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7:42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1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节神话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小人蓬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

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妹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玉兔入月宫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

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为其下凡的捣灵药

 

中秋节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2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1)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2)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3)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4)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5)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的资料: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有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我最喜欢的中秋节,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的来历吧!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身不能返回人间。怎么样?我讲的好不好?哈哈!我还有一首小诗要讲给大家听呢!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怎么样?中秋节是不是很美呀?

六年级优秀传统文化手抄报的内容:中华传统文化

油画、水彩、雕塑、文学……这些艺术形式世界上名家众多,是属于全世界的。然而,剪纸这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却是中国特有的。剪纸艺术的历史渊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一千五百年前的北朝,许多古诗都有提及。这门艺术并不只属于名人名士,而是一种人人都须掌握的手工艺术,而且深得百姓喜爱。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纹样大致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其寓意也不尽相同,有祝福、怯邪、劝勉、除恶、警戒、趣味等各类表现题材。人们在过节或庆祝活动时,剪纸充当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它不仅仅用于烘托气氛,更带着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与憧憬。

剪纸的制作方式可繁可简,技法多种多样,如撕纸、烧烫、拼色、染色、勾描,多种多样的技法使得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它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由于剪纸具有多样性,让剪纸艺术比起书法、水墨画中民,更具有亲和力,也让剪纸艺术变得更具备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宋朝是剪纸艺术的普及期,在宁代,便出现许许多多的剪纸行业与剪纸名家,他们的出现,将剪纸艺术推向了鼎盛时期——明清时代。那,剪纸是每个女孩必须掌握的,还成为了人们评价新娘的标准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剪纸艺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剪纸艺术仍旧有人掌握,可剪纸终究变成了一种艺术,它已经与我们相距甚远,而且渐行渐远。

还有多少曾经家喻户晓的艺术被我们遗忘在了角落?它们是否会有一天躺在博物馆展台背后,被我们备感陌生地注视?

请让它们活下去。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2.弘扬传统文化的手抄报设计

3.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部署,根据市旗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中秋情浓意更浓”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上级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诗文诵读”主题班会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组织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通过开展黑板报专题专栏、手抄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大力普及传统节日知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倡导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3.开展以“感恩、团圆”为主题的手机短信寄语活动。利用网络媒体,上网寄语、留言,发手机短信,抒发感恩党、感恩祖国的感言。向外地乃至国外的亲人传达节日的问候,表达团圆、思念的情愫,在家家思团圆的氛围中,融入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民族大义.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4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图片(1)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图片(2)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图片(3)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图片(4)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图片(5)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的内容:食品安全标语

1)少吃一口垃圾食品,多享一年幸福人生。

2)健康复健康,健康何其少。你若还不防,病魔再次侵。人生百年为健康。

3)开口吃个爽,莫把安全忘。

4)食品安全你我同创,和谐健康大家共享。

5)食品安全牢记心,健康幸福伴你行。

6)食品安全联万家,健康幸福你我他。

7)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安全食品惠及千万家。

8)对食品安全多一点关注,为有限生命多一份负责。

9)长一份知识求放心,积一份公德拒黑心。

10)一串麻辣三分美,二串麻辣十层灰。食品卫生得注意,若是马虎要不得。

食品安全主题手抄报的资料:食品安全在我心中

中秋节了,我们年年买月饼,吃月饼,月饼的价格也一年一年的攀升,但那月饼的安全你们注意了吗?

月饼的非法加工厂你们见过吗?场内满是苍蝇,各种月饼都在地上摆着,一边还堆满假冒各种知名品牌的纸箱,桌上满是月饼加工材料,更可恶的是有些加工厂,为了食品的口味,用一些禁止大量食用的原料来加工,达以他们所谓的美味,而不管消费者的身体安全.他们加工的食品成批运往各农贸市场和路边小店.消费者购买时也不把是否对身体有害放心上,吃一个是一个,只要口味好就行,包装好看就行,而不管它是否是三无产品,所以我们购买食品要到正规商场,还的看清它的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保质期。

月饼固然好吃,但吃东西也要讲究一个度,不能暴饮暴食,让我们生活中时刻注意食品安全。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简单漂亮的食品安全手抄报版面设计图

2.食品安全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大全

3.精美的食品安全手抄报版面设计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5

四年级母亲节手抄报的图片欣赏四年级母亲节手抄报的图片1

四年级母亲节手抄报的图片2

四年级母亲节手抄报的图片3

四年级母亲节手抄报的资料:母亲节祝福短信1.没有你就没有我,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我春夏秋冬的欢笑,谢谢你给了我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与成长。母亲节快乐!

2.天空广阔,比不上母亲的博爱广阔;太阳温暖,比不上母亲的真情温暖;鲜花灿烂,比不上母亲的微笑灿烂;彩虹鲜艳,比不上母亲的快乐鲜艳。祝妈妈快乐!

3.初为人母,最是幸福。可爱婴儿,嗷嗷待哺。盈盈笑脸,暖暖盼顾。柔肠百转,倾心呵护。母亲节至,快乐无数。祝新妈妈,尽享为人母的幸福。

4.Sometimesitmaynotseemlikeit,butireallydoloveyou.有时候好像不是这样,但是我真的爱您。

5.妈妈:你辛苦了!要不是中国移动提醒我,我还不知道母亲节的来临,趁着属于母亲的节日,我向天地祈祷,借中国移动证明我的诚心,祝你身体健康!

