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就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3:07:28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1

当学生有了目标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举手投足之间都努力培养自己的素质。使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站在舞台上能够应对自如,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学生有了目标,并且能够向着自己的目标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学生一定能够拥有非凡的能力。

二、非节目主持的语言艺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就业

在非节目主持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语言艺术。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普通话达标是每一名主持人都必须具有的基本语言能力,同时非节目主持还要注意用语的技巧、称谓用语和肢体语言的使用,根据不同的场合,主持人应该能够灵活地变通和使用。我们都知道由于我们生活的地域的原因,有些地方是使用方言的,普通话使我们可以沟通、相互理解的更容易,所以作为主持人一定要使用大家都可以听懂的语言,所以标准的普通话是学生所必须拥有的能力,同时主持人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是否清晰,是否足够的幽默和诙谐,让听众感到亲切、有号召力。主持人还要注意在实践工作中要语言谦虚、工作勤奋,因为“谦虚使人进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然而,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需要他们一点点锻炼的,而非节目主持艺术正是帮助他们成才的捷径,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注意主持和播音专业学生在非节目主持艺术的学习和培养。

三、非节目主持有利于学生掌握更重类型的主持,促进学生就业

学生的就业渠道是很广的,所以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场合。在非节目主持中学生就会接触到各种风格和类型的主持特点,例如学生会了解舞台主持、商务典礼主持、聚会与会议主持、婚丧祝寿活动主持、舞会主持、宴会主持等多种主持。面对不同的主持,学生需要掌握每种主持的风格和特点,并且注意语言的使用,使人感到恰如其分。在庄重的商务会议的主持上主持人要稳重、端庄、踏实;而在婚礼的主持上主持人可以使用浪漫、欢乐、喜气洋洋的语言,让人感到婚礼的喜庆气氛;而在主持丧礼的时候,主持人则要悲痛、伤怀。学生如果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语言,就会给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让学生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

四、非节目主持让学生了解主持人礼仪常识和社交禁忌,具备文化素质,促进就业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2

景观设计师的职业定义是运用专业知识及技能,从事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他们从事的主要工作包括: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室外空间环境创造;景观资源保护。它的专业及核心是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及设计,其相关专业及知识包括城市规划、生态学、环境艺术、建筑学、园林工程学、植物学等等。其实在国外,景观建设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已成为人居环境科学的一部分,形成了教育、注册、培训、执业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完整的职业制度,也聚合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优秀的领军人才。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城市建设方兴未艾,而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的普通老百姓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极大地促进了景观建设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明确了景观设计的企业资质核准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景观建设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大部分景观建设项目的设计也由相应的设计单位完成。由于设计单位的人力资源需要,促使我国的大专院校纷纷成立了景观设计专业,而该专业又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诸专业设计之中。好话不多说,既然有这么好的就业平台,那么现在我国大学里的景观专业是否能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专业技能呢?那就让我们走进两所大学,去看看他们特色的景观设计专业吧。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

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风景园林课程、创办风景园林专业的高校之一,该系隶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前身为风景园林系,1990年代曾更名为风景科学与旅游系,2005年正式命名为景观学系。现设有景观学本科专业及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硕士点和博士点。

景观学系具有48年办学积累,与建筑学、城市规划构成三位一体的学科优势,形成以国际现代景观学为办学核心导向,融合建筑工程、农科、管理的独树一帜的景观学教育体系。2005年,在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盟(iFLa)等学会组织的协助下,景观学系主办了有99所院校机构参加的首届国际景观教育大会。

