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0:21

桥之美篇1

桥是说不尽的,而我看重的,是桥与周遭山水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

一座精致、典雅的木桥坐落在潺潺流水之上。它的身躯不像拱桥那样呈弧形,而是稳平的似地面。岸上的柳树散出浓郁的古色古香,风儿将柳絮轻轻地播进游人的心里,水儿似乎也不急燥,悠闲的哼着歌儿而过。在这停留的,必是那有艺术细胞的人,桥栏上刻着“月夜垂钓图”,连鱼儿都跳出水面争着看这精美的画卷,如此美景,有谁不如痴如醉?

站在铁索上,沐江上之清风,赏山间之明月,脚下水花之翩跹,眼前秋叶之婆娑,耳畔急风之豁达。两旁陡峭的石壁高耸入云,脚踏的是石板,手扶的是铁链,听的是水流的吟唱。虽惧高,却被眼前的壮景所征服,回望古今,即使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也比不上这般壮阔。水花溅起打下几片孤叶,打散了几缕哀愁,这儿不容愁眉,只容苍穹般开阔的胸襟,若是苏轼——这个如风般的诗人见了,必会兴起留下名篇。

我爱这如诗如画的桥,它可以当作诗也可以当作画,无论谁来到这如诗境般的桥上,脑海中就能闪现出一首首动人的诗。啊,桥之美,谁能经得住它的诱惑。啊,我爱桥、爱桥独有的气势!

重庆忠县忠州中学初二:传说丿

桥之美篇2

一.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给人疏密有致之美

“桥,多么美!”简短的语句,明快地流露出作者对桥之爱,情有独钟,溢于言表。“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长长的句子,渲染出令人压抑的气氛。“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多变的句式,丰富的信息,鲜活的画面,生动地诠释了桥“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这一作用。

时而简洁明快,时而绵长舒缓,时而匀称整齐,时而参差错落,如此长短交错,长中有短,整散结合,散中见整,读来文气畅达,音韵婉转,更觉思想丰富多彩,感情波澜起伏。

二.修辞别出心裁,引人入胜,收到形象感人之效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真是密不透风”,在夸张之中使人感受到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作者借用通感方法,将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表明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发现石桥前后截然不同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苇丛之中的石桥打破呆板画面、改变沉闷气氛、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形式作用。

作者将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彼此渗透,前后配合,交错使用,使它们变化层出,互补互衬,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把桥的形式作用展现得多姿多彩、妙趣横生。

三.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综合运用,尽显珠联璧合之妙

本文虽是说明文,却不乏生动的景物描写。第四段尤为突出,文笔细腻,语言丰赡,内容充实,形象逼真,意境优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乌镇河畔,一座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厚厚实实的苇丛中,间或出现鲜明简单的石桥,使狭窄拥挤的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繁简交融中带来特别的感受。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细柳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刚柔相济中创造出缠绵景致。苍茫湖面上,水天一色间,一座长桥“长虹卧波”,面线对比中谱写出壮丽诗篇。险峰之间,湍流之上,一座有廊有亭的风雨桥横亘其中,点线联系中营造出安闲意境。四个不同环境之中出现的四座桥,联系了繁与简、柔与刚、面与线、线与点,体现了“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行文之中,作者难抑对桥的情有独钟,或直抒心意——“桥,多么美!”毫不掩饰对桥的热爱。或即事缘情,当你读到“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时,就会立刻感受到一种安闲自在的氛围,产生出一种一睹风雨桥的冲动。或融情于景,“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将行人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借用茂密的苇丛,含蓄地道出人们发现石桥前后从憋闷压抑到神清气爽的心理过程。或寓情于理,“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毁了形式美”,在议论强调桥在水乡的重要形式作用的同时,流露出痛彻心扉的遗憾和惋惜。

桥之美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审美教学创新探索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处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中小学生来说,完善的音乐教育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智能、心理、品质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抓好基础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1]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审美的重要施行者。教师运用艺术载体――音乐作品这一主要媒介,可以向受教者进行熏染、陶冶、塑造,来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修养。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法的探索

“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目前的音乐教学大多沿用“循规蹈矩式”教学法:如先教音准、节奏,再教感情和表现手法,这种教法把认知同感情因素,技能同审美因素分割开来,忽视了“表情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位置,音乐教育应当从表情开始”(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穆塞尔语)的原则。要知道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充分表现在感染、激励、教育、启迪等效应上、因而教师必须善于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塑造美的心灵

德国诗人,音乐理论家舒伯特在《关于音乐美的思想》一书中指出:“人的心同时也是大音乐家的共鸣板,如果心不起作用,那么音乐家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东西。”对人类心灵――情感美的表现,是音乐家美的基本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使音乐美成为最内在、最纯净,与人的心灵最能直接相通,最为耐人寻味的一种艺术美。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直接理解需要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中间媒介给与展示,以缩短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否则不易引起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使其对音乐的理解失之于肤浅。这就需要音乐教师通过教学起到一个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天真、单纯的心灵能够进入音乐的殿堂,也让美的音乐更好地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而情感则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曲激情昂扬的范唱,一段委婉深情的语言描述……都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从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如二年级学生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课上,浙江杭州某老师采取了这样的教学方法:1.1导入:出示图片,谈话。

师:他是谁呢?(或许有些已经叫出来了)在他身上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吗?请你静静地听,然后把你了解的、感受到的告诉大家。

1.2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听音乐(请学生说说你了解的)

(1)、他是谁?

