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日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37:51

商务日语篇1

【关键词】商务日语;敬语;运用技巧

敬语是日语的一大特色,也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日语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敬语使用频率更是非常高,如果敬语运用不当,轻者会造成一些笑话,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积极探索分析商务日语中的敬语运用技巧,避免在商务日语中滥用和误用敬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敬语的定义和分类

敬语,是指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时,本着相互尊敬的精神和原则,依据不同场合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传统中的日语敬语可以分为尊敬语、谦让语、郑重语三类。其中:尊敬语,是指以抬高对方行为动作来表示尊敬的语言;谦让语,是指通过对自己的谦虚来间接抬高对方以表示尊敬的语言;郑重语,是指通过对事物礼貌的说话方式来表示对对方尊敬的语言。

2.商务日语中的敬语运用技巧

2.1避免误用接头词

在商务日语中,很多人在使用お和ご两个日语敬语接头词表示敬意时,往往会出现误用的情况。虽然お和ご作为接头词表示敬意,是接续在对方的身体、家人、动作、所有物等和对方相关的事物上的,但是动物、植物、自然物等一些对方的所有物,最好还是不要接续お和ご。除此之外,咖啡、啤酒等一些外来语前也最好不要接续お和ご。

2.2避免滥用双重敬语

在商务日语中,很多人以为将两种敬语形式重叠使用,可以向对方表达更真诚的敬意,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敬语的滥用,因为,有些动词,本身就已经具有了敬意,如果再使用敬语,就会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2.3避免使用直接否定语

在商务日语中,应避免直接了当的拒绝对方,而应该采取间接、含蓄的表达方式,这是对对方的尊敬,也是商务日语的一大主要特点。例如:对方请你帮忙的时候,你不想帮忙,不要直接使用いいえ,而应该使用间接、含蓄的ちよつと。

2.4尽量使用准敬语

准敬语,是指以郑重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准敬语在日常会话中是很少使用的,但是在商务日语中却被视为向对方表达尊敬的一种独特的用语。

2.5区分内外关系

虽然敬语是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并不是任何场合都适合使用的,尤其在商务日语中,使用敬语必须要区分内外关系。例如:当你向对方讲述自己公司内部人员时,即使被提及的人员是你的上司,也要使用自谦语的表达方式,而不是敬语的表达方式。因为,如果你使用了敬语的表达方式,就等于强迫对方也要对你所提及的人员表达敬意,这完全违背了日本人的敬语使用原则。而反之,如果你所提及的人员是对方公司的人,即使其职位比你低、年龄比你小,通常也要使用敬语的表达方式,因为,这是你对客户的最基本的尊重。

3.结束语

日语中的敬语异常发达,尤其是在商务日语中,敬语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会影响对方对你的印象,更会直接影响到商务活动的开展,这在其他语言中是很难看到的。因此,为了使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正确使用敬语是至关重要的。总而言之,在商务日语中使用敬语,一定不要盲目,除了要考虑其是否符合日语商务敬语的表现形式外,还必须要尊重日本人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玉华.论日语中敬语的使用[J].电大理工,2012(2).

[2]蔡桂兰.浅析日语敬语在商务中的技术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1(15).

[3]古红燕.日语中敬语与商务日语的关[J]系.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4.

商务日语篇2

【关键词】商务日语;翻译;特点

一、商务日语的特点

(一)与汉语相比,日语更具有暧昧性,更喜欢用委婉的表达,来参透自己的意愿,开门见山的说话,直抒己见的表达,都不符合日本人的说话习惯,而如果一个日本人听到对方很直接的拒绝或反对,也会手足无措,无法接受。所以作为翻译人员,必须了解中日两国语言的使用特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转达说话人意愿,并使听话人立即明白对方商务交谈内容,提高商务谈判效率。

(二)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敬语表达形式,而在商务会谈的特定气氛中,对于日本这个内外明晰,高低有别,极重礼仪的社会来说,在商务会谈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敬语的使用频率将会大大提高。如果在正式会晤的场合,译者对于敬语的把握不当,势必造成严重的误会,影响双方交涉,后果不可估量。

(三)日语中男女说话有别,由于性别差异使得男性和女性在日本社会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而角色的差异又体现在了语言上。日语中,男女语言的差异之大,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上,连语法上也可见一斑。译者必须掌握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充分理解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语言习惯也就自然各具特点了。

二、商务日语翻译的特点

(一)对暧昧表达的准确把握和对直接表达的尺度拿捏

在商务日语翻译过程中,日方人员经常为了考虑对方的接受度,揣摩对方的心意,以及体现自己语言的文雅得体。会经常使用模糊的暧昧的表达手段。作为翻译人员,如果不能体会这话中有话以心传心的谈话方式,便不能精准的传达说话人意愿。在有关“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的“达”字,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对于翻译的要求就是既要尊重原意,又要传达出说话人的风格。与此同时,还要拿捏好双方的语言方式,尊重中日不同的文化背景,避免彼此的禁忌事物,在跨文化基础上做好转换和补充,这样才能积极的做好商务日语的翻译工作。

(二)对敬语的熟练而规范的使用

敬语在商务日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商务场合对敬语的熟练而又规范的使用,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双方诚意,营造友好的交流气氛,还能提高双方信任感和尊重感,促进会谈能达到双发的预期效果。这对于翻译人员的扎实的基本功和平日大量的训练要求颇高。第一,从语法层面上讲,翻译人员必须做到语法基础牢固,使用敬语时符合语法习惯,不能打破语法规则。第二,翻译人员要充分了解日语的语言习惯,将敬语公式化,盲目套用要极力避免。第三,敬语中既有自谦语,又有尊他语,配合使用时需要相当小心以免疏忽致错。第四,头脑中要明晰内外范围,不能将关系和等级以及内外亲疏搞错,以免用错敬语。第五,敬语虽好,但不能滥用,比如用了一些敬语的固定表达的同时又把整个句子通过加接头词或变化动词的终助形式来使之更加能体现尊敬之情,则是画蛇添足的做法。所以,对敬语的正确得体的使用,是商务日语翻译体的核心和重点。

(三)语言的性别差异在商务日语中减少

日语中的性别用语差异主要由于生理,心理,历史和社会等众多因素构成,比如女性在语调上多喜爱使用升调,喜爱使用一些文雅而感情丰富的词汇,喜爱用接头词和委婉的终助词,更善于使用敬语来表达文雅,整体说话更加委婉柔和。而男性正好与之相反,他们说话高低变化不明显,一些男性专用词汇也略比女性用语显得直白甚至粗暴,喜欢用有力的终助词等等。但是,在正式的商务会谈中,由于不太会出现朗诵般充沛的情感体现,男女语言都势必在语调上趋于平缓冷静,所以语调的差异被弱化。与此同时,由于双方的对立合作关系,敬语必然会被高频率使用,故而接头词和中助词的差异也不明显。但是男女特定词汇的差异依然存在,这是翻译人员元必须清醒意识到的地方,比如在人称代词称谓上,男性多用“僕”、而女性多用“私”来介绍自己或提到自己的意愿。

(四)非语言交际相关注意事项

在商务日语翻译中,除了对语言的把握,对非语言交际也要非常注意。这需要建立在翻译者对双方文化差异都了解的基础上。比如说,日本人在交际时忌讳进行身体接触,连握手都不太常见,而更喜欢鞠躬敬礼以示友好。相反,中国人喜欢握手,关系亲密的时候还会拍对方肩膀以示鼓励。不同的文化习惯下出现的不同的非语言行为,如果对方不介意便罢,如果次数平凡且明显引起了对方不快,这时候翻译人员有义务对跨文化差异现象作出解释。再比如,吃饭聚餐日本人喜欢用长方桌,各自分盘用餐,而中国人喜欢圆桌,且一定要劝酒已达到气氛热烈的效果,对此如果在双方商务会谈人员完全不了解对方的前提下,解释说明,安抚好双方情绪,也是翻译人员应尽的义务。

三、结语

商务日语的翻译颇具特色,要做好商务日语的翻译工作,就必须根据不同的行业,掌握相关的知识,运用翻译技巧,正确处理商务日语中的暧昧表达,熟练运用敬语体系,讲究措辞,以促进商务会谈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田孝平.浅谈商务日语的翻译特点和翻译技巧[J].中国商贸,2010(20).

