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管理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45:11

积分管理论文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的*精神,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通过逐步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管理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情况,以形成组织型、自主性和开放式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新格局,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

二、学分制管理的内容与方式

依据近年来建立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有关制度,对党政领导干部每届任期内的理论学习采取学分制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脱产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考试和坚持做好理论学习笔记、撰写理论文章和进行述学等方面的情况。

对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将管理的主要内容进一步细化,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累计和平均计算积分,综合评定等次。

领导干部学分情况,每年由所在单位党委(党组)结合年度工作总结经认真审查核实后填报一次。

三、学分制管理的标准与体系

依据管理的内容及方式,设定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学分制累计积分统一的量化标准。其中,参加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满分10个学分;脱产学习培训满分10个学分;理论知识考试满分10个学分,一般在领导干部每届任期内统一集中组织1-2次,按考试成绩计分;理论学习笔记满分10个学分;撰写理论文章满分10个学分;述学10个学分。达到规定标准的记满分,并设定加分因素给予加分(凡涉及加分的须提供有关材料);不参加和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不记分并予以扣分。

在学分制累计积分统一量化标准中,脱产学习培训、考试两项,当年没有完成或没有统一组织,不计分和不作为年度考核综合评定等次的标准条件。但领导干部五年任期届满必须全面完成任务,累计或平均所有项目的积分,综合积分情况评定等次。

每年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笔记、撰写理论文章、述学等四项内容为考核指标,全部参加并达到规定标准起点分40分以上的为合格,50分以上的为良好,60分以上的为优秀。五年平均计算上述四项积分,并与脱产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考试两项一并综合评定等次,达到规定标准起点分60分以上的为合格,70分以上的为良好,80分以上的为优秀。

每年年底各单位填报领导干部的积分情况后,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共同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领导干部个人累计积分情况,综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个人评定优秀、良好、合格或不合格等次。

四、学分制管理结果的运用

对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实行学分制管理,其管理的领导干部学分情况与换届时选拔任用干部衔接、挂钩。理论学习优秀的,作为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理论学习不合格的,安排其离职学习或将其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五、组织领导及要求

学分制管理工作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委讲师团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协作,共同负责。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具体承担领导干部脱产学习培训、理论知识考试和述学的学分管理审核工作;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具体承担领导干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理论学习笔记和撰写理论文章的学分管理审核工作。

要切实加强对学分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坚持常抓不懈,真正把学分制管理工作摆上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并带头执行各项理论学习制度;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参加各项理论学习活动。要上下协调、部门密切配合、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努力做到统一管理、部门管理和单位管理相一致。

要努力做好学分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各项理论学习制度,形成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各项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有案可稽、有备可查。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

积分管理论文篇2

近年来,我院成人教育开设专业数、学生数逐年增加,给成人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们从调整医学成人教育管理模式着手,实行成人教育教学、学生工作院系两级管理。成教主管部门、各专业系部明确职责,分工合作。成教主管部门负责整体协调成教管理工作,完成各专业的招生入学、教学进程安排、统考课程组织、毕业工作等;各系部由系领导分管成教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的管理工作。各系部按主管部门下达的要求完成所属专业的教师聘任、课表编排、考务等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学籍、考勤管理等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作为一线管理者,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同时还承担学习环境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在学生面授期间和自学期间,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有效引导、督促的作用。院系两级分层管理有效改变了成人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空间分离状态,切实加强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2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实效

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成教管理部门改变单一的集中面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面授教学、网络课件教学、多媒体互动教学、网上作业答疑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并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力求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建立班级群是进行多元化教学的前提保障。班级群以班级为单位,由学生、班主任、各课程任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学管理者、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管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多媒体互动教学。在面授前,任课教师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好学习;在面授期间,任课教师在班级群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在学习网络课件及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之间的积极讨论和互动交流,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标。同时,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工作中或学术上遇到的问题同样可以利用班级群这个平台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答疑解惑,同时积极参与交流互动,与学生共同探讨专业、课程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及发展,由单一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合作者、共享者,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多媒体互动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

3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培养目标

医学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自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经验,他们希望通过对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进一步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并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成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根本途径。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教师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任务,同时聘请医疗行业中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资历教师作为成人教育的兼职教师,使学生接触到该领域的最新动态,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是十分有效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以有效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如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应用于血液学检验、病理学检验、寄生虫检验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4严把毕业论文关,提升专业科研能力

写毕业论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3]。成人教育普遍存在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度不够、论文格式不规范、论文内容缺乏创新性等问题。针对往届成教学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规范管理,提高医学成教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在成教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中注意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地位,加强诚信教育,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积累原始数据、搜集资料并阅读相关文献,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基础性工作。在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炼总结,提高毕业论文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研究兴趣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前沿知识,指导学生立足工作实际,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合理选题。实习阶段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阶段。在实习动员时将毕业论文的基本格式、撰写方法与步骤以及论文评审的评分要求、注意事项等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按专业将学生分组,每组安排专业教师作为论文指导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是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的最后环节,规范毕业论文答辩的组织程序、严格答辩评分要求、客观评定学生毕业论文、对存在问题的论文提出修改意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教学考核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建立以考核实际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应符合成人教育特点,贴近临床工作实际,注重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考核可根据各门课程的情况,采用闭卷、开卷、实践操作、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随着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学生成绩的评定由考试成绩、作业评阅及过程考核成绩、考勤成绩3个部分组成,加大了过程考核及学生考勤管理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

