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4:07

创意思维论文篇1

本文参照本•弗莱在《可视化数据》中的观点,认为信息可视化过程主要包括数据获取、解析、过滤、挖掘、展现、提炼和交互。[1]同时又兼顾斯蒂尔在《数据可视化之美》一书中的见解,提出单纯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将其置于某种特定场景之下。换言之,需要针对某类问题而提出特定场景,并将之作为数据的参照系,从而赋予数据展示一定的意义。这样一来,数据可视化便意味着通过具体故事情节来使单纯的数据获得有意义地展示。因此在结合以上两种数据分析视角的基础上,本人将数据可视化过程简化为:明确问题、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四部分。

(一)明确问题与搜集数据

本次调查主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实现广告创意教学过程中消费者思维导图的数据可视化。且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的真实命题“三九感冒颗粒”来引导受访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并在此之前已经进行过两次同类实验性思维发散,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而后进行数据的过滤,主要依据思维节点与主题之间的有效性,过滤到无效或有效性较低的样本,最终选取34个有效样本。其中样本的有效性主要依据ertuevrekli所提出的思维导图的可视化评价量规,以核心概念与节点之间的关系作为评价标准,将第一等级中概念与节点有效连接的记2分;第二等级中的有效连接记为4分;将第三等级中的有效连接记为6分,并以此类推。若出现无效连接则记为0分。

(二)整理数据

1.进行有效样本的数据加工

通过思维导图软件mindjetmindmanager9将所有样本进行数据输入和加工整理,并形成以“分享爱”为核心概念的34条样本数据链。在此过程中,要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即保持节点层级的完成性。据统计此次调查共有646个子节点,并构成三层思维等级。2.制作内容分析编码表依据以上编码表(表1),重新分类整理节点。以4个一级子概念为核心,通过思维导图软件进行重新分类,并分别形成4副思维导图,并将其以word形式逐一导出,而后再导入eXCeL表格中,进行分类文件的分析,从而形成关于不同子类的初步统计数据。

3.计算子概念的抽象指数

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思维导图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无论在思维导图的建构过程中受访者采用何种语言形式(文字或图形),其最终输出结果都被认为是思维的映射,同时也可以被用来归纳总结消费者的心理偏好,从而为广告创意指明方向。为了避免对思维节点的主观分析,本次调查中主要依据语言分类模型(Linguisticcategorymodel,简称LCm)来对思维节点进行语言抽象性的统计分析,以此来反映受访者对核心主题的认知程度。由于此模型从1988年提出以来,已被应用于多国语言,尤其是在2013年首次被我国学者成功地应用于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购买意愿的实证研究之中。所以该模型也同样适用于汉语的语言抽象性分析。依据LCm模型本次分析将依照以下编码表来确定思维节点的抽象层级与编码。通过以上编码表(表2),计算出各个样本的抽象值;而后我们便可计算出各样本的抽象指数,即R1=(1*nDaV1+2*niaV1+3*nSV1+4*naDJ1)/(nDaV1+niaV1+nSV1+naDJ1),其中nDaV1\niaV1\nSV1\naDJ1代表每种类型出现的次数。其中思维导图的节点若为名词,我们则主要用来判断其后续节点的内容类别,而对其抽象指数则忽略不计。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为样本中的所有节点编码并赋予权重。样本中共有646个节点,则需逐一对上述节点进行赋值。若节点为名词则其权重为0,若节点为描述性行动动词则其权重为1,若节点为解释性行动动词则其权重为2,若节点为状态动词则其权重为3,若节点为形容词则其权重为4。其次,结合前面进行的子概念分类,将对四个一级子概念和九个二级子概念所包含的全部节点进行权重累加。例如“分享爱情”一级子概念共有232个节点,那么我们将逐一累加其各节点的权重,最终统计该一级子概念的抽象值。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各个子概念的抽象指数,即将前面所得的抽象值除以节点出现的次数,其结果为该子概念的抽象指数。

4.确定数据分析指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会获得两种不同的统计数据,其一是概念的节点数,用来表示受访者对概念的熟悉程度。即关于某概念的节点数越高,则我们认为受访者对此概念的越熟悉。其二是概念的抽象指数,主要衡量受访者对概念所持有的态度。其中,按照LCm,人们可以通过不同抽象水平的语言来描述某一行为。若采用高抽象水平的语言来描述时,一方面代表着被描述行为的稳定性更强,另一方面代表了描述人对行为所持态度和认知程度。换言之,当描述人对某一行为的认知越深入,或认为其稳定性越高时,则描述时所采用的语言抽象性就会越高。

二、广告创意教学中思维导图数据化的结果展示

(一)概念节点数的展示

1.一级子概念节点数的展示

思维导图通过记录发散思维的过程,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向四周发散,其中每一个节点代表了一个独立的子概念,依次而推并最终构成一张链式思维记录图(图1)。所以围绕“分享爱”这一核心主题会形成不同的子概念。经过统计(图1),我们归纳出爱情、友情、亲情、同情四个一级子概念,而后再统计出其各自的节点数。在固定时间段内,受访者的思维图中涉及某一子概念的节点数越多,则代表其对此子概念的熟悉程度越高。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四个子概念熟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爱情、友情、亲情、同情。

