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6:16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过错性解雇;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

一、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适用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于过错性解雇仅仅只有第39条的6项规定,而现实生活中的争议的情况复杂多变。同时,我国《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所体现的都体现了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的原则性要求,在劳动纠纷领域中引入诚信原则,倡导诚信缔约、诚信履行,对于维护正常的劳动用工秩序、推动社会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09年制定的《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如何处理劳动者在劳动合同履行中有悖诚信导致的解雇纠纷时提出了“契约规范说”,在上海市的司法实践中,已经将“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纳入到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考量之中,并且直接地肯定了其在司法审判实践中的裁判标准地位。可见“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适用司法实践的实务当中并成为审判依据。

二、用人单位确认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有效性的制度

根据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通知的事由分析,一般可分为以下三种,一种是用人单位将诚信原则规定在规章中,主要指的是《员工手册》、《职业道德准则》之类。第二种是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要求劳动者单独出具一份独立性说明或者诚信承诺书,保证信息真实且坚守职业道德。最后一种,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或者《劳动派遣协议》中会提示性规定诚信义务。在上海市,用人单位往往就通过以上三种途径,进一步在确认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的效力,并以此作为过错性解雇依据。类似诚信承诺书和《劳动合同》、《劳动派遣协议》关于诚信和职业道德的有关规定、明示或默示的申明,相比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更体现出私法领域意思自治下自由承诺的空间。尽管劳动关系不同于一般的平等的民事关系,但是《劳动合同》同样体现着《合同法》的性质。因此,诚信原则就是双方在签订相关协议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履行相关合同义务时必然的要求,而职业道德则体现出劳动者在获得劳动报酬过程中必要的对价给付。此种情形,对于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的确认更倾向为一种注意性的规定,体现出了双方在重视该原则的基础上,相互承诺而形成的信赖基础。后两种确认方式体现出意思自治的特性,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具有明显的区分性。综上所述,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的效力渊源不仅体现为劳动者基于一定从属关系的必然要求,表现为服从、保密、增进义务,①更体现为基于意思自治下,对于履行劳动合同必然、忠诚的承诺。

三、判例体现出诚信原则和职业道德的扩张和不合理性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2

【摘要】:人的可靠是根本,管理可靠是关键,设备可靠是基础。这其中人的忠诚度是最关键要素,只有通过建设诚信文化,把握住“人”这一核心,以人为本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遵循人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采取有效的工作方法,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必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最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诚信度;企业发展;企业管理

abstract:Humanreliabilityisessential,reliablemanagementisthekeyequipmentreliabilityisthefoundation.whichloyaltyofthepeopleisthemostcriticalelements,andonlythroughbuildingacultureofintegrity,graspthecoreofthe"peoplelocalfruitfultofollowtheobjectivelawsofhumanmentalactivitytotakeeffectivemethodsofwork,enhancestaffloyalty,willbecometheenterpris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themostsolidfoundation.Keywords:integrity;enterprisedevelopment;enterprisemanagement

员工可靠是根本,管理可靠是关键,设备可靠是基础,而这“三个可靠”与建设诚信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作为企业的员工诚信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员工作为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员工的诚信度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企业管理。

一、立足现实,充分认识建设诚信文化的重要意义

1、建设诚信文化是确保管理可靠的前提

企业管理包括行政管理、民主管理和员工自主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它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当以约束员工行为,促进企业发展为前提,它应当是通过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基础上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约束人行为的公平度就是诚信,这样的制度才会得到员工的支持。而对员工来说就是执行力,员工在互信的基础上,认真执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用行动去维护制度,这就是因为管理制度的诚信,因而得到员工的认同和认真执行,在互信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2、建设诚信文化是确保设备可靠的基础。

在企业里,设备是确保生产的基础。因此,设备管理的核心问题还是“人”,只有依靠诚信文化的力量,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员工才会精心维护保养设备,设备是“物”它是没有情感的,只有员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设备,才能促使员工从企业利益和目标出发,竭尽全力地完成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让设备始终在可靠的情况运行,这些都与诚信有关。

3、建设诚信文化是确保人可靠的根本

现在我们使用的‘诚信’,是指‘诚实守信’的意思。其中‘诚’更多地是指‘内诚于心’,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指道德主体的内在德行;‘信’偏重于外信于人;更多地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项要求,是‘内诚’的外化,体现的是社会化的道德践行。‘诚’与‘信’共同保证我们的道德。

二、影响诚信度的因素分析

在企业内部一般存在有两个方面的诚信度因素。

一是内部因素。包括心理因素、身体因素、技术因素等。所谓心理因素,指情绪化因素的影响,员工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给员工思想带来不稳定的情绪。身体因素,即来自于员工自身原因,员工生病或身体的不适,势必会影响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责任制,而不负责任的员工就是不诚信的员工。技术因素,指由于员工技术水平差,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做到判断准确,措施得当,无法按规章制度办事。还有来自于员工的不良嗜好,有些员工脱岗饮酒,对工厂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企业内部无诚信度的因素。

二是外部因素。它包括制度欠完善;缺乏竞争环境等因素。制度欠完善是指如果一个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员工就会看不到希望,对领导不信任。缺乏竞争环境是指如果在一个科室或车间缺乏竞争的环境,员工就会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内部的工作方式、制度的制定,管理模式、技术培训的方式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当一个人对自己的企业充满信心时,他会用诚信千方百计地努力工作。

三、如何建设诚信文化

1、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员工思想脉搏

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视内部沟通,应当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深入了解和掌握员工心理状况,通过沟通有针对性的把工作做到员工心坎上。公司领导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沟通,要了解员工的心态、愿望和困难,同时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理念,消除员工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沟通的过程是交朋友的过程,要让员工感受到领导者和员工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沟通,能增强员工对企业、对领导的信任度。随着信任度的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大大提高。

2、提高员工素质、培育诚信员工

实践表明,忠诚员工的基本条件是具备良好的素质。可以说,人的素质是人可靠、管理可靠、设备可靠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提高思想素质。要提高思想素质,培育人的价值观是首当其冲的,正确的价值观是确保人可靠的第一要素,价值观是人的行为方式和精神支柱。

其次是提高技术素质。企业取得效益的关键是人的劳动技能和技术素质,必须提高人的技术水准,促进职工自身劳动力、智力与先进的管理方法的完美结合,通过按企业各类岗位工作标准确定培训目标,培养出一大批作风硬、技术精的优秀员工队伍,在生产建设上发挥作用。

