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8:52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1

关键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

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如何实现这一节能减排战略目标?2016年7月中旬上海环境院董事长张益为此提出了“十大绿色主题”概念,包括深入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减排、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本文认为,要贯彻落实提出的节能减排战略目标,除了实施“十大绿色主题”计划外,还应加强对节能减排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1社会舆论因素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非常大的资源环境作为代价。从河流湖泊到海洋,从土壤到湿地到空气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都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治理、水资源的保护、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能源突围等问题作为被公众热切关注的话题屡屡在各种两会中被普遍提及。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农化企业都严重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威胁到了人们的生产居住环境,农化企业的整治革新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2环境污染因素

我国农化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只着眼于短期发展,如果对“三废”的处理不能及时落实,农化企业的发展必将威胁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并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逆转的毁灭性伤害。这些都是盲目追求高规模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对我国的环境污染转嫁也不容忽视。

1.3企业因素

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三大“绊脚石”。其一,经济效益低下。其二,技术升级难度高。其三,政策短板。迫于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的担忧,我国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还仅限于国务院文书,没有真正意义上上升到法律层面,缺少一定的强制约束力。

1.4地方政府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以此明确环保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环境保护指导方针。换而言之,缺少一个有效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2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本原则

2.1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基石。可行性原则又分为技术可行性原则、政策可行性原则和经济可行性原则。技术可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技术的要求,即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相关应用技术的保证,当前可应用的技术能够支持数据收集及统计分析。

2.2公开透明原则

公开透明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总导向。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公开透明原则保证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切实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开透明原则有利于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利于维护和稳定和谐的官民关系,有利于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率,对构建“绿色社会,和谐中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数据化原则

数据化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必须用事实说话,规避主观评价的盲目性,研究客观数据,使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有据可循。以往政府的节能减排工作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数据的支撑,能以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节能减排的实际进度。

2.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的内在要求。可比性原则是衡量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动态规律的保证,是数据化分析的关键。没有比较价值的数据是无效数据,可比性原则可以剔除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无效数据,使得节能减排过程中少做甚至不做无用功。

2.5“两手抓”原则

“两手抓”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根本战略。“两手抓”原则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一个整体性框架,将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政府评企业,根据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对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审核,二是,监察部门评企业,根据对相关企业的走访以及附近居民的反馈,对政府节能减排相关负责人进行业绩考核,对工作业绩不合格的相关负责人及负责小组进行批评教育,工作懈怠情况尤为严重的进行公示批评、停职察看。“两手抓”原则对维持和巩固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层层监督、步步落实。

2.6“专项专管”原则

“专项专管”原则是节能减排综合评价的基本方针。“专项专管”原则主要体现在,设立节能减排管理专设机构分管节能减排监察部门,使节能减排监察独立于政府节能减排工作之外,属于政府外部监督。

3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3.1综合评价管理体系

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在基本原则的框架下,就各项基本因素分析概念化建立的一种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能够有序化,能够在有关部门搭建的平台中落到实处,对节能减排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

3.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建立的一种评价指标体系,以经济效益B、污染程度p、综合能耗e、生态补偿C四大指标为节能减排管理体系中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简称BpeC评价模型(见表1)。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评价管理体系中对监测数据的要求。如果说综合评价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那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整个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精神支柱。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节能减排绩效综合评价体系。BpeC指数越高,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好,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好;反之,代表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越差,且与企业经营的协调性也较差。

表1中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表1中评价系数α的测定(YaaHp分析):

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②数据

③测定结果

即,由上述yaaph分析结果可得:

a1=0.3289;a2=0.2891;a3=0.2080;a4=0.1740

4企业节能减排路径评价之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分析企业节能减排绩效的因素分析、建立相关评价指标、完善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对企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进行了全面剖析。如何更好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政府、居民、监察部门等各方的努力,应该重点关注企业是否能完善节能减排目标管理体系。对此,有以下对策:

(一)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合理利用能源,坚持节约优先,突出节能减排工作的地位.

(二)企业要积极开发、引进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对现有设备和技术进行完善,用信息化手段完善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继续推动企业设备ip化,建立工业耗能和污染物在线检测平台。

(三)相关部门做好职工岗位培训,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增强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推广节能减排的好方法。

(四)企业可以建立节能减排分析例会制度,按季度召开例会,对照年度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计划,总结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查找问题所在,研究制定改善措施。

(五)贯彻节能减排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符合本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管理的实施细则。

(六)企业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的年终考核评比,对节能减排岗位责任不清、工作开展不力、制度不落实、能耗超过定额、浪费资源严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七)政府继续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切实落实好新环保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格项目管理,加速高耗能、污染排放量大、产品附加值低的生产企业的淘汰。

(八)政府要结合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发展战略,加快西部的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实现向精深加工的转变,同时发挥西部的地区优势,利用好风能发电、水能发电。

(九)环境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和企业做好交流和沟通的工作,以批复的要求为依据,监察地表水的水文状况,控制质量和污染程度,做好巡视工作,提高预警功能和高效性,同时时刻做好相关记录,将监控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对比,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十)作为社会公民,监督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工作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发现企业严重大量排污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协助监管部门的采访调查。监管部门对认真大力协助部门工作的群众可给予相应地表彰。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2

关键词: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问题;对策

项目来源: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节能减排”出自于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行为,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来自高校的目光。众所周知,高校是培养国家栋梁的摇篮,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养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对于节能减排的态度将会引领节能减排未来的走向。那么,当代高校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现状进行了多元化的了解,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广略尽绵力。

一、高校学生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

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一种号召,更是保护我们生存环应尽的义务,学生是高校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自然要肩负起这份重任。然而通过对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在节能减排当前还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整体的节能减排意识不够强,没有形成节能减排行为习惯。从调查结果看来,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大学生具有节能减排的想法,但是鲜少落实到行为上,造成高校节能减排“知易行难”的现象。调查结果反映出一些大学生对于节能减排行为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少数想要有所行动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努力无法改善整个校园的环境,因此并没有将节能减排付诸行动。

(二)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对节能减排产品及技术的关注度低。这一点从市面上很多节能减排的产品无法得到重视和推广情况可见一斑,调查群体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不够清晰,没有切身感受到能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危害。

(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用水、用电、一次性产品等)很容易被忽略,学校出现较大浪费现象时,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办法。高校节能减排流于口号,大多数校园内抬头可见节能减排标语,但是视而不见者大有人在,校园浪费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意识,然而调查结果并不理想,大学生在用水、用电以及一次性用品的用量上甚少节制,不积小流,不成江河,因此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在节能减排方面至关重要。

(四)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强弱并无明显差异,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为使调查结果有代表性同时也有层次梯度,团队在问卷设计上特别加入自然信息类,从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没有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增加而递增,甚至在不同政治面貌的大学生群体中都没有显著变化。

(五)许多同学认为高校在校大学生应在校进行节能教育,但是学校以及有关部门对此却没有相应的措施。在问卷提及节能减排教育时,许多同学表示出相当高的热情,在现今多元化教育体制下,节能教育势在必行,然而现实情况不尽人意。

二、造成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较低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不难发现,当下大学生群体的节能减排意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对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少主动去了解各种节能减排的知识信息,缺乏节能减排的敏感度,环境与化学等专业上有机会了解更多节能减排信息的同学们明显意识高于非专业相关的同学们。由此表明:相关的知识信息对于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创新,较少参与节能减排活动。校园中开展的相关活动学生参与度较低,许多同学认为这些活动专业性较强,并不能较好的在生活中联系节能减排,参与创新。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低碳生活’首先提倡一种环保意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1]

最后,生活中大学生存在一定的虚荣攀比心理,这也无形间导致盲目消费的比重加大,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购买欲和实际所需不成比例,闲置物品偏多,低碳意识和责任感相对淡化,缺乏对节能减排人人有责的认知。

(二)对于高校

学校节能宣传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缺乏重视,在知识教育普及方面并没有做到位。“搞好高校节能减排教育,不但能产生巨大的直接节能环保效益,而且教育青年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养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行为习惯。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2]然而目前高校中鲜少相关的课程培训指导,也没有基础知识的讲座。高校及有关部门在节能教育方面的缺口十分明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难以进一步提高。

