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研中总结实用5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1:21:12

输血科研中总结第1篇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而输血治疗更是一个专业性强、具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措施。由于目前病毒“窗口期”的存在、检测技术的局限,以及新病毒的出现和未知病毒的'存在,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还不能完全杜绝。因此,即便是经过严格程序检验合格的血液,也可能会存在着病毒感染的风险和几率。此外,输血还可能出现过敏、溶血、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20xx年我们为了规范临床输血医疗行为,将输血的风险降到最低,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医疗安全,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医院临床输血管理机构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我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医务科科长,检验科科长及有关临床科室主任为成员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按照《江苏省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保证了临床输血安全。

二、加强了医务人员输血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

临床医生应对相关的法规有足够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科学、合理和安全输血。如果对输血相关法律和输血规范不了解,可能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我们对相关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同时,我院还先后派出多人参加了由省卫生厅组织《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有目前与输血有关的法律法规:《_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

三、加强了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不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的书写情况和血样标本留取是否规范;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合乎输血指征,用血量是否经审批、签字后发出;检查月报、年报等统计报表,宏观掌握节约用血及合理、科学用血情况;抽查各临床科室上交的经输血治疗病例的病历,检查有无“输血同意书”并作好记录。

四、监督了输血科的日常业务工作,促进输血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猛发展,成份输血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与提高输血安全有关的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有效地减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定期检查输血科的各类登记记录本是否完备,存档保存是否齐全、清楚、是否可随时备查。不定期检查血液贮存管理情况,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输血病例都符合输血指征。成份输血率达到99%以上。全年未发生因临床输血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输血科研中总结第2篇

20xx年我院用血量为悬浮RBCo型2U、B型2U、a型8U共2400ml血浆o型200ml、a型600ml,共1200ml,血库在院领导、主管院长、医务科的正确领导和科室全体同志的团结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如下:

1、我院血库由检验科兼任,检验科每位工作人员都以血库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并严格执行,各种设备均达到临床用血标准。

2、医院成立了输血管理委员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指导全院临床输血工作,从去年开始我们组织新近人员岗前培训,做到业务上人人过关。

3、目前我科有储血冰箱1台,低温保存冰箱1台,试剂保存冰箱一台,血液保存转运箱1台,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一台,冰冻血浆解浆箱一台,高频热合机一台,还有普通显徽镜、交叉配血专用离心机、水浴箱、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各种设备均达到国家标准。

4、严格执行血液出入库管理,对于每次血站发过来的血我们都认真核对,仔细检查,认真做好入库登记,并按不同血型存放冰箱的不同层内,血库冰箱定期消毒,不放其他杂物,冰箱温度每天计录,确保存放温度的可靠,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5、制定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学习,使用科学、规范的各种表格和记录单。

6、各种资料保存完整,以便调阅和有据可查。

7、制定了标本采集和接收规程。

8、建立严格的用血审批制度,输血申请单按规定填写,由主治医师审核签字。一次性输血量大于1600ml的,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白天配血由两名工作人员核准签字,准确无误方可发出,夜班时,单人操作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查一次。

9、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输血管理规程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把握输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是规范的对病人进行输血前告知;二是进行输血前检查;三是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适应症符合率100%;四是积极推广成份输血,按血液成份针对医疗实际需要输血,杜绝了血液浪费。

10、制定了血库的相关制度,如血库工作制度、差错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输血前筛查等等,确保医疗安全。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院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建设还需要改进,无24小时温控系统,配血方法为试管法(此方法检测项目局限,操作繁琐,准确率较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克服困难,努力改进条件,达到规定的要求。

输血科研中总结第3篇

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医院输血科现行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且有效的输血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其临床推行的可行性。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为调研目的地,采用分层抽样的调研方法,通过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呼和浩特市管辖范围内的10家医院(5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输血科共6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回执得到有效问卷60份,有效应答率是100%。结果60名输血科工作人员中,70%(42名)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培养观念落后的问题,(40名)认为存在培养专业的方法和内容陈旧的问题,(52名)认为实践训练环节薄弱,(50名)认为管理和激励机制欠完善,(34名)认为培养技术简单落后。结论针对我国医院输血科现行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要注重对技术技能型和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从明确输血科专业定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机制,重视实践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并制定合理的输血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输血科;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技术技能型人才;科研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thepatternexplorationofinnovationtalentstraininginBloodtransfusionRoom

