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的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9:07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1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2、黄继光舍身堵枪眼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2

关键词:“限娱令”;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升级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7-0081-03

2002年江苏广电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开播,开启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时代,各地的地面频道纷纷展开了民生新闻节目的竞争。一时之间,民生新闻栏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地面频道争夺收视率的有力武器。尽管电视民生新闻在地面频道发展得风生水起,却在各大卫视的发展举步维艰。卫视的王牌节目不约而同都选择了综艺娱乐节目或者电视剧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由于本土地域局限等各种原因无缘在各大卫视占有一席之地。

一、“限娱令”: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新契机

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也就是俗称的“限娱令”。《意见》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每个频道每天的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不少于30分钟的自办新闻类节目,还必须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1]。

《意见》一出,2012年的中国荧屏,婚恋交友、才艺竞秀、脱口访谈等娱乐节目在黄金时段的播出量减少了一半以上,各大卫视纷纷自办新闻类节目和道德建设栏目。北京卫视《本周锐评》、山东卫视《调查》,江西卫视《深度观察》、江苏卫视《江苏新时空》、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等一批颇有特色的新闻栏目纷纷亮相。这些新闻节目贴近受众贴近民生大多走的是民生新闻节目的风格。其别突出的是以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从2012年1月起,一举推出《辨法三人组》、《7点播报》、《平民英雄》、《新闻公开课》等五档全新新闻节目。其中《平民英雄》每周一、二晚9︰30~10:00播出,在激烈的晚间黄金时段竞争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尽管《平民英雄》定位为公民道德类节目,但分析节目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正是湖南卫视在“限娱令”背景下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

二、《平民英雄》的电视民生新闻特点

电视民生新闻在中国诞生不过十年之久,它是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的电视新闻栏目。学界业界对其概念界定一直诸多争论,总结起来,主要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定义[2]。而湖南卫视2012年1月推出的这档公民道德节目《平民英雄》无论用哪一种定义衡量,都属于电视民生新闻的范畴。从节目题材内容来看,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要是以市民的日常生活为主要的报道内容,以普通的民众为主要报道对象。《平民英雄》从2012年1月2日第一期《危机关头消防员奋不顾身救小孩》到4月最近一期的《残忍的告别》,这些新闻事件大多发生在超市、街头,事件的主角有消防员、普通民警、记者、交警、特警,但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市民——超市老板、小卖店主、舞厅售票员、退休工人、包子店老板、清洁工……这些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

从节目形态来看,电视民生新闻是以民众生活为报道主体的独立栏目形态,《平民英雄》每期用30分钟讲述一个平民英雄的故事,周一、周二晚9︰30播出,是一档独立的栏目,而非某个栏目中的组成部分;从传播对象来看,电视民生新闻的受众主要是普通市民,是办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平民英雄》在湖南卫视这一平台播出,主要面对的是全国的年轻观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大多属于普通家庭市民阶层。从价值取向来看,电视民生新闻的制作更多的从民本的立场、观点、态度出发,对市民百姓的生活进行报道,体现媒体关注民生的姿态。而《平民英雄》抓取公众关心的时下的热点事件和社会话题,从平民的视角讲述英雄的故事,从普通民众的立场出发,深层思考社会上的冷漠人群和见义勇为的人与事,弘扬社会正气,对社会负面事件、冷漠人群起到了舆论监督的效果,从平民的角度看英雄。由此可见,湖南卫视的《平民英雄》确实处处体现着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特点。

这并非一档时效性很强的民生新闻节目,在节目中出现的新闻事件往往时隔几月早已水落石出尘埃落定。但新闻的定义早已经拓展为“新近发生、发现的事件的报道[3]”,这里选取的许多事件并未在被上星频道深入报道过,许多新闻当事人并未在上星频道直接做过访谈,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平民英雄》报道的确实是新近发现的民生新闻故事。此外,《平民英雄》的主持人选择了被誉为“最有血性民生时政主持人”的钟山,他曾经在浙江钱江电视台、湖南经视频道、长沙电视台、长沙政法频道主持过多档民生新闻栏目,因评论犀利、血性而被称为“荧屏怒汉”,对民生新闻有着特殊的情怀和独特的评论风格,此前在湖南经视主持的《钟山说事》就是一档内容贴近民生、侧重观点表达的民生新闻节目。从以上各个方面,都能看出《平民英雄》这档节目是一档宣扬公民道德张扬普通民众的英雄血性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

三、《平民英雄》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

《平民英雄》也不同于以往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节目在以大写的英文单词“HeRo(英雄)”为背景的演播室中,打造出一个充满着激情的讲述现场。现场大屏幕有机结合了新闻事件的监控视频、现场拍客拍摄和情景再现,主持人讲述结合当事人的访谈,把普通百姓在危机时分见义勇为的故事进行了扣人心弦的陈述。《平民英雄》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而是从播出平台、节目形式和舆论导向各方面全面升级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一)传播平台全面升级

各大卫视在“限娱令”背景下推出的新闻节目大多具有民生新闻倾向,这不仅提升了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平台,也突破了原本民生新闻节目的题材、受众地域化的限制。

从2002年《南京零距离》开始,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大多具有浓厚的本土化特色,一般以地方受众为本位,在地域和区域内进行传播,从平民视角出发,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大多以地方媒体为传播平台,具有强大的区域告知、传递、沟通功能。而各大卫视推出的民生化的新闻栏目都是以上星频道作为播出平台,面向全国观众进行传播,不仅受众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节目题材的选择也不再受到地域和区域的限制。湖南卫视开播的这档《平民英雄》就不再局限于湖南本地的“英雄故事”,节目中有云南省保山市舍身救人的的超市老板娘,有湖南省常德市勇追珠宝抢劫犯的女经理,有浙江省舟山市喊话救人的残障乞丐,也有湖北省荆州市勇救悬童的小区邻里……题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只要是能体现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升华平民英雄的形象,都在节目的选材范围之内。扩大范围之后的节目选题又契合了普通民众的“英雄不问出处”、“好人有好报”的普世价值观。以草根选秀节目起家的湖南卫视把握住了草根民众的收视需求,节目选取的每个题材主角都是普通的公民,是平常大街上与你擦肩而过的人,或者是曾经抱怨过的路人、陌生人、爱管闲事的人,但他们成为了英雄,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节目旨在发现每一个公民身上的闪光点,每一个小小的个体都有颗柔软、强大的内心,平民英雄正是在不敢为时而为之的普通“公民”。“草根”、“平民”也能成为英雄。节目平台的升级同时扩展节目选题,升华了节目主旨。

