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培训学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11:32

音乐培训学习篇1

作为一名中学普通的音乐老师,有幸同其他区县的音乐老师参加国培行动,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重庆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这种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创了新的基地,特别是让我们教师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便。因此,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将近十五天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回味十五天的培训,感触甚深。国培计划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成长经历。

一、改变观念

敬业精神与科学的教学法相结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工作忙、杂事多,常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是乐盲,没有专门的教室以及合唱用的站台等,于是工作中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思想状态,总想着教不好学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而是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通过此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寄生虫”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同样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二、以名师为榜样,以城市孩子的素养为培养目标

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在李存、魏萍、张礼慧等及其他专家传授理论方法的同时,还顺势播放了一些全国名师音乐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那些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师之所以能让家喻户晓,这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的优秀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努力实践,力创特色

这次培训,我找到了适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最难的知识,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以节奏为核心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创编新颖的游戏,这些方式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学生当然会感兴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国培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因此,知识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三、相互交流。

虚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听取同事们直言不讳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进步和发展的。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之中,心灵经历了忐忑、彷徨、探索、喜悦与享受。一路走来,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们的课程精华,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音乐骨干型教师的信心。

音乐培训学习篇2

关键词:多元文化;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学习方向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194-02

本文通过调查,就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教师参加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和搜索网络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几个方面对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的培训进行归纳,以得出适合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的学习状态。

一、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教师希望接受的在职培训形式主要包括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讲座、观摩音乐教学公开课、音乐教育论文演讲及点评音乐教育专家评课、进修性质的教学研讨、workshop工作坊、音乐教育英文文献导读等。数据显示,高于50%的教师认为非常欠缺和比较欠缺workshop工作坊、音乐教育英文文献导读和国内外音乐教育专家讲座等三种形式的培训。其中,workshop工作坊属于新兴且效果明显的教学培训模式,它包括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和内容,在工作坊中能够与多种层次的人员交流学习,因此十分受到高校音乐教师的欢迎。而有关音乐教育论文演讲及点评、观摩音乐教学公开课等培训形式比较单一,更多涉及国内音乐教育的研究情况,虽然仍有教师期待参与,但需求并不像新兴培训形式和涉及外国先进音乐教育信息内容的培训那样强烈。

二、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测查了教师对五种常见培训形式的缺乏程度,包括音乐教育基础理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音乐各学科教学法、音乐教育多媒体教学技术、国外音乐教育。数据显示,对于不同培训形式的缺乏程度结果存在差异。其中,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结论中非常欠缺为0、比较欠缺22.89%、一般48.19、不太欠缺21.69、不欠缺7.23。其中认为欠缺的人数比例少于不欠缺的比例,说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的培训适中。而教师希望得到国外音乐教育培训的情况则明显不同,分别为非常欠缺21.69%、比较欠缺28.92%、一般31.33%、不太欠缺8.43%、不欠缺9.64%,说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参加国外音乐教育培训的机会还有待提高,教师对于参加国外音乐教育培训充满期待。

三、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

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柯达伊音乐教学法、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和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六种国外音乐教育体系的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非常欠缺”和“比较欠缺”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的比例分别为22.89%和27.71%,明显高于其他五种教育体系,说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是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法。位于第二的是综合音乐感教学方法,认为“非常欠缺”和“比较欠缺”的比例分别为7.23%和36.14%,说明教师有机会接触到这一教育体系,但仍渴望深入了解和学习。而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认为欠缺的人数(33.73)的人数较其他方法而言最低,认为不欠缺的人数(18.07)又相对最高,说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教学中相对普及。

四、教师参加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和搜索网络

参加国内(包括省内)会议的人数占81%,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占总数的39.58%,高于部级和市级培训的总比例。这证明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参加的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75%的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培训形式为研讨,66%的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和网络信息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动态。这说明教师参加培训的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活动和搜索网络。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调查表明,虽然有37.35%的教师认为当前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学中不太欠缺和不欠缺音乐教育的相关理论,从学生对音乐教育形式的喜欢情况、教师希望接受在职培训的情况可以看出,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

在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对音乐教育形式喜欢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音乐活动、优秀音乐教学案例分析、音乐课堂教学设计、音乐教育理论讲授和音乐教学主题讨论,对于音乐教育理论讲授的喜欢程度较低,同时表示不喜欢音乐教育理论讲授的学生仍有13.25%,明显高于其他教学形式。这既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不足,也说明教师教学中对理论知识教学方法的思考不完善,教学形式守旧,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未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兴趣,并未使学生了解理论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正所谓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日后的研究中我们会对教师的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必要的梳理,来辅助音乐技巧的练习。

通过对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希望接受的培训形式、教师希望得到的培训内容、最想了解的国外音乐教育体系、教师参加培训以国内的省市级培训为主,有效形式为研讨、教研和搜索网络及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误区。我们将展开一系列的讲座和对策,来逐步满足辽宁省高校音乐教师的愿望,以促进辽宁省高校音乐教育有效、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m].

