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富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12:35

穷养富养篇1

范蠡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报仇雪耻后,明白“飞鸟尽,良弓藏”的时候到了,便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几经周折,最后定居在齐国定陶,改名陶朱公。他的大儿子出生在越国,一直随他奔波,尤其是他从越国挂冠而去后,家中一无所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过与父亲一起多年辛苦打拼,积累起万贯家产。这个大儿子显然是穷养大的。三儿子是富养的,一是因为中年得子,二是家中已完成原始积累。这个公子哥儿,高车驷马,锦衣玉食,呼鹰嗾犬,游手好闲,典型的“富二代”。

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人被囚。范蠡想救儿一命,拿出两万两黄金派小儿子去办这件事。大儿子知道后对父亲说:“长子代父,此事关系到大弟的生死,你不叫我去办,一定是觉得我无能,那我还不如自杀算了。”范蠡的妻子也知道小儿子不靠谱,对范蠡说:“你派三子去救其二哥,未必能救活,反而搭上大儿子的命,又何必呢?”范蠡只得改变主意。他写了一封信,让大儿子把信和黄金交给楚国的老朋友庄老先生。

大儿子来到楚国,在“市郊结合部”的一条陋巷中找到了庄老先生的家。见其如此贫穷,他犹豫是不是要把两万两黄金全都奉上,后来想到父亲的吩咐,还是如数送出。庄老先生收下后,让他赶快离开回国。他却放心不下,悄悄留下,看看几天没动静,便拿出带来的上千两黄金的私房钱打点楚国有关当权者。

庄老先生在楚国以廉洁正直闻名,国王也喜欢听他的高谈阔论。他乘机进入王宫,忽悠楚王说:“老夫夜观星象,发现有颗星所处位置对楚国不利。”楚王忙问消灾之法,他回说行善事,于是楚王决定大赦。

楚王身边人急告这位长兄:“朝廷昨晚已提高国库的安保级别,据以往经验当要大赦,你不用再担心你兄弟了。”他听后却感到胸闷,朝廷大赦,弟弟自会放出,那两万两黄金不是白送吗?

于是再次来到庄老先生家。老先生是明白人,知其前来告别是假,取钱是真,主动把钱退还。

这回轮到庄老先生胸闷了。他轻钱财而重名声,当时收下黄金后便关照妻子,这陶朱公的钱得如数奉还,不可动用。现在事成而无名,又被晚辈所耍,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他又去见楚王说:“老夫日前所说星象事,大王体恤国人,欲以大赦除祸,可今日满街都在传说齐国富商陶朱公之子在楚国杀人,其家人用钱贿赂王的左右,大王此举乃是为成全朱公子。”楚王大怒,下令杀了朱公子后再行大赦。最后,大儿子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到家中。

穷养富养篇2

其实,养孩子,最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不管男孩还是女孩,拥有了这些,长大以后一定不会错。

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行,跟家里物质条件是穷还是富没太大关联,富也好,穷也罢,男孩也好,女孩也罢,我们都可以尽我们的努力让孩子拥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反之,如果没有这个理念作基础,穷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一样没有志气一事无成,富养出来的孩子也不一定就可以拥有高贵的气质不受物质的诱惑。

就拣自认为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来说说吧。

懂得节约,受益终生

节约,是一定要让孩子养成的好品行。不是因为穷才要节约,即使是亿万富翁也要节约,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

就拿买玩具为例吧,到了玩具商店,小孩子没几个会不动心的,恨不得把商店里的玩具都搬回家,我儿子也不例外,看着哪个都爱不释手。不过他自己很明白,爸爸妈妈是不会随便给他买玩具的,只有那些真正值得买的才会得到我们的同意。因为,从他一懂事开始,我们明确跟他讲了,买那些没有用的玩具就是浪费钱,不是说没有钱给他买,而是我们要把钱花在值得花的事情上。慢慢地,每次他要买玩具了,自己会先想想是不是真的值得买,然后再提要求。

说教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平时也要注意以身作则,做个好榜样,这样孩子才会心服口服。

物质上不攀比,得从小灌输

这一点还是相当重要的。千万别以为,爱孩子就是别的孩子有的,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也拥有,即使我们有这个能力,也不要这么想。

这个世界充满了物质诱惑,孩子会跟人家攀比,无可厚非,不过作为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懂得,ta不可能拥有所有的好东西,也不是别人有的自己就一定要有。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没关系,只要大人坚持住原则,久而久之,孩子总会明白的。

凡事要靠自己的努力才是正道

从生活中的小事情上慢慢渗透这个理念,孩子最终就会习惯成自然的。儿子的学校里每年都会开展让孩子们帮助学校集资的活动,比如让孩子们卖巧克力。有些家长图省事儿,觉得让孩子跑出去卖东西,还得大人陪着很是麻烦,就自己出钱了结此事。殊不知,这样做其实是让孩子失去了一个生动的体验机会。虽然那几盒巧克力没多少钱,不过,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把它们卖出去才可以体会到那份快乐不是花钱能买到的。

我儿子现在很是明白,什么事儿得靠自己去努力才成,比如他想买玩具,就可以通过自办家庭音乐会来赚钱,虽然他赚的钱没多少,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意识。

精神生活要绝对充实

这一点,好像不用多说,相信爸爸妈妈们都是赞成的。

穷养富养篇3

先给予你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再剥夺它们,把你投入贫瘠的环境,以此逼迫你学会感恩和珍惜,穷养成了一种威胁手段。这样的手段也被广泛用于婚姻中,比如不顺意时用“我要和你离婚”、“房子不写你的名字”要挟对方。

这种方法乍一看很有效,但频繁使用会导致效果递减,甚至适得其反。比如那些冲动离婚的,就是因为对方回应了一句“离就离!谁怕谁!”