大多数学生缺乏深入了解节能减排的途径。节能减排的活动也因局限性导致受众较少,认同度较低。大多数同学对于节能减排的活动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很多高校虽然逐步实行了一些相关措施,如禁止使用一次性产品、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但是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多数同学并不能理解这些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深层意义,因此,如若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制度体系,相信此方面的工作将更高效开展。

除了教育缺口的原因,众人皆知,我国现今还没有针对节能减排的具体项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也尚没有采取相关的管理处罚办法,从而使浪费现象一再发生在法律的盲点。缺乏强制性的管理条例,校园节能减排只靠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公益心,效果不尽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三、提升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的对策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高校引导、科学带动、学生参与,建立节能减排的一整套体系。针对大学生在节能减排意识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

(一)加强节能减排教育,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由高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节能减排的知识,例如:形式多样的节能环保知识讲座、低碳生活的教育课程、了解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法规等。设立相关的网站及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增加节能减排知识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节能减排的科学研究,大学生是拥有丰富科学知识的特殊群体。积极投入能源循环利用的研究,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二)建立相关制度,节能减排于细节。大学生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践行与学校的制度建设密不可分,高校的制度是推行节能减排生活方式的标尺,能够使学生丈量自己的节能行为。学校在水电管理方面拟定相关方案,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推广。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制度。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负责部门,将节能减排工作做到阳光化、透明化,设立意见箱,听取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要使节能减排生活方式与学生个人利益相关联,从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思想教育方面渗透节能减排思想。在校园中做到人走灯灭,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及时检测校园内的水电设施,避免出现由于人为或忽视导致的浪费现象;优先采用环保型、节能型电器和设备,逐步淘汰高能耗、低能效设备。

(三)发动高校学生组织力量,学生会、学生社团、大学生工作室等要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各项各类形式新颖多样活动。动员学生从点滴做起,自觉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的意义,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向同学积极宣传关于节能减排各方面的知识,并且积极努力做到活动用品多次重复利用,活动报名表申报材料双面使用等方式,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带动各高校学生积极地参加各项节能减排的公益活动,让大家爱上公益。

(四)倡导商家规范性,倾听学生意见反馈。高校应鼓励并倡导校园商家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数量,引导商家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原有的一次性用品;购物时使用环保袋,减少塑料袋使用量;严格执行塑料袋收费制,使校园节能减排行动与国家政策接轨。同时鼓励食堂、打印店、商店等校园商家粘贴节能减排标语标识。

将商家的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考核机制,组织学生定期对校园商家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评估。这就要求商家定期开展并向同学们宣传节能减排活动,引导学生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而且校园内商家为了获得良好的口碑自己就必须应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这样在学期结束时由学生评出最佳节能减排单位和节能减排工作最差单位。分别向全校通告,由学生组织评估给商家压力使得节能减排在学生和商家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对于现今大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存在问题及原因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引起当代大学生对节能减排的关注。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节能减排无小事,点滴行动记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很微薄,但是一个人可以引领一群人,一群人能够影响整个校园,从而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深入人心,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3

[关键词]宁东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路径选择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环境问题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节能减排也已成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须之举。节能减排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对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少生产和生活“三废”的排放,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及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依据,“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地区,被宁夏称为“一号工程”,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新材料为优势产业的区域性大型重型产业基地,是中国13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也是部级重点开发区。但是,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火电、煤炭和煤化工均为国家主要耗能工业,并且基地中年耗能10000t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属于国家重点耗能企业,煤炭工业在开采、洗选、加工、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及水体、土壤等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成为宁夏生态环境破坏的潜在隐患。因此,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不仅对宁夏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起到参考与促进作用,也有利于节能减排措施在全国的实施。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概况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范围覆盖灵武市、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开发区等4个县市(区)。东以鸳鸯湖、马家滩、萌城矿区的边界为限;西与白芨滩东界接壤,延伸到积家井、韦州矿区西界;南至韦州矿区和萌城矿区的最南端;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总面积约3500km2。宁东基地是依托宁东煤田建立的以煤炭、电力、煤化工和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的区域性大型工业化基地。

(1)煤炭基地是在宁东煤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宁东煤田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宁东含煤区位于灵武、盐池和同心境内,煤田探明储量272.4×108t,保有储量为271×108t,远景储量1394.3×108t,是一个全国罕见的储量大、煤质好、地质构造简单的整装煤田;主要煤种为不黏结煤、炼焦煤和无烟煤,是优质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基地在建设初期规划建设八个现代化的煤矿,即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石沟驿煤矿、梅花井煤矿、清水营煤矿、枣泉煤矿、石槽沟煤矿,其中现已建成的有羊肠湾煤矿、灵新煤矿、磁窑煤矿和石沟驿煤矿。

(2)煤电基

宁东含煤区特别是灵武煤田的不黏结煤(又名香砟子),具有低灰、特低硫、低磷、中发热量、高化学活性等特点,被誉为“环保煤”,是用于发电、采暖及工业锅炉和民用的理想煤种,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正是利用了宁东煤种的这一特性规划建设电厂,即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方家庄电厂、鸳鸯湖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枣泉电厂、永利电厂,这八个大型的现代化电厂将形成2000万千瓦级的火电基地,主要用于宁夏区内用电和外送。现已建成的电厂有:马莲台电厂、大坝电厂、灵武电厂、水洞沟电厂和枣泉电厂。

(3)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化工项目区位于银川市东南约43km处,是整个基地的中心,它西邻黎家新庄,东邻鸳鸯湖矿区,南为灵新井田北界,南北边界与银古高速公路平行,紧邻银川—青岛高速公路古窑子出口,规划面积13.57km2。

煤化工项目区基本构成包括: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区、煤基二甲醚项目区、煤基甲醇项目区、煤化工深加工区、液化产品加工区、自由投资区、公用和公共设施区。煤化工基地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煤基二甲醇、煤炭间接液化产品、煤基二甲醚、聚丙烯等。现已投产的有320t规模的煤炭间接液化、83×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和40×104t规模的煤基二甲醚的生产。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本部分借鉴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衡量指标和检测指标,通过实地调研,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6—2008年期间的节能减排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并重点对不足之处详细地分析原因。

2.1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的选取

(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地选取指标,以便真实、有效地反映宁东煤电基地的节能减排成效。

②实用性原则。符合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的衡量指标,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③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生态环境中,人是最终被承载的对象,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应以居民的适宜程度为标准,尤其应以有利于居民的健康为原则。

④可比性原则。每一条指标都应该是确定的、可以比较的。其含义是同一评价指标可在不同煤电基地范围内进行比较,以便于使所建立的指标具有通用性。

⑤定量性原则。即每一个指标都可以定量化,以便于与国家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

根据节能减排指标的选取原则以及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检测指标,再结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以煤炭、煤电、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主要是煤燃烧和煤炭液化、气化等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确定以下几项指标作为本文对宁东煤电基地节能减排现状研究的指标即: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CoD、废弃物排放量、烟尘排放量。

2.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

(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总体状况分析

根据所选取的节能减排指标,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收集相关的一手资料,如表1、表2。由下表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排放量在2007年、2008年均有下降,2008年烟尘排放量下降较为明显,说明基地近几年在节能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为今后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创了良好的开端。但是,CoD、固体废弃物和烟尘的排放量都在增加,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这无疑将对基地周围的水质、大气以及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状况对比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现状,在此特调查了全国2006—2008年工业节能减排变化状况(如表3)。通过表2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So2的排放量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且下降的比率要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万元GDp能耗、CoD的排放量以及废弃物、烟尘的排放量仍高于全国工业节能减排的水平,并且有的还有大幅度的上升,可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控制粉煤灰、高炉渣等废弃物和烟尘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诱因与制约因素分析

