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基础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42:32

配音基础知识篇1

学生音乐素质的现状

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的学生多数具有美术及绘画能力或其他艺术类特长,因此他们对于专业学习中的图像、视频的设计往往都比较重视,一般能够制作出较理想的数字图像或画面。但对他们来说,进行声音方面的设计与制作就没那么容易了。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声音是数字媒体作品中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们对影视作品中声音的了解却只局限于一些歌曲本身,对作品中其他音乐元素、音响效果及声音类型特点等更深层次的东西不甚了解,针对不同类型的声音效果应配合何种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也知之甚少,这就造成了他们并不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风格、时代、地域等因素来考虑声音效果在媒体中的表现特点。可见,学生的音乐素质的确不容乐观。

同时注意到,一部分学生也具有音乐特长(如唱歌、器乐等),他们能够流畅地演奏某种乐器或者完整地演唱歌曲,却依然不能正确地处理好音画关系,将主题音乐、配乐、插曲等音乐形象同画面完美结合到一起。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大多是学习了器乐的一些演奏方法,而对于音乐的内涵、旋律的创作、和声的构成、音响的特点、配器的风格等方面知识还是了解较少,因此他们进行声音设计与制作的最大困难是缺乏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基础。目前高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对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方面,所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美术基础、色彩基础、动画基础、图形图像处理、三维艺术、摄影及影像技术、界面设计等,这些课程确实能够增强学生的画面美学素养,但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几乎没有开设任何课程。因此,有必要加强专业教育中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音乐素质的培养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培养和提高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开设音乐类素质课程

加强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开设必修和选修课的途径。例如对新生开设综合性艺术知识和修养的必修课,其中当然也包括音乐修养课,我院就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使学生对音乐及艺术能够有概括性的了解。另外,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开设形式多样的音乐类素质选修课,如计算机音效设计、音乐配器基础、经典音乐赏析、动画和游戏音乐赏析、中外器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进入专业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兴趣方向进行相关的选修,规定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选修学分。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

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是学好专业的重要因素。首先应了解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能看懂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乐谱是音乐的语言,通过这门语言才能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其次还要掌握音色、节奏、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如果要能够熟练制作背景音乐和游戏音乐、进行音效设计,还需具体学习一些和声、曲式、调式、配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虽然不可能像音乐学专业的教学那样系统化学习,但应该重点了解和掌握其基础部分。如果要达到媒体音乐创作的水平,则还需要学习器乐知识,同时良好的音乐感觉、丰富的创造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个层次所要求的音乐素养就更高了。

3发挥专业特色,成立音乐工作室

理论学习之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建立计算机音乐工作室、数字录音室或相关兴趣小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利用工作室内强大的多媒体处理平台,学生可以进行动画的配音、录音、音频编辑、音效制作、声音合成等工作,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自由创造,将自己的想法、创意有机地融入到作品中去,这样能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与思维,真正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配音基础知识篇2

配器法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音乐基础理论和实践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但由于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使高师配器课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有许多脱节之处,其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原因很多,如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师资缺乏等等,但认真分析起来看,实际上是我们缺乏正确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定位问题。

一、高师配器课的现状与分析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配器法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配器法方面的知识,以便日后在实践当中利用这些知识进行乐队编配以及小乐队的训练,尝试进行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所必备的基本技能。但现实的教学状况却不尽人意。笔者认为形成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器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作用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于一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生应具备哪些配器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胜任基础音乐教学实践工作不够清晰。

大部分的高师音乐院系(包括音乐学院的师范(教育)系),都采用了作曲理论专业的教材,即便是一些自编教材,教师也是借鉴音乐学院理论作曲专业的教材来编写的,不同程度的存在照搬或移植作曲专业相应教材和内容的做法。这种教材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是相当困难的:由于大部分教材的理论体系都照搬移植,教学方法上也缺乏必要的改革,导致教学与实际不相适应的结果,使学生产生了畏学、厌学的情绪,认为配器法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

(二)缺少师资且部分师资水平不高。不少院校没有配器法课程的专职教师,有的院校配器法课程的教师是由其他音乐理论课教师兼任,且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利用乐谱,钢琴,或是一些音像资料进行教学,缺乏细致、具体的与乐谱相对应的音响效果;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在教学手段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形式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教材+黑板+粉笔+钢琴”传统授课方式。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还要进一步提高和更新。

(三)高师的学生入学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入校的程度普遍较差,甚至有一种现象:在一般的综合类院校的音乐招生考试几乎变成了声乐和钢琴比赛,而学习器乐的考生较少,大部分学生很少有参加乐队训练的实践经验,读谱能力较差。从而缺乏实际的乐器音响概念,入校后学生普遍存在着重技轻理的现象,认为只学好专业技术课就可以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重视,音乐理论知识学习的不够扎实,同时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作曲理论专业配器教学也有一定的距离。

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配器法这门实践性最强的课程没有达到基础音乐教育实际教学的需要,没有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编配、训练、组织小乐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这说明,配器法课程已不能适应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二、高师配器课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高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它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能够立足于讲台而渗透于舞台,他们是音乐专业的全才而不是单一专业的精英。我们要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就必须研究探索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改变传统的以单一音乐技能培养为教学能力的培养,以突出师范性、增强适应性为前提,尽可能缩短高师学生毕业后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适应期,使他们能尽快的胜任基础音乐的教学工作。

无需讳言,对于从事音乐教学的人来说,学好配器法这门必修课程,无疑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因为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将来的教学工作实践中,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组织课外活动、训练学生乐队、接受为乐队编配伴奏的任务,那么懂得乐队织体的特点与声部组合规律、乐队织体写法及各种乐器音色编配与多声部织体有机结合的规律,了解和掌握为乐队编配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就必须要在高师学习阶段予以解决。但由于受学生基本条件、专业基础、学时容量等方面的局限和制约,再考虑到今后工作的实际需要,让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像理论作曲系学生那样去学配器课,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行不通的。音乐学院是培养高级的音乐表演、演唱、演奏、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人才,而高师音乐专业主要是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知识面广的“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能把高师教学与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混为一谈,否则即不符合高师教学的实际,也不符合高师毕业生的工作实际,结果是使我们的教学陷入了困境,出现了高师的实际培养目标、教学目的与教学安排相悖的尴尬局面。

(二)教学探索

我们必须明确高师配器法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了解配器法课程自身的结构特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安排趋于合理,才能使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有所突破和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逻辑、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符合高师学生的实际和基础教育的需要。才能让我们对如何教好、学好配器写作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才能让我们培养的音乐专业学生能胜任中小学教学的需要和社会音乐实践的需要。

1.整合教学内容:以了解和初步掌握乐队织体的特点与声部组合规律、乐队织体写法及各种乐器音色编配与多声部织体有机结合的规律为目的:改变现在沿用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教材的编写方法,使高师配器写作课教材更符合“学”的实际和“教学目的”的实际;摆脱“纸上谈兵”的授课形式。在课程时间和内容的安排上:第一个阶段是织体谱模仿写作训练,第二个阶段是织体谱转化为总谱的写作训练和学生写作模仿的实践。让教材教法形成一个脉络清晰的线条,增强学生的具体感知,使他们对配器写作课的脉络更清晰,通过一年的学习能初步掌握配器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原理,熟悉配器写作的一般规律,会去为一个旋律进行配器、为乐队编写总谱,而不是拿到一个旋律不知道所以然,无从下手。使学生组织课外活动,编配、训练、组织乐队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2.教学措施:把配器课教学归纳为三块:

首先是对织体谱模仿的写作:重视基本的写作步骤写作方法的培养,加强配器写作思维训练,打破传统的配器教学逻辑,从织体角度学习配器,从织体谱模仿写作开始学习配器。把织体写作的定位为以主调音乐织体的写作编配为主,其它织体的写作和编配只做介绍性的概述。和声编配的简单化:配置和弦只要求用Ⅰ、Ⅳ、Ⅴ级功能和弦为旋律选配,把重点放在织体谱写作的方法、原理上。通过织体谱模仿写作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主调音乐织体旋律与伴奏两个层次的基本概念。了解熟悉伴奏织体的多样性如:同节奏式的伴奏织体、和弦衬托式伴奏织体、音型化的伴奏织体等,从每个层次掌握织体谱写作的一般规律,熟悉乐队织体谱写法。

其次是把织体谱转化为乐队总谱的过程(把乐器法,和乐曲音色的编配集中的放在此环节):打破了配器课的教学常规,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乐器音色编配与多声部织体有机结合的完整体验:把对音乐作品片断的分析体验,改为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分析体验和模仿。教师选1-5首不同风格(进行曲、轻快活泼的、抒情歌唱性、舞曲性的、平静如歌的等)乐曲的织体谱,分别转化为电声乐队、军乐队、西洋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混合乐队、小型乐队等的总谱。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比对。让学生掌握最一般的配器写作规律和写作模仿对象。

配音基础知识篇3

一、“立”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儿园培养合格教师的孵化地。幼儿钢琴弹唱,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即兴编配、即兴弹唱等能力,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钢琴弹唱能力的熟练掌握,可以帮助教师在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教学中,短时间内营造出特定的音乐环境,迅速集中儿童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钢琴弹唱是完成幼儿歌曲的自配、自弹、自唱的技术过程,这门课程是以钢琴课为基础、即兴配弹课为核心,钢琴教学法为理论构架,将乐理、视唱练耳、舞蹈、琴法等课程有机整合的产物。实际上,边弹琴边范唱、边弹琴边组织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实际中的常用手段,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这门课程培养的就是这种综合能力,即对声乐(唱歌)、乐理(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等一系列音乐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

这门课程的特点在于从实际出发,既能练习弹奏技术,又能学习到乐理、和声知识。重要的是,突出了“弹”与“唱”的实践能力培养,不仅着眼于学生即兴编配的“弹”的能力训练,而且更深层地培养学生创编音乐、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的“唱”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门课程不是简单机械地叠加在钢琴基础与钢琴配弹这两门课程之上,而是将钢琴弹唱课程中的实践理念从一开始就融入到钢琴基础的教学中,并一直贯穿至钢琴配弹,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形成连贯、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行”

幼儿钢琴弹唱课程是钢琴基础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相融合的结晶,强调两门课程的相互融合,注重学目的,统筹安排两门课的学时、进度,追求更高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将此门课程拓展为五个学期,课程内容为钢琴弹奏的技法训练、即兴伴奏、变奏创作的技能、歌曲弹唱的训练。

除定期举办观摩会外,每学期期中以教研组活动方式进行考查。学期结束时在全系范围进行期终考试。具体课程的安排及目标如下:

1.音程的各种关系。本课程是和弦配弹的基础,配的和声音程要用耳朵听、嘴巴唱,多分辨、多动脑筋才会达到配弹的完美效果。

2.调式中的音程。通过键盘的各音程练习,配弹短小旋律,既使学生知道了和声音程在调式中的作用,又使学生经过不断比较,掌握和声音程在调式中的解决方式。

3.三和弦及其转位。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及其转位的简单模仿应用与模唱。

4.调式中的三和弦。掌握调式和弦的标记与名称,熟悉一升一降大小调的正三和弦的手位并弹唱。

5.三种和弦标记方法。熟悉英文字母标记法、音级标记法、功能标记法三种和弦标记法并能在谱例上自己进行标记。

6.大调正三和弦的和声造句。大调正三和弦和声连接Ⅰ―Ⅳ―Ⅰ、Ⅰ―Ⅴ―Ⅰ、Ⅰ―Ⅳ―Ⅴ―Ⅰ,键盘手位的熟悉。

7.和声小调正三和弦的和声造句。和声小调正三和弦和声连接Ⅰ―Ⅳ―Ⅰ、Ⅰ―Ⅴ―Ⅰ、Ⅰ―Ⅳ―Ⅴ―Ⅰ,键盘手位的熟悉,和弦外音的配弹。

8.K46与乐句的结尾。半终止、全终止的键盘手位熟悉。

9.选择和弦的原则。确定旋律的调式、调性及和弦的选择原则。

10.乐段结构与和声布局。首先要在键盘上一层一层、有条理地练习,就像学英语自己先学会了才能说给别人听,忌急躁而没有语法规则,音乐语言的学习也是这样。

11.民歌或民歌风的幼儿歌曲和声编配。熟练弹奏各五声调式音阶与和弦;掌握替换音、省略音的和弦配置方法。

12.8―16小节歌曲的和弦配弹。要求学生能够将之前学过的一些基本的和声语汇、常用共同音保持就近连接的法则,尽量快速灵活地运用于和弦伴奏中。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确定了配什么和弦之后应快速反映在弹奏中。

13.织体变化的三种形式。分解式与半分解式(带低音的和弦式)和弦简单谱例的配弹。

14.伴奏音型的两个层次。乐曲层次增加,弹奏难度也增加,二层次织体要求左手兼顾低音声部和中间的和声声部,左手位置把握的准确需要重点练习。

15.综合织体应用。和弦式、分解式、半分解式在乐曲中的综合应用。

16.不同体裁的幼儿歌曲伴奏织体选用。听旋律或哼唱分析乐曲的类别,从而选用适当的伴奏织体。灵活应用伴奏织体能使我们的伴奏呈现更好的音响效果。

17.带旋律的钢琴弹唱。作为幼儿教师,除了为别人伴奏外,还应该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这不仅需要熟悉键盘,对各种伴奏音型熟悉掌握,同时还要自如流畅地唱出来。这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18.不带旋律的钢琴弹唱。不带旋律的钢琴弹唱比带旋律的钢琴弹唱更需要个人的音乐基础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熟悉键盘,对各种伴奏音型熟练掌握,同时还要自如流畅地唱出来。

19.移调弹唱。扩大音乐的使用范围,挑战教师的应变能力。

配音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数码钢琴教学优化多元聚焦素质强化

钢琴课作为音乐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已有很长历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审美情操方面发挥了美育的重要作用。如今,一个理性的现实摆在面前,钢琴教育的目的已由传统的贵族教育、精英教育开始转向平民教育、大众教育;由过去称之为“阳春白雪”的高层次教育转向让更多音乐爱好者培养一种兴趣,实现一种追求。社会的需求让我们不得不开始寻求钢琴教学的变革,努力追寻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音乐与科技的结合、音乐与现实的结合。

一、适时而生注重实用性

广东地处沿海、毗邻港澳,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之一。与较发达的经济环境相比,广东省的小学音乐教育仍为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原因是小学音乐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半路出家”,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的严重匮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音乐普及教育的需求。

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产生正好弥补了传统钢琴教育的不足。努力实现培养技能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传统钢琴教育有效进行扬长避短,让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在最大层面上实现应有的教学价值。

数码钢琴集体课中多样化课堂演奏形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演奏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实现专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满足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对传统钢琴课全面深刻的改革,也是音乐教育改革形势推动的必然所致,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兴产物。数码钢琴集体课不仅是应时而生,更是适时而生。

