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0:08:34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1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探索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此谈谈我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些做法。

一、讲授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了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两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使他们不仅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会阅读,在课外自己也会阅读。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并设计了一些阅读训练。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在读课外书籍的同时,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又可鼓励一些好的学生写读后感、读后评、心得体会等。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归纳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在班中建立了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且定期与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信息交流,此外,还组织了故事会、朗读比赛、读书心得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同学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每人都有一种收获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得法于课内,发展于课外,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的提高,促进了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很多学生由原来的不爱读书变成喜欢读书,一些以前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开始爱学习了。现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同学们充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较少,因此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就要求老师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书刊。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我极力地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除此之外,班级内还集体订阅了一些优秀青少年读物,这就形成了班内图书室,也加强了同学间知识交流。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相互推荐,交换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2

一、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与监督相比,熏染的力量更大,当一个人好学的时候,就能够带动起身边很多的人热爱学习。所以对于初中语文特困生而言,教师要努力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从而带动特困生热爱读书,不断提高语文素养。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多接触课外书,例如一些童话、寓言以及趣味小故事等,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使其对课外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每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活动,演讲内容设定为学生曾经读过的课外书中的文章,让学生谈谈个人在阅读后的收获以及感受。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演讲活动当中,可以采取轮流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活动。这样,在十分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中,学困生就能够很容易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而且这样可以使得学困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懂得更多道理,学会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的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二、教师要科学有效地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都要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与教学的实际状况,借助于多种方法与渠道,例如交谈以及课外阅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与了解,从而掌握每一位学困生的个人爱好与兴趣,并且要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最关注的事情,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其喜爱的书籍。与此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鼓励与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章的观点以及看法表述出来,帮助学困生更深刻地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除此以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教师要根据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领会文章内涵,逐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渐渐开始喜欢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困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地对其进行引导与指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鼓励其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异议。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参加讨论,尤其是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讨论情况。在班级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可以帮助学困生积极地思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提高其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家长支持,指导学困生进行阅读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3

评价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38-01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儿童时代的阅读不仅有助于养成语文素养,而且有助于陶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应达到145万字。”然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幅远远达不到新课标对学生阅读总量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通过课外阅读来实现。

一、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好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需要好的阅读环境。

1.班级有书香

班级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师营造阅读氛围的最佳场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阅读打造成班级特色。比如,在开学初,笔者确定了书香班级口号,在黑板报上抄写了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在班级图书角上摆放各种课外书籍。开学一段时间后,经过学生之间阅读交流体验,笔者在教室的读书角张贴班级读书之星的照片,在语文学科记事本上开设了“好书推荐”和“优秀读书感言”。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班级书香环境中,通过耳濡目染增添了读书的亲切感。

2.家庭有书韵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创设家庭书香氛围。开学初,我班向家长分发了“告家长书”,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计划、推荐书目及奖励方法等内容。一方面,要求家长为学生准备课外书籍,每学期购买或借阅不少于五本课外书,不断充实新的书籍。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和学生制定科学的读书计划,保证学生每天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同时建议家长抽空陪学生读书,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家长陪读的读书环境,往往能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

二、教给有深度的课外阅读方法

不同的课外读物有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阅读童话、报刊、小说等。比如指导学生阅读《关心下一代周报》时,笔者先让学生浏览报纸全貌,初步了解有哪些文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细读;指导学生阅读《笑猫日记》系列时,笔者先让学生看封面书名,接着读作者简介和内容提要,然后读目录,最后逐页阅读。在指导学生逐页阅读时,笔者提出三个阅读要求:读第一遍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读完全书后再来思考不懂的地方;读第二遍时,要求学生根据书中内容回答几个问题;读第三遍时,要求学生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收获。一般情况下,一本书读完三遍,学生就能够对全书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