[2]朱星涛.论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现代商贸工业,2010(6).

商务日语篇3

关键词:商务日语;御用特征;概念;研究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03-01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相应的特殊语言,而每个国家的语言不仅仅只是他们的交流工具,同时这些语言也蕴含了每个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因此每个国家的语言特征都有其特色。对于日语而言,也不例外。在商务日语中,很多用字措辞都具有很鲜明的差异和语用特点,研究这些语用特征对了解日本本土文化特色,加强商务日语的教育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笔者将会在下文中根据商务日语中的用字措辞来展开对商务日语语用特征的讨论和探析。

1.商务日语的概念

所谓的商务日语,目前业内还没有对其内容体系进行明显的界定,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一般来说,按照传统对商务英语的理解来看,那么商务日语也就是贸易日语。现在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在加快,我们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真多,在这种的多元化经济活动和经营环境喜爱,商务已经成为所有涉及到经济活动的统称,那么按照商务一词的理解和定义来看,商务日语就可以被看做是只要是在商务场合中所用到的日语。因此,要想全面充分研究商务日语,就可以分别从商务遣词和商务用语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商务日语中的商务遣词特点

通过分析我们商务日语中的一些遣词特点,可以看出商务日语用词中包含三个方面的语用特点:

2.1商务日语用词十分专业。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日语用词一般而言都是相对经济活动和业务而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专业词汇,在很多行业领域都有相关专业名词、专业用词词组等等,因此在商业场合中为了避免出现一些货物名称混淆或者是意义不清的状况,对于各种商务专业用词都会有十分明确的标准。因此,可以说商务日语用词必须具备强烈的专业性。例如,小李:弊社客先に御社制品xxやxxをおめしたく、サンプルを二三お送りいただけないかと存じております。这里面就包含了专业日语词汇。

2.2商务日语用语中外来词汇多,且使用频繁。由于日本是一个受到其他文化影响深刻的国家,从最初的五十音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到后来受到欧洲影响的外来音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由于现在国家彼此之间的交流频繁,很多新鲜商品都涌入了市场,对于日本而言,这些外来贸易的物品大大丰富了日本商务用语,尤其是日本很多物品都是外来进口,因此不可避免在日常商务活动中会频繁使用这些外来词汇。

2.3最后日语商务用语中也会广泛使用缩略词。一般来说,每个国家都有其相关的缩略词,而在使用缩略词时,也通常会有约定俗成的原则和规律。对于日语中的商务用词而言,也是如此。商务日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商务经济业务的往来沟通和理解,而妥善使用缩略词能够有效的减少交流时间,同时也通俗易懂,容易让贸易双方都了解对方含义,也不容易造成误会。在商务日语缩略词的使用中,日语也对此有着相关规定和要求,主要都是根据wto和国际用语惯例来规定的,因此学习商务日语的朋友们就要注意这些语用特征。

3.商务日语中的商务造句特点

在商务日语中,一般商务造句也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3.1商务日语造句一般十分郑重。由于商务场合都是十分注重礼节和礼仪的场合,再加上日本也是一个比较注重辈分礼节的国家,因此在商务日语中就体现出了双重的礼貌性和郑重性,基本表现在商务日语造句中的敬语上和等级层次鲜明上。在日本企业中,对于管理等次纵向划分尤为严格和明显,而且敬语已经成为日本企业市场中的必要用语,并且在日企中大多数都是家族企业,其排外十分明显,这也是造成日语商务敬语的另一个因素。

3.2商务日语造句也很委婉。在商务日语造句中,很多商务语句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委婉特征,也就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然而没有直接说出来的一种隐晦含义。这主要是由于商业外来过程中,很多业务无法当即给出很明确的答应或者拒绝的回答,这时就会用委婉语,主要是为了确保双方之间良好关系的保持和友好气氛,使得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友好进行,这同时也是避免给对方难堪,导致商务关系破裂的关键举措。

3.3商务日语造句具备省略特征。一般来说,在商务日语用语中,通常使用省略词较多,而在造句中,基本上会针对句子的人称主语和谓语中某部分进行省略,这种省略方法一般会使用在请求、辩析自己或者是拒绝别人中使用较为广泛,这也是日本本土公认的的处事道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被称为是一种模糊性的表达,通常能够给人一种委婉、谦虚的感觉,同时也能够更加简化,使得其交流过程更加口语化和普通化、也有利于提高交流效率。

3.4商务日语造句中也会注重礼节性。目前商务日语中不仅包含书面用语交流、日常口语交流,还有非语言性的商务交流,也就是商务用语的礼节特征。众所周知,日语中的各种词汇是比较少的,主要是因为日本人更热爱用肢体动作来表达沟通,这种方式更直观、间接、明了,比各种书面用语或者话语透露出的信息更为真实。例如,在商务场合中,一般日企基本的见面礼不是拥抱、握手,而是鞠躬,这就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对商务日语中的一些遣词造句中的一些语用特点的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商务日语的语用特征基本表现为这两个方面,而商务用词和商务用语之间虽然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很多用词方面是比较专业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差异,商务用词较为普遍化和一般化,而这种差异主要受到日本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在学习商务日语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首先就必须要在了解相关日本背景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商务日语教学效果和水平,这对我国商务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对师生来说也有极大的好处。参考文献:

[1]宋长营.关于《外贸日语函电》教学模式的探讨[J].跨世纪(学术版),2008(4).

[2]周林娟,时江涛.商务日语函电的文体特征[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

商务日语篇4

关键词: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教学现状改革途径

1.引言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是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日语在人才培养时除注重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之外,更强调其鲜明的职业特色。因此,大多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突破了本科院校“语言+文学”“语言+语法”的传统课程设计思路,而是另辟蹊径开辟了“语言+商务”等职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旨在扩展学生商务视角,提高商务环境中日语应用能力的《商务日语》这一课程。该课程是以日语为媒介,以商务活动为载体,将语言运用和商务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运用性课程。

但是,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学却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实用性不强、教师缺乏商务经验等众多教学瓶颈,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商务日语人才还比较缺乏市场的认同与接纳,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发生脱节。

2.高职商务日语教育现状

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商务日语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如对外贸易、企业经营与管理、航运、金融等都是涉外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国家利用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日商务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商务日语教学内容广而杂,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加之缺乏合适的教材,因此教师们便简单地以教科书的编排顺序为依据,完成教学大纲上所定的教学时间。而没有按照一般涉外商务工作流程,根据实地调研总结出的岗位职责中工作任务的出现频率及重要程度系统组织排列,形成若干个工作任务,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技能要求,将日语语言与商务有机融合成一体,形成提高商务业务操作技能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以本为本,虽然教学内容是以场景对话为主,但是单词、语法依旧唱主角,以致于商务日语课成了综合日语课的翻版,而学生亦不知商务日语课程该学什么,商务概念模糊、商务意识淡漠,掌握不了学习的中心和要点。

