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通信技术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2:20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1

1.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

(1)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原理与现状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整合而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处于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可以通过路由器、交换器的连接形成一个通信网络系统,使不同的地区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计算机通信网络除了能够满足当地学校、企业等单位对数据传输和文件处理的要求之外,还能满足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除了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之外,还能为网络通信用户提供图像、语音等服务,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已经形成了数据库通信网络,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和服务行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用户已经实现了联机,实现了信息的自由交换和交流,信息流量大大增加,信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使信息能够创造价值。计算机网络通信给信息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利用和处理提供了很大便利,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建立,对于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有着重要作用。

(2)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方式

根据计算机通信传输方式和连接方式差异,可以将计算机通信网络分为两种方式:直接连接式、间接连接式。如果两部计算机是通过点与点之间或者是多个点之间直接相连,这样的方式是直接式,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在传输数据时只能通过网络交换才能实现,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间接式。

(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方式有很多,主要的类型是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来划分的。

根据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式、广域式和城域式。

所谓局域式,又叫局域网,在学校、大中型企业、机关单位等组织比较常用,这些组织单位一般都占地面就比较广,在其所占用的地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就构成局域网。局域式通信的覆盖范围一般在直径为数公里的范围内。

网络覆盖范围涉及一个城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就是城域式的,覆盖范围一般直径为数十公里。

广域式计算机通信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一般覆盖到数百数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往往是覆盖多个城市、一个或数个国家,直至全球各地。

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进行连接而形成的通信网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确保计算机效能得到充分利用。

2.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电话机虽然可以实现远程通话,但是也只是能提供语音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单纯的语音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技术)应运而生,推动电话通信向新的方向和深度发展。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不仅提供语音服务,还有数据服务。利用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可以推动使用行业和部门的服务的个性化和有效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可以满足人们对语音、图像、文字等多角度信息的需要,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信息的获得,提高信息融汇和提取的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其不断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多种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和辅助程序设备。例如,有mstapi设备,这是一种编程接口设备,可以实现电话应用之间的互联,实现开放式服务,这个接口设备的接口有两个,一个是服务提供商接口,一个是应用编程接口,可以实现开放式的服务。

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电话集成技术,对电话进行监视和控制,

转贴于论文联盟

实现电话与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利用开发的noteltapi2.0,可以实现呼叫转移等基本的通话功能,同时还可以对拨打的号码进行识别,对网络标识进行识别,实现交互式语音交流。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2

   【论文摘要】电话通信作为主要的通信技术,目前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话通信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比如信号的稳定性,通话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数据量的不断增加,都使得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面临重大挑战。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话通信技术的效果,促进了电话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就点算计网络电话通信系统的电话终端进行探究,指出了网络电话通信技术设计思路以及电话终端实现方法。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是传统电话通信技术的革新和延续,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较传统电话通信来说,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数据量传输量更大。网络资源利用率也大大提高,具有非常大的使用价值和推广空间,目前,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

   1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的一种新型信号信号传播模式。通过USB接口,将电话电话终端与网络设备相连接,并在电话终端连接上用户电话,实现网络语音及数据的接收和传播,最终实现网络电话通信功能。一般来说,电话终端设备由脉冲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实现,所谓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就是一种能够模拟通信信号的数字化变化方式,相较于其他信号通信技术而言,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的信道利用率更高、数据损失更小、通信效果也更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调制技术。

   为实现电话终端的pCm码流,往往需要借助USB数据接口,能够有效将计算机设备同电话终端进行连接,实现通话信号的告诉传输,从而快速传递到计算机节点当中。USB接口的有效利用,实现了计算机外设同计算机设备的有效连接,实现了将计算机外的数据信息有效的导入计算机网络当中,从而解决了传输问题,确保了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的有效实现,USB技术同pCm技术的有效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的有效实现。

   1.1电话终端的硬件实现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需要电话终端硬件来实现最后的数据解码和通话活动,电话终端硬件是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单片机控制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是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中电话终端硬件的一部分,是电话终端设备的电路核心,主要由存储电路、CpU、输入接口以及输出接口电路四部分组成,单片机控制电路实现了对电话信号控制音的发生,实现电话信号的输送,并能够对DtmF的双音多频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完成对电路的接受,并能够有效控制USB接口,读取用户在电路中的通话状态,以及对系统参数的读取。

   1.3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是一种厚膜集成电路,由miteL工作研制,能够为用户提供稳定的26ma恒流馈电,用以验证网络电话用户的电话使用状态、电话的拨号脉冲等等数据,从而确保网络电话的正常使用效果。用户电路是确保网络电话终端通过效果的重要组成单元,目前能够有效支持2-4线的交换,属于计算机网络电话系统的基础模拟接口。

   1.4编解码电路

   编解码电路也是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pCm编解码电路是该电路系统中的重要功能单元,该系统主要组成单元有数据接收滤波器、数据发送滤波器、基准电压源、输入电路、输出电路、逻辑控制单元以及pCm编解码电路等等,用以对数据信号的编解码,确保网络通信信号的有效性。

   1.5电话终端的软件实现

   电话终端数据通信的实现,不光需要硬件的支持,同样需要软件的支持,终端软件功能的实现,才能够使终端硬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达到信息的传输、信号的编解码,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作。

   2终端主程序

   网络电话终端的出程序,主要工作目标是实现计算机电话通信系统的初始化,包括了单片机定时器、时钟。USB等设备的复位即初始化,对于网络电话终端的使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网络电话主程序软件应用过程中,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即在程序中设置队列性任务表,按照先后顺序履行相关工作任务要求。电话终端主程序其实一种无限循环的数据查询系统,不断更新和制定查询任务表内容,并获知需要处理的相关任务,并以此进行相关任务的实现。在主程序运行过程中检测到了需要执行的相关任务,就会根据程序中已经安排好的子程序序列,进行任务工作的处理和解决,逐一进行任务标准的处理。主程序主要采用“先进先出”的工作原理,如果任务的子程序到最后的工作单元,并实行重复循环。

   2.1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服务程序,就是实现信号传输的开启和关闭,一般采用的是计数的形式,其定时器由0开始,最大值为65535,并且以16.384mhz的脉冲进行计数,持续时间约为4ms,如果电话终端设备采用amBe芯片,则每个接收即发送数据包的周期更变为20ms;当终端服务程序的计数达到5120次之后,就能够实现20ms的数据终端,完成数据包的接收机发送工作。

   2.2任务子程序

   任务子程序,主要负责对电话终端设备的摘机及断机实现判断,根据用户的主叫和被叫等不同信号接收形式,完成相应的操作及工作的执行。当电话终端设备处于主叫摘机状态时,电话终端设备将会向amBe程序发送拨号音控制数据;当电话终端设备处于摘机状态时,子程序将会向USB接口发送被叫的应答信号,从而判断电话终端的相关状态。

   2.3电话终端设备的工作过程

   当通话数据传输到电话终端设备时,用户做出摘机动作,然后USB接口就会向计算机网络传输摘机信号,同时,计算机电话通信网络就会向主叫发送拨号音,并做出信息传输反应,使用户电话重点设备接收数据信号并进行语音通话。当网络电话系统呼叫本电话终端的相关用户时,计算机网络技术就会直接做出内部处理,接通被叫用户;如果呼叫的是其他其他电话终端的用户,则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就会直接栓送被叫用户号码,并等待对方的应答。当USB接口发回信息表明用户电话终端被叫忙信号时,计算机网络电话系统机会发送语音提示信息告知用户被叫用户繁忙并发送忙音。