2.二级子概念节点数的展示

由上图2,我们依据受访者的熟悉程度可将二级子概念分为以下三个等级,最熟悉的是朋友间的共享欢乐,感恩父母与恋人间的浪漫情怀;次之是朋友间经历的困境,恋人间行动上的关爱与对陌生人的关心;最后是行动上对父母的回报,行动上传承父母亲情与拯救动物。总之,结合上述两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受访者对“分享爱”的理解首先表现为朋友间互相分享的快乐;而后指恋人间情感上的满足以及父母所给予的情感支持;但是他们对行动上关爱父母、恋人、他人是不熟悉的。也就是说,该受访群体对朋友、恋人、父母更多表现出情感上的需要,但却缺乏从行动上关爱旁人。同时这一结论便为广告创意确立了基本方向,即在情感诉求为主的基调上,将产品融入到日常的关爱行动中。

(二)概念抽象指数的展示

1.一级子概念抽象指数的展示

通过图3,我们可以得出一级子概念的抽象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爱情、友情、亲情、同情。借此便可看出,受访群体对不同子概念的认知程度及其态度。换句话说,该群体对爱情、友情、亲情更为熟悉,同时态度也更为明确。

创意思维论文篇2

感性诉求广告是现代商业广告策略中的一把利剑,本文阐述了现代感性诉求广告的形成、创作的新思维及其应遵守的一般原则,以期在今后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告理性感性诉求消费者原则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诡言众听,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1.感性诉求广告抬头的年代

何谓感性诉求广告?这必须从人的情感和商业广告的目的说起。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而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一起。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感性诉求广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并不完全从商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

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广告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缘故,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要寻求从概念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即可,如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冰箱最省电、什么手表最准时等,这种我们称为理性广告。当然,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理性广告仍然是现今广告的重要诉求手段之一,比如在耐用消费品的广告当中就比较多用。但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左右你的情绪,使你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日益提高的今天,情感诉求广告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2.现代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前面我们说过,商业广告中的感性诉求是根植于受众的情感,那如何在感性诉求广告中达到迎合受众情感的目的呢?又如何在今天盼繁复杂的广告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2.1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质的满足上升到感性满足,这就是消费的高层次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豪华高级的奔驰轿车不再只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一点在中国就更显得突出,亲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家庭观念相对冷淡的西方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而弥漫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2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这种以自然对象来反映和寄托艺术家情怀的现象,在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看来,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他认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动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浪漫气氛,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伏特加酒的广告,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eBeL手表广告,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岸边的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远古与现代结合的环境,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2.3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以情动人,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人有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运用情调设计来揭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设计虽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都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图)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的商业广告十分注重表现感情因素的运用,情调设计也多被利用。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美能达复印机广告可视为是比较成功的,它采用滑冰者的艺术表演和游泳比赛的精彩场面来表现复印机具备的快速传达,并让精彩场面完美体现的优良性能。此外,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2.4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当今世界公认的日本优秀广告设计大师斋藤诚就经常以清晰又强烈的人体设计形象,以男女两性之间的依恋与激情作表现,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吸引。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而且具有非凡的消费潜力,因而女性从来就是广告瞄准的重要诉求对象。现代女性天生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希望,经常以感情因素来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特别容易受广告的诱惑,因此激情诱惑的广告较利于实施于女性。一旦女性在广告上发现了美的楷模,她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效仿,以期能象“她”一样洋溢诱人的魅力。同样,男性也因女性的曲线美而很容易被征服,特别是看到极富激情的场面更是无法抗拒,故激情诱惑的手法更易实施与男性,其命中率会令人出其预料的高,往往会让商家产生无限的惊喜。这种广告一般多用于香水、香烟、服装、酒类等跟美与风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日常用品。如moods香水广告,画面展现的是一对浪漫情人无法抵制信香水带来的激情冲动,它把人体的美与香水的香宣泄得出神入化。这样的诱惑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无以抗拒的。

3.感性诉求广告创造遵循的一般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3.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感性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也应以现实及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3.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告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得全新的感受。但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极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不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创作的时候极其需要灵感,他认为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同察到世界的本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澳大利亚著名广告设计师靳祈岛就特别重视设计的情感控制,他说:“我喜欢高尔夫,就是因为其需要高度控制感情”。这一点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十分值得借鉴。

3.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意思维论文篇3

中医原创思维定义存在的问题

界定中医原创思维,是一项相当棘手和难度很大的工作。除了要概括其定义,还必须改变长期因循的理论定势,需要沟通众多自我生发的孤立观点,区分几个外延不甚清晰的基本概念。

1理论定势的偏向需要纠正

理论定势偏向其一,中医原创思维是哲学命题,认定思维活动只是单纯的认识活动。此等认识的结论,大都缘于中医学同哲学的思维功能基本一致,认为思维活动只是认识万物和宇宙自身。尽管认知功能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功能之一,但是思维的功能还有指导实践和规范行为、梳理层次结构与构建实践规则,创造价值与进行评价的功能。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曾说,中医学不仅体现了认识论上的知识论,更是实践论。换句话说,中医原创思维,不是为了认识而去认识,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其二,中医原创思维与中国其他传统学科思维具有共同性,通过对中国传统农学、天学、物候等学科的思维进行解析,能够从外部间接了解中医原创思维。笔者认为,从思维发生的认知基础与基本特征,如天道自然、天人相应等认识的逻辑起点来看,这一思路并无不当。但基础和特征并非思维本身,中医学与其他学科的根本界限不应忽视。中医学是以人体生命现象及其调控法则为对象,要认识的是生命的机制与原理,要解决的是辨证论治的实际问题,故中医原创思维与其他学科思维大相径庭。

