。所以,笔者认为,培育和提升各孔子学院团队成员的整体文化智商是解决团队内部矛盾和冲突之有效办法。

五、关于提高孔子学院教师团队工作绩效的建议

笔者综合研究了国内外的文化智商提升培养方面的研究,提出以下策略来提升孔子学院教师团队工作绩效的建议。

首先,在甄选师资时,应该对候选人的文化智商进行评估。ang等(2007)根据四维文化智商开发设计了文化智商量表(CQS),根据该量表的20个因子和对应的分值进行个体文化智商水平测评。该量表在新加坡、美国大学生被试以及多国专业人员中施测并得到较好的信效度。我国的研究者对英文版问卷进行了翻译并在具有海外工作经历的管理和专业人员中施测,也得到了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基本证明了文化智商中文版问卷在统计意义上的可靠性[7]。在选拔对外汉语教师时,除了现有的外语、汉语水平测试和心理测试之外,可以增加采用文化智商量表对文化智商进行测评,从而更全面地考察外派教师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了解其优势和不足,为提供有的放矢的岗前培训打下基础;同时,通过测评也让教师自身对自己的文化智商有所认知,更有针对性地参加培训和进行自我充实。

其次,在岗前培训中进行文化认知的教育与培训。认知能力是系统解读不同文化体系的切入点,因此,提高认知能力层面的文化智力,也是全面提升文化智力的必要基础[8]。研究发现,认知文化智商是文化智商四个维度中对跨文化适应最具预测作用的指标,对生活满意、工作任务、职业发展、创新角色、团队角色和跨文化角色都有显著影响。所以,对外派教师进行文化知识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的孔子学院教师岗前培训已经包含了跨文化知识传授,但往往过于泛化,或是主要集中介绍拉丁字母文化圈国家的文化。所以,建议对教师进行针对不同文化圈的跨文化培训,关注各个文化间的差异,向教师强化各文化之间的共性。

六、结语

在“”式的迅猛发展之后,冷静思考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势所必然。一个组织能否长期稳定地发展在于其核心竞争力。孔子学院是跨国团队的合作模式,其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发挥多元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提高团队成员间的磨合度以及消除文化隔阂。而其中合理配备外派人员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以外派人员的储备、培训和选择是孔子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现在对于孔子学院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和培训多集中于中华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差异的泛化比较和认知。文化智商概念的引入为孔子学院人才储备和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因为文化智商关注的是不同文化间的共同性,即普世价值;寻找不同人之间的共性,将人们组织在一起。对孔子学院团队而言,在共性基础上处理差异性的文化智商理论可以帮助建立来自不同文化成员间彼此合作的基础,使他们成功交流沟通,避免文化冲突,最大化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团队的整体工作绩效。所以,文化智商应当成为孔子学院外派人员选派素质的一个考察标准;同时,应该利用文化智商理论进行各孔子学院团队培训。

参考文献:

[1]williams,m.e.individualdifferencesandcross-culturaladaptation:astudyofculturalintelligence,psychologicaladjustment,andsocioculturaladjustment.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tridentUniversityinternationalUniversity,Cypress,Ca,2008.

[2]moynihan,L.m.,peterson,R.S.,&earley,p.C.Culturalintelligenceandthemultinationalteamexperience:Doestheexperienceofworkinginamultinationalteamimproveculturalintelligence?ine.a.mannix,m.a.neale,&Y.Chen(eds.),ResearchonmanagingGroupsandteams:nationalCultureGreenwich,Ct:elsevier,2006,(9):279-304.

[3]Chua,R.Y.,&morris,m.w.innovationcommunicationinmulticulturalnetworks:Deficitsininterculturalcapabilityandaffect-basedtrustasbarrierstonewideasharingininterculturalrelationships.Unpublishedmanuscript,HarvardBusinessSchool,Cambridge,ma,2009.

[4]张建强.试论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转换[J].职业时空,2007,(15).

[5]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2).

[6]李宜菁.跨文化团队成员文化智力对个体和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洪媛媛,唐宁玉.培育跨文化管理人员的文化智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2).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人格修养

语文教学中应最大限制地发掘文学作品中隐含着的聪明和人道光辉,连系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性、思维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为学生的人格开展供应更宽广的空间。尽管我国的人格教育研究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格教育的途径策略研究也不断推陈出新,但前辈们的实践多是从宏观上通过德育手段、心理教育、课程设置和开发。否则在理论上是违背辩证法的,在实践上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下面对此作进一步阐述。

一、语文学习与心理发展

语文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语文科的学习,必然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发展及文化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语文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够起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文化素质及道德品质发展的作用,尤其是能够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到其他知识的学习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要借助语言进行,个体的思维结果也要借助语言才能外化。因而对个体来说,语言的发展能够提高思维的水平。而语言的学习本身就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它不能脱离思维而孤立地进行,语言的理解、语言的表达都需要调动知识积累,要有联想、想像、判断、推理以及情感等因素的参与,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够得到锻炼与发展。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又受心理发展的制约。首先受智力因素制约。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学生在教育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文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起着加深认识的作用。因此它与学习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发展进程中,语言能力的形成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听、说、读、写,学生的知识从无到有,由少而多,由浅及深,逐步认识了客观世界的主要现象及规律,驾驭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机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应该说,组织良好的学习过程,既是有效地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也是有效地开发智力的过程。学生在能力方面每前进一步,智力也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受非智力因素制约。学生在学习中要获得成效,需要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一个人即使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但如果智力因素不同非智力因素相结合,也不可能获得学习的高效率。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的学习影响巨大。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北京两所中学的121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们的智商都符合智商常态曲线,然而在高考中达到分数线的学生,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多于非智力因素不良者。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在审美实践中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审美主体(人)如果离开审美对象,不与审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要形成审美能力就是一句空话。艺术是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最高形式,也是美的集中表现。因此,艺术是审美教育的好材料。有人把“美育”理解为“艺术教育”,虽然有片面性,但还是抓住了要点。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学作品,属于语言艺术。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是美育一条重要途径。中学语文学科在中学总课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大大超过音乐、美术的课时。可见,中学语文学科都要分担,音乐、美术分担一些,但课时少,而语文学科应该分担多一些,应该成为实施美育的主干课程。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4