2.2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用脱节。

由于商务日语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商务日语教育或研究工作者对商务日语的定义各执己见,目前尚无定论,所以在商务日语教材方面没有统一和权威的认定。[1]综观出版市场,商务日语的书籍多达二三十种,有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写作、商务日语礼仪,但真正针对高职高专或者实用性较强的商务日语书籍少之又少。有的偏重对外贸易,而学生要么缺乏贸易知识,要么只掌握了贸易知识的皮毛,不适合学习此种教材;有的侧重商务会话,但敬语表达复杂,甚至出现连日本人在一般的商务活动中都不太使用的敬语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书上出现的复杂繁冗的敬语表现,教师只得花大量时间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商务实用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和目前的经济形势脱钩,与今后工作内容完全脱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3教师商务经验的匮乏。

据邱晓红于2007年所作的一份有关“商务英语的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提到,有56.3%的学生反映“商务英语”教师最缺乏企业的实践经历。[2]起步相对较早研究更广的商务英语是如此,商务日语教师更是匮乏。几乎所有高校教师自身基本上接受的是纯日语教育,有的虽然学的是商务日语,但仍然缺乏商贸实际工作经验。因此,从事商务日语教学的教师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教学中不能绕有趣味地介绍商务活动的背景知识,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案例或用亲身的经历来说明如何有效开展商务活动,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提出教师可以去企业进修,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致使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整日地奔走于教室之间,自然就无暇顾及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实践锻炼。致使国内商务日语教师队伍出现了教师自身商务实践经验匮乏的尴尬局面。

3.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途径

3.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教学整体设计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材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包括教学整体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掌控,教学时间分配,确定教学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而单元设计则是对每个单元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在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每个单元的具体实现目标的细化。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成功的课堂设计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目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内容上前后呼应、自成一体,在授课程序上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案制定方法,从教材的整体入手,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整合教材,确定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块,开发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行真正的可操作的模拟场景对话训练,真正地使日语与商务课程合二为一。

如本院的《商务日语》课程便根据工作的不断深入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五个模块,即就职活动、就职伊始、渐入佳境、独挡一面、社交达人,并围绕该些模块精心选择了日文输入法、制作日文简历、求职面试、熟悉工作环境、接打电话、参与会议、商讨工作、参加展销会、商务拜访、商务社交、纠纷处理等11个工作场景。另外,在实训课环节,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译训练之外,还训练学生在日文环境下办公室软件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日语打字方法,制作日文简历和各项会议资料,等等。

3.2以人才需求为中心,侧重能力培养。

日资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按照行业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机电、汽车、化工、电子、物流、服务和it等;而按照职业岗位分类则依次为:销售科、翻译―秘书科、制造科、技术科、人事―总务科、财务科、工商部门和高级管理部门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所以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关系到课程体系构建的大方向。[3]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方面征求意见,形成融“市场需求+教学专家意见+行业专家意见”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途径。

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以岗位要求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商务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而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超越“语言能力”的束缚,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即交际能力的培养。[4]

3.3整合教学内容,凸显商务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原先的教材编排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以商务活动为载体,以日语为交流工具和手段,模拟实际的商务环境,将商务知识融入到较真实的商务场景中,将各个商务日语知识点融入商务日语会话中,真正实现商务知识与日语知识的完全渗透。

在商务日语的教学情境设计中也要突出多种商务场合,以达到在日语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谈判技巧及合同、客户服务、商务礼仪等的训练目的;同时通过听、说、读等多方面的相互转换练习,以提高商务环境下学生日语运用能力、提高商务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商务礼仪的培养。商务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大方的仪态、良好的素养、彬彬有礼的举止会为商务活动的成功增加无限的砝码。

3.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和技能兼备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有效解决高职教师理论知识雄厚、操作技能相对滞后的弊端。为了防止商务日语教师自身缺乏商务经验的尴尬局面,从学院来说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企业挂职顶岗,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获得更多的行业知识,积累商务实战经验,使专任教师逐步向“双师型”转化。

另一方面,学院可以邀请有丰富商务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人才来校举办相关专业讲座、担任兼职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还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相关经验,建立专门的教育师资的机构,培养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4.结语

商务日语属于复合语言型,学科综合化程度高,领域覆盖面广,更强调教学内容的耦合性。[5]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商务日语的教学重点,即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时,一定要结合商务活动的特点,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不断发展的商务环境,创新教学,与时俱进,逐渐摸索出科学合理的商务日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7,(2)总141号.

[2]邱晓红.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

[3]陈要勤.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商务日语篇5

关键词:商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商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4-141-2

0引言

无锡技师学院商务日语专业近年来出现了招生萎缩的现象,通过毕业生就业调查发现,商务日语专业的绝大多数毕业生并未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只有少数毕业生进入了日资企业或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就业情况的不理想直接导致了招生的萎缩。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一方面近年来日资企业的人才需求逐渐饱和,另一方面是商务日语专业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换言之,本专业未能生产出企业所需要的“产品”,专业建设存在问题。

1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方向相对模糊

日语是一门语言,而语言往往只能作为交流的工具,在高职日语中,学校将专业设置为和普通日语教育所不同的具有商务能力的“商务日语”专业。而商务的概念又很广,导致学校的专业建设的方向模糊,不能显现其直接的实用性与应用性,不清晰的专业方向使得人才培养失去了方向性,并引发课程设置的问题。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既要包括语言学习,还有进行商务课程的学习。经过几年的摸索学校已经设置了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板块,增设了外贸日语、外贸应用文与函电、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但课时也不够,特别缺乏面向企业需要开设的课程。但是一味地针对企业需求,又与学校的基础课程安排有矛盾,这还需要一定的摸索和磨合期。

1.3教师的业务能力亟待加强

学校的商务日语专业老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精通日语的日语专业老师,另外是具有商贸实践经验的商贸专业老师。但日语老师缺乏商贸知识,而具有商务实践经验的老师又不懂日语,缺少具有双师型能力师资。

1.4教材更新严重滞后

开设的课程需要配套的教材,而教材的更新不能满足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知识的日益更新和行业竞争带来的人才竞争,要求在校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跟上行业的需要,而目前专门针对高职商务日语专业的教材非常少,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1.5实训条件缺失

近几年,为了满足商务日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校除了多媒体教学之外还开设了外贸实训课程。如贸易实务涉及的单证内容的教学,但教师常常是“纸上谈兵”,学生也能通过努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并且缺少相对独立的实训环境,更缺少企业实训条件。

2加强商务日语专业建设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每年进行针对性强的专业调研报告,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表,改进教学内容,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适合社会需求,具备日语专业知识和熟悉基本商务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对此,在学校教务科和系领导的指导下,日语教研组对日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也进行了多次修订。当前商务日语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目标是:语言课扎实够用、商贸实践课的比重增加。以前侧重日语教学,并要求学生参加日语等级考试,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忽略了听力、会话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了“哑巴日语”,不敢开口。因此在教学计划调整中,循序渐进地增加会话、听力等课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要促进日语专业的建设,就必须要加强日语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日语专业的教师自身所学专业均为语言文学专业类,本身对于商贸方面的知识也了解甚少。所以教师本人要就有关商贸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专业老师开始接触学习外贸业务、单证跟单、财经会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加上本身具有良好的日语基础,即使之前没有接触很多商务日语的内容,也能很快吸收商务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时代在进步,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由此丰富自己讲授的内容,使教学能事半功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别以构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应该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课堂中穿插历史、文化、风俗、生活等相关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并对中日两国的文化有着较深刻的了解。教师除了要有精通的语言基础和文化修养之外,还应继续加强商贸类课程的学习,以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其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加强商务日语会话练习。日语是一种语言工具,它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和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的日语实际运用能力。精心安排不同场面、不同人物、不同职位的会话内容,针对性地选择中级难易程度适合的句型、语法和词汇,以及对专业用语加以简明易懂的解说,使学生达到语言纯正新颖,内容充实,学以致用,立竿见影,掌握、运用商务日语会话基本技能的目的。而商贸实践课程可以直接进实训室进行,边演示边讲解,这样可以增强直观性,学生也可以马上得到相应的练习,加深印象。本专业为适应各实训项目计划建设完善实训室情况如下:

最后,引进具有企业经验的老师授课。企业需要的是经验丰富、专业性强的人才,为了使专业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要求更贴近,应聘请有相关经历的人员来学校授课,用亲身经历传授,让学生尽快掌握公司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相关能力。另外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资源,让老师走进公司进行实践,培养成既有扎实日语基础,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实用性教师。

当前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有日资企业纷纷从中国撤资的消息传出。但是日本经济新闻社的最新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日企表示将继续加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扩大投资,这对本专业的建设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因此商务日语专业建设应继续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日语听说读写能力和商贸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迎接日资企业的招聘需求。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1]罗萃萃.论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1(01).

