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9:51

初中化学课件篇1

一、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等大多数金属块状固体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红棕色)、Hgo、红磷硫:淡黄色Cu2(oH)2Co3为绿色

蓝矾(又叫胆矾):蓝色no2:红棕色气体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

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不溶于稀Hno3)等

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mg(oH)2。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液体:CH3oH;固体:nano2、CuSo4(可作杀菌剂,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

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CaCo3BaCo3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四、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五、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推断题解题技巧

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见四

3.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

So2+2KoH==K2So3+H2o

H2So3+2KoH==K2So3+2H2o

So3+2naoH==na2So4+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H2o==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o5+H2o==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

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H2o==2KoHna2o+H2o==2naoH

Bao+H2o==Ba(oH)2Cao+H2o==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实验题

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初中化学课件篇2

元宝山镇中学 赵兰海

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对社会和各个领域正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成为一种时尚,但我认为,计算机在教学中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并且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难点来寻求电脑软件的辅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辅助化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就应当围绕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难点来开发。就化学知识来说,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特殊的难点,必须突破;但就整体来讲,则有一些共性的化学问题亟待计算机辅助其突破:

一、释微观粒子上体现辅助性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构造、电子的得失等等。

二、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助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在制作课件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心得:

1、对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保留下来,亲手做

演示实验。

2、用电教手段在课件中穿插实验录像,在录像中设置控制按钮,实现教学中能动地控制讲课内容。

3、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氯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2o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实验的整个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三、培养学生想象力。

进行素质教育有辅助作用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在现实刺激物的作用下,人脑中的旧表象重新配合,从而构造出与原有事物基本相符甚至完全崭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想象。丰富的记忆表象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大纲和考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象的水平是依一个人所具有的表象的数量及质量为转移的。培养想象力,就必须扩大充实表象的数量,改善已有表象的质量,以扩大已有表象的储备。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若只通过教师的讲解去想象实际发生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和变化是有难度的。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时因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表象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计算机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选择)制取氢气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a、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B、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C、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D、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a时,就会看到稀硫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B时,稀硫酸和锌粒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C和装置D时,稀硫酸和锌粒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C和装置D进行比较,由于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D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硫酸不足,金属锌粒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金属锌粒)。此时画面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锌粒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氢气?”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硫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a、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硫酸,但会使产生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而不纯。B、重新换一个新装置。C、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C,画面发生了如下变化:

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课件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件;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工作,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也在慢慢改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随着多媒体设备进入课堂而得到更加普遍的应用,但是课件的组织和使用多多少少还是与传统课堂有不协调的地方。

一、课件应用要合理运用形象概念

形象直观是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原则,也是初中历史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形象的直观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搭配历史教学讲解,才能将直观的形象与历史现状等结合起来。比如,讲到民族政权并立,课件的应用就过于死板,可能搭配课件演示的讲解会比较少,课件的内容与课本的内容重复,或者与实际学习的内容偏差较远,学生在浏览过课件内容之后,还是会存有部分疑虑,有时候甚至会遇到学生甚至不能确切的认定岳飞是民族英雄这一事实,这是因为在课件的使用中缺少与实际内容的联系,课件与讲解搭配得不够紧密,只是单单的通过课件传播历史信息,并没有进行过多的加工使之更加容易理解。所以,教师在组织课件时,应当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与客观认知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突出历史知识点。

二、课件应用没有照顾到教学重点

初中历史课件往往要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材料来突出历史知识的重点内容,相比课本的文字描述也更容易归纳和总结。初中历史课件在用到多媒体材料时,往往很多时候是通过音、视频资料来反映历史事件等,虽然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音、视频资料并没有对相关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突出,这样就容易造成课堂教育忽略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多媒体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让学生的关注点偏离课堂中心,比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三大战役,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发生的时间、战略性战争的开始与结束以及战争胜利的重要意义等,描述三大战役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关键还是要突出知识点,如果学生在观影中被其他因素所吸引,没有着重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点,那么课件的使用也起不到很好的教学作用。

