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十篇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十篇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51:17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政治思想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7.03.076

1学生综合测评目的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指标,本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主要针对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分为政治思想道德及集体荣誉、专业学习知识技能及科创能力、文体及卫生、公益活动及实践四个方面,每个类别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比例,在将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学习或者各种竞赛给出一定的分数,根据所占的比例算出总分,然后根据总分决定学生优秀与否。

它真实记录了大学生一学年的表现,转变了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发现不足,扬长补短,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毕业择业和自我发展。

对于学院管理方面,在综合素质测评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量化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状态,按阶段和类别将学生进行划分和整理,可以有效地分析出在学生自我认识方面和成长阶段不足,帮助学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分类的指导和教育,通过这真实的信息能够更加密切地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可以更加有计划的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并可以根据学生本人的发展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处理措施,真正意义上做到关注到每一个同学。

2学生综合测评数据分析

本次土木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涵盖了大三、大四的本科生,共869人,其中大三473人,大四396人,时间为2014-2015学年。学生综合测评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大三学生分布在60-70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为209人,大四学生分布在71-80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为186人,比较来看,大四学生对于自我综合测评方面的打分高于大三学生,而纵观其他阶段分数阶段,可以发现大四学生的测评分数普遍高于大三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大四同学在前一年参加的竞赛较多,奖项较多,因此分数较高。并且大四学生有部分学生已经保研及考研,有大部分学生已经签好了就业单位,对于毕业他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在评分方面占据优势。

由图1可以看出,大三年级60-70分数比例最高为44.19%,之后随着分数的提高,比例逐渐降低;大四年级71-80分数比例最高为46.97%,之后随着分数的提高,比例逐渐降低。大三和大四年级总体达标(高于60分)比率分别为94.72%和98.24%。

从大三和大四年级的测评分数分布图,对比图2的学生综合奖学金获奖比率来看,大三的特等、一等和二等奖学金比率之和为14.34%,约等于大三测评80分以上的比率之和14.38%;而大四的特等、一等和二等奖学金比率之和为18.26%,略小于大四测评80分以上的比率之和20.46%。这说明综合测评的结果与学生综合奖学金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也证明了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遍较高。

3学生综合测评的类别分析

3.1政治思想道德及集体荣誉

进一步分析学生综合测评的分数,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及集体荣誉类别中,学生的得分普遍不高,大部分集中在10-14分阶段,大三和大四的比率分别是55.81%和60.47%。这说明大多数同学都能坚持基本的政治理论学习,但在获得集体荣誉方面成绩不突出,在追求上进积极入党方面,同学的得分不高。总的来说,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集体荣誉感有待加强和提高。

3.2专业知识及科创能力

从图4来看,学生的专业学习知识技能与科创能力这项得分不高,有78.22%的大三学生和74.49%的大四学生得分为10分以下,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获得了20分以上,获得10-14分的学生比率,大三和大四分别为15.43%和16.41%。可以看出,学生的竞赛水平和科创能力一般,在和专利发明方面,多数同学没有得分,也说明同学们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术成果整理、论文l表方面需要专业指导。部分同学可以意识到拓宽知识能力和就业力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驾照或者参加专业培训及认证。

3.3文体及卫生

从图5可以看出,大三和大四学生的得分率相差不大,从分布上来看,获得的人数最多的分数段是1-4分,大三和大四分别为78.44%和78.54%。这项不得分的比率,大三和大四分别为14.16%和14.65%。由于土木学院是工科院系,学生的文体素质不高,在文体竞赛中获奖的同学较少,尤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同学是少之又少,可见在学生课余生活方面,应当加强文体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文体素质。

3.4公益活动及实践

从图6可以看出,在公益活动和实践类别中,学生的得分率不高,从分布上来看,获得的人数最多的分数段是1-4分,大三和大四分别为52.22%和57.32%。这项不得分的比率,大三和大四分别为32.56%和32.58%,这部分同学没有在学校及学院的学生组织和社团组织中任职,也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由此可见,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创新实践活动方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4结论与启示

总的来看,土木工程学院大三和大四学生综合测评的结果较好,总体达标(高于60分)比率分别为94.72%和98.24%。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1)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

(2)在科技竞赛方面,学生的竞赛水平与科创能力一般,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在学术成果整理、方面需要专业指导。

(3)由于专业学科特点,学生参加文体竞赛获奖的人数少,学生的文体素质较差,有待提高。

(4)学生在各项公益活动和实践中参与度不高,不得分的人数比率最高。

针对以上的问题,学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大力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思考创新,在课堂内外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

(2)创造丰富的学生课外生活环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开拓学生的课余爱好,提高学生文体素质,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3)鼓励学生参加对其成长有利的社团和公益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成才,先成人”,提高学生做人的德行和做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纯p.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王文锋.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素质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2

多年来,和平里九小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基础,注重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创新学生评价为导向,突出综合素质评价,增加能力评价要素,形成了“四新”特色,即评价理念新、评价内容新、评价方式新、评价校本新。改革学生评价工作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在原有学生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我们以《北京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为指导和依托,结合我校实际特点,建立了学生评价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机制

我校的评价机制为“123”式,即通过评价树立一种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评价抓住两条主线――养成教育与学业成绩,通过评价抓住三个重点――学校、家庭和社会。

我们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作为评价对象,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的认证及教育评价。其综合性体现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等),评价内容的全程性(包括目标的确立、过程与结果),评价渠道的多样化(包括同学、教师、家长、学校等多方面的评价)。

我校的评价体系涉及学生素质发展的诸多方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此外,评价体系兼顾多元主体,学生本人、同学、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最终的评价结果需要所有任课教师签名方可生效。多主体参与保证了评价的公正性,使评价更客观,提高了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重视常规评价

多年来,学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十分重视常规评价的实施。我校的常规评价包括周评、月评、期评、年评,四种评价制度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发展。

周评:在家校联系本上,学生要对本周在校的表现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同学之间再互相评价,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并写出本周寄语。同时,家长也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月评:学校每月评出“文明班级”,班级评出“小标兵”,由大队部进行表彰。

期评:每个学期要评选“四星少年”,由学校进行表彰。

年评:每年的“六一”要评选“三好学生”“校雏鹰生”“文明礼仪之星”“梅兰竹菊之星”“微笑小天使”等,并且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选出年度“和九校园之星”。

注重检查工作

我校有计划、分阶段地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填写工作,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填写三次。至学期末,学生的评价手册应填写完整、规范,无空项。

学校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计划中,定期检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填写、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总结、反馈。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3

【摘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的客观实际,我校以培养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制定实施了“(技能+特长)×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态度的培养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为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高专特长培养态度培养对策研究

一引言

随着1999年扩招后大学生人数的飙升,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业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因此,我校创新实施了“(技能+特长)×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培养的目标是“学生技能过硬、特长突出、素质优良,行为规范”。几年来,学生管理工作在“(技能+特长)×态度”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做了大量具体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不断提高,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本文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长、态度两个因素,对班级实施的管理策略进行探究。

二.理论基础及政策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列为重中之重,把综合素质培养列为核心任务。十六大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十七大又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态度培养属德、美的范畴,技能培养属智的范畴,特长培养属体、美的范畴。本文针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长、态度两个因素,结合日常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探索研究,积极提出应对措施。

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进程。

首先我们围绕学生态度培养,完成了学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12346人才培养工程(1是一份诚信承诺书,2是每月两次主题班会,3是编写三本手册,4是四个教学模块,6是六项精品活动)和学生日常养成教育60件事等。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工作实际不断调整、完善、归纳总结为:“方案”是主体,“活动”是主线,“评价”是途径,“管理”是保障的工作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熏陶、理解和实践中,使设定的目标逐步成为学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人生目标。

