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4:36

秋雨叹篇1

余秋雨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中,始终贯彻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一个民族的历史,是这个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这个民族的民族特性中正面因素和负面因素纠结而成的“沉淀物”。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另有作品名、和作家笔名千年一叹。

(来源:文章屋网)

秋雨叹篇2

冷风悄然来袭,吹来了萧瑟的竹笛声。和着节奏渲染的伤心,凄怨的哀歌压低了沉寂的天空。若可以扔掉手中的油纸伞,且把雨水遗忘,放纵来自天涯的歌者用灵魂演奏这忧郁的叹息。你的泪乘风落地,痴痴地溶入了秋雨,随着风的摇摆,漂泊到了四季。不知是泪化成了雨,还是雨流下了泪,但终究要埋葬在这遗失的岁月,安息在只能存在于记忆中的生命。别过你逐渐远去的背影,闭上眼睛,想要定格这最后一份美丽。却扪心自问,如果秋水可以望断,那为什么我又湿了眼眶?

你黯然回眸,又怎是尘世所能理解的美丽?转身后的雨丝吻过裙角的痕迹,是在泪水迷濛中绽放的风景,透过那滴清泪,放大了你眼角的哀伤,放大了别离的愁绪……我想挽留,甚至想要抱住你,安静地为你挡雨。可雨丝不断地落下,模糊了你的背影,冲散了那一步转过一个轮回的泪滴。

在风雨中远去,大地咀嚼着腥咸的泪花跟在你的背后步步生莲。曾经有一片红得似血的枫叶飘落,你说过那是你想要归根的心。我不知道你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染红你心。你只是望向天际,好像能在白天寻见隔水相望的牛郎和织女,抑或是简简单单品尝秋雨的滋味。

犹记得分开前那一天,我的泪已经洒完了,它们承载着过往的幸福和单纯的哀伤蒸发在了人间。那淡淡的泪水,或许没有秋雨那么细密,但一定要比秋雨缠绵。我问你是否也曾为我掉下泪,你说,秋雨刚为晴空补了妆……

秋雨叹篇3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前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注释】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霜风:指秋风。

凄紧:凄凉紧迫。

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

苒苒: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渺邈: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归思: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淹留:长期停留。

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颙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争:怎。处:这里表示时间。

【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赏析】

词中表达了作者常年宦游在外,于清秋薄暑时分,感叹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这种他乡做客叹老悲秋的主题,在封建时代文人中带有普遍意义。但作者在具体抒情上,具有特色。

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临远,景物描写中融注着悲凉之感。一开头,总写秋景,雨后江天,澄澈如洗。头两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作领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着一幅暮秋傍晚的秋江雨景。“洗”字生动真切,潜透出一种情心。“潇”和“洒”字,用来形容暮雨,仿佛使人听到了雨声,看到了雨的动态。接着写高处景象,连用三个排句:“渐霜风凄惨,关何冷落,残照妆楼。”进一步烘托凄凉、萧索的气氛,连一向鄙视柳词的苏轼也赞叹“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赵令畴《侯鲭录》)。所谓“不减唐人高处”,主要是指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悲壮阔大;凄冷的寒风和着潇潇暮雨紧相吹来,关山江河都冷落了,残日的余辉映照著作者所在的高楼,所写的每一个景色里,都渗透著作者深沉的感情。这三句由“渐”字领起。

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如此,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星是冷落的,词人所在地也被残阳笼罩,同样是冷落的,景色苍茫辽阔,境界高远雄浑,勾勒出深秋雨后的一幅悲凉图景,也渗透进了天涯游客的忧郁伤感。“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这两句写低处所见,到处花落叶败,万物都在凋零,更引起作者不可排解的悲哀。这既是景物描写,也是心情抒发,看到花木都凋零了,自然界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的许多感触,何况又是他乡做客之人。作者却没明说人的感触,而只用“长江无语东流”来暗示出来。词人认为“无语”便是无情。“惟有”二字暗示“红衰翠减”的花木不是无语无情的,登高临远的旅人当然更不是无语无情的,只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对长江水的指责无理而有情。在无语东流的长江水中,寄托了韶华易逝的感慨。

