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5:38

人间四月篇1

不经意启动的另一翻神往

验证着那个不真实的虚幻

便是满地的金黄

沉醉了然后清醒

/

碧绿磕碰着青春

风浪漫了曲径

丰盈了暂时

黎晓几时雨露

/

烟雨中是江南

朦胧是雨中人

杜鹃不啼哭

道别榆叶梅让满城欢喜

/

轻抚脸庞的温热

亭栏前的粼粼

水石荡漾的模样

倒影在为夕阳舞动衣裳

/

墨绿与老黄

散落在滨康一路的脚印上

灿烂光阳

穿射层林斑驳着女孩的容光

/

人间四月

疯狂地想象

然后用力地记起与阵忘

人间四月篇2

——艳阳、花香、爱情

爱情总是太快

瞬间已不存在

伸手慢了一拍

只剩回忆可待

于是我转过身

追逐你脚步而来

哪怕你轻轻的一回首

我都会欣喜一辈子

一眼就能明白

一生都要牵绊

我是为你存在

你是为我而来

在佳缘

人间四月篇3

——借林徽因题赠任雨潇

四月的春雨,悄悄地来了,

我抬头仰望天空,虽然衣衫已湿。

没有愁怨与感伤,心中充溢着舒畅与希望,

清新的雨呵,真愿你滴落在我的心中;

夜深沉,满天星,

一钩浅金从灿烂的星汉中飞起,那是月。

我站立在清风徐徐的原野,星下的原野,

闭上眼,安睡在你的怀抱;

高山之巅,浮云飞絮,飘过青色的长天,

云的飘逸,在我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我的歌声,似乎要乘着云远去,

飞遍人世的每一个角落;

五彩的花儿,开在山谷,清泉流经的地方,

蝶舞在花间,鱼游在水里,

山石伫立在崖上,千年不动。

他欲语未语,可我早已听懂了他们的故事;

四月的春雨,悄悄地来了,

我抬头仰望天空,虽然四月将逝。

我挥手与你作别,云因我而落泪,

人间四月篇4

娇嫩的花瓣雨盈盈地飘落,树叶上的嫩黄染咸了淡绿,躁动的气氛似乎将空气都鼓涨了。代表着春天的四月,就这么来了。

“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呢喃在梁间,

是暖是爱是希望。

四月,本就是人间最美的时节,到处都孕育着生机和希望,而大才女林微音的一首《人间四月天》,又为这本就欢畅的时节渲染上了一层很女人味儿的爱意,用柔情为春天的刚硬包上了一层软软的外衣。

天气,总是很能影响人心情的。清晨,踏着朝雾走出家门,蓦然发现,仅一夜问,浅碧就站满了枝头,耳朵里塞满了万物的吟唱。人的心情,受了如此的鼓动,怎能不好?

四月,带来的不只是温暖,还有明亮的心情!

哦,真的吗,我怎么没觉到?每天晃动在眼前的不是人群、报表,就是老板的咆哮!

我们人类真是一群高智商的动物,所有的感官都会自发地保护自己,总会有选择地去看去听内心深处沉淀最深的那一个。心中充满了哀怨与不满,就会叹息时光荏苒,就会感慨工作忙碌、生活乏味。没有时间,或者可以说是没有心情去体会自然,去为花开欣喜,去为花落惆怅。无论多好的春光,从眼前流逝,仍是不知不觉。

挣扎在尘廿间的,都不是活神仙。世间的一切,就如春天的云朵,时聚时散,一个个小人物,就在这或低仄或辽阔的天空中跌宕。

很多事情,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很多理想,明知道是深爱的,也要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明知道前方并没有路,仍在前行,只是习惯了,有些执著,闭上眼睛就知道早该放弃,仍要负重前行。没办法,牵挂太多。

人的一生,充满了欢乐,同样,也充满了无奈。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多高的境界!但这样的境界,供在墙上,挂在man上当座右铭可以,真落实到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个体上面,少有能做到的。这个做不到,调节自我,可操作性却是极强。像庄子那样与天同游,不太现实,但像疱丁那样,在游刃有余中忙里偷闲,每天都有可能。