wanGminjie

Horqindistrictfirstpeople´shospitalofbloodtransfusion,innermongoliatongliao0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urrenttalenttrainingonbloodtransfusionofhospital,toexploreareasonableandeffectivebloodtransfusionkechuangnewpersonneltrainingmode,evaluationofitsclinicalfeasibility.methodsinnermongoliaHohhotasastudydestination,usingstratifiedsamplingsurveymethod,throughtheself-madegeneralquestionnaireofHohhotwithinthejurisdictionofthe10hospitalshas5(including5tertiaryhospital,secondaryhospitaltransfusionbranch,atotalof60staff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thesurveyofthequestionnaires60,effectively60questionnaires,acknowledgementeffectiveresponserateis100%.Results60transfusiondepartmentstaff,70%(42)thoughtcultureideasbehindtheproblemsexistingintheinnovativetalenttraining,(40)thinkthattrainingmethodsandcontentsoftheoldproblems,aweak(52)saidthepracticetraining,(50)thinkthatmanagementandincentivemechanismisinadequate,(34)thinkthatsimpleculturetechniqueslagbehind.ConclusionsForbloodtransfusionofhospitalofourcountrypresenttheexistingproblemsinpersonneltraining,shouldnoticetoskilledtechnologyandscientificresearchand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talents,weshouldclearbloodtransfusionprofessionalpositioning,updateteachingcontentandteachingmethod,improvethemechanismofthepractice,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practiceofmanagement,innovationincentivemechanismandotheraspects,toexploreandformulatereasonabletransfusionkechuangnewpersonneltrainingmode.

[Keywords]Bloodtransfusionbranch;innovativeprofessionaltalents;trainingmode;explore;technicalskills;Scientificresearchandcreativetalents

输血科研中总结第4篇

【关键词】临床科室;合理用血;输血指征;病历调查

在医院的医疗行为中,同种输血是抢救或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输血是否科学合理,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个人技术水平,也反映了一所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只有提高了用血合理性,才能提高血液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也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对医院存档输血病历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各临床科室输血是否合理,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培训强和管理、解决问题,提高医院的整体输血水平。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输血病历428份,其中普外科119份、泌尿外科82份、脑外科27份、骨伤科66份、手足外科11份、妇产科55份、内1科36份、内2科19份、内3科6份、儿科6份、内5科1份。

方法以_《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3“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附件4“内科输血指南”为依据[1-2],制定合理用血调查标准,调查内容包括:Hb、Hct、凝血四项、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手术记录、失血量、心肺肝肾功能、住院患者风险评估表、年龄、体重、输血成份及输血量等

红细胞合理输注标准手术科室:Hb总血容量20%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且失血量>总血容量30%时为合理输血[2]。内科:Hb

冰冻血浆合理输注标准手术科室:pt或aptt>正常倍或FiB

少量输血判断标准失血量100g/L、申请输注RBC≤2U判断为少量输血。

搭配输血判断标准无明确血浆输注指征,习惯性申请输注RBC2U+血浆200mL或首日输注RBC2U、第2天输注血浆200mL判断为搭配输血(200mL全血制备的RBC为1U)。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结果

手术科室与内科(非手术科室)用血情况比较调查428份全部输血病历中,合理用血病历277份,总体合理性为;其中手术科室输血病历360份,合理用血病历210份,合理性为,内科(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68份,合理用血病历67份,合理性为。手术科室与内科(非手术科室)用血合理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p

各手术科室间用血比较妇产科、手足外科输血合理性分别为、,骨伤科、脑外科次之,分别为、,泌尿外科、普外科欠佳,分别为、,见表2。

各内科(非手术科室)间用血比较各内科间用血合理性比较差异不明显,见表3。

3讨论

国家_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附件3“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及附件4“内科输血指南”分别对手术科室及内科用血作出了具体的适应证标准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修订)第19条规定: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输血方案[3-4]。本文调查资料显示:(1)手术科室与内科用血合理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液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理应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输血是临床抢救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但输血也是一个组织移植过程[7-8],存在着免疫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传播相关疾病的风险,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9-10]。故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按_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严格输血指征、明确输血目的,不得把输血治疗作为支持疗法、不能将血浆作为扩容剂、营养剂使用。只有在替代方法不能解决需要,并且不输血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预后时方可采取输血治疗,输血应遵循能不输则不输,能少输不多输的原则,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利用血液这一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

[2]__.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卫医法[2000],2000:184

[3]杨宝成,孔令魁,邵超鹏,等.2597份临床输血病历用血合理调查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3):193-196.