[2]特里斯・m.沃尔克.田林译.音乐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李涛,教授,辽宁省薪金县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李哲,教授,辽宁省薪金县人,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从事钢琴演奏与教学研究。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音乐培训学习篇3

关键词:音乐艺术;“新课标”;音乐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在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即将开始推广与实施之际,各地适时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办了规模各异的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或“青年教师培训班”。在这些培训中,大都安排了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和课例分析等内容。专家报告以“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解读为重点。专题研讨由学科专家针对“新课标”作专题讲座;课例分析则选择了资深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示范和分析,同时,还就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程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拓展与辅导。

然而,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新课标”的研读与培训,使一线教师真正了解“新课标”精神,并将“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新的教学中得到落实?如何使师范教学中的音乐教材教法与“新课标”内容相匹配,从而使“准教师”的培养更符合一线教学的新要求?这些都是面临的新问题。

一、“新标准”研读中遇到的师资问题

作为学科专家,笔者在暑期应邀到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教师培训机构所开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培训班”做“新课标”解读的讲座,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从参训人员的来源可见,有些地区和学校选派的并非音乐教师,而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研组长或负责人,有些教师则是非音乐专业的代课教师。据参训人员在讨论中反映,有些教师对音乐知之甚少,在音乐课堂上只是为学生播放一些课件或音乐。第二,在各地讲学中发现,大部分参训人员手中非但没有“新课标”,还有很多教师虽在音乐教学岗位上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前并未研读或学习过原有的实验版的“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因此,当授课人就“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进行对比解读时,有些教师则反映出茫然与无措。至此,对由“实验版课标”修订而来的“新课标”进行解析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据此,配齐专业音乐教师应作为各地的首要任务。作为新一代的一线音乐教师不仅要符合音乐教育必须的专业技术与知识要求,还要在此基础上潜心研修与学习音乐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更要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想,为理解“新课标”并在教学实际中努力运用“新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新课标”补充“新教材”

通常,从中央到地方均有针对“新课标”开发的配套教材。江苏省也有适合于省内中小学的音乐教材。然而,好的音乐教师不仅应具有熟练运用教材内容的能力,还应具备依据学生情况和当地文化环境有效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能力。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和教师培训中,应该选择补充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师范生的培养而言,高师音乐院校应使学生树立音乐基础教学的专业思想,确立从事音乐教育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论”或“音乐教材教法”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熟悉、研究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明确和掌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准教师”或“新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做到用好、用活教材,并在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来源、学生能力、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有的放矢地为教学有效补充教材。

就岗前培训和各种相关的培训而言,应从源头上解决参训人员的专业性问题。应避免不懂音乐的人士占用音乐培训的资源和名额,既减少音乐培训的资源浪费,又为日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

培训机构不仅应对师范教育的应届毕业生适时开办岗前培训,还应对具有3—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安排各种音乐教学的培训课程。培训机构不仅应引导参训者研究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与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还要研究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与课堂环境等的客观变化,更要在培训中学习把握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和教师传授,探究性学习方法与接受性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与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规定教材与补充教材的关系等等。可以与参训者,就教材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以使教师能够在吸收和研究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依据“新课标”中教材编写建议的原则为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

三、针对育人方向培养“准教师”

针对育人方向,高师教学以及教师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施教和影响。

1.关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音乐教师应能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思考音乐课程的改革思路,做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在教学中凸显音乐学科的特点,全面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在自身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音乐培训学习篇4

1问题的提出

视唱练耳是高考音乐专业必考科目,视唱练耳训练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涉及到视唱、练耳、乐理三大教学内容,以独特的音乐教育形式来实现美育的价值功能,以音乐听觉技能训练为基本途径,引导审美主义的参与性,以发展音乐思维确立审美者的主体地位,以强化音乐记忆力提高音乐感知力,以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拓展审美主体的创造性。系统的视唱与音乐听力训练,可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力和音乐记忆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并积累音乐语言,为学习音乐理论、音乐创作、声乐等其他相关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视唱练耳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高中的音乐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与音乐表现与创造能力,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质量,促进高中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2高中视唱练耳有效教学策略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并有计划地开展学习,提高对视唱练耳教学的认知程度:音乐教师要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清楚视唱练耳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看谱即唱、旋律音程、节奏模仿、记忆听写等方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对音律、节奏、音准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和读谱能力,使其尽早地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条件,以便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并有计划地开展学习。

2.2应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手段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创设具有音乐特色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视唱练耳学习的效果,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教学中可应用各种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手段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创设具有音乐特色的音乐教学情景,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世界或中国名曲供学生进行视唱练耳的练习,引领学生进入美的视唱练耳的学习氛围,以情景交融的画面意境与律动音响激发学生的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以真实可视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饱满激情进行视唱练耳的学习,“声中有景、声情并茂”,提高视唱练耳学习的效果。

2.3强化学生读谱能力以及音乐听觉与分析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视唱练耳教学包括视唱读谱能力和音乐听觉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应通过视唱练耳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能够准确地阅读乐谱和理解乐谱的内涵,能够运用训练有素的内在听觉在心中展现音乐的形象并据此表现音乐,同时通过视唱练耳教学,培养学生记忆音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想象力。因此,视唱练耳教师应对学生教授乐理、和声、复调、曲式等音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经验和音乐修养以及敏锐的音乐听觉。

2.4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技巧与方法

2.4.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把握视唱曲谱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认真、准确分析视唱曲谱,进一步把握视唱曲谱蕴涵的情感,根据视唱曲表达的情感,以达到视唱效果。

