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设计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22:07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1

利用计算机进行包装设计,不管是图形图像处理还是文字编排,其过程大部分将在计算机中完成,从设计人员的角度来看,其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1)设计创意—资料输入—图形图像、文字处理—立体效果制作—效果调整(平面设计软件的综合应用)。

(2)设计创意—资料输入—图形、图像、文字处理—包装容器模型制作—三维贴图—效果调整(平面设计软件与三维设计软件的综合运用)。

数字化包装设计的设计要素

包装设计的目的是利用包装自身的身体语言向消费者传达各种信息,以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作用。因此,在包装的装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商品的特点,利用与品牌、产品、消费者等相关联的各种因素来传达商品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集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美观于一体的商品形象。

1.图形设计

图形总是占据包装画面的绝大部分,它是传达商品信息、刺激消费的重要媒介,其包含的内容有:品牌信息的表达、产品信息的表达、消费者信息的表达等。但不管是采用具象的图形,还是归纳简化的图形或者夸张变化的图形,都离不开对原始图片的再编辑,即精简、修补、特效化处理、拼贴等手段,都离不开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应用。photoshop以及CorelDraw软件正是基于其功能优越的图形图像的编辑功能,才被广泛利用到艺术设计行业当中。

2.字体设计

包装设计中的字体是向消费者传达商品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其包含的内容有:品牌形象字体、广告宣传性文字、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等。品牌形象文字的设计是代表产品形象的文字,它是包装设计中主要的视觉表现要素之一,因此在其结构上可进行加工、变化、修饰,以加强文字的内在含义和表现力。

在字体的变形处理变化上CorelDraw有其明显的功能,我们可利用其特点设计独特的变形字体。其他诸如广告宣传性文字、功能性说明文字、资料文字就其本身的特点而言,应采用规范而易识别的字体,所以一般只在版面编排时有所注意就行了。

3.色彩设计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色彩的识别性、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包装设计作品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对一名设计者来说,色彩的应用既要运用科学准确的技巧,还要有丰富的色彩理论知识和对色彩敏锐的洞察力和欣赏力,这样才能合理地运用到包装设计制作当中。

各类图形图像处理软件都提供了多种色彩模式,设计者可合理选用。

4.版面设计

包装设计中的版面设计就是将图形设计、字体设计、色彩设计等设计要素调整到有秩序的整体编排当中,使其产生和谐统一的秩序感和表现力。各类软件当中,除了3dsmax以外,都具备版面设计的功能,但专业的版面设计还是以pagemaker最为突出。

数字化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图像处理

包装设计中的图形图像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将绘画作品和影视图像合成、变化,制作成新颖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新图像模式。它的作用在于:利用先进的手段和艺术的形式将包装内容主题形象化。

在计算机上进行装潢图像的处理就是对数字图像的处理,装潢图案生成的过程就是从图像到图像的过程。于是,包装装潢中的特效处理也就转化成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特效主要是指以自然、柔和的方式在屏幕上将一幅图像按不同算法显示出来得到的特殊显示效果。它除了可以像画家一样根据作者的感觉进行处理外,还对每一种处理工具提供了精确的物理描述。例如,在图像设计中,接触比较多的photoshop的滤镜功能。由于图像技术近年来得到极大重视和长足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新算法、新手段、新设备。图像处理软件的核心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即图像处理算法。完成一种特效就是需要一种算法支持,只要有算法的支持是都可以实现所要求的功能的。算法有点处理算法与区域处理算法两种,它们的处理都与像素有关。

1.图形图像设计原则

作为包装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它不仅仅对商品、文字有说明的作用,更因为其造型和色彩诸方面的引人注目,而发挥着视觉中心的信息传达作用。因此,图形图像的设计应具有典型、鲜明、集中和构思独特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包装通过图形图像起到“无声推销员”的作用。

2.图形图像处理方式

图形图像的内容包括符号图形和图片图像。符号图形是用点、线、面几何图形构成的形象,由于概括、简洁而具备现代美感,主要以商标标志为主。符号图形的制作可利用计算机图形处理软件CorelDraw中各种绘图工具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的路径来完成设计,并对其进行修改。由于各有特点,设计者有时有必要结合使用各种软件,以求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图片图像则包括图案、插图、影像照片等,其采集的手段可通过扫描或数码工具直接输入计算机,其处理方法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粘合、修饰的编辑功能,将创作原图、影像照片进行加工处理,以达到最佳艺术效果。photoshop由于是图像编辑应用程序,它可以对图像的局部或整体进行修描,加入特殊效果,甚至可以进行类似如水彩、油画的创作,所以对图片图像进行处理,它是设计师首选的工具。

总之,在研究包装设计的规律中,必须围绕装潢艺术语言特色的要求去研究图形艺术的规律,即在设计形式上一切都是为了在瞬间或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简明、快捷地向顾客传达商品信息的目的。所以,在设计中,要选择最恰当的、表现内容尽可能完美的图形艺术,使包装装潢具有最佳的视觉效果,以便达到良好的市场效应。

