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驱动法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31:59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1

并指出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教师角色应有的转变及局限性。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任务驱动法 运用

目前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技师学院相关的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是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虽然在校学习了相关课程,真正适应到工作岗位时,却无法将所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往往会不知所措。技师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指导教学。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包含了以下要点

1.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与表现形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要研究任务驱动法,就要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孤立地研究。2.任务驱动法的主要载体是典型案例。3.任务驱动法提倡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和启发,注重能力的提高,这与教授教学偏重知识传输不同。4.任务驱动是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能力。

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并非每一位教师都理解到了任务驱动法的精髓,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很恰当的使用了任务驱动法,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教师准备不充分,案例选择不合理

案例是任务驱动法的载体,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并未严把案例关。在选择的数量上,有的教师拒绝使用案例,整堂课都在灌输,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有的教师整堂课大量案例的堆积,把任务驱动变成了举例,导致学生对案例产生厌倦。

2.组织实施过程中问题颇多,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形式大于内容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直接决定着其实际效果。然而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并没有理解到任务驱动法的深刻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价,出现种种问题:如有的教师难以区分任务驱动法与举例教学法。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差异非常明显:任务驱动法以案例为中心,而举例一般是为了配合某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起佐证作用;任务驱动法重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而举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任务驱动法强调师生双向互动,举例则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把案例呈现给学生,缺乏引导与总结,任务驱动形同虚设。

3.学生自身欠缺,任务驱动法实施效果受影响

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将影响任务驱动法的效果。由于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如果学生缺乏相应得知识储备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可能对任务驱动产生排斥,要么参与积极性降低,要么转向游戏等与课堂不慎相关的内容。

三、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思考与建议

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避免很多问题的产生,提高任务驱动法的实际效果。

(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所谓科学的原则,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还是知识结构的确立、教学方法的使用等,都必须经过仔细的思考与科学的论证。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掌握主动权的基础上,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案例进行自主讨论、操作、分析、创新,这样才能把任务驱动法落到实处,提高其使用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了解理论就无法触类旁通,提高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缺了哪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在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理论,又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功。

3.因材施教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也必须注意因材施教的问题。任务驱动法既包括对大多数人的任务驱动,还包括一对一的任务驱动。然而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本素质、智力水平有高低、学科兴趣、专业能力与学习方法等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水平,合理选择案例。

(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途径思考

1.加强教师素质,转变角色意识

教师素质是任务驱动法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轻松自如地驾驭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关能力,具体而言,要具备以下能力:①计算机系统的相关应用操作非常熟练,能够迅速解答操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②懂得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在学生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③对办公应用软件相当精通,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教师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意识。①案例制作员角色。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变,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担负着执行教学大纲、控制教学进度的任务。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有制作好课件,才能将学生的学习规范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不致偏离教学目标。这是任务驱动模式下最关键的角色,②案例指导员角色。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学生在案例学习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问,作为教师,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随时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2.选好案例

应用任务驱动法,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注重质量。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上已有的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这样案例与教材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案例最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发现。没有学生的配合任务驱动法就变成了举例法。许多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认为任务驱动就是举尽可能多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来把学生说服了,“灌饱了”。这是行不通的。任务驱动法作为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在自主讨论、探索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2

abstract:"thetask-drivenapproach"isaconstructivismtheorybasedonthemethodofteaching.withtheconstructivistlearningtheorytoguideteachingcomputer,youwillfindthetask-drivingmethodisverysuitable.Drivenbytaskmorecanstimulatethestudentinterest,improvethestudents'abilityofhighquality,inordertoadapttothesocialdemandofskilledtalents.Combiningwiththepracticalexperienceinteaching,theauthorsummedupadvantagesofusingthemodelincomputerteachingandthekeyofusingthemodelinteachingpractice.

关键词:任务驱动;计算机;实践教学

Keywords:task-driven;computer;practic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76-02

0引言

计算机实践教学是整个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对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任务驱动教学则用案例推动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由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近几年来本课程组在我院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初步探索表明,运用到多媒体相关课程中,获得了较佳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法研究意义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教学方法。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计算机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案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和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任务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以任务驱动主导的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以知识点作为线索,而是改用任务为线索串联模块,组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往往以某一任务案例布置,来导入教学,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老师讲解时间减少,而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对在任务案例完成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来的问题,则由教师在巡视时解决。实践证明,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可以加强自主学习,深人理解教材,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教学来说,可以激励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相互促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it人才。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能够创新的、有个性的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能力及教师素质,教师们已能熟练的运用该教学法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研究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着重大意义。

2“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实施

2.1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为教师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明确了教学方法,使教师们在工作中有了方向,也激发了教师们在实践教学中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改变教学单向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此教学法运用,彻底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构建一个有序、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改善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把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每次课教师都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紧迫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2建立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库”提出并实践“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精选出的任务案例为中心。在计算机方向相关课程,编选及制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案例库。并且符合教学目标的案例。并不断充实更新和完善案例库,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更为方便地使用和研究案例。