3.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成效的诱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的万元GDp能耗、So2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规划初期就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坚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重视园区内部的能量循环利用,也注意拓宽生态产业链,这样就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规划区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南边缘及毛乌素沙地西南边缘地区,远离大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镇,广阔的沙漠地域具有消释污染物质的能力。同时,宁东在抓生产与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建立多处绿化网点,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这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使用了先进的脱硫技术和洁净煤技术,在源头很好的控制了污染物进入生产过程,减少了So2排放带来的进一步污染。

3.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制约因素分析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节能减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通过以上基地节能减排的总体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宁东基地在CoD、废弃物排放、烟尘排放的控制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主要原因有:

(1)对节能减排工作思想认识有欠缺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许多员工没有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也不清楚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过程,有些甚至不知道节能减排有哪些指标,这样就使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运作脱节。此外,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规划过程中,虽然已经建立了节能减排参考体系,但是还不够完善。

(2)资源能源的利用率低

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节能减排现状来看,废弃物和粉尘的排放量远高于全国水平,废弃物主要有高炉渣、有色金属渣、粉煤灰、煤渣、废石膏,粉尘主要有ni、pb、mn、as、Cd、Fe、Ca等重金属成分,如果利用高技术的提炼技术和净化技术,不但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质进入环境中,而且可以重新利用这些污染物质当中的可利用成分,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目前还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3)采煤机械率有

待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煤矿开采技术迅速发展,大功率、高性能的开采技术装备、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矿井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矿井的高产高效及集约化生产,这种高效高产及集约化的生产方式,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大量的减少在开采煤炭过程中造成的煤炭损失。但是宁东的煤炭产业,目前仍然存在开采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业生产并存的情况,机械率更是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4)基地管理工作与节能减排工作脱节

我国的煤炭企业一直以粗放式管理为主,这种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影响深远,短时间内很难将节能减排工作与基地的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而融为一体,如何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管理节能减排工作,或者通过节能减排工作来推动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少有人去认真地系统地研究,即使有少数人去研究也无法落实到实际。

4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的路径选择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节能减排只有通过科学论证、长远规划,使其在规划调整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合理控制煤炭的开采规模和速度,采用合理的煤炭开采技术,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量,从而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双丰收。

4.1实现采煤过程节煤

宁东煤田均为煤层群,并且矿区总资源量的60%的煤层平均厚度在3m左右或不足3m,这部分煤层的倾角也较大,由于目前国内的开采技术很难保证这部分煤层的生产能力,如果采用传统的采煤方式,极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宁东矿区的厚煤层厚度为8m左右,属中硬煤层,节理不发育、煤层硬度高、韧性大,如果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技术,就会产生丢煤、回采率低的问题。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煤层采用相应的开采技术,将会大大减少开采过程中煤炭的损失。

4.2大力发展先进的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CCt)是指在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总称,是使煤炭资源达到最大限度潜能的利用,而释放的污染物控制在最低水平,达到煤的高效、洁净利用的技术。目前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宁东目前采用的是直接烧洁净煤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而第二种洁净煤技术则是将煤气化、液化,并将煤气化用于发电和热电联产,这种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不仅能提高煤炭的利用率,而且能大量的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而目前包括宁东在内的我国整个煤电行业都缺乏这种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洁净煤技术、煤深加工技术,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率。

4.3开辟煤—电—生态复垦一体化产业链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属于典型的煤电联产基地,具有充足的和廉价的煤电资源,因此可以利用这种条件来开展生态复垦。可以将煤矸石、粉煤灰回填废弃矿井、塌陷土地,在这些废弃的土地上进行养殖或者种植植物等。如利用荒废塌陷土地,净化后的矿井水进行水产养殖;利用回填土地做企业建设用地等,既治理了荒废的土地、矿井,又减少了煤矸石、煤灰等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4延伸煤炭产业的产业链

下图展示的是理想的煤电工业园区,它将污染严重、废气物排放多的煤炭业,设计成了一个能源循环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最终实现煤炭生产污染的零排放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现在虽然已经具备了煤炭—电力、煤炭—煤化工等产业链,但是实现如图所示的零排放、低污染、能源循环利用尚且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宁东基地不妨借鉴如图所示的发展模式,尽量将煤炭、电力、建材、化工接合成一整套的生产链,增加煤炭的多重附加值,回收利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将能耗降到最低,污染物排放也降到最低点,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

4.5建立基地的环境恢复机制

自然环境拥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宁东基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要积极创造环境自净所需要的条件,建设绿化带、提高植被覆盖率,同时要定时的对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开发能源和进行生产,严格限制超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开发项目的实施。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4

abstract:Chemicalenterprises,aslargeunitswithhiddenenvironmentalproblemsandresourceconsumptionshouldletdevelopingrecyclingeconomyasanimportanttopicinthedevelopmentstrategy.Chemicalenterpriseshouldmakeoutstandingcontributionson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oflowcarboneconomyandbuildingeconomicalsociety.

关键词: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探索

Keywords:chemical;enterprise;energy-saving;emissions;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5-0242-01

0引言

总理指出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而后国务院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以确保“十一五”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的目标。到“十一五”末,要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算总账,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因此,节能减排已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1化工行业的节能减排现状分析

通过化工相关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国内80%以上的公司都受到节能减排的影响,77%以上的公司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节能减排政策。而在采取的措施中,34%的企业更倾向于加强后期处理工作,购买新设备和购买新技术的分别占28.6%和23%,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很少。加强后期处理工作,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这种措施更像是先污染后治理,在原有工艺不变的情况下又加了一项后期处理的程序,总的来看加大了企业的成本。这也反应了很多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并不到位,因为政策规定不能任意排放,所以就处理之后再排,后期的处理会给很多中小企业增加负担。这也说明为什么很少有企业进行产业调整,放弃原来已经成熟的工艺而重新上马新的产品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所以宁愿加大后期处理的力度。面对节能减排的推行,更多的企业还是采取积极措施的,因为51.4%的企业把社会责任做为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首要原因,其次才是上级要求和节能的效益。政府政策和银行贷款上如能给企业更多的优惠,那么节能减排的推行将会更好。在没有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里,最主要的原因为企业资金紧张和企业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均占23%。这说明,资金紧张确实是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最大困难。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可能就只有一个或几个,所以企业领导的重视还是非常重要的。

2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研究

提到实行节能减排目前的难题,60%的企业认为市场上技术不成熟,无法让企业真正节能。这也反应在使用过节能技术或设备的企业中,真正实现大幅节能的只占8.6%,而没有效果或产生更多能耗的却占到了43%。因此,88.6%的企业希望提供环保服务的企业能提高技术含量,大幅降低企业能耗,其次就是提供新技术,新材料和管理模式的交流平台,使企业能够了解和选择适合的产品。在企业节能减排措施有效性的调查中,节能技术改造为48.6%,政府资金扶持37.1%,产业结构调整20%,节能监督管理8.6%。

对化工企业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型的国有企业或研究机构比中小企业有很大的人才优势,这不但反映在人员的数量上,也表现在人员的学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而且调查发现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现在人才的流动速度都比较快,中小企业里更明显。人员的离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57.1%的结果表明的工资待遇低是最主要的,20%的人是对企业管理的不满,其次是没有上升空间和无法施展个人能力。后面三点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不会很好的评估个人的业绩和能力,所以更多人会选择离开。在业务方面,大部分企业中的工作人人都认为有必要参加一些培训,45.7%的人认为应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17%的人认为应该管理知识的培训,其他培训占到43%。

节能降耗就是维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法人主体,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它就需要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各项经营就要兼顾到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和相应的企业行为规范。从长期来看,企业会深刻认识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自身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切实感受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好处,进而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3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途径

当前我国化工企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40%,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超过70%,主要化学矿种资源不足,尤其是钾、磷、硫和硼等严重不足,已威胁到化工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企业节能减排成为全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

因此,大型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煤炭和化工原材料,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渣、废气,只有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才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化工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的的途径有:加大污染治理的科技、资金投入,全过程控制污染;建立项目选用先进、清洁的工艺,从源头消除污染;实施技术集成创新,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广泛提高职工节能减排意识并从自身做起;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规模经营;在企业内部构建“三废”小循环,减少资源浪费;开发“三废”再生资源项目,构建废物多级小循环或大循环;提高废旧物资再利用率;实施iSo14000标准,开展持续清洁生产等途径。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5

