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市场营销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36:01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1

培训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研究该市场的特点,并探讨其中的营销规律,对我国培训市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培训服务市场的机会与问题

(一)培训市场的发展机会

1.就业压力无论是高校毕业生为谋求好职位,还是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都希望通过社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个市场十分巨大。据新华社消息,截至2003年9月初,全国毕业生就业率仅有70%,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另据报道,到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3%,比上年底增加013个百分点。

2.传统学历教育体系的不足传统学历教育一贯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再加上教材老化、知识滞后等弊端使毕业生无法马上上岗。同时,企业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为新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企业需要的是进入企业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社会培训机构在这两个方面弥补了社会需求的不足。在教学方面,传授当前的新技术和新知识,结合社会需求及时开展培训。在实践方面,培训机构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者制订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员掌握更多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3.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1994年3月,原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自此开始启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正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并重,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两种教育并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证书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通行证。在职业资格制度引导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资格教育培训体系成为劳动者职业生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4.办学政策逐步放宽2002年7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02年通过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5条和36条规定:“民办学校对举办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存续期间,所有资产由民办学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等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民办学校的出资人实际上拥有一种受管制的剩余索取权。

5.市场规模大培训市场规模巨大。it、考研和英语培训市场的数字是很好的例证:2003年,it培训市场受SaRS影响,整个市场规模有所下滑,总体市场规模仍达到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4%;据粗略统计,全国研究生考试辅导培训市场总的市场容量每年超过十亿元;仅上海一地的外语培训市场,每年的市场份额就高达10亿元人民币。如果再考虑企业管理培训、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等,潜力更为可观。

(二)培训市场面临的问题

1.市场竞争激烈培训市场准入门槛低,利润丰厚,吸引众多的进入者,使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争夺生源,一些没有办学条件的培训班使出种种招数,以虚假承诺吸引学生、家长,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国外培训机构抢占中国市场,使本土培训组织面临更大的威胁。

2.缺乏合格的培训人才随着中国培训行业迅猛发展,合格的培训教师十分缺乏。就拿企业培训来说,目前中国极其缺乏本土的优秀企业培训,因此许多从事企业培训的机构不得不从境外聘请专职培训教师。但是,他们对中国这个市场缺乏了解,直接影响了培训的效果。企业培训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资历要求很高,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还必须掌握高超的授课技巧。

3.培训市场秩序混乱从目前培训市场来看,依然存在着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大街小巷的宣传招贴、电线杆上的广告、闹市街头分发的培训简章、马路边拉起的招生横幅等等,给人们留下一种杂乱无章之感。在市场明显缺乏规范化,行业缺少品牌企业的情况下,已经造成了培训层次低、供需结构不合理、专业化不够等问题。

4.缺乏营销理念培训市场虽然红火,但培训组织普遍缺乏营销理念的指导。表现在定位不准确,缺乏长远规划,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品牌意识,竞争手段单一等诸多问题。缺乏以顾客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二、培训市场的特征培训是由培训组织(如学校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向另一方提供基本上是无形的产品或服务。培训过程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培训是一种服务,具有服务市场的特征。

(一)无形性作为服务产品,培训是无形的。首先,培训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业品比较,其特质及组成服务的元素,很多都是无形无质。在接受培训之前,几乎无法感知。其次,在享受培训之后,个人素质、能力的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其它利益,也很难被察觉,或是要等一段时间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感觉到“利益”的存在。所以,购买者为了减少不确定性,他们会努力寻求培训质量的标志或证据。他们将会根据看到的地点、人员、设备、宣传材料、象征和价格,作出服务质量的判断。

(二)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培训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二者在时间上不可分离。由于培训服务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动或过程,所以在培训的过程中消费者(学员)和生产者(老师)必须直接发生联系,生产的过程也就是消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和学员都将对培训的质量产生影响。顾客的直接参与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互动行为,无疑对传统的产品质量管理及营销理论提出了挑战。一方面迫使培训组织管理人员既要有效地引导顾客正确演他们的角色,确保服务过程的和谐进行,又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监督和激励。另一方面,由于不同顾客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负责提供服务的第一线老师是否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以确保服务能达到每一个顾客所期望的质量水平,也是个大问题;学员与教职员工在沟通中的任何误会,都可能直接使顾客感到整个组织的服务水平不佳,甚至拂袖而去。所以,培训服务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包含在服务过程中对顾客行为的管理。

(三)可变性培训产品具有极大的可变性。由于培训取决于由谁来提供以及什么地方提供,培训服务行业是以“人”为中心的产业,由于人类个性差异,使得对于服务产品的质量检验很难采用统一的标准。一方面,由于服务人员自身因素(如知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即使由同一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也可能会有不同的水准;另一方面,由于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顾客本身的因素(如知识水平、兴趣和爱好)也会直接影响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四)易消失性基于培训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使得培训产品不可能像有形的消费品和工业品一样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而且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亦不能将服务携带回家安放。虽然,录音(像)技术的发展能够把培训服务记录储存下来,但此产品已非彼产品,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如果顾客因个人原因中间缺课,这种损失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培训组织也不应该退还培训费。由于培训产品的不能贮存,容易造成供求在时间上的矛盾,从而可能使培训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三、培训组织的营销组合策略

从广义产品概念来看,培训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传统的营销战略和4p营销组合很大程度上仍然适用。但是,服务产品毕竟有自己的特点,布恩斯和比特纳建议对其还要加上三个“p”:人(people)、实体证明(physical)和过程(process)。

(一)市场细分与定位为了抓住机会,在无序但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上取得成功,培训组织首先应在调研的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如职业、学习动机、科目等)进行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然后,根据自身情况、核心能力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target)(如新东方选择想出国人员);最后,给自己的培训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positioning)(高端或者低端,综合还是单项等等)。

(二)4p组合的利用就产品(product)策略来说,要求要保证服务质量、合理组织培训项目、塑造培训品牌、准确预测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开发新的培训产品。从价格(price)策略上,可以运用价格差别策略平衡供求时间矛盾,解决培训服务易消失缺陷。另外,可以根据培训档次合理运用声望定价、折扣定价等策略。在渠道(place)上,根据组织资源和市场特点,合理选择面授、函授或者网上培训等方式。促销(promotion)在培训市场的运用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散发小广告一直是促销主流。其实,在合适的媒体上新闻报道或宣传文章,可能可信度更高、覆盖面更广,而且成本低。网络广告也是不错的选择。有实力的培训组织也可以作一些平面广告或电视广告。关键是要做好产品、渠道与价格的整合,形成特色,传递一致的形象。

(三)人员(people)人是培训服务产品的一部分,同样的课程,不同教师提供,效果可能有天壤之别。同一个教师,由于服务对象的表现不同,或者个人情绪等原因,效果也可能差别巨大。所以,一个培训组织选择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培训员工、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与管理。格兰鲁斯曾主张服务营销不仅需要传统的4p外部营销,还需要加上两个营销要素,即内部营销和交互作用的市场营销。就培训而言,内部营销指培训组织必须对直接面对学员的教师及辅助员工进行培养和激励,没有满意的员工,不会有满意的顾客;交互作用的营销是员工与学员打交道的技能,尤其是教师与学员的互动沟通直接关系培训质量。

(四)有形展示(physical)培训服务的无形性要求培训组织要“管理证据”,“化无形为有形”。例如组织可以展示自己的办公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用图片介绍培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资历;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社会评价。目前流行的免费课程试听是展示自我、吸引学员的很好方式。著名民办培训机构新东方在起步阶段主要运用了这种方式来展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五)过程(process)人的行为在培训服务中很重要,而这种重要性体现在服务传递的过程中,即教学过程中。过程结束,服务也就中止。要在培训过程中让学员满意,而不是事后进行补救。教学过程中教师表情的愉悦、专注和对学员的理解与关切,以及高超的课堂气氛调节艺术,都可以减轻学员不耐烦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平息因其它问题造成的不满。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2