6总结

积分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积雪覆盖;水分迁移;季节性冻土;有限差分法

中图分类号:S161;p6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13)01-0151-04

我国有54%的国土面积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1],其中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在冬季普遍存在季节性冻土表面覆盖一层积雪的现象。积雪改变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传递规律,导致积雪覆盖条件下土壤的水热状况也发生了改变[2],进而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来年春季的土壤墒情。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philip和DeVries[3]提出了水热耦合迁移理论;Kane[4]使用了一个伴随相变的二维热传导模型来说明气候变暖对活动层温度和融化深度的影响;雷志栋[5]等模拟了冻结条件下土的水热耦合迁移规律及对潜水蒸发的影响;康绍忠[6]对于作物覆盖条件下田间水热运移的模拟研究;任理[7]对条带覆盖下土壤水热耦合状况进行了研究。上述学者虽然取得了一些突出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地域限制,无法充分考虑积雪对于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特别是高寒地区“冬小麦”冬季生长发育期间的水热状况。

为此,本文以哈尔滨为例,通过不同积雪覆盖下的冬季冻结土壤大田试验,采用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分析了稳定积雪覆盖对土壤水分迁移状况的影响。研究成果对于揭示稳定积雪覆盖下的水分迁移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积分管理论文篇4

本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为分配来的新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每学期为三年未达标的新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热情指导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张建军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参加江阴市领导干部教学大比武,荣获二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余勇也已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在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撰写文章多次发表在《江阴日报》《江阴教育信息网》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镇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占73.3%。所负责两届初三各四个班级,中考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级。

积分管理论文篇5

关键词:生命周期;技术创新;董监高治理机制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6.21

中图分类号:F2731;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6-0096-04

aStudyon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ance

mechanismofDirectors,Supervisorsandexecutivesand

enterprisetechnologicalinnovationfromthe

perspectiveofenterpriseLifeCycle

ZHanGZiyu,YUanShulei

(Schoolofaccounting,anhu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ngbu233030)

abstract:aftercontrollingthevariableofenterpriselifecycle,thispaperstudi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echnologicalinnovationsandgovernancemechanismofdirectors,supervisorsandexecutives,whichisthecoreof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UsingsamplesfromfirmslistedonShanghaiandShenzhenstockexchangefrom2006to2015,thispaperdividesthemintodifferentstagesbycashflowmethod.theresultsshowthattheincentivemechanismofdirectors,supervisorsandexecutiveshaspositiveeffectsontheenterprisestechnologicalinnovationwhateverthelifecyclestageis.whentheenterpriseisintheperiodofgrowthorrecession,thebalancemechanismhasnopositiveeffecton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ofenterprises.theCeodualityhasnegativeimpacton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theproportionofindependentdirectorshasnoeffecton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

Keywords:lifecycle;technologicalinnovation;governancemechanismofdirectors,supervisorsandexecutives

技术创新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实现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结构再平衡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推进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与技术创新,有利于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董监高作为企业组织执行技术创新的核心机构,在企业的成长期与衰退期,董监高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态度有所不同[1]。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董监高治理包括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当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时,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是否会受到董监高治理两种机制的积极影响?若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生命周期是否一致?本研究控制了企业生命周期因素,研究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丰富了技术创新受董监高治理机制和生命周期影响的理论成果,从实证方面深化了微观层面关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方面与董监高治理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

1文献评述

企业技术创新会受到企业规模和市场力量等因素的影响[2~4];但是拥有类似企业规模和市场环境的公司表现出极大不同的创新能力,这需要从公司治理角度来解释[5]。公司治理会影响到企业技术创新[6],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董监高治理机制,无疑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决定性制度因素。

关于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现有文献结论有所不同。基于管理防御假说,董监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动机下会做出减少研发支出决策,提高职业经理薪酬能降低管理防御对研发支出的削弱作用[7]。廖中举、程华发现货币化奖励能有效提高研发人员满意度[8]。但赵国宇认为管理层薪酬激励并不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因为薪酬激励通常与短期会计利润相关,经理人不愿将精力投入到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创新中[9]。高管持股也是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高管持股使其利益与企业未来发展联系更紧密,推动管理层积极进行技术创新[10,11]。

关于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现有文献结论也不一致。两职分离的制度安排是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有助于实现内部权力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12]。但是鲁桐发现两职分离对企业研发投入有负向影响[13]。独立董事制度也是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独立董事占比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正相关关系[6],其中技术独立董事有着专业化的背景和相应的技术才能,能够监督和提高公司董事会做出的研发决策质量[14]。但是,何强发现独立董事比例越高,会弱化执行董事关于研发投入的战略决策,导致技术创新能力降低[15]。

