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19:49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策略

在企业管理中,通过控制和管理成本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在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由于观念和体制的限制,成本核算的重点仍然停留在对经济活动的记录上,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实现对成本核算的改革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1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煤炭企业的采掘对象是埋藏在地表下的自然资源,相较于其他的企业,其产品生产过程的成本核算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生产过程中既存在一次性的消耗性材料投入,也存在着可以进行重复利用的材料,这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辅助产品采掘的作用,并且存在着很大的成本控制空间;(2)人力资源的薪酬支出比重较大,目前我国的煤炭行业人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同工种的人员,煤炭采掘工作的劳动强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人工的薪酬、津贴、补贴等成本几乎占据了总成本支出的一半;(3)煤炭采掘费用支出比例较大,煤炭采掘需要巷道,而巷道经过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变形等问题,因此,对于巷道的维护与抢修费用也增加了成本支出;(4)安全生产成本,煤炭采掘属于高危行业,在生产中,管理者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需要对水灾、火灾、断层、瓦斯、煤尘、冒顶等意外事故制定预防措施,并产生费用支出;(5)煤炭的结构,即煤层厚度的深浅、顶底板的好坏、地质构造的情况决定了煤炭开采的难易程度,进而影响了成本的支出。

2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不够。在煤炭管理中,管理者侧重于对安全生产、提高产量等环节的关注,而忽视在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导致煤炭企业虽然提高了产量、保证了安全,但是其成本支出却也“水涨船高”,这种靠粗放的投入换来的产生提升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成本核算缺乏全面性。煤炭企业的核算基本上还停留在事后管理的阶段,在成本控制中缺乏事前计划和过程控制的意识,导致在成本产生后难以弥补,进而影响了企业发展的前瞻性;(3)缺乏环境成本核算内容。煤炭的生产过程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从目前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内容来看,对环境成本的忽视,导致其在生生产中缺乏环保意识,限制了环境治理的支出,造成了企业的与环境的和谐发展;(4)缺乏对人工成本的有效核算。目前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基本上局限在工资、奖金上,而对于教育培训费用、职业病补助费用以及各种保险费用的支出没有反映,从而造成了人工成本核算的不完整。

3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策略

3.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成本核算理念

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途径,煤炭企业在内部管理中,首先应该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对成本核算的认识,进而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在提高思想认识的过程中,领导者具有引导和榜样作用,在工作中,领导者应该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强调,引起各部门的重视,此外,还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应该将成本核算从财务部门拓展到全企业,利用制度建设,规范员工行为,进而提高成本核算的有效性。

3.2完善预算体制,提高成本核算的预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预算的作用日益重要。在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管理者应该打破传统核算中的事后管理理念,一方面运用系统的预算编制,将煤炭生产的全过程纳入到规划中来,以保证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收集、整理、分析成本核算信息,并依据此,对下一阶段的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并对不必要的成本费用进行压缩,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支出。

3.3重视环境成本,实现煤炭企业的绿色生产

环境成本的确定是可持续发展对煤炭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在成本核算中,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和相关的补偿费用,财会人员在账目管理中,可以设置“环境成本”分录,并在此基础上细分出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治理成本和环境补偿成本,最后将年度结余转入下一年的账户中去,如果出现不足则在本年度支出中进行开列,而通过这样的成本管理可以促进煤炭企业逐步实现绿色生产。

3.4调整人工成本,落实人性化的管理策略

前面已经提到在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人工的支出占据的比重较大,但是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目前煤炭企业人工福利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在成本核算中,企业应该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加强对员工基本薪酬工资的管理,另一封面还应该适当增加员工福利,提高员工的补贴、保险等费用,以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4结束语

总之,对于煤炭企业而言,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应该重视成本管理的作用。在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的内容决定了生产的方向、员工的福利、绿色安全生产的进程,因此,煤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先从思想认识上入手,建立系统、全面的成本核算机制,优化成本核算内容,探索绿色管理、人性化管理道路,进而推动煤炭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桂荣单位:国投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孔凡静.试析煤炭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34):109.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1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是指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实际的费用支出,它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原材料: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材料,如坑木、坑木代用品、炸药、雷管、大型材料、专用工具、配件、劳保用品等,但不包括用于煤矿安全及环境治理方面的材料消耗。②电力: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力,不包括维简工程消耗的电力和其他非生产用电。③生产工人薪酬:是指煤炭企业为获得生产工人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主要包括:生产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④折旧:指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应提取的折旧费。⑤其他支出。在将“安全成本”和“环境成本”单独核算后,就可将井巷工程基金、维护费、修理费纳入安全成本的核算内容,将地面塌陷赔偿费纳入环境成本的核算内容,同时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合并为生产工人薪酬,也弥补了目前煤炭成本中人工成本项目不全。www.133229.Com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可按明细项目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或先记入“制造费用”,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2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就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与安全有关的费用占当前煤炭成本的比例已达20%以上,并且还在逐步提高。但由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没有单独核算和管理,致使安全工作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脱节,从而使安全工作在煤炭生产中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而目前有关煤矿的安全成本散见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管理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核算中。为加强安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设置“安全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安全工程费用”“安全预防费用”和“安全损失费用”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其相应的内容。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费用项目:为构建和安装安全工程、设施所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等支出的费用;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费;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检修费;井巷工程基金、维简费、修理费。

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和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以及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费用项目: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订安全工作计划所需的费用;安全专职人员的薪酬;安全专项奖;安全宣传资料费;安全培训教育费用;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等费用。

安全损失费用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安全损失费用包括直接安全损失费用和间接安全损失费用。直接安全损失费用,主要是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带来的赔偿费用、医疗费用、抚恤费用、处理费用、财产损失、恢复生产费用、停产损失等各种直接影响损失以及职业病防治中发生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陪护人员薪酬等损失。间接安全损失费用主要是指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损失、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3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3.1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的局限

