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励志歌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39:29

校园励志歌曲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歌曲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151-01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和创建的、以培养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的的,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隐性课程,是一种教育“场”。在中小学,其校园文化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高品位的内容和多种形式进行的,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德才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性的文化活动。它包括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文体文化等多种内容,它是学校整体素质的表现。

歌曲对人影响最大的是歌词,从歌曲的内容主题上看可分为生活歌曲、劳动歌曲、爱情歌曲、革命传统歌曲(红歌)、军旅歌曲、励志歌曲、体育歌曲、咏物抒情歌曲等。德育歌曲是一种统称,它是指在歌词内容上以弘扬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积极向上的,以正面的、直接的教育引导为突出特色;旋律欢快明亮,流畅动听的歌曲。它包括革命传统歌曲和励志歌曲。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提高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形成积极、健康、高尚的思想追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事关人民利益和社会和谐。做好此项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提高认识改革创新,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要从赢得青少年、赢得未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之中,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实践者。要坚持以文化育人,着眼于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创作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多提供优质便利的文化服务,深入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着力推进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的确,在人的素质中德育素质位于其它素质之首,是其它素质的灵魂。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良好道德素质的统帅下才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数已占到全国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说明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下滑的问题十分严重。而学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阵地,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除了要加强德育教材建设、提高德育课教学质量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其中的校园歌曲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深刻最久远的,如许多过去优美经典的好歌常伴我们一生,至今仍难以忘怀,并时时激励着我们前进。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呼吁要创作出学生喜爱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好歌,但是仍呼之难出,在我们的音乐教材中属于德育歌曲的比例不到10%,学生在课余时间唱的多是爱情题材的歌曲。即便是音乐课上也是老师爱唱什么歌就教学生什么歌,很少考虑歌曲的德育教育功能。德育歌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不到位,这是德育教育上的不足,也是校园文化建设上的缺憾。

90%的学生对德育歌曲是欢迎的,现在的问题是好的德育歌曲很难走上市场进入学生的生活,学生不是不想唱而是得不到这样的歌曲,许多班主任为找一首积极向上的班歌苦觅难寻。我们调查研究后认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现在的歌曲艺术界的一些人士有一种远离政治,想追求中性永恒的倾向,因此,新的所谓革命歌曲(红歌)非常少见。

其次,德育工作者和艺术工作者缺乏沟通合作,特别是艺术工作者往往有一种傲气,他们缺乏德育知识又不愿到德育领域来深入生活,加之缺乏对青少年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创作不出学生喜爱的优秀德育歌曲。

第三,尽管德育歌曲的教育引领作用很大,但是,其市场经济效益不如爱情歌曲大,创作者的经济回报低甚至会倒贴,因此创作积极性不高。

第四,艺术管理部门对德育歌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一些人存在腐败等不正之风,新创的德育歌曲再好也难有出头之日。

第五,党和政府缺乏对德育歌曲的扶持力度,对思想道德建设要求的多和高,却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

对此,我们认为,要想使德育歌曲繁荣起来,使德育歌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头戏,用德育歌曲来引领学校积极向上的文明校风,用德育歌曲来塑造广大师生美好的心灵,需从如下方面加以改进:

首先,党和国家要大力倡导德育歌曲,并开展全国性的德育歌曲大赛,为德育歌曲的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各地文化宣传教育部门要对艺术创作工作和德育教育进行整合,组织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布置任务,拿出具体措施鼓励他们创作出优秀的德育歌曲。

第三,在中小学音乐教材中加大德育歌曲的比重。

校园励志歌曲篇2

关键词:校园音乐文化;素质教育;作用

校园音乐文化在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修养方面具有巨大的价值。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做好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并通过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学校形象,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一、素质教育与校园音乐文化

实施素质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音乐文化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的主导下,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具有本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音乐文化氛围。如合唱团、乐队等社团活动。

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认识和思想。校园音乐文化恰恰是这些功能的综合体现,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途径。

二、校园音乐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渗透在学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体现在他们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沃土。

1.音乐活动彰显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校园音乐文化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能施加良好的影响。学校领导和教师应重点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唱响中国》等三十六首歌曲,使学生深切感受我们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校园音乐文化的良性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组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并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让学生听到流淌在我们血脉源头的民族乐声。坚持良好的音乐文化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

3.励志音乐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斗志。在青年学生中大力推广励志乐曲、歌曲所形成的校园音乐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激励学生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特别是一些流行的励志歌曲,如《我真的不错》、《蜗牛》、《隐形的翅膀》等,对学生的内心世界会有很大的冲击,给他们精神上莫大的鼓舞。

