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创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22:25

内部审计创新篇1

企业内部审计是针对企业的财务和管理两大内容进行核查与衡量,内部审计使企业财产更加完整,保证了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当前,我国企业存在注重发展而轻视管理的现象,审计的范围缩小、审计的功能无法发挥。为此,企业审计应及时创新,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内部审计;审计方法;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管理的内容,是企业应重点关注的内容。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内骨审计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一、内部审计创新的作用

审计创新包括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审计创新主要是从企业资产的衡量以及使用方向的核实,审计创新使企业资产处于合理利用状态,是多年来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创新,企业注重财务管理,并有针对性的发挥价值管理链条的作用,使企业资金使用流程更加顺畅,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部审计创新具有必然性,长期的不合理运营造成成本支出过大,而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可以有效的控制经济犯罪现象,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内部审计的强化创新更应该提上日程。针对如何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笔者进行了如下分析。

二、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方法

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已经形成。我国企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企业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财务的掌握和流向都十分重要,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审计存在监管不严、内容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应对企业内部审计进行创新,并应从发展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强化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针对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应注重其权威性发挥。首先,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职能不同,企业审计部门应具有独立性,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并且对财务部门的财务流动具有监督与审核作用。可在企业内部建立审计委员会,发挥其监督职能。并不断的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提高审计效率。

(二)增加审计价值增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审计的存在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而审计的作用发挥取决于其合理性。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应制定不同的审计目标和审计机会,使企业审计处于规划之中,确保每一阶段审计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审计还要关注全局,关注企业核心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要从人员分配和审计时间的改革上分析,针对企业施工项目,要进行全程跟踪,确保项目的安全。

(三)重新定义审计范围

审计的作用就是维持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财务支出合理,并且对管理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审计人员应具有创新精神,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企业审计也不应只处于传统的审计范围内,而是应增加更多的经济责任审计、用人审计以及预算审计等。要对审计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查处。要扩大审计的范围,并且赋予审计部门更大的权利,使审计部门真正独立于其他部门而存在。另外,还要改变以往审计的滞后性,审计要及时,否则无法确保公司财务的稳定,不及时追究责任人,或者对事件错误的处理,就很难发挥审计的作用。企业还要加大对审计的宣传,时员工能够认识到审计的重要作用,能够配合审计人员完成工作,将审计贯彻于发展全过程。一些企业注重审计,并将审计查出的问题以及整改要求下发于企业内部和主管部门,效果良好。

(四)注重审计质量提高

审计的创新过程中,管理人员作用发挥不可忽视。管理人员应正确领导企业审计活动运行,并且要将其贯彻给企业全体职工,使职工能够积极参加。审计是企业全体人员的问题,只有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审计的作用才能努力工作,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目前,在我国多数传统行业中,均存在产权关系不清的问题,不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内控制度宣传,使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能够得以展示,在审计过程中,展示其内部审计现状,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尤其是对企业内部的审计问题,及时按照规定进行通报,在企业内部敲响警钟,进而确保企业管理水平的转变,也将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全面作用的发挥,并且能够对企业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使经济效益审计发生转变。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从监督型转变为服务型,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推进内部审计的全面化和规范化。另外,要评价企业内部评价的执行效率,正确反映企业资金使用和经济管理问题,加大执行力度,提供改进意见。另外,要注重企业管理人员与员工,以及企业内部各个员工之间的沟通,提高企业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审计态度,促进审计的合理性。

三、总结

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企业审计不仅影响其在国内的发展,还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企业要针对现有的审计进行改革和创新。了解目前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审计范围上,甚至内容上和审计方法上进行改革,促进企业审计的合理性,提高审计效率,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牛道国.关于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2(2).

内部审计创新篇2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创新

[Doi]10.13939/ki.zgsc.2016.29.245

自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科技事业受到高度重视。高等学校是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多。大量科研经费进入学校教育事业收入,既为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也让学校承担着重大的科研经费管理责任。高校科研经费呈现金额大、来源渠道多样化、经费使用时间跨度长的新态势。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并没有完全跟上,重视经费的申报立项,以致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对经费使用效率的管理和监督有待提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认为科研经费如何开支和规范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认为科研经费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财务仅仅只是代为管理,只要有负责人的签字认可就行,因此对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核并不严格。一些科研人员也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取得的,科研经费理应由科研人员自行支配,学校不应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干涉和监管,加之对财经纪律法规不熟悉,致使科研经费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针对这些情况,亟待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以保证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合法、合规、合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力度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

1.1国家审计机关对科研经费审计监督现状

由于科研经费来源和名目多,资金较为分散,国家审计机关若对大额项目资金项目进行审计检查,由于大额项目单位本身有配套,国家投入、单位自有资金混杂在一块儿不容易开展审计工作;小额资金过于分散、资金量小不具有审计代表意义。再有科研经费使用时间跨度长,国家审计不易于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只涉及一个年度,而要同时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就必然要向之前年度延伸,会分散年度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审计人员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主项目工作。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对科研经费的全面检查存在困难。

1.2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审计监督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一,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从职能定位上来看,兼有监督和服务两项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更加侧重于服务职能。部分委托单位要求审计部门签字确认必须作为结题必备条件之一,为了使课题能够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内部审计的重点往往立足于对科研人员的服务而非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第二,目前高校审计部门基本上是由会计、审计、工民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所组成,而科研课题所研究的基本上是科学领域较为前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研成果评价的客观性等问题往往处于无力发声的窘态。审计人手不足,无力对科研活动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实施科研经费审计也仅对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未能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

2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创新

2.1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管作用,形成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主体

