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十篇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21:31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1

为全面贯彻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__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省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__政〔2014〕92号)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7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国家、省、市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力度,完善整体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全县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从2015年起,用3年时间,通过新建、改扩建和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护人员业务素质、推进星级创建等措施,全面加强农村敬老院管理,将全县农村敬老院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做到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服务周到、保障良好,普遍达到星级敬老院标准,全面构筑起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幸福家园。

(一)加大建设力度。通过新建、改扩建、闲置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等途径,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2015年,新建__乡敬老院,改扩建__乡敬老院、__乡敬老院;2016年,改建__乡敬老院、__镇第二敬老院、__乡敬老院;2017年新建__街道办事处敬老院,改扩建__镇敬老院、__乡敬老院。其他乡镇(区)敬老院要通过闲置资源整合和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厨房、餐厅、卫生间、洗衣室、浴室、活动室、医务室等辅助功能用房,配备文体娱乐、康复护理、取暖降温等生活设施,配齐房间内部基本设施设备,逐步提升农村敬老院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到2017年底,全县所有乡镇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二)落实管护人员。各乡镇(区、街道办)要根据服务对象数量和需求配齐敬老院工作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与五保供养对象的比例不低于1:10,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要按照不低于1:5—7的比例配备护理人员。敬老院院长由乡镇民政所所长兼任,副院长及其他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由各乡镇(区、街道办)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敬老院专职副院长年龄不得超过60岁,其他管理人员年龄不得超过50岁。同时,定期对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向农村五保对象和敬老院建设提供捐助和服务。

(三)健全管理制度。各乡镇(区、街道办)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敬老院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预案、定期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供养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建立管理服务人员的考核评比和奖惩制度,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报酬、续聘挂钩;要建立和落实敬老院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落实院长管理主体责任;要健全和规范内部民主监督制度,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吸纳五保供养对象参与机构管理与监督,推行和完善“院务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制度,增强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加强资产管理,对敬老院财产登记造册,强化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切实加强入住供养对象安全知识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四)推进星级创建。各乡镇(区、街道办)要对照省、市星级敬老院评定方案和标准,组织自查自评,查缺补漏,对已达标的星级敬老院要继续升级创建,未参评的敬老院要借助创建平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将创建标准融入日常管理,到2017年全部达到星级敬老院标准。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区、街道办)要将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作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目标考核,切实加强领导,大力组织实施。在农村敬老院建设和管理中,乡镇人民政府负主体责任,村级有动员组织五保对象入住农村敬老院的责任,各级要切实担负起所负的职责,为构筑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幸福家园作出贡献。

(二)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将敬老院工作人员工资、门诊补助、办公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确保敬老院高效运转。人员工资按乡镇敬老院专职副院长月工资2000元,县级负担1500元,乡镇负担500元,其他管理服务人员月工资标准1600元,县级负担1100元,乡镇负担500元,管理服务人员工资由县财政和民政救灾部门监督发放,乡镇负担部分落实不到位的,由县财政代扣。对集中供养人员门诊看病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适当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办公经费按入住五保老人每人每年1500元标准予以补助。农村五保死亡后丧葬费由县财政按照年供养标准一次性给予补助。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2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是农村村民中最困难、最弱势的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及时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全面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的客观要求,加强敬老院建设是保障五保对象生活权益的根本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中央、省、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级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敬老院建设,切实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把敬老院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近年来,我县的敬老院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敬老院建设工作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乡镇敬老院16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95人,年投入供养资金199万元,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特别是去年省、市部署乡镇敬老院改扩建计划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敬老院建设目标责任书,各乡镇把敬老院建设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把敬老院建设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从规划、设计、筹资、开工建设等方面都层层把关,高标准、严要求,行动较快,措施得力,工作到位,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白彦、郑城、卞桥、魏庄、丰阳、临涧七个乡镇在全县率先进行了改扩建或搬迁,**镇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较大资金,新建老年公寓大楼,建筑面积4160平方米,工程完成后,可容纳260人入院;白彦、卞桥、临涧也都在1500平方米以上,其他准备改扩建的乡镇也都拿出了实施意见,工作都非常积极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乡镇的重视特别是在场各位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敬老院建设岗位上的各位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县敬老院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院舍房屋普遍破旧落后。全县多数敬老院由于建院时间较长,面积、规模小,园容园貌破旧。宿舍内配套设施简陋,与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相适应,也严重制约了五保供养水平的提高;二是管理服务质量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管理方式落后,有人浮于事的现象,管理人员与院民数比例不合理,管理服务人员年龄偏高,整体素质偏低,管理质量、服务水平不尽人意;三是供养比率太低。据统计,2004年,我县有五保对象2563人,其中分散供养1568人,集中供养995人,集中供养率仅为38.8%,2005年新增了2014名五保对象,按照省、市要求,2006年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全县集中供养人数应达到2746人,但全县16处敬老院现有总床位只有1200张,总床位占老年人数26‰,现有条件远远跟不上发展需要,由于集中供养率偏低,严重影响了我县省、市文明敬老院的创建。四是现有资金还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目前,我县乡镇敬老院是以本乡镇"五保"对象为主体,以集体经济为依托,以"一乡一院"为建制的福利型体制。这种供养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生存和发展,由于乡镇财政拮据,配套供养资金难以到位,敬老院资金缺口较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病有所医"的办院水平得不到有效的财力支持,特别是敬老院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改扩建的力度不大,有些乡镇存有等、靠、要思想,面对困难不去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消极对待,致使敬老院建设速度缓慢,严重影响了我县敬老院改扩建的进程。五是责任心不强。个别乡镇没有长远规划,思路狭窄,设计规模达不到上级要求,有的对建设质量把关不严,给建筑工程留下安全隐患。这些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逐一研究解决。

