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蚂蚁的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1:56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1

关键词:蚂蚁;理据;异名

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蚂蚁是一种十分古老且久负盛名的昆虫。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亿年前,大约与恐龙同一时代。蚂蚁不但常见而且种类繁多,目前地球上的蚂蚁有近万种。蚂蚁是陆地上一股强大力量,已知的蚂蚁有8800种,其中有一种大头蚁就有100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类。除了两极地区以外,在世界上大部分陆地都有蚂蚁出没,以数目来说地球上所有的蚂蚁数以亿兆计,远远超过全部哺乳类动物、鸟类、水陆两栖动物的总和。蚂蚁的异名也非常丰富。据查,汉语典籍中有三十多个,还有些方言地区没有实际记载的书面材料。俗话说“好汉有三个绰号”,蚂蚁也许就是昆虫世界中的一条好汉。

让人们瞠目结舌的应该要数蚂蚁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了,古代很多历史故事都与之有关,现在流行语中也不乏体现:民间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谚语。今俗谚云“蚂蚁戴笼头”,例此言,亦可言蚁著辔可驾乎!还有歇后语“热锅子上蚂蚁――走头无路”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会有不少的附加意义来丰富词汇的运用范围。如当今广为人知的以蚂蚁群居性特征命名的“蚁族”,它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同名图书《蚁族》就是描述这一群体的读物。这个形象的名称很显然是来源于蚂蚁天生的群居性。

一、蚂蚁的古籍理据

“理据”一词,在中国占籍中应最早见于南朝齐僧岩《重与刘刺史》“纤辱还海,优指仍降,庄援释,理据皎然。”其中“理据”一词的意思是“道理和根据所在”。词的理据(motivation),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事物的得名之由,即我们为何会选用这个词语称呼它而不用别的词语。其概念基本相当于认知功能语言学派的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指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或能指和所指之间有一种天然联系,即是有理据的(motivated)。1940年,美国哲学家皮尔斯认识到,每种语言都具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蚂蚁的文字记录,成书于汉代初期的《尔雅》中就有蚍蜉、蚁、打蚁、飞蚁等字,但这里所指的蚁有的与白蚁相混。据考证,直至南宋罗愿著《尔雅翼》(公元1174年)时,才把蚂蚁和白蚁真正分开叙述。

《尔雅・释虫》:“蚍蜉,大蚁,小者蚁。”《尔雅注疏・释虫第十五》:“蚍蜉,大。(俗呼为马蚍蜉。)小者。(齐人呼蚁蚁蛘。),打。(赤蚍蜉。),飞。(有翅。)其子。(,蚁卵。《周礼》曰:“蜃酱)。”,鱼绮切。,音聋。,直耕切。,音尉。,音池。)

《方言》云:“蚍蜉,齐鲁之间谓之玄蟓(驹、养二音),西南梁益之间谓之玄,燕谓之蛾蛘(蚁、养二音),其场谓之坻,或谓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驳者名,一名。有翅而飞者名,即飞也。其子在卵者名,可以作醢。

《说文・虫部》:“,yi3,蚍蜉也。从虫。切。”《说文・虫部》:“蜉,lie4,商何也。从虫。力切。”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蜉,蚍蜉也。《部》蚍蜉,大蚁也。此不言大蚁者,义见上一字,全书之例如是也。蚍蜉,大蚁。释文。郭云:俗呼为马蚍蜉,按:马之言大也。从虫橐声。缚牟切。【三部】。蜉,蠹或从虫从孚。孚声,古音孚读如浮。”

《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蚍蠹,双声。蠹见《虫部》。大蚁也。《尔雅》文。从毗声。房脂切。【十五部】蚍,蚍或从虫比声。《方言》作“蚍蜉”。

《文解字注・虫部》:“蚁,蚍蜉也。俗作蚍蜉,非是。今正。《部》曰:蚍蜉,大蚁也。析言之也。浑言之则凡蚁皆曰蚍蜉。《尔雅》:蚍蜉,大蚁。小者蚁。亦是析言。从虫义声。鱼绮切。按:当鱼切。古音在【十五部】。《广韵》入尾韵者,古音也。入纸韵者,缘蚁字而合之也。”

《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也”。汉・郑玄注“蛾,蚍蜉也。”

对蚂蚁的各种异名,前人已作了不少的研究,多数已涉及其理据。在公元前123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就有蚁生活史的记述。其后《酉阳杂俎》、《太平御览》、《六收故》和《本草纲目》等历代文献,都记述了古人对蚂蚁的观察和认识。

《尔雅・释虫》中的名物词存在着各类理据,通过对散佚在各种文献中资料的爬梳,可以将其理据(包括间接理据)归为形体特点、生活习性、于人利害、喻代命名、借称命名、同义相授、音转途径、合音途径等方而,分大、中、小三个层次。

《诗・东山・正义》引舍人曰:“蚍蜉,即大蚁也,小者即名蚁也。”

《楚辞・招魂・注》亦云:“小者为蚁,大者为蚍蜉”。

郝懿行《尔雅义疏》云:“蚍蜉,今顺天人称为”马蚁’。”“马”有“大”义。

【子部・清记】清・许奉恩《里乘》-卷三/《笔记小说大观》本云:“海州四怪,一鳢、一蜘蛛、一蜈蚣、一蚂蚁也……蚂蚁,大若栲栳,臀坚胜铁,五兵不能入。”“蚂蚁殿其后,以臀堵洞口。……人以蚂蚁臀肉之坚,皆称为“铁屁股蚂蚁”云。”

【子部・清记】清・陈恒庆著《谏书稀庵笔记》-一卷/虞初近志本云:“又见珠宝市街天合金店,蚂蚁大如蜂,聚生于楼下窟中。”

由此可见,蚂蚁的得名应得义于其形体特征,古之“蚍蜉”被称作当今“蚂蚁”或“马蚁”,“马”形体肥大,有“大”之义。因此有,小者为“蚁”,大者为“蚍蜉”的记载。

二、蚂蚁异名的方言造词理据

下面从各方言区方言点的实际语料,我们可以纵观“蚂蚁”一名在不同方言地的异名:

(一)“蚂蚁”在吴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中的异名

蚂蚁的称呼也合乎一定的地域性,在吴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中对蚂蚁的称呼大多是一样的,如吴语的福建浦城、南浦,赣语的福建建宁,客家话的福建永定,以及闽语福建的南平等地,蚂蚁被称为蚁子,虽然属于不同的语系,但是他们在地理位置上是接近的,在方言接触过程中会互相交流学习。闽语中蚂蚁的称呼比较丰富,广东的揭阳把它称之为蚁寿或蚁空;在福建一带更是有五花八门的称呼,福安称为蚁蚣(蚁公),莆田却称为蚁婆,根据其用词的异同,我们看出方言词汇是当地民众根据性别特征来为事物命名的,又如福建邵武和松溪把蚂蚁称为蚁子子,蚁蚁蚂,福建清流的客家话作蚁蚁公,是用重叠式造词的形式来为蚂蚁命名。

(二)“蚂蚁”在晋语、中原官话,西南官话中的异名

据本人调查发现,山西省境内及周边地区对蚂蚁的称呼可谓是千姿百态,如晋语区有代表性的称呼有蚂匹蜉(定襄)、蚂白皱(静乐)、蚂变蜂(山阴)、蚂蚍蜉(岚县)、蚂蜉儿(孝义)、蚂蚍蜉儿(榆次)、蚂变媳妇儿(河北张家口);中原官话中有蚁羊(山东曲阜)、蚂蚁王子(新疆)、蚂蚁撇蝠(山西河津)、蚂蚂蚍蜉(山西临猗),以上称呼是人们从蚂蚁这一昆虫的色泽、形状、性能等散发出的特征来冠以亲昵的称呼,并在大多数地区用“儿化”的构词口吻来表现它本身的娇小可爱以及表达人民对它的喜爱之情。

