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53:17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1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想象中的二十年后的家乡是怎样的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写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_20年后的家乡五年级作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1“时间似流水,一去不复返”,霎时间斗转星移,二十年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我又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朗霞街道天华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是那片土地养育了我。

我要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家乡的那座老宅。我轻轻地走在那条陌生而又熟悉的小巷里,唯恐惊到了家乡的一切。周围,都已变成了一幢幢小洋房,只有我家那座老宅,至今,都没有换过一张瓦片。所以,在这么多洋房中间,显得格外醒目。

我推开院门,悄悄地走了进去。见一位白发苍苍、年过古稀的老人拄着拐杖走了出来,是奶奶!我高兴而又飞快地跑了过去,奶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便一把把她搂住了,清脆地叫了一声“奶奶”!奶奶这才把我领进屋,仔仔细细地端详着我,问我这问我那。之后,我满脸疑惑地问奶奶:“奶奶,您为什么不把房子装修一下呢?”奶奶微笑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我说:“年纪大了,禁不起这么大的折腾,再说,老房子住惯了,都挺好的,能遮风挡雨。”是啊!就是在这座老宅里,藏了我们曾经多少的酸甜苦乐和汗水啊!我们过去那些快乐的,不快乐的记忆都在这里,还是不要去改变它,让它世世代代地保留下去吧!

这时,爷爷回来了,虽已耄耋之年,却仍有几分硬朗。他看见我,明显,眼里闪着泪花,嘴里含着激动,最后,却只平淡地说了一句:“回来就好!”

家乡,一切都变了,唯独没有变的就是那座老宅和老宅里的人。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2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什么样的?我在床上想着。想着想着,我带着皎洁的月光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咦?这是哪里?这不是我的故乡会理吗?会理的变化真大呀!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各式各样,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圆锥体;还有的是三角形,仿佛一座座金字塔;有的呈扇形,莲花形,气势非凡……造房的材料用的都是一种新型的塑料板,墙壁是半透明的。如果主人要进入房子就可以把眼睛“瞪”在锁上,门就会自动开,它是用一种眼瞳锁做的。晚上,你回到家一开灯,就好像走进了哈尔滨的冰城。

我不知不觉就到了公园。公园真像一个游乐场啊!一进大门就有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一摇一摆地出来迎接:“你好,欢迎你光临美丽的欢乐公园!”迎面是一座高大的房子,里面是一个游乐场。幽灵城堡、迷宫、哈哈镜世界、火箭、地下宫殿、颠倒世界……真是应有尽有。

我兴致勃勃地体验了一个新颖别致的娱乐项目—“人体世界”。我坐在小车上,带上安全带,管理人员把我的小车一推,我就飞速地从舌头上滑下来了。后来速度又慢了起来。我参观了食道、胃部、肝脏。畅游了肺部、心脏、大脑……最后我从鼻腔“喷”了出来,真惊险啊!

后来,我从公园里出来了,想去看看家乡的城河—环城河。一到环城河,我就感叹了:“哇,家乡何时变得那么美,那么迷人。”你看,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路旁的垂柳垂下细长的枝条,在轻风的吹拂下犹如少女飘逸的长发。再看看路旁,到处都散发着耀眼的光。就连垃圾桶也让人耳目一新。这里为什么会那么干净呢?原来是有两个好帮手,一个是垃圾桶,另一个是一个新型机器人,她可以清扫地上、草地里的垃圾,绝不会伤害到一草一木。垃圾桶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它会把垃圾分好类,可回收的直接放进回收场,不可回收的会自动消化掉。

“叮铃铃”闹钟响了,我该上学了,多怀念家乡啊!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眨眼离开家乡已经二十年了,今天终于有了回国的机会,我怀着无比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开着我的汽车回自己的家乡——内江。

一路上,我惊喜交集、浮想联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二十年不回来,家乡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见昔日泥泞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一条条浑浊肮脏的河流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小河,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清新……这一切一切,让我目瞪口呆。

回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母校看看,刚走到门口,真巧,碰到二十年前五(二)班的几位同学,有张静楠、廖禹晴、王朵菡、方崇颖、和刘紫菱,我说:“美女们,好久不见了,大家不容易走到一起,看完母校去唱会儿歌,跳会儿舞吧!”她们都同意了,哇,校舍变成了高楼大厦,并且每间校舍里都有空调、电视和电脑。这时,正好碰见一位老师,经过询问,才知道现在全都是电脑教学,我心里想:“母校这二十年来的变化可真大呀!

我们走出校门,向舞厅走去,到了舞厅,我们聊起童年的往事,想着那些曾经留下开心、快乐、烦恼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而今看来,那是多么美好的一段人生经历。接下来我们在舞厅疯狂地蹦迪,好像都想找回学生时代的感觉,然后又来到儿时最喜欢的游乐园,看见一群群小朋友玩得手舞足蹈、满头大汗,这时,我们不禁想起小时侯自己在这里玩耍的情景,现在这里的门票已全免,任何人都可以在游乐园自由地玩耍,我们真为他们的童年感到高兴啊!最后,我们虽然很舍不得,但大家还是依依不舍地分开了,各自回家去了.

二十年家乡的变化真令我感到惊讶,无法想象.国家越来越富强,家乡越来越漂亮.希望过二十年后,我的家乡将会更加美丽,更加富裕.我是多么盼望二十年后的这一天来到呀!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4最亲的,是故乡的人;最甜的,是故乡的水;最圆的,是故乡的月啊!想起来,我已经离开故乡20年了!是时候该回家乡了!

20年间,我的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来到家乡,在那回家的路上,两旁的建筑不断地吸引着我的眼睛。小楼房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高楼大厦的表面安装的是一种叫“千功glass”的新型玻璃,它会变色、隔音、净化空气;防御地震、洪水、火灾;隔热、冷空气;自动报警;预防刮伤等多功能的玻璃。不仅好看、迷人,还安全可靠!现在,高楼大厦不只是建在路面上了,不再象一根柱子一样竖立在马路两旁了,而是有用隐形柱子支撑在空中的大厦,叫“firmamentworld大厦”。有开地道到地下“百层”的大厦叫“undergroundworld大楼”。有的是埃及的金字塔形,有的是迪士尼最受欢迎的米老鼠,还有的是一棵种在地上的大白菜。

回到家,我简直吓了一大跳,我家的房子变得太大、太美了!银白色的“千功glass”115vc号,组成了一座像“冰屋”的三层别墅。这时,妈妈出来了,好久没见的妈妈像衰老了许多,本来乌黑的头发,已见添有许多白发来了,但是她永远在我心目中是年轻的。妈妈把我带进了屋,屋内的天花板上吊着一个个有在有水的银白“雪花”。屋内开着灯,仿佛正在白雪之中,又如走进了童话王国,让你充满惊奇和喜悦。

走下楼梯,来到了“undergroundworld”,地下的墙是一圈的鱼缸,里面养着五颜六色的鱼儿。地下开着会变色的灯,使人感到十分舒服。

我爱故乡的人,我爱故乡的水,我爱故乡的月!想起来,故乡20年前,矮房又小又脏,小河又黑又臭,现在,大楼又高又美,小河又清又香,那再过20年,故乡您是什么样呢?我永远爱您,我的故乡!

二十年后的家乡的小学作文520__年后的我,虽没有腰缠万贯,也没有珠光宝气,却成了一位昆虫Dna专家。在一次坐飞机回乡访友的机会中,。我为之一振,那个充满灰尘的小城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科技智能城市。

下了飞机,一些宛如参天大树般的建筑赫然耸立,映在了天蓝色玻璃上。人们正操控着无屏电脑,我走出自动大门,眼前豁然开朗,没有旧楼或烂尾楼。而他们的替代品就是这些结构紧密,如外星基地一样在空中悬浮的玻璃大楼。“先生,请让编号5347为您注射无痛芯片”。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才发现是纯自动机械臂,三下五除二就拿出了一根针为我注射液态芯片,说来也怪这种针打进去不痛不痒,实在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注射完毕,就像“同极相吸”一样,迅速开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不等我上前迎接,就给我展示了一套科技流程。

还没等我屁股坐热,就有一只“手”从车门框里伸出来,为我端茶倒水,两旁的摩天大厦上有几位非人类机器在靠意志的工作,是的,你没听错,是在用意念工作,他们不需要动手,一个想法就可以让物体运动甚至漂浮。

“快请进,快请进!”和好友说了几句客气话后就坐上了新型飞行椅。,我和他聊得正欢,突然说要请我喝茶,我刚想起身去取茶杯,就见好友右手举起,茶具就像被牵着鼻子走的牛一样顺从,我看了,不得不把掌声送出去,但就我就奇怪了,这种惊天般的“法术”是怎么做到的?他见我满腹疑惑的表情,就赶紧给我解惑:“一看就是没见过一只电磁机,它是一个微型的纳米机器人,还会被安装在你的脑中,当你想使用它时,他就会用电磁模拟脑电波迫使大脑开发至60%,当大脑开发至60%,意念操控读心术不是问题……”

我已经返回机场,并回首三望了这个因时代变化而发达的故乡,搭乘飞机回外国研究Dna转变。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2

走下飞机悬梯,呼吸着家乡清新的空气,看着家乡蔚蓝的天空,心情该是的何等的舒畅呀!

现在的恩施已经从一个山区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一栋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的柏油公路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再也没有车流拥挤的状况了

我来到了我的母校。只见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操场比以前宽阔了许多。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得可高兴啦!看到这些,我回想起了我在这个校园的幸福生活。我走进我以前的教室,大吃一惊。每一个同学的桌了上都放着一台微型笔记本电脑,课桌全是自动的……我坐在我以前的座位上,回想起我当初在这个坐位上获得的成功。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画面。“蓝岚同学,获得朝阳小学讲故事比赛特等奖!”黄老师微笑地说道。在一阵阵掌声中我捧着奖状笑着,笑着……还有许多成功也是在这个座位上取得的。

现在母校已变成超高科技的学校,也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知识的海洋。我希望现在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在自己的座位上获得成功!

我依依不舍离开了母校,准备去“拜访”我小时候住过的院子。院子会有什么变化?我会碰到我以前的好朋友吗?