2见仁见智的理论认识需要通约

通约,是数学上的一个术语。科学哲学在表述属性或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关系时,常常称之为“可通约”。关于中医原创思维的定义,当代不少学者都有论及。如王琦[2]认为:“中医原创思维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刘天君[3]提出“具象思维是中医学基本的思维形式”。王永炎[4]主张原创思维具有“特有”、“与众不同”、“创造性”3个属性,“科学与人文交融”、“天人相应、调心与调身并重”两大特点。刘长林[5]曾指出,中医原创思维应以象思维为主导;“象”作为思维单元,是中国思想文化,包括中医学在内的思维方式的共同特征。因此,需要比较各家观点,突出共性,体现个性。研究者应当反思:为何上述研究的对象均有“象”的因素?各类研究之间有何联系,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如果这些结论的孤立情况难以打破,无法体现中医原创思维的全面内涵,设法找出的共同的结构、共同的要素怎么能涵盖中医原创思维的全部活动而形成统一的定义?

3模糊的理论概念需要澄清

思维、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模式,这几个理论概念常常干扰我们对中医原创思维的准确把握。对方法、方式、模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认识差异很大。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中,三者是否能够剥离开来单独加以研究?比如,辨证论治是方法,还是方式,抑或是模式?只有明确了中医原创思维这个上位概念的定义,才能对上述的若干概念加以澄清。

中医原创思维定义的基本要求

厘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就是如何加以定义并确立规则。笔者认为,中医原创思维的定义,需要满足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1充分展现中国原创文化底蕴

刘长林[6]曾说,中国原创的思维方式,其认识论基础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以时为正”。在时间与空间维度中,侧重于时间维度,并基于此来统摄空间,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征。“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对于自然整体生命状态的本质描述。中医原创思维的认识对象,是生命过程中的现象与运动、原理与规律,调整的是生命不断生成演化的动力与状态,应充分体现中国原创的文化内涵。

2充分容纳中医学术史上的原生意识活动

所谓原生,就是在中医学术发展历程中自然而然生成,不加任何外界干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临床实践,不断对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丰富与完善。这一过程就是中医原创思维的生发过程。在当前,必须从学术发展的时间维度,来思考中医原创思维的界定问题。同时,在共时条件下,对中医原创思维进行深刻描述。

3充分发掘中医原创思维的普遍特征

对于中医学思维活动的特征,必须从面向临床实践的视角加以总结和归纳。有文字记载的中医学思维,大约出现在公元5000年之前的黄帝时代。直到公元100年左右的汉和帝时代,才对中医学原创思维的4种模式进行总结,也就是医经、经方、神仙与房中4个流派特征。如《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发掘中医原创思维的普遍特征,是界定其涵义的基本要求。

4充分考虑中医原创思维的创造特性

鲜活的中医原创思维,更加充分地体现在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与规范过程中。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每一次思维活动的革新,都会带来中医理论与实践的进步。从临床处方论治视角来看,每一次面对病患都是思维创造的开始。因此,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的总结及其对临床指导与规范作用、临床层面创新意识活动程序的描述,以及临床疗效的评价等方面,也应在中医原创思维定义中得到体现。

中医原创思维的结构性要素及定义的表述

中医原创思维,同其他思维活动一样,都具备符号—语言、秩序—规律、程序—规则3个最主要的结构性要素。

1符号—语言要素

思维活动是自始至终在符号或语言媒介中运作的思维活动。无论符号表述一种意象涵义还是抽象涵义,其总是作为一种指代流动于思维过程当中。中医原创思维关注的是一种称之为“象”的符号,涵括了物象的自然整体、不加切割的全部信息。“象”是中医原创思维的思维活动单元。“象”是作为认知主体的人的主客相融“感”的结果。中医学大多数的思维活动,都是以“象”为媒介发生的。如自然之象有天象、气象、阴阳五行之象等,人体之象有脉象、舌象,以及证候之象等。由于“象”本身蕴含的信息非常丰富,以至于“大一”和“小一”均难以超越其表征的范围。“象”又是作为意识活动主体的人,以及外界环境信息两相交融的综合反映。因此中医原创思维是在认识与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时,将人体信息表征“象”化,并在实践中具体加以传递、交流和运用的意识活动。

2秩序—规律要素

思维活动本身就是从混沌或无序中发现或建构秩序的意识活动。中医原创思维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以人类生命运动、现象的秩序与规律为解释中心的意识活动,是指导临床实践并促使临床行为与诊疗技术规范化与有序化的意识活动,也是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促使价值模式和尺度标准化和有序化的意识活动。客观地说,中医原创思维决定了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的层次与结构,后者反映了前者的认知历史过程。中医原创思维也决定了中医临床实践的价值取向,后者反映了前者的秩序与规律。

3程序—规则要素

创意思维论文篇4

关键词:动画概论课程动画思维培养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03

《动画概论》[1-2]是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动画专业一年级新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该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动画的起源、本质、发展、动画片的创作方法和工艺流程,以及如何鉴赏动画作品等方面的知识。提起“概论”二字,在惯性思维的趋使下,多数人都会认为该门课是以介绍动画基础知识为主的初级课程。实际上,《动画概论》课程更应该承担起培养、建立新生积极活跃的动画思维的重任。由于学生已经普遍接受了长期的应试教育培养,他们的创作思维难免变得僵化和生硬,而这与创作的实质和本源无疑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大学学习的伊始阶段,通过《动画概论》课程扭转这种畸形的创作思维,培养动画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动画概论》课程的核心价值

