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01:19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29-01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深化开展的形势下,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得到了创新和优化。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其中使得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能动性得到显著提高,促使其政治敏感度和政治素养得到充分培养,进而丰富其时事政治相关知识的积累,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的政治思维,促进学生拥有更为良好的思想道德。下面针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模式高效应用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以期案例教学模式的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1合理挑选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案例

在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挑选过程中,初中教师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保证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其一,坚持典型性原则。这类案例通常应用于开展法律知识相关教学方面,利用直观的案例分析体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使学生明确知法、懂法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抓住相关知识重难点。其二,坚持生活性原则。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来源于生活,只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才能促使学生实践思维、应用思维得到充分培养。其三,坚持启发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过程中应该始终选择具有较强启发性的案例,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启发功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案例中涉及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促进学生从中得到一定感悟和启发。其四,坚持适宜性原则。思想政治教学案例不能太过简单或复杂,简单的教学案例不能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难度过大的案例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应该选择难度适宜的教学案例。其五,坚持针对性原则。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案例,始终坚持不同知识采用不同案例的原则[1]。

2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运用的环节

在课程开展前,教师可以以案例为先导,引出课程内容。利用案例分析为学生创设一定悬念,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对课程进行学习。在课程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案例分析较为复杂难懂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分析结果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在完成课程讲解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分析,并在下次课上陈述分析结果。

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一共包括五个方面,分别为导入、讲解、探讨、分析、总结。这些方面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只有保证每个方面的质量和效率才能确保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2]。在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模式融入其中,促使课堂教学交互性得到显著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围绕相关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如模拟多国峰会等,让学生扮演各国领导人,使其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阐述各自的观点,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客观评价和点拨。

3引导学生围绕思想政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对案例实施分析,鼓励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启发,使其能够按照一定思路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得到明显增强,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4优化开展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的总结工作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案例教学模式应用结束后对整节课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行椤⒀习态度、学习成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从而根据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案例教学模式应用方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反省,促进其学习行为得到一定改善,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将案例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还应该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法辅助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将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以及任务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保证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创新性以及趣味性。同时,还应该将以学生为本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学习目标,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的前提下,使其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为学生未来政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2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应试教育开卷考试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社会的开始,做好初中生的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自身修养,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恶习,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教育者应该根据新时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不能让学生一味的背大量知识点来应付考试,而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政治课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盏给学生指引方向的明灯,一位慈祥和蔼的人生教师。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初中政治教育质量:

一.分析教学误区改变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政治教育变得过于死板,并不能让学生很好地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考试只能作为考查学生的一部分依据,但不能成为学生道德素质的评判标准。如果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不仅会失去教学的意义,还会让学生对政治教育的目的产生误解。由此看来,我们以考试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素质,还会束缚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到社会中参与实践的能力。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改革,清楚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即教育、培养学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需要我们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让学生把政治教育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适当使用真实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感受政治教育的魅力。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让学生学会理智的面对、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初中生,初入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正确的是非观也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正确的观点误导,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会他们判断是非曲直。尽可能的寻找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实践中的实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改进传统的考试模式,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我们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的考试并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适当的在考试中增加一部分实践题,例如:让学生去社会中做个调查报告,把学到的知识用小故事或其他形式展示给大家,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考试观念,还可以使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实用,这才是我们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二.注重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素质

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展示新题型,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题型来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收集适合锻炼与发展学生能力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科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从容应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分析,学生从案例中吸取了经验知识,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感到政治课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还大大增加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并且还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改正,使自己不断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将案例分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三.评价标准科学化政治教育完善化

目前我国课堂教育的目的还是以应试为主,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就大大降低了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每天都抱着书本学习,不愿踏入社会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社会脱轨。为了鼓励这些学生走入社会,我们应该改进考试评定的方法,综合多种方式进行成绩的考核,形成客观的评定结果。例如,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同学及家长的评价都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对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同学进行加分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四.开卷考试有利有弊推陈出新再创佳绩

