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1:50

画杨桃篇1

大家一定都读过《画杨桃》这篇课文吧。这个故事就是讲述了一件作者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他画画,他父亲经常叮嘱他:“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作者谨记父亲的教诲。在一次美术课上,老师叫他们画杨桃,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后,画了个五角星。有几个同学看到后,都嘲笑他:“哈哈!画杨桃怎么画成了一个五角星,真是好笑。”只有当老师看到后,在他的座位上坐了下来,审视了一番,又叫那几个同学坐在我的位置上看了一下,才发现真的像一个五角星。然后,老师和颜悦色的说:“提起杨桃,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我们看得角度不同,因此,有时候看起来像个五角星,有时是它本来的样子。当我们看到别人和我们画的不一样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嘲笑,应该想想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们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就要画成什么样的。”

老师的话,意义深远,对我们来说也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自然有不同的结果。我们不要轻易的下结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要去嘲笑别人。

画杨桃篇2

我上的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其实就感觉到自己备的内容有些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课堂证实了我预计,上课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这几天一直在准备《画杨桃》一课,感觉这篇课文好难上,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我这学期研究的校本教研课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针对这一训练点进行安排。

我上的这是一节公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其实就感觉到自己备的内容有些多了。真是应了那句话“语文教学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课堂证实了我预计,上课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画杨桃篇3

然而,对于今天的成就,她说,这不算什么,我相信更精彩的生活还在后头呢。

傻丫头的“倔”选择

杨尚君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连环画。她用自己的零花钱、花花绿绿的糖果去和每一个拥有连环画的小朋友交换,被孩子们取笑为“傻丫头”。怀着对漫画的浓厚兴趣,读高中的时候,她选择了美术专业。在大学期间,她就开始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漫画作品。

1997年秋天,杨尚君毕业了,在父母的要求下,一直是一个乖乖女的她回到了老家河南省舞钢市。父母花钱托关系让她留在城里的中学做了一名美术教师。没什么压力,待遇也不错,对于一般的女孩子来说,剩下的事情就是找个好婆家嫁出去了。由于杨尚君在漫画上的小有名气,人又长得靓,当时平顶山市有一位年轻的民营企业家迷上了她,每周都开着自己的车给她送来一大束玫瑰。

想到自己将来就这样在这个小县城里过一辈子,嫁人、生子、周而复始地围着讲台和锅台转时,不甘寂寞的杨尚君觉得这简直是在“自我谋杀”,不久便萌生了辞职的念头,但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无奈,杨尚君偷偷向学校口头辞了职,给父母留下一封信,偷偷来到了省会郑州。

初到郑州,杨尚君这个在家里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娇女”体会到了出门在外的艰辛。她在一个都市村庄里租下了一小间七八平方米的蜗居,一张床、一张桌子便已经显得十分拥挤。她把自己的积蓄都取出来买了一台电脑,吃饭便成了问题,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家里要钱,只好自己买了个煤炉在走廊上每天煮面条和方便面。更苦的是找工作,每天跑得骨头都散了架,可是别人对她师专毕业的文凭却很是“不屑”,吃了很多软钉子,她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一周后,她偏偏又在回家的路上与人相撞,腿上被剐破了好大一块,一会儿就肿得老高,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她终于忍不住给父母打电话诉说,当电话里响起母亲熟悉的声音时,她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电话一挂,她就赌气地开始收拾东西想“打道回府”,可是,东西收拾到一半,她的倔劲又上来了:我就不相信,偌大的郑州就容不下我一个杨尚君!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郑州的《漫画月刊》杂志社招聘编辑,她凭着自己厚实的一沓材料一路过关斩将,终于做上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成为一位写字楼里的白领丽人!

吃“小樱桃”吃出来的智慧

《漫画月刊》是漫画界的权威刊物,里面聚集了不少漫画精英,更是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大批漫画人才,有着良好的漫画氛围,杨尚君又是一个喜欢学习和钻研的人,在里面不断经受陶冶和打磨,自身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创作起来便得心应手。

智者总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1998年8月,在零散地发表了许多卡通漫画作品后,杨尚君发现自己在漫画界和报刊圈内的知名度并没有多大提高。她认真思索后,终于得出了结论:尽管自己发的作品很多,但并没有推出一个真正“叫得响”的卡通漫画形象,因此要想奠定自己在漫画界的地位,必须集中笔墨,塑造出一个像米老鼠、唐老鸭或者涩女郎那样让人喜闻乐见的漫画形象。可是,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典型形象呢?她开始构思。

考虑到卡通漫画是孩子们的最爱,这个形象当然来自孩子们中间最好,这样会让他们感到真实而亲切,由此出发,最后她决定塑造一个幽默可爱的女生形象,既可以得到孩子们的追捧,又可以讨大人们的喜爱,而且富有生活气息。很快,她就把这个“可爱女生”的形象设计出来了。

形象有了,给她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能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呢?她绞尽脑汁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一天上午,她从编辑部出来,在马路上碰到一位中年妇女挎着篮子在卖樱桃。樱桃是她最喜欢吃的水果。她便停下买了一兜。看着那又鲜又嫩、又大又水灵的樱桃,她眼前一亮:小樱桃!对,就叫“小樱桃”,朗朗上口,亲切鲜明,又生动易记,再好不过了!

