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电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0:03:25

泄漏电流篇1

实践证明,最好在被试设备温度为30~80℃时对其进行试验,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泄漏电流变化较明显,且在停运后的热状态下或冷却过程中对不同温度下的泄漏电流进行试验也便于比较。规程给出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绕组直流泄漏电流在不同温度下的参考值,对于额定电压为63一330kV的变压器,其温度从80℃变化到10℃的过程中,泄漏电流参考值从570拌a降到了33拜a,减小了94.2%。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泄漏电流值会增大,绝缘材料的散热条件也会更差,热击穿的击穿电压也就越低。因此,测量泄漏电流以及分析评判测量结果时,需重视温度因素;在比较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或历史记录)时,需将测得的泄漏电流值换算到同一温度下。直流泄漏电流与试验电压的关系对于绝缘良好的设备,其泄漏电流与试验电压的关系曲线近似为直线;若设备存在绝缘缺陷,则其泄漏电流将随电压的升高而急剧增加,泄漏电流与试验电压的关系曲线(即其伏安特性)也不再为直线,如图3所示。因此,可利用伏安特性辅助判断设备在高电压下的绝缘状况,即绝缘正常时的泄漏电流随试验电压成正比上升,绝缘不良时的泄漏电流在某试验电压下急剧增加,忽视残余电荷对直流泄漏电流的影响对于电容量较大的电力设备,在测量其直流泄漏电流前,必须切断其电源,并对其进行充分放电直至无残余电荷。实践证明,未充分放电是造成测量结果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忽视高压试验导线的正确选取由于连接被试设备的高压导线暴露在空气中,因此当其表面场强高于20kV/cm(决定于导线直径、形状等)时,沿导线表面的空气将发生电离,导线对地形成一定的杂散泄漏电流。由于直流泄漏电流本身量值(微安级)很小,因此不能忽视杂散泄漏电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不规范的试验导线测量泄漏电流,得到的测量结果严重失真,因此测量泄漏电流时需使用屏蔽线作为试验导线。另外,在测量泄漏电流时还必须注意导线对地距离,以避免影响测量结果。停电后,采用直流设备测量Ulma及75%U,、下的泄漏电流是m()a必测项目。正确设置微安表位置测量moa的直流泄漏电流时,应先用绝缘电阻表摇测m()a本体对地及基座对地的绝缘情况。若绝缘良好,则宜在被试品下端与接地网间串联一只带屏蔽引线的微安表(此时被试品的下端应与接地网绝缘),其精度应高于成套装置上的仪表。若两只电流表的指示值不同,则应以外部串联的电流表读数为准。测量时优先考虑图4中paZ位置接线;若基座绝缘不太理想,则应用pai位置接线,否则泄漏电流测试值误差较大。

测t试验电压目前,普遍采用市售成套直流高压试验装置对m()a进行测量。其中部分直流高压试验装置是采用中频变压器低压侧来监视高压电压的,这对于中低压(35kV及以下)m()a尚可,但对于高压(110kV及以上)m()a,将产生较大测量误差。氧化锌阀片的非线性致使试验电压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在测量时应在高压侧直接测量试验电压,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导则推荐用高阻器串微安表(或用电阻分压器接电压表)对moa进行测量,而不使用成套直流高压试验装置。本文仅对直流泄漏电流测量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如直流试验装置的合理选型、被测对象测量前的适当处理以及湿度、电源电压、加压速度等问题。

作者:张治武曹小龙曹小虎吴栋梁单位:甘肃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甘肃天水供电公司

泄漏电流篇2

关键词:串补过电压保护泄露电流金属氧化物限压器预防性试验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55-02

1发现问题

检修班进行串补平台moV直流1ma下电压及75%该电压下泄漏电流测量预防性试验中,在试验仪器工作正常、试验方法及人员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工作测得部分数据如表1。

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1ma下电压U1ma及0.75U1ma下的泄露电流有以下要求:(1)不低于GB11032-2000规定值;(2)U1ma实测值与初始值或制造厂规定值比较,变化不应大于±5%;(3)0.75U1ma下的泄露电流不应大于50μa。

对照以上规程要求,此次试验得出数据均不符合要求,若根据此数据进行判断则得出moV设备可能存在内部严重受潮或有缺陷。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该串补设备投产时间较短,且在投产前安装试验测试结果均符合规程要求,短期内大部分moV设备均出现缺陷的情况机率较小,初步认为此次试验环境及直流高压发生器对周边设备产生的感应电严重影响了试验结果数据。

2问题分析

因串补平台上设备数量大,种类繁多,各类设备在考虑安全距离后均以紧凑型排放,其中moV安装排列为两排对称排列方式。

2.1moV设备试验过程

moV进行直流1ma下电压及75%该电压下泄漏电流测量预防性试验过程:在moV试品末端添加一指针式微安表,并在试品moV及周围(前后左右)非试品moV顶部第一、二片瓷裙之间临时加接一圈铜制屏蔽线,并回接到以消除试品moV瓷裙沿面放电以及周边moV泄漏电流对试验数据的影响。

2.2moV设备接线现场情况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moV设备接线如图1所示。因感应电的影响,安装在直流发生器上的直流微安表a1显示的数值除试验对象moV的真实泄漏电流外,还包含了周边5个或更多的非试验对象moV,因此试验数据偏大。

3主要原因及改进方法

3.1数据偏大的主要原因

直流高压发生器升压过程对周边设备存在高压感应放电是造成试验对象moV测试数据偏大的原因,但moV位置已经安装固定,若因预试工作要进行挪动的话,将浪费较大的人力和时间。如采用上述试验方法接线,数据虽然理想,但是增加了安装屏蔽线材料及步骤。

3.2试验改进方法

在对moV进行直流1ma下电压及75%该电压下泄漏电流测量预防性试验前,在试验对象moV周围加装环氧树脂绝缘屏蔽罩,使其与周边临近设备独立出来,削减感应电的发生,并在moV下端加块微安表,排除沿面放电,确保试验数据准确有效,试验接线如图2所示。

改造后经过对同一设备再次进行直流泄漏电流试验。测得试验数据满足《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规定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1ma下电压U1ma及0.75U1ma下的泄露电流的要求。

4结语

直流高压发生器升压过程对周边设备产生漏磁对泄漏电流数值测量造成很大的影响,moV又是串补装置极其重要的保护设备,其健康水平是串补可靠运行的必要条件。应用该论文改进了试验环境对试验数据的影响,为高压试验技术人员对moV设备状况的判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moV直流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方式的改进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S].2000.

