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鸦爱妈妈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22:46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1

鸟类的生长过程对于这群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小动物的生长过程非常好奇,探究愿望很强。《乌鸦的窝》是奕阳教育“分享阅读”大班的一个读本,这个读本主要讲述了乌鸦的生长过程,正好满足了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通过读本的学习,能帮助幼儿了解鸟类的生长过程,促进幼儿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子感情。

二、教学目的

1.能看懂图画,了解乌鸦的生长过程。

2.能根据文字进行想象并用图画表示出来。

3.体会乌鸦妈妈为宝宝付出的爱,知道要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二、教学准备

1.经验准备:已会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已有鸟儿生长的相关经验。

2.材料准备:读本中2-6页复印件各六份、大图书、纸、笔、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和幼儿一起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提问:歌曲里的小乌鸦在做什么?妈妈是怎样把小乌鸦养育大的?

(二)大书阅读

1.封面阅读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乌鸦的窝看上去怎么样?在乌鸦的窝里会发生什么事?

2.第一页阅读

(1)认读文字

(2)根据文字,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并用图画的方式把自己的想象表示出来。

3.请小朋友给与大书对应的图片排序

幼儿分组讨论后,把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请每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顺序和这样排列的理由。

4.逐页阅读2-6页

(1)第二页提问:乌鸦妈妈在干什么?

(2)第三页提问:刚出生的乌鸦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它们在干什么?

(3)第四页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的乌鸦宝宝有什么变化?

(4)第五页提问:第五页的乌鸦宝宝和第四页的宝宝相比,有什么不同?

(5)第六页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乌鸦在想什么?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飞了,会去干什么?

(6)小结验证孩子的排序

5.根据文字进行想象并用图画表示出来

提问:小乌鸦长大了,会飞了,那它们的窝会是什么样子的?(幼儿想象绘画)

乌鸦妈妈和乌鸦爸爸的心情会怎样?小乌鸦会怎么做?

(三)完整阅读

请小朋友观看课件《乌鸦的窝》

提问:刚才,我们看的就是乌鸦的生长过程,谁能说说小乌鸦是怎么出生的,怎么长大的?

(四)延伸活动

根据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小乌鸦从窝里飞走后,会发生什么事。

课后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乌鸦生长过程了解的活动。对这群生长在城市的孩子来说,要知道“乌鸦的生长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大班孩子探究愿望很强,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首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大胆的猜想乌鸦的生长过程,然后,根据大书的阅读验证孩子的猜想。活动的设计避免了对知识的“灌输、传授”,而是让幼儿通过猜一猜、画一画、读一读、排一排等,促使幼儿大胆的想,主动的学,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的反思

活动的目标实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有很好的体现,特别是“根据文字进行想象并用图画表示出来”这是幼儿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而进行的操作,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反映。

三、活动过程的反思

第一环节“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后提问:歌曲里的小乌鸦在做什么?妈妈是怎样把小乌鸦养育大的?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

“大书阅读”是活动的第二环节。这个环节包括:封面阅读、第一页阅读、图片排序、逐页阅读2-6页、阅读第七页等几个方面。封面阅读让幼儿对乌鸦的生长有了初步的印象,在进行第一页阅读时,我请小朋友根据文字进行了想象,并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因为这段文字描述性很强,所以孩子们比较容易表达。同时,又因为孩子的理解各不相同,所以,孩子的图画各有千秋,富有童趣。图片排序时,虽然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主动学习。但是,因为这是小组学习,平时,我们的小组学习开展得不是很好,所以,孩子们在拿到图片时有点不知所措,后来虽然在我的引导下进行了排序,但各组配合得都不是很好。逐页阅读时,因为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提问,极大的调动了孩子的思维、想象,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好。因为有了对乌鸦生长过程的了解,在验证排序时,比较轻松。进行第七页提阅读时,通过提问:小乌鸦长大了、飞走了,那它们的窝会是什么样子的?乌鸦妈妈和乌鸦爸爸的心情会怎样?小乌鸦会怎么做?不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还对孩子进行了爱的教育。从而,使我预设的三个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2