4.校园音乐文化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多是以集体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如大合唱,集体舞等形式。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学生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加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5.校园音乐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校园音乐文化的举办,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并相互促进的过程,它的指向性是很明确的,就是以愉悦学生的感觉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例如由学生亲自动手去组织一台文艺节目,促使他们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三、培育校园音乐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校园音乐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素质教育的效果。如何培育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1.充分利用学校音乐资源,努力创建校园音乐环境。广泛开展学校艺术节等多元音乐文化活动;开设音乐多元活动课,排演音乐剧、组织合唱队、乐队等;利用校广播播放各种音乐;通过汇报表演等各种教学艺术实践活动,总结经验,让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个人修养。

2.充分利用音乐的渗透功能,综合各学科进行音乐熏陶。音乐教学的语言包括艺术领域之间的综合,将音乐欣赏与姐妹艺术中相关的内容、手段进行有机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可直接使用音乐,调节情绪,激发想象,开发记忆潜能。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播放一些古筝曲,让学生跟随音乐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美景。

3.积极关注音乐流行动向,选择并整合社会音乐资源。面对多姿多彩,多元化的社会音乐文化,学校应积极主动地构建起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校内外互动,使学生经受各种锻炼,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鉴别、选择、抵制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使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4.大力扶持学生艺术社团,发挥其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带头作用。艺术社团是学生文艺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通过艺术社团的建立,坚持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优化青少年学生的审美意识,让那些高品位、优秀的音乐精品来熏陶和感染艺术团的学生。

综上所述,校园音乐文化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强化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满足了广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校园音乐文化对落实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应未来社会需求、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姚应红《谈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文化建设》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1年第1期

[2]金超哲《关于高校音乐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研究》魅力中国2010年第3期

[3]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2009年第8期

校园励志歌曲篇3

一、成立活动组委会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五一”、“五四”活动内容安排1、演讲比赛参赛办法:由各班推荐同学参加预赛,在预赛中选出优秀选手10人,在活动当天进行决赛,取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进行奖励。

2、文娱活动比赛(1)每班组织一个大合唱要求:人数40人(站三排一排13人、指挥1人,可请夏婵娟老师伴奏),演唱歌曲自选下列参考曲目中的一首。

附参考曲目: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长江之歌;3、欢乐颂;4、走进新时代;5、雪绒花;6、保卫黄河;7、歌唱祖国;8、众人划浆开大船;9、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10、五十六民族五十六朵花、11、光荣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13、我和我的祖国;14、国歌;15、颂歌献给亲爱的党;16、游击队之歌;16、中国娃;及其它适合于合唱、健康、具有爱国主义及当代中学生气息的歌曲。

奖励办法:各年级取一、二、三名及优秀组织奖一名进行奖励。

(2)每班组织一个自选节目要求:节目形式人数不限(演唱、舞蹈、相声、小品、诗歌朗诵等),要求积极、健康向上、具有爱国主义及当代中学生时代气息。

班级自选节目不进行评分,只作表演不设奖项。

(3)书法、绘画作品比赛要求:作品形式不限。书法、绘画每班不得少于两幅作品(书法由潘家明老师负责、绘画由吴洪艳老师负责)。该项比赛作品由各参加人员将作品交负责人,截稿日期4月23日,评比时间:4月24日,获奖作品在活动期间展出。

教师也可以参加。

3、教师队表演节目

(1)为了提高活动娱乐性,给学生作出榜样,教师组织一个大合唱,陈圆老师具体负责,人数40人(指挥陈圆、伴奏夏婵娟)。

参加人员:甘元林、潘运德、龙永宪、陈群、黄春、朱仕荣、袁刚琴、朱明先、饶正秀、罗帮丽、陈乔先、张大平、邓婷、殷永先、刘兴琴、刘明凤、吴洪艳、刘兴权、唐健、赵坤、陈福海、陈远锋、王启立、方国贞、尚荣志、王维权、叶真勇、杨友谊、张华平、李景波、周兴明、程明学、陈其斌、宋光辉、马嘉、倪祖俊、任永富。

(2)组织一个小型校园集体舞表演,人数8人,由魏刚老师负责。参加人员有魏刚、陈园、吴洪艳、夏婵娟、任永富、黄春、朱明先、陈远锋。

4、新团员入团宣誓三、活动日期:暂时定于4月30日(如天气情况有变或特殊原因临时通知)四、主持人:陈园吴洪艳五、活动评委会1、文娱评委:

