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35:49

文化遗产篇1

一、权利主体

基于非遗保护的复杂性,其主体制度中的所有权主体、专利行使主体、文化传承主体并不总是一致的。笔者以为,对于非遗所有权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两个原则,其一,根据尊重人类创造成果,鼓励创作的原则,任何对非遗的产生、流传及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主体均应成为非遗相应的权利主体;其二,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中还应考虑实践操作的方便性。具体说来的话,由于非遗产生于民间,其创始者可能是个人,但随着历史的推进,它不断受到后人的再创作,其形成和发展是某个民族或者地区连续创作的结果,权利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和群体性。因此,非遗的权利主体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很多情况。如有的非遗民俗群体性很强,而有的非遗如传统手工技艺则可能是个人创造的而且传承关系非常清晰;有的非遗经过世代流传,面貌几经变化,创始人早已无法考证,而有的非遗如一些民间文学有着公认、明确的创作主体。因此,非遗的权利主体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个体所有、来源地群体所有、地区共有、国家所有。祖传师承、师传徒承的非遗可以确定为个体或家族或师门所有;而对于那些社会传承的非遗则确定为来源地群体所有;对于来源地跨区域的则确定为地区共有;若来源地无法确定的,则确定为国家所有。在原生境人和非遗传承人的关系上,国家或政府所确认的非遗传承人并不比其他人享有更多的权利,他只能作为非遗群体所有人中的一员或代表。由于非遗所有权主体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成员并不十分确定的群体,因此关于非遗的某些权利,如许可他人使用等权利的行使则需要确定确切的行使主体。从非遗传承人与非遗本身及所有权主体的关系来看,不管是从法理的角度还是从实践操作方便的角度来说,确定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所有人的代表来行使非遗权利,都是十分合理的。当然,为非遗的来源群体及传承人设计出不同的权利层次,并不意味着传承人行使其权利是毫无限制的。其行使权利的具体内容及方式本文将在下节的权利内容部分进行详细论述。

二、权利内容

一般而言,非遗上的权利可以分为精神性权利与财产性权利两大类。大致说来,非遗权利上的精神权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署名权。这项权利借鉴了知识产权法概念中的署名权,或称来源信息披露权,即作者在作品上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但和现代知识产权法体系所确定的署名权相区别的是,当非遗的权利主体确定为群体时,该署名权为群体署名权,而无需将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一一表明。且非遗使用者不仅应在原非遗的使用中表明非遗的来源群体,在使用或传播基于非遗而创造产生的作品、发明创造时也应当以适当的方式表明非遗的权利主体身份。当然,只有当非遗的使用者有可能知道该非遗文化的原始起源时,才有义务表明非遗权利主体的署名权。2.保护非遗完整权。同样,借鉴我国著作权法中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概念,应当赋予非遗权利主体保护非遗完整的权利,即禁止他人对非遗进行贬损性使用,歪曲或篡改的权利。非遗作为文化性的权利,承载着创造者及传承群体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声誉、荣誉也息息相关。因此,在使用非遗时,应当尊重产生非遗的民族或群体的、风俗习惯和精神权利,避免对非遗权利群体的感情和尊严造成侵犯。而非遗上的财产性权利大致包括两大类:1.知情同意权。知情同意指非遗所有权人以外的个人或组织在利用非遗之前,须征得非遗权利主体的同意。知情同意权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被同意人是指非遗所有权人之外的其他个人或组织。这就意味着在群体所有非遗的情况下,群体某部分成员对非遗的利用不需要征得群体其他成员的同意。其二,同意人为非遗所有权人。上文已经论述过,非遗所有权人根据不同的情况可能有个体所有、来源地群体所有、地区共有、国家所有四种情况。在为个体所有的情况下,同意人毫无疑问则是非遗所有人。然而,在非遗为来源地群体所有、地区共有及国家所有的情况下,由于其所有权人为具体成员人数众多且并不确定的群体,因此使用人要征得群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同意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所有权人的代表及非遗的实际熟练掌握者,由其来作为同意人是比较合理且实际的。然而,问题在于如何保证非遗传承人能够切实地从保护非遗的立场出发来恰当行使其权利而不至于利用该权利谋取私利。对此,可以通过改革我国现行非遗传承人指定制度来解决。从我国非遗网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务院对每个非遗项目所指定的传承人为一至两个。如果能适当地扩展非遗传承人的数量从而组成一个委员会之类的组织,由委员会来行使知情同意权,便有利于解决以上问题。除了通过委员们之间的相互监督来保证同意人恰当地行使知情同意权外,对和知情同意权紧密相关的利益分享权做恰当地设计也能有效地保证其权利的恰当行使。2.利益分享权。为避免“文化掠夺”及滥用非遗的现象,应当确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即他人在利用非遗之前不仅须征得权利主体的同意,还须向权利人支付一定的费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能适应利益分享原则。利益分享的目的并不在于加重非遗利用人的利用成本,而是基于现代知识产权法的思想,在于给予知识创造者一定的保护和激励,从而促进非遗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因此,他人在使用非遗之前需要事先取得知情同意权,进而通过双方商定的条件进行利益分享,激发权利人保护非遗的积极性。然而,也有大量的非遗在利用、流传的过程中,缺乏经济利用价值,或者并不适于进行经济开发。由于他人对此类非遗不存在利用现象,自然也不用与所有权人进行利益分享。可见,适用利益分享原则的前提条件是非遗具有经济价值,即通过非遗使用、传播和创新能够获得经济利益。然而,我们在通过利益分享原则保障非遗私权利益的同时,还得兼顾其公权性。因为非遗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及创作的源泉,它在为现代文化的创作提供大量素材的同时,也通过现代文化的创作与传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而这也正是保护非遗的本质所在。因此,如果对使用人的行为做过多的限制,强化非遗经济利益的保护,反而会不利于非遗的传播和发展。为平衡合理保护非遗所有权人的权利与防止非遗的垄断,对于非遗经济权利须进行合理地限制。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知识产权法上“合理使用”制度,即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对非遗的适用可以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也不必向权利人支付使用费。如族群内部成员基于传统或习惯方式使用非遗。但此种限制并不影响非遗权利人的精神权利,如署名权、保护非遗完整权等。此外,为了避免非遗成为某个群体谋取私利的工具,成为“躺在祖宗功劳簿上的懒汉”,对于利益分享所得的支配和使用同样需要作出一定的限制。利益分享所得应仅能用于对非遗的保护支出及对非遗创作显著贡献者的经济补偿。利益分享所得可以由传承人委员会来行使。但是,由于不同种类的非遗的公、私属性及其他方面的特征有所差别,因此不同种类的非遗所赋予的权利内容及保护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从我国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所公布的非遗的分类来看,可以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民俗这八个小类归为一个大类,而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则归入另一个大类。因为第一大类的非遗通常为群体所有,商业开发潜力比较弱,具有较强的公权性,而第二个大类则通常为家族或师门传承,且商业开发潜力较强,私权性较强。对于公权性较强的非遗应侧重保护其精神权利包括署名权(标明来源权),不得歪曲、滥用的权利,不得注册为商标等为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所垄断的权利;而对于私权性较强的非遗不仅保护其精神权利,同时对于其经济权利也应当赋予法律效力。总而言之,对非遗经济的保护应遵循权利平衡原则,要平衡私权保护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平衡非遗创造者、传播者、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保护非遗的正当利用。

作者:吕彩霞邹玉

文化遗产篇2

武汉黄鹤楼公园管理处2008年1月实施的《蛇山修复方案》中,除保留6处有价值的建筑外,其余房屋建筑全部拆掉。新建才10多年的汉口火车站于2008年1月20日拉开改造帷幕,以重现百年前大智路火车站的欧式风貌。还有位于汉口江滩公园沿江大道一带保护完好的老建筑更是不胜枚举。北京、天津、西安、苏州、青岛、大连等历史文化名城也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年轻的深圳将2005年定为“文物保护年”,并启动“深圳改革开放十大纪念性建筑”评选活动。还有一些城市陆续出台了历史性建筑保护法规。

2004年,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办法》,该《办法》称,历史建筑指建成50年以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或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且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建成不满50年的建筑,具有特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具有非常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经批准也可被公布为历史建筑。从全国各地来看,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来打造魅力城市的已成为一种趋势。

