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去霉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9:32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1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物理去毒法化学去毒法

中图分类号:tS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7-059-02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aFt)是一类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毒性很强。目前已发现有20种之多,已确定结构的有aFB1、aFB2、aFm1等18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分布范围最广且化学性质最稳定,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致畸性、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1960年英格兰“火鸡X病”事件爆发,1o万只火鸡突然发病死亡,其原因就是从巴西进口的花生粕被黄曲霉污染。madden等(1999)报道,日粮中含0.2mg/kg黄曲霉毒素即可引起家禽采食量和增重降低。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的农作物因严重污染黄曲霉毒素而失去营养和经济价值;因霉菌毒素的影响2004年我国畜牧业的损失在150亿元以上。因此,对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急需一种安全、高效而且环保的解毒方法。本文对物理去毒法、化学去毒法的典型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

1物理去毒法

1.1高温处理法

高温处理法包括高温烘烤、蒸煮或日光照射等。一般黄曲霉毒素的裂解温度为280℃,黄曲霉毒素B1的裂解温度为268℃。

1.2吸附剂脱毒

常用吸附剂包括酵母细胞壁、硅铝酸盐、活性炭、葡甘聚糖等。水貂的饲料中分别加入0、34和102g/kgBw黄曲霉毒素B1,同时加入1.0%的活性碳,喂养77天。在102g/kgBw黄曲霉毒素B1组,活性碳的加入使水貂的死亡率降低了50%。张妮娅等对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试验表明,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较好的脱毒作用,而且由葡甘聚糖和铝硅酸类矿物混合而成的复合脱毒剂,较单独使用葡甘聚糖具有更好的脱毒效果。由美国FDa批准的一种硅酸盐矿物衍生物吸附剂,其表面是从酵母细胞中提取的甘露寡糖的42倍,具有极强的脱毒作用,且吸附后不易分离。

1.3辐照法

利用紫外线或者-射线照射可以有效地破环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王建华等将黄曲霉污染上的饲料铺成薄层,用高压汞灯紫外线大剂量照射,去毒率可达97%~99%。

2化学去毒法

2.1氨气熏蒸法

氨气熏蒸法属于碱处理方法的一种,和亚硫酸钠、氢氧化钠等方法相比,其不会破坏被处理物的营养价值,而且容易去除。ordean等在1978年就报道质量比为1.1%的氨气可以在7个月内使玉米中初始含量为90g/kg的黄曲霉毒素B1降低至痕量。陈志娟等对氨气熏蒸法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在温度37℃、玉米含水量20%、氨气体积分数7.05%、氨熏时间96h的条件下,玉米中aFB1降解率为92%。

2.2氧化剂法

2.2.1次氯酸钠法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化剂,在瞬间就可高效率地完成黄曲霉毒素的脱毒,其脱毒机

理可能是次氯酸钠中氧原子的诱导作用。次氯酸钠对花生饼中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脱毒程度不同,相同处理条件下使各种毒素含量下降的比例亦不同,其中对毒性最大的黄曲霉素B1的降低程度最大。

2.2.2强酸性氧化离子水

唐伟强等研究发现经强酸性氧化离子水洗涤后的大米能有效地降解黄曲霉毒素B1。当浸泡时间在10min以上,工作温度在40℃以下时,有比较好的脱毒效果。而且强酸性离子水在遇光、紫外线或加热到摄氏40℃以上的温度均可还原成普通水,因此可称为环保型的杀菌消毒剂。

2.2.3二氧化氯法

二氧化氯于194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1级高效安全消毒剂,以后又被世界粮农组织(Fao)定为食品添加剂,因此和其他方法相比,其安全性毋庸置疑。张勇等人发现被aFB1污染的玉米,用250g/ml二氧化氯浸泡30~60min,能有效去除aFB1的毒性。李建辉等对二氧化氯对花生B族黄曲霉毒素脱毒效果的研究发现用10g/L的二氧化氯溶液,以料液比(ml/g)5∶1对霉变染有B族黄曲霉毒素的30g花生(98.60g/kg)浸泡30min具有很好的脱毒效果,处理后,黄曲霉毒素含量小于20g/kg,达到国标GB2761-2005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要求。

注释:

计成,许万根,马秋刚等.霉菌毒素与饲料食品安全.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m].北京:化学工业.

王长宇.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处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5):8.

张妮娅,姜梦付,齐德生.葡甘聚糖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J].养殖与饲料,2007(4):56-59.

霉变饲料的霉菌毒素与防霉去毒技术[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1995,12(1):5-7.

陈志娟,刘阳,刘畅等,氨气熏蒸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条件优化[J].食品科学,2010,31(08):33-37.

冯定远.花生饼中黄曲霉毒素化学脱毒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1997,12(2):21-25.

唐伟强,沈健,刘均泉.基于强酸性氧化离子水技术的大米黄曲霉毒素降解机理的研究[J].粮油加工,2003,5:53-54.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2

[早晚关窗]

当潮湿的“回南天”来袭,大家千万要记得紧闭家中的窗户,特别是关闭朝南和东南的窗户,不给窗外虎视眈眈的湿气任何潜入的机会。防潮的最重要时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这两段时间的空气湿度较午间更高,若不及时关上门窗,水汽将严重渗透至家居的每个角落。另外,如果觉得门窗紧闭令室内空气无法流通,建议大家在中午短时间开窗通风。

[仪器法]

防潮除湿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动员家中一切有除湿作用的电器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如今,一般家庭使用的空调都有除湿的功能。不过,用空调来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方式见效较慢,一般需要两三个钟头,而且会使室内的人感到寒冷。若不满意空调的除湿效果,不妨到商场购买专用的除湿机,见效较快但耗电也相对较大。此外,冬天人们用于取暖的暖风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室内湿润的状况,只是暖风机的有效辐射范围小,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除湿效果。

[挂干燥剂]

如今,超市里有不少专用于防潮除湿的干燥剂。最常见的是吸湿盒和除湿包

干燥剂两种类型。不少吸湿盒具有各种香味,柠檬、薰衣草、甜橙等味道,可令家居满室飘香,适合放在客厅、房间、洗手间和厨房等日常生活的大空间里。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吸湿盒里的物质取出,购买散装干燥剂装入盒中再次使用。

除此之外,以吸水树脂和木炭为制作原料的除湿包则比较适合放置于空间较小的位置。比如,衣柜、鞋柜等密闭的空间可以挂一袋除湿包以驱逐湿气。另外,动手自制干燥剂也是一件颇有趣味的事情。用小布袋装适量石灰,扎成一小袋放置于室内的各个角落,石灰本身有吸潮的作用,也可以减缓室内潮湿的状况。

[专业除湿电器]

抽湿机:抽湿机不仅能除湿,还能干衣,不过价格不菲,数千元一台。因此多晒太阳,要不要买一台抽湿机,要视你自己的预算而定。

空调:空调是目前家庭选择除湿最常用的电器。您可以使用遥控器中的“除湿模式”,按键选择开启除湿功能(一般用水滴的图形表示),抽走房内的湿气。在空气潮湿季节多开空调抽湿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空调本身也需要保养和防潮。

干衣机:对于经济比较宽裕的您来说,去买台干衣机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漫长的雨季中就不用怕衣服晒不干、有霉味、起霉斑了。

[厨房里的天然除湿剂]

苏打粉:厨房里唾手可得的苏打粉可以吸收湿气,结块后还可用来当清洁剂,刷洗浴缸、洗手台、脸盆等,去油去污兼防霉,效果颇佳。

咖啡渣:兼具吸湿除臭双重效果,放进纱布袋、丝袜或棉袜中,就是方便好用的小型除湿包。

洗衣粉:洗衣粉也是好用的除湿剂。打开新的盒装洗衣粉(或将旧的倒入用完的除湿盒中),在塑料膜上戳几个小洞,放在任何需要除湿的角落。洗衣粉吸饱水分结块后可拿去清洗衣服,一点也不浪费。

湿敷法:敷脸是爱美女性维持皮肤水嫩的秘诀,这种湿敷法也可以去除居家难缠的霉斑。将厨房纸巾卷成轴状,放入漂白水中,待纸巾吸饱漂白水后拿起,直接敷在霉菌生长的地方约10分钟,大概一两次就可以完全去除霉斑。

蜡烛:如果觉得居室太潮湿,点蜡烛也能起到降低居室空气湿度的作用,使水汽无法凝结,从而减轻室内湿度。另外,如果家里已经出现霉味的话,可以选用含天然植物香氛精油的香薰蜡烛,这样的蜡烛既可以干燥空气,又可以去除房间里的霉味。

木炭、竹炭:木炭、竹炭的表面空隙可以吸附水汽,兼具除臭效果,适合小面积的除湿,而且可晒干重复使用,不伤害环境,吸湿除臭兼具美观效果。

[家具防潮秘笈]

对于正在装修的家庭,可以在地板下面放一些木炭和樟木块。木炭具有吸湿的功能,可以保持地板干燥,不易变形,而樟木则具有抗虫蛀的功能,适量地放些樟木,可以有效预防地板的虫蛀。实木家具要用专用清洁剂进行保养,可以用保护蜡或专门的清洁剂均匀地涂在家具表面,然后轻轻擦拭即可,以保持其光泽并防潮;如果人造板的家具封边不好或者受潮,容易吸水造成家具板膨胀、损坏,在使用时要注意防水,在容易吸水的家具腿下面加装防水垫,靠近外墙和卫生间的墙面要留好通风距离。

布艺沙发要用专门的吸尘器将其表面的灰尘吸净,最好使用吸水性能好的沙发巾,并且经常进行清洗。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3