一走进院子,眼前的景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现在我眼前。到处都是鸟语花香和欢乐的笑声。我忽然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原来是我以前的好朋友,她也回到了这里,他正在和一些小朋友打羽毛球。看着她们,我回想起我二十年前打羽毛球的情景。

那时我们下午一放学回到家就是打羽毛球。“我们来打满桃红吧!”“好!”我拿着球瞄准她,腿一闪一闪的,手用力一抛一拍,球掉在地上的那一刹那,我高兴地跳起来。这个毛病到现在都改不了,输了总是会不服气。想到这,我真想笑,那时候真好玩。

我离开了院子,去了快乐的海洋──人民广场。

来到广场,我正看见一群老人在那跳舞。我走进一看,看见了我的小学老师──黄老师。

黄老师现在已经60岁了,可仍然显得很年轻,脸上没有一丝皱纹。黄老师跳完舞,坐下休息,我就坐在她的旁边,看着她。黄老师望了望我,好像在想“这位姑娘好面熟啊,是谁呢?”

“黄老师,您记得我吗?我是您的学生蓝岚呀!”

“哦,你怎么认得出我这个老婆婆呀!”

“不黄老师,你仍然很年轻。”

“你现在在哪里就职啊?”

“我现在是上海市佳佳集团的副经理。”

“不错,有出息。”

“这都是黄老师您在我们读小学时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我成功,都是您的功劳呀!”

“走吧,黄老师到我家去聚聚吧!”

“好啊!”

我们就这样这走边谈,就像二十年前一样。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3

首先,我要去医院看望我的外祖母。现在外祖母已经100多岁了,而且还患上了绝症。在去医院的路上,公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路上一座座蜿蜒盘旋、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绵延无尽,似长龙,如玉带。隔离带的花草苍翠鲜艳。街道两旁的树木青翠欲滴,好像让人走进一卷美丽的画卷。

到了医院。可是,看到的情形却让我大吃一惊:外祖母精神抖擞,还在练太极拳呢!我正纳闷,外祖母告诉我说:“现在的癌症就像治小感冒那么简单。”“哦,原来如此。”我点点头说道。

接着,我又直奔“华联大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华联大厦”共有999层。这么高的楼,电梯早就下岗了。你只要在梯道口的墙壁上对准激光识别器按钮按一下,识别器就会发出一束红光。当光束照在你身上时,你就会很快的上升,在上升的同时你会听到一首首悦耳的歌曲。当光束消失时,你便会稳当地落在你想到的楼层里。

然后,我又到济宁人民的母亲河——大运河去看看。建筑师不满足于陆地上的发展,便到大运河底下去建“珍珠屋”。河底的房子全部用白色透明的玻璃做成,圆圆的,亮亮的。每座“珍珠屋”之间都有通道相连,简直就是一串串散布在袁河中的珍珠项链。最后,我要去我的母校——明珠小学。同学们的教室焕然一新:黑板换成了一个大屏幕,讲台上还有一台电脑,屏幕上会显示老师讲课的内容。每个同学的桌子上也有一台电脑。所有的课本也都刻在光盘上。教室还会有一个特异功能,它能改变自身。若我们要上体育课,教室立刻会变成一个操场。教室内的物品会自动放置在地下仓库中,同学们就可以在操场上跑呀,跳呀。等到下课,教室又变回原来的模样。

一天过去了,我回到家中对妈妈说:“济宁可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公路的车辆井然有序;街道两旁绿树成阴;大厦巍峨壮丽......我一定要把今天所看到的写成一本书,让大家都知道我的家乡——济宁也是个科技发达,风景如画的好地方。”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4

乘上飞船,我满怀憧憬……刹那间,飞船抵达南堡。天气还是冬天,但是来接我的大舅、舅妈和弟弟都穿着单薄的衣服,我扯扯自己的羽绒服,担心地问舅妈:“你们不冷吗?”舅妈回答道:“不冷,这是……”话还没说完,大舅抢着说:“这是南堡的科学家们发明出来的可调温服装。穿羽绒服显得很臃仲,我们的服装可以用电脑调节温度,比如现在我调的温度为26℃,非常舒服!”“还可以调颜色呢!根据你的喜好,设计颜色。等走的时候送你一套,让你这个站长也穿穿家乡的高科技服装!”表弟拍拍我的肩,自豪地说。

弟弟启动了汽车,我们一直奔他经营的灵美大酒店,他要在自己的酒店为我接风。

到了酒店门口,机器人带我们走进房间,饭菜已准备好,五颜六色很是漂亮,再一看,原来是我最爱吃的饺子。可是饺子皮一块红、一块蓝,饺子馅中的菜丁也是一块黄、一块绿的,差点让我认不出来。再看看菜,也是花花绿绿的。舅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孩子,这是结合蔬菜,是几种蔬菜的种子配到一起,经过精心培育,这种蔬菜不仅看起来漂亮,而且最主要的是富含多重营养呢!咱们现在有一个大型的环保生态种植园,我是那里的总经理,饭店的蔬菜都是从那里采摘的,绿色、环保……”我发自内心地赞叹道:“真神奇!”

吃完饭,舅妈急切地要我回家,一路行驶在新型环保公路上,没有了灰尘和烟雾的侵袭,公路两旁的绿化带被精心地修剪成了波浪型和海鸥飞翔的形状,让我也有了一种飞翔的欲望!一个盐碱荒滩变得如此美丽,还真让人称奇!“姐姐,你想去看看南堡的钻井吗?我们陪你去。”“那可是在海上,只有坐船才能看到呢!算了吧。”“没关系,到那我自有办法!”弟弟胸有成竹地说。经过一座立交桥我们来到沿海高速路,不到五分钟我就看到了大海,弟弟轻轻按下方向盘旁边的蓝色按钮,车底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气垫,车变成了“船”!弟弟告诉我,这车还能在交通堵塞时飞行呢,而且燃料已经是太阳能,不耗油,既节能又环保!

从海边回到舅妈家,我远远地望见了她家的那一幢三屋别墅。停下车,只见门旁有三个指纹验证区,分别是弟弟、大舅和舅妈的,弟弟把手放在了他那一个指纹验证器上,“叭”门开了,我走进去。哇!真豪华,有多面电视、折叠桌椅、微型电脑、可变壁纸……高科技产品数不胜数,让我眼花缭乱。大舅还告诉我,他们专门为我准备了一个房间,我走进去一看,房间里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大舅不紧不慢地笑着对我说“它们都隐藏了。”只见他拿出一个小遥控,按了一下按键,墙壁缓缓打开,米色折叠学习台、粉色超宽水床以及一应俱全的电脑电视都神奇地出现了。我兴奋地跳起来,这次回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给了我太多的惊奇!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5

[关键词]乡土油画;本土精神;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70-01

乡土油画——通俗我会把它理解为描绘农村、农民生活状态为题材的现实主义油画。从中国乡土油画的基本创作手法上来说,是借用这一世界语言来讲我们中国人的事,表现本民族的思想,人的生活,理想,现实等。它深刻的意义还是要表现中国精神,表现中国人民的生存意义,这也便是乡土油画的意义。

一、乡土油画题材在中国的地位、发展现状

乡土油画题材在中国大规模出现是在三十年代的解放区。从事美术创作的艺术家们,开始深入社会底层,创造了很多具有乡土情怀的油画作品。这一时期作品中的农民形象是民族苦难的象征,如王悦之《弃民图》、吕斯百的《四川农民》等。应该说这是乡土油画在中国正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是无可厚非它的存在为乡土油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阶段的乡土油画仍是不够成熟的。从五十年代起,油画得到了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同时引进了苏联楔斯恰科夫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油画骨干力量。因为在这战争不断的年代里艺术家们受到中国这个特殊时期的影响,艺术家们创作出的作品并不是在于发展个人风格,不得以让艺术为革命战争、为政治斗争服务的道路。这一时期影响较大的油画家有吴作人、王式廓、董希文、罗工柳等。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绘画作为宣传政治的一种手段仍在延续,这种政治形态下必然限制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乡土油画仍然在中国的发展,并使民族化、本土化的思潮不断弘扬,就形成了属于中国所特有的乡土特色油画。在“”这种强制的社会压力下,我想任何艺术的追求都无法展现。乡土油画发展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走向低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带来的艺术变化,重点在于人性的复苏。继“伤痕美术”之后,一大批描绘乡村和农民题材的美术作品相继问世,乡土油画达到高峰期。其代表作是陈丹青的《组画》、罗中立的《父亲》、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它们被视为乡土油画的代表作品。这个时期艺术家们把创作重心投入到关注生活,他们对农村、农民有着特别真挚的感情,把这些感受描绘到画面之后,便成了打动人心灵的艺术魅力,是人文情怀在中国不断地发扬光大。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国美术界爆发了85美术新潮运动,随着中国向世界打开窗户,无论是人们思想还是艺术家们的绘画风格、语言、形式上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宴。乡土不仅仅是题材范畴,而且是一种文化范畴和情感范畴,不仅仅是描绘农村、风情、农民形象,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人的内在精神,关注人的生存、关注生命的意义。

进入到十九世纪之后,虽然乡土油画的多元化发展给中国油画坛增添了许多色彩,但是却改变不了乡土油画淡出主流的事实,随着多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现实主义,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人们对“乡土”的关注越来越少,乡土油画这一现象令人堪忧。在许多描绘乡土绘画的作品中,很多艺术家缺乏对发现新事物的敏感度,导致乡土题材里出现单一性。

二、浅析中国乡土油画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探索的深入,中国乡土油画也必然走向了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写实风格、具象的意象、抽象的异彩纷呈。在九十年代的美术中,乡土题材出现了新的倾向,一是传统艺术方式中的艺术源向表现的方向转换,二是新的媒体开始介入,三是最重要的变化还是艺术家们从都市及现代文明的立场重新的审视和表达乡村的意义。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6

眨眼间,二十年过去了,祖国又迎来了八十岁生日。这次黄金周,我终于可以回故乡看看了。

我开着私家车行驶在宽畅的高速路上。两边的山离车有百十米远,山脚下种满了五艳六色的花草,山旁砌着一排派花墙,再也不怕泥石流、塌方、山体滑坡等一些险情,汽车有秩序地行驶着。如遇问题按一下绿色键,道路两旁的电子警察接到信息,会立即解决。

很快,就进入了汉中区域,我的心跳加快了不由得打开窗户,向外眺望,路两旁的绿树成荫,马路又宽又平,仿佛还行走在高速公路上。原来坑坑洼洼拥挤的马路不见了,我为这眼前的一幕幕变化惊呆了。交叉路口,一座座立交桥犹如一道道彩虹,川流不息的车辆各行其道,秩序井然。

家乡的绿化搞好了,道路两旁除了绿树,还种了五颜六色的花草。使人心情十分舒畅。最使人感到意外的是汽车不用油,而用的是水,水用完了就变成氧气,不会污染环境。

家乡以前简陋的房子没了,被高耸入云的楼房替代。楼梯口装有电脑,按一下电钮就可以和家人面对面的讲话,随之就到家了,一个机器人迎面走过来,接过我的东西,送到了房间……

