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安的结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6:50

孙少安的结局篇1

档案显示,1970年孙太平从小学教师做起,历任芮城县中瑶公社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等,又高升为芮城煤运公司经理兼风陵渡煤管站站长。从1999年6月起,任运城地区(2001年改为市)财政局局长,一干就是十几年,达到他为官的顶峰。

据调查,孙家成员及其亲属,至少有15人在运城市担任官员、公务员或国企领导,满堂尽是公家人。

为官一方:孙太平大女婿杨彦康现任运城市垣曲县长,孙弟孙建平现任芮城县农委副主任,二女婿姚黎现任运城市粮食局副局长,三女儿孙红霞在芮城县水利局工作,三女婿蔡军龙现任风陵渡经济开发区经贸局长。

反腐保障:孙太平儿子孙宏军曾任夏县公安局长,儿媳张彦是前运城纪委工作人员,大姐之子杨海廷现供职于运城盐湖分局北城派出所,大女儿孙娟是运城市检察院反贪局检察员,二女儿孙彩燕现任运城中院副庭长。

保驾护航:孙太平大姐之子杨小海现任侯禹高速公路煤焦管理站副站长,侄子孙怀亮任山西煤炭运销集团运城垣曲县出境管理站长,妻侄卢高春任风陵渡煤焦管理站长。

发展经济:孙太平妻哥卢宪勤曾出资950万元参股山西曙光煤焦集团,亲家董晓临和张斌经营典当行,张斌还是嘉恩泽商贸公司的法人代表。

有人说他们官官相生、互相包庇、利益集团。谁说的?有证据吗?这是一个人人奋进、天天向上的家族嘛。在运城这样的小地方,在这样的家庭面前,许多人觉得天大的事,就不算事了。

计划生育不算事:孙太平四个子女皆为公职人员,却有三个子女非法育有两个子女。

档案不算事:运城纪委2011年的调查认为,孙太平涂改档案里的年龄、体检表、履历表、入党志愿书、工资审批表等。

文凭不算事:公开资料显示,孙太平是函授大专文凭。但风陵渡煤焦管理站一老职工称,孙太平1993年任职芮城煤运公司经理期间报了山西省委党校函授大专,1994年由当时芮城煤运公司办公室主任姚峰替考,取得文凭,有临时身份证为证。

世袭不算事:1993年孙太平调到运城煤运公司后,其芮城县煤运公司总经理和风陵渡煤管站长职务由侄子孙怀亮接任。孙怀亮2005年调走,孙太平妻侄卢高春任风陵渡煤管站长至今。

户口不算事:孙太平儿子孙宏军在运城市盐湖区、夏县、平陆县各有1个户口,儿媳张彦在北京和山西各有1个户口,大女儿孙娟的户口已迁至北京市顺义区,是张彦在京户口的邻居。

吸毒不算事:郑晓勇与孙宏军是警校同学,也是多年毒友。郑晓勇说,2008年5月16日二人开车到西安去戒毒,两人在宾馆登记时,郑晓勇因涉毒前科被查出,两人被西安新城分局新城广场派出所民警带走,两人都交代了吸毒的事。但结局不同,2008年6月孙宏军升任夏县公安局局长,郑晓勇被运城市河津法院判刑3年。

私制票据偷税不算事:风陵渡煤管站的任务是向拉煤出山西的车辆收取专项基金,煤管站使用国家税务局监制的发票,所征费款全部上缴。1998年1月,芮城县公安局经侦科开查煤管站偷税案,估算1997至1998年煤管站小金库金额在800万元以上。警方在煤管站发现十多麻袋用过的私制票根,并封存。当晚,煤管站报警称失窃,票根不翼而飞。涉税在哪都是大事,当年陈立夫、陈果夫涉税,立马撇掉这兄弟俩。但当警方要继续查煤管站银行账户时,“上面”不让查了,成了悬案。

孙少安的结局篇2

突然被扣押

1947年初夏,晋绥边区高等法院接到续范亭的举报,内称:临县后山村有件命案,要晋绥公安总局和高等法院协同当地政府侦破。续范亭是晋绥行署主任,在临县后山村养病,他的举报引起晋绥边区政法部门的高度重视。晋绥公安总局谭政文抽出专人,协同晋绥高等法院组成专案组,由孙良臣带队,深入后山村微服私访。工作组成员装扮成工作团,在后山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多方取证,证明该村民兵小队长陈探大趁护送本村民兵外出执勤之机,公报私仇,将一位民兵推下悬崖致死。孙良臣带领的调查组核实了案情,很快离开现场,准备返回机关定案抓人。返途中路过兴县固贤村,孙良臣在家中住了一宿。第二天,准备离家时,来了几个彪形大汉,不说长短,把孙良臣扣押了。

群众不批斗

孙良臣被扣押以后,关押在固贤村接受群众审查。固贤村工作团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批斗孙良臣。老百姓不知道孙良臣犯了什么错误,提不出批判意见。人们都知道孙良臣出生在地主家庭,从小在外地读书,没有剥削行为,也没有欺压老百姓的劣迹。民国初年,他在山西法政专科学堂读书,毕业后在山西平遥、太谷、方山等地担任区长、县佐,后来调到兴县担任防疫局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参加了“牺盟会”,担任兴县县政府建设科科长。1939年12月“晋西事变”以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孙良臣被邀请到晋西北行政公署担任民教处副处长。1942年10月,在晋西北临时参议会上被选为晋绥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孙良臣长期在外地供职,和本村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人们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固贤村有位老贫农在批斗会上说:“孙良臣是共产党的干部,在村里没有剥削行为,没有欺侮老百姓,我们提不出反对意见。请工作团的同志给大家介绍孙良臣的罪行吧。”

工作团也不知道孙良臣有什么罪,他们只是奉命执行任务。至于奉谁的命令,执行哪一级交给的任务,工作团没有给群众交代。只是说,孙良臣是地主成份,晋绥分局通知他们让孙良臣接受群众审查。孙良臣在旧社会当过区长,赚下不少白银,让他把白银交出来……

孙良臣说:“我在旧社会为官清廉,没有多少积蓄,赚下的几个钱都供孩子们上学花销了。剩下的钱,支持刘少白办兴县农民银行,作了股份基金。现在确实拿不出白银来……”

工作团找不到斗争孙良臣的具体证据,只好把孙良臣关起来,派人到有关单位找孙良臣的“罪行”。

他是好法官

固贤工作团责成专人,带领固贤村的贫下中农代表,到晋绥边区高等法院找“证据”。晋绥高等法院召集工作人员,让大家提供孙良臣的“犯罪”事实。大家都说,孙良臣在高等法院没有犯过错误。我们只知道他赤胆忠心,秉公执法,办了许多大案要案,从来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偏差。他们列举了晋绥三专署中级人民法院上报的一件命案,由孙良臣复审。孙良臣查阅案卷,发现了许多疑点:凶犯是一名村干部,因为派公差双方发生争吵,死者因为拒绝支差而发生斗殴。致死的过程主要在双方搏斗中,撞倒一堵土墙,被上面掉下来的石块砸死。孙良臣认为此案属于斗殴打架致死,不是对方故意杀人,所以不能判处死刑。孙良臣召开审判委员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要求派员复查案情。结果发现死者是三专署一位负责同志的亲属,三专署中级法院为了照顾领导的面子,作出违心的判决。孙良臣秉公执法,根据案情复审,决定判处罪犯有期徒刑7年。大家认为孙良臣品德高尚,他不循私情、秉公执法,是一位好法官。

带头拥军优属

固贤工作团在晋绥高等法院找不到整治孙良臣的“罪证”材料,于是又跑到晋绥行署民教处查证。民教处的同志也给他们提不出多少意见。根据当时在民教处任职的杨文廉回忆:孙良臣在民教处负责优抚工作,他多次发动群众开展拥军优属活动。1946年秋,率领晋绥边区野战军北上内蒙,解放了大片国土,打了许多胜仗。孙良臣主动请缨,组织晋绥各界代表,组成晋绥边区拥军慰问团。由孙良臣带队,他们爬山涉水,从兴县出发,经五寨到左云,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绕道长城关,把晋绥边区筹集的200匹土布,12头肥猪,1万多条毛巾、肥皂等慰问品,送到将士手中。孙良臣不辞劳苦、日夜奔忙,带领慰问团,在丰镇、卓资山、集宁等地慰问将士,付出很大的辛勤劳动,受到晋绥边区党政军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孙良臣多次召开拥军优属会议,动员群众给军烈属代耕种地;帮助军烈属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安定军心,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杨文廉说:“民教处的同志找不到孙良臣的任何过错,只知道他是一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竭忠尽智的好官员。”晋绥民教处的同志提供不出孙良臣犯罪的任何资料,反而给固贤工作团的同志提供了孙良臣在晋绥民教处办理的许多的实事,让固贤工作团的同志不欢而散。

与民同甘共苦

固贤工作团分析:孙良臣一贯小心谨慎,在工作岗位上找不出多少差错。现在要深挖历史根源,他在旧社会办过事,也许他在旧社会有侵害老百姓的行为。于是分头派人到固贤村发动群众,召开积极分子会,让他们提供线索。固贤村的群众还是那句话:孙良臣在外地供职,我们说不清他有啥问题。要说有问题,就看在兴县担任防疫局长期间,能否找到一点线索。工作团的同志问有啥线索?一位老贫农说:“我记得民国十八年初夏,兴县发生了鼠疫,不少地方出现传染病,一天要死好多人,闹得人心惶惶。孙良臣带领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疫区,抢救病人,扑灭鼠疫。他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将石灰水倒在鼠洞中,在农户家中摆上硫磺、木炭,用火点着,紧闭窗户,用浓烟烈火消毒,直到把鼠疫扑灭下去,他才收兵回营。后来人们谈论起当年遭鼠疫折磨的事,都说孙良臣救了咱一条命。”

兴县地处黄土高原,雨量稀少,经常遭旱灾,老百姓的生活很苦,有一年几乎没下一场饱墒雨,农作物颗粒无收,老百姓挨门乞讨,饿殍遍道。孙良臣劝其父孙仰卓把积存的余粮拿出来赈济灾民。同时宣布了一条“策”,说凡借孙家的钱粮,从即日起免除一切利息,以后有本还本,无本继续借贷。孙良臣的这些举动,在封建意识相当浓厚的晋西北山区,实在难能可贵。在危难之中,他伸出援救之手,说明孙良臣的思想是开明的。

刘高焕说:“孙良臣济世救人,帮助穷苦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我大(父亲)娶不过媳妇,孙良臣主动拿出100块白银,给我大娶了媳妇,生下我们兄妹二人。他还给任耻大当过‘红娘’,主动捐资,帮任耻大结了婚。”孙良臣和当地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群众对他提不出任何反对意见。

无端被处死

固贤工作团找不到孙良臣的“犯罪”行为,只好把他关起来,等待上面的处理意见。到了农历11月下旬,晋绥边区刮起一股乱打乱斗乱杀的歪风,波及到兴县各个角落。固贤村召开联村大会,一天打死7个人。最后把孙良臣押到会场,让群众处决。老百姓是善良的,他们都知道孙良臣没错误,所以谁也不动手。工作团发动了一个叫“二八老油”的人(此人头脑不清楚),手拿铁棍朝孙良臣肚子上捅进去。只见孙良臣鲜血直流。这位忠诚的爱国民主人士,和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晋绥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就这样不清不白、无缘无故地倒在了血泊中。

说真话引来杀身祸

孙良臣含冤而死,死得那么悲惨,那么可怜。他始终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时隔数十年,这件事一直笼罩在谜雾中,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坚持党的“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发动群众清查历史遗留问题,才把这团谜雾揭开。原来事出有因:根据固贤村78岁的老贫农康九问回忆:孙良臣在晋绥边区运动中,坚持原则,没有随波逐流,在传达晋绥分局召开的经验会议上,康生、陈伯达指名道姓,批评刘少白献房献地是假开明,是化形地主分子,不能让他的假相所蒙蔽。他们这种做法,在重庆还差不多,在解放区怎么能行得通呢?孙良臣听了康生的讲话,有点不理解。他说:“刘少白献房献地是假开明,那么怎样才算真开明呢?”孙良臣在晋绥边区高等法院召开的会议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本来无可非议。但是被一部分积极分子给晋绥分局打了小报告,说什么孙良臣不同意康生的讲话,为地主分子刘少白鸣冤叫屈。晋绥分局把孙良臣当成“绊脚石”,交群众批斗,最后将他无端处死。

刘少白是晋绥边区临参会副议长,在白色恐怖时期,为营救中共高级干部刘澜涛、安子文、薄一波、陈原道等人出狱,做了许多艰苦卓绝的工作。1946年在延安参加解放区人代会筹备工作,主席邀请刘少白等人座谈中共中央的“五・四”指示,对刘少白说:“你是共产党员,回去将你家多余的土地献给农民,起个带头作用。”刘少白欣然应允,返回兴县动员其弟刘象坤,将自家的450亩山坡地和1处四合小院捐献给当地政府。1946年8月13日,《晋绥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刘副议长及其胞弟献出土地房屋》一文,受到晋绥边区政府的通报表扬。刘少白这一顺应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的行动,理所当然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康生、陈伯达居然说他是假开明,是化形地主分子。孙良臣说了一句实话,竟然引来杀身之祸。

孙少安的结局篇3

2009年10月16日,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一审判决,受害人家属及律师均认为该判决“显失公允,且程序违法”。在一审判决期间,死者的父亲惨遭一群不明身份者围殴,被打断三根肋骨:死者的二姨夫,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一审判决后悲愤自杀……

该案一波三折,在沂蒙老区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5月至11月,本刊记者历时半年数次深入实地采访,以披露事件真相。

为申冤,慈父捧着儿子器官四处求真相

2009年10月16日上午,山东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法庭。当法官当庭宣读一审判决:“被告人卢永亮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关于(受害方)民事部分主张赔偿……不予支持……”旁听席上,因丧子之痛一夜白头的死者母亲冷成荣泪如雨下,嘴唇咬出了血,眼里喷着火。退庭后,她被亲人搀扶着走出法庭,这位经受丧子重创与维权磨难的母亲一下子跪倒在地,哭声悲凉而凄绝:“老天爷,打死我儿只判四年,这个判决不公呀!老天,你真的没长眼吗?”