(二)节目形式全面升级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一经面世,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新闻栏目的报道方式,它将多条新闻组合在栏目当中进行报道。而随着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栏目采用的样式也越来越丰富,“演播室访谈”、“新闻调查”、“新闻评述”、“现场连线”、“现场直播”等多种报道形式都被充实到民生新闻栏目当中,而《平民英雄》这档节目更是对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形式进行了全面升级。节目由演播室主持人的新闻讲述、新闻事件视频再现和演播室现场访谈三个部分构成。前面两个部分交叉剪接,主持人控制新闻故事节奏,悬念式的讲述方式紧扣人心,现场视频和事件再现将真实事件再次还原,整个新闻故事叙事过程一气呵成,最终迎来事件中的“平民英雄”亮相演播室,简短访谈再次深化主题。《平民英雄》半个小时的节目时间,行云流水地讲述了一个平民成为英雄的新闻故事,得益于各种节目形式的综合使用和浑然一体的组接。

主持人钟山是《平民英雄》的线索人物,他是新闻故事的讲述者,是新闻事件的评论者,是新闻访谈的采访者。节目一开始,钟山用“良知不分贵贱,英雄不问出处”的开场白进入本期关注的新闻故事,故事大多用钟山的设问开始,由他设置一个又一个的悬念进行讲述。而在故事中间和结尾,钟山依据故事有感而发的犀利评论酣畅淋漓颇具看点。待到故事的结尾,请出故事主人公平民英雄,钟山又作为采访者组织演播室现场的访谈,最终引出这些平民英雄们的内心感触。可以说,擅长用平民视角看待新闻事件,善于用民生话语评论事件,是节目主持人钟山多年来主持、评论民生新闻节目积累下的功力,这也使得钟山当仁不让的挑起了节目的大梁。优秀的主持人和巧妙的节目形式结合,促成了《平民英雄》表达方式的升级。节目最精彩的是对于新闻故事的再现,除了主持人钟山不断用悬念推进故事表达之外,再现新闻现场的视频是构成节目的主体。与以往民生新闻的采访、现场直播等报道方式不一样,《平民英雄》采取了现场市民拍摄的手机视频、新闻现场的监控视频和纪录片里的真人扮演、动画模拟的情景再现交叉剪辑,再结合当事人的讲述,真实还原了新闻现场。由于《平民英雄》里述说的故事大多属于突发事件,市民的手机拍摄视频几乎是第一时间真实的记录,这种方式在以往的电视民生新闻中早有尝试,比如许多民生新闻的“拍客”版块就是普通市民用DV、手机拍摄的民生新闻。而在《平民英雄》的新闻故事中,手机视频只是来源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运用了真人扮演的情景再现的方式,这一种在民生故事栏目中广泛采用的方式被大胆的运用到了节目中,更加强了新闻的故事化叙事,节目大量采用的动画模拟方式再现了事件,使得故事发展更加清晰的呈现在观众的面前。而节目突出的一个创新是大胆的将现场监控视频应用到节目当中,全国各地推行的“天网工程”为监控视频的获取提供了便利。街道、公共聚集场所、宾馆、学校、医院以及治安复杂场所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这些都成为了《平民英雄》节目的重要视频来源,许多现场的精彩画面都来自于监控视频。

(三)节目导向全面升级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人民之福,反之则是人民之祸。以往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还仅仅停留在用平民视角民生取向引导舆论的高度,而《平民英雄》则将普通民众在危机关头的英雄行为定格、铭记、升华,升级了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倡导普通公民的道德,唤起每个人心中的大爱大善。

节目主要通过主持人钟山的评论、“平民英雄”的现场访谈和内心独白来进行舆论引导,并且站在理性客观的立场,通过对“英雄”的对立面暴徒、匪徒、犯罪分子的采访,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人性选择。

2012年1月9日播出的《受伤男子的生命呼救》中,钟山在评述中怒斥对受伤民警见死不救的围观“看客”,对第一个伸出援手的手机店女店员作出了这样的评论:“某些人就是因为她在特殊的情况下,做了和常人不一样的选择,所以,她才会被大家记住。”对骑着电瓶车送受伤民警去医院的环卫工人老龚评论道,“他用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不管你有没有办法去判断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做一个好人。”这些点评画龙点睛,同样是普通人,不一样的道德选择,有些人成就自己成为“平民英雄”,有些人选择冷漠做“看客”,有些人伤害别人沦为阶下囚,这样的对比引发了观众更深层次的思索,比说教式的引导观众更有说服力。

节目展示了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在危机中不凡的“善心”和“义举”,在提高每一个普通观众的社会责任感,唤起大家内心深处的公民道德意识,节目将电视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平民英雄》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收获了市场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节目开播的前12期平均收视份额达到2.36%,同时段排名第五,收视份额呈上涨趋势。播出以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闻局、国家广电总局均肯定该节目为公众树立的道德榜样。这档节目让观众重新关注身边人身边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自我内心。但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节目也体现出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倾向,不惜放大新闻故事中的娱乐元素。主持人钟山的带入过多的个性特点和情感宣泄,点评有时更像一种脱口秀。此外,节目开播以来,选题大多聚焦在跳楼、营救、街头血案、擒贼等犯罪题材,颇像美国便士报兴起时流行的“黄色新闻”,充满了离奇血腥的元素,通过模拟再现为观众提供了刺激的电视新闻消费。这些娱乐化倾向正是电视民生新闻受到批评的痼疾,希望湖南卫视的这档原创节目《平民英雄》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社会现实,立足观众需求,对电视民生新闻作出更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广电总局.就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答问[oL].新华网,省略/media/201110/707407.shtm.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3

关键词:罗家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001-02

一、引言

“中国之小说,是真正起于民间的。”(《“英雄传奇系列丛书”总序》)宋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市民文学逐步发展。在民间极为流行的“说话”,通俗生动,开创了文学语言的一个新阶段。“说话”中的“讲史”一家,述历代兴亡与战争故事,为后世小说特别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式,具有重大的影响。后世之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乃为其流裔,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流传深远,深受大众喜爱。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二者十分相近,然前者主要以描写历史之演变为主,敷衍史传,叙述朝代兴废征战之事。从宏观上进行描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后者则更注重描写一个或一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价英雄传奇:“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故后者大多以隋末农民起义,唐末五代的分裂,宋代抗辽抗金的战争等为铺成背景,描摹一系列英雄将侠,如薛仁贵,罗艺,杨业,狄青,岳飞等,大街小巷,妇孺皆知的传奇英雄人物。

二、隋唐系统小说中的罗家将故事

隋唐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戏曲,小说和说唱文学中均有不少作品是以它为题材的。其中尤以长篇小说的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为最。以隋唐历史为题材的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两大系统的小说,数量很多,约有十二部。其中包括《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大唐秦王词话》、《隋炀帝艳史》、《隋史遗文》、《隋唐演义》、《说唐演义全传》(《说唐前传》、《说唐后传》)及其后的续书,《混唐后传》、《征西说唐三传》、《粉妆楼全传》等。从《隋唐两朝志传》到《隋史遗文》隋唐系统小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历史演义转化为英雄传奇小说。其后,从《隋唐演义》开始又逐渐加入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成分。总的来说,隋唐系统小说演化的过程,是情节不断丰富,描写更加细腻,艺术水平显著提高的过程。