把蚂蚁称作“蚂蚍蜉”,在山西境内的晋语区大都如此,只山西东南说“蚂蚁”,不说“蚂蚍蜉”。《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共收录93点方言,“蚂蚁”条除晋语区外,只有甘肃天水说“蚍蜉蚂蚂”、西安说“蚍蜉蚂”。(词序与晋语不同)韩愈的著名诗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指的就是大蚂蚁。

据1925年河北《献县志》记载:“《释文》:北人谓蚍蜉曰蚁。《方言》云:蚍蜉,燕谓之蚁羊。”以及古代文学作品《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中:“无千打万的丑老婆队里,突有一个妖娆佳丽的女娘在内,引惹的安人就似蚁羊一般。”清桂馥《札朴・乡里旧闻》中的“鲁人呼蚁为马蚁,齐人呼为蚁羊。”和《聊斋俚曲集・磨难曲》第十回中“我想那严公子,待杀个州县官,只像碾杀个蚁羊,有何难哉!”今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把蚂蚁称作“蚁羊”(也作“蚁蛘”)的历史源来已久。在1928年的《胶澳志》还有这样的记载:“蚁羊,蚁群之谓。”即胶县方言称“蚁羊“是对聚在一起的蚂蚁的总称。

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一带对蚂蚁的称呼主要是蚂英子(四川重庆)、蚂蚁子(四川成都)、蚂蚓子(贵州沿河)、蚂蜒子(湖北天门)、蚂燕子(湖北武汉)、蚂英(江苏连云港)、蚂米(江苏如皋)、蚂蚁子(安徽芜湖)、蚂蝇子(安徽芜湖),以四川成都为代表的西南官话,称蚂蚁为蚂蚁子。早在唐枢《蜀籁》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慢慢走看把蚂蚁子踩死了。”还有克非的《悄悄地回声》中这样描述:“他羞愧得后颈窝里像有一堆蚂蚁子在爬。”中原官话中,蚂蚁的称呼“蚂蚁王子”,指体大长翅膀的蚂蚁。如:新疆吐鲁番、兰银官话和新疆乌鲁木齐等地。

根据相关统计,蚂蚁在各方言区的异名已达38种之多,好多方言沿袭古代叫法,如晋语“蚂蚍蜉”;还有根据蚂蚁的雄雌来命名,如“蚁公”“蚁蚣”“蚁蚁公”,“蚂娘子”;有的把蚂蚁类人化,称之为“蚂蚁王子”“蚂变媳妇”,有的名称儿化、子尾化、重叠化如“蚂蚍蜉儿”、“蚂蝇儿”“蚂蜉儿”“蚂蚓子”、“蚂虮羊子”、“蚂蝇子”、“蚂蜒子”、“蚁蚁”;还有更具蚂蚁的形体特征命名,如“蚂蝇儿”,是蚂蚁张成大蚁时有两翼类似蝇状。可见,从古代造词开始就显示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蚂蚁的观察和称呼是有差异的,他们从不同的侧面来给蚂蚁命名。有大的共性,但也有细微的个性来体现它的异样。

参考文献:

[1]许宝华,宫田一郎等.汉语方言大词典[m].中国复旦大学,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编。

[2]黎良军.螳螂异名的理据[J].广西民族研究,1999,(4).

[3]胡奇光等.尔雅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2

关键字:无线传感器网络,蚁群优化,信息素,路由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34-03

anovelRoutingalgorithmBasedonantColonyoptimizationforwirelessSensornetworks

HaoXiao-qing

(SchoolofComputerScience,Chengdu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Chengdu610054,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weintroduceanovelroutingalgorithmwhichisbasedonantColonySystem.theaimofthisnovelalgorithmistosolvetheproblemofenergyandcongestioncontrolonwirelesssensornetworkroutingprocess.thisalgorithmisabletoachievebetterloadbalanceandprolongthenetworklifetime.inthisnewalgorithmwecombinethepheromonereleasedbymulti-antcoloniesandresidualenergy.wealsointroducethecompetitionmechanismamongmulti-antcoloniestoavoidthesimplexconvergence.thenewalgorithmcontrolsthenetworktrafficcongestioneffectivelyandbalancestheenergyconsumptionforsensornetworks.Simulationresultsdemonstratethatthisalgorithmhasbetterperformanceonloadbalancecomparingwithfundamentalantcolonyalgorithm.

Keywords:wirelesssensornetworks;antcolonysystem;pheromone;routingalgorithm

无线传感器网络[1]是近几年新兴的信息获取平台,具有快速展开、抗毁性强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路由算法的作用是初始化并维护包含路径信息的路由表。路由算法可分为单播、多播以及广播路由算法,它应该具有简单性、可扩展性、节能性和鲁棒性。另外,针对节点故障和网络拓扑变化还应该具有自重构性。

蚁群算法是一种群体智能算法,最初用于解决组合优化问题中的旅行商问题、二次分配等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蚁群算法具有分布式并行计算、自组织、正反馈的特点,且有较强的鲁棒性。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自身的特点,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许多学者都在集中研究开发基于蚁群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2-4]。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算法,该算法避免了基本蚁群算法中的单一收敛,在控制网络拥塞和平衡能量消耗上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优化目标。

1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原理

1.1蚁群算法原理

蚁群算法[5]是一种启发式算法,蚂蚁借助他们在通过了的路径上留下的信息素彼此通信。每个蚂蚁可以嗅到其它蚂蚁留下的信息素并通过信息素引导自己的移动方向,但信息素会随著时间的流逝而挥发。因此,路径的长度和经过这条道路径的蚂蚁个数会影响信息素的浓度。另一方面,信息素的浓度将引导蚁群中其他蚂蚁的移动方向,如果有很多蚂蚁经过这条道路径,那么其它的蚂蚁选择这条路径的概率将会很高。这在蚁群系统中构成了一种信息素正向反馈机制。

近几年,生物启发算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网络路由问题上,基于蚁群优化的路由算法对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有显著贡献。基于蚁群算法的路由算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ant-net算法,即通过正向蚂蚁和逆向蚂蚁的协作来取得最优路由,正向蚂蚁收集节点信息而由逆向蚂蚁根据这些信息来更新路由表。另外一种是蚁群控制算法,它以特殊的概率选择和更新路径。该算法只有一种蚂蚁,从源点出发到终点。当蚂蚁抵达终点时更新路由表。两种算法在网络变化中都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并能迅速的建立最优路径。但是当他们更新路由表时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节点瘫痪,这是由于网络延迟,节点能量消耗过快引起的。另一个是因广播通信中更多的蚂蚁需要协同工作而消耗过多的能量。

为了达到结果最优和适应无线传感网络,在文献[6]中,提出了均衡节点的能量消耗的蚁群算法路由协议,他们利用蚂蚁算法建立最优路由路径。文献[7]中作者提出了基于蚁群系统的网络能量平衡路由算法。文献[8]实现了多蚁群路由算法。

1.2基本蚁群路由算法

我们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拓扑结构模拟成一个无向图G(n,a),n是节点集,a是路径集。在初始化过程中,图中所有的路径都被给定一个信息素值。当搜索活动开始,蚂蚁会随机的在候选的节点集中选择一个并开始搜寻过程中。在这个搜寻过程中,蚂蚁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浓度的信息素路径的下一个节点。当所有的蚂蚁都完成了他们的搜寻过程,更新全局信息素。这意味着所有路径上信息素会蒸发掉一部分,每一个蚂蚁根据能量消耗参数更新它通过的路径上的信息素。如果能量消耗参数低,这条路径上的信息素减少的就会很少。随后蚂蚁会选择一个新的节点重新开始搜索过程。

我们假设一些蚂蚁在节点n,蚂蚁k根据概率pk(n,d)访问下一个节点d。pk(n,d)公式如下:

在公式(1)中,Ω代表信息素大小,Γ代表从源点到目的地的距离的倒数,Xk(n)表示蚂蚁还没有访问过的节点集,ε是调整能量消耗和信息素之间关系的一个常数。全局信息素的更新根据公式(2):