2.3“任务案例―演示操作―师生互动―学生领悟”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传授―接受”模式。在教师的案例演示下,学生独自操作以发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认识和学习相关知识点,学习目标更明确,从而快速的掌握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具体实施步骤:①在这一阶段,老师把教学内容以任务案例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完成任务的方法,使他们亲历探究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对探究能力弱的同学老师此时应以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他个人的经验和经历暗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启发他们探寻出任务的解决方法。②在这一阶段先由学生结合前阶段的探究活动提问,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以解决学生未解决的问题。教师结合教学任务进行总结讲解,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③这一阶段,学生操作把任务完成,使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人的能力。此时老师可通过巡视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完成任务后与教师给的任务案例相比较,学生再一次尝到了成功的巨大喜悦,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产生了“我也想来试一试”的强烈的欲望。④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基本掌握教学内容,老师可以设计新任务,给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这一过程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及“终身学习”的习惯。

以上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它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给了学生更多的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了更为自信的心理品质。

3“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3.1围绕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任务案例。合适的案例是此教学法的关键,案例选择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效果,所以选择案例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案例要来源于实际,其次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设计任务案例的方法是:首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该掌握的能力,将相关能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几个核心能力,然后围绕各个核心能力来选择案例。围绕每个核心能力应选择两个以上的案例,一个供上课使用,另一个供学生作练习。其次收集完成案例所需的素材。授课前所有的工作必须都完成。

3.2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在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刻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flas设计、photoshop平面设计、premiere影视编辑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等,则不宜采用。

3.3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转换或调换,即揉合任务。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状况,并积累大量案例素材,为设置教学情境,即设计任务所用。

3.4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最好在具有交互式的多媒体电子教室中进行,使任务驱动法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

3.5根据计算机相关课程极具实践性的特点,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即平时考核以完成的相应课程设计作品(独立任务)为考核内容;期中和期末考核以完成综合性课程设计作品为考核内容。考试以上机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实际操作掌握程度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实践基本操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6任务驱动教学法拥有自身的特点,但仍然继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很多优点,如: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动手能力,重视循序渐进。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将主动与被动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延伸和发展。

4总结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学生则主要时间花在动手摸索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进度控制上遵循知识的连续性,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使用这样教学方法,学生学得快,学得牢,其教学容量也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在同等时间内的知识量,既实现了大纲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习型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教育研究,2000,(10).

[2]徐联华,周建华.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高教论坛,2006,(2).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3

【关键词】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高职护理;应用

由于传统的护理教学都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力培养,却忽视了实践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了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为了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教学方式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被提出。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即把护理教学的各个环节看成一个整体,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为重点进行整体教学,把课堂教学、实训室强化技能教学和临床一线实践教学融入一体。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最终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护理人才。

1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让理论知识同实际病例情况相结合,采用“案例项目+课堂理论情景模拟训练+技能操作临床情景体验”的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在对传统高职护生教学法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法中的案例项目是指以首先给出一个临床疾病案例,其次再让学生根据案例项目中的任务来对每个疾病进行实际分析。课堂理论比较好理解,就是关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对案例项目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讲授。情景模拟训练是根据临床案例所布置的任务驱动、护生模拟双向的有情感的角色扮演,对医院病人活动再现的实景,这样能够加强护生对疾病的直观认识。护生再根据实际的具体病例情况进行实际演练,这样也是建立感性认识的手段和方法。技能操作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对学生而言是好的积累经验的科学教学方式。临床实验体验主要是指在医院病人中实现理论知识的转化,学生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具有在面临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快速做出决策,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处理临床中发生的突发性情况,同时需要保持冷静。因此,在教学中培养护生综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对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实践

2.1研究对象

以某校某年级高职护理专业300名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保持两组的学生人数、性别、年龄以及背景文化知识大体无差别。

2.2实验方法

对试验组按照“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对该组进行教学。首先是选择临床案例,通过高级模拟人芯片中编制疾病过程,学生可以现场看到病人的正常和异常表现;然后是后续的理论知识教学,包括:总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这些知识。其次是对实验组进行情景模拟训练的构建,根据课堂案例提出的任务,设计情景剧模拟训练。最后的教学方式是临床情景体验过程,组织实验组学生按系统到医院进行临床情景体验,加强对实际案例的认识,锻炼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授课。

2.3效果评价

通过对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通过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案例分析与情境模拟测试),案例分析,教师针对病例问题提问几个方面来对比两组学生的情况。关于学生的应对能力,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反应情况,处理问题方面更胜一筹,实验组的批判能力相比对照组也有一定提高。因此,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临床气氛,培养职业情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语言沟通技巧和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3关于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方式的讨论

3.1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适应临床整体护理模式

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育方式中加入了临床情景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接近临床环境,对临床中的病例情况能够具有更好地认识。除此之外,现如今护士的角色呈现多元化,护士不仅是护理技术操作者,而且需要懂得健康知识、心理调节方面的知识,因而如今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课程中更加强调实践教学,将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快适应临床整体护理要求。