可爱女生“小樱桃”确定了,然后杨尚君又围绕着“小樱桃”设计了几个各自不同但却同样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便激情四射地开始了“小樱桃”系列漫画的创作。

成功总是垂青那些用智慧去打拼的人,很快,《小樱桃系列漫画》就开始在《南方周末》等多家知名媒体连载,不仅受到许多小读者的喜爱,还受到了众多迷的青睐。不久,因为赞助河南甲B足球队而闻名的河南建业集团麾下著名的“建业小哈佛国际双语幼儿园”便向杨尚君发来传真,请求让“小樱桃”出任他们的“荣誉学生”!

几个月以后,可爱女生“小樱桃”的形象便在漫画界和纸质媒体迅速蹿红,一举奠定了杨尚君在漫画界的地位。此后,很多知名媒体陆续为她开设了漫画专栏,全国各地的稿约像雪片一样飞来。于是,1999年9月,她毅然辞职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

辞职以后,她成了一个典型的“工作狂”,每天废寝忘食地创作,饿了就泡方便面,累了有时就在电脑前趴上一会儿打个盹。有一个寒冷的冬夜,她又冷又饿,又患上了重感冒,头疼欲裂还在赶报刊的约稿,最后突然一阵眩晕便倒在地上,过了好长时间意识才恢复过来,感觉嗓子里烧得像一团火,一个人又慢慢爬起来,想找杯水喝,才发现饮水机里的纯净水早已喝完,无奈,她只好接了一杯自来水灌了下去。因为额头烧得发烫,她就用毛巾蘸上冰凉的水放在额头上进行“物理降温”,然后又继续“开夜车”,一直到次日凌晨5:30才把约稿赶完。熟悉她的报刊编辑和周围的人们都称她为“漫画机器”。2000年上半年,国内顶尖的少儿出版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动向她发出邀请,跟她签约出版她的“小樱桃漫画”单行本。

短短一年时间,杨尚君在各报刊发表漫画3000多幅(组),此外,还出版“小樱桃漫画”单行本1~4册,销售异常火爆。当年,她的稿酬总收入就超过了20万元。

“异想天开”创造的奇迹

“小樱桃”火起来了,年仅23岁的杨尚君也奠定了自己在卡通漫画领域的地位,口袋也“丰满”了起来,对于大多数女孩子来说,在这种时候都会选择放松一下,好好地“享受享受”生活。但是杨尚君并没有就此满足,她再次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了总结,发现卡通漫画其实蕴藏着无穷的市场、无尽的商机,而做一个这方面的自由撰稿人,虽然也可以有不菲的收入,但是要想创作出大量的大型作品,像资本运作那样去挣大钱,几乎不可能。能不能让漫画的创作也导入资本运作的方式?

由此,她诞生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成立漫画公司,把漫画的个人创作变成一种流水线上的产品开发和制造,实施产业化运作,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开拓这个具有无限商机的市场!

从想法诞生的时候起,别人就认为她不过是在“异想天开”,因为在当时,不仅没有什么“漫画公司”,就连其他艺术形式创作的“公司”也是闻所未闻。在人们的脑子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是一种个人行为,不可能以“工厂制造”的流水线方式去进行“规模生产”。但是,当杨尚君真正开始筹备注册自己的公司时,大家才知道她是认真的。一时间,亲朋好友都纷纷劝阻。但杨尚君想得很简单:自己还年轻,失败了也无所谓。于是,2000年9月,全国首家专业漫画公司“郑州小樱桃卡通艺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但是,公司成立之后大半年时间里,都是异常艰难的。50多万元积蓄很快都投进去了,公司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工资发不了不说,最后连买办公用品的钱都没有了。最困难的时候,她急得躲到洗手间里偷偷地流泪,连跳楼的心都有了!但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她的人格魅力开始彰显出巨大的作用。公司所有人员没有一个辞职离开的,大家不仅主动提出暂缓发放工资,而且群策群力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就在杨尚君为了钱而愁肠百结的时候,她收到了员工们交给她的一个存折,里面是大家凑的十几万元!

靠着这十几万元,公司挺过了那段噩梦般的日子。流水线式的生产逐渐产生了它强大的威力,“小樱桃漫画”系列丛书一周就可以出一本,而单纯依靠她自己创作的时候,两个多月出一本还得通宵达旦地赶时间。公司步入正轨以后,开始产生效益,而且,名气、规模也开始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的漫画高手纷纷慕名而来,要求加盟。“小樱桃”在不断地成长、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荣誉也纷至沓来,“小樱桃”卡通典型形象更是被漫迷们誉为“中国第一可爱女生”!