二、加大力度,切实做好敬老院建设工作

(一)积极筹措资金,尽快把敬老院新建、改扩建资金投入到位,确保2007年底基本实现五保集中供养。省、市、县提出的乡镇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对乡镇敬老院建设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也为我县的乡镇敬老院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县的敬老院建设,要本着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今年基本完成敬老院建设任务,2007年扫尾。敬老院建设标准应不低于省民政厅规定的三级院标准,做到庭院美化绿化、路面硬化、水电路畅通,娱乐健身、医务、就餐、洗浴等设施配套,工作人员配备合理,规章制度健全,五保对象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95%以上,使敬老院成为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精神文明建设阵地。一要认真落实规划。去年以来,我县制定了敬老院建设三年规划。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规划落实,力争今年年底前全县五保集中供养率有一个大的提高。要保护好、利用好敬老院现有资源。各乡镇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凡能够利用的,要充分利用,确实不能利用的,要搞好资产处置,不能造成资产流失。要继续坚持“稳定一级院,巩固二级院,发展三级院,转化等外院”的指导思想,需要维修改造的要加以维修改造,容纳能力不足的要逐步加以扩建。要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尽量降低建设成本,要积极利用撤乡并镇后闲置的政府办公场所及学校、卫生院,也可以利用破产倒闭的企业等房产资源,通过维修改造,作为敬老院使用。要加强对敬老院建设的组织领导,民政、财政、建设、土地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在项目设计、评审、工程招标和验收等环节上,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落实。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三年规划,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人和年度任务目标。要严把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要将敬老院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督导。二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要采取财政列支一部分、社会捐赠的慈善资金投入一部分、福彩公益金拿出一部分的办法进行资金筹措,确保按时完成计划。要充分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敬老院建设,对企业和个体老板愿意向敬老院投资的,如果数额可观,可以让其冠名,凡是对五保事业给予赞助的,可以铭刻纪念。可以劝导企业自己兴办敬老院,政府在供养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总之,要千方百计挖掘社会潜力支持五保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孤的良好风尚。三要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敬老院工作水平。要继续开展敬老院等级管理,促进敬老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选拔政治素质高,热心五保事业,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人担任院长。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服务技能。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要坚持和完善以往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度建设要细,执行制度要严,靠制度来规范工作,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强分散供养人员的保障服务,村里要安排专人负责,乡镇要以敬老院为依托,定期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乡镇敬老院管理规程》,使我县敬老院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院长、服务人员职责,岗位责任制,院民守则,学习制度,卫生制度,财务制度,考勤制度,食堂管理等制度,同时要成立有院民参加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财务管理委员会、食堂管理委员会、生产管理委员会,逐步形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管理机制;二是强化管理。要把任务层层分解,实行指标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要让院民直接参加管理,评定工作优劣,体现院民的主人翁地位,发挥院民的民力,与服务人员一起提高敬老院的工作水平;三是要进行检查评比,县民政局要根据等级管理的标准制定《文明敬老院检查评比标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要把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力争把敬老院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为增加敬老院的收入,改善办院条件,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乡镇敬老院的发展,各乡镇要根据敬老院等级管理的规定,积极探索发展院办经济的路子,在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上多动脑筋,大做文章,搞好突破,不断增强乡镇敬老院的经济实力,积极走以院养院的发展道路。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敬老院建设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要将敬老院建设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分工负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明确任务和要求,落实责任,按时完成。民政部门要搞好调研,当好参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要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敬老院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从弘扬主旋律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敬老院建设工作中来。敬老院建设是民政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但仅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有些问题是解决不好或解决不了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力支持。因此,今后,要充分利用**电视台、临沂日报**版等多种传媒,宣传敬老爱老、关心支持敬老院建设的好人好事,呼吁全县人民为敬老院奉献爱心,努力营造尊老敬老,争献爱心的浓厚氛围,各乡镇敬老院要积极争取与各部门、企业结对子,建友好单位,签订建立友好单位协议书,结成帮扶对子,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努力为我县敬老院的建设和发展增添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在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和临沂日报**版设立乡镇党委书记访谈录,促进敬老院建设步伐,要培育、宣传一批好典型,总结、推广一批好经验,把敬老院建设成传递爱心的窗口、精神文明的品牌。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3

一、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现状

**市现有乡镇敬老院**0所,为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创造了硬件条件,基本满足了农村五保对象的养老需求。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项目建设,农村敬老院得到全面改造,集中供养率大幅度提高,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一)明确经费渠道,供养机制初步建立。目前,五保供养经费已经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了从机制上保障五保对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明确建立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20**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确定五保供养标准。