3.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去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的听,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被动的学习对学校的自学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而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中还加入了情景模拟,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有利于以项目来驱动学生知识获取,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应对能力

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采用了“案例项目―情景模拟训练―临床情景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通过结合案例情景模拟训练,能够让学生对疾病认识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护生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感受这些复杂事物,,能够逐渐把学习内容迁移、结合并应用到疾病的护理过程中去。除此之外,案例、模拟情景训练和临床的差距在临床体验步骤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通过临床体验可以将课堂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应对能力,适合护生离校即能上岗,上岗即能工作的所谓“零适应期”的教学要求。

4结束语

三位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加入了案例项目、情境模拟训练、临床实验综合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旨在培养出应用型护理人才,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方式提高护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常金兰,于颖新,赵凤霞等.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在高职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19(12):17-20.

[2]常金兰,陈双琴,赵凤霞等.三位一体项目驱动教学在内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1):79-81.

[3]朱大乔,刘燕燕,封维阳等.构建教学、临床、科研三位一体的护理师资培训模式[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8):67-68.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4

【关键词】《健康评估》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083-03

《健康评估》是一门桥梁学科,紧密联系着基础护理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临床分析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难以理解,不容易掌握评估的技能和要点。为此,我们尝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应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引入临床疾病案例,并根据案例对学生提出任务与要求,将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操作技巧巧妙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了解此法的效果,我们进行调查研究,以求得可靠的数据和结果,现将调查情况阐述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教学方法

(一)对象。以梧州市卫生学校2014级三年制中职护理专业的2个平行班学生15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78人,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8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年龄16-20岁,均为女生。两组学生均为初中起点的应届毕业生,年龄、教育背景、入学成绩及第一学期成绩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在授课教师、使用教材、教学学时及教学进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二)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的模式,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

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精心选取临床案例为导入,布置任务

n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选择典型临床案例。以腹部触诊――阑尾压痛点检查为例,设计案例如下:

患者,男,23岁,6小时前无明显诱因感脐周不适伴恶心,无呕吐,症状逐渐加重并转为阵发性疼痛。2小时前疼痛呈持续性并固定于右下腹。自发病以来,患者大便稀,未见脓血便。提出:(1)假如你是接诊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该如何进行问诊?(2)该如何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

教学案例可于课前一周发给学生,学生自学腹部触诊内容并分小组讨论,自行设计并扮演角色。

2.课中模拟情景,角色扮演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进行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包括接诊、收集健康资料、护理评估及护理诊断等。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评委打分。教师对每组表现进行全程手机录像。

3.任务完成,总结评价

学生自评打分,选出最优小组,并通过平时分加分奖励。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作总结评价,并通过手机录像回顾讲解学生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对于较难的操作技巧,教师边示教,边讲解。

二、调查结果

(一)对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优(>90分)、良(80-89分)、一般(60-79分)、差(

(三)结论。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运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后,实验组的《健康评估》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学生对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认可度较高。

(一)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届学生都反映,《健康评估》易学难懂,概念多、数据繁杂、各知识点联系少。主要因为《健康评估》是一门桥梁学科,一般安排在临床护理课程之前学习,此时,学生对疾病护理还没学习,所以不能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去理解检查的方法和意义,只靠死记硬背去记忆知识点,感觉枯燥乏味。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尝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引用以案例为导入的任务驱动法。以案例为导入的任务驱动法是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案例和安排教学任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思考、交流讨论,并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从表2可知,96.2%学生认为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师主要讲授理论知识,缺乏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因而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提高。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考分析、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会知识。

(二)提高学生对护理评估知识的理解、分析和临床实践能力。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自主查阅资料,分析、交流与讨论,书写操作流程,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3.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法有利于他们增加对护理评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不断调整学习计划,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了学生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协作的环境中学习,每位学生为完成任务,目标一致,共同探讨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充分,学习氛围更加融洽。不但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而且为其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表2可知,79.5%学生认为能提高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观念和形成临床思维。临床案例的导入,让学生直接接触临床案例,缩短临床与教学的距离,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以临床案例为导入,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思考和讨论问题,并按照任务要求设计护理程序步骤,有利于学生形成临床思维,提高对整体护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表2可知,84.6%学生认为能提高临床整体护理观念的认识和临床思维的能力。同时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模拟临床情景,学生体验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87.2%学生认为自身职业道德观念有所加强。

(五)提高了教学效果及教学水平。通过本次研究,实验组采用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健康评估》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

四、存在问题

在实践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问题:(1)任务难易程度不易掌握。若导入案例较复杂,任务难度过高,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就会使学生有压力,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2)对于实施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查找、筛选和归纳信息资料。因此有些学生不能按要求查找资料和积极参与讨论,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3)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模拟临床情景,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操作的临床医疗设备,并且能按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初步诊疗。因此,对教学设备、场地,尤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到临床进行专业实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改进措施

(一)案例引入、任务设置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案例、任务设计前,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让学生能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每一次课堂任务,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