二、目标导向注重可行性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以培养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突出键盘运用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钢琴教学能力、一定弹奏能力,即能为歌曲配弹简易伴奏的综合型人才,使其所学知识最终能和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钢琴对于学生来说更多是一种教学工具,通过钢琴教学使其掌握一项从事教学工作的实用技能。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进行适当的钢琴教育,因材施教是关键。针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笔者及时总结出适用于学院钢琴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钢琴实用能力得到全面培养、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更加符合小学音乐教师的岗位需求。

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能力,也是衡量其今后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它对学生要求很高,既要有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钢琴弹奏技巧,快速、准确的视谱能力,同时还应有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即兴伴奏、即兴弹奏是对学生钢琴综合实用能力培养的综合体现。为此,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求变探索,用以实现学生键盘实用能力的掌握和提高。思路如下:

(一)集体练习,共同提高。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数码钢琴系统的不断熟悉和深入了解,不能简单地将十多位学生放在互不干扰的教室里进行一对一的个别指导,应充分发挥集体课的优势,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跟随大家一起进步,增强自信心。

(二)精选教材,降低“难度”。常言道:兴趣是先导,实用是动力。为了便于集体课教学,我们选用短小好听的曲目作为课堂练习素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指导下饶有兴趣地用较短的时间弹会曲目。

(三)目标明确,学以致用。打破单纯技巧训练,进行简易配弹、移调训练。以往的钢琴教学与实用配弹伴奏截然分割,老师极少能进行结合教学。在新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学习进度,将乐理知识、和声常识、编配理论和学生弹奏水平有机结合,综合训练学生的键盘能力,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就能以音乐学习、音乐表现的学习为基本目标,为将来的全面提升打下基础。

(四)人文熏陶,协作训练。利用集体课优势,进行合奏训练。虽然每个学生弹奏的部分较为简单,但经过学生间的多声部合作,已能演奏出颇具音乐表现力的乐曲。集体课教学也为人文知识的传授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在课堂上结合所学曲目讲授相关音乐史论常识,进行人文知识的渗透。

三、团队整合注重实效性

西谚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过程虽是一种苦涩和艰辛的历练,但让它逐渐成熟,就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笔者分析了当前学院音乐系钢琴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并与其他院校钢琴教育进行比较,扬长避短,制定出适宜高职高专特色的培养方案,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钢琴实用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学院学生水平及培养方向和目标编订了实用性较强的教材。

1.2005年编写《钢琴集体课教材》;

2.2010年编写《数码钢琴基础教程》,作为校本教材试用;

3.2011年编写《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薛庆编著),在前者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正式的专门教材。

四、有机结合实现多元性

通过数年实践,我们成功地解决了钢琴演奏与伴奏配弹结合的教学问题,实现了钢琴学习与培养目标更为紧密的结合,学生学以致用,与后续课程有机结合,学生能自由掌控钢琴这一音乐教学的重要工具。在钢琴教学中,有机结合相关音乐理论知识、人文科学,使之形成一门崭新的综合性音乐技能课程——弹奏为手段,综合为形式,创编为核心,实用为目的。其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多元导向

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钢琴集体课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它除了涵盖最基础的读谱训练、基本乐理知识外,还有节奏、视奏、移调、转调、即兴和创造等,甚至还有演奏的基本技巧,是传统课程和新型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基础课。此外,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学、即兴伴奏、合奏、弹奏等也是组成本课程的重要元素。在注重钢琴学科主体性的同时,还要涉及相关学科,加强横向联系,但务必明白这些学科是从属于主体学科,做到主次分明、有机协调,不能舍本逐末。因为钢琴而学习各类基础知识,因为各类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而使钢琴教学精彩纷呈。

例如,在执教“大调五指音型”时,很有必要先教学大调五指音型的结构,即起音全全半全,如C大调五指音型即C全(D)全(e)半(F)全(G),a大调五指音型即a全(B)全(#C)半(D)全(e),而不是直奔主题。依循本思路,学生有章可循,找出所有大调五指音型并弹奏,边弹边读调名。在接下来的大三和弦教学中,学生只需将五指音型中的1、3、5指同时弹下,或者分别弹出,大三和弦即可告成。在弹奏所有的大三和弦时,都可边弹边读和弦名称。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会了弹奏技巧,也直观地学习了调式、调性、和弦,乐理、和声等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该教学中每次授课都务必要设计一定的节奏练习、视奏练习、视唱练习、移调转调练习与创造性练习等,每次1—2条,量不多,但都是应该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此做法旨在以键盘教学为手段,达到知识的整合训练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可循的方向。

(二)课程设置的优化整合

这一做法实为教学的多元性,一改过去的“孤立性”和“单一性”。学生的综合能力就是在此基础上提高的。

历来钢琴课在音乐教育专业都只有每周设置1课时的概念,似乎根本没有可以商榷的余地。然而要着力打造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就要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做法,将“一种能力”上升为“多种能力”,这是对教师全面能力的砥砺。再者,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基础学科的钢琴学科,时刻都与乐理、和声、视唱、伴奏等学科相联系,且十分紧密,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必将限制其“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变成单调的、缺乏生命力的技能课,致使许多学生无法掌握这种技能而不得不放弃。这是时间的浪费,也是学业的荒芜,更是音乐教育的严重缺失。改变状况是当务之急,必须首先突破对课程的设置,明确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把“孤立性”“单一性”变为多元性。

下面是各年级钢琴课课程设置情况:

1.一、二年级开设钢琴集体课,开设两年,每周2课时;

2.三年级开设钢琴即兴伴奏课,开设一年,每周2课时。同时开设每周一节的钢琴小组课(一对四);

3.四、五年级开设钢琴提高课(限选课),开设两年,每周1课时。依据学生程度及弹奏水平分别安排一人课、二人课、四人课进行教学。

(三)课程内容结构的突破创新

多元化的课程内容结构能够确保课程设置方案的有效实施,能够保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高职钢琴教学改革的实现是以多元化课程设置所提供的条件为前提,它通过课程内容结构实现了这一改革。学生在钢琴学习上的兴趣相应有所提高,知识面也会随之拓宽,这正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之处。以下方法促成了这一目的的实现。

1.明确课程内容结构的多元化

钢琴集体课作为一门以提高学生键盘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学习钢琴弹奏的基本技法的同时,加入了识谱、节奏等乐理视唱基础知识的实操训练,以及简易和声编配、旋律即兴配弹等初级和声理论的实践练习,其已由传统型单纯的技能传授转变为传统课程与多学科融合,并与新型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基础课。教学时,务必把握好这种课程的多元性,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和表达能力。每周两课时的基本内容结构安排为:基本练习;节奏、视奏训练;练习曲、乐曲练习;联弹、合奏训练。每项学习过程中均需结合进行钢琴弹奏基础知识与视唱、乐理、和声基础理论、音乐家介绍、作品赏析等的讲解和实操训练。这既是钢琴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基础,其关系到改革的成功与否。

2.注意课程内容结构的多元化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能片面追求钢琴弹奏技能的传授。许多事实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到目前为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学生不会钢琴即兴伴奏的竟有80%之多,不会弹唱的更多,不能具备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资质。改变这一状态已成为钢琴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内容。在从传统的钢琴小课转向钢琴集体课后,原有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出师范教育特点为指南、以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综合音乐教育能力为宗旨的全新教学。