泄漏电流篇3

【关键词】河床式水电站;渗漏管涌;堵漏处理;效果

1.渗漏管涌情况

此水电站为一座河床径流式电站,集发电、防洪、灌溉等于一体的综合电站。枢纽布置从左岸至右岸依次为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坝。泄水闸及消力底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底板布有排水孔。水库正常蓄水发电运行几年以后,发现闸孔下游消力池中出现多处较严重管涌现象,且涌水开始时水中带少量黄泥、砂,水从排水孔和伸缩缝中涌出。

2.渗漏管涌原因分析

泄水闸坝及闸下消力池基础为石灰岩地质,存在较大裂隙及发育溶沟、溶槽、溶洞。建坝时,闸坝基础进行了帷幕灌浆,消力池基础进行了清基换填。根据原来地质情况和渗漏情况分析,产生管涌原因为:水库蓄水后,闸坝上下游水头差达8米,在库水压力作用下,闸基薄弱部位(裂隙或溶沟溶槽)出现上下游相通的渗漏通道,时间长了,渗漏通道越来越大,渗流积聚消力池砼底板下面,从消力池排水孔和伸缩缝中涌出。

3.渗漏管涌危害

此管涌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渗漏通道会继续加大,闸坝及消力池底板被空越来越严重,从而影响闸坝及消力池的正常、安全运行,也影响电站的正常发电经济运行。

4.处理方案

4.1方案选择。

根据上述渗漏管涌原因分析及地质情况,采取以对闸坝基础进行帷幕灌浆,对施工钻孔附近有涌水较大的灌浆孔采用压力式双液(水泥浆液和水泥浆速凝剂)灌浆法。

4.2帷幕灌浆孔布置。

在泄水闸闸门下游闸室位布双排孔(坝轴线下游,与坝轴线平行)呈梅花型布置,帷幕线总长36m,由下游至上游分别为第一、第二排孔,排距为0.50m孔距1.00m。孔位孔序布置图如图1。

图1孔位孔序布置图

4.3灌浆施工流程图(图2)。

5.施工组织方案比较、优化

(1)方案一:水库放空至天然水位,灌浆设备置于闸坝顶交通桥面上,钻孔设备置于泄水闸闸室,进行帷幕灌浆施工。此方案优点是钻孔设备立于闸室,钻孔施工方便;缺点是水库处于放水状态,电站机组停机,造成经济损失。

(2)方案二:水库不放水,正常蓄水发电,灌浆设备同方案一置于闸坝人行桥面上,而钻孔设备则置于从泄水闸门下游闸室搭立的钢管架桥面上(桥面与闸坝人行桥同一水平面上)。此方案优点是电站机组正常发电,保证了发电经济效益。缺点是发生搭设钢管架费用,且孔施工没有方案一方便。

经过对发电效益与搭钢管架费用的测算比较,发电收益远大于搭设钢管架费用,优选方案二。

图2灌浆施工流程图

6.施工

6.1主要施工设备。

钻机1台,泥浆泵1台,空压机2台,清水泵5台,搅浆泵2台。

6.2钻孔、冲洗、压水试验。

泄漏电流篇4

【关键词】快堆;钠;泄漏探测器

【abstract】thecoolantofChinaexperimentalfastreactor(CeFR)issodium.Duetothehighlychemicallyactivenatureofsodiumanditsreactionwithair,thedetectionofsodiumleakageintimeplaysanimportantroleinguarantingagainsttheaccident.Basedontheelectricalconductivityofsodiumandtheprincipleofsodiumwaterreaction,twomethodsofleakagedetectionareadoptedinCeFR.Besides,themonitoringsofsodiumlevel,flowandenvironmentalparametersareappliedtofulfillthesodiumleakagedetectionindirectly.thetechnologiespresentedhaveacertainguidingsignificanceforpracticalengineeringdesignofsodiumleakagedetectioninsodiumcooledfastreactorandsodiumloopsinfuture.

【Keywords】Fastreactor;Sodium;Leakdetector

0引言

中国实验快堆(CeFR)以液态金属钠作为冷却剂,但钠是活泼金属,会与水发生猛烈地化学反应,高温液态钠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构成反应堆冷却剂边界的机械设备和管道中,需要设置钠泄漏探测器,以便尽早发现钠泄漏的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漏钠事故的影响。

1接触式钠泄漏探测技术

CeFR设有一回路和二回路冷却剂系统,一、二回路管道和设备采用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来探测钠泄漏。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是基于钠的导电性设计的,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分为单点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和分布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两种,单点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依靠其探头头部被钠短路的原理来探测钠泄漏,分布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依靠其由陶瓷绝缘子间隔的2根不锈钢丝被钠短路来探测钠泄漏。这两种型式的钠泄漏探测器探测灵敏度为0.1cm3的液态钠,无惯性响应。这两种钠泄漏探测器已在国外及其他快堆和钠回路中广泛使用。

1.1分布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

探测单层钠管道、钠泵、容器、钠阀阀体等设备的钠泄漏采用分布接触式钠探测器。其特点是安装灵活,不管设备是什么样的形状,不管大小,不管位置,不管长短,分布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都可以牢固的附在设备的表面上;检查方便,因该探测器一端通过接线端子与监控系统相连,另一端也有一个接线端子,这个接线端子是专供检查用的,在正常情况下,两根不锈钢丝之间的阻值>1mΩ。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对于水平钠管道,探测器顺着钠管道下沿安装。对于竖直管道,可采用螺旋方式布置探测器。当遇到电加热元件时,把1型绝缘子反扣在电加热元件上。现场安装时需注意防止不锈钢丝受到油污,绝缘子之间应紧密安装。安装时探测器两端的接线端子应露在保温层外面,一端用于连接信号电缆,另一端用于现场定期检验。用热缩塑料管保护接线端子。

1.2单点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

探测带夹层的钠设备及双层管道的钠泄漏,采用单点接触式钠泄漏探测器,图2为双层管道钠泄漏探测器安装图。该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修性好的特点,探测器安装在带有接头的接管内,该接管插入到外管内,其接管头部离外层管内壁还有约1mm的距离,以便钠能漏到接管里。探测器须安装在在管道的最低处。