不管是穷养富养,其本质都是一种“度”的把控。比如给孩子买书包,款式大方、能保证质量就行,用不着非要买个名牌。同理,夫妻过日子,感情好最重要,至于大房子豪车奢侈品这些,能有就有,没有也不应该成为影响感情的因素。

度的把控,不是心血来潮的偶然行为。它是理念,出现在所有的生活细节中,并被长期贯彻执行。

有人认为,穷养就是要不断制造各种考验,以坚定信念、遏制住欲望。比如父母竭尽所能,像设计考卷一样设计穷养方式;伴侣的一方为另一方设计“陷阱”,以检验对方的真心等等。

而生活实际是最好的考验。每个人都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磕磕碰碰,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他们勇敢承担结果,努力走出困境,做到这些你就是好父母。而此时摒除偏见、共渡难关的夫妻,会得到更凝聚的感情基础为回报。

通过穷养培育出坚韧心志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才能谈富养。

什么是富?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有钱。”许多人认为有钱才能富养孩子,富养婚姻。

穷养富养篇4

在广东博罗县杨村镇,没有人不知道李艺和林海燕夫妇,不管是上街购物还是到酒楼吃饭,所有看到他们的服务员都会直呼“金钱龟来了”。20年来,他们默默无闻地养金钱龟,独家突破了人工孵化技术,存龟数量世界第一,他们的名字也被象征财富的金钱龟直接代替了。他们到底养了多少只金钱龟?至今还是一个谜。不过据专业人士估算,他们拥有的财富以亿计。

生的是儿子,当的却是龟爸龟妈

1986年9月,林海燕与李艺结婚时,李艺还是一个从粤西农村到惠州杨村华侨柑橘场打工不久的穷小子。两人靠农场微薄的工资,可能一辈子也过不上好日子。他们盘算着养金钱龟,试试搞副业改善生活条件。

1989年5月,他们借了2475元,到农贸市场买回8只野生金钱龟,放在自家的天台上饲养。白天,林海燕要上班,还要喂养儿子和养龟,两头跑个不停。而李艺下班后,儿子也顾不上多看一眼,更不用说抱一抱、亲一亲,就直奔天台观察龟的生长情况,记录龟的生活习惯。8只金钱龟是全部的家当,李艺怕被人偷了,就在天台安一个吊床,每夜守着龟睡觉,成为一名称职的“龟爸爸”。

当双方父母知道他们偷偷养龟后,坚决反对。李艺也知道,金钱龟的人工批量繁殖技术在世界上还是一个空白点,但他就是不信邪,一有空就在自家27平方米的天台上修龟池,模拟造出金钱龟的野外生态环境……

第二年,两只金钱龟竟偷偷地在天台的人造沙滩里生了两窝蛋,自然孵化出10只小龟。这意外的成功,使李艺与林海燕头脑发热,再次借钱买龟。但到了第三年,金钱龟一共生了101枚蛋,却只孵化出3只小龟,夫妇俩经济损失惨重。

好在他们是聪明人,很快找出失败原因。金钱龟孵化要90多天,温度和湿度要适中,绝对不能轻易动龟蛋。他们却认为龟蛋也像鸡鸭蛋一样,孵化一个月就出壳了。两人便急着经常翻看、浇水,结果孵出了一批臭蛋。总结第一次意外成功的各种情形,他们开始一条一条地记录整理。次年,当金钱龟生下148枚蛋后,他们严守操作规程,结果繁殖出101只小龟,孵化率高达70%。

为证实这一成果,李艺偷偷打电话给在广东省科技馆金钱龟养殖培训班认识的老师和同学,询问有谁孵化成功了,回答都是叹息摇头。养了30年金钱龟的温桂敖老师说:“养龟致富的大有人在,但人工繁殖成功的还没见过。”电话一放下,李艺夫妇高兴地抱在一起,带着儿子跑上天台的龟场大声高呼:“我们成功了!”

扩大规模迫在眉睫,但他们没有资金,连一个工人也雇不起,更不用说买龟了。林海燕主动和丈夫商量,自己要辞去工作,专心养龟。1992年3月,林海燕毅然辞去公职,像当初嫁给李艺时把户口从城市迁到农场那样坚决,在家当起了专职的“龟妈妈”,儿子却托付给亲戚照顾。林海燕想法很简单,要助丈夫成就事业,就必须做出一点牺牲。妻子的这一举动,给了李艺无穷的动力。

公母之争,恩爱夫妻差点离婚

当成功的喜悦还挂在脸上时,经济上的压力却使李艺夫妇透不过气来。买金钱龟的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有些还是高利贷。尽管这些年金钱龟的价格一路看涨,但他们还是舍不得卖出一只。养龟头7年,他们负债达174万元。

金钱龟喜欢吃鲜的鱼虾和水果,他们没钱买,李艺每天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妻儿到小河沟里抓鱼摸虾,上山采野果,整整坚持了4年。杨村镇周边的小沟小河,留下了一家人的足迹。有一天,他们抓了好多小鱼,傍晚回家时,全家都高兴地唱着歌,由于天黑看不清路,自行车掉进河里,差点把儿子淹死。林海燕抱着儿子大哭:“以后我们再也不抓鱼了……