   如果是外部用户对本网络电话终端用户进行呼叫时,USB接口接收到被叫信号后就会进行数据解码,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如果用户繁忙,USB接口就会向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反馈相关信息,并向呼叫用户反馈机主繁忙的信息,并发出电话忙音。如果机主处于离开状态,即用户闲时,USB接口就会向向用户发出相关提示信息,以及用户振铃提示,以提示用户进行电话信息的接收。当被叫用户听到振铃并做出摘机反应后,USB接口就会向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系统反馈相关信息,并随机开展数据信息的传送,网络电话终端就会开启语音传送功能。

   3总结

   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应用,是传统电话通信技术的一种革新和延续,能够有效提高电话数据的传输效率和传输速度,使电话通讯信号更加清晰,是未来电话通信技术的发展发展方向。在计算机哦电话通信系统当中,电话终端无需购买其他电话网络设备,经过USB接口同计算机设备向连接,很有效避免了繁琐的电话线路,使电话通信技术设备的成本大大降低,优化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效率,对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效益的增长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计算机网络电话通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先进的网络电话通信技术来逐渐替代传统电话通信技术,确保电话传输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董磊.论网络电话类证据.中国政法大学,2011

   郭峰江.网络电话服务质量保证机制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1

   李正贤.韩国网络电话进入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邓勇全.pC-pC的ip电话(网络电话)设计.华中师范大学,2009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3

[论文摘要]本论文讨论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数据交换每个发展阶段的技术特点。着重对分组交换技术进行分析论述。

交换设备是人类信息交互中的重要实施,在相互通信中起着立交桥的作用。交换技术的发展总是依赖于人类的信息需求、传送信息的格式和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的发展而螺旋型发展。从电话交换一直到当今数据交换、综合业务数字交换,交换技术经历了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过程。人们对可视电话、可视图文、图象通信和多媒体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也将大大地推动异步传输技术(atm)和同步数字系列技术(sdh)及宽带用户接入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

从交换技术的发展历史看,数据交换经历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综合业务数字交换的发展过程。

一、电路交换

自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以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通信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电路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接续方式,经历了机电与电子式自动交换、存储程序控制的模拟和数字交换、第三方可编程交换等技术的变革,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融合多媒体格式相互通信的软交换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交换机内引入电子技术,这类交换机称作电子交换机。最初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入电子技术,话路部分仍采用机械接点,出现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只有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后,才开始了全电子交换机的迅速发展。

1 9 4 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交换技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成功地应用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对通话质量和节约线路设备成本都产生了很大好处。随着数字通信与p c 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于是产生了将p c m信息直接交换的思想,各国开始研制程控数字交换机。1970年法国首先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地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程控数字交换技术采用pcm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非常适合信息数字化应用,除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以外,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在电信网中使用的电路交换机全部为程控数字交换机,可向用户提供电路方式的固定电话业务、移动电话业务和窄带isdn业务。

二、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方式的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报文就是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其长度不限且可变。当一个站要发送报文时,它将一个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报文上的目的地址信息,把报文发送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节点地转送到目的节点。

每个节点在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就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利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传送给下一个节点。因此,端与端之间无需先通过呼叫建立连接。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所需的时间加上向下一个节点转发所需的排队延迟时间之和。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交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代表着网络未来演进的方向。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大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这要求在交换节点使用存储转发,从而导致掉队现象的发生。因此,分组交换全引入不固定的延迟的概念。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方式.分组网络包含3个功能面,分别是数据面、控制面和管理面。数据面负责分组转发,因此需要高性能的实现。目前主要的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以及无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有两种主要的形式: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对于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与电路交换类似,也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但由于它采用统计复用,所分配的资源是用逻辑标号来表示的。自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多种分组交换网投人运行。电信领域最早提出的是x.2 5网络,但由于它协议复杂,速度有限,逐渐被性能更好的网络如帧中继代替。帧中继网络可以认为是x.2 5的改进版本,它简化了协议以提高处理效率。

计算机领域的一个侧重点是局域网,即小范围、小规模的网络,用于互连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目前以太网已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局域网技术。

在2 0世纪9 0年代中后期,因特网获得较大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对核心路由器吞吐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路由器对i p分组进行转发时路由表的查找比较复杂,转发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前面指出,面向连接网络使用逻辑子信道标号进行转发表查找,速度是很快的。人们结合atm技术在这方面的优点,提出将核心网络改为使用类似于a t m的交换机,而只在边缘网络使用路由器的i p交换技术,最终发展为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然而,在随后的几年中,提出了多种实用的高速路由查找方法,使其不再成为瓶颈。此时,mpls最大的优点就是流量工程(tramc en小needng)能力,即人为控制分组流向。但是由于目前高速路由器还能够很好地工作,mpls技术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四、综合业务数字交换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集语音、数据、图文传真、可视电话等各种业务为一体的网络,适用于不同的带宽要求和多样的业务要求。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就是用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一种交换技术。a t m是在分组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使用固定长度分组,并使用空闲信元来填充信道,从而使信道被等长的时间小段。由于光纤通信提供了低误码率的传输通道,因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便可移到用户终端,网络只负责信息的交换和传送,从而使传输时延减小。所以a t m适用于高速数据交换业务。

随着通信技术和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迫使电信网络必须向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方向发展。这要求通信网络和交换设备既要容纳非实时的数据业务,又要容纳实时性的电话和电视信号业务,还要考虑到满足突发性强、瞬时业务量大的要求,提高通信效率和经济性。在这样的通信业务条件下,传统的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都不能够胜任。电路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信道带宽(速率)分配缺乏灵活性,以及在处理突发业务情况下效率低。而分组交换则由于处理操作带来的时延而不适宜于实时通信。因此,在研究新的传送模式时需要找出两全的办法,既能达到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又能使各种通信业务获得高质量的传送水平。这种新的传送模式就是后来出现的“异步转移模式”(atm)。

a t m是在光纤大容量传输媒体的环境中分组交换技术的新发展。在大量使用光缆之前,数字通信网中的中继线路是最紧张也是质量最差的资源,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减少误码是最着重考虑的事情。光缆的大量使用不仅大大增加了通信能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传输质量。这使得人们逐渐倾向于宁可牺牲部分线路利用率来减少节点的处理负担。

与此同时,人类对于通信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传送图像信息和海量数据,已经使人们对于数据通信的速率由过去的几千比特/秒增加到几兆比特/秒。这样,节点的处理能力成了数据通信网中的“瓶颈”。a t m对于节点处理能力的要求远低于分组转送方式,更能适应现代的这种环境。

a t m方式中,采用了分组交换中的虚电路形式,同时在呼叫建立过程中向网络提出传输所希望使用的资源,网络根据当前的状态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呼叫。可以说,a t m方式既兼顾了网络运营效率,又能够满足接入网络的连接进行快速数据传送的需要。

五、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的展望

近年来。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电信观念和体系架构,并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导致了人类社会对网络业务需求急剧增长,并且对网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供话音、数据、视频业务,也要同时支持实时多媒体流的传送,并且要求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性能。下一代网络应是—个能够屏蔽底层通信基础设施多样性,并能提供一个统一开放的、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服务平台,能够支持快速灵活地开发、集成、定制和部署新的网络业务。

下一代网络将是—一个以软交换为核心、光网络为基础、分组型传送技术的开放式的融合网。软交换的出现,可通过一个融合的网络为用户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的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路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路,使人类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惠文 陈建亚 纪 红 冯春燕:现代交换原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银行呼叫中心;座席系统;软件开发;软电话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6-32-03

0引言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机和挑战。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呼叫中心正是顺应这种潮流的产物。目前国内呼叫中心技术基础运用已相对成熟[1],但是大量的呼叫中心尚未开展统一多媒体应用和CRm应用[2],也没有将其放到重要地位去研究、开发和应用。相对其他行业,现有的银行呼叫中心面临以下一些问题:座席应用功能单一,客户数据无法实时同步;无法提供一站式的座席服务;系统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工具[3]。

