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25:15

会计实务专业篇1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经北京市财政局批准设立,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全所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注册会计师83人,注册资产评估师34人,注册税务师32人,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占46%,大专以上学历者占95%,45岁以下中青年占80%.是一家由会计,金融,法律,工程,经济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的,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会计中介机构,能为社会各界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专业服务.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财政部批准的对中央所属国有特大型企业进行年度会计决算审计的资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企业审计资质,北京市财政局批准的对北京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审计资质,建设部批准的工程概(预)算,工程决算审计资质.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批准的资产评估资格.

作为国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牢固树立信誉为根本,质量为生命,客户为上帝的执业理念,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原则,建立有完善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和内部业务质量控制制度.行之有效的业务培训制度更为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提高事务所执业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中威华浩会计师事务所擅长的金融业,制造业,商业,房地产业的审计业务.近年来,已为近万家企,事业单位,机构提供了专业服务,涉及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材,纺织,交通运输,冶金,电力,煤炭等诸多行业.

会计实务专业篇2

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设了会计信息化的内容作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但是由于各高职院校在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定位与认识不同,导致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差异。笔者经过对多所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发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课程名称的认知差异导致课程目标定位不一致

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均增开了会计信息化类的课程。会计信息化类在课程名称上最初流行的叫法为会计电算化课程,随后又紧跟时代步伐改称之为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这两种对课程名称的定位有着质的区别。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会计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为培养这一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会计教育界将开设的相关课程名称称之为会计电算化。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大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化技术广泛应用于会计行业,使得会计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等有了超强的技术手段支撑。在此时代背景下,相应的会计教育课程应称之会计信息化系统课程,但是至今为止仍还有不少的职业院校将这一类课程称为会计电算化课程。课程名称定位不准确导致在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偏差。市面上有关这一类的教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侧重培养操作技能,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操作;另一类是侧重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主要介绍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与维护等。很明显,选用的教材不同,实现的教学目标自然存在差异。只注重操作能力和只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能力都无法实现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应构建起将两者相融合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

应设置哪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会计岗位实务信息化能力呢?各职业院校的做法不一。至今为止,不少的职业院校仍在倡导“一门课程论”,仅将会计信息化课程作为一门课程而存在,将课程定位为某一两类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应用教程,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日常会计业务的核算处理能力,忽视对学生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导致学生缺乏信息系统的专业维护能力,毕业后在专业岗位上无法应对会计信息化的技术问题。而有些职业院校则主张开设多层次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从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开发到高级语言的编程设计等。知识维度过高的课程设置让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生无所适从,且从学制与学时上无法进行相应的时间配比。知识维度过高或过低的课程设置都不利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应从时代的需要出发,构建起以培养专业岗位实务能力和会计信息化综合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课程与会计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三)专业课程知识不能相互衔接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出纳岗位实务、财务会计岗位实务、成本会计岗位实务、流通会计岗位实务、纳税申报与税务处理岗位实务、查账岗位实务、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岗位实务、会计信息化岗位实务等岗位课程并分岗位、分模块、分阶段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实务技能。但是由于各岗位的知识体系是分散的、割裂的,相互间不能融合,会计岗位实务知识与会计信息化知识不能相互衔接,导致知识内容分散,专业岗位实务能力与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不能相互融合,不利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一)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

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应构建起一个脉络清晰的课程框架,以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先修课程,以会计岗位核算实务和会计信息化操作实务等课程为核心专业课程,以综合实践的课程作为能力拓展及延伸课程。学生通过先修课程掌握了会计专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而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将基础知识应用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进而通过综合能力拓展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专业岗位实务操作能力及信息化处理的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二)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理念

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以职业岗位任务为内容主线,以岗位实务信息化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以综合岗位运用能力为评价标准。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理论、技术应用与会计专业岗位实务操作有机融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理念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设计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统一,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重点,探索学习过程与学习领域目标、工作项目,设计学习情境,分解工作任务,按照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要素和条件、场景、环境等客观要素,在工作任务的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角色扮演、仿真操作、实训强化、项目教学等形式展开教学,让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培养目标是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培养的内容是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培养的途径是工作情境与项目,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与规范的行为,锻炼学生迎难而上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零对接,有助于学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会计专业岗位实务信息化课程体系实现途径

会计实务专业篇3

1.1教材内容陈旧、仿真性差

学生所使用的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资料中相关案例的设计也存在缺陷。例如有些高校在会计实训时提供的案例发生时间太早,企业某月份的原始凭证数据和相关内容的业务资料印制不全,内容粗糙,文字说明也不明确,有些数据前后矛盾。

