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精选7篇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精选7篇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精选7篇

发布时间:2024-05-09 04:41:17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一篇

结论

多属性群决策是现代管理科学研宄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决策环境日趋复杂,决策专家在决策中更愿意采用模糊的形式表达其决策偏好。同其它模糊信息表示模型相比,区间直觉模糊数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达模糊决策环境下决策专家的犹豫度和不确定程度,因此本文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对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展开了研宄。虽然有文献已对此类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决策信息完全、决策信息不完全以及决策信息异构情景下的决策方法方面均需进一步深入研宄。因此,本文主要从决策信息完全、决策信息不完全以及决策信息异构情景下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展开研究。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1)决策信息完全情景下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宄

(2)决策信息不完全情景下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宄

(3)决策信息异构情景下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宄

Conclusion

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isoneoftheimportantcontentsofmodernmanagementscienceresearchandhasbeenwidelyusedinvariousfieldsofsocialproduction.However,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economyandthecontinuousprog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thedecision-makingenvironmentisbecomingmoreandmorecomplex,anddecision-makingexpertsprefertoexpresstheirdecision-makingpreferencesinavagueform.Comparedwithotherfuzzyinformationrepresentationmodels,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numberscanbetterdescribeandexpressthedegreeofhesitationanduncertaintyofdecision-makingexpertsinfuzzydecision-makingenvironment.Research.althoughsomeliteratureshaveconductedresearchonsuchissuesandachievedsomeresults,furtherresearchisneededintermsofdecision-makinginformationcomplete,incompletedecision-makinginformation,anddecision-makingmethodsunderheterogeneousdecision-makinginformation.therefore,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intervalintuition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underthesituationofcompletedecisioninformation,incompletedecisioninformationandheterogeneousdecisioninformation.themaincontentsofthisstudyare:(1)Researchonthe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underthesituationofcompletedecisioninformation...(2)Researchonthe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underthesituationofincompletedecisioninformation...(3)Researchonthe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undertheheterogeneoussituationofdecision-makinginformation...

创新点

(1)提出了一种新的区间直觉模糊信息集结算子,并据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2)提出了一种决策信息不完全情景下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3)提出了一种决策信息异构情景下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

innovations

(1)anew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informationsetcounterisproposed,andanew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isproposedaccordingly....(2)anintervalintuition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isproposedunderthesituationofincompletedecisioninformation....(3)an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methodisproposedinthecaseofheterogeneousdecisioninformation....

展望

现如今,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理论与方法依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本文仍存在诸多不足,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深入研宄,主要有:……

Researchprospect

nowadays,thetheoryandmethodof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isstillahotresearchtopicofscholarsathomeandabroad.inthispaper,thetheoryandmethodofintervalintuitionisticfuzzymulti-attributegroupdecisionmakingarestudied,andsomeresultshavebeenobtained.However,duetomylimitedability,thispaperstillhasmanydeficiencies,andtherearemanyproblemsthatneedfurtherin-depthresearch,mainlyincluding:…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二篇

结论的本意是用于回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版块中,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①简要复述论文主题和主要论点。

②重新阐述方法过程。

③概述结论对现有研究而言丰富的内容和具有价值的地方。

④简要归纳论文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包括方法的创新、背景的创新以及结果结论的创新。

⑤总结论文工作的意义。

theconclusionisintendedtoanswerthequestionposedintheintroduction.intheconclusionsection,thefollowingshouldbeincluded:

①Brieflyretellthethesisandmainarguments.

②restatethemethodprocess.

③outlinetherichnessandvalueoftheconclusionstoexistingresearch.

④Brieflysummarizetheinnovationofthepaper,whichincludesinnovationofmethod,innovationofbackgroundandinnovationofresultsandconclusions.

⑤Summarizethesignificanceoftheworkofthethesis.

在撰写结论时,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①不可使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包括参数符号、数学公式、代码块等。

②结论必须清晰表明观点。在撰写时容易忽略的一个点就是用词,类似“可能”“也许”“大概”等词语应当避免使用。

③在证据不是很确凿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反驳甚至否定他人观点或结论。

whenwritingyourconclusions,otherthingstokeepinmindare:

①Donotuseabstractandgenerallanguage,includingparametersymbols,mathematicalformulas,codeblocks,etc.

②theconclusionmustclearlystatethepointofview.onepointthatiseasytooverlookwhenwritingistheuseofwords.wordssuchasxxxmayxxx,xxxmaybexxxandxxxprobablyxxxshouldbeavoided.

③Don'teasilyrefuteorevendenytheopinionsorconclusionsofotherswhentheevidenceisnotveryconclusive.