商务日语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精品课建设是衡量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来,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因为课程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作为重点专业的商务日语以日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重构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商务日语视听》课程是商务日语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在精品课建设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商务日语视听》课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理念为建设指导思想,在基础日语中融入商务词汇或商务情景下开展语言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了解日语文化和企业文化,掌握基本的商务知识和商务礼仪,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是提高高职外语教育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形式和途径。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为主线、职业活动为导向、岗位需求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本课程根据岗位群所需要的真实任务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语言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结合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听、说、练”的过程中,掌握听说技能、日本文化知识和商务日语专业术语。

二、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通过对不同产业领域共4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对日贸易公司、本市日资企业(如东芝、佳能等)、对日服务企业(如简柏特、通世泰等)进行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在职业分析专家、企业管理人员、日语和商务教育专家共同组成的商务日语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了外贸业务员、现场翻译、企业商务信息处理与客服三个岗位群。

针对三个岗位群,《商务日语视听》课程项目组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并了解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实际工作内容,职业素质以及企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具备日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是商务日语人才的具体岗位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也是授课内容的重点之一,所以在《商务日语视听》课程中设定语言应用、日本文化知识、基本商务知识和商务礼仪,这些内容对三个岗位群不仅有针对性,也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学生的需要具备“语言应用能力、文化认同能力、跨文化能力、商务环境的应用能力”的职业能力要求,《商务日语视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规律,也充分尊重学生的外语认知和成长规律。内容上,从简单的字母辨音到单词辨音,并适度融入专业的面向就业岗位群常用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以及有机地融入了商务情景对话,以更好地体现高职日语的应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根据大连地区主要以日资企业为主流的区域经济特点,《商务日语视听》课程以真实场景中的商务活动为背景整合课程内容,以听说技能训练为主线,在基础词汇中融入商务词汇,贯穿日本文化、企业文化、基本商务知识和商务礼仪,满足日资企业对商务日语人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商务日语视听》课程汇集语音、词汇、日常交际会话,日本文化常识、基本商务知识,商务礼仪等内容,把知识和技能充分融合起来,根据不同情境下不同对话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和现代网络资源,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模式:

1.基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结合──把基础语言知识融入到实际语言情境中,让学生掌握辨音、辩词的技巧,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语言知识,并同时训练语言应用能力。

2.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结合──利用视频和音频,给学生播放日本电影,电视剧,听广播等,通过直观地接触日本的文化知识,能够掌握日本的风俗习惯,生活常识,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日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语言应用能力训练与商务交际能力的训练结合──利用视频和音频,给学生播放商务方面的情景会话,使学生在真实的商务情境下,进行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并掌握商务方面的相关知识及礼仪,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商务日语视听》是一门实践课,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主要有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把眼前的情景与听到的内容联系起来。情景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语言,也能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知识和礼仪的理解。

2.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商务活动情境下,开展语言应用训练并指导学生进行交际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交际环境中学习和运用所学语言。

3.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语言情境和商务活动中的某一个情境,设计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询问等各种语言表达形式来逐步实现其目的,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和商务有关知识。该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如何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把语言知识、商务知识和各项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商务交际能力。

(三)考核方式与标准

为了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商务日语视听》考核形式打破传统的20%的平时成绩+80%期末卷面成绩“一锤定音”的成绩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行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出勤、作业、小测试各占5%,小组活动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各占15%,结果评价、学习态度各占10%,共占整个考核成绩的70%。终结性评价也就是期末卷面考核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及实际应用综合能力。

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利用多媒体语音室和多功能语音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1.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语音室教学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多媒体广播、小组对话、分组讨论、课堂监控、测试考核等操作,实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2.利用校园网,提供课程大纲、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教学进度表、课程课件、电子教案、习题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内容的基本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课堂课后使用,并提供网上共享,可以下载使用。

3.学院内设有校园网,师生都可以进入图书馆,利用电子图书、在线学习等大大提高学生的趣味性和自主性。

4.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卫星接收系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外语的环境,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答疑及作业的布置与完成。

5.四个现代化多媒体实训室,配有学习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软件,通过现代化多媒体实训室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五、特色与创新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我院从2001年开始与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即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原通用电气大连行政管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toStem)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冠以企业名称的“简柏特班”和“通世泰班”。2007届毕业生在这两家企业定岗实习并直接就业的学生共计60名,占该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30%。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巩固了校企合作关系,也实质性推动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发展。

商务日语专业2008年新增合作协议企业10家,2009年新增15家。开设了冠以企业名称的“天道班”、“亿达班”和“中软班”。实现应届毕业生半年以上定岗实习率100%。合作协议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2008年达到100人,2009年达到120人。2009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5%。

(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1.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

构建以日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商务日语视听》课程体系。紧密融合以日常职场活动为题材的对话内容,选取以日资企业环境的工作情景为主线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日语进行工作情景对话,处理相关岗位业务,有效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

2.教材适应时展,体现高职特色

由本院教师共同主编的高职教材《基础日语听力》(一)、《基础日语听力》(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其他语言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此教材已于2009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基础日语听力》(一)中适度融入专业的面向就业岗位群上常用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在《基础日语听力》(二)中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以提高商务交际能力为目的,有机地融入了诸如电话预约、提案、交涉、订购、许可等商务情景对话,以更好地体现高职日语的应用性、实用性和职业性。

总之,精品课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相信通过《商务日语视听》精品课程建设,一定可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商务日语篇7

[关键词]商务日语岗位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247-01

近年来,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被广泛提及,但都只是理论与实践的单纯结合,教师在知识传授结束后,进行模拟实践或企业实践,虽然这对知识与实际能力培养进行了衔接,但岗位针对性不强。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简单的“知识讲授+实践”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增强岗位针对性,对培养商务日语能力突出型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商务日语岗位性实践教学模式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顺利通过新日本语能力n3-n1考试、商务日语考试的同时,使所学知识与实践及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满足中日文秘书、商务日语翻译、日文输入员等职位实际语言交际需要,培养学生岗位语言技能和社会能力。以日语能力考试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就业岗位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场景为载体和支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以实践为载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实践,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素质教育和岗位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

一、进行企业调研,了解商务日语专业就业岗位和企业需求

通过座谈、电话沟通、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在毕业生中展开课程调研,并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企业人员展开讨论,明确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并在实践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增强岗位实践。

二、以“提高学生岗位能力”为主线,重组课程体系

根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和市场人才需求,对日企生产、服务、管理等展开调研,进一步明确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制订符合市场要求和本校学情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按照重视日语语言基础,融合商务知识,针对岗位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的方针,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探索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围绕“商务日语应用”这个核心,将“商务日语”“商务日语听说”“商务日语翻译”“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沟通礼仪”等课程的内容合理科学地整合,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建立起本校商务日语专业最新的教学课程体系。

三、基于实践教学内容,开发系列教材

根据对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的定位和市场岗位需要及具体要求,确定教材内容即应用基础知识,按岗位(群)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训练,加强学生对日语专业基础课的理解,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前后融为一体。因此,拟开发“基础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沟通日语实务”“职场商务日语会话”等体现实用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商务系列教材。