1.2校外实训流于形式

首先,学校对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多,甚至没有投入。原因之一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收费不高,国家也没有拨付校企合作的专门经费,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需要大量投入,从而导致经费紧张;原因之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基本属于费用支出,比如支付给企业的实训费等,不能形成学校的资产,不能像建立校内实训室和仪器设备那样能看得见摸得着。因此,领导不愿意花更多的经费在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虽然当前各高校都强调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但是国家却并没有具体出台这方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教育主管部门虽然也在鼓励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却并没有提供实质上的政策支持。其次,由于会计工作可能涉及一些商业秘密等问题,因此大多数工作单位不愿让实习学生上岗。通常学校联系好的实习单位,学生实习时也只是做一些不需要会计方面专业知识的简单工作,如业务凭证的装订整理、资料的打印复印或者简单的加减运算等。这样一来,实习工作达不到培养并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效果。根据以往经验,很多高校更愿意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选择,这样学生在校外实习中能够更多地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凭证、会计报表以及账簿,也可以接触更多不同的企业,同时在帮助注册会计师完成审计工作时,如果能够独立去完成小企业的审计工作,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及业务熟练是非常有好处的。但与此同时,它的缺点在于实习学生在审计过程中会接触较多的审计单位,导致学生不能对各个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更加深入彻底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更好地达到训练目的。

1.3校内实训重复建设

当前形势下,为了能够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素质和水平,绝大多数拥有会计专业的高校已经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各校之间实习基地的规模和实际操作功能的全面性、完整性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包括手工会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实训室、税务申报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在资金投入上包括硬件和软件,其中软件包括实训基地的维护费用和购置费等方面。各校建设虽花费巨大,但实训室的功能基本上都相差不大。个别学校的实训室功能全面,一个实训室可以包含几个实训内容,既可以充当手工会计室,也能够作为税务申报室或者更多实训内容。而也有些院校的实训室功能设置单一,实训室使用率也不高,经常空置不用,这样一来就导致建设资源的严重浪费,实训基地也就自然成为了学校硬件设施全面的摆设和应付学院评估检查的工具。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对校内实训室建设缺乏科学性论证。学校教师对实训室功能的认识往往是在使用后才清楚,在论证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于企业,过于按照企业提供的思路进行设计,致使设备添置不科学,浪费严重。有些学校过于追求形式化,不注重实训室的使用效率比,存在几十万元以上的实训室一年只有一个班(40-50人次)的使用率,甚至更低。有些学校缺乏对设备及技术更新的考虑,只考虑建,不考虑几年后随着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实训室可能会因技术落后而面临淘汰。实训室论证的不科学性和随意性,造成资金大量浪费。另外,由于校企合作模式不合理、实训室共享性差等原因,有些在企业岗前训练可以完成的技能训练,学校需要投入高成本才能完成。而这些资金如果节省下来,可以建设更多其他实训室,以解目前高校实训资金不足之急。

2以校园电子商务公司为平台的会计实训改革研究

2.1以实验室为依托建立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1.1设计方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所做的工作就是做好其电子商务方面的具体活动内容;而会计专业的学生则是将其中的结算与会计实训工作做好;然后就是营销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做好公司整体的营销管理工作。对于这些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组设置:a、B、C三个小组将分别为三个公司的子公司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分别实训,最终再按照其子公司的营业绩效和财务情况来对每个子公司的管理经营绩效、处理财务能力与商务活动的专业能力进行判断。这样就会让实训真正的目的得以实现。该过程当中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将会分别完成其各自实训的整个内容,同时也是每个专业学生学业要求及课程与技术学习的实践过程。比如说,在网上银行中实行电子支付方式和结算行为活动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网络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效果也会在此期间得以检验。另外,管理公司的营销管理的学生也能够设计出一些比较合适的鼓励机制,对于其中网络营销工作绩效较高的小组进行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于学生专业的课程规划与要求,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结合一些实验性质的网络公司业务规划展开网上电子报关业务的控制、运输与网上电子纳税等事项,以期让学生能够在实训过程中有实践的切身感受。这类集成方式的学习与训练,不但能够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的观念与意识,还可以提升其管理才能和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了解到配合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对于教学管理或者是社会生产,配置一个综合性、实际型的实验室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实训条件。2.1.2配套系统这种实际类型的会计操作平台的建设要在电子商务模拟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建立配置电子商务的模拟系统:操作电子商务软件、会计电算软件。其网站平台的参考配置具体如下:SYBaSe数据库、SnU服务器以及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的软件。另外对于一些运转模式比较完整的企业还应该对其会计实训和企业管理eRp的软件与系统进行更全面的设置。

