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合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1:43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1

2003年成立的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医疗系统事业部(下称“远东医疗”),早在成立之初就已预判了中国医疗机构的发展趋势。由此,远东医疗确立了以融资租赁为先导,从产业端入手了解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并适时向医疗机构推出了金融、贸易、工程、投资、管理服务平台,助推医疗产业升级的发展目标。

十年来,远东医疗在迅猛的经济浪潮中,与中国医疗机构携手成长。深耕医疗领域十年,远东医疗如何为医疗机构提供综合运营服务?如何助力医疗产业升级?本刊记者专访了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医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吴志军。

《中国医院院长》:远东医疗如何判断中国医疗市场的进程?如何适时推出服务平台助力医疗机构发展?

吴志军:远东医疗作为远东宏信有限公司下的一个事业部,本身承袭了公司在融资租赁领域悠久的探索历史,并拥有深厚的金融服务行业经验。然而远东医疗并未将自己定位为单纯的资金提供方,而是提出了“产业+金融”的双驱动战略,期望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聚焦医疗产业研究,撬动产业发展,打造繁荣的产业环境。这样的定位让远东医疗谋划战略布局时,能以更广阔和长远的视角,站在医疗整个行业的角度,开展业务。虽然早在2003年远东医疗就已提出了金融、贸易、工程、投资、管理等平台建设方向,但事业部并未贸然推出新产品线,而是在十余年的业务探索中,把握住了医疗行业的发展脉搏。

经过与全国数千家医院的合作,我们认为,中国医院的发展阶段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以前,中国医院的硬件条件尚可,但设备相对落后,因此这个阶段的医疗机构都在加强设备添置;2006年以后,随着设备添置的成熟,医院的收入达到一定提升,此时原有的医院基础建设已无法满足大量的就医需求,中国医院的发展随之走入了基础建设阶段;2012年,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清晰,已完成前两轮外延式建设的医院,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注重内涵的提升。

在前两个阶段,远东医疗主要提供与设备和基础建设有关的融资租赁服务,并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出以医院手术室净化工程为核心的工程技术服务平台业务。与此同时,由于东西部经济水平的差异,东部的医疗机构以及少部分西部领先的医疗机构,已在第二个医院发展阶段中显现出提升医疗管理的渴求,部分高端的东部沿海医院甚至对资本市场萌发了兴趣。远东医疗洞察医院的需求之后,选择做实前期考察与准备,静待国家对医疗行业政策的进一步清晰。

在积累了大量上游客户、行业知名厂商,寻找到管理产品提供方之后,2012年,远东医疗推出了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以匹配中国医疗机构第三个阶段的发展。其中与台湾中部最大的彰化基督教医院合作成立的管理公司,旨在为国内医疗机构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医院运营管理服务。管理公司设计的绩效管理、品牌管理、评级评价管理等管理项目,如果放在5年前,会与大陆医院的真正需求错配。但远东医疗恰当把握了时机,在医疗机构最需要的时刻推出了最合理的服务。

《中国医院院长》:当医疗机构产生硬件软件提升需求时,倾向于选择何种方式达成需求?远东医疗是如何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

吴志军:回顾远东医疗探索市场推进服务的历程可知,中国的医疗机构普遍愿意接受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助力医院发展。其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医院更早对金融服务产生需求,之后才是偏远地区医院及基层医院。随着远东医疗自身风险识别能力的提高,可达到将服务覆盖至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能力。

就提供服务的方式而言,首先,远东医疗以全国14家办事处、近170名金融服务人员的团队覆盖了除外的主要地区,能够以高效的团队达到为医疗机构服务的能力;其次,远东医疗要求每个项目经理能够为其所负责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提供开展设备融资计划的评价与指导,为其引进设备做出性价比分析、设备使用效能分析以及设备在区域内竞争能力分析,真正站在医院的角度,制定出与其资金状况相匹配的资金方案,而非单一融资方案。随着远东医疗与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合作成立的宏信医院管理公司顺利运行,远东医疗又导入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以提供管理咨询方案推动医疗机构的内涵建设。

远东医疗与广西东南部地区最大的一家综合医院长达8年的合作案例,可以恰当诠释远东医疗的服务模式。2005~2010年间,我们与该医院共合作进行了8期融资租赁项目。之后数年,随着这家医院自身资金供给能力的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度有所降低,同时医院的核心需求也转移至更注重内涵的运营与管理模式。于是在2013年,担任宏信医院管理公司常务副总与彰化基督教医院副院长的陈秀珠女士,亲自带领管理团队入驻该院,为他们定制了多维度的管理咨询方案,包括针对其在建新院提供的新建院运营规划辅导、针对绩效管理进行的BSC平衡积分卡工作坊辅导、科室绩效奖金分配辅导等。在此过程中,远东医疗又将可量身定制资金需求额度、设计年限和还款方式的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给这家医院,为其在建新院提供了一亿元的支持资金。这样的案例,体现的正是远东医疗高效的多元化整合方案在解决医院发展过程中复合型需求的价值。

《中国医院院长》:远东医疗旗下的上海宏信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是如何服务于医疗机构的?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2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投资总额相比2009年的增幅有了显著上升,2011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行业投入总额相对2010年将增长25.5%,由此可见国家对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投资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主要增长动力。

正因为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所以医疗相关产业公司受到了风险投资基金的追捧。就在2010年11月26日,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元素医疗)获得了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的8000万元注资。“公司正在筹备上市资料,计划2012年启动上市规划的程序。”新元素医疗董事长张欣表示。

慧眼识珠

2005年,张欣在深圳一举创办了新元素医疗,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从事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经过数年的发展,新元素医疗已经成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系统集成、系统方案解决、医疗设备生产与经营、医疗相关技术开发与投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另外在国内设有27个办事机构,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南亚地区的销售和医疗设备保养与维修服务网络。

“蓝色大禹成长投资眼光独到,在我们公司规模还没有做大的时候就已经介入了,这几年一直密切合作,双方都看好中国医疗信息行业未来的市场前景。”新元素医疗首席科技官张黔说。据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5%,目前国内健康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随着新医改的推出,远程医疗成为医改的重点领域,中国远程医疗市场空间无限。