王永琴、张华平、陈乔先、王启立、潘运德、陈群、赵坤、徐德勇、龙永宪、唐健。记分统计:罗永军、马嘉。

2、“抗凝冻、迎奥运”演讲评委徐德勇、潘运德、龙永宪、潘家明、殷永先、陈福海、倪祖俊、王启立、方国贞、陈群。记分统计:罗永军、马嘉。

六、报名时间:20**年4月16日--------18日。

七、活动期间的后勤工作由任永富同志负总责,其中舞台设计:潘家明、刘顺元、吴洪艳、魏刚、陈园;音响:宋光辉;安全保卫:陈其斌、陈远锋。

校园励志歌曲篇4

一、一档音乐专题:《当民歌遇上钢琴》致敬中国钢琴音乐百年华诞

为纪念中国钢琴音乐百年,2015年2月,我们曾经制作了音乐专题《当民歌遇上钢琴》,采访了鞍山音乐家协会主席毕长城和副主席贾延飞,介绍了他们为纪念中国钢琴音乐百年组织编撰的《中国民歌钢琴曲集》(汉族卷)(少数民族卷),该书在2014年10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社出版发行,该钢琴曲集收录了200首中国民歌钢琴曲。之所以会选择两卷各100首,也是为了纪念中国钢琴音乐百年。

该曲集是全国首部涵盖56个民族民歌的钢琴曲集、首部涵盖中国全部行政区域并按省级行政区划分的民歌钢琴曲集、首部涵盖从初级到高级钢琴爱好者使用的民歌钢琴曲集。两位主编在鞍山是有名的钢琴教学带头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源于对完善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体系的思考,经过不断论证,决定沿着中国民歌这一脉络,经历采风、考察组织创作、教学实践研讨、筛选和审校乐谱,一直到付梓,历时三年编写了《中国民歌钢琴曲集》。

该书填补了钢琴教学初、高级阶段没有系统对应《拜厄》《车尔尼599》《车尔尼849》《车尔尼299》的中国作品配套教材的空白,对加快建立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教育体系做出了贡献。中国文联副主席、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徐沛东在采访中称之为具有“教科书”意义的钢琴小品集,让学钢琴的学生能更全面、更系统地去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和欣赏演奏能力。作者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近七十位青年作曲家进行再次创作,全书的音乐语言风格多样。鞍山音乐广播当时以此音乐专题《当民歌遇上钢琴》致敬中国钢琴艺术之旅百年华诞(自1915赵元任创作《和平进行曲》算起)。百年来,几代国人音乐家遵循“洋为中用”的理念,创五声调式和声理论,将优秀的传统民歌改编成钢琴作品,可以说孜孜求索终获累累硕果。节目播出后,让听众在对民族音乐了解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二、延伸推广策划:《民歌悠扬》弘扬民族文化

鉴于广播和音乐共同的听觉属性,加之在全国还没有这样一个系统全面的介绍民族音乐的广播节目,我们在播出音乐专题《当民歌遇上钢琴》后又策划了长达186集的大型音乐系列专题《民歌悠扬》,近水楼台地邀请鞍山音乐家协会两位主席为节目顾问。此前,我国的作曲家、钢琴家也尝试过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虽也有经典之作,但这些作品难度普遍偏高,受众面小,适合青少年并利于普及的民族钢琴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已故中央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曾写中国民歌钢琴小品集,但没能正式出版,也鲜有人听到听全,留下无限遗憾。制作音乐系列专题《民歌悠扬》,通过广播这一大众媒体使民歌音乐跨越时空与钢琴相遇,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普及了高雅艺术。每期10分钟,短小精悍,首先介绍一首民歌的背景,比如《八月桂花遍地开》习惯被称为江西民歌,实际是根据河南南阳民歌曲调填词而成,而且是南阳地区第一个苏维埃县级政权成立歌曲,所以一般会被划为河南民歌;接着介绍国内现有的演奏或演唱版本,然后再按《中国民歌钢琴曲集》中的曲谱用钢琴演奏这首民歌。在每期节目的最后,采访书中负责将其改编为钢琴曲的作者,由这些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的专业人员畅谈创作感想。

选择曲目时,从30个省级行政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民歌主要源起于广东省,、新疆没有或极少有汉族民歌,故这四个行政区的汉族民歌不单独列入)的汉族民歌中精选100首,从55个少数民族民歌中精选100首,共计200首分别进行钢琴曲的编创。

中国民歌是一个美妙而丰富多彩的宝库,由于东方民族音乐中的语义化特点过于明显,加之在创作时与西方乐器的融合上存在不小的技术难度,使得编创工作更加艰难。这些青年作曲家是中国音乐的新生力量,他们在编配钢琴曲时,在保证民歌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怀着对弘扬民族音乐的崇高使命感,创作中,在呼应西方各流派钢琴音乐的同时,更加注重探索中国音乐元素的内涵,解构其基因,笔触力图形象生动,着力突出旋律性,对众多的前辈开拓者研究出的中国和声语言予以继承,并注重以传统与现阶段内更具先锋性的和声语言的开发使用。节目播出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尤其是年轻的听众只通过一些电视的选秀节目偶尔听到一些经过改编的民歌,而通过《民歌悠扬》节目,他们听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歌曲调和其背后的民俗故事。比如新疆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达尔和玛丽亚》,我们就播放了玉米提演唱的和选秀歌手平安在中国之星第八期中演唱的两个不同的版本,让当下的年轻人对民歌这一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传统音乐多一些了解,鼓励大家多听多唱民歌,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促进社会和谐。