从事包装设计时,将形态、色彩和文字与它们在平面中不同的位置所产生的不同效果相结合,可以充分表达设计师对产品包装的理解,如果以图形优先、情调渲染、形象展示、图形装饰、情节刻画或情趣引导等的表现手法进行设计,那么,形、色与文字所表达情感就更具有代表性,从而表达出设计师的情感和产品特有的个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素养与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对成功运用抽象的形式构成的包装形态及其传达的视觉信息与心理依据,都会为消费者所认同与接受。艺术是社会的镜子,艺术设计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包装设计无处不体现着数字技术的科技之美。但是,设计的关键在创意,创意的关键在人,在于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内涵和掌握熟练数字技术的人。只有人脑和“计算机”的结合,手工艺术和数字技术的结合,才能创作出这个数字化时代最优秀的包装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2]王洪、荣字磊、周爱华著《包装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3]赖小娟、林旭著《现代图案设计》,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2月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5]向世明著《数字图像与图形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贵州省高速公路网作了较大的修编,提出了“县县通高速”的指导思想,公路规划网从2005年的“3388”网调整为现有的“678”网及4个环线,规划高速公路里程从3000公里提高至6851公里。公路建设规模大幅度增加,贵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勘察设计技术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应把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其中,以提高勘察设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论文关键词:高速公路;数字化技术;勘察设计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与一般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有着本质区别,许多新技术的应用都亟待探索和研究,先进的勘察设计技术是保证工程项目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控制着工程的整体质量和工程建设周期。1我国公路勘察设计中的部分新技术1.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Google地球的应用)高速公路建设主要有改建和新建,目前我省以新建项目为主,这就需要大范围的走廊带选择,需要了解项目控制点附近的地形、地貌、路网分布、土地利用及沿线自然与环境因素等。卫星遥感技术以其丰富的地表信息和直观图像就在路线走廊带以及路线方案优化、比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选择。下面就以Google地球在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作一些分析:Google地球是美国Google公司向公众提供的一种三位数字地形图,利用它可以直接生成路线走廊带选择时需要的大范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且根据工作阶段的不同,可以转化成相应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Google地球解译出了区域路网、地表附属物、自然地理地貌等各种最新的自然、经济现象,在路线走廊带优化、比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1)卫星不受空域和地面障碍物的限制,能迅速获取全球任何地区最新的立体影像;可直接生成1:10000数字地形图,仅用少量野外控制点且不必严格控制点位分布即可生成1:5000~1:2000数字地形图,这对困难地区获取地面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而且由于视点高,其摄影死角比航摄更少,可获取更隐蔽地区的资料;(3)它提供范围大、面积广,因此更有利于路线走廊带的优化选择,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前期工作中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1.2数字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及二级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的一种新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测图和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摄影测量的区别在于它是利用相关技术自动处理数字化影像,是完全数字形式的。这种全数字化、全自动化的测绘方式为公路勘察设计的数字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1)采用航摄像片减少了大量的外业测图工作,外业测量工作简化为像控点布设、控制点布设及新增地物的调绘,这样就可以为公路勘测设计提供大比例尺地的形图,供纸上定线和方案比选使用。通过立体观察,充分利用航片丰富的影像信息进行规划、选线、经济调查、工程地质遥感分析等。(3)借助于数字摄影测量,直接产生设计所需的地表三维坐标数据,建立工程数字地面模型,为公路测设自动化系统提供原始地形数据。1.3GpS-RtK测量GpS-RtK三维测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测量方法,广泛用于各种测量中,克服了常规测量种的许多不足(如常规测量通常是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分别实施,这样就存在着视线不畅、水准高程测量困难、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对常规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加快了工程勘察设计进度、解决了勘察工期短的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工程建设能够如期、顺利、保质保量完成。(1)大量节约了人员的投入,从而减少物力的投入,提高经济效益。测量不受视线的限制,提高了测量速度,保证了勘察设计工期,从而保证了工程建设工期,提高了项目的社会效益。(3)克服了传统测量方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3

工程数据的集成是通过业务流程驱动,实现飞机单架次eBom、pBom、mBom、产品数模、工装数模、ao和仿真验证结果数据等信息在系统之间的传递,其主要实现方式如下所述。(1)eBom、pBom、产品数模、工装数模的集成。从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导出整机或指定部件单架次的eBom结构和产品数模及相应工装信息,数据格式包括zip包、excel等。导出的eBom和产品数模将导入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进行使用。(2)mBom数据的集成。mBom分为顶层mBom和底层mBom。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提供顶层mBom结构导出功能,将三维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完成的顶层mBom结构文件以XmL/excel格式输出,并导入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在平台上生成顶层mBom结构。在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上对顶层mBom结构进行管理,当发生更改后在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的mBom编辑器中进行维护。底层mBom结构在ao中的零组件配套表完成审签后由系统自动解析生成。(3)ao和仿真验证结果数据的集成。通过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和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的集成,使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新增三维ao输出功能。把通过工艺设计和仿真验证后的ao数据以zip包(包含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现有ao编辑器定义XmL格式文件、具有工艺指导性的视图及process、SmG、aVi文件等)形式输出。

2顶层工艺规划与管理

在三维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中进行顶层工艺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pBom的构建、顶层mBom的构建。(1)pBom的构建。pBom是在eBom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特征和企业的制造能力,对产品的结构进行重组,使之符合企业的生产能力,为生产组织、布局、车间分工提供依据,保证生产的可行性、均衡性和经济性。飞机装配顶层工艺规划过程首先是对产品设计产生的eBom进行重新组织形成pBom,主要完成新建工艺组合件和划分工艺路线。pBom在继承eBom所有属性(产品结构、三维模型属性信息、3D链接路径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工艺路线、工艺组合件及备注等属性。首先利用制造资源库中每个单位所属的设备了解单位的生产能力,并在三维环境中查看企业生产单元布局,综合工艺专业类型和制造经济性构建工艺组合件;然后根据零部件类型,确定装配流程,结合各车间的业务分工和现有的任务量确定零部件需要流转的车间,进行工艺路线的划分。(2)顶层mBom的构建。顶层mBom由多层次的装配单元和ao编号构成。装配单元是装配件的总称,指在飞机装配过程中,可以独立组装达到工程设计尺寸与技术要求,并作为进一步装配的独立组件、部件或最终整机的一组构件。顶层mBom构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产品的装配约束关系进行装配单元的划分,采用从大部件划分到小组件划分的顺序,将产品划分为若干个装配单元。装配单元是工序划分的基础。在pBom的基础上,利用三维交互方式查看设计模型,分析装配约束关系,划分工艺分离面,将产品划分为几个大的装配单元,即大部件划分;再对大部件进行装配约束关系分析,在每个装配单元下确定并建立子装配单元;划分子装配体,完成顶层mBom的构建。