2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磁场”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并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它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飘泊海外的炎黄子孙不辞远渡重洋之辛劳,回到大陆寻根问祖,正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产生的归宿感。

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有形载体。据说在日本,50年以上的建筑都算文物,不得随意撤除。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来保护老街区和老建筑免受人为拆毁。即使在只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也十分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不同程度地犯过同样的错误: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城市领导和民众往往急于改变物资生活条件,很容易忽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和重视城市文化渊源,势必会成为民众巨大而持久的需求。但到那时,可能大批历史街区和文化遗产已经遭受到彻底的破坏而永难追回了。

3文化遗产是中小城市兴旺的“亮点”

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就会陷于千城一貌的尴尬境地。一个没有自己历史特色的城市,将被人们视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而一个没有文化的城市不用说发展旅游业,恐怕发展地方经济也会受阻,更不用说真正现代化的城市,最终很可能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家园。

我国第一个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深圳,在建成之前可谓是“文化沙漠”。而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全面启动并腾飞之时,强力实施文化带动战略,不仅一举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旅游城市之一,也为积淀城市的历史底蕴、培植城市的发展后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既是现代都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而在有些城市,外科手术式的旧城改造和见缝插针式的摩天大厦,已经严重破坏了城市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历史文化根基。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线也已经退到了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单体建筑层次。面对被以“旧城改造”名义惨遭拆除的优秀历史性建筑,一些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奔走呼吁,以表达对这些老建筑强烈的挽留与爱惜之情。

对于个人而言,文化差异是产生旅游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对于城市而言,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永不枯竭的资源;对于国家而言,文化是根本的生产力。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以城市建设、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的三者互动为中心,在政府主导下,积极实施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和谐共进战略,围绕城市多层次的功能及其互动性来进行策划与开发。否则,就会导致发展的失衡而有悖于初衷。

湖北孝感地处鄂东北,是一座欠发达的中等城市,长期的农耕文明使其城市化进程缓慢。但近些年孝感城市化发展迅猛。主要街道两侧,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变宽了,住房变大了,人行车流交叉穿梭,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大都市生活日趋逼近,而且发展正加速地向前推进,以实现更新、更高的目标。然而,欣喜之余,人们也似乎渐渐发现,在这热火朝天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随着钢筋混泥土“森林”取代一个又一个老建筑、老街区,城市发展中的遗迹也一个又一个被淡忘和抹去。

如今孝感城区可作为文物保护的文化遗产已所剩无几,唯一一处具有保护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性建筑恐怕就是位于城站路26号、现为孝感市人民政府机关重地——昔日的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办公楼(以下简称“专署楼”)了。因此,保护“专署楼”这一文化遗产就显得愈加紧迫。

4保护“专署楼”文化遗产的意义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等均可列为文化遗产并加以保护。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孝感的一段发展史。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组建于1949年5月,当时为南下的战勤机构,所辖9个县。1949年8月转成行政领导机关,为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驻地孝感县城关镇北门外。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从成立到1993年撤销地区、建立孝感市(地级),历经44年,最多时管辖武汉周边19个县。就全国而言,行政区专号公署作为一级行政机构正在成为历史。可见,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见证孝感发展史最具价值的物证,同时也保留了研究我国行政区划发展的例证。

(2)从文化保护的角度看,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一份建筑遗产。“专署楼”始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无论是建筑风格和建筑用材,还是建筑外形设计和内部功能布局及装饰构件等都较好的体现了建国初期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文化,保持着与农业文明相协调且清新自然的风格,是典型的建国初期地、县级政府机关办公用建筑。在现代化建筑群中保留“原创性专署楼”,从文化遗产来说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从景观生态来说是在保护景观的多样性。因此,“专署楼”应为建筑学界研究中国50年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实例。

(3)从心理情感的角度看,保护“专署楼”就是在保留湖北孝感人的一种追思。50多年来,“专署楼”作为孝感政治文化的中心,一直牵动着孝感人民的心。无论是曾在这里工作过的人员,还是曾去办过事或曾路过此的市民,无不对它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情感。即便它将来淡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的记忆也不会因此而逝去。所以保护它,就是保留老一辈孝感人的一种特殊情怀;保护它,就是启迪后来者追思历史,传承事业。从这个角度看,保护也是一种态度。

5利用“专署楼”文化遗产的途径

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开发利用,而利用文化遗产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不仅符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精神,也可作为湖北孝感市“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笔重彩。因此,“退役”后的“专署楼”至少可在三个方面具备开发利用的价值。

(1)可将其确定为政府机关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政府大兴新建或翻盖政府办公大楼之风,而孝感市政府从建立之初,就坚守在“专署楼”,迄今已近15年。据说兴建新的政府办公大楼依然尚待时日。一届又一届孝感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全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上,这种廉洁、务实的作风既给机关干部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榜样,也为传统教育提供了活教材。

(2)可将其中一部分继续用作某机关单位的办公场所,如旅游局或文物局等。若将旅游局或文物局置于“专署楼”内既有利于激励这些单位做好本职工作,又有利于“专署楼”的保护和历史的延续。辽宁省文物局就设在位于沈阳“张氏帅府”(父子)左侧的一幢老建筑中。

(3)可开辟为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人文旅游资源,就应该尽量保留其独具特色的历史原貌,建议挂上“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旧址”的牌子。如果能征集到一些老领导、老同志在“专署楼”工作用过的物品或工作照,将其建成“湖北省孝感行政区专员公署博物馆”,从而充分发挥其办公、旅游等多重,则意义更加深远。我国在保护这类文物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

6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专署楼”列为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已势在必行,而且最好以此为中心划定一个保护圈。如果能借此契机,在全市开展一次文化遗产资产和旅游资源普查(包括“”期间的一些建筑或建筑装饰),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必将促成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风气。当然,鉴定并保护这些资产首先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内在价值或对社会的意义;其次还可以利用它们的外在价值,将其开发成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其第二份旅游中指出:“旅游能够捕捉到遗产的经济特点,并利用它们来产生资金、教育社区、影响政策而为保护服务”。

文化遗产篇3

必答题第一组

本组答题每一个参赛队的必答题,每一个队从八道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如回答正确,加10分,答题不正确不得分也不扣分。

1、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4、第三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5、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6、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尊重其风俗习惯,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

7、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需要,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进行。

必答题第二组

本组答题每一个参赛队的必答题,每一个队从八道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如回答正确,加10分,答题不正确不得分也不扣分。

1、第二十三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二十日。

2、第十八条国务院建立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

4、第十七条对通过调查或者其他途径发现的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立即予以记录并收集有关实物,或者采取其他抢救性保存措施;对需要传承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承。

5、第十九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推荐时应当提交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

6、第二十七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保护规划未能有效实施的,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7、第三十四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8、第三十五条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机构、保护机构以及利用财政性资金举办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应当根据各自业务范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学术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展示。

判断题第一组

本组答题每一个参赛队的必答题,每一个队从八道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如回答正确,加10分,答题不正确不得分也不扣分。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化”是一回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

2、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的标准有三: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传统的;二、表现的形式必须是传统的;三、使用的材料必须是传统的。只要符合以上三条,无论有多少其他小的改动,都可以说该项目保持了“原汁原味”。(√)

3、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儿,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文化联系,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没有必要去考虑如何保护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事项。(×)

4、当代科技发展太快,传统技术已经严重落伍。所以,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可言。(×)

5、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的有传承人,有的没有传承人。(√)

6、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各级政府只是这些遗产的“大管家”,而不是它的真正“主人”。政府的工作应该是动员当地民众保护好自己所传承的遗产,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与帮助。而不是通过举办传统庙会等方式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

7、在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通过高等院校、学术机构来培养是最好的途径。(√)

8、传承人对正在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能改造,但文学家、艺术家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素材,去创作新的剧目或其他新的艺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护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又能繁荣当代新文艺。(×)

判断题第二组

本组答题每一个参赛队的必答题,每一个队从八道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如回答正确,加10分,答题不正确不得分也不扣分。

1、传承人日益年轻化是件好事,说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已经解决了后继乏人的问题。(×)