《动画概论》课的讲授主要定位在动画相关知识的介绍,普及和理念的传授,诸如动画的起源、动画的原理、动画的本质等。然而仅仅传授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该门课程更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动画思维,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动画的方法,为后续的课程做好铺垫,为创作积淀优良的素质。思维导向培养,才是该门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

2动画思维的含义

如何能够创作出撼动人心的作品,关键性的“想法”很重要。所谓“想法”,就是思维意识活动的重新建构和组合。虽然创作作品表面上看起来用的是各种技术手段,但实际上技术仅是基础,创造性思维才是关键。艺术创作思维往往伴随感知、直觉、联想、想象、情感和理性等多种心理形式的融合,既有有意识活动,又有无意识活动,并且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3]。动画作为艺术的子种类之一,亦是如此。由于动画的基本构成来源产生于无生命的物质材料,或是变形的物质世界,不受现实真实性的束缚,所以它更需要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而正是这些构成了具有创造性的动画创作思维。

3如何讲授《动画概论》课程

从其核心价值出发,《动画概论》课程在设置的方向上应有所延伸,在介绍知识性内容的同时,应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个方向入手来有意识地铺设和培养动画创作思维,同时应注重创意辨识能力培养。具体实践方案如下:

3.1形象思维的培养

所谓形象思维,就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为培养形象思维,应让学生学会随时记录所观察到的生活。优秀的动画师常常体验并观察自然世界,以其个人的认知方式提炼属于他的观察结果,再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这是最行之有效的动画创作思维培养的实践方式。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可以设置一个“每日记录作业”:可以记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或者有意思的人,一个人的某个举动、某个表情,或是某件物品,但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并且能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都要记录下来。记录的形式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小故事,亦或是信手涂鸦,以获得更为丰富的灵感。将灵感以草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为创作积累资料。每次上课之前都可以找学生一起来分享自己的idea,老师则进行相应的想法补充和思路拓展。分享可以是想法、故事、思考等等。美国作家乔纳森・高特肖在《故事动物:故事如何成就人类》一书中写道:人脑具有演绎故事的能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版本演绎,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体会故事、生成故事、讲述故事。如果学生能够在平日的生活中通过认真观察,从而发现与众不同的种种,再通过自身天然演绎故事的能力,将之转换为可创作的文本或设计草图,这就成功地实现了动画创作的重要一步。

3.2抽象思维的培养

所谓抽象思维,就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方式。为培养抽象思维,应让学生阅读报纸和书籍,了解艺术家历史,认识当代社会。可以命题给学生,或者学生自己根据各自喜好研究各种课题,以便拓宽广泛的创作视野,同时增强思辨性。因为在动画艺术创作中会涉及体裁的选择、人物性格设计、表现手法等等,这些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另外,养成随手翻阅参考资料,阅读字典或者百科全书的习惯,做好具有一定逻辑性的文字积累,因为那里总隐藏着各种奇思妙想。这些阅读习惯的形成就是后续创作思维培养的可靠导向。

3.3灵感思维的培养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思维方式。为培养灵感思维,应让学生了解大众喜好。与长者聊天,了解他们喜欢的电影;去体会中小学,重温孩子们乐趣的源泉。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建立创意小组,学习皮克斯和迪斯尼公司的创作思维方式,畅谈是激发创作的最佳途径,有助于激发新创意,获得创作灵感。

3.4教会学生用挑剔的眼光来讲评创意

令学生学会分辨哪些创意是在当下作品中可采用的,哪些虽然不合适这次创作,但是对未来创作或其它主题可能提供帮助的等等。

4结语

通过本文列举的各种实践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形成积极的动画思维。当学生通过这一系列前期的创作思维训练,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积累,在其以后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积极迸发的灵感必然会使其受益颇深。而且,这样也能为后续动画课程的设置铺设一定程度的基础素养。

众所周知,思维培养的关键在于潜移默化。基础实践方式的训练和培养是动画创作思维形成的关键。当学生开始学会积极思维和想象、联想,这样创作出来的动画作品也就会充满更多意味,能更加打动人。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18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莫琳・弗尼斯著,方丽,李梁译.动画概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创意思维论文篇5

名师教学的精彩之处,不在于其课堂有多完美,而在于其能在平常之处显出智慧。王崧舟、窦桂梅、孙双金和盛兴凤等新生代语文名师的涌现,代表了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他们的学术造诣是语文教育示范性的力量,他们的课堂教学是智慧的课堂,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场所,对催生语文教学的课堂创新思维,提升语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起着重要作用。

1.名师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基于一般思维活动上的对各种思维形式进行协调进行的整体性系统化的思维过程,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辩证统一的结果。名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在问题性、多向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强的名师,往往比较善于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如果一个教师的思想中没有问题、在工作中不去研究问题,断然是不会成为名师的。因此,名师是具有问题特性的创造性思维的,他们能通过对问题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创造出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多向性创造思维呈发散状,能有效帮助教师从学生与教材、教学理论与教材的相互联系中探寻新的教学方法,打破常规的单向性的教学信息流动。开放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点之一,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此外,名师的创造性思维还包括了辩证性、宏观性、求异性等特点。