2008年6月26日6时许,冷成荣17岁的儿子孙矫健骑电动车行至华东有色金属城北门时,与驾驶机动三轮车的蒋文申发生刮擦引发争执,事后走出不足300米,蒋文申伙同妻子及其他6个人手持棍棒等钝器,劈头盖脸地向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少年猛袭过来。孙矫健当即被打倒在地不停抽搐,蒋文申的妻子卢永娟还冲上去,用高跟鞋的后跟猛跺孙的裆部。孙矫健被打成重伤,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孙矫健是山东体育大学日照分校预科班学生,不久前回到家乡临沂,白天打工挣钱贴补家用,晚上由正在读高三的姐姐帮他补习文化课,准备参加2009年的高考。孙矫健11岁时被送至河南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学习,系武术散打运动员,多次夺得比赛冠军。事发前,身高1.9米、身强力壮、在金属城打工的他每天搬运金属10个小时,工作量是常人的两倍以上,工友夸他“壮得像头牛”。

当时是上班高峰期,许多市民亲眼目睹了这起街头血案的发生。谁也没有想到,刚过完17岁生日仅5天的健壮少年,就这样于光天化日之下惨死在红色老区临沂市的街头。孙矫健的父母孙世安、冷成荣赶到医院时,见到的只是爱子的尸体。儿子惨死差点要了孙世安的命,妻子冷成荣一夜间头发白了一半。抹干眼泪,他们开始为尸骨未寒的儿子讨公道。

这时候,出现了让孙世安一家无法理解的事情:孩子被打死的当天,许多目击者对行凶者的残暴表示痛恨,答应为他们作证,可几天后,这些人不肯作证了。有人告诉孙家人:“老蒋到金属城给各家门头送烟,叫大家不要乱说。他说公安上他们有人,告到哪儿都不怕……”果不其然,就在《公安信息》通报“刑侦大队五中队、南坊派出所联手速破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后不到一周,最主要的嫌犯蒋文申居然被放出来了。

案发后,警方许诺一周左右出尸检报告,可过了20多天仍未出来。2008年7月15日,在万般无奈之下,孙家人找到兰山区刑警大队负责人。一位领导解释说,山东滨州的专家很快过来做进一步的尸体检验,很快就会形成书面的尸检鉴定结论。2008年7月18日下午4点,警方接待被害人家属,法医宣读孙矫健的尸体鉴定结论:“孙矫健的死亡原因系因肥厚性心肌病发作引起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而死亡,被伤过程中用力活动构成肥厚性心肌病急性发作的诱因。”

“孩子打小练武,在武校还拿过冠军,身体十分健壮,咱家族也没有心脏病史,孩子明明是被活活打死的,怎么成了病死的呢?”孙家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结论,了解孙矫健情况的400多名父老乡亲也自发签字画押,为屈死的孩子鸣不平。

2008年7月22日,孙家人向公安部门递交申请,要求对尸体重新鉴定。因种种原因,直到2008年8月8日下午,省里来的法医对孙矫健进行了第二次尸体鉴定,法医经加深解剖死者后背颈部后发现,后背颈部的淤血非常严重,另外,孙矫健的一个也肿胀淤血明显异变。看到孩子肌体内部一处处惨不忍睹的伤,尤其看到孩子那淤肿得像个皮球、已经发紫、变黑的和颈后深达骨头的淤伤,孙矫健的二姨夫马云杰当时就支持不住了,他跑到室外边吐边哭:“他们还是不是人啊?咋把孩子打成这样……”深受刺激的他从此精神就不正常了。

看到儿子尸检时惨不忍睹的录像画面,孙世安、冷成荣一次次哭昏过去。8月11日,在省里来的法医建议下,孙矫健身体十几个部位的切片样本,将被送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法医病理学教研室,再次进行尸体鉴定。孙世安捧着那只装有儿子的心脏、颈椎、等身体十几个部位切片样本的铁桶,手忍不住一阵阵颤抖。健康的儿子因尸检被割得七零八落,他心痛得生不如死!

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允诺三周出结果,但此后长达三个月时间,鉴定结论一直没有出来,孙家人6次去武汉询问结果,都无功而返。

2008年11月15日,在受害人家属的一再强烈要求下,临沂市兰山区公安局开具委托书,重新委托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对孙矫健的死因重新进行鉴定。为此,孙世安与警方一起到武汉将尸体的切片以及器官提取样本取回,再次亲手捧着送往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一次次捧着爱子的碎片往返于临沂、武汉、北京之间,每捧一次,孙世安都仿佛死了一次……

乞天良,姥姥绝望自杀死不瞑目

2009年1月21日早上10点钟左右,孙家人给兰山区刑警大队朱前顺教导员打电话,询问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尸检结果出了没有。朱前顺说已经出来了,是脑干受重击导致死亡。朱还说,让孙家人与警方一起去北京把标本切片封好封条,让公安保管。可次日早上8点32分,朱前顺教导员打电话给孙家人说,他们已到北京,现在就要把标本切片全带回临沂。家属当即表示抗议:不是有过三方约定的吗?你们怎么不通知家属,擅自去北京拿标本?朱说我们公安有权力把切片拿回去。孙家人坚持说,你拿你们就要负完全责任。

2009年1月24日,孙家人来到兰山区刑警大队拿到了鉴定结论通知书,鉴定结论是:“诊断被鉴定人孙矫健患肥厚性心肌病依据不足;孙矫健的脑干、脊髓未见明显出血性改变;孙矫健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脑水肿和脑疝形成;死亡原因为头部受外力打击后,因滑动性脑挫伤导致脑水肿、脑疝形成死亡。”

至此,孙家人终于舒了一口气:按这个结论,儿子申冤有希望了!

可是,到了2009年2月18日,孙家人接到兰山区刑警大队朱前顺教导员的电话,朱称打人一方要求

重新进行尸检,孙家人当即严词拒绝。他们认为,由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进行的鉴定符合客观事实,不容置疑。但警方表明打人一方的要求合理,将再次进行尸检。

2009年2月11日,刚过完一个凄凉的春节,孙家人依然陷入无穷的悲痛与绝望之中。长期经受着丧孙之痛,遭遇了太多挫折和打击的孙矫健的姥姥渐渐绝望了。2月11日深夜,老人在极度悲愤与痛苦中上吊自杀了。临死前一天,她把毕生的积蓄5000元拿给女儿,含泪说:“闺女,妈无能,帮不了你什么,妈就这点钱,你拿去给矫健申冤吧!”

儿子死了,老母亲也死了,冷成荣也想到了死。丈夫孙世安彻夜地守着妻子,生怕出现意外。而这起原来简单的案子,越到后来越复杂,成了一团乱麻。

2009年3月3日,孙家人来到临沂市兰山区检察院处,询问案件是否已经移交至检察院。当天下午4点左右,兰山区检察院电话通知家属,案子已经移交到区检察院公诉一科,让他们过去在送达通知书上签字。但是,孙家人看到的通知材料上写的日期竟然是2008年11月3日,他们拒绝签字。

当天,孙家人接到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的电话,兰山公安分局的朱前顺等人一周前来到北京,他们试图第二次拿走孙矫健尸体的标本和切片,并利用多种手段对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施加压力。

2009年3月4日,受害人家属再次去兰山区检察院询问案件定性问题,接待的工作人员说,案子3月3日当天就退回公安分局了……

2009年3月11日早上10点左右,受害人家属再次接到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的电话,说兰山公安分局的朱前顺等人又要拿尸体的标本和切片。受害人家属很着急,于3月17日去到国家局,受理接访后转至公安部处。受害人家属讲明案情,恳请公安部能督促查办此案。然而三天后,家属联系北京华夏物证鉴定中心李法医得知:临沂兰山公安分局已于3月19日在家属不知情和强烈反对的情况下,将孙矫健的尸体切片取走。

至此,孙家人一直担心的变故,果然出现了。

求公道,老百姓泣血呼唤司法蓝天

2009年4月23日,孙家人接通知后来到刑警大队,拿到由警方单方面拿着尸体切片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并由该中心出具的关于受害者孙矫健的第三份尸体鉴定结论通知书,鉴定意见是:“根据现有材料,不排除孙矫健系外伤、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潜在的心脏病变发作致心源性猝死。”

孙家人对这个鉴定结论不认可,认为:因双方在尸检结论上存在严重争议,本次警方瞒着家属送检切片的行为,家属对公安送检材时提供的材料是否充分及被鉴定的标本体材是否齐全、原件是否真实的问题存在严重质疑;本次鉴定结论提到“不排除孙矫健系外伤、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潜在的心脏病变发作致心源性猝死”,家属认为这一表述作为鉴定结论不科学――何谓不排除?这是模棱两可的定性。同时,受害人家属强烈要求重新进行侦查、鉴定,查明孙矫健的伤情等死亡原因。

2009年4月24日,他们将重新鉴定申请书递交到兰山刑警队五中队。5月18日,孙世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俺家的临时租住处天天有人盯梢,电话被监听。夜里更恐怖,有人会在半夜突然猛敲几下门。起初俺吓得不敢出声,他们就继续敲,可当俺壮着胆子打开门后,却什么人也看不见……”

在战战兢兢度日如年的时光中,孙家人终于盼来了一审判决,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一审判决结果令孙家人无法接受,他们委托的北京方元律师事务所的郭秀英律师也提出强烈抗议,认为一审判决问题很多。一、掩盖事关定罪量刑的核心事实:否定第一现场,即否定案件起因及动机是基于报复;否定被害人尸体周身内外伤痕,即否定棍棒击打等极端残忍手段;否定尸检全过程录像光盘,即否定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头部受外力打击因滑动性脑挫伤导致脑水肿、脑疝形成死亡”,根本目的在于否定系八人共同故意杀人。二、以没有经过庭审核实的被告人口供和没有经过庭审核实的部分证人证言作为定案的依据,并有意切断证据间的本来联系,破坏证据链的形成。三、以违规取得的公安部鉴定中心的鉴定“分析意见”作为定案依据,明显偏袒犯罪一方,且导致判决错误。四、遗漏了涉案关键人物蒋文申等被告人……

年逾古稀、白发苍苍、军人出身的女律师郭秀英接受记者采访时,嘴唇颤抖,义愤填膺,悲愤地说:“被害人除体外伤,其脑内及体内肾、肺、肝、脾均被打伤,受残害程度惨不忍睹,行凶者的残暴令人发指!然而在庭审现场,多个被告人无一人承认自己的犯罪行为,其律师甚至都为他们作了‘无罪’辩护,在场旁听的上百人均可作证,庭审笔录亦有如实记载。可最有讽刺意味的是,一审法庭居然堂而皇之地将‘供认不讳’四个字写在了盖有国徽印章的判决书上,这叫公然撒谎!有如此不严肃、不公正的审判,才会有犯罪分子如此公然的嚣张!”