目前我们的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简单的抄写书本上的内容并不能作为题目的最佳答案。考试题目较为综合,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面更加宽广,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此外,考试题目中还有一些时事热点话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把观看新闻、收集新闻当成一种爱好。但是,开卷考试同样存在弊端。一些学生把开卷考试看的极其容易,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课业繁重,许多同学就开始不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从而使初中政治教育得不到保障。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都没有创新意识,只会循规蹈矩,按照老师所教的应试方法进行答题,在案例分析中所用的案例、阐述的观点也基本相似,以至于政治教育变得僵化,使我们看不到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今,在政治教育改革的引领下,我们的政治教育方式及政治考试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学的新突破。要想让政治开卷考试更持久的进行下去,就需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及方向,除去旧思想对教育改革的束缚,勇敢的面对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进行解决。我们要明白,开卷考试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放下考试的包袱,参与到进社会中,用实践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他们在政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总之,确保初中政治教育就需要我们去除旧思想旧观念,用新时代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把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开展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雷.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3

关键词: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应试教育;开卷考试

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机会较小学生来说明显增多,因此做好初中生的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自身修养,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恶习,偏离正确的成长方向。教育者应该根据新时代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不能让学生通过一味地背大量知识点来应付考试,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政治课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盏给学生指引方向的明灯,一位慈祥和蔼的人生教师。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初中政治教育质量。

一、分析教学误区,改变教学方法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政治教育变得过于死板,并没有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考试是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途径,而不是评判学生道德素质的标准。如果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不仅会使政治教学失去自身的意义,还会让学生对政治教育的目的产生误解。由此看来,我们以考试为目的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素质,还会束缚学生的发展,影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进行政治教学改革,认清政治教学的主要目标,即教育、培养学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改革教育方法,我们要用现代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学生,要把政治教育与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教育的内涵,感受政治教育的魅力,学会理智地面对、解决问题。一名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并不多,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所以很容易被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所误导,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因此,在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教会他们判断是非曲直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寻找机会让学生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通过实践中的实例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改进传统的考试模式,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是我们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传统的考试并不能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考试中增加一部分实践题。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或者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用小故事或其他形式展示给大家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改变学生传统的考试观念,还可以使政治教育变得更加实用,这才是我们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二、注重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素质

在初中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为学生展示新题型,让学生通过练习各种题型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适合锻炼与发展学生能力的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空间,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科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容地应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不断地交流与分析,学生从案例中吸取了经验知识,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不但不会感到政治课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大大增加了学习政治的兴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从而使自己不断地得到完善。由此可见,将案例分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

三、评价标准科学化,政治教育完善化

目前,我国课堂教育的目的还是以应试为主,政治教育也不例外,这就大大降低了政治教育的效果。有些学生为了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每天都抱着书本学习,不愿踏入社会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生活与外界社会脱轨。为了鼓励这些学生走入社会,我们应该改进考试评定的方法,综合多种方式进行成绩的考核,形成客观的评定结果。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同学及家长的评价都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并对积极回答问题、阐述自己观点的学生进行加分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开卷考试有利有弊,推陈出新再创佳绩

目前,我们的初中政治开卷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简单地抄写书本上的内容并不能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开卷考试的考试题目较为综合,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广,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需要学生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并注重将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此外,考试题目中还经常涉及一些时事热点话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把观看新闻、收集新闻当成一种爱好。但是开卷考试同样也存在弊端,一些学生把开卷考试看得极其容易,再加上其他学科的课业繁重,许多学生就开始不重视政治课程的学习,把时间留给其他科目,从而使初中政治教育得不到保障。而且,大部分学生在答题时都没有创新意识,只会循规蹈矩,按照教师所教的应试方法进行答题,在案例分析中所用的案例、阐述的观点也基本相似,以至于政治教育变得僵化,使我们看不到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今,在政治教育改革的引领下,我们的政治教育方式及政治考试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教学的新突破。要想让政治开卷考试更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及方向,突破旧思想对教育改革的束缚,勇敢地面对开卷考试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我们要明白,开卷考试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放下考试的包袱,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用实践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他们在政治课堂中学到的知识。

总之,要想确保初中政治教育质量,我们就要去除旧思想旧观念,用新时代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并把课堂与社会联合起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观,从而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雷.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原则;措施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加强教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营造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理论知识,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乏味,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新课改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政治教师提高学生政治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所坚持的原则

1.坚持针对性原则

在选择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择教学案例,以确保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学习“防患于未然”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当讲解交友不慎所造成的恶果,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黑白,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实践性原则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选用案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入由于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打工的事例,让学生明白读书机会的珍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措施

1.根据教学内容,科学选择案例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政治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案例,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引用或者改编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政治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的效率。