座席应用系统是呼叫中心核心应用子系统之一[4],是呼叫中心系统在银行应用的最主要体现。

本文围绕呼叫中心在商业银行的具体运用展开讨论,提出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确定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论述了应用系统的逻辑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框架、典型模块的设计思想。系统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J2ee架构和web2.0技术构建框架来实现软电话、客户信息运用、客户数据控制和员工考评等功能。

1系统分析与设计

1.1系统目标

系统实现如下功能。

⑴软电话功能:座席与客户之间的通话控制,具体话务功能有:签入、签出、示忙、示闲、摘机、挂机、保持、恢复、转自动、转座席、内部求助、结束求助、三方通话、电话呼出、话务监听、强插、接管、话务监控。

⑵电话智能分配:根据客户历史来电、座席技能、座席当前状态和座席服务质量,将客户来电分配到最合适座席代表[5],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功能包括:来电数据分析、服务数据分析、电话分配等。

⑶客户信息管理:包括客户资料信息、客户账户信息、客户级别信息、客户历史操作记录。

⑷营销任务管理:包括营销任务提示、提醒服务、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⑸事务管理:包括工单受理、增殖服务、个性化菜单、个人事务管理。

⑹交易功能:包括口头挂失、账户查询、转帐、通知存款、证券交易、投资类交易、电话支付等。

1.2系统逻辑架构

整个应用从前往后分为展示层、应用逻辑层和后台服务层。

座席使用浏览器操作。通过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库连接池完成对数据库的访问。通过aG(应用网关)实现对银行后台业务(如帐户查询、转帐、缴费、支持等)的访问。

在座席的主界面上,通过嵌入软电话applet实现座席电话操作,控制座席话机。

软电话与Cti服务器之间建立连接,当iVR转接CSR时,iVR将客户信息传给Cti服务器,Cti服务器在软电话有来电时,将客户信息同时传送给软电话[6]。这样,软电话在有来电情况下,根据客户信息,可通过应用服务器获得数据库信息,或通过aG获取后台业务信息,最终实现来电弹屏的功能。

座席系统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软电话模块和Cti连接;提供浏览器的显示界面;控制模块用来控制不同的座席操作调用不同的业务逻辑;业务逻辑模块的功能是调用接口返回结果(由多个业务逻辑原子组成);接口负责和系统或数据库连接池、Socket池交互。

2系统的功能模块

2.1客户话务记录

客户通话结束后,座席把与客户服务相关的内容录入系统,作为一种资料进行收集,也作为座席考核的依据。并通过历史话务记录菜单,查询以前的服务记录信息。

系统通过线程检测到JmS传递过来的话务挂机事件(mSGBUSiniSS_notiFY_CtiaGentDRopoUt),自动为座席弹出客户信息记录页面,其中客户基本信息从系统容器中自动获取,座席只需选择当前通话业务类型,点击保存即可记录客户通话全部信息。

系统通过公共查询模块,为座席提供查询话务历史信息功能。

客户话务记录流程如图3所示。

2.2客户信息处理模块

客户电话转入座席,座席程序上显示当前客户的资料信息,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账户信息、客户交易历史纪录、客户当前操作、客户来电服务信息等。本模块由多个信息子模块组成。每一个子模块为一个结构,并由一个类来提供数据。系统在应用程序配置文件(sturst-config.xml)中配置自定义Rightitem-params节点,每个节点指向不同的客户资料信息处理类,且每个信息处理类通过实现Rightiteminterface接口,利用Java的反射功能,根据配置动态加载类,实现子模块的简单二次开发。

流程图如图4所示。

2.3交易处理模块

交易功能的实现。在本座席应用系统内不直接实现交易,而是通过XmL配置成约定的数据格式,经Socekt发往应用网关实现交易功能,最后将返回数据解析成XmL格式显示给客户端的座席人员。

各交易模块通过配置不同的XmL交易配置文件,系统在用户请求不同的交易时,依靠解析XmL文件结合XSL技术,为不同的交易动态产生交易的Html页面。

最后通过产生的交易页面,利用JavaSocket通讯技术与应用网关进行通讯,实现交易的上送与返回。

2.4营销任务模块设计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从工单模块任务表中获得营销任务数据,并将需要的数据显示到页面上。通过点击能显示内容,打开新窗口能显示详细信息(在新窗口中调用实际处理模块)。

营销任务流程如图6所示。

3系统的实施

通过在银行的实际应用,我们认为,作为呼叫中心系统最核心的应用子系统,本文介绍的新一代银行呼叫中心座席系统很好地实现了来电数据分析、客户数据同步、与其他系统和银行主机的集成,系统模块清晰、设计灵活,业务的扩充和应用较为方便,提高了系统的二次开发性和易维护性,相对以往的座席系统设计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

4结束语

系统实施后,改善了应用系统功能单一、功能模块不完整、可扩展性不足的状况。系统模块清晰、设计灵活,采用了XmL+XSL技术来动态生成Html的交易页面,便于业务的扩充,提高了系统的二次开发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实施后,改善了客户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客户满意度不高、服务效率低的状况。系统实现了自动客户识别,客户在一次通话中,只需一次验证,就可完成不同的交易内容,自助语音和人工座席间相互转换时也能实现客户数据同步,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操作。系统自动对高端客户进行卡号识别,实现差异化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友好的服务与帮助,提升了客户感受。

参考文献:

[1]郭华.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趋执.原载于Cti论坛,2008.

[2]伍华.多媒体呼叫中心构建与CRm策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李怀建.银行呼叫中心发展与管理探讨[J].计算机世界,2002.8.

[4]李跃.呼叫中心的关键应用技术[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智能化小区网络通信接入网技术

接入网技术作为住宅小区网络问题的核心,关系到智能化家庭与小区管理中心的交互信息效果,关系到通信网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到提供综合信息与咨询服务的能力,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综合考虑其适用性和先进性,对接入网技术按无线接入和有限接入进行讨论和分析。

一、有限接入网技术

有限接入网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多的接入网技术。因其接入方式和组网技术不同,按传输线路分为DDn专线,基于电话网,CatV网,电力网,atm接入技术。

(一)DDn专线接入。采用DDn专线接入,用户要填表申请,并与网络服务商iSp连接。用户端无需任务操作链路层的连接已预先设置。可实现与电话拨号上网完全相同的功能,且省去拨号麻烦;上网速度快,可随业务量的增大灵活增加信道带宽或增加信的信道。记费方式为包月记费,价格不菲。适用于业务量大,适时性强的用户使用。

(二)基于电话网的接入技术。电话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很高的普及率,是目前实现个人用户上网比较实际有效的方式。个人用户上网最基本的是采用modem方式,用户pC终端连接56Kbpsmodem经过pStn到达iSp,或者经过小区专用电话网到达本区的网络应用平台,然后进入iSp。用户可以获得的带宽为560Kbps,继而发展起来的iSDn和xDSL技术已经得到了广发应用。

(1)iSDn接入技术。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承载多种电信业务,通过一组标准多用途的用户网络接口接入。它的基本特征是在各住户之间实现以64kbps速率为基础的透明传输。iSDn的速率和标准接口有两种:基本速率接口BRi和基群速率接口pRi。用户可以获得128kbps的带宽。iSDn线路质量稳定,数据传输误码率低。

由于iSDn技术对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只是在用户入网接口上实现,因而综合不完全。其速率仍无法满足高清晰度、高音质的多媒体传输的要求。同时,鉴于iSDn是以数字电话网为基础,限制了iSDn技术的发展及其支持新技术和业务的能力。iSDn目前还有一定的应用性,适用于间歇式通信且分布零散的用户。