“小樱桃”火了,杨尚君也火了。此时,杨尚君又开始了新的思索:国内的动漫市场基本被米老鼠、唐老鸭、加菲猫、蜡笔小新等洋品牌占领,民族品牌积弱不振,“小樱桃”现在树起了一面旗帜,要对抗这些洋品牌,就要让民族品牌“小樱桃”也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于是,2005年年初,她又在香港成功融资数千万元,筹建了小樱桃动漫文化产业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大举进军国际动漫业。

如今,小樱桃系列漫画书刊发行量超过1700万份,并成功地打入了日本、韩国等十几个漫画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读者俱乐部已拥有注册小读者300万,小樱桃网站(省略)也同步推出了英文版和韩文版;公司制作的小樱桃FLaSH动画风靡互联网。杨尚君也获得了“中国经济贡献企业女性新闻人物”的殊荣,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漫画大亨”。

画杨桃篇4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主题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该单元由4个有趣儿的故事组成,其中既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又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这也是我们在这一单元中要学习的写作方法。

如课文寓言两则中的《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要到南方去,而他却在往北走,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读了这个故事,肯定很多同学都在嘲(cháo)笑这个人,认为这个人简直太笨了。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那你将永远实现不了你的目的。这就是在简单的故事中说明深刻的道理。

《画杨桃》就是小作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简单的一节课却使“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不要想当然,走了样。这篇课文中还有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作者对老师和同学的神态、语言描写得具体细致,准确地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的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很符(fú)合我们的生活。同学们开始嘻嘻哈哈,笑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知道真实情况后又吞吞吐吐,写出了同学们的天真和有什么说什么,其实,这也是实事求是啊!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故事,关键是大家要开动脑筋去发现,去想,然后再去写,很多的故事中都有着我们可以学习的,或者可以发现并改正的东西。就是用事情来说明道理。

【小博士语录】

身边故事真不少,需要我们去寻找,

里面藏着大道理,只要我们肯动脑。

故事人物很重要,神态语言少不了,

描写细致又生动,你的故事就最好。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节选自岑桑《画杨桃》

画杨桃篇5

有一个小孩和他的伯父去捞鱼虾,到了溪边,小孩一直想着如何捕捞鱼虾,卷起裤管,脚猛地踩进水中,结果扬起溪底的烂泥,将附近的水弄浑浊了,小孩看不到溪中的东西,什么也捞不到,觉得很沮丧,伯父便对他说:“向前看,水是清澈的,小心向前走。”小孩听了,向前看,前面的水果然是清澈的。他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不再把溪底的烂泥带起来,最后也抓了不少鱼虾。

如果小孩只想抓鱼虾,结果只会把水搅浑,什么都抓不到。当他看到水那么清澈,不忍破坏水的清澈,换了一种角度,结果也抓了不少鱼。从想着抓鱼虾到想着不要搅浑水,小孩换了一种角度,结果看到的问题不同了,最后竟然收获了许多。遇到难事,不妨换一个角度,这样事情解决起来或许更方便。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老师在桌子上放了两个杨桃让大家写生。杨桃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大家都画了起来。画交到老师手里,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小男孩的画,画上不是杨桃,而是两个五角星,同学们纷纷笑这幅画的作者。老师让大家到小男孩的座位上去观察杨桃,大家过去后都楞住了,从小男孩的角度出发,看到的是杨桃的侧面,而侧面,正是两个五角星。