现阶段,我国电力市场主要体现为下述几点基本特征:第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量都在逐年上升,所以,在特点的时间段内,国民经济增长与电力资源消费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电力资源供给量的增长也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第二,我国在供电和发电等环节均具有巨大的潜力,因而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就在于电力需求的激发和促进,所以,各个电力企业都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开拓电力市场,开发市场需求促进自身的长久发展。第三,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电力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电力使用方和供应方都对电力企业的不法行为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且明显加大了投诉和管理力度,所以,在市场营销中电力开展优质服务的重要意义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2、电力市场的营销策略

第一,服务营销。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存在较为明显的同质化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突出各个电力企业的独特性,其应该从自身服务创新出发,彰显自身的企业文化。由服务营销角度来看,电力企业要按照电力用户的级别和特性,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自身社会服务保障力度。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还应关注输电网络的改造和完善,为电能输送的安全性和优质性提供保障。电力企业还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用户服务系统,以为用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出发,有效开展电力企业服务营销工作,加强与电力用户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自身效益的双发展。第二,价格营销。由于各个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基本实现了统一化,因而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价格的不同便成为了最为突出的柴。所以,对于同一供电网络的各个电力企业来说,应针对电力资源制定统一的价格,从而实现整个电力市场的进一步扩展。另一方面,各个电力企业资源价格的制定也应从具体的市场情况出发,按照电力用户用电量、用电时间和人群特征的不同,实施差别定价,从而同时加大扩展力度和提高经济收益。第三,品牌策略。在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品牌策略应该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各个电力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品牌建设,才能给得到电力用户的支持和认可,从而提高市场份额。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立足自身优势,扩展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同时,为电力用户提供便捷、安全、环保的电力产品,逐步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3、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

首先,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管理体系。现阶段,市场营销服务已经成为了各个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满足电力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各个电力企业应以行业规范为基础,建立健全能够体现自身特征的营销服务体系,从而逐步提高自身营销服务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现代化水平。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应体现划账付费、电能表资产运行、电费、合同、流程、负荷,以及电力用户需求预测等多个方面。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还应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分析,实现其市场营销策略与用户实际需求的相互契合,充分分析和了解电力用户的潜在问题、实际需求,从而最大限度满足电力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进而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第二,保证电网的可靠、安全运行。不同电压电力资源的安全输送,是电力设备和电力供应网络可靠、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电力用户获得良好服务的基本保障。所以,电力企业应在自身设备保养维护,以及电力运行和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范,避免出现违规违章操作现象,为电网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保障。第三,转变思想理念。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核心就在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各个电力企业应以自身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员工服务意识的增强为基础,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快捷、方便、优质的服务,从而提高自身的信誉程度和综合竞争力。在电力企业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优质服务的提供应符合国家制定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原则,将自身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基础定位于优质、高效的服务。

4、优质服务对于电力企业电费核算的作用

一方面,更有效监管电费集中核算过程。供电企业传统的收费方式是由一人来完成,上下级电力营销系统的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不利于上级电力对下级电力企业的监管,导致了下级电力企业工作方式五花八门,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实行电费集中核算,一方面可以实现区域资源整合优化,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另一方面避免了工作中出现人为的主观性,对于提高抄录、核算的准确性有着重要意义,最后电费集中核算使得电力工作者可以保留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电费数据的复核中去,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现数据问题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有力支撑电费集中核算营销决策。对电费各种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电力营销取得好的效果的基础!如电费拖欠、电费收取、用户电费异常等问题,电费集中核算的实施,有助于供电企业对各种情况信息数据的查询,从而实施科学的营销决策,电费集中核算中各类信息数据的及时和准确性,也促进了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

5、结束语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3

关键词:营销学;中国企业;营销实践;差异比较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136-01

1问题的提出

营销是是创造价值,并通过市场交换满足需求的一种理论及实践。它以“交换”为核心概念,并伴随人类社会商业活动的产生、发展应运而生。其范畴可清晰地分为两类,一类把营销作为经营哲学或思维方式,即一种学科体系;另一类则把营销与生产、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相提并论,特指针对某些领域的管理职能,即营销的实践过程。

2现代营销理论的经典思想和基本框架

营销管理事实上存在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战略营销是企业在营销方面事关全局的重大部署,分为四个紧密相关的步骤:

(1)市场分析。营销工作的出发点,始于市场分析。一个企业,首先必须研究市场需要什么,自身优势及特长所在,然后权衡利弊,决定生产、经营方向。通过分析营销的宏观环境,了解市场大趋势;通过分析消费者、用户的类型、特征、购买力水平,消费心理和行为等,把握大趋势、“小气候”对其需要和欲望发生的影响,从而科学地认识市场及消费需求。

(2)市场细分。市场分析环节的中心是知彼知己,其任务则是寻求机会和发现威胁。在营销活动中,机会系指消费者和用户尚待满足,或未能很好满足的需要和欲望。它为企业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的需要、欲望不尽一致。由此引申出来的市场,是一个由千差万别的需求构成的顾客集合体。因此,企业还必须对需求进行分类,充分认识这些差别并找出原因,即进行市场细分。

(3)市场选择。市场细分为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会。然而,任何企业欲凭一己的力量,要同时利用所有的机会,同时为全部顾客提品或服务,都是难以做到的。事实上,每个企业都只能,也只是在以市场上的部分顾客作为服务对象。市场选择便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各个市场即各类需求进行评估,并依据企业总体目标、自身能力抉择其一或若干作为目标市场的过程。

(4)市场定位。决定目标市场以后,企业要为自己或产品、服务树立某种市场形象。它需要向目标市场说明,本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有什么不同,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什么。这种勾画企业形象和所提供的价值,以使目标市场认识、理解和接受本企业的特色,就是市场定位。

战略营销是一个企业明确其营销目标,并决定通过何种路线实现其目标的过程,提供的是企业如何赢得一场战争或战役的概念。战术是指实施战略、达成目标的具体行动。战略明确努力的方向,战术则决定采取什么措施保证战略实现。

战术营销也包括两个方面――具体任务和手段。营销手段是企业可以自主调控,用于完成特定的战术任务的各种因素。它们是一些可以无穷变化的变数,又各有长短。因此,必须协调使用,以取得整体效应,即形成营销组合。

3我国企业的营销实践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国外的营销思想传入了我国,我国企业开始转变经营观念,其理论研究的重点由初期的单纯引进发展到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我国企业营销理念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产定销阶段。企业只注重生产而不重视销售,指导企业发展的是“以产代销”的思想。第二阶段是以销代产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慢慢加剧,迫使企业在理念上逐渐由以产代销向以销代产转变。第三阶段是以需定产阶段。中国市场上许多产品已经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消费者由过去的持币转向持币选购或储币待购,市场竞争的激烈一方面使那些实行以销定产的企业开始转向新的营销理念――以需定产。