新元素医疗目前有三个大的产品线,一是远程健康监护平台产品线,主打产品有远程无线排尿日记检测系统、无线实时心电监护系统,动态血压监护系统等,全国有200-300家医院在使用。目前新元素医疗已经在和一些城市合作,建立医疗信息化框架协议,如广东、内蒙古、吉林、安徽等城市,从整个大的框架上看有相当好的市场占有。二是医院内部信息化,侧重医疗物联网,利用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的技术,对院内管理、人员管理进行很好的控制,如广东南方医科大学、深圳人民医院、深圳滨海医院等都在使用这个系统。三是创新型医疗设备电磁式体外冲击波系列。

多方联盟

“此次对新元素医疗的投资是基于一系列市场调查和对新元素医疗的创新力、研发力及各项综合考评之后作出的决定。”蓝色大禹成长合伙人表示。就在2011年2月下旬,新元素医疗推出的远程健康监护产品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顺利通过了iBm认证,从而正式获得iBm高级iSV成员资格及pwin计划高级成员资格。很是令投资双方感到兴奋。这一认证的通过,表明新元素医疗不仅在国内传统医疗健康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在远程医疗健康信息化应用和医疗物联网解决方案上也同样走在了前列。与此同时,与香港科技大学的结盟,帮助新元素医疗提升了竞争实力。“香港科技大学虽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校,但是对新元素医疗最大的帮助就是人才培养,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助于公司产品发展的建议,无论是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还是科研人员等都对我们有很好的帮助。”张黔说。

在新元素医疗的产品中,有远程无线个性化健康监护平台、医疗物联网络平台、病人随访专家系统等产品。“今年我们将推出一些新产品,从技术上有几个看点,其中关于睡眠分析的监护是我们与深圳市人民医院合作开发的。张黔自豪地说,“如一个人的睡眠质量怎样,可能有打呼噜、睡眠终止等情况出现,这是由于枕头位置的影响。我们的产品通过对人的睡眠进行分析,选择适合你的枕头,并通过测量你的心率、血氧,以及监控枕头的情况,从而判断你的睡眠质量。目前在美国有一两家机构在研究这方面,而我们的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今年年中就会推出。”

除了不断研发新产品外,新元素医疗也在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新元素医疗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医疗信息化模式,通过医疗信息化技术,把医院的运营成本下降,把解决中国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主要市场目标;其二是远程监护模式,通过远程技术可以使大医院医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推广到农村和社区。“远程监护模式主要服务三个目标群,第一是大医院向外推广,如深圳市人民医院、北京首钢医院,帮助他们建立远程监护科室,通过这个科室把医生资源推广到数控、慢性病人;第二是大医院资源向院外延伸,也就是大医院资源向社区、县级医院拓展;第三是整个区域范围内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张黔说。

北京启动电子病历建设,未来五年内完成全体居民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建设,而且电子病历建设也同步在全国推广。新元素医疗则在健康档案方面找到切入点,“我们的切入点是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以往的电子档案只是看病时有信息,体检时有信息,但是纵观全年,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我们要对你在家里时的信息进行收集,建立动态电子档案。当你生病时,可以查到你的以往病史,从而达到对症下药。”张黔表示。

竞争砝码

让客户对产品放心使用,是每个企业需要做的功课,也是必须做好的事情。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用户的需求更加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在客户服务方面非常看重服务质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技术中心鼓励实行定制化服务,针对不同的用户,从技术源泉上进行服务;其二是有专门的技术支持部门,去现场实施方案,给用户做现场指导;其三是针对不同的用户,我们有专做市场模式的创新部门,创造一些新的市场模式、服务模式。”张欣表示。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3

专业aV的角色早已不再限于为绚丽的显示锦上添花,已然走向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应用,医疗行业就是专业aV的最大垂直市场之一。在医疗资源匮乏,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下,更多现代化的医疗机构都在想办法尽可能整合最新的显示、控制、传输技术,让医疗信息的传递更为便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数字化的专业aV解决方案让医务工作者实现了在任何地方,使用不同的设备与其他医护人员或患者进行通信交流,让数字化诊断、智能医疗、家庭医疗、移动医疗这些全新的概念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捷、更好的服务。

医院信息告示、远程医疗、3D手术、录播示教这些数字化aV的应用模式在医疗行业也受到了用户的认可。远程医疗的应用上,许多城市的医院都开始采用这个手段,如山东联通的“智慧医疗”;上海的医疗联合体覆盖到了新疆喀什;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远程医疗系统分享给了上海居民;浙江绍兴的县中心医院成立了医疗联合体远程会诊。三网融合后,结合便携智能终端,远程医疗aV设备将与it网和手机网作更深一步的融合。患者只要手持一台能上网的智能手机,例如苹果的iphone,便可在医院或在家中与在诊所上班的医生进行远程医疗。

aV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无处不在,安装在医院的视频墙不仅为病人提供了舒适的图像观看享受,也带来了娱乐互动功能,智能便捷的触摸控制、医疗信息共享等功能都大幅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对提高医院未来竞争力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数字化医疗正在上演着一场盛宴,全球远程护理及远程医疗市场从2011年的132亿美元的规模,增长到2018年的325亿美元。思科、索尼、松下、惠普、iBm等国际巨头都在这方面大力投入。巴可公司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3D医疗可视化医疗解决方案,满足医生任何时间地点即时存取3D医疗影像的需求,上海金桥也推出了包含一体化手术室、示教室、院行政会议室、医疗学术报告厅等在内的综合3D医疗可视化解决方案。

录播、显示、投影、信号处理……数字化医疗应用下催生的aV产品需求前景可观。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4

家住绍兴县夏履镇莲西村的62岁周老汉,因为身体不适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通过ip视频电话,他“面对面”地得到数公里外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诊治。通过信息化手段,患者得以享受更为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在绍兴乃至浙江已不鲜见,而信息化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也大大提升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医疗涉及民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而我国当前初级医疗机构力量薄弱、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和医疗水平差异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当前“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在这种状况下,信息化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支柱。卫生部在《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提到卫生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推进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完善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双向转诊和远程会诊,探索建设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共享区域医疗资源。”