当突破了金钱龟人工孵化技术后,公龟的出生比例却退到1%以下,而野外自然环境下公龟的出生比例却是40%。如何提高人工环境下公龟的出生比例,成为李艺一直在攻关的目标。

没钱买公龟,但李艺还想扩大养殖规模。2001年初,他提出用3只小母龟换一只公龟的方案。按当时的市价,每换一只龟就亏损数千元。当换得只剩100只小母龟时,夫妇俩大吵了一架。林海燕担心换回的公龟不适应人工环境,死亡率高,经济损失大。李艺认为没有足够的公龟,龟场就无法发展壮大,夫妇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冷战时,他们想到了离婚分龟,你养你的公龟,我养我的母龟,从此井永不犯河水。

金钱龟再珍贵,也不如夫妻俩的感情珍贵。林海燕原是茂名市供电局的干部,冲破了家庭的种种阻力,跟随李艺落户农场。当初夫妇俩商量着养金钱龟,只是想补贴生活,不亏待刚刚出生的儿子,从没有想过要发大财。妻子辞职后,在家育儿养龟,整天忙得蓬头垢面,像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有一次剁小鱼拌龟饲料时,她剁破了手指,鲜血直流,草草包扎一下就又干活了;后来伤口发炎,痛得眼泪直流。看着妻子跟自己受委屈,李艺心软了,终于停止了换龟的扩张行动。林海燕以母亲特有的情感,保住了这100只小母龟……

正是当初林海燕执意保住的100只母龟,今年正进入繁殖期,源源不断地给这个家庭生“金蛋蛋”。不过,李艺的换公龟行动,保证了足够的公龟数量,母龟的受精率也大大提高,孵化率达到80%。从这件事后,林海燕更加佩服丈夫的过人胆识;夫唱妻随,事业一路高歌。

李艺夫妇养龟致富后,附近的农户也纷纷跟风养龟,但由于不懂技术,死亡率高,孵化率低,经济损失惨重。李艺夫妇知道后,就开放自己的龟场,让农民来参观学习,毫无保留地把养龟的核心技术传授给他们。夫妇俩还掏钱制作了3万多套讲授养金钱龟技术的光碟,免费送给来取经的养龟户。

有人担心,李艺把养龟核心技术传授出去后,就赚不了钱了。李艺却认为: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金钱龟,野外基本绝迹,养殖数量也不多;而金钱龟的药用价值在《神农经》和《本草纲目》上都有记载,市场需求旺盛。只有通过人工批量繁殖,不断扩大种群,金钱龟这一天赐宝物才能造福人类。

全国各地来买龟的人络绎不绝。夫妇俩对于农民买去养殖的,价格总是优惠一些,并一直向他们提点养龟注意事项;对于患者买去药用的,价格更优惠,毕竟是治病救人,胜造七级浮屠;面对于买去送礼和用来作镇宅风水的,李艺夫妇总是婉言拒绝。

两只金钱龟。换回一辆宝马车

金钱龟繁殖技术的突破,给李艺夫妇带来了事业的成功,他们养龟赚来的钱又全都用回到金钱龟上。从1997年起,他们先后投资了600多万元,建起了5幢共1.5万平方米的金钱龟生态楼,一切都模仿着龟类的野生生态环境,让金钱龟在“青山绿水”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他们一家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还挤在20年前农场分的旧房子里。直到2006年,才建了一幢小别墅,全家搬进了新居,还把双方的老人都接来一起住,共享金钱龟带来的天伦之乐。

养了20年的金钱龟,李艺全家人已经习惯了用金钱龟作为货币换算单位。因为手中没有钱,只有龟,买什么都要用金钱龟来换算。儿子小的时候,夫妇俩只顾着养龟,没空照顾好儿子。现在,儿子长大了,要送他到国外读大学,夫妇俩就盘算着要卖几只金钱龟才能筹够学费。2008年6月,他们忍痛卖了5只小公龟,得到80万元,送儿子去美国留学。

作为男人,李艺喜欢汽车,但一直舍不得买,开始只是买一辆二手车用,而别的养龟户都开宝马车了。去年,林海燕偷偷卖了两只成年的公龟,“换”回了一辆7系宝马车给丈夫开――她要分享丈夫成为“金龟婿”后的喜悦。双方老人眼睛不好,要看大一点的电视,他们就卖一只金钱龟,买回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视。

总之,家里吃的穿的用的,都靠金钱龟“换”回来,不需要钱时就不卖龟。但1989年买的8只金钱龟,有一个东莞老板要出250万元买走其中5只,李艺夫妇说什么都不肯。他们一家都把这8只金钱龟当成家里的主要成员和发家之宝,并称它们为“八大元老”。每天晚上,夫妇俩都手拉手到龟场看一次“他们”,不看就睡不踏实。今年国庆节,全家老小还同“八大元老”中一只60岁的金钱龟合影,庆祝新中国60华诞。

2009年2月22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验收了李艺夫妇的生态金钱龟养殖场,统计出他们拥有2100只亲本种龟,规模世界第一。金钱龟要养7至10年才进入繁殖期,那么李艺夫妇7岁以下的金钱龟还有多少只呢?这些龟如果按现在的市值计算,其总价值已超过一亿元,李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龟婿。金钱龟带来了财富,但也给李艺一家带来过不少烦恼。