【关键词】鱼腥草氨苄青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短小芽孢杆菌微生物法

effectsofHerbaHouttuyniaeontheantibacterialactivityofampicillinanderythromycinLactobionate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theeffectsofherbahouttuyniaeontheinvivoantibacterialactivityofampicillinanderythromycinlactobionateinrabbits.methods25healthyrabbitswererandomlypidedinto5equalgroups,with5animalsineach.therabbitsofgroup1,2,3,4and5wereintrevenouslygivenherbahouttuyniae(1ml·kg-1),ampicillin(0.15g·kg-1),herbahouttuyniae(1ml·kg-1)andampicillin(0.15g·kg-1),erythromycinlactobionate(0.05g·kg-1),herbahouttuyniae(1ml·kg-1)anderythromycinlactobionate(0.05g·kg-1),respectively,oncedailyfor6consecutivedays.5mlofbloodwasthentakenfromtheheartofeachrabbitandtheantibacterialactivitiesoftheseraweremeasuredbymicrobiologicalmethods.ResultsHerbahouttuyniaeitselfwasshowntohavelittleantibacterialactivityinvitroandinvivo,butitdidverysignificantlyenhancetheinvitroantibacterialactivityofampicillin(p<0.01).Howeverherbahouttuyniaehadnoobviousinfluencontheantibacterialactivityoferythromycinlactobionate(p>0.05).ConclusionHerbahouttuyniaeincombinationwithampicillin,butnotwitherythromycinlactobionate,showstohaveasynergisticantibacterialactivity.

Keywords:Herbahouttuyniae;ampicillin;erythromycinlactobionate;microbiologicalmethod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带根全草。性微寒,味辛[1]。传统上用于清热解毒,其有效成分为葵酰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及蕺菜碱等,具有抗病毒及抗菌作用[2],目前已成为临床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并常将其与氨苄青霉素和乳糖酸红霉素分别配伍使用,其目的之一为增强这些抗生素的抗菌活性;经长期临床应用观察,认为以上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本研究为系列研究,拟通过实验室动物实验研究,考察鱼腥草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和乳糖酸红霉素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证明鱼腥草与氨苄青霉素联合应用后对氨苄青霉素体内抗菌活性具有增强作用,而与乳糖酸红霉素联合应用后对乳糖酸红霉素抗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1材料与仪器

1.1材料

鱼腥草(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602225);氨苄青霉素〔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111059〕;乳糖酸红霉素(大连美罗大药厂生产,批号20051010);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培养基Ⅰ号(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批号980912);短小芽胞杆菌(河北省邯郸市药品检定所提供)。健康无孕家兔,雌雄不限,体重(2.2±0.3)kg。

1.2仪器

JY300a型抑菌圈测量仪(北京先驱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2方法与结果

2.1方法

微生物法。按照《中国药典》[3]2005年版Ⅱ部附录的要求。

2.2体外实验及标准曲线制备

2.2.1氨苄青霉素标准曲线制备

用少量生理盐水将氨苄青霉素粉针溶解后用兔空白血清稀释溶解液为64,32,16,8,4μg·ml-15个样本,再以鱼腥草注射液(2g·ml-1)与兔空白血清按1∶1比例配比作为稀释液稀释氨苄青霉素得5个相同浓度样本,再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一样本,共11个样本,按微生物法将各血清样本加入牛津杯中,于(37±1)℃,培养16h,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1。

计算得出氨苄青霉素标准曲线方程Y=10.741+0.05659C,r=0.9890,氨苄青霉素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10.916+0.0684C,r=0.914。

2.2.2乳糖酸红霉素标准曲线制备

用少量5%葡萄糖注射液将乳糖酸红霉素粉针溶解后用兔空白血清稀释溶解液为25,20,15,10,5μ·ml-1,5个浓度,再以鱼腥草注射液(2g·ml-1)与兔空白血清按1∶1比例配比作为稀释液稀释乳糖酸红霉素得5个相同浓度样本,再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一样本,共11个样本,按微生物法将各血清样本加入牛津杯中,于(37±1)℃,培养16h,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见表1。表1不同浓度氨苄青霉素、乳糖酸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加鱼腥(略)

乳糖酸红霉素标准曲线方程Y=9.396+0.2728C,r=0.9898,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标准曲线方程Y=9.414+0.2694C,r=0.9669。

2.3体内实验

取健康未孕家兔25只,随机分为5组,给药前每只兔心脏取血5ml,静置后离心分离出血清作为空白对照;第1组给予鱼腥草注射液(1ml/kg),第2组给予氨苄青霉素(150mg/kg),第3组给予氨苄青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剂量同前),第4组给予乳糖酸红霉素(50mg/kg),第5组给予乳糖酸红霉素加鱼腥草注射液(剂量同前);连续耳缘静脉注射6d(1次/d)。于第6次给药后2h,兔心脏取血5ml,静置后离心分离出血清,与空白血清一起按微生物法测定抑菌圈。结果见表2。表2体内实验各组药物抑菌圈直径(略)

2.4结果

2.4.1氨苄青霉素t检验结果t氨苄=15.129,t0.01=3.355,t氨苄>t0.01,所以,p<0.05,提示鱼腥草对氨苄青霉素体内抗菌活性有增强作用。

2.4.2乳糖酸红霉素t检验结果。t红霉素=0.665,t0.05=2.306,t红霉素<t0.05,p>0.05,提示鱼腥草对乳糖酸红霉素体内抗菌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3讨论

过去一直认为感染性炎症是细菌或病毒等外邪所引起的,只要消除细菌或病毒炎症自然会消退。经数年来的研究,中草药中的绝大多数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或抗病毒的作用,其中就包括鱼腥草,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具有直接抗菌及促进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血中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的作用,据此,临床将其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于细菌性炎症的治疗,如鱼腥草注射液联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联合氨苄青霉素治疗小儿肺炎[5]等。现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鱼腥草注射液能够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在诸多不良反应中,除鱼腥草自身的问题外与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增加了其不良反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些联合应用是否合理无人进行深入研究,本实验从协同应用的杀菌或抑菌直接效果考察,来检验鱼腥草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否都具有协同作用。其结果证明,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的中药成分在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中不一定都能产生协同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55.

[2]孔增科,周海平,付正良.常用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17.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Ⅱ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79.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4

关键词ctcK基因;去甲基金霉素;甲基化;生物合成;金色链霉菌

中图分类号Q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537(2017)01003707

金霉素(CtC)是一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球菌,特别是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肺炎球菌(Streptococuspneumoniae)的四环类广谱抗生素.除了抗生和抗炎功效之外[1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还陆续发现金霉素具有抗肿瘤活性[4]、非抗菌作用[5]及非抗感染用途[6].去甲基金霉素(DmCtC),亦属于四环类抗生素,与金霉素相比在C6位少了一个甲基.去甲基金霉素不仅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有抑菌活性,对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等致病性病毒亦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与金霉素相比,去甲基金霉素不仅抗菌活力更强、结构更稳定、还因具有易被人体吸收、排泄快、长效性和高效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此外,它还是合成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的重要母体[7].

金霉素生物合成途径和生物合成基因的相关研究不多[810].2013年,邓子新团队报道了金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并确定了卤化酶基因,同时还推测ctcK基因可能是金霉素C6位甲基化酶基因,但至今仍未经生物学实验证明(GenBank:Hm627755)[11].基于本实验室已建立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与金色链霉菌接合转移体系[1213],本研究采用基因框内敲除方法,特异性灭活ctcK基因,分析ctcK基因失活突变株代谢产物的变化,旨在阐明ctcK基因在金霉素pretetramid到6methylpretetramid生物转化中的作用,进而验证ctcK基因是否为金霉素C6位甲基化酶基因.研究结果可间接获得主产去甲基金霉素的工程菌,为开发去甲基金霉素等系列药物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与质粒金色链霉菌J13,大肠杆菌top10,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质粒pKC1139及pJtU412均为本实验室保藏;克隆载体pmD19t购自taKaRa公司.

1.1.2培养基与抗生素金色链霉菌斜面培养基及预萌发培养基见文献[13],种子培养基及发酵培养基见文献[14];大肠杆菌生长培养基为LB培养基[15].本研究中使用的抗生素及其终浓度分别为:氨苄青霉素100mg/L,安普霉素50mg/L,氯霉素25mg/L,卡那霉素50mg/L,萘啶酮酸25mg/L.

1.1.3主要试剂限制性内切酶、taqDna聚合酶和t4Dna连接酶均购自taKaRa公司;溶菌酶,Rnasea酶,proteinaseK和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均购自上海生工公司;其他常规试剂见文献[16].

1.2方法

1.2.1引物设计以金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GenBank:Hm627755)为模板,设计两对引物K1/K2和K3/K4,分别用于扩增ctcK基因上游交换臂KB1和下游交换臂KB2;再根据同源重组原理,设计两对筛选单交换和双交换的鉴定引物K5/K6和K7/K8;引物序列及其限制酶见表1.

1.2.2分子克隆pCR、酶切、酶连、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其转化、小量质粒Dna提取,方法参见实验手册[17];金色链霉菌染色体Dna提取参见链霉菌遗传操作手册[16];Dna测序委托上海生工公司.

1.2.3单交换突变株筛选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再通过接合转移方法将其导入金色链霉菌J13.35℃培养16~20h后,覆盖30mg/L安普霉素和25mg/L萘啶酮酸,继续在35℃培养,4d后长出接合子.挑取其中一株命名为金色链霉菌SK11,简称SK11,提取其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验证.接合转移具体方法见文献[14].