四、课程资源库建设

课程资源库建设是课程开发的物质准备,根据课程特点,确保满足教学需要,也为了便于更好地满足和实现网上学生自学、测试、师生交流、校际交流等方面的需要,制定课程资源库建设。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使之“与课程内容对应化、形式多样化、学习网络化、课堂教学与职工培训共享化”。

五、创新点

1.教学模式创新:引进最新的教育资讯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具有实时性、可操作性和较强的针对性。把岗位角色扮演引入课堂,模拟实际,培养语言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针对岗位分别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2.教学组织创新:根据就业岗位需要选择教学场所,以分组教学模式为基础,在班级内部组建公司,分角色模拟训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进行情景模拟。

3.教学方法创新:在实践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就业岗位分别实践,合理利用企业资源、人员辅助教学。

4.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成绩考核采取的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6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40%。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个人自评、“公司”内部互评、同意角色互评、教师评价和企业人员评价几个部分。终结性评价则是课程理论知识考核,通过闭卷笔试的办法进行。

总之,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建学习情境;以学习情境为主线,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形成“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并具有必备的岗位日语技能,能用日语有效地实现交流目的。另外,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能做事、会做人的能力,通过课程内容的延伸与课外拓展以及开放式的分工合作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再学习的能力,具有组织、计划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商务日语篇8

关键词:日语;商务实践;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69-02

一、日语商务实践课程的意义

传统的日语教学课程一般设有基础日语、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精读、语言文学课等语言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授知识,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对话、写作、听取、读取信息、翻译等形式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内容设置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但是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并不是以其原始的面貌出现在业务文件里。任何一个企业也不会给你一道填空题,让你选择合适的副词进行填空。也不会给你一道阅读理解题,问你“这个”指的是哪个。而是让你直接去接电话、传达内容、收发邮件、做会议记录、制作报价单、甚至是让你制作ppt并站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演说等。这些内容对于新入职的员工来说,确实较有难度。虽然大部分日企在新员工入职时会进行统一的培训,但是如果在校期间接受过商务实践类课程培训的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时,其理解能力将大大高于普通学生。

针对这类问题,解决校企间存在的距离,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踏出校门的时候掌握日企相关的基本知识,很多学校开设了日语商务实践课程。这种实践课程超越了书本、课堂和学校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知识拉近与社会的距离。教师作为课程的引导者,只是做出适当的指导和说明,学生则是课程的主体,实际动手动脑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商务实践类课程,学生不但可以在学校里接触公司日常业务的常见文件类型,并懂得如何解读和制作。还能够了解日企员工的从业常识、日本商务礼仪等。在实践课程中掌握的知识能力由于具有容易与现实接轨的性质,可以大大增强日语系毕业生的工作竞争能力。所以说,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校期间是否参与过实践课程,在就职和实际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日语商务实践课程的种类及应用

日语系实践课程与理工科不同,不是研究学科本身的内容,而是将日语作为工作、交流的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而这其实正是回归了学习日语最初的目标,还原其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即使是对将来准备考研、或者进行日语其他相关内容研究的学生来说,这种实践类课程也是接近企业业务流程、了解日本企业文化的机会。学校根据学生的日语水平高低将实践课程分为商务场景会话实践、商务文档实践、商务综合项目实践、商务礼仪实践、商务翻译实践等。根据授课内容既可以将课程安排在实践学期(有的学校叫做小学期、第三学期),也可以安排在理论学期。例如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有专设的实践学期,时间在第二学年开始的前一个月,一般为8月中旬到9月中旬。共有四个教学周,实践课程当中,学时最多的课程每天4个学时,一个月可以达到80个学时。

商务场景会话实践主要设置在大一的实践学期,此阶段大一学生掌握了简单对话所需的至少1800个单词和150个副词与语法,大部分人接近n3水平。在授课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会话范本,使学生模拟商务场景制作简单的会话并进行发表。这种实践课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书写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事实证明,从大一开始接受这种实践训练的学生,到大四的时候对于会话发表已经能够轻松驾驭。

商务文档实践主要是锻炼学生对日文办公软件的处理能力,内容主要有日文录入、日文word文档处理、日文ppt处理、日文excel处理、日文outlook使用方法等内容。这类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学生进入日企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这个环节能够为日后的商务流程和商务礼仪课程起到铺垫作用。商务综合项目的课程内容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制作多种日文文件,商务礼仪课中由于包括求职等内容,需要制作个人简历,这个时候日文办公软件的处理能力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

商务综合项目实践。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为例,使用的是日语综合项目实训的全日文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日本企业日常业务的流程并参与其制作的过程。每年的实践学期都会对即将步入大四的学生开设这门课程。教材中将日企分为酒店业、it业、会展业和旅游业四个行业,学生也分为四个方向进行授课。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利用excel、world、ppt、outlook、等办公软件制作提案书、会议记录、日程安排表、宣传手册、报价单、问卷调查、进展报告书等日企常见文件。综合项目实践课程不但为学生提供使用日语的场景还能锻炼学生处理日企日常业务的能力,这种课程将会是今后日语商务实践课程的主流方向。

商务礼仪实践课程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以提高毕业生就职竞争力、了解日企文化、了解日本商务活动流程等为教学目标。着重对学生的礼仪、敬语、着装、书写简历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且为了让学生早期适应面试场景和流程,课堂上要进行模拟面试,学生从准备面试到面试当日以及面试后续工作等内容将会得到系统地培训和练习,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面试的各种形式并且掌握面试技巧,进而提高其成功率。

商务翻译实践。目前商务翻译实践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普通的翻译教材,前期学习翻译理论及技巧,后期进行翻译实践演练。因为翻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相对于其他课程教材来说较为容易找到。但是翻译实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问题。例如,学生进行分组会话时,总会出现只说日语和只说汉语的学生,真正能得到翻译方面实践的学生只是少数。此外,还会出现乐于翻译和积极上进的学生总是演绎日方人员和翻译人员的角色,而成绩相对较差、没有学习积极性的学生总是喜欢挑选汉语的角色。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做较多的工作,注意提醒学生调换角色,平均分配角色,兼顾大多数学生的实践需求。商务翻译的场景安排一般分为机场迎接、酒店入住、工厂参观、业务洽谈、双方会议、公司聚餐、观光旅游、机场送机等模块。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商务日语实践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应避免出现教师在前滔滔不绝,学生在下昏昏欲睡的情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如需分组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做好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且将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进行分别管理,最后按照计算公式得出个人得分。评分时可以分为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三个部分。但应注意各自的比例,教师评价应维持在60%以上。

在分组过程中应将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适当搭配,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实践课程最后应以成果物的形式结课。成果物可分为纸版成果物、电子版成果物、录像、发表、照片等多种形式。教师应根据课程需求在大纲中对成果物要求进行明确说明。成果物评分细则以及得分应与最终考核标准一致。

授课教室应有投影仪、音响设备以及电脑、电源接口等设备。最近也开始有学校为教室配上wifi,这对实践课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如果有会话发表、场景表演等内容,应选择讲坛面积较大的教室。授课班级人数可以按照普通日语授课班级划分,不可合并班级。实践证明,如果实践课授课人数超过30人,不但授课教师难以掌控课堂,每个学生获得实践及发表的机会将会减少,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商务日语实践课程在授课时学生人数不宜超过30人,以20~25人为佳。分组时也应控制人数,可根据授课内容不同灵活分组。

如果有校外实践例如企业参观、实地考察等内容时,应注意学生安全,合理安排路线,并配有相应的参观报告或考察报告等考核项目。

四、日语商务实践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日语商务实践课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授课形式及内容各大院校各有千秋。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仍有共通之处。首先,师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就职于学校,企业经验较少。对于日本商务礼仪以及商务流程等知识,很多教师也是通过书本上得来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时,有些老师显得力不从心。很多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由于实践课程经常涉及到跨学科、跨行业的内容,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现学现卖的情况。作为改善措施,教师除了增加有关商务方面书籍的阅读量,更应该到实际的企业当中锻炼。当然,这不能缺少校方的支持。教师既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为单位长期在公司实践。只有培养出复合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学生。这是前提,不可缺少。

其次,在硬件设施上应配套。由于商务实践课程涉及到文件处理、ppt展示、发表模拟会话、进行模拟面试等内容,如果教室硬件设施不配套,课程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如果要开始日语商务实践型课程首先应完善教室的硬件配套设施。

当然在教材不足、合作企业良莠不齐、课程内容未形成体系等方面仍需不断改善,笔者相信今后商务日语实践课程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注释:

①学时为45分钟.