3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

三维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主要包括底层mBom构建、装配顺序规划、工装关联以及装配路径规划,并对工艺设计结果进行仿真和优化,将工艺设计结果形成的工艺数据(XmL/excel格式)和仿真文件等发送到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进行统一管理。(1)装配工艺设计。利用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环境,针对具体装配单元包含的工序中零组件之间的装配约束关系,进行装配顺序调整,并对装配顺序规划的结果进行爆炸图仿真,及时发现不正确或不合理的工艺过程,进而进行装配顺序调整和优化,图2为某部件的装配工艺设计实例。然后以装配单元为基础建立ao件,并根据工位数量建立多个ao,定义ao代号和名称,确定ao对应装配单元在装配过程中所需要的装配工序,完善装配工序的基本信息,形成装配工艺,并关联各个装配工序的配套零组件、实现的装配约束、配套装配资源等信息。(2)装配工艺优化。飞机零部件尺寸大,精度要求高,装配过程需要协调的部位多,返工困难,为了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因重点部位的误差叠加而导致装配精度问题的出现,需要在装配工艺准备阶段对装配精度进行预测,并对导致装配精度超差的工艺过程进行优化。直接影响产品装配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零件加工误差和产品装配工艺,现有飞机装配精度保证一般是通过测量和协调实现,不能在产品装配生产前实现对产品精度的控制。在mBD技术和数字化装配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为了缩短飞机研制周期,需要将精度控制技术融入装配工艺准备过程,实现基于精度控制的飞机装配工艺优化,确保装配工艺的可靠性。在装配工艺正式前,对产品进行整体装配精度预测(见图3),提前评估各关键特性的工艺能力。由于整体装配精度预测是在零件还未加工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用位置公差(将尺寸公差转化为参考某基准的位置公差)作为输入。基于产品精度mBD模型,利用多维方向偏差搜索算法得出偏差传递路径,用蒙特卡洛算法将输入的位置公差转化为相应的偏差值(偏差值呈正态分布),利用上述的偏差值、传递路径、敏感度等信息来预测关键特性是否超差。在装配精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预测结果,确定并优化导致精度超差的工艺因素,最终满足整体装配精度要求。如果预测出关键特性出现超差的情况,可以结合全要素的偏差贡献度分析和实际生产能力评估,确定工艺优化方案。如果该方案需要改变装配顺序、定位基准等工艺内容,则需要再进行装配工艺仿真。通过装配工艺仿真后的工艺优化方案为有效方案。为了避免飞机装配生产线生产瓶颈的出现,在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阶段,通过工序生产力平衡仿真,可以提前预测生产瓶颈和影响因素。通过对装配工序进行优化,可以在飞机装配生产前实现装配工序生产力平衡。对每个工序进行生产时间估算,评估每条工序任务链的生产时间,并进行生产力平衡,防止因部分工序任务链过长或过短导致生产瓶颈的出现,从而避免生产延误或等待的情况发生。

4三维装配工艺指令的生成与管理

装配工艺指令(ao)是用于规定生产管理单元的完整工艺流程和流程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及记载生产过程中质量数据的工艺文件。在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中,可获取完整的ao信息以及工艺模板,并自动创建ao。当ao完成审签流程后,系统将自动提取ao中的零组件配套表,将其关联到顶层mBom结构中形成底层mBom结构。(1)装配工艺文件编制。每个ao对应一道工序,将工艺组件关联至ao。在ao节点下创建工步,并添加工步属性和描述信息。将工艺组件中的零组件划分至工步,并根据要求将标准件和资源划分至工步。(2)三维工艺信息标注。根据三维信息标注规则,将工艺信息标注在三维仿真动画中,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工艺仿真文件。这些工艺信息描述关键的装配尺寸与公差范围、工装和精度要求等生产必需的工艺约束信息,以及在装配动画中无法表达的指导信息。三维工艺信息标注的主要方式包括:颜色、可见性、文本、局部放大等。(3)工艺指令。通过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生成ao数据包(process、SmG、aVi、图片、XmL格式的工艺文件等),将ao数据包传到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利用工程数据集成管理平台的ao编辑器将XmL格式的工艺文件生成为ao文件,其余数据作为附件关联到ao,ao实例如图4所示。

5装配工艺知识管理

飞机装配工艺准备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广,包含的信息量大,是一种经验性非常强的知识密集型工作。在装配工艺准备过程中,为了实现装配工艺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提高设计质量,缩短准备周期和避免设计资源的浪费,需要对装配工艺知识进行建模并构建知识库。飞机装配工艺知识是指在飞机装配工艺准备和实际装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用于指导飞机装配工艺规划与仿真的抽象的数据表达。作为飞机三维工艺设计与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库,装配工艺知识库主要是存储和管理装配工艺实例、典型工艺模板和制造资源。首先构建3个库的分类结构,定义相应的属性,再将装配工艺实例、典型工艺模板和制造资源等分别放入对应的分类中。将装配工艺实例划分为典型工艺、典型工序和典型工步,并存入装配工艺实例库。典型工艺模版库存储已结构化、参数化的针对典型工艺特点的工艺知识,例如,根据工艺特点不同,将产品分为框类、壁板组件类、地板组件类、管路类和锻件类等,并按照不同类型的装配流程构建装配工艺模板,用于固化装配过程、组织典型装配模板数据。将飞机制造企业的生产资源以装配环境模型、虚拟人体模型、设备模型、工装模型、工具模型等形式进行三维建模,并赋予相应的参数信息,形成飞机制造资源知识。

6结束语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4

1.大足石刻艺术资源分类及重点展示内容

大足石刻的艺术资源包括龛窟群、造像、装饰纹样、镌记铭文等。由于同一资源类型中不同资源种类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因而对其展示信息的选择和展示方式的设计也将有所不同。笔者对大足石刻的艺术资源进行分类研究后,根据大足石刻不同艺术资源的特点选取了各类艺术资源展示信息的构成内容,并归纳和提取了各构成内容的信息描述和要素,为大足石刻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展示模型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①龛窟群

龛窟群是指由多个龛窟集合而成的石刻造像组群。本文研讨则主要集中于具有较大典型意义的5处摩崖石刻造像,即大足境内的北山石窟、宝顶山石窟、南山石窟、石篆山石窟和石门山石窟。大足“五山”石窟的群雕艺术的数字化展示设计应以展示大足石刻建造者整体设计思想和大足石刻气势磅礴的宏大场景为主要设计理念,主要展示方式将以场景展示为主。展示内容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石窟周边地理环境信息、龛窟形制信息、石窟群雕造像信息、龛窟装饰连接或分割信息等。不同的展示内容应包含一些必要的信息要素,如石窟周边地理环境信息就应含有山形、地势、道路、山体植被等关键要素。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即观览者对龛窟群的设计者融石刻作品于自然山水间的整体设计思想具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

②造像

石刻造像是大足石刻艺术的核心内容,是每个龛窟的艺术表现主体。大足石刻造像题材丰富、数量众多、姿态各异,是大足石刻数字化展示的重点和难点。石刻造像艺术数字化展示设计当然要着重考虑如何集中展示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造像,而这些造像的展示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细部特征清晰的三维立体呈现状态。主要包括如下基本内容:造像形制、色彩设计、题材类别、材质应用、雕刻技法及艺术风格等丰富信息。

③装饰纹样

大足石刻的装饰纹样主要是指装饰于各龛窟建筑的藻井、龛楣、边饰和主尊造像的背光、两侧、服(冠)饰、底座等各个部分的装饰纹样以及造像四周动植物装饰造型。大足石刻的装饰纹样主要包括五个大类:一是造像的背光纹样;二是造像的冠饰纹样;三是造像的服饰纹样;四是龛窟壁面的装饰纹样;五是尊像持物与宝座的装饰纹样。装饰纹样的展示应包含以下展示内容:纹样位置、纹样用途、纹样造型、雕刻手法及艺术风格等信息。