(2)xDSL接入技术。xDSL是一种新的传输技术,在现有铜质电话线路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及相应调制技术获得高传输速率。在各种xDSL技术中,aDSL技术目前是最吸引人的。不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能够通过电话铜对双绞线告诉创术数据、语音信号、使用频分多址服用和回波抵消两种方法将带宽划分多个信道。下行速率为1.5mbps-8mbps,上行速率为每个用户独享,可较好地保证带宽,在用户端只需增加一个aDSLmodem即可实现高速上网。最大传输距离为5.5Km.aDSL构架简单,能够同时支持电话业务和数据业务,即使aDSL设备故障,普通电话业务pots也不会受到影响。当然,还应看到,aDSLmodem价格较贵,而且传输率和距离相互制约等问题需要还研究和解决,但因其功能优势和成熟的技术,专家估计aDSL技术在近几年将得到大规模商业应用。

(3)基于CatV网的接入技术。传统的有限电视网一直是单仅向的,仅能提供下行信号单向传输给用户,通过有限电视网改造,提供回传通道,使具备承载双向交互式业务的能力。以HFC为典型应用。

二、HFC综合接入网技术

HFC综合接入网技术是目前有限电视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可扩展、可开发的空间,它以模拟频发服用技术为基础,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光纤和同轴电缆技术、数字压缩、射频技术,采用Cablemodem,以中分割方式把传输频谱分成语音和数据通信,实现了HFC网双向通信业务,上行信道为JFC回传通道,是HFC交互式业务的关键技术。

利用CatV网络进行改造,节省了小区布线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由于HFC分层树结构,用户分享带宽,如果一条线路用户太多,将减慢速率,而且该网络结构脆弱,容易以点带面,个别设备故障会影响一片用户。

(4)基于电力网的接入技术。把电力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相结合,以电力线为物理媒介,把分布在住宅的微处理器和pC机连成一个网络,实现系统的全分散式控制和管理。该技术的跨媒体传输方式,能在有限媒体(电力线、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和无线媒体(红外线)和(射频)之间相互转发包。

电力线和信号线合二为一,无需增加专门的布线工程,家电也无需增加双绞线红外接口,只要在内部配备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并更新程序即可。不足之处如电力载波数据传输速度比较慢,传输质量也较差,难以实现多媒体互动平台,信息传递难以跨越变压器。

目前已经研究出的低频载波技术允许信号在电力线上传输很远的距离,甚至能穿过变压器。在电力线上同时使用高频和低频信号,提高了网络性能。

(5)基于atm接入技术。atm具有定长短信元和面向连接的特点,同时综合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有点,atm把网络带宽分配给通信服务,使多媒体信息通信灵活地共享带宽和时间,适应于猝发的数据通信和不连续或实时的数据通信。其端口总速率可达565mbps。atm技术有应用管理虚拟链路,能够实现端到端通信。可以通过DDn专线或虚拟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二、无线接入网技术

无线接入网技术是新兴的网络接入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固定用户接入,或允许用户在小范围内移动。采用移动网技术如FDma,tDma以及无绳电话技术实现多址,通过无线扩频路由器组网,提供数据包交互技术为基础的无线通信平台。

无线接入网技术适用于智能楼宇或住宅小区环境中桌面pC连网。传输速率高、功能稳定,抗干扰、抗衰落能力强,无需申请频率,无需缴纳频率占用费,一次投资长期使用。但目前设备器材价位比较高,在超表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随着无线应用协议的发展及其产品的成熟,住宅小区无线接入网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三、结论

新的接入网技术还在不断涌现,要充分考虑到小区目前的功能需求,经济造价和未来发展的适应性。而如何满足用户增多、细化的需求,如何既保护用户现有投资,又可以迅速提供新增业务,确保网络整体

低成本和可持续发展,显然都是应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跃军.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综合布线[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5,2.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Zigbee通信技术;电磁波;

1.什么是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wireless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基站、无线终端应用管理服务器三部分组成,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基于ieee802.15的无线个域网(wpan)、基于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wLan)、基于ieee802.16的无线城域网(wman)、基于ieee802.20的无线广域网(wwan)等四类。无线通信技术按照不同的要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移动性可以划分为移动接入式和固定接入式;按照带宽可以分为宽带无线接入和窄带无线接入;按照传输距离可以分为长距离无线接入和短距离无线接入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蓝牙(Bluetooth),ZigBee,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等。长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有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ystem,GpR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GSm),第三代/第四代(thirdgeneration/fourthgeneration,3G/4G)移动通信等。

2.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商用后的迅猛发展,使传统的电信业受到巨大的震动和冲击。人们需要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原来点对点的固定电话通信方式已远不能满足需求了。无线通信是指采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从最初英国物理学家麦克维斯的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到电磁波被科学家发现,再到今天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广发应用,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早在1897年,马可尼使用800KHZ中波信号进行了从英国至北美纽芬兰的世界上第一次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通信试验,开创了人类无线通信的新纪元。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频段扩展至900mHZ-1.9GHZ,而且除公众蜂窝电话通信系统外,无线寻呼系统、无绳电话系统、集群系统、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等各类移动通信手段适应用户市场需求同时兴起并各显神通。第五阶段为90年代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从网络的角度来看,接入网可分成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光缆同轴混合接入网、铜线电缆、对绞线、电话(一般为铜线)接入网等等;无线接入技术是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它从概念上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即不需要缆线类物理传输媒质而采用无线传播手段来代替部分接入网甚至接入网的全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短距离之内的接入技术主要有蓝牙(Bluetooth)、红外线、共享无线接入协议wap,HomeRF等系统。

3.ZigBee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局域网协议。根据国际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名称(又称紫蜂协议)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ZigBee协议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传输层(tL)、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其中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遵循ieee802.15.4标准的规定。因此,人们用ZigBee技术来代表具有能量消耗小、体积小、传输速率低和成本低的无线通信技术,也就是“紫蜂”技术。ZigBee联盟是一个高速成长的非盈利业界组织,成立于2001年8月,2002年,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英国invensys公司以及日本三菱电气公司四大公司加盟ZigBee联盟,共同合作研发名为“Zigbee”的无线通信标准,被誉为ZigBee技术的里程碑。迄今为止,ZigBee联盟更加庞大,囊括了国际上著名的半导体生产商、技术提供者、技术集成商和许多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国内的华为、海尔、中兴等著名企业就在其中。网络层以上协议由ZigBee联盟负责制定。标准制订工作与新世纪初期基本完成。与蓝牙、高速率个人区域网相比,ZigBee协议更加简单实用。

参考文献:

[1]郭淑霞等.教育信息化――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式研究.教育信息化,2002(12):第11-12页.

[2]贺晔,翁诗环.网络信息技术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04):第42-44页.