2.4.2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教师应强化课堂教学,重视视唱练习过程,要求学生做到“口唱、耳听、脑想、心记、手划拍”,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如对音高的记忆能力,对音高的分辨能力,以锻炼学生音高的想象力及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准确唱出各单位拍的时值,把握音乐节拍感。同时要求学生把握视唱的速度、音准和节奏,以不停顿为前提,并适当引导学生把握乐曲的情感和音乐形象,有针对性地指导练习视唱的难点:音程大跳、复杂的节奏以及上下加线间的位置。

2.4.3强化对学生进行音乐记忆和听写训练,重点把握练耳阶段的教学:练耳部分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点部分,可采用听记和听写两种形式,内容有单音、音组、和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教师应强化对学生进行音乐记忆和听写训练,重点把握练耳阶段的教学,主要训练听记水平,老师用琴演奏以上内容,学生用母音“啦”唱出。循序渐进,在单音模唱和音组模唱的基础上进行音程、和弦、节奏以及旋律的教学。和声音程与和弦相对于学生比较难,教师应注意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和声效果。先进行音程的教学,漫漫进入和弦。可从C大调,从三、四、五度比较简单的度数开始,逐步完成八度内的所有音程,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学习由浅到深的过程。对于和弦的学习可首先要求学生构唱基本音级内的每一级和弦及其转位,并熟悉每一个和弦的唱名。然后引导学生注意和弦的色彩(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在色彩上的区别),特别把握低音听辨技巧,以进一步把握音准。在此基础上,节奏模仿是练耳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注重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感性记忆,回忆整个音响过程;同时应用理性记忆,对音乐过程中的具体环节进行分析,特别注重学生理性记忆能力的培养。另外,还要强化节奏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握节奏类型,并反复练习,体验每个节奏类型的时值感和速度感,由易到难,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信心。

2.5进行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手段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教学中可进行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手段进行视唱练耳教学,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法进行教学,如将视唱曲分成几个部分,要求每一组同学唱一段,然后采用接龙的办法进行接唱。唱熟后再逆着唱,即从后面倒过来向前看着唱。另外还有顺唱、隔小结唱、随意组合唱、重新填歌词唱等强化方法,还可浏览性读谱、划拍默唱曲谱、挥拍轻声唱曲谱、随琴读谱后背唱曲谱,给学生新奇的音乐感觉,可开发学生创新的潜力,在有趣的练习中不断创新提高。

视唱练耳分听辨音和视唱,听辨音练习要在钢琴上进行,最好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一弹,一记。开始进行记音谱练习,教师根据听辨内容进行师辅导,由浅入深地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练习时应该有钢琴或固定音高的乐器来定音高。另外,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听觉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稳定性与分配性,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保持听觉的专注,同时要能够听到旋律、节奏、听到不同声部的音高,听到不同的音色、表情、和变化等,以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的丰富性和多层性,促进学生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的提高。

3结束语

学生在视唱练耳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听记时出现错音、节奏混乱、旋律不够流畅、视唱与节奏节拍互不一致等,部分学生还存在认识误区,以为能唱熟曲谱,弹演奏乐曲就是完成了视唱练耳的教学任务。要解决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培养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对曲目的节拍、节奏、和弦、旋律、调式等加以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以促进高中视唱练耳教学的良性发展,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视唱练耳教学谈[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2]田耀农.与音乐高考生谈“视唱练耳”[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5(01)

音乐培训学习篇5

【关键词】音乐培训教育;音乐培训机构;教学形式

教育,即教化育人,是个体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教授给他人,为他人答疑解惑。这一概念当中呈现的教育环节必然包含三个元素: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不可否认的是,在事物的正常发展轨迹当中,三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素,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因素,才能优化教育过程。音乐培训机构作为如今社会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认识其在展开音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展开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育改进和优化,对于建立完整的音乐教育机构培训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新时期音乐培训教育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生活物质品质的同时,更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故而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希望其能拥有一技之长,想用诸如音乐等的培训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其审美体验。所以音乐培训教育的存在,不仅符合如今的社会发展潮流,更符合多数家长和孩子们自身的期待和需求。

其次,很多孩子热爱音乐、想要学习音乐,但无奈家庭条件较为有限,没有更多的资金去购买乐器,但音乐培训教育的存在,就可以让这样的孩子到音乐培训机构中去免费使用各种乐器,认识和感受音乐,这样不仅促进了社会资源的重复利用,更避免了资金的浪费。

第三,音乐培训教育机构的存在,在教授广大青少年儿童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同时,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大量的音乐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学有所用,发挥所长。

第四,现阶段的音乐培训教育大多是以小班形式存在的,不仅能提高培训效果,也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音乐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不同于普通学校内的音乐课程,课外的音乐培训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表演和学习相结合,这对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提高应用能力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意义。

第五,音乐培训如同到学校上课一样,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的存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音乐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音乐培训教育本身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音乐培训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混乱、缺乏机构认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乐器、音乐表演以及舞蹈等音乐培训类机构,但是严格查询这些机构的营业资格便会发现,无证经营者比比皆是。同时在这些培训机构当中,担任教育工作人员的多是业余音乐人士,或是刚刚毕业拥有一定音乐学习经验的大学生,这反映了音乐培训机构低成本、低投入、低标准、低质量的发展现状,而很多学生家长盲目追求音乐培训之名,造成个培训机构的恶性竞争,促使整个行业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当中。