为了培养中国景观规划设计人才,为培养面向整个国土、城乡生态保护与人居环境建设,培养掌握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资源保护、旅游开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该系已形成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景观系在课程设置方面,形成了围绕景观资源规划设计、工程技术三大领域的课程体系,主要课程包括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资源学、景观生态学、风景区规划原理、建筑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植物应用、城市绿地规划、种植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园林工程学等。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前身可追溯到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造园研究室。创始人陈植教授是我国杰出的造园学家和现代造园学的奠基人,1956年城市居民区绿化专业创建,1980年园林专业恢复招生,1999年4月,风景园林学院正式成立,是我国南方地区第一所风景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学院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现代思维”的规划设计人才为办学理念。目标定位为建成以风景园林为优势,景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院。目前学院设有风景园林系、城市规划设计系、景观建筑学系等三系及五个研究所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办公室。其中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园林、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园林专业为部级特色专业,据《2010中国大学评价》,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在全国110所开设园林本科专业大学中名列第二。景观建筑设计专业为江苏省高校首设专业,景观工程专业方向为全国首设专业方向。

风景园林学院的办学特色是以园林专业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并具有城市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景观建筑设计专业将对全国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建设做出贡献。

本科阶段重在培养掌握景观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获得景观设计师基本训练,具备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级景观工程技术人才,也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型人才。以景观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主干课程。其中包括:美术、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景观设计初步、建筑学概论、景观生态学、建筑技术概论、城市规划原理、中外建筑史、中外园林史、景观设计初步、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艺术及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i、ii、iii、iV等。

看到这里,或许是第一次听说景观设计专业的同学,是不是也略懂一二了呢?最后,还是找个业内人土聊一聊吧,欢迎笔者的神秘嘉宾张同学:

笔者:毕业院校?学历?是否有美术功底?

张同学:200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2011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设计硕士专业,上大学前没有学习过美术,上大学后课程设计中有美术课程。

笔者:本科期间的课程让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张同学:本科期间课程学习主要围绕风景园林理论与技术和园林植物展开。并且由于学校地处东北,所以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还特别注重寒地城市环境特点及植被特点,注重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交叉融合。但是这些课程都以基础知识为准,培养专业基本素质还是足够的,但若要学到更专业更前沿的知识,我认为研究生的阶段的教育很重要。

笔者: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你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觉得未来发展潜力如何?

张同学: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班就业率有80%以上,另外选择出国深造或读研,本科生大多去房地产企业,研究生毕业以设计院居多,我现在就职于深圳一个甲级设计院,外企。现在每天的工作很充实,压力也很大,主要是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新思路新设计,因为毕竟这个行业在国内还是较新,国外有很多可以参考的东西。当然这份工作收入尚可,在深圳硕士毕业的话一般设计院底薪都有6000以上,目前来看发展前景不错。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课程设置

一、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的特性与就业现状

1、室内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发展前景

室内设计专业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都是一门发展得较为成熟的专业。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内设计专业(又称装潢专业)就已经成为了艺术专业特别是设计方向最主要的专业之一。至此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情况良好,这和中国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从沿海城市开始,城市化进程速度之迅猛让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农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扩招后毕业的大量学生涌入沿海以及经济教育发展良好的一二线城市,随之产生的就是居住、医疗以及消费等各种问题。供不应求的楼市导致了在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层楼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变成了现在的超高建筑。这样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室内设计师,产生大量的室内设计工程。

2、景观设计的专业特性与就业现状

大量的工作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报考,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学生在报考环境艺术专业之前,对这个专业的理解就是室内设计。然而,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划分越来越精细,每个学科自身也越来越独立,在早期隶属于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专业也首先在美国发展成为了独立的景观设计学科(iandscapeDesign),景观设计学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观要素以及人工景观要素,是一门与地理、气象学、植物学、生态学以及人文历史互相交融联系的一门学科。在具体的项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内硬装软装,景观设计主要负责实施道路的规划、植物的选择、景观小品的设置以及历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来,景观设计学科是一门比室内设计学科更需要综合知识和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专业。那么我们从可提供的就业前景来研究,一个中小型的居住区楼盘,一栋民用居住楼根据其户型的不同,大概会产生将近80到120个室内设计工程,而景观设计工程只会委托给一个景观设计公司或者团队,每个团队内大概8到10人,室内专业和景观方向的就业前景悬殊巨大。就业机会的渺茫导致了有些学生即使对景观专业非常感兴趣,也因为对前途的渺茫而随波逐流,选择了室内设计专业。