再次是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引导人们的行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决定着企业文化的趋向。需要通过树立先进群体、模范人物引导职工形成向上行为,以“自律”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道德体系,在企业良好的思想道德体系运行下,成为一名忠诚的员工。

最后注重培养员工良好的习惯。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甚至是固定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并影响着职工的品德,工作中按照“四有工作法”,每做一项工作,都应做到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方案;步步有确认;事后有总结、记工作日志,在今后的工作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就会通过以往的经验从中吸取教训。所以说,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培育人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道德素质、良好的习惯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通过人的素质培养来提升忠诚度,并发挥出它的主观能动性,超越自我的做好每一项工作。

四、完善绩效考核、为培养忠诚员工创造条件

绩效考核主要是指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管理工作情况和效果的考察和评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考核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会对员工做好工作有激励作用,从而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

一是制定目标,分解责任。制定目标要责任明确,有硬性的标准,做到每项工作都有责任人,都有完成的时限和标准,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职责要有承诺,避免工作上出现大锅饭。

二是辩证分析,综合考核。制约人员业绩的因素很多,既要看个人主观努力,又要充分考虑基础条件对业绩的影响,认真区分机遇业绩与实干业绩、显绩与潜绩的关系,确保考核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公平性。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诚信教育加强学风促进建设

一、学风与诚信的辨证关系

2500多年以前,子贡曾拿如何治理政事问自己的老师孔子。孔子回答:“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老百姓对政府就信任了。”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之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这两项之中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回答说:“去掉粮食。因为,自古以来谁也免不了一死,没有粮食不过是饿死罢了,但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这也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的来由。孔子从大处着眼谈信(诚信)与民立、国强的辨证关系,从小处着手,信(诚信)与学风二者之间亦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简单地讲,学生诚信度大,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效果显著,学风优良;反之,学生诚信度小,学习目的混乱,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效果差,学风败坏。

二、诚信教育对于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1.外在规范作用。各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为了维持学生正常的学习,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并不是规章制度就一定能够规范每个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即便规章制度约束住了学生的外在行为,学生上课心猿意马、心思在书本之外,制度也失去了其目的。而诚信教育,是用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来制约学生的行为。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诚信教育,形成学生诚实守信思想,使其自觉、自愿地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并且高效率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规章制度与诚信教育应该相互作用,使学生“内修诚信、外修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促学风建设的积极作用。

2.内在导向作用。诚信教育把学生个体的价值取向引导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层面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诚信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他们将会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并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

3.群体凝聚作用。古人曾云:“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显然,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诚信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促进学风建设亦有着不可忽视的群体凝聚作用。学生个体对于诚信的认同,有利于把每一个个体都团结在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中,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一个群体中形成“团结一致互助共进”的积极学习氛围。

4.周边辐射作用。诚信教育必然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而一个有着良好的公共形象的学校必然会对社会公众、学校所在地区以及更大范围的周边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周边区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度的建构。反之,周边区域性或者整体性诚信制度的建立必然会为校园的诚信教育的实施起到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三、加强诚信教育以促进学风建设的有效措施

1.明确诚信教育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强化对学生的诚信学风教育。通过组织诚信座谈会,开展诚信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其思想、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使信用道德成为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以此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时期,培养其良好的诚信行为。

2.以个别学生为切入点,创新诚信学风教育

手段:(1)发挥诚信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使诚信成为“己任”,而非“趋利避害”的手段;(2)以那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不够刻苦、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缺乏顽强坚韧的钻研精神的学生为切入点,通过个别谈话的方式,重视学生“人性”层次的诚信品质的培养,使诚信成为学生的内在品质;(3)尊重诚信教育对象的心理规律,通过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对于一些诚信缺失的同学,通过定期的谈话,督促学生养成诚信学风。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诚信学习示范性作用,积极建设全班、全学校诚信学风

(1)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使他们自觉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诚信学风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诚信学风教育中起模范带头作用;(2)针对各班实际情况使班级成员有组织地结成学习对子,让诚信学风融入道德规范,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从教育环境、制度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营造诚信大氛围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4

关键词:会计对策制度道德委派诚信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根据就是财务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尤其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投资者和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活动能否作出正确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着投资者和政府部门经济决策的正确性。但是,实际工作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在银行贷前调查中,时常发现企业以避税为主要目的主观造成会计信息失实等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多套帐以备查询,企业对税务部门采取各种各样的隐瞒欺骗手段,对银行则报喜不报忧,结果造成了国家税源大量流失。会计信息失真会导致上级和管理决策和实际情况出现偏差,也给银行信贷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必要的人为的麻烦,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以下相应对策加以约束:

一、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

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只有不断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使现代企业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随着企业不断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逐步推进趋势的发展,在企业内部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显得愈加重要。目前我国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低,因此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有发生,这是我们国内企业对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个实际情况,所以我们要对面临的突出的财务难题进行认真、系统的分析,不断加强法律和规章制度教育,逐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从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力度是微乎其微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借助法律和规章制度,帮助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我国的会计监督需要把企业内部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结合起来,构建更加规范的监督体系和规章制度,同时还要联系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法律监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审计、检查。发现会计在执业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或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应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行经济和政治处罚。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从业人员在接受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反复锻炼形成崇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虽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紧迫性,如果通过运用法律规章制度强制实现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主要还是靠会计人员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抵制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主要靠自我修养的调节来实现。

对在职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定期举办座谈会、培训等活动,使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渗透。各级财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该把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工作来对待,坚持不懈,从思想政治、会计法制、经济形势等方面认真分析会计人员的心理活动,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定期培训活动还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对于在工作中出现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的人员,在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方面可以作出相关的限制,如果有的财会人员故意弄虚作假,没有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进行操作,不能抵制不正之风,没有坚持企业财会制度,出现较大的严重违法乱纪行为,不但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且以后不允许再从事会计工作。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实行的一种关于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就是国家运用自己的管理职能对其下属的企业、下级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进行委派,并对委派会计人员授以一定的权力,对所派单位经济行为和其它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有了一定的独立性,解除了核算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束缚和各种限制关系,工作有了一定的自由,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进行工作,在做好会计核算的同时,可以大胆地对工作中的不法行为依法坚决地抵制,从根本上实现相对独立、比较客观公正的监督,会计委派制对于严肃财经纪律、有效地防止财务管理漏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资产和国家税收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四、建立会计诚信有效机制

会计诚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熟练的业务技能,从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会计诚信缺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那么如何建立会计诚信有效机制?