穷养富养篇5

富养的目的是要让女孩成长为知性高贵独立的优秀女性。这样无论她最终嫁给谁,幸福的几率都会比较高。

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这话说的就是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的意思,虽然这条古训未必是金科玉律,也未必通行天下,但近几年来却越来越为新时代年轻夫妇所推崇。那么,女孩为什么要富养,究竟怎样才算富养,富养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富”并不完全指金钱

网上经常有网友在BBS上讨论穷养富养的问题,一般世俗一点的说法是,富养就是要让女儿吃好用好,开眼界,以后不会贪图小利,被小金钱所蒙骗,面对诱惑能坚持自我。

其实,热衷讨论这些话题的父母,一般还是有些家底的,多为如今社会的中产,他们重视子女教育,也有能力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但是,他们中的不少人对富养存在误区,或是以为舍得花钱、要什么给什么就是富养,或是热衷于各种兴趣班,钢琴、舞蹈一窝蜂,以为这样就能培养出贵族淑女。

富养的“富”,指的不止是金钱,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宋默在《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一书中说:“富养女孩,并非惯养女孩,而是要在物质上开阔其视野,精神上丰富其思想”,她认为富养的真正内涵是“气质高贵”。富养的女孩见多识广,优雅聪慧,并且独立自主。

儿童教育类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她自己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她的经验是:“把富养理解成舍得花钱就行,这太简单了。而是要用心呵护,对女儿的理解,给予她足够的关爱。富养就是尽量不给她制造障碍,让她在生活上无忧,幸福感强,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富养。”

富养为了嫁得好?

“女孩要富养”的前提是默认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如上网友在论坛的说法,年轻父母的潜意识,其实是想把女儿嫁得好。让女儿开眼界,长见识,是防止她因为虚荣而被花言巧语的小人所骗;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气质修养,是为了进入上层社会做预备。但是,富养的结果就一定嫁得好吗?这些白领中产父母的小算盘可能会落空。

裘丽琳,上世纪20年代十里洋场公认的名门淑媛,出身富贵,上教会学校,通英、法双语,容貌秀丽,气质优雅,最符合富养标准的混血女孩。但是她的婚姻,至少一开始,几乎是一场丑闻。她爱上了京剧名角周信芳,并且与他私奔,直到生了三个小孩之后,周信芳与前妻正式离婚,裘丽琳才与周信芳举行了婚礼。这样的“嫁”,至少在大多数家长眼里都算不得好。

名媛裘丽琳的价值和光彩,并不在于她当初对婚姻的选择,而是她面对逆境的勇气、经营家庭事业的能力和她对待生活的智慧,其实这些才是富养带给她的财富。与其说她嫁给了周信芳才最终获得了幸福,不如说是她成就了周信芳,所以她才能幸福。裘丽琳刚与周信芳在一起的时候,他的包银让赌鬼母亲花光,几乎一文不名。裘丽琳婚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周家的财政权从婆婆手里夺了过来,并且开始充当周信芳的经纪人,她将“七三拆账”方式引入了京剧演出体制,为了保护丈夫的利益,裘丽琳从来不惧怕出面与各阶层的人打交道。

再比如金庸笔下的黄蓉,也是富养的女孩,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是她对另一半的选择也很另类的,呆头呆脑的郭靖怎么看也算不上佳婿,难怪其父黄药师屡屡刁难。与裘丽琳一样,是黄蓉让普普通通的愣小子郭靖成为大侠郭靖,她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幸福。

列举这样的故事,只是想说明富养的目的决不是嫁得好,而是要让女孩成长为知性高贵独立的优秀女性。这样无论她最终嫁给谁,幸福的几率都会比较高。

尹建莉接受采访时说:“相对于男性直面激烈的社会竞争,从小要培养勇敢、吃苦、奋斗这些品质;女性则更偏重家庭建设、协调,所以要从小培养好的气质修养,高贵的品质。但培养一个出色的女孩,并不是为了嫁入豪门,而是优秀的女孩才能匹配优秀的男人。”

富养穷养的罗生门

我们都知道富家子骄奢淫逸容易出纨绔子弟,穷养可磨其心志,养成刻苦奋发的性格,所以老上海的实业家也会培养小开们在家洗衣扫地,甚至让他们离家经历挫折,以期将来可以继承家业并发扬光大。

但是事情往往不是绝对的。你看刚刚仙逝的收藏家徐邦达,生于上海资本家家庭,由于是家中独子(上面有七个姐姐),所以被宠爱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七八岁了还要保姆抱着上下楼梯,但这并不影响他父亲带着他广拜名师,最终成为一代书画鉴赏大家。

是的,穷养富养都可以有好结果,穷养可以培养“斗士”――革命家、创业家都是这么来的;富养则出“名士”――视财富功名为粪土,自有一身修养才情而独善其身。但穷养富养也都会出败类,前者会出蝇营狗苟的小人,后者则是标准纨绔富二代了。

至于女孩,卢梭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可以用化妆品使她出一出风头,但是获得别人的喜爱,还要依赖她的人品和处世手段。”也就是说不好好培养、只靠一张好皮囊是成不了大器的。有时候,富养也未必能培养出完美的品质和处世手段。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走上断头台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礼貌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个小细节真把贵族女性的修养体现到了极致。但是关于玛丽王后还有另一个小故事――她的生活极其奢靡,面对因饥饿而暴动的百姓,她居然对大臣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蛋糕呢?”只能用无知和愚蠢来形容她了。所谓贵族气质也无法让她受人尊重。