上述研究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公司治理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仲鸣、张鹏则站在生命周期的动态视角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及企业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16]。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关注动态生命周期视角下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企业在不同生命阶段董监高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与内在机理。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包括董监高薪酬与高管持股水平;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主要包括两职分离与独立董事占比。选择动态生命周期视角研究,本文聚焦在企业的成长期和衰退期。成长期是企业发展关键阶段,研发投入水平是企业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抢夺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衰退期的企业则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绝处逢生的机会。

21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技术创新与生命周期

熊彼特指出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其他企业的效仿会导致利润减少,为了继续占据市场有利地位,企业不得不进行再次创新;管理层越积极进取便越重视技术创新。显然,无论是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企业管理层的积极进取程度与董监高机构的激励机制有着紧密联系。为解决问题,委托人通常会与高管达成薪酬绩效契约,技术创新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与竞争优势;当董监高的薪酬水平越高,董监高的积极进取程度通常越高,企业技术创新也更积极。

高管持股水平也能解决问题,高管持股水平越高,公司股东利益以及高管个人利益更容易达成一致,使得经营者更容易从企业长期发展视角开展创新活动。尤其在衰退期,管理层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以期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与技术优势。但是,成长期的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持股较多的高管会将精力集中在市场开拓与扩大生产规模上;同时,出于管理防御动机反而创新不够积极,会留存较多收益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利局面。因此,持股较多的管理层在衰退期会积极进行企业创新,而在成长期则不一定。本文提出如下假o:

H1:无论在成长期还是在衰退期,董监高薪酬水平对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但高管持股水平仅在衰退期与企业技术创新正相关。

22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技术创新与生命周期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分离是为了清晰划分委托人与人的职权范围,防止形成内部人控制而采取的内控措施。但两职分离对企业技术创新不会产生积极影响,因为两职分离造成两者更容易对技术创新进行责任推卸。董事长可推脱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是总经理日常管理的责任,总经理也可推卸技术创新是董事长把握的战略方向选择;其次,代表委托人股东利益的董事长与代表人利益的总经理,两者利益视角并不相同,会造成决策过程较慢,不利于推动技术创新。

独董作为董事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舶来品在我国水土不服,出现不少“花瓶独董”“董而不独”等现象,显示出独立董事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作为不足。独董占董事会比例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董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1/3的独立董事。因此独立董事的占比并不能反映董监高治理有效性,对研发投入水平很难产生积极影响。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2:无论是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的企业,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分离设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消极影响;独董比例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

3研究设计

31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2006~2015年沪深a、B股公司为研究样本,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了企业研究与开发阶段的研发支出披露细则。本文研发支出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和锐思数据库。在剔除金融业公司和数据缺失的样本后得到2006~2015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共10422个观测值。为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对连续性变量按1%水平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32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为检验上述假设,构建如下计量回归模型:

innov=a0+a1dir_ceo+a2indepen+a3s_bsm+a4holding+∑βicontrol+ε

被解释变量innov是技术创新,与鲁桐研究一致[13],采用公司当年研发费用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来衡量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解释变量包括两职分离、独立董事比例、董监高薪酬、高管持股4个变量。本文采用两职分离与独董比例来度量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采用董监高薪酬与高管持股来度量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

本文采用现金流组合法划分企业生命周期[17],如表1所示。现金流组合法根据经营、投资和筹资3种现金净流量的符号,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划分企业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为快速发展,需要加大对固定资产和研发支出的投入,需要不断地筹集资金。所以其经营和筹资现金净流量为正,而投资现金净流量为负。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市场占有率已经较高,不需要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也不需要向外部融资。所以其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而投资和筹资现金净流量为负。处于衰退期的企业情况比较复杂,企业虽保持市场原有份额但是逐渐走向衰败,其经营、投资与筹资现金净流量可正可负。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反映公司基本特征变量,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表3显示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研发支出占总资产比值rd_as与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值rd_rev的四分之一分位数和四分之三分位数差异很大,说明我国沪深上市公司在研发投入上有很大差异。两职分离dir_ceo的均值为0724,说明上市公司两职分离情况占724%,两职分离情况较为普遍。独立董事占比independ的均值为0371,符合上市公司对独立董事三分之一比例的设置要求。董监高薪酬s_bsm均值为1504,标准差为0705,不同企业董监高薪酬差异较大。高管持股holding也存在很大差距,均值为0158,四分之一分位数为0,而四分之三分位数0326,表明各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差异很大。

42回归分析

表4显示,无论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变量dir_ceo的估计系数都显著小于0,两职分离设置对技术创新有负面影响;变量independ的估计系数都不显著,企业独董占比对技术创新没有作用。无论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支出都没有积极推动作用,与假设2预期一致。