6.不会随光阴流逝的,是您的爱;不会随岁月淡漠的,是我的愿:愿母亲节日康乐!

7.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每到节日的时候,我总不忘记对你送上一句:节日快乐。等我说完了,我才想起今天是母亲节!

8.走遍天涯海角,您在的地方才是永远的家;听遍千言万语,您说的话才是拨动心弦的金玉;吃遍四面八方,您做的饭菜才是最香;看遍人情冷暖,您给的关心才是最真挚的爱。母亲节,愿您健康快乐,笑口常开!

9.洗衣做饭忙不完,每日忙碌不着闲,历经风霜添白发,勤劳持家不知烦,尝尽苦辣皆为甜,养大子女无怨言。在母亲节的日子里,祝福妈妈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10.看着母亲一丝一丝的白发,一条一条逐日渐深的皱纹,多年含辛茹苦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在这属于您的节日里请接受我对您最深切的祝愿:节日快乐,永远年轻!

四年级母亲节手抄报的资料:母亲节由来母亲节起源于美国。1920xx年5月9日,美国费城的安娜·贾薇丝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周年忌日,安娜小姐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后,她到处游说并向社会各界呼吁,号召设立母亲节。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20xx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安娜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6

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展示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1

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2

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3

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4

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图片5

简单的端午节的手抄报内容资料有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文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人念楚囚。

岁年付流水,风雨满沧洲。

手把菖莆看,黑头非所求。

五日(选一)

唐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五丝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7

活动目的:

自古以来,在这片繁荣而肥沃的土地上涌现出了众多极有名望的先人,他们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和富强谱写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理应得到后人的敬仰和学习。而清明节就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缅怀祖先、纪念先人的重要节日,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日子。开展此次活动,正是旨在缅怀先人、纪念先人,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少先队员进一步感受家乡浓郁的文化气息并从中受到熏陶。

活动安排:

一、缅怀先烈传承民族精神

(一)、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

1、清明节的由来

2、各地的清明节习俗。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

3、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

(二)、手抄报设计。

我们要穿越时空的隧道收集和整理我们家乡先人的动人事迹,还要把他们的名字和事迹牢记心中,学习和继承他们从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活动参与对象:三——五年级队员

活动形式要求:各班在放假期间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围绕所搜集的资料介绍以及队员的心得体会等方面构思栏目,设计制作手抄报。所设计制作的手抄报规格为8K大小,文字一律用钢笔认真誊写。

学校教育

1、利用午休时间,班级播放英雄人物教育影片或组织学生阅读有关书籍,通过观看影视片的部分内容了解先烈、先贤等的事迹。

2、校园小广播开展一期“话说清明”的专题节目,了解清明文化的内涵、来源等节日文化。并利用不同的时段,对各中队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展播。

3、组织队员开展清明文明祭扫活动。一方面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对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烈士们进行网络祭奠另一方面,开展节前教育,要求学生在清明小长假的休息日中,以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开展节日活动,如:荡秋千、踏青、放风筝等活动。并要求学生在与长辈一起去扫墓的途中要文明祭扫,做文明的小公民。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8

趁着国庆放假,我与几位同学来到梅江公园游玩。

踏进公园,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公园里高大挺拔的参天古树,枝繁叶茂,阳光穿过树叶散发出点点金光,洒在林间小道上,照在游人的脸上,显得那么柔和,感觉特别温暖。树底下摆满了桌椅,人们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喝茶,有的在聊天……

穿过大树底下的石头小路一直往南走,梅江花卉就会进入你的视线,这里各种花草争奇斗艳,有红色的玫瑰、迎风而立的、温和的紫萝花……浓浓的花香真会招蜂引蝶!瞧,几只蜜蜂“嗡-嗡-嗡-”地扇动着翅膀像是在奏乐,而黑蝴蝶、白蝴蝶、黄蝴蝶……却踏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扭动腰肢,像是在举行选美大赛。

告别了花朵的微笑,继续往南走,一座人工艺术品――假山,展现在我的眼前,突兀的山石,嶙峋的轮廓,远远望去,就是袖珍版的翠微峰,假山上竖的印着“梅江公园”四个红艳艳的大字,四个大字刚劲有力,充满活力,像是盛开在假山上的四朵大红花。

紧接着,我们就进入了公园的中心游乐场。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各种健身用具一应俱全,有前后摇晃的吊桩,有上下翻飞的秋千,有笔直的平衡木……孩子们像猴子一样灵活,在这些体育用具上玩耍嬉闹;中年人有的看着自己的孩子,有的也在体育用具上作运动;老人们坐在蘑菇下的石凳上谈笑风生,慈祥地看着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突然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平衡木上摔了下来,马上有几双热情的大手把她扶起来。公园里充满着友好的气氛。

不一会儿,我和几位同学荡起了秋千。秋千从低处往高处飘荡,奔涌的河水在我脚下翻滚。我心里有点害怕,但不一会儿就习惯了,身子随着秋千轻快地荡过来荡过去。然后,我又走了平衡木,并勇敢地走过吊桩,玩了双杠。玩过以后,我明白了做什么事只要胆大心细就会取得成功。

啊!梅江公园你真美,真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点评:小作者观察仔细,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浏览顺序来描写梅江公园的特点,语句优美,透着对梅江公园浓浓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上接第61页)比较有兴趣地了解战国时期政治、外交上斗争的复杂。