1.2.4双交换突变株筛选将单交换工程菌在斜面培养基上松弛培养5代,然后分离单菌落,将单菌落影印至含安普霉素的抗性平板和不含抗生素的普通平板上.培养5d后,从887株菌中筛选得到1株安普霉素敏感菌株,命名为金色链霉菌SK12,简称SK12,提取其基因组Dna,进行pCR验证.

1.2.5发酵及代谢产物组分检测对菌株进行分离纯化,获得长势较好的单菌落,转接斜面35℃培养5~7d,待斜面孢子丰满.刮取适量的孢子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32℃,280r/min振荡培养18~22h,使菌体处于对数生长期.再按照10%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9℃,265r/min,发酵72h.放瓶后,将发酵液用草酸酸化至pH1.2~1.5,并于4℃静置30min,以释放效价.再依次加入0.1%~0.2%的黄血盐及0.1%~0.2%的硫酸锌,不断搅拌10min,以除去蛋白.然后4℃,12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经甲醇稀释5倍,过0.22μm滤膜,所得样品直接用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样品经甲醇稀释至适当浓度,再过0.22μm滤膜,用于质谱分析.

1.2.6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及质谱方法液相色谱条件:采用岛津液相色谱仪LC20a和SinoChromoDSBp色谱柱(4.6mm×250mm,5μm)进行分析;流动相中V(甲醇)∶V(10mol/L甲酸)=20∶80;流速:1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360nm;进样量:10μL.

质谱扫描条件:采用exactiveplus高分辨质谱仪和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源)进行测定;极性检出模式:正模式(mS+);毛细管电压:3800V;干燥气:n2;流速:6L/min;干燥气温度:320℃;检测方式:一级全扫描.

2结果与分析

2.1CtcK蛋白序列基本性质分析

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Vector.nti11.5查找已公布的金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GenBank:Hm627755)并将ctcK基因序列翻译成CtcK蛋白氨基酸序列.使用瑞士生物信息中心引擎(http:///cgibin/protscale/protscale.pl)及蛋白质二级结构在线分析软件tmHmm(http://cbs.dtu.dk/services/tmHmm/)分析此蛋白氨基酸的亲疏水性和跨膜区,可知CtcK蛋白以疏水性氨基酸为主,且CtcK蛋白不具有跨膜区,蛋白全部在膜外.

2.2CtcK蛋白三维结构及功能分析

将CtcK蛋白氨基酸序列通过SwiSSmoDeL(http:///)进行同源建模,经Rasmol软件进行显示和分析,结果如图1(彩图见封三).该蛋白含有两条肽链,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再经蛋白保守结构域在线分析(http://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wrpsb.cgi)表明CtcK中76aa~317aa组成Sam依赖型甲基转移酶结构域.因此推测ctcK基因可能是负责催化金霉素C6位甲基化酶的基因.

2.3重组质粒pJtK2的构建

以J13的染色体Dna为模板,用两对引物K1/K2和K3/K4分别扩增上游交换臂KB1(2033bp)和下游交换臂KB2(2051bp).pCR样品经电泳检测后,回收目标条带并进行ta克隆,得到中间质粒ptK1和ptK2.质粒ptK1和ptK2分别经XbaⅠ/ecoRⅤ和ecoRⅤ/ecoRⅠ双酶切后,回收KB1和KB2片段;质粒pJtU412经XbaⅠ/ecoRⅠ双酶切,回收7879bp的片段并与KB1和KB2片段进行酶连,构建质粒pJtK1;最后,用ecoRⅠ对质粒pJtK1和puc30apr分别进行单酶切,分别回收11951bp和1168bp的片段,再次酶连,经筛选得到最终质粒pJtK2(pJtU412∶∶KB1∶∶KB2∶∶apr),其酶切验证见图2B.该质粒以KpnⅠ/BglⅡ双酶切,得到5234,3766,2978和1141bp四条带;用ecoRⅠ/XbaⅠ双酶切,得到7879,4072,1141和27bp四条带;用ecoRⅤ/HindⅢ双酶切,得到9289,2855和975bp三条带;pJtK2经以上3种方式酶切,电泳条带大小均与理论预测一致,克隆系列经测序与预测吻合.由此,重组质粒pJtK2构建完毕.

2.4金色链霉菌SK12重组菌株的构建

接合转移得到的突变株SK11,用引物K5/K6扩增到1559bp和2300bp片段,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大小一致,初步确定为单交换菌株,电泳结果见图3B泳道2.

影印筛选得到的突变株SK12,用引物K5/K6和K7/K8分别扩增到1559bp和2454bp片段,与亲株相比均缺失了741bp片段,〖Jp3〗电泳结果见图3B泳道3和6.经测序分析,证明SK12确实为ctcK基因框内缺失工程菌.

2.5工程菌SK12的菌落形态及代谢产物分析

ctcK基因缺失工程菌SK12的基内菌丝体为棕红色,而亲株J13为棕黄色.除此之外,工程菌SK12与亲株J13的孢子颜色均为棕灰色,且生长周期相同,这与程惠芳所报道的去甲基金霉素突变株的菌落形态相符[18].继续用传代方法将SK12传5代后,其菌落形态依旧保持稳定.将SK12和J13按1.2.5方法进行发酵及代谢产物组分分析,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如图4.J13样品(图4,c)与金霉素标准品(图4,a)主峰保留时间基本相近,分别为31.193min和32.184min,因此认为31.193min的峰为金霉素峰.SK12样品(图4,d)与去甲基金霉素标准品(图4,b)主峰保留时间也基本相近,分别为20.260min和19.712min,因此认为20.260min的峰为去甲基金霉素峰.据此可知,与亲株J13(图4,c)相比,工程菌SK12(图4,d)不再合成金〖HJ1.75mm〗霉素,而主产去甲基金霉素,说明ctcK基因的缺失阻断了金霉素的合成,使金霉素合成代谢积累在去甲基金霉素,显示ctcK基因参与C6位甲基化.

由于金霉素及去甲基金霉素含有氯原子,因此有典型的[a+2]同位素峰,且[a]∶[a+2]≈3∶1.而四环素不含氯原子,所以没有[a+2]同位素峰.质谱检测结果显示,出发菌J13代谢产物中检测到金霉素m/z=479.12[m+H]+的准分子离子峰及其[a+2]的同位素峰m/z=481.12[m+H]+,且两者丰度比约为3∶1,与理论相符,检测结果见图5.此外,J13代x产物中还检测到四环素的准分子离子峰m/z=445.16[m+H]+,但未检测到去甲基金霉素的离子峰,这可能是由于去甲基金霉素相对含量较低,因此未能检测出来.另外,质谱图中的离子峰m/z=146.08[m+H]+,m/z=161.09[m+H]+,m/z=282.28[m+H]+,m/z=338.34[m+H]+,m/z=381.08[m+H]+,m/z=527.16[m+H]+可能是碎片峰或杂质峰,因为在金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均没有相应质量数的中间代谢产物.与亲株J13相反,工程菌SK12代谢产物中检测到了去甲基金霉素m/z=465.10[m+H]+的准分子离子峰及其[a+2]的同位素峰m/z=467.10[m+H]+,但未检测到金霉素和四环素的离子峰.质谱结果进一步说明ctcK基因的缺失阻断了金霉素的合成,使金霉素合成代谢积累在去甲基金霉素,初步阐明了ctcK基因负责参与催化C6位甲基化.此外,SK12代谢产物中检测到m/z=365.10[m+H]+(6pretetramid)的离子峰,但未检测到m/z=351[m+H]+(pretetramid)的离子峰,这可能是因为ctcK基因的缺失不能完全阻断pretetramid到6pretetramid的代谢流.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m/z=365.10[m+H]+不是6pretetramid的离子峰,而是碎片峰或杂质峰.

[9]RYanmJ.Strainfortheproductionof6dimethyltetracycline,methodforproducingthestrainandvectorforuseinthemethod:US,5989903[p],19991123[20151226].http://dwz.cz/32xi.

[10]naKanot,miYaKeK,enDoH,etal.identificationandcloningofthegeneinvolvedinthefinalstepofchlortetracyclinebiosynthesisinStreptomycesaureofaciens[J].BiosciBiotechBioch,2004,68(6):13451352.

[11]ZHUt,DenGZX,YoUDL,etal.DecipheringandengineeringofthefinalstephalogenaseforimprovedchlortetracyclinebiosynthesisinindustrialStreptomycesaureofaciens[J].metabeng,2013,19:6978.

[12]张南燕,洪文荣,林玉双,等.打靶载体piJ792的构建[J].海峡药学,2010,20(4):164167.

[13]方志锴,洪文荣,严凌斌,等.金色链霉菌接合转移体系的构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0(5):521524.

[14]陈梁军.金霉素发酵工艺研究[J].海峡药学,2010,22(6):2325.

[15]刘慰,秦浩,刘霜,等.一株枯草芽胞杆菌的分x鉴定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37(5):1420.

[16]toBiaSK,BiBBm,maRKJB,etal.practicalstreptomycesgenetics[m].norwich:theJohninnesFoundation,2000.