在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要时应由社会审计及国家审计等审计机关介入,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国家审计机关都具备强大的监督检查作用,但各个部门在审计发挥的作用及领域上有所差别。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充分发挥各审计机关在不同层次上审计的作用,确保对科研经费全方位有力监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2.2扩大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范围,加大力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在目前开展的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审计基础上,还要重视和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开展详细全面审计和全面监管,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建立评价指标是关键,评价指标应符合我国高校的实践情况,并且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科研成果的期望,能够体现出具备多元性和动态性,并且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指标的建立还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利用一些财务标准、经济指标和一些非财务指标来综合评价,确保科研项目的效果。

2.3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应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要与科研项目的实施相结合,着眼科研经费的整体效益,深入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深入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要将审计时点前置,加强事前、事中审计。拓展科研经费审计的环节,便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出问题并纠正错误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预防科研人员的经济腐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目标的顺利实现。

2.4推行科研经费审计公示制度

公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结果,是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扩展和补充,能有效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同时也能使更多人了解审计、熟悉审计、认可审计,从而更好、更自觉地支持与配合包括审计工作在内的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公示的内容除了审计的基本情况,还应该涵盖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公开能满足高校管理层、其他科研工作者等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需求,提高审计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同度。

参考文献:

[1]周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2]陈阳.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监管[J].教育财会研究,2014(2).

[3]丁利国.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科技,2014(4).

[4]张颖.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4(11).

[5]袁新文,洪少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3(1).

[6]梁斌,袁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内部审计创新篇3

关键词: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创新

我国烟草行业内部审计机构自1984年成立以来,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有道是,三十而立。30年多来,我国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获得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实现全面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一、实现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理念创新

1.烟草行业要树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审计理念

国家审计被誉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而烟草行业的内部审计,同样是行业内部的“免疫系统”。一是从审计功能来看,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具备审计“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即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具有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等问题的效能;揭示功能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具有检查和披露违纪违规、损失浪费,以及体制机制和制度等方面问题的效能;抵御功能主要是内部审计具有深层次分析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与改进建议的效能。二是从审计作用来看,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具有预防性、批判性和建设性三大基本作用。预防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及早发现或提前预测,以避免因问题发生而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或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批判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审计针对发现和揭示的问题,及时做出相应的审计处理处罚,以维护审计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建设性作用,主要是通过审计促进行业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和完善制度,更好地加强内部控制和治理,保证顺利实现本行业的既定目标。由此可见,烟草行业树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与创新,更是引领实现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开创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的需要。

2.烟草行业要树立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审计理念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这影响到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而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理念更新是内部审计实现转型的前提和基础。日臻完善的服务作为推进企业发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每一个服务环节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并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服务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并持续优化。烟草行业内部审计要自觉融入企业发展主流,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为前提,努力创建具有审计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审计服务品牌,努力发挥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经济运行的作用。

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以监督促管理,以服务增效益,即监督是手段,具有过程性,服务是目的,具有结果性。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对审计发现和揭示问题的处理、处罚和整改,最终促进本行业改进和规范内部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纠正舞弊行为,实现内部审计与行业一致价值取向的目标。

烟草行业在实现内部审计服务功能方面,可以更多地开展咨询服务和审计调查,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烟草行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要着眼全局,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围绕本行业的中心工作,以管理当局的需求为导向,对管理当局关注的热点和高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开展咨询服务与审计调查,从促进完善机制和制度层面的高度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和完善管理的建议,为管理当局加强和优化管理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决策依据和对策,从而促进不断完善行业的自我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3.烟草行业要树立内部审计“管理+效益”的审计理念

现代企业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活动保驾护航的有力手段,必须围绕现代企业核心开展经济效益审计。2005年6月初,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是四个字:“管理+效益”。新形势下,我们要推进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实现向“管理+效益”的审计理念的创新,开展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这种内部审计理念的创新,有其内在的因素。一是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时展的要求,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二是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促使现代企业查找漏洞、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三是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控制现代企业决策的失误、及时防范控制风险、减少执行损失、达到预期效果的需要;四是开展内部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理解为单纯的监督行为,客观情况是,内部审计是可以为本行业增加效益的。我们把烟草行业内部审计这种价值创造的功能称之为增值型审计。基于上述四个方面的理由,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实现向“管理+效益”的审计理念转变就顺理成章了。为此,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工作侧重点应该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审计方面转变。通过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促进本行业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健全内控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从而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二、实现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创新

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这三个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发展。实现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创新,就应该着力职能延伸,创建内部审计服务品牌。烟草行业内部审计实现职能创新,就要大力拓展内部审计工作内容,积极开展管理审计,管理审计的范围广泛,既涉及到产、供、销等各个经营环节的具体业务,又涉及到人、财、物的管理。因此,要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定项目要遵循重要性和可行性原则,选择与经济效益关系重要的环节或薄弱环节进行审计。管理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梳理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效力,使其进入科学管理的轨道。积极开展管理审计有助于帮助本行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三、实现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手段创新

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在烟草行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总体思路下,行业内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系统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如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统一会计核算软件等信息系统相继在烟草行业的建设并应用,对传统的审计理念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新形势下“数字烟草”建设的一部分,烟草行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行业审计工作面临的一场重要战略转型。烟草行业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监管信息的定期交流机制,实现监管信息的共享,满足审计工作对各个核心业务的需求。通过打破信息壁垒,有效集成、协同共享,对所有内部审计资源进行集成整合、统一调度,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四、实现烟草行业内部审计职业化队伍建设的创新