3.1、以“4520培养法”为主体,建设特长、态度培养的软件平台。

学校将学生的特长和态度培养系统地归纳为“4520”培养法,即4个阶段5个篇章:第一阶段为入学阶段,主要从礼、御、规、习、统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安全防护、校纪校规、文明修身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第二阶段为学习阶段,主要从教、养、练、管、熏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技能特长以及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第三阶段为实践阶段,主要从践、塑、拓、融、承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自我,提高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推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第四阶段为毕业阶段,主要从恩、志、业、适、心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恩、立志、择业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每个模块设置了培养内容和目标,通过具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贯彻实施各模块的教育内容。

3.2、以“大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建设特长、态度培养的硬件平台。

大学生实践活动作为大学课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2.1、以特长班,专业沙龙,社团为途径,强化学生特长培养。我校共开设特长班7个(书法、管乐、排球、篮球、舞蹈、葫芦丝、陶笛),社团16个,特长班采用学分制管理,通过特长展示活动检验教育成果。如举行校园十佳歌手、“创建杯”校园艺术周活动等,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实践、发展、提高。

3.2.2、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坚定学生学医为民的理想信念。开展“学医为民”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建立林甸县四季青镇、太康县克尔台乡等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2.3、以书香校园活动为主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举行了学习党史和弟子规活动;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实施方案》;结合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等重大纪念日,开展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3.3、以实施《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细则》为途径,建设特长、态度培养的激励平台。

班级根据学校的学生管理手册为蓝本,学生考核为参照,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形成《综合素质量化考核细则》,细则结合我校培养模式分成技能、特长、态度三部分,权重分别占40%、30%、30%。技能即理论和操作成绩;特长包括参加特长班,社团和班级、系部、学校各类比赛参与及获奖情况;态度包括日常管理,操行表现,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量化考核中的分数增强学生成就动机,提高和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

3.3.1、管理到位——干部责任激励。坚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相信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由班级干部制定、实施、监督、辅导员作指导。学生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客体,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自我管理驾驭自己、发展自己。

3.3.2、数据说话——个人公平激励。考核力求做到全员参加,严密组织,及时统计,精选指标全面评价。通过详化,细化的考核方案把学生从简单的行为约束提升到能力培养的高度上,形成良性互动,使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3.3.3、全员参与——团队精神激励。量化考核不仅有班级个人考核,而且包括班级与班级的横向考核,这项制度的施行,将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紧密结合,个别不努力的学生成为集体教育对象,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体,形成一个积极向上、活而不散的集体。

四.结论

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客观实际,以培养人才为最终目标,立足于我国高校的发展实际对高校扩招后学生的管理、综合素质等问题进行相关研究。理论上,将在高层次上开展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评估和策略、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实际上力争通过促进提升学生的态度、特长培养的同时,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形成适应我国现代高校发展和适应社会人才需要,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民族的强盛,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洁.人本主义学习论对素质教育的启示[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4(4):58-61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兴趣

“中学物理综合教学法”(简称:综合法)是80年代中期由旬阳县教研室赵会川同志主持研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我市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综合法”强调针对不同的教学实际,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合理选择、组合并综合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双基、培养创新能力之目的。特别是在当今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该教学法又有了新的内涵,显示出了较强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综合法”的四种基本方法

1.讲授法:讲授是教师教学过程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语言、板书等向学生叙述、描绘物理现象,系统解释和论证物理规律。

2.自学法:就是通过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自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而“综合教学法”中所讲的“自学法”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自学,通过在课堂上的自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用。

3.讨论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根据教材中的问题或者是教师有意识设置、提出的问题,开展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讨论的方式去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4.发现法: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对物理实验、生产活动和生活实践的观察、探究而认识物理现象、总结物理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知识结构的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知识结构理论”中,提倡采用发现法的教学。

二、“综合法”四种基本方法的关系

“综合法”中四种基本方法的关系并非是同一层次上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整体与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把“综合法”看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中根据不同需要,适当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的组合,那么“综合法”就可以成功的实现“整体大于各个部分总和”的整体优化目标。这是因为:

1.“综合法”不是把四种基本方法做简单地拼凑,它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四种教学方法的有机整体,因而它具有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和控制教学过程的功能,并使各个因素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减小相互间的损耗和摩擦。

2.“综合法”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组成它的各个因素的性能,但是,它却可以产生出诸如灵活性、互补性、系统性、可控性等一系列远远超过个别因素的新的性能。使课堂教学活动灵活多样,各种方法相互补充,教学程序科学、系统,利于调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3.一旦四种因素中的任意一个脱离了“综合法”,那它就不再是构成“综合法”的因素之一,同时它也就丧失了作为“综合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综合法”就像一个多元函数,它是随着四个变量(教材特点、学生基础、教师特长、学校条件)的改变而变化,适当的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相组合,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发挥特长、灵活运用、有机综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综合法”的素质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综合法”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物理教学论为理论基础,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材为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宗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

1.“综合法”以教学实际为依据,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方法组合,博采众法之长,因而其囊括性强、适用范围广,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效的加强双基、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

2.“综合法”以信息论、控制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通过讲解、自学、讨论、研究等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转换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大脑产生一些新异的刺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以长久保持,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3.“综合法”能根据学生基础、教学内容、教师特长和学校教学环境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方法选择上,既考虑了学生的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为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同时又考虑了教师的特长,因而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其教学风格。

4.“综合法”是针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而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坚持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实验为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采用归纳、分析、推理的方法来获取“未知知识”。因此,它能满足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符合物理学的学科特点。

综上可见,“综合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它与过去那些单一的、僵化的教学方法相比,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无疑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会川.用综合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试验[J].物理通报,1986(1).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教师评价;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032-04

abstractthispaperillustratesbythecaseofSichuan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extractsteachingevaluationfactorintheirteachingevaluationindexsystemwithmulti-level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analyzesteachingevaluationindicators,modelandcarryingitoutandcombiningthequalitativedescriptionandanalysis,andestablishesevaluationindexsystem.itevaluatesthestatusofappraisalfromanumberoffactorstoreducetheerrorthatsubjectiveevaluationofteachingthetraditionalfactorswillensurethefairnessontheevaluationresults.

Keywordsteacherevaluation;multilevel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indicators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教师评价模型有三类:学生打分评教法、层次分析评教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评教法。学生打分法易操作,但准确性不高,主观性强[1];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计算量大,需要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和矩阵的阶数是否相等,需要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一致性,而且当判断矩阵不一致时需要通过若干次的调整、检验才能具有一致性,数据量和操作都比较复杂[2]。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模可以将一些边界模糊、不容易量化的因素量化,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教学评价方法[3]。

1多级模糊综合评教模型建立――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

四川民族学院地处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发展。其作为新建民族本科院校,欲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跨越式发展,须积极探寻符合自身实际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其科学性、公正性至关重要。文中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四川民族学院现有的评教指标进行建模分析,以期为其他评价提供范例。

教师评价因素――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四川民族学院教师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所占的分数分别为30分、30分、25分和15分;二级指标包括观点正确、层次清晰、信息量适度等。具体指标和单个指标的总分如表1所示。

将四川民族学院评教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定义,其中一级指标用C={C1,}集合表示,二级指标用Ci={Ci1,Ci2...Cij}集合表示,根据单项指标的总分数,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设定衡量尺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个等级,表示为S={S1,S2...Sn},建立四川民族学院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满意度分成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这五个等级,再设定这五个等级相对应的分值为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