首先,把键盘的应用能力列在教学的显著位置,通过合奏曲目练习和即兴合奏训练,在学生初步掌握钢琴弹奏基本方法时,由每位学生分别弹奏一个简单声部,由四个或更多声部同时弹奏所获得的丰富和声织体效果,对学生进行和声听觉培养。为日后的即兴伴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弹唱能力是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能力,在教学中适时加入简易歌曲配弹,进行视奏、移调等弹唱基本功训练,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入弹唱内容的目的在于:

(1)通过熟练地掌握弹唱的技能,使其成为学生过硬的基本功;

(2)通过正规伴奏谱弹奏,促使学生积累儿歌自配伴奏的素材;

(3)促使学生背记大量儿童歌曲,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挑选5—8首歌曲,写入教学计划,每位钢琴教师按计划对所教学生进行弹唱训练,此教学内容纳入师范教育基本功考核。实践表明“动手动口”的同步训练只要坚持由难到易的原则,就能增强学生的弹唱意识,并高效促成“弹”与“唱”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为学生教育基本功的巩固做出改革。

3.实现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中实用性教学的多元化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学科应着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体现为键盘操作能力,不是只凭借钢琴演奏能力和钢琴教学能力就能完成的。钢琴即兴伴奏学科的课程设置由于具备科学实用性,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升了基本运用能力。开设好钢琴即兴伴奏课的因素很多,而实现该学科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则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建立在钢琴弹奏基础上的即兴伴奏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充分顾及学生的弹奏基础是必须的,把钢琴学科学习的延续性、对象性、目的性逐个分清,并能处理好钢琴弹奏、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的关系。

其次,与乐理、和声、欣赏等有密切关系的钢琴即兴伴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门相对的“边缘学科”,为了能够切实保证教学的成功,还将以学科特点为中心,以多元化教学内容为手段,达到教学目的。

再次,由于钢琴即兴伴奏学科身份尤为特殊,其自身独立的规律性与边缘性共存,因此,把握理论体系是前提,注重实用性是目的。能有机地将钢琴即兴伴奏理论和中小学音乐课歌曲伴奏编配、小品编配结合于一体,既有教学阶段的步骤,更有教学层次的划分,学科基础知识因目的的明确而发展为能力的掌握。

4.考试的改革和过程性评价的强调

以往都是学生自己准备曲目参加期末考试,这种“一曲定成绩”的终结性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真实的弹奏能力,更不能检验到学生的键盘实际运用能力。为此我们将终结性考试改为过程性考核,增加考试内容和项目,全面考查学生能力。将单一乐曲演奏考试改为乐曲演奏、即兴创编、合奏、移调等,将考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分课题、分阶段进行考核。

配音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高职师范钢琴教学实践探索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进行钢琴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思想都受到了专业院校的影响,高职院校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十分注重钢琴技能的教授,而在基础知识和艺术本身的传授上则显得有些欠缺。高职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个优秀的学生品德要比成绩重要得多。其次,高职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并不断的摸索,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实践不断的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再次,就是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弹钢琴的技巧和方法,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突出师范教学的特点。最后,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系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足够教学能力和具有钢琴演奏技能的人。

一、树立合理的钢琴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进入高职师范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前虽然有一些弹奏的基础,但是并没有受过师范类学生的培养。学生们参与钢琴演奏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作为高职师范类老师在教授学生钢琴课的时候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入手,让学生们了解钢琴的基本原理和音色,并且在教授钢琴的弹奏方法的时候也要从最基本的弹奏方法开始教,例如:正确运用手臂的自然重量与指尖力量高度集中的方法是学琴的坚实基础。只有结实的手指尖与手腕第一关节的灵活性再加上两个手掌的稳定性,才能在身体的协调配合下,弹好钢琴。

在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钢琴弹奏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钢琴的学习需要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共同配合,只有二者配合好,才能在演奏的时候达到最好的境界。尤其是对于一些起步较晚,肢体协调能力差的同学来说,心理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

对于学生触键的能力训练,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手指肌肉放松能力上。首先要教会学生了解最基本的触键方法,例如:指力触键、手力触键、臂力触键、全臂力触键。然后再进行这些方法训练的时候,老师要反复的重复这些方法的基本要领,和弹奏时的要求。在弹奏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有意识的通过声音去掌握自己的弹奏力度和方法。

二、注重钢琴即兴伴奏课的教学与运用

进行钢琴即兴演奏是一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中对于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没有提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校应该重视即兴演奏教学,并且在即兴演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明确即兴伴奏的特点。即兴伴奏是一种十分考验伴奏者思维能力的演奏方式。进行即兴伴奏的人员要对所演奏的歌曲进行快速的编排,在短时间内形成思维模式,并且最后要求配奏者胸有成竹,不经修改,准确、合理地与写作者共同完成。

其次,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即兴伴奏,最考验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进行即兴伴奏的时候要多分析正谱伴奏,多听一些音乐。帮助学生培养创造能力,对同一首音乐采用多种伴奏织体、多种方案进行编配。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音乐素养,帮助学生培养能力,编配出具有独创性和艺术性的歌曲伴奏。

最后,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训练,加强学生音乐知识的培训。老师在进行钢琴课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对多种音乐类型的统计和分析,总结出音乐旋律的变化。并且,老师还要熟悉最常用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和弦(包括原位和转位),加强转调、移调练习,能用各种调式进行编配训练。最后就是加强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多家训练,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编配与自弹自唱能力。

三、建立多样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首先,老师要不断地丰富钢琴教学内容。当前,高职师范类学校关于钢琴的教材十分的单一,而且教材使用时间较为久远。作为钢琴教师,要不断搜集风格多样的,体裁不同的钢琴作品,为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作品,并且要不断的更新弹奏的方法,研究钢琴教学的规律。当前,钢琴课的教学曲目大部分都是老师自己选择的,这样一来就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狭隘性,也就造成了学生的接触面狭窄。所以作为老师要不断的开阔自己的思维,接触更多的钢琴作品。

其次,建立完善的钢琴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钢琴教学体系要在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去完善。钢琴课程体系,要注意教学知识的完整性和承接性。老师要对课程进行细致的安排和设计,在教授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还要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老师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当前社会的需求设置课程,适应人才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当的增加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充分拓宽学生才智和潜能,提高成才率。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钢琴教师还要注意大力挖掘、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专音乐专业应全面了解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起源、发展过程、历史意义等多元音乐文化特点。老师应该将这部分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挖掘其特点,帮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并运用到日后教学中。

最后,老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有效实施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前,我国的高专钢琴教学采用“二对一”、“一对一”和“电钢琴集体课”的授课形式,看上去种类比较多,但是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在学生了解了钢琴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演奏要领、指法弹奏技巧等方面的练习并且逐步的提高。最终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弹奏乐曲的技术要求和表现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逐一的指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具有良好演奏素质的学生,尽可能地得到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晶.地方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如何适应就业需求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配音基础知识篇6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名言。他在首倡普及教育、百科全书式教育、四阶段学制(幼、小、中、大)、确立学期、学年、寒暑假、班级制、直观性、自觉性、系统性、量力性等等教育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兴趣教学的至理名言,对后世及全世界教育,起到了硕大和深远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以学生的兴趣所在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更大程度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计算机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作曲软件的开发利用则成为“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得以开展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发展开拓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提升了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同时巩固和发展了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因此,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新型教学模式,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对我们的中学乃至所有阶段的音乐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笔者在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对利用电脑音乐创作系统进行创作教学这一课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创新素质