传统会计核算办法对于企业成本只计算经济成本,主要内容是产品成本核算,其归集了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再按成本计算对象分配费用,最后得出各个品种的产品成本。这种核算是以产品的形成过程为成本起因的,目的是确定产品的劳动耗费。从传统成本核算内容上来看,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和补偿没有计入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等,没有在市场价格和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和体现。相对传统成本核算而言,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其范围很广,有企业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即不仅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成本,还包括与产品无关的环境成本,可见,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经不适应环境成本的要求,其环境成本信息丧失了相关性、准确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核算系统已成必然。如果不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会造成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和透支未来为代价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和国民经济指标虚增的情况,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无尽的后患。为了保护环境资源、正确衡量企业利润指标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行环境成本核算已成为必然。

3.2煤炭环境成本核算

(1)煤炭环境成本。它应包括: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内容。为准确地核算煤炭环境成本,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相应的核算。

(2)煤炭资源成本。煤矿不仅要出资取得探矿权、采矿权,而且要对取得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精查,进行矿井设计和施工,这些获取资源支出和勘查前期费用就构成了煤炭的资源成本。

对发生的这部分支出,在发生时可先记入“递耗资产”,然后根据每期的实际开采量乘以单位产品的折耗费用,记入“环境成本-煤炭资源成本”即借记“环境成本-煤炭资源成本”,贷记“递耗资产累计折耗”。

(3)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煤炭生产活动不仅占用和消耗煤炭资源,还会引起其他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破坏。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不受损害,避免环境污染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就构成了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

(4)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该项成本主要由治理费用和弥补破坏、污染所造成损失的补偿两部分组成。对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及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在发生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先计入“固定资产-环保设备”,然后通过计提折旧再计入各期环境成本;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可直接计入当期环境成本;对于发生时间和金额不确定,且又不能予以资本化的,也可按一定的标准计提专项基金,计提时借记“环境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或“环境成本-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贷记“应付环保基金”;发生相关的费用支出时借记“应付环保基金”,贷记相关科目。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3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环境成本;安全成本;资源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的能源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首先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2006)》、《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其次,其作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行业,其成本的核算也有独特的规定―《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正确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也能增强企业的赢利能力。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内容

1.煤炭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是是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是直接生产成本,而制造费用属于间接生产成本。煤炭企业的基本生产成本指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实际的费用支出,它应包括:生产工人薪酬、电力和原材料。

2.煤炭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就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它是由煤炭企业每月按规定标准从成本中提取的、专门用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设施投入的、由企业自行安排使用的资金。具体包括:煤炭安全预防费用、煤炭损失性安全费用和煤炭安全工程费用等。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与安全有关的费用占当前煤炭成本的比例已达20%以上,并且还在逐步提高。

3.煤炭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煤炭环境成本核算包括: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等内容。

二、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问题及成因

煤炭企业成本包括煤炭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煤炭生产成本是指煤炭产品制造成本,指煤炭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目前,煤炭企业将煤炭成本按费用要素分为材料、工资、职工福利费、维简费、折旧费、电力、修理费、安全生产费用、地面塌陷补偿费和其他支出等项目。从上述项目可以看出,煤炭企业的发展成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及退出成本等没有或很少的计入了现行成本中,造成煤炭企业成本内容反映不实,不能客观真实反映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全部耗费,给煤炭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具体如下:

1.成本核算反映的内容不全

对环境成本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全面反映煤炭环境成本;人工成本不能准确反映;资源成本没有反映;现行成本核算没有反映煤矿的退出成本和费用。

2.成本核算项目系数过死,计量标准过低

煤炭企业的发展基金提取不足;对安全防护的经费投入不足,未提取足额的安全成本;人工成本的计量标准过低。

3.固定资产中的弃置费用未进行核算

煤炭企业核算的最大改动就是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新增了弃置费用的内容。所谓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弃置费用可以不增加煤炭企业的内在成本,而直接增加固定资产的初始价值,在以后年度的摊销中再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予以转化。

三、提高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具体对策

1.采用合理的煤炭成本核算办法,增设缺失的成本项目

(1)建立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增加环境治理成本。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其下设“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2)全面反映人工成本。把“人工成本”设定为一级科目,并在下面设立以下二级科目:“工资及奖金”、“工资附加费”、“劳动保险费”等科目。

(3)增设资源成本。煤炭企业支付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为取得煤炭矿产资源开采而付出的款项,采用产量法计提折耗,列支制造费用科目,计入煤炭产品生产成本;其他费用列支管理费用。

(4)增设退出成本。在煤炭成本项目中设立“发展成本”科目,下设“生产建设基金”、“转产发展基金”、“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等二级科目。

(5)核算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加强安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设置“安全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安全工程费用”、“安全损失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其相应的内容。

2.有序分步完善成本核算,实现重点突破

煤矿企业应当首先从自身出发,采取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尽可能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其次财政部应该同有关部门制定、改革及完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制度方案,积极推进煤炭企业成本改革。对一些有重大意义的变革措施应当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不断完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和体系。

3.转换职能,充分发挥会计核算作用

会计工作必须转换职能,由单纯“算账型”转为参与经营型,即在继续做好事后算账的同时,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监督上来,使会计职能渗透到井区、段队(班组)以至每个岗位和职工。矿(厂)都按日算成本、利润,每天向公司负责人提供前一天的成本、润情况。

参考文献:

[1]张银博.煤炭企业成本核算项目浅析[J].陕西煤炭,2010.

[2]常兵杰.关于对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几点认识[J].科技向导,2011(23):226.

[3]孙峻.煤炭企业成本控制制度的完善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23):231.