2多级模糊综合教师评价模型实施

选取四川民族学院中100名学生,采用表1的各项指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名教师的同一课程进行打分评价,将结果用单因素评判矩阵表示,其中教学内容关系矩阵为R1、教学水平为R2、教学效果为R3、教学态度为R4。

因为a值结果求和不为1,对a进行规整处理,并将最后分数换算成满分为100分所占的分数。由公式(8)和公式(9)得到:

通过多级模糊综合法得出100名学生给该教师打的分数v′为91.7分。为了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让参与实验的100名学生根据表1的评价方法,采用打分法对该教师进行打分,将总分除以学生人数,最后该教师所得分数为90.3分。假设欲将该教师最后得分提高1分,采用学生打分法只要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1分即可;而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任意增加1分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该方法中每个指标所占的权重不同,而且要通过多级模糊运算,可见比打分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3结论

本文将四川民族学院现有的评教体系通过多级模糊评价法进行建模并实施,用指标作为影响因子,建立评判指标和衡量尺度等级的关系矩阵,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一直指标和关系矩阵进行模糊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再进行二级评判,最后对结果进行规整,换成百分制,得到实验教师最后综合得分是91.7分。同时用打分法进行对比实验,让参与实验的100名学生根据原有的评教方法,对该教师进行打分,最后算出平均分为90.3分。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主观性强,公正性得不到保证。采用综合模糊评价法进行建模处理的方式,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减小了因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从而保证评价的公正性,以达到保障教学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炳海,申继亮.美国教师评价的发展历程与评价模型研究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9(5):73-76.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6

论文摘要:按现行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笔者分析了实验教学目标和专业教学要求,找出了现行实验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安排,构建目标定位准确的实验教学框架的具体设想。

实验教学是工科高等院校教学与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之~,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培养科学思维、锻炼应用技能、孕育创新意识和历练坚强意志的重要环节。研读教育部颁布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实验教学更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指标体系的7项一级指标中有4项与实验教学直接或间接相关,44个主要观测点中直接有关的有5个——实验室状况、四项经费投入、实验室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

笔者对创新实验室建设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与探索,先后获得淮阴工学院教学改革重点课题和江苏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资助,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p叫;通过实践探索,完善并细化了规章制度、管理文件和教学文件,规范和强化了实验教学选题和组织,补充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三性实验”,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课题为导向”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欲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理念,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也灵活多样,根据教学进度和自主学习计划,选择考试时间、考试形式;与此同时,对开放式实验教学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形成了研究靠科学、开展有计划、实方钷有依据、监督有制度、考核有目标的一整套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2008年,笔者进一步研究了专业教学规律和实验教学改革。

一、实验教学目标与专业教学要求的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的国力提升、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仍然滞后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在大学生的实践应用、动手能力、团队意识、创新素质和创造愿望的培养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行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并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蝌。通过不同实验项目的教学,一方面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的形成,在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养成科学求真的态度、严谨周密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以后,出现了“大土木”的专业概念,专业涵盖面广,包含了原有的房屋建筑、交通土建、桥梁工程、岩土工程等,专业内涵的调整需要培养出厚基础、宽专业、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工程规划和研究能力,能在土木工程项目中从事设计、旌工、监测、管理等工作。

土木工程项目的投资一般比较大,涉及范围和部门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社会性和综合性。土木工程项目受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显著,具有极强的创新性。教学上,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关注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同时,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工程的社会性和综合性,这些都集中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中。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的整合与优化

(一)现行教学内容及安排上的问题

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教学计划无法真正贯彻落实开放性实验教学,缺乏总体培养目标框架下的实验教学定位,绝大多数实验以课程为核心,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为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服务,阻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验以课程为核心,实验学时分散在相应的课程总学时里。所有实验教学全部附设在相应的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程共有14门,占总课程门数(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大学语文、思想品德、体育、军事理论等课程除外)的比例为30.43%,实验教学总学时220学时,比例14.1%。

2.专业课实验教学分散,比例偏低。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的形成恰恰依赖于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在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在内的43门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的课时有1l门,比例为25.58%,学时比例只有8.96%;专业限选课应选的18个学分,实验教学学时比例只有5.56%;专业任选课的8个学5学生选择开设科目中没有一门开设了教学实验课开设4学时实验的1、7,8学时实验的6门,课时偏少,仅为课程的系统性和严密性服务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尚未进入实验室,学生就知道结论,无须准备和操作,就可以“创造性”地得出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所谓的综合性实验并没形成课程之间的渗透和贯通,而且只有3课时,综合性实验的综合程度、创新性的体现可想而知。

3.实验教学安排不连贯,内容存在重复。大学一年安排了大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技术、VB程序设计公共基础课实验。开设专业教学实验的11门课程,分布在第三至第七学期,其中第三学期1门、第四学期3门、第五学期4门、第六学期1门、第七学期2门。实验项目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以钢筋和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性能为例,在“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工程结构检测与鉴定”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上既有交叉又有重复,每~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都重复介绍设备的使用等内容,既浪费了有限的实验学时,又挫伤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积极性;再如“CaD基础”和“结构CaD”的教学任务不明确,重复的内容浪费了时间不重复的衔接不紧密,使学生难以适应。

4.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在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体现。尽管学院的有关文件规定学生自主完成的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成果可以替代毕业设计成果,但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仍然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工程设计,如工程总量图纸数量、施工方案等内容。

(二)整合与优化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的形成为出发点,将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方案的总体功能,以工程为背景,将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实验教学和其他实践环节分解整合,以功能实现为目标,构建实验教学模块和体系,根据体系结构设计模块功能。

目标是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关键问题是整体方案的探索与形成。具体工作包括:研究实验教学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和地位,搭建科学的实验教学框架;调整实验教学方案,整合实验课程,调整教学计划,拟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管理,保证实验教学四年连贯发展。基本形成一年级学会设备使用和仪器操作,二年级能够组织实施验证性实验,三年级能够独立完成综合实验,四年级可以提出创新实验;探索循序渐进、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框架体系,构建理论创新、实践突出、分工明确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三)教学整体框架的设计

总体思想和目标确立之后,走访设计、施工、检测、监理和管理等行业,调研各行业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基本要求,分析从业要求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差距。然后,分析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教学内容及安排,立足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整合教学部分,优化课时分配,探索结构合理、循序渐进、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框架,努力使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一致。实验教学整体框架由四个模块组成,形成有机整体。

第一模块。功能: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教学的意义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了解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掌握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过程,掌握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敬业精神。时间:第一学年。

第二模块。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帮助学生验证一些有价值的定理,观察一些特殊的现象,掌握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掌握材料性能的检测方法和判断依据、学会从数据中分析现象和结论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间:第二学年。

第三模块。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构件、基础工程、路基路面、桥梁工程等实验与检测方法,掌握相关的检测标准,了解行业检测报告的格式与填写要求,能自主设计构件承载力、变形等类型实验的方法和程序。时间:第三学年。

第四模块。功能:掌握材料现场抽样和检测方法及判断依据,掌握常用的现场检测设备及无损检测方法,能进行结构实验建模及结构分析,能完成建筑结构、路面结构、桥梁结构、桩基结构的实验方案设计和检测。时间:第四学年。