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

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宝贵的资源。烟草行业内部审计要想打出一片天地,干一番成就,为本行业纠偏除弊、把关守口、强化企业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行业资产保值增值作出应有的贡献,关键在于建立一支能够攻坚克难、所向披靡的行业内部审计队伍。烟草行业领导者及管理层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对行业内部审计职业管理理论的认识,加强对建设行业内部审计队伍的领导,并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以及本行业相关的制度,制订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职业管理制度。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具有个性化激励机制的考核制度,建立终身制的审计职业化培训体系的职位分类制度。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一旦建立,行业的领导者以及管理层应该带头践行,做出表率,并大力支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撑腰壮胆。对行业内部审计所做出的审计结论,行业领导者及管理层应该责成被审计单位虚心接受,认真整改。

2.理顺关系广纳人才

烟草行业要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核心任务,缩短审计委派制过渡期,进一步理顺审计人员的人事关系、业务关系等。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打破“从事审计,必懂会计”的传统思想,面向大专院校以及全社会广泛招纳工程造价、法律、营销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加入行业内部审计队伍,以增强行业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实力。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行业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建立烟草系统审计师人才库,以满足不同业务、不同风格的审计业务需要。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行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培训力度,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一是加强对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及道德水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他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谋私利,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加强对行业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不断增加新知识。烟草行业可采取举办内部审计人员培训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互教互学、业务进修等形式,使培训收到实效。三是烟草行业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要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不断通过自学及观摩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促进技术更新,提高自己的业务操作技能。烟草行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学会系统思考,用动态的、关联的、全局的观点思考问题。烟草行业内部审计人员要胸怀大目标,将自己的理想、信念与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思想,以本行业的发展为己任。四是着力培养一批内部审计职业团队。烟草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涉及行业内部相关企业的财务、会计、工程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非一人或者几个人所能够胜任的。这时,内部审计团队的力量就凸显出来。烟草行业在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中,要注重培养团队的团结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严谨的工作作风、配合协调精神,真正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整体力量。

参考文献:

[1]成静.浅谈烟草企业以人为本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1(16).

[2]张平凤.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财经界,2012.23.

[3]刘纪兰.论烟草行业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J].财经界,2012(24).

内部审计创新篇4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理念;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1

一、引言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通过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职的审计人员对高校的日常或特殊的财务以及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合法性、有效性、合规性的审查,并给予评价与反馈的过程。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功能发挥,因此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成为我国当前需要的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高校内部审计优化与创新应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二、高校内部审计观念的优化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化与创新,首先是观念的改变。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始终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个形式上的工作,对于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定位认识不清,既不注重内部审计经济监督职能的发挥,也没有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随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凸显,高校领导以及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一项对于促进高校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积极的通过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提高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流程的合规性、科学性以及效率。总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价值,确立向内部审计要效益、通过内部审计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服务的观念。

三、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管理体制的创新与优化

要想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与价值,首先要在高校内部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注重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发挥。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在高校内部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无法发挥其独立性,那么高校内部审计必将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内部审计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如何解决独立性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问题。从理论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在高校负责人领导下才能现实出崇高的地位,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虽然多样化,但是基本上是将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会计部门合并、或者与纪委联合办公,独立性很差。本人建议,规模比较大的院校应考虑设置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建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的人员可以由各个院系的领导以及外部的专家构成。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应与其他部门分开,单独办公,对于重大的审计项目内部审计工作委员会应该进行内部讨论和表决,然后再制定相关计划开展审计算工作,这样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四、高校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创新

审计人员是审计队伍的细胞,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基本元素。目前,高校审计人员多数为财会人员出身,起步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人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而言,内部审计部门通常为高校最“精简”部门,处于全局工作的“边缘地带”。而内部审计在交流、沟通和宣传教育力度上都很有限,内部审计师协会作为业务主管部门,不是缺位,就是实力不足,使内部审计既缺乏横向交流,又缺乏纵向沟通。

内部审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随着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比较广泛的财务会计知识、审计技术以及方法,还要对计算机、会计核算软件比较精通。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会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信息处理系统来寻找有价值的审计线索,还要学会利用各种软件,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还应推广和完善统计抽样、内控测试、风险评估,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应该具有一丝不苟、大公无畏的精神和气魄。因此培养出优秀的内部审计人才,将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高校应该积极的进行内部工作人员招聘体制的改革,加大力度引进有能力、有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此外应该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积极提高他们现场审计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还应专门的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注重建立一支具有学习精神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要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强本领和技能。

五、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与范围的拓展与创新

内部审计具有多种职能,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比较注重事后监督与评价职能,而忽略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职能。在内部审计的范围上,高校内部审计一般只对相关预算的审计,对一般性财务活动的审计,很少将内部审计的触角涉及到高校的重大经济活动中。目前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力度不够,忽略了管理效益审计。在信息化时代,现在内部审计早已不是查错防弊那么简单,高校内部审计应该积极实施参与式审计,确立对内对外服务的观念。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加大对相关财务活动事前控制以及事中监督,要积极的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审计范围,突出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要通过参与式审计,积极的向管理要效益。面对世界经济多元化、全球化,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增强审计监督前瞻性,审计关口前移,改进审计方法,采用跟踪审计,在预防和增值上下功夫,以改变目前的审计现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和效果。要通过开展多个范围,多种形式的内部审计工作,确立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中的地位、强化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这对于健全高校内部的运行机制,保护高校各项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高校健康良性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内部审计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积极的优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创新力度,是高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高校应该按照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的加强高校内部审计优化与创新体制改革,只有如此才能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促进高校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创新篇5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创新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审计机构及其专职人员依法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和服务的活动。它是确保高等教育目标实现、依法治校、强化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许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同高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高校内部审计观念创新