这是高中学生的一节音乐课: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逐步完成一首小乐曲的“创作”:输入主旋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教师设定的若干伴奏音型和“鼓底”(节奏型)中选择相应的,调整各轨的音色、音量并不断回放、修改。教师则利用电子课堂系统进行监控,随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由于可以利用音乐软件将自己的音乐主张转变为乐曲,体会创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同学们学习得愉快而主动,课堂氛围轻松和谐。

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使这些高中生对音乐课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并被推广吗?它是否预示了今后音乐课发展的一个方向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可行性

1.倡导创新教育,是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结果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应试教育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素质教育则侧重激发学生个性特长和对知识的组合创新,将书本知识运用实践验证或进行延伸创造,立足于开发特长、释放学生的潜能。教学不再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学生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而是强调创造性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音乐创作为音乐课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创造性教学的空间。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作曲、编曲练习中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达到独立认识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以往任何一堂传统音乐课都无法达成的。

2.“音乐创作教学"着眼于未来,符合“三个面向”的要求。

启发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并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创造的精神,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有关研究表明,人在二十岁以前,智力的提高几乎是直线式的。如果人的大脑在新型的教育活动的刺激下,完全有可能把创造性的才能发展到更高的程度。音乐创作教学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和发展。在创作活动中,通过学生创作音乐,增加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勇气,打破创作神秘的思想。

3.“音乐创作教学"可以扩充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通过有意识的对客观现实的观察了解,运用所学过的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了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生活与音乐创作之间联系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创作、表演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感,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感染自己,鼓励自己。

4.“音乐创作教学"可以促进其它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乐理知识的教学非常重要,但其内容较难掌握,而且缺乏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其它如视唱练耳、听音记谱等训练学生音乐能力的练习,在原来的音乐课中也有安排,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甚微。除了一些音乐天赋较好的同学以外,其他大多数同学的音乐能力还是不能很到很大提高。在创作课中,上述所有的内容都成为了操作软件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功”之后,才有操作电脑进行编曲的可能。在编辑乐谱的过程中获得、锻炼和巩固有关的音乐知识,同时通过作品的完成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形成了一个学习——创作——再学习——再创作的良性循环。

二.高中电脑音乐创作课的实践

1.明确“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广度

①“音乐创作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创作教学的广度,指广义音乐创作教学活动,凡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包括在内——象即兴编唱一首歌,敲击一个节奏,选择适当的伴奏乐器都在此列。另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改、补充、更正他们不熟悉的歌曲节奏、旋律、歌词、表情处理等,也都属于音乐创作教学的范围。

音乐创作教学的深度,主要指使学生初步掌握音乐表现手段和曲式结构等作曲常识。如旋律的进行,节奏的变化和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曲式起、承、转、合的结构等等。

应当指出,从目前的音乐教学实际水平出发,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作曲,都具有记谱的能力。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创作与记谱的能力。

②创作教学的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创作课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和前景,笔者向学校申请,将校内的一个30人的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音乐创作教学的实践。在通过摸底掌握了班里每位同学的音乐素质之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定了教学计划(实践时间为一学期),将一首歌曲的制作简化到旋律、节奏、和声、歌词及音色音量的设定几个部分,争取通过将近15个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电脑音乐制作系统的操作,完成简单的歌曲创作和编配。具体计划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第1周乐理知识查漏补缺,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2、3周学习音乐软件操作

第4周通过选择的方式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5—7周独立完成一首乐曲的编配

第8、9周进行创作歌曲演唱比赛

第10周机动

③教学内容范围的选择

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要求。

a.乐曲的输入

根据自己的水平,同学们可以自己创作一段乐曲或选择输入一段自己喜欢的旋律。考虑到有的旋律在节奏、曲风上存在着众多的难点,教师建议学生选择节奏规整、稍舒缓的旋律。在音乐软件上有三种乐谱输入方式:会演奏键盘乐器的同学可以利用电脑键盘的“键盘”功能录入乐谱;一般的同学可以使用单步录音,选择好音符的时值,用电脑键盘将音符一个个弹奏录入;也可以选择使用鼠标点击输入的方式,这种方式速度较慢,但是操作最为简便和直观。

b.节奏的选择和编配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风格的节奏,学生可以根据乐曲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节奏型作为“鼓底”。这是一种简便的操作方式,只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加以修改,即可轻松地完成节奏的编配。也可以自己制作“鼓底”。如制作一个基本的disco节奏,用三个轨道分别输入大鼓(××)、小军鼓(×)和落地踩叉(××××)的节奏型,合在一起演奏即可。

c.和声的编配

学生可以从教师为作品编配的和声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进行和声的编配。如果进行独立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的有关和声的基础知识,一、四、五级的编配以及伴奏织体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和声编配能力和听觉检验,设法为作品进行和声编配。

d.歌词填写

填写歌词看似简单,实际上牵涉到连音线、圆滑线、倒字等等一系列问题。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这个环节中没有过多的要求,只是要求每位同学创作的歌词能够符合一般的审美观点。

2.指导学生做好“音乐创作"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具有独立的视唱能力和记谱能力,以及感受、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等。这是他们进行音乐创作的基础。在两个课时的短暂教学时间里,乐理知识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五线谱的记谱与和声的编配。五线谱知识的复习、巩固可以结合音乐软件的操作学习进行。现在笔者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是市场上最为流行的Cakewalk编曲软件和encore专业打谱软件。为了使学生具有正确规范的概念,乐谱的输入、修改均在encore软件上进行。专业打谱软件所具有的规范化功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比如现在要求输入一小节4/4拍的旋律:如果输入时值总和超过4拍,电脑就会发出“叮”的一声提示输入错误,并拒绝输入超出时值的音符;如果输入的时值不足4拍,在乐谱上就会出现音符排列错误或演奏出错(如演奏突然停止)等情况。和声编配的学习只要求了解基本的一、四、五级及其排列规则。在实际操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大致的和声结构正确便予以认可。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能力不能靠一蹴而就,而是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通过平时的教学工作,一点一滴地去积累,靠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奏效。

3.对教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专业的音乐知识,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能够较好地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的教学,教师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了解更多的知识。

①广泛涉猎各种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音乐院校音乐专业或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音乐教师,一般都在古典音乐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现代通俗音乐却是知之甚少。而这部分的音乐正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他们的创作中必然会有深刻的通俗音乐的痕迹体现。假如教师在教学中心中无数,必然无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只有广泛地涉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尤其是学生最为熟悉的通俗音乐部分,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在电脑音乐创作课中的主导作用。

②学会熟练地操作、使用电脑音乐软件

现在市场上的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主要包括三类:编曲类的如Cakewalk、Soundforge,它们的功能是编辑、创作miDi乐曲;打谱类的如encore、Finaly98,它们是目前市场上最为专业的打谱软件,其乐谱编辑功能完全可以和乐谱排版系统相媲美,且对于专业人士而言,操作十分简便;自动配器类的如Bandinabox,只要输入旋律、和声,选择作品风格,软件就会自动生成伴奏乐曲,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不失为很好的一种快速编曲工具。教师如果全面地掌握了不同软件的不同功能,就能更好地为教学设计创造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认识(操作过程中)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去进行创造性的探索。这也是创造性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由于电脑音乐创作教学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一套设备的最低配置也要将近一万人民币),一般的学校无法完成这样的硬件配置。如要让电脑音乐创作教学成为现实,音乐教育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更多重视。

2.软件问题

软件问题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完成电脑音乐创作课对音乐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教师对音乐软件的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创作课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创作的风格与审美观。就一般的普通中学而言,学生的音乐基础与目前期望的要求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针对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一是在最初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放宽对学生的要求,今后再根据学生的进步逐渐提高。