[4]王生花.浅析煤炭企业成本构成核算方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5]付文安.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05.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4

摘要:本文结合煤炭企业经济技术特征,通过对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分析比较,对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框架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构成

煤炭资源是存量有限的非再生自然资源,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稀缺性。新形势下,只有在全面认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煤炭生产成本补偿机制,才能实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改良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2005)在《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研究报告》提出了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的基本思路,并采用多种方法预测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成本的变动趋势。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正式提出了煤炭生产经营完全成本的新概念,指出煤炭生产的成本不仅包括传统的直接生产成本,还包括安全治理成本、环境保护成本、资源购买成本、可持续发展成本、行业退出成本等。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矿产资源企业关于成本核算主要有成果法、完全成本法和储量价值法,在此仅介绍成果法及完全成本法。

1.成果法。它是在采掘业广泛采用的一种以历史成本计量采出矿产资源成本的方法。它的特点是,与探明储量相关的成本费用才予以资本化,在按照一定的标准以折旧、折耗和摊销的方法计入开采出来的矿产资源产品成本之中。如果发生的成本费用不能直接导致探明储量,这些成本费用就要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2.完全成本法。它是当今世界上与成果法并驾齐驱的又一种以历史成本计量矿产资源资产的会计方法。它的特点是,矿产资源经营活动中的所有努力,不论结果如何,都是为了最终找到和开采出矿产资源,并最终取得经济效益。因此,所有的成本费用都应该由探明的储量来承担。与成果法相同,开采成本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进入当期已采出的矿产资源的生产成本。

3.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从定义来看,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在会计理念上有着重大差别。从成本中心选择来看,成果法下,成本中心是一个租赁矿区;在完全成本法下成本中心是国家或一个大区域。从成本资本化的范围来看,在成果法下,在发生的成本和发现的储量之间有直接的关系;而完全成本法认为发生在勘探过程中的成功成本和非成功成本与发现的储量之间没必要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认为在进行矿产资源成本核算时,根据企业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在法律法规以及典章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以成果法或者完全成本法为主导,综合利用成果法和完全成本法合理的原则,对新发生的经济事项予以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二、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根据完全成本法和成果法的原则,分别采用资本法、资产法以及收益法进行会计处理。

1.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资本法。

所谓资本法,是指将在成本中预提的各项专项资金直接贷记所有者权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在于:预提专项资金实质上是一种权益筹集资金的手段,也是企业有特定目的储备。在煤炭企业成本要素构成框架中,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煤炭企业产业接续成本在实际中都是预先提取专项用于指定用途的费用,但是对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煤炭企业产业接续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尚未明确,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建议采用资本法对这些预提准备金进行处理,原则如下。

(1)会计科目设置与核算内容。

在所有者权益科目增设专项储备,遵循预提的资金均有指定的用途,因此设置以下二级科目:“专项储备-安全成本”核算提取安全准备金,用于未来安全费用支出;“专项储备-环境成本”核算提取环境治理准备金,用于未来生态环境治理支出;“专项储备-接续成本”核算提取产业接续发展准备金。

(2)具体会计处理原则。

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环境治理费用以及接续发展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安全成本”或者“制造费用-环境成本”或“制造费用-接续成本”,贷记“专项储备-安全成本”或者“专项储备-环境成本”或“专项储备-接续成本”。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环境治理费用以及接续发展费用用于资本化支出时,对于用于购建不需安装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储备-安全成本”或者“专项储备-环境成本”或“专项储备-接续成本”,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对于用于购建需安装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当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专项储备-安全成本”或者“专项储备-环境成本”或“专项储备-接续成本”,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生产费、维简费支付安全生产检查与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求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借记“专项储备-安全成本”或者“专项储备-环境成本”或“专项储备-接续成本”,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资产法。

所谓资产法,是指将煤炭企业用于勘探、开发资源储量以及购买权利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资产项目的会计处理方式。采用这种方法的理由在于:根据完全成本法的规定,煤炭企业的矿区取得成本、勘探成本以及开发成本都应该资本化,作为企业资产管理;经过勘探之后,煤炭资源储量基本确定,在煤炭企业成本构成框架中,煤炭开发成本以及煤炭资源成本根据完全成本法的要求将这些成本资本化,但是煤炭开发成本以及煤炭资源成本属于煤炭企业为获取煤炭资源支付的价款,这些款项应作为煤炭资源的补偿价值。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情况本文建议采用资产法对这部分成本进行会计核算。

(1)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

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目设置“递耗资产-煤炭资源资产”科目,用以核算为取得煤炭资源所发生的一系列支出,在这里称之为煤炭开发成本和煤炭资源成本;设置“累计折耗”科目,是“递耗资产-煤炭资源资产”科目的备抵账户,其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作为递耗资产项目的抵减项处理;设置“未实现增值-煤炭资源资产”科目,用以核算在煤炭资源资产按实际成本入账后,企业有可能发现新的蕴藏量使煤炭资源资产增值。

(2)具体会计处理原则。

煤炭企业将购进采矿权发生的支出作为资本化支出处理,即列作“递耗资产-煤炭资源资产”。在煤炭资源资产按实际成本入账后,企业有可能发现新的蕴藏量使煤炭资源资产增值,确认新发现价值或自然增值时,借记“递耗资产-煤炭资源资产(估定价值)”,贷记“未实现增值(估定价值)”科目。。

3.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收益法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1基本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是指矿井采掘生产过程中实际的费用支出,它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原材料: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材料,如坑木、坑木代用品、炸药、雷管、大型材料、专用工具、配件、劳保用品等,但不包括用于煤矿安全及环境治理方面的材料消耗。②电力: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力,不包括维简工程消耗的电力和其他非生产用电。③生产工人薪酬:是指煤炭企业为获得生产工人提供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主要包括:生产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④折旧:指与生产有关的固定资产应提取的折旧费。⑤其他支出。在将“安全成本”和“环境成本”单独核算后,就可将井巷工程基金、维护费、修理费纳入安全成本的核算内容,将地面塌陷赔偿费纳入环境成本的核算内容,同时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合并为生产工人薪酬,也弥补了目前煤炭成本中人工成本项目不全。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可按明细项目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或先记入“制造费用”,再分配转入“基本生产成本”。