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是处于由点式营销向链式营销过渡的阶段。点式营销是指企业的营销特别强调侧重营销的某一项营销手段。这些营销手段包括: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终端等等。点式营销的产生最能反映市场营销思想在我国的传播历程,当一种新的营销思想或营销方式被提出来时,便能迅速被企业加以应用。点式营销对于企业学习营销操作方式,了解营销思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产生的背景是中国企业刚开始接触“市场”的观念、市场整体处于卖方市场、企业竞争意识淡薄、消费者的消费简单、营销知识主要处于介绍国外知识阶段、企业的管理主要还是以来计划式管理、管理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简单。点式营销在这种环境中产生了,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各企业的营销意识薄弱,一个企业只要运用简单营销方式便可取得明显的市场效果,如我国很多企业通过广告或者公关活动一举成名,只需要关注一种市场操作方式,容易控制。所以点式营销历经二十年仍被我国众多企业所奉行。链式营销是指企业的营销特别强调综合营销之外的其他价值创造过程。这些过程包括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链式营销包含三层含义,(1)营销职能内部各方式的综合;(2)营销与生产、营销与物流、营销与销售、营销与服务的综合;(3)营销与生产、物流、销售、服务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职能的综合。链式营销的出现,适应了这样一种营销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升级;企业单一优势已不能确保企业的长期优;顾客价值得到空前的认可;消费者对于市场的影响更大;企业开始注重职能间的协同作用;营销知识的积累能为营销方式创新提供支持;管理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复杂系统化。目前还有面式营销和立体化营销的理念。面式营销指的是企业的营销特别强调将营销链与其他管理职能综合起来。这些管理职能包括研发、人力资源、财务等。

4分析和思考

以科特勒、特劳特为代表的西方经典市场营销理论不能完全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营销实践,西方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主要以美国市场情况及市场制度为背景,而中国及其他东方国家的总体市场情况与美国确实不太一样,所以经典市场营销理论和中国企业的营销实践还是存在差异的。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具体市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共性营销理论在中国具体市场中如何个性化的问题,和在具体某个企业的具体市场营销实践中如何实际操作的问题。科特勒营销理论与当代市场营销所紧迫需要的市场策略创新相比,更多地是一种市场营销管理系统,系统是无所不包的和大而全的,但对具体市场营销策略却缺乏更深入的研究,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实操性很强的实战指引。这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要由市场营销的具体分支学科来一一对应地解决;二是作为通用市场营销理论,必须敏感并适应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发展变化,更多地切入新的核心分支领域,快速总结并整合各分支学科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通用理论。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马宗国.谈中西方市场营销模式的差异[J].市场周刊,2004.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4

关键词:市场营销;公共管理;实践应用

一、市场营销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创新点

(一)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公共管理民众分析

在市场营销的理论体系当中,针对消费者行为具有系统的理论研究,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特点、购买欲望以及消费行为等,可以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而在当前的社会公共管理中,就可以利用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了解社会公众的心理以及公众的行为模式,这可以为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在社会公共的管理和服务中要以社会人的价值体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公共管理的目标。

(二)营销战略与公共管理模式

市场营销目的是针对顾客的需求采取一定的营销战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营销战略的实施关键要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在当前的社会公共管理中也是如此,对于最新的国家政策公共服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做好政策内容的宣导工作,让社会公众更加明确的了解政策导向,营销战略当中的陈列展示、以及广告宣传等都可以为公共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吸引社会公众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三)产品策略与社会公共服务

针对市场营销理论基础认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往往会受产品的设计、质量以及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社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当中,要想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就是要对公共产品做好充分的研究,利用市场营销当中的产品策略,明确公共产品在社会群众当中的接受度。例如:社会公共部门可以优化自身的实物构建良好的社会形象,积极做好公共服务的跟踪和回访工作,提高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的服务和质量,来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关注。

二、市场营销理论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一)利用营销理论指导管理创新,缓解社会矛盾

在公共管理的优化和改革当中,可以充分借鉴市场营销理论和内容,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创新。现阶段无论是社会卫生部门、教育部门还是其他组织在管理和服务当中都越发受到营销理论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当中,竞争机制的引进,让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组织也会通过营销来提升整体的服务质量,这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应用经验,市场营销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管理当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对于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营销战略思想,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意识

公共管理其对于调节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等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是社会建设和发展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新形势下应用营销战略思想来创新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把社会公众视为消费者和顾客,通过一定的营销理论,来改变传统公共管理被动化的局面,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公共管理服务优化的同时,利用营销战略思想,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管理的服务意识,能够充分立足于社会公众的视角上来优化公共管理工作,无论是我国的政府职能部门还是社会的公共管理机构归根结底都是为社会群众所服务的,要提升社会公众的主人翁意识,首先社会公共管理机构和部门就应该保持顾客至上服务理念,提升社会民众的地位,用服务的意识提高整体的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

(三)利用营销渠道思想,实现社会管理的多元化服务

在市场营销理论体系当中,营销渠道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当前的社会公共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目前在我国的社会公共管理中单纯依靠政府以及相关公共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无法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为了提升和保障公共管理的质量,就可以借鉴营销渠道思想基础,实现对公共服务和产品进行外包,实现公共管理的市场化服务,将很多基础的服务性内容分包给收获的组织和机构,打造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模式,实现关官企的合作共赢。这不仅可以保障社会群众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需求,同时也会提升整体的公共管理水平,能够为社会的公共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高校营销管理 营销战略营销策略

一、高校营销的理论界定

教育营销理论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西北大学教授菲利普·科特勒与凯伦F·a·福克斯教授对教育机构的战略营销进行作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并认为:教育市场营销是指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学校计划,使学校与目标市场进行自愿的价值交换从而实现教育与教学目的的管理过程。教育营销的目的在于完成教育机构的任务,提升教育市场的满意度.增进教育营销活动的效率及吸引教育营销资源。英国教育与营销学界对英国学校中存在的科层制管理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并建议在学校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同时也对教育市场营销进行了理论研究.认为未来教育市场营销必将成为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典营销理论基于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划分,提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现代社会组织三元结构。非营利组织的宗旨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以营利服务于组织的基本使命.即用于扩大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按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的划分.高校属于非营利组织国际化分类(icnpo)标准指定的第二类非盈利组织,即高校营销问题研究界定为非盈利组织营销研究。

基于非营利组织营销理论.高校营销的主要任务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客户需要和欲望的识别.确定高校所能提供最佳服务的目标市场.以创造和满足市场驱动型需求的全程教育服务过程来实现顾客满意。二是基于高校的公共服务职能.通过营销活动体现其服务公众、造福社会的目标和宗旨,塑造高校的形象以获得政府、企业及各类公众的支持与合作。三是通过营销及品牌战略的推动,以品牌效应吸纳社会资源.提高高校的资源整合能力。四是建立广泛的高校服务通路。提高高校的服务价值并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五是通过转换市场观念,转变营销模式.推动高校组织与管理创新,提高运行效率。

二、高校运营机理及营销战略管理模式

1、高校运营机理

高校承担培养人才、从事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职能,教学、科研、行政、服务等各项工作都是围绕培养人才这个核心而展开。基于市场驱动导向的高校运营模式。正是以高校的核心职能为主线而构建的(如图一所示)。

所谓市场驱动导向机理.是指社会对人才与研究的需求,通过预期收益评估而形成社会对高校教育与研究的现实需求,向高校寻求研究与教育服务,高校通过研究与培养的服务生产.以市场需求信号为导向供给社会,由此形成一个运营循环系统。

2、高校营销战略管理模式

高校营销管理模式是对高校营销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及运行原则的概括和总和。该模式反映了高校营销管理最根本的内容,是高校营销管理体制的理论抽象,是用来指导高校营销管理实践的理论体系。高校营销战略管理模式是基于市场驱动的高校运营机理、以非营利组织的营销管理价值为依据而建立的一个营销战略管理系统(如图二所示)。

这是一个理论性的、理想化的高校战略营销管理模式。在我国现有教育市场及管理体制下.普遍存在着高校营销导向观念淡化、营销管理整体水平低、营销策略单一或者缺乏、营销活动缺乏系统化、营销目标市场的不确定、营销中市场定位的不明确性、营销信息不连贯等重要制约高校营销管理体系导入的因素。绝大多数的高校仍然基于“生产导向”的非盈利组织营销模式进行运营管理。但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化程度日益加深,高校导入现代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市场运营与管理已经成为必然。