四.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学生是完全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和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而且出乎意料的是,由于部分音乐天赋较好、计算机运用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得本来预计要10周左右时间完成的教学计划在短短的6周时间就得以完成,而且许多同学都自行购买了软件,决定要在课后继续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尝试。

配音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编配理论与实践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演奏者通过钢琴这门古老的乐器,将音乐的丰富情感、意蕴充分表达出来,达到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情绪,突出、深化、烘托音乐主题或背景的目的。钢琴即兴伴奏者通常是在无准备的情况下,通过旋律谱的内容和演唱者的风格,在短时间内,科学而有规律地配以适宜的和声与音型,边创作边用钢琴将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最终达到演奏或演唱琴瑟和鸣的效果。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拥有娴熟的伴奏基础知识和即兴伴奏的应变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和总结:

一、学习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应首先掌握以下内容

1.钢琴基础知识的掌握

钢琴基础知识包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钢琴基本弹奏方式方法的掌握和对键盘的熟识程度,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的掌握、指法的应用等。如果在学习前还没有掌握好以上内容,我们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循序渐进地掌握以上内容。在学习歌曲即兴伴奏内容的同时,应不断地学习钢琴技能方面的技巧。通常来说,学习到车尔尼849的程度,就可以顺利弹奏一些中小型歌曲了。因为车尔尼849已经达到了能够流畅地弹奏乐曲的能力。在调式掌握上,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星期练习一个大调和一个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并进行相应的和声连接的练习,这样学生在练习时也不会很单调地只练习单一的钢琴技能。在学习指法方面,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在每节课当中举出一些例子,比如常用的一些指法练习(相对稳定自然手位、相隔较远或较近的手指弹奏指法、同音垫指、同音换指、转指等),还可以给学生标记和弦音通常应用的指法。

2.音乐三要素的把握

音乐三要素的把握在歌曲钢琴即兴伴奏中极为重要。首先是节奏,节奏是音乐表现的第一要素。没有明确的节奏或节奏感较差是学习即兴伴奏的绊脚石。无论技术多么娴熟,如果自己都无法掌握好音乐的节奏,那么配合其歌曲演唱者就没那么轻松了。其次是音准及音符特质的把握。音符是音乐的主体,在不同的伴奏手法中,无论用哪一种伴奏织体和和弦,都要突出音准的和谐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钢琴基础能力。再次,音色是对歌曲中整体的烘托和感染。音色是在了解乐曲的背景和演唱者风格的基础上,钢琴即兴伴奏者所能运用的技巧,融合在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上。不同的乐曲有多种不同的表达音色的方式,这里有即兴伴奏者演奏风格因素、与歌曲演唱者配合因素,总之,我们的目标是使音乐的表达更加贴近歌曲的主要表现风格,如果即兴伴奏者在突出主题思想的同时还能够较好地展现歌曲演唱者的风格,那就是非常美妙的音乐表现了。

3.和声实际应用

在和声应用中,这里只涉及一下和弦知识的应用。不同的和弦在不同的调式中凸显的效果是不同的。我们应在平时练习和弦时,在心中感受和弦带来的实际音响效果。我们不要拘泥于建立大调式和小调式和弦的连接。在色彩鲜明和伴奏能力可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突显歌曲意境的节奏鲜明的伴奏音型,或一些常用的伴奏音型作为即兴伴奏的首选。这样演唱(奏)者就能够比较容易听到相应节奏音型并很快进入乐曲表演中。基本弹奏音型是我们教与学内容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基本伴奏音型的掌握,关系到整体音乐感觉、节奏、乐曲能否按基本效果演唱等因素。所以,我们在尽可能掌握各种伴奏音型的情况下,去摸索不同类型歌曲的和声配置、和弦的弹奏方法。不同的演唱者适宜他们所能接受的和声链接,所以,我们在弹奏中,不妨在短时间内从听觉和感觉中,快速摸索能够让演唱者感到动听、和谐的和声。

4.演奏者需要根据歌曲类型,快速找到合适的即兴伴奏配弹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要掌握的歌曲编配有儿童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进行曲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舞蹈类型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抒情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抒情类通俗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中国民族调式歌曲的钢琴即兴伴奏。在了解这些类型歌曲编配钢琴即兴伴奏后,我们应该根据歌曲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音乐风格快速找准我们需要的即兴伴奏方式。在确定了歌曲的即兴伴奏方式后,还需要进一步根据演唱者的需要,在歌曲的前奏、间奏、尾奏部分做一些音乐中的处理。

二、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实践环节很重要

1.了解学生掌握即兴伴奏的程度,给予一定量的乐曲弹奏

学生能否掌握所学的内容,是教师首先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对初学即兴伴奏的学生是有益的,学生也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果从宏观角度把歌曲即兴伴奏的授课内容给学生笼统讲述,学生只会一头雾水,到头来,什么都得从头再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喜爱,在制定乐曲选曲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或让学生自选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弹奏中,应该根据所学知识,加以应用研究。在知道了歌曲曲调的同时,确定调式、调性、节奏,可以先自己编配一些和弦音型,在弹奏时最好边弹边唱,如果有演唱者为其歌唱是最好不过的。这时,我们就可以一边弹奏,一边感受与歌唱者的配合。

2.演唱者与伴奏者之间默契感的培养

一个好的钢琴即兴伴奏者,不仅拥有娴熟的伴奏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处于配角的钢琴伴奏者,能够随时随地辅助歌唱者,把歌曲的意境和演唱者要表达的意思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就需要我们长时间地实践。

呼吸是歌曲演唱的重点,也是钢琴即兴伴奏者需要感受和与演唱者配合的基础性内容。我们都知道,默契的配合不仅仅是建立在对乐曲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在演员演唱中,伴奏者与演唱者能够同时把握好对乐曲的理解。每个人的唱法是不同的,理解力也不同。伴奏者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中,用不同的处理手法来迎合演唱者。第二点是,如果伴奏者的速度和歌曲演唱者的速度不一致,那么这时只是在间奏或引子当中,我们要在演唱者唱出第一小节时,很快进行调整,并进入演唱者的角色之中,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节奏、节拍等来给予适宜的即兴伴奏。遇到一些在合作中出现的突况,比如没有跟上演唱者的节拍或节奏,尽可能在单位拍中两者合拍,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通常,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曲,是用“板”和“眼”来表现乐曲的整体风格和特定节奏的。“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眼有实板、实眼、虚板、虚眼。我们常用的板式有一板一眼(四二拍)、一板三眼(四四拍)、有板无眼(相当于一拍子,是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特殊版式),节奏可以被看做乐曲发展中各部分之间平衡、对称、再现、交替、大小比例的组合关系。

在舞台表演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应对一些突况,不要让音乐停止于一些不必要的场景中,如果遇见了这种罕见的情况,我们的大脑要迅速做出反应,此时,手指的弹奏不能间断,以一些常用的音型或适宜的和声配置来填补,然后快速找到相应的伴奏音乐,继续为原歌曲即兴编配合适的和声织体,让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因小失大,从而失去很好的伴奏效果。这是个漫长的学习、实践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即兴伴奏的长处。