2、我们应该提倡各地传承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政府可以把苏绣、蜀绣、湘绣、顾绣、粤绣等各种绣法的传承人组织到一起,让她们彼此学习,相互借鉴,这样大家的进步就会更快些。(√)

3、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一天是要死亡的,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简单,最稳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统统放进博物馆,而不要做无谓的活态保护。博物馆式保护,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最主要的保护模式。(×)

4、当代传媒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坏与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这一点来看,当代传媒确实是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罪魁祸首。(×)

5、传统节日类遗产几乎都是从传统仪式发展过来的。所以,原汁原味的传统节日都会有规模宏大的仪式。这也是鉴别一个传统节日是否还原汁原味,是否还有资格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标准。一个传统节日如果只剩下“吃”,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6、一旦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无论怎么改编、改造——哪怕是放弃了传统内容、传统技法、传统原料,都不会影响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属性,更不会将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除名。(×)

7、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是,保护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街道、桥梁,至于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歌舞、传统仪式活动,并不在传统村落保护之列。(×)

8、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公布了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抢答题(共40题,每轮二十题)

本组答题为抢答题,这一轮共有20题。在主持人念完题目并宣布开始时,参赛队开始抢答,由第一位抢到的队答题,每题10分;如出现抢答(即主持人还没宣布“开始”就按报答器),则抢答的队被扣10分;如果抢答后回答不正确,也同样扣10分。

1、都老是壮语对村寨头人的尊称。流传于融安各壮族聚居区。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首领或部落酋长。隋唐时代都老有崇高威望,还拥有号令部众的铜鼓。请问:“都老”又称着什么?答案:布老、寨老滚人

2、在我县长安镇大袍村苗族聚居区,有一个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组织的带头人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历来都受到苗族人民的尊重。他不是自封的,而是在生活中自然形成。他既是芦笙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寨中最活跃的人。请问,在苗族的文化中,这个带头人叫做什么?答案:芦笙头

3、我县的长安镇曾为广西四大名镇之一,河西的骑楼街也名声在外。据2011年统计,有近百年历史的河西骑楼街建筑总面积达到了23300平方米,请问:河西骑楼街总户数有多少户?答案:246

4、宗法制度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一旦家族人丁兴旺,经济宽裕,就要因袭旧制建立祠堂,祭奠祖宗,激励子孙。村寨中较为兴旺发达的家族一般都建有祠堂。请问,我县目前保留较为完好、规模较为宽大恢弘的大良镇西村屯陈氏宗祠建于什么年代?答案:清乾隆嘉庆年间

5、融安县雅瑶乡有一个行政村叫冠带村,该村的名字是以一位明朝的总兵因得朝廷赏识,被封为英王,皇帝赐他顶戴(王冠)和玉带。后因被诬告他招兵反叛而被朝廷派兵清剿,在官军围困数月后自刎。后人为纪念他,把他出身地儿时生活的村庄命名为“冠带”(以皇帝赐予的王冠和玉带命名),请问,这名将领的名字中什么?答案:韦纲

6、长安大袍苗村流行着一种苗族传统生产习俗,开耕时间在农历一月初。开耕时,由寨佬荷锄,点燃包有家禽粪便的火把,出村后摘一把茅草(取单数),到田间向东方锄几锄,插上茅草焚烧,春耕开始。在举行这个仪式的同时,还要呤唱什么歌?答案:开耕歌

7、融安北部农村稻田的耕作,犁田和耙田各进行3次,然后播种或插秧。在水稻秋收后即犁田,使土壤在太阳暴晒下充分风化,泥土通过冬天的泡、沤,达到消灭病虫害、清除杂草种子和疏松泥土的目的。这种耕作方式又叫什么?答案:三犁三耙

8、打背工是一种民间劳动协作方式。流行于融安各民族居住的农村。春耕夏种,秋收农忙,建房造屋,婚丧喜庆,同族和同村人互相自愿义务帮工,获得帮助者随时自觉“还工”,但不要求按对方帮工所付劳力对等,可多可少,互不计较。需要帮工人家,预先做好计划,需要帮做什么工或多少人,提前上门告知。壮、苗、瑶各民族至今仍流行。请问这种方式又叫什么?答案:“滚揉制”。

9、浮石镇东江村和六寮村以烧石灰出名。在烧石灰这一过程中有很多讲究,首先是开山取石头时,由村上有威望的老者,拿一生公鸡拜山,求山神保佑,而且装窑时女人不能近场,由村上六十岁以上的老汉装窑。装好窑后,杀猪敬山神,之后青壮年劳动力聚餐喝酒,多时十几桌。请问:要由几名六十岁以上的老汉装窑?答案:六名

10、融安县长安镇太平村竹编帽子历史悠久,据说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用金竹编织帽子,名曰“太平帽“。太平帽是金竹破成的篾子织好底层,然后把竹叶铺匀,再编织面层,最后把帽边撩紧便大功告成。太平帽样式美观,结实耐用。太平帽是祖传工艺,全村男女老少均会编织。太平帽分为两种:请说出这二种帽子的名称?答案:弯头帽和尖顶小叶帽。

11、土地神是神界地位最低的小官,但为人守土,乐善好施。所以,在农村传统社会中却是个极有权威的神灵,民间有:“入村要拜土地”,“进山先问伯公”的民谚。在桥板壮族地区,土地神生日这天不能下地干活(动土),惊动“土地神公”。请问:请问,这一天被称为什么节?答案:“土王节”

12、对野猪、山羊等较大的猎物实行围猎,小型猎物由个人狩猎。围猎时,猎手分工明确:有经验的、枪法好的猎手先去“把堂”即估计猎物可能藏身沟槽及逃跑时必经的路上把守,然后有“觅蹄”(脚印)经验的猎人带猎狗按猎物的脚印去跟踪猎物,一些没有猎枪的小伙子跟着觅蹄人后面,这些没有枪的小伙子又称着什么?答案:“猎脚人”

13、壮族地区大户人家多建院落。院落四周修建围墙或以房屋墙体作为围墙,形成封闭的具有良好防御功能的建筑组合。入口处,建有大门,门框比普通的门高大,门板比普通大门厚重,两边有用青石加工成的门枕石,门楼上方建有双斜坡瓦顶,檐下形成一条遮阳避雨廊道。这种入口处的建筑叫什么?答案:门楼

14、晒楼是瑶族传统建筑。流行于板榄镇东岭、麻江瑶族聚居区。建在干栏房前或屋后,供晾晒衣物或纳凉之用。一般是从住房一面外墙平伸出去,靠几根圆木支撑,再铺上木板或者竹片,围上栏杆;一层,两层,甚至三层,远远望去,吊斗似的,高高挂在吊脚楼上,悬于半空中。多呈长方形,也有做成椭圆形的。这种建筑又叫什么?答案:虚楼、踩楼。

15、五色饭是我县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五色糯米饭、花色饭、花色饭、乌色饭。流行于壮、侗、苗族聚居区。每年农历三月三清明节制作,作为扫墓,赶歌圩食用或馈赠亲友礼品。五色饭色彩缤纷,清香可口,至今各地民间仍保持这一传统风俗。那么,五色饭中的五色指哪五种颜色?答案:红、黄、蓝、紫4色,加上糯米本身的白色

16、糯米糍粑是流行于融安各地的民族特色食品。即将糯米浸泡、淘洗后,放入蒸桶内烧火蒸熟,然后将糯米饭倒入石臼里,用木杵反复舂捣。待将糯饭舂成糕状后,将一小团糍粑,先在手上捏成圆形,然后摆放在饭桌上,糍粑即慢慢硬结定形。请问:做糯米糍粑一般都在什么时间?答案:清明节和春节时

17、艾粑粑是一种传统风味食品。流行于我县各地农村。清明节前后,摘取山野的黄花菜的嫩花芽或苦艾的嫩芽,用清水洗净后搓揉,再与糯米搓揉成团,包上加糖的花生芝麻馅,用铁锅煎成饼状,煎熟或蒸熟。今仍时兴流行。请问:艾粑粑通常在什么时候才制作?答案:清明前后

18、长安镇流行吃一种食品叫滑滑粉,它也是一种民族传统食品,它滑嫩而带韧性,美味可口。今仍时兴流行。那么,这种食品还有二种其他的叫法,这二种叫法是什么?答案:卷筒粉、肠粉