人间四月篇5

林徽因,白莲似的天使。如果说诗人是我的理想,那她,是我的典范。

我要学她的,别人若妒忌我,我当不理会;别人若诽谤我,我当笑着面对。只是“风轻云淡,岁月安好”罢了。我要有颗强大的心,能包容世间万物的心,我才有资格,当一个像她一样的诗人。

我要多看书,像她一样。她说过,“当我还是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吃过什么了。但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读书驱散了她的抑郁,从而真的变成了莲花。我也一样,要博览群书,要放眼看世界,才可以当上一名好诗人。

她沉着,她平静。

她,在历史的长河里,在茫茫人海里,素净优雅,诗意情怀,犹如一杯清茶。她的诗,像清茶一样温婉,素净。

轻轻地来到人间,又轻轻地离开人间。她是那朵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诗里饱含了她的素净,特有的。

当诗人的路不简单,会有坎坷,我要像她一样,单是那一剪光,也要捧出辉煌。

我要努力,争当诗人,哪怕机会很少,哪怕困难再多。

我的理想是诗人。

像林徽因那样的诗人。

若遇困难,想想她。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人间四月篇6

尽管,那一幕幕动人的瞬间,如今只能在日记本中轻柔地呼吸。但是,同世间一切美丽的事物一样,它们在我的记忆中定格,永不褪色。

车上,手握话筒的解说员是一位阳光、帅气的哥哥,他总给我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是香港人,说话带粤语腔。每次需要讲话的时候,他都从第一排的座位上转过身来,稍微清清嗓子,接着,车厢里便响起“安静,安静”的声音。

我们乘坐的大巴行驶得很快,车窗外有片片绿野疾驰而过,也出现过城市里的车水马龙,最后到达香港。高大的楼宇鳞次栉比,置于摩天大楼之间,我顿觉自身的渺小,而惊呼人类的伟大。有人如此评价香港:“再也没有比这里更能称之为城市的地方了。”我深以为然。

在车里,我们闲聊、说笑。哥哥告知了我们接下来的行程安排。当他因平翘舌音不分导致咬字不清的时候,坐在后面的一些同学会笑着纠正他的错误。我们这群毛孩子好为人师地教他怎么把字音发得标准一些。他显出很乐意的样子学了好几遍,尽力模仿我们交谈时的口形,尽管下次依然会不小心将“si”念成“shi”。

我倚着车窗,看着那些排列整饬的树木缓缓倒退,心想:它们或许也怀着一颗温软的心,目睹我们这一场聚散来回吧。耳机里单曲循环着一首歌,它的旋律迷人,时而激昂,时而平缓,细腻之处令人动容。后来,在香港某条寂静的小路上,我与解说员哥哥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会儿天。我们随意摆着剪刀手,拍了几张合影作为留念。我穿着与所有参赛选手相同的橙色制服,对着摄像头,轻抿嘴角,扬起一丝微笑。头顶的天空飘着破碎的云,阳光轻柔。

分别时,他亲手送了一封信给我,信上面是用隽逸清秀的繁体字写的一句祝福语。字的一笔一画,散发着古朴之美。我伸手抚摸那些字,指尖触到的,全是无法言说的美好。

来到香港拔萃中学,我早早地找了个位子坐下了。

会场里座无虚席,所有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异常,一说起话来就滔滔不绝。满满的期盼,好像快要从心里溢出未了。

主持人出场了,我的目光追寻着她,挺直身子,从包里翻出纸和笔,准备记录。

暖色灯光打在舞台上,亮晃晃的。朱红色的帷幕垂向地面,角落里架着一台钢琴,格调高雅。

越过前方排排背影,我第一次看到了白先勇老师。在讲座中,他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

当主持人宣布提问环节到了的时候,我看见前前后后众多高高举起的手臂挥动起来,仿佛要往上抓住什么似的。回想起当初,同桌知道白先勇先生会作为嘉宾前来讲座,她就用一种肯定的语气跟我说:“既然是讲座,就一定会有提问互动的环节!”我不置可否地笑道:“不一定吧?毕竟,人家白先生是那么忙的一个人。”

越来越多的手举了起来,我知道,它们代表的是一颗颗热切的心。此情此景,我几乎都要通过这个简单的姿势看到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了。

我举起了右手。

就是那么凑巧,主持人的目光刚好对上了我的。

使劲伸一伸,手臂举得更高了,我仰着头,显出努力的样子。主持人终于注意到我:“坐在后排的那个女生,中间那个,对对对,就是你……”

我环顾四周,满脸狐疑地指了指自己:“我?”