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讲,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遵从审计内在的客观规律,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内部审计人员要从“经济监督”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强化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要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走服务内向性的道路。因此,审计人员要消除“局外人”意识,要更多地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角度研究审计出现的问题,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敬而远之”的心态,在内审工作中实行服务形式多样化。

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内部管理的需要保持和谐一致,正确认识并全面履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职能,使内审工作与高校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使内部审计管理、内审机构的“人、法、技”建设与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发展相适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内向服务”,通过开展正常的审计业务,监督、评价本单位对国家法律、行业政策法规和本校有关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及时发现违背管理原则的活动,向管理者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各种帮助;为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提供合理保证,促使内部审计工作从以发现问题为己任向坚持标本兼治转变,使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2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创新

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照此规定,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是在校(院)长的领导下及校(院)党委或校董事会等权利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但是,由于认识问题或其他原因,我国高校的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形式却是多种多样。如部分学校还存在由主管财务的副校(院)长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等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形式。领导体制很直接地表明了审计机构的地位与权威,一般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主管领导级别越高,则审计机构的地位也越高,越能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如由校长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权威要相对高一些。目前,除部分高校独立设立审计处外,多数高校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而是与纪委、监察处合署办公,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独立性较差。由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具体的审计项目或多或少会受到来自校级领导、被审单位或相关人员的干扰或影响,这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独立性就成为高校审计人员特有的问题。

3内部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管理技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多个领域。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除审计、财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管理、法律、经济以及基本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这种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工作。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内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理论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业务技能单一,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这就使得审计工作缺乏深度与广度,在工作中很少有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内审人员应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努力提高法规运用能力、审计技术水平和现场审计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4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

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往往偏重于监督和事后审计,仅有少数高校开展了内部控制评价、风险审计等工作。大部分高校内审工作只局限于对高校自身预决算的编制、财务收支活动的审计与监督,很少介入到经济活动的事前审计把关和事中审计控制,忽视了对管理及效益的审计,给高校违法违纪等腐败案件以滋生的土壤,忽视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未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没有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防止风险的角度介入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只强调监督而很少考虑如何为单位增效,使内部审计工作陷于被动地位。

高校内部审计要在强调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重视服务效能,实现面向对管理、效益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审计,通过“参与式审计”与被审单位座谈、商讨,共同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及时解决问题,实现高校内审机构职能的正确定位,从而促进高校加强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内部控制、保障高校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创新

内部审计创新篇6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步由财务审计转化为内部控制审计,国家也在近年不断推进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了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和会计的新制度,这在促进我国医疗体制审计工作内部控制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单位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方法及时创新,以便于单位跟上政策的实施,从而更好的开展自身工作。本文就以在国家审计发展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关键词:

审计环境;内部控制;创新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方法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我国政府也针对现在的经济形势颁布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文件,特别是2011年美国爆发了安然、施乐等公司的财务丑闻之后,我国更加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审计工作在各单位的内部控制中更加显得重要。在国家审计发展环境下,使单位内部控制获得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意义

我国的行政单位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所建成,为国家进行社会建设或者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其使用的资金大多由国家拨款而来。我国许多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并不严谨,管理环境相对松散,因此,这种管理方式的推行对我国行政单位的内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发展和进行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与现在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相匹配的状况:传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方法较为落后,资产项目不完整,成本预算系统不完善,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的存在,基层管理的传统卫生机构体制制度和财务制度明显不再适用于现在的管理现状,因此应当进行审计工作的内部研究和工作方法的创新,让财务管理工作紧跟时代的发展。

二、单位审计管理工作内控的情况

(一)进行内部控制的环境较弱现阶段我国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没有足够的执行力度,形成一些工作人员不重视财务管理的审计工作,导致财务审计内控没有合理实施。一般的工作人员则认为内部控制的措施是可有可无的,所以对内部控制的规范化操作没有实施彻底,具有操作性不强的特点。这种薄弱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对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合理顺利的开展具有不利影响。

(二)会计工作不规范,工作人员态度不积极大多数行政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都由于身处国家单位而过于放松自身,其工作态度具有不严谨性。他们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不细致,没有实时进行统计等管理,而是只要能对上账本就可以了。有些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过于散漫,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单位甚至通过虚假支出和特意提高预算来获取资金支持,这与我国新医改的政策不符,对于我国单位财务工作的管理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监管控制活动趋于形式化,没有完全发挥出作用审计部门缺少明确性质的内部监管文件,一些工作人员缺乏内部监管的工作理念,将审计中的监管工作作为平常的财务管理,在管理方面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以依据,在单位的预算管理、内部监控等方面没有明确实施,从而使内部监控机制流于形式。

(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思路的转化过于缓慢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刚刚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者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传统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的专业知识和接受新观念的知识较差,他们对新制度的内容理解有偏差,同时也没有将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完全转变,这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延缓。这些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观念的转变,才能将审计的内部管理工作良好的开展下去。

(五)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旧制度无法合理衔接新的财务制度和国家审计环境下政策的实施存在着一些必要的冲突,当这些问题突出时,财务管理工作在转型过程中也将随之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医疗体制的不完全转型和制度的不衔接开展。如在单位成本的核算上,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无法将单位的支出费用和收入做到细致化和具体化的统计,而且在录入过程中管理人员工作开展的不真实性和不准确性导致传统财务审计的漏洞产生,新制度的内部审计工作在没有完全开展的情况下并不能有效与传统审计工作进行衔接,最终导致基层医疗体制财务和会计体制改革的实施进展缓慢。