2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就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据统计,国有重点煤矿与安全有关的费用占当前煤炭成本的比例已达20%以上,并且还在逐步提高。但由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没有单独核算和管理,致使安全工作的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相脱节,从而使安全工作在煤炭生产中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而目前有关煤矿的安全成本散见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流动资产、管理费用以及营业外支出等核算中。为加强安全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应设置“安全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安全工程费用”“安全预防费用”和“安全损失费用”三个明细科目,分别核算其相应的内容。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费用项目:为构建和安装安全工程、设施所耗用的材料费、人工费;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等支出的费用;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费;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检修费;井巷工程基金、维简费、修理费。

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和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以及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费用项目: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制订安全工作计划所需的费用;安全专职人员的薪酬;安全专项奖;安全宣传资料费;安全培训教育费用;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等费用。

安全损失费用是指因安全问题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安全损失费用包括直接安全损失费用和间接安全损失费用。直接安全损失费用,主要是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带来的赔偿费用、医疗费用、抚恤费用、处理费用、财产损失、恢复生产费用、停产损失等各种直接影响损失以及职业病防治中发生的检查费用、治疗费用、陪护人员薪酬等损失。间接安全损失费用主要是指因安全事故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损失、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和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3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3.1传统会计核算方式的局限

传统会计核算办法对于企业成本只计算经济成本,主要内容是产品成本核算,其归集了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再按成本计算对象分配费用,最后得出各个品种的产品成本。这种核算是以产品的形成过程为成本起因的,目的是确定产品的劳动耗费。从传统成本核算内容上来看,对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和补偿没有计入成本,包括自然资源的投入、生态系统的投入和环境容量的投入等,没有在市场价格和体系中得到充分反映和体现。相对传统成本核算而言,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与产品相关的成本,其范围很广,有企业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即不仅包括与产品相关的环境成本,还包括与产品无关的环境成本,可见,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已经不适应环境成本的要求,其环境成本信息丧失了相关性、准确性,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核算系统已成必然。如果不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会造成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和透支未来为代价而忽视社会环境效益,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和国民经济指标虚增的情况,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无尽的后患。为了保护环境资源、正确衡量企业利润指标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最优化,实行环境成本核算已成为必然。

3.2煤炭环境成本核算

(1)煤炭环境成本。它应包括: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内容。为准确地核算煤炭环境成本,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置“煤炭资源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相应的核算。

(2)煤炭资源成本。煤矿不仅要出资取得探矿权、采矿权,而且要对取得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精查,进行矿井设计和施工,这些获取资源支出和勘查前期费用就构成了煤炭的资源成本。

对发生的这部分支出,在发生时可先记入“递耗资产”,然后根据每期的实际开采量乘以单位产品的折耗费用,记入“环境成本-煤炭资源成本”即借记“环境成本-煤炭资源成本”,贷记“递耗资产累计折耗”。

(3)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煤炭生产活动不仅占用和消耗煤炭资源,还会引起其他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的破坏。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不受损害,避免环境污染所发生的费用支出就构成了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

(4)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该项成本主要由治理费用和弥补破坏、污染所造成损失的补偿两部分组成。对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及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在发生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先计入“固定资产-环保设备”,然后通过计提折旧再计入各期环境成本;对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在发生时可直接计入当期环境成本;对于发生时间和金额不确定,且又不能予以资本化的,也可按一定的标准计提专项基金,计提时借记“环境成本-矿区环境保护和预防成本”或“环境成本-矿区环境恢复与治理成本”,贷记“应付环保基金”;发生相关的费用支出时借记“应付环保基金”,贷记相关科目。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6

关键词: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加工;成本核算

一、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一)产品成本可比性差

由于煤炭机械加工大多是按照定单组织生产,产品由价值几千万元的大型综机设备到价值几元的小部件加工不等,且针对客户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生产用料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产品间的成本可比性较差。

(二)产品成本构成复杂

矿山机械设备生产加工所用材料种类繁多,各种零配件成千上万,加上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周期长,也是造成成本核算复杂的另外一个原因。

(三)成本总额波动幅度大,结构变化快

一是煤炭机械制造成本核算中主要材料占成本总额的60%-70%,通常在生产开工初期,就已集中投入,从而造成成本前期投入较高;二是各月产量不均衡,企业是根据客户合同情况组织生产,订单数量、产品种类和生产流程的不同,均可导致各月产量变动较大;三是产品之间的因材料使用和加工工艺要求不同也导致了成本构成不同。

(四)生产流程长,成本滞后,效益反映慢

由于产品生产工期长,从合同签订到产成品入库、结算,一般要经过2到10个月时间,有些大型项目甚至要一年以上。这不仅导致存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也使产品的成本效益反映滞后。因此,成本的事前筹划和事中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传统企业缺少统一的平台来共享数据信息,成本核算仅局限于财务部门,缺少其他部门配合,造成成本出现的问题多在核算后才能反映出来,无法在各个节点及时发现、处理、控制。

2、有些企业仅仅将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计算出产品成本的方式,而不注重成本的管理、预测和控制,加之财务制度的确实,核算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行为,严重影响到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二)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学创新

部分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固化,局限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中,没有能够完全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和管理层在各个的生产阶段的关注点,致使成本核算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缺少一定的可变性,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

1、成本核算支出的原始凭证入账滞后。由于企业的成本核算以成本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入账依据,但是煤炭机械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外部采购大量的零部件。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经常不能及时收到外购件的发票等票据,往往通过计划价格暂估入、出库,核算成本,因此,这部分外购件的费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成本。

2、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准确。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少对成本核算规范性的要求,没有正确分配产品消耗费用,加上每种产品的费用分配、实际销售价格的不相同,直接影响到各个类型产品成本核算的结果,从而不能真实、完整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

3、原料成本归集不准确。有些企业为方便核算,废钢铁及钢材库不留库存,即领用多少全部计入成本,以领代耗,但事实上因生产组织上的需要,领用的钢材在用于某批号的生产耗用的同时,存在原料留存,这部分原料在使用时可能没有确定的产品批号,而成本已计入前期批号的产品成本中,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开展煤炭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财务基础管理,科学制定成本核算体系