上片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情,从高到低,由远及近,层层铺叙,把大自然的浓郁秋气与内心的悲哀感慨完全融合在一起,淋漓酣畅而又兴象超远。

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从上片写到的景色看,词人本来是在登高临远,而下片则用“不忍登高临远”一句,“不忍”二字领起,在文章方面是转折翻腾,在感情方面是委婉伸屈。登高临远是为了看看故乡,故乡太远是望而不见,看到的则更是引起相思的凄凉景物,自然使人产生不忍的感情。“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实际上这是全词中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这两句向自己发问,流露出不得已而淹留他乡的凄苦之情,回顾自己落魄江湖,四处漂泊的经历。扪心问声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问中带恨,发泄了被人曲意有家难归的深切的悲哀。

秋雨叹篇4

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释】

“一声梧叶、一点芭蕉”二句:梧桐叶的落下,报道了秋天的到来,秋雨打在芭蕉上发出的声音更使人增添了一份愁闷。

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

归梦,梦归故乡。

叹新丰逆旅淹留:用唐代马周故事。马周微时,尝在新丰受到旅合主人的冷遇。

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自己的辛酸遭遇。卢生在邯郸遇道人吕翁,生自叹贫困,吕翁将一枕头授予,说:“枕此,当令子荣适如意。”时店主正蒸黄梁,生梦入枕中,娶崔氏女,生举进士,累官至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年,子孙皆荣贵,生年逾八十而卒。至此生醒,时主人所蒸黄梁尚未熟。

【赏析】

这首小令写游子思乡。他孤独一人在羁旅中,回首往事,思念双亲。

这时秋风吹落梧桐树叶沙沙作响,好象向人们报道秋深的消息,又加上秋雨一声声打在芭蕉叶上,滴滴点点,更增加了这悲秋和思乡之情。

【题解】

秋雨叹篇5

冰凉凉,击落了整个秋天。

深秋,看不到鸽子在头顶旋飞。

仿佛,会这样迷失方向。

渐渐遗失的岁月,在雨中叹息。

雾中,看不到人的影子。

飘渺的身影走在白雾,

宛如灵魂般深邃模糊,

在夜的深处沉默。。。

即使有泪也无法望见前方的路。

潸然而下,

如同秋雨般冰凉。

鸽子排成“八”字向南旋飞,

不知来年又如何飞回?

再度叹息,又不知为谁。

春秋太短,无可向往。

随着风,飘到雪白的冬季。

在下雪时轻轻的吹。

尚若只爱冬季簌簌的美,

就不能承担在世上要承受的罪。

秋雨叹篇6

《秋怀》原文阅读1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秋怀》阅读习题2

1.(1)颔联描写秋景,但并未具体细腻地描写秋景情态,请问运用了什么手法?该联在诗中有哪些作用?(3分)

(2)诗人秋怀“黯然”的原因具体有哪些?试作分析。(4分)

(3)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2.(1)“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4分)

(2)赏析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4分)

3.名家云:“欧阳公文字好者,实而有条理。即章法严谨,丝成茧成。”请你就本诗的“章法结构”上的特点做一具体分析。(6分)

4.本诗语言精练,但蕴情丰富,试就其情感意蕴做一分析。(5分)

答案:

《秋怀》阅读答案3

1.(1)白描。(1分)作用: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心情的“黯然”;(1分)承接首句“节物岂不好”进行描写(或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1分)

(2)感叹国事,心情悲伤;(1分)身居高位而无补于国家,心怀羞愧;(1分)想归隐田园却一时难以实现,心中无奈;(1分)双鬓因悲忧而苍白。(1分)

(3)诗人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情,(1分)表达了诗人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和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

2.(1)作者所“悲”包括:①因世事繁杂而双鬓苍老。②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③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④归隐园田的心愿一时无法实现。(4分。每个要点l分)

(2)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联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2分)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2分)

3.参考:结构严谨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它就像蚕吐丝成茧,层层倾吐一丝不乱。

秋雨叹篇7

想想看,在一个斜风细雨,微波荡漾,眼底是一波又一波的美妙景象中,能不唤醒许多女孩的梦想吗?然而,秋雨是无情的,你看那边的残荷,如垂暮之年的老人,形影相吊,承受着无情秋雨的打击,滴滴嗒嗒,那是心酸的眼泪吗?也许是的,昔日的欢乐,风采都已烟消云散,怎不令人惆怅而黯然下?