2氢含量监测钠泄漏

在蒸汽发生器中,一次侧流过的介质为高温液态钠,二次侧流过的介质为水,水的压力要高于钠,若换热管发生泄漏,高压侧的水会泄漏到钠中,钠与水发生的反应为[1]

na(固)+H2o(液)naoH(固)+1/2H2ΔH=-33.67kcal/mole

na(液)+H2o(液)naoH(固)+1/2H2ΔH=-35.2kcal/mole

na(液)+H2o(汽)naoH(固)+1/2H2ΔH=-45.7kcal/mole

2na(固)+H2o(液)na2oH(固)+1/2H2ΔH=-31.05kcal/mole

1983海牙快堆蒸汽发生器会议把泄漏范围分为4级:微泄漏、小泄漏、中泄漏和大泄漏[2],这种划分方法已被广泛采用,CeFR泄漏率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泄漏电流篇5

引言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输电设备。完成变压器漏泄的治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变压器因存在漏泄而造成的变压器进气、变压器绝缘油受潮、变压器油位降低等事故的发生。治理变压器漏泄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发生漏泄的具体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

1、变压器漏泄的原因与处理办法

1.1变压器漏泄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因为密封材料老化而引起的。我厂地处我国东北部,冬夏温差较大,夏季高温时变压器温度可高达80℃,冬季变压器停运时又降至零下30℃,如此大的温差是造成密封材料老化的主要原因。国内变压器行业最常用的密封材料为丁腈橡胶,但由于其配方和工艺等原因,国产丁腈橡胶目前尚不能满足性能要求,再加上运行中漏磁场分布不均匀导致变压器温度分布不均匀,局部区域温度可能超过丁腈橡胶正常使用的极限温度,也会造成丁腈橡胶提前老化、龟裂和失去弹性。我们经过调研,如果选用耐高温、耐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它能在150℃热油中连续工作,有着良好的耐臭氧、抗紫外线、耐有机溶剂及耐老化等特点。可大大降低因密封胶垫老化而造成漏泄情况的发生。

1.2改进密封件的断面形状:过去的变压器管接口均采用圆形平板胶垫密封,胶垫与管口对正困难,紧固后胶垫外圈露在外面。由于长期受应力和氧化的原因极易产生龟裂,导致渗漏。采用“8”字形断面胶条和带有密封槽的法兰口,紧固后胶垫被密封在法兰口内,不仅避免了龟裂现象,而且双密封结构,使密封更为合理可靠。

1.3改进密封橡胶粘合剂:适宜使用遇水不易溶解,不易窜位,不易断裂,耐热性能也较好的胶水粘合剂。

1.4改进散热器放气塞、套管放气塞。不带止口的放气塞,用力过大时会损坏密封垫,带保护挡圈的放气塞可以使密封更为完善、可靠。

1.5针对变压器砂眼、裂纹等漏泄点应采取现场补焊和快速堵漏的方法来解决。

1.5.1现场补焊应清洁表面采用2-3.2mm直径的焊条。变压器上部微渗可以少量放油进行补焊;中、下部渗油可以抽真空使内外压力达到平衡后再焊;漏点大可铆接后再焊。焊接时间为20秒/次,间隔几分钟。

1.5.2找出漏泄点,稍加擦拭,清除机械杂质,按泄漏处的大小,取出适量的堵漏胶,用手搓成泄漏处形状,然后用力将胶压入泄漏处,使之止漏。止漏后修整,除去油漆、铁锈后,用丙酮两次清洗打磨过的表面。取出适量补强胶,涂抹在处理过的表面上。

2、进一步完善变压器漏泄处理工艺与技术

治理变压器漏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有些部位当时不存在漏泄可过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漏泄情况我针对这个问题也作了一些研究。

2.1变压器的渗漏油与变压器承载的负荷有关,负荷越高,变压器油温越高,油的粘度也将变得越稀薄,更容易渗漏油;随着变压器油温的升高,隔膜式储油柜的油面也将升高,一旦油面超过隔膜密封面,由于隔膜式储油柜存在着密封面大、密封结构不合理、法兰加工不平整等问题,将造成严重的渗漏油。因此,从结构上改造隔膜式储油柜成为治理变压器渗漏油问题的当务之急。

2.2变压器制造厂工艺水平低、配件质量差是造成变压器渗漏油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放气塞、蝶阀、气体继电器易出现渗漏油,而且法兰结合面之间不平行、安装尺寸公差太大引起窜位导致密封面太小等情况也会引发渗漏油。为此更换组件,采用波纹管软连接是消除法兰之间应力现场解决气体继电器的接口渗漏油的唯一有效途径。

2.3解决变压器渗漏油与密封技术有关目前虽然一部分密封面渗漏被环氧堵漏胶堵住了,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渗漏油现象,但据统计最多只能维持3―4个月。因此采用环氧堵漏胶堵漏只能应急,使用应慎重。同时使用堵漏胶产生影响散热、损坏组件等多种后果,所以堵漏胶不适宜用在密封面上,只能用于变压器油箱焊缝应急堵漏。

2.4对于密封面法兰缺乏一定的刚度、避免因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而造成渗漏油的变压器,应推广使用半液态密封胶在清除了漆膜、焊渣及油污的密封面上均匀涂上半液态密封胶,安放上合适的密封件,装配时在挤压下通过胶体流动,完全将密封表面的刀痕、凹坑及表面的不平度等缺陷填平,固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连续与密封表面接触的密封胶圈,挤出到结合面边缘的密封剂形成嵌边,起到二次密封作用。因此半液态密封胶对法兰未加工的密封有着良好的密封作用。

2.5完善变压器交接密封试验尤其对110kV及以上变压器现场附件安装完毕后,必须在储油柜上用气压或油压进行整体密封试验,在0.03mpa试验压力下不少于12h后应无渗漏油。

3、变压器油流带电问题的处理

3.1油流带电

所谓油流带电,就是变压器油以一定的流速在变压器内部流动时,油流与绝缘结构各部件表面发生摩擦而产生的静点效应,使固体绝缘物表面和绝缘油带电的现象。

3.2油流带电的危害

油流带电使变压器内个绝缘部件上积累了一定的电荷,这些电荷将建立一定强度的直流电场,当该电场强度超过油的击穿强度或固体绝缘沿面放电强度时,便会发生的油的击穿和沿面放电。油中放电和沿面放电的发展进一步促使油的劣化,又使放电加强,并在绝缘表面形成碳迹,使其绝缘性能大大降低,最终导致绝缘事故。

3.3油流带电现象的抑制

根据油流带电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可用下列方法加以抑制

3.1.1在变压器冷却效果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循环油流动的速度,在结构上使用大流量低转速的冷却系统。