(二)加强团队合作。为了让学生能高效完成课堂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方式完成任务。课前给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等,对任务中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查找。课堂中,小组成员将各自找寻的解决任务的方案进行讨论、分析、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教师坚实的专业知识是支撑教学体系的基石。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多途径的,可通过到临床单位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通过聘请名师到校讲座,也可安排老师外出参加各级别、各类型培训班。

总之,以案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健康评估》的教学中应用是切可行的。在运用案例导入时,要选取符合学生现有能力的临床案例,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出与其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2]方芳,郑毅,相悦丽.任务驱动法在卫生法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3]张玉花,张瑜.病例引导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尝试[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1)

[4]胡小芳.案例教学法在护理程序课堂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19)

[5]俞艳芳.任务型教学面临的向题及应对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

[6]袁红英,王勇,田敏,等.pBL模式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4)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5

关键词:软件项目管理;案例驱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66-02

abstract: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thesoftwareprojectmanagementcourse,putsforwardtheimprovementofteachingmethods,introducesthecasedriventeachingmethod,discusstheprocessofcasedriventeachingpractice,andcarriesouttheresearchofcasedesignprincipleandthedesignoftheactualcase.practicehasprovedthatthemethodofteachingpracticethroughcasedrivennotonlydeepensthestudents’understandingofthetheoryofsoftwareprojectmanagement,butalsoexercisesthestudents’abilityofpracticeandtheapplicationofcomprehensiveknowledge,andstimulatestheenthusiasmofstudents’learning.Last,goodteachingeffecthasbeenobtained.

Keywords:softwareprojectmanagement;casedriven;practice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软件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软件开发方法学与管理学交叉的产物。《软件项目管理》主要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相关的概念、过程及方法,使学生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软件项目的管理能力。在软件系统开发中,软件项目管理直接会影响到软件的质量、成本和进度。

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本科学生没有软件开发经验,更加没有软件项目管理的理念,并且许多学生将自己定位为软件开发中的程序员角色,很难理解软件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同时还发现,如果仅按照教学大纲简单的重复课本上的知识,教学效果较差,并且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通过几轮的教学,结合本课程实际情况,笔者根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自身特点,采取了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实施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了实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引入

案例(case),也叫个例或实例,指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1870年,时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首次将案例引入到其法学教育课程,随后,哈佛医学院、哈佛商学院也引入了案例驱动教学方法。之后,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在许多专业领域进行了较广泛的应用。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或碰到的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化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鉴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及对软件项目开发管理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性,在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我们采取并实施了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就是我院的具体实施过程。

2案例驱动的教学实践过程

2.1总体思路

由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如果过于强调理论,则容易出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高分低能”现象;如果过于强调实践,则容易出现缺乏理论指导,盲目“瞎”实践的现象,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知识,并不能建立本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取“理论+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并穿插精选的案例作为启发,实现师生互动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实验课中,我们采取“案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辅导为辅,学生实践为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此达到教学目的。

2.2案例设计

2.2.1案例设计的原则

为了使设计的案例更加合理,我们在案例设计中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1)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与授课内容和授课知识点紧密结合,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能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

2)案例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选择的案例从易到难,并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达到逐步理解软件项目管理思想,逐步分层掌握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3)案例难度适中。选取的案例不易过难或过于简单,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或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2案例设计范围

在案例设计中,我们以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pmBoK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为参考,将软件项目管理分为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九大知识模块,分别设计案例,并在不同章节穿插这些案例。我们设计的案例大致包括:软件项目管理成功案例、软件项目管理失败案例、项目集成管理案例、范围管理案例、时间管理案例、成本管理案例、质量管理案例、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沟通管理案例、风险管理案例和采购管理案例等。

2.3教学实践

2.3.1理论教学部分

在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我们采取“理论+案例”的教学方法,围绕前期准备的案例展开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此引出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在不同章节,引入不同的案例,有层次有步骤的引导,使学生逐渐接受枯燥的课程理论知识,并从有趣的案例中轻松的理解枯燥的理论。比如,在成本管理部分,首先介绍几个成本超支导致项目失败的案例,并分析其中导致成本超支的原因,最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该案例如何才能使成本不超支的解决办法等,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本章节的理论知识。

2.3.2实验部分

经过了理论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依然较弱。为此,我院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还安排了8学时的实验环节。在实验环节,为了使学生对pmBoK知识体系理解深刻,并强化学生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我们选择了microsoftproject作为软件项目管理工具,实施“案例+实践”的实践教学。鉴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要求学生只要能够完成与软件项目管理相关的计划内容即可。我们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或以前做过的系统为基础,完成这个系统的计划及管理工作,这样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困难。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同时也为了防止部分学生出现“搭车”现象,我们要求学生一人一组,以软件项目经理的角色,进行项目的任务划分、成本预算、资源分配、进度计划及安排、计划跟踪等内容的设计,并在每次实验课结束时提交作业,任课教师给每位同学提交的每次作业打分,作为其实验成绩。