二、乡镇敬老院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目前,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管理主要存在四缺现象:一是机构性质缺失。敬老院在20**年乡镇机构改革前,均为乡镇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纳入县(区)人事部门事业单位管理。机构改革后,取消其事业单位性质。从此,敬老院再无合法身份,成为乡镇事业单位的黑户,也无权在银行开户。二是工作人员缺编。全市每个敬老院平均供养五保对象88人,平均工作人员7.9人,工作人员与供养人员之比不足1:11,对供养人员的衣、食、住等大量服务管理工作只能疲于应付,敬老院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况。加之保险等相关福利待遇没有解决,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导致管理水平下降。三是管理经费缺少。乡镇敬老院管理维修经费不足,部分乡镇敬老院设施陈旧、功能不全,有的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部分敬老院没有院办经济,每年的供养经费要用于支付伙食费、水费、电费、维修费等,经费十分紧张。四是思想观念缺位。受传统思想、亲属阻拦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五保老人不愿入住敬老院,还有少数敬老院不愿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五保对象。有部分敬老院院长多为照顾安排的离岗村干部,工作人员也多为农村留守人员。这些人员往往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工作能力欠缺,积极性不高。

三、进一步提高乡镇敬老院建设与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要将乡镇敬老院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依法为乡镇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根据服务对象的数量和需求,配备工作人员,有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乡镇敬老院或者主办机关应当与工作人员订立聘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为其办理相应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

(二)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是保证敬老院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加大财政投入,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让农村五保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确保正常运转经费。财政要按照在院供养对象每人每月一定金额的标准安排管理运行经费和安排服务人员的三险经费、修缮经费等。二是合理安排敬老院升级改造经费。县、乡两级政府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实施,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社会保障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4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农村敬老院是指政府创办的,主要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提供服务的场所,是公益性非营利福利事业单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依法承担独立法律责任。

第三条敬老院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社会、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养院的办院方针。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是管理农村敬老院的责任主体,负责敬老院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把敬老院事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第五条县民政部门是敬老院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协调和监督。创办、合并或撤销敬老院,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民政局批准。

第六条县财政部门负责敬老院财政资金的安排、监管。县审计部门负责对敬老院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

第七条县直其他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应各尽职责,支持敬老院建设。

第八条敬老院名称原则上由县名+乡镇名+敬老院组成。

第二章供养对象

第九条敬老院以供养五保人员为主,孤老优抚对象可优先入院供养。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老人自费代养。精神病、传染病患者以及危急病人不得入院。

第十条五保供养人员入敬老院须由本人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社区)申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审核同意,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由本人、村民委员会和敬老院三方签订入院协议。

第十一条敬老院实行入院自愿、出院自由。五保供养人员本人要求出院,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敬老院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经批准出院的五保对象,由村民委员会(社区)办理出院手续,领回原居住地妥善安排其生活。

第十二条敬老院供养的各类人员(以下统称供养人员),应当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第三章院务管理

第十三条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组织制定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敬老院发展规划。

(三)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四)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努力提高敬老院入住率,床位使用率,力求实现敬老院供养功能及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十四条敬老院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办院方针、原则,审议院办重大事宜,检查、监督院长和其它工作人员的工作。

院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由敬老院全体人员民主选举产生,5~7人,成员中供养人员所占比例不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五条敬老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主要为《院务管理委员会职责》、《院长职责》、《食堂管理工作职责》、《院民守则》、《学习、活动制度》等。

第十六条敬老院应搞好环境绿化和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美观清洁的院容院貌。

第十七条供养人员的饮食应当讲究营养、卫生,每周有食谱,确保他们生活水平达到当地群众中等生活水平。

第十八条适当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学习,因地制宜开展适宜供养人员特点的文体和康复活动。

第十九条建立入院供养人员档案,包括入院协议书、健康检查资料、身份证和户口簿复印件及后事处理联系人等有关资料并长期保存。

第二十条切实保障供养人员的医疗需求。逐步建立起以农村合作医疗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辅助、院内小病基金为补充的供养人员医疗保障体系。

(一)各乡镇和县民政部门必须将供养人员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以解决供养人员的医疗费用。

(二)敬老院要在上级民政部门资助下,设立院内小病医疗基金,选定定点医疗部门,定期对供养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对供养人员患小病的治疗,建立供养人员健康档案。小病医疗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管理,严禁挪作它用。

(三)规范供养人员看病审批制度。供养人员患病不需住院治疗的,由本人申请、院长审批后,到定点医疗部门接受门诊治疗;确需住院治疗的,经本人申请、院长审核后,报乡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批准,及时安排入院治疗。

第二十一条供养人员去世后,所在乡镇和村安排人员从简料理后事,实行火葬的,可免费进入县公墓安葬。

第四章财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敬老院的土地、房屋、设备和其他财产依法归敬老院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未经县政府批准,敬老院的房屋、土地、设备和其他财产不得用做抵押,不得改变用途。

第二十三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物资、伙食、生产经营等帐目,定期公布,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院长变动时,应进行审计;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清查帐目、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一)敬老院资金除中央财政、省级专项补助和县级专项补助外,不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解决。敬老院要设立专户,所需供养经费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帐户,实行专户存储、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二)敬老院实行财务报帐审批制度。每月底,乡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要对敬老院收入、支出逐项审核审批。所有票据需经院长审核,乡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入帐。帐册在敬老院留存归档。

第二十四条五保供养人员入院后,其财产仍归本人所有,并享有充分处置权。五保供养人员去世后,其遗产按入院协议或遗嘱处理。

第五章生产经营

第二十五条敬老院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其收益归敬老院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改善和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敬老院要搞好庭院经济,力求做到蔬菜、畜禽的自给自足。