2.名师的创造性课堂教学

2.1诗意语文――创设自主创新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自主创新的教学情况是调动学生情感,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诗意语文注重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通过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诗意灵动的想象。首先体现在营造想象创新的情境,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中,针对一些学生无法理解“一泓清泉,静影沉璧”,王老师就创设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新空间的情境来引导学生:你看,在泉水当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没看到吗?闭上眼睛想象一泓清泉,静影沉璧……这样就会有学生说:我看到了静静月夜下,月亮正沉浸在水中。王老师接着设问,那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到月亮正沉浸在水中的呢?噢,原来是静影沉璧。通过这样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八个字的含义,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想象画面。这样的想象既是诗意的,又是美好的,学生在王老师引导和创设的情境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激烈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2.2超越理论――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在学习中得到尊重,以更好的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手段。特级教师窦桂梅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产生的超越理论中有关“超越教师”的思想给新课改提供了新的启示。其中有关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充分体现了名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窦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产生好孩子的感觉,师生间也能平等对话。同时,窦老师还表示,语文课堂是要将发现、思考和批判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在实际教学中,窦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名师创造性思维中的开放性特点发挥的淋淋尽致,通过拓展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和质量。如在《再见了,亲人》一文教学中,窦老师引入了《我的老师》一文和当时一些有关亲人主题的时事进行讲解,课堂结束后又鼓励学生多阅读如《爱的教育》等书籍。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窦老师引入了雨果先生描写的圆明园文章进行对比讲述,又通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相关历史资料来拓展了课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教学。

2.3情智共生――开展创新的专题课堂教学

情智共生的教育理念,是特级教师孙双金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了创新性教学理念,注重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智慧教育、情智共生的教育。孙老师的专题教学《走进李白》不仅体现了情智语文的特点,还充分展现了名师教学的创造性思维。通览本专题课的全部教学过程,可以将研究的内容和解读的思想归结成一点,即创造性,具有体现了创造性的设定教学专题、创造性的开展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利用教学细节。以李白诗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色彩为例,孙老师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和教学,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想象的特点。孙老师不仅实施概念式的向学生呈现李白诗的想象,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后自主概况和理解。如讨论“飞流直下三千尺”,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夸张”时,有学生就说“疯狂的夸张”,这时孙老师就以调侃的口吻说“用疯狂来形容诗仙,着实俗气”,在欢笑中体现了李白的高雅,发展了学生的情智。

3.结语

创意思维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思维的发展具有时代性,时代不同,不仅思维的对象、内容不同,而且思维的方式、思维规律的表达形式也不同,从根本上讲,决定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是社会实践。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在从远古的原始思维走向现代文明思维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方式也随之由传统的实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从静态思维向动态的变革思维转变。在人类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中,创新性思维方式将成为2l世纪人类的主导思维方式。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正确的真理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唯物的历史观和发展观的统一,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我们认识壮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智慧之源。因此,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要想今后在社会中谋求一种比较好的工作,最莺要的是在校期间多掌握几门有用的实用技术,如计算机、英语,等等。这种对实用技术的注重,导致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其知识结构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在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关系中,片面看重专业知识而轻视基础知识。因为很多学生认为,既然大学学习有专业的区别,并且学习是以就业为主要目的和导向的,那么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至于说基础性的知识,既然是基础,那么也就可学可不学,因为这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尤其明显的表现是,在不同的基础知识中,大学中一般只重视专业性的基础知识,而忽视其他各种基础性的知识。在这些学生的眼中,基础性的知识范围只限于与本专业有关系的基础知识,而把诸如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作为思维方法的哲学知识、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伦理道德和政策法规知识等都排斥在基础知识范围之外,以至于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活动仅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缺少一些必要的基础理论,最后将无法成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找到一份比较好的工作,需要很多实用性的技能,因此,在大学生中片而强调外语、计算机等实用技能知识,而忽视其他专业知识以及“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学生把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当成其成才立业的根本,过分热衷于过级考证.并且常常把这两种知识与教学计划歼没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对立起来,认为前者是“实用”的知识,而后者是“无用”的知识,因而放松了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事实上,要想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该全面学习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因为理工科知识和人文社科类知识对于塑造一个具有健全人格和宽广知识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来说,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现实牛活的情况是,文史哲等学科在近年来的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心目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理工科知识才是真实可靠的,学了以后可以大有作为。而相对来说,人文社会科学类知识则足虚的,学与不学都无所谓,其中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列知识更是不屑一顾,根本看不到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理论,它内在地包含着对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肯定。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根据时展需要而产生并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真理性知识,因此,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在马克思主义的伞部理论体系中,科学实践观是贯穿于其中的最基本的观点。无论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们都可以看到,它们是离不开对实践特点和实践要求的正确把握的,任何创新思想都是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实践的。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学,我们能深刻理解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为我们进行创新思维奠定的基础。因为创新思维本身就是要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逻辑规则,以新颖的思路去思考现实问题的思维。要实现这种思维方式上的突破,就离不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所能提供的恰恰就是这种科学的指导和内在的肯定。马克思卡义理论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辩证法等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都是进行思维创新、培养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打破阻碍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定式,并能激发创新思维的活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目前来说,阻碍人们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思维的传统定势,即人们习惯依据原有的思路和方式进行思考的一种倾向性,尤其是盲目地迷信权威,惟书、惟上、惟经验等错误倾向。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这些思维定式,因为马克思本人就有一句名言:怀疑一切。马克思正是以这种怀疑、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前人的成果,才超越了前人,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时代性转换,创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形成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最重要的知识基础,其辩证思维知识对人们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下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认识,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思维方式。例如,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相应的就产生僵化、保守的思维方式;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就必然导致空想、脱离实际的思维方式;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自然要求全面、发展、辩证、创新的思维方式与之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正是向大学生系统进行正确世界观教育的主渠道,这既是造就社会屯义事业接班人的政治需要,也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创新思维能力建设人才的需要,作为系统的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具有传播政治理念、思想意识的功能,而且也具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理论水平的作用。其次,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重要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评价,它在总体上决定着一个人对社会、自我、事物的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对每个人的人生来说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影响,错误的人生观对人生具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而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具有正面的、积极的价值。一般而言,人生观通过影响人的态度、兴趣、志向、意志等方而来进一步决定着人生的动力与努力程度,因此,一个人的人生观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其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发扬传统,继续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育人功能,又要创新观念,深入研究,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开发创新思维方面的独特价值。马克思义理沦不仪教给人们正确的世界观,而且教育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它要求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以积极的态度来发展人生,努力去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从根本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足进行人生创造的力量源泉。