ΔΩk(n,d)由公式(3)表示:

这里,ek是蚂蚁k完成路由路径搜索的能量消耗。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所有的蚂蚁通过具有最高信息素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因此,如果一条路径可以引导蚂蚁到达目的地,这条路会涌现大量的蚂蚁,最后我们会把这个路径作为热路径。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这种热路径并不一定是一个用来转发数据包的最佳选择。因为在这个路径上数据包可能会拥塞、甚至导致部分网络崩溃的结果。而且热路径会缩短网络的生命周期。

2基于蚁群优化的无线传感网络路由算法

为了达到平衡负载这个目的,我们不得不改进基本的蚁群算法。新算法能让数据包通过不同的路由路径来转发,收敛速度更快,避免了单一收敛。在新方法中,我们将标记不同的数据包流使他们通过不同的通道转发。为此我们引进多蚁群之间的竞争机制,结合节点能量的变化来达到负载均衡的目标。因为每一个蚁群都有他们自己的信息素,我们将每个蚁群标记不同的信息素以作为他们的蚁群划分。一旦不同的信息素出现在同一转发路径上时,所有的信息素会被迅速蒸发掉。这意味着,不同的蚁群的信息素相互抑制。因此,这就导致了这个转发路径上蚂蚁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我们定义m个蚂蚁的蚁群为a1,a2,…,am-1,am,每个蚂蚁的信息素为Ω1,Ω2,…,Ωm-1,Ωm。蚂蚁ai停留在节点n,根据概率pik(n,d),蚂蚁ai将访问下一个节点d。

这里Ω代表每条路径上信息素的量,Γ代表从源点到目的地的距离的倒数,Xik(n)表示蚂群ai中蚂蚁k没有访问过的节点集,ε是调整能量消耗和信息素之间关系的一个常数,值设置为2。φi,d是蚁群ai中蚂蚁k的信息素能量操作因子:

ed表示蚁群ai中蚂蚁k将要访问的下一个节点的能量消耗,Uk(n)表示蚁群ai中蚂蚁k将要访问的下一个节点集合。

公式(4)中,?谆j是当蚁群ai和其他蚁群有相同推进方向时候的抑制概率因子:

公式(6)表明在搜索传输路径过程中,如果两个蚁群ai和aj在同一路径上,这两个蚁群会相互抑制,最后导致这个路径上的两种蚁群的蚂蚁数目都减少。然而,这种数据流平衡不能使网络快速的稳定。在任何一个蚁群系统中,当选择一个路径的概率发生了变化,选择另一个相关路径作为下一个路径的概率也将更新。所以更新概率应该要满足下式:

在公式(7)中,我们以节点n作为源节点,并且所有的候选转发节点都有他们自己的转发概率,概率和为1。因此,在调整一个转发节点概率后,所有转发节点的概率都需要重新计算,也就是要动态的调整概率。

从公式(4)中可以看到,当所有的蚁群相互竞争最优路径时,他们都服从来自于转发节点的能量消耗最小的约束条件。也就是为了达到当蚁群算法收敛于最优解的同时平衡节点间的能量消耗的目标。与此同时,我们的算法将避免所有的蚁群收敛于同一个全局最优解,更避免了通信拥塞并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全局信息素的更新公式(8):

这里的eik表示当蚂蚁k完成路由路径搜寻后的能量消耗。在公式(8)中,λi表示改进后的信息素挥发因子,这个因子能由公式(10)计算:

εij是信息素抑制参数。在我们的算法中,我们使用信息素抑制参数来计算在两个蚁群竞争过程中的信息素的挥发程度和在竞争中蚂蚁减少的数量。

3实验与分析

我们把改进的算法和基本蚁群算法做了实验比较。实验结果统计图如下:

图1基本蚁群算法中蚂蚁的多样性图2改进的蚁群算法中蚂蚁的多样性图3节点D的能量消耗情况

图1是模拟基本蚁群算法的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路径上的蚂蚁的数目。结论:在路径BD上,蚂蚁的数量急剧增加。然而,路径BC和Be上的蚂蚁数目的远低于BD上的。图2显示的是改进算法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在最优路径BD上,蚂蚁的数量得到了控制并相对于基本蚁群算法有明显的减少。另一方面,在路径BC和Be上,蚂蚁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这可以达到平衡网络负载这个目标。我们还对节点D在改进的算法和基本蚁群算法关于能源消耗上做了比较。从图3中可以看到采用基本蚁群算法时,节点D的能量消耗显著;相反,改进的算法在负载平衡上很有效,节点D则保留了更多的能量。

新算法结合了多蚁群的信息素释放机制和节能策略,还引进多蚁群之间的竞争机制以避免算法的单一收敛,解决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过程中节点能量消耗和拥塞控制问题,能够达到更好的负载平衡能力,并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4结束语

wSn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节点能量,处理能力,储存空间以及带宽等的限制,它的大规模应用还是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问题,设计一个满足需要的高效的路由算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蚁群优化的无线传网络的路由算法。新算法对基本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引入多蚁群之间的竞争机制来解决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和避免早熟现象。同时,结合节点的能量消耗问题,实现负载平衡。算法对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具有很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晓维,徐勇军,任丰原,等.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m.DorigoandL.Gambardella,“antcolonysystem:acooperativelearningapproachtothetravelingsalesmanproblem,”ieeetrans.onevolutionaryComputation,Vol.1,pp.53-66,apr.1997.

[3]G.Chen,t.D.Guo,w.G.Yangandt.Zhao,“animprovedantbasedroutingprotocolinwirelesssensornetworks,”proc.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llaborativeComputing:networking.applicationsandworksharing,pp.1-7.nov.2006.

[4]L.Juan.S.ChenandZ.Chao,“antsystembasedanycastRoutinginwirelesssensornetworks,”proc.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mobileComputing(wiCom2007),pp.2420-2423,Sept2007.

[5]段海滨.蚁群算法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杨靖,熊伟丽,徐保国.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蚁群算法的路由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9,35(6):4-6.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3

关键词:西双版纳;自然森林片段;橡胶林;盘猛蚁

中图分类号:Q96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2015402

1引言

盘猛蚁属(DiscothyreaRoger)蚂蚁隶属于卷猛蚁亚科(proceratiinae),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隐蔽类群[1]。该类群蚂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地区,生活在枯落物丰富的森林中,主要以节肢动物的卵为食[2,3],对环境变化敏感。

西双版纳位于东南亚热带北缘地区[4],属于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一部分[5]。然而,由于橡胶的规模化种植导致西双版纳地区原始森林面积逐年减少,生境丧失和片段化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6,7]。本研究调查将自然森林转换成橡胶林后,盘猛蚁属蚂蚁在自然森林片段和橡胶林中的分布情况。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样地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理位置在21°08′~22°36′n,99°56′~101°50′e之间。该地区受印度洋季风控制,为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雨季(5月至10月)和旱季(11月至次年4月)之分[8],其中雨季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4.9~23.4℃,年平均降雨量为1222~1624mm[4]。

本研究选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周边的5个自然森林片段及与其相毗邻且林龄大于10年的5个橡胶林为取样样地,样地基本信息见表1。

2.2样品采集

在2013年11月进行样品采集。每一个样地分别设置4个1m×1m的样方,每个样方间相距10m。采用winkler分离法[9]进行枯落物蚂蚁的收集。将4个样方中所有枯枝落叶收集于一个筛子中,经过筛选,将包含有蚂蚁和其他节肢动物的碎屑移存至布袋中,带回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将布袋中的碎屑转移到网袋中,悬挂于winkler袋中。在winkler袋的底部放置盛有97%酒精的小烧杯,蚂蚁和其他节肢动物将会掉落于其中。在室温条件下,静止悬挂3d后,收集烧杯中的所有节肢动物。