她的眼神十分肯定,仿佛在说:“没错,是你。”

我以为,她是不会看到我的。我感到有些恍惚,犹犹豫豫地起身,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站起来之后,发现周遭的目光纷纷投向我一个人,我的双腿抑制不住地开始微微发颤。我的大脑如同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发出断断续续的杂音。我来不及维修和清理,只能任由它聒噪个不停。

我先问候了先生一句:“白老师,您好。”之后言归正传,开始谈起自己关乎文学作品的一点疑惑。

因为有些紧张,所以我的语速有点快,简直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好不容易说完最后一句话,我终于“滑”到了终点。现场,学声一浪盖过一浪。还好,挺顺利的。我落座后,低头长舒一口气。

耳边的杂音终于戛然而止,我的心绪却始终如海潮一般反复翻涌,久久未能平静。这直接导致当时我都没能好好理解先生的回答中所蕴含的深意。瞧我这点出息。

总决赛的邀请函上有一项注意事项说明,是用加粗的字体标注的。注意事项的内容大致是“请带好个人的衣物,药品……”。我带了随身的药品(我在两年前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个“药品”.其实就是胰岛素),还在爸妈的苦心规劝下多带了一天的药量。出乎意料的是,来到香港这边,用药量居然大大增加,所以储备的药品提前一天用完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至今都记得,自己在深夜望着窗外时,恐慌直逼心头的感觉。夜色茫茫,不远处有几盏灯尚未熄灭。我身体里的阵阵隐痛被夜色吞没,耳畔风声似呜咽。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由于睡眠不佳而双眼微微浮肿。我整个人都昏昏沉沉,像是得了重感冒一样,头晕、乏力、口渴。

彼时我的心情晦暗如阴云密布的天空。我幻想天空飞过一只身形巨大的青鸟,它最后停在了广场上。它的羽毛光滑而柔软,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奇异的光芒。我把脸轻轻贴上去,似乎能够感受到它体内的血液正在奔涌不息。听到那么有力的心跳,我发现它是一只健壮的鸟。“青鸟,带我回家吧。”我迷迷糊糊地对它说。

去住医院的路上,带队的姐姐挽住我的手臂,寸步不离。组委会特别安排了工作人员给医院打电话,帮我在最近的医院办理了手续。

姐姐看着我憔悴的模样,脸上写满了担忧和关怀。她帮我拎着袋子,递未了一杯水。我当时真是狼狈不堪,居然还吐了。幸亏身边有那么多善良的人,他们给予我的每一句关切的话语,每一个柔软的眼神,都温暖了我脆弱、惊慌的心。

姐姐不停地安慰我说:“孩子,没事了啊。”

每一个字,都流淌出丝丝温情。阳光渐渐变得灿烂,我的心情也渐渐明朗起来。看着身边充满善意的人们,我的心里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感动。

姐姐接过医生开的处方单,在医院过道上找人问路,跑到药房取未了药品。

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我们很快赶到了颁奖典礼的现场,老师们都关切地询问起我的身体状况。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因为有你们在身边,所以我才如此幸运。

真的很感激。这一切,我将会一直记得。

那么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当时只道是寻常”。

还是把这些感动与温暖,念想与期望,都悉数托付给这似水流年吧。踮起脚,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属于自己的花季里缓缓拔节、成长。

难忘同龄少年怀着巨大的“野心”,用笔写出动人风景。难忘那点滴暖意轻轻抹在我的心头,驱散一地阴霾。

人间四月篇7

“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进入四月,这句诗就突突的爬进脑海,催促自己忆点什么、想点什么、写点什么。

是啊,暮春将毕,骨仍懈弛、人也慵懒,提不起气,也扬不起神。忽地觉得,这暮春放大开来,难不成就是人生最好的写照。

四月天,本是花开蝶舞的艳日,也是人间最暖的日子,本应洋溢着喜悦与欢快。

可人生能有多少个艳日,又有多少暖意。当初写这句子的人,难道就为了换来他日清明的菊红?