在遵守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形成以产品设计、采购、生产、流转、装配到产品存储、发运、安装、售后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的整体,精确管理、严格考核。加强费用结算的及时性,明确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合理测定和记录所积累的成本数据,制定明确的人工及材料消耗成本核算标准,科学分配各个成本核算对象间所耗用的费用,强化定额控制力度,定期对分配系数的合理性进行校验,不符合生产实际情况的,及时调整。

(二)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搭建现代化信息平台

根据接受订单,在生产投入前,制定出详实的产品生产项目预算,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全程监控生产过程,及时纠偏改错,分析差异及原因,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与建议,以预算为标杆,形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动态闭合控制机制。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采购、生产、经营、技术、物流、售后等各方面系统数据,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全过程共享准确、完整的数据。

(三)规范操作,精确成本核算目标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7

关键词:绿色会计;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优化措施

我国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着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进程。绿色会计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出的,利用绿色会计来开展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煤炭企业对于环境成本的重视,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的优化,从而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会计的基本概述

绿色会计在我国也被称为环境会计,顾名思义就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会计制度。绿色会计是以国家颁布的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所需要的花费,以报告的形式将环境的维护与开发的基本情况展现在人们眼中,通过对于报告的分析与研究,了解我国环境治理的效果以及环境污染给我国企业的经济建设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绿色会计是在国家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条件下产生的新型学科,将会计学与环境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企业受到利益的驱使也比较严重,从而忽略了环境与自然资源上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对于这几年经济建设的观察,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才开始研究能够促进环境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绿色会计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绿色会计也是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因此我国针对绿色会计方面的发展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于绿色会计的认知不够全面,不能充分理解绿色会计带给我国经济建设的好处;二是绿色会计的发展受到我国先进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顺利实施;三是与绿色会计相关人才的稀缺。不管是出于那一种原因,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煤炭开采技术的差异性

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支柱力量,其数量众多,但是在开采技术上却参差不齐,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与小型煤炭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加工深度都存在很多的差距,无法对所有煤炭企业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而且,不同规模的煤炭企业其开采流程各不相同,因此煤炭企业的投资成本、成本构成、质量安全、环境污染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环境因素对煤炭开采的制约

煤炭企业主要以地下开采为主,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地下空洞,经常会出现由于地面失去支撑而造成地面塌陷的情况,很多耕地、建筑物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煤炭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利于矿区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对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开采还是存在很多的约束,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进行成本核算的治理,尽可能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

(三)复杂化的煤炭企业成本构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煤炭企业的发展逐渐完善,地下挖空的面积日益增加,大大的增加了煤炭开采的难度,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成本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煤炭开采的顺利进行。同时,随着煤炭开采难度的增大,施工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逐渐增加,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企业需要在施工人员的基本安全维护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另外,开采难度的增加势必会延长施工工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保护环境的支出,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逐渐向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三、基于绿色会计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加强煤炭企业对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

绿色成本会计在我国已经拥有二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大的难度。十八届三种全会进一步强调了绿色成本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对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重视,重新审视绿色成本会计核算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将绿色成本会计融入到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中,创建新的煤炭企业发展方式,进一步对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展开研究,调整其能源结构,充分发挥出绿色成本会计理论在煤炭企业日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提出“生态保护红线”来确保绿色成本会计核算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原有绿色成本会计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的理论,通过对“生态保护红线”理论的实践与完善来确保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对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手段进行优化,为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生态保护红线”主要针对生态功能区的污染问题、煤炭企业的碳排放问题和其他污染问题进行规范,通过绿色成本来记录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记录的同时进行绿色成本会计的自我调整与优化。也就是说,绿色成本会计成为“生态保护红线”对企业会计影响的落脚点。

(三)丰富现有绿色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理论研究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背景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绿色成本会计中的内容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是在现有绿色成本会计基础上的继承与补充,结合现代煤炭企业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绿色成本会计的内容进行调整,丰富现有绿色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理论研究。“节能减排”是煤炭企业绿色成本会计中的关键环节,会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使用情况。绿色成本会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企业生产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绿色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也要随之进行调整,确保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逐渐成为绿色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推动煤炭企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

(四)建立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

要想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而优化,必须要建立绿色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对现有绿色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准则中的内容进行补充,重点强调绿色成本会计在成本会计准则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与《绿色成本会计》相关的具体准则,用绿色成本会计中的内容对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规范,推动煤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有关部门要提升绿色成本会计准则在绿色会计准则中的地位,顺应绿色成本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发展趋势,制定独立于现行会计准则和成本会计准则之外的绿色成本会计准则,推动煤炭企业绿色成本核算的稳定发展。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绿色会计的推行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企i环境的建设。因此,煤炭企业要加强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使用绿色会计,进一步协调煤炭企业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来开展煤炭企业相关业务,进一步推动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为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梦彤.煤炭企业绿色经营系统成本收益优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

[2]张帅.基于绿色会计视角探讨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策略[J].现代国企研究,2015(04).

[3]王玉平.浅谈新会计准则框架下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优化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4).

[4]刘洋.绿色会计视角下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优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5]朱海静.低碳经济视角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3.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8

【关键词】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

一、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现状

虽然我国宏观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制度不断完善,但具体针对煤炭行业的核算制度表现出滞后性,当前的核算制度是以《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成本管理办法》为基础构建的框架体系。

(一)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制度支撑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既要遵循国家有关制度,还要遵循行业的相关制度,这些制度共同构建了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基本体系。从国家层面来看,2006年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并明确自2007年起开始施行,这类会计制度对于煤炭企业同样适应,因而成为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其次,从行业来看,由于煤炭行业具有很多特殊性,如安全生产、资源国有等,这就使得煤炭行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要遵循有关的规定,如财政部等部门2012年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煤炭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完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研究报告》等,这些制度也是煤炭企业所需要遵守的或者可以借鉴的。再次,从煤炭行业内部企业的特殊行为还需遵守有关的核算制度,如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则需要遵循《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号)等核算制度。