三、在国家审计发展环境下单位内部控制的创新

(一)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将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细致分化为具体工作,能够做到责任在岗、责任在人、责任制管理的模式,这种责任制管理方式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内部审计的根本核心所在,只有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将责任明确划分,做到责任在人,才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这种精细化管理方法能够将工作进行分流和最后的整合,注重分工明确,可以快速、高质量的完成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同时,精细化管理还能够增加单位的经济效益,能够更加深入的探究单位工作开展的潜在价值,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它将有效降低工作开展的成本,是加强内部审计的重要方法。

(二)加强单位总体财务的预算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使用方法和效率直接关系着单位资金的管理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财务的整体预算是单位一年内资金方面的总体估计和管理,它影响着单位一年内整体工作的计划和实施。这一整体预算能够从盈利、成本、所需支出等各个方面影响到单位发展决策,对单位的发展影响至关重大。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将资金总和,进行全面的预算,从整体盈利和成本方面来安排一年内的工作管理进度,对单位支出能有比较准确的预算,包括准确评估工作人员的薪资。单位总资金进行统筹和合理的分配,这是财务部门在整体预算中的重要一步,是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三)加强财务管理部门监管机制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单位财力的统筹管理部门,其内部的监管也相当重要。不但能保障财务部门工作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还能够快速找出财务管理部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财务部门与时俱进,依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当财务部门使用一种管理方法开展工作时,监管机制能够及时真实的进行跟踪和反馈,将效率和成果及时反馈给财务部门,能够作为财务部门开展工作的一种对比手段。在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经济管理的同时,监管部门也能够验证财务部门经济管理的效果。监管部门的反馈数据能够对财务部门起到自我鉴定和修改的作用。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人才素质在一个单位的发展中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单位的任何部门的健康和良好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财务部门是一个单位里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部门,必须拥有专业的财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工作人员,才能把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好。首先要招聘专业的高学历的财会专业人员,从入口确保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然后在工作中,要不断给财务人员提供培训或进修的机会,使得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水平能够与时俱进,并让他们具有认真工作、不欺骗、有作为的工作态度,财务工作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正确的管理单位财务,为内部控制工作尽心尽力。

(五)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调研工作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并不单单是审计部门的工作,它关系到各个部门的经济利益,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应调动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将审计工作的管理措施进行全面化开展。内部控制是以管理好整个单位,充分调动单位所有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单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只有协调好各个部门,将每个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把单位凝聚成一个整体,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才能把内部控制的作用充分的体现出来。

四、结论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家内部审计的大环境下,我国基层医疗体制和事业单位内部监管机制应当谨遵国家新医改政策,将新医改中的精神完全贯彻到审计工作之中,及时创新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国家政策,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的发展,才能够促进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促进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翟光荣.美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商界,2009(10).

[2]严素芬.浅谈科研单位内部审计的发展与业务创新[J].中国总会计师,2013(10):94-95.

内部审计创新篇7

关键词: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创新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交通行业内部审计是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施内部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实践中,交通行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内审工作相对滞后,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是目前交通行业内审急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交通行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交通行业各单位大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置了审计人员,开展了内审工作,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内审工作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内审机构缺乏独立性

现阶段,我国交通行业内审部门是单位的内部管理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内部管理服务。有些内审部门与纪检或财务部门合署办公,内审部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业务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利益限制,很难客观、公正地对所进行的审计事项发表准确、公正的审计意见,无权威性和自主性,独立性不强。

(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

专职内审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该行而来,专业较单一,且数量少,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过硬的内审人员更少,总之,内审力量薄弱。这与目前繁重、复杂的工作需要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内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三)、审计技术方法滞后

目前,交通行业内审仍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即账户基础审计,关注的重点是差错风险,重视财务审计,轻视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不利于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管理,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在社会审计中广泛运用的内部控制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技术在交通行业内审中应用很少,导致审计工作重复财务稽查工作内容,未向内部管理方面延伸。

(四)、审计工作质量低

  内审人员素质低,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加上审计程序方面存在的问题,难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处理意见,审计工作的质量不高,难以服务于经营管理,难以树立内审的威望,影响内部审计的生存和发展。

二、交通行业内部审计聘请外部审计的利弊分析

针对交通行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内审工作,能否尝试聘请外部审计机构执行内审工作,履行内审职能,需要具体分析其中的利和弊。

(一)、内审聘请外部审计的优点

1、提高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在了解和熟悉交通行业单位资金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其在审计过程中要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监管和法律约束,还要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样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确保审计效果。

2、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外部审计工作一般在注册会计师领导下开展,注册会计师与交通行业各管理单位无隶属关系,也无利益冲突,不受交通行业内部行政干预,工作只对委托人负责,可以站在独立、客观的立场审计,提供的评价结果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

3、降低审计成本。交通行业蓬勃发展,其内审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不但要进行事后审计,还要逐步开展事前审计,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变化,客观上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了会计、审计、工程、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交通行业往往缺少此类复合型人才。外部审计机构大多拥有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专门人才。聘请外部审计则可减少内审人员招聘、培训等费用,既可保证目前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又降低审计成本。

(二)、聘请外部审计的缺点

1、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外部审计人员不像内审人员那样熟悉本单位的管理政策、业务流程等,不了解单位的工作特点和演变发展过程,这些可能影响到审计计划的深度和审计程序的执行,也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影响内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聘请外部审计会对内部审计机构带来一定的影响,使其产生依赖性和工作上的懒惰性,使内审工作缺乏主动性,长期来看,会降低内审工作质量。