三、课件应用要结合传统教学经验

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但是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地使用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却忽略了课本和教师的讲解,教师也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等,没有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也有相应的弊端,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有了新的辅助教学的手段,也要合理地将传统的教学经验发挥出来,新旧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化教学的优势。比如,科举制度的发展,从何时开始、经历了何种演变、各个阶段的科举制度有什么特点,利用课件进行总结可能看起来更加直观,但是相比较于教师在黑板上用表格或者多级分支结构,并不适合学生记笔记,所以说有些传统教学的良好经验还是应当传承下来,适当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以丰富,进行现代化的优化和发展。

四、课件制作与应用的有效性措施

1.课件应用的实效性

初中历史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传统课堂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授课,而这样往往造成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也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效率也因此难以提高。然而现代化教育理论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好地改变了这一现状,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和其他课堂活动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组织和制作课件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的需求,将重点放在能否通过课件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初中历史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方向,不能很随意地组织教学材料,比如说一些不宜于用纯文字进行表达的内容,或者文字表达过于晦涩的内容,可以通过课件的形式利用其他形式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样也更利于重点、难点的突出。所以说,利用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将静态的历史动态地展现出来,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感官刺激和引导,更有效地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比如改革开放一节中,我国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上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的开放城市,再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的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格局,这样的表述内容看似有层次化的表达,但是具体如何发展并不明确,所以采用课件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过程以图片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首先是空白的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出现了四个经济特区,用不一样的颜色或动画予以标出,重点记忆改革开放的阶段特征和经济特区具体是哪四个城市。然后用其他颜色标出三大开放区,与经济特区进行区分,再然后将整个全方位的改革开放结构表示出来。

2.创建良好的学习情景

新课标初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中,鼓励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所以教师也要利用好课件的优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使用课件创设相应的历史情景时,丰富的图片和交互性的语言,可以很好地将学生带入历史的环境下,比如历史纪录片,图像和解说将学生带回到特定的历史时代,与学生一起更好地分析历史问题。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就可以播放《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然后再具体分析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导火索,这样学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评价,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以及影响。

3.围绕课堂教学展开丰富的教学互动

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多彩,课件的使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利用课件的总结,让学生进行交流发言等等,比如中国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课件初步介绍后,可以安排学生以历史评论员的口吻来复述事变过程,并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对重点的掌握也能从中反馈出来,教师也可以借此来优化后续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扎实掌握。

参考文献:

[1]董娟,王晓友。浅析多媒体历史课件powerpoint的制作[J]。现代教育科学,2009(02)。

[2]徐莲花。浅谈农村中学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弊端[J]。成才之路,2009(10)。

[3]李艳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

初中化学课件篇4

一、电子白板的内涵

近几年开始在我国教学领域兴起的电子白板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主要是由电脑终端、投影仪、电磁笔等多种先进设备组合而成。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趣味化、直观化。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能够丰富物理学科素材,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节省教学时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电子白板使用误区

(一)初中物理教学电子白板滥用要想使抽象的初中物理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合理借助电子白板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将电子白板课件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我国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现状来看,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件制作时未将教学目标与电子课件内容相统一,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统一整合辅导教学资料以及教材上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水平较低,只是将书本、辅导教学资料上的知识进行“搬运”,导致电子白板课件对学生没有什么吸引力,不能很好发挥出教师教学的特点和风格;还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电子白板课件制作时,没有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划分,而是把所有知识点都细化,导致教学目标模糊,学生分不清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降低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混淆电子白板与ppt的作用物理学科所涉及知识多、范围广,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点,属于一门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但是,任何一种教学载体或教学手段都不能保证适用所有学科教学,都需要教师认真分清每种教学手段或载体的作用、特征等。从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现状来看,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师不能很好区分ppt和电子白板的作用,认为ppt加上课件注释功能就是电子白板;还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利用电子白板课件展示替代一些必要的物理实验,导致学生不容易理解相关理论知识,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教师对电子白板认识不到位要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电子白板课件,发挥电子白板课件的优势,需要初中物理教学充分考虑初中物理学科和电子白板的特点,并与教学内容、进度等相结合,深刻认识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从我国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现状来看,有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只是将电子白板当作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没有重视电子白板对学生而言所具有的认知工具和交流协作工具功能;还有一些初中物理教师认为将电子白板应用到课堂上已经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初中物理教学电子白板使用误区的对策