三、教学方法

1.结合多元化思维方法教学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学生主要有主修器乐、声乐、舞蹈的三类学生。目前,高校培养大学生钢琴即兴伴奏是以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为主要特色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脱离单一的授课模式,改为多元化、创造性地培养学生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首先是加强器乐、声乐、舞蹈乃至朗诵、戏曲等多元素内容的加入。钢琴即兴伴奏不单单是“你唱我和”,更多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即兴伴奏审美意识的提高。比如通过舞蹈教学课程、器乐课程、理论研究课程、声乐表演课程,在这些体系中变换角度,在诗歌朗诵中,加入一些钢琴即兴伴奏内容,在戏曲演唱中随机加入一些模拟乐器的钢琴即兴伴奏,在舞蹈表演中加入一些钢琴即兴伴奏内容等,开拓大学生的思维和音乐形象的发展,使他们更加喜爱钢琴即兴伴奏,更加钻研于即兴伴奏的编配和再度创作,同时加强他们多重审美的应用效果和审美判断,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能够自由思维的平台。

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了不同的钢琴即兴伴奏音乐。通过钢琴这门乐器对不同场景和音乐感官的模拟、效仿、衬托和凝练。让学生具备自我思考的能力、积极探索的能力,对伴奏者的心理、技术、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不同歌曲处理方式中的不同点,尽量多接触不同类型的歌曲即兴伴奏

大多数在校学生多采用教科书上的艺术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在钢琴即兴伴奏中,我们应考虑艺术歌曲的严谨性,从音乐的和声配置到音型的掌握需要有一个宏观的概念。一般艺术歌曲多是以柱式和弦为基础的,和声的考究十分讲究,一般律动性较其他乐曲平稳和抒情。

在儿童歌曲编配即兴伴奏时,往往是比实际音高高一个八度的音区弹奏,和声配置较为简洁、轻快,旋律、节奏较为简练。如进行曲类型儿童即兴伴奏中多用低音加柱式和弦方式,结尾处有增加气势感的效果,以附点音符的形式在高音区结尾,展现出对未来充满美好寄托。

在进行曲和舞蹈乐曲的编配中,节奏性较强,强调重拍,和声稳定富有激情的音调,八度以外的和弦音用得比较多。进行曲较儿童歌曲更具有号召力和鼓舞效果,七和弦音用得较多,且强调重拍。舞蹈类型歌曲则往往强调歌曲的律动性和流畅性。

在民族调式歌曲中,小琶音用得较多,民族性调式在这里集中体现。民族调式和声中不太强调和声的功能性,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用得较多,在歌曲的伴奏中注重音乐感觉的自然流露。右手部分“旋律加花”使旋律声部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带给人们灵动、亲切、流畅、活泼的音乐特质。

通俗歌曲的伴奏往往是大学生喜爱的类型。因为通俗歌曲歌词较为口语化、生活化,因此伴奏中常采用不带旋律织体的伴奏音型。和声节奏较为宽疏,伴奏和弦连续二、三度下行较多。

3.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严谨度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学习是面对不同素质的学生展开教学的。面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往往通过一些基础性理论、基础钢琴练习来加以辅助,即便这样,这一类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比较吃力,教师应及时根据他们的状态,做出辅练习和辅导的必要性,即兴伴奏是靠基础知识和眼、手、脑的快速反应加上一定的练习和实践。在选曲和能力的提高上,不可以逾越得太快。另外,在要求学生弹奏时,要及时分析、探讨,给出一些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练习空间。在回课过程中,有不协和音乐、节奏、表达方式出现问题时,教师更应该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答案并做示范弹奏,及时更正一些错误思想导致的音乐中的不协调伴奏。

钢琴伴奏在器乐、舞台中还有更广泛的用途。只有具备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快速反应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歌曲钢琴即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需要即兴伴奏者拥有一颗平常心来弹奏每一首乐曲。无论我们如何强调学习的方式、方法和应用,归根结底都是即兴伴奏表演者自己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锻炼,其凝聚着表演者本人的知识面和音乐表达能力。最后,笔者再强调一下舞台实践是应用的基础,如果脱离舞台实践,就永远达不到即兴伴奏的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杨.我国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6(9):1―3.

[2]王军.数码钢琴教室――高师即兴伴奏教学的必备武器[J]成才之路,2009(6):62―63.

[3]陈若良.器乐演奏基本原理的再认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9):186.

[4]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0―11.

配音基础知识篇8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钢琴即兴伴奏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课,因此,我们应通过学校的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即兴伴奏是指伴奏者根据歌曲(或乐曲)的旋律谱,比较快捷的临时编配的伴奏。它不象原谱那样讲求和声的严格规范,而是具有完成时间短、速度快、编配较为简洁的特点。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边创作边用钢琴一次性完成伴奏的一种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是培养合格中等教育师资不可缺少的技能课;又是提高音乐教育人才整体水平的修养课。

第一,从培养目标来看,高师钢琴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钢琴演奏的专门人才,而是通过钢琴课(伴奏课)使未来的音乐教师掌握一项从事教学工作的实用技能,并从中丰富音乐语言,提高音乐修养。它有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

第二,从学生入学时的专业基础来看,学生入学时大多不会弹琴,对五线谱不太熟悉。有的即使会弹些小曲,也只是为应付入学考试而突出准备的。即兴伴奏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技能应用于实践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要在短短的两年中掌握这一高难乐器,具有要求高、起点低的特点。

第三,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我们的教学对象属于成年人,骨骼发育已经定型。手的条件并非都适合弹钢琴,弹奏技能的训练与发展远不如儿童。但是他们的知识面宽,思维能力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大大超过儿童。有思维能力强、技能差的特点。

如何根据以上特点来提高高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水平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体会。

一、实用与速成

实用与速成是当前高师钢琴伴奏教学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根据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具体状况而确定的。我们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钢琴伴奏是他们必备的能力,这一点,人们都认识到了。但由于措施不得力,仅把伴奏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即“正课”之外的补充,没有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容易使学生顾此失彼,虽弹了许多乐曲,却仍然不具备相应程度的伴奏能力。

为此,我们系确定了以伴奏训练为钢琴必修课教学主线,在过去的教学中,伴奏训练是从第四学期开始,近两年我们把伴奏课的教学内容提前安排并贯穿始终,有专人担任此门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开始技术训练的同时及早进入伴奏训练,如指法设计,原谱移调学习,简谱单旋律视奏,有伴奏意义和弦连接等等,同时自配浅易的歌曲伴奏。对键盘的熟悉,为学习和声带来了方便,随着对和声理论的掌握,学生对伴奏的认识也在加深。第四学期开始成品伴奏的弹奏与分析,同时在自配伴奏中增加移调和自弹自唱内容。以大量的自配、自弹、自唱为主,同时辅以某些技术类型的强化训练。对授课方式的改革,我们也依据了实用速成的原则。我们的培养对象是成年人,他们的理解能力要高于技术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因此,采取小组授课方式比一对一传统授课方式更适于他们。小组授课时,教师便于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技术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讲述,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当堂讲、当堂练、当堂消化,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练习过程的了解和把握,同时也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动。钢琴教学是典型的双边活动,小组授课促进了学生间的互相竞争,互相交流,形成了课上课下结合的多边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化训练是速成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重点转移的同时,强调强化技术训练的保证作用。小组授课使这种训练成为可能并且有许多优点。如教师提出了某种技术类型的基本练习,很快便成为学生训练的热点,且具有一定的竞争色彩,从而加快教学的进程。

钢琴教学是一个严整的体系,人们往往理解为技术训练的系统化。这与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的实用、速成原则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排斥关系。坚持实用、速成原则时,应具有系统的训练内容和标准,各教学环节要具备合理有序的承接关系。实用速成不是将课程一般地简化与压缩,而是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构成新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二、重视基础训练