[17]SamBRooKJF,RUSSeLLDw.molecularCloning:aLaboratorymanual[m].newYork:C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2001.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5

[关键词]人参;大孔吸附树脂;腐霉利

[收稿日期]2014-02-2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i03B0106);吉林省世行贷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2011-Z71)

[通信作者]王英平,e-mail:

[作者简介]崔丽丽,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

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尤其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不少研究表明化学农药在人体内蓄积至一定量将直接危及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长期低剂量接触农药可使患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风险提高70%,农药接触导致的恶性疾病还包括骨髓瘤?唇癌?胃癌?皮肤癌等[2]?腐霉利国际通用名为procymidone,化学名称n-(3,5-二氯苯胺)-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羰基亚胺,具有内吸性,是用于防治油菜?蔬菜?观赏作物?水果等作物病害的农用杀菌剂[3]?腐霉利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特效,能防治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对对苯丙咪唑产生抗性的真菌也非常有效[4],对核果类的灰星病?苹果花腐病?洋葱灰腐病,对稻胡麻斑病?大麦条纹病?瓜类蔓枯病等也有较好的防效[5]?也常用来防治人参的菌核病和灰霉病等,有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研究均证实了腐霉利对人参灰霉病防治效果较好[6-7]?由于腐霉利含氯结构和人参栽培后长达5~6年或更长时间收获,从而导致腐霉利在人参中残留问题严重,残留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8-9]?2007年和2009年韩国汉城进行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调查,20.4%~25.6%的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其中2.2%~4.1%的农产品包括人参超出韩国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值,腐霉利超标占3.9%[10]?2009年ohCH监测了中国和韩国的人参等30种中草药农药残留情况,其中9种(中国8种?韩国1种)中药材腐霉利等5种农药超标[11]?人参panaxginsengC.a.mey.经提取?纯化?干燥等工艺制得的提取物,与原料相比,农药残留量相对较高?随着对人类健康的关注和各国主管部门对中药材进出口监管力度加大,去除人参和人参提取物中农药残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解决人参提取物中腐霉利残留的技术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联合山东鲁抗万科有限公司,结合腐霉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结构特点,合成几种新型大孔吸附树脂LKS-11a,LKS-11B,LKS-11,每种树脂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分布?本文将筛选树脂,优选工艺条件,以腐霉利去除率和产品回收率为指标验证大孔吸附树脂对人参提取物的腐霉利去除效果?

1材料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7890a-GC,5975C-mSD);涡旋混合器(北京金北德工贸有限公司,mVS-1);离心机(上海上登实验设备有限公司,型号80-2);恒温振荡器(北京东联哈尔有限公司,HZQ-C);刻度试管(量程15mL);LKS11-a,LKS11-B,LKS-11型大孔吸附树脂(山东鲁抗立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柱(agilent,83.333g・L-1)?

提取物样品(吉林抚松县安东参业有限公司,80%UV);腐霉利对照品(procymidone,国家标准物质中心,纯度大于99.5%);正己烷(纯度99.8%)?丙酮(纯度99.8%)?乙醇(纯度95%)和盐酸(纯度36%~38%)均为分析纯;氢氧化钠;氯化钠;无水硫酸钠(经650℃灼烧4h,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方法与结果

2.1腐霉利含量测定

2.1.1测定方法参照进出口食品中腐霉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12](Sn/t2230-2008),提取和净化按照Sn/t2230-2008中6.1和6.2.1项下步骤测定?

2.1.2样品溶液测定精密称取样品于刻度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搅拌后静置2h以上使其充分溶解,配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按照上述方法测定样品中腐霉利含量?

2.2大孔吸附树脂类型筛选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6

【摘要】目的通过对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为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群中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43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并与同期住院30例老年患者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79%,细菌清除率76.7%,不良反应发生率5.4%;在万古霉素治疗组中分别为23%、80%、80%和6.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耐受性良好,但对原有肾脏疾病与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患者,去甲万古霉素应慎用。

【关键词】mRS;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老年;下呼吸道感染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susceptibility,clinicalefficacyandadverseeffectsofnorvancomycinon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causedbymethicillinresistantStaplylococcus(mRS)inelderlypatients.methodsSeventy-threeelderlypatientsofmRS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patients(n=43)wereadministeredwithdomesticnorvancomycinintreatmentgroup,0.5g,ivgttq8h.thecontrolgroup(n=30)weretreatedwithUSmadevancomycin0.5g,ivgtt,q8h.Resultinthetreatmentgroup,thecureratewas20%,theeffectiverate79%,thebacteriaeradicationrate76.7%,andtheadverseeffectrate5.4%.accordingly,thefourparametersofthecontrolgroupwere23%,80%,80%and6.6%respectively.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norvancomycinwaseffective,inexpensiveandsafeintreatingmRSinfectioninelderlypatient,buttothosepatientswhohadkidneydisfunctionorhadtreatedbymanydrugs,norvancomycinshouldbeusedcarefully.

KeYwoRDS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elderlypatient;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s;norvancomycin

下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近年来由于革兰阳性细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呈逐步上升趋势,加之所伴随的多重耐药,是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一大难题。糖肽类抗生素是治疗革兰阳性细菌的主要药物,但由于其肝肾毒性等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及时观察和评价使用该类药物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作用。我们分析了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使用国产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患者葡萄球菌性肺炎43例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30例老年患者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老年(≥60岁)住院患者,痰培养2次以上,经无菌吸痰管或纤支镜下气管吸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培养出mRS,确诊为耐药葡萄球菌性肺部感染患者共73例,在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治疗前均有其他抗生素应用史,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后针对性治疗,分为应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43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30例。

1.2治疗经过

治疗组采用我国华北制药集团生产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每瓶含盐酸去甲万古霉素400mg,批号010507,纯度为95%。静脉滴注,每次0.4g,使用前用盐水或糖水稀释为100~250ml,q8h1次或每次0.8g,q12h1次,疗程7~28d。对照组为美国eliLilly公司出产的盐酸万古霉素,批号wm14181。纯度95%以上。每瓶含0.5g万古霉素,盐水100ml稀释后q8h1次,疗程7~28d。

1.3观察指标

设计统一的表格,逐项填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感染部位、病原学检测和药敏结果、抗菌药物应用、合并用药等,每日观察并记录每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记录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患者主诉和医生检查发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常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痰培养和x线胸片。对病情变化者,及时复查上述各项检查。

1.4临床疗效判定

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研究指导原则”的规定,临床疗效可分为四级:①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4项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4项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③进步: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④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有加重者。痊愈、显效总称为临床有效。

1.5药物敏感性鉴定

方法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纸片和药敏培养基来源于英国oxoid公司,方法参照2001年CLSi/nCCLS。

1.6细菌学疗效

①清除:治疗结束时培养阴性;②未清除:治疗结束时培养仍阳性;③部分清除:2种以上致病菌中有1种被清除;④替换:治疗结束时原致病菌消失,但培养出新的致病菌。

1.7不良反应评价

评价不良事件和化验异常与试验药物的关系按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和无关五级标准进行,前三者计为不良反应。

1.8统计学分析

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比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73例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见tab.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2.2临床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老年下呼吸道mRS感染者共73例,治疗组疗程为7~28(10.5±1.8)d,对照组为7~28(11±2.1)d,两组间p=0.639,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为79.06%,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tab.2。

2.3细菌学检查和疗效

73例老年患者两组病例分离出的73株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其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为57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16株,结果见tab.3。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见tab.4,两组细菌耐药率比较未见差异。两组发生mRS时间多数在入院后3~15d,平均(10±2)d左右。治疗组经去甲万古霉素正规治疗后,总体细菌清除率达76.7%(33/43)。对照组总体细菌清除率为80%(24/30),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包括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红人”综合征等表现。治疗组43例老年患者中有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例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包括肯定有关1例,很可能有关1例,可能有关1例,总发生率9.3%(4/43);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女性,高龄(82岁),诊断为结肠癌术后院内获得性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用药前检测肾功能正常,用药7d后尿素氮和肌酐明显升高,出现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2d后复查2项指标最高分别升至22.8mmol/L和1017μmol/L,立即停药并给予床边透析处理5d,肾功能渐恢复,尿量、尿素氮和肌酐恢复正常,住院54d后康复出院;1例(61岁女性,确诊为金葡菌性肺炎)用药15d时出现耳鸣,停药后2d症状自行消失;1例患者单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10d后出现全身皮疹、瘙痒,停药并加用抗过敏药后皮疹逐渐消失;1例患者(>70岁)出现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至89U/L,停药后给予护肝治疗10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对照组30例患者中,1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谷丙转氨酶升至103U/L,停药后给予护肝治疗7d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女性,62岁,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气管切开辅助呼吸,万古霉素使用5d后尿素氮升至19.6mmol/L,肌酐223μmol/L,立即停药改用替考拉宁治疗,并严密监测肾功能,肾功能未恶化,2周后逐渐好转。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3讨论

近10多年来在重症监护病房,金葡菌感染的比例显著上升,且多数病情危重,为高龄患者、并存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常易合并各种感染,结合广谱或超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增多、机械通气和留置导尿等侵入性操作等使病原体有更多的机会侵入机体,mRS感染发生率增高[1]。因此,控制mRS的感染成为降低感染所致病死率的主要手段。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日见增多,但由于危重患者其肾功能往往已处于代偿状态或已发生障碍,同时对万古霉素的疗效和毒性认识不够,限制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的广泛应用。