其四是办历史小报。办历史小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作业。在设计小报方面,放手让学生自拟小报名称,设计栏目。先以小组讨论方式定出本组的报名,课后学生经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比如家庭藏书、各种报刊、图书馆、网络、访问长者、调查社会等,都可以成为他们的资料来源。小组内把收获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组员进行分工,有负责抄写的,有负责剪贴的,有负责设计图案、花边、插图的,有负责校对的。最后以剪报或手抄报的方式在课堂上发表、交流。

三、实践出成效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9

[关键词]明实录 四库全书 明代史学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10)05-0106-09

关于《明实录》编纂的研究,粗的线索已经弄清,但一些更为细化的东西,尚待进一步发掘史料加以丰富。明人留下的巨量文集中有不少关于《明实录》编纂的材料,能大大加深《明实录》研究。本文拟以《四库全书》明人文集材料为主,探讨《明实录》编纂的几个问题。同时想在理论上更上一层楼,将《明实录》编纂放到传统国家史学平台上加以考察,从而发现一些前人不曾注意的因果现象。

一、记注制度的阙失与实录资料的征集

唐宋元时期,政府修实录,似乎很简单,由起居注、时政记而日历,自然编纂成实录。薛三省f1558―1634年)称:“窃照国家之正史,取裁于累朝之实录;而实录之典故,又取衷于每年之纂注。起居注与六曹编纂,即实录之底草,实录又正史之成案也。故必实录慎而后正史当,纂注详而后实录备。若弗备,则无从加慎也。”由此可知,纂注是实录之“底草”,实录是正史的“成案”。所谓纂注,就是起居注与时政记一类作品。然而,明朝的情况却不一样。明朝的起居注制度,自洪武中叶以后就已经逐步废弃了。以后,大臣们屡屡要求恢复,朱元璋的子孙们均不敢破祖宗定下的规矩。没有起居注,只能临时征集档案修纂实录。王世贞(1526~1590年)称:“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录,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张居正(1525~1582年)称:“迩者纂修世宗、穆宗实录,臣等祗是总裁,凡所编辑,不过诸司章奏,稍加删润,嚷括成篇。至于仗前柱下之语,章疏所不及者,即有见闻,无凭增入。是以两朝之大经大法罔敢或遗,而二圣之嘉谟嘉猷多所未备,此皆史官职废致然也。”由此可知,明朝实录主要根据政府各部档案编纂而成。那么,明朝政府所修实录所用材料是如何搜集的?中国是一个由政府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国家,政府行为的特点是,旨意的传达,由上而下,一级级下发;执行的原则,则是由下而上,逐级上报。修史与其他政府活动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往往由上面下发文件,下面逐级上报资料。政府机构主要由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组成,所以,明实录编纂所用资料,也主要由两大块组成。

一是中央各部资料。“窃照累朝纂修实录,皆移文在京各衙门修辑事件文册,送馆参订,以备六曹编纂之所未备,此成例也。”成化初年修《英庙实录》,“命各部采摭事当纪载者,为书上之”。刑部尚书陆瑜(1409-1489年)将此任务交给了何乔新(1427-1502年)。何乔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交给史馆。弘治初年,纂修《宪宗实录》,周轸“以文学被选,采辑在户部者以进”。万历初年,张居正主修《隆庆实录》,要求各衙门查点史料,送史馆采用。

向各部门征集史料,最大的困难是各部不配合。虽然“各衙门案牍收藏有库,典守有人”,但因为实录编纂不涉及各部门利益,所以各部门配合不积极。

《神宗实录》文册的编纂就遇到这样的难题。天启三年(1623年)前后,翰林院臣钱象坤、周如磐已经移文,要求各部门提供文册。结果两年过了,文册编纂仍无动静。“盖各衙门直视纂修为史局之事,不关其职掌,故了不经意若此。”此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得旨,会典全据实录,纪载宜详,各衙门文册著速付史馆,以备采择,不得推诿误事”。甚至皇帝亲自出面催讨,如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宣宗御奉天门,对行在礼部尚书胡淡曰:“纂修实录,国家重事。自古帝王功德传之万世,只凭史书。祖宗以来,多有德政在天下,皆须纪载。今内外诸司,尚有未奏来者,是不体朕心,尔礼部移文趣之。”由此可见各衙门拖沓现象之严重。其次,由于人员素质及重视程度不同,各部搜集到的资料质量高低不一。李贤(1408-1466年)阅读何乔新送上的稿子后,大加称赞说:“纪实而饰以文,视诸司惟誊吏牍者,大不侔矣。”何乔新因此功而迁为本司郎中。这里反映的情况是,大部分资料汇编仅抄录公文而已。像何乔新提供的稿子既纪实,又作了一定程度的润色,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其三,内容无关国家大计。嘉靖初年,陈寰(1477-1539年)以检讨与修《武宗实录》。陈寰看了各部上交的材料显然不满意,称“迩者,采尚书故实上六馆。此不过从牒囊中探得之,何关人主大计?即翰林臣胪列,具员耳。今以为宜复古左右史,记言动、秘燕之间,备列彤管,亡令他日熬爽国是”。这里反映的是,要求通过记录核心人物皇帝言行而不是六部陈档了解一个国家的大计。要求以皇帝为中心,正反映出中国政治的皇帝专制现象,这是政府史、国家史的必然要求。