家乡的巨变,巨变的家乡,我为您骄傲。

二十年后回故乡作文400字五年级二:二十年后回故乡

我坐在通往家乡的高速列车上,转眼间,二十年已匆匆离去,我也从一个青年变成了一个头发中隐约有白丝的人,故乡的身影也时常在我的脑海里荡荡悠悠。

我思念家乡,思念家乡那可口的饭菜,思念家乡美丽的山水,但更思念家乡那些可亲可近的亲人!多少年来,我每当看到别人一家团圆的景象,两腮就感觉有一些湿湿的液体,多少次,我对月亮诉说对家乡的想念。

列车到了站,我问自己,我到了家了吗?这是我的家乡吗?那一条条泥泞的土路跑到哪里去了......我走到了一条小溪边,便回忆起小时候郁与伙伴们戏水、捕小鱼、捉螃蟹的情景。我看到远处的大山,不禁想起与爸爸妈妈登山的景象。

正想着,一个人拍了拍我的肩,然后交出了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小时候的玩伴小蕊,我便问她:我爸我妈可好?她回答道:叔叔阿姨很好,只不过老念叨着你。我的眼球湿润了,便让她赶紧带我回家。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7

摘要在清代及民国初所修的陕西甘肃地方志中,记载了许多陕甘地区民间演剧的具体情况。这些史料对于了解陕甘民间戏剧对当地民俗活动的依托状况,研究陕甘地方剧种和中国古典戏剧的关系及文学水准,考察中国西北民间剧场演出的历史面貌等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笔者将它们辑录出来,并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论,以求教于戏剧学及民间文学界的同仁。

关键词:陕西甘肃地方志演剧史料

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

一陕甘方志所记民间演剧与岁时民俗关系

陕西甘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民风乡俗根深叶茂,异彩纷呈,清代及民国初年民间的演剧活动繁盛,在地方志记载中留存了丰富的史料。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演剧多依托于民间俗事活动,特别是岁时民俗。现在我们按岁时节俗与演剧事象出现的先后顺序,叙介如下:

正月,四种事象。一曰“迎春”。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临潼县志》“正月”条记:“‘立春’前一日职官迎春于东郊,乐人扮杂剧,女童唱春词,街民捧盒酒献官长,锣鼓彩旗,聚众杂沓。”;二曰“庆丰年”。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城固县志》“正月”条:“‘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句芒神,里市各扮故事表曰‘庆丰年’。”清嘉庆十九年二十三卷本《汉南续修府志》“正月”条:“‘立春’前一日,有司迎句芒神与土牛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曰‘庆丰年’。”;三曰“上元节”或“元宵节”。民国十二年八卷铅印本《兴平县志》“正月”条:“‘上元’。张灯,前后三宵,有鱼龙百戏,备极工巧。”民国二十二年二卷石印本《葭县志》“正月”条:“‘元宵’,张灯火,放花炮……是夜,乡民扮杂剧、唱春词,曰‘唱阳歌’。”;四曰“摆社福”。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本《陕西通志富平县志》“正月”条:“二十三日,少年作百戏状,沿街而行,曰‘摆社福’,又曰‘过不当’,亦一日泽遗意也。”

二月,五种事象。其一“祈年”。光绪九年十二卷刻本《孝义厅志》“二月”条:“初二日,各乡市镇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祈年’。”;其二“祈雨”。民国十七年四卷本《怀远县志》“二月”条:“朔日,谚云:‘庙开门,龙神起。’乡民俱集龙神庙,羊、戏乐以祭,用祈一年之时雨。”;其三“城隍诞辰”。清乾隆二十一年四卷本《平利县志》“二月”条:“二日,用红炭围庄墙外曰:‘卫庄’。十五日,相传‘城隍诞辰’,设祭演戏。”;其四“祭文昌”。民国间八卷本《静宁州志》“二月”条:“三日,祭文昌,各街献戏、放烟火。”;其五“敬土地神”。民国十四年八卷本《高台县志》“二月”条:“县署大门前演戏三日,以敬土地神。”

三月三项。一为“东岳诞辰”。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重修灵台县志》“三月”条:“惟旧例三月二十八,俗传为‘东岳大帝诞辰’,城乡居民多于此日共赴县城东岳庙祀神,焚香祈福,演剧赛会,及其热烈。”;二为“清明”。清道光十五年十卷本《三丹县志》“岁时(综合)”条:“清明,舁城隍于厉坛,演戏设乐,庶民共礼之。”民国十四年八卷本《高台县志》“三月”条:“清明日,厉坛演戏,观者甚众。”;三为“高杆”。民国十二年八卷本《兴平县志》“三月”条:“‘高杆’,春初,农事未亟。民间作高杆装古事,众人舁之,金鼓渊渊,举国若狂……盖傩之遗也。”

四月四项。一、“城隍会”。光绪九年十二卷本《孝义厅志》“四月”条:“初八日,乡民出钱演戏,作‘城隍会’。各家用红黄纸条书云:‘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在千里外,永世不归家。’”道光九年四卷本《宁陕厅志》“四月”条:“八日,作‘城隍会’,乡民俱赴城隍庙庆祝。是月,唱青苗小戏,祀土神以禳虫蝗。”;二、“跳护神”。二十卷抄本《岷县志》“四月”条:“十四日,跳护神。结坛于山门之内,先一白衣鬼执鞭静坛,次一大头僧执纸扇满坛闲步,次扮龙、虎、狮、象,舞于坛所,诸护神乃出,名曰‘二伯马汉’、‘四伯马汉’。”;三、“扮社火”。清乾隆四十四年十六卷本《甘州府志》“四月”条:四月“八日,商贾扮社火作戏。”;四、“浴佛会”。民国四十八年不分卷本《新修张掖县志》“四月”条:四月“四日,‘浴佛会’。在大佛寺献戏三天。八日,‘佛生日’。城乡人士致祭演戏,以娱乐焉。”

五月一项,即“城隍神诞”。民国二十八年不分卷抄本《府谷县志》“民俗”条:“二十八日,‘城隍神诞’。是日,邑人献牲享赛,优伎扮戏,锣鼓喧阗。”

六月二项。一是“五龙聚会”。民国三十三年十卷本《米脂县志》“六月”条:“二十八日,五龙聚会于城十字街,四民进香,演戏献牲,并请齐天大圣像于龙神牌位右。”;二是“秋赛”。民国三十三年二十六卷本《洛川县志》“六月”条:“秋赛,多用伶人演剧(亦古者出事有成,报赛乐歌之意。《省通志稿》)各乡秋收后,皆具定日,赛会演剧,以酬神,商贾云集。”

七月一项,即“中元节”。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七月”条:“‘中元节’,迎城隍神像至厉坛,献牲,不演戏。焚楮钱,以奉祖先。”

八月二项。其一,“祭阿文成公祠”。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八月”条:“三日,祭阿文成公祠,自朔日至初八日陈百货、杂剧,四民云集。”;其二,“报赛”。光绪九年十二卷本《孝义厅志》“八月”条:“初一日,要晴不要阴,主次年麦收。初二日,士农工商聚饮社酒,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报赛’。”

九月,无。十月二项。一、“城隍出巡”。宣统元年一百卷刻本《甘肃新通志》“十月”条:“舁城隍神像出城至厉坛,演戏献牲,多焚楮钱。家有客死他乡者,焚楮钱,祭奠于门外。”;二、“禳虎患”。民国二十一年八卷本《同官县志》“民俗”条:“朔日上坟,制纸衣焚墓上,俗名‘送寒衣’。又以此日占春粜贵贱:风从东来者春贱,逆此者贵。秋成报答土功,祭献山神。成村居民多唱影戏,以禳虎患,经月不绝。”

十一月,无。十二月一项,即“祭祖”。民国十四年八卷本《县志》“祭礼”条:“民家多未有家庙,享祭献荐与《家礼》所载尚不甚殊……冬至日,不设主位,各于门外焚纸,虽知礼之家,亦莫能易。惟县东乡村,于是日演戏致祭,或在家设主致奠。”

由上面的排列可见:民间俗事乃演剧活动之所托,或曰“缘领”与“基础”。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七卷本《宜川县志》“民间文艺”条说得最清楚:“旧历正月至二月二日以前,多演戏及扮演秧歌为乐……平时除赛会演戏外,极乏经常之正当娱乐。”就是说,如若没有“赛会”,“演戏娱乐”则无从谈起。此其一;其二,依托于某种民俗事象的民间演剧在陕甘各州县进行的时间不一,各有各的月日。如“城隍会”演剧,二月有,四月有,五月有,十月也有;其三,伴随某些民俗事象的演艺活动,在时间长短上亦不等,有的是一天两天,有的则十天半月、甚或延续一个季度。如民国十二年八卷本《兴平县志》“三月高杆”条记:“春初,农事未亟。民间作高杆装古事,众人舁之,金鼓渊渊,举国若狂,又有竹马儿戏、花灯竞巧,自‘上元’至‘上巳’,逢期为之,盖傩之遗也。”

二对陕甘方志所载演剧史料的若干认识

首先,史料中透露了民间戏事与传统礼俗的关系。民国二十四年《重修镇原县志》“社火”条云:“‘立春前一日,太守迎春于城东,令官妓扮社火,春梦婆一、春姊一、春吏一、皂隶一、春官一。’今迎春之礼,久已废除;而镇原八镇,由正月初以至灯节后,农村扮社火,锣鼓喧阗,旗帜飘扬,各有固定之里居结合之团体,所以联情谊、逐时疫也。乡党所谓乡人傩,其即此类也乎。”民国三十三年二十六卷铅印本《洛川县志》“岁时民俗”条记:“初五以后,各乡村多于晚间扮演秧歌、社火、竹马、狮子等戏,至十五止,亦岁首娱乐之意也。”

其次,除岁时演剧外,民间佛事、丧事亦演剧。如清乾隆四十一年九卷刻本《临潼县志》“礼仪”条载:“俗喜延僧道作佛事,甚至搭架台,献杂剧……以悦人耳目”。这说明僧佛在借演戏扩大自身的感召力。

