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十篇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十篇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8:30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1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步伐,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二、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6%以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均达100%,三残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6.5%、99.5%。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75%,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率控制在15%(市区)以内。以县区为单位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达95%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市初中辍学率严格控制在0.3%以内。高一新生在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就读比例达9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破解“入园难”

1.创建省优质幼儿园22所,市优质幼儿园6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子女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2.复审市优质幼儿园20所。为加强对市优质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幼儿园管理水平和保教质量的提高,2012年起,对已获得市优质幼儿园称号三年而未申报省优质幼儿园的的幼儿园,一律进行重新审核确认。

3.创建幼儿园管理规范示范园12所。在年市幼儿园管理规范示范园评估的基础上,完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引领全市学前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4.加强园长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幼儿园园长论坛、后备园长培训班及十佳园长评选,提高园长的职业能力,促进园长的专业发展,做好储备学前教育人才工作。

5.创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优秀乡镇(街道)。强化政府职责,加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力。发挥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督查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及学前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开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优秀乡镇(街道)的创建活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减轻“择校热”

6.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按照《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出台实施计划,落实建设步骤,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

7.加强我市初中学校现状调研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初中教育发展一直处于薄弱状态,近几年,我市初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薄弱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012年,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基本情况,找准问题症结,为下一步制定初中“追赶与超越”计划作准备。

8.推进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按照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按“一个不能少”的入学要求,进一步完善小学招生预报名和小升初“无缝对接”的招生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小学和初中,流动人口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全部统筹安排入学。

9.均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源配置。规定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面向县城以外乡镇招生,将四星级普通高中70%以上的统招生指标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推动初中学校均衡发展。

10.举办第四期市小学教育沙龙。关注小学教育新形势,研讨推进学校发展新举措,提高小学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将广大村小校长吸纳进来,通过交流,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11.举办第二届市初中教育论坛。深入研讨初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思想和改革思路,推动我市初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消除“死里揪”

12.做好星级普通高中创建和复审工作。县第一中学申报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县高级中学接受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复评。

13.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实现普通高中办学体制、学校类型、培养模式、学校特色、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多样化、可选择课程体系的构建,深化育人模式改革,满足学生多元学习需求,为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提供条件。

14.构建普通高中优质发展的评估机制。结合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适时调整高中评估标准,优化评估方案,完善评估机制,引领普通高中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15.突出创新人才培养。各普通高中校要积极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把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作为普通高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1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四)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杜绝“瓜裂裂”

17.做好市中小学管理规范示范校创建和复审工作。2012年创建市中小学管理规范示范校18所(含特教校)。凡获得市管理规范示范校满三年的中小学,均要申请并接受复审。复审坚持标准、突出重点、以评促建,引导学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18.加强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建设幼儿园课程基地4个,小学课程基地15个,初中课程基地12个,普通高中课程基地8个,通过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推进德育为先的学校工作格局。一是深入开展中小学“三养成”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实施途径,推广“三养成”活动教育成果30个,评选推广优秀德育案例50个。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学生成长(发展)指导中心建设。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普通高中学校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并启动星级学生成长(发展)指导中心认证,评选优秀学生成长(发展)指导中心30个,评选优秀心理健康教师30名。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案例40个。三是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开展丰富多彩活动,评选“市中小学十佳学生社团”、“市中小学优秀学生社团”20个及“市中小学学生社团优秀辅导员”30名。四是发挥各类“仪式”教育功能,评选“十佳开学典礼(成人仪式)”、“十佳毕业典礼”。五是推进教育系统“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落实市妇儿工委、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工作。

20.加强科技教育。引导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与科学活动,举办“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评选市“十佳科技节”。做好市科普宣传周有关活动;与市科协、环保局、地震局、民防局、无线电管理办公室、核电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展各类征文、科技竞赛及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举办第二届全市中小学机器人比赛;开展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创建市防震减灾示范校、绿色学校、青少年科技特色示范校。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2

mBa教育作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在我国自1991开始试办以来,其发展趋势便如雨后春笋般让人

可喜。到目前为止全国的试点院校也是不计其数。在我国mBa在发展的同时也折射出很多问题,让社会

各界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教育教学的模式是否有缺失的地方。本文对改进和完善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方法

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拿出一套更完善的mBa教育教学模式来造福社会。

关键词:

mBa教育教学模式思考

mBa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教育模式,其强调的是所学内容能否好好实施和应用。在这种特定的教学模式下,就需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及案例等来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mBa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mBa教育教学的现状

mBa教育形式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于提高工商管理知识,推动经济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mBa教育始于1991年,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中国每年的mBa报名人数呈平稳增长。我们也有了一批优秀的师资团队,累积了一些优秀案例,在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上都有了很好的经验。mBa教育在我国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已深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欢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mBa在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mBa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1.选拔有实战经验人才的空间小,生源质量不高

在我国mBa入学联考的模式还是以选拔性考试为主,只有分数达到录取上线的才能被录取,而复试时的分数则根据联考成绩和录取总人数来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选拔有实战经验的优秀人才的空间。一方面,由于有很多有管理经验的企业界学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工作繁忙,无暇准备复习考试,那么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以此获得学员资格的情况下,因为笔试成绩往往不理想,使得这些学员无奈的选择录取分数线较低的院校。另一方面,对于刚刚大学毕业不久,还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虽然他们缺乏在企业工作中的实战经验,但由于刚毕业他们很善于考试,因此笔试成绩优异,能得到理想的教学资源。这样势必会造成资源配套不合理,从而浪费资源。再有,现在很多院校为了保证生源,一切从经济利益出发、盲目扩招,使得录取标准一降再降,让很多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管理经验的生源进入到mBa这个群体中来,这样势必会影响mBa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其极为不利。

2.资力量不足,缺乏先进教育方式

由于mBa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特殊性,那么对于从事mBa教学的教师的要求势必也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有实战经验,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成果,在我国像这类高水平的教师还是严重缺乏的。再有,与国外相比我国的mBa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存在着理论分析多过实际运用;模仿引用多过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多过课外实践等。虽然案例教学已较为普遍,但在多数学校里案例教学所占比例并不大,能适用的资源也很有限,很多学校比较注重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对mBa学生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软”课程的开发,忽略了对于mBa计划策略和管理技能的教育重点。