在卫生部对信息化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江省中北部的绍兴市,成为国家卫生信息化“3521”工程试点城市,其下辖的绍兴县还是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为此,《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赴浙江绍兴考察其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覆盖2195个村的卫生网络

区域医疗,首要就是要互联互通,在区域内能够形成医疗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共用。绍兴市卫生信息管理中心主任王首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绍兴市作为浙江省的地级市,卫生信息平台上要与浙江省卫生信息平台相连接,下要与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等县市互通。王首珏表示,过去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由各个医院和卫生机构自行建设,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的问题。要打破烟囱、连接孤岛,建设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势在必行。

作为绍兴医疗卫生基础网络的建设者,H3C(华三通信技术有线公司)商业行业系统部总监毛立志认为,医疗行业对基础网络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医疗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网络必须有着极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任何一个网络上的中断或者故障,就有可能为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此外,从三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各个层级的医疗机构遍布城市和乡村,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各医疗机构的连接。以绍兴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为例,绍兴市有79个镇、15个乡、24个街道、2195个行政村、480个(社区)居委会,按照王首珏“几乎全部覆盖到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说法,这个网络规模可以说覆盖到了绍兴从市区、乡镇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此外,在绍兴的区域医疗卫生网络上,除了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还有下级县市的卫生平台、公共卫生系统、互联网系统、医联系统等,可见其网络的复杂性。

谈到基础网络建设,绍兴县卫生信息中心主任朱国锋深有体会。绍兴县是绍兴市下辖的县市之一,不仅是“3521”项目试点,还是国家数字卫生项目样板示范区。朱国锋介绍,绍兴县的卫生信息平台连接整个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承载着应用系统的数据和交互,例如县属医院paCS系统的交互都需要通过县级卫生信息平台来进行,因此这些大访问量和大数据量的需求,对网络的可靠性、连接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绍兴县卫生信息平台采用H3C的核心交换机来搭建千兆骨干网络,从而实现了千兆到数据中心机房、百兆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保障了整个县级平台的高效运行,利用不间断转发、不间断升级、环网保护等多种高可靠技术,在提高用户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网络最大正常运行时间。此外,该核心设备的多级CLoS架构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简化了平台架构,提高了可维护性。

王首珏认为,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因为在这个平台上都是居民的健康信息,还会涉及居民隐私,所以信息安全必须得到有效的保障。王首珏表示,信息安全是整体的事情,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包括制度和措施保障。目前绍兴市已经采用了防火墙、日志审计、数据库审计等等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第一步的防范,此外还会通过备案、测评等一系列步骤来保障信息安全,并到达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据朱国锋介绍,绍兴县采用数据中心一体化的建设思路,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硬件防火墙模块实现网络安全隔离,实现了端到端的立体防护。

社区与大医院门诊比例1∶1

区域医疗的本质,正是让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得到共享共用,让患者可以在一家医院就诊即可享受到区域内医疗的资源,让医生可以在诊疗过程中全程掌握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的情况,以做出最为合理有效的诊疗判断。方便的远程医疗、顺畅的转诊程序是强健社区医疗机构,引导患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的关键。王首珏介绍,得益于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应用,目前绍兴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与大医院门诊比例可以达到1∶1,这在全国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

新医改提出“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病人更倾向于到大城市、大医院就诊,这一行为不仅加剧了患者异地求医的盲目性、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也让大医院车水马龙、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形不断在中国各地上演,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使用,社区医疗资源又出现浪费。针对这种现状,建立以双向转诊为核心的社区首诊工程尤为重要。在绍兴,部分经过专家会诊需要转到省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的病例,由基层医生通过双向转诊系统提供预约挂号、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床位等绿色通道服务并上转到省级医院;而病人在省级医院出院后信息会回传到基层医院,由基层医院或社区对病人进行随访和后续的康复治疗,为病人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把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留在基层。

朱国锋介绍,绍兴县的“健康面对面”ip视频电话系统可以帮助行动不便或者居住地偏僻的患者更为方便地就医,就像本文开头例子中的周老汉那样,通过ip视频电话系统,患者可以跨越空间、省却舟车劳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享受到区域内其他高等级医疗机构的诊治。如果说ip视频电话这个基于H3C搭建的医疗卫生网络应用为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的话,那基于网络的远程诊疗应用系统则直接让绍兴县的患者全方位享受到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带来的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绍兴县的3家县属医院已安装远程会诊系统、转诊预约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安装远程会诊系统、远程心电系统;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安装转诊预约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区域paCS。朱国锋将此称为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连接了浙江省级医院、绍兴市级医院、绍兴县级医院和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绍兴县的患者可以在平台上享受各个等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

临床上,危重症患者病情紧急、死亡率高、移动不便、转院风险大,是最需要、最适合远程会诊的患者。杭州邦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茂华介绍,使用远程会诊和远程持续监护系统,通过床边终端、系统自动采集监护仪、呼吸机等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危重症患者在病床上就能实时接受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为危重症患者争取最佳诊疗时机,可以充分发挥高等级医院医师在危重急症诊疗上的技术优势。目前绍兴第二医院、绍兴县中心医院、绍兴县中医院3家绍兴县属医院均已安装以重症监护室(iCU)为核心,面向危重症病人、能够响应病人床边需求的24小时远程持续监护系统。

其实,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医疗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远程会诊、远程持续监护等诊疗项目上,它在区域医疗机构协同以及医疗教学上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由邦泰科技承建的远程医疗平台中就包含了远程教育系统,在实现传统远程教学的基础上还提供了远程教学查房、远程学术讨论、远程教学讲课等结合临床实际案例的交互式教育模式,使医护人员不脱岗就能接受到省级专家教授的优质培训,及时解决临床中出现的问题,使基层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据记者了解,浙江省的远程医疗平台已经覆盖了11家省级医院,160多家市县级医院、6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绍兴县的新型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正是基于这个远程医疗平台来为区域内的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浙江的省县乡三级远程医疗网络的建立,带动了“大院带县院”、“县院带乡镇”、“乡镇带村庄”的新型医疗服务与教育模式,促进省级医院、市县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合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的就诊模式,构建了“首诊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下接24版)