2.采用多种方法,有效呈现案例

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呈现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合理呈现案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我们维护正义”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中所出现的现象,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3.通过分组讨论,深入了解案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所以,初中政治教师应该结合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及时总结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教学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合理评价教学效果,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提问、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枯燥、乏味的政治知识,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殊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8):24-25.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应用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

[2]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从初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近年来化学中考试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对于学好化学知识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文化课程教育的整体水平。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为初中化学教育提供了可靠的指导。教师应紧随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以互动教学法为指导完善当前的课程教育工作。

一、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平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并且提供学纲供学生参考,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化学教育流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初中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拟定了新时期课程准则规范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参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

(1)认知问题。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整个知识框架偏向于实践性的研究,而书本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较难掌握,学生对化学课程的认知容易出现偏离。例如,气体性质介绍中,教材上提供了几种常见气体的类别,并说明了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可燃性特点。学生对于可燃性这一性质仅能从字面上理解,缺少必要的实验分析,往往使化学概念变得抽象化[1]。

(2)方法问题。教学方法是决定初中生化学知识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一样。传统化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依旧局限于书本教材的应用,课堂上多数时间由教师向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例如,化学品实验操作教学过程里,教师独自完成整个实验流程,未能向学生提供上台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应用不当,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化学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应用

鉴于传统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新时期教育部门对初中教学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一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开始推广于化学课程教学。互动教学法是近年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其主张把教师、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融合起来,制定师生的互动教学体系,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初中化学课堂采取互动教学方案,常有案例法、探讨法、思维法等方式。

(1)案例法。初中化学教育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训,当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其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2]。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2)探讨法。化学是初中课程的主要学科,初中学校应从中学生学习情况展开分析,以化学新课标为基础而调整现有的课程教育模式。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3)思维法。“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仍然存在,教师仅从书本教材上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没有提供有效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化学理论解决问题,这显然不利于中学生知识应用水平的提高。思维法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初中学校要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通过拟定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案辅助教育。初中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人才培养的基础教学,也是影响中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基本要素。随着初中教育体制的日趋完善,各初中学校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调整,其主要是依据教育政策变动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案,而引入互动教学法是化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决策。

参考文献:

[1]张新洋.初中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初中教学研究,2011,29(13):17—19.

[2]陈维斌.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27(10):18—20.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2]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了提升。为了培养更多的人才,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这么多年,关于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诸多,有的已经付诸了实践,有了很积极的效果。近年来,我国初中的生物教学也融入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典型的教学案例,切实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学这一行业也得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生物教学的众多案例就是一个改革的标志,给其他学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对促进其他学科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有重大意义。

1.探究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1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案例教学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通过一个个生物的例子来进行详细地讲解,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其实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有充分地备案,对每个生物重点知识营造出相应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们去讨论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但是,能够达到这个效果的前提,就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备案,认真地解析每个案例,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案例中去,也就切实地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是近年来很受迎的教学方法之一。

1.2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其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学的内容丰富,需要设置的教学情境也是千变万化的,所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没有统一性,大致把初中生物的案例教学法进行分类,具体包括案例讲授、案例模拟、案例讨论等等多种方法,现在就通过实际的教学例子来简单分析下案例教授法。关于这个方法的主角是老师,他会挺过对整个课程理论的讲解,给大家构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比如说河流是所谓的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河里的动物如鳄鱼、虾等爬行动物会在河边繁衍后代,而鹭以河里的鱼、虾为捕食对象,在河边的树上繁衍后代,而生活在陆地的动物要去河边喝水。而河流生态系统本身,它的资源并不是独有的,降雨会给河流带来了水,河边的泥土也会被冲入河流中等等。就是通过这样的故事性的例子,来引出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联系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主地去思考这个问题。而老师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分层次地讲解,这个教学例子是从三个方面来解释:首先,非生物因素来讲,阳光将辐射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水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降雨,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都与之有联系;其次是从地理环境来分析,它们都是有关联的;最后,将从生物因素说起,像种子、花粉等小生物会进入不同的生态系统,像鱼类洄游,鸟类的迁徙也是不断地走入新的生态系统等。这些都说明了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例子会让学生们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自然教学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2.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教学法的定义

在参与式教学法的体系中,学生们是重要的角色。在以往的教学氛围中,总是以老师讲解为主。现在就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有所不同,需要让他们每个人都敢于参与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们主动地交流和学习。