三、开辟线下活动:“民族音乐进校园”普及高雅艺术

在节目播出的过程中,我们从听众的反馈里了解到:让更多的人喜欢并传承民族音乐仍然任重而道远。很多孩子对中国民歌的概念几乎是空白的,令人非常痛心。于是,鞍山音乐广播开始积极思考,怎样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中国民歌?最后我们想到了校园铃声。

在鞍山音乐广播的策划下,毕长城和贾延飞两位作者从《中国民歌钢琴曲集》中,挑选出注重青少年心智开发题材的30首经典民歌,并将其录制成校园铃声,让学校充分运用课间铃声,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音乐的普及宣传,被鞍山市教育局认可并上传到官方网站上,供全市中小学自主选择下载使用。

随后,鞍山铁西公益小学和海城西关小学率先采用民歌校园铃声,以往相对单一的铃声被优美的民歌铃声所取代,清晨,听着悠扬悦耳的民歌铃声走进学校;上下课时婉转动听的民歌铃声再度在耳畔响起。学生喜欢这些优美的旋律,而这些民歌铃声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达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有“声”的独特教育效果,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书画展览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查背景资料、查歌词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56个民族的音乐和特点,丰富了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拓展了知识面。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孩子们对中国民歌有了深入了解。

“中国民歌钢琴音乐校园铃声曲”在学校的普及推广过程中,鞍山音乐广播的主持人还会同鞍山音乐家协会的同志一起做校园铃声宣传展,做题为《民族音乐进校园》的讲座,使师生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传扬的信心和决心,为民族文化传扬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还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升旗仪式、班会、音乐课等多种渠道宣传民族文化。

例如,在铁西公益小学,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自主选择一首校园铃声曲,全班学生及家长共同探究民歌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在《东方红》、《北京金山上》、《青春舞曲》、《拥军花鼓》等歌曲的资料收集中,了解了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表达的情感、民族风情等,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鼓励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和公民意识。达到了“德育满天下,文化传万家”的教育目的。海城西关小学在师生及家长对“中国民歌钢琴音乐校园铃声曲”有了深刻的认知的基础上,又鼓励学生用书法、绘画、手抄报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喜爱之情,自制的的民族音乐书签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宣传板,把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激发了学生从小立志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友善、思考、独立的优良品质在活动中逐渐养成和提升。

四、拓宽推广范围:校园铃声研讨会提炼传播价值

去年六一前夕,鞍山音乐广播、鞍山市音协、鞍山市教育局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教授在铁西区公益小学举办了一场“越听越爱听民族音乐进校园”的校园铃声研讨会。现场将67首中国民歌钢琴曲改编的校园铃声作为第67个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孩子们。

研讨会现场,大家对鞍山音乐广播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媒体责任感,以及毕长城、贾延飞两位作者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母语教育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中国民歌钢琴音乐校园铃声曲”丰富了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爱我中华”的课程体系的内容,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普及推V活动,让素养的种子“浸”脑、“润”心。67首中国民歌校园铃声钢琴曲得到了省内教育专家、音乐专家的高度认可。原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省音协主席、著名作曲家潘兆和高度赞扬此举,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国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巧妙运用;原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书记宫侠说:“民歌音乐进校园,鞍山的具体实践是成功的,体现了‘渗透’的力量。”原沈阳市文广新局局长谢石说:“这种校园铃声的使用,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值得推广。”

为了将民歌校园铃声普及到更多的校园,让更多孩子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鞍山音乐广播和鞍山市音乐家协会又向国家文化部、教育部申请捐赠这67首校园铃声,相信经过全国范围的推广后,保守估计,全国全年理论收听人数将达8千亿人次。

校园励志歌曲篇5

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阎肃、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宋成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主席宋小明、教育部直属高校巡视专员周冬成、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瑞敏、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秘书长王玉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活动。

全国校园歌曲征集演唱评选活动由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和创新时代杂志社承办。活动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是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反映当代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优美歌曲伴随、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评选活动。首届活动设有独唱评选、合唱评选、校歌征集、校园歌曲的词曲征集等内容。从2012年1月6日启动至今,共吸引了全国约20个省市的师生以及词曲创好者的积极参与。经过层层选拔,入围本届活动决赛的征集评选类作品共147件,其中歌词108首、校歌39首;演唱类决赛人数200多人,其中合唱5队;独唱中小学组约40人,高校组约50人。