生命短暂,何故心绪也不能畅流。

那个脆弱的灵魂,那个崇尚完美的灵魂,那颗善良的心,只能用失去来保全完整。

失去也好,舍去也罢,依现在看来,依依就是情非得已。

而失去,真的能够保全吗?

最美好的东西也最容易破碎,最美的景象是出现在如若人生初相识时,那一份心动与倾慕,在期盼与等待中,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并弥漫出浓厚的香甜味。

可惜,这稍纵即逝的初相识,就如同迎面而来的眼缘。

当四目相对,还未来得及回想,到底是缥缈峰上的那株草、还是那弱弱的小花。已然,擦肩而过。从此,茫茫人海千百度,不知谁人是旧人。

在生命的湖泊里,那不经意的一瞥,却绽放了隔世的涟漪。

这一波涟漪,漫随着徐年老去。多少次回首,虽有灯火,奈无阑珊,更无初识。

未曾想,当今竟也出现了那绛珠草似的泪人。虽易、不易。。。。。。只是,何曾与那旧识相提。

这种热度,不会是今天的热度。

但就算是今日的四月天,今日的热度,依旧是一样的无奈、惆怅、痴怨。

人间四月篇8

但是在抗战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它却代表了一代中国知识女性不屈的精神和对胜利的信心。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焰中交舞着变……”

六十多年前,一群风尘仆仆的师生、学者撤退到大后方时踏进长江边上一个小小的镇子。这个小镇就是李庄,在四川省宜宾市浩荡长江的南岸,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镇上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庙宇、宫观,还有错落有致的木楼,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彼时,整个小镇安详而宁静。

这群知识分子的到来,瞬间让李庄成为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金陵大学、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辗转迁驻李庄,知名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云集于此,小小的李庄一时可谓群星璀璨。

萌发去李庄的念头,正是读了林徽因写的“人间四月天”。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在李庄上坝月亮田,掩藏在一片翠绿的竹林中,故居的青瓦上开满了鲜红的三角梅。简朴的房屋,没有任何修饰,甚至我想象中的木漆家具也没有,仅从木格窗棂透过一缕阳光,一年,又一年。在木床头,有一把川东常见的小竹椅,竹椅上方的墙上一幅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照片泛出微微黄光,仿佛在向人诉说它历经的沧桑。

照片上,梁思成西装革履,年轻而潇洒;林徽因轻轻依偎在他肩头,身上的对襟上衣越发衬托出她的含蓄和柔美。据说当年夫妻二人经常彻夜长谈,他们谈的是什么?是康河里的柔波,还是帘卷西风的惆怅?斯人已去,只留一缕阳光,一缕追思。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那时迁到李庄的女人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均是一身或蓝、或灰的对襟衫。抗战时期的李庄生活是艰苦的,那些对襟衫也是经常缝缝补补,手肘等容易磨损之处更是补了又补,疤上叠疤。难怪,美国学者费正清来李庄看望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时候,目睹了他们在困顿中却仍专心研究学术,他感叹道:“我为我的朋友们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动。依我设想,如果美国人处在此种境遇,也许早就抛弃书本,另谋门道,改善生活去了。”

但是,这个接受过高等教育,在中国知识界赫赫有名的才女。一面接受了最原始淳朴的农民生活,一面穿着打满补丁的对襟衫继续致力于她的学术研究事业。

而此时,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不少的达官显贵仍然在租界里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舞池里美女旗袍翩翩,舞池外鬼子炮声隆隆。这也不能不说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一大奇异景观。

是年岁末,英国人李约瑟实在不忍看着自己这个说英语还带有爱尔兰口音的好友穿着如此破旧的衣衫过年,于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搞来了上好的美国面料送给林徽因。然而,初拿到面料的喜悦很快被另外一种无奈所淹没,李庄没有会做对襟衫的裁缝。

迫不得已,建筑学家梁思成拉上自己的好友,那个暗恋林徽因且终生未娶的哲学家金岳霖,一边讨论一边动手裁剪面料。难以想象,一个自己爱的男人和一个爱自己的男人一起给自己设计对襟衫,彼时的林徽因内心会是如何的一番滋味。