19、融安北部山区素有歌海之称,逢节有歌,逢喜事有对歌。谁家讨媳妇、嫁女、招郎上门、弄满月酒、进新房等都有对歌活动。外村的亲友来走亲戚,做东的这个村的歌手们都主动去与客人或外村来玩的对唱山歌,先是请歌师,后是唱客气歌,接着就是盘歌,盘歌的内容很多,有时事政治、名人轶事,自然知识,情歌对唱。有的连唱三天三夜不罢休。这种对唱的方式也叫什么?答案:“坐堂歌”

20、在腊月下旬杀年猪时,将蒸好的糯米饭,在糯米饭里放上适量的盐、五香粉、胡辣粉拌匀,然后将生猪血与糯米饭拌匀后灌进猪大肠里,灌好猪大肠后放锅里蒸熟,然后放炕上熏烤,吃时洗净蒸热切成片状。我们当地称这种食品叫什么?答案:“郎棒”

21、“草鞋”是用糯稻谷的草芯编织而成,至今在该地区仍有少数农家妇女织草鞋穿上干农活。草鞋有粗细之分。一般“粗草鞋”是上山下地穿用,“细草鞋”是赶圩走寨时穿用。其中,“粗草”有两种:一种是用三根草芯为一股,编织成鞋;一种是用三根草芯为一股缠上布条编织成鞋。请问:粗细草鞋制作在板榄、大将、雅瑶、大坡等乡镇有多少年历史?答案:500

22、唱龙歌是自清代咸丰年间,从湖南传入。每当春节至元宵节,融安县的板榄、大将雅瑶、大坡等乡镇均有舞龙习俗。扎龙材料可以用纸或草,那么纸扎的和草扎的龙分别叫什么龙?答案:纸扎的的叫明龙,草扎的叫黄龙

23、在百年彩调历史中,从融安走出了一批优秀彩调人才。1955年广西彩调团成立,长安业余彩调团杨爱民、傅锦华等人先后被调到团里工作,成为团里的业务骨干,1960年,她们参与演出并由傅锦华主演的彩调剧《刘三姐》进京演出。四进中南海怀仁堂,得到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的亲切接见和赞赏。请问,进京演出的时间是1960年的几月?答案:6月到10月

24、彩调《龙女与汉鹏》进京成功演出,促进了融安彩调的兴盛,村村有文艺队,到处演彩调。请回答:2008年,长安镇、大将镇被文化部评为什么之乡?答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5、表演艺术富有地方特色,在“三小戏”中最为突出。如步法、扇花、转身、亮相和旦脚特有的指法等,就各有数十种。单是丑脚步法就分矮桩、中桩、高桩3大类,其中,那一种步法应用最广。答案:矮桩

26、杨爱民是我区有名的艺人,原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集编、导、演于一身,在彩调史论的研究上亦颇有建树,在彩调剧界享有较高的声望。被称为“彩调王”、“彩调博士”、“当代彩调专家或权威”,彩调剧《刘三姐》莫进财扮演者。请问:杨爱民是哪里的人?答案:融安县长安镇人

27、原广西彩调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傅锦华是第一代刘三姐之首、彩调代表性传承人。电影《刘三姐》主唱,她清澈的歌声被誉为天籁。她编排的彩调旦角舞蹈及身段作为教学训练范式,一直沿用至今。请问:她创作的身段共有多少套?答案:十三套

28、广西文场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文场广西文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尤其是桂林、柳州等地最为盛行,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曲艺形式。2008年11月,长安文场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请问:文场又叫什么?答案:“文玩子”、“小曲”

29、长安文场后继人蒋耀芳在老艺人曾贵春的传教下,创作了“做人要做这样的人”等经典文场唱段,请问:该作品是根据现代京剧哪一个作品改编的?答案:《红灯记》

30、长安芙蓉酥,是一道别具特色的美味佳肴,它色泽金黄、香酥可口,选料讲究,油而不腻,列为长安镇宴席上传统四大名菜之一,请问:所谓的四大名菜是指哪四道菜?答案:扣肉、元蹄、芙蓉酥、白切鸡

31、长安芙蓉酥什么时候列入市级非遗名录?答案:2011年6月

32、1978年,融安县人民政府将龙舟赛纳入政府举办,当年9月举办了第一届龙舟赛,来自融安、融水两县共33艘龙舟参赛。1984年9月举行第三届龙舟赛,首次打破了无女子赛龙舟的惯例,请问,本届龙舟赛共有几支龙舟队参赛?答案:6支

33、经过百年打造,融安县龙舟赛已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群众最喜爱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并被人民网举办的第三届节庆创新论坛评为2012年最佳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节庆品牌。请回答:融安龙舟赛哪一年于年获柳州市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答案:2013

34、融安龙舟龙舟制作在2013年列入柳州市第四批非遗名录,请问:作为第三代龙舟制作工匠的代表人是什么人?答案:沈观佑

35、在苗族同胞聚住的村寨,每到农历正月就会举行苗族同胞的民俗节日——“芒蒿”节。“芒蒿”,是苗族语,意为“野人”。野人是苗族人民崇拜的动物,它象征着强壮和力量。我请问,我县什么地方举行“芒蒿”节?答案:长安镇大袍屯

36、请问:哪个乡镇的“三月三”会期为融安县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大型民族传统节日。答案:板榄镇

37、彩调艺人胡秀珍专习唱功老生角色,唱功超群,天赋喉嗓,字正腔圆,越唱越明,表情动人,恰似艺苑中的一枚“金针”,为此人们给他取了一个艺名,这个艺名是什么?答案:“指南针”

38、长安文场是以曾贵春为首的长安文场等老艺人,对长安文场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传承,给后人留下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自治区文化厅哪一年授予长安镇为“文场之乡”,2004年

39、秦兆祥,艺名“乡巴画匠”,融安县沙子乡三睦村石岩屯人。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读过私塾,十四岁随师学艺。请问,他于哪一年获得获得广西首批“民间高级工艺师”称号,答案:2006年

40、《融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集》。从2006年至2009年底,历时三年,共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少条?答案:1000余条

41、打油茶是民族传统饮食。流行于东北部地区农村。把锅烧热,放入茶油,将茶叶煸炒,注入适量开水煮出茶味,调好味,经滤瓢隔离茶渣,用小碗分盛,放入阴米(即蒸熟晒干后的糯米饭)、油炸花生、炒猪肝、小肠、麻雀蛋等,咸甜自便。特点:颜色浑黄,浊而不沉,既有浓茶的香味,又有阴米、花生的香脆和猪肝、小肠的美味。打油茶待客,请问:客人一般喝几碗,以示对主人的尊重。答案:3碗

42、抢花炮是传统游艺项目。抢花炮一般在各个庙宇每年一次的祭祀活动期间举行,同时还有舞狮、拳术表演等活动。请问:抢花炮这一项目流行于我县的什么地区?答案:板榄雅瑶等乡镇

43、盘古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和繁衍人类的创世始祖。盘古庙是壮族民间宗教庙宇,源于原始末期的始祖崇拜。壮族及其先民聚居的地区多有修建。我县境内有盘古文化遗存。请问:我县境内有多少座盘古庙留存?答案:17座,

44、融安民间信佛、道历史久,信者众。清末民初,长安方圆一公里左右,人口不过五千,有五家做法事的专业道馆,他们分别是杨道馆、张道馆、林道馆、秦道馆和什么道馆?答案:李道馆

45、文场音乐委婉缠绵,柔和抒情,音乐分为:大调、小调、码头调、过场音乐等四个部分。其中大调有:越调(又称月调)、丝弦(又称思贤)、南词、滩簧四个。越调适于表现喜悦轻快、舒畅的情调,也能表达悲哀、焦急的心情;请回答,丝弦所表达的是什么?答案:丝弦宜于表现叹息、惆怅的情