丧事演剧的记述相当多。清雍正十三年一百卷刻本《陕西通志》“礼仪”条记:兴平县人家遇“丧,缙绅家多行文公《家礼》,不作佛事;乡民杂用俳优,屡禁少止。”商州人“殡仪多用剧,尚花火。”韩城“富贵家更多侈张戏乐,走马上竿,亲执挂帐,猪羊油盘,食桌动辄数十,丧家破产,往往有之。”清乾隆十四年刻本《武威县志》“礼仪”条则云:“送丧多用彩楼、台高、社伙(火),或办秧歌小唱前导,虽云不俭其亲,然凶礼一如吉礼,非圣人与易宁戚之意,所当严行示禁,庶可返侈靡而从朴素也。”民国十四年四卷铅印本《白水县志》“礼仪”条记:“孝子饮啖无异平时,并张搭高棚,遍挂纸扎楼台、人物,加以音乐、戏剧”。

不过,志书对丧礼演剧往往有微词。如光绪十八年十二卷刻本《新续渭南县志》“礼仪民俗”条云:“丧葬作佛事,虽于礼不合,犹其小者,甚至戏台华丽,火树辉煌,忘哀取乐……而棺椁营墓草草了事。如此恶风,所当亟革也。”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华阴县续志》“礼仪民俗”条云:“至殡日列鼓吹,延僧道拥导,则戾于礼矣,甚且演设优伶,尤为恶习。”民国二十一年八卷本《同官县志》“礼仪”条云:“富贵之家,侈张戏乐,杂用俳优,亲朋相助,以娱吊客,此则背情逆理之甚,胡可训也。”从这些描述中看,撰志者对丧礼演剧之奢侈持批斥态度,他们倡导简朴之风。

第三,从陕甘志书所记演剧史料看,针对于农事的尤多。光绪九年十二卷刻本《孝义厅志》“岁时民俗”条云:“初二日,各乡市镇演戏,延火居道士庆祝土神会,谓之‘祈年’。”道光九年四卷本《宁陕厅志》“岁时”云:“八日,作‘城隍会’,乡民俱赴城隍庙庆祝。是月,唱青苗小戏,祀土神以禳虫蝗。”反映了祈求丰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民间愿景。

第四,从陕甘方志史料中,我们还可以察见一些民间剧种的信息。民国三十三年二十七卷《宜川县志》“民间文艺”条云:“戏剧,除外来之山西戏外,多演本地之谜胡(眉户)戏(唱时除有琴弦、锣鼓等乐器外并以敲铃为主)、家戏(系本村居民自行扮演,并不以此营业,故名‘家戏’)。”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重修镇原县志》“假面具”条云:“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作角抵戏,人戴兽面,男为女服。”这些对于我们考索民间剧种发展迁播的历史状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五,陕甘方志记载演剧,注意到了观众的要素。清乾隆四十四年十六卷本《甘州府志》“正月”条云:“‘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狮巫、社火,杂陈百戏,庶民纵观之。”道光十五年十卷本《三丹县志》“岁时”条云:“‘清明’,舁城隍于厉坛,演戏设乐,庶民共礼之。‘立春’前一日,迎春东郊,师巫、社火,杂陈百戏,庶民踪(纵)观之。”二十卷抄本《庄浪志略》“正月”条云:“‘立春’之先旦,迎土牛,扮戏彩以导芒神,士女竞观。”这里的“庶民纵观”、“庶民共礼”、“民云集”、“士女竞观”,都凸显了乡民及市井众庶对戏剧活动的喜爱。

第六,值得注意还有:陕甘方志交代了民间演剧的资金来源。清光绪十八年十卷刻本《凤县志》“正月”条云:“每岁‘上元灯节’,醵金结社,扮演百戏……扎束甚精。”清光绪三十一年八卷本《绥德州志》“礼仪”条云:“祭礼……至祀庙酬神,各寺庙遇会,有醵金焚献演戏者,每年出奉之费,亦不菲也。”可见,演剧所需资财,大多数来源于民众的集资。

总之,陕甘志书所记民间演剧史料,对于研究西北地区的民间风俗与戏剧活动的关系,帮助我们建构陕甘民间戏剧文学发展史体系,具有较高的认识意义,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丁世良等:《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西北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

[2]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王政:《中国戏剧美学史纲》,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王政,男,1955―,安徽寿县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院。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8

关键词:贾平凹乡土情结小说题材

一、贾平凹作品写作与乡土情结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当中为数不多的大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反叛特性的作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发表著作至今,他出版的著作版本业已达三百余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他首次登上向往已久的文坛,那个时期的文学爱好者可以说是风华正茂,写作的小说大多以展现当时环境变革与实际变化为主要内容,例如《水》《清河上的婚事》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贾平凹创作的《满月儿》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荣誉,他也借此于我国文学界初露锋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写作的《商州初录》代表其在写作当中跨上更高一级台阶,之后写作的“商州系列”更是在我国文学界带动了一股寻根文学的潮流。随后出版的《鸡窝洼人家》与《腊月正月》数本著作中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下的商州展现于人们面前,同时令其确定了自己要于现实主义写作这条路上继续前行。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其创作的著作展现了极为浓烈的神秘主义气氛,这是源自其对人生、命运与现状的思索与重视。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城市与农村间的距离逐渐扩大,浓郁风俗的农村文化吸引了他这样一位乡土作家的重视。这个期间他写成《白夜》这部作品,描绘了一名乡下青年来到城里找寻精神家园之经历,表现了城乡间的冲突状态。在之后其创作的《土门》则展现了于城市文明的笼罩之下,传统风俗坚定的守护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在不断地予以让步,直到最终消亡的历程。作者对生长自己的土地的热爱和家乡人民的密切关注,以及在文学艺术道路上的持续追求都融汇于他创作的小说当中。传统的乡土文学是作家凭借初生的记忆来描绘乡村的生活,作品里具有深厚的乡土氛围与当地的特色。贾平凹就是凭借自身故乡来作为重要的写作背景,且将农民当作其描述的重要对象,从而为我们带来丰富而天然的乡土之美的享受。

二、作品当中乡土情结源自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贾平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于陕西省的丹凤县金盆乡,这样一个青山绿水包围的小村庄,由于其地理环境特殊,古代就一直为秦楚文化的交织区域。这里不但有北方的豪爽与雄厚,还有南方的秀美与内敛。在这块土地上成长的贾平凹,成年以后仍源源不断地向这块土地挖掘其写作蓝本,然后创作成作品呈献给阅读者,在他的作品里,阅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其对故土的深厚感情。这块土地上的一草一木都给他的文学写作带去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令他把真实情况里贫苦偏远的故土用美妙的言语给予展现,表现出村庄秀美的自然景色与村民们勤奋淳朴的生活作风。这所有的一切均源自其对故土的怀念。

三、小说写作当中的乡土情结

(一)商州情结

商州作为贾平凹的出生之地是其作品写作的根本来源。商州就是现在的商洛区域,陕西省根据传统可划分成三部分:陕北、关中与陕南,而商州就处在关中与陕南两者间的秦岭南麓。秦岭乃中国南北分界,因此不管是气候与景观特征,均展现了显著的过渡特性,并且经历了楚文化、秦文化与汉唐文化,沉淀了数千年文化,早已渗入了当地人的普通生活之中。

在贾平凹的文笔之下,商州地域展现出秀美的景色,百姓朴实勤劳,不但具有西北的雄厚,还兼具江南的灵秀,看上去就像一处人间天堂。作者对这个地方的竭力歌颂,正表明对这块故土的情感之深,这片曾经养育他的地方,已深深刻入了他的心中。他创作的商州系列作品中的各式各样的角色正是真实生活的表现,文中那特有的民俗风情与历史成为作者取之不尽的创作题材来源。对他来说,那片土地不仅是地图上划出的边界,更是渗入其浓烈个人情怀的想象之中的故土,让他永久怀念、想往的大地。如今,他用自己的著作,去回馈养育他的故乡。

(二)乡土女性情结

在他的著作当中,他描绘出大批西北女子,这是一些被他注入了自己对故乡女子特有的理解的角色。在其笔触之下的每位女性均是如此个性鲜明、情感浓烈,她们或是俏丽,或是贤惠,或是柔情,并且均有着笃定的思想与追寻,对自己的追寻永不言弃。作者将故乡女性个性当中的良善、率性、泼辣之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就在这么多女子形象身后,展现了作者自己对于情感、道德以及命运的精神写照。例如《浮躁》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小水,她看似柔情似水,可实际上却是内在十分刚强的乡下女人,她非常爱金狗,可是于当时那样的大背景之下,她无法和有着强烈现代意识的英英对抗,她无法像情敌那样奉献自己。可是她并未责备这两个人,而是真心实意祝福他俩。之后金狗患难,她还是一直守护在其身边,力撑他迈入全新的道路。从始至终,不管遭遇何种境地,小水都没表现出害怕的情绪,绝不向命运低头,她一直都对生活心怀憧憬。伴随时代的变迁,贾平凹小说里的女性角色的内在也发生了全新改变,例如《鸡窝洼人家》这部小说主人公小月不像作者从前作品里女性那样传统守旧,而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月没有像从前的择偶观一样,而是积极争取理想当中的婚姻与爱情,这种变化符合新时代的气息。

伴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乡土女子于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上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作者十分准确地把握到了这点,且在自己的著作当中展现了这类女子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行为与思想特点。他凭借自己小说当中对这样一类女性角色的塑造,表达了其对当前现状与人生的观点。例如《废都》这部作品中的农村小保姆柳月,她十分希望自己能够迈出出生地这个小环境,投入到大城市的生活当中,可是她没读过书,毫无技能,所以只有靠屈身去做保姆这样一种服务属性的工作谋生,由于其怀有浓厚的危机感与金钱欲望,因此她想要改变命运,去改变自己现有状态。她很清楚自身除去身体与样貌,确实毫无所长。此后,她嫁给一个并不喜爱的人。这个角色折射出当前时代之下乡下女子人生观与价值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贾平凹笔下的人物不管是传统女性,或是追求实际利益的女性,阅读者均能体会到作者在刻画她们时花费的心力,而这也是其作品中乡土情结的关键展现。