金岳霖暗恋林徽因梁思成清楚,林徽因清楚,文化圈子里的朋友也清楚。以至于两位学家裁剪好的面料让当地裁缝加工好之后,林徽因第一次穿这件衣服的时候还邀请了三五好友一起吃李庄的“裹脚肉”喝李庄老酒以示庆贺。席间,在文化人陶孟和的建议下将“裹脚肉”改名为“李庄蒜泥白肉”,从而成为一段文人与对襟衫和美食的佳话流传下来。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曾经有学者认为对襟衫起源于清朝人的马褂,其实是不对的。

2005年,在江陵马山楚墓出土了一件直领对襟衣,据发掘简报称是为死者准备的浴衣。这件直领对襟衣在出土的时候是盛放在一个小竹筒里面的,并且附有一个标牌称之为“衣”,凹后领,对襟,半袖,对襟上无系带,以红棕色的绢为面料,面料上有图案,领缘、袖缘都饰以锦边,这件对襟衣的形制已相当成熟,可看出这种对襟款式的形制在更早的时间里就已经出现。这是继商代玉雕人之后中国出土的第一件对襟服饰的实物,由这件对襟服饰形制,可以断定中国对襟服饰的起源可能更早。

在我眼里,对襟衫是怀旧的代名词,我去李庄的理由太简单,只是想沿着林徽因和梁思成当年散步的小路,去体味一下那个对襟衫在此随处可见的年代。对襟衫内敛而不张扬,正是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中国传统女性以含蓄为美的审美标准。

据说后来,梁思成也脱下西服换上了一袭长衫,原因是他觉得穿着西服和当时李庄条件简陋、物质匮乏的氛围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师生和学者们依然坚持教学,做实验,做研究,甚至演话剧和办展览。董作宾《殷历谱》诞生在李庄,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也在这里完成,在李庄禹王宫的戏台上,同济的学生们排练演出过话剧……

四月的李庄,阴雨绵绵。转过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一个身穿淡蓝色对襟衫打着油纸伞如丁香一般的姑娘从眼前飘然而过。虽然心里知道这只是当地发展旅游特意安排工作人员的打扮,但仍然让我眼前一亮。这刹那间的感觉,虽然还谈不上怦然心动,但却也是让人极其赏心悦目的。

沿着竹林小道,从林梁故居回来,一只小狗欢快地跑在前面带路,这时候,我才发现,这条小道其实和川内农村无异,稻田、碎石、田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林徽因身穿对襟衫的照片里流露出来的,她的那种气质却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散去。

人间四月篇9

1林徽因差不多是民国那个时代所有女人的敌人,因为她是那个时代太太客厅里的永远主角。

如今,她的名字,早已隔着时代的些许烟波,隔着那些时代男人的款款深情,绝唱成民国时代美丽的符号,成为西子湖边上一抹镂空的剪影。

她也是那个时代上空的临水照花人,因为她不仅仅拥有智慧、美丽、优雅,还有绝世无双的事业、爱情与友情。围绕在她身边的三个男人,他们纠结着她一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与她比翼双飞,成就“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一个因她而亡,成就诗坛金童双璧的凄美绝响;一个则为她终身未娶,演绎民国末世的爱情传奇。

在民国风云际会的变革中,也许只有林徽因这个名字配得上这样的殊荣。张爱玲、周璇等一大批曾经光耀照人的女人们,在她的面前都一一隐去。她的美丽与灵性可以让当时最有名女子都心生妒意。

她是民国这个乱世废墟中绽放的一抹红,她是那个时代男人们心中的女神。她丝毫不逊色于和她的名字纠缠在一起的那些男人们。

2山色空蒙雨亦奇,也许从1904年她在西子湖边的第一声啼哭起,林徽因就浸润了西湖的灵秀与风姿,于是这才有了我们世人眼中的林微因,孤傲、轻灵。

良好的家世背景,给林徽因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在她骨子里注入了天生的贵族气息。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一起游历欧洲。这年,林徽因生命中的第一个贾宝玉式的男人出现了。这个翩翩公子就是后来闻名诗坛的已婚男子徐志摩――她父亲的一位好友。