笔者可指导学生边读书边动笔积累,如在书上画线或用符号标记,然后在旁边用文字或图画表达自己的随感。还可以让学生准备《采蜜集》,即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语句、经典的段落摘录下来,并随时拿来诵读。这本《采蜜集》就像是佳词美句的小仓库,写话时可以随时提取,避免了写作语言的干瘪、枯燥。

三、实施有梯度的课外阅读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小学生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积极评价,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使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

1.正面评价,激活动力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占有较重的分量,教师在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时,要尽量给予正面的、积极的评价,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亲切的抚摸都能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动力,激励学生获得读书的力量。当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进步时,教师可以激励他:“看到你的进步,老师好高兴!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加油!”而对于课外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效果欠佳的学生,教师则要注意找出其优点并加以肯定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坚持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活动评价,收获快乐

通过活动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读书收获,还让学生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就与快乐。本学期的午间阅读中,我班开展了讲故事比赛、美诗文朗诵比赛、成语世界漫游、好书推介、读后感交流等活动,让每位学生都有上台展示读书收获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班级“读书之星”和“阅读进步之星”,掀起了班级阅读高潮。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4

关键词:阅读兴趣;个性化阅读;有效性;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的确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我们强调中学生多读书,更需要有卓有成效的阅读指导,笔者认为初中课外阅读指导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的成败,导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导得好能诱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例如用一张图片或一个故事等形式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课文中来,图片直观形象,而音乐能使学生心情愉悦,更能渲染气氛,更能感染学生,激发阅读的兴趣。例如我在进行《黄河颂》一文阅读教学中,首先播放《黄河颂》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本文教学重在朗读,安排学生齐读、领读、个别读、教师范读等。我在范读这一课文时,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抒情委婉,特别注重了重点词语的“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越读越激昂。这堂课,学生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课文的表面文字,而是要通过课文作品的语言全面的审视和把握课文的显性意义,感悟文章的内在意蕴内涵,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注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我观察发现,很多学生读书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读,缺少深入的理解和整体的把握,还有不少学生没有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设置,“化整为零”,以周为单位,分“章回”来阅读。突破阅读障碍的勇气,以比赛或展示活动让学生找到阅读兴趣所在,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关注到全本书,体验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乐趣。我调查了本班40多名学生后得出:学生在阅读四大名著中,按学生阅读喜好由高到低依次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因其《西游记》生动活泼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瑰丽丰富的想象符合初中生的阅读心理,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一开始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有层级,并以此定期的进行阶段性的分段阅读考级,遵循中学生实际学力、智力、心力的量力性原则,在读本内容的选择上,注意由易到难,由短到长,有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

三、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语文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因此,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前提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前,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明确地告诉学生读什么,为什么读,怎样读。这一环节的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以便于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活动。

四、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5

【关键词】指导;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一、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等。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④摘录批注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共同的事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要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1.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儿童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6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部分指出: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在课外阅读方面做了阅读总量的规定。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实现课外阅读方面的目标呢?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

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③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出现真正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开展课外延伸阅读,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2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为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3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

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4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5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7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88-01

英语课外阅读非常重要,通过课外阅读,高中学生不但可以实现词汇积累、还可以提高英语素养。因此,课外阅读可以恰当的比喻为英语学习的泉眼。加大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陶冶情操。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阅读体验有限,那就要求高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加强对在外界的认识和了解。因此,课外阅读非常重要,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我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

一、设立特定阅读课

因为高中学生的课业繁重,要想要学生在课下拿出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要为高中学生制定特定的阅读课,来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可以拿出每个周五的两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学生有了固定的时间来吸收课外阅读的精髓,就保证了一定的课外阅读量,日积月累对学生阅读的提高会实现一定的突破。教师还可以专门为学生推荐一定的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来看,同龄人的作品可能比成人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文中的观点看法也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可以让学生来读相似的刊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勾选出易于理解,有鲜明的善恶曲直之分的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提高课外阅读质量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因为,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向上,能够给学生带来正面影响的课外书籍。从而让高中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最好的阅读效果。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励志人物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来为祖国做贡献的伟大目标。还可以让学生把其中的优秀词句摘抄下来,积累词汇,用在以后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方法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兴趣,感受收获不大,阅读的积极性就会减退,如果阅读方法得当,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阅读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课外阅读就会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从而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悟,如果是学生自己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直接作出点评,从而收获读书的成就感。