第二十六条鼓励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

第二十七条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场所,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和优惠。

第六章人员管理

第二十八条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敬老院需要和规模配备,并报县民政部门备案。岗位设置应当因事设岗,按需设岗,主要岗位有院长、护理服务员、炊事员,工作人员与机构供养人员比例原则上为1∶10。

第二十九条敬老院院长可从乡镇在职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中选调,也可向社会公开招聘;其他人员一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聘期3年。敬老院院长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民政部门负责组织落实。

工作人员招聘的基本条件是:热爱敬老院工作,有奉献精神,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吃苦耐劳。院长年龄不超过55周岁,其他工作人员不超过50周岁。财会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第三十条县乡财政要共同落实好敬老院院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及敬老院办公经费,并列入预算。(一)公职人员,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二)聘用人员,从2009年起,每人每月补助500元,敬老院规模较大,管理良好的,待遇可适当提高,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三)敬老院日常生活支出、基础设施维修费、办公经费、常规病治疗费用等,按照年人均600元标准列支。

第三十一条敬老院应当组织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学习,强化业务培训,充实服务内容,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三十二条建立健全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对工作认真负责且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奖励;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应予辞退或解聘;对于因工作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严肃处理或报请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各乡镇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5

一、农村敬老院建设经费地方配套过大

今年省财政厅财预[2008]1718号文件规定:“2009年计划新增农村五保供养床位47500个,总投资3.99亿元(每个床位8400元),其中:省财政预算安排11875万元,福彩公益金安排2053万元;市、县(市、区)财政预算安排15874万元,福彩公益金安排10125万元。”即农村敬老院建设标准为每张床位8400元,其中省财政补助2500元,省福彩公益金补助430元,县区政府和福利公益金配套5470元。农村敬老院建设资金,上级补助款仅为2930元,占每张床位的35%不到,而县区政府每张床位需要配套65%以上,这种地方配套占大头方式在28项民生工程中仅此一例。这对于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五保对象较多的县区政府压力很大。

如我市寿县,现有五保对象14994人,目前集中供养1767人,2009年按上级规定的任务,要新增1450人,按每张床位8400元计算,需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121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资金424.85万元,县政府最低要配套793.15万元。如要完成今年的敬老院床位建设任务,实际投入将大大超过这个数字,这对一个部级贫困县来说,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二、农村敬老院床位建设补助标准过低

农村敬老院床位建设经费标准,上级确定为每张床位8400元,包括附属设施的建设在内,这一标准太低了,而实际每个敬老院不仅要建五保对象的住房,还要建厨房、餐厅、浴室、娱乐室、医疗室、道路、围墙、绿化等配套的附属设施,显然按每张床位8400元远远是不够的。

如2008年寿县安丰塘镇新建一所50张床位的敬老院,建平房40间(每间23.8平方米,计952平方米,不含配套的附属设施),经县审计局审计后总支出57.59万元(每平方米造价为605元),平均每张床位建设标准为11518元,和省规定的建设标准相差3118元。又如2008年金安区施桥镇新建一所80张床位的敬老院,建房屋50间(每间30平方米,计1500平方米,),建设严格按照“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决算审计。经审计后,总支出为130.31万元(每平方米造价为868.8元),平均每张床位为16290元,和省规定的建设标准相差7890元。从上述两个县区的实例可见,我省规定的每张床位8400元标准太低。

三、敬老院建设经费不足的隐患

今年是省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28项民生工程的第一年,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果今年不能把这项得民心的工程办好、办实,必将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为了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们市是个新型的农业城市,是集革命老区、大别山区、贫困地区、沿淮行蓄洪区于一身的新型农业城市,所管辖的五县二区均为部级贫困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十分有限,而重点支出又很多。因此地方配套比例过大,就很难兑现,势必造成工期拖长。特别是经费的不足,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承包工程方是企业,企业是以追逐利润为唯一标准的。对乡镇政府把敬老院作为工程包出去前,还有很多费用是必须支出的,如图纸设计费、工程招标费、场地平整费、工程审计费等,这样一来工程款就更加不足,必将留下工程隐患,汶川地震学校倒房较多的教训,类似问题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的深思!因此,落实王三运省长在2009年2月3日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今年民生工程新增项目资金由省里拿大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思考与建议

(一)明确敬老院定性定位问题。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农村敬老院是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属于社会福利组织。因为敬老院的投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其资产是国有的,利用国有资产兴办的农村敬老院等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理当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应当赋予乡镇敬老院完全的、独立的法人地位。只有先解决了敬老院的定性、定位问题,使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享受城市国有福利事业单位职工的同等待遇,在此基础上敬老院的发展、巩固才可能落实。

笔者认为:一是明确把敬老院定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为敬老院适用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应统一由人事、编制部门进行注册登记,编制管理,把敬老院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全部纳入县区财政预算,足额拨款。在此方面我省己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08年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下发民福字[2008]115号文件规定:“给敬老院按10:1配备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每人每月工资不低于500元,每人每年办公费用等不低于600元(含院民在内),按此标准纳入县区政府财政预算。”虽说这标准有点低,但必经开了县区政府财政拨款的先例,这为今后各级政府明确敬老院的定性定位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是实行市场化运营,由县区政府购买服务。因为敬老院的五保对象是由政府提供无偿的养老服务,属公益性的服务,即敬老院的服务人员工资理当由政府出资保障。县区政府应根据乡镇敬老院的大小、入住的五保人数、参考服务量的多少等因素,以乡镇敬老院为单位,提供服务补偿资金,并给予足够的财政预算保障。