2.3室内标本制作与鉴定

在体试镜下,将蚂蚁从所有节肢动物中分离出。根据盘猛蚁属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分离出盘猛蚁属蚂蚁(工蚁)。将采集到的所有盘猛蚁属蚂蚁进行编号,并制作成标本。参考Xu等人[3]的盘猛蚁属蚂蚁分种检索表,将蚂蚁鉴定至种。

2.4数据分析

统计每个样地中收集到的盘猛蚁属蚂蚁的物种数及每种蚂蚁的头数,分析盘猛蚁属蚂蚁在橡胶林和自然森林片段中的分布情况。

3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共收集到盘猛蚁属蚂蚁(工蚁)30头,其中版纳盘猛蚁(Dicothyreabanna)28头,滇盘猛蚁(DiscothyreaDiana)2头(表2)。所有盘猛蚁属蚂蚁均收集于自然森林片段之中,而在橡胶林中没有收集到。

本研究仅在枯落物较为丰富的自然森林片段(如6F、16F和19F)中收集到盘猛蚁属蚂蚁,而在橡胶林中没有发现,说明将自然森林转换成单一作物的橡胶林,会影响盘猛蚁属蚂蚁的分布。这一结果与其他关于土地利用变化对蚂蚁群落影响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将天然森林转变为人工林会影响蚂蚁的群落结构和分布[10]。

Xu等人仅在海拔≥900m的郁闭林中发现版纳盘猛蚁,且与滇盘猛蚁生存在同一区域[4]。但是本研究中的版纳盘猛蚁收集于海拔小于600m的自然森林片段中(6F),更新了该种蚂蚁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范围;同时,本研究中版纳盘猛蚁与滇盘猛蚁分布在不同的自然森林片段中,这可能是由于大规模种植橡胶导致的森林片段化使得植物物种组成发生变化,枯落物组成成分则随之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盘猛蚁属蚂蚁的分布。

致谢:非常感谢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徐正会教授在鉴定蚂蚁标本方面给予的帮助,以及鲁云在野外样品采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ZachariasmerryandRajanpriyadarsananDharma.Discothyreasringerensis(Hymenoptera:Formicidae)anewantspeciesfromindia[J].Zootaxa,2004(484):1~4.

[2]HosoishiS,ngocaL,YamaneS,etal.antdiversityinrubberplantations(Heveabrasiliensis)ofCambodia[J].asianmyrmecology,2013(5):69~77.

[3]XuZH,ChrisJ.Burwellandaki.nakamura,twonewspeciesoftheproceratiineantgenusDiscothyreaRogerfromYunnan,Chinawithakeytotheknownorientalspecies[J].asianmyrmecology,2014(6):1~9.

[4]Caom,ZouXm,warrenmatthew,etal.tropicalForestsofXishuangbanna,China1[J].Biotropica,2006,38(3):306~309.

[5]myersn,mittermeierRa,mittermeierCG,etal.Biodiversityhotspotsforconservationpriorities[J].nature,2000,403(6772):853~858.

[6]LiuJJ,SlikJwF.Forestfragmentspatialdistributionmattersfortropicaltreeconservation[J].BiologicalConservation,2014(171):99~106.

[7]XuJ.C.,GrumbineR.edwardandBecksch?ferphilip.LandscapetransformationthroughtheuseofecologicalandsocioeconomicindicatorsinXishuangbanna,SouthwestChina,mekongRegion[J].ecologicalindicators,2014,36(1):749~756.

[8]ZhuH,Caom,HuHB.Geologicalhistory,flora,andvegetationofXishuangbanna,southernYunnan,China[J].Biotropica,2006,38(3):310~317.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4

关于蚂蚁的小说如下:

1、《蚂蚁进化史》:作者是我是不死妖魔,讲述了在远古时代,一只小蚂蚁,从最弱小的下级妖兽,不断努力吞噬,最后进化至顶级神兽的神话故事。

2、《蚂蚁的终极进化》:作者是泪奔的蚂蚁,讲述了一个处于发育晚期的精壮男人附身成为了小小的蚂蚁,为了重新化人,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他只有不停的进化的故事。

3、《蚂蚁帝国》三部曲:分别是《蚂蚁帝国》《蚂蚁时代》《蚂蚁革命》,作者是贝尔纳韦伯,讲述在漫长的蚂蚁族群战争中,褐蚁联邦意欲成为蚂蚁世界乃至

(来源:文章屋网)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5

即便如此,被圈内公认为“戏剧守望者”的陈明昊却也在戏中“玩”得淋漓尽致,他不顾另外两只“蚂蚁”的争辩,一厢情愿地围着舞台连续狂奔十几圈;拖着硕大的身体,独自登上通往二楼的单薄梯子;更是在这个倒春寒的舞台上,也被水龙头喷得晕头转向……这就是陈明昊说的,“所有道具和一切花样同演员的表演比起来,都显得容易舍弃,只有演员的表演才是戏剧的血液。”

很多看了《蚂蚁没问题》的观众往往比陈明昊本想要表达的观点更多,也更具深度,在陈明昊看来,“这样挺好,哪怕你看不懂,哈哈一笑也挺好。”显然这并不是编剧杭程的初衷,“能让观众看得懂,才是戏剧的出发点。”即便在《蚂蚁没问题》的呈现中,编剧杭程和导演陈明昊都有着各自的立场和想象,但是他们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默契与共识,《蚂蚁没问题》只提出问题,不明确答案。

从武昌起义到问题蚂蚁

陈明昊热爱一切动物,除此以外,他也热爱张楚。

“蝗虫的大腿,蜻蜓的眼睛,蝴蝶的翅膀,蚂蚁没问题……”这首张楚的《蚂蚁》一直催促着陈明昊做一出他从小热爱的,有关“蚂蚁”的戏。

去年,陈明昊找到了正在研读辛亥革命的编剧杭程,告诉他自己想要做一部有关蚂蚁的戏。在研究了几本关于蚂蚁生活习性的书之后,杭程发现,“用蚂蚁来把自己正在读的辛亥革命那点事儿写出来,再合适不过。”

如今很少能够有人把《蚂蚁没问题》和武昌起义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陈明昊二度创作之后与杭程原著最大的不同。“有几个文学社的士兵,因为一次偶然的巡查,把巡查的小头目打死了,这就是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这个偶然的因素引发的辛亥革命。”杭程说。即使这个场景在舞台上依然被呈现,却很少有人觉得这就是武昌起义,为此,杭程几乎强迫陈明昊把自己的剧本印出来,随票附赠给每一个进场的观众。

相比于辛亥革命,陈明昊更想表达杭程剧本中蚂蚁的一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状态。”他反而更关注“个体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找到自我,剧中的‘爱情蚁’从无意识到了有意识,最终收获了爱情,完成使命,其他两只“技术蚁”和“诗歌蚁”虽依然没有找到自我,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并最终得以实现。问题在于,即使有了自我意识,实现了愿望和理想,生活变了,但他们本质依然还是原来那个样子。”这种貌似有改变,本质没有改变的生活状态,也是杭程想要提出的问题。

取舍之间

杭程的剧本写得极其顺手,前后只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在杭程看来,这种顺利的事态,得益于关于一只“耳机”的灵感迸发。

杭程觉得,写作一定有一个点位是难点,这个“难点”是被杭程无意间写出来的一只耳机打破的。“我一想到耳机这个事就马上写通顺了,之前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写,起笔就写了,写着写着就写出一只耳机,这只耳机是人类的耳机,能发出声音,掉到蚂蚁洞里面。然后就不断地发出声音。这个戏应该不断有一个声音存在,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刺激。”

在杭程看来,这只耳机就是一个不断激化矛盾的导火索,“蚂蚁的‘觉悟’应该有外部原因,也有内在的原因。如果说内部原因,比如他自身劳累、受压迫、受迫害被殴打,是起不到关键性作用的,必须有一个外部的东西不断刺激它,这个外部原因,耳机起到了特别关键的作用。”这个不断引起蚂蚁“幻听”的外部刺激,在杭程看来,实际上是象征着孙中山,“一个人在不停地鼓噪你去改变的声音,之后就在你身体里发生关键性的变化了。”

在《蚂蚁没问题》最终的呈现中,这只耳机被一个大喇叭代替。陈明昊在一个月的排演中,不断磨合与剧情的关系。在把二十吨土搬到剧场的时候,陈明昊发现,一些跟这些土气质不相符的东西,都需要被淘汰,同时也需要生长出一些东西,但这些都必须在蚂蚁本身有的质感之间。为此,他把更多的空间留给演员,“很多东西也都是他们发挥出来的,但是也在不断演出的过程中,再次删减或者增加,慢慢越来越符合蚂蚁本身的质感。”

蚂蚁真的没问题?