(2)、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谈音乐情绪)

师小结:是啊,我们二小是个勇敢的,令人可敬的小战士,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学习二小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二小勇敢的精神。(注:英雄伟大牺牲精神,音乐的赞颂之美可以打动学生的心。)

1.3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3.1学习歌谱

教师弹旋律唱谱,学生跟唱;学生随琴用“啦”哼唱熟悉歌谱;

要求:学生学谱过程中突出二四拍节奏的强弱规律。

1.3.2学习歌词

第一段歌词: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还知道些什么?

(我仿佛看见了山坡上有一群牛在悠闲地吃草,放牛的小孩却不见了。我还知道放牛的小孩不是因为贪玩,把牛丢在了山坡上。我知道了放牛的小孩中王二小……)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表示。(唱第一段歌词)

王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唱第二段歌词后回答)

(让学生自由猜想,不限制答案,只要合理的都加以鼓励:如:王二小此时正躲在树梢放哨、正给敌人带路、已经摔死在大石头上了、已经牺牲了……)

师:对,此时的王二小很可能正在山冈上放哨,他看见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他又会怎么做?(指导学唱第三、第四段,突出音乐要素中速度等)

学唱第五段,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王二小?这又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此时的二小已经牺牲了,如果你是那复仇的八路军,你会怎样歌唱王二小?如果你是那得救的老乡,你的心情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来歌唱六、七两段!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1.3.3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个歌曲的学习,告诉了我们一个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完整地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注意故事发生的各个阶段情绪的变化。(随音乐齐唱歌曲)

1.4对比欣赏,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

要求学生在听赏中注意不同情绪的变化,呈现对音乐作品中速度、力度、情绪的理解。

速度:中-中-稍快--快-中-中-中

力度:mf-mf-f-f-mf–mf-mf

情绪:悲伤-稍紧张-紧张-更紧张-愤恨悲痛-颂扬-怀念、哀思

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分段欣赏:

第一段是领唱与合唱。烘托的是“宁静”的气氛;第二段的气氛开始紧张,写的是敌人向山沟开始扫荡;第三段更为紧张,速度也稍快,旋律作了变化;第四段由于情绪发展的需要,歌词与曲调都作了较大的改变与发展;第五段恢复原速,愤恨地、无限悲痛地唱出王二小的光荣牺牲;第六、第七段以颂扬、赞美的情绪表达人民对小英雄的崇敬,合唱用哼鸣与衬腔“啊”进行烘托,以表示对英雄的哀思之情。

1.5总结

要求学生将王二小的故事用各种形式告诉身边的人。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并把音乐作品折射出的优美、壮美、甜美……人类社会千姿百态的美所感动,就会产生心灵中真、善、美的连锁反映,就会产生情感的升华。

2.提高审美情趣

高尚的审美情趣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它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修养。而音乐审美中的低级趣味则把精神性的审美活动降低为官能情欲的满足,把获得生理快感作为惟一的终极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讲,音乐审美情趣的高尚健康或者庸俗低级,不仅仅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它还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明程度。音乐教师应把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聆听出美的感觉。

有一则《叫卖调》的欣赏课例: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特意在课堂上创设了“集市一角”的叫卖场景,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打招呼声等等交织在一起,有效地创设了一种“叫卖场景”

,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当浓厚,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音乐,学生心里直接产生了美的心理体验,审美情趣得到了发展。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

[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

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养成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兴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卞爱美艺术教育与人才素质培养[J]六安师专学报2000,(3)

桥之美篇4

安全舒适的校车车桥

据美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销售及服务高级经理王用林向《驾驶园》记者介绍:“美国BlueBird,iCBus和thomasBus这三家校车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车上都装配了美驰车桥。这次展出的14系列车桥又是校车车桥中的常用选择。其产品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传动效率高、低噪音,拥有宽泛的速比选择、质量优化设计,并标配盘式制动器。”

王用林说道:“我们建议中国的客车厂家在10m车上使用10吨左右的桥。这款桥的安全性很高,虽然价格在3万左右,比国内其他厂商贵出一倍左右,但是为了校车的安全还是值得的。它的另一个优势就是舒适性好、噪音也比较小,可以提升整车的舒适性。美驰中国公司把使用成熟的校车车桥引进到国内市场,希望为中国的校车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美驰新一代公交大落差前桥

桥之美篇5

现今,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都更加成熟。对于桥梁,人们更是已经不满足于作为运输路线局部的要求,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空间艺术品融入人们的社会文化之中。

中国被称为“桥梁之乡”,过去的几百年中,中国桥梁建设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桥梁建设者们更是与世界接轨,吸取外国桥梁建设的经验,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桥梁数量由少变多,形式变化多样,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安全、稳健的通道,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1.我国桥梁建设的现状

过去30年里,中国建成的桥梁已超过50万座;至2008年,中国主跨400m以上的桥梁已建成54座,在建18座;主跨1000m以上的桥梁建成6座,在建5座。这说明,中国不仅在桥梁的总数目上已有长足进步,在大跨径桥梁建设方面也正飞速发展。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反应中国桥梁建设的现状,本文从以下方面尝试分析。

1.1中国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

美国规定桥梁的设计年限不少于75年;日本提出桥梁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英国的桥梁设计年限为120年。中国,目前桥梁的设计年限为100年,有些甚至采用了120年。但这些并不是中国桥梁的实际使用寿命。据90年代末统计,中国只有不超过四成的桥梁实际使用年限在25年以上,美国虽然使用年限也没有达到设计的75年,但其实际使用寿命仍然超过了40年。这说明,中国的桥梁数量和规格虽然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是其实际使用年限还并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建筑材料的高速更新,人们交通工具的越来越多,桥梁的实际寿命却在下降。这是因为:(1)中国的很多桥梁工程在建设中是设计方面仍然不能到高端的水平;(2)桥梁的设计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知识水平设计,而这些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未来的使用中,各种对桥梁的影响因子越来越多,导致使用寿命远远落后当时设计年限;(3)中国的桥梁在实际使用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维护和管理。(4)车辆的通行量飞速增长,造成桥梁的疲劳荷载次数大大增多,减少桥梁实际使用寿命(5)一些人为因素也会导致实际寿命的减少,如车辆的超载和撞桥。