第二,音乐培训机构教师能力欠缺。除却上文中所说的教师非专业性的因素之外,还存在着家长和教师沟通互动有限、教学效果不佳、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差、对儿童缺乏耐心、不了解儿童心理等问题。

第三,音乐培训教育缺乏标准、统一的教育规范。一方面多数培训机构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体系,其教育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对于音乐教学规律、教学所应把握的原则缺乏完整而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音乐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模式都较为单一,缺乏变化和社会适应性。

第四,盲目扩张,缺乏品牌文化。很多音乐培训机构在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开始追求规模的扩张,即大量开设分店。很多音乐培训机构分部看似招生情况、市场反响良好,但是教学模式、教学特色都没有形成,甚至连比较稳定的师资团队都]有,如此盲目拓展,对实际教育品牌的塑造并没有实际意义。

三、新时期音乐培训教育的改进对策

1.加强市场监管,确保规范发展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普通民众对音乐教育的高度需求,促使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机构层出不穷,但是为了促使其能够真正意义上起到服务大众、促进教育的效果,就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促进音乐培训机构的良性发展。

首先,针对不规范的音乐培训教育机构要及时勒令整改,要明确音乐教育机构的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师的义务,规范其教育职责、义务和教育要求,明确教师的教学方式,并对课堂授课进行监管。

其次,杜绝一切虚假宣传和乱收费,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艺术修养为目的,围绕音乐的职能展开教学。比如笔者曾经见过某地音乐培训班在招生手册当中明确指出该机构具有考级攻略速达培训、签约培训、无效退款、修补课时等服务。但很多参加培训却最终未通过考级的孩子,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退款和补偿,这就属于严重的虚假宣传,是损害学生、甚至损害机构自身利益的行为。

2.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整体素养

笔者在与音乐培训教育机构的教师谈话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真正担任全职教师的比例只有10%,甚至更低,超过85%的教师是其他学校的兼职老师或是刚刚毕业的艺术类院校的专科学生,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更是少只又少。教师作为教育体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师资力量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想规范目前市场上有关音乐培训教育的种种不良现状,就必须要求所有的培训老师持证上岗。另一方面,为了提升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考核和音乐交流活动,促进其音乐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3.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育结构

在现有的教学形式基础上,音乐培训教育机构还可以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育解构,多角度增加学生的音乐体验。比如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因材施教,采用契合学生个人特点的音乐培训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又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音乐表演类的比赛和演出,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再如将家长纳入到音乐培养的体系当中,优化教育结构,让家长成为培养和巩固孩子学习习惯的有力帮扶者,增加孩子音乐学习的责任心和恒心。

音乐教育培训的本意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音乐的熏陶、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艺术修养,但鉴于目前推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困境,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同时结合我国的艺术教育情境,从提高国民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儿童的音乐品位和精神体验为重要目的,解决弊端、加强改进、优化过程,让更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陈燕.浅析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159.

音乐培训学习篇6

关键词:视唱练耳;教学;内心音乐听觉;培养

对专业非专业音乐的人来说,视唱练耳是一门必不可少的音乐基础学科,是一门必修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能提高人音乐能力的学科。学习它首先可以提高音乐素质(提高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其次,可发展音乐记忆。第三,可以培养创造意识,丰富想象力。学习音乐的人都应该知道、了解。这门音乐基础课程但是它一直贯穿音乐学习的始终。无论是声乐学习、表演,还是器乐练习、演奏,音乐交流还是音乐创作都不可缺少,不可荒废。因此,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视唱练耳教学及学习方法对音乐的学习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说,视唱练耳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视唱练耳的内容

视唱练耳是视唱与练耳的总称。它总共包含有三大项内容:1.视唱部分;2.练耳部分;3.乐理部分。它们在学习时三者是不能分开的,其总称为“视唱练耳”。视唱练耳通俗说那就是“听”,“唱”和“乐理”。因为三者是互补、互进、互利的关系。视唱练耳的实践需要乐理作先导,乐理知识再通过视唱练耳技能训练去加深理解、反复、巩固。在学习时要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如果长期只训练单方面,是不对的,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视唱练耳的整体把握与提高,也不符合学习的科学规律,所以在学习时要完整的,系统的进行训练。想好好学习音乐的人,或者想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的人,都必须得学好它。

二、什么是内心音乐听觉

是借助音乐记忆,想像出音乐形象,能内在地想像出声音的音高、旋律、节奏、音色。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听觉能力。

内心听觉分为和声性与旋律性两种。旋律性内心听觉是一种旋律想像认识能力;和声性内心听觉是一种多声部的,和声与复调音乐作品的想象认识能力。旋律性内心听觉的训练比较快,凡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通常都具备这种能力。而和声性内心听觉的训练较慢,不一定能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内心音乐听觉是音乐活动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内心音乐听觉与人的音乐知识经验的积累,对音乐感性认识质量以及人的音乐审美情感都有着内在、直接的联系,是人在音乐学习中逐步培养建立起来的,是音乐表演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心理基础和能力。

三、如何培养内心音乐听觉

发展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内容,内心音乐听觉的好坏程度是检验学生音乐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提倡视、听、触觉三结合的教学方式,自始至终把发展学习者的音乐听觉,特别是内心听觉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学习者最重要的基础技能训练。听觉训练是培养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必要和重要手段。它除了学生对音乐的高低、长短、音色,对乐曲的节拍、节奏、速度、调式、调性等具有听辩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音乐感受力、音乐鉴赏力及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等作用。