关键词:节能减排;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高校节能减排的现状和建立节能减排评价方法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学生和教职工数量的增加,高校能源消耗也不断增加。因此,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目前,各高校节能减排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还面临许多问题。面对高校节能减排尚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必要搭建一个高校节能减排体系,以此对高校节能减排效果进行评价,这既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是建立在对系统有一定研究的基础之上的,要求指标体系严密,要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应节能减排情况。

(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全面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不能仅仅考虑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全面、综合的考虑高校节能减排的情况,指标体系只有遵循系统性的原则,才能得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指标体系的选取应当是针对高等院校及影响其节能减排工作的影响因素选取的,而对于那些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无关紧要的指标要果断去除。

(四)可操作性。评价指标所需的数据要易于采集,无论是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其信息来源渠道必须可靠,并且容易取得;操作方法通俗易懂,简单易行,尽可能以较少的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高校节能减排状况,以提高工作效率,使决策者能够方便地做出决策。

三、高校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框架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

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是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它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形成有关联的多个层次结构,由各级子问题的重要程度确定总目标的重要性。

(二)高校节能减排体系。在遵循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下,结合高校节能减排现状和对高校后勤相关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

图1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反映了评价指标在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体系中所具有的不同重要性,表达评价指标对于高校节能减排评价的影响程度。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据高校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在aHp支持下对评价指标逐层对比的方法构建。主要过程为:(1)基于综合评价体系构造模糊判断矩阵。同一指标下的任意两个子因素i和j进行重要性模糊对比,生成相对标度值aij,当i=j时,aij=1,由所有的aij构成重要性模糊判断矩阵a.

a=

判断矩阵a是一个互反矩阵,aij表示i相对于j的重要程度的判断值。通常采用t.L.Satty的标度理论(见表1)给赋值,即用1~9表示元素之间的重要性aij,用aij的倒数1/aij表示不重要性aij。

表1两两比较的标度含义

(2)确定单层指标权重。设评价指标体系某层各元素的权重向量为w=(w1,w2,…wm)t,通过如下公式求得w。

aw=λmaxw(1)。λmax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特征向量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3)判断矩阵逻辑性检验。为了避免判断矩阵a的逻辑性混乱,需对a进行一致性检验。首先找出判断矩阵a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常用的取值见表2。

表2平均一致性指标

然后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当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时,则有Ci=0;最后计算一致性比例CR,CR=■,当

CR

(4)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在单层指标权重的基础上,计算出每一层次的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设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ι-1、ι层分别有x,y个元素,第ι层的权重向量为wι,wι=(wij)tx×y其中wij为第ι层第i个元素针对第ι-1层第j个元素的相对权重。第ι层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向量为w■■,w■■由式(2)求得.同理,对于综合权重向量也需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方法同前。

w■■=wι×wι-1×…×w1(2)

四、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判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素。(1)评判因素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各评判因素所组成的集合;(2)评语等级论域:代表综合评判中评语所组成的集合,它实质是对被评事物变化区间的一个划分,如很好、好、中、差、极差等评语;(3)模糊关系矩阵:模糊关系矩阵是单因素评价的结果,即单因素评价矩阵,模糊综合评价所综合的对象正是模糊关系矩阵;(4)模糊算子:模糊算子是指合成与所用的计算方法,即合成方法。

(二)构造评价指标模糊关系矩阵。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人均耗水量、人均耗电量、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和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定量指标;节能设备使用、节能科研项目、节能减排机构的建立、节能减排相关制度的制定、节能减排教育为定性指标。由于各指标的含义和测度方法的不尽相同,导致指标的量纲、数量级变化和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不尽相同。指标一致化处理的要求是,处理后的指标值对评价结果的作用方向应相同;指标无量纲处理的要求是,对各评价指标而言,评价对象集在无量纲化处理前后的排序应保持不变。针对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建立五级评语集R={r1,r2,r3,r4,r5},其中,代表r1“很差”;r2代表“差”;r3代表“一般”;r4代表“好”;r5代表“很好”。

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集为p,p=

{p1,p2,…,pn},指标集p中各元素的权重集为w,w={w1,w2,…,wn},基于评语集R对评价指标集p中单指标pi进行评价,诱导出指标集p与评语集R的模糊关系矩阵F为

对于定性指标,F中的模糊隶属度fij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归一化处理得到,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均为越大越优型指标,因此可以采用式(3)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定性指标的模糊隶属度为(3)。上式(3)中,eij表示第i个指标在评语rj上的值。对于定量指标,需要将定量指标无量纲化,针对越大越优型指标采用式(4)转化,针对越小越优型指标采用式(5)转化。

(4)(5)

上式(4)和(5)中,yij为第i个高校节能减排的第j个指标的的属性值,xij为yij相对应的无量纲属性值,经过处理,将yij变换到[0,1]区间,其相对评语集的模糊隶属度fij可由梯形模糊数(x1,x2,x3,x4)求得,计算公式为式(6)。R={r1,r2,r3,r4,r5}对应的模糊数分别为r1=(0,0.1,0.2,0.3);r2=(0.2,0.3,0.4,0.5);r3=(0.4,0.5,0.6,

0.7);r4=(0.7,0.8,0.9,0.9);r5=(0.9,0.9,0.9,1.0).

(6)

(三)综合评判。得到模糊关系矩阵后,对高校节能减排进行综合评判,综合评判模糊集为G,G=F・w′。G的运算通过主因素决定模型(∧∨)运算公式求得,其运算公式为

(7)

由于主因素决定模型(∧∨)具有较好的代数性质,故文中采用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应用模糊评价法得到的每个高校节能减排的模糊集G,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即可判定各高校节能减排的效果。

结论:针对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判问题,构建了高校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aHp-FCe的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简化了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梯形模糊数和归一化处理的应用,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有效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科学地判定高校节能减排的效果。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6

关键词:节能减排;企业行为;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2)06001407

我国节能减排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各个企业,企业会在内外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相应的行为选择,自主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节能和(或)减排行为及相应措施,企业采取的节能减排行为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一、 文献综述

(一)节能减排政策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节能减排的意义,Smyth等[1](p547-555)、杨同宇等[2](p273-276)、肖元真等[3](p4-9)、Yan等[4](p658-668)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析了节能减排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公众福利等方面的重要性;(2)节能减排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郑言[5](p57-59)、王凤艳[6](p57-59)、周勇[7](p13-18)分别介绍了欧盟、中国台湾以及荷兰有关节能减排政策,进而提出我国可供借鉴的政策设计,马中等[8](p20-22)、Hu 等[9](p373-382)、吴舜泽等[10](p26-29)、谢浩[11](p32-34)从目标制定、指标选取、监督检查、管理手段等角度提出节能减排政策设计的思路;(3)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度保障,肖坚[12](p9-14)、Li[13](p2113-2118)、Zhang等[14](p439-449)提出了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经济政策和财政制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性;(4)节能减排政策评估,wang等[15](p1879-1889)、何建武等[16](p31-44)、Yuan[17](p2475-2480)、张雷等[18](p42-51)运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评估了节能减排政策对我国能效和污染物控制的效果和影响;(5)节能减排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史丹[19](p49-58)、高振宇等[20](p47-56)、刘畅等[21](p34-42)、韩一杰等[22](p287-298)利用聚类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现有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和省级层面,而且多集中于节能减排意义分析和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缺乏对节能减排微观主体——企业的系统分析,如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行为和政策需求等。

(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很少[23](p15-16)[24](p111-122),有些学者研究了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企业环境行为。企业环境行为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环境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以及生产过程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的总称[25](p601-608)。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Delmas[26](p91-119)、Christmann等[27](p439-458)、Dasgupta等[28](p39-66)的研究表明政策规制、市场和社区压力等是促使企业改变环境行为的重要外部驱动力,Hayami[29](p337-353)、Henriques 等[30](p381-395)、张嫚[31](p35-40)认为企业自身属性,如规模、行业类别、技术水平等是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内部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缺乏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然而,企业往往受到多重压力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企业行为反应。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企业环境行为的具体形式之一,专指企业在节能减排约束下采取的环境行为。借鉴企业环境行为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指企业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背景下,在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行为选择,包含不采取节能减排行为、采取节能行为、采取减排行为、采取节能和减排行为四种形式。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以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基于对D市68家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行为及绩效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改进建议,以期促进“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在企业层面能够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执行和完成。