二、民办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在民办三本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工作近五年的专业教师,对同类学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熟悉。在大学一二年级时,大部分学校都会以设计基础课程为主,这些课程包括建筑制图与识图、测绘、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类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和建筑专业的基础核心入门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就会逐步引入专业的分科,有室内设计原理以及手绘课程,景观设计原理及设施及手绘课程,让学生对两门学科的区别与联系有初步的理解与认识。只有了解了两门专业方向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现实意义,才能培养自己对其中一个学科的兴趣。虽说在专业选择的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学校在初始时都会均等的设置室内方向和景观设计的课程,但是无论从教育大纲以及教学精神上,大部分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高年级分配专业时,都会将天平偏向室内方向,在讲授初级专业课程时也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室内设计方向。最终导致选择室内方向作为职业方向的学生数目远超过景观方向,那么在高年级阶段到大四毕业阶段,课程的设置最终成为了室内设计方向独大的局面。

2、问题背后的综合原因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并不能单独归咎于就业率,虽然这种普遍的事实确实存在,但是现在景观专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别是在沿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高度发达区,或者是各类城市规划设计院以及交通枢纽沿线,此类的景观设计人才是相当匮乏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生的艺术专业基础比一本类重点院校的学生稍显薄弱,那么在本科时期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就更为重要。而现在,基于此类现状,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学生的就业倾向往市内设计师、基础绘图员或者效果图的制作上引导。最终导致了高级设计人才大都是重点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类环境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却只能进入了大大小小的装饰公司甚至售楼部。如果要改变这种一成不变、主观并且被动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类学校专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都要有根本的改变和进步。在国内,任何一个能力较好的景观设计团队所招纳的团队成员一般都是有着较好的技术能力以及较高的学历学位。所以,如果三本类院校的学习景观方向的学生想要进入这样的工作团队,学历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国家政策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选拔政策并没有苛求初始学历,所以,院系以及专业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能力较强、有意愿深造的学生,继续学习。一方面弥补学历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水平。院系在学生的专业学习进入正轨的同时,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和引导,强调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两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毕业的时候不会面临没有心仪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两难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类院校环艺专业课程设置

1、基础抓牢、正确引导

一个出色的景观设计团队要求设计师具备独立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上,民办本科类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大纲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须有根本上的转变。首先,在基础课程之后,应该对学生平均的教授室内设计方向以及景观设计方向的专业课程,因为这两个方向虽然学科性质差异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隶属于环境设计学科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两个学科都应该都要有所涉猎,然后主修一门。在初步学过基础理论课程之后,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方向选择引导,分析学科特性,分析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就业情况,切不可用工作的压力引导诱导学生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专业。在确定了专业方向之后,室内专业和景观专业的各类核心课程应该按照层次、难易程度依次展开,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学科特性,学校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和实际工程相关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和市级工程以及一些有经验的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交流,比起每天面对枯燥而生硬的书本知识而言,这种实际经验会让学生有胜读十年书的效果。

2、深入实际、教学相长

实际项目对于环境设计类的学生来说远远比课本知识来的直接,这也是为什么设计类专业对于实际项目的要求会比文理科各种科研论文要求更严苛。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设计类学生有机会和导师一起参与各类实际项目的操作和演练,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时间则是在学习各类基础学科。即使到了大四阶段,安排了各类实习课程,基本上也如没头苍蝇般随意找一处室内家装公司实习。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户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客户买材料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非常有限。笔者认为,在本科大三大四阶段,系部应充分利用专业特性,无论是企业合作还是教改以及各类科研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有兴趣和专业优势的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即使不能一开始就参与设计,从基层绘图开始,与老师讨论设计方案,亲自参与出图和项目洽谈和施工也是好的。此类实习课程为大四毕业设计会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准备。