孙家人提起上诉,请求法院以故意杀人罪追加蒋文申、姜良友、姜自林、卢永娟等被遗漏被告人的同时,判令八名杀人凶手负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一审判决中驳回的有关精神赔偿等部分应该得到法律支持。但兰山区检察院以证据来源和程序均“合法”、“并无不当”为由,驳回了抗诉请求。悲愤的孙家人委托律师郭秀英向有关方面申请专家论证:一、是寻衅滋事、伤害致死,还是故意杀人:二、是否遗漏了共同犯罪人;三、三次鉴定中哪一次鉴定具有法定的证明力。

不断地为亲人之死讨公道,孙家的积蓄早已耗尽并负债累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计,孙父就去附近的建筑工地打零工,一则挣钱贴补家用,一则希望借忙碌暂且减轻一下极度的哀痛。可就在2009年10月一审判决就要下达期间,这位可怜的父亲遭到身分不明的一群歹徒殴打,经医院检查确认,孙父被打至三根肋骨骨折,同时引起肺气肿,身体内脏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以致丧失了劳动能力。倒在血泊中的孙世安对天狂喊:“我不能死!我死了谁给我儿申冤?”

这起案件让受害人家破人亡,也打破亲属间的平静生活,甚至改变了许多亲人的人生。大学毕业在青岛一家银行工作的孙健,在弟弟遇害的当天未请假就赶回来了,并从此失去了工作。采访中,他对记者说:“弟弟都没了,申冤的路又那么艰难,我哪有心思工作啊?”姐姐孙文娇在弟弟死后放弃了高考,她哭着告诉记者:“我没有心思考大学,就算考上也没钱读啊!我家连房屋拆迁的20多万补偿款都花光了,还借了亲戚十几万。我要为弟弟申冤,别的都不重要了!”孙矫健的二姨夫,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一审判决后悲愤地选择上吊自杀,所幸被家人及时发现,剪断了绳索,从此家人寸步不离地跟着他……

孙少安的结局篇4

税检小组进公司,

老总生智搬救兵

2009年1月12日,海南省检察院第一分院接到一封检举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助理巡视员孙斌涉嫌受贿30万元的材料。

根据检举线索,办案人员迅速前往海南世界贸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贸公司)进行查证。该公司总经理王崇九面对办案人员的询问,便实话实说了。王崇九回顾,2005年上半年,海口地方税务局税务检查组一行4人,来到世贸公司进行税务检查和土地增值税清查。情急之下,王崇九很快找到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孙斌帮忙疏通关系,不久,税务检查组就撤走了,这事就欠下了孙斌一笔人情债。

2005年下半年,孙斌直截了当地提出低价购买世贸公司开发的世贸雅苑J1栋32B房。这才使王崇九恍然大悟,为了还孙斌的人情债,他同意按开盘价2600元/平方米计价的基础上,在交完购房款后再返还孙斌30万元。

到了2005年12月底,王崇九叫他妹妹王金平将30万元的购房款返还给孙斌。经查,从光大银行王金平的账户详单证实,王金平在2005年12月26日从她的账户取出30万元。

2009年1月13日,孙斌被“请”到检察院,随即被依法刑事拘留。讯问室内,双方开始了首次交锋。

“孙斌,你因涉嫌被我院立案侦查,你是否承认自己有犯罪行为?”办案人员问。

“不知道,我没有干违法犯罪的事,我现在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记不起来。”孙斌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句话,接下来就是沉默不语,不再谈及自己的问题。对于孙斌的心存侥幸,办案人员明确告诉他:“检察机关既然对你涉嫌受贿立案侦查,就是掌握一定的证据。你想看一下我们对世贸公司的调查材料吗?”孙斌听到这里,一下脸色惨白。在事实和证据面前,他不得不交代,找王总以优惠价购买了世贸公司一套住房,王总又返还了自己30万元的事实。

“王总为何让你优惠价购买房又给你返还30万元钱呢?”办案人员步步紧逼。“估计王总的世贸公司有涉税问题,是他找我,让我找人撤回了税务检查组”。

2009年1月21日,孙斌被依法逮捕。

烂尾工程减免税,

联手下属同获利

进一步调查取证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恰在此时,又一份检举孙斌受贿30万元的材料线索进入了办案人员的视线。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很快,办案干警顺着检举线索提供的单位迅速展开侦查。

原来,早在2004年11月,海南一家干休所将海口市西沙路金利来大厦(烂尾楼工程)转让给海南千禧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5年4月,海南千禧郎公司向海口市处置积压房地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处置办),申请减免契税24万元,同时还以海南一家干休所的名义申请减免营业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44万元。

话说海南千禧郎公司总经理王禄安为加快办理减免税的进度,便通过孙斌的同学云某找孙斌帮忙。但孙斌一是信不过云某;二是不愿让其参与其中,以防不测,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委托下属去办更放心,便让时任海口地税局龙华分局局长陈小涛(因犯受贿、行贿罪,2010年4月2日被海南省第一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直接和王禄安单线联系。

当陈小涛将这一情况透露给王禄安后,一点就通的王禄安很快明白了其中迷津。几天后,王禄安在海口新达商务大厦楼下交给陈小涛30万元现金,让陈小涛转送给孙斌。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2005年6月,在孙斌的直接关照下,海南省地税局批准金利来大厦减免营业税、教育附加税、城建税合计44万元。是年10月,海南省地税局又批准金利来大厦项目减免契税24万元。

办案人员在掌握了孙斌为海南千禧郎公司金利来大厦减免税过程收受30万元贿款的来龙去脉,孙斌受贿犯罪的事实、证据逐一被查出。

随着调查取证工作结束,现在是落实并固定孙斌口供的时候了。2009年10月11日上午,在海南省安全厅看守所。办案人员继续讯问孙斌。在是否收取海南千禧郎公司王总委托陈小涛所送30万元问题上,开始,孙斌激烈狡辩称,自己没有收到这笔钱,当办案人员给他出示了一份证人证据之后。他狡辩说,2005年所收的这30万元,是自己向陈小涛的借款。

“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陈小涛在收受千禧郎公司王总送钱问题上,比你有自知之明。”办案人员说道。听了这句话,孙斌才大梦初醒,原有的侥幸心理顿时化为泡影。“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万不曾想到平日里一直对自己忠心耿耿,信誓旦旦的陈小涛竟背后捅了自己一刀。思想通了,行动也就变了。他对通过陈小涛收下千禧郎公司王总送的30万元最终如实供述。

欲谋官职先送钱,

金钱铺路路畅通

讯问工作继续进行,对孙斌的政策法律攻心,循循善诱,说服教育也从未停止。

其实,并非等闲之辈的孙斌也不只一次苦思冥想过,与其隐瞒,不如主动交代,或许还能得到个好的态度。

“好,我说。”孙斌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开始交代问题。

“记得是在2004年初,海口地税局稽查局主任科员陈某某为提拔之事找我帮忙,我答应向有关领导推荐他。2004年5月,陈被任命为海口地税局保税区分局局长,后来,陈为感谢我并继续得到我的关照,从2005年至2007年每年春节前,他都到我办公室送1万元现金,三年送了3万元”。

“2004年上半年,海口市地税局保税区分局办税大厅主任黄某某求我帮他调到别的税务分局,我答应帮忙。到了2004年10月,黄某某被调任海口地税局建安分局一所任所长。为了报答我,2005年春节前,黄所长来到我的办公室送了我2万元现金。”

孙斌迟疑了一会儿,感觉自己把别人揭露出来,一旦让外人知道了,自己不免背个不仁不义的骂名。对自己而言,交代的越多,数额就越大,将来判刑越重。能不说的还是少说些为好,他在反复权衡着。

然而,他的思想斗争,哪能躲得过办案人员的眼睛?“孙斌,要交代就要彻底,可不要瞻前顾后,躲躲闪闪,其中利害已给你讲过多次,要多争取主动,放弃幻想。”在办案人员不时的提醒下,孙斌又交代了一起受贿事实。

“也是在2004年上半年,海口市地税局稽查局副局长翁某某,找我帮忙调整一个好的岗位。我答应尽力帮忙。2004年6月翁某某调任海口地税局建安分局任副局长。他感谢得到我的关照,在2005年春节前,到我办公室送给我2万元。”

这前后三次受贿数相加,整整7万元。

笑纳红包数十万,

梦碎“钱网”不知悔

看守所的日子不好过,孙斌本以为该交代的问题都交代了,盼望着早些时间结案,没料到节外生枝的事又发生了。

在孙斌交待完三次为他人办事受贿7万元,刚过几天后,办案人员又再次提审了孙斌。

“前几次讯问你,你说所有受贿问题彻底交代清楚了。但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是,你还有几笔受贿款没有交待。现在摆在你面前是两条路,一条是彻底交代问题争取主动。另一条是顽固抵抗,拒不交代。何去何从自己选择。”办案人员一脸严肃。

“莫非,朋友间逢年过节送红包也算问题?”孙斌急切地追问。“海口地税局副局长王忠(因犯受贿、行贿罪,被海南省第一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四个春节送了你8万元可有此事?”办案人员单刀直入地问。

这一问,使得孙斌有些不知所措。事实上,自从海口地税系统腐败窝案被揭露出来后,涉案的20余名大小税官,一时间都成了难兄难弟,他们为了自保,都在各显其能。互相检举,求得从轻处罚,也是他们的本能。

事已至此,抱怨只能无济于事,还是面对现实吧。“2001年至2004年王忠为与我搞好关系,在每年春节前到我办公室送2万元红包,一共是8万元;2003年,海口地税局建筑安装税收分局一所所长高某某,春节、中秋节到我办公室送钱,一共给了4万元红包,海口地税局建安分局为方便开展工作,以局领导班子名义三年间送了我2万元红包,海口地税局稽查局局长周某某按照局长王忠的指示,送过我1万元红包。”

只见孙斌一口气交待收受朋友送的“红包”15万元,交待了这些收受的“红包”之后,孙斌反问办案人员道:“我收了下属及下属单位的钱,我也没给他们谋什么利益。这可不应当算为受贿问题,这可纯属朋友间的正常的人情往来。”

“算不算受贿,只能由法律说了算。”

孙少安的结局篇5

1.作者情况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幼时生活贫苦。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1975―1985年巨大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城乡各个阶层人们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作品完成后不久,路遥因肝病早逝,年仅43岁。

2.成书过程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的呕心之作,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这部书一共花费了他六年时间。六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成书后不久,路遥即因积劳成疾去世。正是他这种“用生命写作”的态度,使这本书成为一本思想、内容俱佳的巨著。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又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是这届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长篇小说。十几年来,该书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2003―2004年,在大陆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该书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一栏名列榜首。

3.历史背景

1975―1985年的10年间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开展、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整个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历史巨变,也使黄土地上农民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有这一切,深深激荡着路遥这位陕北黄土高原上农民的后代,促使他为这一方饱含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下这部史诗般的巨著。

4.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三部,每部各五十四章。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奋斗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从“”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广阔的城乡社会面貌,而尤以反映乡村面貌为主。作者在近10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方位地表现了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第一部从1975年初孙少平在原西县高中读书开始,到1979年正月十五晚上双水村村民闹秧歌结束。写了孙少平求学期间贫困却自尊的生活,写了孙少安在家乡劳动和生活的状况,写了他们二人各自的爱情。表现了后期学生和农民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第二部从1979年春省委书记乔伯年上任开始,到1982年秋孙少平送妹妹兰香上大学结束。写了孙少平外出闯荡的艰难拼搏及与青年田晓霞之间甜蜜的爱情;写了孙少安在家乡抓住时机,开办烧砖窑,成为农村“冒尖户”的经历。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守旧与创新两种观念在人们思想中的冲突,表现了农民渴望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生活的迫切愿望。

第三部从1982年秋孙少平到大牙湾煤矿参加招工开始,到1985年孙少平负伤后重回大牙湾煤矿结束。写了孙少平在大牙湾煤矿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煤矿工人的经历,写了他在恋人田晓霞为救灾牺牲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写了孙少安在家乡建砖厂由失败到成功的经历。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大地春潮涌动的火热局面。

5.现实意义

这本书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当代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该书写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地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全景式地表现了在特定时期各阶层人民的精神风貌,为我们了解、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2)书中的陕北劳动人民在一种近乎极限的生存状态下,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苦难,顽强拼搏,努力改变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顽强坚韧、勇于拼搏的精神。

(3)该书激励人们自立、自强。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面对困境艰苦奋斗,在困境中自强、自立、不屈不挠。通过他们,作者阐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努力生活的态度,给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以激励。

(4)该书启示我们坚守善良的节操。在书中,孙家父子还有其他一些普通人面对苦难的生活,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善良本性。他们本能地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和善对事待人而不自私自利。这种苦难中对善良的坚守,使这些人物身上迸发出了美好的人性光辉,也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葆本性中的善良。

二、拓展延伸

本书精彩语言辑录

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主要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示的。

生活有着更广阔的意义,它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把黑夜留给鬼魅吧,白天应该属于人的……

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摔打几下就死了。即使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

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历经千辛万苦而酿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1.孙少平

(1)人物简介。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思想主线的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并仍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物质上他是贫穷的,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相反,他把这看作自己的财富,从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在高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奋斗过程中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这也使他赢得了爱情。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

(2)性格特点。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他敏感、自尊、顽强、坚韧、勇于进取、敢于追求。从他身上,读者深深体会到了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人生!