2.2优化实训教学方式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就是其操作流程,因此必定要有一定数量的课时让学生深入学习。这一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一定要完美地呈现出来,教学方式也应不断优化,只有这样才会让教育有较好的发展与进步。实训中不能按照教材内容照搬,这样会让学生形成一个任务课前布置、课中执行、课下公布正确答案的观念,进而使得实训本有的特色大大减少,实训的教材只是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的中介。只有在学生掌握课上讲解内容的基础上,再实际分析其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才能使学生上的实训课有真正的意义。灵活的课题学习形式能够使得学生对专业课程产生更多的爱好与兴趣,让教学过程有更高的成效。

2.3强化虚拟环境中的会计实训

大多数数字产品的寿命都不是很长,所以该类产品通常具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双面的特点,且能够突出显示出其在当前的科技发展形势下呈现出的人力资源会计特色。若是对比传统的生产企业和校园的电子商务企业,就会发现后者的软件产品中有着非常有限的有形资产和较少的账面资产。无需大规模的有形生产车间和材料,只需要简单的一个电脑工作室即可。但是这些电子产品的价值并不能通过传统的计算方式得出结论。因此,现阶段网络条件下形成的虚拟环境有更多的挑战与发展空间,包含了四大会计假设、计算成本以及会计组织等方面。另外无形资产对于这个网络信息时代而言,在企业价值体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企业在竞争方面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高。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将会是未来经济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今的会计体系主要还是用有形资产的运算方式,将现实的交易价格作为计算的基础,而这一框架已经实行了很长的时间。

3结论

会计实务专业篇4

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浪潮正迅速向前推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一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通过这些优质服务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即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沿袭会计准则框架下的要素体系讲授和学习,将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学完了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却不能有针对性地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如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工作过程引领和规划学习和所教授内容已逐渐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为此,我尝试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教学中尝试分岗位教学。

二、分岗位教学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由于《财务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相对较薄,接受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打破原来体系和框架,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尝试分岗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能力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分岗位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岗位的划分

依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分类,具体划分为如下岗位:出纳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往来核算会计岗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资金核算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涉税会计岗位等。授课时着重讲授和训练每一岗位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突出特点

1.将原来一些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完全按照岗位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2.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立足中小型企业的主流业务,目标定位明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构建学习模块,一岗一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再按照典型业务构建学习单元。

3.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常规典型业务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工作的熟练度。

(三)以出纳岗位举例说明

1.出纳岗位是整个分岗位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2.按照出纳典型业务构建五个学习单元,包括出纳岗位描述、出纳员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和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销。

3.在实际教学中引进原始单据,体现业务工作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涉及出纳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核算”章节。准则、制度等知识性理论性内容较多,忽视对业务单据及其处理流程的介绍与训练,与出纳工作相差较远。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每一典型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以真实或仿真证帐工具再现出纳员工作对象。并力求讲解相关业务的参考性办理流程,尽可能缩短与岗位实际工作的距离。

4.围绕出纳员任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体系从出纳员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将出纳员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制度控制、职业道德及基本技能等纳入教学体系,一定程度地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出纳员岗位认知。

5.“学中做”,如学习了验钞技能,给学生讲授人民币防伪特征及假币鉴别方法后,要准备100元或5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币与假币混在一起,组织学生分组鉴别。教师准备若干台验钞机和真假人民币,组织学生尝试验钞操作,真正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

四、辅之以考试方式的改革

鉴于以上课改思路,考核方式自然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除原有的平时考核、期末笔试外,还要采用口试方法,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二)不断加大实训课的考核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考核,由过去没有实训课的考核到增加实训课考核,而且实训课考核比重逐步加大,刚开始实训课占总成绩的20%~30%,到现在占60%~70%。

(三)考核过程由过去单一的形成性评价,逐渐改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共同评价。并且由原来教师的单一评价逐渐增加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考核标准。

会计实务专业篇5

   还不错,我找到了实习的地方,到公司实习时必要的,因为那样才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上。对以后找工作也有好处。