(上接23版)

三卡融合服务共享

在《绍兴市国家卫生信息“3521工程”建设试点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中有这样的表述:“建设核心是三卡融合,以身份证号为主索引,建立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从出生到死亡的终身健康信息共享,并形成卫生信息资源共享库,支持数据分析和领导综合决策,实现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信息的‘一卡通’。”王首珏表示,三卡(医保卡、新农合卡、居民健康卡)合一是绍兴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一大特色和创新。早在2004年,绍兴市就在二级以上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医保和新农合的实时结报,而且医保和新农合的网络是两网合一的。这样的前瞻性建设,使得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三卡合一变得更为顺理成章。

王首珏介绍,目前绍兴各县市新农合参合农民在县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100%实行新农合实时结算;参合农民在绍兴市级定点医院已实现网络(异地)实时刷卡结算,并在部分省级医院已实现联网(异地)实时结算。而且,绍兴已经完成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HiS及相关新农合系统、医保系统等的接口改造,居民只需持一张卡即可实现在区域范围内的无障碍就医。

事实上,卡片只是一个终端介质。三卡能够成功合一的背后,是绍兴各县市电子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和整合,各个系统在统一数据标准下的对接和协同。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己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档率己达80%以上,并全部上传到省卫生厅。像绍兴县这样的示范县,已经完成录入家庭电子健康档案24万余份,个人电子健康档案70多万份,建档率达98%。

王首珏介绍,目前基于一卡通的二库(电子健康档案资源库和电子病历资源库)数据共享在市区、绍兴县等县市已经实现,而全市6县市范围内的一卡通的二库数据共享预计8月份完成。通过一卡通实现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生工作站之间临床诊疗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包括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住院信息等,实现市级数据中心和县(市)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实现医疗机构和其他公共卫生单位之间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以医疗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为基础,信息化又为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提供了帮助。朱国锋介绍,绍兴县涵盖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建设,通过临床路径标准化的方式,系统在医师医疗、用药时会给出提示,这样既提高了医疗水平、规范了医疗行为,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万达信息股份有线公司行业顾问汪森然介绍,在联网医院的每台医生工作站都会有监控,医生每开具一个处方,绍兴市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平台都会对其进行比对,对患者近期已用过的药品、已做过的检验检查项目进行提醒,从而降低重复用药、重复检验检查的几率。

基于这两个基础数据库,绍兴市在联网医院范围内实现了居民门急诊、住院、检验检查、用药等信息的共享,医生在就诊状态下可对居民的诊疗档案进行调阅。同时,在绍兴市卫生局网站上开通了检验报告查询功能,居民在任何联网医院就医检验,就可以登录统一的网站进行结果查询,避免了居民到医院取报告的繁琐。此外,针对现有数据还实现了对医疗费用、医疗业务等的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统一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当记者问及在绍兴市区域医疗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时,王首珏坦言挑战很多,但标准的统一是最大的挑战。王主任介绍,绍兴市及越城区(越城区是绍兴市的中心城区,越城区的医疗资源一并整合到市级平台上)的联网医院使用了多家公司的医院信息系统,包括HiS、CiS、LiS、paCS/RiS、电子病历等,而且就算同一家公司的产品,也存在版本不同的情况。绍兴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不但要与医院对接,还要与省级平台以及绍兴市辖属的5县市对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绍兴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绍兴市卫生局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统一对各级医疗机构提出数据标准,要求各医疗机构将数据按统一标准转换后,通过部署在医院的前置机上传到市级卫生信息平台整合、管理,从而形成绍兴市统一的居民健康(诊疗)档案数据库。汪森然介绍,万达信息协助卫生局制定绍兴市的数据交换标准时,参考了国家以及浙江省的标准,并将其与绍兴市的情况进行比对,结合绍兴市的需求最终形成了适合绍兴市实际情况的数据标准。

据了解,卫生部对健康档案、电子病例系统等都有相关数据标准和对接建议。但是中国幅员辽阔,医疗卫生信息化水平千差万别,同一个标准可能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在上海、厦门等区域医疗信息化先行地区,都有不同的体制和模式。可以说,能够打破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壁垒,协调统筹上级省厅、下级县市以及本级各类医疗机构,最终形成能够上传下达,并且为患者、为医院以及区域管理决策者都能带来帮助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凸显了王首珏等绍兴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实践者的魄力和能力。但是,在区域医疗实例越来越多、区域医疗模式越来越多的时候,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对接和互联会不会成为更大范围区域医疗进程中的障碍,此时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成功案例是否会变成彼时的大信息孤岛、大信息烟囱呢?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目前正在致力于推广以文档为基础的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L7(HealthLevel7),而记者了解到HL7标准已经在佛山等地开始应用。或许,统一的医学信息交换标准、站在全国层面来考虑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共用,将是区域医疗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曾提出“构建我国统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议;而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高燕婕也曾表示:“在将来,应该向着更大的协同目标发展,要有一个大协同的概念。”

记者手记

区域医疗功夫在it外

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推动和建设上,区域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卫生厅、局)的作用举足轻重,因为区域医疗不是某家医院的职责,而且未必使医院获利,初期还可能因为向上转诊给高等级大医院带来更大的就诊负担和压力。

作为卫生厅、局的信息中心主任,不仅要考虑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更要在完成平台搭建之后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来管理、规范、优化医院的业务流程。毕竟,只有实际有效的应用,才能使it设施、软硬件实现它们的价值。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5

(一)医共体组织架构

阜南县县域医疗共同体是由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联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等单位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牵头,整合28家乡镇卫生院及对应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医共体管理中心领导小组设在县卫健委。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15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16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15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16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十二)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目前南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相对较多,数据不能共享互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卫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本次项目必须解决公卫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6

关键词:疾病预警;远程医疗;健康保障系统

为解决当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建立面向社区医疗的数字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中心,构建社区医院、乡镇医院与大中型医院间的健康绿色通道,完成疾病监控、居民健康档案共享、疾病诊断、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模式。并在开放式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医疗健康集成系统。