(3)主要事件。《平凡的世界》中与孙少平有关的故事有:艰难的求学时光。与郝红梅产生情愫。参加宣传队演出。参加集体劳动。救侯玉英。毕业。帮助郝红梅维护名声。回村教学。外出闯荡。在黄原艰难揽工。在曹书记家当小工。落户黄原阳沟。回家探亲。与田晓霞看书、交流。资助小翠回家。拒绝哥哥回乡要求。经过一系列波折当上煤矿工人。凭借劳动在工友中树立威信。与师傅王世才一家相处和谐。接到晓霞的信,对恋情产生绝望。照顾师傅的遗孀和孩子。教训安锁子。得知晓霞牺牲悲痛欲绝。当上班长。为救工友负伤毁容。婉拒金秀求爱。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重回大牙湾煤矿。等等。

(4)精彩片段。

孙少安好不容易才找到揽工人住的一孔破窑洞。这些人告诉他,少平一个人住在正盖着的第二层楼房里。少安旋即返回来,对晓霞说:“他在前面的楼上住……你回去吧,实在麻烦你了!”

“我跟你一块去找他!我正想看看他住在什么地方哩!”晓霞说着便把车子推在一边,锁了起来。

少安只好和她一块到那座楼里去找少平。

从外面矗起的脚手架看,这是一座五层楼,现在正盖第四层。

少安和晓霞绊绊磕磕从一堆一摞的建筑材料中穿过,进了那座楼的门洞。

整个楼内像炸弹炸过一般零乱。到处是固定和拆卸下的木模和钢模。楼道的水泥还没有干,勉强能下脚。里面没有电灯,两个人只能借助外面投进来的模糊灯光,摸索着爬上了二楼。

二楼的楼道也和下面一样乱。所有的房间只有四堵墙的框架,没门没窗,没水没电。两个人在楼道里愣住了:这地方怎么可能住人呢?是不是那些工匠在捉弄他们?

正在纳闷之时,两个人几乎同时发现楼道尽头的一间“房子”里,似乎透出一线光亮。

他们很快摸索着走了过去。

他们来到门口,不由自主地呆住了。

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淀,伤痕累累!

大概完全凭第六感觉,孙少平猛地回过头来。他在惊讶之中,下意识地两把将线衣扯下来,遮住了自己的脊背。他跳起来,喊了一声“哥”,就赶忙迎到门口。“你怎到这儿来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没等他哥回答,他又不自在地扭头对晓霞笑了笑,似乎为了解脱一种尴尬,说:“欢迎来寒舍作客,可惜我无法招待你。你看,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

晓霞看来还没有从一种震惊中清醒。她面对此情此景,竟不知说什么是好。她原来就猜想少平的日子过得艰难,但她无法想象居然能到这样的地步!

少安的眼圈已经红了。他声音有些哽咽地说:“没想到你……”

少平看出了这两个人各自的心思。他知道,他们都在为他的处境而难过。

他自己心里也有点难过。他难过的倒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自己的处境被这两个人看见了。他已经过惯了这种日子,觉得也没有什么;但这两个人显然为他的窘况而难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更使你自己难过呢?他只好掩饰着这种心境,说:“我都好着哩!本来下面有住处,我为了找个安静地方看书,才搬到这里来住的……咱家里没什么事吧?”他再一次问哥哥。

“没什么事……”少安说着,又向麦草中弟弟的那堆烂被褥瞥了一眼。这使他想起了歇息在破庙中的叫化子。“你住下了没?”少平问少安。

“住下了,在黄原宾馆。”

“黄原宾馆?”少平冲晓霞一笑,“我哥成了‘冒尖’户,耍上阔了!”

“走,你跟我到宾馆去,咱们好好拉拉话!”少安说。“那当然啦!”少平过去拿自己的挎包。

晓霞对这兄弟俩说:“你们把我的自行车骑上!”“那你呢?”少平问她。

“我就不回学校去。这儿离地委很近,我回家去住一晚上。”于是,少平带路,三个人一块从这个乱糟糟的楼里摸索着走出来。

三个人在柴油机厂大门口分了手。晓霞步行回了地委;少平用她的自行车带着哥哥去了北关。

到半路上的时候,少安看见一个卖吃喝的夜市,就让少平停住车。

两个人走过去,少安一下子买了八碗荞面合,兄弟俩一个四碗,不一会便吃得一干二净。店主就像遇见了梁山好汉,陪着笑脸送他们出来。

现在他们进了黄原宾馆少安包下的房间。弟兄俩都是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地方,不免又感叹地议论了一番。

两个人商量着先洗澡――晚上掏十八块房费,不洗个澡简直对不起这钱!

少安先躺进澡盆的热水里,舒服得嘴里着。少平光身子穿个裤头,为哥哥搓背。

他们一边洗澡,一边先拉谈家里和村里的各种事。主要是少平询问,少安给叙述。对于他们来说,亲爱的双水村一切都永远那么令人感兴趣,有说不完的话题。

通过少安的描述,少平才知道,在他离开的短短时间里,村子里又有了许多新变化。哥哥说到村里某个人或某件事,少平完全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他们在一片蒸气笼罩之中边说边笑,心情格外愉快。当然,他们更兴奋的是,想不到生活使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相会!

当说到他们的老祖母的时候,少安对少平叙述了刘麻子为奶奶捉“白狗精”的故事――这是母亲告诉了秀莲,秀莲又告诉了他的。弟兄俩同时为这出有趣的闹剧大笑了一番。少安从澡盆里出来后,那一盆水竟变得像墨汁一般黑,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污垢,如同发洪水时的河柴沫子。少平拿蛇一般柔软的金属管喷头给哥哥冲洗净身子,又把盆中的黑汤换成了清水,自己随即泡了进去。就在他身子入热水的一刹那间,像被刀子捅了似的喊叫了一声。那是水刺激了他脊背上的创伤。

少安心一沉。那种愉快的情绪顿时消失了,他记起了他此次来黄原的使命――等弟弟洗完澡再说吧!

少平洗完澡后,弟兄俩像抽了筋似的,软绵绵地分别坐在了沙发上。

少安心想:现在应该谈那件事了。

他想了一下,便直截了当地说:“我这次来是寻你回家的。”

少平脸色陡然变了,惊骇地问:“是不是家里出事了?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家里确实没事。”少安说。

“那为什么你亲自跑来找我?”少平有点纳闷。“回去咱们一块办砖厂!”

噢,原来是这!

少平卷起一支烟,寻思着说:“我的户口已经迁到了黄原。再说……”

“户口好办!迁回去不就行了?”

少安说着,也卷了一支旱烟卷。

“这外面有个什么好处?受死受活,你能赚几个钱?回去咱们合伙办砖厂,用不了几年,要什么有什么!”

“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另外的什么?”

“我也一时说不清楚……”

“唉,都是因为书念得太多了!”

“也许是……”

“我不愿意看着你在外面过这种流浪汉日子……”“不知为什么,我又情愿这样……”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弟兄俩鼻子口里喷云吐雾,各想各的心事;也想对方的心事。生活使他们相聚在一块,但他们又说不到一块。两个人现在挨得这么近,想法却又相距十万八千里……

“那这样说,我这趟黄原算是白跑了?”少安问。“哥,你的一片好心我全能理解哩!可是我求你,让我闯荡一段时间再……”

“那又会有什么结果?”

“说不定能找到个什么出路……”

“出路?”少安不由淡然一笑,“咱们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公家那碗饭咱们不好吃!”“我倒不是梦想入公家门。”

“那又是为什么?”

“唉,我还是给你说不清楚呀!”

少安长叹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他又问少平:“你月月给兰香寄钱吗?”“不多。一月寄十块。”

“可我给她钱,她却不要。这叫我心里难过……”“你不要难过,哥。兰香现在有我哩。咱们分了家,不要叫我嫂子不高兴……”

“兰香这么说!你也这么说!”

“你要理解我们的心情哩!”

“我……”

孙少安突然用一只手捂住两只眼睛,当着弟弟的面哭了。少平慌忙起来给他冲了一杯茶水,端到他面前,劝慰说:“哥,不要哭。男子汉,哭什么哩!咱们一家人现在不都好好的?”少安抹去脸上的泪水,说:“可我就是难过!日子过不下去难过,日子过好了还难过!你想想,我为一家人操心了十几年,现在却把老人和你们撇在一边管不上……”“不要这样说!无论是父母,还是我和兰香,都会永远感激你的!你已经尽到了你的责任。分家前,在东拉河边,我就对你说过这些话。哥,你对我们问心无愧。真正有愧的是我们,现在应该是我们为你着想的时候了。爸爸姐姐也是这个意思。我们都希望你能过几天畅快日子!”

“至于我和兰香,我们都大了,不应该再连累你。我们怎能常让哥哥关照呢?哥,你更不要担心我!咱们是一根蔓上的瓜,尽管各走各的路,但心是连在一起的。不过,还是我过去的想法,咱们为什么一定要一辈子在一个锅里搅稠稀呢?”

“那说来说去,你是不准备回去了?”

“我真的不想回去。我不想就此罢休……”

“唉……”

孙少安看来很难再说服孙少平了。

兄弟俩于是又沉默起来。

后来,他们只好转了话题,开始讨论了许多家庭实际问题。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四十五章)

【点拨】以上文字讲述了孙少平在外出闯荡期间艰辛的生活。表现了恶劣的居住环境以及高强度的劳动对他肉体上的折磨。这些都是通过田晓霞和哥哥孙少安的观察侧面表现的。但是在这种近乎严酷的环境中,孙少平仍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没有答应哥哥要他回乡的要求(回乡后无疑要比在外闯荡安逸得多)。他要留下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尽管这理想朦胧而不确切。这段故事,突出表现了孙少平吃苦耐劳、爱学习、为理想执著追求的性格特征。

2.孙少安

(1)人物简介。小说里孙少平的哥哥。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才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他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另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典型。

(2)性格特点。孙少安是本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具有精明、强悍、能吃苦、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容、博爱、目光远大、顽强拼博等个性特点。

(3)主要事件。《平凡的世界》中与孙少安有关的故事有:与润叶交往。因扩大自留地受批判。到山西相亲。结婚。搞联产承包被阻。拉砖挣钱。开砖窑。建新家。分家。被公社评为“冒尖户”。教训姐夫。到原西县城销砖,看望妹妹。到黄原劝少平回家。扩大砖场规模,帮扶贫困户。破产。外出贷款碰壁。在朋友和亲人帮助下重开砖场。承包乡砖瓦厂。接受少平规劝放弃拿钱买虚名。出资建校。等等。

(4)精彩片段。

但是,使少安感到不安的是,秀莲对他好得也许有点太过分了。每次吃饭的时候,她都给少安碗里捞稠的。家大口多,七老八小,一锅饭里汤多粮少,能有多少稠的呢?要是他碗里稠了,那家里其他人碗中就稀了。这太不像话!父母亲年纪那么大,妹妹年龄小,一天到石圪节上学还要往返跑路,而老祖母又半瘫在炕上,他怎么能在锅里捞稠的吃呢?

他曾含蓄地提醒妻子,以后再不能这样。他们年轻,吃饭应该先敬老后让小!

但秀莲蛮有理由,说他一天出力最重,应该吃稠一些。他看一时不能说服秀莲,以后就不让她给他盛饭,吃饭时自己盛。他知道,秀莲的这些举动,父母亲、妹妹都看在眼里了,但他们又都装着没看见。这不是说,他们对秀莲这种行为没看法。少安为此而感到很痛苦。他心疼家里的老人和妹妹,可他又不能过分指责秀莲――她也是心疼他啊!

的确是这样。

对于秀莲来说,宁愿她自己饿肚子,也不愿让少安吃不饱。

在没结婚之前,她来这家时,根本没认真注意这家的实际情况。反正她爱少安,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结婚以后,她才知道,这家正如少安说的,已经穷到了骨头上。一年分不了几颗粮食,还供养两个上学的。顿顿饭基本都是黑豆高粱稀汤。过一两天,才蒸一锅高粱面馍――这就算改善生活。能在喝稀饭的时候吃两个黑面馍,简直就是奢侈。

这样的吃食,别说是在山里挣命劳动一天的庄稼人,就是一天什么活也不干,都受不了。但一切又无法改变。她从小到大,还没受过这样的罪。正是因为她和丈夫火热的爱情生活,她才忍受着如此的饥饿和贫穷。她仍然一如既往地觉得,只要跟了少安这样的男人,就是讨吃要饭也心满意足。是的,他那男子汉的体魄,他在村里庄稼人中间的威望和婆姨女子对她羡慕和妒忌的目光,都使秀莲内心充满了幸福和骄傲。

唉,饿就饿吧!只要她和亲爱的人在一起,饿肚子心里也是畅快的!