三、高校营销中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的特性

高校目标市场选择基于两个主要细分维度的市场需求细分与评价。一是就业市场细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不同时期市场对人才需求数量和层次的变化和不同。二是生源地市场细分,由于教育的地区性差异,客观上存在生源地学生质量的差异.而“原材料哆的差异水平会影响到“服务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其产出结果。从理论上讲,就业市场细分具有主导型,生源地市场细分是辅助性细分指标。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与教育市场上.生源地市场细分成为高校进行市场细分的主要指标.而就业市场细分成为参照性指标。同时.基于以上两个主要的细分维度得到细分市场后.高校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具有趋同性.即大部分高校选择了多样性的目标市场。

与产品营销不同,在特定的时期和阶段,高校营销管理过程中市场定位的位置超越目标市场战略而出现前置.这是非盈利组织营销中教育营销所具有的特性。所谓前置,是指高校营销战略管理中,由于高校发展战略的决定性,基于市场细分的目标市场战略是服从于市场定位的,即高校的市场定位决定了目标市场的选择。

形成这一管理特性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差异,即在办学类型、规模、层次、特色等方面业已形成的差异决定了学校的定位,成为某一高校区别于其它高校的标志性特征.而在较长时期内不可能改变这一差异.或者无霈改变这一差异。二是高校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水平、社会声誉与地位等方面的变革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资源整合过程.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学校以渐变的方式改变其市场定位,而在目标市场选择上.尽可能地沿袭了原有的定位。三是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知识的创新和传承也需要一个过程.尽管高校能够以市场人才需求的信号进行市场研究和市场细分,但很难按产品营销的规律对细分的市场进行选择:或者说,即使选择是可能的,短期内很难进行市场定位的调整。四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决定了高校进行目标市场选择的自由度非常有限.对大多数高校而言,为取得生源数量。大部分高校仍然以非细分的大市场营销为导向。

四、高校营销的组织缺陷及营销组织的构建

执行高校的营销战略管理.需要相应的组织保障。而我国高校现行的组织结构模式存在着“缺乏教育营销机制”的缺陷.高校营销环境的变革决定了高校设立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在积极探索内部组织结构的改革,如撤并院系和管理部门.打破院系分割.加强院系合作;允许学生入学后自选专业,自由跨院系选修课程;在大学与系之间重建学院一级组织;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等等。尽管上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的适应能力和管理效率.改进了人才的培养模式。但是.这些探索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营销能力和建立起适应市场变化的教育营销机制。

为适应高校营销战略管理的需要。高校应当建立类似于企业市场部的专门营销管理部门,履行高校营销管理职能。高校市场部主要履行四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市场调查与研究职能,管理市场信息,支持营销决策。如,目标市场状况、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状况、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毕业生发展状况、竞争院校发展状况、在校生的需求特性等等。不仅要进行信息的收集,而且要进行信息的处理、分析,从而为管理者找到营销环境变化点、教育营销管理问题点、教育营销发展机会点等问题的答案提供依据。二是营销策划职能.即在分析顾客需求特点及趋势、自身的优劣势、竞争状况的基础上,制定服从于高校总战略规划的营销战略规划。包括目标市场的确定、市场定位研究、营销方案的策划、营销方案的实施及过程的跟踪、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三是推广与传播职能.即向目标市场传递顾客需要了解的信息。高校的广告宣传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不仅要面对生源市场,还要面对就业市场.主要包括推广方案的制定及执行、广告费用的预算及分配、宣传用品的设计及制作、宣传人员的组织。四是招生就业职能,负责完成高校招生和就业的事务性工作,如招生录取的组织实施、每年招生工作的总结、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接收和整理毕业生的就业协议书等。

五、高校营销中应强化营销策略的整合

整合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组织与消费者的沟通.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价值取向,综合协调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通过统一的目标与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建立产品品牌及与消费者长期密切关系的系统营销过程。高校营销整合策略是指高校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校营销管理的目的.对可以控制的市场营销手段的综合协调运用。

1、“人本管理”策略与内部营销。高校“人本管理”思想主要强调在高校内部营销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确立满足学生需求在高校运营中的核心地位,树立顾客服务观念。