三、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高中学生只是阅读了书籍还不行,最重要的是要吸收,因此,可以每周开展一节阅读交流心得课。把讲台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上台交流阅读心得。这样的阅读交流课,让学生随口演讲发表看法。教师不直接参与,可以坐在下面记录学生表现,最后做出点评。通过阅读交流心得,不仅锻炼了学生上台的胆量,更锻炼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学生还可以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更多的阅读心得,从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阅读鉴赏能力。这样,学生的阅读就有了深度,阅读能力也就提高了。这也可以由讲促进读,形成良好的循环。

四、抓住假期时间来阅读

高中学生的时间比较紧张,暑假、寒假的时间就成了学生进行自由课外阅读的最好时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假期计划。比如规定读几本书,写几篇阅读笔记,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提高了阅读水平,还加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高中学生还充分利用了假期的宝贵时间。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学生毕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如市统考、省会考、全国高考等,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另外,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现代英语刊物,或是浏览英语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英语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解说词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阅读提高的途径。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订阅刊物

教师可以选择某些内容丰富、水平适中的文学刊物推荐给学生,定期的阅读是扩展学生阅读的好方法。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高效的阅读方法,就如同给予学生一把通往知识殿堂的钥匙。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阅读的基本要求是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好高中英语的阅读,就是教好了高中英语。教师在新课标下,必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朝良好的阅读方向发展,用兴趣做诱饵、用行动做指导、用方法做拄杖,让课外阅读真正的发挥应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练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学新思路[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课外阅读阅读方法积累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课外阅读是语文课所必须的和独有的,这是由语文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受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外阅读的机会相对城市学生少得多。农村学生知识贫乏,理解能力普遍偏差。口头表达词不达意,毫无文采可言。当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暴露在我们面前时,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我意识到: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外阅读的指导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我一直在农村任教,以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指导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一、多渠道多角度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和条件

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

(一)、争取家长支持。大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作“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子女横加指责、劝阻,更不用说会花钱给子女买课外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当今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让他们明白课外书的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途径,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子女阅读课外书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子女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二)、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我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固定的阅读课,尽量调到课外活动前,让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自由借阅书报。另外,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学生,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些好的文章篇目或好的网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课余时间,自行上网阅读。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的主阵地,可以让学生这个主要场所接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建立班级图书角是一个极好的形式。图书角的书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没有的也可以买新的,只要每人至少一本,多多益善。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每天课外活动时间为借书还书时间。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在班上就可读到至少几十本书,然后这些书每学期更换一次。我也经常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到班级图书角来填充,还到旧书摊上购买一些旧书籍拿到班上给学生看,这些书既便宜又有用,很受学生欢迎。

(四)、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我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与班上其他同学订阅的相同,拿到报刊后交换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花最少的钱读最多的书。

(五)、推荐美文、名作。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名家名作。我向学生介绍一些作品。简短的美文,打印张贴,让学生抄录。还让学生轮流互相推荐。还开设美文欣赏课,让学生开展朗读、品味、交流等活动。

二、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对所有见到的书都来者不拒照单全读的话,也并非什么好事。别林斯基就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更何况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首先应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才能“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其次是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特别是与新课标相配套的课外《读本》中的美文,则更应重视阅读积累。

最后,还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如喜欢探索的可介绍自然类书籍,喜欢军事的可推荐他看看有关军事的书籍,作文语言平淡的可提醒他多看些优美的文章……这样可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各有所获。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积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学生应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要写好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对自己订阅的报纸,也可以作剪贴分类,做成剪报本。

(三)、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以致用。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40-01