音乐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营造乐学氛围,培养小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音乐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兴趣为中心,引导小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让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歌词,开阔小学生的文化视野,鼓励他们喜爱音乐,感受音乐。在教学新歌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读歌词,分析理解歌词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内涵。如教学《闪烁的小星星》一课时,教师在学习歌曲之前,先领学生读歌词,促使学生、教师、文本和情感之间进行对话。让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记住歌词后,教师带唱,学生模仿唱旋律,让学生把旋律唱准,然后让学生试着表演太阳和乌鸦的动作。让学生想象月亮姐姐和小星星之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乘坐月亮船飞上太空看到的景色。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学生尽兴品读,读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激发课堂活力。通过说、唱、演,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记忆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在品读中感受到星空的神奇,为学习歌曲延长做好恰当铺垫。

2自主表演,张扬个性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遇到一些胆小、爱面子、自卑感强的孩子,他们不敢在课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别人唱他们听,别人演他们看。教师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给他们一个微笑,送上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声与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自主表演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形象地再现给大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了解小学生的心态,不断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内容,培养学生表演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如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时,教师动情地说:“乌鸦妈妈受伤了,小乌鸦特别着急,希望妈妈尽快地好起来。它会怎样照顾妈妈呢?它对妈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体现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情怀。”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声音、关切的眼神问妈妈还疼不疼了,给“妈妈”端水、喂药,轻轻地拉好被角。孩子们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忘记了疲劳,彰显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时,学生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积极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践行了感恩教育。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和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3结语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3

关键词:优化;音乐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22-1

在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音乐,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大胆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唤起创新

(一)显示歌舞表演和音乐游戏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喜欢通过肢体的动作和语言来表现音乐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说”、“动”、“跳”,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利用歌舞表演,让学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学会歌曲演唱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让一个学生扮演“青蛙妈妈”,其余学生扮演“小青蛙”……学生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快乐、幼稚、可爱的形象,正是小学生自我的真实写照。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二)引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小学生爱看动画片,还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歌曲内容编成故事,在教唱歌曲前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教《小乌鸦爱妈妈》一课时,学习演唱歌曲之前,教师给学生编讲一个小乌鸦和乌鸦妈妈的动人故事,故事讲了乌鸦妈妈是怎样含辛茹苦地把小乌鸦养大,终于有一天,当乌鸦妈妈年龄大了,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牢记妈妈的养育之恩,辛苦且乐意地为妈妈寻找食物送到妈妈的嘴里。学生听完故事演唱歌曲时,情感更真挚,唱得更动听。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创编动作表演歌曲:一个学生扮小乌鸦,一个学生扮演老乌鸦,其他同学围成圆圈扮成乌鸦的窝,大家一边演唱一边做表演,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我爱妈妈”为题创编歌词。通过表演、创编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创新的能力,让学生从小懂得感恩父母,渗透了德育教育。

(三)运用多媒体,引情激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图文、音视、动画栩栩如生,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

在教学《采山》这首歌时,可让学生聆听着优美的歌曲,观看着生动的画面,体验歌曲所描绘大自然的美景。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片段的情景,引导学生联想一幅意境图,诱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采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增强了学生的趣味性,也让学生通过意境图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了歌曲的内涵,让学生通过演唱和创编歌曲,懂得劳动创造了美、劳动最光荣。

二、主体参与,激励创新

现代教学的理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学习一年级《静静的夜》这课的编创与活动中,讲授“音的强弱”这环节时,要避免一味讲授音乐术语或学生难懂的理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理解音的强弱:(1)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比较老虎和小猫的叫声,分辨说出哪个强,哪个弱;(2)预备一个鼓,由学生亲自敲,尝试得出结论;(3)让学生敲击桌子、桶、盆、瓶子等身边的物体,敲击出强弱两种声音;(4)将学生分成小组,用强弱两种声音自己拍击节奏,分组表演给大家看。通过以上巧妙的设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亲身探索、体验了“音的强弱”。