穷养富养篇6

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但是对女儿很舍得花钱。她所有的用品都是品牌,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学古筝、拉丁舞,每年至少带她出一趟远门长见识……女儿上初中后,我们将她送进郊区的一所寄宿制私立中学,学费自然不菲,老公说希望女儿有上进心,将来也能过上流的生活。

虽然我们对女儿百般宠爱,但这几年孩子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一点小事就迁怒于我们。上周老公开车途经女儿学校,就买了女儿爱吃的东西,想给她个惊喜。等了近一个小时,才远远看见女儿与同学走出来。女儿刚才还跟同学有说有笑,一见她爸爸,脸霎时阴下来。回来她跟我说:“以后别让我爸去接我了,让同学知道他是开出租车的怪难堪的。”

还有一次,我陪她坐同学妈妈的豪车去参加诗诵会,不巧我当天有点感冒,一下车就吐了。女儿不但没上前关心一下,还气急败坏地催我:“磨蹭啥!”说我在同学面前给她“丢了脸”。

今年女儿上高一,两周回家一次,每到这天家里便如过节一般,冰箱早早就塞满了。女儿说想吃冰淇淋,老公能把哈根达斯店里8种不同口味都买回来。这些年我们节衣缩食,穿的都是早市上几十元一件的地摊货,连单位组团的旅游我都舍不得去,只为省出千把块钱让她去看演唱会。可她一趟美国三周体验营就花掉了家里半年的积蓄。为了应付一年好几万元的学费,老公天天加班,烟酒也几乎都戒了。我们从心里内疚女儿不能含着金钥匙出生,自觉已经竭尽所能,换来的却是她的鄙视和冷漠。

网友支招:

@大尾巴兔子:女孩的气质和优雅的确需要下本钱,但女儿要富养不能惯养。即使家里有了宝马,虚荣的女孩就保证不会被兰博基尼、玛莎拉蒂骗走吗?让女儿在物质上见世面的同时,更要让她多一些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样她见到各式男人,才知道怎样选择,才能找到真爱。

@小香主:作为家长,“富养孩子”不如在精神上“富养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希望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就要先把自己变成想要的那个样子。只有自己变得美好了,孩子才会变得美好。

@布丁马里奥:“富养”不代表家长要往女儿身上“砸钱”,穷人家女儿也可以“富养”。没有条件经常出去旅行、去剧院音乐厅,你不妨办一张借书卡,让女儿在书海中徜徉,让她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以平常心对待所有的富贵和浮华。

@麦田拾穗:如果不能给女儿优越的物质生活,那就给她全心全意的爱吧。生活中我们能分享她的快乐,接纳她的不足,理解她的悲伤,保守她的秘密,在无助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这样“富养”出来的女儿,一定是精神上的“贵族”。富养女儿,其实是一种爱的方式,不是钱的事。

专家解答――

王一欣(深圳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这个观点,一直都被扭曲理解:穷养男孩,为的是磨砺意志,将来能够吃苦上进成就事业;富养女孩,为的是培养眼界,不被蝇头小利吸引,嫁个富人家。先不评论这种裸的实用主义育儿观是否人性,其实,过度强调穷养、富养,都是对孩子的虐待。

“穷养”会给孩子造成伤害,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贫穷会给人带来非常严重的心理伤害,有些伤害甚至成为终身情结。所以,如果父母不是特殊情况,都应该努力奋斗,给孩子提供和周围环境相匹配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免受“我比别人穷”的自卑感折磨。

有些父母会津津乐道类似“李嘉诚如何养儿子”之类的小故事,觉得富豪都在穷养儿子,自己当然要见贤思齐。豪门的穷B只是不让孩子陷入过分享受,免得丧志,但决不会让孩子的日常生活受到委屈,不会让孩子有自卑感。普通家庭如果东施效颦,无故给孩子施加各种“穷养”的规条,那真的是潜意识在和孩子过不去。

穷养不对,但过度富养也是对孩子的虐待。从读者来信看,母亲把女儿送进贵族私立学校,让孩子生活在一群和自己的社会阶层、经济条件差异较大的人群中间,对于一个渴望被认同的少女,长期过着需要踮着脚才能够到的日子,其痛苦可想而知。

而父母节衣缩食,几乎是举整个家庭之财力在对孩子实施富养计划,这种生活状态又会激发孩子深深的内疚感,因为她一边享受着父母竭尽全力创造的物质生活,一边又深知这一切并不是全家人的生活常态。她会愤怒于父母强加这种生活给自己,也会愤怒于父母的无能。

龚自珍有篇著名的《病梅馆记》,讲述人们为了种种审美雅趣,把梅花摧残得奇形怪状的情状。每次看到用力过猛的父母,都很容易想起这篇文章。富养穷养,真的只是噱头,承载的是父母种种期望算计之心。父母过啥日子,孩子就和自己一起过啥日子,这种平淡温情的观念比什么“穷养富养”显得有人情味多了,也健康多了。

请您来支招:

欢迎参与以下话题讨论,您只要扫描左方二维码进入恋爱婚姻家庭官方微博,就可以看到读者完整的求助咨询。只要您就此话题发表看法或者给出合理建议,就有机会赢取50元的现金奖励,快来给她支招吧!