46、我县老艺人蒋耀芳等人创作文场剧《墓地琴音》、《迷彩情结》和《桔乡情》曾参加地区专业剧团文艺汇演,他们曾获得什么奖?答案:获音乐创作二等奖

47、相传有一年长安镇方圆十里数日无雨,水利不济。农民为了祈雨灌田,就以制作滤粉的木滤瓢祈敬社王,借制作滤粉时米桨从有眼的木滤瓢连绵不断流下的样子以祈老天降雨之吉兆。说来也巧,不日老天便数日连降大雨,灌溉了久旱的农田,成就当年五谷丰登。请回答,这个传说源于什么朝代?答案:清乾隆年间

48、在融安县北部的板榄、大将镇农家,都用竹筒将一二条活的昆虫放进竹筒里用生桐油浸泡,浸泡数月后便可做药,人生了无名肿毒,如疔疮、被跌打皮下淤血,就用这种昆虫浸泡的桐油涂在上面,肿痛就可以消失。请问,这种昆虫是什么?答案:蜈蚣

49、岑有培,芙蓉酥制作传承人。经营大三元酒家,以制作融安传统名菜为主,注册“岑师傅金牌”芙蓉酥。请问他是第几代传承人?答案:第七代

50、杨步云,国家一级演员,长安镇人,原广西彩调团团长,他曾获得了文化部的什么奖?答案:文华表演奖

第二轮比赛必答题目

本组答题每一个参赛队的必答题,每一个队从八道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如回答正确,加10分,答题不正确不得分也不扣分。

1、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出版等活动。

2、第二十六条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村镇或者街区空间规划的,应当由当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专项保护规划。

3、第三十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二)妥善保存相关的实物、资料;(三)配合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性宣传。

4、第三十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5、第三十八条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6、第四十条违反本法规定,破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7、第二十五条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8、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轮比赛判断题

本组答题每一个参赛队的必答题,每一个队从八道题中选择一题进行回答,如回答正确,加10分,答题不正确不得分也不扣分。

1、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与审批是同一时间。(×)

2、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正式公布前必须进行公示。(√)

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16字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普及(×)

4、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保护。(√)

5、文化部非遗主管部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对项目的审议是复议阶段(√)

6、《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规定的非遗保护的“三项制度”分别是“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传承与和传播制度”和调查制度。(√)

文化遗产篇4

丰宁满族剪纸:永不凋谢的塞外山花

丰宁剪纸是一项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手艺,清乾隆年间(1736-1795)就已在县内广为流传,至光绪初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丰宁剪纸风格细腻独特,取材十分广泛,内容除传统的花鸟、年年有“鱼”、胖娃娃以外,如今又增加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当地著名景致,以及以中国古典名著等为主题的剪纸内容,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象征、夸张等艺术手法,乡土气息浓厚。

丰宁剪纸分刻、剪两种,用于室内装饰和欣赏珍藏。其窗花由于象征喜庆,用于春节装饰,倍受群众喜爱。其艺术特色是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艺术形式以线为主、面为辅,富于变化,玲珑剔透,曲线流畅。内容多以花鸟虫鱼、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为主,既可点染,也可单色,造型稚朴,雅俗共赏。有的还借助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创意更为新颖。近年来在传统手法上进行改革更新,造型趋向立体直观,格调追求豪放形象,把丰宁剪纸的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层次,销量每年近千万件,其中大量作品远销海外,年创汇数百万元。凤山、大阁两镇已发展专业作坊数百处,经营窗花的艺人多达千余名。

滕氏布糊画:绸缎绫绢的艺术狂欢

滕氏布糊画是集绘画、雕塑、刺绣、裱糊等传统工艺为一体的立体画,是承德丰宁县特色手工艺品,它从创建到如今也不过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但这小小的手工艺品如今已经成为承德一项民族文化手工艺产业。

滕氏布糊画是丰宁著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滕腾老先生在退休后发明的一种新画种。在中国传统画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民间剪纸、刺绣、雕塑等的创作技法,用材以绸缎绫绢、金丝银线为主料,辅以珠花、首饰、丝绒、海绵、木料、纸板等上百种材料,集刻、剪、编、结、绣、叠、绘、染、镶嵌、掐丝、滚边、粘糊、裱褙、装饰等诸多工艺之大成,一画作成,须经9道手工工序精工细作,简者三五方圆巧拼而就,繁者则以上万块材料组成。作品内容以人物花鸟、亭台楼榭为主,因为以布成画,所以作品相比普通画作多了几分立体,画中人物形象情态可掬,楼阁线条清晰多变,作品既有油画透视之效果,也不失国画之瑰丽韵味。

滕氏布糊画目前有4大类百余个品种的高档艺术品和装饰品,拥有了自己的加工工厂,还跟中国残联合作,让很多的残疾人在布糊画的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布糊画形式既有平面浮雕效果的,也有立体圆锥式的,可悬、可放、可挂、可立,是点缀居室、布置厅堂的绝佳工艺品。滕氏布糊画作品曾获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最佳奖”,入选“中华百绝”“华夏一奇”。1995年滕氏在北京怀柔开办的“龙腾民间艺术公司”被确定为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六个参观点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还特为滕氏布糊画设了展室。其产品多为美、日、港、澳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爱好者所收藏,并多次参展,屡获殊荣。2003年7月,滕腾先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隆化宫廷刺绣:富贵精美的宫廷艺术

隆化宫廷刺绣以材质华贵而著称,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外,还以黄金、白银锤箔,捻成金、银线大量使用于服饰绣品中。其手法先用金银线盘成花纹,然后用色线绣固在纺织平面上,这种用金银线绣出的龙、凤等图案又叫“盘金”,在中国绣品中独一无二,尽显皇族气派,充分体现了宫廷刺绣富贵精美的艺术特色。

王国荣为隆化县西阿超乡人,1984年起开始学习、研究宫廷刺绣技艺,个人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类奖项。1991年开办刺绣厂,吸收30多名下岗职工从事传统手工刺绣工作。刺绣厂现与北京玫瑰坊时装定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为社会名流、影视明星、企业精英等定制高档服装。近年来,王国荣对刺绣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全身心致力于民间手工刺绣这门古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

郑氏砂艺:民间工艺走向世界舞台

郑氏砂艺历史悠久,晚清秀才郑克祥在游学中学得撒砂制画技艺,深得皇家喜欢和收藏。由于战乱和10年“”,郑氏砂艺几近失传。其第五代嫡孙郑铁军2001年重振祖业,组建郑氏砂艺研究所,2010年成立了郑氏砂艺有限公司。

郑氏金银丝砂画,采用金银丝内填珐琅前期工艺,全部都是纯手工操作。先用金属丝镶嵌图案的轮廓,然后以天然彩砂填充颜色,经过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这种砂画做工精细、线条流畅、画面平整光滑、色彩靓丽、古朴典雅、且不褪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收藏价值,是居家装饰、开业盛典、馈赠亲友的高雅礼品。

该产品多次参加部级博览会。2011年4月,经中外旅游文化协会考评入选首届《中国创意旅游先锋榜·中国十大最具文化创意旅游纪念品》。2011年6月,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在第五届国际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荣获“最具文创推广奖”。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韩国、蒙古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既有油画的透视效果,也不失国画瑰丽韵味的滕氏布糊画。

王国荣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宫廷刺绣技艺,其刺绣作品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

郑氏砂艺主要产品有:京剧脸谱系列、十二生肖系列、山水字画系列、庆典牌匾系列、承德风光系列、杨柳青年画系列、青花瓷画系列及活性炭画系列等上百种作品。

承德拥有丰富的、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1项,国家“非遗”名录的7项,省级“非遗”名录的34项,市级“非遗”名录的98项。这些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非遗项目,蕴含着承德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是承德人民长期以来创作积累的重要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篇5

朋友们: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担当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维护全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同时,还主动与周边国家合作,为跨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资源建立联合保护的工作机制。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民众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卓越创造力和思想情感的体现,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在广大民众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断地再创造,为我们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增强了对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创造力的尊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xx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在XX年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XX年为6月14日)期间,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将以“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为主题,在全国所有城乡社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文化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共同向全国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文化传统是一条丰沛的河,源自远古,流向未来。关爱它、保护它,让它川流不息,奔涌向前,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今天,这份责任传递到你我之手,为了使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非遗,弘扬传统,美丽人生!