本来,她娘家光景不错,也可以从山西拿点粮食来。可这么大一家人在一块过光景,那点粮食添进去连个影子也寻不见。

秀莲心里也这样想过;要是她和少安两个单另过光景,那他们就会成为村里的上等家户。他们两个劳力,再点上她娘家的补贴,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

可她心里也清楚,要是他们分了家,那家里其他人当下就活不下去了。光老公公一个人怎么可能养活那七老八小一大群人呢?

秀莲知道少安会坚决不同意分家的,因此也就不敢提念这方面的一个字。真的,她非常清楚,少安宁愿和她离婚,也不会抛下家里这么一大群人的。

唉,看来只好就这个样子了!

但是,就在眼下这状况中,她也总想千方百计照顾她的丈夫。于是,她就借盛饭之机,每顿都从盆底上给少安碗里捞一些稠的。她心想:我男人撑扶着这个家,他的活最苦也最重,难道不能让他稠些吃一碗吗?

可是,少安又坚决不让她这样做,现在,他连饭也不让她盛了,开始自己动手给自己盛。每次盛的时候,她见他都用勺子在盆里搅半天,搅匀了,才把饭往碗里盛。每当看见这情况,她常背转家里人,忍不住眼泪都掉在了饭碗里……孙少安完全能体谅亲爱的人儿对自己的一片好心!但他决不能允许妻子为他搞“特殊化”。他宁愿不吃饭,也不愿意他吃稠的让家里人喝汤――他怎能咽下去呢?

好在,他的秀莲是开通的,她一定能理解他的心情。为了不使她情不自禁地再犯这错误,以后他就干脆自己给自己盛饭了……

阳历年底前的一天,他丈人贺耀宗突然托顺车给他们捎来二斗小米。这点粮食顿时使一家人高兴万分。这样,在他们那黑豆高粱稀饭里,又能加一点小米了。对农民来说,小米就是最好的粮食;小米煮饭好,又经得住吃,一斤米能顶二斤面。同时,家里也就能腾出更多一些高粱喂那口肥猪。

阳历年的最后一天,农村没有显出什么节日的气氛。农民不过这个“洋”年。他们过年就是过春节。

吃晚饭的时候,少安端一碗放了调料的黑面蒸土豆丝和两个高粱面馍,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照料着喂猪。天气冷了,让家里人在窑里吃饭暖和一些;他外面干一天活,习惯了,不怕冷。

他一边吃饭,一边往槽里给猪倒食。由于加了粮食,猪已经开始上膘,毛色也变得油光黑亮。这口猪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春节前后卖上一百多块钱,就可以还一半他结婚时欠下的帐债。剩下几十块,除过明年的油盐酱醋外,还要供念书的。少安高兴地想到,他弟弟少平下个月就高中毕业了。虽然兰香明年后半年又要到原西城上高中,但他们三个男劳力供一个小妹妹上学,就要松宽多了。

少安一边喂猪,一边这样想的时候,见秀莲从窑里出来,端着个饭碗向他这里走过来。他心想:这家伙像只绵羊,我走到哪里她撵到哪里;这一阵功夫不见面,这就又撵出来了。秀莲走到他跟前,突然从自己的碗里拿出一个白面馍,放在他的碗里,也不说什么,向他莞尔一笑,转过身又回窑里去了。

少安一下子生气了!秀莲怎么把奶奶吃的白面馍给他拿来了呢?

这真是太不像话了!

他们一年夏季分那么几斗麦子,除过几个重要节令,一家人谁也不吃,都是留给老祖母的。祖母年老多病,牙口又不好,她根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吃这又粗又黑的东西。再说,老人家受了一辈子苦,儿孙们应该尽量照顾好她的晚年。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奶奶一顿也吃不了多少;每一顿饭,母亲给她老人家做一小碗细面条,她都吃不完。另外,有时候在他们蒸黑面馍的锅上,捎带着给她蒸几个白面馍,每顿饭她掰着吃一块。今天母亲又给奶奶蒸了五个白面馍,秀莲竟然给他拿出来一个!他们家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吃过奶奶的白面馍;就连猫蛋和狗蛋,也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吃他老外婆的干粮!

秀莲太过分了!先前给他碗里捞稠饭,现在又把奶奶的白面馍拿来让他吃,这简直不能再让人容忍!

少安匆忙地把自己饭碗里的黑面馍吃完,又把吃饱的猪吆到圈里拦好,就端着那个白面馍回到窑里。

他脸阴沉沉地把那个白面馍又放回到馍篮里,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往门外走。本来他还没吃饱,但连稀饭黑面馍也不想再吃了。这件令他难堪而痛心的事,已使他无法继续在窑里呆下去。

在他出门的时候,母亲拿起那个白面馍追出来,粗声缓气地说:“死小子!这是妈让秀莲给你拿的!”

少安头也不回地只管往出走。他知道,母亲这样做,是为了让秀莲好下台。

他出了院子的时候,听见窑里传来秀莲的痛哭声。哭就哭吧!谁让你把事情做得这样令人失望!

少安第一次没有和妻子一块相跟着回饲养院他们的家。

他心烦意乱地一个人回到田家圪崂这面,进了自己住的窑洞,连鞋也没脱,就倒在了土炕的铺盖卷上。

少安的额头像感冒一般发热。他第一次感到了成家后的烦恼。

是的,这是一个征兆。随着秀莲进了家门,矛盾已经开始露了头。他多少年和父母弟妹生死与共,秀莲即使是因为爱他而伤害了家里的人他也不能原谅。他是一个成熟的庄稼人,绝对不会像农村的有些年轻人,如俗话说的“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牺牲自己而全力支撑这个穷家,这是他多年来的一贯信念,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哲学。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从无数艰难与困苦之中垮下来,甚至因而感到自己活得还有点意思……天很晚的时候,秀莲才一个人进了家门。少安知道她回来了,也没睁开眼看她。

他感觉熟悉的、温热的手在他腿上轻轻碰了一下――不是无意,而是专意碰的。

他睁开眼睛。

血立刻呼然地再一次涌到了他的头上!

他看见,秀莲立在他面前,竟然在手帕里包了两个白面馍,给他递过来,正等着他坐起来接呢!

他气愤地一闪身坐起来,大声说:“你怎么能这样不懂事呢?”

秀莲看来也生气了,说:“这是妈让我给你拿的!”

她说的当然是实话。在他甩手一走,秀莲难为情地哭了以后,婆婆、公公和兰香劝说了她半天。公公还怒气冲冲地准备到饲养院来教训儿子,被兰香硬拉住了。

她临起身回来的时候,婆婆为了掩盖这个难堪的局面,硬让她把两个白面馍给少安带来,以便解脱儿媳妇。贤惠的婆婆原谅秀莲,虽然事情做得有失体统,但这不是儿媳妇自己贪嘴,而是她心疼他们的儿子哩!

但孙少安完全忍受不住了,他竟然一下子失去了理智,冲动地跳起来,在秀莲的肩膀上捣了一拳头!

秀莲完全想不到亲爱的丈夫会动手打她。在少安生硬的庄稼人的拳头落在她肩膀上的时候,手里的两个馍就滚在了前炕席上;她自己也一个趔趄,跌倒在了脚地上!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四十一章,有删节)

【点拨】以上部分文字主要讲述了孙少安在家庭生活中委屈自己、体恤家人的事。在家里,孙少安干着最重的活,吃饭时他却不愿多吃点稠的,甚至在妻子给他拿了奶奶吃的白面馍时竟毫不留情地打了妻子一拳头。这段故事突出表现了孙少安爱护家人、甘于自我牺牲、尊老爱幼、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性格特征。

3.田晓霞

(1)人物简介。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田晓霞于师专毕业后当了记者,在一次抗洪救灾中英勇牺牲。

(2)性格特点。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眼界开阔、热爱生活、纯洁、善良。

(3)主要事件。《平凡的世界》中以田晓霞为主要人物的故事有:与孙少平读书、交流。让孙少平看《天安门诗抄》。毕业时鼓励少平不要做一个普通农民。黄原遇孙少平。与少安同找少平,看到少平艰难生活而难过。给孙少平换新被褥。毕业到省报当记者。向少平表白爱情。到煤矿采访,与少平甜蜜相处。到大学看兰香。给少平写信,引起少平巨大失落。在洪灾中因救小女孩牺牲。等等。

(4)精彩片段。

吴仲平正在焦急之时,见旁边一个房间的门开了,走出一位披着衫子的女同志。仲平认出这是田晓霞。她是高朗的朋友,他们三个曾在“黑天鹅”饭店有过一次聚餐。

“高朗出差去了。你这时候找他有啥事?”晓霞问他。吴仲平丧气极了。

他于是简短地向田晓霞说明了情况。

不料,田晓霞马上说:“我去!你带车了没有?”“带了。”吴仲平说。他没想到一个姑娘要去冒这种险。他并不知道,这个姑娘的冒险精神闻名全报社。

田晓霞在说话之间便冲进自己的房子,不到两分钟就穿好衣服,肩上挂了个黄书包走出来,抓起楼道的电话,给值夜班的副总编打了招呼,就旋风一般跟吴仲平下了楼梯。她一边气喘吁吁往大门外跑,一边对吴仲平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机会!”勇敢的女记者情绪异常激动。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双方都热恋着同一个家庭的兄妹俩。

小汽车在夜晚的风雨中驶过省城空无人迹的大街,在西郊转了一个急弯,箭似的冲进了飞机场。

省委书记乔伯年等人都已经在候机室的大厅里。没有人坐,他们站着等待最后一个人――副省长万国帮,他正最后一次和兰州空军部队联系。

停机坪上,一架直升飞机隆隆地响着,红色的信号灯在雨夜里一明一灭。

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一同前往灾区……”

省上的领导都非常惊讶:她怎么知道他们要搭机去南部灾区?

“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

“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气强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她是田福军的女儿,但她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

“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生民无话可说了,但他显然很不满意。在秘书长看来,这么大的事,记者去能解决个屁问题!

副省长万国帮一到,田晓霞就跟着省上的领导们钻进了已经发动起来的直升飞机机舱中。

飞机轰鸣着升上天空,在漆黑的雨夜向南部飞去。

黎明时分,飞机位临被水淹没的城市上空。从舷窗望下去,满眼黄水茫茫。城市的房屋半淹半露,一片极其悲惨的景象。所有的领导都不由紧捏着双拳;省委书记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一个高地升起了一堆大火。这是地面上要求飞机降落的地方。

直升机掠过浪涛翻滚的水面,降落在地区师专的大操场上。

成千上万的人包围了飞机。省上的领导在一片恸哭声中走下来。地市领导像一群孤儿找到了爹娘,流着硒惶的泪水和上级领导紧紧握手。

于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在师专迅速建立起来。

本地邮电局的载波室被洪水吞没,城市和外界的联系已经隔绝了几个小时。随机来的无线电报员立刻按动了电键,把乔伯年口授的内容向省上、大军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发了出去。与此同时,三级领导分头奔向各处,紧张地指挥抢险――主要是抢救生命!

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被洪水卷走了多少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还有许多人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仅被洪水围困在楼顶上的人就不计其数;而已经落水的群众到处都在呼喊救命……这个城市除过自救之外,焦急地等待着外援,等待着北京的关怀;它为自己的生存充满焦渴的希冀!

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的兰州和武汉空军部队的飞机穿云破雾来到城市上空,救生器材、食物、医药品纷纷空投下来。总后的一支部队已经赶到了现场,在银行、商店、仓库周围布岗立哨,并立刻投入营救群众的紧张战斗中。不到二十分钟,该部队就有三十多人为抢救群众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另外几支部队正奉命以强行军速度向这里赶来……田晓霞走下直升飞机后,豁开大哭小叫的人群,走出师专,单枪匹马向洪水淹没的城内跑去。她把黄挎包背在身上,衣服很快被瓢泼雨浇得透湿。茫茫的洪水带着可怕的喧吼在眼前汹涌而过。在黎明的微光中,看见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江面上,死尸和绝望的活人顺水而下。牛、羊、猪、狗、鸡、鸟,有的随主人移到了安全处,有的则在屋脊上和人一块待援;大部分却被水吞没,不免一死。人,昆虫,飞禽,走兽,各从其类,相依为命,有生有灭。树木皆以生存环境及机遇存亡不等。有的老树不幸连根拔起,却在水中作楫作桥,赐恩于难中之人,成为伟大的“诺亚方舟”……未被水淹的地方,到处都是溃乱不堪的人群。成群的老鼠和吐着信子的蛇夹随在人群中奔蹿逃命。

田晓霞在慌乱的人群中,在洪水的边沿上奔跑而行,胸膛和嗓子眼里似乎有火在燃烧。她不知道她要跑向哪里,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她有许多事可干!