三、设置情景,诱发创新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自己的理解、感爱用音乐语言和动作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能力。

比如在教唱《好娃娃》这一课,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好娃娃”在“家”尊敬长辈的场面,让学生感受了祖孙三代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感人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用亲切、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参与音乐戏剧表演。通过戏剧表演,设置祖孙三代欢聚一堂的情景,让学生懂得在家里应该怎样对待爷爷、奶奶等。教师还可以拓展引导学生创编表演平时在公共汽车上怎样给老人让座,在校园里怎样帮助小同学。这样学生品质得到升华,在愉悦的歌表演和创编等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小学生懂得要尊敬长辈,待人有礼貌等。

四、树立自信,促进创新

学生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要努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创新性的发展。比如音乐欣赏,同样的音乐往往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联想。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支持的态度和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氖围中感受美、体验美,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总之,学生只有充满自信,才能积极、大胆去探索音乐,才能创造音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8.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4

基础知识40分得分评卷人1.看拼音,写词语。yīnwèimùguānghànshuǐsuìyuè2.给加点字的读音补充完整。热带鱼d早操c睡觉sh青蛙ā懂事ǒng干净ìng3.连一连。层鸦尾东领脏倒Zāngwěidàocénglǐngyādòng得分评卷人1.比一比,再组词。(6分)2.字形小魔术。(6分)给“门”加偏旁,能变成()()。给“月”加偏旁,能变成()()。“木”多一笔可以变成()()。“自”减一笔可以变成()()。3.选词填空。(6分)生活生日生命今天是1月14日,是我的()。妈妈爱我胜过爱自己的()。我们一家过着幸福的()。我们要珍惜(),注意安全。4.照样子连一连。(4分)欲穷千里目红掌拨清波。人有两件宝更上一层楼遥知不是雪双手和大脑春去花还在为有暗香来白毛浮绿水人来鸟不惊阅读理解40分得分评卷人(一)画鸡红冠栽,满身雪将。敢轻言语,叫万。(二)画山有色,水无声。花还在,鸟不惊。(三)两件宝用又用,有创造。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和。得分评卷人①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②这一课写了冬天的变化,很美。③劳动是艰辛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果实。④帮助家人做事,才是真正的长大了。1.《冬天的魔术师》。2.《马莎长大了》这篇课文写了。3.《锄禾》这首古诗告诉我们。4.《小鸡种稻子》这篇童话告诉我们。得分评卷人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zāozhǎo)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面的水又少,它喝不着。怎么办(bàndàn)呢?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síshí)子,它想了想,有办法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lela)。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4分)2.请你在每个自然段前圆圈里写上段号(数字)。(4分)3.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你还有别的办法帮助乌鸦喝到水吗?(6分)4.你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6分)表达写话20分得分评卷人我长大了我爱学习朋友,我想对你说题目: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5

一、在课文内容中渗透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实施情感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往往渗透在文章的词语、句子中,因此,要引领学生体会文章中的语句,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学习《爱如茉莉》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体会“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这一句,要抓住“虚弱”一词进行分析,体会妈妈的身体很不好,在这个时候,妈妈还惦记着给爸爸的那盘饺子,说明了妈妈对爸爸的爱之深。“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直奔到医院”这一句中,“直奔”体现出了爸爸对妈妈的担心与牵挂。“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这些细节描写体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深情。

二、在朗读中渗透情感

阅读是个性化的创造活动,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语文能力。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有感情的,学生在读课文时应该尽量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随后,再通过对文章的朗读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比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感情。教师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明白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再带领学生边读边分析,让学生找出体现作者依依不舍之情的词语,比如“伫立”、“凝视”等;接着,在学生体会到作者思想感情之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进行思考:作者运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呢?从而学习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触感