②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本科学生为例.

参考文献: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

[2]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日语系实训系列教材开发.刘子璇[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

商务日语篇9

【关键词】商务日语文化因素影响

日本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与其语言特点、独特的文化背景结合得非常紧密。商务日语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上对这个方面重视不足,教师过于偏重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忽视了在语言在商务日语实际运用中的文化因素影响。而无论是何种层次的跨国商务活动,实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要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运筹帷幄,掌握主动权,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相关性

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家拉康认为,文化的任何表现同语言功能(也即同象征符号观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某种语言的特有结构把一种类似“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从小影响婴儿的心理和行为,在他无意识中形成一种文化结构。

语言对世界的分类带有人的很大的主观性。“一种语言的词语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兴趣所在”。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符号能容易地从一种官能转移到另一种官能,从一种技术转移到另一种技术,可见单只语音并不是语言的基本事实。语言的基本事实毋宁说在于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形式构造,和概念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根据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一种语言的形成,就是一个创造有体系的世界整体的作业。玛克斯德索也指出:“虽然,也许文学的效果在一开始以感觉意象的存在为条件,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多余的了。语言已经凝聚成一个世界,一切精神效果都隶属于它,就像隶属于外在世界一样。”

必须指出的是,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所折射的世界是很不相同的,那些差异之点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看待世界的不同样式。

二、商务日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最容易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如日常生活的问候语、隐私习惯、肢体语言、宴请礼仪、对动物和颜色的态度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接待与宴请中的文化因素

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此环节,如何互致问候、寒暄是接待人员必修的科目之一,其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对双方的成功合作有着很大影响。

(1)寒暄

在我国,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日本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一般都要互行90度的鞠躬礼而不是握手。鞠躬时,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生将左手压着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并礼貌地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然后互相交换名片,一般来说,年纪比较轻的或者身份比较低的人要先递上名片。如遇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如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握手,但不要用力后久握。遇到老者亦然。

(2)等级序列

就像木村敏指出的那样,“在日语中,还有在日本式的看法和想法中,自己是谁,对方又是谁,是由自己与对方的人际关系来决定的。一个人作为个人获得身份同一性的前提首先是人际关系。即是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这一事实。”

日本是一个讲究“序列”的社会,本尼迪克特早在50多年前曾说过:“日本人是从等级的观点来看待国内问题的,他们也用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国际问题。”日本文化所想象的国际秩序趋于是一个等级序列,即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与之相符的位置,在“要么在我之上,要么在我之下”这样的行为模式下,日本外交给人一种依附强权.缺乏道义的印象是很自然的。同最强大的国家结盟来达到战略目的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名片虽小,但在日本的人际交往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名片不仅通报姓名(以及名字的汉字各种读法)和地址,更重要的是,标明了名片主人的头衔、职位和所属机构。日本的社会习惯要求人们在接过对方的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审阅一番,根据名片的内容来相应地安排自己的言谈举止。只有在互赠名片、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后,双方才能据此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哪种规格,便能恰如其分地对待对方而不至失礼或越位。所以,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如不交换名片,他们就不好开口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敬语来称呼对方,也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礼节。

(3)宴请

给人递东西时一般要求双手递。递刀等危险东西时,要把带有刃、尖等危险处朝向自己再递给别人。吃饭时,除了吃面条时,忌讳弄出声音。被人邀请或是受到款待后,日本人不仅要在分手时道谢,而且过后再次见面或通电话时,一定要再次致谢。有人说,日本人为了一件事至少要谢人家三次以上。

主人为客人斟饮料时,客人要端起杯子,续添饮料要由主人亲为,客人不通过主人而自己倒饮料被视为有失体面和失礼。

在吃饭的时候切忌舔筷(用舌头舔筷子)、迷筷(用筷子在餐桌上晃来晃去)、移筷(连续夹两种菜)、扭筷(扭转筷子用嘴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饭粒)、插筷(用筷子插着食物送进嘴里)、掏筷(用筷子从当中扒开菜挑菜吃)、跨筷(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剔筷(用筷子当牙签剔牙)。

(4)其他礼仪

日本没有特别侮辱人的手势。口中含着食物说话或者边走边吃均被认为不雅和失礼。

在众人面前女性的不加掩饰的笑也被认为失礼,女子笑时通常都要以手掩口,要尽量做到笑不露齿。

参加日本式宴会一般都要盘腿而坐,妇女则屈膝跪坐。在日本最忌讳女士分开腿坐,特别是穿短裙时更不能分腿而坐。不管男女,正式场合不能翘二郎腿坐,要求一定要把两腿并在一起,把两手放在膝盖上面。

2.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谈判是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乃至谈判的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影响谈判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因此,如欲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把握契机就应对目的国的文化进行了解。

(1)交谈沟通方式

日本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很少注视对方的眼睛,大多是看着对方的鼻尖。特别是对上司或长辈,常常要垂目低视。也有人闭上眼睛表示洗耳恭听当与人对视时,有些人会感到难为情而赶紧移开目光。当冒犯或妨碍他人时,要马上说“对不起”以示歉意,如果不这样,彼此关系往往会搞得很僵。

下级同上司在一起时,在上司没讲完之前一般不能插话。说话方式多是围绕所商讨的事项交换看法,以求得意见的一致。人们很重视交谈的气氛并琢磨对方的立场和看法,有时就是自己不同意,也会因考虑到彼此的关系和对方的处境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迎合对方。

(2)拒绝方式

即便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可时,日本人也不喜欢争执,往往习惯于避免正面冲突,拐弯抹角地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并将自己的理由陈述一下。还常说“我倒无所谓,只是社长说……”,或“某某某先生三番五次这样说,所以……”等等,往往推出第三者来婉转地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对他人的要求、请求,如果日本人说“让我考虑一下”的话,通常则意味着否定。而且事后对方若不催促答复,多不会告知考虑的结果的。

遇上尴尬局面时,日本人出于礼节一般是继续留在那里,静静地忍耐,而不会公开表示抵触或退席。通常人们或是想办法改变一下气氛,或是无可奈何地忍耐下去。人们很注重揣度当时的微妙气氛。

3.产品的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的不同喜好也是各国文化的浅层次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要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独特性。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感觉很敏感,忌讳4(与“死”发音相同)、6(发音为“劳苦”)、9(发音为“苦”)。因此,平时的产品定价或包装上应该尽量避免这几个不吉利的数字。

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详之色,故忌用绿色作为装饰;日本人还忌讳紫色,认为紫色不牢靠,因此机会用紫色纸或紫色布包装物品。

在商品上日本人忌用荷花(丧花)、狐狸(贪婪)、獾(狡诈)等图案。

在配置房间的时候,有人不喜欢东北方向,认为那是鬼门,是鬼出没的地方(此说起源于阴阳道)。还有人忌讳日历上的“佛灭日”,认为那天对万事都是凶险之日。为了免遭报应,人们立了不少规矩(如不能往蚯蚓身上撒尿等)。