2.2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融入到生物教学体系中,是一种突破,也是顺应现在时代的发展的需要。生活在21世纪的人们需要更高的科学素养,那就需要学生们去主动去学习生物学的知识,来了解自身的结构和生理功能,这是很有必要的,而参与式教学法会让学生们学习的效果达到极致。

比如讲真菌这一节内容,老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认识到真菌的主要特征,了解下蘑菇这种常见的真菌特点,还有学会用显微镜设备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构等,首先老师为学生们提供长霉的面包和水果,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学生们在此期间会查阅文献来了解下真菌的知识。在开始教学的时候,老师给大家放映关于霉菌的生长环境等的纪录片,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霉菌的特点来了解,学生们在这两个环节的观察结束,老师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们讨论总结自己的观点。在最后,老师进行现场答疑,来回答学生们的疑问。就是这种全民参与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证明了参与式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3.探析混合式学习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3.1混合式学习法的产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混合式学习法也就应运而生了。网络多媒体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了。现在就是通过多媒体视听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结合来达到教学目的。

3.2混合式学习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施混合式学习法的过程中,还是以遵循传统的教学法为主,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渗入混合式学习法的理念,这就是与传统课堂教学法的区别,在教师进行生物课程的教学环节时,应结合不同的生物知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呈现出实物的录像和照片,这样更利于学生们的理解。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的条件建立网络学习室,方便学生们查询资料等,还需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论坛等,可以进行随时随地的讨论,混合式教学法将是未来教学中重要实施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初中生物教学领域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多种的教学方法已在我国的相关地区进行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对于促进人才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学航.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薄雪梅.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7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办学行为的日益规范,课程设置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减少。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师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变化:为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业务素质,还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质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广大教师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缺乏系统提高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时间和机会,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师,教师大规模的外出学习也难以实现。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学案例研究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简易、实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一、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探讨

我校现有英语教师26人,其中80年代参加工作、经过短期英语培训上岗的老教师6人,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与知识;80后青年教师11人,他们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基于我校英语师资水平现状,我们采取了以老带少、以少促老的研讨方式,每个年级备课组老中青相结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认真钻研教材,主动查找资料、探索教法、制作课件,自觉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国内外有关的教育信息资料。我们同学科教师坐在一起,在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对某一教学案例共同研究、探讨,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层次的指导和帮助,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个个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1]:“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

试卷讲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维、提高能力。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学生双基,培养学生能力及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初三复习阶段,学生要做大量专项训练、综合训练等应试练习,高效、高质量的讲评课显得尤其重要。然而,我们发现仍有部分教师在试卷讲评中按顺序逐题讲解、分析,讲评一份试卷或一套练习题动辄要花费两三节课时,效果虽好但费时太多。因此,我们以“如何讲评试卷更有效”为教学案例展开研究,根据自主合作学习型课堂的特点,遵循山东省潍坊市教育科学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原则(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经过多次听课、反复研讨,最终形成了“瞻前顾后”试卷讲评法。我们利用这一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是课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讲评前,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自查自纠,进行错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补。教师认真研究试卷,分析考情,统计出错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选择讲评题目。

二是课内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通览试卷、了解学情的前提下抓住重点、难点讲典型。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把握全局,将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精选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出错率高的典型题目上并重点分析、讲解、点拨。对学生已会的题目干脆不讲;对较难的题目或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鼓励、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对学生合作研究仍解决不了的题目,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讲解,帮助学生对错误成因进行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再辅以相应的练习,讲解正确思路,耐心点拨启发,直至学生豁然开朗。

三是课后拓展,精练提升。精练是讲评的拓展延续,是根据试卷讲评反馈的情况进行的矫正补偿,是巩固讲评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变式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错易混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二、在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一起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如果教师仅仅对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经验沾沾自喜而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们的教学水平有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对一名教师来说,用自己的教学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学任务后,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体会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沮丧,但更多的是对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处的反思。课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体会和想法,或是听完一节课,听课者说一说对执教者在课堂中使用教学案例研究成果的评价。然后根据学情主动对教学案例研究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及时调整、整合、增减研究成果内容,进行再度设计,形成一个个相对好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使其对指导课堂教学更科学、更有效。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围绕教学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各抒已见,相互交流,促使我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使我们的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学。