四个模块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符合认知规律,满足教学目标,以创新素质培养为主线。四年的实验教学,学生犹如进入一个实验教学的艺术长廊,首先了解实验这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接着了解并掌握该艺术的创作工具和表现技法,然后接触技法训练和艺术创作,逐步掌握艺术的精髓和理论评价标准,最后,完成多个作品的创作和分析评价,带着基本成熟的艺术理论和娴熟的创作技能走出这个特殊的艺术长廊,成为一个专业概念明确、专业素质全面、工程素养深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内容整合与优化安排

内容的整合不能只做加法。将实验教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任务由外系教币承担,设备也不在本系,如大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等;第二类是内容自成体系,设备相对独立,主要有土木工程测量、CaD基础和结构CaD;第三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第一类和第二类的所有开设实验教学的科目。

反复论证,综合考虑行政管辖、教学内容和设备管理。第一类和第二类实施现行的教学安排,要求内容上精练并作相应的补充,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管理上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第三类实验教学,从课程上看,全部是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从设备上看,全部设备在本系实验中心,从任务上看,全部由本系专任教师承担,为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和优化实验教学安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充分的条件。

整合充实教学内容。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毕业后能在土木工程项目中从事设计、施工、检测、监理和管理等工作。经过整合与补充,形成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完整的实验教学系统教材——《土木工程实验概论》、《土木工程材料的工程性能检测》、《土木工程实验技术基础》、《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土木工程结构检测》。

三、实行专业班主任制和导师制

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体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对本科生四年学习实行全程引导和指导。一、二年级实行专业班主任制,主要职责:(1)关注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习计划;(3)指导开放性实验的进度计划,指导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三、四年级实行导师制,主要职责:(1)关注学生政治思想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2)指导创新实验教学,包括选题、方案、计划、试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3)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创造条件;(4)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5)在报考研究生和就业方面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面对考研和就业的激烈竞争。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土木工程项目具有很强的实践陛、综合性、社会性和创新性,在关注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和人文素质提高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二是先进的实验条件和开放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概念、专业素质和工程素养,还需要整合现行的实验教学内容,优化现行的实验教学安排,搭建循序渐进、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框架体系。三是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下,整合补充实验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系统教材,内容不重复,过程不间断,循序渐进,与理论教学同步,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保障了教学效果。四是专业班主任制和导师制可以全程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大学阶段学习,贯彻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目标框架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平于),2004-8-1.

[2]孙文彬.构建多层面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6,(3).

[3]孙文彬.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

[4]孙文彬.开放性实验教学的选题[J].文教资料,2006,(10).

[5]孙文彬.谈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的评价[J].文教资料,2006,(10).

[6]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基础教育;公民素质;显示度

一、背景及意义

提高公民素质是使我国由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的有效手段。人才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关键、是基础。而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奠基工程。

进入新世纪,不少国家(地区)赋予了公民素质教育新的内涵,更加重视公民素质的提高。例如,欧盟提出的苏哥拉底(Socrates)计划,旨在强化“欧洲域”意识(europeanDimension)、培养积极的世界公民;在日本,公民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则为选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育学生作为公民所需的知识和基本素质”。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有识之士指出,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在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尽管是显然的、公认的事实,但本研究的侧重点不是进行理论的思辨,而是进行实证的调查以及数据的分析处理,并进行初步数学模型的建构。根据所查阅的文献,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主要关注公民素质的现状和公民教育的重要性。美国教育杂志《phiDeltaKappa》一项持续33年的调查显示:学校的核心使命在于培养年轻人公民素质的信念,没有随时间变化而动摇;“袁克敏等人围绕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进行了调查,对影响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剖析;何向东等人关于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现状调查证明,人的素质与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正相关性。”

然而,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尚缺少用实证调查的方式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基础教育对提高公民素质所起作用的研究。至少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研究。本研究的概念界定及问卷设计具有独特性、新颖性;调查涉及面广、样本大;数据的类型多,分析处理难度很大。本研究对于应用数学方法和统计工具研究教育问题是大胆的尝试,对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是有益的探索,也为研究其他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本概念的阐释

(一)公民素质

公民素质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一种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它具有稳定性,代表着个人的品格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学派、不同时代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关于公民素质的构成,有多种划分方式。比如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本研究采用五分法,将公民素质划分为五个维度:思想品德素质(以下简称“思品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下简称“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以下简称“劳技素质”)。进行这样划分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第一,比较全面,各种素质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第二,认同度较高,各种素质的具体内容既包括传统意义上对公民素质的理解,又较好地结合了时展所赋予公民素质新的含义;第三,比较科学,指标体系明确,条目较清晰,便于维度的再划分,便于进行科学测量与评价。

(二)显示度

就目前所查阅的文献,在教育学领域,较少涉及显示度的概念,对显示度的认识也尚无定论。本研究将“显示度”界定为“作用或者重要性的显现程度”,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是指基础教育对于公民素质提高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显示程度以及社会对其了解认同的程度。

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刻画显示度:一是从影响因素的角度,除遗传因素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皆有影响,通过对几个因素的比较分析,探讨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二是从影响时间(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公民所受基础教育的程度与公民素质高低之间的关系;三是从影响范围(五个维度)的角度,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各个维度的影响情况。

三、研究假设、思路、方法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育人活动,同时也是完善个体的素质结构、提高个体综合素质的活动。为此,本研究的假设是: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讲,所受基础教育年限越多,人的素质越高。

本研究以现状调查为基础,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基础教育与公民素质提高的相关性,探讨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影响和作用,所采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2.0。

四、问卷的编制以及调查样本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问卷的编制以前文所定义的公民素质结构为基础,划分为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以分量表的形式出现。在参考国内外相关内容的著名量表基础上,根据理论构架和实践要求自行编制题目。问卷先后共进行两次试测,分别在重庆市的两个公共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对象共362名,通过试测,剔除题意不明、有歧义且不能满足相关心理测量学指标的题目。所有题目均采用Liket5点记分:1表示完全没有、2表示可能没有、3表示说不清、4表示可能有、5表示肯定有。最后确立了包含31个题目的正式问卷,经信度检验,其克伦巴赫α系数=0.852,这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在内容效度方面,我们邀请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对问卷题目所反映的行为样本的代表性进行判断,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在结构效度方面,绝大部分分量表之间呈中等程度相关,符合量表编制的一致性与异质性的要求。

(二)问卷的调查样本分析

本次调查集中于2007年6-7月,由专门的调查人员,在重庆市选择了颇有代表性的酉阳县、忠县、巴南区、北碚区四地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832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811份。巴南区属于主城区,北碚区属于主城区,也是城乡结合地区,忠县处于较贫困的农村地区、酉阳县处于贫困的偏远农村山区且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经统计,样本的具体情况如下:从年龄上划分,5~6岁占2.6%,7~17岁占32.2%,18~24岁占13.8%,25~34岁占15.7%,35~44岁占16.2%,45~59岁占14.9%,60岁以上占4.6%;从文化程度上划分,学前占3.7%,小学占11.1%,初中占36.5%,高中占32.4%,大学占14.5%,研究生占1.8%;从职业划分上,学生占34.8%,工人占12.7%,农民占11.0%,干部占8.1%,教师占8.8%,医务工作者占7.5%,商业人员占8.0%,个体户经营者占6.1%,其他占3.0%。

因此,从总体上说,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充分体现了区域、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诸多方面的代表性,过程符合随机抽样的要求,结构较为合理,反映了重庆市公民的基本状况。

五、数据的分析及研究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其中第一、二部分内容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前提与逻辑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前两部分内容的推演与深化。(一)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分析及结论