首先就要在企业内部积极号召并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在企业内开展持久有效的诚信道德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够在企业内部查询的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诚信和道德教育,为会计总体诚信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使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与会计诚信都能得到提升。

其次要把会计的技能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在一起,使会计诚信教育的方法应该落到实处,避免空泛的理论说服教育。在对会计进行职业培训时,不要满足于仅仅进行会计技能教育,否则的话会计的技能教育和数字游戏也就只有一墙之隔了,不能很好地发挥会计事业的真正作用。会计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职业培训时应该相提并论、齐头并进,在会计技能与方法的培训和讲解中适当地渗透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思想,把会计职业道德有机地融和到会计原则里面,使会计技能为会计事业服务,真正体现出其应有的业务价值。

总之,面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多种现象,我们要不断加强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在多种培训活动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积极配合国家实行会计委派制,遏制财务漏洞,建立会计诚信有效机制,不断提高会计为企业服务的水平。

【参考文献】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诚信教育;学风建设;途径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3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12-03

一、诚信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地位

(一)诚信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石,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贯彻和落实到实践层面,被大w生认知和认同,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学风建设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通过学风建设,可以使核心价值观更加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但大学生要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以真诚的态度来践行。

(二)诚信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学风建设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旨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正确的行为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诚信作为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风的好坏以及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管理活动中融入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随时感受到诚信教育,自觉从诚信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诚信的准则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以这种态度和行为感染其他同学,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和推动学风建设。

(三)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高校学风建设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大学生成功就业为落脚点。通过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检验高校学风建设是否有成效。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普遍存在着就业率低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表现为履历造假、自我拔高、求职成功后拒签合同或随意放弃工作岗位等。这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成为高校学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时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可以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进而摒弃不诚信的行为,杜绝诚信缺失的现象,为自己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状况整体上是好的,大学生能够严以律己,诚实守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逃课、缺课,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贫困证明、求职履历造假等诚信缺失的行为以及消极对待诚信缺失行为的态度,这种行为和态度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首先,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高校虽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教育形式仍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诚信教育实效性欠佳。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其教育内容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多为一些理论性极强的、不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他们不会将所学知识完全转化应用到实践中,也不真正了解具体内容。其次,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并没有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致使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尔的缺勤、作弊只要没被老师抓到,也不算大事情。再次,高校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只是从违纪违规的角度来处理,如加强课堂点名、处罚考试作弊者等来使大学生杜绝这种现象,并没有从思想道德的高度,从诚信的角度来考虑,这不利于大学生认识问题的根源,认识事情的严重性,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二)高校诚信教育制度不完善,且疏于落实。首先,高校缺少与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相符合的诚信处罚条例,或虽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条例、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但仍不完善,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对象。如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诚信档案,但诚信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对诚信档案的记录方式也不统一,这影响了诚信档案的共享与其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大学生对诚信档案应有的重视。其次,高校缺乏有效的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是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检验高校诚信教育是否有效、对诚信缺失个体是否执行相关的诚信教育以及惩戒措施等的机制。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诚信监督评价机制,这不利于高校监督与治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三、以诚信教育为基点。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一是以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识到诚信是时代的需要、祖国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使大学生自觉以八荣八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精神的必要条件。二是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诚信的认同感,体会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借助实时案例等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切实将思政课与大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就在生活,诚信教育就在身边。此外,思政课教师应对大学生身边出现的逃课、作弊、抄袭等诚信缺失的现象加以重点讲解,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纪律上的错误,更是思想上的错误,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改正并规范自身行为。

(二)完善并落实诚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表现的档案,它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工作以及生活的切身利益,它的建立可以使大学生迫于压力,将诚实守信内化为自律意识,并将这种自律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切实将建立工作落到实处。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将诚信档案贯彻执行下去,要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并在建立的过程中保证诚信档案的统一性、真实性以及共享性。即要按照统一标准制定、经专门人员审核、在互联网上共享可查的形式来建立。二是要完善诚信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作用建立个人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大学生个体的监督,扩大影响力,为学风建设营造纯净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建立学校诚信监督委员会,监督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是否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公开透明、公平等。三是完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成立专门的诚信评价部门,但要注意在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要素、指标等,并将评价结果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结合起来作榇笱生评选的条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四是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可以根据大学生诚信与否的行为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批评惩罚,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增强诚信的自觉性。

(三)建立网络诚信教育体系。高校应将互联网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建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诚信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诚信教育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放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诚信知识、近期举办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小故事、诚信事件、本校的诚信规章制度、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等,使大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诚信的由来、发展以及重要性。二是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师生诚信讨论组,由教师引导大学生对当前发生的诚信事件进行讨论,并对事件做深刻分析思考,使大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讨论组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对学校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教育体制的看法,这可以使教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对错误思想进行制止,对有益想法进行汇总反馈。其次,这也有利于高校诚信教育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能够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想法来完善高校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四)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其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所塑造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需要高校从诚信的角度来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生活在诚信的氛围里,时刻感受到诚信,从而增强大学生诚信做事、诚实做人的自觉性。具体来说就是可以用传统诚信文化、民族诚信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感;可以将广告牌、标语等和诚信内容相结合,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同感;可以通过举办诚信对话、诚信主题晚会、诚信大讲堂等各种诚信活动,建设诚信校园行为文化,激发大学生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规范诚信规章制度,完善校园诚信制度文化,通过制度的他律作用,增强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自律性。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6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中国社会有着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在交往人数不多的环境中长期沉淀下的文化就只是:重人情而轻规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极左思潮中一些颠倒黑白的做法,也造成了对社会道德的一次摧残。

近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这也使少数人在极大的诱惑面前利令智昏。制假售假、合同欺诈、虚假招标、骗税逃税、伪造假账、虚假广告、贪污舞弊、盗版侵权、恶意拖欠、变相传销……这种种行为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诚信的“绿洲”。

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社会诚信度不高,会给经济活动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增加。诚信是发展经济所必须的社会基础。诚信也是我们民族发展所必须的文化基石。******总书记将“诚信友爱”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积极打造社会诚信,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首先,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对各种破坏社会诚信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机制。

各种破坏社会诚信的违法违规行为虽是少数人的恶劣之举,但其对市场秩序、社会诚信的破坏却是不言而喻的。各级执法机关要对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骗税逃税、虚假广告、盗版侵权、恶意拖欠、变相传销等各种破坏社会诚信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各级执法机关要对各类较为突出问题采取集中专项治理,对于“食品安全”等规则标准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同时,认真对待各类举报投诉,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使各种破坏社会诚信的违法违规行为无藏身之处。