(一)制作更加便捷适用的课件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启迪和引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且内容精简,才能被称为优秀的电子白板课件。初中物理教师制作电子白板课件时,不应该一味追求课件的美观性,而是应该更多的追求课件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要简洁明了,精心构思,目的明确,制作出真正好用、适用于自己课堂的电子白板课件。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子白板,不要过于注重电子白板运用的形式,通过一句话、一张图片、一个演示组成的电子白板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科学的本质,树立学生正确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这一章节知识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小鼓和碎纸屑,并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从而引入新课,为学生展示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学生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由轻到重敲鼓,听鼓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使学生得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

(二)充分利用多种多媒体手段电子白板作为一个综合的教学平台,可以利用其特性进行课程内容与多媒体手段的结合。物理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物理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初中物理教师不应该一味依赖网络教学资源,而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进度和目标,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感知。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章节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时,可以准备一些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等,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随后让学生做以下两个实验:(1)将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钢锯条发出声音;(2)将用细线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出声音。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并观察、分析这两个实验过程,最终得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三)及时更新教师的使用观念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对电子白板的作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才能更好发挥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意义,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需要掌握灵活、流利的电子白板应用技巧,将电子白板的使用功能和特点铭记于心;另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将自身教学实际、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与电子白板进行有机结合,使电子白板课件的讲解节奏始终受教学需要所主导。除此之外,初中物理教师在制作电子白板课件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使学生对电子白板课件的需求能够得到及时反映,以便制作出更加适合学生、适合初中物理课堂的电子白板课件。例如,在学习《光现象》这一章节内容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些光现象图片,并提出光从哪里来的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先在电子白板中阐述“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然后讨论、反馈练习,举出太阳、萤火虫、蜡烛、霓虹灯、恒星、水母、火柴、电灯等的例子,让学生区分哪道光属于“天然光源”,哪道光属于“人造光源”,加深学生对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课件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开展

化学是一门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化学活动,通过实践对化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是化学教学的一种合适的方法。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个规定为化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依据。但是,化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些适于开展活动的条件,在农村初中,特别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活动条件的制约为初中化学教学中活动开展带来了阻碍。那么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开展化学活动呢?这是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课标为依据,以已有的条件为基础确定化学活动目标

1.农村初中化学活动目标定位

目标是一种标准,是通过学习,实践而需要达到的标准。化学活动目标是开展化学活动的指导方向,也是活动工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了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方式的选择。在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要以课程标准为总的方针,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活动基础,以现有的条件为依据。

2.农村初中化学活动基本目标

在师资水平,学生素质和学习环境的综合思考下,针对农村初中而言,化学课外活动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项。

(1)形成体验,激发兴趣

农村初中化学课外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意识,农村学生因为自身认识、学习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对学科的学习缺少应有的认识。因此,激发他们的兴趣是举足轻重的。对化学学科而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活动的方式。基于此,农村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化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积极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运用知识,培养能力

知识的运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力的培养是课程理念中终身学习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这是从学习主体的发展和课程标准的理解上对化学教学的分析。从化学学科教学而言,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化学实践更多的体现在化学活动的开展中。因此,农村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目标之二就是配合化学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研究,形成方法

农村初中化学活动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实践,学生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要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的方式来完善自己的活动目标,而这些完成目标的过程正是研究方法的培养。因此,农村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目标之三就是通过实践研究,引导学生形成研究方法。

二、以教材为基础,以农村为背景面向生活选择活动内容

1.内容选择要以教材为基础

教材是课程专家在通过认真分析初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和课程目标而编辑的,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化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教材为依据,特别是农村初中,教材也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基于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活动的开展中要以教材为基础选择活动内容。