二、调查设计与数据

案例城市D具备工业企业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包括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等)、重工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重等方面的特征,具有研究的代表性。2010年,D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 000亿元,位于国内大中城市的前10位,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7万元,财政收入近2 000亿元。电气机械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化学原料及制成品制造、石油加工等行业是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支撑了D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为了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节能减排目标,D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6.32%,化学需氧量削减18%。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D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0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9.49%和27.41%,基本完成了节能和减排目标。因此,D市是政府主导推动,自上而下分解到各个企业,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节能减排模式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在D市环保局和发改委的协助下,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库(包含5 000余家企业),按照2%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对100个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和面对面访谈。调研对象为企业中熟知问卷所需信息的主管或工作人员,调查人员由受过培训的高校学生和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调查问卷由5部分构成:企业基本信息,如所属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上市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如企业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及其影响的认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实施情况,如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力、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投资额及资金来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绩效,如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幅度、投资回报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需求,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 “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洞悉企业的政策需求,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经过2011年4月和5月的调查走访,除去部分处于停产状态以及拒绝调研的企业,最终获得了6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68%。68个有效样本涵盖了石油加工与炼焦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等13个行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规模、产品市场和上市情况各不相同,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1所示)。

(一)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

节能和减排的投资需求和边际成本不同,导致企业节能和减排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分别对企业节能和减排行为进行分析。在68个有效样本中,51个企业(占75%)采取了节能和减排行为,7个企业(占10.3%)只采取了减排行为,2个企业(占2.9%)只采取了节能行为,8个企业(占11.8%)未采取节能和减排行为。即53个企业(占77.9%)采取了节能措施,58个企业(占85.3%)采取了减排措施,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更高。

对比企业节能行为与减排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投资来源等发现,二者具有诸多共性:(1)企业采取节能与减排行为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压力,39个企业(占73.6%)和49个企业(占84.5%)是在国家约束性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压力下被动采取的节能和减排行为。(2)企业节能与减排投资呈现偏正态分布的态势,且投资的最主要来源为企业自筹,政府资助的力度相对较小,形式单一,分配不合理(主要流向大型国有企业),无法起到调节企业行为的作用。53个采取节能行为的企业中,31个(占58.5%)的节能投资完全来自企业自筹,22个(占41.5%)的节能投资来自于政府资助和企业自筹,其中14个的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58个采取减排行为的企业中,22个(占37.9%)的减排投资完全来自企业自筹,36个(占62.1%)的减排投资来自于政府资助和企业自筹,其中20个企业的自筹资金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3)8个既未采取节能行为又未采取减排行为的企业均为未上市的小型企业,且绝大部分为私营企业,其弱势地位导致这些企业认为自身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影响微乎其微,没必要采取节能或减排行为。这说明政府应该发挥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小型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其节能减排主体意识。

企业的节能和减排行为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节能与减排行为的主要措施不同。企业节能行为的主要措施是改变能源供给结构和效率(占81.1%)、改进生产工艺(占56.6%)和提高管理水平(56.6%)。这3种措施的共同特点是投资需求较少,对正常生产的影响较小。企业减排行为又可以分为二氧化硫减排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二氧化硫减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环保措施(占94.1%)、改善能源效率或结构(占73.5%)和提高管理水平(占52.9%);化学需氧量减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环保措施(占96.4%)和提高管理水平(占43.6%)。与企业节能行为不同的是,企业减排行为的最主要措施是进行环保设施投资,主要原因是企业希望在较小影响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提下采取减排行为,末端处理设施恰好能够直接又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基本不影响企业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节能和减排目标有时可以同时实现。例如,调查结果显示59%的企业通过节能措施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基于节能和减排行为的协同效应,企业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边际成本较小的节能和(或)减排措施。

(二)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绩效

企业节能绩效是指单位产值能耗下降幅度;企业减排绩效是指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或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下降幅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采取节能行为和/或减排行为以及污染物减排的种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53个采取节能行为的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13.1%,对于国家提出的20%节能目标,仅完成65.3%,对于D市设定的22%目标,仅完成48.9%;55个采取化学需氧量减排行为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平均下降9.5%,基本完成了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对于D市设定的化学需氧量削减18%的目标,仅完成一半左右;34个采取二氧化硫减排行为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下降8.7%,对于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完成了86.8%,对于D市设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6.32%的目标,完成了不到1/3。

由此可见,调研企业未完成国家和D市的节能和减排目标。本文68个有效样本的节能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与国家和D市节能和减排目标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抽样误差,即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本文按照2%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选取了100个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这些样本的特征不一定和总体完全一样,导致样本企业的节能和减排绩效与总体的节能和减排绩效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2)调查误差,即统计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被调查者和问卷设计等因素产生的误差。本文选取的100个样本中,有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对调查做出反应(或回答),存在未响应误差;本文得到的68个有效样本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被调查者并未真实反映企业节能和减排绩效的情况,存在响应误差。(3)统计数据误差,即D市节能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与节能行为相比,“十一五”期间D市企业减排行为的积极性更大,绩效更好。这与吴国华[32](p7-11)、邢璐等[33](p465-470)、李惠民等[34](p31-33)的研究结论相同,他们都认为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难度大于减排目标。事实也正是如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节能目标通过“拉闸限电”等方式才基本实现。主要原因在于:(1)二者的执行监督部门不同。节能工作由发改部门负责,而发改部门本身不具有执法权,难以定期检查企业的节能工作进展;而污染减排工作由环保部门监督执行,并且和企业定期的排污费密切联系,企业完成减排指标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排污费和罚款。(2)二者产生的收益不同。企业通过节能行为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节约能源支出、获得政府奖励、提高生产效率等。然而,能源价格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企业在此背景下进行节能行为的积极性不大。企业通过减排行为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减少排污费支出、改善企业社会形象、减少污染处罚等。显然,企业作为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典型经济人,会积极地进行减排行为。这不仅会直接减少企业的排污费,还能减少企业的环境纠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减排行为中,与二氧化硫减排相比,企业进行化学需氧量减排的积极性更大,原因在于本研究调查的样本企业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的数量更多,因此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进行化学需氧量减排行为。

(三)企业节能减排的政策需求

通过对企业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到现行节能减排政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太少。调查中超过 80% 的企业表示在节能减排指标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困难,而相关政策的支持却极为有限。现有节能减排政策主要依赖于命令控制手段,环境税费、金融信贷等经济刺激手段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仅有的优惠政策及政府补助的主要受益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对资金缺乏的私营企业以及环境意识更高的独资、合资企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行为的激励作用乏力。(2)节能减排的指标分配方式不合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分配方式,由上到下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企业。约75%的受访企业反映,现有指标分配方式忽略了企业的行业属性、规模、所有制性质、能耗物耗水平等方面的异质性,不符合效率原则,对于企业也缺乏公平性。(3)节能减排政策的信息不公开。47%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政策的信息不够透明,特别是资金支持的信息。众多企业不知道“十一五”期间,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资金支持信息,从而不利于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Jp3]四、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D市的调研发现,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所有制性质、产品销售市场、上市情况、投资回报率、企业规模和政策规制压力6个因素。考虑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因素量化的难易程度,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影响企业节能和减排行为的因素时,本文选择前5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依次为X1、X2、X3、X4和X5。其中,所有制性质(X1)为分级变量,1—4分别表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产品销售市场(X2)为分级变量,1—3分别为全部内销、部分内销和全部外销;上市情况(X3)为虚拟变量,未上市为0,已上市为1;投资回报率(X4)指企业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计算方法为正常年度利润或年均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企业规模(X5)为分级变量,1—3分别为小、中、大型企业。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7