穷养富养篇7

相对穷人来说,绝大多数富人的生活都是纸醉金迷的。“朱门酒肉臭”实在不算什么,这只是穷人能够想象的奢侈而已,类似于“皇帝用金扁担”。更多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超出了穷人的想象。即便是一些崇尚简朴的富人,他们的“简朴”也是相当昂贵的。比如,有富人圈一大块地,建一些木头房子,筑几个池塘,挖几亩菜园,养一些鸡鸭牛羊,过起了返璞归真的农耕生活。但是,他的这份爱好,跟真正的农民生活完全是两回事,没有亿万家财根本就供养不起。

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钱来购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因此,关注富家子弟开什么车、戴什么表、去什么餐馆、上什么学校,不管是艳羡也好,谴责也罢,都没有多大的意义。朱门的酒肉臭不臭,那更多取决于他们家冷冻保鲜的条件。问题在于社会的另一面:“路有冻死骨”,我们该怎么办?

“贫二代18条标准”中所列举的,都是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现象。比如,“有当城管的冲动,好罩着天天被驱逐的父母”、“在城市经常被取笑甚至欺负,熟悉各种人的白眼”等等,令人感到十分心酸。普遍地,这些人“有仇富心理,并十分痛恨贪官,觉得他们不仅夺取了你父辈的财富,更夺取了你翻身的机会”。

作为度日艰难的穷人,“仇富”、“仇官”就是一种难免的心理。改变这种心理的途径,既不是去指责穷人偏执,也不是去揭露富人奢华,而是让穷人得到关怀和帮助。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搭建富人救济穷人的通道。正如应将视角从“富二代”换到“贫二代”一样,“仇富”、“仇官”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官员和富人有没有“仇民”。

目前有些地方政府做的事情中,管富人的多,帮穷人的少。刚刚引发争议的是,江苏启动“富二代”培训方案,由省委组织部出面,用两年时间培养1000名民营企业家接班人。从省委组织部办的班上,企业家能学到什么东西,舆论表示质疑。但是“富二代”未必不欢迎,他们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权力和资本俱在的富人俱乐部。这样的俱乐部,价格、成员、方式,本来应该由市场决定,权力要尽量避嫌。

的确有不少企业家从勾结权力中获利,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看,权力对于富人最好的帮助,就是离他们越远越好。要相信人的致富本能,只要政府少设一些门槛,企业家就会茁壮成长。

穷人不一样,他们更需要具体的帮助。当他们无家可归时,当他们尊严受损时,都盼望有人伸出援手。这个援手首先应该来自政府部门,其次是社会非政府组织。税收本来就有“劫富济贫”、实现“二次分配”的功能。政府拿了这些钱之后,不能反倒用来强化贫富差距。

穷养富养篇8

一九七九年仲夏,陇海——兰新线上。

一列特快开出郑州,向西北疾驰。车窗里,李昆兰默默注视着飞速闪过的豫中平原,泪如雨下。她才十五岁,却独身一人离开了家乡太康县王集乡。

她家里年年欠债,连续五年逃荒要饭,穷得十里八乡都知道。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父亲忍痛把小弟弟送了人,母亲哭得死去活来。那几年,一些人上门讨债,父亲涨红着脸,拉着她们姊妹几个的手,站在门口一遍又一遍大声地说:“人死债不烂,我死了孩子还!”在那度日如年的岁月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昆兰脑子里盘旋:离开农村,奔一条生路。

考大学,是跳出“农门”的主要途径。然而,落榜的消息使这一希望破灭了。她躲进小屋痛哭了一场。父亲理解女儿的心思,狠狠心,卖掉了全家糊口的粮食,交给昆兰一百元钱:“去新疆投奔你姨吧,如果找到工作,死也别回这穷地方来。”

昆兰在乌鲁木齐当上了临时工,月薪十几元,不够吃不够穿,更不用说替家里还账。加之人生地疏,生活不习惯,天长日久,昆兰想家了。正在这时,她从报刊上、广播中不断看到、听到农民靠发展家庭加工业和养殖业致富的消息;不久,父亲又来信说:大队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家里承包了十四亩土地,弟妹们干劲十足,穷日子要熬出头了。昆兰看到了党的政策的威力,看到了农村的光明前途。她想:过去穷,是因为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人们畏富如虎,谈富色变,生产“大呼隆”,只得过穷日子。如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号召农民富,俺是共青团员,有知识有文化,又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能眼瞅着乡亲们在家乡致富而无动于衷吗?嫌家乡穷,看不起它,就是看不起祖祖辈辈生长在那儿的农民,也就是瞧不起父母和自己啊!治穷致富,才是俺们农村青年的出路,应该把自己的劲使在家乡建设上……昆兰坐不住了,一种改造家乡的责任感使她由消沉转到振奋。她不顾姨妈一家的劝阻,踏上了回归的列车。她噙着激动的泪水,心里说:“有党的富民政策撑腰,俺昆兰再也不走了,非要干出点名堂不可!”

“要干,就得有一股闯劲”

听说昆兰想致富,母亲苦笑一下:“妮儿,你还小,女孩子能干啥?”

“娘,男孩子能干啥,女孩子也能干啥!”

“说得好听。”

是啊,种完责任田后,干什么才能致富呢?一天,她正在吃饭,突然听到电台广播舞阳县农民养土鼋致富的新闻,高兴得撂下饭碗喊了起来:“爸,啥叫土鼋?”