(二)煤炭行业成本核算的对象与内容

首先,从核算对象来看,当前煤炭产品成本核算分别针对原煤、选煤、洗煤三个生产环节,分别对原煤、选煤、洗煤产品进行核算,此外,还有部分煤炭行业企业以商品煤为核算对象,即以作为商品出售的煤炭为核算对象。其次,从具体的核算方法来看,当前煤炭企业设置了包括原材料、电力、折旧费、工资、职工福利、井巷工程基金、维简费、修理费、地面塌陷赔偿费和其他支出等科目的核算体系。这一核算内容基本反映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以及期间费用。

二、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核算制度框架,而传统的框架又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从而导致当前的成本核算制度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核算的对象并不明确

当前的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并没有对核算对象进行明确,这导致行业内部部分企业以原煤为核算对象,即只要煤炭被开采出来,都进行相应的核算。而另一部分企业以商品煤为核算对象,即以销售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而并非生产出来就进行核算,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假设某企业生产1吨原煤,其成本为700元/吨,成本总额为700元;但剔除矸石等杂物后用于销售的为0.91吨(商品煤),其核算成本为720元/吨,这时成本总额仅为655元,两者之间存在45元的差异。

(二)核算的内容不全面

从核算内容来看,当前煤炭行业的成本核算主要是针对制造成本,但实际上,煤炭行业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与环境成本等部分,此外,还包括一些辅的机构如食堂、浴室等,包括煤炭企业的退出成本等,这些成本或者没有完全纳入核算的范围,或者存在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以环境成本为例,当前我国积极推动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但从实际来看,煤炭企业大多将生产后的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转移到地方政府身上,缺少了相应的开支,即使有部分开支,其成本额度也远远难以达到环境保护的需求,这就使得环境成本核算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假设由于废弃物的处理、环境管理等带来的支出为100万元,则应当将这100万元作为当期损益纳入到成本核算当中,如果不进行核算则会降低100万元的成本支出。

(三)核算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

虽然近年来出台的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注重从量的方面完善相关的规定,如《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对安全费的提取标准进行了明确,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高瓦斯矿井吨煤30元,其他井工矿吨煤15元,露天矿吨煤5元,但还存在大量未进行量化规定的成本,如煤炭企业的退出成本、环境成本如何计算等,这就导致成本核算缺乏相应的制度指导,并进而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三、完善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思考

完善煤炭行业成本核算制度,可以从完善成本核算框架,细化量化相关制度,构建配套管理体系等方面着手。

(一)以全口径成本核算为基础构建成本核算框架

全口径成本核算就是要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全面、客观的核算各个环节的成本。首先,要对煤炭企业开采权的成本进行核算,要依据《关于企业和地质勘察单位探矿权采矿权会计处理的通知》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其次,要对煤炭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成本进行核算,要将所涉及的人工、机械等成本全部纳入到核算过程当中。再次,要对煤炭企业环境治理等成本进行核算,除按照国家规定核算相关的税费外,煤炭企业还要核算未来企业退出这一场地所可能带来的成本。

(二)细化量化成本核算制度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系统的梳理当前煤炭企业所缴纳的各种费用,在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国家宏观调控需要等现实因素的基础上,增加、合并或者删除部分项目,从而达到系统、全面而又不重复计提的目标。其次,国家有关部门要量化相关的规定,在对煤炭行业内部不同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量化性的规定各类企业所应该提取的各种费用,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

(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落实配套制度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9

1.1煤炭工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产运销保持基本平衡。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32.5亿t,比2005年的21.5亿t增加了11亿t,增长了51.16%。2010年全国煤炭销售量完成31.4亿t,比2005年的20.4亿t增加了11亿t,增长了53.92%。2010年煤炭出口1903万t,进口16483万t,相抵后净进口14580万t,占国内消费总量的4.5%。国内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煤炭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煤炭经济运行效益持续上升。除全国重点电煤继续实行国家限价外,煤炭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商品煤平均价格435.26元/t,比2005年的270.2元/t,增长61.08%,煤炭产量与价格同步增长,加快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2010年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085.6亿元,利润总额1658亿元,分别比2005年的4360亿元和478.3亿元,增长了2.92倍和2.47倍。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煤基产业链取得较快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相继成立,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大基地开发,煤炭生产集中度提高。大型企业原煤产量2010年达到19.81亿t,比2005年10.24亿t增长了93.45%,在全国煤炭产量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47.6%提高到2010年的60.95%。前10家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为11.56亿t,占全国原煤产量的35.6%,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煤化工、电力、建材等煤炭产业链取得较快发展,物流产业迅猛崛起,非煤产业占主营业务的比重达到40%以上。煤炭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提升。从煤炭资源、投资、科技、劳动力和市场五大要素对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煤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和提升煤炭价格。科技进步对煤炭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所上升,但发展很不平衡,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步伐加快,煤炭采掘手工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淘汰机制。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是转变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和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的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和劳动者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

1.2煤炭企业会计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进了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