二是地方各省资料。地方资料的采集前后有所变化。大体说来,隆庆之前,朝廷直接选派办事进士下各省征集资料。洪熙元年(1425年),礼部以修《仁宗实录》,“移文南北二京各衙门,及遣进士陆征等分往各布政司暨郡县,采求史迹,类编文册,悉送史馆,以备登载”。弘治初,“首诏史臣,修先皇帝实录,礼部请遣进士若干人,分诣各省,采集事之当录者,以备参阅。”唐祯(1458-1507年)负责浙江,“君悉心搜访,其所纂辑,视他省独精详,诸公称之”。正德初年,“当修孝宗实录,采故事,诸繇高第选驰,传行郡邑”。新科进士张文麟(1482-1548年)负责浙江采访工作,“还上事,太史多所称,遂擢刑部广东司主事”。徐朝仪负责池、庐诸郡实录采访。“皇上勒礼部,采辑中外事迹,修先朝实录,礼部请简有学行进士,分遣天下。于是,永康徐朝仪使池、庐诸郡”。黄琮(1471-1524年)“遣纂修湖省《孝宗实录》,归拜青田令”,由此可知,他被派遣到湖广搜集史料。

直隶各府则是直接派人搜集资料。这些使臣们到地方搜集资料,一般要设立史料采集机构。各省采访史料的使节到各省以后,各省地方要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史料的搜集工作。

“河南省臣征编纂官于属,独以归君(施文显)。君寓相国寺,合诸郡所上,督诸生数十人校录而笔削之。编成,论者谓有史体”。施文显(1435-1508年)‘蹴是负责河南史料总纂的人,他坐在相国寺里,指挥几十个诸生,对征集来的史料进行校录,做了初步的编纂。河南一个省的实录史料后期加工就动用几十人,可以肯定史料搜集的牵涉面是相当广的。宣德十年(1435年),“上命进士黄某纂修实录,以(杨)舆有三长,为郡总裁。实录成,郡守蔡锡以(杨)舆明《春秋》经,荐授惠安训导”。由此可知,地方的实录采编机构设置,以郡为单位,聘请郡中懂文学掌故之人担任实录总裁。最后,各郡上报材料,集中到省。省里也会派专人,负责整理。进士征求史料的时间不长,如《苏州府纂修识略》前所附公文,“定限八月”内完成。严谨者会订立一些采集凡例,如嘉靖初年纂修《武宗实录》,差进士访求事实,苏州府派杨循吉(1458-1546年)主持。杨循吉擅长修书,修成《吴郡纂修实录志》一册。何良俊认为“其立例皆有法……倘修实录,其凡例据以为式可也”,可以成为地方实录史料征集的样本。《苏州府纂修识略》卷首所附公文与田艺蘅(1524-?年)《留青日札摘抄》卷4《非文事》所附纂修实录公文,是目前所见地方纂修实录的公文,分别代表了前期与后期不同风格,值得重视。

因派人到地方采访史料留下了不少送行的诗歌及送序。弘治初年,进士王元聘到山东分采实录,朋友程敏政作诗曰:“博采遗芳纪圣功,羡君分命及春风。青云早步儒冠右,画舫遥乘使节东。礼乐化行周册在,典谟书出鲁堂空。归来史局分张处,定数何人笔最工。”进士萧璇赴广东纂修实录,朋友诗曰:“先帝弃万方,泣涕穷遐埂;神化岂不显,所贵在摩编。闽山接岭海,桑梓遥相联;驱车迅行迈,不辞路险F。丹青绘日月,意象在笔先;春秋有微义,仰看续前篇。”有人去贵藩聘修实录,“纷纷簪组满江湄,袅袅东风吹鬓丝,春草绿波南浦路,轻尘细雨渭城诗,投荒万里愁无伴,倾盖片时逢故知,丽泽此行知有益,子云识字喜多奇。”沈进士到浙江,朋友诗曰:“远持使节下钱塘,科目人才自异常,造化功能劳采录,山川人物仰辉光。满船明月吟边趣,夹道梅花到处香,指日还朝应显擢,好输忠荩佐虞唐。”“博采遗芳纪圣功”,应是实录编纂的核心目标所在。

隆庆以后,改由各地提学负责史料征集工作。隆庆元年(1567年),浙江等处提刑按察司提督学校佥事林大春(1523-1588年)上疏:“为照先朝纂修实录,例差办事进士往各处采取事迹。近因进士俱已选授,是以拟差职官。今职官又无应差人役,当另行议处。臣查得各处提学官,职专文学之司,兼有地方之职,委之采取,事尤易集。……纂修世宗肃皇帝实录,一应合行事宜,悉照例举行。……自正德十六年四月起,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止,挨序年月,分别事类,务要考檄精明,收录公当,编类造册,俱限本年十二月以里纂完,径自差官个奏,册送史馆,以备采择。如有稽迟及草率者,听本部查出参究,庶几责任有归,事体简便,而纂修不致有误云。”该建议在五月十三日得到了皇帝的同意。“礼部奏纂修《世宗实录》事迹,令各省提学官采辑编汇,赍送史馆,免差官采访。从之。”不过,设想不错,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带来了不少问题,引起了学人的批评。何良俊(1506-1573年)说:“此是朝廷大典章,便差一纂修官所费几何?乃靳惜小费!”孙承泽“及隆庆以后,改行提学行邑,行学学官令礼生、秀才抄录一二大臣墓志塞责,于是史无所取材”。从万历中叶纂修正史,副总裁余继登“伏乞敕下礼部,移文直隶并各省提学官,转行所属各府州县地方”来看,万历时期仍然遵循这套提学兼负责史料征集制度。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周宗建(?-1626年)建议皇帝派专人下各地采访,皇帝仅“报闻”而已,没有采纳,仅派董其昌(1555-1636年)到南京采访。因为南京是陪都,也是中央政府机构集中之地,当然得采访。天启二年十月,董其昌受令到南京“采辑邸报等册,以备参订供用”。由派专人征集史料到委托提学兼领史料征集最主要的是人员素质不同、责任感不同。明朝前期委派的专职人员,多是新科进士,因有立功授官的直接动机,积极性较高。而提学为工作多年的官员,主要任务是选拔生员,史料征集是额外工作,所以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抱应付态度,从而导致史料征集工作质量的下降。