多媒体能够在短时间内展示丰富的教学内容,把抽象的事物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组合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触景生情、身临其境的融入文章中去,获得情感体验。比如,在学习《夕阳真美》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夕阳的壮丽景色,和学生一起欣赏夕阳、赞美夕阳。教师提出问题:“夕阳是怎么和我们告别的?”在学生找问题答案的时候,教师播放太阳西斜图、下沉图、落山图,让学生观察夕阳的变化,并选出最喜欢的图。在第二小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云的颜色。画面中云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学生面对壮观的景色,感情也受到了渲染。通过对夕阳和云朵这些自然景色的展示,学生认识到自然的美妙,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观察美的习惯。

四、在教学情境中渗透情感

教材中的很多选文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根据文章的内容观察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要设置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和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比如,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时,文章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语言也朴实流畅,字字句句都渗透着母亲与子女的爱,学生学习时容易受到感动。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和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回想一下母亲对自己的照顾;然后让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让学生感悟到母亲对自己深沉的爱,引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爱母亲。

五、在写作中渗透情感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体现,写作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为他们的写作积累了感情素材。当某件事触及学生心灵的时候,他们就会有写作的冲动。此时,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学习《狐狸与乌鸦》一课,狐狸三次把乌鸦嘴里的肉骗走了,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狐狸把肉骗走的原因;然后设置情境:假设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狐狸在树下又想把肉骗走,这一次乌鸦还会上当吗?狐狸又会说什么呢?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续写,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6

真心爱父母,尊敬长辈是我们祖国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今天的父母已经倾尽所有来爱孩子、照顾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认为这种爱是天经地义的,为了培养幼儿从小感恩父母的情感,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方案1活动目的:

1、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2、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苹果、葡萄、食物火鸡的图片。

2、每位小朋友准备卡纸一张和12色绘画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感恩节的由来。

(幼儿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以故事的方式给小朋友们讲述什么是感恩节。)感恩节(thanksgivingDay)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为了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

1620年,一些英国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去美洲寻求宗教自由。他们在海上颠簸了两个月之后,终于在酷寒的11月里,在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登陆。

在第一个冬天,半数以上的移民都死于饥饿和传染病,危急时刻他们得到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活下来的人们在第一个春季即1621年开始播种。整个夏天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丰收的到来,他们深知自己的生存以及殖民地的存在都取决于即将到来的收成。最后,庄稼获得了意外的丰收,为了感谢上帝赐予的丰收,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举行了3天的狂欢活动。从此,这一习俗就此沿续下来,并逐渐风行各地。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为感恩节。感恩节庆祝活动便定在这一天,直到如今。

2、引导小朋友理解感恩节的意义,懂得感谢父母、尊重他人。

3、老师总结感恩节习俗。

感恩节庆祝模式许多年来从未改变。丰盛的家宴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开始着手准备。人们在餐桌上可以吃到苹果、桔子、栗子、胡桃和葡萄,还有葡萄干布丁、碎肉馅饼、各种其他食物以及红莓苔汁和鲜果汁,其中最妙和最吸引人的大菜是烤火鸡(roastturkey)和南瓜馅饼(pumpkinpie),这些菜一直是感恩节中最富于传统和人喜爱的食品。

4、以感恩节食物为背景,引导小朋友制作感恩卡片:画上父母、小朋友、苹果、葡萄和火鸡。

5、展示感恩节卡片,教师总结。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2、学习用语言行动表达感恩。

活动准备

课件《失语女孩的故事》、公益广告《心在一起》、游戏“爱心之旅”伴奏音乐、歌曲《感恩的心》

活动过程

一、情感体验

播放课件《失语女孩的故事》,深深体会母爱的伟大,引起情感共鸣,融入失语女孩的精神世界。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失语的(不会说话)小女孩的故事,听后说说你的感想。”

幼1:小姑娘很可怜。

幼2:小姑娘很坚强。

师:“那么她的母亲呢?”