无论在成长期还是衰退期,变量s_bsm的估计系数都显著大于0,董监高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积极影响。当企业处在成长期时,变量holding不显著,高管持股对技术创新投入影响不显著。当企业处在衰退期的时候,变量holding显著大于0,高管持股对技术创新投入有积极影响,与假设1预期一致。总体而言,董监高激励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

表4还显示,变量board在成长期不显著,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在衰退期,变量board显著小于0,董事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反而起阻碍作用。这是因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董事会规模及独董比例属于制度安排,与技术创新无关。在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对技术创新有消极影响,企业现金流极为宝贵,按照制度要求维持独立董事会规模,企业需要一部分流动资金用来支付董事的薪酬和福利,这直接影响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43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选用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rd_rev)度量研发投入强度,表5回归结果表明,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时,董监高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董监高机制的激励机制总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仍有积极推动作用,与假设预期仍然保持一致。

5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区分了企业的不同生命阶段,考察企业成长期与衰退期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以解决目前实证文献中关于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其董监高治理机制对技术创新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是否一致的争论。研究发现:①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总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无论在成长期还是在衰退期,董监高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但高管持股仅仅在衰退期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推动作用。②公司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技术创新没有推动作用。无论在成长期还是在衰退期,两职分离对企业技术创新有阻碍作用,独董比例对企业技术创新则没有影响。

本研究的启示在于:①虽然两职分离是一种委托人与人之间相互监督的制度安排,但两职分离容易造成对技术创新进行责任推卸。另外,两者的利益视角并不相同,会造成决策过程缓慢,不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构建新机制以抵消两职分离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消极作用,使董监高真正立足于公司的长远利益进行技术创新投入。②当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内,董监高治理结构的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一致,尤其是当企业处于衰退期时。当企业逐渐从成长期迈向衰退期时,在维持独立董事占比这项制度安排上,企业董事规模越大,维持独董占比所付出代价就越大;应尽量控制企业董事人数,节省可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制度顶层设计者需要重新审视维持独立董事规模制度的成本效益。

参考文献:

[1]Huergoe,JaumandreuJ.HowdoesprobabilityofinnovationChangewithFirmage?[J].SmallBusinesseconomics,2004,22(3-4):193-207.

[2]高良谋,李宇.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倒U关系的形成机制与动态拓展[J].管理世界,2009(8):113-123.

[3]michaeleporter,ClaasvanderLinde.towardanewConceptionofthe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Relationship[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5,9(4):97-118.

[4]肖文,林高榜.政府支持、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效率――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4(4):71-80.

[5]BellocF.CorporateGovernanceandinnovation:aSurvey[J].JournalofeconomicSurveys,2012,26(5):835-864.

[6]冯根福,温军.中国上市董监高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07):91-101.

[7]李秉祥,陈英,李越.管理防御、R&D投入与公司治理机制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7:99-106.

[8]廖中举,程华.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的影响因素及绩效研究[J].科研管理,2014,7:60-66.

[9]赵国宇.股权激励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与效果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2:36-45.

[10]mansoG.motivatinginnovation[J].JournalofFinance,2011,66:1823-1860.

[11]LauxV.StockoptionVestingConditions,Ceoturnover,andmyopicinvestment[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12,106:513-526.

[12]w旭峰,温军.董事会治理与企业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11,3:110-116,128.

[13]鲁桐,党印.董监高治理与技术创新:分行业比较[J].经济研究,2014,6:115-128.

[14]胡元木.技术独立董事可以提高R&D产出效率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2,15(2):136-142.

[15]何强,陈松.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对R&D投入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09,18(6):612-619.

积分管理论文篇6

物流管理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的,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地方多科性大学来说,立足于本地生源,服务于本地的企业和社会,更需要操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出色的学生。然而,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言,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因此,传统的物流管理教学方法亟需改进和创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强,强调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和学习去建构物流管理体系的框架和认知结构。因此,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研讨教学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案例教学法

起源于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相关的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取材于管理当中的实际情境或者事件,由教师设定商业管理的情境,发动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以及解决方案的制定。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是情境的设定者,把握着整个案例讨论的发展方向,学生是讨论和参与的主体,通过教师对情境的设定以及引导,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和参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转化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同时,这种实践能力也能更好的将理论知识进行内化,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内涵。物流管理当中的案例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取案例

由教师按照理论内容选取合适的案例,需要教师以物流行业实践为基础,在众多案例当中选取恰当案例进行背景介绍和问题的设定,明确案例的分析目标,建立清晰的案例分析线索。

(2)分组讨论

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5-6人,就案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一般时间限制在15-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主动权交由学生,由学生自己组织讨论。

(3)小组发言

讨论完毕,每个小组推举一人上台进行发言,就案例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介绍,并允许其他小组就解决方案和分析过程展开提问,互相讨论。

(4)教师总结

小组发言完毕之后,由老师逐一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2.研讨式教学法

起源于德国高校的研讨式教学法,是贯穿于物流管理教学始终的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后,经由中国学者的不断探索和改进,已经成为教学当中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提高。研讨式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选题

由教师根据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整个课程架构的梳理,选取相关研究课题。

(2)学生选题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基础进行相关研究课题的选取。

(3)形成报告

学生围绕选取的课题进行资料的查阅,文献的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报告。

(4)分组讨论

让学生围绕报告进行分组探讨,开展交互式研究。

(5)成果汇报

由小组推荐优秀成果,进行课堂汇报。

(6)教师评议

对推荐的优秀成果,由教师进行鉴定,在课堂上进行评议,对研究课题进行总结升华。

3.结语

地方多科性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性非常强。文中介绍的案例教学法和研讨教学法,都是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这两种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独立探索创新,理论转化实践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芳,朱伟.改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方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第8期,2014.3

[2]黄立君.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9(7).