1采用的技术

采用块/页式存储组织作为基本存储组织方式,数据文件以堆的形式组织,索引文件以B+树、HaSH组织,并且采用HaSH技术组织的高效的全局缓冲池、局部缓冲区等技术减少磁盘访问的次数加快存取效率。医学数据检索:可以根据数据字典统计数据进行存取路径选择的自动优化,即可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查询优化。在优化过程中要考虑选择度因子、表引用状况、统计信息与字段信息、是否存在索引、是否关心次序五个因素,进行无索引读取:根据某个索引读取,并确定相应的索引;连接执行的次序;产生一个代价树,并根据该代价树产生优化的存取路径。从而达到对医学图形图像(心电、Ct、mRi)信息在窄带条件下的快速解析。

2系统的结构

该系统硬件平台将使用疾病监控及预警系统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的多功能会诊/培训/监控系统平台,整套系统由多台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架设在网通数据中心,系统总的出口带宽为200m,可允许200个会诊中心同时进行实时的具有音视频功能的远程会诊或培训。整个会诊平台上可以开设1000家远程会诊中心,容纳10万家会诊会员用户,会诊中心采取分级管理,即部级、省级、市级、县级会诊中心,每个会诊中心可以独立开展远程会诊服务,且具有完善的会诊管理功能。

(1)建立全民健康信息采集、分析、预警卫生服务电子网络。包括个体和群体疾病监控及预警系统,建立真正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局域群体医疗卫生服务为目的,集健康档案、监控、预警、救护、远程医疗全方位于一体的全民健康保障新型系统。

(2)腕带式生理数据采集系统。本系统是一套能够进行血压、心率、体温测量实时显示和存储的腕带式多参数人体健康数据采集系统。此系统采用锂电供电,并具有功耗低、体积小、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满足当今多元化、信息化、个性化的医疗监护需求。

3实现

本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采用B/S结构模式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数据库系统和个性化健康服务系统,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档案、健康档案、体检档案、病史档案、诊疗记录、慢病管理、家庭随访日志等基础信息,同时具备基本的监控、预警、远程诊疗和实时救护功能。涉及到的医学资料主要有:病人完整的病历;会诊专家的初步诊断结果、会诊意见或咨询结论等;医疗专家与病人间远程会诊实况音视频信息。这些资料都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存储在会诊数据服务器,以有效鼓励优秀的远程医疗服务、提高乡镇远程医疗服务的质量以及排解可能产生的医疗纠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⑴远程会诊系统。通过可视化远程医疗会诊,帮助群众选择就医,使农民不出乡镇,居民不出社区就得到省城大医院医疗专家的诊治,经过可视化会诊后,根据会诊结果,如果当地医院可以进行治疗的就在当地治疗,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在当地无法检查,可以直接预约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如果当地治疗不了的,可以直接预约到大医院住院治疗,不用再为挂号排队、住院排队、找专家看病而愁,缓解了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农民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住得起院,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省城大医院先进的医疗水平转换到县级医院、乡镇医院、社区医院、村级卫生室,提高了我省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问题。

⑵标准化健康档案系统。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往往是由多家产品逐步构建而成的。不同时期、不同科学技术水平的系统彼此结构差异性很大,各系统之间的医疗信息难以共享,为了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医疗数据共享,健康档案系统采用国际卫生信息交换标准(HealthLevel7)作为各种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医疗卫生数据传递的标准,提高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之间信息共享的程度。在数据通讯方面,系统采用有两种层次的医疗数据交换应用。第一层次医疗数据交换应用,是对现有医疗信息进行处理,只是“交换”现有的系统中存在的医疗信息数据。第二种层次的是基于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整合的医疗数据通讯,其目的达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而进行的医疗数据通讯和医疗数据交换应用。

总之,远程健康保障系统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的平台,通过医疗数据共享,减少广大城乡居民不必要的重复性花费,减轻个人和国家的医疗负担,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并且通过医学数据共享,为政府卫生监管决策服务,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我国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晔.基于.net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系统设计与实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7

LiangXH等人设计的移动医疗服务中的一种紧急呼救模式,用于在紧急状况中提取患者的基本数据,并发送给附近的搜救人员[3]。LiuC等人提出使用苹果公司推出的ioS系统作为医疗数据传输的平台,添加移动医疗的相关软件,供患者和医生接收信息[4]。HalterenaV等人设计出几种有效的监控设备Ban,他们通过患者佩戴的Ban终端传感器收集患者的医疗数据,例如:体温、脉搏频率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患者的移动设备,然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提供商的数据处理单元,并将其信息展现给专业人员查看[9]。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实践进展在实践中,移动医疗服务技术也处于技术研发的主要阶段,应用解决方案是目前热切关注的问题。欧洲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经费来开发移动医疗设备,主要使用计算机和无限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解决方案,开发可以随身携带甚至直接穿戴的医疗监护系统[10]。很多知名公司已加入了研发的热潮,如诺基亚、飞利浦、爱立信等公司正在对移动医疗服务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10]。爱立信研制的mobiHealth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通过在患者身体上佩带传感器,以获取病人的健康数据,然后通过蓝牙技术将数据传输给医生,供医生进行诊断与实时的医疗监护。飞利浦目前正在研究可以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护的衣服,由患者直接穿在身上,便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医生的医疗监护。应用解决方案的研发是目前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处的主要阶段,而嵌入式是众多解决方案中的主要技术之一[10]。例如:嵌入医用传感器的衣服、手表、戒指等,病人穿戴在身上便可以轻松检测到各种生理参数。然而,由于移动应用涉及技术的多样性和实施的复杂性,移动医疗服务技术的解决方案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导致产业链暂时还无法实现整体产品价值的创造和交付,技术研发仍处在不断的探索中[10]。移动医疗服务信息传送方式研究在医疗信息传送方式上也有几种不同的技术:1)信息的静态传送方式,将患者的实时医疗信息定期发送到一个固定的远程计算机上,由计算机记录处理数据,并展示给医生查看。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送方式固定,接收端不变,由统一的主机接收并处理信息,有助于医疗资源的统一调度。2)信息的动态传送方式,将紧急的医疗数据传送到患者附近的局部区域,由患者最近的医护站点处理该医疗请求,信息的传送范围与接收对象都随着患者的移动而发生动态变化。该方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减少了医疗救助的交通时间,提高了医疗效率[3]。3)信息的动静结合传送方式,结合了静态和动态两种特征,在产生医疗实时信息时,信息首先被传送到内部网络,在局部范围内寻找回应。若寻不到回应或因信息内容需要,信息会被内部网络传送出去,发送到医疗信息处理中心,由特定单位进行接收处理,并提供医护服务[2]。