万历以后,实录编纂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依据科抄章奏与起居注。蒋德Z(1593-1646年)说:“作史难,读史亦不易。自余在著作之庭,见所纂实录,皆采科抄章奏与起居注两者。而科抄多漏略,十仅得三四;起居自文书房传谕及阁揭外寥寥。即欲有所删润,以诸曹掌故与邸报,参补而已。又一二载笔,视为烂朝报,不经心。其高者胸臆为政,间规时局所向,行其高下。至于百十年之久,文献俱湮,而野史与之错行于世。繇今思之,古今史殆未可尽信也。”这反映的是晚明实录编纂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张居正改革史馆制度有关。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张居正上《议处史职疏》。这套方案主要包括分管责成、史臣侍直、纂辑章奏、纪录体例、开设馆局、誊录掌管、补修记注七条。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记载皇帝的起居注及编纂六部章奏。“照得时政所寄,全在各衙门章奏”,所以特别重要。陈继儒(1558-1639年)对此套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每月初九日,将记注编纂等稿送内阁看定。十日,公同各官投柜封锁,年终并人大柜。每常朝,御皇极门,即轮该日记注,并编纂官三四员,列于东班石栏铜香炉下,各科给事中之上。或午朝御皇极门,列于御座西稍南,随从记录。凡封稿之日,记注与编纂官于东阁门外,分左右,如常朝仪,候中堂入东阁。先记注官入,分左右揖,次编纂官入揖,随中堂同入右房,记注官收《起居注》,编纂官收《六曹章奏》入柜。封完,出东阁,再揖如前。候中堂出门,柱边揖别,复人东阁,记注一揖,与编纂一揖而别。”

从现存《万历起居注》来看,万历以后起居注制度得到了坚持。复从《明实录类纂・文教卷》来看,从万历四年正月以编修沈渊、黄凤翔为起居注馆的编纂章奏官开始,一直到万历四十六年为止,中间隔几年换一批纂修官,一直没有中断过《六曹章奏》的编纂工作。天启、崇祯问仍在执行,如庄际昌(1577-1629年)“天启元年,授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起居注,纂修国史,编葺《六曹章奏》”。宗室朱统钸中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简讨,充展书官,召对记注,编纂《六曹章奏》”。刘理顺(1582-1644年)是崇祯七年(1634年)状元,除修撰,“司起居注,管理《六曹章奏》,纂修《大明会典》”。陶;倦由此证明,万历三年的史官制度改革在晚明得到了认真执行。

起居注与六曹章奏编纂的制度化,为实录的编纂提供了方便。蒋德Z反对过度依赖起居注与六曹章奏,是因为这些官样文章编鼷得过于潦草,“科抄多漏略,十仅得三四;起居自文书房传谕及阁揭外,寥寥”。《六曹章奏》未见,而现存《万历起居注》十分简略,没有太多过程情况的记载,证明蒋德Z的批评是对的。当然,进一步追问下去,导致史官记载简略现象背后更深层的因素是官主体制影响了实录编纂的质量。官主体制下政府决策的特点是暗箱操作,舆论控制,外界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过程。没有过程的政治决策导致投有过程的历史记载,有控制的政治导致片面的历史记载。“历史”的最大特征在于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性与全面性。抽干过程、只剩结果的历史,只有阳光面、没有阴暗面的历史,是不完整、非客观的历史。大臣们不断要求恢复起居注、时政记制度,目的正在于强调记载国家最高决策过程的纪实性。

晚明实录编纂依赖起剧注与六曹章奏的结果是减少了对地方采集的依赖性,以致钱龙锡(1579-1645年)要求停止派人搜集史料。(《明史・钱龙锡传》)“故事,纂修实录,分遣国学生探事迹于四方。龙锡言:实录所需在邸报及诸司奏牍,遣使无益,徒滋扰,宜停罢。”《明史・钱龙锡传》没有点明此事背景,让人无法理解。原来,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壬午,朝廷下令修《熹宗实录》。按照惯例,自然要派人去全国各地征集,史料,于是,才有内阁首辅钱龙锡罢采访疏。钱龙锡在天启四年(1624年)出任《神宗实录》纂修,天启五年五月任《神宗实录》副总裁,故而熟悉实录纂修事务。由此可知,晚明的邸报也成为实录编纂的第一手资料。钱龙锡的建议不无道理,作为帝王编年史,对民间活动涉及不多,确实没有太大必要下地方搜集资料。当然,从互证角度来说,民间史料也有值得肯定之处。“家录野纪虽未足尽凭,然亦当错综诠次,而后是非不可掩,本末具见。”