“天之下不多不少两亩三分地,冬天播种夏天还不长东西,我没有彩虹也没有牛和犁,只有一把斧头攒在我手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明昊只是喜欢听张楚的这首歌,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歌词中的蚂蚁。

这几年,陈明昊一直在想歌词中“蚂蚁没问题”这几个字究竟代表着什么,“蚂蚁也不会说话,几千万年他的生命系统一直就是这样,没有进步,也没有退步,老是这样,分工特别明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它这个物种就一直在,就觉得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真的是没问题吗?”

于是,他把三只自认为没有问题的蚂蚁摆在舞台上,他们循规蹈矩,不违使命地辛勤挖洞,他们也一直在唠叨着“蚂蚁没问题”。“虽然蚂蚁们自己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但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得出,他们都有问题。反而如果一只蚂蚁有问题,才是正常的,没有问题的。”陈明昊发现,在通往答案和最终解释的路上,“有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

这让陈明昊有了另外一种质疑,“什么事情你看上去没有问题,但事实上真的是没问题吗?”这成了陈明昊最想发出的提问,对于他和杭程来说,“提出问题就已经足够了。”

三方说剧

“这个剧演到现在,出的很多枝杈,很多是一些讲不出道理的东西。这种感觉有点像,当你对一件事情特别专注的时候,突然间走了一个神,是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走的神,所以我就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因为这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当然,确实是有好的东西,一板一眼的,就好像做了一个模子,其实你看到这个模子,铸出来你基本就知道什么样,这有的时候可能你一刀没刻好,刻了一个口子,没准这个模子铸出来的东西就挺舒服,很出彩,当然这个东西是一定要在整个的质感里的,这就是我想保留下来的。”

――导演陈明昊

“三只蚂蚁的生活状态,其实他们并不是有意识在革命,但是革命之后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和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说革命之后,他们的工作条件好了,吃的好一点,但是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这是一个持久的话题,永远存在,但是没有一个答案。有反对者,不公平、不自由,我就要去改变,我对此是保持质疑的,你想改变,你怎么改变,你改成什么样?我是在问这个,但是我不会给答案。”

――编剧杭程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6

蚂蚁金服正式亮相

阿里系金融业务主体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于10月16日正式宣告成立,其蓝图和架构也首次对外公开。蚂蚁金服将服务人群锁定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并将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打造金融开放平台。蚂蚁金服旗下拥有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余额宝、招财宝、蚂蚁小贷(原阿里小贷)以及筹备中的网商银行等品牌。

蚂蚁金服Ceo彭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只对小微的世界感兴趣,蚂蚁金服的所有业务都将围绕小微企业和'草根'个人消费者展开,未来我们重点发展的业务包括移动、农村金融与国际化。”

据了解,脱胎于阿里巴巴集团的蚂蚁金服,目前是阿里巴巴的关联公司,二者是两家独立的法人实体。彭蕾透露,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的股权结构是纯内资的结构。此外,在2013年11月,尚处于筹建过程中的蚂蚁金服曾公布过目标股权架构,即40%由员工持股,另外的60%股权将引入外部的战略投资者。目前,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并无股权关系。根据在2014年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的新协议,未来取得监管批准的前提下,蚂蚁金服可能向阿里巴巴集团增发33%的股份,由阿里巴巴集团来选择认购。另外,在40%的员工持股中,马云个人在蚂蚁金服的持股比例不会超过他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持股比例。

蚂蚁金服CFo井贤栋表示,“未来我们会开放更多的底层平台,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等。”

据介绍,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可以支撑每天10亿笔的支付交易,具有30分钟亿级账户的清算能力。基于蚂蚁金服的云计算平台,支付宝对接200多家金融机构,为超过3亿的活跃用户和近千万家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每年能完成数百亿人次的电子支付。

暂无上市时间表

小微金融(筹)为蚂蚁金服的前身,注册资本为12.29亿元。蚂蚁小微的股东为两家合伙制企业,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和杭州君澳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为君瀚投资的直接股东,而陆兆禧、彭蕾等阿里资深高管合伙持有君澳投资。

蚂蚁金服被视为马云旗下最有前景资产,马云在蚂蚁金服中拥有重要利益。随着阿里巴巴集团ipo,蚂蚁金服何时上市及马云到底拥有多大利益的问题也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有消息称,蚂蚁金服或将于数年之内上市,而且很可能会选择在国内上市,蚂蚁金服官方对此未予置评。根据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前公布的最新协议,蚂蚁金服上市之时的估值需超过250亿美元,融资金额需超过20亿美元,一旦蚂蚁金服上市,将至少给予阿里巴巴集团93亿美元的回报。

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取名“蚂蚁”预示着从小微做起,只对小微的世界感兴趣,就像蚂蚁一样,虽然渺小,但它们齐心协力,焕发出惊人的力量,在去目的地的道路上永不放弃;“金服”二字,重在服务,蚂蚁金服既服务广大“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也服务金融机构。

蚂蚁金服集团Ceo彭蕾说,蚂蚁金服是一家纯内资的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刚刚经历了上市,对于蚂蚁金服来说,上市不是目标,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

经媒体梳理发现,这与马云当初对蚂蚁金服的表态一致。马云曾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时表示,小微金融这个业务还处于小孩阶段,要走的路很长,还没有考虑过小微金融上市的事情。

冲击传统金融体系

蚂蚁金服的整个金融创新与传统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恐怕还在于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正像彭蕾说的,中国并不缺少一家银行,蚂蚁金服最看重的是,今天有机会去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做这件事。

蚂蚁金服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也表示,蚂蚁金服的开放平台将帮助金融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从以“能力”为服务核心向以“数据”为服务核心的方向转型,从以销售为中心的网点服务转型到以需求为中心的数据服务。

“没有物理网点,都是小贷的方式,这逼着我们用互联网的方法、技术和思想去搭建这么一套服务平台。对现有的金融体系,我们自己认为是一个补充,是毛细血管,服务最微小的群体,也包括未来的农村金融的群体。蚂蚁金服对于整个中国金融行业的意义也正在这里。”彭蕾说。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7