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发展前景

移动医疗设备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或维护患者的健康状态,并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11]。移动医疗服务在紧急事故处理[3],慢性疾病的日常护理和远程医疗服务[1]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下,无论是非紧急情况(头疼,感冒,咳嗽等),还是紧急情况(交通事故,烧伤,急性胃痛等),用户都可以通过移动医疗设备与移动医疗服务中心取得及时联系,轻松地获取医疗帮助[12]。动通信网络的普及和低成本的手机、paD等终端设备,为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基础。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大量的应用和服务都可以通过低成本的带宽接入通信网络,同时网络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展,这些现象都为移动医疗服务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紧急状况的处理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在患者遇到紧急的生命威胁状况时,通过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将患者的实时数据传送给附近的救助者或医疗服务中心。当紧急状况发生时,移动医疗服务设备可以迅速收集当时的有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地址、健康记录信息以及生理状况,供医护人员了解并及时施救[3]。目前,在医疗紧急事故中,因未获得及时拯救而丧命的人很多,移动医疗服务设备有助于缓解这一状况。根据医疗卫生统计年鉴[13],2009年,我国有166万的居民死于交通运输事故,若在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患者能及时获得合理的救治,交通运输事故死亡率将大大降低。同样,我国每年急性病患病率很高,由于病情紧急和交通问题而延误就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丢失生命的病例也非常普遍。移动医疗服务可有效缓解紧急状况给患者带来的就医压力。使用信息传输方式中的动态方式,将紧急状况中患者的医疗信息发送给离患者最近的医疗点,可更高效地展开施救,并且为医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慢性疾病的监控慢性疾病是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14],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恶劣影响。慢性病长期以来一直给很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需要长期的医治,传统的医疗方式是住院治疗。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教育限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往往给慢性病的长期治疗带来了很多障碍[1]。2003年,我国慢性病患病人数达到近1.6亿人,而2008年上升至2亿多人,可见慢性病在我国的分布比重非常大。慢性病的治疗导致医疗资源的长期占用,是造成医疗资源短缺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移动医疗服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慢性病的治疗压力。慢性病患者在佩戴移动医疗终端设备的情况下,接受远程医疗监控。Ban将患者的生物信号实时的发送给远程监控系统,医生查看发送过来的数据,当发生异常或病情加重时,再进行入院治疗。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可以替代医院的某些医疗设备,无需留院查看,即可获取医疗数据。这一技术不仅给慢性病患者带来了自由,减轻了住院的经济负担,而且为医院节约了医疗资源。特别是,与慢性病性质相似,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监控。由于老年人的患病率是所有年龄阶层中的最高者,因此,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关注。最有效的方法是让每一个老年人都佩戴移动医疗设备,进行实时的医疗监控。为偏远地区就医提供帮助目前,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主要途径是使用流动医院,虽然给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流动医院的构建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医疗资源,就医成本依然较高[15]。移动医疗服务可以为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途径。远程医疗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移动医疗属于远程医疗的一种方式。偏远地区的居民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将医疗信息传输给远程的医疗中心,医疗中心也可以借助移动医疗设备为患者开展远程治疗。在很多情况下,偏远地区的居民无需前往医院即可获得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偏远地区居民就医的医疗成本。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8

信息对称性是核心

栗昕认为,远程医疗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对称性。“专家看到的患者信息应该跟基层医院看到的是一致的,否则就可能发生误诊。”为保证信息的对称性,要求医疗相关信息化系统(包括远程医疗系统)尽可能地遵从相关国内、国外的标准,例如DiCom、HL7、iHe、iCD10、aCR等。

传统的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信息对称性问题,随着影像技术、检验技术及it技术的发展,信息和数据的标准正在被推广和普及,信息对称性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以影像产品为例,现在的设备制造商和医疗软件提供商都会遵循DiCom标准。

以往电子病历信息是通过手工输入、扫描、投影等方式传送,现在由于有了通用的标准(HL7、CDa),可以把电子病历完整真实的信息传送到专家端。数字病理切片扫描仪的应用保证了病理图像的无损传输,远程心电、远程手术示教、远程超声/内窥镜示教等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成熟度目前还没有影像那么高,但基本能解决信息对称性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保证了信息的对称性。

但在现实中,很多所谓远程会诊系统都是通过辅流技术(视频会议中实时传送课件、文档等信号,即使用辅流传输)实现远程视频会议,这种技术有两个问题:

首先,传输过来的信息不能保证跟在医院看到的完全一致。虽然现在视频会议可以做到高清了,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色温、色差问题。医学影像等资料也无法保证信息对称性,非DiCom的影像无法进行诸如窗宽、窗位调整等操作,更谈不上三维重建等高级后处理了。

其次,更大的问题是,所有的证据文档都在基层医院申请端,专家端什么都没有,一旦将来产生医疗纠纷,会是一个大问题。

十几年前,大家认为远程医学就是远程视频会议,其实,远程视频会议只是远程医疗的一个辅助手段,专家诊断的依据更多是基层医院提供的各种相关检查、检验信息和病历信息。而传统的通过胶片扫描仪、实物投影仪等方式传输医疗资料给专家的方式,还是解决不了信息对称性的问题。

规范、可管理的流程是保障

栗昕说:“只有信息对称性无法保证远程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合理、灵活的流程设计才是远程医疗业务长久发展的有力保障。”

原国家卫生部针对远程会诊业务在2010年了《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管理方案》和《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技术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对远程会诊的业务流程做了纲要性规范。近些年,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和远程医疗运营服务提供商都在摸索适合自己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的模式。