>>研究生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探索研究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人工智能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改革创新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与实践《人工智能》硕士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改革面向人工智能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改革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日本巨资扶持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系列课程研究高中人工智能教学初探《人工智能》双语教学初索人工智能双语教学建设人工智能实验教学探讨“人工智能”之父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美国人工智能协会)、caiac.ca/(加拿大人工智能协会)等,它们包括了学科前沿动态、讨论交流及大量的代码资源等。通过使用这些资源,学员可及时了解人工智能最新发展动态,进行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交流及对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2教学方法研究

研究生教学应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此,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探索。

2.1加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内容)及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2]。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的原则,由课程组集体讨论选定授课内容,补充阅读文献,根据授课对象与课程内容特点,确定课堂组织方式,采用的授课方式以研讨式教学为主,给合讲授、实验、自学等。

2.2抓好课堂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本课程授课对象主要为硕士研究生,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求知欲。由于学员人数较少,授课方式可灵活组织。教室有完备的多媒体设备,基本的软件实验环境,教学过程可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授课质量。

1)以研讨式为主的教学方式。研究生教学应坚持学术研究为导向,发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研究生学员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自学能力,教员可以在课前给学员布置预习内容,学员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整理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交流成为可能,改变传统的教员讲,学员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研讨式教学也有力于培养学员积极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2)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人工智能原理教学一个突出矛盾是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但学时较少,因此,必须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为此,课程组对每节课都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课堂教学中以课件为主,辅以板书,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直观等优点,改善教学效果;引入教学声像资料,便于学员课下学习;设计演示程序,使部分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的内容,如子句归结、搜索策略更形象直观,易于学习和掌握。

3注重培养学员学术研究能力

学术能力是指专门对某一学问进行系统的哲理或理论研究的能力,它不仅包括思辨的方面,还包括实践及感性的敏感力等方面。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要求学习的主体――研究生必须具备研究的能力[3]。论文写作是培养、锻炼、提高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个专题学习结束后,都要提交一份格式符合期刊发表要求的总结报告,题目可自行选定,也可由教员指定;内容既可以是人工智能该专题某一算法的实现,也可以是对某一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或者是对该专题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教员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指导。

1)选题准确。要求选题不能过于宏大,应以小题目反映大问题,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为宜。

2)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明确,方法恰当,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所提观点正确。

3)论文结构。结构清晰、完整,论述严谨,表达规范。

4)占有文献丰富。撰写过程中要有意识培养学员查阅科技文献的能力,要求查阅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权威文献。

4加强实验环节教学

人工智能教学在进行各种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应重视实践教学,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实验,让学员真正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本质、研究目标,从而提高学员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培养他们对人工智能研究的兴趣,激发对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追求。为此,课程组借鉴国内外知名大学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经验,编写了《人工智能原理实验指导书》,围绕问题表示、经典逻辑推理、不确定推理、搜索策略及简单专家系统实现等教学内容提供了7组实验供学员选择。

例如,在状态空间搜索一节教学过程中,先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使学员对状态空间基本概念、问题表示及求解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然后进行实验教学。由学员自主完成重排九宫问题求解的程序,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如图1所示,调整的规则是,每次只能将与空格(左、上、下、右)相邻的一个数字平移到空格中[4]。实验过程重点指导学员掌握状态空间进行问题求解的关键步骤:问题表示和搜索策略。问题表示就是要确定该问题的基本信息及程序实现的数据结构,基本信息有初始状态集合、操作符集合、目标检测及路径费用函数,数据结构可采用向量、链表等形式;搜索策略可分为盲目式搜索和启发式搜索,可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先实现盲目搜索中的广度优先及深度优先搜索,在此基础上再定义估价函数实现启发式搜索。而在启发式搜索实现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启发函数:如某状态格局与目标节点格局不相同的牌数、不在目标位置的牌距目标位置的距离之和等加以比较,准确理解启发函数的意义。通过实验,学员加深了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熟练地将状态空间法运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可根据具体的实验内容特点,采用上机编程实验、演示程序验证、模拟平台开发、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

5适度开展双语教学

研究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好,基本都通过了国家公共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员通过了六级考试,加之在本科阶段还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因此,在培养研究生人工智能知识的同时,我们要提高学员阅读原版英文资料、用英语进行简单科技写作及对外学术交流的能力,适度开展双语教学,对此,我们可采取以下基本方式。

1)专业术语全部用英语表示。

在教学过程中用英语表达人工智能原理中的专业术语和主要概念,如KnowledgeRepresentation(知识表示)、Depth-FirstSearch(深度优先搜索)、Breadth-FirstSearch(广度优先搜索)等。

2)以英文原版教材为教学参考书。

选定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artificialintelligenceStructuresandStrategiesforComplexproblemSolving》为参考书,该书“是人工智能课程的完美补充。它既能给读者以历史的观点,又给出所有技术的实用指南[5]。”

3)加强英文文献的阅读。

在课程论文撰写时,要求阅读一定数量的外文文献;在讨论课中,鼓励学员使用英语进行讨论。

经过课程学习,学员都能准确掌握人工智能学科专业词汇,英文运用能力得到一定提高,能较自如地阅读原版英文专业资料,为进一步用英文进行学术交流及学术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6考试与成绩评定改革

考核方式采用传统的试卷与课程论文、实践环节等三部分组成,全面考查学员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中试卷占70%,课程论文占10%,实践环节占20%。课程论文题目不作限制,由学员在课程学习阶段结合某一专题选定题目,课程论文以选题意义、研究内容、论文结构、参考文献及撰写规范等指标为评价依据;实验成绩采用实验过程考查、实验结果验收和实验报告评阅相结合的考核方法,综合评定。这样做不但考核了学员人工智能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也反映了学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考核结合实际教学进程,改变了单一课终总结性考核的弊端。

7结语

经过课程组近两年的教学方法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课程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课堂讨论环节,个别学员准备不充分、讨论不够深入;课程论文撰写选题随意,文献综述不够全面、准确,论文格式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授课中,课程组将根据授课研究生人数较少的特点,采取明确每名学员预习重点、加强课程论文交流等方式予以改进,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便利的校园网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原理”网络课程建设,购买或自主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增强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永庆.人工智能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1.