   时光荏苒,一个月的实习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个月,内心不禁感慨万千。岁月如梭,转眼间将跨过一个月实习期之坎,回首望,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我于200*年4月17日至5月27日在xx赛孚制药有限公司实习。在这一个月里,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这些还包括企业财务记帐,报税,和去银行办理一系列的帐物处理的工作。还有一些不属于财务上的工作我都努力的去掌握了,因此通过这些操作性极强的工作,结合所学会计专业理论,使我更系统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知识,加强了对会计工作岗位的认知和认同;培养了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这是个好的开始,为我走向社会奠定初步基础。

工作期间我蒙受学姐,陈姐的教悔在他们的细心教导下我一边迅速的熟悉企业产品,一边学习财务。期间我也曾懊恼过,生气过,灰心过。为什么自己这么笨还时常干错事,我也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在同仁的鼓励下我渐渐增长了信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因为我身上系着那么多人的希望我不能让他们失望。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我也开始慢慢的熟悉了。从一开始的一片茫然到今天的有条不紊。从理论过渡到了实践。

在这段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我自身得到了升华!这也使我从懵懵懂懂的小学生变成了有思路,有计划的工作能手。我之所以会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同事对我的照顾,尤其是学姐在我刚出校门后,向我伸出了指引前进道路的双手,耐心的教导。我很感激他们,是他们使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学到了这么多东西。

生活中的我很寂寞,刚来到这里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身边没有一个好朋友,常常自己一个人。有时候想想学校的朋友们心中好是一阵酸痛。我也曾有过回去的念头,但是我坚持了下来因为我要学会坚强。有句话说的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是的!所以没有任何理由我都要坚持下去。因为我是财会学校的学生,老师辛勤的培养了我我不能辜负他们。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只有历经了风雨才会见到彩虹!人生短短几十载,此时不博何时博?内心不断的告戒自己不能轻言放弃。

这不禁让我感慨人生的到路曲曲折折,人们也不能预料自己今后的道路会怎样?但是我坚信只要有坚强的信心,积极进取的热情。我一定会把工作做的更好。相信我,我能行。加油!加油!再加油。

   通过这一次实习,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知道了学习的方向,我很开心能够这样,要是毕业后再去发现缺点和不足,似乎有点晚了。

会计实务专业篇6

[关键词]高职;纳税实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22.06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22-0105-02

企业纳税实务是税务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从业岗位的专业核心课,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1高职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内容较多,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教材一般列举税收条文,教师授课时,也大多将条文逐条念出,学生感到乏味。

(2)税法涉及的行业较多,学生能力有限。税法的内容适用于我国各行各业,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制造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的情况都难以掌握,再涉及建筑业、服务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内容,学生要掌握的范围太广。再加上高职的学生大部分不擅长学习理论性的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学互动环节时,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3)税法的核算内容复杂。对高职学生来说,税收种类繁多,其中主要的税种是流转税类和所得税类,流转税中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内容较复杂。在增值税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将一些固定的公式背下来后,按照套用的核算方法计算,有些学生觉得比较复杂,业务内容中的逻辑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容易造成计算错误。还有在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中,学生由于会计核算的知识缺乏,导致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不准确。

为了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税法相关知识,笔者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笔者对课程的设计进行了调整,着重培养学生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的能力;根据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熟练计算企业各项应纳税额及填写相应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并在规定时限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能力。

2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

2.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依法办税是办税员岗位任职要求之一,该工作岗位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处理好与国家的关系,按时核算好企业对国家应尽的纳税义务,让税务局知道应该收多少税。本课程按中小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重新设计开发课程。

2.1.1基于工作对象重构、序化教学内容

分析、归类中小型企业一个会计周期内的涉税业务类型,将办税岗位的日常工作内容归类成若干工作项目,将传统的以税收大类为知识体系的内容按照工作项目的内在联系进行整合,重构以下教学内容: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经营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财产的税务处理、纳税人日常利润结算业务的税务处理、纳税人特殊业务的税务处理。

2.1.2基于培养税务处理能力,设计教学项目

经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我们明确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完成每一项税务工作应向税务局提交的材料,如企业的税务登记表、发票领购表、企业需缴纳税的纳税申报表等等,让学生从传统的要他“知道什么”,变革为要他“做出什么”。

2.1.3基于企业真实办税业务,确定项目、任务活动载体

企业日常发生的涉税经济业务是有其复杂性的,同一项经济业务可能会涉及到不同的税种,例如,企业转让房产这项经济业务,既要交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还要交企业所得税,对于学生或初学者而言,无法判断该项业务所涉及的具体税种是什么,如何计算并缴纳。因此,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学习独立税种,待学生熟悉不同的税种后再学习综合涉税业务处理。