④镌记铭文

大足石刻镌记铭文是凿刻在大足石刻各处石窟、古塔文物保护范围内不同质地上的各类文字。主要包括四个大类:造像刊刻的经文、经目、偈语和颂词;乞佛人的造像镌记、题刻和石匠刻师的题名;各朝代培修、装绚石窟的碑刻和题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碑碣、题刻、诗词和游记等。大足石刻铭文具有鲜明的民族化、地域化、生活化特色,与大足石刻造像的精美造型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大足石刻文字与造型互证相融的特色石刻艺术长廊。大足石刻铭文的展示内容包含铭文内容展示和书法艺术展示两部分。铭文内容信息要素主要包括:造像的时间、祈愿、尊像、供养人等。铭文书法艺术展示信息主要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和审美风格。因此,自然还将考虑铭文与造像之间的有机相融问题。

2.大足石刻历史文化资源分类及展示内容

大足石刻历史文化信息是石刻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了解大足石刻造型艺术的缘起背景、发展脉络和流变衰落以及历史进程,进而熟悉石刻开凿时期巴蜀地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窗口。大足石刻的历史文化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足石刻基本文化信息,包括题材、内容、历程、范围、地位、价值等方面的考察研究;二是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譬如儒释道三教融合文化、中华孝文化及多元文化包容等;三是巴蜀地域文化信息,包括巴蜀民间文化、巴蜀民间社会生活文化等。

二、大足石刻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设计

1.大足石刻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建设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大足石刻实体资源内容与特点的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大足石刻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建设内容可以大致概括成三个主要部分:一是对石窟艺术资源虚拟场景的二维和三维之建模展示,包括石窟场景展示,龛窟建筑空间场景展示,造像、装饰纹样、镌记铭文的二维、三维展示。二是对于石刻历史文化资源的多媒体信息集成展示,包括文本、图片、二维与三维模型、音频、视频、动画效果的综合展示。三是创建一个可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虚拟体验的交互界面和平台,可让用户在数字化展示中获得对文化遗产认知的生动虚拟体验。

2.大足石刻虚拟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设计

根据上文大足石刻艺术资源分类和展示信息研究,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对大足石刻艺术资源数字化展示系统所要展示的艺术本体资源进行了整体布局策划、分类和取舍,最终确定了与之相匹配的展示技术。根据不同的艺术本体资源的种类,选取恰当展示内容,按照展示描述要素的要求,用数字高清照相机、录像机,二维、三维激光扫描仪等进行数字资源采集,然后对数字资源进行图像处理和三维建模,在此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具体的展示设计。

1)龛窟群展示设计。

大足石刻龛窟群场景宏大,龛窟群依山凿刻,所有造像都应是在勘察地形后统一规划设计,然后开窟凿像的。正是设计者因地制宜,甚至借景发挥,山峦溪泉等均在营造者构思之中相互融合,极具连环画式的整体感,宝顶山的大佛湾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既然是数字化展示设计,首先必须遵从大足石刻固有的状态情势,然后还要特别发挥数字化展示设计的优势或特点。所以,为了传达给受众大足石刻山水连环画似的整体感,我们采用了场景的虚拟漫游和三维场景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龛窟群的场景展示。笔者所带团队特别选取了宝顶山大佛湾第11号释迦牟尼涅槃场景为展示对象,进行了360度全景照片展示和搭建三维场景模型展示两种设计实践。360度全景照片展示通过在宝顶山大佛湾第11号释迦牟尼涅槃像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架设自动旋转云台拍摄系统,根据云台所发出的脉冲旋转指令,相机自动按照设定角度旋转拍摄。在完成角度达360度的旋转拍照之后,再用专业拼接软件将照片拼接成全景场景呈现。由于拍摄照片的数目和角度比较多,照片质量较高,拼接出来的图片的三维效果非常好,采用全景照片拼接的虚拟三维场景。这样,较好地展示了大足石刻的龛窟开凿依山就势的特色,显示出造像和周围环境和谐相融的设计匠心。同时,我们在展示场景中进行漫游途径设定,用户可以用键盘的方向键或者鼠标实现在虚拟场景中自由穿行,并且在某些特定虚拟场景中定义特殊交互点,设定链接,用户点击后可转向链接内容,完成简单的用户交互。搭建三维场景模型展示则是用3D建模软件搭建的宝顶山大佛湾第11号释迦牟尼涅槃三维场景模型。虽然3D效果比全景照片展示得要好些,但其制作周期较长,制作成本亦较高。比较而言,从制作成本来看,全景照片拼接的工时成本较低,对展示系统性能要求不如3D模型那么高。从展示效果来看,虽然立体感效果不如3D模型,但是受众现场感体验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2)造像展示设计。

由于大足石刻造像数量巨大,倘若要对每一尊造像都进行高清的三维建模显然不太可行,于是对造像展示设计采用二维图像采集和三维高清建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较为合适。所以,必须有选择性地选取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石刻造像进行高清三维建模,而其他的造像则通过二维图片或者视频摄像的方式予以展示。依此,笔者团队便选取了宝顶山大佛湾第13号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变相场景中的主像佛母大孔雀明王进行三维立体建模。我们先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了造像的三维几何形制信息,对采集的三维点云数据处理后运用3D软件建模。由于历史久远,该龛主尊面部和身体等已经部分损毁,为了还原和恢复造像完整状态,我们在建模中查阅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并且重点参考了同样存在于大足石刻“五山”中其他龛窟群如北山佛湾、石门山的孔雀明王的造型,对佛母大孔雀明王的残缺部分进行了较好的软件修复,运用3D软件建立了孔雀明王造像的三维几何模型。所建的孔雀明王的三维模型不仅清晰地展示了造像的三维造型信息,同时也可以辨析出造像头冠的镂空雕刻技法和底座孔雀的雕刻纹理,较好地展示了造像部分损毁前的造型风采和精湛的雕刻技法。