[2]李志厚.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8(1):6-10.

[3]肖川,胡乐乐.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9):1-5.

[4]周金海.人工智能学习辅导与实验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4.

[5]GeorgeF.Luger.artificialintelligenceStructuresandStrategiesforComplexproblemSolving[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54.

ReformonpostgradratesartificialintelligenceCourseteaching

tanYuehui,QiJianfeng,wanGHongsheng,LiXiongwei

(DepartmentofComputerengineering,ordnanceengineeringCollege,Shijiazhuang050003,China)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理论;运用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激活各种智能,整体感知课文以及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通过特定情景的设计让学生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以达到智能的沟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把智能开发与教学重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能特长,发展潜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发挥不同学习特长,充满自信地学习。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1.点亮

“读写听说四盏灯”,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评价、鉴赏、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智能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其他任何一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显著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听、说四盏灯”(洪宗礼语)缺一不可,只有点亮这四盏灯,语文课堂才会生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2.加强阅读理解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语文虽属文科,但与数学逻辑智能关系密切,如阅读一本书,产生一些感想,发展一个假设,需要运用数学逻辑智能;检查一个调查统计表,写下一则工作报告,需要运用数学逻辑智能;归纳某个杰出人物的贡献,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对未来进行预测,均离不开数学逻辑智能。

二、为教学带来启发

1.个体差异

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是教师在课堂上最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在情感和兴趣方面都产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个体化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让学生身上的每一个特点进行了不同组合,都具有了多样化的特点,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优势。语文教师就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智能的多样化发展,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促进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他们的潜能,进而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学习的方式,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智能发展的机会。

2.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教学目标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知识积累,作为能力培养的首要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掌握语文的应用方法,培养其阅读、写作、交际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多元智能理论的应与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相互结合,将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学相互结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认清楚学生的发挥不是单一的,他们也具有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将着重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掘和开发,促进智能的发展,做到日益提升的效果。

3.教学策略的目的性

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学生智能的平衡发展,根据个人的具体差异性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得到智能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应该作为教学策略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制定符合初中生年龄阶段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对课堂产生兴趣,自信心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设计教学方面,教师要选用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化的习惯和要求,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和方针,充分考虑学生的智能结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合作、参与等形式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内容上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具有导向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是通过考试和课后作业进行的,该类评价只能看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并不能彻底的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就要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综合智能素质。初中语文教学就应该注重到这一点,传统的教学重点在于语言的教学上,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语言智能的测评,更不能简单的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测评,还是要考虑到学生智能的差异性,因此可以说明学生的智能是多方面的一种智能组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不能仅仅的限制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四、多元智能理论的必然性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必然要求了学习的多元化发展,以探究、合作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强调了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多元智能的多元化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单一性,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果,也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要根据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能力与价值观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制定的方针要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来反应出多元智能化的优势。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找到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把相对较弱的部分进行提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

五、结语

“多元智能化”代替了“一元智能化”实现了学生的综合性能的发展。初中语文课堂要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等四个部分,强调语文在生活运用中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这一难点是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挑战,所以教师要在具备完善的教育技能之上,还要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在教中学,吸取新理论,更新自己的教育意识,开发出更多的新型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上优化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在于提升弱势智能、强化优势智能、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展,为探索出更广阔的语文发展空间做出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亚琴.论多元智能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5(66):31.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6

目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本次大会以“跨界、融合、创新”为主题,讨论了在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和语言智能技术优化语言教学和重塑语言学习,并深入地探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如何改变传统英语写作教学,多位语言学界的专家共同见证了大数据时代下批改网在中小学及高校的英语教学中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下,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此次大会上还了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数据报告并举行了盛大的颁奖典礼。教育部高校大学外语教指委秘书长、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了《2016百万同题英文写作大数据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同年4~5月份批改网举办的百万同题英文写作活动,今年的活动是由北京大学命题,全国共计9384所学校的22532教师和173万学生参与本次活动。

教育的本质是交互

关于交互认知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提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认知,满足机器人市场的迫切需求,他指出教育的本质是交互,云计算和大数据成就了人工智能,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和个性化教学等交互认知手段,实现“教”和“学”即时地、个性化反馈和有效沟通,将逐渐把教师转型为教练,同时也肯定了批改网在研究交互认知中的作用与意义,并探讨了从研发特定社交场景的聊天机器人开始研究交互认知的可能性。

那么,研究交互认知的突破口在哪里?李德毅表示,如果能够在一个特定问题上形成交互,我们就可以在千千万万特定问题上构建一个人的脑认知交互。他指出,交互认知有三大块:语言交互、图像交互、体感交互。将来的外语教学很可能是教练机器人替代教师,课堂更多的是个性化、小型化的微课、小课,而且聊天智能是几乎所有服务机器人的必备。

大数据变革外语教学和写作

现在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是地球变小了,而是人与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短了,但是数据变得越来越大,所以这是一个离不开大数据的时代,那么,如何把大数据用到外语教学之中?处在于大数据时代,英语教师要做什么?