案例[2]: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

音标教学有助于学生识记单词,是得力的英语学习工具。通过音标教学,学生可以正确规范发音,自己学会拼读单词,这将为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扫平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然而,初一新生虽然经过小学英语学习,但有不少学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语单词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出现见词不会拼读,背单词靠死背单词字母顺序,甚至为了记单词读音给单词加注汉字或汉语拼音的现象,使得单词读不准,记不住。随着学习的深入,记不住的单词越来越多,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最终导致了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落伍,两极分化随之产生。因此,我们把“初一如何进行有效的音标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研究,历经5年的反复研讨,“以字母、单词负载音标教学法”日臻完善,在近几年的初一音标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一教学案例,分别获山东省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创新成功案例金点子奖和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一是规范字母读音,为学习音标奠定基础。正确的字母读音是学好音标的基础,引导学生反复听英语字母录音、唱英语字母歌,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字母读音,为下一步学习音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类教学音标。引导学生找出26个英语字母分别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归类;利用“除辅音学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学会认读元音音标。

三是利用英语字母注音教学音标。分别给26个英语字母加注音标,引导学生反复听、读。利用“除元音学辅音”的方法,把16个辅音音素从字母中分解出来,引导学生学习以上音标。因为学生已经会读字母,个别音标忘记了读音也可以根据字母读音推出该音标的读音,使得学生可以较快掌握以上音标。

四是根据单词注音教学音标。摘录小学课本中的简单易读的单词并注音,把26个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从摘录的音标词中分别分解出来,指导学生完整地学习48个英语音标。帮助学生将音标和单词字母的排列对照比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组合及其读音规则,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拼读音标词,尽量根据读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的拼读及记忆单词的能力。

五是从理论上讲解、归纳,系统地学习音标知识。在学习以上音标知识的基础上,把所学48个音标编成相应组进行教学,如把辅音按清、浊对应教学,把元音按单、双元音分组教学等;指导学生初步分清元音与辅音、长元音与短元音、单元音与双元音、清辅音与浊辅音,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

三、在探讨、反思过程中,我们共同成长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年轻教师向老教师学习课堂管理经验、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指导;老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较标准的口语及专业理论知识。经过多年的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实用性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教学案例研究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长期的教学案例研究活动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学案例研究对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理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及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带着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教学案例研究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质。教学案例研究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既是行动者,又是研究者。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行为科学合理,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案例研究改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从“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觉之路。在教学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认可与重视。为了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教育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课题立项、推选优质课及教学能手等任务,学校领导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几位教师完成;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不善于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临近晋级评优,不得不冥思苦想,硬着头皮东拼西凑出几篇毫无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规的报刊上发表几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谓教育教学论文。这种被动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损坏了教师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随着教学案例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研意识逐渐由懵懂走向成熟: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教改活动,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成功案例、教育叙事、教研论文,积极申请研究课题等等,教育教学研究逐渐成为了我们的自觉行为。几年来,我们把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加工、润色、升华,成为我们的一己之见,以论文的形式在省、部级报刊发表,有的在县、市、省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中获奖。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8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缩短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这些现状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21世纪的人才,就要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打好优良的基础。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主要包括道德、智力、审美、劳技、身体等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要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一、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模式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的教育,强调以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而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乔伊斯与威尔于1972年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被认为是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开端。随着属于研究方法的模式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为推进各领域的科学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也进行了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一般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样式,包括教学目标、操作方法、实施条件与评价等要素。教学模式对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对组织教学的一种设计,它将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手段从宏观上进行调配,对教学具有构造功能;另一方面,教学模式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解决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脱节问题,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正是新时期教学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曾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曾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总书记还强调,到2020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等。要有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在教育改革后的新课标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研究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各教育学者所重视的课题。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担负起培养学生优良思想行为素质的主要作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初中思想品德是培养中学生健康思想品德的必修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与困难。

其一,学生、教师都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内容很抽象,再加上应试教育观念,在课堂上过于注重理论的传授和道德的训诫,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其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性的引导,课堂教学只传授了概念性的知识,缺乏引导到生活实践的解释,只让学生将其当做某种理论知识来掌握、识记,难以化为学生真正的思想,用来指导其实践。其三,关注理论、关注权威是大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模式。这些都是不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身边的一切与生活相关的事物。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这也正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出合理的教育模式。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符合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