伴奏与歌唱是一个完整艺术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把即兴伴奏纳入系统的课堂教学,就要使它规范化、艺术化。为此,必须抓好伴奏的基础训练。教师要让他们认识到掌握任何技能都得从基础入手,没有规范的伴奏基础,一切音乐激情和伴奏都将无任何内容可言,更谈不上艺术性。

在伴奏课中,我们应认真对待基础训练。其中包括学习单手弹唱,掌握科学合理的指法,熟悉七个常用调,练习和弦弹奏、和弦连接和音型变化,学习为歌曲选配和弦的基本法则,在常用调上配弹常见调式的短小歌曲等。其目的是把和声基础理论与钢琴基础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应用性的知识和能力。

伴奏的基础训练就是键盘实用能力的基础训练。熟悉键盘是一项必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坚持让学生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建立起键盘上的调性思维,消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这种训练是仅仅熟练各调的音阶琶音所不能替代的。

和弦的反应能力也是基础训练的一个内容。为使学生迅速地把和弦标记在键盘上并反应出来,在小组课上给学生临时指定调性和音型,随弹随按教师口头报出的和声序列变化位置。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再配弹旋律,学生和弦弹奏的反应就敏捷得多。

三、发展音乐思维

即兴伴奏是边弹边配的创造性伴奏。教学目标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为主。授课时,要把配弹的思路教给他们,引导他们构思整体布局,设计伴奏手法。有时一首歌曲、一名旋律可以提出多种配弹方案让学生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旋律在歌曲结构中的位置和各人的艺术情趣选择弹奏,使创作的初步技法、和声、复调、钢琴伴奏织体的发展变化等知识在学生积极的动脑、动手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配音基础知识篇9

关键词:和声学;实用性;创新;拓展

和声学是研究和音产生、其构成的原则以及和弦的连接与和弦之间相互的关系,对于演奏、作曲、指挥等音乐活动都是非常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和声学也是艺术教育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具备技能性与理论性的综合特征。我国和声学教学主要依靠苏欧理论体系而构建,建国初期的苏联音乐家来华任教期间,推动了我国古典和声教学的发展。现阶段各大音乐高校选用的教材依然为伊.斯波索宾等合著的《和声学教程》(上下册),内容为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知识,其理论和构架影响到后来中国本土和声学教材的编写。

一、和声学习的实用性

和声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学生必须通过理论知识的严格学习与积累运用在实践中,比如通过学习和声连接法后进行实际的旋律编配和声,此外,将编配和声的能力再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中,这样不仅提高了整体学生的音乐素质,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和声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在每年高等音乐院校研究生考试中,和声学与曲式分析的内容都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考察,但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并没有真正了解和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的效果不尽人意。除此之外,课程教学单一也是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对其实用性认识不高,所以教学方法没有创新,主要以讲述概念和练习书面习题为主,对于和声的音响效果与键盘和声的即兴运用几乎没有涉及,这样和声学的的实践性价值无法体现。

二、和声学习的创造性价值

艺术教育中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和声学对音乐创造思维的训练十分有帮助,多声部音乐思维的思考与转换,将音乐可以更深层的分析和认识。同时影响学生的想象力,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编配和声的过程中,通过声部之间的连接方法与听觉判别或者声部运动的分析等,可以开发学生大脑。例如,三和弦与七和弦在相互连接与和声的编配中,不同的音响效果组合经过声波传入耳朵,通过大脑的网状结构,不断刺激中枢神经,形成固定的听觉反应,而识别分类形成生理反应,同时影响到全身的生理功能协调。所以,和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形成自觉地学习意识,提高写作能力和即兴能力,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应试能力,还对于开发音乐思维有着促进作用。

三、和声学习的扩展价值取向

和声学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四部和声写作为重点,不管是音乐表演专业还是音乐理论专业,都要有不同程度的写作能力。而基础乐理是学习和声学的前提,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才可进入和声学的学习。其次,在四部和声写作中,需要一定的听觉条件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和声音效,所以为和声学之后的扩展作用做好了准备工作。和声学除了是高校音乐专业的重要理论课程外,还有极高的扩展价值。首先,和声学理论是即兴伴奏的基础,即兴伴奏不仅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能,也是音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根据作品的主题风格临时选择合理的和声并且作出配置,完成作品的演奏,所以有能力完成即兴伴奏的工作必须有扎实的和声学基础。其次,和声学理论是合唱的基础,声部之间的组合体现在合唱作品中各声部的分布和发展,通过和声结构上的变化并遵循和声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行合理的排练。同时在合唱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应要把握和声进行与和声变化。再次,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和声学是创作的基础,不论器乐作品的写作还是声乐作品的写作,和声都起着支配与导向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着扎实的和声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专业领域,尝试培养创编能力。

四、和声教学创新模式

(一)强化意识。和声学的重要性需要从平时的教学方法中体现,并且使学生对学习和声的意识逐渐加强。教学需从以前程式化的模式中改变,除了概念讲解外,需减少书面作业,多从多声部音响中聆听和声效果,主要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六和弦连接,除了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关旋律编配外,重点要在钢琴上即兴和声进行,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应从课堂的气氛开始转变,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和声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加强学生学习意识。

(二)扩展教学方向。和声学习不是独立的,作为音乐理论的一部分,它与曲式分析、配器等学科关系紧密,在普通高等院校整体教学过程中,和声学可以作为中心骨架与相关的曲式分析结合讲解,不仅加深对和声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启发对其他学科的思考,扩展其发展的空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有助于音乐学生开放性的学习和声学,形成实用、灵活、扎实的现代教学模式,体现出和声学的价值取向。此外,解决当下的和声教学问题也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仅培育全方面发展型的音乐人才,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结语

总之,和声学的新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还能够以多样灵活的教学法促进学生音乐能力、音乐潜能的发展,提高音乐素养与音乐审美能力,使我们音乐教育能够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中西文化传承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许敬行.四声部和声听觉训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3.

[2]孙维权.《和声风格分析》导论-和声分析如何引入现代科学观念和方法[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

[3]刘学严.评郭任远的和声手法.乐府新声,1991.

配音基础知识篇10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个性化教学

一、在现代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想建立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体系,就要对班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做出详细的调查,结合学生音乐知识学习的差异,把握学生音乐学习的情况,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基本点,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认知模式,在保障学生音乐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建立个性化音乐课堂教学体系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个性化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教学情景的设立,因为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情景创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欲望,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感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原理。从现代中职音乐教育的变革来看,课堂教学情景的设立主要是将创新的方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精神,让学生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对音乐知识形成形象化的认知,将自己学习的各种知识点汇聚成面,形成完善的知识认知体系,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在中职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全面加强学生的知识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教师在创立课堂教学情景的时候要注重合理搭配教学资源。这里所说的采用教学资源既包括运用计算机技术来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要注重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兴趣培养不仅能全面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需要,还能结合学生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知识,形成艺术价值观,通过自身思考和自己感悟来加强自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中职音乐个性化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m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认知。因此,从中职音乐个性化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来看,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结合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来提升学生的知识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当中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在中职院校个性化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现代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满足学生音乐认知的需求,完善学生的知识认知模式,使学生高效听讲,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三、在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在现代中职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之外,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来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形成个性化的认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就要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有所了解,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本班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要有所了解,全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运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不同组的学生分门别类地布置学习任务,在兼顾整体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作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教学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中职院校中建立个性化教学体系,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来提升学生的音乐认识,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做出分析,满足学生正常的学习需求。同时,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以学生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在保障学生高效率学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完善的音乐认知模式。

参考文献:

[1]宋薇.分析职业学院音乐教学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