三、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1.树立mBa正确的办学观念

由于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由于本科扩招,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加大加快,2007年全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人数接近达到185万,从全球的教育趋势来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速度也是速猛的。1960年在美国,其在校研究生人数为37万,而到1970年更达到了91万,英国研究生人数在1980年为11万,可见研究生教育在一些大学里主导地位是多么明显。而就mBa品牌来说,其建设的过程是漫长的,而其品牌的建立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各界对学校的关注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mBa培养和输送的都是未来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其学员毕业后大部分都会担当对企业、对社会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决策者。因此各学校应对mBa教学项目给予充份的支持和高度的重视,以高标准、高要求来衡量。

2.加强mBa师资力量的培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年轻优秀教师去国外培训、取经,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加强和全国各院校的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解决教师教学理论多过实战经验的问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还要开展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参与社会实践、案例收集,将案例作为课程的补充资料进行分析,引进更多实战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美国某商学院,他们惯用的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演示学习,专题演讲、辩论等,还会通过计算机模拟决策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充份将活生生的案例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他们所采用的这些教学方式约占总学时的1/5,最高的时候竟达到63%。这样做无形中就强化了实战能力,完善了教育教学模式,为输送和培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做铺垫。mBa教育作为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其办学模式已存在了很多年,它的办学模式和教授方法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已培养出了千千万万的优秀管理人才,随mBa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的嵌入,它势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宋海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少平.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3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和指导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稳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实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语文教学是传播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整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和充实,从而更好的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1.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分析

作为我国的文化精粹,传统优秀文化中涵盖了多种知识,包括不同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在渊源留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文化发展即为繁荣,为后人的学习和鉴赏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要求应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目标,这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当前很多小学均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了解古人流传下来的礼仪。

虽然很多院校开展了传统优秀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相整合的教学工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通常以阅读古诗、鉴赏古诗文的方式来讲解传统文化,而鉴赏和阅读的只是古诗的一部分或几段话,存在传统文化教育过于片面的问题,学生根本无法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相对固定,也没有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运用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方面,整体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2.1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优秀文化的教学问题,教师一定要做出调整和改变,将传统文化内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学课堂中,在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本教材,对教材中古诗词和文章详细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并达到陶冶情操和提升个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绅的《锄禾》一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久别故乡的深切怀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诗中写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苏轼的《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谊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等等。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传统优秀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所占的比例,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避免优秀传统文化所占的比重过少或过多,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共同为增强学生情操和思想品质而服务。

2.2合理的选取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在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教育案例,结合案例来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意义。蕴含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通常应用的都是古诗词,对小学来说比较难理解,教师应对古诗词的内容、意象进行详细的阐述,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种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获取语文课本外的知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展非常有利。

2.3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的设置和运用也同传统文化教育、小学语文整合教学的效率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运用的教学模式不合理,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传统优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语文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结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教学情境下传统文化散发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文化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调动学生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并加深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2.4借助传统文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优秀文化教育内涵丰富,在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应把握一项基本的原则,即以学生为本,要考虑小学生的各方面需求,运用多种教学途径向学生解析传统文化的礼仪、思想,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点鲜明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显著特点,教师应以此为入手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更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以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春节等传统的节日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源、发展和庆祝方式,并让学生讨论自己在这些节日中学到的知识,利用作文的方式总结对这些节日的学习结果。这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均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增强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乐趣。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4

刘峰教授博采众长,在大学期间读了大量的文学和哲学名著,为其日后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和哲学素养。在刘老师的课堂上你时时刻刻感受到他的风趣幽默。比如,他现在和同学在课堂上讨论“三国”、“水浒”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并将其与会计学的内容或学习结合起来,给难懂的会计学注入了神奇的魅力。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会计学、经济学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并将这种理解也融入到教材的编写和课堂讲授中。比如他在教材中融入“资源稀缺”、“经济人”等概念,这些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这种写法到目前为止在同类教材中仍然较少。在读刘峰教授的文章时也时刻感觉到逻辑的严谨和语言的简洁。

刘教授在过去十多年的教学中,反复尝试各种方法,力争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授课内容,为此,他不仅改变了“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授课内容,也力图将这种改变贯穿到教材中。他所主持编写的《会计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在内容和结构编排上对传统教材作了较大的变革,特别是第一章,从人的自利性出发来讨论会计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讨论会计学科的整体架构。2005年他主持的“会计学基础”课程开发组,凝聚多年教学经验和成果整理集结成《基础会计学》,荣获该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科研上,刘峰教授兢兢业业,关于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我国会计准则制订与实施效果的验证等问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与监管的案例研究等。通过资本市场案例研究,学者们可以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资本市场实证研究。通过资本市场案例研究,可以培养问题意识,更好地寻找理论研究的主题。刘峰教授擅长股利政策、公司并购、资本结构、审计质量等领域的资本市场案例研究,他强调在我国资本市场研究中不能生搬硬套国外前沿理论,否则就会做错研究。我们应当根据中国资本市场特征对于国外前沿理论进行吸收创新,创立出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案例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地挖掘一个典型的案例,研究者可以掌握我国具体的制度背景。刘峰教授早在读本科期间就在《会计研究》上发表文章。此后,在《Journalofaccountingandpublicpolicy》、《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和《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等学术期刊上70余篇,出版《会计准则研究》、《会计准则变迁》、《信息披露——实话实说》等著作多部,《会计学基础》、《会计学导论》等教材多部;主持过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研课题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多项其他层次课题,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现状思考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

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语文课程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1―2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通过上述明确规定,我们可以明确小学语文课程阅读量是一个什么概念,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教学大纲试图通过具体的成文要求来提高小学生语文课阅读量,因此,小学生的语文课的阅读量成为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重视的教学重点之一。

当这样的明确要求提出以后,具体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的确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在各地的小学贯彻这一理念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下文将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分析