3)装饰纹样展示设计。

大足石刻装饰纹样种类、式样纷繁复杂,分布面积较广,装饰部位、功能各不相同,且其装饰造型功能随着主尊造像的身份改变和宗教故事的寓意表达而相应变化,似乎并没有较为固定的分布区域,其装饰效果往往取决于龛窟的整体设计。因此,对于装饰纹样的数字化展示设计,我们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展示手段,以二维平面展示与三维立体展示相结合的模式,通过二维图片或者视频展现装饰纹样的位置和整体的平面布局,局部三维模型展示典型纹样的细部特征和雕刻手法。而对于造像背光部分、龛窟壁面的这种大规模成片出现的装饰纹样,采取全景照片拼接“假三维”效果,或者用二维图像绘制、摄影图片的方式来展示。对于服(冠)饰和造像底座装饰纹样部分,也可以通过对造像的三维建模而进行同步建模与展示方式来完成。因此,课题团队选取了宝顶山大佛湾第29号圆觉洞进行设计探索和实践,先用二维绘制的方式对圆觉洞进行初步绘制,图片尤其突出了洞内菩萨背光部分十分繁复的装饰纹样。然后对中间的问法菩萨进行了三维建模,在软件中将二维绘制圆觉洞四壁的图片与三维建模的问法菩萨进行有机合成。圆觉洞四周壁面细致的二维绘制图片较好地展示了圆觉洞中造像背光部分各类石刻装饰纹样的丰富多彩、细腻精致的造型特征,由于中间三维建模的问法菩萨与二维图片部分的距离感很强,凸显出一种奇妙的三维立体效果。

4)镌刻铭文展示设计。

拟采用二维高清摄影图片展示等给予落实,由于展示技术简单,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工作基本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大足石刻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展示设计。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对大足石刻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进行知识的可视化表达。通过音频、视频、二三维动画让不同的知识点得以直观化、图示化、生动化和系统化的展现,构建石刻造型艺术与历史文化知识同步展现的立体文化空间,同时通过这个文化空间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度了解大足石刻的精湛艺术和厚重文化,为中华文明的有效传承和伟大复兴开辟新的时空领域。具体方法就是对于各类艺术资源的艺术特征随着展示模型或者场景的展示同步配有文字或者音频解说;对于石刻场景中的宗教故事和生活场景介绍,采用二维或三维故事动画的形式,以动态形式向浏览者介绍;对于大足石刻的整体介绍则采用实景视频拍摄和纪实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一部全新的专题片来全面介绍大足石刻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目前我们已经制作完成了专题片的前期策划工作和两部大足石刻宗教故事二维动画片的创作工作,效果良好。展示设计的最后一步工作就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或者造像进行交互设计,从而便于实现用户体验。

三、结语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5

摘要:本文从国家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三个方面分析了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及其意义;并从完善软硬件设施、数据库建设和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素质等方面论述了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字:高校档案室;数字化建设;档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高校正迈入数字化管理时代。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不同载体形式、不同记录方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形式,形成可供保管与利用的数字信息资源库。[1]对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有利于保护档案实体、方便档案借阅查询。笔者认为高校的档案室数字化迫在眉睫。

一、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1.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档案局于1996年把电子文件研究项目列入科技计划,1999年完成了《电子文件归档与归档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同时要求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研究和实践。[2]因此,高校档案室必须做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工作,以迎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方针政策。

2.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推动高校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

在传统的档案文件管理时代,档案室的工作主要以接收、保管、查阅纸质档案为主。这一工作方式有极大的封闭性,容易产生“重保管、轻利用”的工作思想。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过利用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对文件进行收发、归档、鉴定、销毁、利用,使整个过程快捷、准确,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大提高了档案室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3]

3.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传统的档案工作者,大多从事于比较机械的手工劳动,档案工作者的效率比较底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评价。档案部门要想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必须提高自身的数字化水平。此外,档案工作者必须更新利用档案管理理念,有效利用和共享技术手段和方法,发挥其增值作用,从而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实现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的条件

1.信息时代的发展为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普遍使用,我们已生活在信息时代。这一时代为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提供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正是由于计算机和扫描仪、复印机等各种软硬件的使用,才使档案室档案数字化成为可能。同时,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对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的改革,正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必须实现的转变。

2.高校档案室档案的增多使其数字化迫在眉睫

近年来,各高校为培养更多的人才都在实施扩招政策。一方面,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迈入高等学府享受更高的教育;另一方面,它给学校各方面带来了竞争压力。原有的档案库房已不能满足逐年增多的档案文件,这促使档案室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更改。档案室档案数字化通过对档案内容的数字化扫描,在提供利用时,以查找电子档案为主,这样可以改变原有档案的存放方式,能够节省档案存放空间,容纳更多的档案文件。

3.档案室纸质档案的存在是数字化的必要准备

档案室纸质档案的存在是数字化的前提,任何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的信息都要以传统文件为载体。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对文字、图片等用扫描仪将其转化成Bpm图像文件格式存储于计算机中,然后制作成可永久保存的光盘,建立数字档案管理体系,也就是“双套制”管理的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原始档案的原始生态和永久保存,又方便了科研人员的查阅与研究的需求,也为今后的资源共享打下了基础。[4]

三、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完善相应的软硬件设施

建立档案室档案数字化,首先需要完善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这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数字档案信息采集设备,实现纸质档案、图纸档案等的数字化转换工作,包括扫描仪和计算机等设备;一类是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设备,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与管理,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关盘等设备;一类是档案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功能,包括档案著录、档案统计、档案检索、档案信息等功能。[5]其中,在数字化信息采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信息载体形式,选择通用性好、存储容量大、存储质量好的存储格式,这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同时减少信息的流失。在数字档案信息存储过程中,制作成可永久保存的CD-R光盘,便于对档案文件的长久查阅利用。在实现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时,应选择合适的档案综合管理系统软件。在服务器软件领域,存在着以各种版本的UniX和LinUX为代表的优秀者,它们既有稳定性、安全性的特点,又具有价格低廉的特点,因此可以作为档案综合管理系统软件的首选。

2.档案数据库建设

在数字化过程中,对档案室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成学籍、成绩、论文、科研成果等数据库,更方便用户的查阅利用。

学生学籍档案数据库。档案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网上招生的录取数据,收录每届学生的基本情况,形成学生学籍档案数据库。这一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和用人单位鉴别学生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学位论文和科研成果档案数据库。结合每年毕业生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机会,将纸质论文和电子论文数据库一并归档,并及时采用扫描等方式补录以往学位论文全文,建立齐全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学生成绩档案数据库。学生在每学期都有期末考试,待学校收录期末考试成绩时,档案室可借机汇总建立学生成绩档案库。

3.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提高档案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可定期对档案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实施定期考核适度。另外,可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档案业务骨干到高等院校进修。同时,在招聘档案人才时,除考虑档案文书知识外,更要注重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人才,调整档案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组成,更好地为高校档案数字化服务。

四、结语

高校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已成为高校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这一机遇,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遵循合理的原则、设立科学的目标、采取正确的方法、逐步走向完善,尽早实现档案室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使档案室工作的各个环节以更高的效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其它各项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沙敏.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1,(2):171-172.

[2]饶永.简论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6):88-91.

[3]林丽群.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数字兰台,2008,(2):12-13.