关键词:遗传蚁群系统;蚁群优化;遗传算法;旅行商问题

0引言

1997年Dorigo等人提出了aCS(antcolonysystem,蚁群系统)[1]。它是最成功的aCo[2]算法之一,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组合优化问题[3~6],如连续空间的数值优化、旅行商问题、流水车间调度、集覆盖、机器学习、网络路由等。蚁群系统是一种启发式的构建方法。以tSp为例,tSp的一条巡回路径(解)是所有城市的一个排列,不同的相对排列顺序对应不同的解。aCS通过增量构建的方式构建完整的巡回路径。具体方式是先将蚂蚁随机地放在一个城市;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选择蚂蚁下一步访问的城市,直到访问完所有的城市。路径的增量构建占用了aCS算法的大部分时间。因为当前蚂蚁必须有足够的运算,以对下一步访问城市作出最优选择。减少蚂蚁在构建路径上的时间消耗是提高aCS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Gas(geneticalgorithms,遗传算法)[7,8]中,路径的构建是通过对父代个体的继承和重组或者变异实现,只需要作少量的运算。因此,构建一条巡回路径的时间消耗Gas显著小于aCS。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GaCS(geneticantcolonysystem,遗传蚁群系统)。在GaCS中,蚂蚁构建的路径部分来源于对之前迭代所得的优秀路径的遗传,并通过变异减少蚁群构建的路径的相似性,降低算法停滞的概率。

b)变比例遗传。变比例遗传实现方式与定比例遗传相同,不同的是为克服定比例遗传的缺陷,在变比例遗传中,p是一个变量。蚂蚁从优秀巡回路径中继承的部分路径比例,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在迭代初期,当前优秀巡回路径的质量较差时,蚂蚁继承的路径比例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以避免算法陷入一个局部最优巡回路径;而在迭代的后期,优秀巡回路径越来越接近全局最优巡回路径时,蚂蚁继承的比例增加到一个较大的量上,以大幅减少蚂蚁在构建路径上的时间消耗。

c)随机比例遗传。蚁群中的蚂蚁从优秀巡回路径继承随机比例的部分路径。在相同迭代中不同蚂蚁继承的部分路径比例是随机的。不同迭代中相同蚂蚁继承的部分路径比例也是随机的。随机比例遗传的实现方式如下:随机从优秀巡回路径中选择两个城市节点,将这两个城市及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城市依次遗传给当前蚂蚁。在理论上,随机比例遗传中的部分路径遗传比例是50%,因此其时间消耗近似于50%定比例遗传。

在aCo算法中,蚂蚁有两种路径构建方式:a)串行构建。在迭代中,蚂蚁依次构建完整的巡回路径,即只有当一个蚂蚁构建了完整的巡回路径后,其后的蚂蚁才开始路径的构建。b)并行构建。在迭代中,蚁群中所有蚂蚁同时开始路径的构建,并同时完成路径的构建。这两种构建方式对不存在局部信息素更新的aCo算法,如aS和mmaS(maxminantsystem)[10,11]是没有区别的;但对于aCS,这两种构建方式存在差异。因为aCS局部更新规则的存在,使用串行构建方式时,先构建路径的蚂蚁会对其后构建路径的蚂蚁路径构建存在影响;使用并行构建方式时,蚁群中的蚂蚁互相影响彼此的路径构建。不过没有资料显示哪一种构建方式更优[2]。使用定比例遗传和变比例遗传时,可以选用并行构建或者串行构建;但使用随机比例遗传时,蚁群中的蚂蚁继承的路径比例是随机的,即蚂蚁继承的城市数量不一定相等。因此此时必须使用路径的串行构建方式。

路径遗传能有效提高算法效率,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算法停滞而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因此效仿Gas,将变异运算引入GaCS,将蚂蚁构建的路径实行变异运算。在Gas中,变异主要目的是防止因交叉操作带来的染色体相似性而导致的种群收敛。它的变异一般是随机的,即无论发生变异后的路径是变优还是变劣都将取代当前路径。在GaCS中,只有当前最优巡回路径的信息才通过全局信息素更新规则传递给其后构建路径的蚂蚁。因此在GaCS中,随机变异是不合适的。因为得不到更优秀的路径的变异是无效的。在GaCS中施行定向变异,即巡回路径只向更短的路径发生变异。变异算子选用2opt[12]变异。对n城市的巡回路径tour的2opt变异的matLaB语言实现原理如下:

由表2可知,含2opt变异的GaCS的时间性能和优化效果均优于aCS。关于时间性能,对于Berlin52、eil51和Rd100,在作相同次数迭代的情况下,GaCS消耗的时间约为aCS的75%;关于优化效果,如对于Rd100,在给定实验条件下,GaCS在20次实验中有9次取得最优巡回路径,而aCS仅2次取得最优巡回路径。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具有遗传特征的遗传蚁群系统。该算法通过路径的遗传减少了蚂蚁在构建路径上的时间消耗,并通过2opt变异运算提高了解的质量。在tSp上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时间性能和优化效果均优于蚁群系统。

参考文献:

[1]DoRiGom,GamBaRDeLLaLm.antcolonysystem:acooperativelearningapproachtothetravelingsalesmanproblem[J].ieeetransonevolutionaryComputation,1997,1(1):53-66.

[2]DoRiGom,StütZLet.antcolonyoptimization[m].London:mitpress,2004:65-117.

[3]SoCHaK.aCoforcontinuousandmixedvariableoptimization[C]//procofthe4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antColonyoptimizationandSwarmintelligence.Brussels,Belgium:SpringerVerlag,2004:300-301.

[4]peiJian,HanJiawei,maoRunying.Closet:anefficientalgorithmforminingfrequentcloseditemsets[C]//procoftheaCmSiGmoDworkshoponResearchissuesinDataminingandKnowledgeDiscovery.Dallas,texas:aCmpress,2000:21-30.

[5]aLUpoaeiS,KatKooRiS.antcolonysystemapplicationtomacrocelloverlapremoval[J].ieeetransonVeryLargeScaleintegration(VLSi)Systems,2004,12(10):1118-1122.

[6]GómeZJF,KHoDRHm,DeoLiVeiRapm,etal.antcolonysystemalgorithmfortheplanningofprimarydistributioncircuits[J].ieeetransonpowerSystem,2004,19(2):996-1003.

[7]HoLLanDJH.Geneticalgorithmsinsearch,optimization,andmachinelearning[m].annarbor:michiganpress,1975:1-57.

[8]miCHaLewiCZZ.Geneticalgorithms+datastructure=evolutionaryprograms[m].newYork:Springer-Verlag,1994:211-238.

[9]CoLoRnia,DoRiGom,manieZZoV.Distributedoptimizationbyantcolonies[C]//procofthe1steuropeanConferenceonartificialLife.London:mitpress,1991:134-142.

[10]StütZLet,HooSHH.themaxminantsystemandlocalsearchforthetravelingsalesmanproblem[C]//procof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volutionaryComputation.piscataway:ieeepress,1997:309-314.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8

关键词:白蚂蚁,危害,防治

 

笔者从事园艺工作多年,近几年来发现在引进的杜鹃花中,有少量白蚂蚁存在。因本地少有白蚂蚁生存,所以起初并不很在意,不成想,短短两年时间白蚂蚁竟在花圃之中泛滥成灾,其危害相当严重。论文大全,白蚂蚁。。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与白蚂蚁进行了多次的斗争,最后总结出了简单有效的诱杀防治方法,现将其危害及防治做以粗浅探讨。

白蚂蚁俗称白蚁,属节足动物门,昆虫纲,等翅目,营社会性生活。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白蚂蚁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的环境中,眼睛已退化,绝大多数种类都怕阳光,不敢暴露在地表面上活动,它们的窝巢在土中,木头里。暴露于外表的蚁路都要用泥土,排泄物和口中分泌物筑有遮盖的“走廊”(俗称“白蚁坭”)作为掩蔽。这是识别白蚂蚁危害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它们长期过着隐蔽生活,它们对物体破坏,很难使人察觉,物体受到白蚁危害,外表形似完好,里面百孔千疮,一旦被人发现,损失已是相当严重。白蚂蚁会咬食花卉的根系及茎干的木质部位。严重时造成花木死亡,所以要及时查找防治,防重于治。

一、白蚁危害的特点

1、隐蔽性:白蚁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筑巢在土中、木头里或在高大的土垅内,修筑隧道活动隐蔽,危害不易使人察觉,一旦发现,损失严重,已无法挽回,所以白蚁是建筑物、水库堤坝等的重大隐患。

2、广泛性:白蚁危害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电讯设备、江河堤围、水库土坝、档案图书、纺织品、武器弹药、各种农林植物等,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各种用具无不遭受其害。

3、严重性:危害率高,破坏性大.不论是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均可受到白蚁的危害,严重的甚至引起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特别现代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加之空调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一年四季适合白蚁生长繁殖条件,加深了白蚁的危害性和隐蔽性,给城市建筑白蚁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值得重视。