根据调查数据,对公民素质与影响公民素质形成的各项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学校、社会、遗传及其他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5、0.638、0.316、0.114、0.090,且它们与公民素质均成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水平。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学校与公民素质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说明影响公民素质的首要因素是学校教育,亦即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结论一:学校教育是提升公民素质的主渠道。

(二)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分析及结论

1.不同学历的公民素质得分总体描述

由表2可以看出,公民的综合素质随学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从学前到小学,综合素质均值增长率为92.47%,从小学到初中增长率为17.68%,从初中到高中增长率为10.19%,从高中到大学增长率为2.53%,从大学到研究生增长率为1.14%。以受过大学教育的对象为参照,基础教育阶段的贡献率58.93%,这充分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对公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由上分析看出,学校教育对提升公民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随着公民所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公民素质基本上都呈现较稳步增长的态势。

结论二:所受学校教育的年限直接影响公民素质的高低。

2.不同学历公民总体素质的差异性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检验不同学历公民素质的差异。我们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各个层次学历之间的综合素质得分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21.729,p=0.015)。

为了明确哪些层次之间存在差异,我们进一步作了组间的两两比较,见表4。

表3表明,不同学历层次的公民综合素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表4表明,学前与其他学历层次的公民之间在综合素质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初中、高中学历的公民素质存在显著差异,但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公民之间综合素质的差异不再显著。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是明显的;高等教育对公民素质的提高虽也有帮助,但作用不再明显。因此可得到基础教育阶段是其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结论三: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三)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初步模型的构建及结论

前文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有显著作用,基础教育是公民素质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了进一步定量刻画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显示度,构建基础教育对公民素质提高的初步数学模型,在(一)(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作了较深入的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1.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线性关系分析

为更进一步明确教育年限与公民素质的关系,我们根据有效问卷的数据,以“教育年限”为自变量、“公民综合素质得分”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如下:y=9.543+0.835x,其中y为公民综合素质得分,x为教育年限(各种学历对应的教育年限为: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学16年,研究生19年)。

为了验证该方程式是否具备统计意义,我们对该等式进行了回归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5、表6为方差分析与模型综述结果。我们知道,当回归系数显著性概率值小于0.05时。回归式具有统计意义。在本次检验中,表5中的F=60.696.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

表6的模型综述表明,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为R=0.878,说明二者(综合素质和教育年限)关系密切;R2=0.771,说明变量x可以解释变量y的77.1%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与公民综合素质的关系可以用如下方程表示:y=9.543+0.835x。这说明学校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影响表现为直接的正相关。

结论四:所受基础教育的年限与公民素质呈正相关关系。

2.公民综合素质与五种素质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了解五种素质对公民综合素质的影响程度。

以五种素质得分均值为自变量,以综合素质总分均值为因变量,应用全回归法,结果见表7、表8。

首先对回归方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由表7得知F=147.275,p=0.000<0.05,所以该回归方程有意义。随后得出回归方程为:y=1.740x1+1.747x2+1236x3+1.017x4+1.097x5+1.718(系数的大小表明对总分影响程度的大小)。其中,总分为v,法律素质为x1,文化素质为x2,劳技素质x3,健康素质为x4,思品素质为x5,可见,对综合素质影响比较大的是法律素质、文化素质两项,比较低的是健康素质、思品素质两项。

从多元回归方程式可以看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法律素质和劳技素质的作用都是正面的。同时,各种素质对综合素质的影响系数大小不同但是都有显著性意义,这说明基础教育对公民各项素质形成的影响并不均衡,具体表现为:基础教育对法律素质和文化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强;基础教育对思品素质和健康素质形成的影响较弱。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onenvironmentalqualityofshallowgroundwaterinthedongtinglakearea

liuchang-ming1,pijian-gao1,xiaojiang2

(1.the402ndteam,hunanprovincialbureauofgeologicalandmineralresourceprospecting&development,changsha410014,china;2.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na)

abstract:basedonareportfinishedin2009aboutthewatersupplysecurityandshallowgroundwaterquality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ofthedongtinglakearea,thispaperpresentedan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forshallowgroundwaterinthedongtinglakearea,.theassessmentwasconductedbyreasonablyselectingtwenty-fourgroundwaterpollutionfactorsandemployingthedoubleweightfactors(concentrationandtoxicity)and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s.thegroundwaterqualitywascharacterizedusingtripartitemethod.thispaperprovidesaguidelineforthescientificexploitationofgroundwateraroundthedongtinglakearea,andalsohasimportantimplicationsforlocalgovernmentsonthenewruralconstruction.

keywords:thedongtinglakearea;shallowgroundwater;environmentalqualityevaluation洞庭湖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农村居民多就地建井取水解决生产及生活用水问题,但区内地下水资源,尤其是浅层地下水资源环境质量变化较大,部分水质较差,不宜直接饮用。目前,区内农村居民对地下水资源状态不了解,只能就地建井取水,因饮水引发人体疾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新农村建设中饮水安全出发,对洞庭湖区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

1工作区范围

工作区包括湖南省长沙市区(5个区)、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市(局部)、浏阳市(局部)、株洲市市区(4个区)、株洲县、湘潭市区(2个区)、湘潭县、韶山市、岳阳市区(3个区)、华容县、汨罗市、湘阴县、临湘市(局部)、岳阳县(局部)、益阳市区(2个区)、南县、桃江县(局部)、沅江市、常德市区(2个区)、澧县、津市市、临澧县、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局部)、石门县(局部)。共涉及18个区、22个县(市)和15个县级国营农林渔场,总面积396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841%。工作区现约有1892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99%。人口密度大,为485人/km2。

2地质环境与地下水地球化学背景条件

区内地层出露较完整,从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发育。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和洞庭湖冲湖积平原,占工作区面积的6244%,周边岗地区有基岩出露,其主要地层有第三系(e)、白垩系(k)、石炭系(c)、泥盆系(d)及板溪群冷家溪群(pt)等。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按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类、碳酸盐类、碎屑岩、基岩类,其中,松散岩类分布范围最广,约占工作区的8512%,基岩类约占703%,碎屑岩类约占692%,碳酸盐类约占093%,主要重金属元素在各类型地下水中表现不一(见表1)。洞庭湖区地下水中铁离子的浓度受ph值及氧化还原反应影响很大,受洞庭湖区中心平原地下水还原环境影响,洞庭湖区地下水铁、锰含量较高,大多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洞庭湖区1720个浅层地下水样[2]中,铁检出率为8256%,含量平均为213mg/l,最高达465mg/l(1060号点)。铁在各类型地下水中,以松散岩类孔隙水背景值最高,碳酸盐岩裂隙水的背景值最低。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地下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指数评价法、模糊集理论方法、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物元分析理论与可拓集合方法、投影寻踪模型法、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等。在众多的评价方法中,模糊综合评价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类型水体水质的评价中。本次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

3.1评价步骤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步。

①建立污染物各单因子指标的集合u={u.1,u.2,…,u.n},元素u.i(i=1,2,…,n)为影响环境质量的各污染的实测值。

②建立水质分级标准集合,k={k.1,k.2,…,k.m},其中,元素k.j=(1,2,…,m)为各污染物所对应的水质分级标准值。

③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即r=[r.ij]

④建立权重模糊矩阵a。

⑤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

3.2浅层地下水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3.2.1污染物各单因子指标集的确定

根据取样分析结果和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特征、原因,考虑到地下水对人体、社会、生态、环境等的影响,本次评价选用ph值、so.42-、cl-、总fe、mn、cu、zn、mo、co、酚类、耗氧量、no.3-、no.2-、nh.4+、f-、氰化物、hg、as、se、cd、cr6+、pb、be、ba等24项污染物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集。