2.内容选择要以农村为背景

农村初中,学生绝大多数来源于农村,他们对农村生活的熟悉是其他学生无法相比的,如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就是将学生的生活引入化学教学中来,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指导生活,通过观察生活习得化学能力。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以农村为背景设计化学课外活动内容。

3.内容选择要以生活为依据

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理念是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农村学生源于农村他们的生活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生活和比较流行的社会热点。因此,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要从农村生活出发设计,比如饱和食盐水中放蔗糖的实验,这类活动是他们能就近取材,轻松完成的活动。另外,要结合社会热点设计专题活动。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内容,活动设计中可以将此引入活动,让学生关注热点,分析热点,感受化学的魅力。如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等。

三、利用有效资源,合理安排时间,因地制宜地实施化学课外活动

1.尽可能利用有限的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理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农村初中化学活动的开展要充分挖掘资源,就得因地制宜。在农村初中实施化学活动在资源的利用上,在活动的安排上应以校内和家庭为宜,校内有教师的监控和指导,家内有家长的监督和关照,利用学校有限的图书条件和教师资源,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校内专题研究活动;利用家庭的有限资源,可多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

2.合理安排容量和时间

活动容量就是每一次活动在内容的选择,计划的制订和方法的指导上要适量,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要针对班级学生特点和班级的学习情况适当安排容量。原则是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时间的安排也如此,不能完全安排为课外时间,农村孩子课外时间不宽裕,如果完全安排在课外进行活动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必要的工作。可以将部分活动安排在课内,但课内也不宜太多,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的完成,因为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基础差,还需要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3.组织方式要灵活多样

活动的组织不能过于单一,这样既容易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显得没有计划。在组织方式的选择上,较简单一些的活动可以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较复杂一些的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共同完成的方式,特别复杂的活动可以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方式。每一种方式的选择原则上都是需要对这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后才进行组织实施。

总之,在农村初中实施化学课外活动,既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实践探索证明,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的欲望,课堂教学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参考文献:

[1]杨先昌,浓伟蒙.化学教学与学生智力发展.北京:开明出版社,1992.

初中化学课件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优化策略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包括数学教学领域.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有利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实际情况是初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媒体技术,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当下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学媒体的使用还存在较多误区

(一)过多重视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实质――讲课内容

很多数学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刻意地把课件设计得非常漂亮、华丽,以为这样的课件就会很完美,学生就会认真听课.其实,教学效果大大相反,因为它会分散而不是集中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注意力,因为学生感到新鲜、好奇,而忽略了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应该学习的内容.

(二)只注意展示课件和传授知识,而忽略了揭示教学过程和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使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师是用电脑展示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很多教师只给学生展示这堂课的知识框架,讲解习题只有结果而没有推导演算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只记得那些知识结构而失去了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此外,教师只注意到了“教”,却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只注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而忽略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优化策略

以上谈的这些误区,影响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要走出误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对当下的教学进行反思和纠正,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如何优化教学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教学媒体技术进入中学数学课堂,给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带来了新机,让初中数学教学迈入了新台阶,这是一件值得肯定和庆贺的事情.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现代化,关键的因素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人.我们应该对新媒体技术有个正确而清醒的认识,人统领着科技,而非让科技统治人.我们应该始终意识到多媒体技术虽然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但它始终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存在的.此外,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

(二)教师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

初中数学课上,教师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图、推理、证明是很常见的,必要的时候教师会通过眼神、手势、语调等体现出来,这种特殊的授课方式是任何机器或者虚拟的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数学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时应该实事求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媒体技术.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数学教学中主辅不分变为优化组合

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数学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教师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将大量课件的内容依靠多媒体来展示,造成课堂教学节奏紧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也来不及消化课件内容,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心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程的讲解要以学生的吸收消化与否为准则,而不应该一味地追求新鲜和速度,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能代替教师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间的互动要比通过屏幕的教学融洽、亲和得多.此外,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思考、回味的时间,这是通过屏幕给学生短暂的“一瞥”无法相比的.所以,多媒体课件内容做得过多、知识量过大并不意味着完美,学生可能无法消化.所以,一堂完整的课还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学媒体的辅助作用,将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结合起来,这堂课才算圆满.