她不知道自己已跑到了东堤上。现在,她浑身糊满泥浆,一只鞋帮绽开,指头露在了外边。

因为水还没到这里,城内的大混乱此处人并不知情。尽管民警和军人竭力催促,三千多名居民仍然滞留在堤外,不听从劝告。

敬老院的人还在打扑克消遣,其中有倚老卖老者说民国,道清朝,明明水就要到来了,还在举例论证不会发水。

田晓霞一到这里,便很快弄清了情况。她找到了气得快要发疯的市公安局副局长,从怀里掏出记者证,像足球裁判亮黄牌一样,在副局长面前一晃,说:“我是记者,请你命令民警端起枪,上起刺刀,强迫群众撤离!”

公安局副局长如梦初醒,听从了这个小女孩的指挥,立刻命令民警端起上了刺刀的枪,强迫这些恋家如命而又顽固不化的市民撤退。三千人在刺刀的逼赶下,嚎哭着、咒骂着撤退了。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她跟着他们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然答应,立刻成了副局长的“高级参谋”,指挥警察四处奔忙着救人。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儿打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田晓霞刚把用塑料袋装好的稿子交到副局长手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

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

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

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身影,并伸出一只手,似乎抓住她亲爱人的手,接着就在洪水中消失了……当省委书记乔伯年和省上的其他领导人知道跟随他们来的女记者牺牲后不久,又弄清了这就是田福军的女儿,所有的人都在指挥部既难受又大惊失色。

第二天凌晨,乔伯年指示回省城组织支援的吴斌,尽快把这消息告诉福军同志。于是,吴斌坐直升飞机返回省城后,就在飞机场向田福军打了那个如同五雷轰顶般的电话……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三十一章)

【点拨】以上部分文字主要讲述了田晓霞在洪灾来临时不畏艰险,自告奋勇上前线采访,在采访中帮助公安局长疏散灾民直至为救小女孩牺牲的经过。以上故事突出表现了田晓霞英勇果敢、机智超群、临危不乱、有大将风度、舍己救人的性格特征。

四、实战演练

1.下列对名著欣赏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精心刻画了祥子和虎妞两个勤劳、朴实、憨厚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C.《卖火柴的小女孩》寄寓了安徒生对孤苦无助的孩子无限的关爱和同情。

D.《平凡的世界》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平凡人的形象。

2.阅读下面名著文段填空。

秋田里的大忙乱一结束,他就拖着两条疲惫不堪的腿四处跑开了。经过一番艰难机巧的讨价还价,他把原来那台小型制砖机卖给了石圪节新开张的砖瓦厂。

上面文段节选自当代文学名著《》,该名著曾获文学奖。文段中的他指的是(人物),请再写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3.孙少平当煤矿工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你概述其故事情节,字数150字左右。(提示:要有起因、经过、结果等)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天之内,所有帮孙少安干活的本村人,都咒骂着别人也咒骂着自己,灰心丧气地各回了各家。一些人走时留下话:你孙少安小子无论如何得给我们开工资,要不,马上种麦子,我们拿什么买化肥呢?

上文描写的是在孙少安的砖场发生的一幕,在这一幕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孙少安是怎样解决众人的工资的?请你简要概述。

5.在《平凡的世界》中,一个叫田五的人善说“链子嘴”,他常即兴把村里的一些人、事编成顺口溜,如下面这个顺口溜:

孙少安,走河南,

买回个东西不简单,

嘴里吞下泥疙瘩,

屁股后面就屙砖!

孙少安的结局篇6

十年间,张汝华先后130多次收受、索要他人贿赂人民币120多万元,欧元2000元、金条2根,并为相关人员谋取利益。20名行贿者中有18名是他的下属。

拿钱买官

2006年4月,淮安市环保局下属的环科所决定公开招聘一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该局职工赵强的关注。原来,赵强的妻子已经在环科所工作,但工作性质是合同工,一直盼着有机会转为事业编制。为了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赵强决定直接找张汝华帮忙。

几天后的一天晚上,赵强打电话给张汝华,说想到张汝华家里汇报一下工作。张汝华当即答应。赵强见张汝华没有拒绝,便用报纸包了4万元现金放进包里。到了张汝华家后,赵强向张汝华汇报了自己妻子的工作情况,并明确提出环科所招聘的事,希望张汝华帮帮忙,张汝华当即答应。见张汝华如此爽快,赵强随即把装有4万元的纸包递给张汝华,张汝华客气一下就将纸包收了下来。不久,赵强的妻子果然顺利应聘成功,解决了梦寐以求的事业编制。为了表达感谢之情,在2006年年底一天,赵强到张汝华家中再次送上2万元人民币。

有了这两次“亲密”接触,赵强决定保持好与张汝华的关系,以便为自己以后的升迁铺路。从此,每到春节,赵强都会按时到访,并送上3000至5000元不等的拜年红包。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元月,赵强终于得到提拔,被任命为环保局下属的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文件下发后的当天晚上,赵强再次送上2万元现金表示感谢。2011年6月,赵强所在的监测站升格为副处级单位,赵强也水涨船高解决了正科级。虽然是自然升格,但也是经过了测评、考察程序。为了感谢张汝华的帮忙,当年6月份的一天晚上,赵强再次送上现金2万元。至此,在短短的5年时间里,赵强先后送给张汝华12万余元。

“很有特色”的行贿

但是,在众多向张汝华送钱买官的人员中,赵强的行贿数额还不是“冠军”。

钱枫在环保局工作多年,虽然工作努力,但一直原地踏步,十几年下来,还是个普通职工。在一次与朋友闲聊中,钱枫说起了自己的烦恼。朋友立即点拨钱枫,要想提拔,必须向局长表示表示。加之此前钱枫多次听闻,不送钱根本提拔不了。于是,钱枫决定找机会向张汝华靠拢。

2007年中秋节到来前,钱枫以过节看望领导为借口,第一次向张汝华送上2000元现金,张汝华客气了一下就将钱收下。此后,2008年春节和中秋,钱枫又先后两次各送上2000元。但是,提拔的事仍没有一点动静,钱枫心里不禁有点着急,揣测是不是自己的钱送少了,决定加大筹码。2009年春节和中秋到来前,钱枫先后两次各送上3000元。2010年春节和中秋到来之际,钱枫继续加大礼金,将现金从每次的3000再次提高到5000元。

2010年8月,听说张汝华的小孙子出生,为了给张汝华留下深刻印象,钱枫决定以到医院看望孩子为名,给张汝华来点“大”的。经一番思量,钱枫用一只信封装上了6666元现金送给了张汝华的儿媳。这个信封很快被原封不动地转到张汝华手里,看到四个六的吉祥数字,张汝华心里很高兴,甚至在被审查期间,还夸赞钱枫的这次行贿“很有特色”!

钱枫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2010年下半年,在张汝华的过问下,钱枫被解决了副科级问题。此时,省环保系统要求各地新成立一个部门――环境评估技术中心。钱枫立即瞄上了评估中心主任这个位置。为了趁热打铁,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晚上,钱枫宴请张汝华吃饭,饭后送给对方一件生肖黄金饰品!

转眼又到了春节。成立环评中心的事情基本确定。为了拿下环评中心主任这个宝座,在春节前的一天,钱枫来到张汝华家中,送上过节费5000元。但是,钱枫仍然觉得心里没底,在春节后没几天,钱枫又送上现金2万元,再次明确提出希望担任评估中心主任,同时汇报了自己工作思路。张汝华听了汇报后,仍没有明确表态,但很爽快地将钱收下。

2011年6月,淮安市环保局成立环评中心的文件正式下发,并由钱枫主持工作,但是并没有对职位进行正式任命。此时,钱枫听说还有别人觊觎这个职位,这个职务还不一定是自己的,为此非常着急,为了将此事落实,钱枫又送给张汝华5万元现金。不久,钱枫任环评中心主任的文件正式下发。

至此,钱枫在5年多时间里,先后向张汝华贿赂人民币112666元,购物卡6000元,价值近8000元的生肖黄金饰品1件。

办事结果并不在乎

有了钱枫这样从普通职员一跃成为实权部门负责人的“示范”效应,淮安市环保局内逐渐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要进步,拿钱铺!一时间,诸多最追求“进步”的职工,纷纷拎着钱袋子在各种场合纷纷向张汝华汇报“思想”。而对于带着“东西”来汇报的,张汝华敞门欢迎,对带来的“东西”当然照单全收。但至于能否满足对方的意愿,张汝华似乎并不在意。

2007年,淮安市要创建部级环保模范城市,为了做好各项迎检工作,淮安市从各个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创模办,环保局某部门副主任孙斌也被抽调进去。在被抽调前,张汝华找孙斌谈话,希望孙斌好好工作,等创模成功了,会向市委推荐孙斌为副处级。孙斌听了以后,感到提拔有希望,便将这话记在心里。

为了提醒张汝华对自己的承诺,2008年和2009年春节前,孙斌先后两次来到张汝华办公室,分别送上1000欧元。张汝华笑纳。

转眼到了2009年年底,此时,淮安市已经顺利通过创模验收,孙斌见两次“投资”下去,自己副处级却仍然没有一点动静,不禁有点着急,决定加大对张汝华的“投资”力度。2010年春节前一天,孙斌来到张汝华的办公室,又将一只装有100克金条的小盒子送给对方。

但连收了孙斌三次钱,张汝华先后多次亲自找市里的主要领导,并与组织部领导沟通协调,向他们当面推荐提拔孙斌。但因种种原因,市领导对此事一直没有点头。此时的张汝华心里已经明白,为孙斌解决副处级基本已不可能,但当最后一次面对孙斌递过来的纸袋,张汝华还是半推半就地收下了5万元现金。为了安抚孙斌,不久,张汝华将孙斌提拔到环保局的一个实权部门担任主任。此事就此了结。

“不办事,送钱的人也不知道”

但是,并不是对每一个送钱的人,张汝华都会给予“积极”回应。他也有“坚持原则”的时候。

2010年1月,在先后送上4万元人民币后,环保局工作人员李飞被张汝华提拔到了拥有实权的环境监察局任局长。但是,在担任了局长几个月后,李飞发现,环境监察局局长虽然拥有实权,但是工作风险也比较大,在日益重视环保的大背景下,说不定哪天就会因渎职被追究刑事责任。为了调换一下岗位,2010年8月,李飞以祝贺张汝华小孙子出生为名,给张汝华送上2万元现金,并说出了自己先调换岗位的想法。

见将他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还不满足,张汝华对此有点反感,没有答应李飞的请求。但是,李飞没有死心,又先后四次送上3.4万元人民币。对李飞送来的钱,张汝华每次都照单全收。但直至李飞因涉嫌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李飞仍然原地没动。

2012年上半年的一天,李飞所在局办公室主任周萍来到张汝华的办公室,向张汝华汇报工作后,并将一只信封放在张汝华的办公桌上,张汝华客气了一下,就钱收下了。

周萍离开后,张汝华发现里面是5000元现金。看着周萍的背影,张汝华不禁发出一声冷笑。原来,周萍曾是环保局会计,由于来往密切,张汝华很快就与周萍成了情人。但张汝华偶然一次发现周萍在一笔财务上做了手脚,报销了私人费用。这让张汝华心里比较害怕,觉得周萍心计太重,长期下去,很可能会害了自己,于是,张汝华开始与周萍疏远。不久,张汝华将其调往下属的一个部门工作。

对于周萍突然造访,张汝华当然心知肚明。不久,李飞递给张汝华一份局里拟提拔人员报告。张汝华一看名单,上面果然有周萍的名字。因为有了此前对周萍的反感,张汝华随手将这份名单扔进了垃圾篓。受周萍的连累,拟提拔名单上的人,张汝华最终一个也没有提拔。

记者翻阅卷宗发现,张汝华收了钱却没有满足行贿者“诉求”的涉案金额,就高达近20万元。至于张汝华为什么钱照收,事却不办,张汝华案发后对办案人员坦白:“一是因为贪婪,有钱送上门,不想拒绝。二是给我送钱的人,就我和对方两人知道,即使送钱了事没办成,送钱的人也不敢说,而且收了钱后有没有帮他,他也不会知道啊!”