作者简介

胡娟(1981-),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博士(已获),研究方向:区域物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余凌(1980-),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博士(已获),研究方向:物流技术经济。

杨瑶(1983-),女,湖北武汉人;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讲师;博士(已获),研究方向:物流信息化。

积分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管理学;课程教学;小组讨论

[Doi]10.13939/ki.zgsc.2015.20.214

1引言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在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其既具有抽象性与科学性,又具有应用的广泛性与实践的艺术性特点。因而管理学的教学也就必须同时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双重特点,这就要求对管理的基本理论有透彻性的理解,并能够活以致用。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管理学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创新。本文在分析目前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对小组讨论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2目前管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学方法不灵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

管理学中涉及较多的抽象管理理论与概念,只有灵活的穿插实践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知识很好理解把握。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目标,即: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教师授课展开的,教师大多数是站在讲台上一个人唱“独角戏”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除了在案例分析时学生才有机会参与教学互动外,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这种学生一味被动地听,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不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潜在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导致本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管理学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量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仅会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2.2课程考核模式单一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学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仍采用传统的考试形式。有的高校完全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也通常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考核中体现不出学生的创造性,使得有的学生只是在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概念,课程学完以后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一点提高。有的高校是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加权平均,通常期末考试成绩占绝大部分比例,虽然平时成绩占了一定比例,但课堂容量大,课时有限,不能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这种考核方式只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难以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真实能力。

2.3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学习方式不适应

目前高校的《管理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大一,对于大一新生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而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专业性和探究性,因而需要学生主动去学习。对于所学专业,由于大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特别是对学管理学这类社会科学类课程,许多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这与基础教学中答案唯一性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管理学属于人文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确定性,因此,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满足常规的理论教学要求,而且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加强小组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学有所用学有所乐。可以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要点

3.1划分小组

教师在分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是否具备互补性、思维逻辑的多样性等特点。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太多可能出现有些学生没事做的现象,所以人数控制在5到6人比较合适。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组织、协调工作,如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小组内成员的分工,推举小组的发言人等等。划分小组的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巩固所学知识。

3.2小组内部沟通

教师要提前分给每个小组任务,如课前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解,评比出哪个小组讲的最精彩。小组成员为了本组能够讲的更好,需要小组内部成员在课下进行充分的查阅资料,进行深入的讨论,要很好的进行沟通合作。

3.3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中应发挥引导作用

在进行小组讨论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小组讨论的“主角”,而教师则是小组讨论教学的“导演”。小组讨论虽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引导作用。在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时,课前要充分准备讨论材料,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所学框架范围内进行积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小组讨论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4小组之间的辩论

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个案例观点进行辩论。比如对管理学中的分权与集权的权衡问题小组之间展开辩论。通过这样的组织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5正确平衡小组讨论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体系

小组讨论教学法虽然有其独到之处,但它不能完全替代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我们应该使小组讨论穿插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小组讨论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4结论

管理学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本科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在管理学教学中穿插小组讨论式教学对学生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积分管理论文篇8

1.管理理论多元化。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学校本位管理论、以人为本管理论、流程管理论等是教育管理理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学校本位管理论主要是以学校管理为主体,具有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自主性特点。管理内容不仅涉及到相关的教育行政体制,同时还与学校的办学机制以及内部管理体制相联系。在以人为本管理论中,将学校管理作为主体,人作为客体,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将教师的作用放置于一个重要位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展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全体成员能够将自身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而流程管理论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本思想是流程管理基本的理论基础,注重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

2.教育管理环境人文化。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塑造越来越成为各高校在进行教育管理时注重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规范和约束广大师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受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师生人格不断提升,有序、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丰富的物质环境等让师生自觉的体会和感受,在理智上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启发,循序渐进的提高了师生的智慧和修养。

3.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逐渐广泛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是高效教育管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开始逐步应用校园网络以及校园自动化办公系统等,采用计算以及网络技术完成档案、考试以及排课等教育管理,打破了传统固定的约束式的管理模式。为与新时期新技术相适应,学校更注重培养目标的强调,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二、加强高校教育管理措施

1.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学生和教师是高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因此,高效的教育挂历人员应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将人放在教育管理的首要位置。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加强人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因此,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要为学生做好后勤服务,同时还应有效的管理学生。在管理活动中,不仅要注重师生存在的主体、个体性,尊重他们的人格及品格,将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要使得他们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强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动性。只有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实现各自的价值。