听觉训练要着重内心听觉的培养。首先内心听觉训练即指对声音的想象能力,如根据标准音la(小字一组的a)在心里想re(小字一组的d)然后把re唱出来(即62);或根据do(小字一组的c)的音高在心里想sol(小字一组的g)然后把do(小字二组的c)唱出来(即51),连起来为1——5——1。同样,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充到两个音、一个乐句,甚至和声音程及和弦的音响。一首歌曲,我们不仅想象音高,而且可以想象歌曲的速度、力度,演唱的音色都可以不通过外界的音响,从内心感受出来。贝多芬晚年在耳聋的情况下能写出举世闻名的第九交响曲,正是由于从小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具有良好的内心音乐听觉的缘故。视唱练耳课中的各项学习内容,无论是基本练习、听觉分析、视唱、听写等都要依靠内心音乐听觉;无论是听辩、模唱、默唱、构唱,也都要以内心听觉为依据。音准问题主要靠内心听觉才能解决,由此足见内心听觉的重要。

其次默唱。对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视唱教学中运用,而在听音训练时,特别是当学生练习听记时,可以要求学生不发出任何声音,在心里唱出教师所弹的曲调,培养学生默唱的良好习惯及能力。在视唱教学时,还可以采用间隔唱、接力唱、分组唱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再如背唱与背写。对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作用。背唱,是将已经熟悉的乐曲,通过回忆用声音予以再现。背写,是将已经熟悉的乐曲,通过书写的形式予以再现。因为听写的要求更高,它是以记忆的准确,保留在意识中长久性为基础。同时,还必须熟悉记谱法和快速书写法。运用背唱与背写方法训练时,应特别注意熟悉材料的过程不可时间过长或遍数过多。因为时间过长或遍数过多,将不利于调动学生听觉的积极性和完成作业的紧迫感。

另外填充或改错式。也有利于内心听觉的培养。填充,首先由教师唱出或在钢琴上弹奏乐曲,而后将乐曲的开头、结尾或中间部分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依照记忆或在钢琴上填充,接续黑板上的空缺部分。教师可以重复弹(唱)原曲调,但遍数一定要严格控制,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和完成联系的急迫感,改错式的练习方式比较独特。由老师弹奏或写出乐曲,学生基本熟记,然后教师再重复弹奏,但这次的弹奏,教师有意识的改动某些音、节奏、片段,再由学生以弹奏或背唱来改正错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开始前不必告诉学生这种练习的意图和目的,只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就可以了。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弹奏的遍数,写出乐曲让学生熟记的时间也要尽量短暂,以便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听觉与思维的积极活跃。

四、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的相互关系

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在训练方式、方法上是有区别的。首先,视唱训练是以识谱、唱的方式,通过视唱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听觉训练是以听辨、听唱、听记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音准概念和敏锐的节奏感。其次,视唱训练不单单培养识谱能力,在视唱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对学生乐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听觉训练,并非孤立地去听各个音。在听过程中,要经常把这些音和乐谱、甚至键盘联系起来,使视唱训练和听觉训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另外不仅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之间相互联系,就是视唱训练、听觉训练本身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也相互联系。如视唱训练中的节拍与节奏、节奏与旋律、调式与调性,听觉训练中的听辨与听唱、听辨与听记、听记音程与听记和弦等,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好它们之间的联系,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和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内心音乐听觉”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样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音乐理论与视唱练耳》马清北京大学出版社.05.2.第1版.

[2]《视唱练耳基础教程》刘小明郑州大学出版社.07.7.第1版.

音乐培训学习篇7

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成为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理想选择,在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

音乐新课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

如果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教师大计,就应该以学习为本”。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这就迫切需要音乐教师加强学习,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尤其是整体素质并不高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适应、胜任新课程,就更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音乐教师的学习,一靠自学,二靠培训。教育部2000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实施意见,文件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高度重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在此情况下,单纯依靠高师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模式,难以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全员参与,也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智能和专业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的、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形式[2]。

一、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倍受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欢迎。

第一,校本培训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淡化把教师集中到一个地方,让他们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而要使教师不必脱离岗位、不必转换角色就能接受培训[3]。显然,校本培训提倡在教师所任职的中小学开展,不仅使得所有教师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培训活动基层化、全员化,而且还解决了“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第二,校本培训从其内容来说是以“问题”为中心,即把遭遇同样问题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培训结果是使教师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诚然,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音乐教师还将面对各种新处境、新矛盾、新困惑及新挑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可以随时随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这种全程化的校本培训在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是很适宜的。

第三,校本培训最大特点在于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结果直接可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每所农村中小学的校情不同,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特长、艺术修养以及教学风格等也各异,这就需要针对学校自身实际和每位教师个体特点来安排培训内容的校本培训。

第四,通过校本培训不但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可使学校形成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使音乐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校本培训的开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受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还是存在形形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出现偏差

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实质,不明确校本培训独特的功能与优势,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第一,认为校本培训依然是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的培训,与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并无质的区别。然而,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校本培训中,还是因循守旧地以“学科”为中心,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重复职前教育内容,忽视了作为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艺术与教育智慧的提升。其结果是虽然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与巩固,但却不能学以致用,仍然不能适应音乐新课程的教学。

第二,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应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下进行,实施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都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派的教师培训机构确定,具体的培训活动也应由他们来组织实施。这便使得以“校”为本和以“师”为本的校本培训成为空话,学校丧失了自,其培训远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不仅不能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无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校本培训”理解为“本校培训”,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场所只能在本学校,这一认识的偏差将培训局限在各农村中小学,其封闭的培训不利于校际之间,或与地方教师教育中心及大学合作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开展,也不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2.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见识让他们误认为教师教育是一次终结性教育。他们把职前所受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从教的本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参加培训提高的意识淡薄,甚至认为搞“校本培训”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哪里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呢?