二、实录视野的国家性

实录这个术语总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以为有什么就可以书写什么,凡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实都会得到全面记载。其实非也,历史永远不可能全面被记载下来,在古代不可能,即便在当代也不可能。历史的记载与编纂永远是一种有选择的活动。要选择,就有一个选择标准与视野的问题,而这又是由现实社会中的权力与视野决定的,权力决定历史书写的内容。既然记录历史的要求最早是由政府提出来的,自然只会记录政府活动,这是传统史学的特色所在,笔者称为“国家史学”。

实录实际是帝王编年史,“实录者,录一帝之事”,“即古帝王本纪、史家编年遗意也”,所以,政府活动史色彩更为明显。实录是古代中国史学记载与编纂的最高要求,讲究的是记载的可信度。由于君臣的决策活动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全局,所以,古代士人多希望能将君臣活动全部如实记录下来。然而,这样的要求过于理想化。政府是现实社会中最大的利益场所,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话,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是政治活动的核心原则,报喜不报忧是核心的政治书写原则。可以说,专制政治越发展,这样的目标越难以达到,时政记之类成为官样文章是必然的现象。

人物的入传是得到政府认可的人物。受理学思想影响,忠孝节义成为现实社会的荣誉对象,自然也成为史书关注的重点内容。地方史料的采集以“忠孝节义”人物为主。“今天子嗣位之初。有诏命史官修先帝实录,征事迹于四方1,凡士女之以忠孝节义闻者,举得送官备采择。”嘉靖改元,修武宗实录,“诏天下有司,采求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类,以备通纂”。由此可知,人物史料是重点,具体地说,是“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如此,哪些人能成为忠孝节义,自然也成为社会各界争夺的对象。何瑭(1474-1543年)说:“予幼读前史,于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传,未尝不三复叹息,意以斯人,世不多得。及考其履历始末,往往出于贵官大族,寒素之家甚少,岂降衷之性,独丰于彼而啬于此耶?予后预修《孝宗皇帝实录》,于忠孝节义之事,得于见闻者,欲一一撰次。同列皆以为未经奏闻旌异者,例不得书,乃阁笔太息。噫!寒素之士,势力寡弱,谁为之奏请而旌异之耶?由今准古,则忠孝节义之传,多出于贵官大族,无怪也。贤士君子,立身行已,求自尽其道耳。人之知不知,名之传不传,固所不屑,而为世道计者,则岂可恝然若是?吾于是重有感矣”。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上实录的“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迹,必须是经过政府批准表彰过的,未经表彰的“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迹,则没有资格上史,这正是传统中国政府史的封闭性所在。准确地说,中国的国史不是全民史,而是政府史。既然是政府史,上国史的内容就必须是经过审核的。

翰林诸官在实录记载中占了优势。“国朝实录,例成于翰林诸官,而总裁于内阁重臣。间取外署三五人参之,止令其誊写、装潢、给使令之役而已。故凡官翰苑者,人人为稷契皋夔。其它台省,虽功勋赫奕,边荒慑服,忠赤贯天地,如盐山忠肃王公、钧阳端肃马公、三原端毅王公,亦只平平耳。翰林官没,无问崇卑,俱得请谥,无问学术浅深,俱谥以文,上日文正、文忠、文贞、文庄,虽至猥陋,亦不失为文安、文裕、文懿。在外署者,终身砣石乞笔研,官至公孤,欲谥一文字,不可得也。自福建彭司寇韶作《名臣录》,翰林近十之六七,公论已不平。近日为杨宗伯廉更加添改,凡非翰林,不得为名臣。虽以刘定之之鄙猥、谢一夔之庸陋、万安之贪饕,皆在名臣之列,是录遂为翰林题名矣。且其言曰:‘美阶崇秩,休光大业,当属之吾曹诸先生。他所游宦,为吾曹鹰犬耳。’志士谁不解体。余尝作十绝句,以斥其非,未知果能信今传后否也?”这里提出了实录记载官员群体内部的不均衡问题,负责编纂实录的翰林出身官员,多得美谥,事迹多上实录,而其他官员则没有这种优势。

关于实录记载视野的局限性问题,李建泰(?-1649年)的概括最为全面,称实录所记“止书美而不书刺,书利而不书弊;书朝而不书野,书显而不书微;且也序爵而不复序贤,迟功而巧为避罪”。这些特征,正是政府史与民间史、国家史与社会史视野不同之处。只有社会史、民间史才能让历史以多元面貌相对客观地呈现出来,可以看到官员之外的民众,政府之外的社会生活,既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这样的历史才是真实的、活生生的历史。

三、明实录的传播与使用

嘉靖之前,实录只在皇宫内小范围流传。内阁中的史馆中有一部历朝实录,每次修史时可供史官们参考。如景泰五年至七年(1454-1456年),倪谦(1415-1479年)曾与修《寰宇通志》,称“余尝被命在东阁,纂修天下地志,欲采当代人物,以见其郡邑之所产。然名公巨人,建功立业者,莫详于国史。乃发内阁秘藏,因得拜观累朝实录,而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之迹,制礼作乐之典具在”。正德初年,王鏊(1449-1524年)任《孝宗实录》总裁,“顷入史馆,得窃览本朝实录”。由此可知,当时官修通志或实录,史官们可以参阅明历朝实录。