三是实行任命和聘用相结合。即“一院两制”,管理者(院长)由政府任命,实行院长负责制;服务人员采取聘用制,以岗定人,以人定位,以位定责,以责定酬。以县区政府为单位,统一用人标准,统一招聘服务人员,以解决敬老院服务人员待遇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

如果敬老院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的供养体制问题不解决。那么,敬老院建的越大,所需服务人员就越多,乡镇的财政负担也就越重,其积极性也就越低。乡镇不愿安排五保对象入住,集中供养率自然就低。即使当时为完成建设任务,免强安排五保对象住进去了,也会和前些年一样,只减不增(五保对象自然死亡减员不进人),慢慢地自然萎缩,今天房子盖的越多,将来空房也就越多,浪费就越大。如我市某乡镇敬老院,2002年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共有房屋50间,当时入住35名五保老人,现仅有13人。类似问题很多,这种现象应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尽早应对。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对乡镇敬老院的基础建设,应提高床位建设标准,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实行规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一要“坚持以国家和省级投入为主”。实行国家、省和县区配套比例为5:4:1,国家和省政府拿大头,地方少配套,敬老院建设要实行投资以国家和省为主,管理以乡镇为主。把乡镇干部从资金困境中解脱出来,让他们集中精力抓好管理与服务。这样方可调动基层的积极性,敬老院发展才有希望,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的提高才能实现。

二要提高床位建设标准。在现有的每张床位8400元的标准基础上,提高到12000元,使敬老院建成后,基本上达到内部功能完善。试想,投入大笔资金建成的乡镇敬老院,最后因资金不足造成生活设施等不完善,功能不配套,五保对象不能入住,这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如果按照现有的张床位建设标准,是很难建成功能完善的乡镇敬老院,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6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促进敬老院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敬老院是农村集体福利事业单位。敬老院以乡镇办为主,五保对象较多的村也可以兴办。提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兴办和资助敬老院。

第三条敬老院坚持依靠集体,依靠群众,民主管理,文明办院,敬老养老的办院方针。

第四条敬老院所需经费实行乡镇统筹,并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和社会捐赠逐步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村办敬老院所需经费由村公益金解决。

第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领导,把敬老院事业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民政部门是敬老院事业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敬老院工作的业务指导。敬老院的创办、撤销须经县级民政部门批准。

第二章供养对象

第七条敬老院以供养五保对象为主。在没有光荣院的地方可优先接收孤老优抚对象入院供养。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向社会开放,吸收社会老人自费代养。精神病患者、传染病人不得接收入院。

第八条五保对象入敬老院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村办敬老院经村民委员会)批准,并由本人和敬老院双方签定入院协议。

符合规定条件的对象,入院自愿,出院自由。

第九条敬老院供养的各类人员(以下统称供养人员)应当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第三章院务管理

第十条敬老院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组织制定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敬老院发展规划;

(三)组织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自身发展的活力,不断提高供养人员的生活水平;

(四)督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维护供养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十一条敬老院设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办院方针、原则,审议院内重要事宜,检查、监督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管理委员会成员经敬老院全体人员民主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成员中供养人员所占比例不得少于二分之一。

第十二条敬老院的生活区和生产区要分设。搞好环境绿化,保持美观清洁的院容院貌。

第十三条供养人员的饮食应当讲究营养、卫生,每周有食谱。

第十四条供养人员生病,院方应及时负责治疗。有条件的敬老院应当设立医务室,建立供养人员健康档案。供养人员去世后院方要负责从简料理后事。

第十五条适当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学习,因地制宜开展适合供养人员特点的文体和康复活动。

第四章财产管理

第十六条敬老院的土地、房屋、设备和其他财产依法归敬老院管理和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经费、物资、伙食、生产经营账目要定期公布,接受供养人员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财会人员离职时,必须清查账目,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第十八条五保对象入院,其财产交集体代管,生活用具可带入敬老院使用。五保对象去世后,其遗产按入院协议处理。

第五章生产经营

第十九条敬老院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兴办经济实体,生产经营收入归敬老院集体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和改善供养人员的生活条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二十条鼓励供养人员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经营活动,并根据生产和经营效益给予适当报酬。

第二十一条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和优惠。

第六章工作人员

第二十二条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办敬老院由村民委员会)根据敬老院需要和规模进行配备。

第二十三条敬老院院长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办敬老院由村民委员会)选派。敬老院其他工作人员采取合同制,实行公开招聘。其基本条件是:热爱敬老养老工作,有一定文化水平,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吃苦耐劳。从事财会、医疗等专业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第二十四条敬老院院长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比照乡、镇、村集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和职工的待遇确定。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7

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与管理,改善农村五保群体的生活状况,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大局稳定、落实社会保障政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农村敬老院建设有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日渐显现,我市农村敬老院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五保老人的需要,成为制约我市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使我市农村敬老院建设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根据市纪委的要求和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对全市农村敬老院建设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全市敬老院建设的现状