(一)历史演义系统中的罗家将故事

最早提到罗家将故事的是隋唐历史演义系统中的《大唐秦王词话》。《大唐秦王词话》又称《小秦王词话》、《唐秦王本传》、《秦王演义》,一般认为产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颁诏李渊为太原留守写起,以隋末群雄并起为背景,李世民反隋一统天下为主线展开故事,直写到李世民登基,与突厥订立渭水之盟。据传为罗贯中编著,澹圃主人诸圣邻重订而成,共六十四回。该书对清朝的《隋唐演义》、《说唐》影响极大。孙楷第在《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中著录《隋唐两朝志传》时说:“细观全书,则似与熊书(指《唐书志传》)同出于罗贯中《小秦王词话》(今有明诸圣邻重订本),熊据史书补,故文平而近实。此多仍罗氏旧文,故语浅而可喜。”所谓“诸圣邻重订本”,即《大唐秦王词话》。然这部“重订”的“词话”已以散文为主,也可视作一部隋唐系统的小说。书中第三十六回《徐军师招降罗士信单驸马追逼小秦王》中罗成第一次出场,作者没有交代其具体的身世背景,就直接写其在两军交战之际,临危受命,被单雄信保举退唐军,后被军师徐茂公招降的故事。第四十七至五十回,写他劫法场救人,后被齐王陷害死于淤泥河的故事。本书只有这十来回中有罗成的故事,其中也只交代了他的出场和被害致死的情节,内容还很不完备。由于该书属于历史演义系统的小说,故没有对罗成的英雄形象多加刻画。这一现象直到后来的英雄传奇系统的小说才有较大转变。

另一部历史演义系统的小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共八卷八十九节,题“金陵薛居士的本,鳌峰熊钟谷编集”,卷首有李大年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序,现存嘉靖三十二年杨氏清江堂刊本,还是唐氏世德堂、余氏三台馆、武林藏珠馆刊本。此书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写起,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止。主要叙述了隋王朝灭亡和唐王朝建立的故事,末尾加入了唐太宗征高丽中薛仁贵征东的事迹。在这部小说中,基本没有关于罗家将故事的描写,只是在写隋亡唐兴的过程中,提到了幽州隋将罗艺归唐这一情节。在此,笔者就不多加赘述了。

(二)英雄传奇系统中的罗家将故事

在随后的隋唐系统小说中,还有讲到罗家将故事的就是属于英雄传奇系统的《隋史遗文》。该书共十二卷六十回,明袁于令撰,存明崇祯刊本,卷首有崇祯六年(1633)作者自序。《隋史遗文》改变了以秦王李世民夺取天下为主线,以史实为根据的编年体写法,而变为以描写秦琼等瓦岗英雄的成长史为主要内容的英雄传奇系列小说。使隋唐系统小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历史演义转化为英雄传奇小说。该书第三卷十三到十五回,写秦叔宝解到罗帅府,与姑父(罗艺)、姑母(秦夫人)相认。后经姑父安排在校场舞锏,令三军叹服,又得表弟罗成相助一弩,射飞鹰,得留罗府与罗成一起学习的故事。这里以秦琼为中心,讲述了小英雄罗成的故事。秦琼与罗成二人乃表兄弟关系。而本书的第九卷第四十三回《雪秦琼须陀驰密疏保秦母士信反山东》中,还写到了秦琼与好汉罗士信八拜为交,将其留住在家,习学武艺。后宇文述下令捉拿秦琼家眷,罗士信在路中挣脱囚车,杀散护兵,保秦母入程咬金寨中的故事。由此可见,在本书中,罗成与罗士信并非一人,这与之前的两书均不同。

隋唐系统的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隋唐演义》。该书共二十卷一百回,题“剑啸阁齐东野人等原本,长洲后进没世农夫汇编,吴鹤市散人鹤樵子参订”。卷首有作者康熙五十八年(1719)自序。存四雪草堂刊本,文盛堂重刻四雪草堂本。有乾隆五十八年崇德书院藏版本,嘉庆十年重刊自厚堂藏版本等。该书在描写罗家将故事时,大部分沿用了《隋史遗文》的内容,把罗成和罗士信分为两人,分别叙述他们的故事。在前书的基础上,增加了窦建德之女线娘与罗成,在战场中互相爱恋,私定终身;花又兰忍爱守身与线娘同嫁罗成。以及王世充定州复叛杀罗士信,秦怀王剪除世充,为士信复仇的故事。分别给了罗成和罗士信一个结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虽最终落入了才子佳人的俗套中,思想上较为平庸,但就内容上而言,较前已有很大进步。

随后的《说唐演义全传》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署鸳湖渔叟校订,卷首有如莲居士写于乾隆元年(1736)的序,作者不详。该书还有嘉庆六年辛酉(1801)会文堂重刊本,封面署“鸳湖渔叟校订”;英国博物院藏圣德堂刊本,卷前有“鸳湖渔叟书”一序,而无如莲居士序;至善德堂刊本析原书为八卷,改题《说唐前传》。此书以瓦岗寨好汉为中心,塑造了隋末乱世英雄的群像。它继承了隋唐系统小说的优秀成果并有创造性的发展。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隋唐十八条好汉的说法。第五十回至六十一回重点写了少年英雄罗成的事迹。罗成形象在此书中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本书重新整合之前关于罗家将的故事,将罗成与罗士信当作一人来写。在描写罗成事迹时,既有交代其身世(幽州罗艺之子,秦琼之表弟),又写了他最终屈死于建成手下的结局。将重点放在了他降唐、助唐王的英勇事迹上。将其辉煌的一生交代的清清楚楚,并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如叔宝与罗成二人结为好友,相互教学罗家枪法和秦家锏法,但都各留一手。二人虽好,可也都存了私心,这才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这一描写使得人物性格丰满了许多。

此后的《说唐后传》,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乃该书的续书。有乾隆三年(1738)姑苏绿慎堂藏版本,乾隆三十三年(1768)鸳湖最乐堂发兑本。又有别本《说唐后传》八卷,存尚友斋梓行本,善成堂本,题“姑苏如莲居士编次”,有鸳湖叟序。此书将一书分为两截,即十六回《说唐小英雄传》(又名《罗通扫北》)和四十二回《说唐薛家府传》。第七到十二回,主要叙述了罗成之子罗通的英雄事迹。他被拜为二路扫北元帅,率兵救驾,其间得屠垆公主相助,得报杀父大仇。后奉旨与公主成亲,但记恨其阵前杀弟之仇,将其逼死,被削职为民,娶丑女为妻。在《说唐薛家府传》中交代薛仁贵身世时说“薛仁贵本是白虎星下凡,罗成转世”这可以说是加入了神魔因素的另一种形式的罗家将故事的演绎。本书较之《说唐前传》,没有任何历史依据,纯属作者虚构,内容尤为荒诞,艺术价值不高。