日本盛行送礼,但馈赠礼品时一定要倍加小心,不使损坏,因为日本人忌讳“破损”。所以在选购礼品时尽量不要选购陶瓷、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而因为日语当中梳子的发音为“苦死”,所以非常不吉利,千万不可作为礼物来送给对方,不然等于给人送“苦”,是需要特别避讳的。

写信也有讲究。日本人忌讳收到倒贴邮票的来信。日本好一些的信封都是里外两层,如对遭遇火灾的人发慰问信时,一定不要使用双层信封,否则将意味着“祸不单行”。信封要竖着写,折叠信时要注意,不要将收信人的名字头朝下,因为那意味着倒霉之事临头。

如果遇到有些场合需要着和服时,左衣襟压在右衣襟上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为那与死者装束相同),不过女式西服中的左衣襟压右衣襟则为常见。

三、小结

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作为当今中国对外贸易交流中依存度有增无减的日本,日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商务日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纯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真正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F.R.palmer:Semantics[m],cup,1982,p.21

[2]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p13

[3]萨丕尔,文化.语言和个性[J],语文导报,1986年7期,p36

[4]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p332

[5]木村敏,人と人の精神病理学的日本[m],弘文堂,昭和47年,p137

商务日语篇10

[关键词]知识草案;心理图式;社会心理表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129-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63

[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关于商务日语语用偏误,本人已在《商务日语语言三要素语用偏误研究》;《商务日语社交语用偏误特征及原因的研究》中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别从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方面探讨了语用偏误的具体表现和原因。但是,语言交际是一个涉及认知的过程(说话目的一认知处理一理解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认知语境出现偏误,就会影响交际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误会。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Spebrer&wilsno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首次提出了认知环境的概念,他们以为“一个人总的认知环境是他所明白的一系列能感知并推断的事实构成的集合:这所有的事实对于他来说是显明的,一个人的总认知环境是由他的认知能力和其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从而使“语境”的涵义有了根本的转变,使语境研究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国内对认知语境的研究源于关联理论。早期的研究不同程度地介绍了关联理论中的语境观。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把认知语境作为一个的独立的领域,在定义、构成、推理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熊学亮提出认知语境的操作是以“知识草案”、“心理图式”为基本单位,并于提出了语言隐形内容的推导机制,既“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自身仅起着激活知识草案的作用,激活后的草案先按具体场合知识形成心理图式,然后再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从而导致不同的推理结果”。目前,在国内汉语学界和英语学界对认知语境的研究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准,但与其相比日语学界相对落后。

语用失误的概念是由thomas提出的,她认为:“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此后,国内外学者对语用失误尤其是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1世纪随着中日商务往来的日益频繁,国内日语学界的语用偏误研究内容也开始涉及商务领域。但是,商务领域的语用研究大多都是从语言运用的整体策略和艺术性两方面进行论述的,而从潜在的、隐性的认知语境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三、认知语境与语用失误

Spebrer&wilsno指出语境是一个一个心理结构体,是听话人关于整个世界的一套认知假设。所以,“关联理论框架下的语境也称为认知语境,其假设称为认知语境假设”。熊学亮对认知语境的定义是:“人对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的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在交际状态下,认知语境不断被激活。

被选择出来的语境假设结合接收到的新信息(语言和非语言),经过推理得到新的语境假设。前一句话的语境假设结合新信息进行推理得到的语境效果则是下一句话的语境假设。

在会话过程中,只有正确选择每一句话的语境假设,才能达成最佳关联,实现交际目的。可见,认知语境在跨文化沟通中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语境假设偏误,会造成语用偏误。下面,以熊学亮教授的语言隐形内容(言外之意)的推导机制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对导致跨文化商务洽谈语用偏误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利用认知语境的三个变量来探讨在中日商务交际语用偏误的具体原因。

(一)知识草案的连接错误

“知识草案是真实世界的状态、事件或行为的典型结构概念化、经验化后储存在大脑中的具有固定认知意义的单元。内容的多项子成分之间有着性质不同的结构关系”。话语或与话语相关的外界符号对知识草案起到激活的作用。其一,当交际者的知识草案中具有可以用来处理话语的相关概念、记忆和经验时,这些概念、记忆和经验就能协助实施推理。如果不具备,则会导致语用偏误。如:客户问小李:r寸L、圭世尢力j、急L、℃贵社C-=注文L,t_3000枚④褂e于布团力,≮一④信用状④通知力j届~圭L允力、。J(不好意思,关于向贵公司加急定制的3000件被套,贵公司是否已经收到信用证的通知?)。客户的问题激活了小李“信用证”的知识草案,草案包含了来证通知、生产、发货等多项子成分,这些子成分有先后、因果等逻辑关系。“信用证”知识草案被激活后才能协助小李对客户话语含义进行推理:首先银行必然会履行信用证的通知义务,这是不用担心的。只有收到来证通知之后才能进入生产环节,因为是加急定制的产品,比较急迫,所以客户正真关心的应该是是否已经投入生产这个方面。因此,小李用“请您放心,目前这批货物已经按照贵公司要求投入生产,一定能按时发货”回答了客户的提问。如果客户问题没能激活小李“信用证”的知识草案,就会导致小李对客户话语的推导失误。可能小李的回答会是“已经收到”。这样,客户就无法获取他所需要的信息,导致交际失败。其二,知识草案的错误连接也会导致语用偏误。(1)不同母语的洽谈者储备了不同的知识草案,在言语交际中,最容易激活的往往是自己最熟悉的知识草案。如:“wto”。在商务交际中,烟草领域的人员首先激活世界烟草组织的草案.旅游行业的人员首先会激活世界旅游组织的草案。(2)相同的话语,对于来自不同文化的交际者来说,会激活各自不同的知识草案,引起不同的语言文化认知。如:当遇到一位上了年纪的客户来公司洽谈业务时,中国人会客气地说:r年寄④贵方力o扫苔扣誊来【

(二)心理图式的排列错误

在认知过程中,交际者把输入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与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选择、匹配、排列,构建最佳的心理图式,以协助交际者顺利地完成语言交际。在语言交际中,激活的词汇概念往往多于词义本身。不同的环境中表达的词义自然不同。因此,交际者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进行推理和选择,选择出最佳词义。如:多义词r夕11-厶J有索赔和申诉二个含义。如果对方已经提出赔偿支付金额,那就是索赔。如果对方突出一些整改意见,其意义就是申诉。听话者应该结合环境来选择其含义并激活相应的知识草案。只有正确选择和激活,才能准确领会客户意图,及时处理好相关问题,保证贸易顺畅进行。

文化背景知识在补充心理图式和认知语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也能解释不同文化背景的洽谈者对相同的话语或事件拥有不同的语境假设的原因。文化差异好比心理图式的意象凸显,是导致语用偏误的关键因素。我们在认知过程中,不但要理解对客观事物或事件形成映像基底,也要认识到其意象凸显部分。这种映像基底是客观的,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但意象凸显却是很主观的。如:中文“一条龙服务”的意象凸显为生产、流通的每个阶段紧密相连,形成的一条流水线。而日本人没有这种文化概念。“龙”对日本人来说是凶恶、不吉祥的象征,“一条龙服务”的凸显意象自然是不好的服务。可见,洽谈中双方相互意会和分享“一条龙”这一映像基底,但意象凸显部分却不相匹配。因此,言语交流就达不到最佳关联目标,导致沟通失败。这就是语用偏误经常出现在国际商务洽谈中的原因。