[4]孙莹.“满族说部”档案室数字化管理初探[J].兰台内外,2005,(6):65.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数字化协同设计;pDm;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363(2015)09-0036-0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设计领域,数字化协同设计将是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的一种实现。pDm则是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重要实现方法。pDm发展较早,它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可以作为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重要实现手段,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数字化协同设计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pDm与数字化协同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并深入探讨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从构建pDm数据库和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两个方面入手,分析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1数字化协同设计和pDm的主要概念和内容

数字化协同设计DCD(DigitalCooperativeDesign)是由计算机图形学、远程会议系统、并行工程、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图形与图形通信和协作信息管理系统等多学科知识集成的系统技术。协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机作业的设计方式,在分布式协同设计环境下,设计人员可以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寻找合作,借助于系统提供的功能共同完成设计。

pDm(productDatamanagement,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出现于八十年代初期,大多是由各CaD供应商推出的配合CaD产品的系统,主要局限在工程图纸的管理,解决了大量工程图纸、技术文档以及CaD文件的计算机管理问题。这是第一代pDm产品。随着pDm技术的发展,目前pDm产品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对数字化协同设计的支持,都比第一代产品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正确分析pDm技术,并掌握pDm技术,对推动数字化协同设计发展和提高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正确分析数字化协同设计和pDm技术的概念和内容,对推动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2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应构建pDm数据库

pDm作为所有产品知识的唯一数据源,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查询手段,特别是对部件和文档的分类管理,使pDm真正成为了一个能够读解数据含义的业务知识系统,使得pDm远远超出了普通的文档服务器(FileServerorFtp)以及VSS这样的协同控制领域,成为最接近知识管理的应用系统。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入手。

1)将pDm作为搭建数据库的主要技术。考虑到pDm技术的优越性,以及pDm技术对数字化协同设计的作用,在数字化协同设计过程中,积极构建pDm数据库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当前数字化协同设计实际,将pDm作为搭建数据库的主要技术,对提高数据库构建质量和满足数字化协同设计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掌握pDm技术特点,并根据数字化协同设计的实际需要,利用pDm技术,构建数字化协同设计所需的数据库。

2)根据数字化协同设计的现实需要,构建pDm数据库。在了解了pDm技术之后,我们应认真分析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需求,并根据数字化协同设计的现实特点,利用pDm技术构建数据库,将该数据库作为数字化协同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数据支撑手段,提高pDm的应用性,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更加完善的数据支撑,最大程度的满足数字化协同设计需要,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

3)把握正确的构建原则,提高数据库的实用性。鉴于pDm技术的优点,以及pDm技术在构建数据库中的作用,在构建数据库过程中,我们应把握正确的构建原则,即把握准确性原则,做好技术选择,把握全面性原则,保证数据库能够起到积极作用,把握有效性原则,保证数据库在实际使用中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提高数字化协同设计的整体质量。因此,把握正确的构建原则,并提高数据库的实用性,对pDm技术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3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应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

pDm建立了一个产品开发的平台,使企业能够运用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的原理,使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包含产品相关的各个部门,如设计、工艺、制造、采购等,能够让各个部门协同工作。设计人员在初期就可以选用满足要求并且成本低的零部件,产品设计的缺陷(无论是影响产品性能,还是影响产品的可制造性)也可以被及早发现,从而减少了工程变更的次数,缩短厂产品的研发时间。基于pDm的这一优势,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应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在pDm技术应用过程中,考虑到pDm对数字化协同设计的促进,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是解决数字化协同设计现存问题的重要手段。因此,pDm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全面新颖的产品开发平台,提高其针对性。

2)在产品开发平台的构建中,以满足数字化协同设计需求为准。为了保证产品开发平台的构建取得实效,在利用pDm技术构建产品开发平台过程中,应正确分析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需求,并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准,做好产品开发平台的构建,提供数字化协同设计的整体质量,提高pDm的应用效果。

3)优化设计流程,提高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之后,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流程的优化上,通过对设计流程的优化,使产品设计的合理性得到全面提高,进而满足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需要,最终达到提高数字化协同设计效果的目的,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4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pDm技术可以作为数字化协同设计的重要手段,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数字化协同设计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pDm与数字化协同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并深入探讨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从构建pDm数据库和构建新的产品开发平台两个方面入手,分析pDm在数字化协同设计中的应用效果,为数字化协同设计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新访.工程数据库系统的版本管理模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14(2).

[2]曹健,吴瑞珉,张友良.CSCw环境下协同设计的多版本问题及其管理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11).

[3]于源,卢军敏,王小椿.基于多色图理论的pDm版本管理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12).

[4]于戈,宋宝燕,田文虎,等.现代集成制造中的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14(6).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7

一、从媒体产品设计制作入手,内容丰富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首先是从媒体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入手,以数字图像产品、数字音频产品、数字视频产品、数字动画产品、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软件设计开发等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为例,从内容上涵盖了数字媒体产品的各个领域,涉及媒体产品的设计思路、开发流程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技能,使读者对数字媒体产品的制作全过程一目了然。因此全书的理论十分全面,内容也非常丰富完善。

二、理论结合实例教学,通俗易懂

本书的实用性非常强,它将数字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的相关理论和具体软件的操作过程结合在一起进行撰写,在结合实例讲解的基础上运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相关知识,使得读者学习起来十分省力,会少走很多弯路。例如全书根据数字音频、视频资源开发过程的实际需要,以Vegaspro、premierepro为例讲解视频、音频数字媒体产品的编辑、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要点、重点及核心难点;在进行图像技巧处理方面的论述时,以光影魔术手处理照片技巧为例,将光影魔术手技术的要点及操作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于提高读者实际操作的水平有重要帮助;在动画制作方面,作者以Flash作为动画编辑制作软件的代表进行范例论述;最后在数字游戏的设计开发方面,以通俗简单的语言介绍了游戏设计的整个流程以及常用开发工具的简单使用步骤。整体而言,全书的实例教学非常全面,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

三、行文框架清晰,利于深入研究学习

思路明确、框架设计清晰是本书行文的另一大特色。全书总共由七个章节组成,分别为数字媒体技术概述、数字媒体图像技术与制作、数字音频技术与制作、数字视频技术与制作、数字动画技术与设计、数字游戏设计与开发、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计。每一部分的论述都按照概念讲解、概念特征、产品分类、设计思路、设计流程、设计元素、开发工具、案例分析的顺序来展开,内容上层层递进,思路上环环相扣,全方位考虑到了读者接受新知识的顺序、速度和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描述,十分利于数字媒体产品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进行初步学习和深入探讨。这样的行文顺序和框架建构模式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不仅要学习这种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要学习这种编排文章由浅入深的思维顺序。