结语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4

也谈高职专业开发——从生源调研谈起

一、引言一个完整的专业开发过程有三个环节:专业开发、专业实施和专业评估。在进行专业初步开发后,就进入了专业实施环节。专业实施是专业开发的落脚点,是专业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招生是专业实施的基础,没有学生就无法进行专业实施,更无所谓专业评价,前期的专业开发也就成了做无用功。目前,正值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时期,高职院校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近年来电子电气类各专业招生规模持续萎缩,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为寻找原因,寻求对策,我们成立了《关于高职电子电气类专业开发的研究》课题组。本文拟结合该课题组的研究实践,谈谈我们对专业开发的一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二、生源调研和我院2006年实际招生情况(一)、生源调研课题组成立后,首先就高职电子、通信、自动化类的30个专业开展了一次生源调研。为了获得真实的信息,我们要求调研时老师们不对学生进行专业宣传,不做任何倾向性介绍,我们希望能从中发现些有用的东西。通过对湖南和湖北省内26所高中1333名高三学生的调查,我院开办的相关专业的一、二志愿数及它们在全部30个专业中按一、二志愿之和的排名情况如下:序号专业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合计排名1移动通信技术829717942应用电子技术1334317653机电一体化技术314677154电气自动化技术242448205电子产品质量检测23184123

(二)、实际招生情况我院采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招生政策,学生报到时可以在全院范围内任选专业。2006年,我院上述五个专业三年制高职的招生结果如下:序号专业实际报到人数1电子产品质量检测1522机电一体化技术1163应用电子技术904电气自动化技术535移动通信技术51

三、现象分析与结论(一)现象1、学生志愿调查中的“热门”专业,招生人数不一定多。如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志愿总数在我院招生的五个专业中名列第一,但实际招生人数最少。2、学生志愿调查中的“冷门”专业,招生人数不一定少。如在我院招生的五个专业中分别为倒数第一、第三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但实际招生人数却排名第一和第二,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达到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人数的三倍,这还是报到后期限制该专业人数,尽量动员学生选择人数少的专业的结果。3、宽口径专业招生人数有多有少,窄口径专业招生人数也如此,没有明显区别。4、新专业招生人数总的来说相对较多。(二)原因我们仔细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1、我院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是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专业,学生报到时即可与学校、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上明确该专业学生经考核合格的,毕业后全部对口就业并确保月最低收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也是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专业。2、我院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专业是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后所开发出来的一个新专业(目前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较好的发展前景。3、由于有联合办学的背景、学生就业有保障及学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学校的老师们在招生时进行了大力的宣传。4、我院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定位在移动通信终端,主要培养移动通信终端的检测、维护和增值服务人才(如移动通信终端智能开发)。但很多学生认为就是学习手机维修而已,而目前手机已相当普及且价格较低,单纯的手机维修已没有多大发展前途。5、我院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没有联合办学的背景、同时也没有较好的行业背景。而在株洲有还有另外四所高职院,它们都有很强的行业背景,并且其中两所学校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都有一定的名气。(三)结论从上面的事实和分析可以看出,专业开发时我们要注意:1、专业开发要有一定的企业背景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专业开发要有一定的企业背景,高职学校应努力开辟与企业联合办学的路子,这是办好高职、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途径。校企联办,依靠企业的实习实训条件、技术指导力量、现场工作氛围,即可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短缺、实训条件不足等困难,又可为学生提供在实际职业环境中锻炼的机会,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一个互相了解、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技术力量进行产品开发与优化。对有较好的企业背景和行业背景、就业有保障的专业,学生和家长普遍认同。2、专业开发要求新求变高职要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在专业开发上还必须求新求变。求新,就是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中,发现新的职业与岗位,并开发出有前景的新专业。求变,就是专业内涵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传统上为同一专业,不同学校可根据实际的变化冠以不同的专业名称,专业内涵也应该不同,即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不同。3、专业开发要定位准确高职教育姓“高”,同时也姓“职”。我们在进行高职专业开发时要兼顾“高”与“职”两个方面,既突出高等教育的要求,又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既要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又要与中等职业教育有所区别。专业定位准确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专业定位不准,不仅会影响到专业的生源,影响到专业的发展规模,导致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将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毕业生。如我院中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移动通信终端的维修,若高职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还定位在移动通信终端的维修,那就不合适了。4、专业开发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专业开发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行业或地方的需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不能搞遍地开花。“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是专业开发的重要原则。要客观地分析学校的特点、优势、现实的专业条件及可能的投入,实事求是地确定几个重点专业,切忌贪大求多。高职学校应努力开辟与企业联合办学的途径,这是办好高职、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途径。如我院的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等专业与深圳毅俊公司联合办学,机电一体化专业与株洲汽车齿轮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效果甚佳。5、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是搞好专业开发的前提搞好专业开发,不仅需要具有敏锐的教育家的职业眼光,更要时刻跟踪市场。可以说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是搞好专业开发的前提。只有深入社会,特别是企业,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就业环境、行业范围的企业类型、一般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数量及生产状况、企业对掌握高新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等,才能为专业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专业开发的调研一般应有来自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参与,调研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也可以是新技术应用部门和教育部门。6、加强高职招生指导是专业开发成功的保障为了保证专业开发的成功,还必须加强招生指导。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招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但是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专业的内涵及就业前景并不太了解,选择专业大多是赶热门,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很难保证热门专业的质量,又浪费了其它专业的教育资源,造成部分毕业生就业难,对学生、学校、社会都不利。因此高职学校要加强专业选择的正确导向,使学生选到真正合适的专业,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5