其次,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音乐课漠然视之。他们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新课程实施与否或实施好坏并不重要。再加上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连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都没有。基于此,很难营造出校本培训的浓厚氛围,自然就无法激发他们自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条件差、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培训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中小学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出现资源匮乏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没有经费购买培训教材、乐器等,加上图书、报刊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使培训工作步履维艰,已成为无米之炊。

第二,大量优秀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逐渐向城镇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使得原本师资紧缺和力量薄弱的学校更是雪上添霜。在开展校本培训中,由于缺乏优秀音乐教师的带动与引领,培训效果不佳,培训常常流于形式。

第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忽视了利用校际间的培训来实现资源共享,也不善于抓住机会接受来自大学及各级培训机构中音乐名师的指导。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在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中,虽说各种形式的教师外出培训有其现实需求和必要,但都不是最佳的对策和发展途径。实践证明,真正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智慧,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只有“校本培训”。因此,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便刻不容缓。

1.校正校本培训观念,注重培训实效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能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为此,农村中小学应把强调“知识导向的校本培训”转向“能力导向的校本培训”,不仅要到教学现场和课堂中去提高教师胜任音乐新课程与革新教学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所“生成”问题的解决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此外,还要透彻理解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一词界定的关键在于对“校本”的认识,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显然,从这个“校本”概念的诠释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以校为本的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培训权利的下放,学校有充分的自,是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仅为校本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监督或援助,至多起“配角”作用。

2.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从教,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农村中小学由于专业音乐师资缺乏与教育理念陈旧,不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此,国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缺的现状,摒弃“顶课”和“包班”的现象,减轻教师的负担与压力;另一方面还能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音乐课堂,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扭转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局面。他们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年轻、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负,会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使培训工作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外,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我想培训,我愿培训”。这种主观愿望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营造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氛围,从而使得校本培训能健康、持续地开展。

3.增加培训经费投入,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在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并不充裕、教师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靠学校从自身办学经费中拨出专款,或要求教师个人出资来增加培训经费的举措很难行得通。鉴于此,只能多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当然,还可考虑建立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中小学捐赠的政策法规,多渠道筹措资金来增加经费投入,使校本培训建立在强有力的财力基础上,为其持久、高效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首先,在校内与骨干教师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其次,要敞开校门,加强校际交流,甚至可以形成区域性合作的校本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校际间的横向交流,而且还便于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配,扩大培训资源。再次,还可以与学科专家、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授建立密切联系,构建“纵向合作”的伙伴关系。

4.依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它的最大优势是在科学分析教师特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灵活性的培训项目。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可以在强调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个性化。也可以让大学的专家教授或师资培训机构身体力行,走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第一线,亲身体验具体的教学情境,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音乐教师发展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而解决难题的关键在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成为提高音乐教师专业智慧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培训重在提高教师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条件的能力,是推动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玉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

音乐培训学习篇8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师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社会效益

2009年6月5日―6月12日,河南大学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河南省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在推进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艺术学院已经连续8年承担省级音乐新课程培训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此次骨干音乐教师培训,借助已有新课程培训的经验基础,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培训工作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学院成立了由副院长为组长的艺术学院音乐培训领导小组,成员由教师、教辅人员组成。本次培训共安排了校内教师10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其士2人。师资配备充分照顾到老、中、青结构层次和不同的学科关系和专业领域。在培训开始之前,学院领导组召开多次会议,要求统一认识,明确培训的目标和意义,以培训工作为中心为大局,相互之间要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此外,还设置了组织管理体系图,为培训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和良好培训效果的取得,提供了组织和思想上的保障。

二、依托学院的学术优势和优秀的教师资源,实行开放的师资配置方式,保证了培训质量。

选派什么样的授课教师,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水准和素养,对于培训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是教育部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迄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音乐教师培训的传统与土壤积淀颇深。针对这次来参加培训的都是音乐专业骨干教师,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我们特别注意了师资的配备,选派的教师绝大多数是高职称、高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多的教学科研成果,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我们就基本上保证了所选派的教师有理论、有实践,能向学员介绍学科发展前沿,讲述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能有效地拓宽学员的视野,改善学员的思维方式,提高学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重点学科的师资优势,实行开放的师资配置方式,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对于提高培训质量十分有利。学员们评价这次培训:“起点高,理念新,水平高,受益多。”

三、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先进的教学手段,是培训工作得以有序、有效开展的依据。