第四,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存在的意义以及人与物、人与人关系本质的总的认识和评价,不同的人由下所持的价值观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做出的评价自然也就各异。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价值观决定着人生的活动方向和对事物的取舍态度。在现实活动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本身的需要,因此在追求真理的基础上也就提出了价值的问题,即人类的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不能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在进行科学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充满着人文关怀,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有科学技术,而且要有价值标准;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要关注社会需求;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而且要考虑所从事的工作可能带来的后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实现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的有机统一,是进行创新思维时应该明确的目标。

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就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模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使之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优化知识结构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首先,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局面,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照单收”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由此人们认为,在教学中应力求把教师变成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助手,把教材变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工具,把课堂变成学生开发自我创新潜能的天地。在这当中,教师应尽量遵循开放性、挑战性、体验性的三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师允许学生对学习内容做是非判断,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以求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挑战性原则足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当中,留出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求看似已经完成的学习答案;体验性原则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模仿某个情景或生活片段,以感受其思考与决策的不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诸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与科研能力,等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尤其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善于把握理论重点、难点,捕捉社会热点,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同时要因地制宜,开辟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因为第二课堂具有灵活、多样、生动、贴近学生的特点,因而更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可以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如特邀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市长、乡(镇)长、厂长、工人、农民以及知名的教授学者给学生讲经历、做报告,等等,这将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诸如“大学生经济论坛”、“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汇报”等活动,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将使得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而缩短了与工农群众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可贵情感。

其次,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思维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是要打破传统授课模式,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而应该尽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对现有成果和知识的分析、综合和反思,探究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而丰富和发展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二是要抛弃以往追求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更加适应客观事物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三是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本身就具有培养创新思维和促进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独特功能,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创意思维论文篇7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基本原则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70-02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要想站在人类科学的最高峰,那么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我们认为,科学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个民族自立之本,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有活力的行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生命线;它对于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都起到了灵魂般的作用。任何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人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则取决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培养创造性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总趋势。培养创造性人才,就是要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其创造能力,即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培养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其特征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创新特点的思维,是一种突破了传统思维习惯与逻辑规则,以独创新颖的思路来阐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概括来讲,创造性思维就是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包括思维领域内的思路和设想的独创与新颖;是在人类现存认识基础上的新见解、新发现和新突破;在具体认识过程中不囿于传统的思维习惯和结论,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等都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原创性。原创性就是指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传统的固定认识方式,以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新方法去认识客观具体事物,找出一些不为常人所拥有的、不寻常的新观点或新理论。创造性思维能促使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它不仅善于求同,而且善于求异。原创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特征。

2.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贵在常规思维活动中勇于开辟新的境界。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不囿于传统经验方法和观念的束缚,经常表现出对现存已有理论的合理科学的怀疑,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理论,从而使人们对于原有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特征。

3.多维性。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又称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或扩散思维也就意味着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性的特征。它要求人们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思维可以不拘泥于原有的信息和材料,尽可能多地产生各种合理科学的信息,即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与规律,提高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速度与深度,从而做到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和囿于常规思维定式。

4.目的性。创造性思维应该是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思维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目的的活动一般不会有所创造。人的目的性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根本动力,而创造性思维就是帮助人们在既定的目标指引下,把杂乱无章的各种设想转化为有组织的系统研究和探索,不达目的绝不放弃。

5.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创造性思维是从纵、横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客观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从而产生新的结论或在思维过程中对世界若干要素实行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创意或理念。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基本思维形式中综合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就是在前人已有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和观点,并以此实行重新的分解与综合,最终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

1.唯物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坚持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才能认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出发,清醒地认识到广大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伟大历史任务,从而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心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认识到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

2.辩证法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辩证的发展观,即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它指导人们科学的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科学思维方法。

3.实践性原则。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是在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来完成的。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就必须首先具有实践的观点。所谓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从社会发展和人的需要出发,进行持续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路径