一个专业的合理发展需要从依托背景、师资队伍、学生认知、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入手,找到四方的最佳契合点,因此对一个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依托背景

任何专业都依托其所在学校或学科而存在。学校性质和发展将影响到一个专业的长远发展。文科类院校较注重感性描述和一定程度的建模分析,其宏观思维能力较强;理工科院校则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较为规范和有条理性;综合性院校则二者兼备,交叉度较高。学科背景对专业发展竞争也有较大影响,我国旅游管理所开办学科背景主要有三类:一是地理学科背景,其空间思维能力较强,适合旅游规划总体设计,这部分比重最大,约为40%多;二是管理学科背景,其突出宏观管理理念应用,具有较高的宏观管理能力;三是历史学学科背景,在旅游文化管理和旅游人才文化素质提高上具有优势。

2.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基于对相同专业市场竞争对手、自身实力和社会对专业需求分析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它决定专业课程设置方向和学生将来的专业就业竞争力。专业课程设置是基于专业定位基础上的课程合理安排设计,主要体现为课程开出的先后顺序、课程群性质合理划分及配置等。

3.师资队伍

专业发展和竞争实力关键在于师资力量。专任教师学历背景、研究方向最好与专业方向有机统一;其职称高低反映出其研究实力,同时也将影响到专业竞争优势。

4.实验体系

专业竞争必须考虑实验体系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在重视基本理论基础上更突出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个性,实验体系中的师资配置、仪器设备、实践体系等都直接关系到专业培育人才的合格与否。

5.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主要是指社会对本专业的认知认同度。社会认知度高低将决定和影响专业招生效果和专业学生就业意向选择,同时也是检验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和网上资料收集,按照前面专业发展分析路径,我们将重庆市内七所高校相近专业各要素进行态势分析。

1.依托背景

背景依托包含专业所依托学科背景和学校背景,其影响到学生对其认知度和专业竞争地位。据分析,七所高校所依托的学校背景存在较大差异,有的是具有博士授权点的211重点建设高校,有的是无硕士授予权的普通院校。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也有较大区别,总体看分为三类:一类是依托管理学学科背景,如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一类是依托地理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一类是依托文学学科背景,如重庆工商大学依托思想政治专业和中文专业,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系设置在人文学院下。