河南大学在音乐培训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都始终以提高学员专业教学水平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为中心,突出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培养。在制订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时,都要经过多方论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力求做到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强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按照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虽然这次培训时间短,但在一周的时间里却给培训的教师以最实在的业务提高,课程以12个专题讲座的形式展开,尽量照顾到音乐教师业务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并力求高度浓缩课程内容。讲座的内容紧密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音乐课改的具体内容设计讲座。比如:冯亚讲授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专题”内容直指目前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国家审定音乐教材,其中多数内容是我省教师将使用的最新教材,这一讲座开阔了学员的学科视野。尚永娜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专题讲座”介绍了一些国外音乐教学经验,这些内容大大丰富了学员们的业务知识。

在教学设施和手段方面,我们为所有培训的专业准备了多媒体教室,尽可能选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音像教材。课程设置紧贴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突出了时效性特征。

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要求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体现音乐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多渠道引进教学资源,组织现场观摩教学,有针对性地展开业务学习。引导参训学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了解当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着力提高其实施专业教学和专业技术实践的能力。所讲内容都立足音乐教学实际,深入专业前沿,均获良好效果。

在培训模式上,特聘请中央教科所的体卫艺中心的专职音乐研究员许洪帅博士和开封市的音乐教研员郭老师为学员现场做课,说课(开封大厅门小学的丁老师、化建中学的张老师、十四中的宋老师等参与了做课)。在观摩学习中,学员们对音乐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性体验,并在进一步的交流学习中对音乐教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学院专门邀请许洪帅博士介绍了北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实践的情况,学员们都反映大受启发。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我院还特意安排学员参加了两场高水平的学术性报告: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姚亚平的报告:“论音乐学分析”;《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的报告:“当前我国流行音乐发展态势分析”。加强了相互交流,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在培训期间召开学员座谈会,进行教学调查和教学评估,了解培训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保证培训效果。

四、加强管理与热情服务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基本保证。

1.培训前教育。在培训正式开始之前,我们都组织欢迎新学员开班仪式,进行培训前教育,比如实施音乐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学员如何才能学有所获;学员需遵守的纪律和管理制度等。

音乐培训学习篇9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制度有了本质性的改革。人们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他们基础文化知识、运算能力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更多地注重了对学生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了本质性的变化。新课标改革背景下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传统的理论式、模板式书本教学理念,人们更重视的是对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和欣赏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是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还不够科学、系统,往往导致合唱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本文将主要探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实施之前的小学合唱音乐教育中,对学生的合唱教育最注重的是合唱声音的整齐度、舞台上合唱队伍的整体精神面貌以及合唱音量体现的气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将所有合唱队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学,而不会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音乐发音音准、声音技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指导,这种大众式的学习不能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厌倦。学生在学习合唱音乐的过程中,由于是和很多同学一起参与学习的,为了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部分学生在合唱时一味用最大的音量发音,不注重正确的发音技巧,很容易损坏声带,而部分性格内敛的学生则会选择小声轻唱,这样的合唱训练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声音特色,达不到合唱训练的效果。另外,在很多合唱团学生眼里,认为参加合唱队训练只是一个任务,并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的,不会花心思放在合唱学习课堂中,这种合唱教学理念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反而扼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音乐合唱教学,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存在不科学性。

二、为适应新课改目标,调整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新课改教学实施以来,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要从学生自身个性特征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合唱教学有效性改革。

1.纠正学生的音乐发音

首先,可以从学生的发音训练上着手。发音训练是合唱音乐学习的基础,每个学生的音色、音质、发音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合唱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强化发音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要求,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会用和谐统一的韵律合唱,同时要注重多声部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合唱教学的技巧,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把纠正学生发音作为教学基础,从气息、节奏、音质上协调培养,调整学生的音色。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音色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批训练,对音色较突出的、发音技巧熟练的学生进行强化发音特殊训练,并给予合理的个人独唱空间,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歌词说唱训练

歌词说唱发音的培养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高发挥着较大的作用,通过对歌词内容的发音和说唱,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有感情的朗诵将其情感转移到合唱训练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歌词的熟练,有助于学生发音时较好地掌握歌词气息的合理流动,使学生的声音更加清新自然。当然,进行歌词说唱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把控,避免长时间进行一个教学动作。另外,学生进行歌曲说唱训练时,可以选择不同感情基调的歌曲,同过多样化的曲目练习,培养学生对歌词说唱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唱情感的投入

在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合唱中充分注入情感是提高合唱质量的有效方法。学生在进行合唱歌曲学习之前,首先可以细细品味歌词的具体内容以及其表达的情感,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基调后,通过合理的空间联想,将自己置身于歌曲所描绘的场景中去,这样能将自己的感情充分注入合唱歌曲当中。不同的音乐所体现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比如,《月亮颂》《牧歌》《小乐曲》等所体现的就是轻快、温柔的情感;而《我的中国心》《黄河大合唱》《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则是比较高亢、雄浑的感情基调。通过情感注入歌曲的方法,学生能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所演唱的歌曲,合唱中对歌曲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用完美的合唱效果打动听众。

通过上文分析,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合唱音乐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为适应新课改教学目标,通过运用灵活多变的音乐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体系还将发生新的变革,对学生的培养将会更倾向于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合唱教学方式方法将更系统、更科学,其教学的有效性将上升到更高的层面。

参考文献:

[1]崔莉.唱出心中最美的歌:浅谈小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2]贝彩红.走进合唱艺术的春天:浅谈小学低段合唱教学[J].成才之路,2011(15).