1.教育三环节连接问题

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教育部门根据现在的社会状况,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各个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此,教学大纲是根据小学生这一个群体来进行大纲的编写和要求。以1―2年级的要求为例,教学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2001年时,语文课本有阅读文章507篇,这其中包括课内习题中的文章,而在新课改之后增加到615篇。我们可以发现,文章阅读量正在增加,古诗文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古诗文的特殊要求是为了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而这仅仅只是其中一点。

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不同的老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教学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区别。对教师来说,影响其教学效果甚至是教学态度的因素除去个人能力的因素外,还主要有教育部门的相关文件、学校领导要求、家长要求、学生要求等等。在这些因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想真正服务学生的话,最可靠的是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教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以上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执行的远远不够。比如,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比较难学的文章,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深入解析文章,只是一笔带过,或者对于比较简单的文章一笔带过,没有达到大纲的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兴趣,有的喜欢现代文,有的偏爱古诗歌,但是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就是对相对较难的文章就会大多数不感兴趣。例如散文类,其主要原因无非是无法很好地理解文章,因此,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重点出现偏差,就像初高中的学生偏科一样,这对今后的学习都是很不利的。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对古诗文不感兴趣,加上这方面的成绩不是很好等原因,可能导致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丧失兴趣。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显著的结论:由于教育部门、老师、学生这三个环节联系得不够紧密,从而导致小学语文的阅读量无法达到我们教学大纲的要求,我想这也是现在大多数学校的语文阅读量的现状。

2.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比例问题

由于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教学要求也根据其特点来进行语文文章类型的特殊安排。其中最显著的是现代文阅读的安排明显高于诗歌类阅读安排,为什么会有这种文章的比例?究其原因,是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征,这种安排虽然是一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但实际也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多的问题。

文章比例造成的文化传承问题。语文课本中的主要诗歌是由时间筛选而积淀下来的优秀古诗文,它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但是它的学习难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其阅读比例比现代文明显低很多。而诗歌的学习主要以背诵为主,它其中的思想以及观念却没有受到教育者的重视,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不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中国现代社会比较突出的问题。人们学习美国的开放、学习英国的浪漫、学习日本的坚韧,却忘了学习中华的传统文化。

三、对改变现状的几点思考

1.优化文章配置,严格筛选文章

文章的配置需要各个教育部门的配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教育者明确教学任务,需要教育大纲随时间、随实际因素不断更新和改革。我们需要综合各种因素,找到更佳组合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切实修改方案。

2.加强三环节交流,切实为学生服务

加强教育部门、教育者、学生这三个主要环节的连接和交流,寻找更加适合学生的阅读量的安排,使语文课本更加科学、有趣。

3.拒绝过于死板依据于大纲,着实为学生考虑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设施不全或者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合适的替代品,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

结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的教育者应该坚持努力奋斗,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最科学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平.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的现状与思考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12).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实训高职

服装效果图,是指服装设计师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设计构思固化于人体模特,用以观察整体着装效果,并为后续开发、生产提供指导的重要图纸文件。可以说,效果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服装产品的成败,绘制速度的快慢又会影响服装产品的推出,因而在服装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服装效果图有传统手绘和电脑绘制两种绘制技法。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脑绘制越来越体现出高效率、多效果、逼真、廉价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教学计划因而增加了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的授课学时,着力提升学生使用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的能力。

一、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的意义。传统的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常专注于课程内容本身,忽视对该课程的发展历史、在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开设的意义、面向服装行业的哪些岗位以及课程的整体布局结构等各个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做,不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宏观把握。

2.软件教学与效果图绘制分离。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主要采用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实训教学中常聚焦photoshop软件专门工具、特殊效果的学习,缺少对photoshop绘制效果图的训练,以致软件教学与效果图绘制分离,背离了“利用电脑工具更好地绘制服装效果图”这一教学目的。

3.优秀电脑服装效果图欣赏。服装电脑辅助设计技术发展至今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服装效果图作品。传统的电脑实训教学较少利用这些资源,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不能树立较高的学习目标,也不能在设计细节(例如动态人体、妆容、发型、配饰、背景等)上寻求参考。

4.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的巩固、提高。学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通常只能掌握软件的基本工具、效果以及使用软件绘制服装效果图的基本步骤,更多巩固、加强练习需要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之前的实训教学并不关注课程结束后的继续学习,缺乏对学生自学的要求和引导,以致学生一段时间后丧失了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

二、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的新探索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制约了学生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的提升,急需探寻新的教学方法予以解决。

新的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实际操作(简称实操)为核心,以课程开设意义宣讲、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介绍、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及整体设计、方案变化设计、结课后加强和提升为轴线,优秀效果图欣赏贯穿全过程的三元教学体(图1),具体说明如下:

(一)课程开设意义宣讲

服装效果图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后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和教育领域,成为服装设计人员传达设计意图的普遍方式和手段,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设计大赛的专业评选,成为衡量设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服装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尺子。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虽然只有短暂的10多年历史,却因图面精美直观、修改便捷、设计成本低廉、复用性强等众多优点而取代手绘成为最广泛使用的绘制技法。鉴于电脑工具的强实践性,大专院校开设了这门“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向前承接“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向后关联“专题设计”“毕业设计”,是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photoshop工具学习、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效果图整体设计等部分、应用于服装设计、插画设计、平面设计、美术编辑等多个岗位。

(二)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介绍

photoshop是由美国adobe公司开发的一款经典图形处理软件。它功能强大,集图像制作、扫描输入、修改合成、特效处理以及高品质分色输出等功能于一体,广泛地应用于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报刊、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具有众多工具和特殊效果。

在向学生介绍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前,首先演示软件的安装方法、介绍软件的基本界面(例如工具栏、标题栏、操作区、控制面板、状态栏等)。然后再利用图片制作的方式,详细教授与服装效果图绘制相关的常用工具和特殊效果,例如套索、选框、画笔(图2)、钢笔等工具和发光、彩色背景等效果,并指导学生反复演练。