(三)离乡以及返乡情结

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可是他的心却从未远离,在他的著作当中展现还乡就是其对故土怀念的一个表现。在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中,阅读者往往能够发现主人公离乡以及返乡之情节,这类情况均表现出其身为知识青年的现代感受与在这种感受带来的负面辐射之下的无可奈何与挣扎。在其初期著作当中主人公均为乡下年轻人,这些人由于不满只是种田来养家糊口,他们期盼着能够跨出村庄。《鸡窝洼人家》这部作品的主人公禾禾原本有着令人艳羡的生活,尽管经济并不宽裕,但是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睦睦,可他却不满于现有生活,被大城市传来的致富消息所引诱,于是抛弃了原有的生活,经过数次波折,他非但未挣到钱,还弄得原本幸福的家庭生活变得一地鸡毛。即使是这样也没能阻止其前进的步伐,他跑到城市去考察,向人讨教经验,最终在养蚕这个事业上获取成功,而经济条件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作者的眼里,青年人就是应当跨出大门迈向外面的世界去学习经验与技能,去改变原有的贫苦现状,从而带动家乡的发展,这也是其于写作之初对于离乡这一点的看法。可是伴随社会的步伐,其价值取向也有了很大改变。《浮躁》这部作品的主人公金狗复员归家以后并未在农村耕地养家,而是去大城市一展身手。他作了职业记者,但是在他需要做出虚假性质的新闻与报道之时,他彷徨了,这和他心里想象的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样,一个有着正义本性的青年,怎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于是他为此开罪了不能得罪之人,最后入了牢狱。经历这些以后他开始反思,还是故乡环境最宜人,所以决然返乡。作者最新创作的《高兴》这部作品当中的刘哈娃,在老家盖屋房娶老婆,可是依然不能得偿所愿,所以毅然跑到城里追寻想象当中的生活。通过买卖交易,他摇身一变成为西安人,他改掉了原来的姓名,变成刘高兴,希望成为实实在在的城市人,与其老乡五福一块拾垃圾。可是最终,他非但未能赚到钱,老乡还付出了生命代价,他坚决将五福的尸身带回家乡,在他看来只有故乡才是其最佳归宿。去城里圆成为城里人的梦,为什么这样困难?究竟是什么令他们不肯返回故土?是故乡的贫困令人无可奈何,还是巨大的物质财富吸引他们甚至愿意赔上性命?作者对这些均展开了深刻探讨。

除了以上商州情结、女性情结、离乡以及返乡情结以外,作者的著作当中还展现了民俗情结、土语情结等。他怀着对自己故乡的怀恋之情,将那里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语言、民俗,运用诚恳的言语与淳朴的故事展现在阅读者面前。作者带给阅读者如山泉一样的乡土著作,令阅读者对于淳朴的乡间有了崭新的理解,乡土再也不是原来想象当中的那样“土”气与“俗”气。尽管飞速发展中的现代文明与乡土文明总是不能完全融合,可是作者并未因此而回避,他总在努力找寻契合点,他不但怀着深厚的感情回望那一片还没有被污染的土地,还期盼那片土地可以与现代文明的冲撞之下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作者利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写作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作品,表现了他对这块土地与人民的深厚感情。

参考文献

[1]许欣.对于贾平凹小说创作艺术追求的解读[J].语文建设,2013(26).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9

在天山脚下,二十四团与新疆的和硕县、和静县等4县7乡1场10多个村的上万名各族群众同享一片蓝天、同饮一处泉水。长期以来,他们亲如一家,互称兄弟姐妹,肩并肩、手牵手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在共同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良好局面,正是这样的民族团结良好局面,促进了脱贫攻坚顺利开展。

技术帮扶,共走致富道路

老乡们,我们在种植葡萄树时,一定要注意夏季和冬季修剪及灌水……”10月15日,二十四团三连连长孔祥森正向和硕县新塔热乡布茨恩查干村村民们讲解葡萄种植技术。

二十四团与周边乡村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该团利用和硕县租赁给团场的两万亩戈壁荒滩引种葡萄树调整种植结构,并将两个连队安营扎寨在戈壁滩上。经过多年的改良培育,如今万亩戈壁荒滩华丽转身,成为集生态、绿色、有机于一体的万亩葡萄基地。

“我们的葡萄色泽艳丽、质地脆硬、含糖量高,主要销往新疆乃至四川、安徽等地,非常受客商和消费者的欢迎。”孔祥森骄傲地对笔者说。

为了不断壮大葡萄产业,以葡萄串起一二三产业,实现高效种植业、高附加值加工业和高端文化旅游服务业的全面覆盖,二十四团利用戈壁荒滩建成葡萄酒基地、葡萄酒加工厂、冷藏保鲜库、种植合作社、银莱果业有限公司等,形成了“基地+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一条完整的黄金产业链,不但解决了团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几年的发展还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过去的戈壁荒滩如今成为群众致富的主战场,影响带动和硕县在荒滩戈壁滩上发展13万亩葡萄园。

多年来,该团党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贫困乡村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帮扶活动带动周边乡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团依托先进的现代农业技术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分批次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帮助和指导周边农民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乡村的贫困村民,辐射带动和硕县、焉耆县等周边30多万亩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贫困村民多元增收。

该团还依托二师亿源蔬菜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据统计,该合作社每年为周边乡村农民培育优质辣椒、番茄苗达130多万盘,有效拉动了巴州北四县区域“两红”产业的发展。2015年该团为和硕县贫困农民无偿提供100吨有机菌肥;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向和硕县塔哈其镇、曲惠镇、苏哈特乡、新塔热乡、乌斯塔拉乡的贫困农民免费赠送葡萄专用肥200吨,连续两年分5次派技术人员到乌勒泽特村开展技术培训。20多户贫困农民参加培训后对种植葡萄树信心倍增,决心依靠葡萄种植脱贫致富。

文化交融,共享“文化大餐”

“天下相亲与相爱,动身千里外,心自成一脉……”近日,伴随着《相亲相爱》的歌舞表演,二十四团与和硕县沙井子村开展的“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兵地文艺汇演拉开了序幕。

今年,该团与周边贫困乡村共同开展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交流活动。该团多次组织医护人员来到偏远的贫困村落开展防病治病义诊活动,并送去价值1000余元的药物;接纳400名周边乡村贫困学生在团场学校学习,并与当地中小学进行学术交流;21个基层单位成功创建并挂牌“和硕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春节等节庆日,该团组织文体骨干队伍与“兵地共建”的乡村开展“闹新春”文艺晚会、“兵地共建一家亲各族人民心连心”文艺汇演、“颂歌献给共产党员”红歌赛、篮球友谊赛、龙舟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20余场。蒙古族舞蹈萨吾尔登、维吾尔族舞蹈赛乃姆、兵地群众大合唱、扭秧歌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纷纷“搬”上了舞台。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使兵地文化水融,更传播了兵团精神和兵团文化。

生活帮扶,共建和谐家园

“亚克西,亚克西!”如今二十四团周边的乡村干部提到冯健就赞不绝口,他们常说,冯健是促进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兵地共建的实干家。

冯健是二十四团办公室主任,长期工作在距团部40多公里外的二十六片区。二十六片区周边居住着维、蒙、回等少数民族村(牧)民。连与村之间以渠为界,以路为界,还有的以沙包为界,近在咫尺,唇齿相依。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形成兵地各族群众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的格局。

“有困难找冯主任。”这句话在二十六片区当地流传甚广,群众一有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冯健。多布袋是塔哈其乡牧业队的一名蒙古族贫困牧民。2013年春节过后,多布袋遇到了新麻烦:该片区北干渠南面新修了一条灌渠,因设计的渠道高出地面近两米,造成多布袋等牧民放牧出行难。冯健得知此事后骑着摩托车就到了多布袋家中了解情况。两天后,团场找人在防渗渠上为牧民搭建了一座石板桥,渠上还留一个小型闸门,方便牧民放水喂羊。同时建了一道铁丝围栏,防止牛羊掉入防渗渠。

“亚克西,亚克西!”多布袋看着“连心桥”,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吐尔洪・巴海是曲惠乡的一名癌症患者,每年在治疗上要花费1万余元。妻子承受不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他办理了离婚手续。卧病在床的吐尔洪・巴海看着一双稚嫩的儿女,经常以泪洗面。就在这时,冯健主动来到他的家中与他结成了“精准扶贫”帮扶对子,还给孩子带来了书包、文具和几百元钱。这在其他人眼中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身患重病的吐尔洪・巴海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冯健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其他干部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在这片热土上争做民族团结促脱贫的实干家。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篇10

[摘要]简牍资料表明,汉代的乡因辖区和人口分为不同级别,其性质是县政权的分支机构;乡佐、游徼与乡有秩、啬夫并非是一一对应的辅吏与主吏的关系,而是同属县吏序列,受命县廷行使民政、司法、社会治安、生产管理诸权,征缴赋税,征发徭役,是县政府行使其统治权力的基础,乡官部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地方政治运作质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

Keywords:HartDynasties;XiangBu;grading;administrativefunction;localpolitics

abstract:BambooSlipsandwoodentabletsshowthatXiangwasdividedintodifferentgradesbasedonthepopulationinHanDynasty,whichfunctionedasthebranchoftheCountyregime.XiangzuoandYoujiao,XiangYouzhiandQiangfuwerenotinproportionalrelationshipbetweentheassociateadministratorandthemasteradministrator,bothofthembelongedtothehierarchyofthecountyadministratorsandworkedunderthecountygovernmentintheareasofcivilaffairs,legislation,socialsecurity,productionmanagement,taxcollectionandrecruitingcorvees,whichwasthebasisforthecountygovernment.theadministrators''''behaviordirectlyinfluencedthequalityofthelocalpoliticsandthestabilityofthesociety.

如所周知,关于汉代基层政权状况的最原始的系统记述是《汉书·百官公卿表》,其文云:“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续汉书·百官志五》对乡有秩、啬夫、乡三老、亭长、游徼职能的记载详于《百官公卿表》,云“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日: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日: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现代研究表明,亭和乡、里不属于一个行政系统,不是乡的下级政权,亭长是直属于县的地方治安管理官吏,而非乡的属吏;三老的性质亦异于啬夫、有秩,不属于行政官吏序列,不领俸禄,属于地方自治系统;汉代基层政权分为乡、里两级①。但是人们在研究乡里制度时,重点多集中于里的沿革、规模大小、里吏的考述等,而对乡则几无论及。这在主观上是因为对乡在汉代地方政权运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客观上则是资料短缺的限制。近年来一系列简牍资料的问世特别是张家山汉简的面世,为我们了解汉代乡部的建制、属吏、职能及其在基层政权运作中的地位提供了可能。这不仅可以补充史籍记载之缺,而且使我们对汉代基层政权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更深入的把握,进一步了解汉代地方政治的运作特质。现就此略述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①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王毓锋先牛和严耕望先牛,参见王毓铨《汉代“亭”与“乡”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辨证》,载《历史研究》1954年第2期;又见氏著《莱芜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第四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a,1990年版,第237~251页。

