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宣传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2:08

疟疾宣传日篇1

20**年4月26日是第八个“全国疟疾日”。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我中心特组织辖区各级医疗机构在全区开展了“全国疟疾日”防治宣传活动,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近年,输入性疟疾已经成为我省消除疟疾阶段面临的最主要形势,为此我区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积极围绕“消除疟疾、共享健康”的宣传主题,加强了对出国务工、经商和旅游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向广大群众介绍了疟疾的传播途径及感染后症状、如何预防疟疾、如何治疗等内容。

20**年4月26日,碑林区驻区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前来就医的患者及家属、社区居民、过往行人、学生开展了以悬挂宣传横幅及宣传板、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6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与了本次活动,共张贴宣传画500张,宣传折页1000份,横幅24条,电子滚动屏17块,展板7块,受教育人数达3.8万余人。在场宣传的工作人员针对疟疾的感染途径方式、流行地区、消毒及如何预防治疗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广大群众对疟疾的防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次活动主要向学生、社区居民、出国务工、外出旅游等重点人群宣传了疟疾防治的相关知识,增强了群众及时就诊、配合治疗的意识,提高了人群的自我防护能力,为我区更好的消除疟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国疟疾日宣传活动总结二

20**年4月26日是第8个“全国疟疾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消除疟疾:谨防境外输入”。为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消除疟疾工作,我所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小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举行新闻媒体通气会

为提高百姓对于疟疾防控的认知和重视,加强对出国经商、旅游和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宣传。我所于4月23日在省疾控中心举行了新闻媒体通气会,邀请了xx日报、xx画报、贵阳晚报、xx人民广播电台、xx都市报、xx商报、黔中早报等7家新闻媒体。会议由省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容自豪主持,中心副主任雷世光参会并作了讲话。会上地病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我省疟疾发病的概况,以及我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进展和20**年任务部署,重点介绍了预防疟疾的有效措施和出国人员应注意的相关事宜。

二、开展疟疾知识现场咨询活动

疟疾宣传日篇2

2、消除疟疾,共建和谐

3、消除疟疾危害,促进和谐发展

4、早期诊断和全程、足量的规范用药是治疗疟疾的关键。

5、消除疟疾,履行承诺

6、遏制蚊虫孳生,消除疟疾隐患

7、把预防做在前头,把疟疾除在源头

8、预防疟疾人人参与,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9、发热病人要血检,防治疟疾早发现

10、根治疟疾要规范,全程服药最关键

11、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

12、春季休止期治疗是清除疟疾传染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13、全社会携手,共同抗击疟疾。

14、防治疟疾,消除贫困。

15、预防疟疾人人参与,健康生活家家受益

16、发热病人要血检,防治疟疾早发现

17、全程服药,根治疟疾

18、消除疟疾,共享健康

19、一顶蚊帐,一份关爱,远离疟疾

20、预防疟疾,保障健康

21、把预防做在前头,把疟疾除在源头

22、小小蚊帐作用大,消除疟疾要靠它

23、使用蚊帐,远离疟疾

24、根治疟疾要规范,全程服药最关键

疟疾宣传日篇3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全面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各项目标。

二、疟疾流行特点与流行区分类

我市属疟疾的非恒定性和低流行区域,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经过多年综合防治,我市消除疟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达到了卫生部确定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近年来,全市疟疾疫情时有波动,但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连续多年控制在0.5/万以下。卫生部根据年疟疾疫情报告,确定疟疾流行区以县为单位分四类:一类县(区)为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于或等于万分之一;二类县(区)为3年内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三类县(区)为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四类县(区)为非疟疾流行区。对照上述标准,我市9个市(县)、区中,江阴市、宜兴市、锡山区、惠山区、新区为二类县(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为三类县(区);无一类县(区)和四类县(区)。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年,全市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并继续开展巩固监测工作;到2018年,全市通过省消除疟疾考核认证;到年,巩固消除疟疾达标成果,确保疫情不反复。

(二)阶段目标

1.到年,4个三类县(区)和3个二类县(区)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目标,年底前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2.到年,江阴市、宜兴市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的目标,年底前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3.到年底,所有市(县)、区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并继续开展巩固监测工作;到年,全市通过省消除疟疾考核认证;到年,巩固消除疟疾达标成果,确保疫情不反复。

(三)工作指标

1.技能培训

(1)市、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从事疟疾防治相关业务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的比例:年达到95%以上;年达到100%。

(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产、儿童、传染等专科医院从事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专业的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以及二类县的村卫生室医生,接受疟疾防治知识和诊断、治疗技能培训的比例:年达到95%以上;年达到100%。

(3)市和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产、儿童、传染等专科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相关检验人员,接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年达到95%以上;年达到100%。

(4)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年达到95%以上;年达到100%。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

(1)到年,市和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妇产、儿童、传染等专科医院全部能够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年达到90%以上;年达到100%。

(4)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测的比例:年达到100%;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得到基因检测的比例:年达到75%;年达到100%。

(5)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自境外疟疾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的比例:年达到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到年,疟疾病例诊断后12小时内网络直报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率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到年,疟疾疫点处置率达到100%。