3.1.2由于油流带电在某一温度下出现峰值,因此要根据油温来控制冷却器的运行台数。

3.1.3加强油质管理和油处理工艺,尽量控制油中含水量、含气量、含杂量,使其在允许范围内。

3.1.4合理编制运行方式,尽量避免油泵的频繁启动。

3.1.5添加有过剩电子的化学剂,使其过剩电子被吸附在固体绝缘表面上,在油流动摩擦时不在产生静电,即使产生静电也可被电子吸附中和使油保持不带电。

结束语

变压器漏泄治理工作看似非常简单但他里面却包含着许多知识,涉及许多技术工艺因此要想全面掌握变压器漏泄治理方面知识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以便了解更多的变压器漏泄治理工作方面知识。才能有效地治理变压器漏泄。使变压器健康水平提高,为电力生产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保障。而避免油流带电和如何控制油流带电,目前主要采用的最直接的方法是将老式潜油泵的1400转/分改造为新式盘式泵的900转/分,效果比较明显,既保证了油的流速,又避免了油流带电的根本问题。

泄漏电流篇6

【关键词】氯气;泄露;预防措施

济宁金威煤电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是一个以盐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并向精细公司提供氯气的单位。该厂的生产装置于2003年建成投产运行,经过这几年的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2011年装置能力由建厂初期的6万t/a增加到30万t/a。据计量统计,在国内现有氯碱厂发生的各类事故中,氯气泄漏事故位居各类事故的第二位。在金威煤电有限公司化工厂的电解、氯氢处理、液氯液化等岗位都曾发生过氯气泄漏事故,对全厂的生产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氯气泄漏事故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成为化工厂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氯气的危险特性

氯气是窒息性的毒性很大的气体,对眼和呼吸系统黏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氯气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黏膜刺激症状,眼红、流泪、咳嗽;中度者出现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胸闷、头疼、恶心、干咳等;重度者出现肺水肿,可发生昏迷和休克。

二、生产系统中氯气泄漏的原因分析

来自电解槽的氯气经冷却、干燥输送到各个用氯工序,正常生产状况下保持电解槽氯气总压力在0-5kpa,当突然出现故障或发生事故时,生产状态由负压变成正压,氯气就会发生外泄。这些外泄的氯气产生于事故发生后,是电解槽来不及迅速停止电解反应仍继续产生的氯气和系统中倒流回电解槽以及从设备中泄漏出来的氯气。泄漏氯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1)电解槽氯气支管采用水密封的方式,在氯气系统压力波动或补水不及时等情况下,易造成氯气泄漏。(2)设备管道泄漏或爆炸后,氯气大量泄漏,主要原因包括工艺条件控制不当,造成超温超压而引起的设备管道泄漏爆炸;长期满负荷生产,设备维修不及时,造成设备腐蚀穿孔或密封处存在缺陷等。(3)突发原因造成生产异常,且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过程中水电气得供应出现异常或故障,未能及时有效的排除,也会造成氯气泄漏。(4)事故氯处理吸收装置存在以下情况也会发生氯气泄漏。一是事故氯碱液浓度不合格,不能吸收氯气,导致氯气泄漏。二是事故氯处理吸收装置未能正常启动。一般情况下,事故氯处理装置的运转启动与透平机停机信号及电解直流供电系统连锁。当连锁失灵,氯气就不能抽吸入事故氯处理装置,导致氯气泄漏。三是事故氯处理装置在运行一定时间后,由于吸收液结盐会增大换热器、吸收塔和碱液管道的阻力,影响处理效果,甚至可能堵塞碱液管道和设备,造成跑氯事件。

三、防止氯气泄漏的预防措施

防止氯气泄漏一直是氯碱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金威化工与周边居民区的距离过近,电流稍有波动或者生产异常,氯气就易泄漏,严重威胁本厂职工和周边群众的人身安全。通过对以上氯气泄漏原因的分析,采取以下6项措施就可以较好地预防氯气泄漏的发生。(1)设备及零部件选择及安装等方面,尽可能保证安全。有缺陷的设备、阀门、管道、安全附件等严禁使用。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督规程》,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2)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控制工艺指标。生产操作中规定的工艺指标都有一定的依据,这些指标大部分和安全有关,如控制电解槽等氯气设备和氯气管道处于微负压,因此要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同时,要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各种异常情况,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检查、处理,不得拖延。(3)加强事故氯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事故氯处理装置的作用是负责处理电解工序开车、停车期间产生的不合格的氯气或生产装置事故状态下不能收集的氯气,氯气液化产生的尾氯,其他有氯工序设备故障检修时产生的残余氯气,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不发生氯气泄漏,不造成社会危害和环境污染。因此,为保证事故氯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管理上要求每个班对事故氯处理装置的碱液进行取样分析;事故氯处理装置定期洗塔、洗管保证装置的正常启用,避免氯气泄漏。(4)为了及时发现氯气泄漏,厂内特别在生产、贮存、输送、使用岗位都安装了有毒气体报警仪,可及时报警防止事故的扩大。(5)针对现在的问题液化岗位液氯储槽可以储存400t,远远大于临界量,为了及时处理氯气泄漏事故,在液化岗位安装碱液喷淋装置。(6)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是防止氯气泄漏的重要因素,利用板报、知识培训、演练赛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并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强雷雨季节操作人员的停车技能培训,增强职工的责任心。

金威煤电化工厂加强预防,加大管理力度,自建厂以来从未发生因氯气泄漏引起的重大扰民事故和中毒事故,杜绝了生产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跑氯事故。

泄漏电流篇7

abstract:withincreasingenvironmentalpollution,pollutionflashoverofpowersystemsisbecomingincreasinglyserious.thecurrentusedanti-pollutionmeasuresarepassiveanti-pollutionmeasures,lackofunderstandingoftheinsulatorsurface,withacertainblindnessandlargeresourceconsumption,andtheflashovercannotbethetimelydetectedandeliminatedinspecialcircumstances.throughresearchonthemechanismofinsulatorpollutionflashover,thispaperusedlimitedYuanmethodtoanalyzeinsulatorfarmdistribution,provedthefeasibilityofjudgingthedirtydegreethroughmeasurementinsulatorleakcurrent,establishedaonlinemonitoringsystemofinsulatorleakedcurrentbasedonGSmwirelesscommunicationstechnology,todefectthechilddirtyoftransmissionlineandsubstationinsulateddegreeonline,timelymasterdirtysituationbyoperatorsincharge,andachieveaheadprevention.throughthesoftwareinterfaceofonlinemonitorsystem,wecanintuitivelyandeasilylearntheinsulationpollutionstateofmonitoringinsulator,providereferencevalueforthepollutionstateofentiresubstationinsulator,developmorescientificcleaningplan,savealotofhumanandmaterialresources,andprovideascientificmonitoringtothepreventionofpollutionflashoveraccidentandsafeoperationofthepowergrid.