1.2桥梁的美学设计

桥梁的设计桥梁工程中有着无比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秀的桥梁建筑总是把桥梁的品质和桥梁的美学价值和谐的统一,因此,桥梁设计师们在设计桥梁的功能性和经济要求时,也必须十分关注桥梁的美学价值。

中国自古以来从不缺乏这种功能与美学完美统一的伟大作品。我国古代修建的赵州桥,构思新颖独特、造型美观干练雄伟中透着秀丽,桥面两侧栏杆上的精美浮雕更是栩栩如生,让人惊叹,虽今已1300多年,但仍被奉为功能、技术、美学的完美统一,在1991年的美国土木工程学会上被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我国著名桥梁美学专家唐寰澄先生曾多次提到桥梁设计中美学原则即为3个统一性:(1)感性和理性的统一;(2)客观和主观的统一,即“天人合一”的思想;(3)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在这个美学原则下,中国的的近30年的桥梁设计发展中,将其演化成更加具体、通透的三种美:形式美、功能美、环境协调美。桥梁设计师们对桥梁的的形式美主要借助于比例、对称、等手法来完成。比例包括桥梁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比例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互相大小关系。对称即相似性的分割,它既包括完全对称,也含有不完全对称。不仅在其空间的形式优美和意境饱满就足够,设计师也在不断追求如何使桥梁突出的体现出其功能性的展现。与环境的协调美更是设计师们向来追求的重中之重。这种环境,既包括桥梁附近的空间环境,如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桥梁所在地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等。可以说,设计师认为一个优秀的桥梁设计,完全应该可以表达出当地的历史与文化。

2.未来的桥梁建设展望

中国桥梁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仍然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未来的的桥梁建设提出展望。

(1)不仅在桥梁的的数量和规模上要达到更高的水平,也要注意各种形式桥梁的发展,如大都市中的城市桥梁建设应当加紧脚步,以便跟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再如跨海超大跨度桥梁建设理论和技术也应当抓紧时间进行,这种尖端的桥梁建设是未来桥梁学中热点和趋势。

(2)继续发展桥梁建设的设计与新材料的研究。桥梁的完美设计和高质量的材料使引言:人类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现代交通运输的要求也急速增长。现代交通线路,主要指铁路、公路和各种道路,这些交通线中,桥梁只是占据某些局部,但是桥梁的完美建造却至关重要:一座桥梁的缺乏,极大可能的会导致整条线路的迂回反复甚至瘫痪。不仅在经济发展中桥梁交通承担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很多桥梁在历史中有它独特的作用,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发动侵略的战火,这座桥梁,见证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罪恶行径的开端。

桥之美篇6

[关键词]建筑美学;桥梁装饰设计;意义

中图分类号:p41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391-01

0引言

桥梁美学指的是在对桥梁设计的过程中,将科学技术与艺术美学相互结合从而使桥梁在能保证自身的功能性时又具备一定的美的形式。一座优秀的桥梁,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它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同时由于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和认识水平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实际的桥梁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对时代的参考。我国很多桥梁在如今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例如已经有了一千多年历史的赵州桥。它可谓是将古时人们的智慧、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审美眼光等一一体现出来的一个经典之作。所以说,设计师们在对桥梁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功能性,让其成为交通线上的工程实体,同时它也应该考虑其艺术性,促进桥梁作为一种美学艺术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由此就可见,研究桥梁的结构和艺术美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1桥梁装饰设计的美学意义

桥梁作为人们生活以及交通运输中必不可少的线路,是一个集合了众多美学因素的立体作品,在它所构成的三维空间中,色彩构成、线条节奏以及视觉美感等众多美学因素。因此为了探究它所包含的内涵与规律,衍生出了桥梁美学这一学科。因此我们应从美学的角度和理论来设计与展示桥梁作为一种艺术与使用相结合的作品其中所蕴含的艺术美和技术美。而桥梁装饰也归属于装饰设计,通过对桥梁的装饰与设计同样能给人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同时它还能凸显环境、桥梁与人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桥梁装饰设计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形式美为其一;与环境相协调为其二;功能美为其三;桥梁装饰的美学特点为其四。桥梁装饰设计以其周边的景观为对象,以相关单位要求为标准,以利于景区开发与利用作为目标,结合周边环境、桥梁的自身特点以及当时实际情况,同时将桥梁结构设计方案为基础,从美学的角度对桥梁进性装饰与设计。

2桥梁装饰美学设计的几大要素及其实现手法

桥梁装饰美学的构成与其他建筑物及存在着相同之处又有别于其他建筑物。装饰与技术,是两种不同概念,但这在桥梁设计当中,二者却既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又有相互融合性,充分体现了建筑结构与人的视觉感受相统一的特性。桥梁装饰美学的宗旨是,确保让桥梁在满通所需的功能性的同事,又能达到外观上的美感,让它与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桥梁装饰设计即是一种能满足人们生活所需的科学技术,又是能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艺术品。