最后仍以图片制作的方式进行工具和效果的组合练习。图3中使用了矩形框选、多边形套索、自由变换、裁切、填充、渐变、加深、减淡、透明度变化等多组工具和效果。

(三)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训练及整体设计

在熟练掌握photoshop软件的相关工具和特殊效果操作后,开始绘制基本元素。服装效果图基本元素包括人体、妆容、发型、服装、配饰和背景。人体在绘制过程中考虑到姿态的变化,需要将脖子、躯干、左右上臂、左右前臂、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和脚等各部分分开绘制,并分布在不同的图层和路径,方便变换姿态时提用。妆容、发型、服装、配饰和背景绘制比较简单,利用学生的美术功底使用photoshop工具/特殊效果完成。

学习基本元素后,开始服装效果图的整体设计。首先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效果图的风格(高贵雅致还是街头朋克),再根据风格确定人体姿态(优雅直立还是性感弯腰)、妆容(是参加晚宴的浓妆还是平时外出的淡妆)、发型(头发是盘挽还是披肩)、服装(包括款式和局部细节)、配饰(选用什么样的头饰、首饰、鞋、包等)和背景(是晚宴上的红地毯还是体育运动的篮球场),再按确定的基本元素绘制出完整的效果图。效果图绘制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调整,观察妆容是否突出、配饰是否合理等,才能获得最终的服装效果图作品(图4)。

(四)方案变化设计

服装效果图的三要素是款式、面料和色彩。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强大的编辑功能,变换面料、款式和颜色,实现不同的设计效果。

款式方案的变化:取两至三个款式中的元素,综合设计出另外一个款式(图5)。再将素材库(可以自己绘制也可以网上下载)中的人体动态调出,对不同的款式进行着衣展示。

面料变化设计:从材料库中直接提取面料,或者为追求新流行风潮,手绘局部图案扫描进电脑,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编辑、拼接出新面料,应用在同一款式服装上,形成不同面料风格的服装效果。

颜色变化设计:通过颜色的变化实现不同的服装效果。除了在各种色彩模式下调节其数值来选定颜色外的搭配,还可对色彩进行偏色、对比度、灰度处理,使色彩层次丰富而逼真。

(五)结课后加强和提升

服装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是服装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至关重要。由于课时、人力和设备等教学资源限制,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只能引导学生入门,后续的加强和提升还得靠学生自己。由于该门课程与“毕业设计”相关联,通过提前布置用于毕业设计的服装效果图作业,促使学生找寻相关软件教材和效果图资料进行自学,其间再伴以老师的检查和指导,使得学生能全面、熟练地使用电脑绘制服装效果图。

(六)优秀电脑服装效果图欣赏

电脑服装效果图至今产生了众多优秀作品,并在网络上可以便捷地获取。在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例如服装款式表现准确、清晰;服装细节表达完整丰富;人体四肢完整、动态优美,符合服装风格;五官完整、妆容精致、发型优美,与服装风格呼应;配饰完整,与服装相互呼应;版式排列合理;背景丰富并与画面协调;画面整体艺术效果好),用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增强其学习动力,并将好的元素借鉴进自己的作品。

三、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探索的经验及成果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程新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已日趋完善,并取得一些经验及成果。

经验方面:针对电脑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堂笔记,详细记录老师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作为自己模仿操作的指南;分组训练,将老师讲述一遍后能快速掌握的学生分配到各组进行指导;课堂实训时,限定学生操作电脑的时间,推动学生更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鼓励学生提问,另外的学生作答及演示;注重团队协作,布置思考题,让学生课下集体讨论解答;作品完成后,由学生介绍设计理念、应用工具、特殊效果等设计细节。

成果方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独立构思作品的理念,上网查找相关素材,和同学讨论、向老师求助,反复操作各种工具和特殊效果;作品完成后又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深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作品阐述让学生锻炼了口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几届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效果图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教学三元教学体模式新探索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这种探索还远不能停止。不仅三元教学体教学本身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而且随着电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逐步提高,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长久存在并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源源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将是服装效果图电脑实训课教师的长期任务。

[注:本文为海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索》(编号:Hngjy13―04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静.计算机辅助技术与服装设计[C].2005现代服装纺织高科技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5.

[2]贺景卫.电脑时装画教程[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陈耕,蒋黎文等.数码服装设计实例教程系列[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pBL;CBL;emB;教学效果;实验研究

一、引言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源于1944年dewey的“民主与教育”,意指学生要面对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帮助和提高。[1]后来由美国学者Barrows于1969年率先在医学领域加以教学应用,它指在课程学习之前或课程实践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作为导向者提供必要的帮助,而讨论的主体为学生。pBL教学的优点在于问题解决之时,要求学生将以前所学课程的知识全部综合起来解决现有问题,不仅达成了学生打破学科的壁垒、独立自主进行知识综合的能力,而且,还较好地锻炼了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eBm(evidence-basedmedicine,循证医学)由Cochrane于1972年提出,指能够明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够获得的最好、最新、最佳的科学证据,同时,结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考虑个案的价值和愿望,对个案现实问题做出合理的决策。[2]emB教学的优点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个案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升他们检索、查阅和评价专业文献的重要性和参考价值的能力,最终在总结经验与评价能力基础上,找寻到最佳的研究证据来指导现实问题解决。CBL(Case-basedLearning,案例教学)由哈佛商学院于1920年提出,指在一个可控制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对部分模拟的真实情境案例,让学生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自主地进行案例问题的分析或决策。CBL教学的优点在于,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全面思考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促进他们获取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知识,达到知识的自我获取、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3],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4]。

高等师范院校要培养出卓越教师,关键点不仅在于对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更在于将其落实于高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许多高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pBL、CBL、emB等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而大胆的尝试。教学研究发现,单一使用上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知识的融合度不够[5],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6],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参与课程设置问题的讨论[7],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因为对教学方法不习惯、没预习和不懂等原因,无法适应课程的教学[8]。