【关键词】油田注汽锅炉节能减排高消耗热损失热管空气换热器高温辐射涂料

油田注汽锅炉是各大石油开发公司都大量具有的锅炉,它因为工作消耗大而严重加重了石油工业能源消耗,它的能耗量大约占稠油热采能耗量的8成以上,工作时还排放了大量的废气。研究与稠油热采注汽锅炉节能减排有关的技术和途径对于建设能源节约保护环境的企业具有巨大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从注汽锅炉能源消耗大的原因出发,并对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措施进行简单的阐述。

1稠油热采注汽锅炉高消耗热损失大的原因

稠油热采注汽锅炉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锅炉虽然在石油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它的高消耗和热损大的缺点是很严重的。原因如下:其一是烟气热损量大,注汽锅炉在工作中所排出的烟气温度大约在150度到300度之间,烟气的超高温排出将很大部分的热量损失掉,排烟损失热量是稠油热采注汽锅炉最大热损失的一项。油田锅炉超高的排烟温度和超大的排烟体积将大量热量白白排到空气中。如果锅炉排出的气体温度越高、体积越大所损失掉的热量也就越多。其二是烟气未完全燃烧型热损失。这是由于排放出的烟气中含有未被完全燃烧的可燃性气体,排放烟气中的可燃性气体的含量越高,所损失的热量也就越大,能耗也就越多。一般未完全燃烧的因素很多有炉内氧气含量太低不能完全燃烧和空气的动力情况不足等原因。其三,机械未完全燃烧型热损失。这是因为锅炉内的可燃物如煤炭等没没完全燃烧,目前很多锅炉已经采用燃油和燃气装置,这种锅炉几乎没有机械未完全燃烧的热损失。

2注汽锅炉的节能措施

以上提到的热损失和高消耗是稠油热采注汽锅炉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这两个因素的根源都是燃烧和换热所达到的状态不够理想或是炉体排气温度过高和保温较差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想要保证注汽锅炉的节能减排这一目标达到的首要任务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来提高锅炉内的燃料的燃烧程度和保

温程度,最大程度的降低派发烟气的温度就能减少很大部分热量的消耗。油田工作者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针对解决锅炉的热损失问题。这就是烟气含氧情况的自动控制措施。这项技术和措施就是针对烟气中热量大和未完全燃烧等两个热损失的。一般常规的锅炉的炉内物质燃烧情况都靠工作人员的肉眼辨别来控制,通过火焰大小和颜色来分辨燃烧情况。有时在室外风大或是炉内黑烟严重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处理,造成热量的损失。这时候锅炉的热消耗水平会大大增高,造成热量的浪费。通过空气中氧气多少的控制来实现燃烧的良好状态,这项技术是可行的,不仅节约了燃料的使用情况还提高了锅炉内的热效率。

3热管空气换热器技术和高温辐射涂料节能技术

第一,热管空气换热的技术是一项先进、高效的提高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热效率的措施。它是选取了一个内部高度真空的高密封的热管而进行操作的。管内有适量的工质负责进行热量的传递,在锅炉进行工作时,管内的工质就会吸收锅炉的热量,呈现相互汽化的状态,因为气体的流动至外端时会遇冷空气而凝结,这样不仅很好的锁住了热量而且提高了锅炉的效率。选取的热管不是普通的热管,因为热管具有极强的传热性而受工业青睐。但是工业选用的多位重力热管,重力热管的结构比较简洁、成本也比较低,传热性能也不减。这个热管空气换热器只要安装在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的出烟气段的上端,与排气的烟囱相连接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第二,高温辐射涂料节能技术,这项措施顾名思义就是选取了涂料这样一个介质。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涂料,名字叫做FHC―aB远红外辐射节能高效涂料,它的独特就在于这种涂料能忍受超高的温度而且具有很高的辐射率。它是由很多液剂构成的,有高温的辐射材料、高温的粘结剂、悬浮剂和稀释剂等,把它涂抹在超高温的锅炉上可以起到降低炉壁温度和加速辐射热量的传播这两个重要目的。当把FHC―aB远红辐射节能高效涂料涂在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的炉管上后,不仅可以增强炉管的黑度还能加强炉管的吸热程度,它材料中的辐射材料可以提高设备的辐射率,这种涂料还有粘性好、涂抹方便、高效等优点。石油工作人员亲身现场应用此涂料对注汽锅炉进行涂抹,得到的结果非常满意,注汽锅炉的热效率有大约2.7%的提高,这种涂料价格适中,使用它来改善锅炉热损大的缺点最理想不过了。

4小结

以上分析了稠油热采注汽锅炉高消耗热损失大的原因,并对它的节能措施的研究和两种节能减排技术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其中热管空气换热器技术和高温辐射涂料节能技术都是稠油热采注汽锅炉节能减排的高效措施所在。在科技的带动下,相信除了以上的几种针对注汽锅炉的节能减排措施外,石油工作者定会不断探索和钻研,提出的办法和途径更加高效便捷经济,高效的措施不断提高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的节能要求和工作效率,用技术的力量推动石油工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不断提倡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推行绿色环保的今天,探索出更多的高耗能机器的节能减排措施是造福人类造福社会的一大方向,我们坚信节能减排恩惠企业,科技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周建平,谢强,郝军,等.稠油热采注汽锅炉节能减排措施实践.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03)

[2]方云,高晓云,韩丽丽.稠油热采注汽锅炉节能降耗技术.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03)

[3]钱正斌,钱正刚.稠油热采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设想.新疆石油科技,1998(8,4):20-24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8

关键词:宽体窑;节能;碳减排;核算

1前言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国家对工业能源消耗及污染的控制不断加强,广东省已出台并实施了部分企业的碳交易。陶瓷行业面临越来越大的节能减排压力,如何有效的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有害废气的产生及排放,特别是陶瓷窑炉等热能消耗设备的优化改造,已成为各陶瓷企业的当务之急。宽体辊道窑作为一种新型窑炉在陶瓷工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它与传统辊道窑相比较,具有单位能耗低、生产效率高、土地利用率高等特点。尤其节能环保优势明显,有效地决了当前我国建筑陶瓷产量大、单位能耗高、废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难题,所以说宽体辊道窑的发展势在必行。

2宽体辊道窑的结构特点

2.1采用合适烧嘴决窑内宽度上断面温差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小宽断面窑内断面温差,可采用新型、高效、节能烧嘴,使烧嘴出口速度快,火焰喷射距离更远,燃气和助燃风混合更均匀,燃烧更完全,实现窑内断面温差的精确控制。在设计中采用仿“汉索夫型”高速等温烧嘴,成功地应用于宽体辊道窑的烧成,在燃烧控制方面,采用长、短火焰烧嘴科学合理配,有效的解决宽体窑的断面温差。

2.2闸板和挡火墙的合理设置

通过大量的实践,大家都清楚认识到闸板和挡火墙在陶瓷辊道窑炉内的作用,合理的设置闸板和挡火墙在窑长方向上布置位置及闸板、挡火墙的结构形式,对窑炉温度的分段控制,强制窑内热气流的流向和热气流的搅拌,减少窑炉内上、下温差及断面温差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2.3优质保温材料减少窑墙散热

采用高效、轻质保温耐火材料及新型涂料,能够有效地减少窑墙的散热,实现窑炉的节能减排目的。窑炉的表面散热约占总热量的8~20%,设计中采用节能模块、比利时(promat)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的纳米轻质陶瓷纤维板,不仅能够减薄窑墙厚度,而且窑墙蓄热量也大大降低,节能16%左右。窑墙外壁温度不超过60℃,图1为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的辊道窑墙外表面的温度分布示意图。

2.4充分利用余热提高助燃风温度

为实现节能目标,公司采用高效率助燃风加热技术,将冷却带的余热输送给助燃风,将助燃风加热至150~200℃;改进余热回收系统结构,充分利用急冷、缓冷和窑头预热带等区域的余热,将余热引到干燥器或喷雾干燥塔等设备作为热源,降低窑炉的烟气排放温度,不仅可以提高窑炉的余热利用率,而且环保,可有效的节约能源。