4、易传播和扩散蔓延:白蚁被人引进,由原产地传播到新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危害,已有记录的种类达40多种,楹白蚁属(incisitermes)传播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种类已有7种,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有4种。

二、防治方法

消灭白蚂蚁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蚁巢并在巢内施药,将其全部杀死。此法需在白蚂蚁活动旺盛的季节、有明显外露迹象,可以判定巢位时进行,才能彻底消灭蚁患。但由于多数情况下蚁情不清楚,一时找不到蚁巢,无法全巢剿灭。所以最好使用诱杀法,先诱集、后施药,以保证效果。特别是在不便于喷施药水的地方。其适用性强、根治性好、用药省、环境污染小,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杉木块诱杀:将杉木块平放在白蚁出入的地面诱集,最好不是人们经常生产活动的地方。如能加些甜食更佳,例如甘蔗渣、松木屑、纤维素粉木茨粉等。当发现木板有白蚁危害时,可轻轻将木板挑起,迅速对板下喷施药水或灭蚁灵,或是全部清除集中杀死。然后再在原地按原状放好木板,重新诱杀。如此反复进行可减少白蚁对花木的危害,以达到防治白蚁的效果。

2、诱杀桩:诱杀桩为8cm左右的杉木,从中间劈为四块用铁丝上下捆住,在离被害物1-1.5米远处埋入土内,木桩上端距地面10cm,覆土盖平,10天左右检查,如已有白蚁取食,喷灭蚁灵杀灭。

3、毒饵管诱杀: 毒饵用玉米秆粉和灭蚁灵按3:1比例拌匀,加适量蜂蜜调和制成。论文大全,白蚂蚁。。可将玉米秆截成约8cm小段,一端劈开将髓部挖一小洞,放入1-2g毒饵,复合劈口待用;还可用长5cm左右、直径1cm塑料管,装入毒饵后两端加热封闭待用。使用时,将毒饵管投放在白蚁活动场所,或放在挑开缺口的蚁路,用湿泥严密封盖。

4、灭蚁灵诱饵剂诱杀: 在历年有白蚁分飞、活动危害处,轻拨一个小洞,大小以能投饵为宜,向内塞入诱饵剂后,用废纸、湿土封闭孔口,保持其原来环境,1个月后检查白蚁死亡情况,防治效果达80%。

5、埋设诱杀坑法:此法为作者实战总结,在白蚂蚁危害较严重的地方,选几个点位,在每个点位上挖一个长宽深各24厘米、深12厘米的坑,并用砖块镶于坑壁,坑里放上几根松木或杉木块,上面再铺上砖盖。目的是为了使大量的工蚁迅速汇集。论文大全,白蚂蚁。。当白蚁发现引诱杀坑时,它们会迅速征集其他的大量成员于新的食物源中。这些白蚁用毒性慢的药剂来处理,然后这些白蚁本身成为传毒系统,把毒带回到蚁群的所有成员中。论文大全,白蚂蚁。。白蚁分享食物,喂饲幼蚁,有规律地相互添食,经常吃同伴的尸体。需要一天或更多的时间来杀死白蚁的药物是最好的,因为时间缓慢就意味着白蚁死亡前能把毒力传至整个蚁群。论文大全,白蚂蚁。。但是,需要几周时间才起作用的毒药几乎是无效的,除非能保证持续的喂养毒药。论文大全,白蚂蚁。。故此应时常检查是否有白蚁诱入及进食情况只要发现就其取出集中杀死,继续诱杀。此法经作者试验屡试不爽,很值得推广。

6、灯光诱杀法:灯光诱杀主要是对付长翅的白蚁繁殖蚁,当傍晚有大量的白蚁繁殖蚁扑向灯光的时候,在灯光下面放一盆清水,盆水能反射灯光,使白蚁扑向水时淹死。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白蚂蚁的斗争经验来看,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做防治工作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活动规律,有针对行地进行,一般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9

abstract:Clusterintelligenceisnowartificialintelligencefieldofstudyahottopic.thisarticledescribesthefundamentalprinciplesofthetspproblemandsolutionoftherealizationofsteps.

关键词:群集智能蚁群算法tSp问题

Keywords:swarmintelligenceantcolonyoptimizationacotspproblem

作者简介:1:曹桂文,女(1967-1)商丘市人,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教学研究。

2:张英,女(1968-12)商丘市人,本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教学研究。

一、蚁群算法原量

经过研究发现,蚂蚁在觅食的过程中通过一种称之为信息素(pheromone)的物质相互传递信息。更具体一点就是:蚂蚁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在其所经过的路径上留下信息素,而且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这种信息素的存在及其强度,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运动方向。蚂蚁顷向于朝着信息素浓度高的方向前进,因此,由大量蚂蚁组成的蚁群的行为便表现出一种信息的正反馈现象:某一路径上走过的蚂蚁越多,则后来者选择该路径的概率就越大。蚁群就是通过个体之间这种信息交换机来彼此协作达到搜索食物的目的。

设有甲、乙两只蚂蚁从蚁穴a出发,分别沿aC和aBC路径同时在C处发现食物,又同时沿原路返回(假设二者的速度一样),同时在路上留下信息素,信息素随着向四周散发其浓度会不断下降。因aC路径较短,故当蚂蚁甲返回蚁穴a时,aC上留下两次信息素,而乙蚂蚁则因为aBC路径较长,此时才到达D点,则aD路径上只留下一次信息素。故该段上信息素的浓度比aC路径上的低。而蚂蚁总是顷向于信息素浓度比较高的路径(aC),这条路径就是蚁穴a与食物C之间的最短路径。

蚁群通过信息交换与互相协作找到从蚁穴到食物源的最短路径的机制显然可以被借鉴来求解各种与最优路径机关的组合优化问题,Colorni和Dorigo等人在研究该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类模拟自然界蚁群觅食行为的模拟进化算法――蚁群算法(antcolonyalgorithm)。

而蚁群算法优化过程的本质在于:(1)选择机制。信息量越大的路径,被选择的概率越大;(2)更新机制。路径上面的信息量会随蚂蚁的经过而增长,同时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3)协调机制。蚂蚁之间实际上是通过信息量来互相通信、协同工作的。这样的机制使得蚁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发现较好解的能力。

二、蚁群算法实现步骤

tSp问题是指:给定n个城市和两两城市之间的距离,要求确定一条长度最短的Hanilton回路,即遍历所有城市当且仅当一次的最短回路。

2.1符号说明

为讨论问题的方便,作如下说明:

1,2,……,n分别表示城市编号;m是蚁群中蚂蚁的数量;dij(i,j=1,2,……,n)表示城市i和j之间的距离;bi(t)表示在t时刻位于城市的蚂蚁数量(ηij(t)表示在t时刻所能提供的某种启发式信息,表示由城市i转移到城市j的期望程度。例如,可以取表示在t时刻蚁群在城市i和j连线上放置的信息素含量,以此来模拟实际蚂蚁分泌的信息素。初始时假设各种路径上的信息素恒等(为一预设常数);表示在t时刻蚂蚁k由城市i转移到城市j的概率。

2.1.1转移概率

蚁群中的第K只蚂蚁由城市i转移到城市j的概率为:

其中,allowedk=(1,2…,n)\tabuk表示蚂蚁k下一步允许走过的城市的集合,而tabuk是蚂蚁k到目前为止已走过的城市;α,β为参数,α表示路径上的信息量对蚂蚁选择路径所起的作用大小,当α=0时,算法就是传统的贪心算法;β表示ηij(t)的作用,而当β=0时,就成了纯粹的正反馈的启发式算法。

2.1.2信息素的调整

每一只蚂蚁都按照概率(1)来决定它的位置转移,当蚂蚁完成一次循环(即产生一个闭合路径),各路径上的信息素含量将依据一定的规则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留下的信息会逐渐消失,整个蚁群完成一组循环后,各路径上的信息素依下式调整;