其次,我们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自身主体行为,率先垂范,取信于民。

孔子曰:“言不中,民无以措手足”。我们政府要进一步规范自身主体行为,成为社会诚信的表率。一方面,政府要积极纠正自身尚且存在不足,严厉查处少数****分子的贪污受贿权力寻租等不法行径,严格履行好各项政府职责,以达到较高的廉政诚信标准。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

再有,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和诚信系统,为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记载和查询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例如,高等院校学历网上查询系统,就为打击假文凭欺诈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工商、税务、金融机构、技术监督、劳动保障、食品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要逐步建立市场主体诚信监管体系,对企业和公民的生产经营行为、借贷还本付息情况、纳税情况等建立诚信档案,让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示,使守信者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使失信者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使每个社会成员和市场主体都充分意识到诚信的实际价值及其对自己的现实利益,认识到失信对自己切身利益的直接损害。

诚信,是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全民素质的逐步提高,我们当代人打造诚信社会的不懈努力必然会逐渐彰显成效。

点评:

这篇文章最为明显的一个优点是对打造诚信社会这一主题的分析比较透彻。文章首先分析了造成社会诚信不够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是重诚信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论述比比皆是,尤其儒家思想经典著作中相关的名言举不胜举。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即在有些问题上过于强调智慧的使用。例如《三十六计》中的“兵不厌诈”、《孙子兵法》中的“兵者,诡道也”等等,削弱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君子的道德规范。这些关于文化层面的探讨,实际上是繁琐而很难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的。包括笔者在这里也很难用一、两百字的笔墨向读者交代清楚。但是,范文却巧妙地绕开对传统文化繁琐的探讨论证,仅用短短几十字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方面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有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强调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造成了我们“重人情轻规则”的这种并非以诚信为绝对要求的行为规范。同时,范文对六、七十年代极左思潮造成了对社会诚信的摧残也进行了概括。这是传统历史和近期历史对诚信文化的摧残,文章更强调了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已使少数人利令智昏,这一现实中造成了社会诚信度受影响的重大原因。总而言之,文章对社会诚信不足的原因分析的简明恰当、深入、准确,而且,对打造成新社会的重大意义也用短短的几行笔墨分析得相当透彻。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宁。社会的诚信度不高就会给经济活动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增加,这是经济层面。同时,诚信是民族发展所必需的基石,这是民族发展层面的。然后文章又提到******总书记将诚信友爱列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将打造诚信社会上升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一高度,短短二三百字,文章将打造诚信社会不足的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及其重大意义分析得相当漂亮,这是这篇文章最值得大家参考借鉴的优点。

第二,本文还有一个相当大的优点,是值得大家参考的。即文章用词语言比较准确考究。例如,文章第三段写道,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这也使少数人在极大的诱惑面前,利令智昏。文章强调的是“少数人”,这样既说明了问题,也没有为了引起注意而夸大事实。表现用词的准确,再有文章中涉及到的,我们政府要严惩少数****贪污分子,只有这样,严格履行好各项政府职能,才能达到较高的廉政诚信标准。才能率先垂范,取信于民,这一段文字设计上“反腐倡廉”等比较敏感的问题。而文章所用的语句,用词准确,既没有回避问题,也没有将问题不负责任的进行夸大和尖酸的讽刺,客观地、准确地论述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提高我们政府的公信力。这一段文字的风格是非常值得大家学习的。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7

诚信是高校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是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以诚信教育为出发点,分析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的现状,探讨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建设优良的学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诚信教育;学风建设;途径

一、诚信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地位

(一)诚信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分析,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石,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具体、生动的贯彻和落实到实践层面,被大学生认知和认同,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学风建设就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之一。通过学风建设,可以使核心价值观更加日常化、生活化、常态化,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同。但大学生要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以真诚的态度来践行。

(二)诚信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培养和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学风建设围绕这一目的展开,旨在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正确的行为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诚信作为学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反映了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大学生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学风的好坏以及学风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管理活动中融入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耳濡目染,随时感受到诚信教育,自觉从诚信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诚信的准则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以这种态度和行为感染其他同学,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引导和推动学风建设。

(三)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根本保障。高校学风建设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大学生成功就业为落脚点。通过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检验高校学风建设是否有成效。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普遍存在着就业率低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普遍表现为履历造假、自我拔高、求职成功后拒签合同或随意放弃工作岗位等。这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也成为高校学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遇到问题时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正确价值观念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和处理;可以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进而摒弃不诚信的行为,杜绝诚信缺失的现象,为自己成功就业提供保障。

二、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大学生诚信状况整体上是好的,大学生能够严以律己,诚实守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部分大学生也存在着逃课、缺课,考试作弊,作业论文抄袭,贫困证明、求职履历造假等诚信缺失的行为以及消极对待诚信缺失行为的态度,这种行为和态度影响了高校学风建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校诚信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首先,针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高校虽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但教育形式仍以理论教育为主,没有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诚信教育实效性欠佳。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其教育内容在大多数学生看来多为一些理论性极强的、不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他们不会将所学知识完全转化应用到实践中,也不真正了解具体内容。其次,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并没有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缺失的危害,致使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尔的缺勤、作弊只要没被老师抓到,也不算大事情。再次,高校针对大学生出现的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只是从违纪违规的角度来处理,如加强课堂点名、处罚考试作弊者等来使大学生杜绝这种现象,并没有从思想道德的高度,从诚信的角度来考虑,这不利于大学生认识问题的根源,认识事情的严重性,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二)高校诚信教育制度不完善,且疏于落实。首先,高校缺少与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相符合的诚信处罚条例,或虽制定了相关的处罚条例、学生守则、规章制度等,但仍不完善,没有很好的应用于对象。如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诚信档案,但诚信档案的内容和形式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各高校对诚信档案的记录方式也不统一,这影响了诚信档案的共享与其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大学生对诚信档案应有的重视。其次,高校缺乏有效的诚信教育监督评价机制。监督评价机制是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保障,是检验高校诚信教育是否有效、对诚信缺失个体是否执行相关的诚信教育以及惩戒措施等的机制。目前,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诚信监督评价机制,这不利于高校监督与治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不利于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三、以诚信教育为基点,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一是以核心价值观、荣辱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领会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认识到诚信是时代的需要、祖国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使大学生自觉以八荣八耻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紧跟时代步伐,融入时代精神的必要条件。二是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诚信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大学生在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诚信的认同感,体会到诚信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来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借助实时案例等丰富思政课的内容,切实将思政课与大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就在生活,诚信教育就在身边。此外,思政课教师应对大学生身边出现的逃课、作弊、抄袭等诚信缺失的现象加以重点讲解,使大学生认识到这不仅是纪律上的错误,更是思想上的错误,是诚信缺失的表现,从而使大学生自觉改正并规范自身行为。