2.1形式美

由于桥梁是一种体积和长度均较庞大的建筑物,再加上它的长宽比例极度不平衡,是一种通透性建筑物,观察它的视角可多个方向进行。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桥梁的美感,人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桥梁装饰没的设计有很多手法,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借助于对称、重复、交替、层次等手法来完成。比例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桥梁建筑整体或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桥梁建筑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另外,封闭面与敞开面之间之间存在的关系和实体与透空之间等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和谐的比例能营造一种简介、明快之感。另外,在桥梁在常用的结构方式当中,对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法。例如姐姐对称、体重对称,亦可以完全或不完全对称以及将其中几种手法相组合等。对于该种手法的运用,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很多例子如石拱桥对于对称手法的运用。在对桥梁设计当中,桥梁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韵律性,如连续韵律、渐变韵律等。所谓的韵律指的是桥梁结构中的线条或是体型呈现一种有规律性、有美感的重复,从而让桥梁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明而富有活力。其中,连续韵律是指桥梁中有一种或是几种组成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出现,从而形成一种有组织的排列所产生的一种韵律感。渐变韵律,指桥梁某些体积大小、宽窄等组织部分依据美学的原则作有规律的增减,形成一种有规律的美感。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之外,还有起伏韵律和交错韵律,在此不作一一赘述。

2.2功能美

桥梁的美不能仅仅局限于空间构成形式上的美,桥梁所能体现的功能以及他所形成的力量形象都是一种美的存在,而这也是其一个必不可少的本质因素。其中这里的功能美指的是以满足结构功能为前提,以力学理论为基础在结构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美,和外观上力量的动感。例如,拱桥、悬索桥,二者均是功能美的很好体现。其中前者在外观上具有力量的动感,而结构上有优美的弧线,看上去赏心悦目,尽显其卓越的典雅气质。典型的拱桥如重庆的万县长江大桥、河北的赵州桥等等。而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所体现的是其力动美,主要通过主索和加劲梁来体现,以美学法则为基本原则从科学、美观的角度保持桥梁的和谐与美感,其以香港的青马大桥为代表。

2.3与环境协调美

桥梁与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环境等相互协调并相互影响从而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感受,因此对于桥梁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设计本身独特的美,还要考虑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美。在桥梁美学中,协调有两类:“个体协调”;和“公共协调”。通常有三种处理方法,其中强调发为其一;融合法为其二;消去法为其三。周围的景观与环境会影响设计时但对于桥梁的设计,对于规模和其气势都比较庞大的桥梁适用于强调发,在对于这类桥梁的实际时,应该大胆的主要针对桥梁本身进行设计,让它个性与特色凸现出来,成为所有景观中的主体。而小型桥梁和普通桥梁则分别适用于消去法和融合法进行,其目的是避免出现喧宾夺主和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状况。

3桥梁装饰设计的美学特点

桥梁装饰设计美学是建筑美学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带有一定的独特性和艺术性。首先它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另外桥梁建筑是结构外露的空间实体。外露构件在对其进行美学处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它却也是景观重点,因此在对桥梁进行设计时所花费的时间要远远超过美学设计,而且桥梁设计对于圣体的设计效果的影响最为深远,甚至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极为重要。成功的桥梁设计最终形成的结果是桥梁不仅在外型上优美雅致,结构受力也应该是合理的,而不是不切实际的装饰。桥梁美学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功能与审美并存。桥梁建筑不仅要能满足自身的功能性,而且还有有丰富的内涵和美感。只有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完美体现,桥梁建筑才能显示出自身独特美感,从而散发出不朽的生命力。②和谐不突兀。包括结构体系、形态统一和体量上的比例协调;总体或局部的规模、尺寸协调。协调与和谐应以其固有的结构关系和力学原理为前提。③富有节奏感与韵律美。通过渐变、交错等手法,来表现韵味和情趣。对桥梁正视时,水平方向呈直线或曲线延伸,从桥的一端连续流畅地到达彼端。④富有视觉美感。由于功能的需要决定了桥梁的基本形态是水平方向单维突出的空间结构物,即桥梁沿路线方向长度与桥的宽度、高度相比差距较大,比例缺乏协调性,不符合人的审美。因此在桥梁美学设计当中,如何优化视觉感受,协调比例是值得我们重视与思考的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桥梁装饰美学不仅要体现在桥梁结构的合理上,还要让其自身的艺术美感与人们的生活和周围景观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因此在对桥梁装饰美学的设计上应该从整体入手,关注每一个细节,让桥梁真正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现实生活里。

桥之美篇7

鞍钢是我国最早生产桥梁钢的企业之一。鞍钢桥梁钢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一直引领着我国桥梁钢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的桥梁史上,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也被中国人普遍视为“自力更生的典范”,称之为“争气桥”。因强力支持了这座“争气桥”的建设,那时鞍钢的桥梁钢有了另一个名字――“争气钢”。

进入21世纪,鞍钢桥梁钢更是瞄准“国字号”工程,以势不可挡之势进军国内外桥梁钢市场,相继中标美国阿拉斯加塔纳纳西河桥、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我国高寒地区首座现代化公铁两用桥哈尔滨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孟加拉帕德玛大桥、创造三项“全球第一”的沪通长江大桥等重点项目。目前,钢铁行业仍处于“寒冬期”,鞍钢桥梁钢逆势突围,捷报频传,成为企业破冰的先锋队。鞍钢桥梁钢为企业争气创效的同时,也提振了钢铁职工的士气。

对于那篇引爆媒体的“纽约修桥被迫用中国钢铁……”的报道,事情要追溯到2014年。

那座韦拉扎诺海峡大桥是美国最大的悬索桥。当时正值大桥翻修,美国纽约相关单位开始对外招标,鞍钢桥梁钢一举拿下该工程所有桥梁钢板的供应合同,约1.5万吨。

美国桥改造为什么会使用中国的桥梁钢板?其实在此之前,鞍钢已经为靠近北极圈的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塔纳纳西河桥工程供货,供货钢种为免涂装应用的高性能耐候桥梁钢。桥梁建成后,美方自行在多个部位切取了100多组试样在美国国内权威检测单位进行力学性能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这个检验结果是令美方完全没有想到的,惊喜之余也令他们对鞍钢桥梁钢板产品的优异质量深感信服。