在本次决赛中,为了能给参赛选手以更专业、更富有建设性的现场指导,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庞大的专家团队在现场做专业点评。全总文工团团长马恩成,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长魏雅鸣,东方歌舞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孙健,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赵振岭等音乐艺术界泰斗级的专家担任评委。参加独唱评选赛项的中国音乐学院的李平在赛后激动地说:“这次比赛近距离地与音乐界专家们进行交流,赵振岭老师对于我的专业点评,让我不枉此行并受益终生。”

此外,本活动交流不仅给选手们提供了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还为优秀选手提供了参与2012年度庆典汇报演出的宝贵舞台经验。在2012年12月23日下午举行的2012年度庆典活动中,来自音乐艺术界、教育界的各位专家、领导、助演嘉宾和优秀获奖选手们同台表演,整个庆典活动精彩纷呈。

校园励志歌曲篇6

红色歌曲拨心弦

红色经典歌曲真实、生动、感人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在战争年代犹如铜墙铁壁,在和平时期势如移山填海,体现着中华民族渴望复兴的不懈追求和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

作为身处新时代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红歌带给他们一种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激励,更需要红歌带给他们一种生命真谛的感召。作为经典作品,红歌的存世和长久不衰,正是其艺术价值的体现。演唱红歌来可以激励现代人的进取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们思想意识的形成。

《义勇军进行曲》、《十送红军》、《红旗飘飘》、《走进新时代》、《东方红》、《红军不怕远征难》、《好日子》、《共产儿童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保卫黄河》、《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当兵的人》、《党啊,亲爱的妈妈》、《歌唱祖国》、《我的中国心》、《我是一个兵》、《学习雷锋好榜样》、《英雄赞歌》、《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等一支支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它涵盖了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战争歌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经典优秀歌曲等。红歌,像一条强劲的河流,贯穿着几代人的记忆,垒就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阵地。红歌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诉求,更是一种深情呼唤。红歌承载着人们对峥嵘岁月的记忆、对革命先贤的缅怀、对崇高理想和壮美人生的向往与希冀,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表现着特定时代的特殊意义,是激发人们对理想信念执著追求的精神动力。红歌传递着一种珍贵的情感――对历史的缅怀,对英雄的崇敬,对真、善、美的褒扬,使人百听不厌、历久弥新;红歌凝聚着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可以催生一种精神力量,能激发人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学校是最好的教育阵地,学校在每天晨会唱红歌,每学期开展“红歌大赛”,让学生们在唱红歌的过程中去感受,去体验。唱起红歌,仿佛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画面,看到伟大的英雄,也看到历史当中无名的人物。在他们身上,蕴含其中的精神力量、人格力量以及人性的光辉将激起强大的共鸣气场,感动人、鼓舞人、激励人。革命歌曲本身不仅旋律优美、激昂浑厚,而且还蕴藏着独特的红色精神,一种乐观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当在校所有学生深情歌唱时,必将吸引家庭乃至社区居民唱红歌。这对弘扬革命传统,建设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无疑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大推动作用。

红色影片撼心灵

电影欣赏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享受,带有较强的娱乐性和情感色彩,能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审美氛围中达到心灵的共鸣与震撼、情感的宣泄与交流。在这一点上,电影艺术比其他艺术更易受到大众的青睐。

学校还利用队会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放映革命电影,让同学们了解革命故事,使同学们充分了解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不仅要知道好好珍惜,还有努力学习和继承好革命先烈的遗志。影片的放映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课堂外的惊喜,更是电影那种震撼人心的魅力。

独生子女具有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但也带来了家庭对孩子的娇惯和放纵,从而形成性格上的普遍共性,如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缺少关爱,团结协作能力差等。在电影《上甘岭》中,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水,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一切集体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对突变的生活境遇顽强适应的精神。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同学与老师,怎样对待逆境、怎样学习,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转化为日常的生活理念来教育学生。

还有许许多多诸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红岩―在烈火中永生》、《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等红,学生观看后会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他们懂得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好好学习,同时也会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团结向上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高尚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培养善良友爱、正直勇敢的美好品质。

红色活动育成长

在应充分运用当地优越的红色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思想熏陶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资源开展校内外教育活动。一是设立实践基地,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会宁县红军会师园、将帅碑林、烈士陵园、敬老院等作为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接受传统教育。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渗透红色教育,全面进行行为习惯养成,并把每年的三月和九月定为红色教育宣传月和行为习惯养成月,要求学生做到红色教育“五个一”(1、知道一名红军的姓名;2、会唱一首革命歌曲;3、会讲一个革命故事;4、每学期看一部革命影片;5、每周每个班开展一次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同时规范学生必须达到行为习惯“五个一”和“五个不”(“五个一”:1、做一件好事;2、戴一条鲜艳的红领巾;3、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4、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5、定期改正一个缺点。“五个不”:1、不乱吐乱扔;2、不横冲直撞;3、不打架骂人;4、不乱吃零食;5、不损坏公物)。开展“展雏鹰之翅、摘五星之花”和“孝敬亲长,共创和谐”等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起到积极作用。