(二)完善并落实诚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个人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是记录大学生在校期间诚信表现的档案,它关系到大学生毕业工作以及生活的切身利益,它的建立可以使大学生迫于压力,将诚实守信内化为自律意识,并将这种自律意识转化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并切实将建立工作落到实处。目前,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大学生诚信档案,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将诚信档案贯彻执行下去,要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并在建立的过程中保证诚信档案的统一性、真实性以及共享性。即要按照统一标准制定、经专门人员审核、在互联网上共享可查的形式来建立。二是要完善诚信教育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作用建立个人舆论监督机制,通过大学生个体的监督,扩大影响力,为学风建设营造纯净的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工作部门、学校管理部门等建立学校诚信监督委员会,监督高校诚信教育制度是否落实,在落实过程中是否公开透明、公平等。三是完善诚信教育评价体系。可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成立专门的诚信评价部门,但要注意在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要素、指标等,并将评价结果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等结合起来作为大学生评选的条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四是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可以根据大学生诚信与否的行为给予不同的奖励或批评惩罚,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增强诚信的自觉性。

(三)建立网络诚信教育体系。高校应将互联网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建立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诚信教育体系。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利用微信建立诚信教育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发放一些与诚信教育相关的内容,如诚信知识、近期举办的诚信教育活动、诚信小故事、诚信事件、本校的诚信规章制度、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等,使大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诚信的由来、发展以及重要性。二是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师生诚信讨论组,由教师引导大学生对当前发生的诚信事件进行讨论,并对事件做深刻分析思考,使大学生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明确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讨论组鼓励大学生发表自己对学校诚信教育内容、诚信教育体制的看法,这可以使教师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对错误思想进行制止,对有益想法进行汇总反馈。其次,这也有利于高校诚信教育管理者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能够融入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想法来完善高校诚信教育管理体系。

(四)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大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学习,其思想、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学校所塑造的校园文化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改变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需要高校从诚信的角度来构建诚信校园文化。构建诚信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生活在诚信的氛围里,时刻感受到诚信,从而增强大学生诚信做事、诚实做人的自觉性。具体来说就是可以用传统诚信文化、民族诚信文化以及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大学生感受到诚信的历史性、民族性、时代感;可以将广告牌、标语等和诚信内容相结合,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增强大学生对于诚信的认同感;可以通过举办诚信对话、诚信主题晚会、诚信大讲堂等各种诚信活动,建设诚信校园行为文化,激发大学生参与诚信建设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规范诚信规章制度,完善校园诚信制度文化,通过制度的他律作用,增强大学生诚信行为的自律性。

四、结语

以诚信教育为切入点对大学生展开教育,通过高校诚信教育体系的完善,打牢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基础,使大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做人、做事、做学问,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做事风格是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者:张文娟单位:喀什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庆华.诚信视域下的高校学风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

[2]戚志林,杨敏.论学风建设与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

[3]肖跃.崇尚科研诚信树立优良学风[J].中国高等教育,2010(09).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企业;诚信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01

引言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资金、技术这些传统领域,企业诚信、企业文化也成了竞争的重要部分。企业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文化的沉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资产,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诚信是指在市场活动中,企业秉承伦理道德、守法律义务、循市场规则,将诚实守信融入生产经营并在实践中并持续改善的过程。要求的是符合法律规范、遵守基本社会道德以及相关的行业规则等,加强信用管理和风险防范,遵守市场规则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收益。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市场法制和诚信建设,表明我国企业诚信建设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

(一)诚信有利于企增强业凝聚力。诚信经营的企业,在企业内部能按劳动合同约定,认真履行各项承诺,真诚地对待员工,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能给以充分肯定,相信和依靠员工;企业对员工诚信,一方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团结一致竭尽全力去完成企业经营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会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诚信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诚信经营的企业,在企业外部,首先是对顾客诚信,把顾客的利益和需要放在第一位,既留住老顾客,又赢得新顾客。其次是企业之间的诚信,合作过程中按合同约定诚实守信,才能得到合作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同时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企业,并与其建立良好持久的合作关系。再次是企业对社会的诚信,即企业遵守市场规则,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把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总之,企业的外部诚信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诚信有利于企业经济利润增长。诚信经营理念首先有利于引导企业员工以及各部门统一行动,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其次是企业诚信服务于顾客,赢得更多忠诚的顾客,赢得更大的市场,也就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再是企业诚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四)诚信有利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生存发展,诚信建设是重要内驱力。有了诚信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风雨中岿然屹立,哪怕跌倒,也会迅速重新崛起,因为诚信是企业立足、生存、发展的命脉,是企业长足发展的内在力量。

二、企业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各部门、各地方正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企业诚信建设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失信行为得到有效扼制,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制度也正在逐步健全。但我国企业诚信建设仍不成熟,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认识偏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诚信缺失。产品造假、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做假账,凡此种种现象屡屡上演,令人触目惊心。特别引人深思的有食品与餐饮行业的“三鹿奶粉”、“苏丹红”等等与至少仍令人们谈之色变的“地沟油”事件,诚信建设已经影响到国计民生与企业存亡。这些现象表明目前我国的企业诚信危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企业诚信建设举措

(一)企业价值观要以诚信为重要内容。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及其员工前行的方向,也是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所信守的基本信念,是企业员工理解并支持的一切关于企业意义的有效判断。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曾断言,未来的的商业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表现为文化上的挑战。企业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企业报等文化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全体员工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员工的诚信品质,营造人人诚信的氛围,打造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企业价值观。

(二)企业道德规范以诚信为根本。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离不开成熟稳定的社会信用体系。一个公司,只有建立了适应环境变化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长久地处于不败之地,企业的竞争要建立在公平交易、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础上。培育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优秀的企业道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系统的培育,只有将诚信的观念点滴渗秀到员工日常思想文化建设中,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规范才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才能生产出质量可靠的产品,并不断做大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诚信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企业诚信建设与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以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约束内化,才能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