2、“名师”营销策略。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对组织内部可控因素的规划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教师是教育服务的制造者和提供者,其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和对高校的满意度.其数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规模。高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这两个层面的建设.努力建立一个能适应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6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所占比重的提升,将服务营销从市场营销中独立出来加以专门研究成为必要。服务营销学既是从市场营销学中衍生出来,也是对市场营销学的拓展。服务营销学对服务营销行为的专门研究是新世纪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必将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动力和理论依据。一、知识经济是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用于经济,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经济时代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知识成为主导资本;·信息成为重要资源·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载体和基础;·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资产投入无形化、资源环境良性化、经济决策知识化的发展趋势知识经济一方面促进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知识化取代工业化;另一方面促使全球面临新的国际分工。知识经济发达国家将成为“头脑国家”,而知识经济发展滞后者将沦为“躯干国家”,听“头脑国家”驱使。知识经济发展直接的变化即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据世界银行1998年发表的《知识促进发展》的报告报道,发达国家以知识为基础的行业的产值已占GDp的50%,其中高技术产业的产值占25%。在新的世纪,以知识为主导的服务业的发展将以锐不可挡的乘数发展态势迅速成为GDp的主要份额。知识经济将以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势如破竹地改造传统经济,包括传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都将从方式到结构上发生改变,形成新的适应新时代的服务业;另一方面将催动新的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知识经济时代无疑是服务业大发展并成为经济主导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为服务芝销迅猛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知识经济时代将催动以下服务业大发展:·信息产业。随着信息技术成为知识经济的主要载体和基础,信息的硬件、软件的发展将以突飞猛进的态势进行。不仅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各国、日本会有更大的作为,而且发展中国家也会有一些国家迎头赴上。例如,印度1997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已达27.5亿美元,其中出口17.5亿美元,其出口覆盖率分别为:美国占59%、欧盟占22%、日本占4%,东南亚占5%,澳洲占20%。印度软件业的快速发展,引起美国软件业大擘比尔·盖茨的惊叹:下一个软件大国,除美国外将是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一系列的经济革命,如购销方式将无纸化、电子化发展;库存管理将在追求零库存的条件下实行信息控制;生产工艺和控制手段将成为生产高质量产品的保证;企业决策向程序化、规范化、智能化发展;人事管理将依据客观标准进行数据控制等等。·咨询服务业。各种生产、流通、技术、法律、环保、卫生等涉及广泛领域的咨询业将得到全面发展。·调研策划业。各类市场调研、分析,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组织将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知识的需求而相继得到发展成为服务中颇富活力的力量。·旅游服务业。随着知识经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用于国内与国际旅游的需求将会与日俱增,以适应这种需求而兴起的旅游业将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各国GDp中占有较大比重的行业。·科技教育保健业。各个领域的科技开发将出现强劲发展态势,尤其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领域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突破性进展。与科技领域发展的需要相匹配,教育将以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快车道。医疗、卫生、全民保健服务业的发展也会开创新的天地。·环保服务业。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世界各国重视并加强投入环保服务业。治“三废”、防污、处理垃圾、绿化美化、市政管理、资源开发控制、空气监测、防灾减灾等领域将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获得全面发展。从以上诸方面可以看出,知识经济时代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时代。服务业的发展呼唤服务营销学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行业发挥巨大功能作用。二、知识经济促进服务营销学的发展服务营销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1996年,美国拉斯摩(JohnRathmall)教授首次对无形服务同有形实体产品进行区分,提出要以非传统的方法研究服务的市场营销问题。1974年由拉斯摩所著的第一本论述服务市场营销的专著面世,标志着服务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在该著作中,作者明确指出仅把市场营销学的概念、模型、技巧应用于服务领域是行不通的,而必须建立服务导向的理论架构。视服务营销学为市场营销学的衍生还不够,必须认清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之间存在着某种质的区别才使服务营销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在服务营销学的形成中,北欧以格隆鲁斯(ChristopherGronroos)和赫斯基(jamesHeskett)为代表的诺迪克学派(nordicSchool)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他们有关服务质量理论及服务营销管理理论成为服务营销学的重要理论支柱。服务营销学的兴起缘于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日益成为焦点的事实。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或称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扩大,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的直接结果必然导致服务业的强劲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成为企业竞争焦点的局面。具体而言,服务业的发展与下述因素有密切的关系: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服务业扩展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另一方面孳生出许多新型的服务业。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讯服务等行业提供了物质和运作手段,从而促成新的服务行业的产业。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门化使服务业独立于第一、第三产业之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及行业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流通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通讯服务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相继独立成为第三产业,并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特色且具有一定比例的新的产业群,即服务业群。3.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新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企业为使自己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往往在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在现代社会尤其在工程(或产品)设计、管理创新、企业形象、广告促销、市场调研、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全面开发,为了适应企业的需要,以专业服务为特色的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企业形象策划、经纪公司等新型服务行业便应运而生了。4.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将愈来愈迫切,人们不仅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而且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突出,这样,音像、电视、多媒体等文化娱乐服务业、美容、按摩、健美等保健服务业,外卖、送货、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以及各种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己任的环保监测、保护、处理服务业也会越来越壮大。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使然。在前工业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农业等第一产业的发展得以发展;在工业化社会阶段,建筑业、冶金、机械、石化、纺织、电子等第二产业的各种行业得到全面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相继进入后工业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后工业社会是面对社会各层面的相互沟通的人际关系为主要矛盾的社会,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是新时代的需要。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品营销中服务活动的日渐突出决定中国导入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历了由忽视甚至限制服务业发展到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转变,进入90年代以后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以10.5%的速度递增,服务业也由50年代占国民经济总值比重的28.6%上升到1998年的32.8%。同时,企业在进行有形产品营销时,服务已成为销售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间进行市场竞争的焦点,并日益成为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角。企业营销及市场竞争不仅需要市场营销学作为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服务营销学作为行动指导。中国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广泛传播将是继市场营销学的蓬勃发展之后掀起的又一个高潮。服务营销学脱蜕于市场营销学之后,在自己的空间得以茁壮发展。科特勒曾指出,服务代表了未来市场营销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不少学者敏锐地指出服务营销学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市场营销领域的服务革命。在欧美地区,服务营销学正蓬勃地发展起来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服务营销学的发展大致上可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60年代-70年代);服务营销学的脱胎阶段这一阶段是服务营销学刚从市场学中脱胎而出的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服务与有形实物产品的异同;·服务的特征;·服务营销学与市场营销学研究角度的差异。第二阶段(80年代初——中期):服务营销的理论探索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探讨服务的特征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尤其集中于消费者对服务的特质、优缺点及潜在的购买风险的评估。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主要是:·顾客的评估服务如何有别于评估有形产品;·如何依据服务的特征将服务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差异序列理论;·顾客卷入服务生产过程的高卷入与低卷入模式;·服务营销学如何跳出传统的市场营销学的范畴而采取新的营销手段等。在这一阶段,美国阿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成立了“第一跨州服务营销学研究中心”,标志着对服务营销理论探索的深入。第三阶段(80年代后期——):理论突破及实践阶段这一阶段,市场营销学者们在第二阶段取得对服务的基本特征的共识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传统的4p组织不够用来推广服务的情况下,究竟要增加哪些新的组合变量的问题。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为:·服务营销应包括7种变量组合,即在传统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和促销组合之外,还要增加“人”、“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3个变量,从而形成7p组合;·由“人‘(包括顾客和企业员工)在推广服务以及生产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两大领域的研究,即关系营销和服务系统设计;·服务质量的新解释,确认服务质量由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组成,前者指服务的硬件要素,后者指服务的软件要素。服务质量的标准可以可靠性、应对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为据;·提出了服务接触的系列观点,包括服务员工与顾客相互之间沟通时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服务接触对整顿服务感受的影响,如何利用服务员工及顾客双方的“控制欲”、“角色”和对投入服务生产过程的期望等因素来提高服务质量问题。·从对7p研究的深化,到强调加强跨学科的研究的至关重要,服务营销学强调从人事管理学、生产管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领域观察、分析和理解服务行业中所存在的各种市场关系;·特殊的服务营销问题,如服务价格理论如何测定、服务的国际化营销战略、资讯技术对服务的生产、管理及市场营销过程的影响等。服务营销学的发展过程也是服务营销学跨地域、跨国界的传播过程。中国有条件、有必要推进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和应用。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于:1.中国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如前所述中国只占32.8%,差距较大,发展空间较大,有必要通过服务营销的传播推动服务业的发展。2.中国劳力的富余刀切需要开辟更多的就业渠道,发展服务业则是投入小、见效快的最有利的途径。中国目前在服务业领域就业的人数相对滞后,只为20%左右,而发达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占社会就业总人数的60%,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中国发展服务营销学对于推动服务业领域就业人数的增加也会起推动作用。3.传统服务业亟待进行改革,新型服务业则需要新的理论武装,发展服务营销学是新旧服务行业发展的共同需要。服务业的行当范围广阔,涉及的领域众多,对于这些千姿百态的服务行业的除旧布新亟需要理论指导,中国在新世纪全面推进服务营销学是为适时。中国推广服务营销学的条件也业已成熟,这些条件是:1.中国自20世纪中期导入市场营销学后,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理论队伍,这支队伍活跃在大专院校和企业营销活动的第一线,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市场营销理论,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他们熟悉市场、熟悉产业、熟悉企业,既懂经济,又懂管理,这对于理性地接受、传播、发展服务营销学具有组织基础和理论保证;2.中国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十分重视服务业的规范管理并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为中国服务营销学的扎根奠定了基础。国务院在1985年即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对中国三大产业作出了与国际通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决定。按照新的分类法,将中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分成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含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第二产业指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和煤气、建筑业);第三产业则是指除了上述各业外的其他产业。中国政府对第三产业的界定与服务业的内涵完全一致,可以说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中国政府对服务业的规范管理是推广服务营销的基本保证。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在199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全会明确指出“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缓解资金、资源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效益,促进市场的发育。”党和国家对发展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为服务营销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3.服务业自身成长、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力的需要,使服务业产生了理论渴求感,广大服务业的迫切期待为服务营销学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博大的空间。我国服务业不仅面对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而且面对国际强大的服务业的严峻挑战,服务业亟需战斗的思想武器和竞争手段,服务营销学可说是具有雪中送炭之功。三、服务营销的理论与实践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之一知识经济时代是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服务营销的理论和实践是必然突破疆域国界的限制,成为具有跨国性、普遍性、通用性的学科。服务营销既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待业,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是各国经济的互相渗透、互相依存,其中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是重要的表现,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贸易的发展尤为突出。1997年,国际贸易总额达11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5%。在国际贸易中,国际服务贸易以超常态势增长。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仅710亿美元,而到1996年即高达12600亿美元,增长16.8倍,平均年增长11.7%,远远高于国际货物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重,20世纪70-80年代占1/5,90年代则增至1/4。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服务业产值所占的比重超过50%以上,其中美国服务业的产值是GDp中的比重已高达75%左右,这意味着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经济全球化还表现为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形成。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业也是服务业的支柱行业。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量达500-600万亿美元。国际直接投资由80年代中期每年约770亿美元,到1996年增加到3000亿美元。金融交易量和投资额的猛增,反映了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金融国际化的过程。由于股票、期货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大量出现,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问世,使得货币的面值额迅速膨胀,虚拟成分倍增,这样的状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或变动性,为适应这一时代特性的要求,各种金融服务大量地应运而生。其中,不仅有金融自身运行的各种服务,还有如何使货币增值的服务,更有规避金融风险的服务;不仅有金融信息服务,还有金融法规服务,更要有金融传输机制、传送手段的服务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和训练。金融服务业不仅自身得以发展而且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服务业如电脑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的繁荣。经济全球化也包容信息全球化的内涵。信息全球化使高新科技成为变革经济结构的动力,导致4.4万个国际企业的出现,导致只掌握关键技术、工艺设计、品牌及销售渠道,而把生产委托给关联企业去做的虚拟企业的出现。国际企业和虚拟企业的出现,使服务营销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服务营销不仅要面对顾客,而且要提供面对内部要支机构和广大员工的服务营销管理。经济全球化促使制造业的国际营销网络的形成,国际营销网络的完善需要服务营销。营销网络完善人的过程是聚集营销人才、进行营销信息交流、推动适销对路的商品开发市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每一环节都伴生服务需求,服务营销活动将贯穿营销网络完善化的始终。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服务营销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发展,反过来服务营销兴盛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服务营销学将以它科学的、系统的、完备的营销管理理论指导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实践,从而推动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由国内向国际、自由发向自觉地发展。为服务业企业的成长和国际化进程,为服务业的营销活动和商品营销中的服务提供充分的、明确的理论依据。服务营销学将推动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际协调型开发。服务营销学通过对服务营销方式、战略规划、策略措施等问题的研究,推动技术专利转让,全球金融的有序融通和信息的良性、均衡发展,为服务业在国际市场上遵循合理的“游戏规则”并推动适合现代消费潮流的营销理念、方式、方法、技巧而提供有效的理论服务。服务营销学以其鲜明的营销管理文化特色推动服务企业的管理文化建设。服务业只有进行管理文化建设其行为才不至沦为盲目,才不至在发展过程中迷失方向或误入歧途,才能防止或克服传统企业常易犯的营销近视症。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7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电力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就要加强对市场营销的重视。在电力市场营销中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目前的电力企业需要强化自己的市场营销,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水平。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现状