你看那小路边,山坡上,不再是芳草萋萋的繁茂景象了,而是一片在秋风中瑟瑟发抖的“白草”。还有那些树木,夏天他们枝繁叶茂、葱葱郁郁,可现在只剩下几片黄叶在光秃秃的树枝上晃动,像败军遗下的几面破旗……

曾经信誓旦旦地告诉自己,只要努力一定会有成绩,也曾经想起过去的鲜花和回忆,这无非只是想保留那仅有的一点点自尊、自信。可一次又一次,只有眼泪和心酸,是我太天真吗?这竟使坚持成了泡影!有时候,真想离开,不禁发出“做人好难”的哀叹,可又想静静地从头再来。似乎也从这雨中的哀怨中,看见一个哀怨又彷徨,撑着油纸伞,默默地踟躇着,冷漠,凄清,又惆怅的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渐渐发觉秋天也有喜悦,这宛如是秋雨这爱的使者带来成熟的惊喜!无法解释秋天,无法描绘秋雨,它的成熟,它的丰富,令我折服。

金秋十月,是硕果累累满怀欢欣的季节,似乎连雨也显得十分活跃,不过,她仍然没改一贯风范,总是轻轻来,轻轻去,温柔地亲吻着大地,亲吻着喜悦的人们。

你瞧!那秋雨轻轻地落在金黄的稻田上,把稻田变得更闪亮。

你听!那秋雨温柔地落在枯黄的叶子上,嘀嘀哒哒的声音似乎成了一支秋天的变奏曲。顿时,那枯黄好像也褪去外衣换上新装。

秋雨,使秋天更为成熟,更为风韵迷人,此时秋雨洗刷了秋天的哀怨和忧愁,使秋天更浓郁而清新,全没有秋天的萧瑟,就连偶尔飘落的枯叶亦兴致盎然,不传递一丝哀怨。

这似乎又让我想起《孟子》中的名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虽不是降大任之才,也想过努力使自己更好,现在才知道,没有汗滴,没有泪水,怎么能领略雨后彩虹呢?

我知道自己离成功好远,可我正在努力靠近它。

我喜欢有秋雨的秋天,那种滋味,那种成熟与宁静的交汇是我寻觅已久的。我想这也许是我喜欢秋雨的原因吧!

秋雨叹篇8

——题记

打开窗户,清新的芬芳随着泥土的飘香扑面而来,那意蕴仿佛诗歌般凝练优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份东坡的豪迈,三分陶潜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旷达,三分纳兰的心绪,凑成何等的惬意,再来倾听这自然的雨声。

春雨,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迈,绵绵潇潇,她像一位文静的倾诉者,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像是一辆奔腾着的汽车,他的豪爽令人赞叹,又像是一片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千古流芳。而秋雨,像是一个充满凄怨的小姑娘,令人爱怜,让人舍不得她的幽美。

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秋雨滴滴答答地从天空降落到人间,落到青石板上,顺着石块流淌……谱出了一首神秘幽远的传世乐章,恬淡素雅,返璞归真,欢畅的音调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感叹。

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稻田上,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欢乐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谢了秋雨,他们春天满怀希望地将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个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浇灌,到了秋天,他终于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正如辛弃疾在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劳,她将自己的露水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