1.善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了解前人和同时代人已有的文明成果,才可能在继承这些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应该站在前人和同时代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不是离开已有的人类文明成果去思考问题。否则,创造性思维与胡思乱想就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善于学习,善于学习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2.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我们在对已有人类文明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思考的过程,善于学习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深刻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世界的规律,明白事物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只有深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无论是观察自然现象,还是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人们大脑思维中最珍贵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思考者新提出的问题越是基本,反而越是重要,思考者本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就越强,其影响也就越是深远。

3.善于批判。善于批判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品质。善于学习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善于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前人的文明成果,同时在思考中发现问题,而善于批判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文明成果进行部分或者全盘的否定。创造性思维本身内在地要求我们只有在否定前人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供选择的空间,才给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甚至可以把“批判”理解为否定意义上的创造。尤其是哲学上的批判,直接诉诸一个观点乃至一个思想体系的理论预设,因此非常深刻。善于批判就像拆毁地基上原有旧的建筑物,只有旧建筑物拆毁的越彻底,新的建筑物才可能越坚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空间也就越大。

4.善于变革。善于变革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总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在许多人那里,这些问题并没有被提出来予以解决,而是像肥皂泡一样自生自灭了。其实,这才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创造都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大家熟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就在于对于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疑问并投入大量的精力深入研究,才给出了富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解释。可见,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是缺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革,只有善于革新,才能推陈出新,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5.善于超越。善于超越是创造性思维的最终目的。在强调创新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始终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我看来,善于超越才是创造性思维的灵魂,是人类文明始终发展的不竭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和把握创新性思维中善于超越的尺度呢?我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崇尚人性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根本要求。人不但是社会的人,人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的任何发展和进步最终都必须通过人体现出来,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理应超越前人,崇尚人性,更好地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满足人本身的需求。追求品位是在崇尚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一级的要求。这里说的“品位”主要是指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追求品位则是对这种人类美好精神生活的自觉认同和向往。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追求品位、趣味高尚的人,是不屑与趣味低俗、见解庸俗的人为伍的。事实上,随着人们追求的品位的提高,人的思维空间必定越来越多地向超越思维敞开,其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完善自我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最高境界。人类的不断创造和发明,其实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人本身,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四、培养创造性思维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长期性和反复性人们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不是一次性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在不断的反复循环中才能逐步提高。所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2.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互变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该从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细节和小事开始,长期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会有最终的质的飞跃。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谈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目的是为了人们更好的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更好的满足人的需要。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1-06-1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哲学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的阶段性成果(11552301)

作者简介:段满江(1979-),男,陕西蒲城人,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朱泓(1965-),女,黑龙江望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创意思维论文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创新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在质疑驳问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质疑或让学生互相质疑,启发学生多思,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讲《愚公移山》后,我在肯定愚公移山精神时,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与搬家”、“移山与挖隧道”的看法。通过讨论比较认为移山不如搬家,但为什么课本写移山呢?学生质疑后领悟作者意在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学生触类旁通,解决疑难,培养了其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来自质疑驳问。“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项链》时,当玛蒂尔德得知佛来思节夫人借给她的项链是假的时候,她的命运如何?学生众说纷纭,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天性好奇,对万事万物爱问什么,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或课本中的说法,针对问题去寻找一种独立的见解,甚至朝着不同于教师讲的和书本写的方向大胆驳问。对此,教师首先应热情鼓励,积极支持,并随机指导。学生的观点独到,如果教师还是一厢情愿地让学生在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内打转,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都会受到影响,思维的独特性会受到约束。反之,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往往能再次激起学生认识与表现自我的激情,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思维创新的成功。如教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中“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学生当堂驳问:流星应用“颗”,为什么用“朵”呢?是作者写错了。我引导学生把“花朵”、“烟花”等现象与流星整合起来,学生思维中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流星形象,于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对“朵”字产生一种审美的体验,使学生通向创新之路。

2.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培养创新思维,还要促进学、思、疑、问、悟的有机结合。鲁迅先生曾把学习比作蜜蜂采花粉酿蜜,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身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一个善教者正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皇帝赤身游行大典之后,想起那个诚实小男孩的话,会怎么办?教《古代英雄石像》,我让学生想象:石像半夜突然倒下来,碎成千万块,在倒塌之前,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课堂上出现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是谁时,我引导学生发展求异思维:“一般小说标题中所涉及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如《孔乙已》、《骆驼祥子》、《范进中举》等,为什么《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于勒不是主人公?”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时,我从旁点拨、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在教学中发展求异思维,因势利导,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求同思维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中学生积极求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造性的设想和推测时,往往是良莠并存。教学中必须设置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焦点问题,通过讨论争辩,再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求同的方向上,使学生认清是非曲直,统一认识,培养创新思维。

创意思维论文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很难立足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机会,学生难以进行独立思考,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被抹杀殆尽,因此,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能够参与国际竟争和应对挑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追求。创新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产生新颖而有价值产物的能力。它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创新意识;二是创新思维;三是创造活动中的专门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从这三个方面着眼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引入激趣手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即创新意图、愿望和动机。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理念。如果学生对所学材料缺乏兴趣,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法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1.深入教材挖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教材中蕴涵着许多兴趣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充分利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尝到学习的乐趣。