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相关重大问题的解决思路。2006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同和等效,大型煤炭企业认真研究和稳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现了会计制度的转换,并开展了煤炭开采会计准则研究工作,对煤炭资源矿业权的取得、勘探与评价支出、环境治理和补偿支出等特殊的重大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国际采矿业会计准则改革形成共识,有利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经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增强了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随着煤炭企业的改革发展,产业跨度、地域跨度和管理难度增大,运营风险升高。中国神华集团公司首先给予高度重视,2005年着手组织研究和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大的成效,对推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煤炭企业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使企业风险由会计控制提升到全面风险控制,增强了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实现了煤炭开采外在成本内部化。实施了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加大了安全投入力度,逐步使煤炭开采外在成本内部化,解决了煤炭成本缺失和补偿不足问题。深化煤炭企业成本会计改革,探索了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煤炭成本预算和核算制度。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煤炭企业会计手段现代化,经历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多数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转变,部分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会计信息化不仅使财务报告更加准确、及时、详明,而且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2适应经济转型发展要求,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2.1煤炭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炭产能和铁路运煤能力快速增长,使国内煤炭市场供给能力快速增长。从国内电力、建材、冶金和化工等主要用煤行业看,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趋缓。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在“十二五”中后期总体将趋于宽松,煤炭价格也将由持续上涨转变为平稳振荡,煤炭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趋缓。由于职工薪酬增长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炭产品成本呈上升趋势。资源税改革,提高了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未来将要出台的环境税,将会加大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还要增加。煤炭企业的盈利空间逐步缩小,大型煤炭企业的亏损面增大。我国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政策的后续影响及输入性通胀逐步显现出来,防止通货膨胀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银根收紧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十二五”时期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大多数都是宏伟的翻番目标,一些大型的煤炭或煤化工项目投资很大,有些投资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有些大型煤炭企业对整合煤矿的技术改造和关闭退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一方面没有资金来源和配套的优惠政策。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应对庞大的投资需求,只能依靠社会融资,资金风险将逐步呈现出来。“十二五”时期将继续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继续采用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使煤炭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产业跨度过大,产权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加大。整合主体与被整合主体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融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失控。影响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形成的风险,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风险上来。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构建和完善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有关文件规定,大型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会计控制到全面风险控制的提升,会计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石和核心,内控必须充分发挥会计体系的作用。

2.2推进煤炭企业会计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是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市场规则,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用商业语言。我国煤炭企业在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在特定时期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但是也对我国煤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一些障碍。2008年实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煤炭企业的会计制度总体上纳入了国际趋同轨道,但矿业权取得、勘探与评价支出、专项储备资金等特殊会计处理事项,仍未妥善解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近20项国际准则进行重大改革,其中“采掘活动”讨论稿于2009年广泛征求了煤炭企业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近几年可能出台“采掘活动”具体准则,我国会与之保持趋同,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我国煤炭开采会计核算制度问题。完善煤炭开采会计制度,主要是完善煤炭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要合理确定煤炭成本开支范围,统一煤炭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会计核算口径。对煤炭资源矿业权取得、勘探与评价支出和专项资金等特殊会计处理事项,按照“采掘活动”提出的会计处理意见,纳入到煤炭企业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中,并据此修订煤炭产品成本核算办法。特别是对从煤炭成本中提取的各项专项储备资金,要探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探讨煤矿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构建起以煤矿作业为基础的煤炭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开展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会计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了解企业信息的要求,对煤炭企业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由煤矿安全问题转移到资源与环境问题,又从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升到社会责任问题,政府和社会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值很高,社会责任会计将成为煤炭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展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工作,探讨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分类、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逐步形成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2.3推进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煤炭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逐渐显现出煤炭成本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一五”时期,煤炭行业在解决煤炭成本缺失和补偿不足问题,构建完整的煤炭成本架构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二五”时期应着重于优化煤炭成本结构,推进煤炭成本核算制度规范化,提升煤炭成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水平。研究解决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问题。煤炭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取得较大进展,但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进展迟缓,导致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精细化管理成果难以如实地反映到会计核算中来。要深入探讨煤矿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将煤炭生产作业成本核算与煤炭产品成本核算紧密结合起来,将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与核算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要探索煤炭成本战略管理。“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炭市场逐步形成激烈的竞争环境,煤炭产品成本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煤炭直接生产成本在完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基于作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对完全成本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要更加重视煤炭成本的战略管理,从煤炭产品完全成本形成过程、成本要素构成、重大影响因素、当期成本和长远成本等方面,探索战略管理的对象、重点和措施,优化煤炭成本结构,严格控制政策性成本,将煤炭产品完全成本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3适应企业改革发展要求,推进会计工作机制创新

3.1按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改革发展要求,推进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改革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异地开发,使企业规模迅猛扩大,产权结构复杂,历史形成的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体制,已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要求。由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构成的核心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会计和经营信息化成果,构建起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对相对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应通过股东协商,采用恰当的会计控制和监督方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层级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3至4级。层级过多,就会导致会计控制失控,使集团公司失去基本的控制手段。

3.2加强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效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大型煤炭企业的会计工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由原来记账、算账、报账的业务性工作提升到今天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由手工记账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和全面信息化;等等。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工作,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和利用,进一步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创新会计工作机制,提升会计现代化水平和效能。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篇10

一、煤炭环境成本研究进展

煤炭环境成本可划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煤炭外部环境成本是煤炭开采、加工、储存、运输、消费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各种损害的成本,其中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破坏等各类环境问题的成本。煤炭内部环境成本是指由煤炭相关企业、煤炭消费者所承受和支付的环境费用。

(一)煤炭外部环境成本评估及内部化政策

我国煤炭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包括三方面:一是政府管制,如制订法律,规定禁止排放某些污染物;或制订标准,规定企业排放污染物不得超标等,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制裁。二是征收税费,包括资源税费(是否属于环境成本,学者看法不一)、与生态环保相关的收费(如排污费、水土流失补偿费、林业建设基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煤炭专项基金(如部分地方试行的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三是明晰产权,如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在实证研究方面,关于环境价值评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评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较多,针对煤炭外部环境成本计算的具体案例借鉴了这些研究成果。例如,茅于轼、盛洪、杨富强等(2008)运用人力资本法、支付意愿法、旅行成本法对煤炭开采、运输和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外部环境成本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仅2007年我国煤炭开采、运输和使用造成的外部成本达到17450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7.1%。吴强(2008)将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分为防护性支出、环境破坏损失(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恢复治理成本,运用防护支出法、成果参照法、生产力变化法等方法,计算出2005年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的环境代价为10475.46万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福利影响巨大。此外,党晋华、贾彩霞、徐涛等(2007)等对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森林、湿地、水环境、土地生态系统损失)经济损失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3年山西省煤炭开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为286.7468亿元,折合每吨煤损失63.79元;张文丽、连璞(2008)计算了2005年山西省的生态破坏成本,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山西煤炭开采生态破坏损失总价值量为87.08999亿元,平均吨煤损耗为19.9元;曹金亮(2009)根据不同研究成果估算出的开采吨煤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损失系数,初步估算出1978年到2007年30年间山西采煤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594.7184亿元。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目前在会计实务中并没有真正核算环境成本,多数企业将部分内部环境成本确认为制造费用、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并分散在多个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之中,其余内部环境成本则隐藏在其他费用或损失项目中,而对外部环境成本则基本未予反映。