[3]聂丽芬.分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创新.电子制作,2015(06)

[4]宫雅丽.浅析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2)

[5]于燕波.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6)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通信发展过程;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S9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1世纪的今天,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用品。你能离开手机吗?倘若手机关闭,你会近似于与世隔绝,因为当今是移动通信飞跃发展的时代,通信技术日新月异,而手机相当于你的眼睛和耳朵,没有了它,你寸步难行。手机只是通信大家族的其中一个成员,就让我和大家一起简单了解通信的族谱吧。

1、通信发展简史

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身体、眼神、手势及山石树木等自然媒体相结合传递信息。这种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形成了原始的通信。到后期,不管是利用硝烟传递信息的烽火台,还是用特制的大鼓敲击传声,又或者是旗语、石壁上刻图形符号,均由于信息量太少,受距离、传播方式限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原始通信阶段。

直到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四大发明的出现,通信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东汉元兴元年蔡伦的造纸术,北宋毕升的活字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信息记录有了需求,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加快了文字通信阶段的步伐。

虽然文字信件的信息量大,但由于信息受距离、传播方式限制,文字通信已满足不了人类对传递信息不断提升的需求。直到第一台电报机问世,美国人莫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断”来代替了文字进行传送。电报机的发明,拉开了电信通信时代的序幕,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

然而,电报机传送的是编码。发送一份电报操作麻烦,而且也不能进行及时双向信息交流。1875年6月2日波士顿法院路109号的房间里传出了,“沃森特先生,快来帮我啊!”,这句极普通的话,却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传送的话音,而正是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实现在“通信历史”上传送人类声音的远距离通话方式。

电话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人类步入了有线通信时代,技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电报、电话都是靠电流在导线内传输信号的,而架设线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同时成功研制了无线电接收机。无线电通讯技术使通信摆脱了导线,是通信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进入无线通信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无线通信的发展,1973年4月美国人马丁库帕在纽约大街上,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正是第一台无线电话,在有线电话的基础上,结合了可携带性能,经由蜂窝系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它的发明,实现了个人通信的梦想,促使人类进入蜂窝移动通信时代。

随着无线电话的普及,采用频分多址技术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开始显现它的缺点,不仅造成频率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容易被窃听和码机,造成对用户利益的危害。在1982年,欧洲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问世。很快GSm自然而然地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代名词。随着GSm和后期CDma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进入了第2代(2G)蜂窝移动通信新里程。

2、通信的现状

移动通信发展到今天,手机已经不只是通话的工具,它完全可以取代电脑用于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收发邮件等,这一切都有赖于第3代(3G)移动通信技术,即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系统,要从2G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第2.5代(2.5G)移动通信。1994年由爱立信、iBm、英特尔、诺基亚和东芝公司联手成立蓝牙集团,共同研发蓝牙技术,“即连即用”的蓝牙技术无须用户进行任何设置,就能让任何蓝牙设备搜寻到另一个蓝牙设备。wap(无线通讯协议),正是在数字移动电话、互联网或其他个人数字助理机(pDa)、计算机应用乃至未来的信息家电之间进行通讯的全球性开放标准。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你打开wap手机,就能够享受无穷无尽的网上信息和资源。1999年11月,英国BtCellnet公司实现了全球首次GpRS通话。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GSm的扩展。它的常用速度为115kb/s,通过使用增强数据率的GSm(eDGe)最大速率可达384kb/s。这说明了该技术不仅可以向客户提供基本通话、多种增值业务和高速数据业务的同时,而且可以同时实现通话和上网。

第3代(3G)移动通信系统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它在声音和数据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提升。3G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并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通信的未来展望

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无论是将要广泛推行的4G,还是将来的5G、6G……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以最大化满足人们通讯、工作、娱乐的生活需求。即时通讯、视频对话,在全球范围内任何时刻都可以实现;手机作为通信终端设备之一,功能也将越来越丰富多样,智能语音,一句话就能控制与其关联的所有程序;掌上电视,不用呆在家,就能观看高清电视节目;掌中影院,轻轻一点,蓝光电影几分钟下载完毕,在哪里都能享受超清视觉、震撼听觉的盛宴……有了这些通信终端后,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无线漫游,随时随地的体验高质量的通信了。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移动通信创造的美好未来吧!

参考文献:

[1]《大话移动通讯》(丁奇,阳桢/人民邮电出版社)

[2]《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Dharmaprakashagrawal,Qing-anZeng著,徐春秀,武穆清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8

神话是一个人类学的概念,源于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的田野考察。把神话概念与信息传播相互连接,则始于法国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他把大众传播过程中内涵意义的运作称之为神话,就是把人类学中的神话概念重新移植到对被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推进的日常生活现实的变动当中。人们由此推导出信息传播会引导人们形成一些固定化的信仰、观念。换言之,传播媒介是在运用神话制造新意义。由此在受众或用户层面上形成的神话和常规塑造着受众或用户对传媒的知觉方式,而作为媒介神话载体的媒介文本同时能够描述现实、形成社会关系和建构社会身份,是产生可能的意识形态意义的多元节点。

人类社会经过18-19世纪的经济发展和政治革命后,20世纪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生产力革命的实验田,科技创新和社会想象相互平行,正如革命导师列宁那句名言:“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加电气化”。但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把历史进程进行时空一体化推进的技术发明无疑是互联网的诞生,因为这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新的时空形式,莫斯柯教授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崇高的数字化》一书是从数字神话的可疑性出发。在人类传播史上,文字的出现意味着批评性质的传播模式,诸如理性精神、怀疑态度和逻辑思维等等。而把批评和反批评的信息传播同时组合在一个或无数个具有交流性质的时空维度中,是电脑传播的表现特征,技术性能上升为文明神话。“根据这些神话,电脑传播的力量将使得我们经历人类经验中划时代的转变,这种转变将超越时间(历史的终结)、空间(地理的终结)和权力(政治的终结)。神话很容易被作为不合逻辑的虚构而加以摒弃,这样对它们的理解就变得很简单:揭露谎言,使人们看到被神话遮蔽的真相,从而消除它们迷惑思想和操纵行为的力量。”[1]电脑传播似乎要彻底颠覆人类有史以来所感知的物质世界的形式结构,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想像。

但是,为什么电脑传播会成为神话?莫斯柯提出的理由是“神话是能够激活个体和社会的叙事,能够为人们提供途径,使他们得以超越平凡的日常生活。它们能够提供通向另一种现实的入口,一个曾经以崇高的许诺为特征的现实。”[2]的确,神话往往提供对事物的新透视,从而为人们的超验性提供新的物质基础。这不仅仅是源于一种技术推广的社会活力,更是因为技术功效被转化为集体信仰,成为被追捧的社会神话。

一、技术神话源于对社会关系的拓展

在现当代的传播学发展中,人们对信息传播技术的演变,有几种价值取向,或者是把它当作文明演变的发动机,从而坚信技术决定论引导人类;或者是着眼于研究信息技术更新和特定时期的知识扩散的关系,从而考察技术变量和社会存量(变量)的关系参数;或者是琢磨新媒体出现的动力机制,从而预测新媒体的应用前景和效益评估。显然,莫斯柯所要讨论的神话,属于第一种取向。“根据神话,信息时代超越了政治,是因为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极大丰富的权力。政治的定义特征、对稀有权力资源的争夺,都被消除了。这样,神话通过对历史的否定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新的时代。”[3]自从维纳在二次大战以后提出控制论以来,借用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发明来论证科学技术对社会历史的颠覆几乎是一种惯性。

问题在于,根据法国学者布鲁诺•拉图尔的观点,人们长期以来习惯用两分法来看待世界,即人类和自然的交集形成两个集合,科学管理自然,政治管理社会。但是面对越来越和人类主体产生关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更新,这种两分法越来越难以理解涉及到人类和自然“杂交”状态的增殖。其实,在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不停地反复这种状态:一个始终存在的自然界越来越不孤立,因为始终同时存在着一个由利益、可以预见的赌注和稳定性质构成的社会,以及一个作为参照的独立话语。[4]这种把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关照同时纳入对文化、媒介和技术的学术考察,说明科学的发展本身同时凝聚了三个要素,即自然(即对包括技术在内的物质力量的理性整合)、政治(对自私的社会行动者和力量的策略性掌控)和文本(即用来解释世界,从而在语言上构成对世界的修辞策略)。