大数据时代,学生的课本是不是一定要多元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认为,提出了一个概念:网络式的、订单式的教材,也就是基于大数据和网络,每个学生用不一样的课本。他认为如果全国都用一本教材,这是在浪费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完全可以做到让每个学生的课本都是不同的,至少要努力往这方面走。而且现在的教材要成为订单式的、有针对性的、多模态性的,有了大数据,这种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

刘建达还提出,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一定要个性化教学和测评,一定要针对某个学生,利用这个学生学习的过程收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原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表示,大数据为外语教学带来了变革,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足,在大数据系统平台上,课外组织学习和实训可以有效地得到弥补和丰富。而且,英语教学的时空限制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打破,所有这些变化都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这将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和技术手段来培养人才。

石坚透露,批改网目前正在批改第216982383篇作文,在这2亿多篇作文背后,批改网、技术精英、外语教师正在创造一个奇迹,大数据给英语的写作带来了质和量的改变。在这个大数据背后我们要看到的是量、速度和它的多样性以及它收集资料的精准和精确性。在大数据实践过程中,我们要看到的是英语写作中心,如何用“英语写作中心”这个概念来培养学生,实际上就是通过写作这个系统,让学生通过大数据在写作中心完成写作的训练,同时通过写作中心人与人相互的交流,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来帮助学生看到他们个性上存在的问题。

用大数据批改英语作文

批改网Ceo张跃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会上他以“数据之上”为题做了主题演讲,深刻分析了大数据如何与英语教育相结合以及人工智能如何促进英语学习,张跃透露,批改网已经批改英语作文超过2亿篇,服务超过11万教师和1300万学生,批改网通过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像医生一样进行精准化的教学,通过数据可以让学生坚持学习和有尊严的学习,教育不应该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据了解,批改网是一款用大数据批改英语作文的服务,给出分数和点评,张跃表示,他们认为分数更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下面的点评,点评的目的在于告诉学生如何去提高,而且这个反馈非常快,如果150字的作文在1秒内就可以返回,给学生的感觉是“提交即批改”,日志数字可以看到正在使用批改网的用户是什么,批改网在开学期间每天批改的作文数量大概在300万篇,很多时候学生的积极性是超乎想象的。

互联网重要的过程就是小步迭代、快速试错。张跃说,学生很多时候把写作当成打游戏通关,写篇文章拿到一个分数,改一改再拿到更高的分数,有通关的。最后所有的数据就形成大数据,老师会用这个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理论上可以完成对学生的画像,他看到了什么、修改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张跃分析了今年的一些数据,到目前为止,批改网的注册用户有1300多万,注册老师有11万多,其中8万多是高校老师,学校有6000多所,国内90%以上的大学都在使用批改网,中学的用户也越来越多。今年5月21号,批改网批改作文突破2亿篇。批改网于2011年6月28号上线,达到第一个亿的作文批改用了3年,第二个亿用了一年,他预计,今年和明年会有更快速度的增长。

对人工智能的期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龚亚夫提出了对人工智能的两点期待,第一点是要满足中小学学习英语最基本的条件,第二点是希望现在人工智能提供一种超越语言、超越文化的英语教育。

龚亚夫说,虽然现在外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第一,从这么多语言学习的规律来说,关键不在于接触语言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语言的频度。第二,语言的运用与交流。第三,要跟学习者有一定的相关性。第四,要有认知思维的指导。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给学生提供自适应,让他在学习系统中不断重构语言的经验,产生他交流的能力。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艺体生;多元智能理论;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2003)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艺体类大学生(以下简称艺体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分别在音乐节奏、视觉空间和身体运动智能方面比较擅长,而在自我认知及言语语言智能方面可能较弱。然而,进入大学后的艺体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充满着对人文知识的渴求。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艺体生的特点,利用其音乐、空间、运动上的优势智能,激发其弱势智能。同时,知识的输入要全面:不仅要有英语语言工具性知识,还应包含艺体类专业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同理,与“教”密不可分的“考”,也应该注重此原则,以充分发挥考评对教与学的反拔作用。那么,现行大学英语考评模式是否适合于艺体生呢?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了此问题。

一、现行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通过对哈尔滨学院部分艺体生和个别教师的访谈,我们发现现行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

(一)考评内容不合理,缺乏对人文性知识及艺体类专业知识的考查

考所学,即考评内容涵盖教学内容,而教材是面向课程层面的“教学内容”。以哈尔滨学院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内容为例,鉴于现阶段没有广泛推广的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教材,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或《零起点大学英语基础教程》,但这两类教材在内容上均和艺体类专业知识缺乏关联性,且对人文性知识的输入不够。因此,考评内容仍然是以工具性知识的考查为主,缺少对艺体类专业知识和人文性知识的考查,不符合艺体生的实际需求。

(二)考评形式单一,不能较全面地考评艺体生

由于各高校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问题,使得艺体生考评方式较单一,大多为传统笔试形式。虽然笔试形式效率高、易于组织测评,然而,笔试重理论轻实践、重识记轻应用。而且,单一的笔试考评方式也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忽视艺体生的优势方面,比如,对善于表演的艺术类学生若采用role-play的形式考核其英语应用能力,利用其在音乐节奏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上的优势,激活其言语语言智能上的弱势,就可以激发艺体生的潜能,促进其英语学习的同时利于艺体生的综合发展。

由上可见,现行大学英语考评模式不能满足艺体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应在充分考虑艺体生的认知风格和专业特点基础上,构建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模式。

二、对构建适合于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应用多种考评方式,设计多元考评模式,注重对艺体生较为全面的考评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形成的评价观认为,学校教育应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培养(霍力岩,赵清梅,2005)。基于此,对在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及音乐节奏智能上有一定优势,而在自我认知智能方面可能是弱项的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评中,可将笔试与其他几种有效考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优势智能,激活弱势智能,比如,以其测试的可靠性、准确性、实用性、高效性和节时性必将成为外语测试主要方法之一的机考(孔文、李清华,2002)、口试及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方式。使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做到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强调考、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考核内容的合理性