当前,在商品营销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产品的质量,而且也要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有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电力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生产与服务是连成一体的,电力企业要想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但是从目前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来看,很多电力企业的服务意识还不是很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营销服务意识淡薄

由于电力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处于垄断地位,以往的电力市场广泛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电力企业的员工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自我优越感,没有同其他企业的员工一样树立服务意识。且企业的领导者对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指导工作时没有制定专门的措施对职工的服务意识进行培养,导致电力企业职工在工作中缺乏对优质服务重要性的认识,没有热情的工作态度,不能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为电力客户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不能及时帮助电力用户解决各种问题。

2.服务系统设置不合理

在很多电力企业的营销过程中服务系统设置不合理,导致服务质量低下。部分电力企业主要是以传统的营销方式为主,电力用户在办理各种业务时需要到电力营业厅进行办理,即使一些电力企业建立了自动化营销系统,但在营销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出系统的先进性,电力营销系统中各个环节的设置比较复杂,没有根据电力用户的实际要求设置系统的各个模块,导致电力用户使用不方便,而且也浪费了电力用户的时间。

3.营销基础工作不扎实

要保证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不断提高其服务水平,需要充分了解电力用户的需求,从而制定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但从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来看,在对市场用户信息的了解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电力企业的营业档案不完善等等,这些方面的缺陷往往会导致电力企业对用电客户的需求不能及时的了解。另外,在电力营销服务过程中,很多电力企业不能及时将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传达给电力用户,发生欠费或者是电力故障时给电力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4.营销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要加强电力企业的市场营销,提高其服务水平,就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服务队伍,但是从当前我国的电力营销情况来看,很多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素质不高是造成电力企业服务意识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电力企业中,营销人员的年龄较大且文化素质较低,在当前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不能合理使用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同时,电力企业营销人员在地域中也发生了很严重的分化现象,农村地区的电力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同时他们的工资待遇也比较低,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给电力企业正常的营销活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强化电力市场营销,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

1.转变观念

在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要想加强市场营销必须树立新的营销观念,因为在目前的市场营销中不仅包括对电力产品的营销,而且也包括对服务的营销,所以电力企业要树立服务营销的观念,对当前的电力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掌握电力用户的市场需求,同时,通过对当前电力市场的了解,对未来的电力营销市场也能产生一个比较准确的预测,为最大限度满足电力用户的需求做好准备。另外,电力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应树立竞争营销的观念,在营销中要加强电力企业之间的合作,从以往的对立逐渐走向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从而形成共赢的局面。

2.完善电力营销管理

在电力企业市场营销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力营销的管理,一方面,要正确把握市场中的各种情况,定期对市场进行调查,电力企业通过对调查报告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自己的生产计划,通过合理的计划使电力企业可以控制自己的发电量,这样不仅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且对合理利用电力企业中的各种资源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市场营销全过程的管理,不仅在营销过程中给用电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且在电力用户使用电力资源的过程中要加强保障措施的支持,针对电力使用中比较常见的各种用电事故,制定紧急防治预案,及时排除各种用电故障,从而为电力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3.采用价格战术

在电力市场营销中,电力用户除了比较重视电力产品的品质外,还比较重视电力产品的价格。电力资源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对电价的控制比较严格,电力企业没有随便进行调价的权利。但是电力企业是电力产品的生产者,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是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采用价格营销的策略。例如,对一些用电量较大的用户,电力企业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达到一定的用电量之后就可以给予一定优惠。电力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市场对电力产品的需求时段不同调整电价,用电高峰期的电价要比平常的电价稍高一些,这样有利于促使人们调整自己的用电时间,从而解决用电高峰期电力资源短缺的问题。

4.加强服务意识

在营销过程中要重视服务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电力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在生产过程中,要对电力用户的需求进行考虑,采用正确的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在销售中,要实行一条龙的服务模式,给客户提供咨询,进行业务办理以及帮助电力用户了解用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售后服务中,需要注意收集客户的意见,及时解决电力用户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电力市场中加强全过程的服务营销,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为电力企业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5.加强培训,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素质

在电力市场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的素质对电力企业营销活动的有效性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提升营销人员的素质不仅能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同时也能保证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有序进行。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培训,帮助电力营销人员掌握最新的营销知识,使他们具备使用先进设备的能力。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工作积极性,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服务水平。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8

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的研究型本科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不同,应用型本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教育,既要注重完善理论知识体系的搭建与学习,又要兼顾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应用型本科营销专业,主要是面向当地或区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营销理论基础又能快速胜任初级营销工作岗位、能够晋升到中高级营销管理岗位潜力的营销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航运营销专业而言,航运企业的营销岗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智联招聘网、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船舶英才网、航运英才网等各大知名招聘网站的航运企业招聘信息进行搜索,并对其中大型航运企业进行电话访问、调查发现,各大航运企业由于规模、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各有不同,因此在对营销岗位的称谓及其对知识、能力等要求也是层次不一.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企业的岗位说明书进行整理和归纳,尝试通过合理的度量权衡后加以精炼,综合得出航运企业营销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核心能力要求.

1)高层营销职位.主要包括有航运市场总监或营销总监,具体的岗位职责及专业核心要求:独立制定航运公司总体销售计划以及发展战略目标;为公司提供准确的行业定位,及时提供航运市场信息反馈;依据行业市场变化随时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与战术,制定公司品牌管理与发展策略,维护公司品牌;具有极强的管理能力、营销技巧、工作协调能力,并成功开发和策划航运项目.