校园励志歌曲篇7

一、活动目的

通过生动广泛的歌咏活动,让学生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引领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借此活动使红歌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广大师生注入一缕红色精神。

二、参与对象

一至八年级,每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九年级可选代表参加。

三、活动形式

以班级为单位,表演形式为合唱。演唱时队容整齐,服装统一,声音宏亮协调,音准节奏准确,保持良好台风。建议根据歌曲内容,进行演唱加工,如加入*简单动作、伴舞、情景再现等艺术形式。

四、活动安排

5月24日(以阴天为佳,遇下雨天顺延);塑胶操场。

五、活动要求

1、为保证本次歌咏有序开展,全校教师要积极参、通力合作,要坚持正面导向,宣传本次活动的意义和效果,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和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影响。

2、班主任结合音乐教师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革命红色歌曲,在班级里利用课间、音乐课、班队会等时间进行循环播放,达到耳熟能唱的效果。尤其是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对所选歌曲要认真进行专项指导,力求每个学生学会、学精。

3、要注重此次活动的安全工作,在各个阶段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六、注意事项

1、本次活动演出服装、道具、曲目伴奏带等由各班自行解决。

2、各班接到通知后,合理安排时间排练。

3、各班请于5月10日前学会所选红歌,以便彩排。

4、有学生无故缺席的班级不予评奖。

校园励志歌曲篇8

【关键词】高中音乐;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对于高中生审美观和情操的养成都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中音乐的学习中,音乐传递出一种美好的祝愿、向上的精神,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生命的力量。因此,可以通过高中音乐的学习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将美传递出去。

一、改善教学理念,加强制度完善

为了加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首先要树立起音乐德育教育的理念,要让学生能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音乐学习的氛围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德育的教育。同时还需要加强制度的建设,让学生多角度去接触到音乐,比如引导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演唱和表演,让学生在兴趣分组中喜欢上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处于一种平等自由的氛围之中,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比如为了加强高中学生对于红歌的学习,可以在每年秋季举办“一二九”歌唱比赛,让每个班级都组织合唱团,并且选择自己的喜欢的歌曲,最后整个学校进行歌唱比赛。高中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时候,喜欢竞争,又是合唱这样可以娱乐的项目,因此很容易激发学生参加的积极性。然后在歌唱比赛中,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类似于《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五星红旗》《祝福祖国》以及《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积极向上的红歌。虽然学生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能够体会到这样的情感,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就会将爱国情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在整齐的音乐声中,会产生一种直达内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很容易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积极向上的歌舞能够使得学生具备乐观的思想品质,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也会受到一些低俗歌曲、黄色歌曲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学生受到不良音乐影响的时候,教师要跟学生进行谈话,保障学生思想方向的正确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学习状态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音乐来完成德育的教育,还需要教师能够优化教学内容,并且能够改变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歌曲,歌词富有画面感,选取一些比较励志的、高中学生喜欢的歌曲,比如《龙的传人》以及《中国人》等,这样就能够激发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安排本土的歌曲,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增加对自己家乡的喜爱。此外,还需要优化教学方式,将音乐课程的实践性充分体现出来。比如在学习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中音乐中“祖国颂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分两节课程进行内容的设置,第一部分学生来学习“家乡颂歌”,第二部分就是让学生来学习“祖国颂歌”。在第一部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讲解家乡的音乐故事,家乡特有的乐器等,来增加学生对于家乡的好感,让学生觉得自己家乡的音乐也是十分美妙的。然后在进行第二部分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在视觉和听觉的配合下,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就像在观看《谁不俺家乡好》这个mV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被视频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排演歌剧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在排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音乐的美妙,在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时候,学生也会具备坚强不屈的品行。

三、营造德育氛围,促进德育教育

校园就好比一个小型的社会,每个人在其中都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因此为了增加德育教育,就需要在整个校园中形成一种音乐促进德育教育的氛围。通过形成德育教育的校园文化,就能够使学生在不自觉当中按照校园文化的标准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改正。在校园广播站每个月都播放同一个主题的歌曲,比如红色歌曲主题月、励志歌曲主题月以及亲情歌曲主题月等,让学生能够随时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不自觉中就会哼唱听到的歌曲,并且能够将歌曲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比如为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具备“感恩”的品行,学校就可以指定感恩计划,指定一系列跟音乐相关的感恩活动,像学唱《感恩的心》《母亲》《父亲》等这样的歌曲,这些歌曲的曲调和歌词都很容易打动人,比如在《父亲》中有这样的歌词“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这样的歌词在高中生听到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触动,学生在演唱中就会感受到自己父亲母亲的不容易,从而使得学生敬孝的意识得到提升。在接下来,学校可以安排学生给父母唱歌或者父母和学生一起歌唱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和父母之间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音乐教育形式,学生都开始审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和父母的关系,就能够慢慢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真的不容易,从而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就能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了就是不让自己的父母失望。这样的音乐教育形式,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善良的种子,能够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汪锦Z.音乐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李亚香.我国高中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校园励志歌曲篇9