《征西说唐三传》(一名《异说后唐三传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又名《仁贵征西说唐三传》、《说唐征西传》,十卷八十八回,题“中都逸叟编次”。有经文堂藏本,小本,十卷八十八回。首“如莲居士题于思山居中”之序。嘉庆十二年(1807)福文堂小型本,十卷九十回。该书将神魔小说和英雄传奇结合起来写,写罗通盘肠而战的事,充满了奇幻色彩,但全书故事内容均为作者杜撰,价值不大。

在隋唐系统的小说中,还有一部写到罗家将故事的小说就是《粉妆楼全传》。又名《续说唐志传粉妆楼全传》,十卷八十回。题“竹溪山人撰”。有嘉庆二年(1797)宝华楼刊本;咸丰十一年(1861)“新镌”本,为维经堂藏版;光绪十三年(1906)泉城郁文堂刊本;文光堂刊本。此书叙唐乾德年间(唐无此年号),罗成的后代罗增被奸相沈谦迫害,罗增之子罗灿、罗j分别前往云贵和淮安投奔姻亲马成龙和柏文连,历经波折终于得以面圣陈诉冤情的故事。其间穿插了罗灿与马金定,罗j与柏玉霜,程玉梅,祁巧云的恋爱故事。全书于史无征,多为虚构,但在女性形象刻画上有很大的进步,这里女子已不单纯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具有了独立的人格。

三、结语

作为“将侠”系列小说的一部分,罗家将故事在隋唐系统小说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唐史演义》自序中说:“罗艺叛死,乌有子孙,叔宝扬名,未及儿女。”可见罗家将的故事在历史上并无可征,但是正是这样一个由作者杜撰出来的故事,却可以在后世的几百年间大放异彩,深入人心。可见小说作为一种通俗文学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之大。这一时期的罗家将故事也成为了后世流传的该类故事的基本范式。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社科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m].江苏: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247-475.

[2]齐裕j.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209.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济南:齐鲁书社,1997:121.

[4]齐裕j.中国古代小说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6.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4

一、日本动漫成功的自身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回到日本社会来看,日本本身就是全世界动漫最为普及与发达的国家。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漫画的社会地位提升至与小说、电影同样层次的国家。其次大量的专业人才是日本动漫成功的保证。日本拥有大量动漫人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重视动漫人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对动漫人才的尊重。第二是建立健全了一套培养动漫人才的体系,不仅大学,职业学校开设诸多动漫相关专业,一些动漫公司也开设学校培养专业人才。近年来,无论是漫画家还是动画制作者如鸟山明,宫崎骏,大友克洋等大师级的人才辉煌崛起使得日本动漫在日本及国际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浪潮。

但日本对他们的动漫产业外销却一直是相当被动,从日本人对他国盗版他们的动漫却常常置之不理可见一斑。那是谁在推动日本的动漫的全球化?这是由世界各国主动去接纳日本动漫的。当然动漫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商品,就会有商业通路,这些商业通路包括世界各国的电视台、出版社与其他媒体大量地引介日本动漫更是加快了日本动漫扩散的速度。同时给世界各国带来一个文化竞争与学习的契机。

全球传播媒介的力量打开了日本动漫全球化的第一步,然而,文化全球化并不只在于传播的范围或地域的广大与否,市场销售额更不是文化全球化的唯一指标。日本动漫的全球化最惊人的不只是在其文本或是传播媒介,而是在文本与观赏者间的相互作用。日本文化本身善于吸收外国精华,如被尊为漫画之神的手治虫就运用西方电影技术与日本传统风俗、精神,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漫画故事。而且日本流行文化还有丰富的创作力,日本流行文化的成功更在于它是“大众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内容、价值与讯息都是与民间大众息息相关。

二、日本动漫角色特征

日本动漫与在美国仅是讽刺画的漫画不同,日本动漫中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这使得读者会去认同这些漫画人物,而且创作者的认同也是与读者紧密相连。同时这些漫画的主题诉求常在于人际关系、工作与心灵成长,这些都是日本流行文化的独到之处。世界长期视日本为一个冷酷、充满精打细算无情的工作者,是自以为的追求效率、官僚风格的国度。近年来,许多人透过日本的动漫以及电玩而对日本有了相当不同的看法。要了解日本人的方式之一就是去看他们的动漫。我们还需要将焦点更加集中,集中与观赏者最有切身关系的地方,而这就是动漫人物。这些动漫人物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跨越文化、跨越种族与跨越国度?

日本动漫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其人物的塑造,多样化、生活化与引人深省的漫画故事与任务的结合,让全世界的人们喜爱上日本的动漫。相信大家都可以了解到动漫故事与人物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英雄”的要素。人物是漫画的灵魂核心,对于读者而言,人物角色是许多读者选择的重要原因。如果对于美、日漫画英雄特质进行比较会发现:美国漫画英雄是强调独特性,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神秘性、为了维持世界和平的、是时势造英雄只有在危机时英雄才会变身、出现,是与邪恶极端对比的。而日本漫画英雄是大众性的,强调团队精神、一同解决困难、平民性英雄与一般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解决的是生活困境、是英雄造时势的,与敌对者势均力敌的。

然而这种英雄的差异意味着什么?英雄可以表现所在地的文化特质,像美国的动漫人物“超人”就是一个鲜明的美国精神的体现,是强壮充满男子气概、孤独、足智多谋与独立的英雄。超人身上的颜色:红色、黄色与蓝色则是暗示着美国国旗。超人也代表着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不同于美国的超人文化,日本的则是以家族、有合作团队的英雄,外表上没有特殊的性别差异,身上的颜色是红色与银色条纹,这是日本传统用于护身符、祝人好运的颜色为代表。日本的英雄用不同的颜色来代表他们的分工。除了团队精神以外,日本的可换英雄冒险故事中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变形”、“合体”,这与日本传统的民间故事、宗教中多姿多彩的各种妖怪的描述有紧密的关系。日本的科幻故事结合了他们的传统,产生了许多会变形、合体的机器人,美国的英雄则是在肉身上强化、改变。而在日本的动漫故事中,我们更可以看到以儿童作为英雄,对抗邪恶与生活困境的故事。

三、日本动漫对Hero的认知

日本动漫英雄与西方的英雄是不同的,日本的英雄会受到喜爱,因为他们就是跟观赏者一样的是一半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只要我们认真的面对人生,我们就是自己、也是别人的英雄”,这就是日本动漫的英雄。同时人们通俗会认为英雄是一种对维持社会现状的存在,守护法律与秩序的象征,而这些英雄几乎都是男性。但是日本的动漫英雄不只是男性、或是机器人这类象征男性主导文化下的英雄,日本动漫还有许多的女性英雄。