画杨桃篇6

举办彝县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二届中国**核桃文化节新闻会方案今年11月1日,是漾濞彝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这是全县10万各族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届时,第二届中国漾濞核桃文化节也将隆重举行。为了充分展现漾濞彝族自治县成立20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大力弘扬核桃文化,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10月份将在昆明举行建县二十年暨第二届中国漾濞核桃文化节为主题的新闻会。为确保新闻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特提出如下工作方案。一、主办单位新闻会由中国共产党漾濞彝族自治县委员会、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邀请省州委外宣办、省州政府新闻办参加策划、主持和协办。二、主题展示自治县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弘扬核桃文化,塑造漾濞新形象。三、地点、时间1、地点:昆明市中心。2、时间:2005年10月10日—15日期间选定一天。四、邀请媒体及有关领导1、新闻媒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驻昆记者、新华社云南分社、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云南画报、春城晚报、滇池晨报、民族时报、昆明日报、云南信息报、云南经济日报、云南科技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昆明电视台、云南人民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云南专递、大理日报、大理电视台、云南日报大理记者站等20多家媒体近40多名记者。2、有关领导:省委宣传部晏友琼部长、省委外宣办(新闻办)主任及其他领导、大理州委宣传部黄永华部长、州外宣办杨子东副主任等。五、县内参会人员茶忠旺、张郭宏、梅汉光、祁焕然、代罗新、李华荣、蔡云辉、杨凤鹏、杨占华、赵建钧、汪一民、钊志东等。六、相关材料准备1、主持词2、一个致辞(县基本情况介绍,县委书记)3、一个讲话(新闻信息,县长)4、新闻报道基准稿(附20年来建设成就,“三篇文章”、民族历史文化和招商引资等)20篇以上,供参会记者作为新闻素材使用。6、宣传画册:《中国核桃之乡漾濞》。七、会议议程1、省州外宣办领导主持会议。2、州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永华讲话。3、漾濞县委书记致辞。4、漾濞县人民政府县长信息。5、记者提问,参会领导答记者问。八、会场布置1、出席领导席签(主席台部分)、鲜花。2、会会标:主席台背景用一幅展示漾濞标志和生态环境的风光画面,集核桃生态园、县城、蓝天、会议主题字、主办单位落款的大型喷绘画来设计制作。3、会议厅内:制作和悬挂6幅展示漾濞核桃丰收、旅游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等摄影作品。九、工作保障1、筹备领导组:组长:代罗新副组长:杨凤鹏、汪一民。成员:赵建钧、杨占华、郎跃军、钊志东、左学政、苏丽芬、杜国彪。领导组下设办公室,汪一民负责日常事务工作。2、相关材料的准备,由县外宣办负责统筹定稿,抽专人配合完成。3、抽调县内3名礼仪小姐和2名工作人员上昆参加会议服务。4、会上及驻昆宴请所用饮品,由县核桃有限公司和县雪山清工贸公司提供赞助。5、准备给邀请参加新闻会的记者和领导误工费每人400元。6、请州新闻办帮助向省新闻办协调举办这次新闻会的有关事宜。十、会前宣传氛围的宣染1、邀请云南日报、云南电视台、春城晚报三家媒体记者为我县新闻会前期作信息预告,采写3—5篇新闻报道。2、县新闻单位(县电视台、漾濞时讯)要找角度、出亮点、精心组织,分别作好专题新闻宣传报道,并加大在大理电视台、大理日报上的新闻报道力度。十一、所需经费(5万元)(一)会租房、环境布置1.5万元;(二)向邀请领导、记者发误工费,按50人计算,每人400元,共2万元;(三)制作会标(喷绘),摄影作品画、发邀请书等材料费用0.5万元;(四)邀请参加会议的省州领导和县参会人员住昆食宿费1万元;

画杨桃篇7

教材分析: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每值岁末,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贴挂年画。

一张张喜气洋洋的年画在节日里给家家户户平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民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木版年画则是以木刻图案,按需上色,再转印在纸上而成。木版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通俗普及,拥有大量的欣赏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本课教材主要侧重木版年画的介绍。教材选取了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年画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的木版年画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祖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想: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无论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我将选取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年画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的木版年画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祖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由于是欣赏课,教学中我将以故事穿插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最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年画的发展做调查,使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了解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木版年画,初步了解其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年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目标: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用具准备: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讲故事导入

故事: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锏、一个拿鞭,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乐,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成为了贴“门神“画。

师课件展示图片,问:“知道哪个是秦叔宝?哪个是尉迟恭?

学生回答

师总结:这就是人们在过年时贴的年画。

板书:木版年画

二、认识木版年画的特色

1、师课件展示真人与年画的图片,学生对比,找不同,认识年画的特色。

教师问:画面的形象与生活的实际形象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画面中主要的色彩?

学生找特点回答,教师总结:

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

2、欣赏不同产地的木版年画作品。

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在用色上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的效果。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却变化多端,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这是其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的神情毕现。所表现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处,并且以正脸出现,这样易表现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节。图文并茂也是武强年画的一个特点,很多画都配有风趣

、诙谐的诗词等。

山东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源于潍县西杨家埠村,有“公茂”、“永盛”、“吉兴”、“广盛泰”、“万顺”等数家画店。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公茂画店又分出“大顺”和“公兴”画店。到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西杨家埠画店发展到60多家,东杨家埠出现“永顺”、“公盛”等画店。杨家埠木版年画分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东大顺”作坊有画版300余套,每年用20张案子印画,产量达百万张以上,全村投入年画生产者最多时达500余人,附近村庄到西杨家埠当画工者也有300余人,全村最高年产量约5000万张,用纸达万令。

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品种,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的组成部分。

1862年至1908年(清同治初年至光绪末年),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极盛时期。西杨家埠画店已达100多家,附近十几个村庄也兴办了画店,生产各种年画200多种,每年来往于西杨家埠的画商小贩多达5000人左右,产品除销往山东各地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东北等地,有的画店还到外地开庄卖画。此间,出现了专业性经营的画店,如专供东北销售的大门神画店“东大顺”被称为关东庄,有专管戏曲年画的西路庄和专印“横披”“洋条子”“灶马”的胶州庄等。