3.2.2水质分级标准集的确定

地下水分级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本次分级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 3.2.3模糊关系矩阵的确定[3]

在水质评价中,模糊关系矩阵是反映评价因子对各级水隶属度的一种转化关系,通常,用线性隶属函数确定各评价因子对各级水的隶属度的计算公式为:

按照上述计算公式,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1720个水样的24项评价因子进行各级别隶属度计算,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3.2.4权重集的确定

地下水评价参数对环境影响是不同的,综合污染作用不是各污染参数单独作用的简单叠加。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各污染物之间,常常存在“抵消”或“协同”作用,从而削弱或加强其对环境的影响,在综合评价中应赋予它们不同的权重。但是,如何正确地选用权重仍是目前水质评价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水质评价方法一般采用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而对于洞庭湖区一些重金属污染和某些对人体影响较大的污染物,因污染物个体的毒性级别不同,污染物浓度超标赋权法有可能掩盖某些低浓度元素的毒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将污染物的毒性级别纳入权重考虑,以反映各元素浓度和毒性的综合作用。因此,研究采用浓度和毒理性双权重方法进行评价,即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超标和毒理性作用。

考虑污染物的浓度和元素的毒性特征,得到两个权重模糊集α和β。

β.i—根据浅层地下水污染元素的毒理性质,人为给予的权重序列,且∑β.i=1。

②毒理性权重的确定。根据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和污染元素的毒理性质,将24种评价因子依据其可能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大小分为六大类,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权重取1,相对最小的取0005(本来可以取0),具体分类与权重取值如表2。

第六类so.42-,cl0.005③综合权重的确定。根据(4)式计算出污染物浓度的权重α,按表2查取毒理性权重β,最后求其模糊集的代数积,并归一化,得到综合权重的模糊矩阵a:

a.i=α·β∑ni=1(α.i·β.i)(5)

最后将α和β系数代入(5)式,即可得到综合评价所需的权重矩阵a。

3.2.5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是通过模糊关系矩阵r和权重矩阵a的复合运算而进行的评价。在建立了r和a之后,就可根据模糊变换原理求b,即:

b=a·r(6)

本次采用加权平均模型m(·,+)矩阵相乘算法,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水质等级。

4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4.1分区原则

4.1.1地下水质量分类

本报告所指地下水质量分类主要针对生活饮用水而言,将全区浅层地下水划分为优质地下水、合格地下水和不合格地下水三类。分别给予特殊定义如下。

优质地下水:指按照生活饮用标准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为一、二类水质的地下水,该类地下水基本未遭受污染,可以直接饮用;

合格地下水:指按照生活饮用标准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为三类水质的地下水,该类地下水局部可能遭受少量元素的污染,但可以直接饮用或稍加处理即可饮用;

不合格地下水(又称较差水):指按照生活饮用标准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为四、五类水质的地下水,该类地下水普遍遭受污染,而且污染元素数量较多,必须加以处理才能饮用。

4.1.2地下水质量分区

以地下水环境质量类型为依据,分为优质水、合格水及不合格水三个大区;以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行政单元为亚区划分依据,按相邻相近原则综合确定。

4.2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根据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质量分区统计,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好,见图1。图1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区图

fig.1partitionofshallowgrandwaterofdongtinglakearea

优质水区: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周边低山丘陵地区,分布面积约为155852km2(不含水域面积),占全区面积3937%,其中综合评价一级水占1676%,二级水占2261%。该区内地下水水质好,无污染,有毒有害元素含量少,适宜直接饮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积极开发利用。

合格水区: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周边丘陵岗地、河谷阶地地区,分布面积约为10391.4km2(不含水域面积),占全区面积的2625%,综合评价等级为三级。该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有毒有害元素含量一般未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适宜直接饮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积极开发利用。

不合格水区:主要分布于澧县-安乡-沅江-南县-岳阳一带的广大地区,分布面积约为1204152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344%(不含水域面积),其中综合评价四级水占1883%,五级水占1576%。该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差,部分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不适宜直接饮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避免取用或直接饮用该地区地下水,确需取用时,应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直到满足卫生标准后才能饮用。

5结论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地下水中24项污染物因子的浓度和其毒性特征,并以《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地下水总体质量较好,湖周低丘岗地区基岩及河流冲积地层分布区(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等)地下水质总体较好;地下水质量较差的地段主要分布在洞庭湖中心湖积平原地区澧县-安乡-沅江-南县-岳阳等地区,影响因素以总fe、mn、ph值、no.2-、nh.4+为主,但可以采用简易物理化学方法(如曝气)处理后饮用。利用本评价结果,可以在农村集镇、企业或独立居民提供找水方向,为当地政府部门在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实用的资料。针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特点,为该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制定饮水安全工程和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了具体对策与建议:①因地制宜选择优质或合格的地下水水源,②合理选择水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③科学普及地下水地球化学知识和卫生知识,科学调整饮食结构,④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和环境执法力度,对工矿企业三废排放、农药化肥生产进行及时监测,防止人为污染地下水。

参考文献:

[1]刘长明,皮建高,林中湘,等,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浅层地下水质量及安全供水研究报告[r].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liuchang-ming,pijian-gao,linzhong-xiang,etal.researchreportonshallowgroundwaterqualityandwatersupplysecurityinthenewruralconstructionofthedongtinglakearea[r].changsha:hunanpressofscienceandtechnology,2010.(inchinese))

[2]骆检兰,苏正伟、江西根,等,湖南省洞庭湖区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r].2006.(luojian-lan,suzheng-wei,jiangxi-geng,etal.theinvestigationreportongeochemistryin1:250000multi-objectiveregionsofthedongtinglakeareainhunanprovince[r].2006.(inchinese))

[3]张俊福,邓本让,朱玉仙,等.应用模糊数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zhangjun-fu,dengben-rang,zhuyu-xian,etal.theapplicationoffuzzymathematics[m].beijing:the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1988.(inchinese))

[4]沈照理,朱宛华,钟佐燊.水文地球化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shenzhao-li,zhuwan-hua,zhongzuo-shen.basichydrogeochemistry[m].beijing:thegeologicalpublishinghouse,1993.(inchinese))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9

[摘要]在有关建筑业管理专家和企业高管的调研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方法建立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影响体系的评价模型,计算综合评判值作出决策,旨在为建筑业管理者提供内部控制管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建筑业;内部控制;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5-0004-04

0引言

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业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型驱动转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如何适时调整战略管理决策,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管理手段的内部控制,适时调整也迫在眉睫。由于建筑业工程周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工程点多、面广,加上露天作业,现场认证,产品单件较多等行业特性,给建筑业内部控制的调整带来了诸多困难。从目前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不力,出现了管理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缩小等情况,面临的各种风险日益增多。

1建筑业内部控制及内部环境要素

内部控制是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下,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性原则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项基本要素。

内部环境,根据因素论的观点,可以定义为企业边界以内的、能为企业所掌控的、在企业决策行为中纳入直接考虑的相关物理和社会因素的全部。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决定了内部控制的基调,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从而促进公司的规范运营和健康发展。内部环境,对其他环境要素具有刚性约束,其他要素对内部环境也具有优化的需求,需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环境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整合效果。依据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将内部环境分为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评定员工的能力、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源政策、发展战略。

在内部控制框架下,内部环境要素是风险评估、控制活印⑿畔⒂牍低ê图喽降纫素的基础,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内部环境各要素本身就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了董事会、财务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监督检查五个要素作为内部环境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的影响力。