因这两个项目为同一家业主,所以在这次竞标时,美方对鞍钢的钢板信心十足。同时,为谨慎起见,派来了包括业主、监理及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8人考察团队来到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5500宽厚板生产线,进行全面的生产现场考察和详细的技术质询,以判定鞍钢钢板质量和工期的保证能力。回国后,美方特意给鞍钢发来邮件,要求鞍钢进一步说明桥梁钢生产技术情况和应用业绩等。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最终美方一致同意使用中国的桥梁钢板,鞍钢胜利中标。

面对近乎苛刻的技术要求和交货期紧等多个难题,鞍钢桥梁钢产销研团队成立攻关组,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美方对钢板性能、焊接工艺及焊缝质量的高标准要求,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出一套高强度、高韧性且焊接性能优良的工艺标准,生产人员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反复调试轧制工艺,不断优化钢种的合金成分及工艺路径,仅用一周时间,就顺利实现供货。

桥之美篇8

关键词:道路桥梁设计理论

1引言

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从事建筑营造活动的工匠,既是建筑师,又是结构工程师。后来,随着建筑功能的大大增加及结构的复杂化,才出现了建筑师与结构工程师的分工。但是,桥梁就有所不同,直到现在,一位桥梁设计师既是建筑师,又是结构工程师。依笔者之见,究其原因大概有三条:

①桥梁的功能并不复杂,其建筑设计可由结构工程师代替;

②桥梁所受荷载较房屋建筑特别大,因而,其造型大多以结构受力合理为重心进行选择,也就是说,桥梁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联系非常紧密;

③桥梁建筑设计与施工方法紧密相连,而施工方法与结构受力分析息息相关,这是桥梁工程的显著特点之一。

当今世界桥梁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需要我们去建造,尤其是正在酝酿的跨海峡大桥,其迫切需要超大跨径,于是,人们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桥式,,而是正积极探索其它崭新的桥式,这就需要对桥梁建筑学进行研究。笔者根据多年桥梁设计的实践经验,结合工程力学原理及建筑美学法则,总结出合理桥式应遵循的若干条规律,初步形成了桥式最优设计理论。

2合理桥式所遵循的规律

桥梁结构合理形式并非有特定的单一的结构形式,因此,研究其特性应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然后,以其为标准评价所要讨论桥式的优劣。

实际上,桥梁结构合理型式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已零散地存在于桥梁建设者的头脑中,并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于实践。,这里只不过将其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使其具有逻辑性,有层次感。这些规律难以定量化,而只能用语言描述的形式来表达。

【准则1】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因为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准则2】功能准则结构应满足全部功能的要求。

准则2给出了桥式最基本的要求——功能要求。

【准则3】功能决定结构。

由准则2不难得到准则3。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正是桥梁功能的要求,才使得为满足桥梁功能要求而修建的结构被称为桥梁。

【准则4】几何不变准则一般工程结构都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

为了保证车辆、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桥梁结构在主要受力面-顺桥向铅垂面内应保证几何不变,在次要受力面-横桥向铅垂面及水平面内亦应保证足够的刚度。这是桥梁成为工程结构的基本条件。

判别一结构是否为几何不变的过程称为机动分析。

【准则5】传力路径准则合理的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其传力路径较短。

传力路径——笔者建议将构件中主拉(压)应力迹线定义为传力路径,将结构在使用荷载(包括桓载)作用于,各主要受力构件传力路径之和定义为该结构的传力路径总长。

对于拉(压)杆,其主应力迹线均平行于杆件轴线,因此,传力路径等于杆件的长度。而对于纯受弯杆件,任一横截面内均有拉应力及压应力,其主拉(压)应力迹线亦平行于杆件轴线,其传力路径等于杆件的长度。但梁常为弯剪耦合构件,梁内任意一点均处于二向受力状态。其主应力迹线呈曲线,可见,其传力路径复杂,此时可将梁比拟为“桁架”(拉一压结构),其各构件传力路径之和可定义为梁的传力路径。对于弯剪扭耦合构件,可将其比拟为“空间桁架。可见,拉(压)杆件传力路径较受弯杆件短得多,它是传力最简捷的构件。

不论是桥跨结构还是支承结构,不论是横截面内(如受弯箱梁在弯矩平面内的传力路径主要是沿腹板传递,因此,其主筋应配置在靠近腹板的范围内为好等)还是细部构造(如拱上立柱与箱拱连接处横隔板沿立柱竖向设置较径向设置传力简捷;带挂孔的悬臂梁桥采用受拉型铰较传统受压型铰施工吊装方便、牛腿的受力与梁的受力吻合,细部构造优越等),传力路径简捷、明快者为较好的形式。

【准则6】应力均匀准则结构应力应均匀流畅。

对于杆系结构,应力均匀流畅包括杆件横截面内应力均匀,沿杆件长度方向内力均匀及结点、边界处应力均匀,总之,要求结构应力处处均匀流畅。

只有结构应力均匀,才能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取得经济效益。

准则5与准则6是从力学角度衡量桥式优劣的重要准则。

【准则7】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的结构,简称为“拉/压结构”是合理结构。

由于拉/压结构应力均匀流畅,材料强度得到较好地发挥,且传力路径短,因此,不难由准则5及准则6得到准则7。诸如桁架、拱、柱、悬索结构、网架、整体张拉式结构(由压杆群和拉索系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等均为拉/压结构。