明实录的传抄与向外传播,是从嘉靖开始的。嘉靖开始,在社会上流传的实录抄本,多称为《圣政记》。名为《圣政记》者,有仅指《明太祖实录》者,如陆深(1477-1544年)是嘉靖前期人,自称“生遭文明之盛,策名登庭,获接故老,聆祖宗之休懿,又为史官,祝累朝实录,金匮石室之藏,于是乎稽事实,考治化,得以沿流风,观俗尚”。陆深抄过部分实录,他给家人的信称:“寄回《圣政记》一部,十二本,此即《太祖实录》,要熟看,中间颇有误字错简,阙疑可也。”由此可知,至少《太祖实录》抄本已在当时社会上有流传。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入一部《圣政记》12卷,别名《洪武圣政记》,应是此类抄本之一。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抄本《秘阁元龟政要》,目前已经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也应是此时完成的明太祖实录抄本之一。此书为纲目体,格式和《龙飞纪略》有点类似,但内容明显不同。如危素,《龙飞纪略》不及,而此书则十分详细。《四库全书总目》卷48称“书中已称成祖,则嘉靖以后人作也”,是也。书中曾提到嘉靖十七年之事,说明此书确成于嘉靖间。也有指前九朝实录者,如杨慎(1488-1559年)称工科题名记,“取之《圣政记》”,王世贞称“传未成,而今所存者,皆从《圣政记》录出之,不为一字增损,以备异日史氏去取耳”,显然为历朝实录。陈建(1497-1567年)《皇明通纪》的《采据书目》中有《历朝圣政记》一书。明朝所谓《历朝圣政记》就是《明实录》抄本的别称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至今仍有《永乐圣政记》、《文庙圣政记》(存9卷)、《宣宗圣政记》(存12卷)、《圣政记》(不分卷,清抄本)、《新刊皇明圣政记》(10卷)。

个别权臣拥有《明实录》抄本。严嵩(1480-1567年)是嘉靖十五年(1536年)入阁的,负责明实录传抄工作。严嵩失势后,藉没财产名单中有“累朝实录八部(五百七本,手抄)”,说明严嵩在替政府抄录时,同时也替自己抄录了一部。从有关情况来看,严嵩仅是抄了一部,放在家中当摆设,并没有加以开发利用。这部抄本没收以后,也不知流落何处。

从现在情况来看,吕本是较早开发实录资源者。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吕本(1503-1587年)人阁,担任《大明会典》总裁,命人抄录实录中关于馆阁的资料,按编年顺序抄录,自称:“独坐文渊,自愧不敏,思景前修,遍诵秘典,手录自太祖至世宗九朝实录内有关馆阁者,俱书之。三阅月,成帙,题日《馆阁类录》。大宗伯(礼部尚书)欧阳公德(1496-1554年)见而悦之,留余手书,令记室誊一部付还。此时但挨年录之,不敢去取。至六月,召直无逸殿,日赞万机,无暇复加编辑。辛酉(嘉靖四十年,1561年),丁先太夫人忧,归,读礼山中,兀兀穷年,无所事事,辄取前录,类分重编,为《馆阁类录》二十二卷。”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人阁参机务。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家守制时,分类编成《馆阁类录》。隆庆三年(1569年),修订成稿。《馆阁类录》刊于卒后十年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黄佐(1490-1566年)的《翰林记》20卷、廖道南(1494-1547年)的《殿阁词林记》也是此时根据实录资料而编成的典故类作品。

比较特殊的是张元忭(1538-1588年)的《馆阁漫录》10卷(今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没有前言后记,成书时间不详。此书下迄正德十五年,结尾有“今上至京师”,似乎是嘉靖年间所抄,实非。张元忭是隆庆五年(1571年)状元,授翰林修撰,进翰林院工作。万历二年(1574年),其父亲张天复(1513-1574年)卒,张元忭回家守丧,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年)才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再次进翰林院工作。这次工作时间不长,次年三月即卒于官。在两次翰林院工作时间段中,后一次抄录的概率较大。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开始,因抄录实录微型本,诸史官乘机抄实录,张元忭可能是抄实录的史官之一。从吕本仅用3个月时间即可抄录九朝实录内有关馆阁者,则张元忭在临终前抄录资料成《馆阁漫录》是可能的。《馆阁漫录》实际是专题实录资料摘抄本,当时史官面对实录摘录时,“但挨年录之,不敢去取”,自然也就不敢署名、留下自序之类文字,只有时人焦f(1541-1620年)的《国史经籍志》明确称张元忭编了《馆阁漫录》。此书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用编年体抄撮实录有关馆阁之事,“所录皆明成祖至武宗时翰林除授迁改之事,编年纪载,亦间有论断”。(《四库全书总目・馆阁漫录》)当时也许是不得已,今天看来倒有值得肯定之处。二是时间段选择上,起于洪武三十五年即永乐元年,不及洪武与建文两朝,即不及《明太祖实录》。之所以如此,估计是为了避免重复,因为当时《明太祖实录》抄本流传较多。

万历初年,张居正掌权,公卿多出其门,造请无虚日。国子监祭酒周子义(1529-1587年)“独耽守寂寞,课士之暇,兀坐一堂。以谓国家更二百余t,典制大备,著述弥详,贤士大夫言行烂焉,多佚不传。爱稽实录,采稗官,思述一代掌故,勒为成书,以自表见,往往至夜分不停披焉。……有《国朝故实》,则卷几二百,草创未就,所谓辍之,辑《会典》者也”。由此可知,万历初年,周子义已经尝试着根据明实录,编纂卜部《国朝故实》(一名《国朝典故备遗》),(《明史・艺文二》)计划200卷。万历十一年(1583年),周_子义被重用,担任《会典》副总裁,于是停止了《国朝故实》的编纂计划。万历初年,王世贞(1526-1590年)曾在前首辅徐阶(1494-1584年)家阅读明实录,这表明,徐阶家拥有实录抄本。严嵩家《明实录》显然为政府所没收,而徐阶家实录抄本可抄,也可能改成《圣政记》。虽可抄录,但正式出版却是万历中期的事,如王世贞《弁山堂别集》刊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馆阁类录》刊于其卒后十年即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