“傻妮,土鼋就是土鳖虫,能制药。”

“养那虫子能富,俺也养,俺到舞阳学养土鳖去!”

“不行!一个小妮,咋能到处跑?”妈妈反对了。

“娘,您让俺闯闯吧,成天呆家里,咋富起来呢?”

“中!虫小志大是条龙,俺妮有志气,爸支持你!”

第二天,东方刚刚破晓,昆兰带上父亲借来的五十元钱上路了。她找到了那位养土鼋的大婶,迫不及待地问:“婶,土鼋吃啥?”

“你吃啥它吃啥,你能吃的它也能吃!”

这话好呛人哟!昆兰低头一看自己的衣服——破破烂烂,脸蓦地一下红了:她瞧不上俺、不愿睬俺。这个念头一出现,两行眼泪刷地涌出了眼眶。

“穷也要穷得有志气,俺不信将来富不过你!”昆兰暂时忍气吞声,掏出剩下的三十六元钱,买了二两土鼋卵,赶回了家。

这二两土鼋种,李昆兰视为至宝,一进家门,就挖坑砌池,配制饲养土,为它们筑造了一平方米大的新巢。

土鼋卵渗和着昆兰的祝愿与希望放进了饲养池。四十多天以后,小土鼋出世了。一丁点一丁点白色的幼虫,带给了昆兰莫大的慰藉。幼虫由白变灰、变黄,见天长大了起来。昆兰天天守候在池边,注视着土鼋的生长变化。怕池内干燥,她就无数遍洒水;担心土鼋饿着,她无数遍喂食……几天以后,不幸的事发生了:池内的土鼋全钻了出来,在池面上艰难地爬行,蠕动,挣扎着死去。李昆兰脸变了颜色,她把手往土里一插,哎呀,火一般炙人——饲养土发高烧!快,翻池,搀土,紧急抢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由于喷水过勤,饲养土中的锯末与残存的食物发酵增温,使小土鼋一个个地死掉了。

昆兰傻眼了。她一屁股坐在池边,失声痛哭了起来……

一连几天,昆兰吃不香,睡不好。她为父亲担心:借人家的钱咋还?她为自己着急:你能办大事吗?真是个败家子!可是,她又不甘心。她找到母亲:

“娘,再给俺些钱。”

“又买那鬼虫子?你那三十多块咋扔的?没钱了!”

“那,俺可没法活了!”

看昆兰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母亲却扑哧一声笑了:“死妮,那土鳖虫咱村里有的是,草垛里,灶洞下,墙旮旯中……”

这意外的收获,使昆兰喜不自禁!可是,一个姑娘家,咋好乱串门呢?

一天早晨,她把弟妹们吆到一块:“姐姐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跟姐去各家扒土鼋,扒完拿到姐这儿换糖吃。”

昆兰率领着这支童子军对土鼋展开了大围剿。她们趴在别人家阴暗的灶门口,用小铁铲慢慢扒开湿土,用小手指轻轻掏出龟缩在砖缝土隙间的土鳖虫,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瓦罐。灶灰飞扬起来,弄得他们一脸一身,呛鼻子糊眼;灶膛的余火,烤得他们汗水直滴,在脸上脖子上冲刷出一道道汗痕,湿透衣衫。

他们扒遍了全村,扒遍了邻近的前岗、欧庄、任庄,连八里外姥姥家的衡路口村也没放过。七八天功夫,他们跑遍了三百多户的灶房,扒获土鼋一万三千多只。

弟弟妹妹抱着一罐罐土鳖找姐姐换糖来了。昆兰哪有糖啊!她把弟妹们紧紧拢在一起,说:“等姐姐养土鳖卖了钱,一定给你们买新衣……”

当昆兰的同学们知道了一万多只土鳖的来历时,十分钦佩昆兰这种“干事业”的勇气。昆兰说:“俺也是闯闯、试试呗!不能等人家干成了咱再干,一等二看,时间过去了,啥也弄不成。要干,就得有一股闯劲……”

穷养富养篇9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深信自己生来不是要做穷人的,而是要做富人。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是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2.休闲

穷人:在家里看电视,被肥皂剧的剧情感动得痛哭流涕,还要仿照电视里流行的时尚,打扮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球,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3.交际圈子

穷人:喜欢走穷亲戚,穷人的圈子大多是穷人,也排斥与富人交往。久而久之,心态成了穷人的心态,思维成了穷人的思维,行为方式也成了穷人的方式。

富人:最喜欢结交那种对自己有帮助、能提升自己各种能力的朋友。不会一味地放任自己,仅以个人喜好交朋友。

4.学习

穷人:学手艺。

富人:学管理。

5.时间:

穷人:为买1斤白菜多花了一角钱,你气恼不已,却不为虚度一天而心痛。这就是典型的穷人心态。

富人:富人的玩也是一种工作方式,有一定目的。富人的闲,闲在身体,修身养性,以利再战,脑袋一刻也没有闲着;穷人的闲,闲在思想,他手脚都在忙,忙着去麻将桌上多摸几把。

6.归属感

穷人:对穷人来说,在一个著名的企业,工作几十年,由实习生一直干到高级主管,那简直是美妙得不能再美妙的事情。

富人:那些团体的领导者通常都是富人。他们一方面向穷人灌输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你不从属于他这个团体,你就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名;另一方面,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招兵买马,培养新人,以便随时可以把你替换。