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要抓住两个关键:学生的主体认知与个性化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两个要求,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着很好的效果。

1.导学式

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作为引导者来进行师生互动,导学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是指以引导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比传统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导学式更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导学教学模式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主体认知能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导学模式关键在于正确提问。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重要”。导学式的提问包含老师提问和学生发现问题两个方面,老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阐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探索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学记》里有:“君子之教,喻也。”其意在于强调教学要注重引导,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与相关技能。也可以用学生了解的、身边的事物来提问引导。例如,学习“民族文化”时,可以从学生身边的事来提问引导,如“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体现文化特色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作品正在流行”“你所在的地区有哪些文化特色”等。

2.案例式

案例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是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而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人际交互决定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心理学研究理论为基础构建的。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案例模式构建需要从教学目标开始。将案例教学的目标置入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把教学材料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是构建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二,确定好教学目标之后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撰写。案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预备良好案例,案例的整理与撰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案例要包含教材中知识性的概念和原理,也要切合实际,能反映社会现实。应用的案例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发展与生存的相关问题,如经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第三,在实行案例教学的课前要做好准备,老师与学生都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还要把握教学的难点。第四,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讨论。讨论可以是个人发言、小组分析、大型辩论等,这主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习环境等,由教师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来教学。

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程序进行:理论讲解―出示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小组互评―全班分析―课堂总结。当然课堂教学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定拘泥于某种固定的程序,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教学。如案例出示可以提前,个人分析可以放在最后或以作业的形式布置。案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与学双方面的良性互动,体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3.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

每个学校的学生认知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除了教师上课的教案,还要为学生学习准备学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校教师根据在校学生的认知情况,以现行教材为依据编写的供学生使用的文字材料,称之为学案,这是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发展而来的。大多学校和大多科目大都采用学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学案主要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角度出发,用于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形成可以组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讨论而产生。集体备课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活动,要在教师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它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在集体研讨中互相启发;另外教师们由于年龄、教学经验、个人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使教师的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准备适合在校学生的学案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符合学生个性化培养目标的。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案不能简单拿来当教师上课的教案,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每个班级的学生也存在差异性,所以每位任课教师还要针对学案进行第二次备课,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每个教学环节要认真思考设计,这就是备学案,也就是说教案、学案要一体化。初中思想品德教案学案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教师指导精讲、学生完善知识体系、课堂巩固、学习反思等环节。教师的导学性应该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教师对课程标准、教材要深入了解;准备合适学案,备好每一个教案,在实际教学中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9

关键字:初中;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分类号】G641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学生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因此问题处理能力比较弱,并且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初中生的政治教育十分重要。初中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进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形成不良的习惯,进而偏离成长的正确方向。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的引导,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今初中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单向性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现今的初中政治教学中,仍然是将政治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作为其最为基本的出发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导致了学生对于政治缺乏学习兴趣,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背诵。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之下,教师这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只是对学生严格却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情绪,只是训斥却没有对学生进行鼓励,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

1.2重视理论,忽略实践,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教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之中,因此在政治课堂之上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于结果过于的重视,进而整个课堂中都是对于结果的理论分析,但是对于实际的应用性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学生认为课堂枯燥乏味,进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例如,教师在讲解情绪的调节这一个章节的时候,知识对于情绪的理论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来进行讲解,但是对于现实生活中学生的实际情绪体验却没有更多的涉及,因此导致了课堂的实际实用性不强,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非常大的阻碍作用。

初中政治教育中问题的对策

2.1寻找教育误区,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初中政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并且课堂教学与具体的社会是分割开来的,这就使得学生即使拥有高成绩,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没有足够的能力,使得政治教育的意义大打折扣,并且使得学生对于政治学科产生的误解,课堂积极性不高。因此,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分析先进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对于问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进而实现政治教育与集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还可以在政治课堂上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来对理论内容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初中生生活阅历不丰富,社会经验比较少,因此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感受社会冷暖,进而实现是非判断能力的提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在实践中了解做人的道理。例如,针对教材中的情绪调节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进行社会小调查,了解人们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进而进行汇总和分析,这样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使得政治教育变得实用性更强,进而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2.2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丰富课堂形式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事物具有更多的好奇心,因此对于新题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收集一些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案例,进而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分析案例,并且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种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学科知识不断的充实,还使得学生对待问题时更加从容,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交流与分析中实现了经验的丰富和思想的充实,进而实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材料的搜集,通过报纸新闻、网络新闻等各种渠道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图,同时针对新闻案例或者国家领导人实际来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就是的课程的内容不断的吩咐,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此外,这种案例分析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改正和完善。