本期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对今天的文章有独特的想法,欢迎给我们留言,让我们相约明天,祝您今天过得开心快乐!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三篇

三年的博士生生活一晃而过,回忆过去的岁月,心里觉得充实。论文快写完的时候我感叹了很多。首先衷心感谢导师张新实院士在论文设计、现场实验、论文定稿过程中,自始至终倾注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我的老师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宽厚善良的胸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我一生的学习树立了榜样。他的教学和鞭策将鼓励我在科学和教学的道路上做出巨大的努力和开拓创新。

感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杨裕生博士对我论文的全力支持,感谢他为我提供了从实验思路、经费、人员到实验仪器的一切实验条件。我要感谢他的团队——。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的各位同事可以说,没有他们,我今天的论文就没有了。

感谢重点实验室徐莉老师和李春林老师,从实验场地的建设到实验条件的准备都为他们提供了便利。感谢杨志杰老师,他教会了我使用实验仪器。在炎热的夏天和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他整天帮我做实验。在我困难的时候,我总是提供无私的赞助。感谢实验室钱伟老师对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安排,感谢在准备实验条件时给予我的赞助。感谢实验室的王健老师在我努力工作期间给了我生活中的各种赞助,鼓励我,为我分担各种艰辛。感谢实验室领导谢金生、陈光水、马洪亮、郭剑芬为我提供的实验思路和实验方法。感谢实验室曾宏达老师无数次抽出时间帮我处理计算机问题。感谢实验室的研究生韩志刚一次又一次的教我用仪器做野外实验,在仪器出问题的时候尝试各种办法帮我解决问题。

感谢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研究生。我不能在这里列出他们的名字来表达我对他们过去一年来对我的赞助和关心的感谢。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快乐而充实。它们将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风景。在此,我还要郑重感谢我的“饭团”同志崔继超、李保密、黄伟、杜子贤,他们为我单调枯燥的科研生活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当我的实验最难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为我放下手中的工作,无私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我抑郁的时候分享我的烦恼,在我不够自信的时候让我振作起来,从生活的每一点开始赞助我,鼓励我在一起的时候要开心快乐。在此,我要郑重感谢我的导师,福建农林大学林业学院教授吴博士。虽然我已经毕业离开了他,但在他的领导下,我似乎还是遇到了学业上的问题。我第一个想到找他,他总是耐心认真地用他渊博的知识回答我的问题。从论文的最初构思到实验的实施,再到实验数据的分析,每一步都蕴含着吴先生的深刻思想。我感谢我的老师。

感谢我在福建师范大学的舍友高、柯春婷、贾瑞霞,他们无条件让我住在他们的宿舍,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给了我很大的方便和赞助。他们在我紧张的时候帮我做实验,在我抑郁的时候帮我解决问题。幸福温暖的宿舍生活总是给我带来好心情,那就是生产力令人难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些小事情。

感谢我的姐姐,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的老师龚吉瑞博士。她总是不厌其烦的听我讲,讲我的论文,讲我的实验,给我提供解决方案,帮我修改论文。感谢北师大资源学院黄老师博士与我讨论我的实验想法并给我积极的建议。

感谢北师大资源学院教务处崔,感谢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感谢他为我提供的一切便利,感谢和我一起奋斗的博士班的`朋友们,吴、林彦国、乔振、吴建斋、刘洋等。感谢他们照顾我学校的一切事务,和我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我要感谢我的爱人。没有他的赞助、理解、包容和支持,博士生这三年的生活会大不相同。他在我完成博士论文的时候帮我做实验,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务。在我写论文期间,他帮我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他耐心地听完了我一遍又一遍的论文。论文写完之后,他在我们专业背景如此不同的情况下,帮我认真修改论文。

最后,我想把这份文件送给我深爱的父母,他们在我身后默默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为了我的论文和实验,我已经两年多没有见过他们半个多世纪了,我感到很内疚。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四篇

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该课题主要收集、整理和研究出土的汉代简牍、画像砖石、汉印、封泥、金石铭文等相关资料,借以理清内含的职官制度的内容。研究的重点是出土文献所见的职官制度资料。

首先,收集出土文献中关于汉代职官制度的资料,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理清它们的内部关系。其次,对传世文献中所记载的汉代职官制度的资料,也按照一定的顺序理清它们的关系。再次,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职官制度资料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它们相互的异同之处。最后,将所有的材料和目前存在的研究成果汇总在一起,加以综合比较研究,力图能够将它们内在的关系和性质理清,并形成结论。