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杨”。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与中国传统的过年密切相关。过年既含有庆祝丰收之意,又充满欢乐、希冀、神秘的色彩。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鲜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型的图画装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江苏桃花坞年画

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传世实物来看,它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同被称作“南桃北杨”,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木版年画”,闻名中外。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时事新闻、民间传说,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尺幅规格有门画、中堂、条幅、斗方等。

河南朱仙镇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问:“人们为什么选取这些题材?它传达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情感,有何寓意?”,从中体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看年画讲故事,了解年画表现的内容特点。

师播放课件,讲述画中故事,想:“年画选取和表现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

学生回答

三、介绍一幅年画作品。

师创造情境:现在有个外国商人想购买一幅木版年画,你能将你喜欢的年画介绍给他吗?

学生互相介绍,说一说,指名上前介绍。教师请一个学生做外国商人。

四、课后延伸。

现在木版年画艺术快被人们淡忘,我们要把中国的民间艺术传递下去。那你们准备在课下做些什么呢?

画杨桃篇8

【名称来历—大虹桥—南门】

各位游客:我国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有三四十处之多,而“瘦西湖”仅扬州一个。那么她为什么要定名为“瘦西湖”呢?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原名“炮山河”,亦称“保障河”,是隋唐时期由蜀同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洞水流人运河的一段水道。它有50多公顷的游览面积,6公里多的游程,一条曲水如锦带,时展时收,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五色飘带,形态自然动人。后来改称“瘦西湖”,是因为乾隆年间诗人汪沆将扬州保障河与杭州西湖作了一番比较,写了一首咏赞保障河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此“瘦西湖”作为正式名称,名闻中外。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名闻天下的瘦西湖第一景——大虹桥。这座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十五年后,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有一次乾隆的游船到虹桥,见一乞丐手执长竿,长竿端头置一布袋,口中念念有词,便门左右,此人在此作甚?纪晓岚(清朝大臣)忙上前答道:是一乞丐,专在河边吟诗乞讨为生。乾隆闻听下旨命令乞丐当面吟诗,乞丐不慌不忙地吟道:“三月烟花风流在,一代天君过红桥。锦帆徐牵碧镜里,落霞贫贱照天烧。”乾隆不得不感叹:“扬州乞儿尚能作此诗,果然不愧为文昌之地。”而他自己也被撩动诗兴,出诗应和:“绿浓春水饮长虹,锦缆徐牵碧镜中;真在横披画里过,平山迎面送春风。”今日大虹桥已成为进人瘦西湖的咽喉,登桥远望,不仅可见湖水如带,桃红柳绿,画航签歌,更可见远处小金山上的山亭,隐隐约约,似在招引我们,步入佳境。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恢宏建筑,就是今日瘦西湖的南大门,她正敞开怀抱,热情欢迎我们的到来。瘦西湖南大门像一道屏障,使瘦西湖诸景半藏半露,恰似美人“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门厅檐口的“瘦西湖”三字匾,是扬州已故书法家孙龙父的手笔。门厅廊柱上一副槛联这样写道:“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间平泉草木;湖山倍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是晚清扬州诗人李逸休撰题,并由其女儿扬州着名书法家李圣和书写的。有了这副祖联,瘦西湖风光也更添了几分滋力。几年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元妃省亲”的那场重头戏就是在这地拍摄的,让我们像当年的元妃那样登上挂揖兰桡,透过珠帘绣幕,去纵情领略瘦西湖的风光吧!

【长堤春柳—小方亭—桃花坞】

各位游客:步入大门,脚下一道长堤,逶迤北去。从虹桥直至徐园门前,是一条600米的长堤。东侧是碧波荡漾的湖水,西侧为花圃,路的两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沿途有五景,皆为清初盐商黄为蒲所筑。此景即称“长堤春柳”。每当和煦春风吹到这里时,那细细的柳丝就被染成嫩黄色,继而吐出粒粒绿珠。春意盎然时,柳叶舒展了,桃花盛开了,湖上微风吹来,那柳丝们娜起舞,树影婆婆,似青烟绿秀,漫步其间,怎不会令人人迷呢!这正如诗人陈其工所描写的:“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人迷。”

春日踏访柳堤是最有意趣的,漫步在这“问株杨柳间株桃”的长堤上,不知游客们是否有心旷神怕的感受。堤虽长但并不显得单调,请看前面堤畔的这座攒尖翘角式的四柱方亭,显然是让我们在此驻足,静静地揣摩欣赏这里的景色。亭内面西的“长堤春柳”匾是清代进士扬州书法家陈重庆的手笔。联题:“佳气溢芳甸(赵孟頫句),宿云檐野川(元好问句)。”为扬州书画家王板哉所书,登亭小想,使我们在领悟中又进入了新的意境。