去甲万古霉素是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生素,具有抑制细菌细胞壁糖肽聚合酶的作用,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于革兰阳性细菌特别是多重耐药的葡萄球菌(主要是金葡菌和表葡菌)有很高的抗菌活性,适用于耐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mRSa或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我们比较观察了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和进口万古霉素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基本一致。资料显示,73株mRS均对万古霉素敏感,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43例老年患者下呼吸道nRS感染者临床总有效率达到79%,细菌学清除率达到76.7%。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未清除mRS的患者,但停药后病情明显好转,此时携带的mRS菌株,可能已经不是致病菌,而是寄植于下呼吸道的潜在致病菌。与文献报道[2,3]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比较,总的临床疗效下降,与所研究患者均为老年,病情较重相关。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均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耳、肾毒性和过敏反应等。2004年多家医院对去甲万古霉素不良反应的联合调查[4]报道其发生率约8.29%。本组统计资料中,去甲万古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4/43),主要表现为肝、肾功能损害、皮疹和瘙痒等过敏症状和耳鸣,且均为可逆性,其中肾毒性的出现见于有多种基础疾病和高龄患者。有资料显示去甲万古霉素的部分不良反应与制剂中所含的杂质有关,随着去甲万古霉素纯度的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明显降低[5]。本研究去甲万古霉素组中出现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并在使用去甲万古霉素的同时使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氟康唑抗真菌和呋塞米利尿治疗。目前研究发现万古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对mRS有协同抗菌活性,因此临床上经常采用两者联用[6]。国外研究证实[7],万古霉素与氨基糖苷类、伴利尿剂、环孢菌素a、两性霉素B等联合应用,会增加万古霉素对肾功能的损害,尤其是伴利尿剂(如呋塞米)在老年人应用的机会很多。本研究未发生严重急性过敏性反应,包括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红人”综合征等。目前大部分医师对老年患者应用万古霉素类药物时仍过于谨慎,对严重的感染且有药敏试验结果的支持的患者,应权衡利弊,及时、适当地应用去甲万古霉素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病死率。去甲万古霉素由于较进口万古霉素便宜,且对大多数老年患者是安全的,可作为治疗mRS感染的一线药物。随着mRS院内感染的上升,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应用会逐年增加。但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实行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加强全身综合治疗,合理联合用药,尽可能避免产生引起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目前已经出现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随着万古霉素的广泛使用,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亚群逐渐被筛选出来,会导致万古霉素治疗的失败,因此,临床应密切监测mRS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采用有效的药敏鉴定方法筛选该类菌株[8],合理应用糖肽类抗生素,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衣淑珍,古东东,鲍燕燕.葡萄球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用量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66~67.

[2]赵子文,熊剑辉,钟维农,等.进口万古霉素与国产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42~245.

[3]陈敏,周陶友,尹维佳,等.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5,5(4):245~246.

[4]刘杨,吴菊芳,萧正伦,等.1031例患者应用去甲万古霉素不良反应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1):815~819.

[5]CunhaBa.Vancomycin[J].medClinnortham,1995,79:817~831.

[6]吴本权,唐英春,张天托,等.万古霉素与β-内酰胺类联合对mRS的协同抗菌活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8):473~480.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7

[关键词]:探讨;药物;皮试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各种剂型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逐渐增多,厂家提供的药物使用说明中均未明确该药物皮试方法。目前,对各类剂型青霉素类药物医生只是笼统地提示该类药物为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应进行青霉素G钠皮内敏感试验,皮试结果观察与青霉素G钠相同,阳性者禁用。而头孢菌素类药物部分医院一律实行原药按每毫升300―500微克进行,皮试观察结果按青霉素G钠皮试法;有的医院只询问患者对青霉素有无过敏史,有过敏史者才进行皮试,无过敏史者直接注射。这样会存在医疗隐患,易产生医疗纠纷。由于药物敏感试验的结论与实际应用的抗生素本品不符,给临床用药带来弊端。皮试液配制方法与皮试浓度不一致,其皮试阳性率差异十分显著[1]。青霉素过敏者只有5%~10%对头孢菌素药物过敏[2]。临床上,青霉素G钠和头孢菌素皮试结果阴性而对所用抗生素实际阳性的患者经常发生,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而死亡;而对那些青霉素、头孢菌素皮试阳性的患者,由于可能对所用其他同类抗生素呈阴性反应,仅仅因为上述皮试方法就简单地停止应用所有头孢菌素药物,而使患者失去合理用药和及时治疗的机会。在没有统一的皮试液配制方法和观察效果之前,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又能使患者安全地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药物,减少医疗纠纷。现将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医院采取的措施作一探讨。

1目前皮试存在的问题

1.1青霉素类药物皮试的有关规定:通用的药物学,药典均规定青霉素类不同品种间存在着交叉过敏反应关系。有的写明对各种青霉素类药物应以青霉素作皮内试验,有的主张不同批号不同品种的青霉素类药物皮试,使用时必须重新用本药配制皮试液进行过敏试验,另一种方法是按医嘱治疗通知单执行。

1.2头孢菌类药物皮试有关规定:通用的药物学,药典没有统一的规定必须常规作皮试,只规定使用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有无过敏史,药物的说明书上也只是指出有对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史者慎用、不用。而《新编药物学》第15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不做常规规定,但指出具体说明书中有规定用前必须皮试的应按说明书执行。

2两类药物的致敏原

2.1青霉素类药物致敏原:目前对青霉素类药物致敏原的认识比较统一,自两个方面:

2.1.1青霉素类药物:溶解后溶液中可产生青霉烯酸,注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烯酸蛋白而成为全抗原物质引起变态反应。

2.1.2主要与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杂质有关,如生产工艺不先进、产品纯度不够产生的致敏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

2.2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致敏原两个方面

2.2.1头孢菌素类药物本身聚合形成的蛋白或多肽类杂质。各种头孢菌素聚合物过敏性的强弱可能与各自的R1侧链结构有关,各种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以及与青霉素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有一定的局限性。

2.2.2生产过程中的蛋白质杂质也是一种致敏原。

3讨论与措施

3.1目前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致敏原有来自自身某种药物的降解产物,有生产过程某批药物的杂质。所以我们认为应用原药按皮试液浓度每毫升300―500微克现用现配符合目前研究结论。但执行哪一种皮试有法律效应,生产厂家应在药物说明书上有明确皮试指引。

3.2各种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的过敏交叉反应有一定的局限性,到目前为止,尚无全国统一的头孢菌素药物过敏试验标准,临床实践表明青霉素皮试阳性者并不代表能安全使用头孢菌素药物(包括口服),青霉素皮试阴性者头孢菌素皮试亦可呈阳性[3]。因此不能用青霉素G或头孢唑啉钠代替所有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液的配制必须用原药配制,而且要现用现配。

3.3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虽较青霉素少得多,所有头孢菌素类制剂都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4]。随着头孢菌素类制剂的增多,也有报道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及死亡病例。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因此建议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的责令厂家制定出具有法律效应的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皮试指引,药物皮试的具体操作方法,更好指导临床工作,避免医疗纠纷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参考文献

[1]张永信,朱利平.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问题的探讨[J].世界临床药物,2004,25(5):297.

[2]孔戴艳,戴晓莉,张征.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8):511.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8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脂肽;BacillomycinD;黄曲霉;毒素

中图分类号581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6-22-03

ResearchprogressontheinhibitioneffectofantimicrobialLipopeptideBacillomycinDfromBacillussubtilisonaspergillusflavus

maFangfenetal.

(CollegeofBiologicalengineering,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01,China)

abstract:Bacillussubtilisisconsideredtobeaprobiotics,whichcansuppressthegrowthofaspergillusflavusanddegradeaflatoxinofthestrain.Sofar,thelipopeptidecomplexlikeBacillomycinDproducedbythestrainhasbeenfoundhaveantifungalactivities.BacillomycinDbelongstotheiturinfamily,whichisthemostpowerfulantibioticforB.subtilis,andiscurrentlytheonlymaterialthathasbeenidentifiedfromthestrain.inthispaper,theresearchadvancesinchemicalstructure,physicochemicalcharactersandantifungalpropertiesofB.subtilisand/orbacillomycinDwerereviewedtoprovidetechnicalreferenceforthefurtherresearchandapplication.

Keywords:Bacillussubtilis;antimicrobiallipopeptides;BacillomycinD;aspergillusflavus;aflatoxin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类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特曲霉(aspergillusnomi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parasiticus)等霉菌分泌的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香豆素的次级代谢物,分为B族和G族2类,共20余种,是目前发现的自然界中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1];它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广泛存在于粮食及食品中,如花生、玉米和奶制品、饲料等[2]。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每年由黄曲霉毒素污染造成的损失多达数千亿美元[3],已成为国内外食品安全组织和科研院所等有关部门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黄曲霉或去除黄曲霉毒素污染十分必要。

目前预防aFt主要采取阻止黄曲霉污染和对已经造成污染的食品或饲料原料进行脱毒以及降低人和动物对aFt的吸收等[4]。脱毒最常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而生物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去毒效率高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大量研究也证实:很多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以及藻类等都可以用来降解黄曲霉毒素。其中芽孢杆菌由于分布广泛,容易培养,且培养物中含有多种抗菌脂肽,是一类比较理想的生防微生物,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ls)抗黄曲霉效果好而备受青睐。枯草芽孢杆菌合成、分泌的抗菌物质是具有表面活性一类抗菌脂肽[5,6](antimierobialpeptides,amps),此类脂肽目前已知有3大类:包括Surfactin家族、iturin家族和Fengycin家族[7]。这些抗真菌肤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分子量较小,约l000D左右,含有D-构型氨基酸和β-脂肪酸等一些特殊结构,由于氨基酸呈环状排列,因此称为环脂抗菌肽。BacillomycinD属于iturin家族中的一种,是抑制黄曲霉最强且唯一的一种抗生素,并与其它脂肽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毒性小,抗菌谱广等特点[8-9]备受关注。本文主要概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及其抗菌脂肽BacillomycinD的结构、性质及拮抗黄曲霉毒素的作用机制。