“我们从来都没有成为现代的”,拉图尔的技术社会学命题提供了针对科技神话的价值批评。即便基于社会现实的某种趋势,科技神话却难以传递形而上学式的真理。因此,如何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去把握科学陈述本身所揭示出来的包括社会施动者和社会环境所呈现出来社会关系和历史逻辑,就成为左翼批判的理论出发点:“从本质上而言,神话能够取消政治,能够将话语去政治化,但它们也能够打开通向修复政治和深化政治理解的大门。”[5]莫斯柯是北美传播政治经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把政治经济学定义为对社会关系,尤其是权力关系的研究,从而把大众传播过程的分析聚焦在传播资源的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环节。他的论述不仅仅是对神话观念的知识考察,更有着鲜明的评论视角:“从文化或者神话性的角度看,赛博空间也许会被看作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终结。但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赛博空间则是数字化和商品化相互建构的结果。”[6]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自由竞争为导向,美国的企业重组政策引导建构信息传播的宏观技术系统的自由竞争,在市场扩张的同时形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技术全球主义(technoglobalisme)。“这种波及全球的特殊视角有助于遮蔽复杂且真实的赌注:世界意义上的互动和交易的新形式。”[7]在法国传播学家马特拉看来,这种技术乌托邦的赞助来自于冷战后的经济地理学而不是冷战后的地缘政治,亦不是社会学家或政治学家的语义学思辨,而是股票交易商的实用主义。“真正的推动力源于金融领域的全球化,国际经济当中惟一一个愿意在真实时间中愿意把自身的活动和信息传播网络进行普遍联通的部门。”[8]在传播全球化的征服过程中,电脑传播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不仅在修饰着数字资本主义的形象,也在衍生新的意识形态神话。

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初贝尔提出的“意识形态的终结”是一种神话,那么,20世纪90年代初期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终结”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神话的新包装。对于这一点,莫斯柯的批评是毫不犹豫的。在他看来,福山的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自由民主的理念和权力集中的商业巨头对世界政治经济日益增长的控制之间存在着潜在的深刻冲突。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决策都是由全球性的公司网络来决定的,其中许多公司在财富和权力方面让世界上多数国家相形见绌。这样一个世界损害了自由主义的自由和民主中所包含的平等参与。”[9]跨国传媒集团对发达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支配或渗透成为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评指向。

莫斯柯的分析思路是借用信息传播史的史学文本来进行反思的。在当今的西方左翼学者中,对启蒙思想的反思向来注重考察技术和政治的关系,其基本原则是反对工具理性。因为,技术引发的神话,最终总要得到某种平衡,这种反向的动力源于具有政治性质的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这就是说,信息传播技术不能被简单地还原为一种工具,技术的性能本身被带入社会语境后,就有可能参与社会建构。这样,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就不仅仅限于国家权力的政治需求和商业公司的市场扩张,不同形式的社会力量组合亦可能把新信息传播技术作为探讨社会问题的一种方式,一种呈现主流媒体所不接受的信息的方式,西方国家不断兴起的新社会运动和另类媒体的结合,就是社会与技术博弈的征兆。

莫斯柯从传播史的文化起点出发,解释赛博空间的神话含义,梳理网络神话与历史神话的关系,并置于信息传播技术神话的知识考古学范畴之中,分析这种神话背后的政治动力、经济动力和文化动力,一步步把文化研究性质的路径依赖还原为政治经济分析的话语通道,最终确立传播学批判学派当今的学术选择,即在商业背景下出现的信息奇观不仅是文化政治的批评目标,亦透露出背后的美国文化和政治轨迹中永恒的神话愿望,即通过不断制造新的神话来延续自身的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从罗斯福的广播谈话到肯尼迪的电视演说,信息传播技术在20世纪的不断更新使得任何政治或社会性质的权力关系不得不依赖传播的网络来建构并展开,如今天美国的政治传播把奥巴马的政治博客作为竞选赌注的关键。赛博空间所蕴涵的政治意义不仅在于把传统的政治竞选简化为鼠标的点击,也通过网络论坛的方式来产生舆论压力或者聚集人望。如果说赛博空间的兴起会产生“政治终结”的幻觉,本质原因在于把政治传播的流程从纵向转换为横向成为可能,传统性质的权力关系的纽带因此而改变。这无疑是在求证一个传播学发展史上被反复争论的命题,即新媒体始终是在信息源的多样化方面打开缺口,从而成为“民主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可能性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不能担保社会进程中的技术决定论。正如英国学者斯蒂芬•拉克斯所指出:“媒体传播研究成功地证明,政治信息的传递方式和政治讨论的方式,是按照权力的意志设定的。民主遇到的问题从来就不存在于信息或政治讨论的质量和数量。”[10]

二、传播乌托邦的路径依赖

神话学理论今天被大量移植到传播学的研究过程中。因为大众媒介的深层法则是不断维持自己的注意力,而现代人最常规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任何问题的注意力和兴趣的持续在不断缩短。媒介必须不断推出新的神话文本,不管是人物、叙事、结构、观念、时尚、潮流、商品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是作为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构成的一部分。意识形态曾经是一种信仰和概念模式,它瞄准向个人或集体解释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以便疏导或简化他们的选择。或许我们可以说过去的意识形态多半从主体意向出发,可能凝固性更强一些,而今天的意识形态则更着眼于一种对象化的表达,已经简化为职业意识和操作手段,比如说传播不仅仅是在传播内容,同时亦成为内容评判的惟一标准。这种新形式的意识形态我们都可把它们统归于传播意识形态之下。

传播意识形态源于控制论的初衷。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历者,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野蛮意识形态不断地指定一个人类的敌人,如属于某个种族、阶级或某种社会身份的成员。而从控制论出发,敌人不再是人,而是一个恶魔般的实体,非秩序,组织短缺和信息窒息。维纳的世界观是围绕着信息来组织世界,从而确立反对一切人类社会中组织化的暴力的合法性。[11]维纳认为,“社会中存在所有反对稳态的因素,传播手段的控制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因为涉及到的传播手段包括印刷媒体、电信媒体和文化教育领域,但是,这里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到处有传播手段的三重限制,按照利益的标准淘汰信息;事实上是让这些手段掌握在人数非常有限的少数富人阶级手中,自然表达了这个阶级的舆论;最后,作为通向个人权力和政治权力的主渠道,它们吸引所有那些有抱负以寻求一种这样的权力的人。这个系统应该比所有其它系统更有助于社会稳定,并直接被掌握在那些为这类权力游戏和金钱最操心的人手中”[12]维纳虽然是一个科学家,但他显然是试图把科学理性和社会理性结合起来,希望信息的自由表达,希望传播的公平公正,更强调信息传播的社会责任。所以,在传播学上把维纳看作乌托邦的创始人,第一个提出信息传播技术的神话模型。

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幸存者,维纳的传播乌托邦有着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面对信息传播技术的未来,他的期待有三个乌托邦指标:第一,透明,就是说信息传播的透明。显然,只要人与人存在着差别,存在着利益的差异,信息传播的过程就会成为一个利益组合、调和或斗争的过程。第二,拒绝社会排斥。这无疑是非常理想的。就是不要把信息传播的技术应用和内容服务只对着一部分人,要降低信息传播的门槛。当然,迄今为止的现实告诉我们,信息传播的技术推广不得不遇到一些门槛,或者是文化门槛,或者是经济门槛,或者是政治门槛。即便人们能够解决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人们有没有消化信息内容的能力,有没有支付信息消费的能力,有没有信息传播的权利,无疑都是在考验社会制度的品质。第三,质询市场逻辑。市场的形式无可非议,但市场功效的社会反馈始终是一个被争论的政治问题。关于这一点,后来的美国著名社会家丹尼尔•贝尔予以坚持:“大多数对贝尔的批评是指责他没能看到资本主义是如何制造出特定的文化来破坏自己的,但这些批评忽略了特别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贝尔明确地指出市场就是它自身麻烦的来源:‘任何张力都创造了它自己的辩证法。既然市场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相交汇的地方,那么,过去五十年里所发生的一切,就是调整经济使之能够创造出与文化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在不同领域之间发生了冲突,而且这种紧张关系也在经济领域自身内部造成了更深的矛盾。’”[13]