考与教是教学过程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语言学家Hughes(2003)把二者关系客观地定义为“伙伴关系”,他认为,考作为测量学生语言行为的工具,既是促进学的手段,也是调整教的“指挥棒”。片面的考核内容会对教与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考核内容除包含对英语语言工具性知识的考查外,还要融入对艺体类专业性知识及人文性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要关注艺体生的英语基础,考核试题的难度要适中。切实做到考所学、考所教,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学习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评。

(三)注重考评对教与学的积极反拔作用,积极推进教材调整及更新工作

鉴于考评对教与学的积极反拔作用,适合的教学内容对促进艺体生大学英语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其主题、题目及情境才会与学习对象的智力和情感水平相适应,才会与其“真实生活”趣味联系起来(o’Sullivan,1990),学生才会“学在其中、用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在选用大学英语教材上应考虑到艺体生的特点,对其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合理运用的同时,密切关注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或更新,使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更贴近艺体生的实际需求。切实发挥考评的诊断、导引功能,促进教与学。

三、结语

考评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学评估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艺体生担负传播我国文化艺术的重任,应在考虑艺体生的群体特征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各种考评中易于操作又利于语言发展的考评模式,对艺体类大学英语考评模式加以改革,通过对考评方式、内容、反馈形式以及考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改革,科学合理地引导日常教学与考评,以切实有效地提高艺体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Gardner,H.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2003.

[2]o’Sullivan,t.著,汪光祖译.教材评估:把重点放在动力与学习上[m].国外外语教学,1990.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教学 多元智能环境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

一、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等的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

1、让多元智能教学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如给文章配乐,上千年来,知识通过歌唱和呤诵的方式一代代传下来。在20世纪,广告商发现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记住他们的产品。但是教育者们却迟迟意识不到通过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其结果是,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广告音乐,却很少有与学校有关的乐曲,其实无论你教什么,都可以将它就可以说唱的形式,例如,我们在学习了《将进酒》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并且进行配乐演唱;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概括编写,编成快板等形式,在课堂上传唱,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音乐可以帮助人记忆,更可以使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3、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听讲演、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被群体冷落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教学方法、专题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觉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为达成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借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过程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进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生存和养成健全人格。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一系列的,也就是说方法和答案都是多元的。提出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因为语文学科首先就不像数理化那样有非常明确的方法和固定的答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积累、感悟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但是,总有一些相对明确的方法和答案等待我们的探索。例如,我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都会“悲秋”?为什么作者说“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学生从季节变化、身体感受、风俗节日三方面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进而又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君主专制制度、科举制度、封建礼教、战乱割据等角度解答了第二个问题,得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从而实现了多元化思考。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进了一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提出这类问题并不困难,难在学生的解答,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了。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这一类型的问题,往往是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的。

排演课本剧有利于提高学生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排演课本剧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人是全方位的,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演出一场课本剧,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比如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置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这些工作无一不促进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增长学生才干,发展学生个性。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的晚些。比如:自我认识智能,各人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特别是一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1、故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不论是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他们都津津乐道。故事是语言最广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我们往往把故事当成课堂上的娱乐活动,当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忽视了故事的语言性这一重要特点。认识了这一点后,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将一个个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接龙,改编,辩论……通过故事情节,运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2、日记:传统的日记侧重于记录学生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日记的内容也多以语言表述为主,接触到多元智能理论后,我们将日记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例如,日记不仅可以记录自己一天感受最深的,也可以记录数学方法对你的影响,还可以记录各科知识给你带来的困惑……日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如:绘画、照相、剪报、歌词、数学题、摘抄等。

3、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接到一个任务,遇到一个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进行归类分析,思考评价各种想法,从而比较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意见;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交流、分离,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在灵活的活动方法中,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重视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要让学生自愿组合,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甚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的学习形式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5、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平台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音乐《离别的车站》营造一个离愁别绪、低回婉转的气氛。在课文阅读时,播放自己编辑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背影》音乐背景、同步的课文内容画面、著名主持人精彩的朗诵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学生深深沉醉于示范朗读之中。我让学生个别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分别朗读,在比较阅读中体会意境、加深理解,培养阅读技能。这样的设计,学生的言语、视觉、音乐、反省等智能同时得到了培养,更有效地发展了语言言语智能,提高了语文素养。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创设促进多种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9

关键词: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部级教学团队;改革;建设

在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支持下,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对部级精品课程人工智能[1-2]和智能控制[3]、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工智能和部级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4]等进行持之以恒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一些成果。

“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队伍是一支由部级教学名师领衔[5],知识结构、梯队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课程优势、人才优势和教学科研优势的颇具特色与影响力的教学团队。该团队以中南大学智能科学研究中心为核心,主要承担人工智能基础、智能控制导论、机器人学、专家系统等本科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硕士学位课程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和机器人控制技术以及留学生硕士学位课程artificialintelligence和博士生学位课程智能系统原理与应用的教学。

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教学改革,加大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力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教材建设、教学手段、队伍建设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本文拟就教学团队的改革与建设的相关理念与实践问题加以总结,谈谈我们的见解。

1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是教师的本职和核心工作。本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虚心学习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新路,形成了“以趣导课、以疑启思、以法解惑、以律求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6-7]。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多方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课堂演示、课堂互动、课堂辩论、课后网络教学、网络实验等一系列现代化全方位的教学新模式。此外,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让学生直接参与部分教师课题,理论联系实际,为毕业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1)举行课堂讨论会,营造自由探索氛围。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多次开展课堂讨论会和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所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并鼓励学生用英语讨论。学生对有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激发了学习潜能,明确了学习目标。课程中还经常请来在科研工作中担任主要任务的教授和博士生来给学生介绍最前沿的科学动态,激发学生们对所学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在研究生教学方面,我们更进一步通过举办课程课堂学术研讨会,让学生在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学科前沿,自己查阅资料和动手写科技论文,并在研讨会上宣读讨论,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从事学科前沿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高层次研究打下基础。