画杨桃篇9

这是一幅佛教题材的版画,配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公元868年“d为两亲敬造普施”而刻印的书籍。d可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佛经教义,于是采用了配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的确令书籍的版式变得活跃。随后,在佛经书籍、通俗读物、戏曲小说、史略传记中,版画之风逐渐盛行。

版画是艺术与印刷技法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是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图案,然后印刷出图画。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形成了各种特色鲜明的流派。建安派,以福建建阳为中心,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金陵派,以南京为中心,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武陵派以杭州为中心,题材开阔,刻制精美;徽派则以安徽徽州为中心,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在各地工匠艺人们的手工迅速发展,除了用作书籍插图,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上世纪前中期,版画曾十分流行,一度化身为社会宣传和政府推广的艺术形式。这个时期的版画具有突出思想观念的特点,一幅幅构图夸张、寓意深刻的版画带给人们理念的冲击。

发展得最为繁荣的版画当属木版年画。“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一诗真实写照了每年春节之前家家户户贴年画的盛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等地,“家家刻版、户户丹青”,是最负盛名的年画之乡。年画被誉为农耕时代老百姓的“墙上电视”,为老百姓的平淡生活带去了丰富的色彩、有趣的故事以及精神的寄托。

近年,人们逐渐认识到版画的收藏价值,国内版画收藏逐渐起步。版画收藏热促使现代版画长足进步。如今,在观澜客家古村落,一个大型版画基地的落成,全国各地亦有不同的版画创作基地或者工作室,大量的版画艺术工作者创造着现代版画艺术。

复制版画向创作版画的发展,令版画的艺术价值大大得到提升,也令版画有了新的发展空间。早期版画画、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画稿刻版,刻版后进行无限复制。如今的版画艺术家,画刻印均由自己一人完成,每一步都有着自己的创作构思与表达。为了解决版画因复制而价值被打折扣的问题,他们借鉴欧洲版画市场的做法,对版画的复制进行限量。

2008年11月15日,版画艺术家应天齐教授和多名学生在一块木板上现场刻制,将李桦先生的著名版画《怒吼吧,中国》放大,并命名为《我是原创》,印制了标明“1/1”的一幅版画以后,他们当场将原版销毁。应天齐的这个被媒体称为行为艺术的艺术行为,其实是为版画艺术的发展画上了划时代的一笔。只印一张的版画作品将与国画、油画作品一样,因为独此一件而拥有凝聚而完整的艺术价值。

中国版画经历过漫长的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有年味儿的画

年画中那份民俗的味道、那种乡野的气息,令我们的心灵在亲切与共鸣中得到皈依。

作品:《一团和气》

类型: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代表作《一团和气》,造型粗看像老太太,细看又像小孩子。老小和气,圆圆满满。它在图式上借鉴了明成化帝所创的《一团和气图》,体现出民间百姓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桃花坞年画:系用一版一色的木版套印方法印刷,工艺精美,一幅画要套印四五次至十几次,有的还要经过“描金”、“扫银”、“敷粉”等工序。在色彩上,有桃红、大红、蓝、紫、绿、淡墨、柠檬黄等诸色。在艺术风格上,桃花坞年画构图丰富,色调艳丽,装饰性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人物塑造、刀法及设色上,具有朴实、稚拙、简练、丰富的民间美术特色。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作品:《五子夺莲》

类型:天津杨柳青年画

五子寓意多子,亦有“教五子,名具扬”之意。民间素有“五子夺魁”之说。此画中为“夺莲”,寓意“连生贵子”之意。此幅作品由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创作。霍庆有继承父志,利用近30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风行于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年画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美女及胖娃娃等。在艺术风格上,杨柳青年画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在人物的头部、脸部等重要部位,多以金色晕染,自成一格。

作品:《利市仙官来》

类型: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利市仙官名姚少司,是武财神赵公明手下一员大将,五路财神之一,专司迎祥纳福的好事。《利市仙官来》是最受欢迎的杨家埠年画作品之一。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盛于清代,流行于黄河下游地区。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主要内容包括6大类,即过新年、结婚、农忙等风俗类,年年发财、金鱼满堂等大吉大利类,门神、财神、寿星、灶王等招福辟邪类,包公上任、三顾茅庐、八仙过海等传说典故类,打拳卖艺、升官图等娱乐讽刺类,三阳开泰、开市大鸡、四季花鸟等瑞兽祥禽花卉风景类。

作品:《少年黄飞鸿》

类型:佛山木版年画

著名武术家黄飞鸿是广东佛山的一个骄傲,2006年佛山举办第十二届广东省运动会,吉祥物就选用了他的形象,取名“鸿鸿”。组委会请佛山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冯炳棠将“鸿鸿”镌刻成了32幅年画作品。这就是其中的一幅。