2.5辊道窑烧成带的拱顶结构

早期辊道窑的窑顶都是平顶结构,其有利于吊顶,施工方便。采用拱顶结构,其特点主要有:拱顶部位燃烧空间增大,可以增加截面中间部位辐射层厚度,增加传热能力;拱顶弧面有利于界面中部获得更多辐射传热;可更有效地克服平窑顶存在的界面热气流死角,大大改善截面的温度均匀性。另外,辊道窑烧成带中传热方式以辐射为主,占总传热的80%,辐射传热的关键是和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和辐射层厚度成正比,拱顶结构不但可以大大地提高辐射传热效率,而且可增加辐射层厚度及温度均匀性。如果在高温带采用拱顶,而预热带和冷却带采用平顶结构,这样更有利于窑内热气流的搅拌,有利于减少温差。

2.6采用大规格高强度辊棒

南海金刚新材料公司等辊棒企业,通过配方,工艺过程及设备的改进制备了大规格,超高温陶瓷辊棒及异型辊棒,这为宽体辊道窑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保障,除了减少在高温区断棒外,异型辊棒可以矫正砖坯的走向,使走砖平直,大大保证烧成中的产品质量。

3宽体辊道窑节能改造项目节能核算

2012年2月公司完成了某企业辊道窑的节能改造,以一条250m长、3.1m内宽的节能型辊道窑来代替项目实施前的两条140m长、2.4m内宽的辊道窑,改变烧成带、预热带和冷却带三带的比例、窑内采用拱顶结构和平顶结构相结合,挡火板和挡火墙结构和高度相结合,使辊道窑的横截面积的热容值增大,有效的解决窑炉的温差问题,由于窑炉内的温度均匀性好,使单位时间内的进砖量增大,缩短烧成时间,大幅的提高陶瓷的产量。

3.1改造前后的原煤消耗情况对比

改造前后的产品能耗分析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表2可以发现,改造前单位产品能耗为169.23kgce/t,改造后单位产品能耗为132.36kgce/t,改造后辊道窑共生产产品为135789t,则2012年该项目节能量:

年节能量=(改造前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改造后单位产品的综合能耗)×年产量=(169.23-132.36)×135789÷1000=5006.54(t标煤)。

3.2改造前后的电耗情况对比

辊道窑年节电量为159.42万kw・h,折标系数为1.229,折算标煤量为193.91t。

从表1、表2及表3可以计算,该节能项目改造完成后年节能量为:

5006.54+193.91=5200.45(t标煤)。

4碳减排核算

参照《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报告指南(试行)》,陶瓷生产企业Co2排放总量按公式(1)式计算:

e总=e燃烧+e工业+e电力(1)

式中:

e总―核算期内陶瓷企业Co2排放总量,单位:tCo2;

e燃烧―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排放,单位:tCo2;

e工业―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

e电力―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

故陶瓷企业通过优化窑炉结构改造后节能、节电而减少陶瓷企业Co2排放总量计算可参照(1)式,如式(2)所示。

e总=e燃烧+e工业+e电力(2)

式中:

e总―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因节能而减少Co2排放总量,单位:tCo2;

e燃烧―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减排放量,单位:tCo2

e工业―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Co2减排放量,单位:tCo2;

e电力―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减少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Co2减排放量,单位:tCo2。

4.1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

4.1.1排放计算公式

陶瓷生产中无论是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还是用于生产的机动车辆使用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量均可根据公式(3)计算:

e燃烧=Σ(aDi×eFi)(3)

式中:

e燃烧―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因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产生的Co2减排放量,单位:tCo2;

aD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活动水平数据,单位:GJ;

aDi=FCi×nCVi(3-1)

FC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减少消耗化石燃料品种i的质量,固体或液体化石燃料单位: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nm3;

nCV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值,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单位:GJ/t;气体化石燃料单位:GJ/nm3;。

eF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Co2排放因子,单位:tCo2/GJ;

eFi=CCi×αi×ρi(3-2)

CC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tC/GJ;

αi―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化石燃料品种i的碳氧化率,单位:%wt;

ρi―Co2与C的分子量之比。

4.1.2排放因子获取

对于购进的化石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及其碳氧化率i可参考表4。

4.1.3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

项目减少的石化燃料为原煤,2012年原煤平均折标系数为0.8322tce/t,即24.36GJ/t。故选择低位发热量最接近的无烟煤的相应参数作为计算值,即单位热值含碳量为CCi=27.8tC/tJ,碳氧化率为94%。

e燃烧=Σ(aDi×eFi)=Σ(FCi×nCVi×CCi×αi×ρi)

=5006.54tce×29.271×10-3tJ/tce×27.8tC/tJ×94%×■tCo2/tC

=14041.69tCo2;

4.2减少生产用电蕴含的碳排放量

4.2.1排放计算公式

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量按如下公式(4)计算:

e电力=Σ(ea电力×eF电网)(4)

式中:

e电力―核算期内生产用电蕴含的Co2排放量,单位:tCo2;

ea电力―核算期内生产用电量,单位:mwh。

eF电网―核算期内生产用电的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单位:tCo2/mwh。

4.2.2减少生产用电蕴含的碳排放量

项目2012年减少生产用电159.42万kwh,2012年区域电网Co2排放因子取6.375tCo2/万kwh,故减少生产用电蕴含的碳排放量:

e电力=Σ(ea电力×eF电网)

=159.42万kwh×6.375tCo2/万kwh

=1016.30tCo2;

4.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4.3.1排放计算公式

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主要来自陶瓷烧成工序。在陶瓷烧成工序中,原料中所含的碳酸钙(CaCo3)和碳酸镁(mgCo3)在高温下分解产生Co2,其排放量可按公式(5)计算,

e工业=[F原料×η原料×(Ccaco×ρ2+Cmgco×ρ3)](5)

式中:

e工业―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Co2排放量,单位:tCo2;

F原料―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消耗量,单位:t;

η原料―核算期内陶瓷企业原料的利用率,%wt;

Ccaco―核算期内陶瓷企业使用原料中CaCo3的质量分数;%wt;

Cmgco―核算期内陶瓷企业使用原料中mgCo3的质量分数,%wt;

ρ2―Co2与CaCo3之间的分子量换算系数■;

ρ3―Co2与mgCo3之间的分子量换算系数■。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9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现状影响因素建议

一、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它将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加以利用演变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使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

节能减排,是指把整个社会看成一个系统,节能就是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减排就是减少系统对生态环境的输出,即减少生活和生产的“三废”排放。节能减排,能够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表现为资源的低利用、高开采、和高排放,处在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阶段,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向循环经济的转变,这样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环境的改善。

二、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了一些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第一,环境质量较差,污染物排放量大。2005年,我国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达到了2.549万吨和1.414万吨,2006年,我国的7大水系的水质也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我国酸雨影响的地区已经占到了国土面积的30%。第二,能源资源的消耗和衰竭速度加快。近来年,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GDp总量也跃居世界第二位,由此,我国的能源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2005年,全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比2000年增长了55.2%,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了47.3%。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铜矿石和铁矿石的进口国。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比如《可再生资源法》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节能减排的实施,但是,我国的节能减排形式依然比较严峻。

三、制约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1.外部制约因素

外部制约因素,人的影响力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节能意识比较薄弱。在我国能源产品的价格大都偏低,企业及个人对能源的节约意识都比较薄弱;二是节能减排的观念差。相关部门没有对民用领域以及商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尚未充分发挥合同能源管理等一些社会节能服务的作用;三是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政策不健全。我国的《节约能源法》未能明确法律的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同时,也未建立针对百姓和企业的财政税收等激励政策,环保等相关部门未能对耗能大、污染严重的惩处措施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执行效果不好;四是缺乏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还是仅仅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没有参考节能减排这一软指标。

2.内部制约因素

内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二产业在近些年增长较快,且增长幅度远大于第三产业,这些都会加剧我国能源紧缺的风险,加重我国环境污染的风险。二是技术和发展资金存在不足。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明显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我国每吨能源的生产效率仅为日本的10.3%。