[3]张鸿舜.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合唱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粤北山区的实证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04).

音乐培训学习篇10

【关键词】肢体律动,钢琴学习

人类肢体拥有最自然的律动,利用肢体对于音响的敏锐性,可以适当地表达音乐中的各项元素。在钢琴学习中,运用肢体配合音乐节奏的训练、以律动的方式,去感受及表现音乐,能更好更快的达到一定效果,激发学习钢琴的兴趣,为进一步提高钢琴学习兴趣以及钢琴水平提供有益帮助。

一、肢体律动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肢体律动是表现钢琴音乐魅力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钢琴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钢琴专业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肢体语言的训练,因为随着音乐的节奏的变动,演奏者下意识产生的肢体语言体现出的是演奏者本人对于音乐内涵的理解和感受,这种肢体语言无论是跺脚还是集中于手指等等肢体的动作,都是对音乐本身最真实的表达。肢体语言做为一种载体将音乐所表现的境界传达给听众,使其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思想情感和行为意向。

肢体律动中少不了肢体语言的应用,然而肢体语言由古至今都作为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音乐艺术的学习和教学中越来越被强调,并且有逐渐加强的趋势,但是与肢体律动(肢体语言)的联系越来越少,两者渐行渐远;人们过多的关注或者急于得到学习的成果,这样速成的成果与音乐教育的专业化是分不开的,因此肢体律动的培养要与音乐知识技能同步培养,是表现音乐自身内涵,表达自我内心情感以及对音乐领悟能力的重要载体。

(二)肢体律动的培养和训练对提高钢琴演奏技能的影响

钢琴演奏本身就是一种对演奏者演奏技能要求较高的活动。即总的来说,这种技能可以理解为演奏者为达到以最好的状态表达音乐的目的,所进行的一切活动或者手段。其中这些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即心理、手指和动作的技能。在一场成功的钢琴表演中,以上三种技能是缺一不可的,并且是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并不是以单独的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在良好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即使有再好的手法技巧,没有灵活的肢体语言也就无法将音乐所要表现的感情真挚的表达出来。

协调的演奏,在钢琴演奏中非常重要,这里所谓的协调就是指演奏中用到的各个部位以最小的力量,最短的距离和时间成功的配合和互动,完成表演者演奏中的各个工作,进而完成整个钢琴表演。成功的表达一首乐曲不仅需要钢琴内成百上千的零部件,还需要它们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效果,由此可知,一场成功的钢琴演奏,需要的是表演者身体各个部分共同来完成,手臂、腿部等的完美配合,进而把音乐表现到极致,将表演者内心对于音乐内涵的领悟表达出来,是音乐成为一种极具说服力的陈述。

二、钢琴学习中肢体运用的培养

(一)注重培养演奏者的音乐律动感。在钢琴学习的初期,就要注重学习者自身律动感的培养,律动是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肢体语言,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节拍感对于学习者律动感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在律动感的训练过程中,与培养节拍感结合起来,能够使得律动感的培养更有效果。节拍节奏的训练,不论是音乐乐谱本身还是通过各种乐器所表现出来的音乐,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单纯的节拍如同单个音符一样并不具有音乐整体的美感,也不能完全的表现音乐本身的内涵,因此对于节拍的训练,更需要在具体音乐中来培养和训练学习者的律动感,通过自己的听觉,体会到乐曲中强弱的节拍,以及音乐的跌宕起伏,并且将这种认识和体会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平时的钢琴学习中,可以提高钢琴演奏者的肢体协调性。

(二)肢体协调与演奏训练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

1.坐姿与肢体训练的关系。不正确坐的位置必然造成某种不便。在不方便的情况下必然影响到对技术的正确掌握。严重时还会造成弹奏中的毛病。首先钢琴教师应该给学生示范不同的弹琴姿势,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审美来选择适合自己,并且自己认为最美的姿势,接下来是学生再正确的进行钢琴学习。其次,在自然放松的状态,学习者自己找到坐位支点、脚位支点以及手位支点;最后是找到最佳的稳定位置,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可以通过琴凳的升降等等调整相关工具来达到这样的目的。

2.肢体协调与演奏训练相结合。(1)音阶技术,主要是训练学习者手指的力量以及整个身体随着音乐的变动和协调性,目的就是使学习者能够在演奏者弹出灵活完美的音型。(2)琶音练习,着重训练的是学习者手指的力量,弹奏出来的每一个音阶都铿锵有力,具有质感。在弹奏中与肢体律动相结合,随着力量的运用和转移,肢体动作的增加使音乐形象生动弹奏富有高雅气质。(3)八度技术,作为音程的一种,其在钢琴的乐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肢体训练中,利用前臂和后臂以及手腕的协调性,对于每一个音下键来说若以律动的形式去弹奏,不但使弹奏出的音更具颗粒性,而且强弱对比明显,使学习者对钢琴乐谱有更身层次的了解。(4)和弦技术的培养,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本身的肢体和躯干都参与其中,通过肢体的力量更好的表现音乐。

三、钢琴学习中肢体运用的意义

钢琴表演者除了给你带了美的享受之外,还要成功、完全的传递音乐的内涵和信息,把乐谱上静止毫无生气的音符转化为灵活生动的音乐,进而达到能够真实表现音乐的目的。然而怎么样是表演者弹奏的曲目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表现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