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按公司或企业章程设立,由股东会选举,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衔接的枢纽,是内部控制框架的核心,而其核心地位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安排来实现的。所以董事长的综合素质,董事会权利集中度、董事会召开的频率和董事会的规模,是决定董事会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财务管理活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同时可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构建内部控制的监督反腐体系。所以财务部门的独立性、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财务岗位的设置等因素,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成效与否。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文化是企业的意识形态和精神形态,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意识及工作环境氛围。企业技术制度创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企业和谐工作氛围的营造,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能够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营造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和整改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的缺陷。

人力资源管理因素,是指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任)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企业应通过正确合理的招聘制度,招聘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合理地选拔公司现有员工,加强日常考核及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监督检查因素,是对内部控制运行进行监督检查,进行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运行的缺陷,分析缺陷性质和产生原因,从而进行披露和整改,促进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的频率,检查评比的及时性,缺陷问题披露和整改的及时性都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育红(2011)通过实证数据检验发现,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朱世昌(2012)认为企业的治理结构、与审计相关的制度、长期发展提供的企业文化、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张睿(2012)从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方面入手,浅析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李荣梅等(2015)研究表明: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要素、管理者的风险管理理念要素、组织结构要素与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目标显著正相关。

上述诸位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于建筑施工行业来说,由于自身的其行业特点,这些研究未曾涉及建筑施工行业的内部环境因素。

2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影响因素体系分析模型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建筑业自身特点及中建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在诸多管理专家的帮助下,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aHp),本文设计和构建了董事会、财务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和检查监督五个方面的内部环境因素作为一级指标体系,即准则层,并在各一级指标体系下构建了二十项二级影响指标作为指标层,即在董事长准则层下,构建了董事长综合素质、权利集中度、董事会召开的频率、董事会规模四项指标层,在财务管理准则层下构建了部门的独立性、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财务报告的质量和财务岗位的设置四个指标层,在企业文化准则层下构建了企业价值观、员工综合素质、改革创新能力和企业和谐氛围的营造四个指标层,在人力资源管理准则层下构建了员工晋升的合理性,员工的教育培训、招聘制度的完善性和考核激励制度完善性四个指标层,在监督检查准则层下构建了检查评比及时性、检查开展次数、评估报告及时性和缺陷披露和整改的及时性四个指标层,具体如下图1建筑业内部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体系所示。通过在有关各分公司及项目部进行的196份问卷调查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具体分析内部环境因素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影响力。

2.1建立影响因素的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按照图1的模型,将影响因素对于上层因素的重要程度两两对比,按照表1的重要性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表1中,内部因素对于内控的影响体系X作为目标层,董事长及监督检查(X1~X5)等作为准则层,综合素质及问题披露与整改及时性(X11~X54)等作为具体指标层,构建准则层Xi相对于目标层X的判断矩阵X=(Zij)n×n,其中Zij是准则层Xij第i个因素和第j个因素相对于目标层X的相对重要程度,同理可以建立指标层Xij相对于准则层Xi的判断矩阵Xi=(Yil),见表1。

2.2准则层的权重计算及层次单排序检验

所谓层次单排序,就是确定某一层次各因素对上一层次某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依次排出顺序。根据判断矩阵X计算出准则层Xi中的因素相对于目标层X的权重,根据这些权重排序。矩阵向量的计算,可以采用方根法和积法两种方法,并求出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计算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index)=(λmax-n)/(n-1)。若Ci=0,表明该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若Ci≠0,则根据随机一致性比率C.R(ConsistencyRatio)=C.i/R.i来推理,R.i(randomindex)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以根据判断矩阵不同的阶数查表查得,如表2。若CR

通过计算可得知:当n=5时,λmax=5.4418,Ci=0.11045,Ri=1.1185,CR=0.0987

2.3具体影响因素指标层权重计算及层次总排序检验

所谓层次总排序就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某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目标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一过程需要从上到下逐层排序进行,低层次的单排序就是对上一层的总排序。按照aHp计算步骤方法,计算可知,判断矩阵1~5的一致性检验均可以接受。则各指标层的权重依次为:

Xij=[0.6328,0.2422,0.0756,0.0494;0.5603,0.2459,0.1347,

0.0591;0.3824,0.3788,0.1813,0.0575;0.1861,0.0726,0.6224,

0.1189;0.1495,0.0534,0.6457,0.1514]t。

3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影响力体系分析

由于上述aHp模型指标层的评价大都具有模糊性,难以直接用具体的数字来量化表示,因此,本文利用模糊综合分析法来分析评价。

3.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论域

根据上述表1所列示的对建筑业内部控制影响的内部环境因素,构建因素论域U,U={u1u2,…,un},其中un代表影响因素,每个因素按照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若干等级。

3.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

根据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情况,建立评语等级论域,X={X1,X2,…Xn},式中X代表评价集,Xn代表评价指标。按照模糊数学方法可以对评语集采用5级或9级划分法,通过给评语赋值,获得各个备选方案的模糊语言评分。本文将影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即X={较大,大,中,小,较小},相应的分数集为{9,7,5,3,1},较大={7

3.3计算各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做出决策。

根据本文上述aHp计算所得出的各影响因素权重指标来进行各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

首先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X1=(0.6328,0.2422,0.0756,0.0494)・

计算结果为:(0.7012,0.1850,0.060,0.0538,0.0000),影响力为8.0671。

同理可得:

X2=(0.6992,0.1777,0.0664,0.00567,0.0000),影响力为8.0386;

X3=(0.6967,0.1732,0.0710,0.0591,0.0000),影响力为8.0151;

X4=(0.6808,0.1199,0.1182,0.0811,0.0000),影响力为7.8007;

X5=(0.6829,0.1127,0.1221,0.0823,0.0000),影响力为7.7923。

利用一级模糊评价的结果,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X=(0.5788,0.2253,0.0986,0.0592,0.0381)・

计算结果为:(0.6984,0.1756,0.0683,0.0577,0.0000)。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加权计算法并根据评语等级论域的分级标准可得出对于总体目标的综合评判值为8.0294。根据模糊评定等级论域可知,该模型的总体综合评定属于内部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力“较大”等级。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董事会因素权重最大,为0.5788,综合影响力为8.0671,财务管理因素次之,权重为,0.2253,综合影响力为8.0386,企业文化权重为0.0986,综合影响力为8.0151,人力资源管理因素权重为0.0592,综合影响力为7.8007,监督检查因素权重为0.0381,综合影响力为7.7923。由此可见五个准则层的影响因素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力处于“较大”程度等级。因此新常态下,建筑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受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力较大,同时在内部环境因素中,受董事会因素的影响力最大,同时还受到财务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和监督检查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行业面对社会政治经济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思路,优化升级内部管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走创新发展之路。在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董事会因素对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和效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成正相关关系。调整梳理内部控制流程,充分发挥企业董事长个人综合才能,定时召开董事会解决内部控制相关问题。同时,切实履行财务部门监督管理职能,实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和财务报告的质量,维护企业利益。对于其他内部环境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部控制运行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要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及时披露信息,加强审计,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功效。

4结语

本文旨在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建筑业实际情况,客观、合理的选择评价指标,构建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业内部环境具体因素对内部控制运行的影响体系模型,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机结合,克服了选择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一个客观的参考依据。面对外部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解决内部问题的出发点和措施也应适时调整。构建建筑业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影响的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需要不断动态的调整和更新。我们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才能逐步完善建筑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建筑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造福人民。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

[2]南建设.企业内部环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研究述评及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4):76-83.