目前,我市实际供养农村五保对象17693人,其中分散供养14430人,集中供养3263人,集中供养率为19%,离省政府提出的20xx年集中供养率达50%的目标相差甚远。我市现有农村敬老院91所,可入住床位3758张,现实际入住五保老人3263人,入住率为87%。除去资源整合因素,乡乡基本建有敬老院。91所敬老院共有管理人员258人,其中60以上的180余人,占管理人员65%;高中以上文化69人,初中以下文化189人,除少数敬老院院长由社区、乡镇干部任职外,其余人员均是临时人员,月工资最低180元,最高600元,平均400元左右。20xx年我市的集中供养标准为年人均20xx元,20xx年调高至年人均2245元,资金来源于省财政年人均850元补助,其余由县(市)区、乡镇财政补齐,市财政每年拿出12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支持各县(市区)敬老院建设。从20xx年3月份起,供养经费按月由县(市区)财政专户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

20xx年以来,全市共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0所,新增建筑面积26575平方米,新增床位1953张。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认识不足的问题。少数乡镇党委政府在认识上有差距,重视程度不够,改扩建进度缓慢,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造成敬老院管理滞后、基础薄弱,一些孤寡老人对敬老院缺乏了解,也一定程度造成部分敬老院孤寡老人“不进来”、入住率低的问题。

主要原因:一些领导缺乏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责任意识不强,对农村敬老院宣传力度不够。

敬老院规模小,基础设施简陋。我市现有农村敬老院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普遍存在占地面积小、房屋数量少,建筑结构不合理,设施陈旧老化不配套,基础条件差等问题,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落后与每年增加五保集中供养住户之间的矛盾突出,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快了改扩建步伐,但历史欠帐较多。

主要原因:基础薄弱,农村敬老院建设没有跟上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

管理落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通过多年努力,全市每所敬老院均制定建立了民主管理、财务管理、院务公开、卫生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等制度,但制度不配套、内容肤浅、具体落实不够等问题明显存在。现住敬老院院长大多都是本乡镇的村民或是村干部,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学习,缺乏敬老院管理的专业知识。

主要原因: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低,选聘机制不畅,教育培训不够,管理制度执行力和操作性不强,院长素质不高也是敬老院管理不善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供养标准偏低,经费投入不足。全市的敬老院资金来源主要是五保供养金和城乡低保金,慈善捐赠虽有但远远不够。虽然省、市文件均要求将院长和工作人员的工资、敬老院工作经费及老人的丧葬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一些地方仍未能纳入。我市的集中供养每人年标准2245元,虽较以前有一定增长,但因物价上涨较快,标准仍然比较低。影响了五保老人生活水平提高。

主要原因:地区经济发展不快,县(市、区)、乡镇投入不够、违规挤占供养经费现象存在。

(五)是集中供养率不高,老有所乐尚待突破。截止20xx年底,我市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为19%,与周边一些市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黄山市30%、芜湖市30%),离省政府50%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

主要原因:一些地方对敬老院建设缺乏责任感,有些甚至认为是种负担,领导过问少,群众关心少,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二是尽管各乡镇虽有敬老院,但由于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少,设施落后,五保老人入户院积极性不高,导致分散供养的多,集中供养的少;三是由于一些五保老人,脾气古怪,难以合群,加上观念陈旧,恋家恋土,始终惦记着自己的一点私产不忘,不愿入住敬老院。

对策与建议

以提高认识为主导,抓住破解难题的切入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责任意识,把敬老院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列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去,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升迁使用挂起钩来。民政、财政、卫生、人事、劳动、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各级要进一步加大对敬老院的宣传,摒除陋习和偏见,让群众正确认识敬老院,营造敬老、爱老的舆论氛围。让五保老人“进得来”,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的温暖。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构建五保对象的和谐家园。

敬老院建设要杜绝重建轻管,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制度、一个好院长、一支好队伍。要建立健全敬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并不断优化和创新,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民主监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院务公开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要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实施,让院民广泛参与院务管理,从而达到民主理财、干事清正、心齐气顺的效果。

选择好院长是搞好敬老院工作的关键要素之一,要按照敬老院工作特殊性的要求选人用人,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坚决避免用人上的优亲厚友。各县市区要认真执行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民福字[20xx]115号)文件的规定,选聘好管理人员,加大对院长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他们做好敬老院工作的自觉性、责任心和能力水平。各地要按照省民政厅、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全省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理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的通知》要求,将管理工作人员的生活补助和管理工作经费落实到位,确保敬老院管理人员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正常运转。

各敬老院要努力营造卫生健康的优良环境和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氛围,最终达到构建五保对象和谐家园的效果,让入院老人“留得住”、“养得好”。

因地制宜,以副补院,增强五保供养的自身实力。

院办经济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各乡镇敬老院可利用土地、水面等,开展一些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力争蔬菜、副食自给,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有条件的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大做强,没有条件的要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努力创造条件,走出”以副补院“的新路子。同时,要处理好生产经营与院务管理的关系,让五保对象在自愿参与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生产劳动,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提升敬老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各地要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实施办法》规定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编制20xx年至20xx年建设规划,确保20xx年底前,五保集中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敬老院的扶持力度,加大医疗救助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对敬老院各项资金的监管,全面实现“县级直达“的管理办法,有效保证和维护五保对象的生活权益。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8

地处秦岭南麓的柞水县,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10镇6乡,120个村,59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五保户1917人。目前,全县有乡镇敬老院8所,五保集中供养点6个,集中供养387人,分散供养1530人,落实领养803人、代养371人,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640元,全县五保户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柞水农村五保供养水平仍需要深入探索。