2.4效果评价

目前,我院《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总学时为40课时,其中,理论讲授32课时,实验8课时,并采取传统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鉴于此,我们将学生最终成绩分为:平时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笔试占50%。这种成绩比例设置,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注重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的考核机制,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课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的热情,并同时强调了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同等重要性。

该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在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级、2011级和2012级《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激发和鼓励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更加激发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案例中学习,并以案例为参考,进行本课程的实践。通过几轮的实践发现,学生的最终成绩明显提高,不及格学生数量明显下降。

3结束语

针对《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进行了案例驱动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强调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驱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接受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并为后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虽然我们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案例驱动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了一定的激发和鼓励,但这种教学方法在我院仍然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在以后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完善这种教学方法,逐渐增加本课程的实验课时,并改进考核方式,以此更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庆梅,王兰,骆解民.基于案例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1(23):39-43.

[2]张永平,刘艳,邵星.“案例驱动+项目实践”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23):115-119.

[3]秦怀斌,张雨,郭理.《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2009(6):131-132.

[4]孙小兵,李斌,李云.面向实践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案例库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5(20):39-40,48.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6

【关键词】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程序设计计算思维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项目重大项目“《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课程‘BUS’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Y-a201402);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项目“程序设计基础课案例化教学改革的研究”(JY-B2014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研究”(YJ-B1408)。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55-02

一、目前在C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全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主要训练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思维。目前大多数高校对C语言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基本原理的讲解,在实际应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讲授为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消极的心理。长期的失败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拼搏的激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较大,也就不可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即使勉强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也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很难体会程序设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无法将知识实践在生活中的具体案例里,更难达到培养计算思维,辅助专业课学习的课程目标。

二、“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众多教育专家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1]改变C语言的教学体系。项目驱动教学法[2]是以学生的积极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用科学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我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它将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解决问题为主,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而案例教学法是另一种异于传统的新型教学方法,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理智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3]。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主动掌握知识点。在C语言实际教学中,应该把项目驱动和案例教学两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结合进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项目与案例设置的规则

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项目的设置应具备以下规则:①一个项目应该贯穿C语言概念、算法、编程、测试等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全面的认知程序设计;②选择的项目要有较强的适用性,项目内容必须是被学生所熟知,能够快速把握问题的核心;③完成项目应该能看到成效,让学生产生骄傲感和成就感,积极主动地撑握知识。

案例设置主要由以下几点体现:①案例应具有全面性,案例内容应覆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②强调案例的完成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讲解和分析;③案例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体会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模式。

四、“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具体形式

1.项目设计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的关键是项目和案例的设计水平。高质量项目和案例应该具有全面性、理论性、针对性等几个特点。项目设计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设计的项目和案例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寻求解放方法。通过项目涵盖教学知识点,引领教学的全过程,系统地撑握知识。

2.项目的分析与计算思维的深化

项目设计完成后,应该提出指标和要求,同时对如何完成项目做出一定的诠释,让学生有一个总体思路。如果任务比较复杂,教师应该缩小概念,引导学生将任务逐步分解,按照计算思维的要求,做到关注分离。不同的子模块涵盖不同的新旧知识点,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了解未知内容。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最终既解决了问题,又学习了新知识。达到计算思维通过抽象和分解完成复杂问题的目标。

3.针对性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任务设计完成后,鼓励学生自我练习,在实践中进行体会和领悟。对于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一些小问题,尽量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进行主动解决;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应由教师进行集体演示,统一解决;对少数学生的特殊性问题可通过一对一辅导进行解决。教师在课堂指导中,可以演示一些同学所使用的特殊方法,既激发了方法创建者的热情,又让其他学生在思路上受到启发。

4.对完成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项目完成后,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由于学习能力不同和对新知识的消化能力不同,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均衡,甚至出现两极分化。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和分析,根据学生的整体完成状况调节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保证“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的目标顺利实施。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针对性地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弥补弱点,从实践中提升理论高度,体会计算思维,丰富思考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

教学实践表明,“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信心,以从容的心态整理思路和解决问题,不断充实自己。在具体项目和相关案例的带动下,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所学内容能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更加全面体现“授人以渔”的教育精髓。

参考文献:

[1]叶健华,黎峰.“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7

【论文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如何让这门课程更好地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和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我结合教学实践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填鸭式、力求面面俱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理论精讲,采用案例和任务,在实践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1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大多章节都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设置也必然发生变革,如何在内容不减甚至增加新的教学我们内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仍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出要淡化计算机理论知识,突出“实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学生学习完每堂课之后,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的比较细,往往是各种应用软件启动和退出的方法我们要讲三、四种,认为讲的多,学生学的多学的好,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内容杂乱没有条理,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讲的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这些软件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重点讲woRD软件的使用,其它几个软件的教学过程,基本操作方法和woRD的基本一致,可以一带而过重点讲解这几个软件的不同之处。比如eXCeL重点讲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和关系,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数据管理的应用,只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的知识,易错的地方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任务驱动法在woRD中的应用。