解决这些矛盾的意识形态需求成为神话的社会根源。因为人类学和政治学的案例都证明,神话的象征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心理的整合,而在心理根源上又恰好利用恐惧和欲望的诉求,展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场面,这恰好为大众层面的信息传播提供用武之地。大众传播的技术神话,首先要具备世俗功能,即凝聚和集合了可以作为模仿对象或审美对象的文化经验和政治经验。“在多地区、跨国以及全球地方的个人经历中,人们之间的接触点和交叉点不断增加,甚至成倍增加。通过电脑建立起来的(虚拟)传播模式或许正是这方面的案例。‘地球村’的观点之所以不是错误的,是因为它有一次虚构了‘共同体’的再现。而电子媒体的秘密正是取决于它原则上调动的传播形式以及由此形成的潜在的政治契机。”[14]传统的神话意识是接受最终真理,而大众传播的技术神话,多多少少是在现实层面难以实现乌托邦的困境下对虚拟社会的神话化,从而希望线上乌托邦能够和线下乌托邦形成真实有效的互动。

新信息传播技术促进权力关系发生改变的趋势是什么?美国著名左翼社会学家托德•吉特林认为“横向关系发展的趋势是一切竞争性意识形态中最强大的意识形态”。[15]显然,通过赛博空间产生的政治权力是基于网络化的节点的相互依赖,新的物理空间对传统的政治空间产生吸纳功能,从而使得演化为大众传播界面的赛博空间涌动着信息、渴望、想象和神话。由此产生的最大结果是传统政治的风险规避,发达国家的政治生活模式从此改观,公共与私人、社群与个人之间的二元关系的界限不断模糊:“那种不同阶级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斗争的政治,正在被一种为个体提供安全保障的新政治所取代。在一个后传统的世界里,公认的阶级纽带和经济组织体制及其科层等级,让位于一种界线模糊的、变化的、交互影响的、以网络为基础的从属关系。……公民不再拥有相对固定的阶级地位,相反,他们对民主活动的直接参与所依赖的身份,在本质上也许只是一种相连的临时性位置的副产品。这样,一个新的以网络为基础的社会网络化进程——能够灵活地跨越边界发挥影响——至少使得相互依赖和融合的新政治梦想成为现实。随着不确定的传播网络的胜利,阶级斗争终结了。”[16]莫斯柯的这种描述闪烁着这样一种现实,即新信息传播技术在虚拟空间中对公民政治身份产生新的组合功能,新形态的社会意识使得政治竞争的权力关系变得更为灵活、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可能弥补现实层面的政治竞争中的权力关系的僵化和脆性。借用另外一位美国批判理论家n•弗雷泽的话来说,“批判理论家必须创造对结构压迫和集体身份的新的、后形而上学的理解,它们能够阐明那些非阶级运动的斗争,以及那些继续把它们的热望连接在阶级语言之中的斗争。”[17]借助新信息传播技术所能够展开的流动空间的开放性质,分配正义的诉求、身份平等的技术可能性和民主参与的话语操作都似乎能够在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实践中成为现实,走出传统的政治空间的封闭系统,在赛博空间中聚合新的政治动力元素。这无疑是当今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批评借助文化研究的旨趣所在。

这或许可以解释莫斯柯为什么要把赛博空间定义为崇高的对象。因为在西方古典美学中,崇高向来都是通过对象本身的超自然的存在而成为产生惊奇、敬畏和恐怖的心理反应。试想,假设电脑传播能够在瞬间把全球各地的信息在赛博空间中自由流动,从而逃逸商业利润的限制和审查机制的束缚,自然会把个体的主体性存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境界。而作者的眼光在于,借助技术工具而产生的神话,难以逃离意识形态的扭曲。如果把类似于柏拉图的洞穴幻象的认知方式转换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自然会产生认知的栅格,从而对现实产生筛选作用。

在人类传播史上,信息传播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触动人们对世界认知的环境框架。正如加拿大学者塞尔日•普鲁(Sergeproulx)所说:“通过传播技术配置所产生的对我们思考世界的方式的影响,不能仅仅还原到文化内容传递这样一个惟一的角色。技术工艺就其物质性层面而言,不是一个‘中立的’媒介。看来,这些技术配置归纳出我们建构现实的方式的‘环境’。”[18]尽管任何传播技术的发明都不可能与束缚和限制绝缘,我们仍有理由相信,随着电脑运用在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它自然演变为共享生活的一种环境,并可能通过电脑传播的信息侦察引导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传播行为。在这种背景下,电脑传播是在真实生活中活动并有可能开辟人类主体的活动领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数字传播把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予以“自然化”的过程蕴藏着社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可能。

[注释]

[1]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2

[2]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3

[3]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35

[4]BrunoLatour,1991,nousn’avonsjamaisetemodernes,LaDecouverte,paris,p.21

[5]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16

[6]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157

[7]armandmattelart,2000,Histoiredel’utopieplanetaire,editionsLadecouverte&Syros,paris,p.351

[8]armandmattelart,2000,Histoiredel’utopieplanetaire,editionsLadecouverte&Syros,paris,p.353

[9]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59-60

[10][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彭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

年,第281页。

[11]philippeBreton/Sergeproulx,2002,L’explosiondelacommunicational’aubedu21siecle,editionsLaDecouverte,paris,p.314

[12][法]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143页。

[13]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66

[14][德]乌尔里希•贝克:《什么是全球化?》,常和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8页。

[15]Gitlin,t,1999.we’reallauthorities.newYorktimesBookReview,may23:32

[16]Vincentmosco,2004,theDigitalSublime,themitpress,p.113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电力保护通信系统设计

随着电力工业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对线路的保护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信系统作为高频保护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要求具有更高的可依赖性、安全性及快捷性。同时,通信技术越来越发达,特别是光纤通信的日益普及为数字保护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一、电力保护通信系统的概述

随着人力资本成本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变电所逐步开展和普及无人值班的运作方式。所以传输各类信息的远动通道便成为了解和控制变电所运行状况的唯一窗口。因此,通道的建设、保持及维护成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一般来说,远动通道分为接收变电所各类信息的“上行”通道和下发各类控制信息的“下行”通道这两种通道。上行通道一般可以直接通过主站显示屏的画面查看其运行情况,而对传输遥控命令的下行通道,至今所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厂站端的RtU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均不具备对下行通道的检测功能,这严重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1]。基于此为了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对线路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线路保护重要组成部分的远方保护信号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及快速性必须要可以保证。

二、电力保护通信系统的运用现状及趋势分析

2.1电力保护通信系统的运用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保护通信系统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的电力企业中,而对于小型的发电企业则很少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对于一些小型的电力企业来说采用电力保护通信系统的必要性比较弱。其次,系统的运行对人才与资金的要求比较高,小型电力企业不具有具备专业知识的系统建设及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就目前我国电网中运行的远方保护信号设备而言,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采用的都是模拟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使用电力线为载体的保护专用收发信机和电力线音频复用通信系统两个部分[2]。

2.2电力保护通信系统的运用趋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保护通信系统必然代表保护信号设备的发展方向。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保护通信系统符合全球数字化的潮流,第二,数字系统抗干扰的能力强,第三,数字设备可靠性比较高,调试和维护非常方便,从长远来看,可以降低使用成本。第四,数字设备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

三、复用式数字保护通信系统的设计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复用式数字保护通信系统必然代表保护信号设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电网改造中SDH、atm等新的光纤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这无疑可以看出复用式数字保护通信系统的运用潜力[3],同时电网改造也给复用式数字保护通信系统的运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在高电压等级的变电站的保护信号通信设备首选是数字保护通信设备,而且实现的方式主要是将保护信号复用到SDH通信设备的时隙中,利用SDH设备的快速自愈性能进一步提高保护信号通信的可靠性[4]。基于此论文对复用式数字保护通信系统进行一个系统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这套系统设计方案采用了特别的纠错编码解码方案,同时结合采用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比如高速CpU、CpLD和流行的windows人机界面等。这些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使调试、维护和使用过程更加方便安全。复用式数字保护通信系统以具有自愈功能的SDH环状网为核心,提供行政电话、调度电话、远动数据和保护命令的全方位接入和传输。