战后的日本女性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越来越有主见,这样的改变与流行文化是相互建构的。而在这些流行文化中,动漫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动漫与读者群不管是在各个年龄层中都有惊人的数量,而且日本漫画不同于欧美漫画界由男性独占的情形,日本有许多女性的漫画家与女性读者。而且这些漫画不仅生动与充满幻想风格,同时更是具有相当的写实性。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武内直子原作,1992年播映的《美少女战士》。《美少女战士》是集魔法女孩之大成的作品,有华美的变身、同伴之间深刻而紧密的情谊、并加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呈现出主角们作为英雄、也是作为一般人的生命景象。最重要的是,这些女孩们不再仅是男性的附属品,女孩们也不再只是幻想着爱情的来临,这些女孩们勇于对抗邪恶、她们守护着自己的生活,也保护人类。她们有着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并努力实现。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中的少女则是象征和谐、拥有梦想与神奇的力量的行动者,少女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存在,而这些特色鲜少在以男性为主的故事中看到。不只是这些魔法女孩或是象征和谐与梦想的少女,日本动画中的也许有许多以各行各业的女性作为主角(如医生、护士、上班族、教师、警察),或是描写她们生活百态的故事。

我们不再只有美式的Superman式的英雄,或是一个强调完美无缺,然而却脱离现实的迪士尼童话。日本的英雄更是为真实,也是多样化、生活化的。最重要的是,这些英雄并不是完人,英雄也不断的探索自我、寻求成长。日本动漫的女英雄是成熟、美丽、有自信的,她们建构的不只是一个新的英雄类型,更是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这就是值的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或许就是日本动漫能够跨越文化、跨越种族与跨越国度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因此还需特别要强调文本中故事与任务的多样性与亲和性也是日本动漫迈向全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特色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日本的动漫、让日本的漫画英雄不只是日本的英雄,还是不同国籍、文化中人们的英雄。日本动漫的全球化,所依靠的并不是拥有惊人的市场销售额或收视率。重点在于这些观赏者并不只是看,还会将动漫融入生活。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5

“最美”司机吴斌的姐姐吴冰心对媒体说:“我们是平凡的家庭,不希望有什么英雄,只希望有一个平凡的弟弟、儿子、丈夫和爸爸,能每天陪在我们身边。”她特别提到,“弟弟为了保全乘客生命,牺牲了自己才引起社会关注,这个代价太大了。虽然调查结果称肇事车辆的年检合格,但是货车年检一年一次,我们开车的人不能盲目标榜年检合格就万事无忧,这一年里发生什么事谁也说不清。”吴斌每次出车前都会检查车辆,每一个轮胎,都会用小榔头轻轻敲打,或者用脚踢一下,到站后,他会及时检查车辆情况、打扫卫生。“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遵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如果所有司机都能像我弟弟一样,这起意外是可以避免的。”

致吴斌意外死亡的“飞来横祸”,的确是一次交通意外事故。这个“意外”中所有因素都那么“巧”,人为刻意安排都很难还原现场。但是,我还是认为吴冰心的话有道理,这起意外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交通规则如果规定不允许大货车在高速公路第一车道行驶,或可减少这类意外事故发生。顺便说一句,后车——尤其是小车,跟着前车的时候,尽量不跟在大车后面,这也是一条减少重大事故的行车经验。

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他们的“最美”都和交通事故有关,是“不美”的交通事故“成就”了他们的“最美”的平凡人生。吴斌的姐姐吴冰心说“我们是平凡的家庭,不希望有什么英雄”,这句充满理性的大实话,对我们在赞美“最美”时,认真思考如何尽最大努力减少“不美”的交通事故悲剧发生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记得我小时候,被英雄主义教育过了头,读了《欧阳海之歌》之后,天天到马路上溜达,尤其爱往马车边上凑。那时候,京城还有送菜、送货的马车。我就盼着马惊了,我能挺身而出拦住惊马,成为一个比欧阳海还牛的少年英雄。后来,我懂得和平年代的英雄,大多是人为事故“成就”的,我们赞美英雄,却不必等着或期待事故发生。我们要把力气用于与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作斗争,而不是想着如何在事故频出中成为英雄。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被培养成为英雄。和平年代的英雄辈出,也是事故频发的一种折射。

最近一个时期,北京、深圳等地连续发生深夜飙车、酒驾引发的重大交通事故。更离奇的是,几天前,北京的首汽大客车光天化日之下,竟然“骑”到了前边警车上面。客观地评估一下,中国“最美”司机少之又少,“不美”司机满目皆是。我们有必要展开讨论,研究对道路上的“不美”司机如何加强管理和教育,以保证道路交通事故减少、减少,再减少。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6

关键词:四大传说女性叙事传说结构话语

民间四大传说的内容往往是一位有着神奇身份的女性与一个平凡的男子相遇、相识、相知,结成一段人神恋(牛郎与织女)、人妖恋(许仙与白素贞)、生死恋(范喜良与孟姜女)和同窗恋(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段男女青年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婚恋故事中,女主人公一方面作为主动性角色出场,推动故事发展,另一方面作为象征性文化符号被书写和叙事,由此构成一种有意识或集体无意识的“女性叙事”。下面从叙事研究的三个层面即故事层面、话语层面和修辞层面对四大传说中女性叙事呈现的特征和功能进行分析。

一、女英雄及其历险:四大传说故事层上的形象叙事和情节叙事

(一)女英雄:强化性女性形象叙事

四大传说中女性是一种强化性女性形象,所谓强化性女性形象,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该女性在整个故事中的出场中是一位核心角色;二是该女性有鲜明化的性格特征或者多层次化典型形象。四大传说中的女主人公织女、白素贞、祝英台、孟姜女毋庸置疑是故事的核心角色,她们不但拥有传统女性善良、慈爱、对爱情坚贞的美德,而且具有超越传统女性的胆识、果敢、机智,敢于通过自己积极的行动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向既定社会规则提出挑战。这种强化性的女性角色效应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从四大传说中女性的身份来说,每一个女性都有一个不平凡的身份或身世:织女是天上的神人,白素贞是白蛇幻化的美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孟姜女由葫芦中出生。不平凡的身份、身世预示着会有不平凡的经历。其二,从女主人公的经历来说,每一位女性都是主动追寻一种不同于传统“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自由情爱、自主生活的婚恋模式,而她们与众不同的追寻之旅正是坎贝尔所谓的“英雄历险”。坎贝尔说:“英雄是能够奋战超越个人及地域的历史局限,达到普遍有效之常人形态的男人或女人。”[1]四大传说中的女主人公跨越社会、文化所构筑出来的人神、人妖、人人之间的族属区隔、性别藩篱、权力格局,毅然走上一条追求自由情爱的冒险之旅。

(二)历险模式:“离开―历险―不归而归”情节叙事

首先,从历险的动力来说,男性英雄为征服魔界、征战异族、捍卫荣誉而战,目的是捍卫文明秩序,开辟统治疆土。四大传说中的女英雄历险的目的是打破社会常规的约束和限制,寻求原有生活世界所欠缺的东西――自由情爱。