2)倡导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注意采用面向问题的启发式方法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求解问题能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还注意采用了多种交互式策略,如课堂教师提问、鼓励或指定学生用英语提问、学生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主题发言后老师点评等。此外,师生通过互联网进行交互,方式包括email、BBS和QQ谈和交换文件等。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潜力,对有专业特长的本科生,在自愿情况下,挑选2~3名参与部级项目研究工作,进行中长期培养试点,实现本科培养过程与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衔接。

3)增强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筹建智能专业实验室。

智能科学基础课程的概念性较强,初学者感到比较抽象,而实验教学又是薄弱环节。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对实践教学环节十分重视,设计了一些新的实验项目,探索新颖的实验方法。新开实验项目包括人工智能实验、智能控制实验、专家系统实验、机器人学实验、人工智能课程设计等。对相关课程的原有实验,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增设了个性化的实验,使得学生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分析既有格式要求,又给学生报告自己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留有空间。这些做法能够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性研究,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通过实验教学,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和概念,加深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除课堂实验外,我们还充分发挥虚拟实验的优点,设计了网络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课外上网练习。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算法的具体运行过程,调整参数和过程,并进行验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结合科研,购进和自制部分新设备、新系统,计划建设智能专业实验室,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优良实验设备。例如,已研制“中南移动一号”和“中南移动二号”自主移动机器人共7台,已购进RCB-1型教学机器人20套等。

教学团队教师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及创新教育计划项目等,取得优秀成果。

2推进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是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的生命线。我们把部级精品课程和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放在优先建设的位置,并以它们带动其他课程建设,完善系列课程建设,同时新办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2.1搞好精品课程建设,改进双语示范课程教学,稳步推进系列课程建设

本团队着力搞好已有的2门部级精品课程、1门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更新精品课程网站,丰富课程内容。为了及时反映上述课程中相关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我们调整了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修订了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和更新,极大充实了各课程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校际教学活动和网上资源共享对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进行交流和推广,起到较好的辐射作用[8-9]。

为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完善和拓展课程体系,在总结现有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又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开拓眼界,追踪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本团队长期对双语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除改进人工智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外,团队承担的其他课程,如智能控制、机器人学、专家系统、数据结构等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为该课程引进英文辅助教材。例如,对人工智能课程,我们先后采用nilsson和Russell等编著的国外影响较大的英文原版教材作为主要教学参考书[10-11],供学生学习参考。在双语教学中,一般以汉语讲授为主,英语为辅,并对一些关键词同时用汉语和英语表示。对部分章节或某个专题,采用纯英语教学或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的教学。对ppt课件的编写分为纯汉语、纯英语和英汉混合几种方式。英语教学比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英语水平而定,其检验标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效果,根据这一点来适时调整双语教学中英语对汉语的比例。

通过教改实践,我们承担的智能科学基础课程逐步形成为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体系。我们讲授的课程从智能科学的基础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再到专业实践课程,形成了配置合理、特色鲜明、循序渐进、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从基础到应用的系列课程体系。

2.2新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学科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超出了目前高校的培养能力[12]。我校的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方向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学科,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优势。为了促进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经过多年积极准备,我们于2009年申报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获得教育部批准。通过向兄弟学校学习调研,了解该专业人才需求、专业建设规划,设定适应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方案。虽然我们开办“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较晚,但我们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关注和积极参与国内智能科学的学科的讨论与新专业筹备工作[13]。

我校于2009年申报获准,在自动化专业增设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目前已招收2届学生共84人。我们为选读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方向的每个学生选定指导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指导老师的课题,指导老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经验和责任心来更好地管理呵护学生。这一做法取得明显效果,不仅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我们还多次召开师生见面会并通过指导老师走访宿舍,了解每个人的情况。为了消除代沟,努力融入同学当中,学习熟悉他们的语境和思维想法。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建与建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新专业,将为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建设提供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并对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等学科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我们将以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学校的专业建设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规范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教学,让智能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资源,其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不断优化与更新,精益求精地编写反映学科发展的教材[14]。

我们对原有编写出版的教材进行修订,反映新世纪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向,以适应教改需要。把这些最新内容用于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国际前沿动态和本学科的最新成果。

以相关系列课程为平台,注重教材配套,服务因材施教,着眼长远教材建设。仅2007年以来我们已出版的相关教材及专著如下:

《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部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07;《智能控制导论》,部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07;《未知环境中移动机器人导航控制理论与方法》,2008;《机器人学》,第二版,部级教学团队配套教材,2009;《机器人学基础》,部级教学团队配套教材,2009;《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四版,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10;《人工智能基础》,第二版,部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2010;《移动机器人协同理论与技术》,2010。

4优化队伍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是团队建设的源头,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一流的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一直采取引进优秀人才和在职培养相结合的做法。对于人才的引进主要通过办专业和办学科点等方式吸引人才,还通过创造教学和科研条件,稳定教师队伍,解决个人的发展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主讲教师的学术积累和教学水平。一是教研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重要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二是派中青年教师赴国外研修访问,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同类课程的先进教学经验、相关课程设置情况与发展趋势,将国外教学思想引入课程教学。

教学始终是教师的第一要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质,我们实施并完善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

1)设立名师工作室,实现名师资源共享形成多元化的带教制度,安排高年资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可以有业务方面的指导,也可以有认识方面的交流。通过老教师对年轻教师全方位的指导,使老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得以继承,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2)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虚心旁听有经验教师的讲课。通过听课,不仅使年轻教师进一步掌握课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年轻教师学到了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对其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对于第一次上课和第一次上某门新课程的年轻教师,团队都要在课前组织他们试讲。试讲前,安排老教师进行指导,传授教学经验。试讲时,由团队的教师参加听课并对其进行讲评,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程的重点,找到更合适的讲授方法。此外,我们还备课,统一基本教案,帮助年轻教师成长。