难点是逐条的考证辨析,以及如何作出精当的结论。

2.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文献考察的方法,主要从各类出土资料中考察文献所遗的职官制度的内容。

3.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认为该课题本身就是一个填补空白的重大创新,因为目前还没有人这样系统地研究。况且,众多的出土资料以及零星的汉代职官制度研究为该课题积累了研究的基础。因此,如果能够下一番苦工,在吸收当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定能做到重大学术创新。

关于具体的创新点,需要在对所有材料进行初步整理之后,才能有更清晰的了解。

4.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2014年5月至8月,完成资料的搜集工作。

2014年9月至10月,完成资料的整理工作。

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完成初稿,并将其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在刊物上公开发表。

2015年6月至11月,进行修改、补充工作,并定稿。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五篇

1、结论

民法所保护的是人从生到死的权利,而我国墓地作为这一过程的最后环节却并未从法律中得到有效的保障。经营性墓地使用权是墓地使用权的一类,其上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依次阐明了经营性墓地使用权的历史演进、类型划分、内涵、价值、功能等内容。通过对立法现状与司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经营性墓地使用权在现实中存在的四大问题:定性不明、使用期限与合同续订规定不明、流转规定不明、市场化严重导致价格过高,其中定性不明为最主要的问题。对于经营性墓地使用权的权利定性问题,笔者对学界最为主流的债权说与物权说进行了归纳与比较,发现经营性墓地使用权的权利性质更加符合物权说,且应当属于物权体系中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对前文现实部分与理论部分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制度构建的建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法解释学或立法的方式明确经营性墓地使用权的物权属性,然后在明确物权属性的基础上理顺剩余问题,以保障权利人应有的权益。

2、展望

我国政府为推行殡葬改革,武断地将经营性墓地使用权认定为债权性权利,但经营性墓地使用权本身具有典型的物权特质,官方欲强行以债权关系来规制,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本文的写作旨在保护相对弱势的私权,促使官方以更为合理的方式推行殡葬改革。应当明确,保护私权的法律理念与殡葬改革的政治理念并非对立关系,二者是可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笔者在文中也提到了这一观点,但并未展开讨论。至于二者应当如何协调,以及权利的进一步完善,还需后来者进行更深刻的探讨。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六篇

20XX年9月博士入学时,导师侯运炳教授曾经对我说过,博士生期间做什么方向的科研并不要紧,关键是做科研的态度和掌握科研的方法。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导师不仅是教给我们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在使我深受触动的同时,也使我更加严谨认真地对待研究和学习,这些都将对我未来的人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启发性。借此机会,我谨向导师对我多年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最由衷的谢意。

同时,我也要感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其他的老师,正是老师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教导,使我能够较好地完成我的学业。

在论文写作及资料查询过程中,得到xxx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周健奇同志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张浩、于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还想感谢的是实验室的各位同门,博士研究生期间,与大家一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收获了很多,没有大家的支持与鼓励,很难顺利度过博士生期间的学习,向同门表示感谢。

最后,感谢一直陪在我身边给我支持、鼓励、安慰的家人、爱人以及朋友们,是你们给了我生活及精神上的支持,为我顺利的完成学业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爱你们。

博士论文结论展望范文第七篇

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写作

今天,再谈谈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写作问题。博士生入学即可以选题,但开题报告是有要求的。其要求是我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来的经验总结,同时也参考其它高等院校如南开大学等博士论文的开题要求。以前我曾给大家讲过,现在再强调三点:

一规范操作

规范操作要讲究程序,博士论文开题应遵从以下四个步骤操作:

(一)写开题报告的条件

可以写开题报告其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从教学方面讲,要修完所学课程,学习成绩要合格;从科研方面讲,要有阶段性研究成果,所写问题必须是自己熟悉的,并且是深思熟虑的,对相关资料的占有是丰富的。

(二)开题报告的形式与结构

着重注意四点:1明确立意。即要交代自己为什么写这个问题?从何时开始研究此问题?研究的意义何在?等等;2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即你所作的论文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提高,是对此问题的进一步说明;3研究的新意。即你的独创、贡献是什么?有什么新成果?4研究计划。即在开题报告中要讲清研究计划,并要具体翔实。