关键词:污闪;泄漏电流;无线通讯;在线监测

Keywords:flashover;leakagecurrent;wirelesscommunications;online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p39;tn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97-03

0引言

由于我国的大气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对我国的电网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我国目前面临了严峻的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污闪问题。在一项统计数据中,污闪事故在全部电力事故原因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雷害,但是污闪事故造成的损失很大,是雷击事故损失的10倍以上。目前在我国的电网中,高压和超高压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污秽绝缘子闪络就成为了我国电网最大的安全隐患,并时时刻刻的威胁着我国电网的安全,一旦发生污闪,就经常会造成区域内的大面积停电事故,而且往往这种事故的影响时间很长,给社会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我国在解决污秽因素造成的污闪事故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经过了多次的试验,得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结论,本文主要针对基于无线通讯的污秽在线监测系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污闪的机理分析与计算

1.1过程的机理分析目前,污秽绝缘子表面的放电机理在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不过当前被人最看好的观点是:沿面放电是一个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污秽表面空气电离以及发展热动力平衡和局部的胡洛放生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空气间隙放电。

工业污秽,自然盐碱以及灰尘等这些污染物附着在污秽绝缘子的表面,而且在干燥的时候这些是不导电的,但是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或者空气湿度很高的气候,污染物就会变湿,这样污染物就会具有导电性,同时就增加了泄露电流。泄露电流的增加会造成导电的污秽层加热,一方面会让湿润的地方变干燥,降低泄露电流;另一方面由于污秽中具有正温度系数的电解质的作用使湿润层的导电性加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干燥面积比较大,这样单位长度上的电压比较低,此时也不会造成空气电离并产生局部放电,泄露电流比较平稳,并不高。②第二个阶段,湿度比较大,并且电压产生,电场强度造成了空气的电离放电产生。③第三个阶段,如果湿度和电压继续增大,局部放电电弧将具有下降的伏安特性,这种局部放电被称为局部闪络,在这种情况下,泄漏电流大约为几百毫安,污闪就很可能发生。

武高所等一些科研单位进行了多次实验并且证明了,在绝缘子即将出现污闪事故之前,泄露电流的变化规律如上。

1.2模型选取和计算建模对象为平板模型,几何形状如图1所示,模型一端接高压,另一端接地。按照串联电弧模型,固定圆柱形电弧从高压侧延伸起弧,形成跨接,经表面某点注入模型形成到地回路。图2为相应电弧长度下的串联等效电路,其中Uarc为电弧压降,UR为剩余污层电阻电压;R为剩余污层电阻;lleak为泄漏电流,等效于弧足注入电流;larc为弧长;l为模型长度。

选用anSYS8.0为仿真工具,pLane67为单元类型,自由度为电压和温度,所需材料特性输入为X,Y向的电阻率。网格划分形式采用三角形划分,增加弧足周围区域网格划分的衔接精度,设定电弧弧足区域的电阻率为ρX=ρY=100Ω/m。弧足电压和低压侧接地形成了外施边界条件,平板模型周围环境设置为大气环境以保证泄漏电流全部注入接地侧。

由于有限元计算模型必须边界封闭,而图1中的弧足在平行板中间形成了边界条件,不能满足计算要求,需要做等效改进:建模时取平板的长度为1-larc,弧足中心位于平板上底中点处,如图3所示。这样,对于给定的弧长,绝缘子模型和边界条件符合有限元计算准则,弧长发生变化时重新建模。

2系统硬件设计

通常污秽绝缘子污秽程度可以通过等值附盐密度,污秽表面电导率,泄漏电流和闪络场强等指标来衡量,其中泄漏电流是由瞬时实际爬电比距、天气和污秽程度决定的动态指标。另外,泄漏电流相对容易测量,适于在线监测,它包含绝缘子运行状态的足够信息。因此本系统中采用测量泄漏电流来估计系统污秽绝缘子的运行状态。

该装置由安装在绝缘子串挂环处的泄漏电流传感器、太阳能电源模块、信号采集和GSm无线模块组成。泄漏电流传感器是一专门研制的罗氏线圈,具有传输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和绝缘裕度充分等特点。(图4)

系统结构如图5所示,硬件电路包括泄漏电流采样单元、电流信号处理单元、硬件自检电路和温度湿度测量单元等。首先泄漏电流传感器把泄漏电流的信号送至信号变换单元,然后送到信号处理单元,得到的是模拟信号,再经过模数转换把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送至计算机里进行处理。在监控主机上运行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软件程序,系统的软件部分得以运行,根据需要可进行报警、数据查询、实时显示、参数设置、运行方式选择等功能。

在一片区域内安装上一个或几个污秽泄漏电流传感器即可,这样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减少大量的冗余数据和信息。只要知道这一个绝缘子的泄漏电流就可以知道该区域的总体污秽情况。对于整个电网系统来说,根据需要可以划分很多区域,每一个区域安装上一个或几个污秽泄漏电流传感器,因此会有很多的绝缘子的污秽泄漏电流数据,而且污秽泄漏电流传感器的分布也没有任何规律,离监控中心也比较远,通过GSm无线网络把这些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如图6所示,在每个杆塔上安装的污秽泄漏电流传感器中加入无线发射器,通过无线发射器可以把数据通过微波送至监控中心,需要建立一个GSm网络,以便使所有的数据能够进行传输和交换。在监控中心通过集群通信前端设备把每个无线发射器发出的数据,最后把这些数据送到服务器中。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服务终端操作数据服务器,从而监控整个的绝缘子污秽泄漏电流的情况,最终可以为整个电力系统的绝缘子污秽污染情况提供参考。