每逢节日大“丰收”

纵观张汝华受贿案,给人一个深刻印象是:张汝华收钱的“胃口”特别好。四五万他不嫌多,两三千他也不嫌少。在担任局长的近10年里,每年的中秋节和春节两大节,都是张汝华“丰收”的时候,现金、购物卡、金条,什么都“可以有”,单单购物卡,几年时间就收了十几万;除了传统节日,下属的送钱时机也名目繁多:岳父去世、孙子出生、自己生病住院、每年庆生等等,都是下属们送钱的绝好良机。而收钱的地点,也可谓随遇而安:除了在家里和单位办公室这两个主要地点外,在家门口路上、街上天桥旁边甚至浴室门口,哪里接到“预约”电话,张汝华都一概爽快出来“收钱”。

虽然如此,张汝华还不满足。逮住机会,还要主动伸手要钱。

为了离家近点,淮安开发区环保分局副局长孙芳早就想调回市局上班,但一直没有机会。2009年,环保局下属的环科所空了个所长位置。孙芳觉得,如果能坐上所长这个位置,既能进城,职级还能从副科职升为正科职,于是,便先后两次来到张汝华的办公室,提出调到环科所工作,但张汝华都未置可否。2009年4月份的一天,孙芳找到张汝华妻子的单位,向她送上2万元现金,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几天后,孙芳再次来到张汝华的办公室谈调动的事情,张汝华果然态度大变,承诺有机会帮其解决调动的事情。不久,孙芳如愿以偿,调回局里担任环科所所长。为了感谢张汝华的提拔,孙芳以各种名义,先后给张汝华送上人民币5万多元

但是,对孙芳频繁送来的钱,张汝华似乎并不满意。在张汝华看来,环科所是盈利部门,有独立的财务,所长是个肥缺。孙芳坐上这个好位置后,张汝华一直没有对其调动过,就冲这点,孙芳应该欠自己更多的人情。

2011年2月份的一天,孙芳到张汝华办公室汇报工作,张汝华随口说道:“孙所长啊,听说那个ipHone和ipaD蛮好玩的,现在大家都在玩这个,什么时候给我弄一个啊?”因为张汝华说的是“英文”,孙芳竟一时没有听懂,但既然张汝华说了,孙芳当即爽快答应。

回到单位后,孙芳问单位的一名副所长,张汝华所说的ipHone和ipaD什么意思,根据孙芳的发音,副所长告诉孙芳,局长说的应该是指苹果手机和苹果平板电脑。孙芳听了,当即安排这位副手具体去办。这位副手当天就买了一个苹果手机和一个苹果电脑送到张汝华的办公室,张汝华非常高兴,在这位副所长的手把手示范下,张汝华饶有兴致地花了半天时间,学会了两台洋货的使用。

被张汝华敲过的,还有一位房地产老板郑飞。

几年前,郑飞开了一个香料公司,就在公司试生产并准备验收的时候,周边老百姓认为这个公司会影响环境和身体健康,便四处上访,要求公司搬走。考虑到搬迁对公司利益损失太多,郑飞就找到张汝华帮忙协调此事。后在张汝华的帮助下,该公司顺利通过验收,并帮助做通了周边群众的工作,使郑飞的公司顺利投产。为表示感谢,郑飞先后11次会安排人给张汝华送上购物卡近3万元。

2009年,张汝华的亲家想到淮安定居,张汝华听了很高兴,就出面帮他买房子。经过打听,此时的郑飞已经开始搞房地产开发了。想起以前对郑飞的帮助,张汝华决定就买郑飞开发的房子。最终,张汝华以低于市场价近9万元拿下一套商品房。

帮人卖酒拿了21万顾问费

除了批发官帽,张汝华还有个“企业顾问”的身份。

2010年初的一天,张汝华同村一位长辈张寿臣来到张汝华的办公室拜访。张寿臣在一酒业公司担任总经理,负责向外推销白酒。因为公司的酒品知名度不高,销售业绩一直不佳。为了迅速提升公司酒的销售量,打开产品销售市场,张寿臣决定找一些有社会地位、社会影响的人,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去多销售酒。于是,他很自然地想到了手握大权的张汝华。

张寿臣提出,想聘请张汝华作为自己公司的“品鉴顾问”,希望环保局及下属部门宴请的时候,能带头使用他们公司的白酒,并明确提出会给他一定数额的“顾问费”。见有钱可赚,张汝华当即应允。

此后,环保局及下属单位的招待用酒,全部从张寿臣公司拿货。除此以外,张汝华先后打电话给辖区内多位县区环保局局长和多家排污企业负责人,让他们需要用酒的时候,就和张寿臣联系,然后将张寿臣的号码发给对方。在有求于自己的单位和企业请他吃饭的时候,张汝华也会故意叫上张寿臣,将他介绍给这些单位负责人。

在张汝华的“招呼”下,张寿臣的白酒销量直线上升。为了感谢张汝华的帮助,并继续调动张汝华的“积极性”,2010年4月,张寿臣向张汝华银行卡打去人民币1万元。此后,每个月张寿臣都会按时给张汝华1万元“顾问费”,截至案发,张汝华先后收取张寿臣的“顾问费”21万元。

孙少安的结局篇7

说得最多的还是安全问题。耿飚说:“你们所有陪同小平同志出访的同志,除了要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负责小平同志的安全,你们都是小平同志的警卫员。”

经过中美双方商讨,美方将对邓小平访美期间的安全完全负责,整个安全工作将在美国特勤局的统一计划和指挥下,组织警察、情报人员等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完成,其主要负责人是华伦・泰勒,他的副手为保罗・凯利。而邓小平的近身安全警卫,则由中方承担。

中方的安全工作由以邓小平特别助理身份随行的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后任安全部首任部长的凌云来负责,承担实际任务的只有七个人,其中邓小平的贴身警卫是中央警卫局的张宝忠,而领头的是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

临行前,孙勇去陈云家里看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的老首长。沙发上的陈云扔下报纸:“我听秘书说你要随小平同志去访问美国?”

孙勇答道:“是的。怎么保证小平同志的安全,我感到担子很重,压力很大。”

陈云点点头:“当年去重庆和谈判,中央开了几次会议讨论,都不同意去。因为这个人心狠手辣,杀了我们多少革命同志,大家担心主席的安危呀。结果主席说服了大家,三个精干的警卫员随同他去了。虽然遇到了好多惊险事件,但是在领导下都化险为夷,主席安全回到延安。”

孙勇静静地听着,表情肃然。

陈云接着说:“你这次的任务非常重大。美国有两亿人口,有一亿多人有枪,社会治安很乱,经常发生枪击案。历史上,他们连自己的总统都保护不了,林肯、肯尼迪都是遇刺身亡,罗斯福、杜鲁门遇刺幸免于难。你们一定要了解美国的社会,了解美国的治安情况,和美方紧密合作,保证小平同志这次访问的安全。”

关于自己的安全问题,邓小平就向孙勇等人说了一句话:“就算你们带上机关枪,带一个团去,也不一定保得了安全,还是主要依靠他们吧。”

孙少安的结局篇8

笔者认识这样一位老营销人老孙,四十多岁的年龄,早年靠搞印刷发家,赚得第一桶金,好在当时自己比较有投资眼光,用赚得的第一桶金六百多万在北京、上海买了多处房产。后来由于自己投资其他生意失败,基本是亏得血本无归。他经常自嘲自己“穷得只剩下房子了”。现混迹于营销江湖,走南闯北,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老孙发挥自己的公关特长,经常为厂家牵线搭桥——为产品找市场,为市场找产品,他与人一见面基本是自来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左知语文右知数学,反正什么话题他都能扯上几句,最神奇的是,他还不是一个厂家的正式供应商,最多算一个还没有给厂家供货的“编外供应商”,却得到厂家老板的赏识,视为座上宾,厂家老板的重要饭局都带上老孙,老孙与厂家各级主管的关系混得非常熟,几乎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凭其超强的公关能力,老孙被授予了“金牌皮条客”的美誉。

老孙混迹江湖,酒场肯定很多。老孙是个南方人,但在盛行酒文化的北方,也特别吃得开。许多北方人在酒桌上都怕老孙,不敢与其拼酒,并俯首称臣,甘拜下风。并不是老孙的酒量特别大,而是老孙在酒桌上有一套独特的营销战术。

老孙酒量算还可以,但比北方很多能喝的还是差得远。但老孙有一个人特长,就是特别善于喝快酒。他的酒量在一斤半内,超了量必醉无疑,但他能一气把一斤半喝完。很多北方人虽然有两斤以上的酒量,但都必须在饭局的两三个小时内喝完,一气喝完都搞不定。老孙就充分发挥自己善于喝快酒的特长,在饭局上一开局就采用气势上非常凶悍的“二比一”战术:即用装三两白酒的杯子,别人喝一杯,老孙自己喝两杯。两杯一喝,半斤酒就下肚了,很多在酒桌上的人就被吓住了,心里开始打鼓,摸不清老孙的底细了。很多人就不敢贸然敬酒了,随后老孙就抓住了酒桌上的主动权,由被动变主动,根据自己的节奏来调节喝得多少了。他称此招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毕竟酒喝多了伤身体,能少喝还是尽量少喝。

老孙虽然此招屡屡奏效,但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一次与西北的一位客户喝酒,老孙别出心裁,三钱一杯的酒杯,面前摆了十八个,声称为表示对东道主的感谢,自己先干为敬。这样,半斤酒已经下去了。老孙想不到的是,对方毫无惧色,礼尚往来,回敬了十八杯酒。回敬完了之后,又称喝酒必须“酒过三巡”才体现礼仪,三巡过后,老孙的一斤半酒量已经到顶了,后边的其他敬酒就根本招架不住了,自己当晚喝完酒如何回去的,自己都不知道了。

痛定思痛,老孙经过总结,发现西北人喝不了自己南方浙江当地的黄酒,因为那个酒喝着酸不拉几的,但后劲很大,很容易醉人。老孙招待西北的那位客户就用黄酒,果不其然,西北客人大醉。老孙随即公布,大家以后不要在争酒了,到了你的西北地盘你不要再用西北白酒招待,到我的地盘我也不用黄酒招待了。从此大家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了。

老孙经常自夸说,别人称自己的酒品好,通过上述的酒桌营销战术,还是有些靠谱的。

孙少安的结局篇9

一.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主动请战奋勇争先

2月3日阿城区公安局禁毒大队接到上级指示,自2月4日起禁毒我大队开展阿城区二道街及仁寿胡同“街长制”疫情巡控任务,孙超然同志不顾自己的心脏疾患主动请战,要求带队开展巡控工作。后根据阿城区政府疫情指挥专班工作要求转往阿城区东关一品、东环嘉园小区带队开展巡控工作。 

巡控工作地理范围广、工作时间长、接触人员复杂、群众情绪不稳定,工作压力十分巨大。孙超然同志每天天不亮就第一个到达巡控岗位,与上一班巡控工作人员做好交接,与接触到的每一位群众讲解政策和防疫知识并落实防疫措施。遇见不理解防疫巡控工作的群众,孙超然同志总是耐心讲解,用真心实意感动群众,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我是党员,我必须想在前头、干在前头。”孙超然同志每天来得早,回得晚,没有现成的防疫宣讲材料,孙超然同志就自己从网上查找防疫知识,抽时间与阿城中医院的医生交流,利用下班时间编辑材料,每天回家之后还要用微信与开展巡控工作的同事交流和分享巡控经验,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自觉充当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用拼搏的精神和带头意识赢得了同事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转战执勤车站机场,温馨服务任劳任怨

2月17日根据市公安局抗击新冠疫情工作部署及阿城区防疫工作安排,禁毒大队开始在哈尔滨火车站及哈东站开展勤务工作。考虑到哈东站距哈阿高速路口较远且执勤地点空间小、人流密集、防疫压力大,孙超然同志再次主动请缨,主动要求带队在哈东站开展勤务。

2月17日晚7时许,两名阿城籍旅客马某、徐某在哈东站下车后无法返回工作岗位,情绪十分焦虑。孙超然同志第一时间接待了马某、徐某,在详细了解了二位旅客的情况后迅速复核了二人的个人信息,在确定符合条件后立刻为马某、徐某办理了目的地填报。由于哈东站直达阿城的转运车临时无法开动,孙超然同志与市、区疫情防控部门协调,冒着午夜凛冽的寒风走出火车站,徒步往返三四个街区找车将二位乘客送至哈西站,再由哈西站转运车送回阿城并与相关单位对接。孙超然同志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用极大的工作热情换取了群众的理解,用积极的工作态度换取了群众的配合。上车前,马某、徐某两位乘客感动地说“现在才知道,执勤的警察同志实在是太辛苦了,你们真是咱们阿城群众的贴心人!”