2.增加学生工作的透明度。由于学生是高效教育教学的主体,学校教学各种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支持为前提。因此,加强学生相关工作的透明度十分重要。加强对学生知情权的维护,提高学生自身利益维护能力,保护学生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学生政策公开栏、学生工作信息制度等方式是增强学生工作透明度的有效途径。通过布告栏或信息会,让学生能够对高效开展的各种与之相关的活动充分的认识和清楚。比如告知学生目前主要的学习任务、通知学习或各系要求学生完成的事项、学生学期学习实践情况、期末测评注意事项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不同类型的学生信箱的方式,让教育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想法或建议。将学生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各种制度透明化是增强学习工作透明度的重要内容。能够掌握各个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生活情况,对特殊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校园文化、文明的发展。

3.以点带面的带动学生发展。对于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的学生,教育管理人员在充分保证他们能有效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还应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以及奉献精神,让他们树立榜样,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感染、带动其他学生不断完善自己。同时将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在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的同时,对学校或班级的相关事务能够更好的解决,让整体环境不断完美,在加强高校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高校学生的发展。在每个学校或班级都存在一些少数的后进生,他们是高效教育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因为其影响力十分强大,时时刻刻都处在同学之中,其言行举止都对周围的同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力甚至比优秀学生或学习管理人员的效果更强大。因此,只有后进生思想进行改变,加强对其德育工作,将其带到学习的正轨上来,才能让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更为顺利的开展。对于后进生,必须采用合理的方法或措施,因人而异的进行,避免采取让他们反感的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让他们受到教育者人格魅力的感染,加强与他们的沟通,随之走访学生宿舍,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早发现,早解决,防止事情扩大化。

4.法制教育大学生,提高权利意识。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特别是学校教育环境,在高校中,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较低的维权意识,甚至有的完全不懂维权,当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知道怎么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虽然大学生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很多学生常常都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理,当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常常寻找沉默,不充分应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介于此,高效教育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现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呼吁其用法、护法,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以及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树立正当防卫观念以及正确的权力观,通过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自身权益的维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进行法律宣传,建立一些相关的法律团体或组织机构等,在保证学生权益不受侵犯的基础上,学生管理民主化及法制化得以实现,在保障学生切身利益以及权力维护的同时,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发展。此外,还应激发大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归属感以及主人公精神等。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环境状况,积极引导大学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管理者应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做到张弛有度,将他们的各种能力激发出来,使之树立团体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积分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网络群体极化;干预;方法途径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地普遍应用和推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化,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校保持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就必须正视网络舆论传播领域的新问题,探索干预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行为的方法途径。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表现及其形成因素

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是指大学生群体成员参与网络行为过程中,原有的某种倾向性经过网络发酵后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网络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如在大学网络论坛网站,经常会看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相关评论,一开始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社会热点事件折射出的总体价值导向是好的,大家也基本赞同,认为该社会热点应该广泛传播,宣传正能量。突然在这个时候,出来一个大学生从反方面提出了一个观点,并找出来该社会热点中人物行为的某些瑕疵,并进行可以放大,甚至误导了部分大学生网民,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在网络上支持后者,最后甚至形成了主导舆论的网络观点,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负面表现。该类现象导致正面主流价值观很难得到有效传播,不利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贯彻。对这种负面现象必须加强引导,要找出足够的证据和可以说服大学生网民的理由,击败错误的网络言论和观点,使大学生的主体回归到正确的方面来,形成积极正确的网络群体极化行为。

在对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行为进行调查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行为的形成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与了解背景信息的客观程度有关。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过程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特定时期内出现的对某一事件的网络群体极化行为,往往与大学生自身对事件本身背景信息的客观程度了解多少有着直接关系。如在河北大学飙车案这一事件中,研究发现,在论坛上紧紧评事件表象发表观点就能引起共鸣获得支持的人只有20%不到,而在表露观点的同时配以“真相”、“证据”往往能获得超过50%以上的支持度,这就引起了网络上群体极化行为。

(二)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行为与大学生的年龄、性别、阅历有密切关系。大学生群体从从年龄上来看,大多在17-25岁之间,年轻活泼,在网络空间,遇到热点、焦点问题,往往直率地表露自己的意见,这反映了大学生有很强的民主意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这实质上好事情,如果加以引导,就会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真正成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由于长处校园象牙塔里面,社会经验往往不足,在不明真相的条件下,容易受到各种观点的影响,一旦受到不怀好意的人蛊惑,很容易诱发不理性的一面,就会导致群体极化中的负面现象出现。因此,作为高校管理者来说,必须关注这一现象,必须在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展示事件的真相,树立权威意识。