1BacillomycinD结构及性质

BacillomycinD抗菌脂肽首次由Landy等[10]于1948年从枯草芽孢杆菌中分离得到。随后研究发现很多枯草芽孢杆菌均可产生。moyne和thomas[11]证实BacillomycinD的合成是由枯草芽孢杆菌胞内的多酶复合体经非核糖体途径合成;moyne等[12]进一步研究该多酶复合体由4个开放阅读框共同编码并组成BacillomycinD的操纵子。BacillomycinD属于iturin家族的一个成员,也是由亲水性环状短肽与疏水性长链脂肪酸组成的具有表面活性的双亲性化合物。后经maget-Dana、peypoux[13]进一步分离、纯化发现有4种同系物,C原子分别为C14-C17(表1)。其中7个氨基酸手性顺序为L-asn-D-tyr-D-asn-L-pro-L-Glu-D-Ser-L-thr即L-D-D-L-L-D-L,见图1。

表1BacillomycinD结构

[种类\&Bacillomycin

D1\&Bacillomycin

D2\&Bacillomycin

D3\&Bacillomycin

D4\&分子量\&1030\&1044\&1058\&1072\&脂肪酸链\&C14\&C15\&C16\&C17\&]

图1BacilloznycinD的结构(n=0、1、2、3)

BacillomycinD所具有的亲水基和疏水基赋予其既易溶于水,又能溶于部分有机溶剂,因此是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但其活性弱于Surfactin脂肽。因此,对于BacillomycinD提取常采用物理吸附和化学化合方法,提取率近100%。BacillomycinD的理化性质稳定,有较好的热稳定性,121℃、30min保持95%抗菌活性,pH=7.6活性最强,对有机溶剂有较强的耐受性(乙睛tFa,甲醇等),对蛋白酶类不敏感;25w紫外灯下,距离约5cm,照射8h不影响活性,这与iturins家族理化特性一致[14]。然而,戴晓燕和关桂兰[15]认为枯草芽孢杆菌多种抗菌蛋白偏酸性,对高温稳定,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相对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这可能是归于枯草芽孢杆菌来源不同或纯化状态有关。

2枯草芽孢杆菌及其BacillomycinD抗黄曲霉毒素机制

20世纪40年代至今,从不同枯草芽孢杆菌株分离、纯化的抗菌物质有很多种,但对黄曲霉有抑制作用只有BacillomycinD,也是目前唯一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中得到并且已经鉴定的具有抗黄曲霉活性的活性物质[12]。Bottone和peluso[16]的研究表明:Bacillussubtilis可分泌一种显著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和菌丝延长的活性物质,分子量500~3000Da,但没有进一步纯化、鉴定;moyne[1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抗黄曲霉活性物质为BacillomycinD,该物质对黄曲霉最低抑制量为3μg/g;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张盼[17]等从可食用的纳豆中筛选出一株枯草芽抱杆菌natto3,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降解率达到91.4%。

BacillomycinD与iturin家族其他脂肽的结构类似,但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图1)导致其生物活性的不同。iturin对真菌、酵母的抑制作用强但对部分细菌抑制作用较弱,对黄曲霉几乎没有作用,兼有表面活性作用和溶血作用;而BacillomycinD不仅对真菌有抑制作用,而且对黄曲霉菌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2]。目前,对其对于iturin家族抗真菌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膜上,例如,aranda等[18]认为:iturins与真菌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相互作用,可形成iturins聚合物或形成脂肽-磷脂、脂肽-磷脂-甾醇聚合物,使细胞膜离子通道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容物的释放,从而引起真菌细胞的生长抑制或者死亡;侯红漫[19]等认为:iturins通过小囊泡的形成和内膜颗粒聚集来干扰真菌细胞质膜功能,促进释放电解质,大分子物质以及降解磷脂,导致细胞死亡,作用机制基本一致。对于BacillomycinD是否能抑制黄曲霉某种蛋白活性,引起黄曲霉生长抑制或毒素分泌减少研究很少。Broaden[20]认为,抗菌脂肽能与病原菌染色体Dna发生相互作用,抑制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功能,使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受阻,进而抑致其生长和繁殖;抗菌脂肽还能抑制点青霉菌丝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并且随着脂肽浓度的增加对这2种酶的抑制作用增强[21]。龚庆伟[22]在对BacillomycinD抑制黄曲霉作用机制研究后认为,该抗菌脂肽除了破坏细胞膜,它还能够使黄曲霉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前体物norsolorininacid(na)减少以及菌丝的细胞壁溶解,使之发生严重变形甚至破裂,加速黄曲霉死亡。总之,枯草芽孢杆菌拮抗黄曲霉机理目前尚无明确定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枯草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及其毒素效果

枯草芽孢杆菌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一类嗜温、好氧且产芽饱的革兰氏阳性杆状细菌。该菌对人畜无毒、无害而且不污染环境,具有广谱拮抗病菌的活性以及抗逆能力,已广泛运用于农作物及其产品的真菌污染防治。美国已有4株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被国家环保局(epa)商品化或有限商品化生产许可。Johnson[23]1945年首次报道枯草芽抱杆菌抗菌物质。随后针对黄曲霉抑制作用开展大量研究。Landy等[10]通过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发现发酵液中含有抑制黄曲霉的活性物质;Kirnura[24]、moyne[11]等采用同样方法筛选到的枯草芽孢杆菌(nK330和aU195)能很好的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moyne等研究的最低抑制浓度为3μg/g,抑制效果达85%;Reddy[25]将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按照200mg/kg比例添加到大米中,可抑制93%的黄曲霉生长和83.7%黄曲霉毒素B1的产生;Farzaneh[26]使用该菌对污染黄曲霉开心果进行实验也发现,黄曲霉毒素降解率达95%;不同的是,ono[27]在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后,发现发酵液中iturina能抑制黄曲霉毒素,并申请了专利,但随后被证实对黄曲霉毒素无效[28]。国内朱新贵[29]等对几种食品微生物去除黄曲霉毒素研究也发现,其中以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为88%,若向培养基中添加钙或镁离子可以促进枯草杆菌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张盼[17]等从可食用的纳豆中筛选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natto3,能够高效降解黄曲霉毒素B1,在浓度为43μg/kg时,降解率达到91.4%。此外,关于枯草芽孢杆菌降解黄曲霉毒素还有产品上市,如雷元培[30]等从动物肠道分离的枯草芽抱杆菌能降解黄曲霉毒素,降解率为81%,并命名为霉立解060。除此之外,有关枯草芽孢杆菌抑制黄曲霉的生物农药未见登记。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黄曲霉取得一定成就,也从该菌发酵底物中筛选到多种抗黄曲霉的脂肽复合物,但是真正能够运用到实践中的却很少。其原因可能是抗菌脂肽分离、纯化比较困难,难以产业化生产;其次是抗菌脂肽的作用机制还尚未完全掌握。因此,对抗菌脂肽类抗生素还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光洪,陈承祯,徐闯,等.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J].饲料工业,2007,28(6):53-56.

[2]计成.饲料中霉菌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153-158.

[3]ZjalicS,Reverberim,Ricellia,etal.trametesversicolor:apossibletoolforaflatoxincontrol[J].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2006,107(3):243-249.

[4]Bata?,LásztityR.Detoxicationofmycotoxin-contaminatedfoodandfeedbymicroorganisms[J].trendsinFoodScience&technology,1999,10(6-7):223-228.

[5]Hassanm,Kjosm,nesiF,etal.naturalantimicrobialpeptidesfrombacteria:characteristicsandpotentialapplicationstofightagainstantibioticresistance[J].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12,113(4):723-736.

[6]LeclèreV,Bechétm,adama,etal.mycosubtilinoverproductionbyBacillussubtilisBBC100enchancestheorganism’santagonisticandbiocontrolactivites.appliedand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2005,71(8):4577-4584.

[7]etchegaraya,BuenoCC,demeloiS,etal.effectofahighlyconcentratedlipopeptideextractofBacillussubtilisonfungalandbacterialcells[J].archivesofmicrobiology,2008,190(6):611-622.

[8]YuanJ,LiB,Zhangn,etal.productionofbacillomycin-andmacrolactin-typeantibioticsby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nJn-6forsuppressingsoilborneplantpathogens[J].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12,60(12):2976-2981.

[9]ZhaoZ,wangQ,wangK,etal.StudyoftheantifungalactivityofBacillusvallismortisZZ185invitroandidentificationofitsantifungalcomponents[J].Bioresourcetechnology,2010,101(1):292-297.

[10]Landym,warrenGH,RosemanSB,etal.BacillomycinanantibioticfromBacillussubtilisactiveagainstpathogenicfungi[J].proceedingsofSocietyexpressBiologymedical,1948,67:539-541

[11]moyneaL,thomase.molecularcharacterizationandanalysisoftheoperonencodingtheantiflingallipopeptidebacillomycinD[J].FemSmicrobiologyLetters,2004,234:43-49.

[12]moyneaL,ShelbyR,Clevelandte,etal.BacillomycinD:aniturinwithantifungalactivityagainstaspergillusflavus[J].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01,90(4):622-629.

[13]maget-DanaR,peypouxF.iturins,aSpecialClassofporeformingLipopeptides:Biologicaland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J].toxicology,1994,87:151-174.

[14]何红,蔡学清,关雄,等.内生菌BS-2菌株的抗菌蛋白及其防病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4):373-378.

[15]戴晓燕,关桂兰.两株对辣椒疫霉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分泌蛋白的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2):81-84.

[16]BottoneeJ,pelusoRw.productionbyBacilluspumilusofanantifungalCompoundthatisactiveagainstmucoraceaeandaspergillusSpecies:preliminaryReport.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02

[17]张盼,李培武,万霞,等.枯草芽抱杆菌natto3的筛选及其降解黄曲霉毒素B1的初步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2):234-239.