特殊教育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理论,是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独特教育需要为目的而设计的教育教学和相关服务。[9]随着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师范教育观念和层次的变化,使高等特殊教育专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和挑战,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研究和探讨专业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是十分紧迫的问题。[10]为了应对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实施,为特殊教育大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提升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使特殊教育概论课程体系目标的确定、选择,与社会需求的外在价值、学科知识的认知实践价值和学生发展本体价值相互协调,将它们辩证、有机地统一于课程体系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11],为本课程今后的教学创新积累经验,特进行本教育实验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随机整群选取的a大学参与特殊教育概论课程学习的158名本科生,其中专业必修课97名本科生(2个班级,分别为46人和51人),专业选修课61名本科生(2个班级,分别为28人和33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设计

采用准实验设计,在不打乱原教学班级基础上,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的79名同学(必修51人,选修28人)为对照组,以另外79名同学(必修46人,选修33人)为实验组,在2016年2月22日开始,由同1位特殊教育学专业教师分别对两组共4个班级本科生授课。授课教材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特殊教育概论》,由刘春玲教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实验时间从2016年2月22日至2016年6月24日,共18周,实际课堂教学为36课时。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12]该问卷由25道题目构成,分为反应因子(5题)、学习因子(6题)、行为因子(4题)、结果因子(5题)和效益因子(5题)。反应因子主要评估学生对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的满意程度;学习因子主要评估学生对特殊教育概论课程中学习到了哪些原理、方法和技能;行为因子主要评估学生参与特殊教育概论的行为;结果因子主要评估学生学习特殊教育概论后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效益因子主要评估学生通过特殊教育概论学习对后继课程的影响。每道题目最低分数为1分,最高分数为5分,问卷总分的最低分为25分,最高分为125分,得分越高表示课程的教学效果越好。

(三)研究实施进程

pBL+emB+CBL的教学实施进程为:首先,选取《特殊教育概论》教材的1-7章的内容作为实验主要内容,由授课教师设计好教学的主要安排方式:先提前2周时间将教学课件和编写的案例材料提供给学生;教师讲授第1章绪论及其它6章的重点内容和基本概念;提出讲授内容和案例思考题,学生5-6人构成学习小组,在课堂内使用手机查阅相关资料,集体讨论并解决问题;各小组学生课堂汇报和评比;教师点评、总结和归纳;教师将现实问题视频材料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学习、讨论,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和归纳。其次,同时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开展18周(36课时)的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最后,在课程结束前,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全体同学进行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调查。pBL教学进程与前者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后者没有呈现与现实问题结合的视频,仅仅提供编写的案例材料。

(四)数据处理

实验调查结果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22进行数据处理。主要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教学模式下特殊教育概论教学效果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比较,结果见表1。

表1可以看出,教学模式不同,两组学生在反应、行为和效益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

(二)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高低分组差异比较

1.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高分组差异比较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效果评估总分上27%位对应的分数作为特殊教育概论教学效果高分组依据。其中,实验组高分组对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总分为114分,包含21人;对照组对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总分为113分,包含21人。对2高分组学生教学效果总分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概论教学效果高分组学生在行为因子、结果因子和效益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121,p

2.不同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低分组差异比较

以实验组和对照组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总分下27%位对应的分数作为教学效果低分组依据。其中,实验组低分组对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总分为107分,包含21人;对照级对应的教学效果评估总分为107分,包含21人。对其教学效果评分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见表3。

表3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低分组学生在学习因子和效益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701,p

(三)教学模式对特殊教育概论教学效果的影响

1.教学模式与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相关分析

对教学模式与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表4可以发现,开设时间与反应因子、行为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r=0.193,p

2.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的回归分析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探索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力,以反应因子、行为因子和效益因子作为自变量,以教学模式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表5可以发现,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预测效益因子、反应因子和行为因子,其能够预测出效益因子38.3%的变化;反应因子4.60%的变化;行为因子1.5%的变化。

四、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模式对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教学模式不同,教学效果的反应因子、行为因子和效益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反应因子和行为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效益因子则相反,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教学模式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对特殊教育概论学习效果的反应因子出现差异。本研究中,采用pBL+emB+CBL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到底掌握了哪些知识、知识的结构是否完整、实践中还需要哪些知识、实践中的问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13]它的实施,不仅需要学生熟悉课程提供的教学案例,而且,还要求学生以小组汇报和评价讨论结果,并将学习所得用来进一步解决现实提供的案例,使学生思维时刻处于高度紧张中。与其相比,pBL教学模式则相对简单,仅仅要求学生进行案例的讨论、汇报和评比,并不要求学生进一步将通过案例所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现实问题,减轻了学生的思考负担。这对于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味听讲又不愿意过多深入思考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他们对课程的畏难情绪,致使他们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不高。其次,学生在学习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时,采用pBL+emB+CBL教学模式,需要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文献查阅,而参与本课程学习的学生以3年级(13级)和2年级(14级)学生为主。他们除学习本门课程外,同时间还需要完成其它多门课程的学习任务,相较其它年级而言,大学阶段此年级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最重,当1门课程学习需要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过多时,难免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前期虽然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课程的知识,但他们对这些课程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并没有站在系统、整合的角度来进行学习。[11]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本身具有的专业概念多、抽象性强、内容系统性和整合性强等特点[14],为采用pBL+emB+C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将学生上述知识在本课程中进行综合提供了契机。在学习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时,通过案例研讨和教师的知识点评,让学生可以将教育、社会、心理、家庭等知识与特殊教育结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对学习过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注重将比较宽厚的学科知识结构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进行整合,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适应性。[15]这与回归分析发现,教学模式可以预测教学效果中效益因子38.3%的变化结果相一致。正如有同学在课后和笔者交流所言:“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让我对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整合,而且课程中老师所提到的很多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点,也让我在课下查阅和学习了很多知识,对我后继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学习方法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大学的课程应该更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这样课程学习的知识才能够既实用又记得清楚。”