四、可应用于数字媒体产品开发和学习,适用面广

《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还是一本适用面极其广泛的著作,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设计思维和产品制作,更对计算机领域有了相对深入的扩展。例如该书的第七章――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设计这一部分,便是基于因特网和万维网,对网页中的内容和格式化网页中的内容进行了描述。最后该书还论述了交互式主页的常见技术,其中对aSp、Ria、aJaX等技术的论述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一书不但适合专业的开发人员、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更适合各类数字媒体制好者和数字媒体发烧友等。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8

一、媒介理论是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核心

从媒介演化史上看,数字媒体艺术应该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mediaart)的一种。媒体艺术作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本雅明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西方现代主义的诞生。区别于传统绘画、雕塑等手工艺术,媒体艺术依附于技术、商品和传媒,通过摄影、电影、海报、招贴、广告、印刷图像、机械装置等非传统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也由此启发和影响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未来主义招贴(见图1),杜尚的动力装置,罗钦可、汉密尔顿的摄影拼贴,利希滕斯坦、安迪·沃霍尔的丝网波普以及白南准的录像装置等都是这种艺术形式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战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和大众传媒的兴盛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媒体艺术无论是基于印刷媒介、光学媒介、电子媒介或数字媒介,通常都蕴涵了机械、技术、大众、民主、传播、通俗、解构、恶搞、拼贴、时尚、商业和娱乐等要素。因此,理解数字媒体艺术必然要追溯媒介艺术的观念和技术史。曾经撰写过《电影的虚拟生活》、《数字的解读》和《新媒体诞生后的哲学》的新媒体研究知名学者、哈佛大学教授大卫·罗德维克认为:“从当代的角度来看,电影应该仅被作为源自19世纪的媒体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复杂的各种媒体技术发展的整体历史中的一支。它包括计算技术的系谱学,以及扫描、电子记录和传输的系谱学。”他进一步指出,“每一种艺术的媒介都是不断创新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新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艺术媒介。”同样,我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邱志杰等人也从艺术媒体演化史的角度研究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脉络。他通过考察录像艺术的四个发展阶段——从乌托邦到语法阶段,再从诗学阶段到它的边缘化时期,由此归纳和暗示了一种更为普遍的媒体艺术发展规律。邱志杰指出,新媒体艺术产生于现代主义对技术的矛盾:一方面,现代主义对于新技术、新世界充满着乌托邦的热情,由此产生了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立体派的技术崇拜美学;另一方面,出于对机器的恐惧和对原始乐园的怀念,则产生了达达和超现实主义的梦魇。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marshalmcLuhan)关于新旧媒体演化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和意义。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技术都要改变人的整个环境,并且包裹和包容老环境。它把老的环境改变成一种艺术形式。”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总是“后浪推前浪”,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包括既排除(新媒体使旧媒体成为老旧过时)但又包容(新媒体以旧媒体为其内容)的演进历程,从口语、书写、印刷到电子媒介莫不如此。麦克卢汉的这一贡献使人们认识到:“媒介即讯息”,所有媒体的“内容”便是另一个媒体。借用麦克卢汉的思想可以看到,当代社会的数字媒体正是在利用、改造、解构、拼贴和重构传统媒介(如文本、影像、图像、版画、电影、动画、音乐、戏剧或表演)的过程中,将旧媒介作为内容或艺术形式,并由此建构出自身的“数字化”媒体艺术特征和体系。因此,媒介理论是理解和掌握数字媒体艺术本质的钥匙。

二、符号学和语言学是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工具

人们对当今时代有着形形色色的命名:全球化时代、消费时代、后现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数字时代、读图时代、影像时代、视觉文化时代……或许可以概括地说,这是一个数字媒体文化时代。在全球化、网络化和跨国资本主义语境中,电子传媒和数字媒体导致了虚拟现实的凸显与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多媒体性、超链接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新特征导致一种迷宫式、镜像式的“碎片文化”特征的浮现,传统的文化传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有“新麦克卢汉”之誉的“后现论

先锋”让·鲍德里亚(JeanBaudrilard)指出的那样:当代的社会是一个“拟像的社会(societyofthesim-ulacrum)”,其文化特点就是传媒符号的激增,其结果造成表征与现实关系的倒置。鲍德里亚借鉴了索绪尔语言学和符号学,并对媒介符号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鲍德里亚认为,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对于产品或艺术品的复制,现代社会的复制则是一种无本无源的符号意象的增殖;艺术和传媒用符号来使实在消失并掩盖它的消失。在他看来,“在符号统治一切的社会中,一切存在应该是符号物的存在,真实、原件和原初都已荡然无存,虚拟是这个社会真实的存在。”数字媒体艺术正是当代社会“虚拟化”的写照。这种艺术形式(如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装置、软件艺术和网络艺术等)无一没有虚拟、沉浸的美学特征和超现实体验,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构建符号或虚拟的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艺术再现的议题,使艺术创作不仅不再局限于“再现真实”,甚至也不再需要真实的语境。例如,2010年的电影《阿凡达》凭借强大的数字建模、数字3D虚拟摄影和“表情捕捉”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美轮美奂的奇观和异族纳美人的形象,这种完全凭借概念设计和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虚拟存在,恰恰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符号学与虚拟美学上的重要意义。

新媒体艺术理论家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指出:“在计算机时代,数据库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而起作用。被某个程序所使用的信息就是使用者认知过程的输出。”

他还提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实质在于它体现了一种数字化和虚拟化的存在。非物质性(nonmateriality)或符号性是这种存在方式的基础。从这个最基本的性质又可以推导出数字媒体物质层面的其他一切特性(图像思维模式、非线性表达、正在进行时的时空特性以及交互性的艺术体验)。曼诺维奇进一步认为,数字媒体有五个原则:数值化、模块化、自动化、可变性和编码译码。其中数值化是首要的原则。数字媒体可以描述成数字函数,可以用数值来计算或编程。而数据化使现实世界“分散、重组与合成”成为可能。正因为这种数字特性,使得数字艺术的虚拟存在和交互成为可能。正如大卫·罗德维克在《电影的虚拟生活》中指出的,虚拟的含义远远超过了人们在一般语境下认为理所当然的意义。建构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必须理解虚拟的含义,而符号学和语言学正是人们借以理解虚拟世界的工具。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