2.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也是反映一个专业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通过师资数量、师资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师资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等指标来综合体现。七所高校本专业师资竞争态势:在职称结构上,七所本科院校高级职称比重分别为58%、16.9%、47%、46%、51%、54%、40%,具有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较复杂。在研究方向上,就专业接近程度上,地理学和管理学与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接近度最高,重庆工商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专业接近度存在一定问题。在科研获奖上,西南大学最靠前,重庆师范大学次之。在学历结构上,七所院校中,重庆三峡学院和重庆理工大学稍为落后,但总体结构较为合理。

3.实验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高应用性、专业特性要求实践实验体系的完备。实验实践主要体现在实验体系构成、实验基地(研究所、中心等)、实验人员配置等。七校实验体系如下:在实验师资配备上,三所院校无专业实习实验老师,一般由任课老师担任实习员,这会增加教师工作负担,影响教师开设实习环节的积极性。在实习基地和实习体系建设上,西南大学明显落后其他院校,这可能是该专业不太受学校重视所致。在实验仪器和设备上,西南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和重庆三峡学院较为滞后,可能是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训练只要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器材设备所致,也有可能是专业定位所致。

4.专业定位及课程设置

专业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和有特色化是判断专业定位的重要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专业描述和授予学位体现。课程设置是否匹配专业定位,课程开出先后顺序是否合理,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配置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其是否与专业定位符合也是考量指标之一。总体看来,七所高校都偏重于旅游管理大背景下进行差异化定位,有的偏重于传统的酒店方向,如重庆工商大学、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有的偏重于前沿的会展旅游、旅游策划等,如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就课程匹配度看,七所高校专业定位和课程匹配度都还尚可,但课程群比重搭配上存在较大差异,重庆工商大学选修课比重过大,西南大学专业主干课比重大,其余学校都是3∶3∶4,一般来讲,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群专业要求3∶3∶4比重较合理。

5.认知度

认知度是一个人或社会对某事的整体看法及评价。社会对一个专业的认知了解程度将影响其专业方向选择,认知模糊或认知度较低则要求专业在发展时必须进行改进或调整。认知度包含专业知晓度和专业美誉度。知晓度可以通过利用Google搜索引擎进行网络资料收集,其结果为:西南大学旅游系1710000条,重庆理工大学旅游系1020000条,重庆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987000条,重庆工商大学696000条,重庆三峡学院旅游管理系659000条,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636000条,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606000条。西南大学的网络认知度比最后一名的教育学院整整多出一倍。专业美誉度通过专业就业率和专业就业流失率测算,据中国旅游报报道,重庆地区旅游专业学生专业就业率仅为30%,专业就业流失率则高达到65%。

三重庆市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各院校专业定位特色度不够,同质化现象突出,与市场接轨性不高

按现代市场竞争理论,高校专业发展需要寻求差异化定位,以求立于不败之地。据前统计,仅有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进行了专业方向上的差异化发展;其余四所高校都是传统的旅游管理大专业下的传统方向(酒店和旅行社)。另外,七所高校在进行专业拓展时考虑市场变动需求不够,主要是旅游行业发展变动趋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方面,会议会展和专题旅游方向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2.专业社会认知度不高

根据前面分析,在知晓度上,七所高校存在较大差异度,导致学生选择报考学校时,存在较大偏好度。专业就业率上总体偏低,说明专业教育存在较大问题。专业就业流失率较高说明专业市场吸引度不高,这与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不相匹配。

3.师资背景与专业匹配协调度不高

在教育部学科专业设置中,旅游专业隶属于管理学学科,但仅有两所高校选择设立在管理学背景下,其余五所院校的教师师资大都具有地理学或中文学科背景,虽然可以从不同学科角度拓展旅游研究内容,但旅游专业思维毕竟不能等同于地理学的时空思维,中文文学的想象发散思维。