具有企业法律效力的文件会约束员工的行为,并逐渐内化为员工的自我要求。企业公开、公平、公正地制订相关制度,把对企业诚信行为的奖惩落到实处,切实激励每一个人诚实守信。同时,结合诚信教育培训,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更深入具体的内容。让规范完善的制度使诚信的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与意识。

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必须首先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以身作则,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诺必践,才能将企业带入讲道德、守信用的发展轨道。其次,企业要取信于员工,就必须严格按规章行事,这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可获取员工的信任。这样才能把诚信纳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融入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员工的具体行为准则。

(四)构建以诚信为主的企业文化,重视企业的价值观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企业成功经营的基本条件,也是企业文化的生命线。企业文化的精髓和价值体系最核心的内容是诚信,诚信文化的建设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如何构建以诚信为主的企业文化呢?首先,树立企业的诚信文化理念。通过开展制订企业诚信准则,提高全员诚信文化素质。其次,建立激励诚信行为的制度规范。这样可以提高员工对诚信文化的认同感。第三,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努力方向,塑造信誉高于一切的企业形象。

(五)加强立法,从严惩处失信行为

从培育和维护有效率的市场环境角度看,政府应该在信用体系建设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是以信用为立法基点,制订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三是引导企业切实讲究诚信为本;四是发挥积极的监管作用,从严惩处失信行为,提高失信成本。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9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利益至上的思想却造成了社会诚信的缺失。本文联系当前教育实际,对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发表几点建议。

孔圣人曾说治国“三要”——“足食,足兵,民信之”。一个国家要想发展,离不开诚信;一个人要想发展,也离不开诚信。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诚信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成为了广大高校教育者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端正对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基本评价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看到,在广大的学生中,总体上诚信品质还是值得肯定的,诚信品质严重欠缺的人毕竟只占了极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的人”,全盘否定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教育中,我们要利用学生间的互动,利用群体的作用,带动诚信品质严重欠缺的学生,消除大学生诚信的功利倾向,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愿的关注、培养自己的诚信道德。

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凸显诚信教育

当前大学生不容乐观的诚信状况和社会上诚信严重缺失的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广大的教育者,诚信教育已经刻不容缓。这要求我们教育者从学生入校到学生毕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全面开展诚信教育;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德育教育,都要将诚信教育完美渗透其中。

三、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在教书育人中进行诚信教育,教师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课堂教育中渗入诚信

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优势,让诚信的思想深入人心。

2.在教师的其他工作中凸显诚信

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课堂纪律,从小事上传播诚信信号,例如: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勤,对那些迟到、旷课情况进行处理,从一些日常小事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3.利用课外活动培养诚信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自我的诚信意识的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握机会,在学生心里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体现诚信

要教育学生讲诚信,作为教育者的学校领导、授课老师、其他教育工作首先要以身作则,在自己的工作中发扬诚信,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1.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应该体现师生平等,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只是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也应该规范领导、教师的行为。作为教育者,要率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对违反处理上要深刻、公开、平等。这样既给学生作出了榜样作用,又体现了学校的诚信。

2.建立诚信制度

将学生的诚信列入各种规章制度中,使他们“有法可依”,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对自己的行为都有一个尺度。

3.建立诚信档案

建立与社会信用度相一致的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的诚信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真实的记录,在记录的同时对失信行为作出应有的处罚。

五、在服务工作中发扬诚信

这里所说的服务工作主要是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服务者要在自己的工作中体现诚信。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表率作用。

六、在校园环境中体现诚信

作为大学生,学校是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出诚信,有助于学生的诚信观念形成。

1.学校的办学理念要彰显诚信

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诚信质朴为教学之根本,以求真创新为教学动力,以为人师表为要求。转贴于

2.环境布置彰显诚信

在校园的环境设置中,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诚信标语、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关于诚信的名人小故事等,在校园的校园网、德育园地中加入诚信内容,时刻提醒学生为人要以诚信为本。

3.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中加大诚信的宣传力度,举诚实守信的事例鼓舞、激励学生,举欺瞒诈骗的反面事例告诫、警示学生。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经典案例进行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让诚信思想深入人心。

总之,在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学校与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贯彻诚信观念。同时,作为学校与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小事做起”。此外,还应该赏罚分明:诚实守信的,要给予奖励;欺瞒诈骗的,要给予惩罚。

参考文献:

[1]高朋.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重新观审[J].思想政治教学研究.2007.(3).