(三)开题起点与基础

写开题报告的起点问题,也就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研究。应该是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评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加深。确立起点的原则是|: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而现实的起点则应对导师的有关学术观点加以评述,并以此做为接力点,踩在别人的肩膀上往前走。导师此问题的研究终点应该是你们的起点。举例来说,有的同学写城市经营时提出一个xxx指标体系xxx,写这个问题就要明确自己的起点在哪里?自己的平台搭在什么基础上?理论的起点应该是目前已有的指标体系,现实的起点应该是导师的有关此问题的观点。关于xxx指标体系xxx我曾在我的两部书中有所涉猎,但都从未自称是什么xxx体系xxx,相反我强调是xxx举例xxx,因为完成一个体系是很难的,我想留给后来者,但是我始终主张城市经济学里是要有指标体系的。同时我指导的我的博士生毕业论文里,已初步建立了有关城市管理的指标体系(见王延辉毕业论文),也体现了我的思想,你们写城市经营的指标体系理应将此视做第一手参考资料,你可在这个基础上改进,而不是避开这个基础重新自搞一套,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

(四)开题报告的重点

一言以蔽之,就是创新。这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也应该是你们文中最精彩

的华章。有的同学的开题报告恰恰在这部分从略,是不合适的。这部分应该是你们着笔墨最多的地方,是你超越前人,亮出自己观点,最打动人的地方。

二革除旧习

我认为,我们现在做论文的博士生仍然存在以下三种旧习需要革除:(一)抄袭型

抄袭之风,由来以久,有道是xxx天下文章一大抄xxx,而我指导博士生论文的首要要求就是要革除抄袭之风,写出自己的观点来。欧洲著名时装博览展示专家、瑞典勒塞克公司设计师玛莎·柏克伦德在她的《加入wto后的中国时装》一文中写道xxx在中国存在着仿制问题。从一件衣服到高科技产品在中国都可以被仿制出来,我发现这样的工作方式却被一些人或多或少地接受了xxx。xxx当然,从其他设计师的作品中获得灵感并没有什么错误,但重要的是必须分清寻求灵感与抄袭仿制的不同。许多公司认为只有一模一样才算仿制,如果采用某人设计的一部分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即使你只采用了某人设计的一部分也将被认为是抄袭。xxx可见,局部的模仿也是抄袭,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在服装行业里,要造新衣服需要设计,设计不能抄袭,否则是侵犯知识产权。理工科毕业生写毕业论文也叫毕业设计,不是抄袭。在台湾,导师要求学生每篇论文都要亲自调查,并且要把调查方法和经过写出来,从制度上保证了学生抄袭之不可能。这都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

(二)描述性

这个问题可以说更普遍。特别是教师出身的学员写讲义写惯了,把别人的成果拿来一编排,标上章节符号就算自己的了。只是描述、xxx批发xxx别人的陈货,摆的琳琅满目,就是没有自己生产的东西。有些自然科学确实只要好好描述客观存在就可以了,如地理学、天文学等等;历史学一般也只需要描述历史过程(当然也与人的历史观有很大关系)。经济学只描述肯定是不行的。马克思说,政治经济学的性质把私人资本的仇恨引到战场上来。经济学论文一定要通过论证、论战才能确立的,真理只有愈辩愈明。任何浅层次的描述文都不是论文。

(三)说教式

你们从写硕士论文起就有一个不成文法的传统习惯,先引经据典铺陈一堆理论,外国的打头,中国的跟随其后,洋洋万言,显得很有学问,但是这些理论是干什么的,与你的论文主体思想是什么关系,则对不起,不甚了了;后面接着就是一堆xxx实证研究xxx,一半对一半,各管各的。其实,论证过程应该是理论与实际水乳交融的过程,水与乳是分不出来xxx界限xxx的。分出来了就是变质了,不能饮用了。不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理论,就是说教式的理论,没有用的烦人的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起来,就是有xxx矢xxx没有xxx的xxx,就不能让人接受,其作用也发挥不出来。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就是这个道理。

所有这些旧习一定要改,要引起注意,预防旧习变恶习。

三功夫到家

这里讲三个到家

(一)资料到家

(二)认识到家

认识到家就是前面谈到的xxx意义xxx,只有认识到家才有动力,才能提高,写出新意。同时,可以把所写问题拿出去,让人理解,任世人评说。应该到达一个境界:不达目标不罢休。

(三)逻辑到家

逻辑到家是方法问题,我认为这方面还要加强。概念清晰,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要下功夫去研究。我看最近送给我的两份开题报告,这三方面很不到家,还存在前面说的旧习,要快点改哟!