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秋雨叹篇9

寒寂,独步,忧愁。

浓浓的寒中,你在屋下守候;轻轻的微风中,你在楼下独步;深深的忧愁里,你低头独叹:却叹出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国亡了,你成了一个无依之人,才华不亚于须眉,但你,却有悉,李清照那争渡、争渡的你会是怎样的心境!“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透过你的词,我感受到你心中有一棵树,那树,以悉为沃土、以泪为灌注、以思为茎叶,却开出了无与伦比的花朵——梅。寒寂、独步、忧愁,你的心灵开出的花朵——如你般坚强。

流逝,清悠,暖秋。

你喜欢秋天,没有那“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哀伤;你喜欢秋天,却没有那如同肃杀的心灵。清清地酒、悠悠的情、飞逝的年华、流动的暖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对你来说,秋是暖的。因为没有浑浊的乱世与你同流,然而,你的心灵比暖秋更暖。心灵开花了,不畏深秋地绽放自己,开出了菊。流逝、清悠、暖秋。你的心灵开出的花朵——如你般隐逸。

挺直,清涟,雨中。

挺直的茎、清涟的叶、独开雨中。你在雨中向世人走来,讲述一个美好的故事。“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没有家财万贯;你,没有高官显位;你,没有一身铜臭。洁洁净净,两袖清风,你是生命中坚定的磐石,风雨不摧,同莲一般,宁肯残落,也绝不低头,那是莲之心,更是你之心。挺直、清涟、雨中,迸发出的一世豪杰—周敦颐。你的心灵开出的花朵——如你般清廉。

秋雨叹篇10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秋风,送来了凉爽;秋风,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秋风,使树叶翩翩起舞。如果说春天之叶如妙龄少女的脸那么柔嫩,夏天之叶如一位成熟女性的脸那么香滑,那么秋天之叶就像是位老婆婆,经雨的一番清洗,虽然表面上像涂上一层胭脂,有点鲜艳,但那从内到外逐渐泛黄的疲态却出卖了它脆弱的灵魂,被秋雨任意肆虐的树叶的点点飘零已经宣告了秋天成为大自然的主宰,落叶纷纷扬的飘落下来,宛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在大自然中,独自一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任思绪在秋风中渐渐远去,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在远去的秋风中叹息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我惋惜这短暂的美,更惋惜秋叶的刚烈。它如此奋力地挣扎,是为了摆脱大树的约束,但是,难道它不知道落叶终要归根吗?为了获得如此短暂的自由,却将自己永远地埋在深深的树根下,值得吗?可我又想,这也许正是秋叶的精神吧。它们挣脱大树束缚的真正目的,也许并不在那刹那间的自由,它们是为了将自己最后的注入树根,好让大树在寒冷的冬天能有充足的养分。在来年的春天,树枝上又会长出新的、更茁壮的新叶,那些新叶子不正是它们当年的身影吗?想到这里,我又为秋叶感到骄傲,没想到它们竟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太不可思议了。或许是神秘的大自然赐予的吧。“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秋雨是最有个性的,秋雨中的景物也分外有特点,个个卓而不凡,与命运进行无声的抵抗,虽然美好的岁月已经接近尾声,但是他们却在秋雨中欢快地唱着歌。

雨丝如梦如幻,飘飘洒洒,稀稀疏疏地时有时无,仿佛清晨薄衫的秋气。雨落无声,渐渐将苍白的大地染上浅浅的眉黛。长街静默,延续着秋忧郁的性情;风情脉脉,不无企盼地向怀人敞开凄清的愁思。不论悲喜,不带炎寒,只那一股凉意吹去,淡淡地摩挲着肌肤,仿佛微微的雨丝落在心间,为激烈的热血降温。碧水扬波,层林微低。风未止,雨未尽,衣未温,思绪的温度与云的暗色相随。于是惆怅,叹流年如梦,去日苦多。而今朝之思混混沌沌,无头无绪,无有尽期,飘然如潇潇秋雨,轻盈灵动,辗转缠绵,似有还无,落在幽空,和清风共醉。

秋天悄然的来临,为大自然的结束增添了一份美景,为银装素裹的冬天带来了准备,让那落叶静静地飘洒吧!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第十七中学初一:曹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