一、多模式并存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村五保供养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社会救助制度。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为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质量,柞水着力打造弱势群体救助这一平台,创出了以乡镇敬老院为骨干、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为辅助、散居五保户领养代养为补充的农村五保供养多元化模式,基本解决了全县五保户的供养问题。

1、乡镇敬老院是政府供养五保户的主要平台。自建国初期建立五保供养制度起,当地政府在生产和生活上给予五保户适当的安排和照顾,保证他们的吃、穿、住、医等问题,保证年幼的受到教育和年老的死后安葬,使鳏寡孤独户的生养死葬都有依靠。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乡镇政府利用原生产队保管房等集体房屋兴办敬老院,建起敬老院21个。多年来,乡镇敬老院既较好地保障在院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又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网络的建立和完善,使散居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中显示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几年来,通过合并撤消、改建扩建的方法整合资源,乡镇敬老院在集中供养中仍发挥着主要作用。

2、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成为一项改革创举。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五保户“小集中、大分散”供养模式的弊端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撤村并组后,村域面积扩大,村干部管理事务增多,而散居五保户70%居住在沟沟梁梁的单庄独户,且多数为低智,生活不能自理,长期以来的生活全部依赖于村组照顾和国家救济,他们有钱不会花、有粮做不熟,特别是逢上汛期和冬季,村组干部分头照看费时费力,还难以解决根本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五保老人的生活困难,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柞水积极探索五保供养新路子,从20__年起先后建起了6个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村上由“两委会”副职兼任五保集中供养点院长,实行院民自治,由院长组织成立了五保对象互助小组,小组成员互相照顾,并成立管理小组,选举年龄相对较小、身体较好、责任心强的五保对象参与管理,增强了五保老人的责任感,有利于五保老人互相沟通、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五保对象离家不离村,离户不离土,集中居住,生活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有自理能力的自己搭灶分散做饭,无自理能力的,集中办伙,统一管理。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变官办为民办,不仅为政府分忧,克服了兴办敬老院投资大、入住率低的弊端,也方便干部管理,增强了村组干部的责任心。目前,入住的五保对象生活状况良好,社会上给予了较好的评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领养代养解决了散居五保户照料难的问题。因敬老院服务设施、管理水平及五保户思想观念等原因,五保对象仍以散居为主,为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保障水平,民政部门认真总结了传统的亲属领养的做法和经验,形成了领养代养新思路,加快了五保供养改革步伐。积极推行散居五保户领养、代养、帮养,使他们享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得到人性化关怀,不仅减轻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也提升了五保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五保户的生活有了依靠,散居五保户从形单影只到亲戚领养、邻里代养,成为所在家庭的一员,忙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闲时全家一起看电视、谈天说地,吃、穿、住、医、葬有了“亲人”的关照,他们的精神面貌普遍好转。凤凰镇凤镇街村五保户姚发炎,领养前无床无被,三个石头支一口锅,饭未做熟就吃,由其堂兄姚发举领养后,为其做了新床,添置了被子,同吃一锅饭,生活质量较前大大提高。此项举措符合村情民意,群众拥护,全县出现了村组干部、退休干部、人民教师、党员群众等各界人士主动领养、代养五保户的浓厚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体制不顺,入住率低。由于敬老院性质不明确,敬老院工作人员的编制、工资等没有得到落实,目前敬老院的管理工作由乡镇民政干部兼任,工作人员多为聘用的当地农民,人员少、待遇差,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敬老院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全县曾建起乡镇敬老院21所,后因资金等原因而逐年减少,且大多年久失修,勉强维持,无力接纳更多的农村五保对象入住。同时,由于配套设施不健全、供养条件差,一部分五保对象想进院而又怕进院。8个敬老院供养了209人,平均一个院不到30人,造成了资产闲置、资源浪费。

2、设施简单,管理粗放。目前,以村为单位或跨村联办的五保集中供养点,都仅仅解决了五保户的吃住空间,五保户的精神文化生活及医疗卫生保健等尚属于空白。五保集中供养点以村为单位进行管理,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委会干部的素质,五保户的生活质量取决于管理人员服务水平,五保户保障水平受村域经济状况的影响较大。由于管理人员及配套设施缺乏,入住的院民基本是生活能够自理的,自己料理生活,而真正需要照料的五保户尚无条件接收。

3、机制不健全,供养水平低。领养、代养、帮养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作上有其人性化的一面,作为五保供养改革的一种过渡形式是可取的,但应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仅从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角度,倡导亲戚、邻里担负起扶养老人的责任,把五保供养的负担转移到他们身上,显失社会公平。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群众本来尚不富裕,甚至很多人还在贫困线上,因病、因灾返贫的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再加上一个身残智障年老多病的五保老人,可能会减慢他们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可能会拖垮一个本不富裕的家庭。而独自生活的散居五保户更令人担忧,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山沟的单庄独户,生活自理能力差,这部分人一旦生病,可能会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照料,更不用说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关爱了,现代传媒、医疗保健、活动健身、文化娱乐几近空白。