[18]arandaFJ,teruelJa,ortiza.Furtheraspectsonthehemolyticactivityoftheantibioticlipopeptideiturina[J].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BBa)-Biomembranes,2005,1713(1):51-56.

[19]侯红漫,靳艳,金美芳,等.环脂肤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结构!功能及生物合成[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5):122-128.

[20]RottemS.membranelipidsofmycoplasmas[J].BiochimicaetBiophysicsacta(BBa):Biomembranes,1980,604(1):65-90.

[21]HuangXQ,wangYF,CuiYH,etal.optimizationofantifungaleffectofsurfactinanditurintopenicilliumnotatuminsyrupofpeachbyRSm[J].internationalJournalofpeptideResearchandtherapeutics,2010,16(2):63-69.

[22]龚庆伟.芽孢杆菌抗菌脂肽的分离纯化及BadllomycinD抑制黄曲霉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3]JohnsonBa,ankerH,meleneyFL.Bacitracin:anewantibioticproducedbyamemberoftheB.subtilisgroup[J].Science,1945,102:376-377.

[24]Kimuran,HiranoS.inhibitorystrainsofBacillussubtilisforgrowthandaflatoxin-productionofaflatoxienicfungi[J].agriculturalandBiologicalChemistry,1988,52:1173-1179.

[25]ReddyKRn,ReddyCS,muralidharanK.potentialofbotanicalsandbiocontrolagentsongrowthandaflatoxionproductionbyaspergillusflavusinfectingricegrains[J].FoodControl,2009,20(2):173-178.

[26]Farzanehm,ShiZQ,Ghassempoura,etal.aflatoxinB1degradationbyBacillussubtilisUtBSp1isolatedfrompistachionutsofiran[J].FoodControl,2012,(23):100-106.

[27]onom,Kimuran.antifungalpeptidesproducedbyBacillussubtilisforthebiologicalcontrolofaflatoxincontamination[J].proceedingsoftheJapaneseassociationofmycotoxicology,1991,34:23-28.

[28]Klichma,LayaR,BlandJm,etal.influenceofiturinaonmycelialweightandaflatoxinproductionbyaspergillassflavusandaspergillusparasiticusinshakeculture[J].mycopathologia,1993,123:35-38.

[29]朱新贵,林捷.几种食品微生物降解黄曲霉毒素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1,22(10):65-68.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9

1、中国药典年版中收载的抗生素品种的特点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1]

中国药典各部收载的药品和生物制品是国家为保证药品生物制品质量制订的具有约束力的技术法规。它不仅是强制性的法定标准,而且还将起到指导药品和生物制品生产,保证药品生物制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作为药品上市后技术监督的法定依据,因此是一部集专业性、技术性、法规性于一体的法典。年7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药典年版,在新版药典中抗生素品种做了一些必要的增加和调整,对某些检查项目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1.1中国药典年版中抗生素收载品种的主要变化在中国药典年版中新增加的品种及制剂总共76个,其中喹诺酮类抗生素为16个,说明我国在喹诺酮类抗生素方面的研究比较迅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同于其他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由于其源于化学全合成,因此对于在国外已上市,我国临床上需要、但又无专利约束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国内基本上都已有生产。

新版药典对中国药典年版[2]中收载的183个抗生素品种及制剂中的132个品种的方法或项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订。

1.2国内有生产但未收载入中国药典年版的品种情况一些国内有生产的抗生素品种及制剂,由于其稳定性以及复方制剂组方的合理性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所以暂时未收载入新版药典中。主要品种有:国外尚未上市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注射液;国内自行研制的、用不同酸制成的注射用阿奇霉素;国内自行研制的各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不同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以及甲氧苄嘧啶(tmp)与非磺胺类的抗生素(如头孢氨苄、庆大霉素、四环素等)组成的复方制剂。

1.3在中国药典年版的具体抗生素品种增修订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工作(1)立足中国实际的国情,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在用药方面的不同点,在中国药典年版的抗生素品种中新增了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的麦白霉素。麦白霉素系我国自行研制的以麦迪霉素和柱晶白霉素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我国药检工作人员用国外麦迪霉素的标准品标定了我国麦白霉素的效价,使麦白霉素的抗菌活性与麦迪霉素等值,同时在原料的质量标准中对其组分和效价均予以控制,使制剂在使用过程中不仅疗效明确,而且质量可控,可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用药需要。(2)根据我国抗生素产品的具体情况,对现行质量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如吉他霉素,起源于日本,但是由于我国菌种与日本菌种存在差异,我国生产的吉他霉素的各组分含量与日本吉他霉素有所不同。在中国药典年版的吉他霉素的质量标准中,为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在吉他霉素原料和制剂的药典标准中对各组分的含量都进行了控制,另外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身溶解性相对较差,因此在制剂的检查项目中增加了溶出度的检查项,而在日本的药典中对吉他霉素制剂的组分和溶出度均无相应的控制。(3)在中国药典年版中删除了乳酸环丙沙星原料。由于长期以来,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如果有药品制剂,一定应有其原料,因而在中国药典年版中收载了乳酸环丙沙星碱原料。但是,经过资料查阅和实验证明,鉴于乳酸环丙沙星原料的晶型和化学性质不稳定,国外制备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原料并非用乳酸环丙沙星,而是用乳酸加环丙沙星碱制成的。乳酸环丙沙星原料并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在新版的药典中删除了该品种。(4)在新药试行标准转正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厂家的反馈意见。例如,美洛西林钠的成盐工艺以前均采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方法,为无定型产品,纯度较低,含量的下限设为870%,现有的生产单位改为溶媒结晶工艺,成品为结晶型产品,含量可以提高到910%以上,但两种工艺得到的产品的红外光谱图不尽相同。为鼓励先进的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厂家的意见,拟对美洛西林品种项下的检查项目进行相应的修订。

1.4中国药典年版中抗生素品种增修订项目的特点在中国药典年版中主要对有关物质检查项、异常毒性检查项、细菌内毒素检查项、含量测定方法等项目进行了相应的修订。(1)有关物质检查项对单组分抗生素,除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硫酸巴龙霉素、硫酸核糖霉素、硫酸西索米星等少数品种外,基本上均制订了有关物质检查项。头孢羟氨苄、头孢氨苄、克拉霉素、盐酸四环素等品种项下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均由原来的薄层色谱法修订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头孢唑林钠、头孢克洛、头孢地尼等品种的有关物质检查项中,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梯度洗脱,且限度与国外水平接近。(2)取消异常毒性检查项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抗生素中杂质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性质已经研究得相当清楚,对于原来采用异常毒性检查来控制抗生素质量的做法已不适应目前的新情况,另外当采用动物实验进行异常毒性检查时,实验结果极易受实验环境和动物本身的影响,同时本着保护动物的原则,在中国药典年版中对注射用抗生素,林可类抗生素、头孢曲松、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硫酸卷曲霉素、放线菌素D、以及除硫酸链霉素以外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口服的利福平均已取消了异常毒性的检查项。(3)细菌内毒素法的扩大应用在中国药典年版中,除头孢替唑钠、头孢噻吩钠、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盐酸四环素、硫酸多黏菌素B等少数几个品种还采用家兔热原法外,其它注射用抗生素基本上均采用了细菌内毒素法检查污染的发热性物质。但是,由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检测革兰阴性菌污染的发热性物质,对于革兰阳性菌、真菌以及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发热性物质则不能检出,并且在细菌内毒素实验中使用的鲎试剂来源于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鲎,再加上有些抗生素本身对鲎试剂具有增强或抑制作用,干扰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而积极开展目前国外已在进行的“体外热原检测法”(invitropyrogentest,ipt)的研究是药品检验、药品研究、药品生产部门重要课题。(4)抗生素含量测定方法的修订在中国药典年版中,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修订。一是对原来用微生物效价测定效价的2个半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修订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是对去甲万古霉素由原来采用HpLC法进行纯度测定和用微生物效价法测定效价的两种方法进行了统一,统一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1.5新技术、新方法、新科研成果在中国药典年版中抗生素质量标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蒸发光散射器作为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广泛应用[3,4]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由于它的通用性、响应因子一致性和梯度洗脱相容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没有紫外吸收的化合物的分析中,在中国药典年版中,采用HpLCeLSD法控制仅有末端紫外吸收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组分以及含量,具体品种有硫酸依替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2)庆大霉素的效价改用浊度法测定抗生素效价的生物测定方法主要有琼脂扩散法(或管碟法)和浊度法,各国药典均已收载。管蝶法的特点为结果较为稳定,基本操作和设计适用于各种抗生素,并适用于多批样品的测定,但由于样品和标准品必须同质,且受扩散因素的影响,另外试验时间长(第二天才能得到结果),手工操作,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相比之下,浊度法具有快速、易操作、不受扩散因素的影响,且可用仪器自动测量,试验的灵敏度和精密度均优于管蝶法。随着国产仪器质量的提高,中国药典年版附录首次收载了浊度法,在抗生素正文中,庆大霉素采用了浊度法测定效价,不仅解决了管碟法测定庆大霉素效价误差大的问题,而且为解决多组分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困难开拓了新的思路。(3)高分子杂质检查方法的扩大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高分子杂质是引发临床上过敏反应的主要过敏原,系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在中国药典年版中,已经收载4个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高聚物检查方法。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高聚物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专用检测仪器的研制成功和标准化,中国药典年版中已经扩大到对11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21个品种都对其中的高聚物进行了控制,不仅促进了这些抗生素质量提高而且也保证了它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安全性,这是我国药品检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在国际上是一个创新。目前国内药检工作者还在对检测方法作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尝试采用短柱进行分析,以达到缩短分析时间的效果。另外,国内青霉素主要生产厂家正在研究低敏青霉素的生产工艺,以减少临床上过敏反应的发生。(4)氯霉素原料中对硝基苯甲醛的检查在氯霉素的质量研究中,发现氯霉素原料中除能检查出氯霉素二醇物外,还能同时检测出对硝基苯甲醛,故在中国药典年版中增加了氯霉素中对硝基苯甲醛的限度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限度不得过05%,此项检查在国外药典中尚未见有收载。(5)舒巴坦钠征性杂质控制方法的改进在中国药典年版中,舒巴坦钠中舒巴坦青霉胺杂质的检查法在国外主成分自身对照法的基础上修订为校正因子法(F=03),缩短了分析时间。(6)固体口服制剂溶出度检查仍继续采用自身对照法由于自身对照法具有消除样品中辅料干扰和不需要对照品的优点,中国药典年版中,头孢羟氨苄、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度检查项均采用自身对照法测定。