2.1.4基于办税业务的工作步骤组织教学

在实际工作中,办税员首先需分析企业的经济业务,判断需缴纳何税,其次依据会计资料确定缴纳多少,最后向税务局申报缴纳,办税员需要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给学生的练习往往是:“某企业取得某项应税产品销售收入多少元,要求学生据以计算应交税金”。但是,不会有人告诉办税员这项收入是否为应税收入,而是需要依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来确定。为培养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我们描述企业发生的涉税业务,让学生根据税法来判断该经济业务是否应该纳税,纳什么税,然后再根据税法办理向税务局申报的手续。因此我们按以下步骤组织教学:给出业务分析、判断查找金额计算填表连接电子申报系统。通过这些训练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企业采用的各种办税流程,实际操作的熟练掌握反过来又可加深对重难点知识和相关理论的认识,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达到适应办税业务岗位的教学目标。

2.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2.2.1考虑不同税间计算的先后顺序,序化教学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项目的完成依赖于其他工作项目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前置项目的基础就会出现后续项目的空中楼阁状态。企业所得税申报之前,必须列支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申报结果,因此,在各个项目安排的顺序上按照实际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内在逻辑将商品劳务税类别的几个办税业务项目放在企业所得税办税业务项目之前。在各个项目的办税业务中,由于最终的办税业务成果都是依赖于对纳税人、征税范围以及对应的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因此,其教学步骤的设计依据实际工作的步骤,从对经济业务的判断开始,通过必要的核算归纳,然后做出纳税申报表。

2.2.2理实一体组织教学内容

税收理论都是体现在各个税种的法律规范中的,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的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的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

2.3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办税员业务岗位直接对应的课程,办税员的业务操作过程具有较好的可模拟性,本课程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初步形成了“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

2.3.1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即根据实际办税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办税员岗位工作内容包括税务登记、纳税人资格认定、发票领购、税额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及会计处理,在确定教学内容时,把前3项工作内容作为一个项目——纳税人设立时的税处理。而具体的每一种税都会涉及到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因此,我们按企业日常涉税业务所处的阶段及重要性,将上述内容分别确定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每个项目里都有特定税种的税额计算、申报、缴纳及会计处理。

2.3.2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学过程

即以实际工作中从应纳税额的核算到税款的申报、缴纳的工作过程作为教学过程。本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又设计了相关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描述”,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就知道需要做什么;接着通过“任务分析”,让学生知道解决该任务应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明白他应该学习什么;之后通过“相关知识”向学生提供解决该任务应掌握的知识;然后通过“任务实施”,由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每个项目提出的任务。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再辅之以相关内容的实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3.3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

课堂教学以学生完成纳税申报表、税务登记表等工作任务的典型成果作为核心。

2.3.4按照实际工作中办税员的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

即学生学习的场所由多媒体教学转到会计专业实训室。由于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做的过程,课堂上需要大量的会计工作用品用具和耗材,需要完成工作的设备和软件,尤其是在网上申报纳税已经得到大面积推广的今天,计算机和纳税申报软件是课程教学必备的基本设施。因此,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条件。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纳税申报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因此,本课程在会计专业的实训室组织教学,除教材和操作指导书以外,本课程为学生配备了大量的原始业务凭证和各种账证表。教师通过集中授课、答疑以及操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企业办税业务的各种工作项目。

综上所述,企业纳税实务是在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会计专业能力,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使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会计实务专业篇7

关键词:项目教学;典型工作任务;会计专业;职业教育

一、高职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

会计专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货币资金处理、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财务报告编制、财务报告分析、会计信息管理、审计业务、企业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

1.职业能力的构建

在对专业行动领域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技术人员或者工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为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和学习领域的产生打下基础。

2.知识领域分析

职业能力的分析形成了能力库,在此基础上,要形成知识库必须着眼于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目标,根据完成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及实现工作目标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知识,来确定专业知识领域。根据职业能力五阶段发展模式,学生职业成长的每个能力阶段所需的知识也是递进的,从定向和概括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具体与功能性知识、基于经验的学科系统化深入知识,共同构成知识领域,支撑学生的职业成长。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教学法”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首创于美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搜集、选择信息资料,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符合职业教育改革精神,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项目教学法直接向学生展示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并由学生归类整理以及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强调团队协作的互动学习,学生学习热情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在考核上,也以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来评价学生。