《少年黄飞鸿》构图饱满,线条粗犷刚劲,简练传神,刻版刀味十足,人物形象豪放洗练,用黑色分割红、黄、绿等明亮的色彩,不但不显俗气,反而有一种热烈、朴拙的装饰效果,在衣着上增绘金银色线纹、工笔绘彩,增加了作品富丽的南方特征,很能代表佛山木版年画的风格。

佛山木版年画:始于宋、元年间,有近700年的历史。佛山木板年画在吸收佛山剪纸、铜凿金花、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以红、绿、黄、黑四色木版套印。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为其主要特色,常用红丹、金银色加强画面的装饰效果,使画面更显热烈艳丽、熠熠生辉。因此,佛山木板年画又有“万年红”的美誉。

作品:《方弼》(备选)

类型:凤翔木版年画

方弼出自《封神演义》,传说身高三丈六尺,力拔山岳,是君王府的镇殿将军。这幅线条流畅,色彩饱满的《方弼》乃凤翔木版年画第20代“掌门人”邰立平所创作。如此神情生动,形象威武的方弼一贴上门,相信妲己等妖精鬼怪都不敢靠近了。

凤翔木版年画,源于凤翔南里邰姓,始于唐代,盛于明清。凤翔木版年画的主要题材为大门神方弼等历史人物、民间故事以及六全神、灶王神等神怪形象。凤翔年画较国内其它地方年画粗犷、夸张。局部粗细搭配、构图饱满。色彩对比强烈,套金套银显得富丽堂皇,手脸手工填染,更显逼真。

思想•印

创作版画的画、刻、印均由版画艺术家一人完成,每一步都有着自己的创作构思与表达。

作品:《西递村系列之五》

品类:水印版画

作者:应天齐

创作时间:1988年

规格:50cm×60cm

银灰色、黑色、深黑色的线与块,在纯白之上水印、平填出宁静肃穆的村景,向上延伸的笔直石梯将视线导向有着独特的马头墙的屋舍,将想象领入气质隐逸的徽派古民居文化。

画中美景源自联合国确立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安徽古村落西递。西递村因版画艺术家应天齐的这组版画而享誉世界,一个村子因一个艺术家而名声大噪。有人说,应天齐之于西递的意义相当于陈逸飞之于周庄。

1986年,应天齐在屯溪参加中国版画家代表大会,偶然引入这里。从此,应天齐的创作生命乃至整个人生都被改变,而他也改变了这个村落。

应天齐留在西递村画了8年,这个位于皖南古徽州黟县的小村落的美被他一一雕刻成版,然后采用鲜有人掌握的水印拓印法印成一幅幅被拍卖到上百万的画作。

应天齐说:“初春的皖南景物总是湿漉漉地浸着绵绵细雨,古老建筑斑驳的风火墙,低矮倾斜的木屋和由此而产生的肃穆苍凉的气氛,迫使我必须寻找一种更为真切、细腻而严肃的表达形式。”而水印版画拓印给了他这样的表达方式去诉说他对景物内在的深沉情思。

《西递村印象》从内容上表现了徽州民居之美,从形式上表现了水色淋漓、滋润空灵之美以及水印版画独特的印痕之美。

当代著名艺术家徐冰点评:看了《西递村印象》,生活的琐碎和世俗的纷扰越来越远,它们被剥离得很干净了……留下的是黑,是空寂,是我们不能进去的西递村,是对观者精神冷峻的控制。

作品:《西递村系列之三》

品类:水印版画

作者:应天齐

创作时间:1989年

规格:40cm×50cm

作品:《西递村系列之二十三》(备选)

品类:水印版画

作者:应天齐

创作时间:1991年

规格:60cm×51.5cm

作品:《躺着的男人与远去的白马》

作者:苏新平

类型:石版画

规格:50.5cm×62cm

大地上,人睡着了。是累了,还是因为懒或在幻想?那白马却醒着,离开人与文明,凭着动物的灵性独自走向远方。马桩四处杵着,似乎没有捆住马,却困住了骑马的人。

出生于内蒙古大草原的版画艺术家苏新平,画作中渗透着割舍不了的草原情结。但是草原在他的画作中不是蓝天白云、碧草繁花的场景,而是呈现出孤独的空旷感,他描绘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草原。

苏新平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创作了一系列草原题材的版画,《躺着的男人和远去的马》创作于1988年,是他早期版画代表性作品之一。苏新平在自我解读这幅作品时说:“一匹缓慢走向画面深处的马象征着蒙古族牧民与四时并运的生活或劳动,无尽延伸的马桩乃是其历程的标志,画面下方躺着的人象征着无为的自然意识,思辨在睡眠,梦境亦不存在,人与天地的冥合却是人自身的状态。”