心医国际总结了这些运营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远程医疗模式设计了不同的业务流程。临床会诊包括交互式和非交互式,既有Vip、急诊等特殊流程,还有多专家、多学科联合会诊(mDt)等模式。专科诊断中,远程放射、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示教等模式均有不同的业务流程。而且,所有流程基于小模块化开发,可以自由组合、灵活部署,最大化满足客户的流程定制化需求。

远程放射诊断模块除了传统的从医疗机构paCS系统获取影像这种方式外,心医国际自主开发了一套DiCom网关软件,可以直接从影像设备获取影像并即时上传,在上传的同时,自动生成影像会诊申请单,从DiCom信息中自动解析相关患者信息并填入申请单,管理员只需填写其它必需字段即可完成远程影像诊断的申请流程,极大缩短了影像传输和远程诊断申请的时间,从而,为远程影像诊断的即时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另外,全流程的时间管理和质控管理也是保障远程医疗业务开展的核心,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系统在这些方面有很多应用。会诊进行到哪一步、这一步的完成时间节点、操作人是谁、该操作人是否给下一个流程的操作人留言……这些信息在系统里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多级会诊、历史会诊信息也都可以在时间轴上体现。

再有,除了远程专家预约之外,系统还支持远程设备预约,支持随访、双向转诊、数字医学资料的共享、远程培训等功能。

栗昕说,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产品应该被定义为基于网络的医疗服务系统,而不仅仅是远程医疗系统。

心医国际远程医疗系统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栗昕:特点是非常鲜明的,比如我们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是全流程的闭环质控管理,任何一个角色,任何一个状态都有对应的质控环节,这在目前是国内唯一的。而且有一部分质控是智能化的,如前述的DiCom自动校验等等。只要有影像上传,系统就会自动纠正影像DiCom信息。如果姓名、性别、状态等信息是一致的,系统会自动校验通过,如果不一致,系统会提示不能通过,并告知通不过的原因。

另外,我们的产品全部遵从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远程医疗的标准和规范。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基层医院配合的话,可以直接按照标准的模式采集数据,如果不配合的话,我们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传统的光盘导入模式其实对电子病历厂商要求也是很高的,它需要支持一些相关的标准,不然的话,只能通过原始的手段进行手工录入或者扫描录入了。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真正由远程医疗业务驱动视频会议进行系统集成的远程医疗系统提供商。心医国际在河南和青海的远程医疗项目,分别是与华为和宝利通合作的(同时支持与思科、中兴等主流视频会议厂商的集成),其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在基层医院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提出远程会诊的申请后,由分诊管理员进行分诊管理,确认分诊信息后,系统通过心医国际的远程医疗软件系统可以直接控制视频会议供应商的mCU(多媒体控制单元),并在设定的时间自动唤醒mCU,由mCU呼叫会诊各方的视频会议系统,把视频会议创立起来;也可以设定会议的结束时间,并支持倒计时提醒和会议延时设置等功能。极大简化了会诊管理员的工作。

还有一些小的设计,比如我们系统集成了一个im聊天软件,它打通了基层医院的医生和专家的沟通通道。在分诊完成后,相关三方(申请方、管理方、专家方)的聊天室即时开放,方便三方对该例会诊或诊断进行沟通,并可以设置聊天室的关闭时间,避免专家受到不必要的骚扰。

这个工具还能实现远程影像交互式操作,这个功能更有价值,特别在远程培训方面。专家端和客户端的相关操作可以即时反应到对方的屏幕上,反之亦然。

远程医疗系统在国内的运营情况如何?

栗昕:国家从2009年开始对远程医疗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远程医疗系统建成之后几乎都处于停滞状态,没有真正地用起来。究其原因,更多是应用层面的问题,比如医保政策的配合、会诊/诊断的收费标准、会诊费用的管理等,虽然各省都出台了相关的会诊收费标准,但是大都不规范、不严谨,有的价格非常低,基本没有办法维持运营。

近来,国家相关部委已经意识到制约远程医疗发展的相关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试点政策,放宽了一些法规。如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等。我们公司也多次开会讨论远程医疗的运营管理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同时,我们自己也适时建立了远程医疗的运营团队,已经和北医三院、中日友好医院、阜外医院等多家北京的大型医院进行合作,组建一个专家团队,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医学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国内也有很多从事远程医疗服务的运营商,很多是与专家私下签的服务协议,这种模式下专家的出诊时间很难得到保障。心医国际是与医院签署的合作协议,可以充分保证专家的远程出诊时间。

现在贵公司的系统应用情况怎么样?客户反馈怎么样?

栗昕:在郑大一附院,医院领导很有忧患意识,非常重视远程医学的发展,近几年累计在远程医学方面投资了数千万,连接了河南全省118个县医院,现在正在推动建设市级远程医疗平台。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9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规范化管理

在医疗卫生单位,重视病案的程度远远高于文书档案,病案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著名的科室主任却惧怕一个小小的病案室档案员,原因很简单,病案有着严格的步骤要求,病案有着严格的打分程序,不合格的病案会被退回、重写,病案考评影响科室整体成绩。而文书档案在医疗卫生单位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一、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现状

通过对龙潭区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剖析,不难发现,文书档案的管理方式在十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文书档案管理好的单位有固定的兼职文书档案员,定期整理本单位的档案信息,有一组档案柜用来放置文书档案。文书档案管理不好的单位,兼职的档案员都不固定,经常是谁有空闲谁在做,没有空闲,就停滞下来,无人问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领导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清晰。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总是认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患者、服务群众,治好病才是根本,不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客观发展情况的真实记录与反映。

资金投入少,人力投入少。大多数医疗卫生单位缺少必要的文书档案设备,专职档案员几乎没有,兼职档案员几乎没有专业对口人员,基本以老、弱、病人员为主。

业务培训少,业务水平低。在文书档案工作得不到上级重视的情况下,档案员无法得到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培训,业务能力不升反降。

以上原因造成了文书档案管理的不规范,直接导致管理水平落后,业务能力低下,使文书档案丧失了真实性、有效性。要改变现有局面,提高文书档案的地位,使其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历史鉴证,就必须从现在起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二、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文书档案的重要作用。文书档案是医疗卫生单位各项工作(包括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等)的真实记录,客观地记录了医疗卫生事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准确的反映了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取得的成果,是医疗卫生单位宝贵的发展财富和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源。加强对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系统化管理水平,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及改革提供最准确的最真实的基础信息。