2.跳出教材诱趣。遵循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处理,诱发学生兴趣。如针对少数学生偏重数理化学习,对语文兴趣不大的实际,教者可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先呈现一个案例;一秘书在给领导打印文稿时,原稿上在一个段落旁写了“删除”一词,并将该段圈了起来。结果该打字员依样画葫,也将该段圈了起来,旁边打有“删除”一词,原稿中作者改动了的地方,也不能变通处理。随后问学生,该秘书缺少什么功底?学生答曰:“语文”,一下子诱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3.创设情境获趣。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创设情境,或音乐导入,或有感情朗诵,或用多媒体展示画面等。在教《雷电颂》一文时,结合课文是悲剧的内容,用有关屈原影片的音乐导入,配以屈原的一些画面,营造一种悲情氛围,学生情绪很高,立马进入了角色。

4.运用技巧激趣。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以情交流,运用各种技巧和手法达到激趣的目的。一是语言激趣。教师运用富有激情、形象、风趣的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创设富有人情味的环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如结合课文内容或背一首唐诗、引一句名言、作一番鼓励、讲一个故事;或给一份谅解、递一个眼色、送一个微笑,以达到情感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二是问题激趣。设计一些对教学内容有启发性、思辩性、情感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辩论,以激发兴趣。三是活动激趣。开展一些带有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化、人性化的活动,寓知识于情感、趣味之中,以激发兴趣。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导并激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偏重于主动灌输知识,学生常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至于如何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答疑,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往往被忽略。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引入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有:

1.鼓励质疑与求异思维训练。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常常是从求异开始的,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扩展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能力。质疑是求异的先导,只有首先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才能集中精力去分析研究问题,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认真阅读所学材料,发现问题,大胆质疑。

2.鼓励质疑与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基点出发,多方位、多层面地展开思维,可以使人更全面、更完整地把握事物的性质、状态及其规律,推知事物的本来面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多种答案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或有的放矢地引入一些不同观点的辩题让学生辩论,使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同时,思维的变通性、独特性等思维品质得到发展。

3.鼓励质疑与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考虑问题。它能克服辐合思维的单一性,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在议论文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某一论题逆向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寻求答案。

三、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相对封闭,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只有引入创新理念,革新教学模式,挖掘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才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1.换位思考,创新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要受到学生欢迎,也必须时时创新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更新设计理念,突破“两个中心”的藩篱,进行换位思考,即教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要深入学生,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要始终思考“如果我是学生,老师怎样教,教什么,我才能接受,才能学会,才能学好,才能主动学?”据此,去精心构思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适合学生口味,满足学生要求。

2.转变角色,创新教学环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的角色意识,实行民主教学,创造民主、开放、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不再是消极的听客、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共同创造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才会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需要的主客观环境。

3.改变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方法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起支配主导作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即开放教学内容和开放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要变“单一式”为“多向式”。结合教学内容可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表演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耳目一新”之感,从而激发其兴趣,培养其思维,提高其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国平.《以“激趣”为基点,创新课堂教学》.中国教育理论.2003,(5).

创意思维论文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64-01

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这句话给了我们语文老师很多的启迪。就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所创新,首先自己的思维必须是创新的思维,其次自己的教学理念必须是创新的理念。也即是说,语文教师要有创新实施的能力,如果教师只照搬教材、教参,而不联系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而就高中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获取信息时创造性地处理信息并提炼出内部隐含信息的能力,包括语言的创造性感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1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以活泼的绪言课揭开高中语文教学的序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是很有效的。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应借助教学导入的契机,把握好教学的重心,巧设导入,在课的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巧妙地设计,引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如:

1.1故事导入法

以故事的形式导人课文,比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的故事、俄国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等。因为所导入的都是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因而能唤醒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并通过这些故事启迪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被这些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却又活生生的人物的事迹所吸引,引起他们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1.2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好的音乐能引领人们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让人的思绪在优美的旋律中驰骋,并产生许多不可思议的想象。如在教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新闻事实导入、悬念导入、图示导入等。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它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要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同时也要注意导入的时间,不能占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主题。总之,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准备好、设计好新课的设疑,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为他们的创新思维创造必要的条件。

2设置疑问,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是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时的设置疑问,通过设置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有一个设疑启发的著名例子。来自法国、俄国、德国、美国和中国的贵宾,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欢聚一堂,贵宾们纷纷利用本国的酒,炫耀本国文化。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沁人心脾,俄罗斯人拿出伏特加,醇厚绵长,中国人拿出茅台,举座皆惊,德国人拿出威士忌,丰润柔滑。这时,惟美国人两手空空。但是,他不慌不忙地把各国的名酒兑在一起,举杯相敬,说:“这就是我们美国的酒――鸡尾酒,它代表着美国的文化精神。”讲到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问题,如从这个例子中你们想到了什么问题?其中的“鸡尾酒文化”蕴藏了哪些哲理?然后请学生们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一起思考,再组织学生们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的思维会得到不通程度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注重实践活动,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精心打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充满生机与创意的课堂。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也会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文学的魅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提出的一些共同性问题,确定几个中心论题,在课堂上展开自由讨论,相互启发,明辨正误优劣,提高认识,并允许有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按他们的方式去自由讨论、自由探索,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也可在课余组织一场辩论赛,同样的先确定一个主题,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让学生们自己下去查找资料。如,在教授《阿Q正传》时,教师就可以确定“阿Q精神的好与坏”这一矛盾,鼓励学生放大思维,充分想象,寻找答案,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是更辨证的、更全面的,学生的创新思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防止在议论中出现绝对、偏激的倾向,从而达到说理的思辨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导他们自主的表达见解,参加讨论要有自强意识,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的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只要努力创设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的氛围,上好每一节课,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断地创新教法,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