近两年来本教学团队获得的主要教学奖励就有徐特立教育奖、茅以升教学专项奖等。

5扩大交流合作

我们在做好自身团队建设的同时,增进与全国相关高校和教学团队的交流,学习兄弟团队的建设经验,在课程示范、教材推广、网络资源辐射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们还开展校内合作,联合不同院系进行教学和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在校内推广改革成果;发表了一系列教改论文;发起筹备《全国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邀请企业界科技精英做本科生就业指导相关报告。

1)增进校际交流,发挥辐射作用。

我们经常以讲座报告形式在许多兄弟院校进行教学与教改交流。例如,最近一年来就应邀先后到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东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就智能科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教改和建设问题作专题报告,在兄弟院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已有数以百计的高等院校采用我们编著的教材和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国内已有众多的从事人工智能课程和智能控制课程教学的教师,来信来函索取我们开发的课程教案、课程演示和网络课程相关资料等,我们一直尽力地搞好推广和服务工作。

2)撰写课程改革论文,进行国内外交流。

本团队成员仅近一年多来,就在中国教育开放资源网、中国人工智能学会13届年会、计算机教育、高等理科教育、计算机与现代化等会议及刊物上发表10篇教改论文,在国内外进行交流,起到介绍情况,交流信息和经验的积极作用。

3)筹备全国相关课程教学研讨会。

为了更好地交流经验,扩大影响和辐射作用,我们发起并联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委员会,筹备召开了首届《全国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15]。围绕各个学校在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课程和专业教学计划制定和未来发展设想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通过交流研讨,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并尽可能汇报我们的经验。我们相信,在与会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次课程教学研讨会一定能够取得积极的成果。

注:本研究获得教育部部级精品课程人工智能(2003年)和智能控制(2006年)、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工智能(2007年)、部级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2008年)等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工学类,(上册),2003-200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33-436.

[2]CaiZixing,LiUXingbao,LUweiwei,etal.ComparativeStudyonartificialintelligenceCoursesBetweenCSUandmit[eB/oL].[2010-5-1].CoRe(ChinaopenResourcesforeducation),.cn/.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工学类,(上册),2003-2007[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26-429.

[4]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部级教学团队、部级精品课程、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通知[eB/oL].[2010-5-1].http///转高等教育司.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名师风采,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集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52-153.

[6]李广川.丹心育桃李,妙手谱春秋[m]//名师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97-401.

[7]及立平.笃定平和:访部级教学名师蔡自兴[m]//春风化雨:中南大学教师风采.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19.

[8]蔡自兴,肖晓明,蒙祖强,等.树立精品意识,搞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8-29.

[9]陈爱斌,肖晓明,魏世勇,等.智能控制的学科发展与学科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6(3):102-105.

[10]nilssonnJ.artificialintelligence:anewSynthesis[m].newYork:morganKaufmannpublishers,1998.

[11]RussellS,norvigp.artificialintelligence:amodernapproach[m].London:prenticeHallpublishers,2005.

[12]王万森,钟义信,韩力群,等.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9(11):10-14.

[13]蔡自兴,贺汉根.智能科学发展的若干问题[C]//中国自动化领域发展战略高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自动化学报,2002,28(增刊1):142-150.

[14]蔡自兴,谢斌,魏世勇,等.《机器人学》教材建设的体会[C]//2009年全国人工智能大会(Caai-13).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252-255.

[15]2010年全国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研讨会征文通知[J].计算机科学,2010,37(6):封3.

ConstructionofStateteachingGroupofSeriesCourseforintelligenceScienceBasisinCSU

CaiZi-xing,CHenBai-fan,LiULi-jue

(institute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人工智能与语文教学篇10

【论文关键词】多维理 论整合引领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提出增加课堂的教科研含量。一些教师积极参与,另一些老师想要参与却不知从何下手,还有一些老师习惯于传统教学,茫然不知所措。教学实践表明,增加课堂教学的教科研含量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多维理论整合引领课堂教学就是重要的路径。本文主要探讨多维理论整合引领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源自相关的教学理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教学发展的产物,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所以我们要用多维科学理论的整合,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借用语言习得理论认知教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学生,试用建构主义理论认知课堂教学。

我国新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是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它肩负着提高国民综合文化素质的任务,也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英语教学改革成了学校、家长和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用多维论引领英语教学改革是个有效的途径。

任何一个外语教师的外语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一定的语言观。课程改革以来,这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认为语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手段之一;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行为;语言与思维是人脑两种不同的功能,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可是在一线的外语老师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凭直觉和经验上课,课堂教学效果时好时坏,却不知道效果好坏的原因;还有一些教师理论上赞同某种语言观,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采用与这种语言观载然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英语上花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收效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落后的外语教育理论、机械的教学方式,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倡导更新教师语言观,整合先进的语言教育理论引领英语课堂教学,采用贴近学生实际多维互动对话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言习得理论认知教材

教材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只有用习得理论认知教材,才能更好地整合教学要素,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要对教材开发加工

教材是教育专家根据国情和国际情况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普遍倾向于科学性,往往缺少人文性。教材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本校、本地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教师必须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认知教材,开发教材,创设有情有意有趣的教学情境,更符合学生胃口,让学生与情境互动获更多的情境体验。

2、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英语教育是一种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必须以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acquisitontheory)为指导。语言习得理论最有影响的人是美国加州大学的Krashen教授,他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对外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需要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输入”。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他把可理解性输入定义为“i+1”,其中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承担。1表示语言输入中只包含一个或少量的新知识点。学习者接触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如果学生平时积累得太少,输入量就不足于产生输出,学生就无法形成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这是教师教学设计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3、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