【准则8】承受轴向拉力的跨越结构可能是大跨优越结构,即索结构是大跨优越结构。

目前,桥梁用索结构包括悬索桥,斜拉桥及拱桥(吊杆采用柔索者)等。

结构的受力状态从本质上讲,只有拉和压这两种互为相反的状态;而受弯是拉与压的组合。跨越体系的受力状态可以是受拉、受压或受弯,而单纯受扭或受剪的结构是不能充当跨越结构的。

①受弯的桥跨结构不方便施工,应力不够均匀,材料强度不能很好地发挥,传力路径长,现有的受弯材料比强度不高,因此,受弯的桥跨结构不适宜于大跨。

②受压的桥跨结构虽应力较均匀,材料强度能较好的发挥(但存在失稳问题),传力路径较短,但不方便施工,且受压材料比强度不高,对于大跨桥梁,几何非线性的影响使其所受内力聚增,因而不经济,可见,受压桥跨结构还算不上较好的结构体系。

③受拉的桥跨结构,虽存在振动、腐蚀、疲劳及大变形等问题,但其架设方便,应力均匀,材料强度能得到很好地发挥,传力路径较短,材料(索)比强度高,当考虑几何非线性影响时,其内力大大减小,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索结构适宜于大跨。

【准则9】预应力索结构是大跨理想结构。

在预应力索结构中,预应力使索系处于张紧与稳固状态,使结构体系具有承载能力及刚度(而不是降低或调整内力)。这种不以增加自重为代价而增强结构刚度及承载能力的特点正是预应力索结构的优越所在。如双曲悬索结构及笔者提出的全索桥新桥式便属于预应力索结构。

【准则10】结构连续准则合理的结构整体性好,构件体形变化平顺。

这不仅是美观的要求,更是准则6的要求,因为构件体形变化平顺、结点处或边界处过渡平滑、结构整体性强是力流平顺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准则11】合理的结构应尽量使其各构件承受均布荷载,如受弯构件承受横向均布荷载,而拉/压构件承受轴向均布荷载等。

这是应力均匀、传力简捷之要求。

【准则12】均衡与稳定准则一般工程结构必须保持静力平衡,即结构稳定。

从力学与美学角度上讲,要求结构均衡。保持静力平衡是桥梁结构安全与美观的前提条件。

【准则13】韵律感与节奏感准则合理的结构应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由准则3可知,功能决定了结构。因此,结构并非由杂乱的构件拼凑而成,而是按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形成的合理结构必然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准则13是衡量桥式美观的重要准则。桥梁孔径的变化、墩高的变化、式样的变化、桥面的起伏、斜拉索的辐射、大缆优美的曲线及拱的弯曲等等都形成了韵律与节奏。和谐的韵律与节奏使美丽的桥梁看上去如无声而美妙的音乐。

有关桥梁轮廓尺寸的协调比例关系见如下准则14:

【准则14】桥梁轮廓尺寸协调准则

①梁桥或拱桥相邻跨度的比值(小跨比大跨)宜在【0.4,1】内,接近0.618时,桥跨变化会显得平顺、流畅、有韵律感与节奏感。

②梁桥墩高与跨度之比宜在【0.25,0.85】内,接近0.618时,桥高与跨度的比例最为和谐。

③拱桥之矢跨比宜在[1/8,1/4]内。

⑥带单悬臂的简支梁,悬臂长与简支跨长之比宜取0.41左右。

⑦带双悬臂的简支梁,悬臂长与简支跨长之比宜取0.35左右。

⑧带双悬臂的两等跨连续梁,当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体系转换时,其悬臂长与跨度之比宜取1/3左右。

⑨三跨连续梁,当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体系转换时,其边跨长与中跨之比宜取0.8左右。

⑩中间跨为等跨的多跨连续梁,其边跨与中跨跨度之比宜在[0.65,0.70]内。

准则14是桥梁美观、经济、受力合理三者统一协调的典型表现。

【准则15】形式感与量感准则合理的结构应有形式感和量感。

形式感是指艺术领域中形式因素本身对于人的精神所产生的某种感染力。如:

①水平线条给人的感受是亲切、委婉,它使人联想到平静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原;

②垂直线条给人的感受是庄严、高昂,它使人联想到向上生长的树木、挺立苍穹的高山。

③斜线具力感、动感和方向感;

④波形线条可以产生流动感、跳跃感;

⑤悬挑线条可以产生灵巧感、腾越感;

⑥半圆曲线会使人联想到挂在空中的彩虹;两个半圆曲线的组合会使人联想到展翅飞翔的海鸥;

⑦正放的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的感觉,而倒放的三角形会使人感到危险与不安;

⑧圆形给人以纯情、圆润、完美的感受,而球体及椭球体被认为是完美的物体;

⑨矩形给人以理性、中规中矩的感受。

【准则16】桥梁特有的美学特征

桥梁有别于其它结构的美学特征有:通达之美、凌空之美、流畅之美及刚柔之美。

桥梁由此岸到达彼岸,使道路通达,因而有其功能美-通达之美。

桥梁为一跨越结构,其腾空飞架的梁索让人感受到了凌空之美,因此较路基有通透感。

桥梁为一带状结构,长大桥中的竖曲线设置使桥面看上去连续流畅、纤细轻快。

桥梁结构兼顾了刚柔之美。梁、拱之纤细、亲切、委婉,墩塔之雄壮、庄严、高昂,斜索之力感、动感、方向感,大缆之起伏、飘动、流畅、张力感等。

【准则17】桥梁与环境协调准则工程结构的造型与体量应与周围环境(如河、海、峡谷、房屋建筑、道路、大型雕塑、树林或旷野等)协调。

【准则18】地形与桥式准则一般来说,山区地形宜修建拱桥或吊桥;平原地形宜修建梁桥或斜拉桥。

一般来说,桥梁与周围环境相比会显得较小,在人们的视线里,就只看到其轮廓,因此,桥梁以其轮廓美为主。考虑到行人上桥观光,近距离看桥,因此,桥梁美应兼顾细部美。桥梁造型及体量与周围环境协调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①当桥梁规模较大、气势宏伟时,突出桥梁之美;