三、思路与对策

1、建设事业性质的县级敬老院

《陕西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规划(20__-20__年)》指出,县、乡人民政府利用国有资金举办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五保对象是农村最贫困、最弱势的群体,他们的生活理应由国家给予保障。就全县而言,在县城、凤凰镇、曹坪镇三处建设3所县级敬老院,便可负担全县的五保供养。敬老院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工作岗位设置遵循因事设岗、按需设岗的原则,岗位主要由院长、会计、炊事、医疗、护理服务等组成,工作人员与机构供养对象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管理人员由县政府人事部门配备,人员工资由县政府列于财政预算;其他服务人员由民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其待遇由县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予以解决。新建敬老院必须合理规划、功能齐全。居住用房使用面积每间不小于10m2,每床位使用面积不小于5m2。辅助用房设置办公室、厨房、餐厅、储藏室、活动室、医疗室、保健室、浴室、公厕等,还得有院落、花园等散步休闲之处,并划拨必要的农副业生产用地。集中资金,整合资源建设县级敬老院,政府一次性投资可以获取长远的社会效益,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供养水平,丰富五保老人精神文化生活,使他们全面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同时,也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开展“献爱心”活动搭建了平台。

2、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

按照“集中供养是方向,乡镇敬老院建设是重点”的原则,柞水县“十一五”敬老院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建设规模较大的乡镇敬老院为主,以村集中供养点为补充,着力提高集中供养率。四年内全县新建乡镇敬老院10所,扩建1所,新建村五保集中供养点3个,新增院民63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0.7%。目前,加强敬老院建设,侧重敬老院管理,充分发挥敬老院作用,是五保供养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快改造和完善敬老院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增加现有敬老院的床位,提高集中供养的比例。二是要逐步完善乡镇敬老院供养功能。敬老院是五保供养工作的形象窗口,改建、扩建敬老院,首先考虑卫生室建设,力求达到“头痛脑热”的小病不出院。建设公共浴室和水冲式厕所,保证干净卫生。三是新建乡镇敬老院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选址应临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或居民集中居住区,交通便利,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良好,并尽量靠近医疗卫生、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既要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又要着眼于建立保障机构运转的长效机制;既要满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基本需求,又要逐步服务当地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以及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四是要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增强敬老院的自我发展能力。

3、建设一支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管理服务队伍

敬老院建设重在管理,要培养、选拔热心公益事业,勤勤恳恳,乐于奉献,有业务专长的人员从事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现有敬老院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20__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重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供养由农村集体供养转为财政供养,把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因此,县政府应将管理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9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以下简称《条例》)精神,提高全县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切实保障五保对象的生活,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敬老院管理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以保障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为目的,以提高供养服务水平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水平,推进全县农村敬老院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到20*年底,全县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实现所有愿意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都能在敬老院集中供养的目标。

三、管理措施

(一)严格审批供养对象,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本人自愿申请、村委会民主评议、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的程序,认真审查认定五保对象,确保审批公开、公平、公正。

(二)严格落实五保对象供养资金。县民政部门按照集中供养每人每年24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认真落实发放到位,做到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他开支。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岗位责任、老人守则、服务、会议、学习、人事、供养、收养、护理、医保、膳食、卫生、财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敬老院管理。

(四)做好院务管理工作,切实保障五保供养人员的基本生活。敬老院要保持饮食卫生,环境整洁;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设立医务室,无条件的要与乡镇卫生院、诊所等定点挂钩,为五保对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供养人员去世后,敬老院要科学从简操办后事;经常组织供养人员进行学习;因地制宜开展适合供养人员特点的文体和康复活动。

(五)工作人员配备到位,确保敬老院工作正常运转。敬老院按需设岗,岗位主要由院长、护理员、炊事员、医疗人员、会计等组成,工作人员与五保对象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8。敬老院院长由乡(镇)政府选派,其他工作人员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招聘,实行合同聘任制。工作人员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逐步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做到按月发放。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敬老院所需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按照用款计划及时拨付。

(六)大力发展院办经济,探索以副补院的新路子。要开展多种形式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收入归敬老院集体所有,用于院内扩大再生产、改善设施、改善五保对象生活条件等。敬老院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优先和优惠。

乡镇敬老院财务管理制度篇10

一、总体目标

*8年新建、改扩建敬老院54所,新增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6308人,使全市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由现在的19680人提高到25988人,集中供养率由现在的31.18%提高到41.19%。

二、建设任务和要求

1、全市扩建乡镇敬老院31所,每所敬老院新建五保对象住房不少于30间,共计新建农村五保对象住房930间,每间入住数3人,新接纳五保对象2790人。

2、全市新建乡镇敬老院23所,每所敬老院占地面积20亩以上,交通便利,新建农村五保对象住房不少于60间,每间入住五保对象3人,共计新建五保对象住房1380间,厨房、餐厅、娱乐室、卫生室等公共设施齐全,新接纳五保对象4140人。

三、资金投入

新建、扩建敬老院所需资金由省级投入和市、县(市、区)两级财政筹集解决,乡镇、行政村在用地、物料、人力等方面为敬老院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动员社会各界捐资建敬老院。

四、加强领导

1、进一步提高对敬老院建设工作的认识。敬老院建设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改善民生的十大实事之一,加强敬老院建设事关弱势群体的根本利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要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及时充实和调整敬老院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位。

2、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做好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各地实际,对敬老院建设工作,提前谋划,早做准备,争取主动,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3、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敬老院建设工作的落实。财政部门要确保敬老院各项经费的落实;审计部门要做好对敬老院各项资金的跟踪审计,确保五保资金专款专用;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要为敬老院建设优先解决用地;卫生部门要协助乡镇敬老院建立卫生室,为五保对象建立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