四、结语

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字保护通信系统必然代表保护信号设备的发展方向,这种数字保护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还可以提供行政电话、调度电话、远动数据和保护命令的全方位接入和传输,在实际运用中值得推广。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吴玲燕.广域保护通信系统可靠性及其路由选择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篇10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Bent函数Hash函数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普遍使用,使得社会前进愈来愈依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经济席卷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电子商务近年来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应用的环境越来越好,但同时产生了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的核心是密码理论与技术,密码技术的研究一直收到广泛重视,密码理论与技术发展很快。应对层叠而出的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设计能抵抗安全攻击的布尔函数不仅有理论价值,同时还有巨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由Rothaus教授提出的Bent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密码函数,还有Hash函数。它在密码、编码理论、序列设计,以及组合设计理论中有广泛而重要应用。笔者在本文将主要探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以及如何采用bent函数、hash函数技术如何增加移动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系数的问题。

一、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简述

1.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概念

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ommerce)是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m-Commerce),它由电子商务(e-Commerce)的概念衍生出来,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呼机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移动电子商务能提供以下服务:pim(个人信息服务)、银行业务、交易、购物、基于位置的服务、娱乐等。移动电子商务因其快捷方便、无所不在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方向。因为只有移动电子商务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真正解决做生意的问题。

截至2008年4月,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合计5.84亿,移动电话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差距拉大到2.24亿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1.9%。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41.6%。

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主要通过桌面电脑网络平台而运行和开展的电子商务相比,拥有更为广泛的潜在用户基础。当前,中国互联网用户虽然已经超过2亿,但同时手机用户却相比多了3亿多用户,此外根据资料还有数量庞大的pDa用户群,因此,移动电子商务具有比非移动电子商务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2.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概念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动态发展的,如防范病毒的措施,往往不可能一次成功更不可能一劳永逸。由于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是以移动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共同构建的平台为商务活动平台,因此它不可避免面临着一系列的由移动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移动电子商务给商务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如缩短了商务活动时间、降低了商务成本、提高了响应市场的效率等等。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有线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无线的移动网络环境,由于无线设备的内存和计算能力有限而不能承载大部分的病毒扫描和入侵检测的程序,因此,有效抵制手机病毒的防护软件目前还不是很成熟。

3.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类型

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威胁种类繁多,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潜在面,既有蓄意违法而致的威胁;也有无意疏忽造成的安全漏洞。另外还有如:非法使用移动终端、移动通讯公司工作人员不慎泄露客户信息而致、窃听等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和后果的移动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大体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移动通讯网络本身导致重要商务信息外泄:移动无线信道是一个开放性的信道,它给移动无线用户带来通讯的自由和灵活性的同时,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通讯双方商务内容容易被窃听、通讯双方的身份容易被假冒,以及通讯内容容易被篡改等。在移动无线通讯过程中,所有通讯内容(如:通话信息,身份信息,数据信息等)都是通过移动无线信道开放传送的。任何拥有一定频率接收设备的人均可以获取移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内容。这对于移动无线用户的信息安全、个人安全和个人隐私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中商业机密的泄漏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商务活动双方进行商务活动的核心机密内容被第三方意外获得或窃取;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商务文件被第三方非正常使用。

第二,移动通讯设备传播的病毒的侵犯:病毒是目前威胁移动电子商务用户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移动网络应用的深入扩展,移动电子商务的规模愈趋增大,移动电子商务用户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各类病毒黑客攻击风险。与病毒齐名的是黑客侵扰和攻击,由于各种网络黑客应用软件工具的传播,黑客与黑客行为己经大众化了,他们利用操作系统和网络的漏洞、缺陷,从网络的外部非法侵入,进行侵扰和不法行为,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造成很大隐患。

第三,移动通讯网路漫游而致的威胁:无线网路中的危害安全者不需要寻找攻击对象,攻击对象在某种条件下会漫游到攻击者所在的小区。在终端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可能被窃取和篡改。服务也可被经意或不经意地拒绝。交易会中途打断而没有重新认证的机制。由刷新引起连接的重新建立会给系统引入风险,没有再认证机制的交易和连接的重新建立是危险的。连接一旦建立,使用SSL和wtLS的多数站点不需要进行重新认证和重新检查证书,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来获利。

第四,垃圾信息(或称垃圾短信):在移动通讯系统及设备带给广大人们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烦恼,其中尤其难以控制的就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垃圾短信广告打扰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移动用户进行商业交易时,会把手机号码留给对方。有的移动用户喜欢把手机号码公布在网上。这些都是其他公司获取大量手机用户号码的渠道所在。垃圾短信使得人们对移动电子商务充满不信任和反感,而不敢在网络上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从事商务活动。

二、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的趋势与必然性

1.移动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未来几年中,伴随着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移动计算设备将变得很普及。计算机技术和无线技术的结合将成为最终趋势,电子商务也将向移动商务过渡。中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要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进步,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国要想在商务模式变革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关键是要准确分析市场趋势并把握市场先机。移动商务中关键的一点以用户为中心,如果能成功把握住移动个性化方面的市场先机,则完全有可能成为移动商务的规则制订者,从而摆脱以往的模仿。

2.我国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网络要求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性

2007年,全国电话用户新增8389.1万户,总数突破9亿户,达到9127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在电话用户总数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0%,移动电话用户与固定电话用户的差距拉大到18183.8万户。

2007年1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1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6%。调查反映出基于网络的商务安全问题,调查网民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是:网络病毒29.8%,网络入侵或攻击(有木马)17.3%等。可以说我国2亿多网民在网络上,信息安全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我国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络客观上也要求提升商务信息系统安全。

美国安全软件公司mcafee2008年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手机病毒和攻击现在还不普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和下载文件,手机病毒出现的概率将越来越大。mcafee公司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1%的被调查者曾经自己遭遇手机病毒,而听说过其他手机用户遭遇病毒的被调查者也只有11.6%。mcafee在英国、美国和日本共调查了2000名手机用户,结果发现86.3%的用户对于手机病毒没有任何概念。

当前我国移动用户数保持世界第一,网民数为世界第二,我国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网络要求提升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安全性。

3.利用加密函数技术加强和完善高效高安全性的移动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在这个网络互联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告诉前行的时代,信息安全尤其是电子商务信息的保密工作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这无疑给密码学的研究带来了巨大推动。为提高移动通讯网络与互联网为平台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维护移动电子商务信息提供者的权益,信息安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认为,研究布尔函数各种性质,特别是研究对抵抗相关攻击的相关免疫函数类、抗线性分析的Hent函数与Hash函数,无疑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1)Hash函数加密技术概述及应用

Hash函数加密技术主要用于信息安全领域中加密算法,它能把一些不同长度的信息转化成杂乱的128位的编码里,叫做HaSH值。Hash就是为了找到一种数据内容和数据存放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密码学上的Hash函数是一种将任意长度的消息压缩到某一固定长度的消息摘要的函数。Hash函数可用于数字签名、消息的完整性检测、消息的起源认证检测等。安全的Hash函数的存在性依赖于单项函数的存在性。Hash算法被普遍应用于数字安全的几乎所有方面,如登录办公室局域网、进入个人邮箱和安全页面都要用它来保护用户的密码;电子签名系统利用它来认证客户及其发来的信息。

(2)bent函数加密技术概述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