我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确立教学操作内容,给学生下发教学任务,先让学生试着操作,老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操作结果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专心的去听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也透彻,然后给学生再讲解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哪种方法会更好、更方便,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等综合素质。

在讲课前,我会找一些好的案例先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woRD制作出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想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以这些案例为依托,讲解它的制作过程。由于讲课前给已经先给学生展示作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任务:“如果你参加学校学生会成员竞选,如何利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宣传材料。”这个教学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从文件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文档格式化中“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图文混排中的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首字下沉、边框底纹、分栏、背景、表格制作等所有内容均涉及到。比如讲授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及编辑、图文混排的使用这一节课时,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个人简介”具体的教学子任务,通过讲解如何制作“个人简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演示备课做好的“个人简介”并下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找出完成任务要用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知识如:艺术字、文本框或自选图形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3“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则不宜采用。

(2)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学不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给予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积极动手操作,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完成任务后,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先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法”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4结束语

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对案例与任务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会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国职业技术教育》陈万仙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8

关键词:新药研发概论;案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新药研发概论整合了(中)药学专业的多门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研究开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首先介绍新药研发的现状与趋势、思路与程序,介绍如何利用文献情报和市场情报等进行新药研发的选题、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然后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的相关指导原则介绍新药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原则要求等,最后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介绍新药注册申报资料的撰写要求及申报与审批的规定,为学生打下药品及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的基础。根据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特殊性,该课程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新药研发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较为适宜。

1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介绍

1.1案例教学法

[1-3]案例教学法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即围绕一定的培养目标,把真实的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分析和决断的案例。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精心选择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代表性案例的基础上,具体讲解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基本原理与方法融入其中,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该方法一般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使用,比单纯的理论教学生动易学。

1.2任务驱动教学法

[4-5]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把教学内容蕴涵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轻松主动地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结合任务驱动在新药研发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2.1教材选择

目前虽然有少数关于新药研发方面的专著,但由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新药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相继颁布实施,其他的政策法规也相应出台,这些专著的内容已经不适用于教学,又无更新的版本,造成教学上无教材可选择的窘况。教研室根据多年的新药研发课程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导原则和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自编新药研发教材。

2.2教学准备

确定采用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班级,向学生介绍案例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实施办法,从而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奠定基础。

2.3案例讲解

上课前一周教师先提出案例,并提出一些思考的重点和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认真思考,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与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将新药研发的相应内容融合到案例中,这样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知识,又学会了综合应用。例如,在处方研究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处方前研究、处方设计、处方筛选和处方优化等研究方法和要求。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一个案例:某个具体药物如厄贝沙坦分散片的处方研究。首先了解厄贝沙坦有关关键理化性质如溶解性、粒度、晶型等,对厄贝沙坦生物膜的通透性,在生理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解。同样,了解有关辅料的理化性质以及厄贝沙坦与辅料的相容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几个基本合理的处方,制成厄贝沙坦分散片,再根据厄贝沙坦分散片的性状、硬度、分散均匀性、溶出度等基本性能及稳定性筛选出较满意的处方。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提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请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由于学生进行了前期准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以上案例既学习了处方研究的方法和要求,又学习了这些方法和要求在新药开发中的具体应用。经过实际教学发现,这种方法与单纯讲解学习内容相比,学生的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4任务驱动

2.4.1任务驱动教学步骤a.任务设计:教师在课前进行精心准备,查阅参考资料,结合教师和相关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设计合适的新药研究开发任务。b.任务实施:学生分成3~4人一组。每组学生根据新药研究开发任务,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设计、撰写研发方案,模拟完成新药研发。c.任务完成情况展示:学生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新药研发方案。d.讨论总结。学生和教师针对各组展示的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总结。2.4.2任务驱动教学首先,任务要科学合理。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时数来设计新药研发任务,还要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及当前的新药研发动态,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较好地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由于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如果任务太难、太复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不能完成,或者学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完成任务,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敷衍了事。如果任务脱离当前新药研发的实际,不仅完成任务没有什么教学意义,还同样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对于学时数比较多、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好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大、较复杂的任务。比如,根据当前临床需要、市场供应情况及国家的政策法规,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开发项目,并完成所选项目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资料的撰写及申报程序的说明。而对于学时数比较少或者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比较差的专业班组,可以给予比较小、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完成一个新药开发项目的选题,并撰写选题的目的与依据;或者完成某个新药的处方工艺研究方案设计;或者完成某个新药药学研究研究方案、药理毒理研究方案的设计等。其次,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要分工协作,明确每个部分的主要责任人。首先每个成员分头查阅文献,然后把每个成员收集的文献集中起来供小组成员共享,每个小组成员利用共享文献设计研究方案或撰写申报资料等,然后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的方案,最后每个成员分头制作ppt,再由该部分的主要责任人综合每个成员的ppt,通过小组讨论形成最终汇报用的ppt。在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要避免一个人只负责一部分,不管其他部分。比如,一个成员负责查阅文献,另一个成员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再一个成员负责制作ppt,还有一个成员负责ppt汇报,每个成员都不管其他成员的事。这种形式的分工协作,每个成员只能掌握某个方面的知识,在某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能系统完整掌握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在任务完成情况展示阶段即ppt汇报阶段,最好由研究方案设计部分的主要责任人来完成,因为该责任人对整个方案的来龙去脉比较清楚,能够把方案设计的理由及优缺点阐述清楚。在汇报过程中,全班学生不仅要认真听,同时要积极思考。汇报完毕后,向汇报的小组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具体的任务和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性、探索式学习,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从“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独立专研、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将学生带入到完成新药研发任务的情境之中,学生学习目的性很强,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新药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多。因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能撒手不管。比如,学生不知道研究方案、申报资料的形式是怎样的,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有关新药研究方案或申报资料的高质量的模板,供学生参考;再如,对于具体某个药物,要制成什么剂型,或者某个药物属于注册分类的哪一类,学生无法确定,而这关系到后续的研究方案的设计和申报资料的撰写。因此,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讨论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免学生丧失信心和兴趣,完成的任务虎头蛇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5课程考核