一乡部的分等与属吏

众所周知,汉代县的设置因人口多寡和土地广狭有大小之别,乡亦如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上举《续汉书·百官志》也说到乡有大小之别。但是,因为资料的缺略,对乡的分等详情一直无从知晓。张家山汉简《秩律》为此提供了直接的说明。《秩律》是吕后二年以前颁布的律令的一种,是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颁发俸禄的专门法规。在详细规定了当时朝廷所辖的约二百八十个县的县令、县长俸禄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乡的法律称谓是“乡部”及其俸禄等第。按律文,其时之县令长的俸禄共分五个级别,即长吏一千石,丞、尉八百石;长吏八百石、丞、尉四百石;长吏六百石,丞、尉三百石;长吏五百石,丞、尉三百石;长吏三百石,丞、尉二百石。乡部的禄秩则有二百石、一百六十石、一百二十石三个级别。律文规定:“司空、田、乡部二百石。”“田、乡部二百石,司空及尉官、校长百六十石。”“长安厨长,秩各三百石,有丞、尉者二百石,乡部百六十石。”“都市亭厨有秩者及毋乘车之乡部,秩各百二十石。”[1](p195,197,202)一般说来,汉代地方长吏如郡守、县令的秩位高低除了辖县广狭、户口多寡之外,还与所处地理位置的是否重要有关。因此,《秩律》规定的二百八十个县令长的秩禄都具体到每一个县,而不是统一规定哪一类县的秩禄标准,原因就在于此。同理,乡部秩位也是如此,如规定“毋乘车之乡部,秩各百二十石”的原因即是一例。“毋乘车”之乡的重要性低于有乘车之乡,故特别规定其秩位为较低的百二十石。

每乡户口多寡,以往都是根据文献记载来进行推定。按《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记西汉平帝始元年间全国共有县、道、国、邑数1587,乡6623,户数l2233062,平均每县4至5乡,每乡1847户左右。《续汉书·郡国志五》谓东汉顺帝时有县、道、国、邑1180,注引《东观书》云,“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则平均每县3至4乡。东汉后期户口数较可信的是质帝本初元年(146)的9348227户,则东汉后期平均每乡约为2539户。孙星衍辑《汉官》云“乡户五千,则置有秩”[2](p8),这里的每乡五千当是特殊的乡。从逻辑上分析,人口密度因时因地而异,每乡户数难以整齐划一,绝不会以五千为标准。事实上,乡与乡之间的户数怕没有如此大的差距。按江海尹湾汉墓出土木牍所记载的汉成帝末年《东海郡吏员簿》,记述了东海郡十八个县、两个邑、十八个侯国的吏员实况,共有乡170,户266290,平均每乡1566户,和《百官公卿表》所记数字的推算结果相近[3](p79~81)。古代户口因时而异,王朝初年和王朝末年差别巨大,每乡户口数亦然。在王朝初建、人口稀少时,每乡户数有限,五百户之乡就是大乡了;随着时间推移,人口增加,每乡的户数也相应增加。《续汉书·职官》所述之小乡五百、大乡二千五百云云,不是同一历史时期的情况,而是把不同时期的统计数字混而为一了。至于说“乡户五千,则置有秩”,则是没有普遍意义的。

按尹湾木牍东海郡吏员集簿,观察其时之县、邑、侯国的乡的设置及其属吏配备,远较文献记载的复杂。现将其各县、邑、国所辖乡的数量及乡吏设置列表如下:[3](p79~81)

上表共列出了东海郡十八个县、两个邑和二十个侯国的乡及其属吏数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第一,尽管县和侯国是平级单位,但县的面积要远大于侯国,有些侯国的面积不过一乡而已,仅相当于东汉的乡侯,因而侯国和县所辖乡的数量多少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上举十八个县,多者如海西县有十四个乡,少者有三个乡,总计一百二十六个乡,占全郡总乡数的四分之三(表中第十八个县的乡数因牍文漫漶而不清,依上下文例推定为三个乡;在昌虑国之前设长为长吏、分别有一个和两个乡啬夫的政区应是邑),平均每县七个乡,远远高出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每县四五个乡的数字推算。《百官表》所述是综合县、邑、侯国及其乡的总数而言,县的乡数远多于邑和侯国的乡数,若平均推算当然难得真相。明乎此,可有助于对汉代封国和郡县关系的理解。

第二,关于乡有秩和乡啬夫关系的争论可以结案。有的论者把《百官公卿表》的“乡置有秩啬夫”连读,认为汉代乡啬夫分为有秩啬夫和无秩啬夫两种,即大乡设有秩啬夫。小乡设无秩啬夫,认为《续汉书·百官志》的“有秩,郡所署”之“有秩”是有秩啬夫之省。上表说明,有秩自有秩,啬夫自啬夫,二者并非一官异名。按东海郡吏员名籍簿,全郡共有170个乡,在具体分列各县、邑、侯国各乡长吏时把乡有秩和乡啬夫分列,如海西县乡有秩4人、乡啬夫10人,下邳县乡有秩1人、乡啬夫12人,等等。表中共列出乡有秩24人,乡啬夫135人,合计159人,较170人的总数少11人。原因有的是牍文漫漶缺少记载,有的可能是事实上缺置。但无论其乡的总数和各县、邑、国的统计数是否一致,都足以说明乡的长吏确实是分别命名为乡有秩和乡啬夫,大乡为有秩,小乡为啬夫,前面均冠以乡字以示其为一乡之长,以免和其他机构的有秩和啬夫混淆。《百官公卿表》所云之“乡置有秩啬夫”应将“有秩”和“啬夫”分读,而不能联读。《续汉书·百官志》所说的“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是对的。不过,谓大乡郡置有秩、秩百石,小乡县置啬夫则秩不足百石,应当是后汉制度。上举《二年律令》律文说明,在汉初乡部的秩禄分为二百石、百六十石和百二十石共三等,最低也在百石之上。这儿乡部当是指乡啬夫或者乡有秩而言。

第三,关于乡的属吏设置问题。《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五》均记述游徼是乡的属吏,《公卿表》谓“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百官志五》则云在啬夫和游徼之外还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历来都把游徼、乡佐作为乡啬夫的属吏看待,每乡都有游徼、乡佐。其实,若仔细分析,起码把游徼作为乡的属吏是不能成立的,史传所见之游徼均直属于县。如《汉书·胡建传》云“客藏公主庐,吏不敢捕。渭城令建将吏卒围捕……(公)主使仆射劾渭城令游徼伤主家奴”。游徼由县令胡建率领,而非隶属于乡啬夫或者乡有秩。又如《汉书·黄霸传》谓“霸少为阳夏游徼”;《后汉书·郑均传》注引《东观汉纪》云郑均之兄郑仲“为县游徼”,等等,均言游徼是县的属官,碑刻中的材料更是无一例外地证明这一点。这些,前辈学者早已指出,本文不予重复。[4]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前辈学者虽然正确地指出了游徼的隶属系统,但没能就游徼数量和乡的设置之间作出进一步的说明;有的学者虽然看到了游徼是县令的属吏,但仍然把游徼列入乡的属吏系统之中。上举东海郡籍簿进一步说明,游徼是隶属于县令的治安官吏,其员数和乡的多寡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全郡170个乡,只有75名游徼,并非是每乡一名游徼。如海西县14个乡,游徼4人;下邳13个乡,游徼6人;郯县11个乡,游徼3人;兰陵县13个乡,游徼4人;襄贲7个乡,游徼4人;费县7个乡,游徼5人……游徼数量和乡的数量并非成正比,这进一步说明,游徼是县廷官吏,而不是如乡有秩和乡啬夫那样分部而治的乡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和《续汉书·百官志》均是综合言之,不能加以机械理解。《宋书·百官志下》谓“乡有乡佐、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各一人”,明确谓每乡游徼一人,显然是对两汉史籍的误读。

现在谈乡佐问题。乡有乡佐,《续汉书·百官志》谓“属乡,主民收赋税”。对此,简牍材料中多有记载,如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出土的木牍就记载西乡乡佐收取所属市阳里、郑里算赋的事情,其文有云:[5](p68)

市阳二月百一十二算算三十五钱三千九百二十正偃付西乡偃佐缠吏奉受正二百四十八。

市阳三月百九算算九钱九百八十一正偃付西乡偃佐赐。

市阳五月百九算算九钱九百八十一正付西乡佐缌。

郑里二月七十二算算三十五前二千五百二十正偃付西乡偃佐缠吏奉。

算赋由市阳和郑里的里吏分别收取之后上缴所属之西乡,西乡则由乡佐负责收取。牍文所示西乡先后有三个乡佐:赐、缠、缌,似乎乡佐之与乡啬夫不仅是像县丞之与县令那样一一对应,普遍设立,而且每乡不止一人。但是,按上表数据,东海郡170个乡中只有88个乡佐,远低于每乡一名的配置。其多者如海西14乡,乡佐9人;下邳13乡,乡佐9人;郯11乡,乡佐7人;佝7乡,乡佐6人。其少者如厚丘9个乡,只有乡佐1人;像司吾、新阳、东安、平曲、建陵、山乡、武阳、都平、都阳则没有乡佐,其中的司吾有7个乡,却没有一名乡佐。这些恐怕不是漏置或者缺员所致,而是制度使然。虽然有一乡一佐的例子,如戚县就是5乡5佐,甚至是乡佐数多于乡数,如利成就是4乡5佐,但这不足以说明乡佐就是按乡设置,每乡一名。按尹湾汉简《籍簿》所记三十八个县、邑、国的吏员数,均以职位高低、秩位尊卑为序,从乡有秩、乡啬夫和乡佐的位置顺序来看,乡佐决非如县丞之与县令那样一一对应的主吏与辅吏的关系。试举两例如下:[3](p79)

海西吏员百七人:令一人,秩千石;丞一人,秩四百石;尉二人,秩四百石;官有秩一人,乡有秩四人;令史四人,狱史三人,官啬夫三人,乡啬夫十人,游徼四人,牢监一人,尉史三人,官佐七人,乡佐九人,亭长五十四人,凡百七人。

郯吏员九十五人:令一人,秩千石;丞一人,秩四百石,尉二人,秩四百石,狱丞一人,秩二百石,乡有秩五人;令史五人,狱史五人,官啬夫三人,乡啬夫六人,游徼三人,牢监一人,尉史三人,官佐九人,乡佐七人,邮佐二人,亭长四十一人,凡九十五人。