(二)教学模式对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效果高低分组的影响

研究发现,教学模式不同,特殊教育概论教学效果高分组学生,在行为因子、结果因子和效益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行为因子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结果因子和效益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对于低分组学生而言,实验组不仅在效益因子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教学效果高分组结果一致,而且,在学习因子方面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首先,pBL+emB+CBL教学模式不论对高分组学生还是低分组学生,均会产生良好的效益,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pBL+emB+CBL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仅要听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课时数较少),更要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汇报、评比和现实问题解决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学生立即感受到课程所学知识的现实应用价值,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他们对知识的反思和综合应用能力。课程的教学目标暗合特殊教育教师既要具有较高的特教理论素养和政策、法律知识素养,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人格素养。[15]其次,高低分组大学生对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态度存在差异。pBL+emB+CBL教学模式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方式,削减了教师的讲解课时,增加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具有了更为自由的学习支配权。虽然高分组的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但是,以西北地区和农村生源为主的大学生,他们在学习中对课程学习价值具有较高的期望,一直喜欢教师讲课,而不大愿意自己在课程中承担讲解任务,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属于真正的学习,所以在开始学习阶段,会对课程教学模式产生一点抵触和反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反之,低分组大学生对课程的期望较低,能够被动接受教师的课程安排,按照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不会有较大的抵触情绪。正如有学生在选修课试听完三周退选时和教师所言:“老师如果您讲,我会选择这门课程,如果让我们更多来讲解,我觉得可能学不到什么东西,我选择退选。”为此,在今后的特殊教育概论教学中,授课教师要注重考虑,以特教教师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特质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设置小型化、微型化、专题化课程。最后,高低分组大学生在课程中的具体投入存在差异。高分组大学生,课前能够积极阅读和学习教师的教学课件,思考课程的案例,并主动将其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课中,不仅能够认真参与小组讨论,而且在其它小组汇报和教师点评时,也能够认真倾听,进行详细的笔记记录。反之,低分组大学生,仅仅在本组讨论时,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而一旦别的组汇报时,他们认为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在剩余的教学过程中不再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这造成学生对学习知识点缺乏系统、深入理解,学习动机缺乏,学习态度消极,难以将所学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不利于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能,pBL+emB+CBL模式与pBL模式相比较,虽然会导致反应因子和行为因子显著降低,但是,它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长期受益。

第二,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模式不同对不同教学效果水平的学生的影响不同,相对于教学效果高的学生而言,pBL+emB+CBL模式虽然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但是,却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益;对于教学效果低的学生而言,pBL+emB+CBL模式,既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益,也能够显著提升学习。

第三,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效果中的效益因子、反应因子和行为因子有重要的影响和预测作用。

(二)建议

第一,特殊教育概论采用pBL+emB+CBL模式比单纯采用pBL模式而言,对大学生课程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特殊教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最好能够采用pBL+emB+CBL混合模式。

第二,特殊教育概论课程采用pBL+emB+CBL教学模式初始时,应该精心准备教学案例和现实实例。当学生在学习初期,对这种教学模式还不是非常适应之际,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并亲自示范课程的研讨和评价,通过学生优秀学习小组的展示、经验交流,引导和鼓励学生尽快熟悉并适应此种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三,特殊教育概论课程教学时,除进行案例教学外,还应该将现实问题与各章节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促使学生从现实问题涉及到的双方利益立场来辩证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的灵活和周密,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课程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课程学习的长期效益。

参考文献:

[1]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19(1):58-60.

[2]montoriV.m.,GuyattGH.whatisevidence-basedmedicine?[J].endocrinology&metabolismClinicsofnorthamerica,2002,31(3):409-416.

[3]李稻,韩玉慧,蒋益,刘玮.医学基础教育中pBL和CBL两种教学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08-110.

[4]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高教探索,2002,21(2):62-64.

[5]高颖,许志刚.eBm理念联合pBL模式在老年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30-32.

[6]Scardamaliam.Social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sforaknowledgesociety[J].proceedingsoftheiCCe/iCCai,2000,(1):22-27.

[7]Geerligst.Students'thoughtsduringproblem-basedsmall-groupdiscussions[J].instructionalscience,1994,22(4):269-278.

[8]张效云,董明纲,刘洁,袁霞.浅谈pBL教学模式[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19(3):80-81.

[9]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

[10]曹卫红.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的问题分析与调整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05(1):93-96.

[11]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88-90.

[12]郭文斌.课程开设时间对心理学史教学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4):63-68.

[13]王辉,方常春.高等师范学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6):78-82.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聋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个加强”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八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意见》(〔2009〕4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第三部分第11条明确指出:“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可见,加强残疾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当前特殊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对于他们将来全面融入社会,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在聋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根据聋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呢?

一、加强法制教育

有研究指出:由于聋学生存在听力、语言障碍,他们理解接受信息有一定难度,识别、分析与判断是非有一定局限性,易于模仿但选择性差,不太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加强聋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必需的。

1.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法制教育

根据聋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特殊需求,笔者充分挖掘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努力按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让教育贴近聋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将法制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让他们乐于接受。

2.确定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法制教育

教师需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学习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笔者要求聋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自觉遵纪守法,将来走向社会,自觉主动地依法办事,主动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强化维权意识,让他们知道什么行为是允许做的,什么行为是必须做的,什么行为是不准做的,明白自己有哪些权利,懂得当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时,如何运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3.注重有效教学,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对聋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演示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交流;组织学生到法院观看开庭审判青少年犯罪现场,并交流其体会;集中专题讲述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详细介绍国家如何发展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提供福利以及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聋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身边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教育效果比较好。

如《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教材介绍了一个案例,该案例比较有代表性。该案例的主要内容为:朴亮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备受家人宠爱,逐渐养成飞扬跋扈、蛮不讲理的恶习。他上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甚至夜不归宿。此外,他烟不离手,经常跟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逛歌舞厅。家人规劝朴亮,可他毫不在乎地说:“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会出事的!”一天,朴亮拿了家里100元钱,父亲打了他一巴掌,朴亮觉得委屈而离家出走,在火车站附近开始了偷盗生涯。4年后,朴亮在盗窃时被抓获,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我组织学生对该案例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聋学生对朴亮的犯罪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朴亮犯罪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朴亮没有牢固树立法律意识,未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经不起不良行为的诱惑,沾染上了不良行为后未及时予以纠正,最终发展为违法乃至犯罪。案例警示我们每一位聋学生,要注意识别不良行为,杜绝不良行为,加强自我防范,正确对待父母和师长的教育,牢固筑起内心的防线,不断增强法制观念。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聋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良好的心态,培养聋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尊重爱护每一位聋学生,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由于聋学生自身的生理缺陷,更渴望得到健全人的宽容与尊重。宽容和尊重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特校教师无私奉献真心、真情、真爱,关爱聋学生,理解聋学生,尊重聋学生,走近聋学生,引导聋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以一颗宽容的心和每一位聋学生交朋友。