(三)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与网络自身特点有关。网络自身有着虚拟、直接、迅捷、互动、难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行为中,不象现实生活那样小心翼翼,很多大学生乐于上网,积极参与网络交际了,愿意在网络上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愿意在网络上直率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必进行任何掩饰,也不用担心现实当中该种观点是不是会受到周边人群的孤立,或者会否诱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在网络上,正确的观点引起共鸣甚至会让其获得更多网络盛誉,从而得到自我价值的提升。错误的观点只要言语不过激,也不会给发帖人带来太多的麻烦,所以基于上述原因,大学生很愿意参与到网络行为中,这实际上是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行为产生的客观条件之一。

(四)大学生网民群体极化行为产生中的舆论管理因素。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速增加,但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却没有与时俱进,尤其是很多高校对校园网络管理不够,缺少。在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上,多数停留在事后管理,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机制,缺乏网络舆论管理的综合领导机制、动态管理机制、分析研判机制、监测机制、分级预警机制、疏导机制、危机处理机制。加之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随意性强,没有约束性,这很容易引起网络矛盾和冲突。一些大学生网民,很有可能在网络上发表一些带有错误倾向性或者偏激的言论,一旦被大家认同,并引起共鸣,那么就会很快传播开,形成主导意见,从而产生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对于这些现象,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做好网络舆论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高校对网络舆论的领导工作,建立干预大学生群体网络群体极化行为的方法途径

(一)增强高校管理网络舆论的使命感紧迫感,积极推进网上理论武装和建设工作。高校网络舆论工作事关师生的健康发展,事关学校、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党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高校管理网络舆论工作围绕学校发展大局,扎实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其复杂,高校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与网络发展形势、党的要求和师生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高校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切实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提高复杂形势下引导舆论的本领,利用校园各种网络载体,宣传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开展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着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师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并转化为校园群体意识。按照党的十报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在大学生网民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网络共识。通过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理论工程建设,深层次地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促使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发帖,推进校园网络文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确保网络舆论的正确方向。

(二)提高高校对网络舆论问题的洞察能力、预测能力、调查分析能力,积极掌握对网络舆论领导的主动权。提高高校对校园网络传播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洞察力,加强舆论舆情监控。一方面,高校必须组建专门的网络舆论管理队伍,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动态管理。网络舆论管理队伍组成人员可以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校园网络中心管理人员、大学生中的党员骨干组成,学校党委宣传部门要联合相关机构部门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网络舆论发展规律,对校园网络舆论传播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保持足够的警惕,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可以做出干预控制和引导。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相关的网络管理制度,并在学校网站,网络舆论管理队伍专门人员按照学校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对BBS论坛、校园博客等重点板块的监督,阻止恶意、反动帖子上传,并对过激言论及时预警,责令改正。再就是,学校要联合相关技术部门开发相关的技术,对校园网络运行实时24小时动态监控,及时过滤筛查校园网络信息,发现问题新闻、帖子,及时跟踪、屏蔽,把引发网络舆论舆情爆发的源头遏制在萌芽状态。

提高高校对校园网络舆情问题的调查分析能力,认清意识形态斗争形势,增强责任意识。高校一旦有突发舆情出现,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及时调查舆情爆发的原因,分析舆情传播的影响,研究应对的策略。对于校园突发性事件,要查明真相,迅速做出处理,并及时进行网络反馈,避免网络以讹传讹的言论左右视听,阻塞校园网络舆论。提高高校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科学预测能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高校必须把握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动态及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研究校园网络舆论舆情的发生特点、传播趋势、发展规律,准确预测网络舆论的热点和波及范围,及早拟定方案,做到早预防、早控制、早干预,始终保持正确的校园网络舆论导向,掌握对校园网络舆论领导的主动权。

(三)必须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和基层党组织、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网络宣传工作。党委宣传部是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领导机构和管理部门,是把握校园网络舆论的直接负责部门。高校党委宣传部必须切实承担起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领和管理工作,努力改进、创新校园新闻网络宣传工作,强化校园网络舆论传播的主流阵地作用。在对校园网站、网络论坛等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校园网络文化内容、更新网络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着力推动校园网络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服务。加快实施校园网络文化精品工程,鼓励并资助大学师生在线创作一批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师生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对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效果,要定期进行专家评估考核,客观评估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功效,评选优秀新闻宣传工作集体和个人,以增进校园网络宣传效果。

基层党组织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和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借助基层党组织的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将会起到事倍功效的作用。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重视党管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发挥基层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的作用,及时了解本单位学生的校园网络行为的状况,实时进行管理。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创新网络党员管理模式,创立校园网络党支部,党员e动之家,及时宣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党内重大事项、基层党组织重要活动事项,开辟党员网上学习栏目、党员在线交流栏目、党员精神宣传栏目,丰富党务管理内容,吸引学生党员、党员发展对象、学生积极分子参与其中,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的有关理论在校园网络的广泛传播。