关键词:红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词作家阎肃说:“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大批奋发向上、励志昂扬的歌曲都是红歌。”红歌体现了中华儿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奋勇拼搏。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是祖国振兴的中坚力量。红歌作为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工具。本文对红歌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及利用红歌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红歌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红歌具有历史教育、道德教育和美学教育功能,是当代大学生进行以上三方面教育的有效载体。

1.红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前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融合、渗透与冲突,强烈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以“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实现”为核心内容的个人价值观已逐步确立,少数学生把“利己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违背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造成大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无私奉献精神的严重缺失。红歌中所包含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定的革命意志、崇高的理想信念、团结奋进的精神正是时代所急需的宝贵品质。如《过雪山草地》展现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在恶劣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钢铁意志。《保卫黄河》表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献身精神。《团结就是力量》把全中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成为团结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号角和心声。这些红歌以激荡高扬的乐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有志青年,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红歌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世界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和历史发展的机遇,为各种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交融、借鉴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西方各种思潮的渗透,也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渐渐淡漠了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如民族文化知识贫乏、民族传统美德淡薄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激励和鼓舞一个民族为着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成为时代的强音。红歌是中华民族特定的历史产物,是中国革命的如实反映,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写照。红歌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我的祖国》、《咱们工人有力量》、《我爱祖国的蓝天》等都体现了爱国主义、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内涵,是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生动题材。

3.红歌有利于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高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对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处在价值观形成期,思想上有很多迷茫、道德观念上存在很多困惑,个别学生甚至出现道德失范、道德败坏和道德沦丧。在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要紧跟时代,开拓创新。在教育模式的选择上,要注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自觉接受公民道德教育。优秀的红歌作品是道德的种子,道德的升华,道德的音化,它孕育天地之灵气,闪射人性之光辉,以崇高、干净、美丽的音乐语言,唤起并充实着学生的爱,让学生学会爱他人、爱自然、爱社会、爱故乡、爱祖国、爱自由、爱正义等。尤其是一些反映现实题材的红歌如《中国军魂》、《手拉手地球村》等,更能激起当代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利用红歌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途径

2011年4月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他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结合起来,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红歌是优秀文化传承的经典,多渠道的学习和传唱,能有力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利用课堂教学绽放红歌魅力。普通高校开设的音乐公选课是进行红歌教唱的主要阵地。随着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极大改善,当代大学生在中学时期都受过一定的音乐教育,能识唱简单的红色歌曲,因此教会一首红色歌曲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红歌本身的美感,领会歌曲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以激昂雄壮的旋律表现了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南泥湾》以欢快活泼的旋律展现了广大官兵克服严重的物质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北京的金山上》以热情明快的旋律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抒发藏族同胞对党对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红歌具有跨时代的特点,包括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所创作的蕴含着革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歌曲。因此在红歌的教唱和选择中,教师可以根据时代的特点与时俱进,选用一些反映当代题材、贴近生活的红歌,此类红歌更能激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更容易让他们找到认同感。如《在灿烂的阳光下》这首作品就是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主旋律歌曲。“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朴实的歌词贴近实际,抒情的旋律部分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激昂的旋律部分陈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过的风雨历程,赞颂了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重复唱响的旋律升华了音乐主题,展现出青年一代报效祖国的英姿风采。除此之外,还有一大批反映当代精神风貌的歌曲,如反映抗震救灾题材的《生死不离》,反映北京奥运会题材的《北京欢迎你》,反映建国六十周年题材的《国家》,这些歌曲都有着脍炙人口的旋律、独具匠心的创作手法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2.利用大学校园接力红歌传唱。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个性鲜明、自主性强、思维活跃等特点,他们渴望拥有自我展现的平台释放青春,大学校园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地,红歌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成为在校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大型红歌合唱比赛成为众多高校红歌传唱的主要形式,合唱具有门槛低、参与面广的特点,红歌与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音乐,提高音乐情趣,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培育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如合唱曲《游击队歌》以其明快的旋律、清新的品位道出游击队员誓死保卫国家和家乡的决心,团结和教育人民共同打击日本侵略军;合唱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其雄壮的旋律表达了广大人群中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也表达了中国人民坚定的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合唱曲《歌唱祖国》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将祖国诞生的壮丽画面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能更好地进行红歌传唱,宣扬红歌精神,如观看红,学唱红色经典电影歌曲,欣赏红色歌剧,品味剧中优秀经典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其改编和创作红色歌曲等,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避免了空洞的说服和说教,为红歌传唱开展和红歌精神的发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颖.论红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0,(14).