2.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聋学生沐浴在积极阳光中

根据聋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过程,努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能,都是可塑之材,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时时赏识每一位聋学生,让他们得到激励,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3.开发非智力潜能,促进聋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开发聋学生非智力潜能,可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回校作经验介绍,用榜样的力量引领聋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增强聋学生的意志力;加强聋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中邀请优秀毕业生代表吴同学到学校作经验介绍,聋学生备受鼓舞,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吴同学是本校优秀的毕业生,现为出版社的一名美术编辑,凭着坚强的意志自学电脑绘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学会了电脑绘画技能,而且运用自如,甚至比健全人还技高一筹。有耕耘就有收获,他在出版社受到同事的赞赏,还代表广西残联到北京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担任自治区聋人协会主席,尽自己所能为残疾人服务……吴同学的成长经历是一部励志片,让聋学生一起分享,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吴同学的感人事迹让聋学生体会到:先天缺陷后天补。只要以坚强的意志,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每一天,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这种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

4.适时疏导聋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聋学生由于听力与语言障碍带来一些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近年来,部分聋学生到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州大学等高校,参加高校聋人单独招生考试。在备考阶段,为了让聋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压力,我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让他们从容应对,帮助聋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如果对考试的结果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就应该进行适当调整,以减轻心理负担,使自己的水平得以正常发挥。教师结合各高校的考试大纲,引导聋学生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好专题复习等,促进聋学生增强自身实力、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提升个人竞争力。多年来,当看到一个个聋学生健康的成长,融入社会生活,和健全的学生一样走进高校实现了大学梦,我们心里无比的骄傲,这是特教工作者最大的收获。

三、加强安全教育

在教学中,我根据聋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行为能力,有针对性地渗透安全教育,让聋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防范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聋学生健康成长。

1.关注青春期教育,让聋学生平安健康成长

聋学生入学时有的七八岁,要完成义务教育学习,至少要在学校读九年,部分学生还要继续读三年职业中专班。应该说大部分的聋学生从小到大在一起学习、生活,美好的青春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我组织同学们谈论主题“我的异往困惑”,通过交流,让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期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特点,知道青春期方面的知识,引导聋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往;掌握与异往的正确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如结合身边的案例,让聋学生认识爱情之花是圣洁的,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正确理解它,懂得珍惜它的人,才能栽培并使之永远盛开。对于聋学生来说,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集中精力学习,拒绝接受和传扬爱情的种子。

2.注重校园运动安全,加强安全教育

聋学生与健全的学生一样,生长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有着充足的信息资源,有着旺盛的精力……凭着他们现有的生活经历,认为自己的能量是无限的。于是,他们更多地认为自己没有亲眼看见的事情,是不可能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教师的耐心叮嘱,完全是杞人忧天。其实不然,以他们有限的生活阅历,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片面。应该说聋学生的运动安全防范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稍一大意,他们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结合典型案例,我坚持渗透运动安全知识教育,将运动安全教育作为常态化的工作,帮助聋学生掌握运动的安全防范知识,轻松体验运动乐趣。

3.谨防上当受骗,加强安全教育

聋学生由于听力障碍,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欠缺,在他们看来,只要会打手语交流,无论认识了解多长时间,就是可以交往的朋友。社会上不法分子,各种骗术层出不穷,花招屡屡翻新。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保持应有的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交友要谨慎,避免以盲目代替理智。只要我们增强防骗意识,坚决不贪意外之财,再“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9

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区级、区属各机关党委(党组),各街道党政组织,区各人民团体党组,各有关单位:

《**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市**区委员会

**市**区人民政府

2019年7月4日

**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18〕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任务,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为基本前提,以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为核心内容,以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为强大动力,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为基础支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二)工作原则

——确保方向,突出师德。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

——统筹规划,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优先谋划教师队伍建设,优先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优先满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抓住关键环节,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实践探索,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把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作为真招实招,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定向发力,确保实效。

(三)目标任务

到2022年,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更加通畅,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教师地位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素质能力基本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培养造就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和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局面全面形成。

二、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一)

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齐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与学科、年级组等负责人“一肩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党支部书记校级集中轮训。

二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干部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系统开展“四个自信”专题教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建设10个**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主题教育,深化“维护核心、铸就忠诚、担当作为、抓实支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四是深化“五好党支部”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党费按时足额缴纳等常态化管理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实行年度发展教师党员计划单列,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

五是完善“双培养”机制,由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行政负责人、党员学科带头人联系优秀教师,实行“一人一策”,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二)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职业道德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

一是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树立先进典型,宣传教育名家、名师和新时代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加强师德宣讲团建设,形成强大正能量,树立优者从教的职业导向;建设10个**区师德涵养基地,强化师德实践。

二是加大教师表彰力度,按照有关规定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区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评选,打造教育品牌,奖励贡献突出的教学一线教师。

三是严格执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师德师风考评监督,建立教师个人诚信档案,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

四是实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在教师职务晋升、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制定《**区教育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方案》,持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专项治理活动,防止教师队伍中出现“微腐败”现象。

三、坚持完善体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行培训学分管理,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

一是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面向全体中小学校长,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质学校。重点开展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形成办学风格,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二是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需求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形成结构完备的领军人才、名教师(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新锐教师的五级优秀人才体系,培养和聚集10名部级人才、100名市级人才、1000名区级中青年骨干人才、100支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要。

三是强化教师培训经费投入,明确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按照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教师培训,保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制定《**区教育系统第六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区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大数据管理。制定**区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规划,支持优秀教师出国(境)培训研修计划的实施,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教师。