2)中高层营销职位.销售方面,主要职位是航运销售经理,其岗位职责与要求:领导能力强,善于营造高效航运销售团队并提升团队凝聚力;带领团队完成航运营销目标的制定、营销方案的确定等工作,能对下属的营销计划、方案等给予指导和意见,共同完成销售任务;善于交际和协调,具有良好的沟通销售技巧,能独立进行业务谈判.市场方面,主要职位是航运市场经理,其岗位职责与要求:独立完成航运市场开拓项目,制定广告、公关、销售、客服等市场策划方案体系;沟通协调及营销组织能力强,具有团队意识,管理市场营销团队进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监督和管理团队成员工作的完成并提供建设性工作指导.

3)中层营销岗位.中层营销岗位职位较多,且不同企业可能称呼会有所不同.其岗位职责要求基本总结如下.广告经理:熟悉广告市场运作规律和流程,有整合传播策划能力,定期对航运广告市场营销环境、目标、计划、业务活动进行核查分析,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以供公司决策层调整营销策略和计划;拓展、调整广告营销网络及渠道,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有计划地完成广告方案.市场调研经理:负责进行航运市场需求信息的调研、整理、分析并制定可行性方案,并在方案完成后进行跟进和总结分析;调查公司航运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为公司内部运营的客户关键指标提供分析和数据支持.企划经理:具有创新和组织策划能力,能进行公司品牌形象的建立、维护和宣传导向,为公司所提品与服务做市场策划、广告策划及市场活动的创意和策划.客户服务经理: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能与新老客户沟通并发掘其需求及购买愿望,熟知公司航运服务的优点和特色,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并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客户管理和市场信息工作.包括客户维护、客户群分析、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售后反馈.航运销售主管(业务经理):营销能力强,熟悉船舶揽货、租赁、办证等航运服务,能开发航运客户群,能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向其推销服务;具备一定的营销管理能力,能初步拟定航运合同并跟踪合同的履行.

4)基层营销岗位.主要岗位之一是航运销售(销售代表)、业务员等,要求熟悉物流航运业务、熟悉海运或空运的市场行情和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市场销售能力,掌握营销技巧,有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公关协调与沟通能力、营销技巧;熟练电脑操作,熟练读写英语.其次是客户关系维护专员,要求了解航运市场,熟悉公司航运服务流程等;有强烈的销售和客户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流畅的英语书写和口语能力.

2应用型本科航运营销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以上航运企业对应用型本科营销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综合各岗位知识、能力等的核心要求,同时参考山东万杰医学院、百色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航运市场营销专业现拟设置以下课程.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经济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统计学、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物流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国际航运经济学、国际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英语、营销策划技术、航运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现代推销技术、海商法、国际货运实务等.专业选修课:航运市场方向———战略管理、连锁经营管理与实务、组织行为学、渠道管理学、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个人与团队、品牌管理、航运英语等;航运销售方向———商品学、创业学、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渠道管理学、服务营销、商务谈判与沟通技巧、商务礼仪、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个人与团队、零售客户关系管理、航海学、航运英语等.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科学技术、身心健康等类别,学校自行设定.集中实践实训: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劳动、市场营销模拟、企业经营之道、市场营销策划、公司创业与经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等.专业选修课分为2个模块方向,主要是针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的航运营销岗位中的航运市场类和航运营销类岗位而设置,对于管理类和服务类也可以从中进行增减.2个不同模块方向的课程设置较多,也可以根据需要从中进行筛选.当企业的营销岗位或其核心要求发生变化时,也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

3小结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9

【关键词】银行业市场营销经济环境竞争环境

一、前言

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从事货币和信用经营活动的特殊服务企业,较之一般工商企业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特点,其职能可概括为:(1)信用中介职能;(2)支付中介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4)金融服务职能。这些职能决定了银行市场营销的含义是银行以金融市场为导向,通过运用整体营销手段,以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和欲望的管理过程。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是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包括市场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银行市场营销的环境分析

银行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不能在真空中运行,而是无时无刻不与外部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银行制定营销策略不仅要分析市场,还应认真研究市场营销环境,使企业营销策略与其环境因素相一致。所谓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对银行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它是银行制定营销策略并开展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它分为宏观营销环境和微观营销环境两方面。

1.宏观营销环境

(1)经济环境。通过对经济发展状况、商品市场的情况、产业周期的变化、通货膨胀情况等经济形势的分析,找出有利于或制约营销业务的因素,把握未来的变化趋势。对居民收入的变化、居民家庭支出模式的变化、居民储蓄和消费信贷情况的变化等家庭收支状况分析,从而确定金融市场容量和购买力的大小。

(2)政策法律环境。通过对经济政策和计划的研究、分析,确定银行未来的资产业务规模和方向;通过对财政预算政策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分析,预测未来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金融政策和法规(主要是信贷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的研究,预测银行未来业务变化趋势,规范业务行为。

(3)人口环境。通过对人口数量、教育程度、年龄结构、人口增长、地理分布及地区间流动等因素的分析,预测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和规模。

(4)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对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分析,找出对银行市场营销策略和工作方式的影响。

(5)技术环境。通过对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电讯设备的研究,分析由此带来的新的市场机会、金融创新能力、新的分销渠道和新的服务功能对目标市场的影响。

2.微观营销环境

(1)银行客户。通过深入了解客户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为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并最终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奠定基础。

(2)竞争对手。通过对金融市场潜在进入者的数量、现有竞争对手的营销活动情况、竞争对手占有市场的大小、竞争对手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及其营销策略的特点,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确定合理的竞争策略。

(3)社会公众。通过对媒介公众、政府公众、一般公众、内部公众等不同层次利益趋向和关注重点的分析,找出符合各类公众利益,并能得到理解、支持的营销策略。

三、目标市场策略

银行的目标市场策略即如何在对金融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并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和竞争要求,做好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工作,因此它包括三个方面。

1.市场细分。这是根据客户对金融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客户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的不同,将银行客户整体划分为不同顾客群的过程。其中每个顾客群就是一个细分市场,整体市场经过细分后,就分成若干个子市场。不同细分市场之间顾客需求有明显的差别,但同一细分市场内部顾客需求却有相似性的特点。

2.市场定位。是指在对细分市场(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顾客群和竞争对手充分理解,并对自身优势和资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商业银行及其产品在市场之中的位置,以适应顾客特定的需要和偏好。定位就是要设法建立一种竞争优势,以便在目标市场上吸引更多的顾客,能为尽可能多的客户接受和认同,使其在市场中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

3.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选择是在对金融市场细分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产品特点、各细分市场需求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所确定的特定细分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并全力满足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过程。目标市场的选择,可以是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或多个细分市场,也可以是整个市场。

四、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产品策略是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及客户需求,通过产品开发和产品组合的手段,扩大经营范围,调整产品结构,吸引现有市场之外的客户,提高现有市场的容量,降低提供同样的或类似的服务的成本的竞争行为。

2.定价策略。价格是代表银行产生利益的唯一要素,在银行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制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又必须兼顾政府金融政策、顾客特点及竞争需要。银行的产品价格可分为有形产品价格(存、贷款),无形产品价格(中介服务)。有形产品定价往往受政策、法规及竞争对手价格限制而很难发挥价格优势;无形产品价格则需根据不同的追求目标即生存目标、当前利润最大化目标、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目标、服务质量领先目标,并充分考虑政策、成本(盈利性)、风险、客户需求(购买力)、综合收益、竞争对手价格等因素,确定能达到目标的合理价格。

3.分销渠道策略。分销渠道策略是银行通过何种方式,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方便快捷地提供给其目标市场的顾客。通过分销,能够提高银行服务的可用性或便利性,从而增加其使用或从使用中增加收入。随着银行业中各种因素的变化,银行产品和服务的分销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和趋多元化。只有适应市场需要,不断增加新的分销渠道,才能增强银行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能力。