校园励志歌曲篇10

《作文通讯・锦瑟》为月刊,每月1日出版,16开64页,双色印刷。校园、爱情、友情、成长等题材不限,散文、小说、戏剧、诗歌等文体皆可,不炒作,不媚俗,坚持主流,坚持原创,时尚唯美,高雅大气,突出“文艺范”和“小清新”,现面向广大师生和青春文学爱好者征集稿件。

一、栏目简介

【卷首语】刊登短小精悍的励志故事或哲理散文,文字优美,富含哲理,给读者以人生启迪。每篇文章1000字左右。

【拉风青春】虱青春岁月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有与朋友的误会和冲突,有叛逆年龄对父母的极力疏远,有懵懂状态的青涩美好的恋情,有理想与现实的无法融合……稿件可以表现青春期张扬的个性风采,也可以倾诉动人的感情,还可以表达你的思考和领悟。要求故事情节丰满、合乎情理,有戏剧性、冲突性,不能平铺直叙。每篇文章在8000字以内为宜。

【梦域时空】刊登玄幻、科幻、悬疑推理类稿件,可以大胆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故事情节要引人入胜,每篇文章以8000字以内为宜,不收惊悚、凶杀类稿件。

【小说精萃】刊登优秀的小说作品,题材可多样化,内容要适合中学生阅读,无暴力、色情描写,不涉及宗教问题。字数在6000-10000字之问,优秀作品可放宽限制。

【珠玉连载】刊登情节扣人心弦,读来引人入胜的中、长篇故事。字数在10万字以内,3万字以内的优秀作品优先刊登。

【散文撷英】刊登具有青春气息的叙事散文或哲理散文、心灵美文。字数在4000字以内。

【好书共读】本好书可以给心灵带来无限财富,把你读过的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推荐时请写清书名、作者、内容简介、你读后的感受或感悟等,如果有书的封面图片,最好附在稿件后面。字数在1000字左右。

【佳片共赏】一部打动人心的影片也许会改变你的一生,将你观赏过的优秀影视作品推荐给大家,一起打动我们,一起激励我们,在青春的路上给予我们无限正能量。请在影评后附影片名称、导演、主演、剧情简介等信息。字数在3000字以内。

【我爱写歌词】根据你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曲谱填词,重新创作一首歌(请注明是根据哪位歌星的哪首歌曲改编的歌词),也可以无视现有曲谱,自己创作一首新歌。要求歌词优美,有韵律感。

【诗词歌赋】刊登原创诗词作品。长短不限,古代诗词、现代诗歌皆可。

【微剧本】校园中、生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你可以发挥自己的艺术天分,经改编、丰富后,创作成剧本,会更富感染力。作品以轻松、搞笑、富有舞台感的幽默剧为佳。字数在3000字以内。

【深度访谈(或微访谈)】对文学领域或文化圈内为青少年所熟悉的某一位知名人物的深度解读。可采用对话的形式,展现采访对象的某些观点、观念、生活态度等。深度访谈字数在3000―5000字之间,微访谈字数在2000字左右,可附人物的介绍、经历、故事等。

【心灵呓语】本栏目是青少年自己的心灵家园,可以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奋斗追求、心酸无奈等情感或心灵感悟,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文字。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展现自我,相信会有很多读者和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吧!作者可以附上自己的姓名和学校,也可以匿名或用笔名,但要注明你的真实姓名和地址,编辑部会寄样刊给你哟!

【开心氧吧】刊登原创的小幽默、小笑话、校园漫画等。欢迎你把学校中发生的一些令人捧腹的小故事发给我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家一起欢笑吧!作者要注明真实姓名和地址。编辑部会寄样刊给你哟!

二、投稿须知

1.投稿时请注明所投栏目和文章体裁,并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联系方式、通讯地址,以便我们与您联系。

2.稿件要求必须原创,文责自负,鄙视抄袭和一稿多投!投稿时请自留底稿,所有稿件一律不退。我们力争有稿必复,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一月内未收到本杂志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3.稿件视角独特、题材新颖、结构精巧,有灵魂,有温度,有品位。稿件不得涉及政治、宗教、暴力、色情等方面的内容。

4.来稿凡经本刊使用,即寄样刊和稿费,并视为投稿者已经授权本刊有相应的汇编权。作者如无电子版、有声版方面的特别说明: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与发行。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1309室《作文通讯・锦瑟》(收)邮编:30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