2.模拟仿真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项目教学法要求用科学的课程体系、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相关学科的专业教师组成团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在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团结协作、锻炼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培养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完成工作的艰辛和快乐。让学生除了掌握必须的理论知识外,还具备团队协作精神。

3.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真正实现为企业服务。社会发展对能力的要求也是会变化的,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求教师进行的大量的企业调研和并追踪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具体而言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掌握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订教学内容,体现“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精心组织项目教学

1.突破各章节之间的条块分割,基于工作过程准确选择最近发展区。

要从实际经济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选择教学内容,在内容组织上,避免内容的重复以及应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特别是结合学生原有知识结构,选择最近发展区更是决定教学是否成功的前提,在划定区域时要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气氛、教学环节等诸多因素,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2.以任务驱动为指导思想,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标准。

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核算反映货币资金的循环周转,在核算资金的筹集、运营、退出时都有会计岗位操作标准,都囊括着相应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逐一掌握单个知识点,最终能举一反三的综合分析应用,透过繁杂的业务体系总结其经济本质。

3.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与素质的三维单元教学目标上。

以企业财务各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各种岗位课程总体目标,进而又对每个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要求进行详细的阐述。在课程目标体系中,不管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基于岗位的工作任务确定的。为了便于教学,对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情感与素质三个维度具体细分每个工作任务要掌握的内容,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根据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需要,在组织教学时针对在校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特点,按照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思路,安排教学。在顺序上考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围绕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安排教学内容。

四、项目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设计

课程设计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意识的培养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与校外职场的结合。下面具体以出纳岗位实务这门课的现金收支业务为例介绍项目教学发在教学中的应用。

1.岗位课程一体化。本课程以企业财务工作中出纳岗位从业人员为主要培养目标,以岗位需求的货币资金、票据的保管;现金收支业务;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为课程主要内容,从而实现岗位需要与课程内容的无缝对接。

2.教学模式工作导向化。建立以完成出纳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及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向化教学模式。

3.教学实施层次化。以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形式提出问题;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归纳总结分析问题;以完成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具体工作任务达到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本文系河北省商业经济学会研究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如何将会计典型工作任务从行动领域向教学领域转变》(立项编号:HBSJ20110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高林鲍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9

[3]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从教学走向课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7

会计实务专业篇8

abstractinrealmarkets,accountingprofessionalsandnot,asisgenerallyexpectedbyvigorouslysoughtwalksoflife,eveninthefaceofmanyaccountingpositionsrecruitmentsituation,itisdifficultsuccessfulemployment.Chasetheirrootscaneasilyfindalotofbusinessleadersgenerallybelievethatalthoughgraduateshavegoodtheoreticalknowledge,butaseriouslackofpracticalskills.therefore,theuniversityonlycomprehensivereformofeducationpolicies,topromoteth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ofaccountingprofessionalstoachieveinordertosolvethiscontradiction.

Keywordsaccountingprofessional;VBSeFinancialedition;implementcurriculum;practicalteachingsystem

1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社会需求逐渐趋于全面化

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往往首选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实力较为薄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难以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养应届毕业生,很多招聘信息上均将相关工作经验列为首要择取条件,要求应聘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指应聘人员要具备良好的问题处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社会认知能力、决策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则是指应聘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以及道德素养;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代的则是应聘人员要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可以不断对自身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除此之外,会计专业人员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相关工作能力。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所应用的教学体系,片面地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并没有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给予相应的重视。

1.2高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变化

面对企业对会计专业人员能力需求的变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相应建议性文件,其中表明,高校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对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虽然现阶段产业体系建设以及服务经济的发展方式出现了较大改变,但高校要基于时代责任的约束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端综合性专业人才。由此可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确保高校继续服务于区域经济,教育部对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义,即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促使学生形成综合性专业能力。

在教育部文件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指导,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原则,参考会计专业的社会活动领域,对专业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从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1.3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1)没有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时,往往为依托自身专业构建独立实验室,以期可以弥补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缺失。这种建设导致各个专业实训课程之间毫无关联,无法进行有效协同发展,会计专业属于经管类专业,该类专业中还包含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金融等专业,这些专业均与会计专业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更是密不可分,高校在会计实训方面采取独立式教育,导致相关专业之间无法实现串联,会计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及应用技能方面无法形成立体化建设,严重缺乏系统性与全方位性,难以适应社会中的协同工作。