徐志摩的出现,是林徽因一生命运的转向。后来她的一生,不管她愿不愿意,都被这个风一样的男人纠结着,从此也打上了徐的烙印。这一年,他23岁,她才16岁。

刚开始,林徽因是带着敬畏之心结识徐志摩的,因为她父亲曾经和她说起过这个人,是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后来慢慢接触多了,他开始和她谈文学,谈诗歌,谈人生。

后来二人渐渐地谈到了感情,从徐志摩异样的眼神里,林徽因敏感的内心感受到了徐志摩的浓烈情感。

她先是拒绝,因为之前,按照父亲的心愿,门当户对,她已经和士林领袖梁启超的大公子梁思成定了亲,尽管她对梁思成没有太深的印象。

后来在徐志摩的狂轰滥炸下,林徽因慢慢感受到了忐忑惊喜。一个16岁的少女总是有着浪漫的爱情梦想,被人宠着总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一个已婚的青年才俊,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即便是今天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亦是如此。

林徽因知道,徐志摩是爱她的,爱得热烈,爱得疯狂,爱得忘记了海宁家里还有妻儿。

林徽因也忘记了两年前,她和梁家的婚约。

只是炙热的情感之外,林徽因还有些隐隐纠结夹杂的痛:一方面,她感动于他能够抛弃家庭追求自己;另外一方面,她也愤恨于徐志摩对家庭的无情。后来林徽因从徐志摩的朋友口中知道,他的元配张幼仪在徐志摩出国期间一直苦苦守候着丈夫的归来,同是女人,她能够理解张的固执。

林徽因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后来也娶了小妾,母亲因而一生悲痛。母亲的悲剧也是因为有颗敏感自尊的灵魂。

当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父亲林长民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林徽因,徐不过是个始乱终弃的才子,她也不过只是他生命中的一场流星雨。

其实林长民说得没错,后来在林徽因之后,徐志摩的生命里还将烙印着这些女人的名字:凌叔华、陆小曼、韩湘眉。

在父亲劝自己的那晚,林徽因整夜未眠。最后她叹了口气对自己说,算了吧。爱得太重便是负担。她决定放弃和徐志摩这段无望的爱情。这次她走得与她当初相识他的那一刻一样决绝。

林徽因当然不否认,是徐志摩把她领上了文学这条路,她感谢他的知遇。林徽因并不讳言她的作品里有着他的影子。

后来徐志摩离开人世两年半后,林徽因创作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横空出世。命定的邂逅便是那样的黯然流转,只有开头便匆匆刹尾。其实在徐志摩爱过的女人中,林徽因最能够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在她的《悼志摩》以及四年后的《再悼志摩》中都说,志摩整个的生命都是完全诗意的信仰。

林徽因两篇深情的文字与其说是祭文,不如说是对徐志摩阴阳相隔的真情告白。小心地拿放,温柔地擦拭。

流年太匆匆,许多年后林徽因致信她和徐志摩共同的好友胡适说:“徐志摩其实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可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也许那一刻林徽因在想,他并不是真正的爱她,他只是太孤独了。而徐志摩在一连串碰壁之后给林徽因留下了这首后来一直传诵的《偶然》,并凄然留下了惊世痛彻的爱情遗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写得这样的无望,有自嘲,也有孩子赌气似的怨言。当然口气是真诚的,动静结合,一张一弛,倒也有几份男人的从容。语言是清丽柔软的。徐志摩把他全部的爱都装在文字里,是的,他和林徽因不过是一次生命的偶然,有着命运的定数,有着空结同心草,不结同心人的喟叹。

徐志摩骨子里终究是个诗人,林徽因就这样在风轻云淡中成就了他的诗情,她也成为他的诗魂。

据说,也只是据说,林徽因看了他为她写的这首《偶然》,只是淡然一笑。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的一个半月后,林徽因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

林徽困始终明白,徐志摩只是她生命中的惊鸿一瞥,只是一次美丽的错误。

而因为这场美丽的错误,世人对徐志摩的元配张幼仪充满了同情,而林徽因却为此一生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遭人非议。