(抓住母亲临死手中的那块年糕,引导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

“妈妈死后,她是怎样做的?”让幼儿发言,教师重复小女孩的话,同时做出手语。

师:“小姑娘为了感恩母亲,选择了坚强勇敢的活下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我们要感恩的人。”

二、感恩的人

逐一播放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受来自生活中的关爱,了解我们要感恩的人。

1、图1:感恩父母,了解养育之苦(图片内容:孩子发高烧,躺在床上,额头上敷者毛巾,母亲的神情中显出无比担心与关爱。

)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的父母是如何关爱你的呢?”

幼1:妈妈天天给我做好吃的,买新衣服。

幼2:爸爸辛苦上班挣钱给我买玩具。

幼3:下雨了,妈妈把雨伞给我,可她却淋着雨。

2、图2:感恩老师,了解培育之难(图片内容:小男孩摔倒了,老师蹲在旁边,没有及时扶他,而是给予鼓励,让他自己爬起来。

)

师:“在我们生活中,老师还教你干什么呢?”

幼1:老师教我唱歌、画画。

幼2:老师和我们一起去找春天。

师:“老师教你们学本领,让你们长大,做自己想做的事。”

3、图3:感恩伙伴,体验友情之乐(图片内容:两个小伙伴在一起,其中一个把自己心爱的玩具给另一个玩)

师:“你和你的小伙伴在一起开心吗?有哪些开心的事?”

幼1:我们一起做游戏。

幼2:她帮我系扣子。

4、感恩周围的人,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图片内容:锄禾,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

)

师:“在我们生活周围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感恩的人?”

幼1:医生为我们看病,让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幼2:建筑工人为我们盖起了漂亮的房子。

还有警察、环卫工人……

三、如何感恩

1、让幼儿自由发言,“你最感谢谁,如何感谢他?”

幼1:感谢爸爸妈妈,我可以帮他们干活。

幼2:感谢环卫工人,我们不乱扔法果皮纸屑,一起来保护环境。

2、看公益广告《心在一起》进一步理解如何感恩,知道我们要从小讲文明、懂礼仪。

3、生活体验

创设情境游戏“爱心之旅”让孩子在情境中学习助人为乐。

情境:在旅途中,有位孕妇上车了,不小心手中的袋子掉在地上,有位小朋友帮忙捡起来(谢谢你——不用谢),又有人给他让了座。

4、教师小结

(教师通过图片引导,让幼儿说出要感谢的人)

师:“在我们身边有太多要感谢的人,感谢父母把我养大;感谢老师教给我本领;感谢小朋友带来的欢乐、帮助;感谢农民伯伯种出的粮食……如何感谢他们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说出:

①做力所能及的事;

②懂得分享,分享快乐与痛苦(帮助他人);

③从“谢谢“开始,说一句祝福的话,送一份礼物;

④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护环境等。

四、情感回归

师:“在我们旅行即将结束时,我们来欣赏一个感恩歌曲《感恩的心》。”

(播放音乐,幼儿随老师做手语,在音乐中结束活动)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方案3活动过程:

一、欣赏话剧感恩节的由来

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习俗,理解其意义,懂得感谢、尊重他人

二、感恩

走入班级,对曾今帮助过你的老师、小朋友表达谢意

三、“感恩节”特别活动----护蛋之情,感恩之心

让孩子们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

四、欣赏《感恩的心》故事

五、手语《感恩的心》感恩的话

六、幼儿制作《爱心树》

七、感恩节宴会

比赛游戏:搓玉米

以下需要家长配合:

1、感恩节当天请家长早晨送孩子来幼儿园前带一个煮熟的鸡蛋,在鸡蛋上面写好宝宝的名字。

2、感恩节当天聚餐时请为宝宝准备两种以上水果(苹果、香蕉、桔子、葡萄),我们将制作《水果沙拉》以及感恩节食品富有传统特色如:葡萄干、栗子、玉米饼、南瓜饼(熟的)切片面包、火腿、花生、等以及家长制作的“拿手菜”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注意事项:

1、为了宝宝身体健康,请家长为幼儿准备的食品是正规的厂家食品

2、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请家长准时送宝宝入园及带好活动所需的物品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方案4感恩节即将来到,为了让幼儿从小学会关爱,学会感恩学会用心的“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将“爱”的语言及行为传递给他人,让敬老,爱老,助老这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每位孩子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结合本月的教学计划,我班将开展“爱心之旅?走进敬老院”感恩老人活动,让孩子走进敬老院去关爱老人、尊敬老人……

一、活动名称:爱心之旅?走进敬老院

二、活动地点:敬老院

三、活动时间:11月22日(感恩节)

四、活动准备:

1、提前联系好敬老院,与负责人沟通好取得信任与配合;

2、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当天给幼儿准备好点心、水果之类的爱心礼物和幼儿自己喝的水一瓶、隔汗毛巾。

3、幼儿自制的爱心卡片。

4、准备面包机一台、舞蹈音乐、纸巾、祝福老人们的话。

5、园方准备园车一台

6、安全准备:活动前培养幼儿外出安全规则,请好义工家长一起来维护孩子的活动安全。

五、活动流程:

9:00前准备好外出活动用品,给幼儿穿好园服交待外出活动规则,幼儿分三组,义工家长和老师分配到组交待责任。

1.坐车到达目的地。

2.整队再次交待规则和流程。

3.参观敬老院与老人交流、亲近老人。

4.为老人送爱心礼物、爱心卡。

5.为老人送上我们的节目《感恩的心》和《水果》舞蹈。

6.给老人送祝福。

7.与老人共同合影留念。

8.坐车返回幼儿园。

幼儿园感恩节活动方案5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并了解感恩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小动物头饰、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响起)教师讲故事《小乌鸦爱妈妈》。

二、基本部分:

1、有感情的复述故事。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含义。

2、启发提问。

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

幼儿:小乌鸦、乌鸦妈妈、小燕子、小喜鹊。

提问:乌鸦妈妈为什么不自己捉虫子吃?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什么了?

幼儿:乌鸦妈妈因为生小乌鸦得病了。小燕子和小喜鹊说乌鸦妈妈懒。

提问:那你们觉得乌鸦妈妈懒吗?

幼儿:不懒。

提问:小燕子和小喜鹊最后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小乌鸦是个好孩子吗?

幼儿:知道了。小乌鸦是个好孩子,他爱妈妈。

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三、和幼儿讨论‘我的妈妈’。

四、结束部分。(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总结长辈对我们的爱)

孩子们是妈妈将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是妈妈和爸爸给了我们美丽的衣服和好吃的饭菜。在我们摔倒是是他们将我们扶起,当我们生病时使他们将我们照顾,所以我们要记住爸爸妈妈的爱并感谢爸爸妈妈

五、家庭作业。(请家长辅助)

1、回家认真吃妈妈做的饭菜不挑食。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7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首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创新的“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其次,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需要反复尝试,深入探究。小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通过其内因的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养成乐于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这样在运用中不至于一味地操练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巩固。但是以往的练习只是对知识点的单纯的操练、识记,学生的练习只是课堂知识的重现,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复现、巩固阶段,不能做出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因此,我们要精心筛选和设计练习内容,并注意适度的深化才能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创造、创新的目的。

三、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需要感到自浅谈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博白县博白镇第三小学刘丽萍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及时给予画龙点睛般的指点,帮助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那些与创新无缘的学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教学中要从他们错误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维中寻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保护这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尊心,使其获得“我还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进取、创新的动力。总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习惯,使学生坚定创造必定能成功的信念,形成爱学习、爱创新的习惯。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验,谈谈我是如何引导想象,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