(2)没有全备的实训平台。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严重的专业偏向现象,最主要的体现便在构建实训平台方面。很多高校在构建理工专业的实训平台时,会投入大量的精力与资源,但在构建会计专业的实训平台时,往往按照传统模式将其构成实训室,购置相应的应用设备及软件便了事,不仅缺乏新意,还没有严格按照企业实际运行模式进行模拟,实训平台的仿真性无法得以发挥。

(3)没有综合性实训内容。高校在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缺乏综合性内容,导致会计岗位所具备的特征完全无法显现,很难培养学生形成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素养。当前,高校会计实训仍沿用传统的手工实训,这种实训法不仅手段单一,且实训方式、内容均较不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只能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巩固,无法训练学生形成专业综合能力与素质,更遑论帮助学生积淀专业道德了。除此之外,这种实训法的内容结构也极为单一,并没有合理串联相关行业知识或是工作业务,不具有综合性质,无法锻炼会计专业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沟通能力,最终致使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顺利就业。

2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

VBSe作为一种实训平台,可以对现代服务行业以及制造行业的实际社会运行环境进行虚拟仿真处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正是基于我国教育部提出的校企合作理念研发而成的,通过该平台仿真模拟的社会商业环境中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实训教学,可以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理解,提高其综合运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从而促使其成为综合性专业人才。

2.1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特征

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最为显著的特点有三个:一是,全仿真。该实训平台在业务、流程、环境以及机构方面均实现了仿真模拟。二是,多专业协同实训。经管类各个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并不相同,因此,高校在构建实训平台时,往往选取独立教育模式,而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可以持续多个专业学生协同实践与学习,例如,人力资源专业、信息管理专业、财政金融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以及会计专业等。三是,对抗性。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支持多个同性质组织共同运行,其可以为这些组织构建适宜的竞争环境,通过此平台进行实训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2.2VBSe财务版实训平台培养目标

首先,帮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岗位表单填制方法以及应用作用,从而帮助其可以独立完成业务表格与单据的填报作用;其次,帮助会计专业学生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会计业务处理逻辑以及相关影响作用;三是,通过模拟社会商业环境中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准确把握岗位业务流程,并帮助其指定相应的业务策略;最后,基于全新管理目标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管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帮助其对业务进行合理优化。

3会计专业VBSe财务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3.1建立目标体系

高校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VBSe平台,可以工作场景以及业务流程进行仿真模拟,为高校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基础保障。高校要想达成体系构建目标,首要条件要对目标体系进行有效明确,以VBSe平台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会涉及很多相关专业,因此,高校要对目标体系进行层次划分,例如,实践环节子目标、专业分目标以及实践总目标。实践总目标要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指导原则,培养会计专业人员形成良好的综合专业素养,例如,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以及执行能力等,从而促使其成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专业分目标则是在实践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性,制定人才培养策略。而实践环节子目标要围绕分目标的内容,制定具有课程特点的实践内容。

3.2构建体系框架

基于目标体系的指导,可以促使高校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实现良好衔接,进而促使会计专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建设,即专业理论认知、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以及相关专业综合实训相融合,以梯度模式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例如,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时,可以按照层次划分法,首先,在教学第一学期,主要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帮助其初步认知企业工作流程;其次,在教学第二、第三学期,要对学生进行单项实训,通过eRp沙盘模拟以及分岗实训等方式,锻炼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然后,在教学第四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在帮助其准确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专业业务处理技能;最后,在教学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综合实训,让其与相关专业学生共同进行VBSe实训,帮助其了解企业经营环境以及岗位串联关系,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

3.3对教学组织进行强化与落实

首先,高校要对会计专业以及其他密切关联专业进行综合实训,通过创设仿真职业环境,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商业环境中,企业在生产、管理以及组织方面的具体运行情况。其次,对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进行有效整合,通过VBSe平台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对会计专业与关联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对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最后,择取自主学习模式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会计实务专业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理实一体;高职法务会计;法务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7-0101-02

1法务会计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

学生只会将老师理论上讲的法务会计知识按照固定的模式搬到实际应用中去,至于什么业务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学生却无法知晓,当然也就不会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这就造成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脱节。

1.2理论知识抽象、枯燥

由于法务会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又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业务,所以法务会计的理论知识阐述应更形象具体,才能有效地传播法务会计的理论与技能。但是目前的法务会计理论还是抽象和枯燥的。

1.3法务会计教材贫乏

因为法务会计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会计专业的边缘学科,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等都缺乏可供参考的资料、教材和经验。从目前的法务会计教材来看虽然有不同程度的更新,但是,教材的更新赶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1.4实践形式和实践场所单一