2.将教学媒体中的人机对话变为师生情感的交流

数学课堂中不仅传授知识,传递的还有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而这是没有感情的机器无法做到的.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除了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互动,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讲课的内容上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使课件既能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交流互动的内容.例如,让学生到讲台黑板上做数学验算题,对大多数的数学定义、概念、运算公式等教师还是写在黑板上比较好,还可以通过屏幕将一些学生随堂练习解答的过程展示出来.教师通过屏幕展示课件时,也要时刻关注台下学生的反应,保持与他们的交流,而不应该只顾着转动鼠标,盯着屏幕念课件.此外,还应该将多媒体的展示型向互动型转化,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多媒体对数学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响应时代的号召,大家纷纷使用起了多媒体教学.笔者就当下如何优化教学媒体技术提出了自己的浅陋看法,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课件篇7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课堂,推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化学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主要探讨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原则;应用策略

多媒体是一种融汇多种现代信息科技的教学手段,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正是这种优势,多媒体技术逐渐在教学中普及开来。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助于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多媒体教学对初中化学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既具有丰富的图文,也有各种音视频,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应用,能够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一些化学公式或化学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都能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分析实验过程。

(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学习的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地演示出一些难度较大、危险性较强实验,这可以解决缺乏化学实验工具无法试验的难点,还可以避免危险的、有难度的实验不能演示的难点。

(三)有助于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它以生动、直观、有趣的图文和音视频,将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坚持适度的原则

多媒体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万能的工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合适的环节进行应用,不能过度追求和沉溺应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

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选择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将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这样能增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避免大而全的泛泛应用。只有突出重难点,学生才能在课堂中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轻松、深入地掌握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以趣促学,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由于其比较枯燥、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应当本着以趣促学的目的,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增加一些动画、音效等,以增强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模拟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实验内容,化学教师一般都会亲自示范和演示,并带领学生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教师不能一一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因而导致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也无法通过实验获得有效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另外,受到教育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初中学校的化学实验设施不完善,每个实验都进行操作的话,不仅时间不够,实验设备与资源也不足。如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能很好地改观传统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前将实验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所有的学生都将能清楚、细致地地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可以随时就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问题,并进行教学导引,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既能解决因设施和资源不足,不能逐一做实验的难题,也能避免一些具有污染性、放射性或者危险性的实验给学生带来伤害,还提升了教学效果。不过,在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强化对学生操作规程的培训,使学生养成严格遵守化学实验室规范和标准的意识,保证实验操作安全。

(三)演示物质结构与化学反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丰富和强大的表现力,能够将复杂的物质结构以三维动画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而且也能将化学反应的原理与过程生动地模拟出来,这样,学生能轻易地观察到物质内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例如,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表现原子和分子的形式与关系,应用三维动画来对氧化汞分子形成氧原子和汞原子的过程进行模拟和演示,然后再将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一个新的氧分子,而多个汞原子则直接组成汞单质。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和领悟到分子分裂的过程,以及新物质形成的经过。

(四)辅助利用相关软件,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伴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一些相关的学科教学软件也不断被开发出来,这些软件操作简便,应用简单,而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生成性。在制作化学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相关软件,以便更好地展示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综上所述,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科技的发展下也在逐渐完善,中学教师应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各项功能,结合课件,实现科学化和合理化运用,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确实的提升化学教学实效性,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韩莲.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10).

[2]王振勤.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3]郭立明.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8).