1、学习寓言,展开想象。许多优秀的中外寓言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学习课本的寓言故事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乌鸦喝水》这则寓言故事,先让学生懂得聪明的乌鸦动脑筋想出一个好办法喝着瓶子里的水;接着问“你们能帮助乌鸦想出其他的办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考虑问题,扩大了想象空间。学生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争着发言,很快地就说出一些有创意的办法:乌鸦找来一支吸管,把吸管瓶子里,就能喝到水了;乌鸦把瓶子放倒,让水流出来;乌鸦找来一个小杯子,把水倒进杯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的一年级课本图文并茂,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要充分发挥图的潜在魅力,让学生在领会图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由静到动,由形到声,想象画面外的情境,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如教《锄禾》一文,我先指导学生看农民伯伯种田这幅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图意。再让学生观察图画里的小插图,仔细观察妈妈和小男孩神态、动作,想象妈妈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话。根据妈妈和小男孩的神态、动作,学生有的说“:妈妈问小男孩这些饭是怎么来的?”有的说:“妈妈在给小男孩讲《锄禾》的故事。”有的说“:小男孩在背《锄禾》这首诗给妈妈听。”有的说“:小男孩告诉妈妈,农民伯伯种田很辛苦,要爱惜粮食,我长大了要设计一种机器,让农民伯伯在家里遥控种田。”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想象,发展了创新思维能力。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8

我们小时候都爱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有一首关于母爱的诗大家也能耳熟能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你们有没有真正感受过母爱呢?我一直被下面这件事感动着……

一个周天,我们一家去超市,我看到了一件酒红色加着花边的裙子。我非常想买,由于急着去买必需品,我们没有买裙子。但妈妈说:“明天会买给你的!”第二天,妈妈果真给我买了那条裙子!我看到裙子后,抱着妈妈就亲了两口!然后,马上把裙子穿到身上,不大不小,正合适。后来,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是妈妈下课后给我买的!那天妈妈本来身体不舒服,又讲了两个小时的课,已经筋疲力尽,可妈妈还是撑着疲惫的身体,去给我买了。我知道真相后,被这伟大的母爱感动了。

乌鸦尚知反哺,等我长大了,照顾妈妈时,一定会像妈妈照顾我一样细心的!

三年级:李佳音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9

下面,笔者就近期担任小学音乐教学优质课评委时,听到或看到的在制定和落实教学目标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

小学唱歌教学《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一:

1 采用听唱法,使学生用自然、明朗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得到磨炼和发展;

3 通过学习《小乌鸦爱妈妈》,使学生感受到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教育孩子要从小尊敬老人。

小学唱歌教学《小乌鸦爱妈妈》的教学目标设计之二:

1 通过参与一系列音乐活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争做一名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 能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与伙伴们的合作,共同完成对歌曲的创作表演活动;

3,能够有感情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案例一”中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有较大差别的。第一,角度的不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发生根本的变化。从这个意义来看,设计一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如:“使学生”、“激发学生”、“教育孩子”等语言表述,很明显是表达教师要做什么,设计二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的。第二,三个维度的不同。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置于首要的位置,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显著标志之一。实施新课程过程,让我们逐步理解了“在音乐中学文化”的含义。这种以人文主题为明线与以知识技能为暗线两者紧密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音乐情感态度与音乐知识技能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从这个意义来说,设计一的第一、第二条都是能力目标,第三条是情感目标,缺少知识目标,而且表述的层次也不清晰;设计二的层次很清楚,三个维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新课程的要求。

所以,教学目标应表述的是学生三个维度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要做什么。

案例二

小学唱歌教学《草原就是我的家》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基本学会歌曲,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和小伙伴的协调交往能力;

2 感受蒙古族歌曲,了解蒙古族的民俗风情,创作、表演蒙古族舞蹈动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做现代教育的主人;

3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草原歌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体验和享受。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来教育学生爱护地球。

小学唱歌歌教学《剪羊毛》的教学目标设计:

1 在参与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做一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学生;

2 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理解附点节奏和休止符所赋予歌曲的情绪及表现作用;