2020年3月1日,刚刚结束哈东站24小时执勤任务的孙超然同志接到阿城区公安局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3月2日机场执勤点临时需要替班,孙超然同志二话不说毅然承担起机场替班执勤任务。“现在正是抗击疫情最难的时候,哪个岗位压力都不小,执勤的同志都很难。作为党员,作为人民警察,在关键时刻咱得顶得上去。”同班组执勤的同志都对孙超然同志勇于担当的精神十分感动,纷纷主动请战,参加机场替班执勤工作。在机场执勤期间,阿城区公安局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同志考虑到孙超然同志身体健康状况,栾惠斌副局长携王大毛同志特地来到执勤现场协助开展勤务工作。“领导的好意我心领了,你们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全区巡控和‘三站一场’的同志们都需要你们的支持和协调,我们不能占用全区的资源。”在谢绝了领导的帮助后,孙超然同志继续投入到了紧张的勤务工作之中。“既然我站在这,就必须尽职尽责,站好每一班岗,是我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抗击新冠疫情执勤工作中的小事只是孙超然同志在日常勤务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在执行抗击新冠疫情勤务的日日夜夜,孙超然同志的事迹都与无私奉献紧密联系,一桩桩,一件件,说不完,道不尽,感动群众,温暖人心。

三.永葆本色冲锋在前,不忘初心坚守岗位

疫情防控工作总是伴随着危险。3月9日晚10时14分,从烟台到哈尔滨东站的火车准时进站,在全市各区防疫卡口前的红外线热成像仪突然报警,有一名旅客体温过高。在火车站工作人员将其带至隔离观察区后,此人突然开始气喘、咳嗽,情绪一度十分激动,摘掉口罩追逐工作人员和在场群众,现场局部陷入混乱。孙超然同志见状第一时间上前对该群众进行稳控并协助火车站工作人员疏散周围群众,在火车站驻点医务工作者对该人的症状及其所携带的诊断材料进行复核后,将该人送至隔离点进行集中安置。

随着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一线防疫工作进展迅速,社区防疫管控工作越发严格。为了严格遵守省、市、区防疫规定并完成哈东站勤务工作,孙超然同志在每个值班日早上不到七点就从家中出发,顶风冒雪徒步近五公里来到阿城区公安局取指定执勤车辆,再驱车近五十公里前往哈东站开展防疫勤务工作。勤务同事防护用品不够怎么办?孙超然同志自筹口罩发给一起值班的同事。勤务工作地点吃饭不方便怎么办?孙超然同志在家中做好几份饭菜,每天用多层包裹和保温饭盒带到勤务岗位,让一起值班的同事在夜班里也能吃上一口热乎饭菜。勤务工作地点休息不方便怎么办?孙超然同志向在阿城的亲属借了折叠床和配套的铺盖带到勤务地点给一同执勤的同事休息用,在自己下班后,床和铺盖留给下一个班组的同事用,他自己累了却蜷缩在执勤的椅子上熬过每一个执勤的日日夜夜。

孙少安的结局篇10

5月13日,新华网消息:13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被公安机关缉捕归案,3名在此案中渎职的工作人员已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该消息说:“3月20日凌晨1时13分至30分期间,孙志刚遭同病房的8名被收治人员两度轮番殴打,当日上午10时20分,孙因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网易、搜弧、新浪、人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广东新闻网、东北新闻网等各大门户网站同日转载,《南方都市报》同日有就该文内容相同但措辞稍微不同的报道。

然而后一报道的结论尽管与前一报道隐含的结论完全不同,但却没有一句话指出前一报道的任何失实之处。5月13日中国新闻网、中华网、南方网、《广州日报》等报道类似内容后还特别以“广东省和广州市政法部门负责人感谢新闻媒体对本案的关注,欢迎新闻媒体对公正司法发挥积极监督作用”作为报道的结束语。在此之前,也只听到人们对《南方都市报》揭露孙志刚案的赞扬,几乎没有人对《南方都市报》揭露的事实提出质疑;唯一的例外是《北京青年报》5月1日对孙案的报道中提到派出所警察在探望死者亲属时私下透露孙是被同病房来自8个不同省份的病人打死的,但《北京青年报》5月4日对孙案的报道又通过胡仕波律师的简明分析从作案技巧、作案工具、作案环境、作案动机对这一说法进行了否定。

由于《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5日对案件前因后果的报道比较详细逼真,而新华网5月13日的报道只告诉人们结论,警方一度声称拥有的同病房病人打死孙志刚的录像带又迟迟不给死者家属看,结果引起舆论的强烈质疑。本人经过仔细对照孙案的上述两种报道,也发现疑点很多,黄村街派出所某些警察作案的嫌疑一点都没有减轻。

据《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5日的报道,“是在切开腰背部以后,法医发现,孙志刚的皮下组织出现了厚达3・5厘米的出血,其范围更是大到60×50厘米。”“从肩到臀部,全是暗红色,还有很多条长条状伤痕。”“孙志刚双肩各有两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形黑印,每个膝盖上,也有五六个这样的黑印,这些黑印就像是滴到白墙上的黑油漆那样明显”。“孙的身体表面有多处挫擦伤,背部可以明显看到条形皮下出血,除了腰背部的大面积出血以外,肋间肌肉也可以看到大面积出血。”“孙志刚的左肋部,有一团拳头大小的红肿。”“内脏器官没有出现问题,未见致死性病理改变。”“综合分析,孙志刚符合大面积软组织损伤致创伤性休克死亡。”这些都是另一家医院尸检的结果,而且尸体至今还保存着,是不大可能做假的。

这种遍体是伤却只伤肌肉软组织和部分表皮而不伤内脏的手段的确非常“专业”,其目的应该是故意慢慢地折磨孙志刚使他极度痛苦而不是要他的命,同一个病房里怎么碰巧有那么多“专业打手”?从创伤的多样性可以看出必有作案工具而且不止一种,医院里哪来的作案工具?长时间处于极度痛苦中的孙志刚必定要大喊大叫,这显然不可能不引起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注意。8个来自至少6个不同省份的病人怎么形成一个共同的目的也是个谜:孙志刚刚从收容所出来,与他们无冤无仇身上也无钱,这8个来自不同地方的病人靠什么动机达成一致铤而走险。

问题还远远不止于胡仕波律师看到的这些。另一个明显的破绽是《南方都市报》4月25日报道中提到的护理记录与5月13日公布的调查结论明显矛盾。萧瀚在《质疑孙志刚案的调查结论》一文中对此有详细的分析,我也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

“护理记录表明,入院时,孙志刚‘失眠、心慌、尿频、恶心呕吐,意识清醒,表现安静’,之后住院的时间,孙志刚几乎一直‘睡眠’:直到3月20日早上10点,护士查房时发现孙志刚‘病情迅速变化,面色苍白、不语不动,呼吸微弱,血压已经测不到’。”这表明孙志刚临死前的若干症状在他入院的时候就有了,而且值班医护人员认为救治站并没有发生打人的事。

尽管孙志刚家人、同学说孙志刚没有心脏病,尸检也表明孙志刚死于心脏病是救治站在撒谎,但是这还不足以证明上述护理记录是假造的。如果护理记录是假造的,那么救治站医护人员假造护理记录的动机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袒护几个素不相识的外地人而干明显会得罪本地警察甚至要冒坐牢风险的事?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吗?那么他们为什么要放任一些病人往死里打另一个病人?为什么当时既不阻止又不报警?他们就不怕丢饭碗?

医护人员擅离职守也许是稍微合理一点的解释,但是这也解释不通。派出所、收容所不是亲生父母也不是恩爱夫妻,慢性病或一时身体不适的小疾,警察会送你去治疗?救治站会收治?如果是急症重症,那么就会生出下列疑问:第一,身强力壮的27岁的孙志刚如果在进医院前没有受到沉重打击,他为什么被送往救治站?第二,自己身患急症重症的病人,哪有力气把孙志刚折磨成那个样子?第三,对于急症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来说,擅离职守的可能性有多大?第四,孙志刚的伤情表明对他的折磨是长时间的,值班医护人员长时间离开岗位,救治站其他病人能没有感觉?第五,孙志刚被折磨时的大喊大叫其他病人为什么没有听到,他们都碰巧是聋子吗?第六,值班医护人员如果真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失职而伪造护理记录,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及时将尸体火化而让死者亲友得到这一最重要的证据?他们想陷害警察吗?难道当地警察比外地民工还好欺侮?

这些疑问可能暗示的最大可能是:值班医护人员总体上并没有造假,他们把孙志刚死因写成“心脏病”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在此案没有告发的情况下好对警察有个交代。

一份张贴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上的收审孙志刚的审批表影印件(是否真实当然还需要鉴定,但也没有理由把它排斥在证据线索之外)显示,警察造假的可能性反而比值班医护人员造假的可能性大。同一张表格上既写了孙志刚的身份证号码又写了孙志刚“无固定住所、无生活来源、无有效证件”,这张表格还表明孙志刚的收审在3月17日就得到过(市)区公安局的批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孙志刚是2003年3月17日晚10点出门去上网巴时被警察收容的,已经快到睡觉的时间了,找分局批准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份表格还说明收审孙志刚不符合规定从表格本身就能看出来,因此审批此表的领导对于非法收容孙志刚的责任一点也不比直接收审孙志刚的警察小。而5月13日的报道告诉我们,警方的责任仅仅是黄村街派出所个别警察渎职。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这张表格如果不是收审孙志刚前就“批准”了的表格,便是3月18日以后伪造的表格。

此外还有种种疑问:如果孙志刚在进救治站前没有受到严重伤害,为什么在明确孙志刚不是三无人员以后收容站、救治站不让孙志刚的朋友见孙志刚?如果不是怀疑警察作案,为什么那么多广州律师不敢接这个案子?为什么当地公检法要踢皮球(参见《北京青年报》5月1日的报道)?折磨孙志刚的手段很“专业”又意味着什么?难道我们的警察学校里有“打人专业”?有没有曾经把孙志刚跟看守所里的嫌疑犯关在一起过?

既然孙志刚案疑点太多,警察作案的嫌疑又这么大,那么由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侦察此案,就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虽然说“广东省、广州市迅速成立有政法委、纪检、监察、检察、公安、民政、卫生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但是这个庞大的调查组既无法定侦察权力又无侦察经验,实际上也就是听听汇报、评议一下专案组所给予的结论和重要证据而已。因此调查结论与4月27日黄村街派出所领导看望死者家属时私下透露的几乎一模一样,也就不足为怪了。

警察涉嫌重大犯罪而让当地警察来侦察,最令人忧虑之处还不是能否将真凶绳之以法,而是为了掩盖罪行有可能嫁祸他人。本案被捕的8名外地民工的命运,令人担忧。其中最让人担心的一点,就是黄村街派出所自称有救治站病人群殴孙志刚的录像,却又迟迟不肯把这既不涉及国家机密又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录像给死者家属过目。

犯罪现场录像这个东西的证明力是很强的,它一下子给“在床,捉贼拿赃”的印象,足以把人们从前对案件的种种疑虑打消得干干净净。录像唯一不能消除的疑点只有作案动机,但这不难通过刑求得到,孙志刚被送到救治站的时候不是“感谢”黄村街派出所警察吗?

正是录像的这种强大的证明力,让人更加担忧;因为录像并非不可以伪造,需要的只是时间!

让人非常惊讶的是,最初提出有现场录像的是广州市民政局与医院方面的人,目的是证明孙志刚不是在收容中转站与救治站受伤的!(参见《南方都市报》4月24日报道)而孙志刚被收审前只到过三个地方,因此提出现场录像问题强烈地暗示着黄村街派出所是唯一可能的作案地点。如今的调查结论却认为救治站是作案地点,意图证明值班医护人员无罪的现场录像变成了证明他们有罪的现场录像。

收容救治站既不是监狱,也不是银行,要录像干什么?如果救治站并非此案发生前和此案发生后一直有病房自动录像,那么这个录像就极可疑:专门针对孙志刚挨打进行录像意味着什么?很可能意味着进行录像的人在监控指挥殴打,至少是放任殴打―――除非录像是伪造的。如果这个录像拿出来的时间越迟,伪造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现场录像存在的另一个重大疑问是:既然有录像,为什么不在孙志刚死亡后立即缉拿嫌疑犯?而要浪费公款等他们各自回家后再去全国各地缉拿?难道萨斯瘟疫肆虐期间也有人想乘机公款旅游一番?也许有人会说嫌疑犯作案后立即潜逃了呀。然而这也只能哄小孩子:收容救治站并不是普通的医院,那里的病人是暂时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如何跑?如果跑了,则门卫有犯渎职罪的嫌疑,怎么报道中没有门卫被捕?如果真的是他们作案后逃跑了,他们会乖乖地呆在家里等着广州警察去逮?如果他们到处流窜或隐居起来,在萨斯瘟疫肆虐期间广州警察怎么能这么快把8个嫌疑人全都逮到?

还有,既然有对警方有利的犯罪现场录像,难道案发一个多月后警察还没有看?这失职到什么程度了呀!如果看了,公安局在《南方都市报》4月25日第一次报道孙案前为什么不告诉记者,而任由他们丑化我国警察和政府的形象?如果公安局告诉了记者,而记者居然隐瞒或遗漏这一极端重要的信息,则不但报道失实,而且记者有严重过错,公安局岂有不消息进行严厉谴责之理?省政法部门领导又怎么可能感谢这种不负责任的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