7.投资及对待财富

穷养富养篇10

前段时间,贵州毕节四名儿童喝农药自杀,令人心痛。几年前,毕节也曾发生类似的事,五名流浪儿在垃圾桶取暖,死于一氧化碳中毒。这两起惨剧发生之前,贵州就频频爆出虐待儿童的事情:金沙县10岁女童杨科贤饱受虐待达5年之久,施暴者是她的亲生父亲;毕节一对夫妇长期虐待6岁的女儿……此前,我将这些事情和贫穷联系在一起,但最近四名儿童自杀让我对这一视角有了怀疑。

首先,这个家庭有漂亮的两层楼房。其次,并非穷到没饭吃,家里还有玉米,还养着两头猪。再次,也并非没人理,有报道称:几乎每次老大不去上课,老师都会去他家里做工作。在他们集体辍学后,乡干部和老师前后六次动员他们回校上课。5月13日,老师第二次到他们家时,听到孩子在里面跑,但怎么敲都不开门。

事实显示,其父母要负重要责任:1.母亲已离家出走;2.父亲有严重的暴力;3.或许比暴力更糟糕的是,父亲也离开这个家,联系不上。也许暴力造成的阴影,更胜于父亲离开。

这个家,就算很富裕,也一样是绝境。

比分离更痛苦的是养育方式

这四个孩子,是中国几千万留守儿童的代表。关于留守儿童,人们习惯说:因为贫穷,所以大人必须出去打工。而在农村长大的我说说自己的思考。首先,我认为贫穷不是主因,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人养育孩子的奇怪方式。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孩子往往就是不跟在父母身边。

其次,虽然留守儿童现象让人心痛,但也别无限放大它的可怕。我们一代代人早就习惯了这种养育方式。我见到的无数案例中,就算父母不去外地打工,但父母仍让孩子和自己分离。譬如给老人养。老人容易溺爱孩子,很多人回忆说,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一起时,有很多美好回忆,一回到父母身边,噩梦才开始。但不管老人对孩子多好,都意味着孩子遭遇了被抛弃的经历。并且老人通常要带多个孩子,孩子不可能获得父母那种爱,心里仍然有寄宿感。还有一些地方,人们习惯把孩子给各种亲戚带,有的富有家族,谁有空谁带孩子,于是大家开车将孩子送来送去。孩子没有稳定地跟着一个养育者。

孩子越小,越需要稳定有质量的爱,不断变换养育者,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折磨。即便孩子身边有养育者,养育者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种种问题,如毕节屡屡爆出的超恶待孩子的新闻。

我在河北农村长大,1974年出生,姐姐大我四岁,哥哥大我八岁。当时,壮劳力都去地里干活,挣工分养家,老人带孩子。但爷爷奶奶不带我们,于是我母亲一狠心,不去地里干活,自己带孩子。这应该是我们村绝无仅有的事,因此母亲遭到很多白眼,因为绝大多数人的习惯性思维是:去地里干活挣钱,比带孩子重要多了。很多村里人把刚生下来的孩子放在炕上,在炕边做一些防护,就去干活。因此有一个流传甚广的笑话:一天从地里干活回来了,突然发现孩子在炕上走路。父母们带着惊讶到处笑着宣扬。

这是极其可怕的经历。我在咨询中发现,对婴儿来讲,如果身边没有人陪着,那意味着,他时刻都处于地狱中,甚至他时刻都在和魔鬼打交道。即精神分析的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处,就是绝境。虽然我母亲的养育方式有很多问题,而且她有严重的抑郁症,但至少我形成了基本的安全感。

无回应造就孤岛

或许,杀死毕节那一家四个孩子的,就是这种绝境吧。虽然老师和社会对他们有回应,但无法替代父母。母亲消失了,父亲电话打不通,而很可能是,孩子们心中从婴儿期就一直活在这种绝境中,他们受够了。

或许,比贫穷更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挣钱胜于带孩子,面子胜于家庭温暖。就算在亿万富豪的家庭里,很多孩子也仍然是留守儿童。

对于贫穷,我有深刻记忆。我家五口人,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还要将口粮和分红给爷爷奶奶一部分。我和哥哥一直在读书,哥哥读到高中,我则一路读到研究生。那真是一直生活在贫穷中,最穷的时候,家里连买火柴的钱都没了。那是母亲唯一一次对我发脾气,因为我在抽屉里找到一点钱,买了作业本,那是家里仅有的钱。

虽然在这样贫穷的家庭长大,但我并没有因此自卑。学了心理学,我明白,真正自信的基础,是爱;而自卑的基础,是因为爱的匮乏。虽然条件不好也可能导致一定的自卑,但这远不如爱的匮乏作用大。

爱是无形无质的东西,相对于它,我们社会更在乎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有调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我一个朋友说,他曾在四个国家问他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对中国人最大的印象是“勤劳”一词。农村里的壮劳力出来打工,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忙着上班,亿万富豪们也多在拼命。但我们真的要思考一下: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我常有这样的想象:或许,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孤岛,只能用脑袋和语言与别人建立一些可怜的链接。而感觉和情感上缺乏链接,或者简单地说,心是关闭的。每个孤岛,都在严重缺乏回应的家庭中长大,我们也由此构建缺乏回应的社会与国家。等我们做了父母,又将“无回应之地的绝境”传给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