教学改革的效果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与学生的切身感受来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有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考核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传统的笔试试卷考试模式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虽然存在诸如不能有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弊端,但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因而仍然是考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的出勤情况与平时上课的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平时上课的投入程度;而完成任务情况反映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对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考核,该课程的考核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完成任务成绩,占30%。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9

关键词:统计学;案例驱动;课题带动;教学改革

一以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的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紧抓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目标

以夯实统计理论知识、提高统计应用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推进统计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丰富课余生活。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实用型统计人才,加强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在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等全面渗透和应用,强化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通过“案例驱动的统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研究统计理论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及创造空间,提高了学生统计实践的能力。具体达到以下七项效果:

1.方案设计能力:能够抓住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进行文献回顾,并设计具体研究方案。

2.数据采集能力:熟练掌握原始资料的搜集方法,能正确使用抽样调查方法,熟悉二手资料的主要来源渠道。

3.上机操作能力:熟练使用eXCeL、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审核与分析,并能绘制美观恰当的统计图表。

4.数据分析能力: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根据数据类型灵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立足社会经济实际,建立统计分析与预测模型。

5.论文写作能力:掌握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原则和特点,针对研究课题,撰写结构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

6.团队写作能力:自行组建知识、能力互补的学术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强化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7.创新思维能力:了解统计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和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善于从独特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基于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的统计学专业教改的应用情况

(一)质量工程建设全面推进

坚持把案例驱动与课题带动融入到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优化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统计学系教师完成了相关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相关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的发表,形成系统的解决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存在问题的措施和比较完善的培养方案。承担了市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2项。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编写出版《时间序列分析及SaS应用》、《统计模拟与R》、《多元分析及SaS应用》、《概率统计及SaS应用》、《概率论及试验统计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等5本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教材。2011年成功获得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且统计学专业成为校级特色专业。

(二)学生能力素质显著提升

案例教学,本身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在案例教学中,表现较突出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有效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应用中,我院2006级学生分别参与了教师的横向课题“建立低合金高强度钢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之间的数学模型”、“重庆市九龙坡区2009安全感调查”、“重庆市九龙坡区2010年度民意调查与分析”、“重庆市九龙坡区2011年度食品安全调查与统计评估”,并根据这些横向课题形成了丰富多彩案例库。通过参与教师科研,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如冉雪竹等同学将其所做的课程设计《加油站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成功地应用在龙禹石油公司的实际工作中,获得了高度的评价。

三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的统计学专业的教改成果

1.构建了具有统计学专业数据分析与处理的特色,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驱动与课题带动模式,使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有广泛的应用岗位和相对固定的行业倾向,同时使得学生在考研时具有广阔的选择。

2.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建立了功能性较强的案例库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贴近工作实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实战能力,特别是通过实际情境的模拟,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思考、讨论、交流和总结等活动,能引导学生把案例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统计学原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也不能代替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需要与课堂讲授方式相结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充分展开案例教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着重引导学生们去分析,加强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向周围事物质疑,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在统计学专业中的一些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中实现案例教学,同时也为建立案例库提供了素材。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积累了涉及《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及《抽样调查》等课程的近20个案例,这些案例很多来自于教师的横向课题及其它科研课题的素材。

3.将案例教学法与统计软件、实验课程等教学环节相结合、形成了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只需运用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来求解已建立的统计模型,否则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编程上,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课堂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应以讨论法为主。但在组织课堂案例讨论时,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1)尽量使课堂讨论形式轻松愉悦、生动有趣;(2)积极引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而不是教师完全控制课堂讨论。教师也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新思维、新想法,整个课堂可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3)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参与意思,团队合作意识;(4)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多思考,如果上课同学提出了新的问题,老师也要能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来组织好问题的回答,或引导学生继续思考;(5)注意课堂秩序和时间。既要让学生大胆积极参加,也不能让课堂乱哄哄的。有效控制上课时间,合理安排进度,有效把握节奏。在下课之前,要预留5分钟左右时间作小结,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给出学生的表现评价等。