其次,从历险的过程来说,在英雄历险的“离开―历险―回归”三个阶段中女英雄的历险历程也有别于男性英雄。在离开阶段,男性英雄离开日常生活领域进入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而四大传说的女英雄们织女、白蛇从生活的神界、妖界而进入日常生活世界,孟姜女、祝英台则离开禁闭的家庭生活领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在历险阶段,男性英雄们要打败魔界怪兽,打倒异族勇士,赢取美女芳心;女英雄面临的挑战是现实既定统治秩序,如织女挑战天界戒律,白蛇挑战族属区隔,孟姜女挑战极权统治、社会不公平,祝英台挑战男性求学特权、男女大防之社会规范。如果说男性英雄的历险是在建立、稳定某种社会秩序的话,那么女英雄们的历险意在打破某些陈腐的社会秩序。在回归阶段,男英雄们往往载誉而归,回到故土获得王位;女英雄们则没有这么幸运,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如织女被召回天界,白蛇被镇压雷峰塔下,孟姜女的丈夫身死,祝英台双双殉情。可以说,女英雄最终似乎都走向了一条“不归”之路,但女英雄们挑战社会规范的行为在民间叙事的逻辑中还是赢得人们某种程度上的肯定与认可,所以在故事的结尾往往再添加一个神话式非现实理性的结尾,如织女牛郎每年可以鹊桥相会一次,白蛇最后被自己的状元儿子救出,孟姜女哭倒长城,祝英台梁山伯双双化蝶,实质上是一种“不归而归”的结局。

二、女性立场:四大传说话语层面上的女性声音表达

四大传说中女性叙事在话语层上规划了一系列叙事策略,以突出女性叙述声音,彰显女性立场。

(一)四大传说中的女性叙事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首先,把女性作为叙述的“焦点”。四大传说都是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展开叙述,但在叙事态度上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叙事聚焦于女主人公而展开故事,女主人公从离开原有生活世界,到来到人间主动(如白素贞、祝英台、孟姜女)或者被动(织女)与男主人公邂逅相遇、相识相知,再到幸福生活遭遇外界干扰、阻挠之时,大无畏地进行抗争,女主人公都是事件的发动者与决定者,一改传统叙事中“被追求被展示被叙述”的表述逻辑,变成“主动追求自觉展示焦点叙述”。

其次,婚恋权利关系结构中女强男弱的性别权力设置。在这场由女英雄发起的婚姻历险之旅中,自然女主人公不仅是历险的英雄,而且在婚恋权力结构中占有主动权、自,反而是男性被刻画成被拯救的对象、情爱中的被动接受者。女主人公们作为叙述中心,以一种有违传统女性的生存形式、以自己坚定不移的声音冲破女性长期被迫沉默和失语的困境。

(二)四大传说中的女性叙事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本体气质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中,正如波伏娃所说:“所谓具有女性气质,就是显得软弱、无用和温顺。她不仅应当修饰打扮,做好准备,而且应当抑制她的自然本性,以长辈所教授的做作的典雅和娇柔取而代之。任何自我表现都会削弱她的女性气质和魅力。”[2]四大传说中的女性改变了所谓软弱的、无用的、忍辱负重的传统女性形象,她们既有温柔、贤惠、慈爱的柔性一面,又有勇敢、果敢、坚贞、敢爱敢恨甚至有些疯狂激烈的刚性一面。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性格特征来源于女性文化本体性特征。

首先表现在四大传说中女主人公对生命、生活的热爱。禹燕曾说:“女性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生命的生产和养育在女性的生存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女性对生命有着本能的热爱,这种热爱生命的天性,使女性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态。”[3]因为热爱生命,所以四大传说中女性反对各种苛刻的社会规范对生命的摧残,如织女、白蛇为体验世俗情爱不惜打破人神、人妖的边界区隔,孟姜女为寻回夫妻恩爱之情不惜千里寻夫直至哭倒长城,祝英台为续同窗之情不惜舍生殉情。

其次表现在四大传说中的女主人公对情感的真挚。在四场爱恋故事中,和男主人公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出的功利性和冰冷的社会理性不同,织女、白蛇、孟姜女、祝英台四位女主人公对待爱情更纯粹、真挚,是一种人类天性、人类真情最自然、最原始的展露。

三、“全面的伦理”:四大传说中的女性叙事的修辞指向

在四大传说叙事中,女性不仅作为一个角色实体参与到叙事进程之中,还作为一种象征性文化符号成为一种修辞选择。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二项对立”图式是一种“心灵的永恒结构”,是先于社会、心理活动乃至有机体的一种无确定存在方式的初始事实,它充当人与社会、文化与自然沟通的中介[4]。四大传说中利用二元对立的矛盾冲突揭示传统与反传统、自然与人类文明的纽结关系。

(一)第一组矛盾冲突

织女来自神界,属于神人;白素贞源于妖界,脱胎于蛇妖;孟姜女的生于葫芦或南瓜中,属于异类;祝英台女扮男装是一种雌雄同体双性人的置换形式。相对于男主人公牛郎、许仙、范喜良、梁山伯这些凡人来说就构成了“常人”与“异类”的对比。常人往往生活于社会正统之内,习惯于受制社会规范;异类常常生活于正统之外,一直试图打破社会、文化常规,追求一种更自由、更自主的新的生活模式,这就形成了“自由”与“受制”的矛盾冲突。这两对矛盾集中体现了人类的两种心态:一种是对既定分类秩序的维护,增强安全感;一种是试图窥视“正常经验结构背后的东西”[5]。

(二)第二组矛盾冲突

四大传说中女主人公或来自天上,或来自动物界,或源自植物,或贴近神话中雌雄同体的“原人”,其文化品格上更接近于自然世界;她们的敌对者们如男性化角色王母娘娘是天界戒律的维护者,法海是人妖边界的划定者,秦始皇是集权统治的倡导者,祝家家长是陈腐婚姻制度的拥护者,他们的文化品格更接近社会秩序世界。显然,女主人公和男性化反对者形成一对文化身份的对立冲突。在父权制社会的思维逻辑中,女性比男性更接近自然,女性的大胆任性亦如同自然的野性和无序,女性是自然的隐喻;而男性更趋近于人类文明,其理性、秩序、控制的男性文化属性成为人类文明的隐喻。按照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逻辑,自然被看做是必须被征服和被顺服的客体对象,在这种取向中自然和女性似乎成了阻碍文明秩序的凶恶的存在,男性英雄要通过斗争摆脱对女性和全部自然世界的依赖。这种“英雄的伦理”理念置自然与人类文明于对立面,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加剧人类与自然的生态危机。生态女权主义者马尔蒂・基尔提出,解决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途径之一就是以彰显女性声音和自然声音的“全面的伦理”代替男性文化那种暴力征服式的“英雄的伦理”,实现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的和谐相处,自然与人类文明、男女两性之间的和解[6]。

四、结语

在民间叙事体裁中,史诗叙事体现了一种父权制意识形态下以男性英雄为中心的叙事方式,而四大传说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别于男性英雄叙事伦理的女性叙事伦理,说明在民间社会“长期以来有其个别的、自主的文化调节机制,作为回应与承载父系政权与意识形态的方式”[7]。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坎贝尔.朱侃如译.千面英雄[m].北京:金城出版,2012.