四是建立教师专业荣誉体系,激发教师专业活力。加大教育名家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培训,培养一批智能教育引领者,推动一批“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验学校建设,实施优质课程资源建设项目。

六是推进“追求卓越”幼儿师资培训项目,鼓励幼儿园与师范院校协同建立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采取集中培训与跟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

七是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加强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人才梯队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专项培训,培养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打造专业化的教学团队。

四、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

(一)健全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

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为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一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岗位、职称总量、比例结构等核定到区教育局,并根据我区教育实际实行动态调整、统筹使用,具体使用情况报区机构编制和人力社保部门备案。制定《**区教育系统编制统筹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采取教师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缓解幼儿园等师资不足问题,满足教育快速发展需求。

二是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创新教师入职培养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入职教师规范化培训标准,推行新任教师持教师资格证书和培训合格证书“双证”上岗制度。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办法,充分考虑教育工作特点,创新专业教师招聘办法,在面试环节突出试讲、说课等能力测试,提高面试分值比重,招聘适教、乐教、善教的教师。

(二)推进教师岗位职称制度改革

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强聘后管理,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

一是规范教师聘任制改革,统筹管理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提高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二是深化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岗位聘用有机衔接。按照生师比与班配比结合的方式计算教师岗位总量,适当提高专业技术高级岗位设置数量,建立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

三是完善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

四是加强聘后管理,细化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用好考核结果。不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杜绝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

(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

一是探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区管校聘”,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交流轮岗机制,健全激励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实行教师走教制度,对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含走教教师)给予相关补贴。落实银龄讲学计划,鼓励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退休教师到基层学校支教讲学。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制定《**区教育系统引进优秀人才及短缺专业人才实施办法》,满足我区对优秀及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建立公费师范生接收机制,为公费师范生预留编制岗位,加强公费师范生入职竞岗力度,强化公费师范生考核。

五、坚持完善政策,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确立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确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强化保障和管理,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一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在核定中小学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统筹考虑本地区公务员上年度实际收入水平,学校所在地调整公务员工资待遇时,必须同时间、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二是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将岗位职责和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加大对工作量、实际贡献和工作绩效的考核,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制定**区教师绩效奖励考核分配办法,将特殊教育补贴费标准提高到按本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30%发放。

三是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突出教师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探索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拓展校长职业发展空间,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完善优胜劣汰机制。

四是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民办学校要与教师依法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并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和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

六、坚持狠抓落实,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区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组织、教育、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要形成合力,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落实。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区级财政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机制,确保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优化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紧迫的领域,重点用于按规定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监督问责。有关部门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列入督查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将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位,真正取得实效。

附件:**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任务清单

特殊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社会能力劳动用工企业

中职学校要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除了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外,离不开对其进行必要的社会能力训练。因而,探究如何使中职学生提升社会能力,对学校教育发挥自身功能、确立人才培养方向和破除中职生就业发展“瓶颈”等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要提升中职毕业生社会能力,就必须把好校内学生社会能力发展与训练的“关口”,以此达到“出口”顺利的目标。

一、以德育教育为主线,明确各类教育活动的功能与目的,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

从新生入学之际,要注重加强德育教育思想的融入与贯穿,注重将各类教育活动进行功能与目标的明细式实施与推动。

学生科与教务科应联合共同拟定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的有关计划,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上,详细拟定出以学期或学年度为单位的思想及行为教育目标计划。计划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引导与启发性。

可设计班与班队列比赛、军训生活随笔、军训中我最关注的队友、军训花絮、军训生活心态图表、“我是班上不可少的一份子”小型作文等,形式可用调查表、日记、小型作文、班级比赛、学生代表谈感想、年级军训汇演等方式。虽然各类教育活动内容不同,但培养社会能力提升的途径却殊途同归。要目标明确、方法明晰、追求效果。

二、加强课堂教学中中职生社会能力的教育与提升

课堂理论教学是教学的方式之一,中职生有两年在校内进行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进行对中职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例如,德育课,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学生智慧,开发挖掘课程教育模式,开设情景模拟课、演讲课,如“我的未来与梦想”“我如何对待这份工作”、现场模拟招聘课,讨论招聘成功范例及讨论招聘中失败原因等方式,从而历练其沟通意识、团队精神、责任感、适应能力、耐挫能力、竞争意识等。再如,专业技能课中,多采用分小组竞赛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应寻求这样的路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路与方法完善对事物的解决方案集体评选最优化思路与方案鼓励、表扬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效应机制达到较好教学效果教学目标与能力目标的完成。通过此例,对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责任感、义务感、知识学习与研究均有所强化与指导功能。

三、以劳动用工企业回访信息宣传,促进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

1.加强优秀毕业生事迹宣传力度

注重加强对劳动用工企业信息回访的宣传力度,以一线良性的信息反馈达到对中职生心理产生激励的效能。

学校可利用校园网建立优秀毕业生信息网站,对建功立业或在岗位上有成就的中职毕业生定期或不定期地信息。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和学生会宣传部对优秀毕业生中的“岗位能手”“技术标兵”以及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形式可设宣传报、黑板报、广播宣传、橱窗栏等,要形成一种宣传阵势,达到一定功效。

2.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巡讲

充分利用好开学初入学教育、实习生实习前动员大会、毕业生毕业典礼等特殊阶段,邀请企业优秀毕业生到校进行诸如“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你们的明天是希望的原野”“中职生的广阔天地”“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的巡讲,用他们在企业一线具体而生动的事迹感召学生,从而使中职生从中了解劳动用工企业需要中职生具备怎样的素质与社会能力,促进学生自省与反思,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3.开展职业道德与社会能力提升方面的专题报告课

每学期可以以年级或专业为单位,开展一次专题报告课,聘请具有企业现场经验的优秀员工或企业领导给中职生做职业道德与社会能力方面的专题讲座。将企业一线的生产经验、劳动用工制度、企业用人原则、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在生产劳动中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及素质要求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把握劳动用工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尺度,促使学生提高自我掌控能力。

合理安排中职学生到部分劳动用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从而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中职生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