(三)社会心理表征的调整错误

根据熊学亮提出的语言隐形内容的推导机制,“在形成心理图式之后,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他还提到:“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合时宜的交际往往是交际双方在某一场合中自动激活了各自的社会心理表征及相应的实际言语运用,而双方的社会心理表征中得不到印证,结果被对方理解为不合时宜或不得体,语用失误由此发生”。受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心理表征带有社会、文化、法律等色彩。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心理根源,构成了形式不同的社会心理表征。社会心理表征的形成除了人的直接经验,更多的是依赖于语言。如:大多数中国人都认为日本电器质量很好。可能其中有很多人根本没有使用过日本电器,他们对日本电器这种看法源自于大众评价(语言)。同时,社会心理表征的差异性会深深影响到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呈现出多样的社交语用表现。因此跨文化交际时,为了保证交际的成功,首先应该知道交际对方的文化,顺应对方的文化,适时地在社会心理表征层次上进行交际准则的排列。否则,语用失误就会产生。下面将从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四个社会意识形态来探讨。

1.集体意识

中日两国都提倡集体主义,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有所不同。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提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其中家庭与社会的排序可见一斑。日本实施的是军国教育,推崇武士道精神,军人和武士都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加上国土面积少,资源匮乏,如果不团结奋进就没有生存空间。此外,还有一位精神领袖天皇,更加强了日本人的凝聚力。因此,日本人不像中国人那般注重血缘关系,他们具有极强的集体主义意识,认为自己是集体的组成部分,注重集体定位,强调社会属性和社会身份。当这种差异映射到语言上,则表现为简单的家庭称呼和划分细致的社会称呼等。如:表兄妹,堂兄妹都简单地统称为rL、匕二J,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统称为r挡匕L、墨尢、挡e士南墨尢J等,而在社会称呼中则有内外、上下、男女之分、还有身份、地位、职务等区别,划分得非常细致。2.内外意识日本人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却极端排外。他将本国人和外国人,自己公司和其它公司,自己部门和其它部门都划分很严格。r-)与J原本是家的意思,是一个可以心灵放松的场所,渐渐地这个意义得以引申,泛指自己所属的集团或自己人。r奄匕(外)J,这是一个需要提高警惕,不能泄露秘密的地方。日本人称外部集团或外部集团的人为r奄岂J,代表的是一种疏远的关系。正因为日本人时时刻刻地意识到彼此的内外远近关系,与r奄岂(外)J从心理上保持着这种疏远的距离,这种意识形态投射到语言层面,语言表达显得特别谦逊客气。如:敬语的使用。在商务洽谈中,对外使用敬语的是必需的,而对内绝对不能使用尊他语。此外还有“建前”和“本音”的区分使用等。

3.和意识

高语境与低语境的二个语境文化概念是由edwardtwitchellHallJr.提出的。语言表达具体详实是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信息的特点,而内含丰富而简约含蓄是在高语境文化的语言信息的特点。日本是高语境文化的民族,日本人重视“和”,以和为贵的社会心理表征反映到语言层面,语言表现为婉转含蓄、有礼有节。为了实现“和”的语用效果,日本人有意识地使用大量的缓冲语、模糊语、敬语和致谢语等语言。如:r申L,欹南f)圭世尢力j、今回e土岛土勺艺…J(很抱歉,这次稍微有点……),采用这种模糊语的回应方式,既能让对方感知到被拒绝,又能有效地避免言语上的冲突。在商务洽谈中,委托请求、陈诉意见、推进洽谈、拒绝要求、道歉解释等环节都极其需要用到这种委婉礼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这是社交语用与认知语境动态顺应的结果。

4.等级意识

由于世界上的人在体力、智能、财富和权力天生迥异,所以社会自然地形成了应对这些不平等的特定概念。公司内部也存在不同头衔、级别、地位。日本民族的思维就是推崇上下有别。当这种意识体现在语言中则主要表现为敬语,称谓语等的使用。如:称呼上司常用头衔r00裸畏、oo社畏J来尊称,而称呼同僚则用r00~尢、00

四、跨文化交际中规避语用偏误的建议

(一)选择恰当的认知语境

认知语境的选择是一个动态的选择。认知语境是正确理解话语的前提,每一句话的认知语境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到语境效果的推理。选择恰当的认知语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然而,在语言交际中,认知语境的激活结果并不相同。根据关联原则,听话者总是会选择最有可及性的认知语境。如:对于根本没有听说过世界烟草组织的普通百姓来说,当他们在听到wto这个词汇之后,必然激活自己熟知的世界贸易组织的知识草案。根本不可能去选择与世界烟草组织相关的语境假设。又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交际者对彼此的语言文化不了解,就会依据自己比较熟悉的、可及度较高的母语语用规约参与交际过程,从而导致语用失误。因此要注意避免发生负语用迁移。在跨文化商务洽谈中,负迁移不仅发生在语用语言方面,也发生在社交语用方面,其中文化对认知语境的激活和选择具有很大影响。

中国洽谈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未有效控制洽谈活动中的认知语境的选择错误。其一,将语言语境认知化。“语言语境是指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构成的语境”。交际者只有将语言语境认知化,才能构建正确的认知语境,减少语用语言失误。如:买方:r今回(jD/a加D/p-C泱清芑世【\、允也C于各L、℃L土j力、。J(这批货物可以用D/a或D/p来结算吗?)卖方:r毛扎e土岛J勺匕鞋LL、℃寸ia。当方e主取f)消L,不能、一览弘L、④L/C老希望L,【扫})圭寸。J(可能不行,我们希望用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来结算)。在以上对话中,只有交际双方熟练掌握“D/a(承税交单)…D/p(付款交单)…L/C(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这些专业词汇,才能构建商谈货款支付方式的语境认知,如果对专业词汇不了解的话,是无法继续这场对话的。因此,要将语言语境认知化,中国方面的洽谈者需要更加全面地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包括专业词汇、日语词汇的多重含义等。综合比较汉日的语音结构、词义内容、句法特征的差异性。与日本人沟通发生语用偏误时,及时请求帮助指正,这样就能巩固和拓展语言知识。其二,将文化语境认知化。“文化语境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它包含文化习俗和社会规范两个方面。为了将文化语境认知化,中国方面的洽谈者应提高文化意识。这种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文化差异,了解和顺应日本人的价值观和礼仪规则,避免出现跨文化交际偏误的尴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三,将情景语境认知化。“情景语境认知化是指时间、地点、场合、人物(地位、身份和关系)、事件等因素的认知化”。每次商务洽谈,不但要留意洽谈的时间、地点、场合,更要在商务洽谈开始之前,事先收集对方公司的相关信息,掌握本次前来洽谈对象的社会关系、职务、交际意图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有的放矢地填补相关的知识空白,从而减少相关知识草案的激活难度,确保认知语境假设的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了解对方的心理,可以通过顺应的策略来进行语言选择,达到交际目的。

(二)构建互享的认知语境

构建互享的认知语境是洽谈成功的保证。每个个体都通过与物理世界的接触建构自己独特的认知语境。造成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三:(1)逻辑信息不同。(2)词汇和百科信息不同。(3)经验不同。在跨文化商务洽谈中,不同国家的洽谈者并不生活在同一物理世界中,他们所掌握的以上三方面的信息是有所差异的。这种差异性会影响并制约着交际双方的互享认知语境构建。对于同一个话语,他们会得出不同的推论。

因此,为了达到最佳的洽谈效果,洽谈者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扩大能够互享的认知语境。其一,第二语言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储备是正确选择认知语境的基础,是构建互享的认知语境必要条件。认知主体的知识储备越多,交际者对语言的能动性与控制力就越强。通过提升认知主体的这种语用能力,才能顺利达到商务洽谈的目标。其二,交际双方在语言表达和语义理解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地考虑到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重视并精准地判断对方的认知语境,努力从对方立场来表达或解读语言含义,尽可能地让对方能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使话语具有最佳关联。其三,自身逻辑推断能力的提升也是构建相互认知语境的良好方式。双方共享的认知语境越大,就越能准确推理出说话人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