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outputHypothesis)她认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是两种载然不同的两种语言技巧,语言产出能力只能通过促使语言学习者产出语言的活动——语言输出,而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一活动才能有效习得。

Swain在她的输出理论中指出,语言输入仅仅使语言学习者习得语言理论能力,而语言输出即产出能力包含大量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单纯靠语言输入是获取不到的。因而语言产出的能力应以接受语言输入培养起来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前提和基础,然后通过积极的、创造性的、大量的语言输出实践形成的。

“语言输入假设”和“语言输出假设”是语言习得理论的重要内容,经过语言教育实践者的实践检验,形成语言教育的共识,成为指导我们教学设计的理论。当然仅有这两点理论还是不够的,“两种假设”也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

4、“习得理论”对教学分析启示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我们在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获得有效或高效的效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新知识最难处理的是有限性和可理解性。因为只有教学内容在可理解时语言习得才可能发生。如果学习者无法理解输入或太多的信息,那会是一种无效输入,即使引领学习者注意,也很难对它进行进一步加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2)、教材内容输入的多样性与足够性。信息时代要更多地借用媒体与网络手段。这需要教师思考相关知识的联系,输入足够的可接受信息,输入方式的多样化、多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包括跨学科知识积累,正如前面所述外语教学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3)、教材知识呈现的情境性。创设学生感兴趣蕴含内容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从而为进一步加工处理信息提供条件,教师还应该创造一个心理安全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学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消极情绪使人沮丧,不利于信息加工,积极的情绪催人奋进,提升学习者信息加工能力。

4)、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输入”与“输出”的均衡训练,只重视输入或只重视输出训练,学习者很难均衡发展,有效地掌握一门外语。如句型教学法偏向注重输入,流行时间不长,效果不够理想,交际法只偏好输出,忽视了输入的功能,口语上去了,语法、写作又出了问题。因此要把输入与输出整合成有机整体,教学效果才能不断提升。

二、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学生

认知学生可以有多种途径,多元智能理论是全面认知学生,又有助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论。

1、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理论诞生

“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HowardGardner。一九七九年“零点项目”承担了研究人类潜能本质及其开发的课题后,加德纳受命由他写一阐述人文科学领域中建立人类认知本质理论的专著,一九八三年他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智能的结构》一书,它的出版标志着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的诞生。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假说是每个人在学习和使用概念、技能上存在着天生的优势和偏好差异。他证明了每个人有八种以上智能。只要潜能开发得当,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1、言语—语言智能:有效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的思维能力;

2、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进行计算、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思维能力;

3、音乐—节奏智能:对音质、音量、旋律、节奏等具有敏感性、具有成功运用这些要素的思维能力;

4、身体—动觉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或部分身体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思维能力;

5、视觉—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模式,并能运用这个模式和思维能力;

6、交往—交流智能:理解他人,并善于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思维能力;

7、自知—自省智能:是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思维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指那些能够熟练运用公认的“民间分类学”的人。

2、多元智能理论的帮助观

Gardner创建多元智能理论否定了线性的、单一的智力观。指出人类的思维方式,即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多元的。他认为单纯用纸和笔来区分儿童智能的高低,甚至预言他们来的成就是片面的。现在标准化考试过分强调了言语—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许多学生的优势智能也得不到开发,造成相当数量的人虽然考试时成绩很好,工作后不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对人才极大的浪费。

Gardner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提出了智能的多元性,而且,他不认为这些智能不是简单地平行存在着的。他强调指出:“我们人类拥有一组相对独立的智能,所谓“一组”,即结构的意思,尽管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发挥智能功能时,必须以“组”的形式进行活动,也就是必须协调动作。脑科学家强调必须用整合观点认知脑功能,脑不同区域有不同功能,研究显示,许多高级功能的完成需要有不同脑区的共同参与,智能的发挥也一样。

3、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

Gardner认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聪明的,但每个人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却各不相同。一名学生语文、数学成绩不好,但在体育、音乐、美术或其它方面有所专长,同样是高智商的标志。世界上几乎不存在什么“笨人”,每个人在八种智能里总有其突出的地方。他强调“有一种说法很普通,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的智商,主要是由父母生理遗传因素所致。我们的理论是对“智商”这种说法的批判。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很有益处。这能和学生增加自信,相信他们都有学习能力,只是途径不同。这对学习具体课程不如其他人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智能,建立自信心,然而把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领域渗透。使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三、建构主义理论认识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过程认知的发展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学行为。不同的理论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不尽一致,也就有着不同教学行为。国内外专家对教学过程发展的本质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观点:

1)、我国教学论专家王策三认为,“教学过程确实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2)、我国教育论专家李秉德编著的《教学论》认为,“教育活动是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

3)、美国教育家布鲁纳(J.S.Brunner)认为,“教学过程是促进人的成长过程,主要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

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曾说,“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过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无效教学,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更精准的认识,对传统教学认识的重大突破。

2、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建构主义者有句名言,“知识是学会的,不能被教会”。这句话一定程度也反映他们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事物的意义,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存在统一标准的客观差异性,本身就构成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情境设计,协作对话和意义建构等形式活动,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看到哪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检验与自己相左的理念,学到新的东西与体验,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一个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来替代的。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信念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完成认知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教学过程。教学实践显示,完成教学过程需要多元理论对教学环节和要素的引领和支撑。才能逐步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贴近学生,多维互动的导学和一目了然的课堂收尾。

实践表明一种教学方法源自相关的教学理论,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的产物,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优越性是能较好地解决部分教学问题,局限性是不能解决一切教学问题。所以我们提倡多维教育科学理论的整合,引领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观念的变革和教学要素的整合,在有效教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陶西平.多元智能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Lauraerlauer《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黄珂、陈萍译,中国轻工出版社.2006年。

[3]HowardGardner《智力的重构》霍力岩等译,中国轻工出版社,2004年。

[4]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