②当桥梁较小或影响其他重要物体之美时,桥梁顺从他物之美;

③当桥梁与周围景观相当且协调时、选择桥梁与他物争奇斗妍。

【准则19】造型与受力准则

笔者以为,当跨度不大时,由于桥梁受力不大,其造型发挥的余地就大,能够很好地供人观赏;而当跨度较大时,由于桥梁受力较大,其造型当以结构受力合理为重心进行选择,而这种造型并不是不美。这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准则20】可靠性准则

合理的结构应使结构在设计寿命期内安全可靠,即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及耐久性均应满足要求。

如果说前面的准则是从力学角度及美学角度等探讨结构构思的话,那么,本准则20则是验证构思是否成立。如前所述,由于桥梁建筑设计与结构计算联系紧密,因此,在桥梁的实际设计过程中,方案构思与结构计算应交叉进行、相互协作。

3桥式方案研究

桥式最优设计理论丰富了桥梁科学,为桥式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桥式方案设计包括

①平面设计,即平面线形选取及桥梁平面布置等;

②立面设计,即孔跨布置及式样选择等;

③横断面设计,即桥面布置及桥梁横向布置等。

桥梁方案设计主要受桥址工程条件(如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水文、气象、通航或跨线等)、设计要求(交通量、路线等级、设计荷载、设什寿命等)及施工方法的制约,交通量等决定了桥梁宽度;通航净宽决定桥跨下限;通航净高、通航孔跨决定桥梁建筑高度;桥面纵坡及起桥高度、桥梁建筑高度三者决定了桥长。一般情况下,地质越差或下部结构投资越大,就越宜采用较大的跨度,以减少支承结构的工程量,从而节省投资。此外,桥式方案设计尚应考虑统一性或标准设计,以简化设计与施工。桥式候选方案应以桥式理论为基础,结合桥址工程条件提出(跨度、桥式及施工方法三者紧密联系),对于明显较差的方案应及时舍去。桥式方案比选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适用(功能)、安全(可靠性)、经济与美观;比较的项目应包括

①孔跨布置、式样、建筑高度、桥梁高度、桥长及起桥高度;

②桥梁横截面形式(包括桥面布置)及主要尺寸;

③工程数量、施工方法、工期及造价;

④功能及可靠性;

⑤机动分析、静力平衡、传力路径及受力均匀性分析;

⑥韵律与节奏感、轮廓尺寸比例、体量及造型与地形、地物等的协调;

⑦其他比较项目及优缺点。

等七大项。

桥之美篇9

关键词: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探索。

城市桥梁设计要重视其景观设计。桥梁的美是环境美的一部分,良好的桥梁景观设计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的布线、桥型、桥塔、桥亭、桥栏、桥灯、桥梁色彩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量与组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学、历史文化、环保、功能、技术、经济的统一。

1、桥梁景观的技术美学特性。

桥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桥梁功能、技术、经济要求,并以此为原则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在城市整体色彩中的感觉等。桥梁景观的这种以功用与技术为重的特点即为其技术美学特性。但当景观价值有明显优势而功能得以满足、技术也可行的情况下,有时经济因素还可向后靠。如风景区的桥梁或城市结构要害之桥梁等。因此桥梁景观设计的某些关联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位次会有不同。

2、桥梁设计的基本准则

(1)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在结构设计中,无论多么完美的结构计算都无法弥补经结构构思而形成的结构方案中的不足,相反,良好的结构方案却能够部分弥补结构计算中的不足。由此可见结构构思的重要性。

(2)功能决定结构。

桥梁的跨越功能是桥梁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桥梁的跨越功能决定了桥梁必须有桥跨结构,而为了支承桥跨结构,必须有支承结构。桥梁要使其上的车辆或行人等安全、舒适地通过,桥梁须能承受车辆、行人等荷载,且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而影响使用。

(3)桥梁不能为绝对的美学而景观。

桥梁首先是解决通行功能并在技术可能与经济之间优化,这是桥梁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与优化设计。

(4)从大处着眼,使桥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桥梁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入自然,既显示桥梁本身的美而又不独善其身。要想获得好的作品,就应从实际出发,量体裁衣,灵活、准确地运用造型法则,精心构思桥梁造型、合理安排桥梁的轮廓空间组合,既要简单又要明确。

(5)于细微处入手,注意其附属结构与桥梁的协调统一。

桥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通行,其次是供作鉴赏。桥梁附属结构则为桥梁主体的通行能力与景观价值增光添彩、锦上添花。如栏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安全,这是美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满足安全、经济耐久、施工方便、工序简单、便于更换的前提下,其靓丽的颜色和优美的线性无疑会让人眼前一亮。

3、桥梁景观设计内容

(1)景观本体的形式美。

这是历来就受各方面关注的领域,如桥梁、引道的水平及竖向线形的美学设计;桥型的美学比选;各种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相关的桥塔或桥头堡或桥亭或收费站的建筑设计等。

(2)桥梁及引道的景观设计。

这是随人们对生态环境日益关注而新出现的内容,如桥梁及引道的软、硬质景观设计;桥梁整体色彩设计;桥梁选址与环境景观尺度的和谐与调整;护坡工程的美学与环保;桥梁建设与水体环境景观的复原;桥梁夜景观设计等。