四重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对策

1.拓展专业范围,实时发展特色方向

前述七所设置旅游管理专业高校中,除西南大学外,其余高校的生源80%来自于重庆本地,所以其专业定位和拓展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考虑重庆其余高校竞争实际情况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两个层面专业发展定位。所谓放大型专业定位就是突破传统旅游专业局限于远距离和长时间研究特征,进行全方位休闲专业定位。这样一方面学生就业面较宽,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教师不同的学科专业特长。缩小型专业定位就是在传统旅游管理专业大方向基础上进行分市场群体的专业定位。如酒店管理方向新增商务酒店课程群设置,瞄准重庆商务客源日益增大趋势;旅行社方向深化专题旅游课程群设置,瞄准旅游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大趋势;同时新增会议展览服务管理方向应对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需要。新增旅游策划方向,因为本科旅游专业竞争不是服务技能竞争,而是营销策划竞争,是创新能力竞争。

2.外引内联,提高社会专业认知水平

所谓外引,就是进行培养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闭门式模式,通过进行与旅游产业界、旅游政府部门的联合合作进行订单式复合型人才培养;内联指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在地理学科和中文学科背景基础上的高校可以与校内外管理专业进行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宏观战略管理能力。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7

【关键词】情景案例教学;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也在迅速崛起,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其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所以越来越多的酒店为了提高其竞争力,开始寻求专业的酒店管理者管理酒店。基于此形势下,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也更加的受欢迎。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现代酒店管理的需求,相比之下,情景案例教学更加接近现实,更加适合现代酒店管理的发展需要。所以,大量的中职院校也在逐步的发展情景案例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运用。

1.情景案例教学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需要大量的专业酒店管理人才,但是,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达不到其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

1.1情景案例教学法增强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几乎没有实际运用的机会,甚至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到底是干什么的,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以至于毕业之后常常是只能纸上谈兵,导致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这对酒店行业大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而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法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用真实的案例为学生讲解理论,将理论放到了现实的问题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情景案例教学法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可操作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往往是知识学到了,但是,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所以,其学到的理论不具有现实的操作性。而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则打破了这一现状。由于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就是将现实的问题当做教学的材料,所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就是在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就是将理论知识放到了现实的问题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实际可操作性。这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1.3情景案例教学法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教学而是一门十分注重学生参与度的课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忽视这一点。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参与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缺乏兴趣,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法则改变了这一现状。在新型的情景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采用真实案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为酒店管理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力量。

2.如何正确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

情景案例教学法是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前厅教学中。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仍然需要正确地运用该种教学方式,否则,将使得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1确保情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真实性。情景案例教学模式就是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倘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所用的案例是虚假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即使学生学习了这些内容,学会了解决这种哪里的方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他们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并不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么即使他们学习到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具有现实的意义,因为,根本不会遇到这种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情景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具真实性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老师应该用现实的实际案例来教学,这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大的。

2.2正确合理地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模式。情景案例教学法虽然是一个成功的教学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有时候也会被无用,只有正确的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不能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成功而盲目地使用。尤其是在前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进度,正确引导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不能盲目地用情景案例教学法,应该循序渐进,在学生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再引入情景案例,以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倘若,在运用情景案例教学法的时候,不顾知识的难易,都使用情景案例教学,有时候或许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3.总结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服务业的异军突起,在高职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成为了当下的热门专业,为了给社会输送大量有用的专业性人才,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势在必行。情景案例教学作为当下流行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前厅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珺霞.案例情景表演法在高职课堂中的产生探索[J].高教论坛,2013,(6):128-130,137.

[2]邓芳.《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管理观察,2015,(21):138-140.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教学问题;解决办法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职业高中(近几年由过去的职业高中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职业高中招生混乱,大多数职业高中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职业高中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职业高中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职业高中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职业高中、大专一个样。

(二)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三)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职业高中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职业高中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职业高中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职业高中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职业高中园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四)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也得到大步发展,但同时多元素的影响造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低,因此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必须要调整办学思路,全面开展创业教育,才能解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就业质量,达到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目标,对推动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高瞻性的意义。