XX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倡议书

文化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记忆,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源泉,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是与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密切相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古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然而随着岁月风雨的侵蚀,战乱无情的蹂躏和后世人为的毁坏,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少,我们引以骄傲的文化根基正在逐渐消失,这使得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重任刻不容缓。

今年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主办行了“XX年文化遗产宣传月”系列活动,提出了: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的活动主题,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升广大市民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同时也提高大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从而达到更有效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文化遗产的目的。作为重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的代表,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我们自身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保护意识,主动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宣传,使得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这些具有伟大意义的事业中来。

二、文化遗产无价,保护遗产从我做起。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从今天开始,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都是我们坚守的阵地。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好者参与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全民运动中来,为我市文物部门更高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提供必要的线索和帮助。

三、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明确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非法买卖必将严惩。积极宣传坚持依法保护、科学保护的方针,克服阻力、排除困难,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朋友们,时不我与,让我们为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携起手来共同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为美好的生活携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对祖先遗产的责任,让我们的努力变成后世子孙的交代,让我们自己留住自己的根吧!

XX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倡议书

亲爱的朋友们:

XX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主题为“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在全地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系列活动,让广大民众更方便、近距离地了解非遗,参与保护。在此,我们向全地区发出倡议:非遗传承,人人参与!

xx是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发祥地,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创造了瑰丽多彩、蔚为大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对列入部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实施重点保护。精心组织久河卓舞、扎塘果谐等优秀非遗节目和杰德秀邦典编织技艺、泽贴尔编织技艺等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参与区内外文化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了勤劳勇敢的xx人民战胜高原的蓬勃气势和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xx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城镇建设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保护。

我们相信,有您的参与,那些祖辈们唱过的歌、跳过的舞、扮过的戏、做过的手工技艺以及传统的民间实践活动和高度智慧的思维方式将重放异彩,为xx文化强地建设注入强劲的活力。而您,将获得参与非遗实践活动的教益和快乐;在与祖先、与今人的精神共鸣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获得丰厚的人生滋养。

关爱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雅砻儿女的历史责任。今天,这份责任传递到你我之手,为了使xx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共同愿望,让我们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传承非遗,弘扬传统,美丽人生!

文化遗产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世界文化遗产,是指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四条国家文物局主管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协调、解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管理制度,落实工作措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需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门用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实行专家咨询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专家咨询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有依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制度,开展志愿者的组织、指导和培训工作。

第八条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任务的机构,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应当明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准和重点,分类确定保护措施,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尚未编制保护规划,或者保护规划内容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世界文化遗产,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年内编制、修改保护规划。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审定。经国家文物局审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布并组织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要求,应当纳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九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根据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县级文物主管部门予以登记并公布。

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实施保护和管理。

第十条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和缓冲区的保护要求。

第十一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作出标志说明。标志说明的设立不得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损害。

世界文化遗产标志说明应当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核心区、缓冲区和保护机构等内容,并包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遗产标志图案。

第十二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建立保护记录档案,并由其文物主管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国家文物局应当建立全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记录档案库,并利用高新技术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

第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为世界文化遗产确定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日常维护和监测,并建立日志。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安全隐患的,保护机构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的工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主要负责人应当取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资格证书。

第十四条世界文化遗产辟为参观游览区,应当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作用,并制定完善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将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办法报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备案。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参观游览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在参观游览区内设置服务项目,应当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管理要求,并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属性相协调。

服务项目由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实施服务项目,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并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

第十六条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文化旅游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发掘并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保护并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积累的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发生或可能发生危及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保护机构应当立即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同时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2小时内,向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报告。

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接到有关报告后,应当区别情况决定处理办法并负责实施。国家文物局应当督导并检查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提出防范类似事件发生的具体要求,并向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通报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第十八条国家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行监测巡视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建立监测巡视机制开展相关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监测巡视工作制度由国家文物局制定并公布。

第十九条因保护和管理不善,致使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损害的世界文化遗产,由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予以公布。

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警示名单》的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改进保护管理工作。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世界文化遗产损害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文化遗产篇7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教育;国民教育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我国于1994年在全世界率先推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的环境意识,以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环境教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已赋予环境教育以新的内容,即认为,文化遗产也是一种生态环境。在这种生态环境中繁衍、生长了不同的民间文化之树,如果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文化也就会凋零、消亡。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我国共有31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发展,走向未来的文化根基。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表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长城、故宫等物质文化遗产总的来说保护不错,随着社会发展,文化遗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又被提到议程上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口头传承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指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特定事件的时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当前广大群众对此还不甚了解。应当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文化遗产教育刻不容缓。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决不只是美术院校学生,或文物研究人员要关注的,需要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志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年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宝的遗产。”①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全体人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正因为如此,国家才设立“文化遗产日”,动员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必须把文化遗产教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

国民教育体系是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我们认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由学校教育系统和校外教育系统构成,它是正规与非正规教育沟通。它具有全面性、普适性、开放性等特征。我们要坚持可持续教育发展观,把保护文化遗产理论渗透于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把民间民俗文化的教育活动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在我们已注意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倡导面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教育传承的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关系到民族群体和全社会的公共事业,更需要国家及民众的互动协作,更需要一个面对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理性与健康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环境。所以,不仅是高等教育,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及社会教育,不同层次、不同社会方式的教育都应参与进来。

二、加强文化遗产教育

加强文化遗产教育意义深远。文化遗产教育在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提升民族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加强文化遗产教育,能促进先进文化建设。保护好文化遗产,关系文化血脉的传承,关系精神家园的维护,关系先进文化的建设。一个国家要独立,除了政治独立、经济独立还不够,还必须在思想文化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机制、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维护文化的基本依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文化遗产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文化遗产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根基,是我们认知自己的历史,提升自己的素质,汲取创造新生活动力的精神源泉,是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基石之一,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

(二)文化遗产教育能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祥和,安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教育功能,对民族心理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帮助识别真善美,可以培养人们健康、正直的伦理道德观。民风民俗属于非制度文化,它对于社会所具有的约束,是非强制性的,规范和教育功能往往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达成的,它的影响更久远、更深刻。它对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加强文化遗产教育,可以塑造民族性格、提升民族理想。我们通过文化遗产教育,弘扬民族传统,使教育扎根在本民族的土壤之上。教育在本土内生根,才能成为“活的教育”。比如,年画艺术创作,不仅是反映中国农耕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民俗生活的“大观园”,也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山东潍坊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中表现的淳朴民风、爱国热情、民族自强精神加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乡土的热爱,也极大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

(四)文化遗产教育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勃兴。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还具有娱乐性质。各级各类学校可以通过对本土民俗文化的发掘,把它们转化为教育、娱乐资源。比如,校园可以举办竞技活动抖空竹、跳狮子;举办昆曲、古琴比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遗产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五)文化遗产教育能带来旅游市场的繁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民俗、风土人情颇为不同,通过文化遗产教育,人们认识到各种有益的民俗文化,进一步开发各种民俗传统产品,风光旅游项目,如从本地区出发,举办“陶艺节”、“龙舟节”等节日文化庆典活动,繁荣、活跃、扩大了市场魅力和价值。

三、要重视对民俗民间文化的发掘、推广

文化遗产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都要重视对民俗民间文化的发掘、推广,推广中尤其应当加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认知。尽快改变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认知严重欠缺的现状。

(一)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

婴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点,文化遗产教育要从幼儿园孩子开始。比如,木偶戏既保持和发扬了民间朴实热情洋溢的风格,又突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把这样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带入幼儿园,木偶戏丰富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变换的音乐无不给幼儿美的享受。使幼儿对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又多了几份了解。年画,是传统民俗的缩影,可以组织幼儿园孩子欣赏、临摹;也可以把民间传统节日编成歌谣,让幼儿传唱,不但愉悦了身心,同时也使孩子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更使他们欣赏到了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

中小学应当将本地区优秀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教育内容。除了在有关课程中贯彻文化遗产的内容外,如在语文、常识、社会、地理、历史等课中渗透文化遗产教育,还可以通过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开设傩戏、刺绣、木雕,皮影、年画等活动。为抢救和挖掘了将要失落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为培育新人,可把剪纸这门艺术送进中小学课堂,使这门传统艺术又有新的发展空间。还可挖掘社会民间艺人的教育因素,组织现场参观,社会考察。把文化遗产教育作为中小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开展系列化的教育活动。比如,展览、开主题会、看影视、参观访问、开设课外兴趣班,以各种喜闻乐见形式,加深对中小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