3系统软件设计

利用VB6.0环境开发绝缘子泄漏电流在线监测系统,对GSm无线模块发送的绝缘子表面泄露电流、局部放电脉冲的变化量,建立湿度、温度、负荷、局放、泄露电流、电压和绝缘子表面污秽度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提供污秽变化的趋势,如图7所示。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的查到该泄露电流传感器所对应的地理位置和线路,如图8所示。若泄漏电流大于预先设定的上限值,则以短消息方式向管理中心发送报警数据,管理中心经过专家系统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判断结果。监控中心也可以随时通过GSm短信发送指令读取终端的测量值,另外监测装置还可以在每日的24个整点时刻向监控中心发送整点数据,作为监控中心管理的报表数据,实现在线监测绝缘子污秽程度。

4结论

目前定期清扫、调整爬电距离、使用防污涂料、选用新型防污绝缘子是常用的防污措施,但这些方法均为被动防污措施,缺乏对绝缘子表面状态的了解,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资源消耗较大,特殊情况下不能及时发现和杜绝闪络事故。而建立科学有效的污闪监测机制来检测相关信号和提取特征量,并由此评判污闪的危害和可能性,然后将结果提供给电管部门参考,则防污的可能性和科学性会大大增加。

该系统安装在高压网的塔架上,通过在线监测绝缘子表面泄露电流、局部放电脉冲的变化量,建立湿度、温度、负荷、局放、泄露电流、电压和绝缘子表面污秽度之间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远程数据传输,提供污秽变化的趋势。开发的软件界面能够方便地了解到所监测绝缘子的绝缘污染状态,能够更科学地制定清扫计划,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变电站防污闪事故、保证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在线监测方法,为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国义.关于闪络和湿闪的原因分析[J].华中电力,2002,2(15):21-24.

[2]林福昌.高电压工程.中国电力出版社.

[3]张仁豫.绝缘污秽放电.水力水电出版社,1994.

[4]孙才新,司马文霞,舒立春.大气环境与外绝缘.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杨保初.高电压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6]李顺元.交流电压下污秽绝缘表面闪络机理的研究.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88.

泄漏电流篇8

关键词:电机;绝缘性能;泄漏电流;介质损耗角

1概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机[1]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它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电机良好的绝缘状况是电机安全运行的保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机的绝缘状况会逐渐降低。电机绝缘性能的劣化[2]是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如工作电压过大、工作环境中温度和湿度过高、绝缘部分存在污秽等。根据美国、日本、俄罗斯的一份科学研究表明,一台电机工作10年以上时,它的绝缘故障会明显上升。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电机绝缘检测装置来对电机的绝缘状况进行检测。

本装置主要由直流通道模块、交流通道模块、单片机系统模块和LeD显示输出模块构成。其中,直流通道模块负责对电机定子绕组的泄漏电流[3]进行测量,介质损耗角测量模块负责对定子绕组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4]进行测量,单片机系统模块和LeD显示输出模块负责采集和显示输出电机绝缘状况。

2绝缘检测装置原理

本装置的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在直流通道模块中,将产生的直流高压施加到被测设备上,通过泄漏电流信号采集电路和a/D模数转换装置将采集到的泄漏电流信号送入单片机系统模块中进行检测;在交流通道模块中,首先对被测设备施加交流电压,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U和电流信号i转化成具有一定脉冲宽度的方波信号,再通过过零比较法对介质损耗角?啄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到的介质损耗角?啄数据送入单片机系统模块进行检测分析,再由LeD显示输出模块负责显示输出被测设备的绝缘状况。

2.1直流高压产生电路

图2所示为直流高压产生电路原理图,220V交流电压先通过单相不可控桥式整流电路整流滤波,得到198V的直流电压,经过斩波电路将所得的直流电压斩成高频直流电压脉冲波,再由高频变压器升压成1386V的直流高压电压,然后再通过滤波电路,得到较为稳定的直流高压。

此外,在直流高压输出的地方,为了使直流高压相对稳定,本模块设计了一个pwm调制电路来对斩波电路中的moS管进行控制。当直流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pwm调制电路就会调整moS管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使moS管的占空比发生变化,从而使直流输出电压保持稳定。

2.2泄漏电流信号采集电路

由于泄漏电流一般都是微安级别,直接采集比较困难,为了精确采集泄漏电流大小,在本装置中设计了一个泄漏电流信号采集电路,原理如图3所示。

泄漏电流ix经采样电阻Rs后,产生一定的电压,再经过跟随驱动隔离电路后输出到a/D转换电路,由输出电压与泄漏电流关系Ui=Rsix可知,测出了电压Ui,就能通过计算得出泄漏电流ix的值。

2.3过零比较法

过零比较法[5]是介质损耗在线监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是分别测量加在被试品上的电压信号U和电流信号i,经过滤波、限幅放大,再分别通过电压比较器和电流比较器把电压信号U和电流信号i转化为具有一定脉冲宽度的方波信号,最后通过单片机进行数据采样和处理,用数字时间测量技术比较电压信号U和电流信号i经过零点的时刻t1,t2,从而得到电压信号U与电流信号i之间的相位差:

(1)

式中:t为工频周期,?驻t为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过零时刻的时间差,由高频脉冲计数计算得出。

介质损耗角:

(2)

3软件设计

本装置的软件设计部分主要由单片机系统模块来完成,界面中有泄漏电流试验和介质损耗角试验两个选择,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需进行选择的试验。作出选择后,可在LeD显示输出模块中得到被测设备的绝缘状况,若设备绝缘状况良好,则设备继续正常运转;若绝缘状况不符合标准,则发出警报。

4结束语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电机绝缘检测装置,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对电机的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角进行测量,装置经过现场试验,运行状况良好,简便的操作有效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但是,电机绝缘的在线检测目前依旧面临一些问题,仍需要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程继志,夏申燕,郭江江.“基于matLaB的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的新模型与仿真[J].系统仿真,2003,12.

[2]陈伯时.电气传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机械出版社,2003.

[3]薛长志,郝马.矩阵转换器的电流控制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程序年代,2004,24(8):61-66.