二、转型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现状分析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速度惊人,到目前为止在校学生达80万人,导致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但是由于中国高校持续扩招、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社会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引发的高职艺术院校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就业形势很不乐观。根据广州媒体报道,近年来广州美术学院高校就业率连续两年排名倒数第三。而通过分析这两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发现,部分景观设计类毕业生主动创业,让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就业燃眉之急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美国20%~30%的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但是国内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业状况仍处于整体比例较低、急需突破发展的阶段。

1.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对创业认识不够。

Schum-peter认为,创业指对企业组织实行新组合、新产品、新服务、新原材料来源、新生产方法、新市场和新的组织形式的措施。而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毕业生通常的短暂性的接单、培训、家庭作坊式等不能算真正的创业。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因为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又能帮助其他人就业。并且创业要基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释放出潜力。

2.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心理、能力、性格等主观因素不够。

主要体现在:缺乏创业心理准备,对创业的艰难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欠缺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与创业相关的注册、管理、营销、融资等各方面知识不足;艺术类学生的性格比如与团队协调合作能力,以及缺乏资金、缺乏市场经验等因素也制约着创业的成功。

3.政府和高校的支持工作没有做到位。

创业方面,政府的政策还不到位,没有特别完善的政策系统做支撑,比如提供相应的资金或者免税政策等措施;同时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充分。而且高校的引导教育不足,创业教育的实施目前还停留在文件层面,很少有学校鼓励且帮助毕业生进行创业。学校的创业也只是停留在口号方面。尽管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已有一段时间,但发展速度之慢,对经济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

三、开展高职艺术设计学生创业教育

在越来越多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问题的时候,必须改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传统的就业理念,从加强创业教育开始,引导和扶持高职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行为。在教育中转变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践探索构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通过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1.创业教育目标。

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以如何提高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目的,将当今社会需求和未来社会发展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基本素养进行分析,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采取就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方式,对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最终达到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目标。

2.创业教育开展的内容。

首先,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规律,发现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专业的创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为线索,在分析、比较、总结国内外职业艺术景观设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后,获得具有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就业与创业教育教改成果。其次,在教学中重点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意志品质、进取心和求知欲、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进行培养,建立具有促进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就业,以及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课程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努力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与岗位要求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开展的思路。

开展创业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培养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能;营建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真实职业的环境与平台,掌握学生的职业能力;指导高职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创业的计划与行为,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要不断开拓与优化创业教育的开展思路,全方位地促进创业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具备多项创业素质,提高创业成功的几率。

4.创业教育实施方法。

在教学中开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教育的实践模式。以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对专业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创新。加强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策略的研究,包括校园精神、物质层面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条件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建设的探讨。如在教学中可开设系列类似创业心理学、企业管理、公司运作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的需要。以企业真实设计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市场、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的有效途径,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课赛结合、以赛促教、课程对接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水平。以全面提升就业质量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四、特色与创新

1.从传统的高职艺术景观设计教学模式中突围,探索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变“传统模拟设计课题”为“真实的企业设计项目”,提高学生高职艺术景观设计创新技能;变“传统毕业设计实习”为“毕业设计顶岗实习”,提高高职景观设计学生的职业技能;变“传统学校教学场所”为“行业、企业、课堂”三位一体的教学场,引导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场;变“传统教学环节”为“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实训室”三位一体的教学链,通过教、学、做形成职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

2.校企双师指导,以企业项目设计为载体的“项目参与式”创业教学方法的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几乎都存在工作过程中技能不过关、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情况。为了毕业生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与企业应进行实际项目及工学结合市场化方式改革教学方法,学校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共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突出教学成果,提升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这样,学生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过程中一定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确立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和核心的设计师职业素能,提升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应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以提高设计师职业素能为目标,将其内化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艺术景观设计类学生职业素能教育过程中,找到职业素能教育教学和社会相结合的切入点,为创业带动就业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范本。

4.形成一个全面强化提高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毕业设计,整合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创业融入学生的毕业设计之中,实现两者的结合,从而创新基于就业与创业导向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以期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五、结语

大学专业就业前景篇10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