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直接参与校园管理的组织,是校园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保持和加强校园网络舆论工作,必须依托党团组织进行,通过引导大学生社团组织参与学校网络管理,巩固网络舆论传播的辅助阵地。鼓励学生社团组织深入校园实际、深入校园网络、深入学生生活,利用校园网络载体开展社团实践服务工作。利用校园网络空间,开展在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开展网络文艺汇演活动、校园文化网谈交流、在线举办网络文化节、在线举办网络科技周等社团网络文化活动,通过一系列社团网络文化实践,充分发挥校园先进网络文化的教育娱乐功能,促进和带动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繁荣和发展先进校园网络文化,构建网络舆论传播的良好载体。高校必须牢牢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开发利用校园网络空间,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手段和形式,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真正入心、入脑,时刻把握意识形态斗争的无形环境,认识到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积极地筑起网络意识形态“防火墙”,自觉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具体工作上,可以利用校园网页网站、校园BBS、博客、贴吧、手机网络平台,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国民素质教育。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化“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的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自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大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创建文明校园的浓厚网络舆论氛围。合理利用校园网络空间,评选宣传校园先进典型,在全校形成弘扬正气、学习榜样的良好环境。同时,高校必须严格管理校园网络论坛违规行为,净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高校必须积极贯彻,积极培育“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的优良氛围,促进校园网络健康发展,增强先进网络文化的影响力。

总之,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网络舆论领域新的挑战,高校必须探索网络舆论发展规律,创新网络舆论管理体制,始终保持正确的校园网络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3版).

积分管理论文篇10

一、政工师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建设中每个政工师都肩负着宣传思想政治文化的职责,这不仅要求政工师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还要求政工师具备较强的政治工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意识,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由于企业需要按照市场规律运行,也就要求政工师在要掌握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路线,能够跟随党的思想政治方针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想政治文化。长期以来,人们对政工师的职能存在误解,随着近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政工师的看法逐渐转变了过来,政工师的职能地位也提高了许多。过去,政工师对自己的要求较低,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造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政工师不能很好发挥自身的职能。随着现代管理理论普遍应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政工师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因此,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政工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的同时,也逐渐强化自身的素质建设,加快企业政工工作发展,促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

为了促进企业形成文化竞争力,促进员工形成文化竞争力,在企业发展中要设定政工师一职,不仅是因为政工师对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思想引导作用,能促进员工思想统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不能只局限在表面,而是要将先进的政治思想融入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促进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

二、企业政工师工作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一)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企业管理中要想使政工师发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一定要促进政工师具有良好的素质,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企业政工师是先进思想文化的播种者,在宣传党和国家新时期工作路线和政治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政工师要具备坚实的文化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宽广的文化视野,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能以大局为重,能够将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中,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业务,创造性的完成工作。其次,在工作之余应加强政工师培训教育,促进政工师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着力提高政工师的文化素养,促进政工师形成良好文化素质。

(二)转变思想意识重视政工师作用

在企业发展及管理中管理者要意识到政工师的作用及地位,加强政工师工作能力培养。国有企业领导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的引导示范作用,要经常组织政工师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要在企业内部积极宣传政工师的积极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创新的文化环境,促进政工师宣传新时期的思想文化,深入到职工群众中去,及时解决矛盾与问题,全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政工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素养

在企业发展中,政工师政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治工作成果。因此在企业发展实践中,要着力加强政工师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文化水平及理论意识,促进其将工作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有机结合,开展艰苦奋斗和党政方针教育,全面提高政工队伍的政治素养。要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政工师工作能力。在企业生产实践中,要根据政工师思想认知情况和工作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对其进行基础知识、岗位技能及业务管理方面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入到教育实践中,根据其思想道德素质及业务能力建设需求开展团队教育活动,促进政工师工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创新人才使用模式

企业要充分发挥出政工师的政治引导作用,提高其工作能力要有意识的创新人才使用模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着力开拓政工师精神视野,积极聘用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让能者上庸者下,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以全面提高政工师工作效能为基础,聘用专业人才为我所用,将热爱政治工作的人才吸纳到政工师队伍中,提高企业政治工作水平。

(四)健全学习管理制度

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要建立健全以政工人员为基础的学习制度,要将新时期的国家大政方针、先进思想文化成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让政工师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构建合理的工作渠道让政工师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让政工师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及发展目标,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组织的政治引导作用,鼓励政工师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要不断促进和加强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开展有利于政治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的政治活动,在全面提升政工师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帮助政工师树立职业发展目标,促进政工师积极工作。

(五)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自我教育与理论学习

对企业政工师而言,马克思主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掌握根本意义上是自我教育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政工师结合外部思想政治理论灌输,学习先进政治理论自我醒悟、自我教育的过程。可以说政工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其自觉性与思想认知的高度统一,企业切实围绕政工师的思想认知需求,坚持政治教育方法与理论统一、内容与原则统一,深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政工师深切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转变思维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认知理念,学会科学利用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

(三)调动政工师学习积极性

企业在政治工作开展中,要注重政工师积极性的激发,在精神和物质层面进行激励,如果仅仅依靠物质激励是很难让政工师保持长久积极性的,必须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原则,树立正确的政治教育目标,改变以往的工作方法,促进企业经济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转变传统教育思路,让政工师掌握科学化、系统化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不断强化政工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其政治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