《籍簿》所列都是县政府的属吏,其排列顺序是以职能体系和秩位高低为序,是其时之通制。按当时县政府属吏的秩位分为有秩、斗食、佐史三大级别。《籍簿》中之官有秩、乡有秩等属于“有秩”的级别,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等属于“斗食”级别,官佐、乡佐以下则属于“佐史”级别。其官有秩与乡有秩、官啬夫与乡啬夫、官佐与乡佐都属于同一秩位,在官为官有秩(这儿的“官”为“都官”),在乡为乡有秩,啬夫和佐亦然,具体官称因职务而异。乡有秩、乡啬夫是县令属吏,乡佐也是县令属吏,乡佐不因其名为乡佐就对乡有秩、乡啬夫负责,而是直接对县令、丞负责。乡部有事,受命以出,平时则听治县廷,所以其员数和乡的数量才相去甚远。其行政隶属关系和游徼之于县的关系相同,只是职能有别而已,游徼分管盗贼,乡佐分管财税,其员数多少视实际需要而定。凤凰山木牍所见西乡有三个乡佐收取算赋,正说明乡佐是流动式的收取赋税,而非一人一乡,固定不变,这三个人就是受县令指派到西乡收税的三个乡佐。赋税是政府的经济命脉,乡佐“主民、收赋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直属于县廷,则可有效防止乡佐与基层长吏、地主大姓相互勾结,背公向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命脉的控制。

上已指出,乡在法律上称为乡部,即分部而治的意思,由乡有秩或乡啬夫总负其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县令、丞不具体过问乡的事务。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具律》(以下引文只出篇名)云:[1](p148)

事当治论者,其令、长、丞或行乡官视它事,不存;及病,而非出县、道界也;及诸都官令、长、丞行离官有它事,而皆其官之也。及病,非之官在所县道界也,其守丞及令、长若真丞存者所独断治论有不当者,令真令、长、丞不存及病者皆共坐之,如身断治论及存者之罪。唯谒属所二千石官者,乃勿令坐。

按律文,县、道之令、长、丞因为“行乡官视它事”或者是因病而离开治所但并未离开本县、道,以及都官因公或因病离开治所但不是到其下属机构所在的县、道者,其下属官吏代行其职权,“丞、令、长”,处理日常事务,这些“守丞、令、长”在处理公务过程中若出现失误过错,原来的令、长、丞除了事先向郡守或所属二千石官请假说明情况者,都要一并受罚。按汉代制度,以高职行使低职权利者曰“行”。县、道之令、长、丞“行乡官视它事”云云,说明县令、长不仅要派员处理乡部事务,而且要亲自到乡部“行乡官视它事”。明乎此,有助于我们理解乡佐之与乡部和县廷的关系。“行乡官”事毕竟是临时行为,在正常情况下,就要派乡佐处理乡部事务。

二乡部职能补论

上举《汉书·百官公卿表》述乡部之职谓“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续汉书·百官志五》对此叙述比较详细,云乡有秩和乡啬夫“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檄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三老不是职能官吏,其教化的功能已为学界所熟知;游徼、乡佐的隶属关系已见于上述,其履行职能是受命于县廷,但其徼循禁盗贼、收赋税则是协助乡啬夫的。所以,对乡啬夫而言,管理治安、维持统治秩序、收取赋税自然是其根本的责任和权利。只是两书所述过于简略,其他传、纪对此也少有涉及,后人虽然多方钩勒,也只能知其框架,难明其时之乡部在地方行政中的地位,故实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因游徼、乡佐之徼循禁盗贼和收赋税的职能众所周知,上举江陵凤凰山汉简资料已有说明,本文不予赘述。现以简牍所及,对汉代乡部的职能补论如下。

第一,负责户口、土地、田租等所有簿籍的登记管理。《户律》云:[1](p177~178)

恒以八月令乡部啬夫、吏、令史相襟案户籍,副臧(藏)其廷。有移徙者,辄移户及年籍爵细徙所,并封。留弗移,移不并封,及实不徙数盈十日,皆罚金四两;数在所正、典弗告,与同罪。乡部啬夫、吏主及案户者弗得,罚金各一两。

户口是国家统治的基础,户口准确与否关系到国家税源和役源是否流失的大事,在地方政府是头等大事。每年八月都要进行户口登记和核查,乡啬夫总负责,县廷派职能官吏、令史等协助进行,完成之后上报县廷。如果有人口迁移,要及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并把相关手续密封。办理迁移手续之后而不及时迁移,迁移时不将户籍手续加封或者迁移人未离开超过规定时间十天者,罚金四两;迁移人所在的里正、田典知情不举同样罚金四两。乡部啬夫及相关官吏以及负责核查户口的人没有及时发现要罚金一两。

上述“襍案户籍”之“户籍”是各种簿籍的统称,实际登记时分为好几类。《户律》云:[1](p178)

民宅园户籍、年细籍、由比地籍、田命籍、田租籍,谨副上县廷,皆以箧若匣匮盛,缄闭,以令若丞、官啬夫印封,独别为府,封府户……

这“宅园户籍、年细籍、田比地籍、田命籍、田租籍”都是户籍的组成部分。宅园户籍是住宅、园圃、房屋数量的综合登记。年细籍是一户人口的年龄、体貌特征的登记,居延汉简中的戍卒名籍多有例证。田比地籍是土地分布位置的详情登记,记录土地的纵横步数、亩积,周边与哪些人家的土地相邻。传世东汉买地券在记明所买土地纵横长短、面积多少的同时,均著明所买土地的四邻,就是因为官方规定如此,这也有助于对田比地籍含义的理解①。田命籍之“命”通“名”,田命籍即田名籍,记载每户土地数量及其由来。其时行授田制,每户土地数量因爵位不同、身份差别而有异,在户籍上要有所注名②。田租籍是每户应该缴纳的租税登记。人口、土地、租税数量每年都在变,户主、家庭、每户土地及田租的构成还有其他各项税收数量相应的改变,每年都要重新登记。[6]这是国家统治的根本,是乡啬夫职责的重中之重。两汉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极为重视民数,把民数的多寡视为统治的根本,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白其原因了③,对乡啬夫所肩负的重任也可多一层的了解。

①关于东汉买地券所反映的内容,朱绍侯先生曾有集中而系统的分析,参见氏著《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林甘泉、童超先生也有比较详细的引证,见氏著《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322~330页。

②田命籍之“命”既可解做爵命之“命”,也可解作名籍之“名”。《周礼·春官·序官》“典命”郑玄注“命,谓王迁秩群臣之书”。土地均授之于天子,故日田命籍。文献中,命又有通名者,田命籍即田名籍,注明各户所授田宅的多寡及其根据如爵级等。《广雅·释诂三》:“命,名也。”《吕氏春秋·察今》:“东、夏之命,古今之法,言异而典殊。故古之命多不通乎今之言者,今之法多不合乎古之法者。”《史记·天官书》:“兔七命:日小正、辰星……”司马贞《索隐》云:“命者,名也。”《史记·商君列传》云商鞅变法令全国“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所推行的授田制又称之为名田制。故这儿的田命籍解做“田名籍”更贴切。

③民数之于国家统治的重要,在两汉政治家、学者中,以东汉政论家徐斡论述的最为精辟,见徐斡《中论·民数》。今人王毓铨先生有《民数与汉代封建政权》一文,是论述民数之与汉代统治重要性的代表作,见氏著《莱芜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二,负责土地的授予、买卖及相关管理事宜。汉承秦制,继续推行授田制,具体的授田工作就由乡啬夫负责。《户律》有云:[1](p176,177)

……未授田宅者,乡部以其为户先后次次编之,久为右。久等,以爵先后。有籍县官田宅,上其廷,令辄以次行之。

代户、贸卖田宅,乡部、田啬夫、吏留弗为定籍,盈一日,罚金各二两。

乡部按照授田民立户的先后次序授予农民土地,先立户者先授,否则次之。在立户时间相同的条件下,以爵位高低为序。所授田宅均一一登记成册,上报县廷。当户主更换(即“代户”)或者发生买卖田宅之事时,乡啬夫、田啬夫、主管官吏要及时地办理更籍手续,故意不办理者,超过规定时间,每天罚金二两。根据上举迁移户口时乡啬夫等“留弗移,移不并封,及实不徙数盈十日,皆罚金四两”的规定判断,这儿的“盈一日”应是指超过十天的期限而言。

在授予农民土地的同时,乡部还负责田间道路阡陌系统的维护及公共工程管理。《田律》云:[1](p166)

田广一步,袤二百四十步,为畛,亩二畛,一佰(陌)道;百亩为顷,十顷一千(阡)道,道广二丈。恒以秋七月除千(阡)佰(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口阪险;十月为桥,修波(陂)堤,利津梁。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乡部主邑中道,田主田道。道有陷败不可行者,罚其啬夫、吏主者黄金各二两。

阡陌是田问道路系统,陂堤是田间排灌系统,其设置和维护由田啬夫分工负责。乡啬夫主要负责乡邑交通道路的维修,但维护阡陌和陂堤要征发劳力时,乡啬夫也要参与其事。

第三,主持析产分居,调解家庭纠纷。析产分居、财产变动、户主变更等和户籍、授田、税收相连,都是乡啬夫的职责。分居立户、确定户主、书写遗嘱也都是乡啬夫法定义务和权利。《置后律》云:[1](p185)

尝有罪耐以上,不得为人爵后。诸当拜爵后者,令典若正、伍里人毋下五人任占。

当置后,留弗为置后过旬,尉、尉史主者罚金各两。

“后”是法定继承人,《置后律》就是确立继承人的专门法。凡犯有当判耐刑以上罪行者,取消其继承爵位的权利。爵位继承必须符合法定条件,要有里典、里正以及同伍的人五人以上担保。不按时确立法定继承人超过十天者,要对具体经办人员尉、尉史处以罚金。对财产分割若采用遗嘱继承的方式,乡啬夫要主持遗嘱的建立和执行。《户律》云:[1](p178)

民欲先令相分田宅、奴婢、财物,乡部啬夫身听其令,皆叁半券书之,辄上如户籍。有争者,以券书从事;毋券书,勿听。所分田宅,不为户,得有之,至八月书户。留难先令,弗为券书,罚金一两。

“先令”即遗嘱。《汉书·景十三王传·赵肃敬王传》:武帝时大鸿胪弹劾缪王,谓缪王“病,先令令能为乐奴婢从死,胁迫自杀者凡十六人,暴虐不道”。颜师古注云“先令者,预为遗令也”。凡是以遗嘱的方式分割田宅、奴婢、财物,乡部啬夫要“身听其令”,主持书写遗嘱,一式三份,除当事人保留一份外,其余两份由乡、县象保管户籍一样保管。分割财产时如有争议,以“先令”券书为准,“先令”所无者不予理会。析产分居之后,到八月时再统一办理立户手续。如果故意“留难先令”或者“弗为券书”即不写券书,要罚乡部啬夫金一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乡啬夫并不一定都要亲自主持和书写,其他乡官里吏主持书写也可以,但一定要通过乡啬夫等乡吏。扬州胥浦101号西汉墓出土西汉末年先令文书一件,其文云:[7]