四、推进节能减排的几点建议

1.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中,要始终贯彻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重点做好节能、节水、节电、节财等工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善于将无用化为有用,将有害化为无害。对于新项目,要进行科学调查、合理安排,充分考虑物质的循环和利用效率。同时,还要抓重点行业的内部清洁生产。如钢铁行业,企业可以采用焦炉煤气等排放物生产甲醇,这样不仅增加了能源供应,又降低了钢铁生产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结合我国国情,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出台与《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以及具体的法律责任和制度。同时,还要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等专门性的环境法律,对资源的节约、回收、再用、再生利用做出进一步的规定,使环保部门能够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依法行政。

3.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效率

不同的能源结构将会产生不同的使用效率。国外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油气的能源消耗结构的利用效率明显高于煤炭的能源消耗结构。而我国是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的能源效率很难同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相比。研究证明:我国的煤炭利用效率为27%,原油的利用效率约为50%,天然气的利用效率约为57%。我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仅为36.8%,明显低于世界平均50%的利用效率。所以,推进新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能有效地解决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降低我国的能源消耗量。因此,我们要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4.加大扶持力度,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

节能减排是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措施,需要政府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节能减排的扶持力度。各级部门和管理者要妥善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用的矛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矛盾,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协调能够实现统一。同时,政府还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监督和考核,以此来防止资源再生产业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深化认识,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做好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并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

5.开展环境友好企业建设,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创建环境友好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互促共生。环保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号召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通过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治污等措施,强化设施的运行,提升企业环境使用清洁生产方式,建造和谐的生态产业区。

参考文献:

[1]袁开福.我国节能减排困境、成因及应对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6).

[2]韩.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解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

[3]鲍健强.节能减排需要新思路、新路径和新机制[J].浙江经济.2009(21).

节能减排的原因篇10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以缓解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而在全社会的能源消耗中,企业是大头,因而责无旁贷地成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因此,有必要将能源问题与会计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构建起关于能源会计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2.建立能源会计可以树立企业新形象,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一些企业能耗过高,大量排放污染物,不仅经济效益受到影响,而且漠视甚至逃避社会责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审核,履行节能减排社会责任不达标的企业将在国际市场中被淘汰。因此,企业应尽快建立能源会计,以节能减排为目标,努力控制能源成本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公众和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为今后实现更大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3.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进一步接轨要求我国尽快建立能源会计

对能源会计问题的研究,在早期西方一些比较权威的会计理论书籍和会计学教科书中,就已经较多地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并且取得了部分成果。特别是在石油和天然气会计问题方面,美国可以说是走在了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我国1993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尽管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有关能源会计方面的探讨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而且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外资企业纷纷到中国来投资,为了使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和可比性,进一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我国理应尽快建立和推行能源会计。

二、能源会计的基本理论

1.概念

能源会计是企业会计的新兴分支,它综合运用会计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节能减排目标为指导,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能源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以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2.核算内容

能源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以及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等。通过核算,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反映企业通过资金、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以及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控制能源的耗用成本,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2)污染物的防治支出。反映企业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进行的防治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以及环境发展费用等等。

(3)节能减排所产生的收益。反映企业通过加强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加大对污染物的防治力度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核算目标

(1)基本目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和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及对能源的节约使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提高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具体目标。在进行核算时,对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进行确认和计量,为政府、环保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提供企业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有关信息,促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4.基本假设

能源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在继承传统会计假设的基础上,融入了新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能源会计的主体假设应注重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而非所有权特性。由该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如由于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影响其他企业的正常经营,或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状况等等都应包含在核算对象之内。

(2)受托责任假设。能源会计的受托责任应不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而是适用“能源托付论”,即除了财产的保管和使用外,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也应成为会计中委托——受托责任关系的主要内容。能源会计中的受托是受整个社会之托,它具有双重性质,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

(3)多元计量假设。能源会计核算内容既具有商品性而又不限于商品性,在计量上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计量单位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甚至是文字说明。

(4)持续经营假设。在能源会计中融入了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比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5)会计分期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分期假设没有区别,目的是为了定期评价企业的经济效果和环境业绩并对外报告。

共2页:1

论文出处(作者):5.核算原则

(1)政策性原则。能源会计的核算要体现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和法律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能源会计要求企业不仅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考虑其业绩,更要站在社会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评价。

(3)预警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要反映能源环境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达到预先发现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4)灵活性原则。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时期,能源会计应确定不同的核算内容,同样在计价方法与计量单位的选择上也应较为灵活。

(5)真实性原则。能源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供检验的。

(6)充分披露原则。能源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将一切有关能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污染物的防治支出等情况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7)一致性原则。能源会计对程度等的选择应前后一致,以便提供可比的会计信息;各企业之间对能源会计的内容、披露等也要保持一致,也便于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

(8)多种计价基础并用的原则。能源会计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方法。

(9)最小差错原则。能源会计在计量上存在较大的模糊性,不可能做到绝对准确,但应遵循最小差错原则,做到相对准确。

(10)稳定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1)可比性原则。能源会计核算体系应尽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会计核算框架相一致,这样便于今后各国能源状况进行比较。

6.基本要素

能源会计的基本要素与传统财务会计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能源性资产。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且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以及购入的节能设备等。

(2)能源负债。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且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义务,如为购入节能设备而发生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利息以及为治理环境而支付的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应交燃油税、其他应交款等。

(3)能源权益。指企业所有者所拥有或投入的利益,主要有能源资本、节能基金和从损益账户转来的能源利润组成,如吸收投资者投入的煤、石油、天然气及投入的节能设备、设立的节能基金等。其中的“能源资本”可理解为国家因其对能源拥有所有权而形成的国家权益:“节能基金”可看作是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需专款专用的资本,其性质与盈余公积相同。

(4)能源收入。反映会计主体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所得到的收益,包括节能减排业绩卓著奖励、节能减排项目借款获得的贴息、购置节能设备获得的政府价格补贴、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节能减排错失机会收益等等。

(5)能源成本。指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能源消耗以及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发生的支出,包括:①能源消耗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能源的耗用或使用的成本;②能源管理成本:核算通过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实现节能而发生的费用;③环境支出成本:核算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环境补偿费用和环境发展费用等;④环境破坏成本: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的损失。

(6)能源利润。能源收入扣除能源成本和能源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能源绩效。

三、能源会计信息披露

能源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日常能源会计核算的进一步延伸,它既可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披露,也可单独编制能源信息报告加以披露。就我国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而言,应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单设项目披露。

首先,在现行资产负债表中增设有关能源方面的披露项目。其中资产方增加能源性资产、能源折耗科目,在长期投资下增设“节能投资”明细科目,反映企业截至期末所发生的节能投资额。在固定资产项目中增设“节能固定资产”明细科目,反映企业用于节能的专项固定资产,在累计折旧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折旧”明细科目,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下增加“节能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科目,应付环保费、应交环境资源税等则在负债方的流动负债项目下列示,所有者权益下增加能源资本项目,节能基金则列示在盈余公积项目下。

其次,在资产负债表后再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资产负债明细表,将能源性资产、节能固定资产、能源折耗以及应付环保费、应交燃油税、能源资本等分明细予以列示,以便完整地披露企业有关能源方面的信息。

另外,以现行利润表为基础,在表中增设能源支出和能源收入项目。具体来说,在营业利润项目后,增设收益性能源支出项目,揭示包括能源性资产折旧和摊销费用等在内的当期能源成本费用和能源损失;增设能源收入项目,揭示节能、治污和保护环境获得的当期能源收入。同时,在利润表后也增加一份附表,即能源损益明细表,详细反映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因节能减排而产生的损益。

对客观存在或可能发生但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事项,企业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如部分能源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等。具体包括能源法规执行情况、能源消耗及利用情况、节能减排实施效果及未达标的原因;企业环境质量状况,如污染物排放指标达标率等;环境保护和污染物利用状况,如企业投入环保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及污染物回收利用率等相关指标。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立完整的能源会计理论体系,大力发展能源会计已势在必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尝试与创新,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源会计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