摘要:加强课外阅读,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阅读现状 原因 阅读习惯 阅读材料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探讨小学教师如何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并提出了七点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及现状

长期以来,好心的老师们为了强化教学效果。常常给学生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原本在课堂上能够完成的、应该完成的,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的问。收效甚微的讲。占去了学生自读自练的时间,却不得不把“提高质量”寄托在课后。家庭作业如海如山,反反复复、枯燥无味,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产生惧学与厌学心理。有的孩子无可奈何地对爸爸妈妈说:爷,有的孩子无可奈何地对爸爸妈妈说:“爷爷退休了,我什么时候才能退休呀!”这样的畸形教育实在是不能继续下去了。面对新世纪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创新意识已迫在眉睫。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和消化当天所学知识。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作业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在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层次、完成作业的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形式单一、层次单调、方式呆板的问题。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无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还其本来面目;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间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

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电子图书,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四、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复述性理解(只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解释性理解(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评价性理解(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创造性理解(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等四个层级(2)。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六、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

新课标同时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这样使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读后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祖国语文的感情与日俱增,为学好语文创造了先决条件。

七、组织交流,反馈教学

课外阅读的方法篇10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

一、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充分尊重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增强学生阅读效果的可靠保证。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以积极的心态投身阅读,享受读书的快乐。

1.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受家庭条件所限,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读书,是因为无书可读。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墙”、“班级图书柜”、“连廊经典诗词”、“楼内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有效的阅读,在班级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2.推荐学生喜欢的读物。教学发现,如果一味地强调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势必扼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小学高年段孩子喜欢情节曲折、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读物,我们推荐他们读一些思想健康,知识性强的现时畅销书籍。如五、六年级的孩子对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情有独钟,我们以此为契机推荐并鼓励孩子们进行系列阅读。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理解能力强的孩子,我们应鼓励他们从中外名著中汲取营养,丰富视野,增长见识。

3.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不会脱离文本而孤立存在,以课文为中心进行拓展性阅读,不失为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学习《祖父的园子》,可指导学生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让学生走近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童年的自由、快乐。然后相机推荐高尔基的《童年》,让学生在阅读中真切体会:每个人的童年是不同的,童年不仅有快乐,而且有苦难。课内外链接阅读可极大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使班级形成“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4.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自主参与,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凸显学生的阅读效果,而且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成语接龙”、“故事会”、“我是小小广播员”、“经典诵读展示会”等活动,能极大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会”、“读书交流会”、“好书对对换”、“手抄报展评”等活动,能让孩子们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得以陶冶情操、涵养气质;“演讲赛”、“国学知识赛”、“小小辩论会”,能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如学习剧本《半截蜡烛》后可指导孩子将诸如《晏子使楚》、《将相和》这类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编写成课本剧,并组织学生表演。孩子们一旦迷上表演,就会主动搜集、阅读一些儿童剧本,从而引发学生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表演为高年级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获取信息,汲取营养,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更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

1.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我们除了提倡学生圈一圈书中的好词,划一划书中的精美语段,写一写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外,还可以制作一些读书记录卡,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优美词句、片段,写读书体会,从而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每天读书一小时。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们倡导学生取缔抄写字词等重复的书面作业,把晚上8:00―9:00确定为家庭读书时间,让学生养成每天读书1小时的良好习惯。

3.经典诵读成常态。作为炎黄子孙,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国语言学家、作家季羡林先生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中提出:“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也明确提出诵读优秀诗文的要求: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只要我们每天抽出1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就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三、从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入手

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典籍浩若星辰,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读得沧海一粟。用科学的方法作引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对孩子们来说是必要的。

1.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如通读、跳读、精读,略读、泛读等。

2.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的读书。遇到自己喜欢的读物可多读几遍,从而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自己欣赏的段落,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3.制作阅读卡。如摘录法、体会法、批注法、提纲法、卡片法等制作阅读卡的方法,可有效地将“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