4.通过案例教学,积极吸收优秀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并将横向课题素材转化为适应本科生的案例。近年来,我们与重庆市九龙坡区统计局、中共九龙坡区政法委、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京马科技有限公司、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安全感调查”、“领导干部满意度调查”、“食品卫生调查”、“低合金高强度钢的质量提高与精细化管理”等项目,不仅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入其中,锻炼其数据处理、软件应用、统计建模、科学研究、科技报告写作等能力,我们也从这些具有重大实际项目中提炼出适合本科生教学的案例。并通过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案例驱动的统计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建设,我们顺利建成了涉及到“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应用回归分析”“实验设计”等统计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完善的案例库,并已经在多个年级实际应用,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5.建立了适应案例教学的考核机制。在课程教学中实现了案例教学之后,对学生的评价模式也应作相应的转变。把传统的作业、考试变为作业、案例、讨论、报告、考试等环节,适当降低最后考试所占的比例。通过在专业统计课中的不断实践,成功地将案例教学融入到教学中去。

四总结

在重庆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相关老师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统计学》建成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功申报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先后出版了《时间序列分析及SaS应用》、《统计模拟与R》、《多元分析及SaS应用》、《概率统计及SaS应用》、《概率论及试验统计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等5本教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案例库。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的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为统计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习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近年来有20多人考上了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案例驱动教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发挥统计在各类企业中的作用,因此在寻找就业机会以及就业后的自我实现上凸现优势,所以基于案例驱动和课题带动的统计学专业改革具备良好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炯琦,吴翊,周海银.统计学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3:87-89.

案例驱动法论文篇10

关键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10019802

作者简介:赵静(1978-),女,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1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1.1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社会现状的发展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都有计算机的应用,因而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高职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却存在着非常矛盾的局面,即“高需求与低就业”。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是和高职院校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突出计算机类专业的优势与特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不能较快胜任工作。计算机专业要改变这种局面,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1.2高职教育特点

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实践创新,以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为主要目标,构建以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实践型、应用型教学体系。高职教育主要通过基本技能、应用能力、综合技能的训练来强化和提高实践及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基本理论,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以实践性为导向教学的提出

基于以上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我们急需改革当前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法。采用“案例+任务驱动”与“一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2.1“案例”教学法

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创造了案例教学法。最初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讲授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其应用面越来越广,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利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根据课程大纲要求,用易于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原形,结合所要讲授的课程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使讲授的知识更加通俗化、常识化,贴近实践,从而让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和实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2.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属于探究式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指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的任务为主,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紧紧围绕任务,在强烈想要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积极主动学习及应用,达到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一种学习过程。

其特点是:通过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来学习和巩固基本知识、重难点和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在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由个别到综合的课程教学设计,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以此学习好课程内容和提高操作技能。

3案例及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特点

案例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通过以上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其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得非常紧密,师生之间互动频繁,教学更加典型化,贴近工作岗位的需求,使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通俗易懂,学生通过动手增加感性认识,再归纳总结知识点及技巧,大大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实际应用能力的技能培养目标。

4以“一体化教学”实现“案例+任务驱动”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口头讲解并辅之黑板等简单教具,学生听讲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讲——听”的直线型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灌输。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是唱独角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所谓“黑板、粉笔加嘴皮”,这种教学模式因其存在许多缺陷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一体化教学,就是传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通俗的理解就是为了使理论能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在一个课堂一个时间段内同时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讲授;整合了教室与实验室,从而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以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现从教师如何“教”转向以学生如何“学”;从以教材内容转向以高职教育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的教学。

一体化教学具有这样一些特点:①应用面广:这种教学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在以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中有很强的适用性,适合在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和课程中使用。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在真实或仿真模拟的生产环境中去感知实践,从而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最实用的技术,为以后尽快胜任工作打下基础;②实践性强:这种教学模式所独有的学生“听—看—做”交替进行的方式,能使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专业操作技能水平;③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高:由于一体化教学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有机地融合,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大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实践操作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动手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缩短了由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迁移的时间和距离,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充分体现“案例+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通过上面教学模式的对比可知,一体化教学是最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也是实现“案例+任务驱动”最好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类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性的专业课程,如C语言、Java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另一类是软件应用和操作类课程,如photoshop、Flash、premier、3DSmax、maya、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应用软件。这些课程的实践操作性非常强,学好这类课程要依赖大量的案例和实践操作。通过使用一体化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所达到的效果,比采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后再实践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易于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计算机类课程易于实现一体化教学。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课程而言,计算机类课程在设备等条件上更易于满足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利用学校的机房,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就可以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所以计算机课程非常适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毛丽娟.论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J].福建电脑,2008(1).

[2]程时兴.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训案例分析[J].计算机教育,2005(8):4445.

[3]祝朝映.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