初中化学课件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实效化教学

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不仅牢固掌握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需要教师在教学时,精心设计教学课程,采用多样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基于实效化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重点重点探讨研究。

1.设计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基础条件

在初中英语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设计符合课程内容的课程引导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基础条件。因为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引导,才能激发初中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设计合适的课程引导,可以集中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行后续的课堂教学,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Doyoulikebananas?时,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下面的课程引导。首先制作各类水果的英语单词卡片:apple(苹果),banana(香蕉),grape(葡萄)等,然后让初中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卡片,然后布置课程任务,让初中生比一比通过课程讲解,谁可以更快的将自己喜欢的水果记住,同时记住其他更多的水果类的英语单词。采用这样的任务型的课程引导,可以吸引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初中生尽快的将状态调整到英语课程中,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奠定了基础。

2.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关键所在

为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教师应该多思考多总结,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化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式教学,才能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Canyoucometomyparty?时,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学会用英语礼貌用语向别人发出邀请和怎样用礼貌用语来拒绝邀请以及陈述原因。教师在讲解本节课程时,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让初中生来角色扮演。比如a同学向B同学邀请参加聚会,B同学由于要去看医生只能拒绝邀请。a:tomorrowismybirthday.Canyoucometomyparty?B:Happybirthdaytoyou!iamsorry.ihavetogotothedoctor.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初中生的兴趣,同时为在同学面前扮演好角色身份,初中生会更加认真的准备,熟练记住课程中的单词、语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本节英语课程的实效化。

3.及时总结实践是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的促进动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英语教学需要注重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初中生实践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需要进行实际运用,只有在实践中使用英语,才能让教师了解到初中生对课程知识掌握了多少,对课程内容理解了多少。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之后,可以调整和修改后续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

例如,在开展初中英语课程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时,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初中生掌握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教师在开展教学后,可以采用的是情境总结法,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类似的情境:whatwereyoudoingattenlastnight?通过课堂讲解,初中生了解了过去进行时的使用方法,同时经过教师及时的总结实践,不仅让初中生复习巩固了课程教学内容,而且了解了应该过去进行时的使用的时机情境,真正地做到了学英语用英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在开展初中英语教学时,需要设计课程引导来调动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及时开展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标准下对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才能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化,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1]陈华.基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科学化运用的研究[J].新课程,2013(06).

初中化学课件篇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校课堂,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也为现代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初中化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又偏记忆的学科,多媒体的出现与应用使初中化学课程进入新的阶段。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根据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初中;化学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质量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希望能提高初中化学课堂质量。

一、多媒体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件、图片、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通过一种更容易让大众接受的形式传达出来。化学是一门涵盖面广、信息庞杂的学科,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让学生在现代化设备的帮助下吸收最前沿的知识,拓宽初中生的视野,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应用多媒体的意识薄弱。

尽管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仪器和设备,但很多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识不强,导致现有的多媒体技术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许多老教师没有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多媒体技术不能帮助教学,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由于会耗费老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教师不愿制作课件,因此就放弃了多媒体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2.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

由于多媒体包含计算机、音频、视频等多种技术,所以对教学设备要求较高。但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初中学校都配备这些技术设备,一些偏远和贫困地区甚至还没有多媒体,即便一些教师想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无法实现,不能有效开展多媒体教学。

3.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中的具体应用比较极端,两级分化严重,一些教师是利用多媒体意识薄弱,而有一部分教师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相比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知识难度,通过放映视频或幻灯片等形式,直观清楚地表达出教师想讲解的内容。而一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所有讲解的内容都靠多媒体完成,而教师自身扮演播放视频或幻灯片的角色,这种情况下教师失去了对课堂的掌控权,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降低课堂效率,没有正确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

4.化学实验缺乏。

自从多媒体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应用以后,许多教师都将应该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搬到多媒体上进行视频放映。由于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许多实验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只是单纯放映视频将达不到教学效果,导致对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不清,所以多媒体技术的视频放映并不能完全取代化学实验,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多媒体的出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掌握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工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师的职责。