泄漏电流篇9

关键词:电解槽;复极元件;离子膜;泄漏;腐蚀;除槽

中图分类号:tQ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18-02

一、DD350电解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经过近10年的运行,设备性能明显老化下降,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电解槽的泄漏、腐蚀,槽电压上升明显、直流电耗高,单槽运行周期短、除槽检修频繁。

(一)电解槽复极元件的泄漏、腐蚀

1.复极元件的内漏和离子膜的泄漏。复极元件的内漏和离子膜的泄漏问题非常突出,一般出现复极元件泄漏,必须及时进行除槽检修,更换泄漏的复极元件和离子膜。常见的膜泄漏和复极元件内漏现象主要有三种:一是阳极侧严重内漏(一般为离子膜先泄漏),突然发生钛底盘腐蚀穿孔,对复极元件造成严重腐蚀损坏;二是阳极侧微内漏(膜未漏),持续时间较长,对碳钢和阴极镍造成缓慢腐蚀;三是阴极镍底盘微内漏(膜未漏),持续时间较长,阴极液渗漏,对碳钢和阳极钛盘造成缓慢腐蚀。

根据近年来的维修统计,复极元件腐蚀内漏现象有所下降,微内漏现象急剧上升(见表1),这两种问题占总除槽的比例约在75%左右。内漏对复极元件阴阳极活性涂层、活性网和金属部分造成腐蚀,击穿钛盘的内漏损坏最为严重,甚至造成复极元件导电柱大量脱开报废。目前因导电柱的大量腐蚀脱开报废复极元件4片,使备用的复极元件数量严重不足,循环维修使用难度大。从2008年检修复极元件中抽查统计,导电柱脱开超过10个以上的在用复极元件有26片。内漏的复极元件必须进行全面检查修复,达到备用后,再循环使用。2008年内漏复极元件维修数量占总维修量的71%左右(见表1)。

2.复极元件密封面的腐蚀变形多,存在泄漏隐患。复极元件密封面腐蚀变形非常突出,造成的直接问题是密封失效,垫片泄漏或使用周期缩短。截至2008年12月,共修复密封面严重腐蚀变形的复极元件累计20片,存在轻微缺陷的复极元件220片,占380片复极元件总量的63%。复极元件密封面腐蚀变形主要有三种问题:一是密封面的四个角产生变形,角的内边缘凹陷,导致垫片密封有效面积减小,造成电解液泄漏;二是密封面中间的接缝处明显不平,局部焊缝连接出现凹陷,出现问题同上;三是阴阳极密封面平面度超出标准,局部出现微小突起或微小凹坑,使垫片密封效果不良,造成电解液对垫片橡胶部分的缓慢腐蚀,缩短垫片的使用寿命。

(二)电槽垫片使用寿命短,易腐蚀泄漏

长期以来,电槽阴阳极垫片和循环管菱形垫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使用寿命短,阴阳极垫片寿命一般为2年至2年半,循环管菱形垫片一般为1年半至2年,而离子膜的预期使用寿命为3年;2008年以来,由于垫片腐蚀泄漏,占检修除槽次数的比重较大。

(三)槽电压上升,导致直流电耗明显升高,阴极效率下降,影响电槽经济运行

截至2008年12月有9台电槽阴阳极活性涂层已接近72个月的使用周期,涂层老化问题日益突出,造成直接现象就是槽电压的持续升高。从2008年11月的槽电压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单元槽电压由原始设计值为3.0V,增高至目前的3.284V;目前超过3.35V的单元槽有56个,超过3.40V的单元槽有17片,严重影响电槽的经济运行。

(四)附属设备和非金属管线的老化泄漏,制约了电槽稳定运行

1.阴阳极气液分离器的泄漏问题非常严重,目前10台阴极气液分离器有9台存在接管腐蚀渗漏多达32处;10台新阳极气液分离器,使用时间仅有1年多,现有7台接管出现渗漏。

泄漏部位结碱垢或盐垢,对增强玻璃钢产生进一步腐蚀,且大多数的漏点位置狭小,焊接和打磨处理非常困难,一旦渗漏加大,将直接导致单台电槽除槽。

2.电槽周围的非金属管线老化泄漏明显,开车盐水、开车碱、上槽盐水和淡盐水等主要非金属管线明显老化,频繁泄漏进一步增加了日常维护工作量,也给电槽带来安全生产隐患,阴极液管线局部焊缝多处泄漏。

二、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

(一)复极元件腐蚀泄漏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措施

1.复极元件腐蚀泄漏的原因分析。微内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复极元件面积大(达到3.57m2),电解液循环不充分,局部电流分布不均匀(一般为面对阳极侧的右上角处),造成导电柱与阳极粗网点焊处出现微裂纹。复极元件的腐蚀泄漏不仅会使复极元件性能下降,缩短使用寿命,也会造成离子膜损伤或泄漏,泄漏的膜引起阴、阳极液互串,造成复极元件金属部分的严重腐蚀,使活性涂层脱落,活性下降,槽电压升高等问题。

密封面腐蚀变形的主要原因是复极元件内漏或外部泄漏后,对其碳钢部分腐蚀造成的;另外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制造缺陷,如拼接焊缝不平或凹陷;二是备用元件长期不用,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在钛镍盘和碳钢骨架的缝隙中产生铁锈,造成密封面局部出现微小突起;三是单面胶带质量差,使离子膜周边保护不好,离子膜鼓泡或微小真空泄漏,电解液互串膜的另一侧,对密封面造成麻坑状腐蚀,严重时密封面边框腐蚀穿孔。

2.离子膜泄漏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离子膜接近3年使用周期,出现性能老化造成的;二是装置开停车频繁,氯气管网波动或正压,离子膜局部产生抖动、磨损,造成泄漏;三是复极元件阴阳极活性网表面不平整或有毛刺,扎破离子膜;四是电槽维修组装不当,旧离子膜未按照原有的安装压痕定位,离子膜周边微泄漏部位压在有效电解区域,产生泄漏腐蚀;五是盐水质量差,钙镁离子产生的化合物集聚在活性网处,形成尖状突起,将离子膜扎破,产生泄漏;六是电槽升降温或操作不当造成盐水结晶,使离子膜损伤;七是槽温或阴极液浓度控制不当,离子膜产生鼓泡现象,影响膜的寿命等。

3.复极元件和离子膜泄漏的判断方法和修复措施。内漏的判断:复极元件下方有2个内漏检查孔,如发现检查孔滴漏电解液并在较短时间内(2~3小时)逐渐滴漏成线,可判断是膜泄漏并造成复极元件内漏。这时,应及时除槽检修,更换备用的复极元件和离子膜。

内漏的判断:如检查孔轻微渗漏盐水,过若干小时出现结盐垢,并将小孔堵塞,疏通后再次渗漏,反复结盐垢,泄漏量长时间无明显变化,可判断是复极元件微内漏。

出现微内漏时,原则上应及时除槽更换元件。但考虑到备用复极元件少,电槽频繁解体,对离子膜的拆装会造成膜损伤,或出现因拆装造成的意外漏点,所以要综合判断微内漏元件的更换时机。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对微内漏部位进行观察跟踪1周左右,如漏点未变化,则维持运行,同时定期清除检查孔处的盐垢,保持通畅,便于判断和避免盐水积存在碳钢支架内产生更大腐蚀,待电槽有必须除槽的漏点或计划停车机会时进行处理;如果漏点出现明显变化,应做除槽检修,避免长时间内漏加剧碳钢部分的腐蚀,严重影响复极元件的性能。