4.促销策略。促销即促进销售,指银行不能消极地坐等顾客要求服务,而应将自己的市场营销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将本银行及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及优势主动介绍给目标市场的客户。产品促销是决定银行顾客多少、营业额大小和市场份额高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5.营销管理策略。营销管理就是通过创造、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有益的交换和联系以实现组织的各种目标而进行的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从市场营销管理的全过程看,应包括设立专门的市场营销研究开发评价机构,配备专门的人才,建立营销管理评价与调控体系,对确定的营销目标根据策略执行时的环境、结果变化进行动态计划管理,以确保营销策略及组合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篇10

【关键词】服务营销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是世界各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整个世界经济趋向于整合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由跨国企业引起,随着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跨国投资日益明显,许多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进行贸易、合作和竞争,面对这些不同地域国别的不同的消费者,服务营销全球化已经是国内企业生存的要求之一。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曾明确指出.服务代表了未来市场营销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因此,本文对我国企业如何实现服务营销全球化的策略的探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服务营销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外跨国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增强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产品营销力度不断加强,营销方式不断创新,服务营销的范围不断扩大,给我国的服务营销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服务营销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强化了企业对服务营销的重视。跨国企业一般都有先进的服务营销理论,长远的服务营销目标,科学、高效的服务营销运作体系,而我国的企业十分缺乏服务营销的基本素质,甚至一些非服务型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将产品和服务分离,从来没有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因此,跨国企业会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服务营销的企业进行交易与合作,那些缺乏服务营销的企业则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经济全球化直接冲击我国的企业,让国内企业意识到服务营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企业对服务营销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科学,加速我国服务营销的创新,为我国服务营销全球化提供理论指导。同样的服务营销策略对国内的消费者十分有用,但是对国外的消费者却毫无吸引力,甚至会带来负面影响,也就是说,服务营销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并不是可以完全照搬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学高效的服务营销是全球化的,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不同的消费者制定不同的服务营销体系,也就是我国企业的服务营销需要不断创新,走向全球化。

二、服务营销全球化的策略

服务营销的提高与创新是个长远的过程,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企业面对全球各式消费者不同的需要,要想通过服务营销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是各个层次上的提高和一套科学的、适用的服务营销体系。本文认为面对全球化市场的服务营销应该因市场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我们将“服务营销全球化”定义为:在全球化市场上,建立科学高效的服务营销体系,该服务营销体系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顾客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采取差异化的服务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

那么,差异化的服务要怎样建立起来呢?从总体上说,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服务营销的全球化。

(一)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和定位

市场定位就是企业使自己或自己的产品在目标顾客心目中所要占据的地位,也就是说,在目标顾客心目中所要树立起来的形象。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明确了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目标顾客,明确自己要在顾客心目中树立的形象,才能基于这样的形象定位,针对这些顾客群制定明确的服务营销战略。

成功的市场定位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多方面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其一,强化产品针对性。合理、严密的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有利于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个性化服务会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以造就消费者对企业的持久形象;其二,面对全球化市场,有了明确地市场定位后,采取产品或服务差异化的战略,可以在市场上为企业创造出某种竞争优势;其三,有利于企业开拓新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同一消费者的需求也会随时发生变化,企业通过市场细分和定位可以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发现和开拓新的市场。

要确定自己的市场和定位,企业可以采取Swot的方法,通过找出自己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入对自己有利的市场。

(二)树立服务营销理念

理念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是企业的灵魂。只有在科学合理的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产生高效的行动。服务营销的全球化首先应该是服务营销理念的树立。企业为了实现服务营销全球化,必须树立关系营销理念、顾客满意理念和超值服务理念。

企业应该提倡以关系营销来替代原有的交易营销,不再追求交易利益的最大化,而更看重与顾客、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建立起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关系,和竞争者之间形成一种互利共存的关系,并使员工对企业保持满意。关系营销在目前的营销环境下,和传统的交易营销相比,更能使企业赢得明显的竞争优势,是服务营销的基本理念。

顾客满意理念要求企业将顾客满意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的,应该做到开发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倾听顾客的意见,并且及时跟进顾客对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满意度。顾客满意理念是服务营销的关键。

超值服务理念则要求企业为顾客提供超出顾客期待的产品或者服务价值,是服务营销的追求。

(三)服务渠道多样化

服务渠道就是企业为目标顾客提供服务时对所使用的位置和渠道所做的决策,它包括如何把服务交付给顾客和应该在什么地方进行服务。服务营销全球化将使服务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应该寻找并制定双赢的交付服务方法和地点的渠道策略,一方面方便顾客进行服务产品的消费,另一方面要使服务渠道的边际效用最大,即能够最大化利用企业的资源。

如何开发多样且高效的服务渠道呢?企业可以通过研究不同行业的服务渠道,研究不同产品类型的服务渠道,研究竞争对手的服务渠道,研究同行业优秀企业的服务渠道等方法为开发自己的服务渠道提供参考。

(四)服务人员全球化培训

服务是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的互动,由于服务产品是无形的,顾客往往把服务人员等同于服务活动本身,进而对提供服务的企业形成印象,因此服务人员是服务营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服务人员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在顾客心中的形象。克里斯廷・格罗鲁斯(ChristianGronroos)提出的“企业一员工一顾客”之间的链式服务三角形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服务人员在服务营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企业的服务人员也不再是简单地为国内顾客提供服务,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顾客,这就要求服务人员拥有更多技能。企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培训服务营销全球化需要的服务人员。

1.服务营销意识培训。虽然服务营销在中国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企业为中心,思考的是自己能够提供什么服务,而不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思考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服务。企业要在服务营销方面有所发展,必须重视服务人员的服务营销意识,过去,我国企业对服务人员多进行的是技能方面的培训,服务意识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但是意识能够改变态度,有了这种意识,服务人员才能在实践中贯彻企业的服务营销理念。

2.文化知识培训。本文将服务人员文化知识培训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国内员工,例如企业在本国为来自各跨国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人员都是本国员工,那么这些服务人员需要掌握不同顾客的文化差异,包括不同国家的顾客的行为习惯、沟通方式、沟通技巧甚至语言等方面,在与这些跨国企业进行贸易与合作的时候,注意服务的差异化才能培养出顾客的忠诚度;其二是针对其他各国的员工,例如企业在其他各国的子公司为国外的顾客提供服务,这些服务人员都是当地员工,那么在对他们进行培训的时候就应该多强调本国文化,让本国文化通过这些当地员工渗透出去,为企业打响品牌。

3.服务技能培训。服务技能是指在服务顾客时需要用到的技能。服务技能是构成服务素质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服务态度再好,也需要结合良好的服务技能,才带给顾客满意的服务享受。从事不同岗位的服务人员需要掌握不同的服务技能,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养高水平的服务型的专门人才。

(五)增强企业的有形展示

有形展示是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的七大要素之一,是服务营销商通过对服务工具、设备、职员、信息资料、其他顾客、价目表等所有这些为顾客提供服务的有形物的服务线索的管理,增强顾客对服务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服务产品无形的,从未接受过本企业服务的消费者往往会根据各种有形展示,对企业产生初步印象,并根据各种有形展示,判断企业的服务质量。所以用一些有形的手段来使服务产品尽可能实体化,更容易让顾客形成对企业的初步印象,利于企业的品牌建立。企业可以在服务的客观环境、企业的品牌标识、企业的内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有形展示。

三、对未来服务营销研究的建议

我国关于服务营销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未来服务营销的研究中,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对不同行业进行分类研究。由于不同行业的消费者对服务的消费方式不同,因此不同行业的服务营销方式不同。本文没有对不同行业进行分类研究,在以后的服务营销研究中可以进行细致全面的分类研究。

在研究服务营销的方法上,未来可以多进行案例分析、实证检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服务营销以及受到服务营销影响的变量因子,为企业的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叶万春.服务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曹礼和.服务营销的全球化与本土化[J].中国流通经济,2003(5).

[3]苏亚民.现代营销学[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