(二)大学教育

高等院校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训、智能参与、信息传播和知识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一些高校在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已作了很好的尝试。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在原民间美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我国高校内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创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旨的新学科,将民间美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正式系统地列入大学艺术教育,填补了高校“学院派”教育中长期忽视民间文化艺术认知教育的空白。但是,仅仅在美术院校进行文化遗产教育远远不够,我们要将教育扩展到所有的高等院校中。我们必须做到:

1.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要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使文化遗产教育在知识传播体系上形成多元化、开放化的特征。

2.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大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应落实到学科创新发展和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中。大学应当积极创建国家及社会文化遗产事业急需的新学科,为国家提供文化遗产信息、尤其是作为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研信息。

3.积极协助、支持国家及政府制定适合国情和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和操作模式,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打破单一文本式、学院式的学术模式,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国家文化遗产事业提供优质服务。

4.应当积极推广中国非物质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宣传,增进人类文化的交流。使文化理念更具可操作性,加强信息型的实践参与。

5.文化遗产的高校应尽快与政府和民间协作,探索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献形式把原有技术形态、文化方式、生产生活方式记录下来,并搜集、整理、出版各地民间风俗文化。

(三)社会教育

除学校教育外,我们还要通过广泛的社会教育,使公民自觉、自主地去保护、传承、发展本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保护好文化遗产,是政府的重要责任。我们对

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政府主导,不光要拿钱,还要进行指导和规划。文化大省江苏在全国率先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江苏省首次明确全省“遗产”保护范围。《条例(草案)》规定:“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本条例保护:(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和民间美术;(3)传统礼仪、节庆、体育等民俗活动;(4)传统手工艺技能和民间传统知识;(5)与第(1)、(2)、(3)、(4)项相关的资料、实物和场所;(6)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立法的形式,确立国家与公民面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使命和应尽的教育传承与认知义务。

2.各级政府应把做好对民俗和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设立专项保护基金,组织专人,在已经进行民间文化普查的基础上,对其他民俗和民间文化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尤其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民族艺术、民间绝技、民俗文化等遗产,或录音或录像,注重搞好传帮带工作,避免出现“人亡艺绝”现象。

3.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自觉,形成“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全民意识。社会上的力量包括一些著名企业,在获得利润回馈社会的时候,可以投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一方面号召全社会特别是有一定能力的企业、机构、个人等来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另一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企业向文化投资,向文化事业包括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包括民间博物馆、民间文化馆。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方方面面、海外华侨及个人多方筹款,共同做好保护工作。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员素质。要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建立健全专门执法监督队伍。要加强文化遗产教育培训,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人员素质,并实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要分批接受系统培训,并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

5.出版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以规范有关行为,并引起全社会的更广泛的重视。通过宣传教育,普及与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让更多人分享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增强人民群众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参与遗产保护的风气。

四、文化遗产教育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教育总是在传递、延续着一种文化,也不断创造着文化,为文化的发展提供新血液、新生机和新的前途。

(一)文化遗产中有积极的和消极的成分。一般来说,积极的文化能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具有新的内容或形式,也成为现代人们必不可少的文化娱乐内容。如中秋赏月、重阳登高。消极和落后大都与封建意识和落后的自然经济及迷信、宗教紧密相连。有关部门、专家应对文化遗产中内容加以界定,加以引导。如民族民间文化中很多与巫术、迷信交织联系,而巫术、宗教与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共同的构成因素,都是与人类共始终的。在承继文化遗产时,我们首先要

把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开来。

(二)保护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新、建设先进文化并不矛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今天的保护和继承,正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发展创新。我们不能把一些文化遗产放入博物馆后,一放了事。传统文化作为一种遗产,我们首先要原生态地将其保护下来,然后再加以分析,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依托历史,立足现实,尊重过去,面向未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继承和科学扬弃,来创造和熔铸既有丰厚历史底蕴,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文化。

(三)不要让“物质化”的趋向掩盖了文化遗产的精神实质。因为不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而过多关注于物质形式表面,很多年轻人在传统节日来临时已经习惯于只关注该吃什么,以至于中秋节一度被称为“月饼节”,而端午节则被称为“粽子节”。加上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的推波助澜,使得传统节日“物质化”的趋向掩盖了其精神实质。我们只有真正领会了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将其精神内涵在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存在并且发扬光大。保护传统节日最紧要的是留住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决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疏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不可替代的真正遗产。

(四)要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的教育、科学和文化、宣传作用,不断提高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树立起人性的文化尺度,要尊重民众文化传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文化个性。不能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民众、尤其是农民群体。我国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藏于民间,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活动息息相通,我们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弘扬民间文化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利用农村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的精神主题是希望传承创造一个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特色的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进行文化遗产可持续教育,正是延续我们民族的辉煌和梦想。设立“文化遗产日”后,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我们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把发展经济与繁荣文化作为统一的目标,坚持文化遗产教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注释:

①选集.人民出版社,1993,第1版,第2卷,第499页

参考文献:

[1]JohnHuckle,StephenSterling[英]主编,王民等译:可持续发展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98―299.

文化遗产篇8

“过去十多年间,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代价,一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忽视了,有的甚至被毁。但现在,我看到的是中国致力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强烈决心。”5月底在成都召开的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简称“非遗节”)上,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穆尼尔・布什纳基如是说。

事实的确如此。近两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抢救和保护那些弥足珍贵、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被认为是“守望精神家园”和“记住回家的路”的民族复兴工程。

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申报了四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及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长调民歌。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代表作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国不仅让世界了解了其灿烂的传统文化,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对其他国家而言,更具有示范性和启示性。”在“非遗节”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详述了中国的保护工作:较早加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全国性的“文化遗产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建立部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

据了解,在第一批518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础上,2007年,我国将在全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并申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工作:在山西,当地政府拉起“三张大网”抢救民间艺术瑰宝;在,大量采访民间艺人,收集图片、音像资料,发表学术论文和专著;在江苏,仅为保护昆曲,政府每年拨款100万元……许多民间人士也探索将商业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成功地保护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

成都此次举办的“非遗节”,开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第一,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首次以展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高规格国际盛会。

据了解,“非遗节”邀请到24个委员国代表、50名观察员国代表参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特别会议,并首次制定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准入规则。来自非、欧、美、亚的11支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队伍,和来自国内11个省、市、自治区的21支表演队伍,共2000余位民族艺术家们在“非遗节”上激情展现了国内外30余种非物质文化艺术。

为了常态性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和成都市还斥巨资建设了目前中国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目前,这座占地面积约2000亩的公园,已吸引了国内外70多家参展单位,在3万平方米的展区内,进驻了1000余项进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分为国际馆、国家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规划展、全国各省(区、市)展区、四川展区、成都分展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题展区等7大版块。在展示我国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风情小镇里,集音乐、舞蹈、演唱、诗歌及习俗为一体的新疆木卡姆表演吸引了众多游人的注意,这种原生态、毫无修饰的地方艺术让许多人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

在专题展区,代表蜀文明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集中展示,有表演变脸吐火绝技的“川剧艺术展”;有世界木偶皮影艺术的佼佼者――“成都皮影戏木偶戏展”;有表现大批消失或濒临消失的四川民俗民风的民间画展;还有传统酿酒技艺展,专门表演泸州老窖、水井坊的酿酒技术。

不少传统文化在漠视中消失

“非遗节”上,许多专家指出,虽然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被幸运地重视和保护起来,但更多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却面临着被历史尘封、淘汰的命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田青说,对保护工作的淡漠和忽视,或者认识不足,扼杀了无数珍贵的、难以恢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经常激昂地指点着江山:这是新的,那是新的,我们的城市日新月异。言语间满是自豪。对于当前中国最有力的保护或改造者――地方政府官员来说,“发展”是他们脑海中最重要的词汇,“变化”是最好的发展证明。而这恰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更大的危险,来自于普通百姓心中厌弃农耕文明遗留、渴望工业文明的思想观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广大农村地区,农民们渴望“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的愿望,正在使一个个美丽的村寨、古老的里巷消逝无踪。