加强规范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医疗卫生事业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是政府的民心工程,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医疗卫生保障服务,是涉及每一个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建立完整的医疗卫生档案,可以使全社会共享卫生资源,保障全民享有平等的医疗卫生权力。

三、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一)争取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

做好医疗卫生单位文书档案工作,必须争取到本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要做到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使文书档案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建立专门的文书档案工作室,引进必要的工作设备,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专、兼职档案员,在硬件上为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二)完善管理制度,严格遵照执行

任何工作要做到规范化管理都必须有严密的制度做支撑,有相应的管理细则及实施办法,文书档案工作也是如此。除按照《档案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部级相关法律和规定执行外,还要制定本单位详细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例如文件的分发与回收,归档时限,保管期限,重要文本、合同的移交,大型会议资料的整理等,均需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保障文书档案工作有据可循,有规可守。

(三)改变落后局面,创新管理模式

文书档案的最终目的是借鉴与利用,否则一盒盒档案放在那里只能是浪费资源。对于医疗卫生单位来说,文书档案的利用远远落后于病案的利用,所有的医生都会查找病人以前的病案做治疗与诊断的参考,而文书档案的利用则寥寥无几。其实文书档案也有其巨大的作用,它记录了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历程、重大事项、取得的成果等,对研究一段时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医疗卫生单位的创新发展有着巨大的参考价值。因此,推进医疗卫生单位的文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积极推进文书档案自动化、数字化进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现代化办公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优势资源,结合文书档案工作的实际,将复杂的手工操作转变为快捷便利的计算机操作。同时应用数字化软件,将文书档案储存在电子介质中。这样既有利有文书档案的保存,又便于文书档案的应用。

2.建立电子档案目录。现存文书档案量巨大,在手工操作阶段,如果想寻找一份文件或资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度也大。在完成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以后,可以将所有文书档案目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检索,按时间、类别、关键词等,这样可以提高查询速度,加大文书档案的利用率。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远程医疗合作方案篇10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司长毛群安介绍,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组建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副司长高光明指出,未来基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融合家庭医生签约和公共卫生服务,整合内部信息孤岛;开发大数据,实现智慧医疗;加强信息安全,使必要数据有序地向社会服务接口开放。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巡视员卢春山表示,将实施中国健康云服务计划,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健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

2、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实现“无纸化”通过HimSS7级

新华网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日前通过国际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7级评审,实现“全院无纸化”,并且与院外各种医疗相关机构共享信息。

HimSS全称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学会,总部位于美国,是一个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水平的全球性非营利组织。从0级到7级,HimSSemRam评估体系共分为八个等级,用来评价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7级作为最高级别要求医疗机构实现全院无纸化,支持同院外各种医疗相关机构共享信息,支持真正理想化的电子健康档案。HimSS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执行总裁刘继兰介绍:“HimSS的7级评价非常严格,目前,除美国外,全球共有15家医院通过7级认证,其中中国占四家。”

3、中国航天员首次打通天地远程医疗会诊链路

中新社讯:日前,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两名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通过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成功实现了航天员和航天员支持室、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地面支持医院“四方联动”。

这是中国首次打通天地协同远程医疗会诊所需的数据传输链路,验证了中国首个天地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中国航天员中长期在轨飞行医学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我是曙光医生,请按照手册开始常规医学检查和无创心功能检查”,“我是会诊医生,常规医学检查数据和无创心功能检查数据完整有效”。16时许,北京航天城内的航天员与空间应用支持室科研人员说。

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航天员中心远程医学支持中心、地面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航天员在轨画面和航天员实时生理参数,一条条口令、一串串数据在天地间往返。

4、江苏省肿瘤医院将西扩床位增至1500张

新华报业网讯:继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之后,“蜗居”南京市中心56年的老牌三甲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终于也迈出改扩建的脚步。记者从省环保厅了解到,今天起,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启动首次公示,拟新增床位339张,整体床位达1500张。

5、北京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94.7%

北京日报讯:日前,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前往朝阳检查本市医养结合工作情况,副市长王宁一同前往。据了解,本市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已达94.7%。

李士祥一行先后来到朝阳区双井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恭和家园体验中心进行走访,听取社区服务中心与双井恭和苑养老机构合作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情况的有关汇报,了解医养结合试点取得的实效、面临的困难等。随后,市领导一行和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等各委办局有关负责人进行座谈。

近年来,本市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目前,全市449家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经批准独立内设医疗机构且已经通过医保定点审定的76家,引入医疗机构分支或经卫生部门批准内设医疗机构的63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正式书面协议的286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94.7%。推进家庭医生式服务,截至9月,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与162万老年人签约。

6、黑龙江给医疗机构评信用等级

健康报讯:黑龙江省的老百姓到医院看病,将可以根据门前悬挂的a、B、C、D四级信用等级牌,选择就医。近日,《黑龙江省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监督管理实施方案》施行,此举旨在促进该省医疗机构信用公开,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方案》列出的《信用等级评分表》,内容涵盖了医疗机构的准入、管理、服务、知情选择权、患者满意度、医疗广告监管等17个大、68个小项,得分在90分及以上为a级(信用等级为优秀),75分~90分为B级(规范),60分~75分为C级(合格),低于60分或关键项目不合格为D级(不合格)。

《方案》明确,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局每年将定期对该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省管民营医疗机构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其他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按属地化管理,由辖区内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实施。对医疗机构评审当年执业活动中违反关键项目、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导致医疗事故的,直接降至D级;医疗机构拒绝监督检查,或不提供相关资料配合检查的,卫生监督机构可直接将其评定为D级。

黑龙江省卫生监督局要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将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定期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并通报给该医疗机构的登记机关和医院等级评审机关。

7、北京市医卫“十三五”规划:大医院搬迁等8大看点来袭!

北京晨报讯:日前,《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正式。“十三五”期间,北京城市核心区将实现疏解三级医疗机构床位2000张以上;同时,启动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等新址勘选工作;此外,将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调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

8、76届中国国际医疗展昨日开幕见证医疗数字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