关于诚信的规章制度篇10

论文摘要:后安然时代,以特拉华州为代表的美国公司法通过强调与充实经营者“诚信义务”,加强了对经营者的内部制度约束。我国公司法在经营者的信义义务方面也存在类似美国变革前的问题,可以通过扩充传统信义义务、中核心义务的概念,或者建立新三元信义义务体系的两种方式,达到完善公司法信义义务体系的目的。论文关键词:信义义务诚信义务制度完善一、美国公司法的信义义务变革探索自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公司立法从“股东会中心主义”走向“董事会中心主义”,一场以激励和控制董事经营行为的公司治理博弈并未停息。美国根据自身股权结构、金融机制和资本市场的特点,发展出了一套“股东主权加竞争性资本市场”的公司外部治理模式。然而,世纪之交接连出现如安然、世通等世界著名公司的惊天丑闻,却对美国的公司治理敲响了一记警钟。以市场约束为核心的治理模式缺乏对公司经营者的内部直接监督,而分散的股东与经营者对公司内部信息掌握上的不对称性滋生了经营者权力腐败的温床,所以,加强公司内部治理的制度约束势在必行。然而现实中,作为直接规范经营者行为的经营者信义义务却长期以来趋于弱化。商业判断规则、免责规定、补偿规定等的存在,大大抑制的注意义务作用的发挥。而忠实义务规范的范围则过于狭窄,一是其对“利益冲突”的规范仅着眼于经济利益;二是其对“股东利益至上”和“公司最佳利益目标”的强调忽略社会利益。针对这一现象,具有美国公司法发展领头羊地位的特拉华州,欲以“诚信”为切入,重构公司法信义义务体系,以达到增强经营者责任的目的。这场信义义务变革的焦点集中在经营者的“诚信义务”义务之上,不过对于“诚信义务”的法律地位,还有着两种不同态度。(1)由独立诚信义务组成的“三元”信义义务体系。1993年,特拉华州最高法院在Cedeii案(Cede&co.v.technicolor)的司法意见中首次提出“三元素”信义义务的观点:“原告负有证明董事在做出他们被诉决策时,违反了董事信义义务三元素中的任意一个——诚信,忠实或者诚信的责任。”…此后,这一开创性观点在特拉华州判例中得到了重复性的体现,如1995年Cedeiii案(Cinerama,inc.v.technicolor,inc.),2001年的emeraldpartnersv.Berlin案等。但遗憾的是,这些案件并没有赋予诚信义务以具体的内涵,也没有运用“诚信义务”对案件做出具体分析。诚信义务中“里程碑”似的案例是1996年的Caremark案(inreCaremarkintenrationlainc.DeirvativeLitigation)。它首次将诚信义务从注意义务的领域分离出来,不再简单地将其看成是注意义务的另一种形式,并认为了“董事会持续地或者制度性地失察”是“构成诚信缺失从而导致其责任承担”的经营者诚信义务标准之一。而在2006年8月审结的迪斯尼派生诉讼案(inrethewaltDisneyCo.Deirvativeaction)又对诚信的意义、含义及几种恶信类型进行了阐释,大大加强了诚信义务实务中的可操作性。主审该案大法官allen说,“在良久地仔细地考虑后,我的意见是,‘故意离弃职责,或者有意识地至其责任于不顾’是一个合适的(但非唯一)判断受托人是否行为诚信的标准。”而“没有诚信行为可以表现为,举例来说,受托人抱着某种目的做某事而不是以追求公司的最大利益为目的,或者受托人故意去违法,或者受托人面对应当履行的义务故意不去履行。还有其他一些恶信的例子有待实践中去发现,但是以上这三种是最突出的。”不过,法院在该案中并没有对在注意和忠实义务之外是否存在单独违反诚信义务的问题给出结论。(2)由附属诚信义务组成的“扩充忠实概念”的信义义务体系。特拉华州衡平法院自1999年Jacksonnat.1iLveins.Co.v、Kennedy一案开始,就日益清楚地表明它对最高法院这种经营者信义义务分类的不满。在2000年的GaylordContainer公司股东派生诉讼案中,衡平法院的大法官助理Strine则明确表示:忠实义务“其中的一个部分”就包括了“对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秉持好的而不是坏的信(faith)行事的补充性要求”。衡平法院的大法官助理Jacobs重申,尽管公司董事毫无疑问地负有诚信义务,但“理论上说,这项责任并不独立于忠实的信义义务。”诚信义务是“一个包含在忠实义务中的子义务或者‘补充要求’,不同于具有平等地位的信义义务中注意和忠实两大基础性义务。”衡平法院的“坚定的”态度似乎也影响到了最高法院。2006年11月,当特拉华州最高法院Stonev.Ritter一案时,其立场发生了出人意料转变。Holland法官说,“虽然诚信可以通俗地被称为包含忠实和注意义务的信义义务的‘三元素’之一,但诚信而为的义务并不构成与注意和忠实义务并列的独立的信义义务。”在此基础上,为使忠实义务与诚信义务更加协调,法院还进一步扩充了传统忠实义务的内涵,“忠实信义义务不仅局限于利益冲突的案件中,还同样包括受信人没有诚信行为的案件中,”“董事对已知责任不作为,证明了他有意对职责置之不理;因而违反了诚信的信义责任,从而导致对他们忠实义务的违反。”尽管判例法上对经营者诚信义务的法律地位的界定还在改革之中,然而,强调并厘清经营者诚信义务必要性、以及诚信义务的“独特”(disdinct)地位(不一定是独立)已经获得了立法肯定。“有意置职责于不顾”将被视为对诚信义务的违反,从而导致经营者个人责任的承担。这些必将坚定地推动公司法信义义务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市场经济后发国家的我们更应当吸取他人的前车之鉴,未雨绸缪。二、目前我国公司法信义义务制度的现状(一)我国公司法对信义义务制度的规定首先,勤勉义务方面。我国立法既未对勤勉义务涵义进行界定,也缺乏对其行为模式的归纳。新《公司法》仅在第151条规定了接受股东质询和配合监事(会)履行职责的义务,此外再无涉及。《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相对详细一些。第98条规定勤勉义务为:(1)不越权经营;(2)公平对待股东;(3)及时了解公司业务的经营管理状况;(4)适当信息披露;(5)配合监事(会)履行职权。第99条规定,董事连续两次未能出席董事会,董事会应当建议股东大会予以撤换。其次,忠实义务方面。我国立法虽未对其涵义进行界定,但已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行为模式。新《公司法》第148条、第149条、第142条、第150条等都规定了经营者的相关忠实义务,具体可分成如下几类:(1)守法合规类:经营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或其他违法收入;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时,应遵守法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份转让所作的限制性规定;对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而造成的公司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2)限制自我交易类:不得违法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不得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为自己所有;(3)不侵占公司财产类:不得侵占公司财产;不得挪用公司资金;不得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帐户存储;不得违法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的商业机会;(4)竞业禁止类,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5)守密类:不得违法擅自泄漏公司秘密;(6)信息披露类,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应向公司申报。《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97条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也作出了类似规定。(二)我国公司法信义义务的制度缺陷可以看出,我国目前信义义务立法规范缺陷也与变革前的美国公司法由类似之处,主要表现在:(1)勤勉义务功能弱化。由于公司法对勤勉义务既没有概括性的界定,也没有充分发展出其具体行为模式,使勤勉义务评判标准模糊,导致可诉性不高。(2)忠实义务行为模式的概括仍停留在传统思维上的自我“经济利益冲突”矛盾的解决上,对于其他形式的个人目的与公司利益的冲突尚未有规范。(3)信息披露规定不完善。《公司法》只规定了转让所持本公司股份时应向公司申报的义务,以及接受股东(大)会质询、向监事会提供情况和资料的义务,其余再无向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人进行信息披露义务的直接规定;而《证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关于信息披露的规范对象也仅是上市公司,义务主体有限。(4)对渎职、擅离职守的行为规范不足。