根据媒介理论、语言学、符号学以及传播学、艺术学的原理和观点,可以进一步梳理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课题。其内容应该包括:①数字媒体艺术本体研究。包括该学科的界定、门类、特征、美学、交叉领域、表现规律等内容。数字艺术发展史的研究。包括历史、事件与发展趋势研究,探索媒介和“媒介艺术”的演化规律。③数字媒体艺术创意方法学的研究。包括广告、影视、媒介公司的案例研究,创意思维、作品分析、调研与统计、受众行为和心理研究,以及设计步骤与流程研究等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应用领域研究。其重点在于理清学科与就业的关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系统性和科学性,特别是要注重其交叉和重叠的应用领域的研究。此外,国内的一些新媒体艺术研究学者如许鹏教授等还建议将中国新媒体艺术的民族特色内容纳入研究范畴,提出“从中国的新媒体艺术实践中探索出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理论。”该建议从另一个视角拓展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方向。

为了进一步梳理和归纳数字媒体艺术在应用领域中的分支和相互关系,结合目前国内外高校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设置的资料,本文通过信息视觉化的方法归纳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媒介产品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学科内容如下。

(1)时基媒体领域,数字电影、电视广告、动画、动态媒介(片头、栏目包装、mtV等)、Flash、DV等归于此。按照新媒体研究学者、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兰迪·克鲁福的观点,该领域属于叙事逻辑的领域,与视听语言、蒙太奇理论、戏剧结构、角色造型、场景、表演、剪辑、媒介艺术史等课程相联系,它们同样具备大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特征并更侧重观赏性。

(2)交互产品领域,包括网站设计(博客、购物网、体验馆、视频网、SnS社区、游戏社区等)、

手机软件设计、ipad内容设计、电子出版物、多媒体产品、交互设计、信息设计、Ui界面设计等。其知识体系属于数据库逻辑,克鲁福认为:“在叙事逻辑中,控制权在讲故事的人手里;在数据库逻辑中,控制权在接受者手中,……所以是用户控制导向的。”因此,该领域更侧重用户的需求性以及交互性的研究,包括信息架构、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用户体验、界面设计和社会学-人类学方法等。

(3)互动娱乐领域,主要指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装置艺术、交互动画、虚拟漫游、交互墙面艺术等,既有“时基媒体”的特征又有“交互性”的特征,并属于更侧重观众或玩家“体验性”的艺术。这部分内容同样与上述两个领域存在相互重叠区域。

(4)传统媒体延伸领域,主要指基于纸媒或户外展示的平面设计、摄影、广告、插图与漫画设计、

信息导航设计等。该领域往往更强调数字设计工具的高效率和丰富性。此外,在图2中,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传播中的计算机创作语言、工具或平台用虚线表示,其与媒介产品设计的重叠可以表示这些创作工具所涉及的领域。

四、结束语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数字化设计论文篇10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室内设计教学的要求也因此有了转变。在艺术设计学科中,室内设计专业已经从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向现代空间艺术及技术发展转变。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室内设计应用数字化教学的优势及特点展开讨论,进而分析了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对于室内设计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室内设计教学;数字化;应用

1前言

室内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创造美化自身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活动,是对于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研究,也是对生活的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次改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室内设计的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变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要求,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在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下,能够将其很好的与室内设计教学相结合,还可以将理论更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把室内设计中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设计的原理,使室内设计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的主要优势及特征

2.1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的主要优势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数字化应用的教学更是给其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平台。将数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中加以应用,其最主要的优势就是能够将客观进行再现,并且可以虚拟现实。室内设计的空间可以同三维建模的方式进行虚拟化的呈现,并能够将设计的场景更加动态化的展示出来,然后再结合色彩的渲染以及灯光的效果等,就能够将场景更加真实的展现。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场景再现,还可以对在设计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更有效地纠正。这种多视角的虚拟场景教学训练还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激发作用。此外,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的应用还对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数字化技术和艺术设计的结合会有更大的优势,可以推动室内设计教学多元化的发展。通过这个数字化的教学平台还可以将一些复杂的理论和比较抽象的概念更加真实透明的展现给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和教师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数字化的教学能够和时代的发展更加同步。

2.2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的主要特征室内设计数字化的教学也有着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直观性。它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的可视性将教学中比较理论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帮助室内教学知识中很多重点和难点能够更有效、快捷的解决,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文本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在教学时可以将室内设计中的色彩、灯光的环境等来通过数字化的平台进行更加立体化的呈现。此外,数字化的教学可以更加灵活的控制和改变室内设计的风格,可以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体验到这样的氛围,这样就可以保证理论的教学和实际应用设计不脱节。室内设计数字化教学还可以把资源信息的开放性和知识的开发性得以实现,进而通过网络达到资源共享。在室内设计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还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特征,从而改变教学关系以及教学中心,还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灌输式教学,逐渐向着更好的启发式及引导式教学方式发展,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数字化教学的应用对室内设计教学的影响

3.1数字化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以往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手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创新思维及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数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减轻学生的负担,还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绘图的时候,学生可以借助一些比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专业的绘图软件来对设计中的施工图、设计图、立体模型来进行绘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更加方便实用,而且还可以更好的展现立体的结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避免一些设计中的错误,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此外,对于一些设计类软件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保证对绘图数据的精确度,教师可以更多的将其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其对知识的讲解更加具体形象,而且还丰富了教学的手段,进而提高了室内设计教学的教学效果。

3.2数字化教学的应用改变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早已不能够适应是时代的发展,将数字化教学更好的应用到室内设计教学中,不仅可以改变其灌输式教学模式,还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回归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数字化教学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啊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更加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在对一些软件的应用时,学生会更有兴趣的自主探究软件的应用方式和其他方法,对这样的学习也更有兴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完全解放了学生的思想,而且还可以更好的鼓励学生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室内设计人才。

3.3数字化教学的应用提升了设计的整体效果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对设计本身来说,数字化教学的应用也非常有意义。数字艺术的教学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设计的产品,从以前设计中的几张设计图纸或者几个模型来进行的二维来展示,到现在的无论是设计图还是;立体效果图,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来更好的展现出来,以期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有动态的效果展示,这样的展示不仅使其展现更加完整,而且还特别的生动、形象。这些种种的变化,对于室内设计的教学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随着软件应用的普遍发展,许多不是专业的设计人士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来进行数字化技术的学习,并且将此项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使数字化技术得到的更好的发展。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脚步,在室内设计的重视程度方面越来越得到体现,室内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设计的系统,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实存在很多困难,所以通过新建的数字化技术来进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室内设计专业已经从传统的建筑装饰艺术向现代空间艺术及技术发展转变。在室内设计的教学中应用数字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不仅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还可以使教学成果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室内设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健,王东.探析数字化环境中的室内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0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