三、交通行业开展内审工作的新方式

权衡聘请外部审计开展内审工作利弊,解决交通行业内审存在问题,更好地发挥内审的职能和作用,笔者认为目前宜采用内、外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审,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机构联合起来开展审计工作的方式。

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内审人员,外部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内、外部审计的内容、范围、标准、程序等有很多共性,有利于内、外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内审人员熟悉单位的各项管理活动,能获取广泛的风险信息,在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时能更好地结合实际。外部审计人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先进的审计方法,具有规范性和权威性。内外部合作审计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程度而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提出的审计评价与建议能更切合实际,能满足内部管理需要。

为解决联合开展审计工作时内、外审不“接轨”的难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内部审计人员要详细的了解拟聘用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做好联合审计的实施方案,表明审计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使用外部审计人员前,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在达成共识后再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书。

第二,在内审过程中,内审人员要帮助所聘注册会计师熟悉单位情况,与他们就审计方式、目标等进行沟通,关注审计建议是否具有可行性。

第三,内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评价,为下次审计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积累经验。

笔者认为,合作内审是交通行业开展内审工作的新方式,可先在小范围内试点,根据执行结果,逐步总结经验,再进行推广,必定能在实践中培养内审人才,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促进交通行业内审工作的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创新篇8

关键词:内部审计;模式;模式的创新

内部审计模式按企业内部结构可分为单一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组织的目标。不论内部审计以何种形式表现,其基本目标都是通过提供分析、建议和对企业集团活动的恰当评价,来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设定一种合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一方面保证内部审计职责的履行和权限的实施;另一方面保证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师的工作结论充分重视,接纳他们所提供的审计建议,并愿意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纠正现状。

一、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因素分析

企业集团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组织机构,这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既要对企业集团本身及其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又要对控股企业、参股企业和关联企业进行审计,审计范围空前扩大。另外,现代企业集团往往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经营范围横跨多个行业,又使审计的难度加大了。因此,客观上要求企业集团设立一个与其内部组织机构相适应的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也就是说,要根据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紧密程度的不同,而加以选择,既要满足企业集团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需要,又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节约审计资源。因此,成功的内部审计模式的建立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综合性因素

内部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评价,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现代内部审计是管理的延伸,不仅充当管理部门的耳目,而且还要提供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仅要检查和发现舞弊,还要评价企业业务过程和内部控制是否合理;不仅评价是否遵循规章制度和确认记录是否正确,还要查明制度是否有效、记录是否必要。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审计,而是一个综合的审计和管理部门,要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进程,对业务活动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审计,促进改善管理。

(二)独立性和权威性因素

如前所述,内部审计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与客观,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这就要求企业集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组织地位足以支持其完成审计任务,而且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时应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性。同时对于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建议,企业集团经营和管理人员应限期做出反馈。这就在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层面保证了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

(三)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因素

由于内部审计的范围涵盖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内部审计可根据企业内各领域发生风险的概率的大小来确定审计对象、内容和时间。而且,内审部门还要对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与审计投入产出比进行分析,力求在确保控制企业主要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内部审计的经济效益性。

(四)人员素质因素

有效的内部审计除了应有一个良好的独立的组织外,所配备的人员素质亦十分重要。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师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耳目”,必须能够提出管理者感兴趣的建议或评价。如果内部审计师由于个人素质不高,不能提出具有专业水准的管理建议而使管理当局产生推动兴趣,该内部审计组织亦就丧失了其作用,无法达到企业最初建立的目的。现代内部审计必须包含宽广的控制环境,而内部审计师作为控制的指导,必须具备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分析评价经验和先进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才能胜任。因此对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人员的挑选和再培训,是内部审计能充分发挥效能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企业集团规模的壮大,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建立一个通过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的监管机制来为企业的决策服务,已经成为企业集团管理的内在需要,但是由于建立的内部审计的模式与企业集团的组织机构和经营特点不适应,总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导致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发展的缓慢。具体表现为:

(一)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从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内部审计的范围上看,内部审计应包括对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审计。但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这就使内部审计也仅属于财务性质,而归属于财务部门主管领导,从而使财务与审计之间界限不明、职责不清。尽管政府多次下令将财务与审计分立,但最终也基本上是一班人马,需要应付检查时分为两个部门,平时合二为一,事实上这就使内部审计部门演变成为财务部的一个下属部门,使内部审计变为财务审计的自审过程,其公正性受到影响。

(二)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明确,独立性受到限制

地位不明确不统一,既表现为在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集团的地位,又表现在隶属关系的极不统一;既有对财务副总(财务总监)负责的,也有对总经理负责的,还有受监事会和董事会领导的。而且,由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从企业内部产生的,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强调它与被审计的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差异极大。从企业来看,我国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由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特别是在董事会与经理层人员的高度重合,董事会的决策职能与经理层的经营职能混淆不清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由董事会领导,就会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集于一身,自己决策、自己执行和自己监督自己的不合理现象;如果内部审计机构由经理层领导,同样会形成执行、监督职能为一体,自己监督、自己执行情况的现象。

(三)企业集团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和支持不够

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心理上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我国许多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是迫于政府压力,并非是自觉的认识,因此,积极性不够,抵触情绪较大,表现在机构人员东拼西凑或随意撤并、精简,这就使许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四)执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偏差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后的查错补漏,而内部审计的真正任务,则是通过事前的预测把关、阶段监督检查和事后审计查处,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促进经营者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总体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财会人员,而法律、业务等经营管理人才奇缺;第二,知识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法律、外语等方面的技能不全面;第三,审计技术需要提高。