其中,Q为常数,Lk为蚂蚁k在本次循环中所走路径的总长。

2.2蚁群算法步骤

2.2.1初始化

指定蚁群规模m,父代种群规模n;输入初始信息素及启发式信息ηij(0);随机生成初始蚁群a(0)=(a1(0),a2(0),……,am(0));置t=0;

2.2.2选择操作

从a(t)中按照目标函数值选择出n只蚂蚁组成第t代蚁群B(t)=(ai1(t),ai2(t),……,ain(t))

2.2.3重组

(1)按公式③、④设置信息素增量。

(2)按公式②调整信息素含量。

(3)依适当方式获得启发式信息ηij(t+1)。

(4)独立、重复地以概率①随机产生蚂蚁ak(t+1)(k=1,2,……,m),由此组成第t+1代蚁群,a(t+1)=(a1(t+1),a2(t+1),……,am(t+1)

2.2.4终止检验

如解已达到精度要求,或已达到预设进化时限,则停止,输出a(t+1)中最好的个体为所求问题的近似解;否则,令t=t+1转步骤2.2.3。

三、总结

以上讨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tSp问题的求解,实际上该算法能够很容易地修改以用于求解任意新发展组合优化问题,同时也可求解一般的函数优化问题。

当然,蚁群算法也有一些缺陷。例如,由于蚁群中多个个体的运动是随机的,当群体规模较大时,要找出一条较好的路径需要较长的搜索时间。另外,蚁群算法当进化到一定代数后就容易因为较优解的信息素含量不断强化使得蚂蚁大量聚集于较少的几条路径上,从而出现早熟、停滞现象,使得到的最优解只是局部最优的。这些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宗本.计算智能(第一册)模拟进化计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2

[2]李志伟.基于群集智能的蚁群优化算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8

关于蚂蚁的作文篇10

关键词:白蚂蚁,危害,防治

 

笔者从事园艺工作多年,近几年来发现在引进的杜鹃花中,有少量白蚂蚁存在。因本地少有白蚂蚁生存,所以起初并不很在意,不成想,短短两年时间白蚂蚁竟在花圃之中泛滥成灾,其危害相当严重。论文大全,白蚂蚁。。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与白蚂蚁进行了多次的斗争,最后总结出了简单有效的诱杀防治方法,现将其危害及防治做以粗浅探讨。

白蚂蚁俗称白蚁,属节足动物门,昆虫纲,等翅目,营社会性生活。以木材或纤维素为食。是一种多形态、群居性而又有严格分工的昆虫。白蚂蚁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的环境中,眼睛已退化,绝大多数种类都怕阳光,不敢暴露在地表面上活动,它们的窝巢在土中,木头里。暴露于外表的蚁路都要用泥土,排泄物和口中分泌物筑有遮盖的“走廊”(俗称“白蚁坭”)作为掩蔽。这是识别白蚂蚁危害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它们长期过着隐蔽生活,它们对物体破坏,很难使人察觉,物体受到白蚁危害,外表形似完好,里面百孔千疮,一旦被人发现,损失已是相当严重。白蚂蚁会咬食花卉的根系及茎干的木质部位。严重时造成花木死亡,所以要及时查找防治,防重于治。

一、白蚁危害的特点

1、隐蔽性:白蚁生活在黑暗环境中,筑巢在土中、木头里或在高大的土垅内,修筑隧道活动隐蔽,危害不易使人察觉,一旦发现,损失严重,已无法挽回,所以白蚁是建筑物、水库堤坝等的重大隐患。

2、广泛性:白蚁危害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电讯设备、江河堤围、水库土坝、档案图书、纺织品、武器弹药、各种农林植物等,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各种用具无不遭受其害。

3、严重性:危害率高,破坏性大.不论是泥木结构、砖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均可受到白蚁的危害,严重的甚至引起房屋倒塌,人畜伤亡。特别现代建筑物采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加之空调机的广泛使用,创造了一年四季适合白蚁生长繁殖条件,加深了白蚁的危害性和隐蔽性,给城市建筑白蚁治理带来了新问题,值得重视。

4、易传播和扩散蔓延:白蚁被人引进,由原产地传播到新的国家或地区蔓延危害,已有记录的种类达40多种,楹白蚁属(incisitermes)传播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种类已有7种,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有4种。

二、防治方法

消灭白蚂蚁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蚁巢并在巢内施药,将其全部杀死。此法需在白蚂蚁活动旺盛的季节、有明显外露迹象,可以判定巢位时进行,才能彻底消灭蚁患。但由于多数情况下蚁情不清楚,一时找不到蚁巢,无法全巢剿灭。所以最好使用诱杀法,先诱集、后施药,以保证效果。特别是在不便于喷施药水的地方。其适用性强、根治性好、用药省、环境污染小,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杉木块诱杀:将杉木块平放在白蚁出入的地面诱集,最好不是人们经常生产活动的地方。如能加些甜食更佳,例如甘蔗渣、松木屑、纤维素粉木茨粉等。当发现木板有白蚁危害时,可轻轻将木板挑起,迅速对板下喷施药水或灭蚁灵,或是全部清除集中杀死。然后再在原地按原状放好木板,重新诱杀。如此反复进行可减少白蚁对花木的危害,以达到防治白蚁的效果。

2、诱杀桩:诱杀桩为8cm左右的杉木,从中间劈为四块用铁丝上下捆住,在离被害物1-1.5米远处埋入土内,木桩上端距地面10cm,覆土盖平,10天左右检查,如已有白蚁取食,喷灭蚁灵杀灭。

3、毒饵管诱杀: 毒饵用玉米秆粉和灭蚁灵按3:1比例拌匀,加适量蜂蜜调和制成。论文大全,白蚂蚁。。可将玉米秆截成约8cm小段,一端劈开将髓部挖一小洞,放入1-2g毒饵,复合劈口待用;还可用长5cm左右、直径1cm塑料管,装入毒饵后两端加热封闭待用。使用时,将毒饵管投放在白蚁活动场所,或放在挑开缺口的蚁路,用湿泥严密封盖。

4、灭蚁灵诱饵剂诱杀: 在历年有白蚁分飞、活动危害处,轻拨一个小洞,大小以能投饵为宜,向内塞入诱饵剂后,用废纸、湿土封闭孔口,保持其原来环境,1个月后检查白蚁死亡情况,防治效果达80%。

5、埋设诱杀坑法:此法为作者实战总结,在白蚂蚁危害较严重的地方,选几个点位,在每个点位上挖一个长宽深各24厘米、深12厘米的坑,并用砖块镶于坑壁,坑里放上几根松木或杉木块,上面再铺上砖盖。目的是为了使大量的工蚁迅速汇集。论文大全,白蚂蚁。。当白蚁发现引诱杀坑时,它们会迅速征集其他的大量成员于新的食物源中。这些白蚁用毒性慢的药剂来处理,然后这些白蚁本身成为传毒系统,把毒带回到蚁群的所有成员中。论文大全,白蚂蚁。。白蚁分享食物,喂饲幼蚁,有规律地相互添食,经常吃同伴的尸体。需要一天或更多的时间来杀死白蚁的药物是最好的,因为时间缓慢就意味着白蚁死亡前能把毒力传至整个蚁群。论文大全,白蚂蚁。。但是,需要几周时间才起作用的毒药几乎是无效的,除非能保证持续的喂养毒药。论文大全,白蚂蚁。。故此应时常检查是否有白蚁诱入及进食情况只要发现就其取出集中杀死,继续诱杀。此法经作者试验屡试不爽,很值得推广。

6、灯光诱杀法:灯光诱杀主要是对付长翅的白蚁繁殖蚁,当傍晚有大量的白蚁繁殖蚁扑向灯光的时候,在灯光下面放一盆清水,盆水能反射灯光,使白蚁扑向水时淹死。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白蚂蚁的斗争经验来看,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做防治工作时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活动规律,有针对行地进行,一般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