但是颇值得回味的是,作为当事人的张幼仪却公允地评价过她的情敌林徽因,当张幼仪知道徐志摩所爱何人时,曾说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位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这一句是林徽因发自肺腑的对徐志摩的真情告白。她的一生也没有走出诗人的影子。

林徽因在《纪念志摩去世四年》中写道:“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

看着林徽因这字间和泪的话,她繁华的背后,后人读到的却是寂寞与凄凉。

3林徽因用她女人特有的心智,结束了和徐志摩一段无望的爱恋。林徽因终究是个平凡的女子,活在尘世的目光里。梁思成是配她的,他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的公子,他风姿飘逸,文采飞扬。婚后梁思成更像是得了宝贝似的把林徽因捧在手心里,他一点都无愧色地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他对她的爱是彻底的,彻底到另外一个彻底地爱着林徽因的叫金岳霖的男子都遁形而弃。从而成就了一段“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他把她的名字用诗一般的语言一起镶入了中国建筑史的丰碑上。

金岳霖是一代哲学宗师。需要前缀的是,金系徐志摩生前的好友,他和林徽因的认识源于徐的介绍,他还曾是林徐联姻的积极拥护者。也许从徐志摩介绍他认识林徽因的那一刻,金岳霖就无可救药地爱上她了,只是他那时作为志摩的好友恪守着君子之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个和徐志摩一样的男子,注定是林徽因生命中的一场桃花雨。

在徐志摩离开人世四周年纪念日之际。一天林徽因对刚刚从山西考察古建筑回来的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便是金岳霖。

天涯两隔后,也许林徽因骨子里还有对徐志摩的思念,对徐的亏欠。徐志摩的身影叠加在金岳霖的面庞上。

1931年,徐志摩为了去听她的演讲,在碧海蓝天中,他把他34岁的生命回报给了前世偶然的林徽因。后来,林徽因把他飞机失事的那块残骸永久地存放在她的卧室里,林徽因知道,她是最懂他的女人。

也就在这一年,她爱上另一个男人的苦恼来了。其实比她更苦恼的是那两个本是好友的男人。

梁思成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梁思成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会祝他们永远幸福。她又把这一切肯诉了金岳霖。金的回答更令凡人惊异:“看来他才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不知道梁思成愿意对林徽因的退出有多少是发自内心的,金岳霖的决定又有多少来自理智。也许学哲学的金岳霖是个聪明人,他以他的退守,保全了他对林徽因完整的爱情,毕竟,他可能只是个替代品,林徽因这样的女子,离开了徐志摩,不论嫁给谁,即使看上去可以让男人骄傲,一旦被岁月侵蚀,剩下的只有悲凉。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而金则孑然一身,终身未娶。在他的心里,她是他人间的唯一,是他心中一朵永远盛开不败的莲花。

弹指容颜老,刹那芳华。即使在林徽因离去多年后,已经90岁的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他说,有些事情他只能和她说,现在没有机会了,他也不会说了。因为他知道,她是最懂他的。然后是长久的沉默。

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的对语吧。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

1955年4月1日,一代才女林徽因香消芳尽,绝尘而去。时年51岁。

她用她裹挟着自己一生的清冷婚姻,成全了无数男人心中的梦想。她只能冰冷地活在民国传奇里。

得到林徽因噩耗的金岳霖凄然写道:“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一次,他淋漓尽致,不再婉约退守。

由梁思成设计的墓碑上刻着她生前已千百次的自语:“这里长眠着林徽因,她是一位建筑师、诗人和母亲。”

她的墓志和她的传奇人生一样:别致、灵动、优雅、深邃。

人间四月篇10

很多人的优秀都是要得到锻炼的。不然的话,你怎么能看到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你倒是说的那一翻话,他们可能都已经听到了,但是无论怎样你看到他的身影,他就觉得你一直都在假装。

也许你会觉得那些都是大话,根本就不知道说出来,或许他会觉得这一切都是你的假装,你的故弄玄虚,才导致的结果。

如今正处于人间的四月天,一切风景都是满怀希望的美好,可是你也从来都没有想过在这样的风景之下该如何安置自己的过往。

该如何让别人都能相信你是真的悔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