为了真实反映煤炭企业的内部环境成本,学者们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内容、确认、计量与报告等进行了探讨。多数学者认为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根据构成内容设置相应的二级科目。通过对煤炭环境成本单独核算,使分散在煤炭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环境费用都归集到“环境成本”科目,既分清环境保护责任,又可及时提供企业环境成本的有关信息。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目前煤炭企业没有单独核算环境成本,因而很难准确了解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相关研究成果极少。

(三)煤炭完全成本核算

现行煤炭成本核算体系是1991年原能源部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水平下制定的,基本上反映的是制造成本,已不能适应目前煤炭企业发展的需求。尽管国家允许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一定有关煤矿安全及矿区环境方面的费用,但由于不全面,使当前的煤炭成本偏低,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实际支出水平,造成了煤炭价格与价值相背离。

(四)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关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煤炭产权、市场结构、煤电联动、价格改革等,而煤炭价格没有充分体现煤炭开采、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问题是近年来的关注热点。

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煤炭资源产权市场不完善,煤炭资源无偿划拨和有偿取得的“双轨制”;二级市场上,煤炭资源产权转让存在各种障碍。(2)电力价格受国家管制影响电煤价格的合理形成,“煤电联动”造成电煤价格扭曲。(3)煤炭开采准入门槛低,大量小煤矿扰乱市场,无序竞争,安全、环保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4)煤炭流通成本高,铁路运力问题大大加大了煤炭成本,抬高了煤炭价格。(5)煤炭价格偏低,没有反应煤炭资源的全部价值,如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生产成本缺失。(6)煤炭成本和价格形成机制不匹配。我国尚未形成以成本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煤炭成本受到价格制约,按照价格倒求成本,导致煤炭成本畸形发展,随着价格的波动而升降,使成本失去真实性。

三、煤炭环境成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对煤炭环境成本的概念及内容尚未形成共识

目前,对煤炭环境成本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认识。首先,与“环境成本”相关的名词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环境损失”、“环境代价”、“生态成本”、“生态环境成本”等,“计算”、“计量”、“核算”、“评估”等名词混淆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同义,有时有所区别。其次,对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及核算内容认识不一致。多数文献没有明确区分外部环境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资源成本、安全成本是否属于环境成本范畴存在较大争议。

(二)煤炭环境成本评估与核算方法有待完善

煤炭外部环境成本评估以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为基础,但方法的选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数据获取的难易、环境成本的类型、研究人员对环境成本的认识等,目前煤炭外部环境成本评估方法还不统一、不规范,已有的研究文献也很少论述其选择某种评估方法的理由或计算标准。而关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方法,大多数学者认为以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为基础的,但由于没有严格区分外部环境成本与内部环境成本,在实际核算案例中很少应用这些方法。

(三)关于煤炭环境成本的实证研究较少,无法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总体看来,关于煤炭环境成本的理论研究较多,而案例研究较少。由于对煤炭环境成本的定义、构成看法不同,不同案例中煤炭环境成本核算的范围不一致;此外,受数据获取的限制,选择方法的不同,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甚至对同一研究对象的不同研究结果差异也很大。在分析这些研究成果时,应注重关注他们计算的边界、方法,而不是最后得出的数据。目前煤炭环境成本案例研究尚无法为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

(四)关于煤炭环境成本及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领域相对独立,对煤炭环境成本的研究缺乏统一性

目前与煤炭环境成本相关的研究基本上可分为相对独立的四大领域:(1)煤炭外部环境成本计算及内部化手段(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较多);(2)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会计学、管理学领域研究较多);(3)煤炭完全成本构成及核算(煤炭专业领域研究较多);(4)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经济学领域研究较多)。这四大领域都涉及到对环境成本的研究,对煤炭环境成本的定义及构成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相互矛盾。因此,综合目前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从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角度来研究环境成本十分必要。

四、结论与建议

(一)完善煤炭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政策

首先,统筹资源税费与环保税费改革,厘清各项税费的关系,避免漏收、少收和重复征收。其次,进一步探索排污权交易的操作模式,将排污指标“价格化”,以市场机制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第三,严格执行有关环境法规和标准,建立环保倒逼机制,促使企业节约资源,治理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调整煤炭成本核算框架,建立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与环境会计账户

目前关于煤炭完全成本核算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分为相对独立的两大领域,两个领域对环境成本的内容与构成认识不统一。此外,两个领域对煤炭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也不一致。因此,有必要整合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统一认识,为建立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账户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煤炭成本核算框架奠定基础。

(三)建立煤炭生产企业、关联企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成本分担机制

煤炭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并纳入价格体系,必然增加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煤炭价格上涨。由于煤炭外部环境成本在开采、加工、储存、运输、消费过程都会产生,因此应建立由煤炭生产企业、运输企业、消费企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成本分担机制,合理分摊环境成本。同时,政府应积极利用征收的环保税费,治理煤炭矿区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旧账”),并监督煤炭相关企业进行“新帐”的治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四)加快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中其他影响因素的配套改革

环境成本没有全部体现在煤炭价格中,只是煤炭价格形成机制扭曲的一个方面。其它影响因素还包括煤炭资源产权市场不完善、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煤电联动”导致电煤价格不合理等,这些因素增加了煤炭成本,从而推高了煤炭价格。因此,在做“加法”的同时要做“减法”,即在煤炭价格中增加环境成本的同时,还需要减少其它环节的成本。如增加铁路运力,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加快推进煤价与电价的联动改革等,使煤炭价格中不合理的成本降到最低,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

(五)加强煤炭环境成本理论、方法和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