(六)企业内部审计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含量低

很多工作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形成审计工作严重滞后,对企业经营决策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检查作用。

三、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针对我国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情形,对于强化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提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将难于适应我国加入wto企业集团面临经营风险和竞争不断加大的状况,所以借鉴国外内审计发展中的先进经验,重塑我国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审计模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企业集团设置内部审计模式时应:

(一)转变内部审计目标定位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设立的特殊背景,内部审计一开始就被错误地视为国家审计职能的延伸,于是代国有资产所有者履行监督职能,查错防弊就成了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工作的重心便局限于财务收支的审计。内部审计若只停滞在履行监督职能,而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提升企业的价值,必将损害内部审计的根基。具体而言,它包括帮助企业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预测和控制企业风险,保证企业有效利用现有经济资源,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要求等等。相应地,内部审计目标的多元化也促进了审计理念的改变,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服务并创造价值已成为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所以,我国内部审计应将目标定位转向管理审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核心,将监督融于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完善企业集团治理和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供价值服务。

(二)提升内部审计组织地位

目前我国企业内审部门的设置通常采取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向总会计师或财务主管负责的方式。因而内审人员的组织地位不高,权威性不足,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所以,企业集团应改变内审部门的组织设置,成立独立于各管理层级的审计部,同时应赋予内审部门对所有职能部门和个人进行审计的权限,以确保内部审计的结论和建议能够得以有效执行。

内部审计创新篇9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问题;创新途径

随着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高校规模日益扩大,这就对高校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高校管理的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办学以及科研经费的增加,也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高校的正常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渐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虽然随着高校规模的日益扩大,逐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也有了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但是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具体落实的过程当中,仅仅是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检查而设置相应的审计部门,并没有树立起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度认知,单纯的任务内部审计的注重点只是财务管理环节,高校管理层并没有遵守的必要。同时,我国针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并不完善,虽然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但并没有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要求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导致高校内部审计不能够与国家审计以及民间审计放在同一位置上,致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得不到有效的重视,使得审计工作出现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

2.缺乏独立性

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属于一项独立、客观的活动,在具体实施中,需要通过客观公正的检查以及评价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在这一过程当中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显得十分重要,其中,内审独立性主要可以表现在:其一,组织上独立性,即设置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其二,精神上独立性,即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正确地进行审计工作。然而,从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来看,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的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基本上处于平行的状况,并不具备独立性,甚至有部分高校为了节约经济成本,存在着大幅度削减内部审计部门人员的现象,出现了财务与内审部门融合办公的情况,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不具备独立性,影响审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进行工作,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无法发挥,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下降,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按照我国的有关审计规定,内部审计部门在运作的过程当中,需要配置审计师、会计师、工程师以及律师等众多的专业人才。但是,就当今我国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绝大多数的内部审计人员通常都是从财务管理或者其他类型的行业转业而来,虽然这部分人员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经验,也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基础,但是,由于其综合性的业务能力不足,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够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仅仅只能够从账面以及凭证等方面进行显性问题的查找,不能够全面的把握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缺乏从深层方面查找问题的能力,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影响。同时,由于高校的大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参与正规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不能够随着时展进行知识的更新,缺乏对现行的新审计制度的了解,综合素质不高,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了相应阻碍。

二、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途径

1.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完善内部审计法规

在新时期的背景之下,高校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当中,内审工作的质量和从事审计工作人员的意识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意识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得每一位内部审计人员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得高校管理层也逐步树立内部审计的意识,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精髓得到充分落实。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还需要根据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内部审计法规进行完善,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最终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独立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作为内审工作的灵魂所在,能够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检验、监督、见证以及咨询等相应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的独立性。这就要求在进行内部审计之时首要的任务需要确保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出现与其他职能机构进行合并的现象,并且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高校的主要领导负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增强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需要保持客观公正,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不能够受到其他部门或者人员的制约,充分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高校需要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做到定期的轮换,不能够让人员长期负责特定的内审工作,防止出现利用熟悉关系逃避内审的现象,只有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才能够将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稳步进行。

3.促进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当中,内审人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高校要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积极促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一方面,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当中,需要按照相应的审计规范进行,加强对招聘人员的资格审查,确保人员的专业性;另一方面,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愈加的复杂,审计工作的业务类型也愈加的多样,内部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具备会计或者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加强对经济、法律以及信息等方面的知识研究,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以便于能够更好的应对高校内审工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仍旧存在着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缺乏独立性以及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有待提升问题。因此,高校要想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就需要深入做好内部分析工作,采取提高内部审计意识,完善内部审计法规、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以及提升人员素质等措施改善当前内审工作的困境,为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吴波.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新财经(理论版),2011,(4):292.

[2]杨建科.创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172-174.

[3]王亚丽.浅谈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化[J].改革与开放,2010,(8):129-130.