苏新平的早期版画作品在画面形式上具有突出单体形象、抽空物质空间的特点,他用石版画独特的肌理语言静静诉说着草原的欢乐、忧伤、痛苦,将蒙古人“无言”、“默然”、“孤寂”等等心理特征全部展现在一个主观异化的幻想的世界中。空旷的草地、荒凉的小镇、梦境中的男人、神秘的光束……超现实的“客观叙事”的背后,体现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对现实人生的洞察与象征性的表达。他用写实的表象进行超写实的想象,表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深切关怀。

作品:《宁静的小镇》之二

品类:石版画

作者:苏新平

创作时间:1990年

规格:69cm×52cm

作品:《宁静的小镇》之七

品类:石版画

作者:苏新平

画杨桃篇10

关键字:门神;年画;特色

年画(newyearpaintings)这一名称定于清光绪年间,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我们中华名族之传统瑰宝,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是中国民间为庆贺年节而产生的特有绘画作品,它是中国民间美术的最集中表现形式。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中引《黄帝书》:“上古之时,有荼与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立桃树下,简阅百鬼”。世界上原本没有鬼、神,神是人们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或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进行神化的产物。最早到南北朝时,就出现了单幅的门神画,南朝梁宗憬的《荆楚岁时记》“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右神荼,左郁垒,俗谓之门神”。东汉蔡邕的《独断》中就记载有:画"神荼"和”郁垒”于门户,用做防御凶煞的门神。随着历史变迁,又出现如钟馗、秦叔宝、尉迟恭、关羽等门神人物。

一、人物造型的演变

门神年画中的人物,大多数是身着:大红色官袍,护膝铠甲,手扶佩剑,脚蹬黑色朝靴。故有说: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雅气,表现劳动者要朴质善良,名士要儒雅,忠臣要耿直,良将要忠勇绿林好汉要豪爽狭义女性要温柔聪慧,儿童要纯真活泼的气质。

二、构图饱满对称

画面中构图充实丰富,在一幅画中的人物和动物形象,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是五官俱全,如果缺少某一样东西,就会觉得画面不完整,画师让画面尽量不留白,虽然内容多但是却不显拥挤。画面布局丰富又饱满,富有装饰性,这也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观念中的"美”和"满”紧密相连,如"圆圆满满”、"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等象征美好富裕的词。门神年画构图对称,表现出人们向往的成双成对的传统观念。早在东汉前期的墓室中,就存在对称形式的壁画,如汉王墓室中壁画上的人物门卫,门卫分布在墓室门口的两侧,其形态就如同后期的门神。由于是装饰门户,要求两扇门上的人物对称,如一面是黑脸威风凛凛的武将,一面就是白脸文字彬彬的文臣,一对门神文武兼备,体现了民间老百姓们的求全心理。即:武将镇宅避邪,文官祈福纳吉。另门神中人物都是面对面,若一神左手执兵器,则另一神便是右手拿兵器,这样使两张画看起来更和谐,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

三、讲究色彩搭配

门神年画总体来说都具有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特点,异于形成不同的风格,一般说来北方年画色调浓艳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橙原色,南方年画的色调即鲜艳,又雅致协调,善于用桃红、粉绿、粉蓝等色彩。由于各地欣赏习惯差异,绵竹画师讲究配色,至今仍有一总结性的口诀:"红不靠黄,禇红不靠黑,绿不靠黄,红不同红配色,禇紫色不靠红,蓝、红蓝色都能靠,黄丹可映红登,这都说明了色彩理论在年画门神画师中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的,追求乡土风味,韵纯味厚,粗狂淳朴,以符合画面的主题内容,以及群众的欣赏习惯。

四、地域特色

"北方粗犷豪放,南方细腻柔媚”,总的来说就和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再进一步细看,各地的门神画在形象创作手法上也各有千秋。例如,苏州桃花坞秦琼,其所描绘的人物脸只勾线,构图匀称、丰满,常以紫红色彩为主调,表现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刻工、色彩和造型,都精细、秀雅。陕西凤翔年画,将彩印与手绘相结合,局部手工填染、套金、套银等。河南朱仙镇的年画人物形象夸张,线条有力,流畅,富于韵律,洒脱,色彩艳丽。民间年画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全国就有20多个省有着不同风格的年画类别。年画发展到清朝中后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除最具代表的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阜、四川绵竹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河北武强年画,除此之外还有陕西的凤翔、山西的临汾、福州的泉州、浙江绍兴、湖南的邵阳滩头镇、广东的佛山、广西柳州、台湾的台南等地都各具其特色,形成了争奇斗艳的繁盛局面。门神年画体现了地域文化鲜明的文化个性。这对我们今后了解年画绘画的传播和历史、社会民俗的演变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徐世一单位:湖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王树村.中国杨柳青.木版年画集[m].福建: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1992.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m].深圳: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