修史促进了《明实录》的传播。这次修正史活动虽中辍了,但实录抄写工作照常进行。因实录的重抄,诸抄写官乘机雇书手抄写。“万历中,天子荡然无讳,于是,实录稍稍传写流布。以至于光宗,而十六朝之事具全”。有的实录还被转抄,公开销售。万历中叶,杨士奇后代杨寅秋“顷岁需次都门,购书,得文、仁二庙圣政记录本读之”,由此可知,当时北京书店有实录抄本出卖。走下神坛的《明实录》流传更广了。当然,实录“卷帙重大”,价值昂贵,高达“五万缗”,“非士大夫累千金之家,不能购”。据笔者的研究,晚明清初,在京师及江南等文化发达地区,许多巨室拥有实录抄本,如常熟钱谦益(1582-1664年)、嘉善钱士升(1575-1652年)、余姚孙k(1542-1613年)、归安唐氏、d李沈氏、山阴姜希辙(?-1698年)、丰润谷应泰(1620-1690年)、吴炎(1623-1663年)与潘柽章(1626-1663年)等。不过,奇怪的是,《明实录》没有人敢刊刻,至今只有抄本存世。不敢刊刻可能有如下因素,一是仍有禁忌,二是财力有限。《明实录》作为皇家历史,篇幅相当大,只有政府有财力刊刻,也比较合法。结果,政府不作为,私人既有财力限制,又有政治风险。如此,导致《明实录》只有抄本,没有刊本。至今,《明实录》虽有了电子本,但仍无刊本。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篇10

一、开展美术课主题活动――“在丰富的传统节日里”

每个传统节日都少不了充满特色的民俗活动和热闹的群众参与活动,使人们在快乐中感受着节日的气氛。教师可以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围绕节日主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

1.结合节日,开展动手实践活动

在美术活动中,我们结合各种不同的传统节日,立足于当地的节日风俗,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清明节潍坊有放风筝、踏青、碰蛋等习俗,所以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高年级设计了难度较高的“放飞风筝,放飞理想”大赛,中低年级“漂亮的蛋壳”画彩蛋大赛。端午节有赛龙、吃粽子、做香包等节日活动,我们设计了“巧手做龙舟”泥塑比赛,“香气萦绕”香包制作比赛。学生积极参与,既了解欣赏了民间艺术,又了解了香包、龙舟的寓意。中秋节前夕,我们开展了“中秋诗配画”比赛、“庆中秋手抄报展”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秋”的由来、风俗、名诗、文章等知识。春节前,我们开展了“我来写春联”“美丽的面具”“贺新春手抄报”“美丽的花灯”等一系列的美术活动。

2.结合节日,开展集体教育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美术素养。如在三年级下册《可爱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结合元旦这个节日开展“我们的教室我们做主”活动,让学生在布置教室时运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来布置教室。在清明节学校组织了扫墓活动中,我们也融入了美术活动,学生们用自己动手制作的纸花,为英烈们献花。

3.结合节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充分利用节假日,为学生设计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提升的机会,“我是小记者”学生组成小分队,以图为并茂的形式调查春节习俗,“春联大搜集”“贺卡表心意”“我喜欢的传统节日”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

二、与教材相结合,融入节日元素,丰富美术教学

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节日安排调整了教学内容,合理融入课堂中。如在教学三年级《六面怪脸》时,我们融入清明节与春节用面具祭祀的风俗,了解面具在节日祭祀中的应用与意义;四年级《真情对印》中,融入春节贴窗花这一风俗,引导学生了解民间美术创作与节日的关系;六年级《丰盛的大餐》正好在春节时,我以图片展示了我们的年夜大餐,引入大家的回忆与想象制作;《民间玩具》这一课有很多节日元素,我分成了几大块,有端午节的玩具、有清明节的玩具、有正月十五的玩具、有中秋节的玩具等,引导学生把玩具与节日结合在一起;五年级的《信息联通》可以引导学生在春节时电话问候联系情感;《周末日记》是学生在清明节踏青的真实记录等。

三、巧用美术元素,丰富学习,美化生活

美术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在各大传统节日中,我们开展了“美丽的家”“装点我的房间”“放好我的压岁钱”等美术改造生活空间的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扎花、自制盆景、剪纸、风铃、储蓄罐、星星制作等方法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

四、构建传统节日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传统节日融入美术教学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了“六环节美术教学”模式,具体流程为:(1)观察欣赏激趣。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图片欣赏、谜语竞猜、资料交流、师生互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2)发现探索研究。通过欣赏,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学习内容。(3)自学示范点拔。学生先自主学习,探索方法,提出问题,教师重点示范解疑。(4)实践完成任务。在这一环节,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动手中掌握学习内容。(5)展示评价提高。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的作品有一个展示的舞台。(6)拓展延伸发展。根据课堂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在传统节日中存在的美术元素。

五、结合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需做到“六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