内部审计创新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策略

现阶段,国内多数事业单位内部虽设有内部审计部门,实际作业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受到了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单位内部审计的效果并非是完美的。所以,必须对单位内部财政、财务收入支出等实施的所有经济活动加以全面规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作用,保证单位具有较高的管理效率,促进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点

(一)独立性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的特点。按照国家颁布实施的政策法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准确检查与详细评价单位的经营与财务管理过程,防止国家利益与资产发生流失情况。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是一个独立性的机构,不过内部工作人员依旧是本单位的职工;有些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还和纪检监察合署办公,成为纪检监察的配角。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造成了影响,审计实践中存在人为干扰的情况。

(二)程序简化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程序共有计划、实施、终结、后续监督检查等几个审计环节,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都是本单位职工,而审计机构中的成员全部是单位内部人员,这些人员十分清楚各部门的情况,因此在审计实践中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全部省略掉了,使得审计程序进一步简化,提高审计效率。

(三)及时性

及时性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审计机构应根据单位领导者的指引,加强各部门的审计工作,及时找出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获悉导致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性质,及时和有关部门与领导加强交流沟通,详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为相关领导者的整改措施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及时处理好潜在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者缺乏足够的重视

当前,我国有不少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将财务收支纳入到了内部简单的收支活动范畴,认为单位不实施生产活动,根本不用进行内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单位甚至连专门的审计部门都没有设立,完全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有的单位虽然有专门的审计部门,但只局限于监控各级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由于领导层不可能做到任何事情都详细过问,所以实践审计时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类阻力,无法单独审计,直接阻碍了内部审计优势作用的发挥。此外,单位领导者对于内部审计的有关政策法规知晓不多,不知道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发展中的必然,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一环。

(二)内部审计工作者素质不高

当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仅明确强调审计工作者要全面掌握了解会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信息化等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现阶段,我国有部分事业单位只围绕着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单位的深入改革将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出全新的要求,并且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使用及财会人员良好素质的形成,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以往所进行的单一财务收支审计与现在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内部审计只有拓宽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方可满足当前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三)缺乏固定的内部审计机构

由于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机构成员都是本单位职工,且有不少成员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同时还兼职从事其他工作,致使审计机构难以固定,审计工作人员没有清晰的职责权限,实际审计时难以发现舞弊行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最核心的任务是对单位经济与国家法规政策及提出的发展方向间的相符性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与评价,而要想达到该目标,就必须充分显现单位审计机构的固定性、独立性。但是,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不涵盖固定独立这一因素。尽管具有专业水平高的审计工作人员,但由于审计机构本身缺乏固定独立,所以会导致职工角色与思想上的不稳定,给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存在严重的利益矛盾。

(四)缺乏完善的制度

纵观国内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制度与法律现状,内部审计工作依旧局限于一些原则性的规范标准,实际审计时没有可以支撑的制度、法律,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时也只是通过国家审计机关所编制的审计制度来开展审计活动,这样将无法有效执行审计意见或建议,导致最后所获得的审计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丧失了本有的规范性、严肃性。现阶段,我国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规范标准仍处于探索发展期,审计结构与审计内容与国际上现在的内部审计准则还有较大的差异。

三、创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思路

(一)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事业单位审计监督体系中,内部审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比较了解单位整体经营情况和容易发生的问题,其作用要远比国家审计与社会审计大,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事业单位领导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其具有的优势作用。此外,单位内部审计还必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审计,及时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推动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素质

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而言,除了要具备高的理论素养、实际工作经验必须丰富外,还要具备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是要积极参与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首先根据审计中一些薄弱之处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其次充分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等,从而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中时刻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做好内部审计各项工作,规范审计工作纪律,严厉禁止利用自己的权利干一些不正当的事情。

(三)构建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事业单位必须构建一个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确保内部审计业务与相关工作人员的独立性。要想将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就必须实现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具体体现在机构的独立,由单位法人对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得从事审计以外的工作,并且要实施岗位轮换制,定期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轮换,防止因个人感情而削弱审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制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目前,国内颁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制度滞后,实践性与可操作性不强,所以笔者认为,国家应在《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的基础上编制更加详细的业务规范与操作流程,从而保障审计工作有效实施。此外,事业单位也必须结合有关的审计内容开展审计工作,对现有的内部审计制度加以改进完善,明确审计机构在单位中所占的地位、具体的结构,通过匹配的法律来实现审计机构的独立。同时,严格根据审计规范的内容及流程,不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落实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五)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理念

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融入组织管理流程中,实现组织的保值增值,由以往的防弊纠错朝着管理服务型方向转变,将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领域,由内部监督检查朝着内部评价分析上转变。另一方面,树立大局意识,确立审计工作的重点;从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出发,针对单位领导者注重的焦点问题及管理中的薄弱之处进行审计调查工作,将审计的核心领域、核心资金及核心部门全面反映出来。

(六)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

首先,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征,不仅要揭露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还必须对引起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体制机制层面上及时提醒相关部门,提出有关意见或建议,构建以“风险防控”为中心的监督控制防线;充分采用突击检查、专项检查、落实举报等各类有效的手段,构建以“查”为中心的监督控制防线。

其次,强化部门间的协作。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强化组织协调、集中审计资源、激发全员参与审计的积极性,和计划财务部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协作开展审计工作。同时,通过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力量,不断提高审计合力,做到资源的共享,合理节约审计成本费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将内部审计自身具有的协调优势全面发挥,将相关部门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意见第一时间如实反映给单位领导,从而确保审计信息顺畅。

最后,实施具有建设性特点的多样化审计报告方式。通过口头、非正式形式将期中审计结果报告给被审计单位,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遏制损失的蔓延。在提出审计报告过程中,应以建设性的语言为主,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影响,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懂得换位思考,用被审计单位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样有利于被审计单位欣然接受审计意见,从而保证相关规章制度的有效贯彻与落实、,充分显现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根据各层次管理者的实际所需,提出各种形式的审计报告,如递交给单位最高管理层的报告必须要突出审计重点、简明扼要;递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或一线管理者的报告应以完整的数据、图表等形式为主等。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跟现代社会发展步伐,勇于创新内部审计工作形式、方式与方法,通过准确高效并富有建设性的审计成果来获得领导的注重,获得被审计单位的认可、支持,保证单位持续健康地前行。

参考文献:

[1]王德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全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2]蔡巧.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