2、国外关于新药质量研究的新动态

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系由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方政府药品管理部门和制药企业协会于1990年共同发起,旨在协调各国对注册药品所需的质量(Q)、安全(S)和疗效(e)三方面所需的技术资料,自1991年到2003年共举行了6次会议,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则从药品稳定性、方法学验证、杂质、质量标准等7个方面共制定了19个指导原则,在2003年第六次iCH会议以后,在质量部分又增加了四个指导原则,分别为Q8药物研发(pharmaceuticalDevelopment);Q9质量风险管理(QualityRiskanalysis);Q4B药品管理部门对药典的互认(Regulatoryacceptanceofpharmacopoeiainterchangeability)和Q5e生产工艺变动对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的可比性(ComparabilityofBiotechnology/BiologicalproductsSubjecttoChangesintheirmanufacturingprocess)。药物研发是2004年11月由iCH指导委员会公布供iCH三方(美、欧、日)的药品管理部门协商讨论的关于药品质量的一个新指导原则,其主要系对原料的理化、生物学性质、辅料的功能特性、处方组成、生产工艺、包装材料、相容性、终产品稳定性等新药研究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据及灰质量控制要点,均作为过程控制和成品质量标准的基础,由此提出了“设计空间(DesignSpace)”和“过程分析技术(pat)的新概念,有利于管理机构的评阅、决策;生产者在设计空间内进行工艺改进和实施过程实时控制、减少终产品检测的药品质量管理的新模式。质量风险管理是年3月由iCH指导委员会公布供iCH三方(美、欧、日)的药品管理部门协商讨论的关于药品质量的又一个新指导原则,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从药品研发、上市前申报、批准上市后销售到停止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关于药品质量风险的估计、控制、交流、和评价的系统过程,主要是通过失败事件对质量影响,风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确定、风险分级、统计分析等基于科学和实践的方法和手段把质量风险管理整合到药品生产和药品管理的过程中,以便一个事件发生后药品管理者与生产者具有共识和一致的意见和决定。药品管理部门对药典的互认是为了推进和加速已协调完毕的检测方法和辅料,特别是与Q6a有关的指导原则在各地区的执行,于2003年11月由iCH指导委员会新成立的Q4B专家工作小组(ewG),其任务是制定药品管理部门如何接受已协调好的药典中有关内容的适宜的程序的指导原则。生产工艺变动对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的可比性(Q5e)是2004年11月形成的有关生物技术产品的原料或制剂的生产工艺改变前后对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制品质量可比性的评价原则,目的是为生产工艺的改变对于药品的质量有无产生不良影响提供有关的技术证明。

3、国内抗生素研发的几个误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药物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每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的抗生素新品种的数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方面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较多的手段,但另一方面,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我国新抗生素研发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抗生素复方制剂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研究a)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嘧啶(tmp)与非磺胺类抗生素组方磺胺类药物主要抑制了细菌的二氢叶酸(DHFa)的合成,而tmp则抑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活性,进一步阻止了四氢叶酸(tHFa)的合成,由于两者从不同途径同时阻断了细菌的叶酸代谢系统,故tmp起到了磺胺增效作用。但我国在抗生素复方制剂的研发过程中,把tmp作为万能抗菌增效剂,出现了tmp加头孢氨苄、tmp加四环素、tmp加庆大霉素、甚至tmp加黄连素等不合理的复方制剂。b)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钠和三唑巴坦钠,与各种头孢菌素的复方制剂不宜随意组合,应从各种头孢菌素固有抗菌谱及半衰期与酶抑制剂的半衰期、毒性大小和两者的最佳配比去考虑组方的合理性。但现在有的研究单位却在开发各种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如:头孢呋辛钠与舒巴坦钠、头孢曲松钠与三唑巴坦钠或舒巴坦钠,未从抗菌谱和两者的半衰期的差别予以全面考虑,这种组方不应提倡。(2)含各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输液不宜大量开发,应考虑各种“沙星”的稳定性和溶解度喹诺酮类抗生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但该类抗生素对光不稳定,在光照下,易分解,并产生多种光降解产物,抗菌活性下降[5~7]。司帕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经紫外光照射30、60、90、120min后,发现洛美沙星降解十分迅速,不仅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变化,而且用HpLC色谱法证实有多种降解物产生。但目前我国有的研究和生产单位却在研制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大输液和小针剂,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依诺沙星等基本上都制成了它们加氯化钠和/或葡萄糖的注射液,这种现象是不宜提倡的。(3)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各种盐不宜随意开发国外经过反复比较、研究后,确定注射用阿奇霉素为枸橼酸阿奇霉素的盐,但在我国,目前除了枸橼酸阿奇霉素外,还生产了磷酸阿奇霉素、盐酸阿奇霉素、硫酸阿奇霉素、乳糖酸阿奇霉素、葡萄糖酸阿奇霉素、富马酸阿奇霉素、马来酸阿奇霉素等注射用阿奇霉素,尚未经过严格的长期稳定性研究和对有关物质的考察,仅仅从品种的多样性和经济效益的考虑,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抗生素研发的一个误区。(4)新研制和引进的品种仅根据中国市场有无,而不依据临床需要,即行研制或引进如头孢噻吩,曾命名为“头孢i号”;头孢西酮,是国内外药典均未收载的70年代的品种,但有些研发单位没有考察临床的实际需要,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仅仅根据中国药品市场上的有无,便予以开发或进口,实属不妥。(5)抗生素与包装材料相容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药品管理法规定》[8]:“药品包装必须适合药品质量的要求,方便贮存、运输和医疗使用”,“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必须符合药用要求”。但目前我国药品研制和生产企业开发新抗生素的重点一直放在药品本身的制备和加工,对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却未予以足够重视。国内曾发生抗生素类药品因包装材料(玻璃、塑料、橡胶、铝塑包装)选用不当而造成药品渗出、泄漏、潮解,甚至有的包装材料与药品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品变质,如头孢氨苄、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头孢曲松钠等都因包装材料的问题导致了产品不合格的质量事件。因此,在研发和设计药品最终产品时,必须进行药品与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相容性的详细研究,以保证内装药品的质量。在抗生素与包装材料相容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研究被包装的抗生素的理化特性,包括对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的稳定性、耐受性以及对湿度、温度的时效反应等,从而为包装材料的科学选择提供依据。对于易吸潮或易氧化的药品,应避免使用塑料瓶包装。b)充分了解包装材料的理化特性,包括通透性、密封性和柔软性同时还要掌握包装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及对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的稳定性。c)获取流通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运输状况等较详细的资料,以保护药品在流通过程中能承受压缩、振动等的影响。d)把包装后的抗生素在充分接触包装材料的情况下按照加速试验的条件进行长期稳定性和相容性研究,获取包装材料对抗生素质量的影响。

家具去霉的方法篇10

答案:每年6月、7月。

梅雨,又称黄梅天,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等地,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具体不一样地区梅雨季时间参考如下:

预计江南区6月上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

长江中游区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长江下游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江淮区6月下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

关于入梅和出梅:

入梅:连续5日平均气温超过22℃,有4天为雨天才算是入梅;

出梅:反之,连续5天姘居气温超过30℃,且不下雨,就代表着出梅了。

所以梅雨季节出入梅也要看天气情景,而没有具体的时间设定。

梅雨期天气特征

阴雨持续连绵、高温高湿。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

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梅雨季必须会持续阴雨吗?

不必须,可能会出现空梅。

空梅每一年梅雨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雨量都有很大的不一样。在某些应当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如果没有梅雨,现象称为空梅。

重梅黄梅雨季过后,通常天气放晴进入炎炎盛夏。如果这个时候又转成阴雨绵绵,并且持续较久,仿佛又回到梅季,就称为“重梅”。民间俗谚有云“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重梅”。

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

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之日称为“入霉”,结束之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4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5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所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其间的特有现象。5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关于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景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必须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必须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可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头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能够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到达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能够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异常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梅雨季节如何防霉除湿

第一、地板除湿。这个简直就是除湿事业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们能够空调除湿。这个方法的确是一个最直接的方法。关掉门窗开启空调,把全屋除湿。地板干爽了,看起来比较干净,心境也会瞬间在这个霉雨理解得到缓解。

第二、家具除湿。每到梅雨季节,除了大范围的地板墙壁,连家具也不能避免。所以家具的除湿防霉也要做起来!如果你发现家具开始有点湿或者开始凝结小水珠,那你就要迅速行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