元始五年九月壬辰朔辛丑(亥),高都里朱凌(庐)居新安里。甚疾其死,故请县乡三老、都乡有秩、左、里师、田谭等为先令券书。凌自言:有三父(夫),子男女六人,皆不同父。(欲)令子各知其父家次。子女以君、子真、子方、仙君,父为朱孙;弟公文,父吴衰近君;女弟弱君,父曲阿病长宾。

妪言:公文年十五去家自出为姓,遂居外,未尝持一钱来归。妪予子真、子方自为产业。子女仙君、弱君等贫困毋产业。五年四月十日,妪以稻田一处、桑田二处分予弱君,波(陂)田一处分予仙君。于至十二月,公文伤人为徒,贫无产业。于至十二月十一日,仙君、弱君各归田于妪,让予公文。妪即受田,以田分予公文:稻田二处、桑田二处;田界易如故,公文不得移卖田予他人。时任知者:里师、伍人谭等及家属孔聚、田文、满真。先令券书明白,可以从事。

该“先令”云户主朱凌先后有三个丈夫,共生有三男公文、真、方和三女以君、弱君、仙君。公文十五岁时即“自出为姓”——大约是入赘女方,其后“未持一钱来归”,和家中素无经济往来。其余二子真、方均“自为产业”即单独立户。三个女儿已经出嫁,但“贫无产业”,朱凌乃以“稻田一处、桑田二处分予弱君、波(陂)田一处分予仙君。”后公文犯罪家贫,弱君、仙君把分得的土地退回给母亲,“让予公文”。朱凌遂将“稻田二处、桑田二处”分给公文,确定田界,并约定“公文不得卖于他人”。这份先令的建立完全符合法定的程序,先向县、乡三老和都乡有秩、乡佐、里师等基层官吏提出请求,请他们主持建立遗嘱。实际立遗嘱时,除了县、乡三老、都乡有秩、乡佐参加外,还有里师、亲属、邻居等数人见证。这说明有汉一代没有改变建立遗嘱的程序和要件。

第四,负责地方治安,接受诉讼。《汉书·百官公卿表》谓“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续汉书·百官志》不云啬夫“听讼”事。上述已说明,游徼既非乡吏,其“掌徼循,禁司奸盗”是受命于县廷,则乡间纠治违法、审理诉讼事自然由乡啬夫承担。《钱律》云:[1](p160)

盗铸钱及佐者,弃市。同居不告,赎耐。正典、田典、伍人不告,罚金四两。或颇告皆相除。尉、尉史、乡部、官啬夫、士吏、部主者弗得,罚金四两。汉初曾允许民间开铸钱币,不久加以禁止,到文帝时又允许私铸。《钱律》是吕后二年颁布的禁止私人铸币的法律。盗铸钱币及其协助者弃市,家人不告发者赎耐,里正、田典、同伍者知情不举罚金四两,乡部即乡啬夫和尉、尉史、官啬夫、士吏以及分管该地区奸盗事务者没能抓住,一律罚金四两。《贼律》云:[1](p134)

贼焚城、官府及县官积聚,弃市。焚寺舍、民室屋庐舍、积聚,黥为城旦舂。其失火延焚之,罚金四两,责所焚。乡部、官啬夫、吏主者弗得,罚金各二两。

犯罪分子焚烧城垣、衙署以及国家仓库(“县官积聚”之“县官”是国家的代称)者弃市;如焚烧民宅、财物等则黥为城旦舂。若是无意间失火所致,罚金四两,令其照价赔偿就行了。凡有此类事件发生,“乡部、官啬夫、吏主者弗得,罚金各二两”。凡此种种,说明乡啬夫对辖区违法事件负有直接的管理追究责任。

秦汉诉讼,实行属地管辖制度,县廷是独立的审判单位。乡作为县廷的派出机构,治理一方政务,也包括了受理诉讼在内。云梦秦简《封诊式》有某乡应县廷之命查封罪犯家产和查实隶臣妾身份详情和所犯罪行的真凭实据的规定,这为治秦汉史者所熟知,不再引证。[8](p249,260)不过,若稍加分析秦简的“封守爰书”和“黥妾爰书”中乡啬夫的所为,就不难发现,秦时的乡啬夫只能算协助执法,而非独立审判。汉初之乡则有独立审判的职能。《具律》云:[1](p148)

诸欲告罪人、及有罪先自告而远其县廷者,皆得告所在乡,乡官谨听,书其告,上县道官。廷士吏亦得听其告。

要他人有罪或者自诉,而离县廷较远,一律就近于所在乡,乡啬夫接受其诉讼并要仔细做好记录,上报县道主管官吏。县廷有关官吏也可以接受类似的诉讼。这里的“皆得告所在乡,乡官谨听,书其告,上县道官”云云并不是说乡官仅仅代替诉讼人向县道呈送诉状,再由县廷立案审理,而是由乡直接受理,之后将案件审理的全过程上报县廷。居延破城子二十二号房屋遗址出土的“建武三年十二月候粟君所责寇恩事”简策,记录了居延县都乡啬夫宫一审、再审甲渠候官粟君诉寇恩欠债不还一案的全过程,其初审是在建武三年十二月癸丑朔乙卯,“都乡啬夫宫以廷所移甲渠候书召恩诣乡。先以证财物故不以实,臧五百以上,辞以定,满三日而不更言请者,以辞所出入,罪反罪之律辩告,乃爰书验问……”啬夫宫先向粟君阐明若所控不实要受反坐的相关法条之后进行“验问”,作出一审判决。粟君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到张掖郡太守府,郡府命居延县重审,居延县再命都乡啬夫宫复审,结果是维持原判,并得到居延县廷的支持而结案。[9](p475~478)都乡是县政府所在地之乡,都乡啬夫宫受县廷指派审理粟君诉寇恩欠债不还案,这说明不仅距离县廷较远之乡有受理诉讼权,距离县廷较近、就是在县廷所在地也可以受理案件;还说明一般的乡都有受理诉讼权,县廷可以自行审理,也可以指派某乡审理某案。乡的审判结果和县廷直接审判的结果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服判决则上诉于郡。此说明《百官公卿表》所云“啬夫职听讼”到东汉时代也并没有改变。《续汉书·百官志》未云乡啬夫“听讼”事,当是作者司马彪的漏记,或者在作者司马彪看来这“职听讼”事已经包含在“皆主一乡人”之内了。

第五,协助保管中央资财。秦汉时代,国营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国营农业、矿冶业、畜牧业等遍布全国各地,中央设立专门的都官、离官具体负责其经营生产事宜。国家向农民收取的粮食、刍、稿等实物也分散于各地建仓保管,有专门的官吏负责,都有系统的保管制度。但,这些仓库位于哪一个乡,这个乡就有保护仓储安全的职责。云梦秦简《效律》云:[8](p98)

入禾,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籍之曰:*[广+会]禾若干石,仓啬夫某、佐某、史某、禀人某。是县入之,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封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窠者各一户,以气(餼)人。其出禾,又书其出者,如入禾然。

粮食入仓,以一万石为一仓,设置仓门,注名仓名、石数以及仓啬夫、佐、史的人名,仓库所在地的县啬夫或者县丞和仓啬夫、乡啬夫共同加封,给仓啬夫和仓库所在的县、乡主管禀给的官吏留一个仓门以供发放粮食。谷物出仓的程序和人仓相同。入仓时,乡啬夫和仓啬夫共同加封,如有意外,则乡啬夫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汉官》曾记述东汉雒阳县令属吏有七百九十六人,“十三人四百石。乡有秩、狱史五十六人,佐史、乡佐七十七人,斗食、令史、啬夫、假五十人,官掾史、干小史二百五十人,书佐九十人,修行二百六十人。”[2](p8)这里明确把乡有秩、乡啬夫、乡佐等都纳入县的属吏行列。前举东海尹湾汉墓二号木牍所记东海郡各县属吏也包含乡吏在内。结合以上所论,都说明汉代之乡是县的派出机构,分理县廷的民政、司法、财政诸务,兼及社会治安。这些乡官部吏秩位虽低,但是直接的治民者,在庶民眼里,他们就是自身命运的主宰者。法律的宽严、赋税的多寡、徭役的繁减、治安的好坏、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质量高低等等,都直接决定于这些乡官部吏之手。若乡官部吏能够谨遵法律,公平行政,民生自然有所保障。否则,乡官部吏若利用直接治民之便,欺上罔下,鱼肉乡里,庶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法律上,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虽有规定,但法律规定和具体实践始终存在着距离。法定数量只是地方必须完成的国家标准,至于地方实际收取多少,完全由地方长吏决定,农民无法知道自己究竟应该交多少税、服多少徭役、哪些是法定的、哪些是额外增加的。汉元帝时,贡禹指陈时政云:“农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摔草杷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稾税,乡部私求,不可胜供……贫民虽赐之田,犹贱价以贾。”[10](卷七十二《王贡两鲍传》)所谓“乡部私求,不可胜供”,就是因为乡官部吏以国家名义征税于民的时候,暗中增加税收量以中饱私囊,其“私求”之数甚至超过法定的租谷、刍稾税,这是农民无法继续农耕而转徙流亡的原因之一。

以往人们在论及汉代基层政权时,总是乡、里连称,对乡、里的性质不加分辨。清楚以上事实以后,不难明白,汉代乡、里的性质是不同的。乡是县的派出单位,乡政府是县政府的组成部分,乡吏是县吏的成员,都属于官僚序列。而里则是居民的基本编制单位,里虽然有里正、里典、里监门等管理人员,但他们不属于官僚序列,无俸禄可食,所操之事不过是“役”而已。所以居延汉简在登记庶卒名籍籍贯时在县下直接登记里名而不登记乡,原因就在于乡、里性质不同。本文仅就乡的职能和性质、在地方行政中的作用略论如上,关于里的性质和功能待另文详说。

参考文献:

[1]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清]孙星衍辑,周天游点校.汉官六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0.

[3]连云港市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东海县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尹湾汉墓简牍[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第四版)[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a,1990;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下册[m].济南:齐鲁书社,1985.

[5]李均明,何双全.散见简牍合辑[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6]臧知非.西汉授田制度与田税征收方式新论[J].江海学刊,2003,(3).

[7]扬州博物馆.江苏仪征胥浦101号汉墓[J].文物,1987,(1);陈平,王勤金.仪征胥浦101号汉墓先令券书初探[J],文物,1987,(1).

[8]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