[4]_.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__第85号,2012.

[5]张钦辉.临床输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3-179.

[6]滕本秀,李忠俊.提高医院输血科科学合理有效用血的管理理念[J].重庆医学.2009,38(12):1450-1451.

[7]安万新.合理用血保证输血安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329-330.

[8]龚永启,王奕锐,胡华,等.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管理与临床输血安全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8-9.

[9]邢英新,张秀云,关兴丽,等.从提高输血安全探讨医院输血科的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248-249.

输血科研中总结第5篇

【关键词】输血方向输血技术医学检验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20—01

当代社会和医学界对输血安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对输血医学教育却并没给予相应的重视。输血安全和输血医学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发达国家30年前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将输血医学教育纳入了正规的医学教育轨道,为安全输血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输血医学教育的起步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国输血医学教育现在总体趋势是处于起步并开始发展阶段,但和当代医学整体进展潮流仍有一定差距。现今输血医学明显地演变为多学科交叉,单凭既往的模式和经验而不更新教育观念和体制,必然会在新一轮挑战中更落后于发达国家,无法满足输血安全的需要。

1、血站输血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自_2005年《血站管理办法》实施血站上岗职业资格考试以来,各级血站工作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血站执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规范,专业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是,通过中国输血协会对其单位会员血站人才状况的统计资料了解到:近二十年中,具有大学本科和大专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虽已提高三十个百分点,但是具有中专学历的工作人员和无学历的工作人员比例仍分别超过十个百分点。

我国输血技术专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是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数量少、总体学历层次不高,针对性培养和使用的专职化程度不够,这在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尤为显著。因此,要把血站人才队伍建设成为道德高尚、素质优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卫生人才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阵地的高职(专科)院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我国输血医学教育现状

现今,我国医学院校长期未能形成系统的输血医学教育体系,输血医学教育实践滞后,给临床用血带来了很大影响。2011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1228所,有30所学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设置输血方向的更是屈指可数,并且只有少数本科院校独立临床输血专业,或在临床专业与检验专业下开设输血方向。关于输血医学的实践课程大都由内科、外科教研室实施,输血科或血液中心极少参与临床输血实践教学工作。因此,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从业前大都未接受专业的学历教育,中途改行的占绝大多数,输血医学知识和技能皆由后天临床实践获得。

随着时展和医疗技术进步,如何降低不合理临床用血比例,如何大规模推广科学的成份输血,如何使有限血液资源合理利用,如何减少某些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发病率,如何有效缓解输血相关医患矛盾……临床对输血技术从业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输血技术从业人员来源局限,知识面不够开阔,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多,不能完全胜任当代输血医学实践的需要,这也正是多年来输血医学教育落后的直接或间接结果。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增设输血方向教学的必要性

输血安全保障

临床输血早已告别血管对血管的原始输血时代,在现代输血实践中,血液从献血者血管流出到进人受血者血管的过程,需要经历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血液成分制备、血型与配血、临床输血等多个技术环节。当今世界艾滋病流行、新的传染性病原体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安全,输血安全是很多发达国家早己认识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课题,我国每年仍有因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的案例。因此,输血人员的职业化是保障输血工作的安全保障。只有在医学教育领域加大了输血医学的重视程度,在医学院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和试图保障血液安全,从专业人员培养到采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等措施提高血液的质量,才能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人才需求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省年临床用血需求仍将维持10%~15%的增长速度。今后除了将加大无偿献血志愿者招募力度,建立健全固定献血者队伍外,还要逐步实现由流动献血向固定献血,由随机献血向预约献血,由街头动员向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动员的稳步转移。各级血站已经纷纷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输血科人员整体质量进行人才储备。社会在加大对具有输血技能人才的需求的同时,对教育机构的输血人才输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