2.软硬件配合。

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软硬件相互配合,所谓的硬件是指多媒体教学中必须的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软件是指计算机等相关运行程序的教学课件。初中学校要加强对软硬件设备的管理,重视对先进硬件的采购,以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同时还要配备专业的初中化学教学软件,提供系统的初中化学知识。

3.正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其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才是课堂的实际掌控者。教师要正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既要认识到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进行教学。要根据自己实际讲解的内容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采用多媒体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只有正确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质量。

4.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奥秘和原理,在头脑中形成学科知识体系。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也可以恰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如在实验前放映实验视频进行预演,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有大致了解,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保证实验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和实验安全。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将化学知识化抽象为具体,降低知识难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初中化学在应用多媒体时存在诸多问题,但依然要发挥多媒体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巨大作用。

作者:张丽红单位:长春市第七十中学

初中化学课件篇10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音乐;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22-0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因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有着生动形象、内容丰富的特点,所以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受到教师的广泛欢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初中音乐教学多媒体运用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多媒体技术装备已经运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投影仪、DVD、幻灯片等,这些多媒体让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自己制作的音乐课件,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如今有关音乐方面的电脑软件越来越多,教师可以根据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并且这些软件对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要求不是很高,一般教师都可以轻松掌握其操作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制作不同声部的miDi音乐,让学生熟悉不同声部的音色和强度,并利用不同声部的演奏让学生进行赏析。这样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口头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已经得到相对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想象得那么好。将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问题归纳如下。

首先,有一些教师没有正确把握多媒体的作用,而是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许多学校会对教师进行定期的评课评优,评课的细则中提到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因此,有些教师在评课时刻意将投影仪技术应用到课堂中,但是投影仪的播放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起到一个优化的作用。还有一些教师为了教学方便,整节课都是以播放幻灯片进行教学,忽略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这种单调的播放幻灯片方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兴趣。

其次,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质量有待提高。比如有的教师可能过分追求课件的美感,因此在课件中加入许多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图片和动画效果。这种做法在课件的制作中是不可取的,因为学生很可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不重要的内容上,从而忽略课堂真正要讲的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1]。

最后,有一些教师为了省力,直接从网上下载课件,这些课件很有可能与教材系统不符,即使与教材内容相符,但是将这种网上随处可见的课件拿到课堂中来讲有什么意义呢?这种做法其实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2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应该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初中音乐教学。笔者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现状,提出几点改进建议[2]。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的教学仅仅限于课堂几十分钟,如果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他们便会充分利用课下的时间搜集相关的音乐素材,这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习效果的增强有非常大的影响。音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课程,但是过去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以静态教学为主,课本的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素材,真正去感悟音乐的机会很少。这种静态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把多媒体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个活泼动态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增添一抹美丽的色彩,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首先要满足教学内容要求,并考虑学生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将这些加入到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同时必须遵循合理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这样设计的音乐情境会更加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声、光、影相结合的表现形式代替原来枯燥的教材,让学生在一个动态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中学习知识,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

运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软件以及音乐制作的软件越来越多,功能也随之增加,并且操作方式更加简便,而这些一般的初中音乐教师都能够较容易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学过程得到明显优化,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授更多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音乐课程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向学生讲授一些其他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得教学内容得到扩充,也使初中音乐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如在原来的教学中,教师总是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在录音磁带的剪辑上,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录音磁带的效果也欠佳。如今有了电脑剪辑技术,操作简便,音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再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板书的形式教学,有的教师板书并不是很清晰,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写板书也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现在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提前将课件制作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在课件中一目了然,并且课件中可以包含音乐、视频等多种形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教学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单一,形式有限,只是对简单的音符和乐曲加以介绍,内容枯燥,音乐的魅力很难在课堂中展现出来,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音乐欣赏课上,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一地播放录音磁带,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欣赏中。如今有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动听的音乐的同时徜徉在美丽的画面中,就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的真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教学效果。

3结语

总之,初中音乐教学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高涨起来,在美妙的音乐意境中增强教学效果。但是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教学,应该让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增添课堂的多样性。同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是必要的,因为教师只有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