《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对上市公司的规定,也仅局限于其两次不出席董事会的责任上,并且简单的“建议股东大会予以撤换”处理手段,未必适应公司不同经营境况,也不见得能起到良好的威慑作用(因为有的董事本身就对股东大会有强大的影响力)。三、完善我国信义义务立法的制度设计针对我国目前信义义务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两种完善途径。、(一)在对忠实和勤勉义务进行原则界定的基础上,修改并扩充相应忠实和勤勉义务的行为模式第一,忠实义务方面。由于以董事为代表的公司经营者是拟制公司人格的决策人和行为人,公司社会角色的端正主要依赖于他们的适当行为;所以忠实的经营者应当忠实于公司的社会角色。我国《公司法》第五条规定的“公司的义务”是,“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因此,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依据、经营者在公司中的地位、我国的社会现实、以及美国信义义务革新的有益成果,经营者忠实义务可扩大性地原则界定为,“诚实守信,为公司最佳利益行为,并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基本商业道德”。这里“诚实守信”中的“诚实”包括经营者对公司的诚实和对社会的诚实。“对公司的诚实”要求其为公司最佳利益行为的动机单纯,不得将个人目的(包括非经济的个人目的)至于公司利益之上;“对社会的诚实”要求其为公司最佳利益行为时遵守相应社会制度和基本道德。“守信”要求经营者信守公司赋予其的职权职责,不有意滥用权力或怠于履行其职责。设定该经营者忠实义务的目的在于规范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操守,除现有公司法已经规定行为模式外,还可以增加以下行为模式指引:(1)董事有义务告知董事会所有其知道的与董事会决策或监管相关的信息,即使与其无利益关系;(2)经理在向董事及董事会提供信息时,不得故意隐瞒或虚报或拖延;(3)董事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外披露信息,不得有意误导;(4)不得有意怠于履行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5)对董事独立性的考量,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利益上的独立性,以其行为不偏离公司最佳利益为判断标准。第二,勤勉义务方面。虽然公司具有拟制人格,但公司作为社会机构的行为能力远在自然人之上,公司经营不善不仅可能葬送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其社会影响力也不可小觑。因此公司法在信义义务体系下设立经营者勤勉义务,为的是规范经营者合理谨慎经营。出于公司类型、规模、经营范围的复杂性考虑,在吸纳美国已有成果经验上,勤勉义务可原则界定为,经营者应当尽到像出于相似位置的普通谨慎人在类似情况下一样的注意。这里设定的勤勉义务过失标准,是普通人的注意标准。在现有立法基础上,可增设以下行为模式指引:(1)应依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履行职责;(2)参与经营决策时,应尽合理可能了解相关情况;(3)理性地相信其行为符合公司最佳利益,且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基本商业道德。这种改良型的制度完善的途径,优点在于:能够较好保持现有信义义务体系,立法改革难度小,在《公司法》进行原则规定的基础上,一些细碎的具体行为指引可以通过实施细则加以补充。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目前我国对信义关系的理论基础研究不够,具体行为模式的完善虽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但信义义务立法结构的系统逻辑性仍有待加强。(二)创建新的独立的诚信义务,构建三元信义义务体系创设新的独立的诚信义务的可行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制度层面。公司法律制度是在借鉴民法理论的支持上演变而来的。传统信义义务中的忠实义务是从理论基础上推导的,经营者作为公司行为的人,在行为目的上应当为公司利益行事。勤勉义务是从侵权法的理论基础上推导的,经营者履行经营职责时不得侵害公司及相关利益人的合法利益,应此应当尽到一定程度的注意义务。而诚信义务则可以从合同法理论中找到原型,经营者应遵守与公司的协定,在面对合同不周延、信息偏在等问题时,以诚信和善意的态度履行协定职责。因此传统忠实义务设定了经营者“为公司最佳利益”的行为目标,传统勤勉义务提出了经营者“以合理的方式和程序经营”的职业能力要求,而诚信义务则端正了经营者“克尽职守、善意而为”的行为态度。从端正的“态度”出发,通过适当的“能力”路径,达到终极行为“目标”,是三元信义义务体系通过对经营者行为相应过程的规范,达到最大程度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的制度设计。美国已经暴露出的经营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传统信义义务只注重对经营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把握,忽略了行为的动机,从而导致对一些新出现的边缘性经营不正当行为不能良好规制。诚信义务的嵌入可以弥补这一不足。第二,社会道德层面。经营者诚信义务体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立法对其的吸纳体现了立法的实质的正当性。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诚信奠定了商业参与各方的合作基础。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产生了社会合作的需要,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诚信成为了合作方彼此信任、并长期交易的根基。人们只有在合作中真诚相待,不向对方传递虚假信息或掩盖真相,尊重对方权益,信守承诺或约定,忠于职守,尽心尽力,才能达到共生共荣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董事及经理掌控着公司经营权,但其能力、偏好、健康状况等外生信息很难被股东充分、及时掌握,而其态度、行为等内生信息也是股东不能轻易洞察和监控的,加之现代股东会作用的削弱以及公司的法律虚拟人格对董事及经理积极、现时的制约作用有限,董事及经理的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肆意违反诚信的行为,不但会颠覆了股东、公司与董事之间信任基础,同时也会破坏相互合作的社会秩序。美国学者富勒(LonL.Fuller)曾将道德划分为愿望道德(moralityofaspiration)和义务道德(moraliytofduty),而经营者诚信就是从社会秩序的基本要求的底端开始的,对经营者基本的义务道德要求。鉴于传统忠实义务主要在于“克服董事、经理的贪婪和自私的行为”,而传统注意义务是一种力求客观的对董事职业技术能力的判断标准,并不必然包含对董事行为时内心状态(是否存在恶信)的考察;经营者诚信义务可结合经营者主客观的状态,原则界定为,“主观诚实,真诚地认为是为公司最佳利益而善意行为;客观尽忠职守,信守法律法规、公司章程以及社会基本的商业道德。”在行为模式上诚信义务可具体涵盖以下几类行为指引:(1)坦诚披露类,包括出于诚信考虑,对非冲突利益的披露;(2)积极履行职责类,有意识地持续对其职责置之不理将导致“缺乏诚信”的推论;(3)保持独立性类,出于非经济的个人目的而做出有悖于其职责的行为将被视为对职责“缺乏诚信”。创建新的诚信义务概念的优点在于,其主客观相结合的对经营者行为的判断标准,使得信义义务体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结合社会经济的变化及时嵌入新的具体行为模式指引。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我国并非判例法系国家,法官在具体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有限,诚信义务具体行为模式的完善仍有待成文法明确规定。总体而言,方案一的制度完善设计,能达到较快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立法变革上操作更加便捷;方案二的设计,能使信义义务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加完整,但由于打破传统信义义务二元结构,理论上还将存在进一步的争论和探讨,将导致立法进程相对缓慢。但无论如何,鉴于我国外部市场对经营者的约束力远不及美国,而公司内部监控也在着美国信义义务变革前类似的缺陷,因而在吸取前车之鉴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公司法信义义务体系,应当是公司立法和学术界积极思考和采取行动问题。文章来源:中华励誌网论文范文www.zhl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