2.3建立更加国际化的评价标准,实现政治教育制度的构建

现今的政治课堂教学中,仍然是以应试为主,这就使得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一些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进而整天只是捧着教材背诵,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这就使得学生在生活和意识上都与社会脱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走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来拓宽眼界,因此需要更改教学和考试的评价标准,通过多样性的考核方式来师德考核结果更加的客观与公平。例如,在政治教育课堂中,可以通过多模块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

结语

提高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以及主观能动性。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重担,改正传统的教育观念,用更加新颖、符合时展要求的理念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教育,实现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此外,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将政治课堂与具体社会实践相关联,进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志华.如何确保初中政治教育质量[J].教育科学周刊.2013.12.

初中教育案例分析篇10

关键字: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03-01

传统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使得原本内容丰富的初中政治课程教学容易走向枯燥乏味发展道路,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还会让初中生丧失学习积极性。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瓶颈,教师势必要转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要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作为授课导向。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件、真实情况在课堂上给予客观的表述,这样不仅使得课堂具备现实性、针对性,还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创造性,为课堂培养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1]因此,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案例精选

根据课题内容挑选科学合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法前提与保障,教师在挑选案例时要遵循方向性、针对性、时效性、实践性四大原则。例如:在对《教师伴我成长》进行教学时,就可以直接引用教材上案例,“课堂上,副班长即小强的旁边坐着的几个搞蛋学生一直在课堂上说个不停,对此老师一再的警告,并让小强起来走到最后一排位子坐下,而小强却生气地坐在座位上不动,此时大家都感觉到气氛的不融洽,预感会爆发冲突”,通过这一案例,教师可以让同学思考案例中老师的想法、如何你是老师你的想法、冲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这一就有有效帮助大家处理师生问题。[2]此外,在教学《我与父母交朋友》时,还可以本着四大原则,从生活中挑选案例,让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让大家在感知生活经历的同时,感受父母的爱。

2.案例呈现

政治课程案例教学要与理论密切相连,任何脱离了理论的课堂案例都会使得讨论和教学内容与目标相背离、相脱节。对此案例的呈现要把握恰当的时机,万万不可实行单一程式化教学模式,案例呈现既可以出现在教学的某个知识点上,也可以在授课完毕后呈现出来,还可以从理论知识讲解中呈现,根据需求紧密联系理论。呈现模式教师根据需求具体而定,主要的呈现方式有:(1)教师将案例通过故事讲解形式来表达;(2)通过纸质形式为学生发放资料;(3)巧妙运用多媒体来呈现影音与图片事例;(4)采取辩论、小品等多姿多彩活动将案例呈现出来。

3.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作为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环节,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有效的实行,政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能保证学生可以仔细的思考,还可以降低学生压力,让学生能随心所欲发表观点,不断提升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会懂得倾听他人意见。教学时教师要先让学生对所呈现案例进行了解,在独立思考案例后,将案例重点部分确定下来,明确材料间关系,再提出解决建议与方法。在此前提下根据小组划分,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教师此时扮演的角色是第三者,控制交流秩序和进程,必要时给予一定提示,起到的是激励作用。例如:在教学《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将《超生》动态漫画演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氛围内思考、寻找问题、解答问题。[3]学生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掌握计划生育相关知识,明确违背计划生育危害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逆向思维获取计划生育的利与弊,使得思维方式得到拓展,学会看待事物两面性。

4.总结评述

开展分组讨论前提下,还需进一步开展班级各组间的交流。对于交流方式可以按照案例具体情况进行确定,辩论、分析报告宣读、角色扮演等都可以。此时,学生要务必要将笔记做好,防止结论重复,后者发言要建立在前者基础上。[4]而教师则要在学生总结完毕后再概括,并给予表扬,对于结论回答不到位的也要给予建议和鼓励。教师此时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启发、总结和归纳,不断激励学生发表具有创意的总结。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转变传统死板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扩宽学生思维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政治教师,势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的钻研,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做到案例教学张弛有度。

参考文献:

[1]雷远辉.论案例教学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11):246-247.

[2]蔡华.论新课改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使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