以地方戏曲为例。据调查,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共有367个传统戏曲剧种,到目前已经消亡了100多种。一些极具特色的小剧种已成为戏曲史料,有的甚至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即使是仍然勉强留存的,大多数面临着后继无人、资金短缺、没有剧场、表演技巧消失等困难。

近年来,许多原藏于深山和雅室之中的原生态歌舞、音乐,逐渐撩开神秘面纱走近大众。然而,在赢得越来越多人认知和支持的同时,这些传统文化遗产却在过度的商业包装中逐渐扭曲、变形。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说,这常常让我想到赵丽蓉老师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好好的评剧非要加上流行伴舞和说唱,好像那才算“包装”,结果把原来的民族瑰宝搞得“四不像”。

还有一些现象令人担忧:有的人为了让地方戏曲有市场、有收入,就“大胆创新”,加入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有的传统乐器表演,觉得单一了,就把古筝、古琴、琵琶等一股脑地合在一起,组成民族乐器大合唱;有的觉得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太慢了,就搞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最后假货遍地都是,无价之宝变成了10元、20元一个。

“短时间里,人们可能赚了一些钱。可从长远看,我们失掉了民族文化之魂。过度商业化、肆意包装,将无异于‘自掘坟墓’。”田青说。

“申遗”成功后的困惑

即使是已成功“申遗”的文化艺术,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以入选国家名录的蜀绣为例,这项与苏绣、湘绣和粤绣一起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绣”的技艺,因其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工艺原始、产品单一,加之市场推广乏力,生存艰难。现在,四川只剩下一家蜀绣厂,而且绣工很少,年龄多在30岁以上,难有新鲜“血液”注入。近年来,四川的整个工艺美术行业普遍境况不佳,一些品种已面临失传或濒临失传的局面,仍旧传承的品种也因产销量小而大幅萎缩,遭遇生存危机。统计显示,四川工艺美术行业从1990年到现在的10余年间,企业数由184家下降到48家,销售收入从2.7亿元下降到3400万元。

当古琴被列为入“非遗”名录后,曾让其重要流派之一的川派古琴爱好者们兴奋了一阵子。但随后他们发现,申报成功后的古琴仍面临成为一种“死文物”的尴尬。“古琴本为雅乐,传播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即使‘申遗’成功,如果将其束之高阁,仍可能要失传。”成都一所古琴学校的校长说。可是,如果让古琴走出密室,也有很多问题。“我们曾经在成都热闹的三国风情街――锦里搞过一次公演,60多名古琴弟子同时献艺。那天的露天演出,音响效果不好,是我十多年来弹奏古琴艺术生涯中效果最差的一次,真担心把古琴的名声给毁了。”这位校长说。

文化遗产篇9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发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处所为目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世界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范畴。

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3类,国际文化纪念物与历史场所委员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协力组织,参与世界遗产的甄选、管理与保护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文化遗产篇10

艺术存在很多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它的出发点和切入角度也都各不同,有从文化形态,社会学,心理学等等出发的艺术。但我们所讲的是从传统文化,从文化遗产这方面进行剖析中国当代艺术。

文化遗产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它仍尚处在初级阶段,遗产自产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没有变化。但到了20世纪下半,“遗产”在“祖先留下的财富和财产”的基础上,发展为“遗留给全人类共同的财产”和“国家的文化财产”,广泛地来说,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的,流传,保存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精华。文化遗产就包括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是经过时间历练和沉淀的历史产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限定。依国际惯例: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具有50年以上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具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2、它必须是“传统文化”事项。这是因为它(文化遗产本身)必须“传承或保存至今”。

3、它必须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传统文化遗存的精华,不是传统文化的全部。而且必须具有重要的价值。

分类:

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包括具有艺术;历史;科学价值的文物建筑文化遗产,如“历史名城;遗址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和人们生活生存相关以及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1.民间文学(各种形式)。2.表演艺术。3.传统手工艺。4.传统生活;生产知识与技能。5.传统仪式和节日。6.文化空间。

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作为文化遗产,首先必须是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东西保存是没有意义的,它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蕴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是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

当代艺术

在时间上是指当下的人所做的艺术作品及从事的艺术活动,在内容上是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但不同于“现代主义”。它更多元化,波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也正是当代艺术的一种特征,艺术家置身的是当下的文化语境,面对的是此时的现实和生活,所做的艺术是对当下发生的一种转换。它发生的时间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至今,但在中国艺术体系当中,严格来讲是“八九现代艺术大展”后的艺术。

当代艺术的特征:

当下性:它必须是当下人所做的艺术。

先锋性:在当时的社会和艺术背景下,突破现有创作观念和模式,寻找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边缘性:一旦先锋艺术完成了某一阶段的艺术历史使命,成为流行艺术,它的当代性就已经丧失。

多样性:它不是单一的艺术样式,受某种“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

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当代艺术创新的时代诉求,要创作出具有中国的艺术特征,表现国家形象的艺术作品,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解读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作,才能增强中国艺术在国际的话语权。

文化遗产的利用

利用文化遗产就是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许多当代艺术家已经用艺术实践表达了传统文化创作中的价值。他们不断的运用中国符号,元素去寻找艺术创作语言,在都市化的语境下,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从个体到社会系统作为整体的存在中,探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异质的力量”来向主流文化形态提问。从民族的路径回答了当代艺术创作方式,证实自己具有中国文化的价值特征。

中国当代艺术对文化遗产利用的元素

1.天安门:当代艺术对文化遗产运用的最多的当属“天安门”,他们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天安门包括故宫在内的建筑成为中国当代艺术表现对象和艺术现场,天安门是北京明清两代皇宫的大门,高大和庄严显示了皇权的威慑力量,许多艺术家运用天安门进行艺术创作。以天安门为场景的作品有张晓刚的《天安门》,艾未未《天安门》,周春芽《青花系列,天安门,麻将》,张念的《孵蛋》行为,罗氏兄弟《欢迎世界名牌系列》等等,大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都有做与“天安门”有关的作品。

2.长城:长城是许多封建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历经多次修筑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它也是中国的代表建筑物。在当代艺术中,多次被艺术家们运用,成为他们艺术的表现的对象,载体,以及艺术的“场”,如:蔡国强以及中国早期的行为艺术家等等,1993年,蔡国强在《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10号》作品中,将火药和长城这些具有中国特征的符号运用于行为艺术中,以长城为载体,运用火药喷发的力量,传达的是恢弘的气势和延绵的历史气息。

3.书法:书法与诗词、绘画并称的书法,传统上是为文人三绝之一,中国艺术家在“后现代书法”或“书法主义”中完全抛弃字的概念,仅保留书法笔表现性,以便创造抽象化的视觉效果。批判古今中有运用书写及语言巩固社会、政治制度权力,也有利用书法这一传统来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等等。徐冰和谷文达,在大字报宣传品环境的时期的成长经验,深深影响了他们的作品创作。他们的反文化运动,采取“反书写”的形式,颠覆着文字沟通的常规,他们都是运用了书法和篆刻来对文化的挑战。在书法这一元素中,运用的很好的作品还有张洹《家谱》;邱志杰《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王南溟《字球组合》;梁岩《横竖撇捺》;宋冬《水写日记》和王天德《活一天算二天》等等。

4.剪纸:剪纸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间美术,吕胜中的“小红人”是模仿民间一种据说可以避除邪恶的民俗剪纸。他做了《天地合》。《万物生》,《生命-瞬间和永恒》,《招魂堂》等,使用这种对称的人形作为生命的符号,剪一串小纸人以唤回丢失的灵魂。

5.皮影戏:它是汉族民间的一种古传统艺术。徐冰利用了“皮影戏”的方法。结合当代的艺术理念和技术手段做了装置作品《背后的故事》,建造了一种公众与传统经典、当代思维及日常事物之间的通道。

中国当代艺术“前30年是与国际接轨,后30年应该是跟传统接轨。现在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接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中国的文化命脉相连,要想使当代艺术更有深度和力量,必须扎根传统,从“传统”从“遗产”里进再回到自己文化传统本身。才能使中国的艺术在世界艺术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单位:四川美院)

参考文献:

[1]鲁虹《中国先锋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1版

[2]高名璐《85美术运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邹建平《中国当代艺术倾向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