(二)垫片泄漏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

垫片泄漏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复极元件密封面变形较大,局部缺陷多造成密封失效;二是垫片质量存在问题,含胶量和回弹系数等主要指标不能满足目前复极元件现状;三是施工安装质量不高,菱形垫片紧固力矩过大或过小,垫片压不正位置,造成垫片泄漏。

1.复极元件密封面变形的处理措施。对密封面有微小突起的一般不需处理;对四个边角或中缝处凹陷位置,采用专用的密封胶修补平整,修补后的密封面要高出0.2mm的余量并保证平整;对密封面局部较大面积平缓凸起,可垫上方木条用橡皮锤进行校正,要求平面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局部无法调整的必须有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修复后的复极元件密封面应用卡尺对四个边角进行检查确认,无明显缺陷后方可使用。

2.垫片更换质量保证措施。一是电槽检修时,要对需更换的复极元件两侧的垫片进行检查,发现有腐蚀或缺损不平,要将其同时更换;二是出现阴阳极垫片泄漏除槽,如检查复极元件完好,一般不更换复极元件,仅更换阴阳极垫片,并按原有位置回装,可有效保证检修质量;三是把好粘贴垫片质量关,尽量在温差变化小的环境中进行粘贴垫片,同时要缩短粘贴后间隔时间,防止垫片粘贴不牢或脱落。四是对边角变形明显的密封面粘贴垫片时,将垫片靠近复极元件密封面外缘粘贴,同时保证双面胶的粘贴强度。

(三)非金属管线消漏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非金属设备和管线是电解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生泄漏点最多,对电槽稳定运行构成直接威胁的影响因素。

对上述问题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1.开展技术攻关,改进气液分离器和集液管的材质,优化结构,消除设备缺陷,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对阴极液管线等重大隐患漏点,开展带压消漏攻关,采用专用卡具进行消漏,避免装置停车。

2.合理利用大修费用对开车碱、开车盐水等隐患管线进行有计划的消漏或更新,避免造成更严重的腐蚀泄漏问题。

3.及时处理一般漏点,严格把好消漏施工质量,防止问题重复发生。

4.做好非金属设备和管线施工材料的合理储备工作,积极利用停车消缺机会,消除电槽漏点。

(四)槽电压上升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槽电压的上升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复极元件碳钢部分腐蚀,造成单元槽结构电压上升;二是活性网涂层接近使用寿命,涂层钝化、失活造成;三是离子膜受操作活盐水质量影响,性能下降导致槽电压升高。

根据以上原因分析,车间备用了适量的活性网,根据槽电压上升情况和除槽时机进行部分复极元件活性网的更新,同时避免大批量更新,影响电槽负荷及稳定运行。

泄漏电流篇10

【关键词】迷宫密封密封气

1基本概况

该电机为聚丙烯车间挤压造粒机组的主电机,其相应的基本参数如表1所示。

该电机为三相异步电动机,轴承采用的是滑动轴承,为防止该电机在盘车过程中造成滑动轴承的磨损,该电机轴承系统选型为压力。当电机处于盘车当中时,借助油泵提供的高压油,避免了设备在盘车过程中电机轴与滑动轴承发生干摩擦,从而保证滑动轴承,提高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

2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

2013年7月13日主控室显示电机轴功率输出端,轴瓦温度过高报警,为避免装置的波动,操作人员采取了在线提高油压力的方法来解决瓦温过高的问题,随之瓦温降低,但同时使得原本就有轻微泄漏的油封出现大量漏油现象。而该电机油封采用工程塑料加工而成,油封结构如图1所示。

该油封由两个半环和一根弹簧组成,弹簧将两半油封环固定在轴上如图2所示,而油封的最底部开有回油孔,将经过层层节流后的油回流到轴承箱内,由于油封与电机相互接触的因素存在,因此产生了磨损,而弹簧此时则恰恰起到一个连续不断的补偿作用,保证了油封良好密封的效果,油封环则有两个压盖将油封牢牢地固定轴上,防止其轴向和周向的移动。

为解决该漏油问题,2013年8月10日由于工艺问题装置停工,对该油封进行了拆除检查,发现该油封下半环已严重磨损,迷宫密封的刃口已经变宽起不到相应密封作用如图3所示。

而上半环则轻微磨损,使得油封已形成为一个不规则的椭圆,从而使得弹簧起不到连续补偿的作用,此时的油封也起不到节流密封的作用,而且由于油封和压盖不是一个完整体,使得油和油气从其二者的间隙处泄漏出去,进一步导致了油严重泄漏。

因此导致该油封泄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油封磨损不均匀造成弹簧补偿不到位,造成油泄漏。(2)油封和压盖两者配合间隙不合适,造成油的泄漏。

3解决措施

将原有的油封、补偿弹簧以及油封压盖全部取消,将三者设计成为一个两半非接触式迷宫密封,如图4所示。

运用零逸出密封技术,就是指工艺设备内的工艺流体泄漏量和逸出量等于零,工作原理是流体阻塞系统中利用压力大于工艺流体压力和大气压力的阻塞流体注入密封室中,由于阻塞流体压力稍大于工艺流体压力和大气压力,从而避免了直通型迷宫密封透气现象的发生,理论上可以达到密封介质的零泄漏效果,在实际生产当中我们通入了0.1mpa的压缩空气,并安装一个压力可调的手动阀门,来控制通入密封腔内的气体压力,如图6所示。

正是运用环形梳齿节流迷宫密封原理和机械密封气体阻塞原理,非常好的解决了主电机运行过程当中油封漏油的问题。

但在新油封安装过程当中需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油封安装时应尽量将油封下半部贴近电机轴颈,这是因为当机组运行后,电机轴颈会因油压作用稍稍抬起,从而保证油封周向间隙的均匀性。

4效果

通过对该主电机油封的主动改造处理,将两个密封结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该电机轴承密封达到了零泄漏的理想效果,至今该电机油封再无发生一起漏油现象,同时该油封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在设备运行当中油封与轴没有接触自然也就没有了机械磨损,从而大大延长了油封的使用寿命和机组的运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