[3]杨有红.论内部控制环境的主导与环境优化[J].会计研究,2013(5):67-72.

[4]李育红.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3):75-80.

[5]朱世昌.内部环境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09(8):84-86.

[6]张睿.浅析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2(22):122-123.

[7]李s梅,等.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目标[J].辽宁大学学报,2015,43(1):85-91.

[8]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0

[9]刘新宪,朱道立.选择与判断-aHp(层次分析法)决策[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

[10]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易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14.

大四综合素质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美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发展潜力素质;专业素质

一、课题探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流通的增强,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愈加开阔。旅游在国内甚至国际变得越来越火热,在旅游人群这一个庞大的集体当中,大学生无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经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上获取知识,因其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而且时间相对较充裕,并且充满了冒险精神和探究能力,这些因素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外出旅游。

我们选择研究的对象为美术类大学生。经过调查和访问,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出游的过程中只是纯粹的游玩,并没有注重更深层次的意义,忽略了旅行对自身素质有更大的影响。随着大学生旅游人数的增加,但是探寻旅游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的课题讨论较少,我们选择了该课题,希望可以为美术类的学生建立一种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从中去探索专业的知识和领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这次课题,我们进行了两次调查。

(一)第一次问卷

第一次是基础问卷,针对美术类大学生以不记名填写问卷并回收。其中包括纸质问卷300份,网络问卷200份。范围涉及到四个年级,三个大类专业(绘画、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共500余名美术类学生,共计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76%。其中10份发生填写错误和问卷不完整,有效问卷为478份,有效回收率为956%。

数据显示有6792%的美术类大学生喜欢旅游,依据第一次调查表显示,美术类大学生旅游趋势呈上升状态,以及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影响。

(二)第二次调查

根据以上的了解,小组做了第二次调查。第二次的调查为深入调查,以走访调查的形式,走访对象是热爱旅游的学生中专业较好或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我们一共走访80余人,其中绘画类的大学生20人,艺术设计类大学生40余人,数字媒体类大学生20余人。我们根据以上走访结果的探究,总结出一些观点――艺术类大学生在旅行中如何更好结合自身专业对旅游资源更好的利用,我们给予以下几点意见。

三、旅游对美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的探索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当代的教育是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更偏向于关注学生综合素质,也可以说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不仅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对自身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很好的掌握,其中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综上所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身心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发展潜力素质。①

(一)旅游对身心素质的提升

身心素质,顾名思义,也就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总合。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自身进步与发展的前提。身心素质是保障身心健康最不能忽视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即将面对一个复杂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面对种种问题,总会有许多烦恼和苦痛。这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钟爱旅行,据我们的调查统计359%的美术类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4188%的学生喜欢;188%的学生认为一般;有342%不喜欢旅游。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了属于自己的旅游,传统的随团旅行已经淡出大学生的视线,他们更热衷于一种自主随意的旅行方式。没有了旅行团周到的服务和安排,只有靠自己去计划和支配,无疑对心理和身体都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是自助出行的前提,也是发挥出旅游最大乐趣的保障。

(二)旅游对道德素质的提升

道德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而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影射出当今社会道德素质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保证。大学生的道德素质问题不容忽视,而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脚踏实地,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引导自身发展,成了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而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道德素质对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走访中,76%的学生在旅行中有过帮助过他人的经历,而83%的学生曾经受到过别人的帮助。而这些受访的学生中,98%的人都表示,只要别人有需要,就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这些学生中,865%的人强调了环境问题,比如随身携带垃圾袋,不乱丢垃圾,不乱刻乱画之类的道德素质问题。

(三)旅游对发展潜力素质的提升

发展潜力素质是人们隐含在自身中潜在的能力,每个人的发展潜力都是无法估计的。发展潜力素质包括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作为美术类学生,无论是设计类专业还是绘画类专业甚至教育类专业,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工作学习的前提。与他人沟通,通过自身素质和认知能力去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在社会中总会遇到一些个人问题,而有些是自身所遇到过的有些则是没有遇到过的。学会拥有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更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在767%受访的学生中觉得“旅行”十分有效的促进其挖掘自身潜力。934%的学生表示在旅游中对自身提升较多的是交流能力。这要求我们在旅行的过程中多开口,多说,多与他人交流。旅行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与他人交流就像进入了一个他人的世界,学会交流和沟通也会对自己的交流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旅行中所看到的新鲜事物也会启发着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艺术就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改变中形成的,当自身开阔眼界,学会走出去,拥有了创新的思维和新的灵感,就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特殊性。

当处于旅途中,很多事情需要自身去考虑并且计划,学会思考和分析,形成一种分析的能力,并且将这种思考方式延续下去,就会逐渐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学习能力。

(四)旅游对人文素质的提升

《辞海》这样解释: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人文素质则是建立众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外在特征。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而是要求更加全面的素质。人文素质对艺术的创新有帮的提高,而创新则是艺术的重要灵魂。

在旅游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媒介了解出游地点的文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史学知识、艺术学知识等,以加强自身对该旅游地点的了解和深入。调查的对象中,有631%的人在出行旅游时会对一个地方的人文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的了解是他们出行前的必要准备。我们在旅行时应该多加强人文知识,如当地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语言等方面的知识,并让这些人文知识穿插在我们的旅行中。这些人文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确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并且了解当地的风俗以一个更理性的方式去旅游。

(五)旅游对专业素质的提升

专业素质首先是指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的知识掌握状况.其次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再次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②在大学的学习中,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尤为重要。而作为美术类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绘画功底是必须的。进行作品的创作,对自然对象的探究息息相关,自然中诸多的形态与色彩的法则给予了我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基础。大自然是最纯粹的艺术家,它包罗万象,在无形之中形成了艺术表现的法则和规律。如果很好的掌握了这些法则、规律,就能更好的对艺术进行创作。

作为美术类的学生,首先,在平时就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理论上扎实的基底还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其次,在旅行中,要不断注意和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行走。作为美术类的学生,本身就应该培养对事物观察的敏感性。所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逐渐得到提高。

根据访问和调查的结果显示,我们发现专业较好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往往会将旅行中所看到的景色与专业融合,并极具心思地去探究。绘画专业的学生比较侧重于关注一些富有强烈人文思想的景观和自然景观。所以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会赋予作品更多的人文思想,这是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旅行或者采风能为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分别划分了很多方向,如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动画设计等。和绘画类专业相比较,设计更趋于理性,由此看来,对作品的严谨和考究,是优秀设计作品诞生的重要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旅行中,优秀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往往更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去感知当地特色性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具创意和新意。从而不难看出,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灵感也大多都来自于感知之后的提取。

在社会化的今天,网络以及媒体的发展,数字媒体类的设计像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学生,他们在旅行中更多的是去关注一些交互类的设计,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媒体传播,在旅行中去观察这些方面,成为他们的设计灵感的途径之一。

四、结论

经过以上调查和分析发现,旅游是会对美术类的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影响的,影响的方面包括人文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发展潜力素质和专业素质。而这些影响是潜在旅游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只有我们发现他们,重视他们,运用他们才会对我们的自身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我们在这篇文章中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的形式,对提升综合素质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更多的美术类大学生在走出去看世界的同时,丰富自我,提升综合素质。(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九批科研创新项目

注释

①蓝琳:《“卓越计划”视域中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绥化学院学报,2012期号4期。

②李品玉:《大学生该如何塑造和提升自我人格魅力》,文教资料,2008第17期

参考文献:

[1]向小壮,李学林.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08.

[3]吴维娜.我国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