当前,高职学校的实践教学是以综合实践教学和校内实践为主,缺乏实践的氛围,还会有抄袭现象,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而由于校外实践的法务会计岗位有限,同一单位无法同时接受那么多学生实习,很多时候的校外实习都是由学生自行解决,学校无法做到统一安排。因此,校外的法务会计实践大部分也只是流于形式,根本满足不了“量”的要求,当然更谈不上“质”的保证了。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

第一,能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将技能实践注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操作技能。第二,能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第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第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快了高职法务会计教学改革的步伐。一体化的教学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练习技能,用理论指导技能的练习、在练技能的同时理解理论知识。第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了教材的建设。以“满足社会、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前提开发教材、以“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为宗旨编制教材,使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快满足社会的需求、能够学有所用。第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体化的实训教室或实习场地上课,教师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演示实践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吸收并消化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压力,也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

3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3.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念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和实践基地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3.2法务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改思路

(1)法务会计实践基础。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起点,是最基础的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首先让学生直接接触教学案例,讲授涉案的会计事项,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直观看到涉案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使他们增强感性认识;然后让他们实际去操作,如查阅涉案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填制办案所需要的涉案的会计事项。从实践又转向理论。通过这种直观的、形象的法务会计活动的循环,帮助学生掌握法务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2)法务会计专项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关键所在、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及技巧。具体的教学内容是: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涉案的实际会计业务资料为依据,让每个学生都对涉案的会计业务进行独立的专项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实务处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法务会计综合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基础上,掌握各项专项法务会计业务之间的联系,从而明确法务会计业务处理的整个体系。让学生去社会实践,到某一个单位查涉案的会计事项,查一笔违规现金的流向,学生从哪入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学生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不同的方案,但不管从什么角度设计什么样的方案,都会涉及法务会计业务的各个方面,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各自的岗位工作,同时各岗位在学生中有计划地轮换,就会使学生熟悉整个业务流程,也能使实验室的教学内容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一走向多样,由教学走向实践。

(4)会计软件实践。这一层次是法务会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升华阶段,即由手工处理升华到电脑数字处理。高职会计专业、法务会计专业毕业生必须适应现代会计实践的这一新特点,具备会计数字化处理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手工会计的模拟实习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再加深对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又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会计实务专业篇10

其实我知道要想熟悉和掌握公司会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核算过程是不容易的。我主要采用了"多看、多问、多学、多悟"四种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公司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我于2018年8月25日至今在深圳市万顺兴纸制品有限公司实习,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纸制品(精美礼盒、酒盒等)的生产和销售,制品的销售,我在这里担任财务,该公司实行记账,我的工作范围是对公司所有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对内报表。初来公司,我感到有点失望,因为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一个大团队学里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在一个小工厂一个人做会计,但我渐渐发现,原来环境不大,人员不多的公司,要做的事却不少,能学到的知识也很多。

此次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跟着以前的胡会计学习,了解并熟悉公司业务处理的阶段,主要是"多看、多问";二、胡会计离职后,我对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还不是很了解,靠自己边了解边摸索边学习,直至熟悉了公司的情况熟练的处理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多学、多悟"。

胡会计先带我去熟悉公司的环境,会计事务所(我们外账是委托事务所做的)、银行、国税局等地方。对此,我有些不解其意,后来她才教导我,人际关系不能只局限于这小小的工厂,也要多接触外面的人,尤其是那些经常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人认识多了,事就好办多了",刚来第一天,她就给我上了一课,告诉了我团队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跟着胡会计学习时,我主要是了解公司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客户及供应商,并对发生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等,并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会计凭证。这个公司是一个小型微利生产企业,没有财务软件,从编制记账凭证到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结账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这主要依靠办公软件的帮助,因为我对办公软件的操作比较熟悉,所以使用起来也很熟练。我认真学习了该公司会计工作的流程,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细致地了解了会计工作的全部过程。

刚开始接触账务的时候,我的心情充满了激动、兴奋、期盼、喜悦。我相信,只要我认真学习,好好把握,做好每一件事,实习肯定会有好成绩。但我发现很多东西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它并不容易。我一直觉得自己会计学得相当不错,胡会计给我看过以前的帐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大显身手。然而,当胡会计让我根据现有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时,我就出现了一些纰漏。这时我才明白,即使是"借""贷",也不能轻易忽视。胡会计细心的帮我指出了错误并耐心的给我讲解,并替我重新温习了会计重点,并告诫我一些规则,以防我日后犯错,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