3 学唱歌曲《剪羊毛》,并在歌曲演唱中了解附点节奏和休止符两种音乐符号及其时值长短。

“案例二”中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对三个维度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但《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除了有根据教师的主观意愿设立、语言的陈述不够准确以外,更重要的问题是目标任务过于宽泛而无法实施。如“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做现代教育的主人”,现代教育的主人的素质包括了方方面面,我们用什么办法来检验学生这节课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另外。“做现代教育的主人”也并非一节课或音乐学科能独立完成的远大目标,制定这样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剪羊毛》的教学目标层次清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那么,如何表述教学目标,让它真正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翻开我们音乐学科的教师用书,认真阅读并细心琢磨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你就会发现,它从学生音乐学习的角度,多采用这样一些行为动词表述,如,“能够……”“感受………比较……”“完成………‘体验……”“对……”“在……”“用……”“了解……”“知道……”“掌握……”“参与……”等明确、具体、操作性很强的词语表述学生将学到什么,会做些什么。如此表述,不仅为学生的学习确定了出发点,而且也为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有效的活动方式。

所以,应当重视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加强文字功力,尽可能让教学目标的表述更科学、更规范、更切合实际。

案例三

小学综合性教学《五线王国》教学目标设计:

在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形式。

从“案例三”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不能对学生原有知识、基本能力、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有较客观的了解,学生很可能会在一种枯燥、烦闷的学习气氛中熬过几十分钟。怎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任务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学生要完成“在学习五线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将高音谱表上的c调单旋律译成简谱”的学习任务,就必须有能将五线谱翻译成简谱的技巧能力;而掌握五线谱与简谱互换的技巧,学生既要掌握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固定音高位置,还要掌握音符长短的表现形式等相关知识;而这一切新能力的获得,是以学生熟知简谱音阶并能把握长短时值的起始条件为基础的。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实现终点目标要经过初始能力新能力1新能力2的过程。

小乌鸦爱妈妈课件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创设;故事

引言:清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教学可以依据文章情景营造“情景即在眼前”的境界,使学生在教学情景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心灵对话,形成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课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情境一定能激起儿童的兴趣。使儿童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自从从事教育事业以来一直在承担一线语文的教学,在教学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听说专科课因故不能上,同学们都很失望;如果语文课不能上,则喜形于色。对此我并没有责怪他们,我知道不是他们不愿意学习语文,而是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兴趣。所以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景呢?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化情境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的。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语文。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创设激发思考的探究式情境

如教《音乐之都维也纳》一文,教师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读,而是根据教材的重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教师巧妙引导:“同学们在读了课文后,请你来当一回小老师,围绕课文的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看谁最会动脑筋?待会儿来考考大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都”?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在质疑,探究,品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维也纳这座城市浓厚的音乐氛围,领略了它“音乐之都”的独特艺术魅力。

三、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学情境

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捕捉课文内容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符的情景,以之来渲染气氛,在相似的类比中来感受课文的符号形象,使课文内容生活化,亲近化,孩子们才更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是最爱说,最敢说的。所以,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黄金时期,在语文课上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愉悦情感,创造说话的机会,并加以引导,使他们不仅爱说、敢说,还要会说。在《小乌鸦找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乌鸦,说说当看见妈妈躺在床上飞不动时,会怎么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学生兴趣很高,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妈妈年纪大了,飞不动了,我要给妈妈找吃的。有的说:以前是妈妈给我们找吃的,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大,现在妈妈老了,该我照顾她了……学生已经完全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了,这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充分调动起来了。

四、创设实物演示型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那以实物来演示情境,来让学生去感知事物。记得在讲《乌鸦喝水》的时候,我拿了一个装有上半瓶水的瓶子和许多的石子,亲自演示了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再入教授《称象》这一课时,可以以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当作小河,白色小盒作船,橡皮泥大象及若干小石子。以这些模拟的实物来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创设了一个具有探究性,又可操作的情境。不仅突破了课文如何称出大象的重量这个难点,而且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儿童探究的精神。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创设角色效应的体验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的孩子喜欢活动,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考虑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语言内涵,巧妙指导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充当一定的角色去体验情境,顺利地达到理解语言美与感受情境美相统一的目的。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教师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学生戴着头饰,争先恐后地抢角色表演,将小蝌蚪、鲤鱼、乌龟、特别是青蛙的神态、动作、语言一一展示,非常出色,将小蝌蚪的成虫过程了解得清清楚楚。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既强化了记忆,又使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