[2][法]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3]禹燕.女性人类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4][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俞宣孟,等译.结构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5][英]玛丽・道格拉斯.黄剑波,等译.洁净与危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6]马尔蒂・基尔.从英雄的伦理到全面的伦理:生态环保的女权主义挑战[a].李燕译.见詹妮特・a・克莱妮.女权主义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7]连瑞枝.女性祖先或女神[J].历史人类学学刊,2005(2).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7

一、在雄壮的音乐声中感受爱国之情

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音乐创设情境,歌曲展现历史,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上课前播放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设爱国主义情境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上新课前播放视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学生很快被雄壮的音乐感染。之后,进一步解读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的战歌,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与敌人浴血奋战。一支威武之师,一首激昂之歌,是力量与美的结合,是正义与爱国的再现。在音乐之中,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走进那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情绪随之高昂起来,为感悟“最可爱的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奠定了基础。

2.课堂上播放《我的祖国》,体会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

《我的祖国》是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它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抗击美帝,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便在歌曲之中。“一条大河”是祖国的象征,是岁月的象征,是友情的象征,是人生的象征,只要属于这条“大河”里的故事,它就会永远地流淌。

3.结尾时学唱《英雄赞歌》,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首歌曲《英雄赞歌》让学生联想到抛头颅、洒热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一节课的结尾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升华,在本课的结尾,通过学唱《英雄赞歌》,唱出战士们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气概,唱出战士们高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

二、在催人泪下的故事中升华爱国之情

当代学者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讲故事,把被教科书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情节冲突中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战斗英雄和”这一子目,课本安排的意图是:选取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和,让学生通过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感悟志愿军战士身上的高贵品质,培养爱国情操,并以此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课本由于篇幅原因,英雄的事迹只做了简单介绍,于是笔者课前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有关和的事迹材料,并让学生自己编辑整理,写成小故事,要求这些故事能体现战斗英雄英勇无畏的精神,并通过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来升华情感教育。

三、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英雄的心理认同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实施“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发展性课堂评价。在历史课堂中开展有效的讨论法教学,正是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所谓“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1】。讨论法的意义在于变教师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加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的同时,积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此既能在讨论中深化学科知识,更能在讨论中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

动荡的战争年代的英雄让学生感动,国家危难之时迸发出的爱国主义热情让学生心潮澎湃。作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中学生,爱国之情又如何表达呢?通过如何争当新时代的“最可爱的人”的讨论,学生认识到在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主义;在和平年代有仁爱之心,有责任感,自强不息,同样是爱国主义的体现。爱国主义不是空喊口号,流于形式,而是融在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在歌曲中激昂情趣,在故事中感动心灵,在讨论交流中缩短学生与英雄的时代差距,达到心理认同。通过多种形式的演绎,让爱国主义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又通过行动外显出来,从而使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得到落实。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8

变种人的宿命

其实X战警系列向来喜欢将现实与电影掺和到一块儿说,2000年起的老《X战警》三部曲,以“变种人与人类”间的关系为导火索大战了三百回合,几乎每部都有一个人类议员、总统、将军参与到变种人的战争中。于是变种人与人类的共处问题,就成了X战警系列一直没有改变的核心,因此将真实世界与虚拟时空连接也变得更像那么回事儿。

《X战警:逆转未来》主打改变变种人命运的老梗,这与2006年《X战警:背水一战》有些相似之处,只不过这次要想拯救变种人族群,X教授与万磁王不仅要联手,还要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美剧《冰与火之歌》的“小恶魔”彼得・丁拉基,此次就饰演了关乎变种人命运的重要人类科学家玻利瓦尔・特拉斯克――他是毁灭变种人的关键机器人“哨兵”的发明者。在未来正是由于“哨兵”的存在,变种人将被从人类历史上被抹去,所以才有了变种人联合军“逆转未来”的必要。

在原著漫画中,X战警的故事在1980年和2014年的两个时空中交替进行。未来,哨兵统治着一个反乌托邦式的美国政权,变种人被狩猎或关在难民营中(《X战警:逆转未来》故事正开始于此)。在征服了美国之后,哨兵将对付变种人的注意力转向了全球。于是仅存的X战警,在“幻影猫”凯蒂的超能力下,被送回过去改写历史……

作为老X战警系列的两部导演、一部制片,新X战警第一部的制片及本片导演,布莱恩・辛格可谓毫无争议的X战警之父。辛格之于X战警可与乔斯・韦登之于复联相提并论,并且辛格也早在韦登之前就玩儿过超级英雄组团的故事(《X战警:背水一战》)。“变种人与人类”的隔阂一直是整个系列乃至X战警漫画的主题,尽管编剧西蒙・肯伯格在撰写《X战警:第一课》时曾想将主题变得如《蝙蝠侠》般黑暗,但辛格还是坚持认为变种人该有自己的基因,让对抗人类成为这群超进化生物身上的宿命。

大波超级英雄来袭

眼看人类和变种人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所以必须动用X教授与万磁王手下最强力的精英,也因此,又一部超级英雄扎堆的超级电影《X战警:逆转未来》诞生了。

论身价和扎堆程度相比,这部绝对可以赶超复联称为史无前例,像新老两代X教授、万磁王,“魔形女”詹妮弗・劳伦斯、“风暴女”哈莉・贝瑞、“幻影猫”艾伦・佩吉等等《X战警:背水一战》的经典角色都将悉数登场,甚至为了迎合电影中的未来设定,范冰冰饰演的闪烁这些国际变种人纵队也频繁出现在影片中(尽管出场时间有限)。

但明星扎堆是否意味着是超级英雄电影的前景,恐怕目前仍难下定论,这次20世纪福克斯是继迪士尼之后,第二家一口气动员这么多明星扮演超级英雄的电影公司,并且他们身后还有紧紧追赶的老牌超级英雄大户华纳。

超级英雄多就意味着观众既可以各取所需,但同时又难以集中焦点。《复仇者联盟》之所以一登场就受到热捧,其一是漫威精心布局的五年战略让每个英雄都有了充足的观众缘,其二便是乔斯・韦登在电影中控制笔墨避免了英雄混战的混乱场景。而很明显,在这两点上《X战警》并不具备优势,其一新三部曲的架构并不是以个人为主角书写,而是更像断代史一样将变种人对抗人类端上了台面;其二布莱恩・辛格对超级英雄的把控,尽管非亲自指导,但总让人后怕《X战警3:背水一战》的混乱场景再出现。