(于宁根据饶会林教授于2001年11月3日对博士生的授课讲话整理)

一位在香港理工大学作研究生的同学,读到我最近在《壹周刊》发表的关于学术研究的文章,说他和一些同学很想知道关于写论文的事,陈辞恳切,希望我能在《壹周刊》作回应。既为人师表,这样的要求我是不能推却的。

先答该同学的一个问题:博士论文与硕士论文有什么分别?严格来说,没有分别。一篇好的硕士论文,胜于一篇平凡的博士论文;一篇博士劣作,硕士不如也。因此,一位大学研究生,若有进取心,是不应该考虑写硕士论文的。在美国,经济学硕士是不用写论文的。大致上,该硕士是个安慰奖。你攻读博士读了两三年,校方认为你拿博士没有希望,但又不好意思要你空手而去,就给你一个硕士。在美国的名大学,如芝加哥大学,一位学生申请读硕士,是不会被考虑的。这是因为他们认为申请者没有进取心,孺子不可教也。同学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校内的老师说博士与硕士论文的分别,是有或没有创见。错!英谚云:太阳之下没新事。另一方面,只要不是抄袭,是自己想出来的,要完全没有创见就不容易。

举一个例。我自己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推翻了经济学二百年的观点,应该是有创见了吧。但我的老师艾智仁对我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你说是我创新,还是历来分析佃农的学者创新?同学要注意的是

绝大部分的所谓创新观点都是废物,一文不值的。刻意去创新是犯了学术上的大忌。找到了一个自己认为需要解释的现象或问题,翻阅一些有关的论着,就放胆地自己去想,想时要完全不顾有没有新意--到最后,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在经济学行内我被认为很有新意,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很少阅读他人的论著。

六十年代初期,我大约下过三年苦功读书,昼夜不分地在图书馆内生活,但其后就与书隔离了。严格来说,我没有读书(或读他人的论着)起码三十年。我喜欢天马行空地自己去想——就是与同事研讨我也是不喜欢的。对我来说,独自思考是一种乐趣,因此,在学术上我从来没有与他人合作过一篇文章。要写博士论文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写经济论文,你对经济理论一定要有相当的掌握,因为问题一定要从一个理论基础去看。但这理论的操纵不需要很全面。经济学理论的全面操纵,花一生也不足够。你要全面有点认识,但在某一部分要知得很深入,掌握得很通透。

举一个例,高斯()对一般的经济理论知得很少,但在「成本」的概念上却超人几级。他所有的重要论着都是与「成本」有关的。我自己对一般经济理论的认识,比高斯多,但却比不上港大的任何一位同事。但像高斯那样,我有一技之长:在价格理论中,我对需求定律的认识自成一家,所以每次出招都是需求定律,虽然我很少提及「需求」这一辞。

任何世事,可以从很多个不同的角度看。高斯以「成本」看世界,我以「需求」看世界,但大家的结论十之八、九都是相同的。所以同学要写博士论文,或要在经济学上有点建树,对经济理论要简略地全面知道,但更重要的是要集中而深入地对某部分(或某小部分)操纵自如。

没有如上所说的理论基础,你本领再大也不容易写得出一篇可取的论文。这好比建造房子,你不懂得用工具,从何建起?天下的工具数之不尽,你不可能件件皆能。与其每件一知半解,倒不如选一两件自己可以控制自如的。

有了工具,其他的就要靠自己,也要碰碰运气。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那你就要到市场走走。你要像小孩子那样看世界,或学刘姥姥入大观园,尽可能天真地看。没有成见,不管他人怎样说,你会觉得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一「奇」,都是博士论文的大好题目。试举一些例子吧。

为什么在有竞争的市场上,购物者会讨价还价?所有经济学课本都不容许这个现象——我自己为此想了三十多年,到去年才找到答案,但因为退休将至,不打算下笔了。为什么在九龙广东道的玉器市场,玉石的原件出售时不切开来,让买家看不清来猜测石内的玉质是怎样的?为此,一九七五年我坐在广东道的街旁卖玉,到七六年有了答案,但今天还没有写出来。

是的,科学上的学问,是因为不明白而要试作解释,对或错不重要,有没有文章发表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同学们若没有好奇心,就不应该在什么学位名衔上打主意。你要在名片上印上什么衔头,没有谁管得。(我自己是从来不用名片的。)找到了认为需要解释的现象,你就以自己所知的理论作分析,有了大概的答案,就以假说(Hypothesis)的形式来处理,再到市场搜集证据,印证自己提出的假说是否被推翻了。这样,博士论文就是一级的。达到如上所述,你还要做两件事,其一不重要其二重要。不重要的是要追查你的论文题目有谁作过类同的研究,补加些注脚,充充场面,好叫论文比较容易发表。重要的是到最后你要把自己的假说一般化,希望这假说能引用到不同的现象去。

这最后一点的或大或小,或成或败,就要靠点运气了。高斯因为研究电台的

广播频率而成功地把问题一般化,成立了高斯定律,拿得诺贝尔奖!

转自素心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