(3)观景系统。

该系统又可分成观桥系统与桥面观景系统,其内容根据桥梁的重要性或有取舍。如观桥系统的布点及视线分析;人桥亲和的观赏处及流线设计;桥面观景的流线及视线分析等。

4、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步骤

首先便是桥梁景观的规划,其次才是景观的深化设计。桥梁景观规划应对景观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桥址设想;对桥梁区位进行分析提出桥梁的景观定位;并根据景观定位进行景观空间布局;此外还有配套建筑的规划及桥梁夜景观的分区与分级等。桥梁景观规划目的是对景观有统一部署,以更好地反映桥梁的特性。桥梁景观规划应与桥梁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步,待可研通过有关部门评审后再作景观深化设计。

5、桥梁景观设计现状及问题

(1)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其一是桥梁景观"包装"式设计方法。在社会或桥梁设计界有这么一种传统认识,即桥梁设计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仅是对桥梁设计后的包装。这种将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脱节的做法是一种误区。桥梁景观设计要早期介入,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路堤、引道线型进行综合思量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

另一种桥梁景观设计的误区便是"伪桥型"现象。有些部门盲目追求"时代风尚",将梁板结构的桥附加上悬索拱,使桥梁外观感觉与桥梁实际结构完全不符。这种情况若出现在建成后的桥梁景观更新中情有可愿,然而有些桥梁设计者为迎合社会风尚,使"伪桥型"变成一种设计。这种违背桥梁设计基本原则的设计方法是桥梁景观设计上的另一种误区。

(2)由于我国桥梁设计以功用为主导的传统,专业设计部门中建筑师拥有量的不足,建筑师在其中并未发挥出应有作用,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也使桥梁景观设计工作跟不上社会的要求。

(3)设计思路狭窄,模仿较多,自主创新设计意识较弱。有时设计周期过短,为了赶时间,就要生搬硬套,很少进行创新和论证。

结束语:

以往的桥梁设计侧重于结构、经济与交通功能方面的优化分析,而现代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桥梁的环境景观提高到一新的认识高度,如桥两侧的引道及桥头绿地的景观生态、桥梁工程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工程对水体生态的保护等。在设计中,我们应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应以环境美、景观协调、速度快、质量好,来创建生态工程。

参考文献:

[1]《桥梁美学》,樊凡著,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桥之美篇10

人们总是喜爱比较,在桥梁方面可以比的是桥的跨度大小以及美丽,那些关于世界第一的跨度数字总是在吉尼斯上不断刷新,而唯一永恒的只有美丽。

怎么样的桥才是美丽?德国著名的莱翁哈特教授在他的桥梁美学著作中说:“美可以在变化和相似之间、复杂和有序之间展示,从而得到加强。”日本著名桥梁学者伊藤学教授在《桥梁造型》一书中道:“桥既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心理愿望,同时也是诗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理解:桥梁就像音乐,在不变的音符间不断繁衍出不同的主题和变奏,或宏伟或静雅,或温馨或粗犷,它们既相似而又截然不同,但却总是归于和谐;既复杂变化,却又有序统一。犹如那些音乐大师,总能在不杂乱、不雷同之间展现丰富的层次和内涵,表达心中独特的想法,并给予旁人以震撼和共鸣。人们善于赋予桥梁以不同的内涵,以承载不用的情感。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对罗伯特金凯这样介绍廊桥:“它叫罗斯曼桥,是属于另外一个人的,属于那个十几岁的那不勒斯姑娘,那个探头窗外,想着还没有出现的远方的恋人的姑娘。”于是当电影风靡美国直至中国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罗斯曼桥,代表着深刻的爱和难以割舍的责任,每当思及,各人心中所想总不相同。每一座桥都守护着一条河流,因为河流的不同而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美丽。一座美丽的桥永远不仅仅是指它本身的美。因为桥梁建筑毕竟不同于房屋建筑,其在功能上的单纯性制约了桥梁形态。古今中外均以拱、梁、吊为基本形态,跨度、结构都是约定的比例,桥梁的美产生于地域、时代、建造者的情感以及功能等等外力因素。它承载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它能够和自然、城市、河流等等所处的环境融为一体。美丽的桥总是成为标志性建筑,让人一眼难忘。比如在法国巴黎市中心,桥梁密布,具有浓郁的法兰西民族文化特色。罗纳河上的古老桥梁,同样也反映了欧洲中世纪的灿烂文化。翡冷翠的Vecchio桥更不仅仅是一座桥,它是一条街、一个集市,是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实从人类以天然的石头垒起简单踏步,利用倒塌的树木架起独木桥开始,就在其上留下了美丽的印记。随着时展,桥不只是“跨越障碍的通道”,桥梁建筑愈加强烈地体现出一定的社会意识,不断地向建筑艺术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美丽的桥需要涉及建筑学、美学、物理学、材料学、色彩学、艺术学等学科,是一项跨学科的理论研究,不但要讲究其实用性和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又要满足审美需求。同济大学曾经对国内绝大部分大桥做功能评估,以1:100的全桥比例模型展示大桥的风貌,最后得出结论,所有可以称为“美丽”的桥梁无不是在多样和统一、协调与和谐,节奏、韵律、对称以及比例上完美的代表,而这些美丽的桥的功能指数总是很高。

明珠般耀眼的金门大桥、超强力度感的德国克西汉姆跨线桥、细致优美的法国奥利桥、具有神秘东方美感的日本多多罗桥……每一座桥都是独一无二的明珠,桥梁建筑师以最难表现的语言来描述着建筑上最纯真的美丽。无论如何,这些美丽无法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你总是需要身临其境去一睹其风貌,看着它守护的河流、行走其上的人们和城市的风貌,然后自己细细体会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