所以《X战警:逆转未来》的表现在超级英雄扎堆运用这件事上必须小心,所幸目前大部分变种人都会是打酱油的角色,影片的重点仍将集中在几个经典角色如金刚狼身上。

未来何去何从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9

  《中国骄傲》学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看完《中国骄傲》后,我的心为之一颤,我为电视中舍己为人的朱柱喝彩,同时又替他惋惜。

  具体内容是这样的:一名女子要跳河轻生。朱柱看见后,报了警,才脱了一只塑胶鞋,就下水救人了。经过警方全力营救,那名轻生女子被救上岸,而朱柱却不幸永远离开了我们。

  看完后,我不禁热泪盈眶。多好心的一位小伙子,就这么离开了我们。就算他不下水救人,他已经报了警,也不能说他见死不救的。因为他的执着,因为他对生命的珍惜,因为他的不忍心。他毫不犹豫,一点不想自己的处境,女子得救了,他牺牲了。

  虽然他只是一名外来打工者,说他是普通人,但是他做的却不是普通人都能做的事。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永远怀念他。

  《中国骄傲》学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消防部队从来不乏英雄,每一次出警都是一个英雄故事的撰写,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感人至深和惊心动魄的瞬间,"我深爱着消防部队"这是消防兵王说出来的话,他在抱着小女孩冲刺的时候就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中国骄傲》曾经是一个为所有中国人打开感人故事的大门,那里面曾经演绎着许许多多感动着中国人的人和事,昨天,在11月9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为全国的消防人做了一期特别的节目,在所有感人的瞬间里,他记录下了那些饱含着深情和眼泪的消防故事,那些活着英雄和牺牲的烈士们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辖区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康。

  从早晨六点的军号声响起,到昼夜二十小时的坚守,我们无怨无悔,那些拉着警笛奔赴火场的瞬间,早已成为我们消防人自己熟悉的旋律,而在观众泪花闪闪的眼里,却是不可多得的记忆,这一场《中国骄傲》注定使屹立的消防员成为观众心中永恒的形象,那些载着战车奔赴火场的警笛声,成为最美丽的音符。

  作为消防部队的一员,我们是很荣幸的.,看着那些被人们铭记的瞬间,我们亦是羡慕的,11月9日是属于每一个消防人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消防部队承载着我们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些伴随着牺牲和鲜血,收获着感动与感恩的岁月里,我们从未后悔,我们的步伐更加坚定而执着,我们走得更加努力而奋进,我们知道,唯有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耀,唯有在关键时候拿得出,才能第一时间救人民于水火。

  感谢《中国骄傲》,感谢他向全国人民抒写的那些消防故事,一直在发生,一直在感动,一直在奋进,从未停止过。

  《中国骄傲》学生观后感心得体会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凌然。日前,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宁南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19名扑火人员为挽救危机葬身火海。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民和百姓群众,人们自发掀起缅怀英雄、祭奠英雄的热浪。让英雄璀璨光辉点亮人们现实内心世界,成为不可磨灭的丰碑记忆,凝结成人们砥砺奋进、拼搏昂扬的精神动力。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一个伟大而勃发的民族,是星河斑斓、英雄辈出的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历史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一部部英雄史。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为公,到孔子“行于四方,为民所使,志在弘道”的担当笃行,再到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志豪情,又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慷慨大义。英雄的故事之所以久久传颂、代代歌唱,皆因英雄构建起民族脊梁、托举着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潜移默化根植于民族血液基因。

  《三略》有云,“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正因英雄秉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远大追求,因而焕发出无坚不摧、义无反顾的品格魅力。回首党的辉煌岁月,英雄的足迹遍布党史。有“把一切贡献于革命,是为了寻找自由”的钟志申,有“人生自古谁无死,余之死……实系为国家社会,为工农群众,含冤负屈而死”的熊亨瀚,有“我现在是准备踏着我们先烈们的血迹去就义,我已经尽了我一切的努力贡献给了我们的阶级”的刘愿庵。

  以信仰理想为马、为家国不计得失,英雄的铁胆忠魂,筑牢着历史和时代前行的康庄大道,是我们理应铭记和崇尚的精神堤坝。然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极个别别有用心之人、心怀叵测之徒企图诋毁抹黑英雄。比如有的打着“还原真想”的歪斜旗号,肆意篡改英雄事迹,胡乱杜撰“强行加料”,心无敬畏、内心猥琐,玷污英雄伟岸形象;再如有的鼓吹“价格不等”的庸俗理念,人为曲解误读英雄涵养的精神价值,以“划不来”“太傻了”的低矮意识,解构排遣英雄底蕴。

关于英雄的故事篇10

《青年帅孟奇的故事》讲述的是帅孟奇青年时期的英雄故事,展现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英雄在成长的革命道路上演绎出的荡气回肠的热血风采。无论是帅孟奇联合狱友绝食7天的英勇果敢,还是她与许之桢革命夫妻的那种相濡以沫感情,都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创作视角独到,抓住了当下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青年人成才问题,将故事情境放到风云变幻、大浪淘沙的大革命时期,通过颂扬帅孟奇不畏艰险追求真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启发青年读者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有机结合,引导青年读者正确对待现实社会问题,教育青年读者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可谓立意深远。

该剧本以传统的英雄故事母题为基础,但又不单纯地把英雄主义作为剧本内容的要核,而是将所要表达的丰富教育内蕴置入故事情节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吕科没有运用以往红色经典剧中女性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单一、扁平化的艺术塑造方法,而是将青年帅孟奇刻画成一位集湖南乡村女子的善良质朴、读书人家闺秀的聪慧伶俐,以及时代浪潮学子的果敢坚毅等性格于一体的新女性。

红色经典来源于一种集体无意识。许多年纪大的观众心中有着对那个时代的美好集体记忆。该剧本总体呈现出一种红色青春偶像剧的风格,这与剧本所写的人物风华正茂、所处的时代风云激荡、所讲的故事扣人心扉、所述的爱情感天动地密不可分,可谓“革命前史、青春版本”。吕科在剧本中大胆地借鉴了青春偶像剧清新唯美的风格特征,如多次出现的蓝天湖面场景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在此基础上,剧本的重点还是放在了“红色内容”的展示上,从而提升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思想价值,为青年编剧的剧本创作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青年帅孟奇的故事》并不完全是纯粹的革命故事,而是融斗争、人性、亲情、爱情为一体。由此可见,《青年帅孟奇的故事》不仅仅是对那个遥远时代英雄精神的重拾,也是对我国当前主旋律文化的重新诠释。

雷锋传人郭明义看过此书后曾这样评价:“帅孟奇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她的精神不朽。”《青年帅孟奇的故事》打破了主旋律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壁垒,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回顾激扬的革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