5.媒介防制

在疟疾传播季节,二类县(区)居民使用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设施的比例:年,达到80%;年,达到90%。

6.健康教育

(1)到年,二类县(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边境口岸和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在出入境口岸、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年达到90%;年达到100%。

7.到年底,以市(县)、区为单位,全部通过消除疟疾考核认证。所有通过认证的市(县)、区,县级综合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继续保持完备的疟原虫血检设施和能力,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能及时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进行实验室基因鉴定。

四、防治策略和措施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地区疟疾流行特点、防控工作和能力状况,采取适当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其中,二类县(区)实施以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为重点的综合措施;三类县(区)实施以加强疫情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防止继发传播为重点的综合措施。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例。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开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业务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由市培训到市(县)、区,市(县)、区培训到社区和乡村,按期达到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工作指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具备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能力,配备发热病人血片镜检所需器材,及时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按期达到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工作指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并采制滤纸血;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要进一步进行实验室基因检测,按期达到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工作指标。

2.规范治疗疟疾病例。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其中对境外输入的疑似恶性疟病例可直接采用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所有疟疾病例要进行全程督导服药。为提高临床治疗及时率,市和市(县)、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规定储备一定数量的抗疟药品,并加强对药品保存和使用的管理。年底前,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储备用于治疗间日疟的氯/伯喹至少30人份,用于治疗非重症输入性恶性疟的复方青蒿素类口服药至少10人份,用于抢救治疗重症输入性恶性疟的青蒿素类注射剂至少10人份(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各5人份);每个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储备氯/伯喹至少10人份,复方青蒿素类口服药至少5人份,蒿甲醚、青蒿琥酯各1人份。年后的药品储备数量根据各地消除疟疾工作进程进行调配。

3.依法加强疟疾疫情报告与病例核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要在1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所有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要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核;所有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滤纸血,要送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进行基因检测。

5.有效落实休止期根治和人群服药。各地要在每年疟疾传播休止期,组织对上年度发现的所有间日疟病例进行休止期根治。

(二)加强媒介防制

2.抓好个人防护。提高居民防蚊意识,提倡在疟疾传播季节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强化公众疟防宣传教育。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结合“全国疟疾日”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国家消除疟疾政策,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参与疟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开发和制作健康教育材料,为开展公众宣教提供技术支持。

2.强化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在出入境口岸设置公益广告宣传栏或电子屏幕等设施,在出入境旅客通道摆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旅游部门要在卫生部门指导下,组织对领队、导游人员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向旅客和游客宣传疟疾防治知识。

3.强化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门要对辖区内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工作指导。中小学校要结合健康教育课或主题班会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通过发放规范性宣传教育制品等方式,向学生家庭宣传相关防治知识。

4.强化社区宣传教育。二类县要在各医院候诊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宣传内容。三类县应在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

(四)加强流动人口疟疾防治

1.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卫生、教育、公安、商务、旅游、检验检疫等部门参加的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卫生、检验检疫等部门定期向公众境内外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旅游部门按照卫生部门的统一部署,定期或不定期向旅游者境内外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

2.开展出境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防护。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对出境人员宣传疟疾防治知识,提供咨询服务。旅游、商务等部门要督促旅行社、劳务派出机构等有关单位为出境人员提供抗疟药品和防蚊设施,并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出境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和培训。

3.做好入境人员疟疾筛查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在入境口岸对自境外疟疾高流行区入境的发热病人进行疟疾筛查,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疟疾病例信息。各级卫生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人员特别是同批集中入境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和健康宣教。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及时提供相关人员信息,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入境人员疟疾防治相关工作。

4.加大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力度。在疟疾流行区建设大型工程,建设单位要为施工人员提供蚊帐等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并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由病例发现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向感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信息,协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公安、卫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沟通等工作。

(五)加强疟疾监测检测网络建设

1.健全全市疟疾实验室网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规范开展发热病人的疟原虫血片镜检。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血片进行复查,并抽查至少5%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确诊的疟疾病例血片进行复核,并抽查1%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各级实验室要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与质量控制,确保实验室网络正常运行。

2.开展主动病例侦查。二类县(区)每个镇(街道)在疟疾传播季节至少开展5次主动病例侦查,对近2周的发热病人进行疟原虫血检或RDt检测。

3.做好消除疟疾地区的监测工作。对已达到消除疟疾标准的地区,继续开展相关医务人员疟疾诊治技术培训,重点加强临床疑似疟疾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并加强对来自疟疾流行区人员的疫情监测,防止出现继发病例。

五、政策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市人民政府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血地防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全市消除疟疾工作,建立由市血地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市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多部门协作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消除疟疾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挥血地防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职责任务,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军队系统消除疟疾工作按照军队管理体系组织,与当地政府消除疟疾工作计划同步实施。武警、公安现役部队的疟疾防治工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地方政府统一领导。

(二)依照法律法规,科学消除疟疾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疟疾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法、科学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三)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开展消除疟疾工作。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消除疟疾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消除疟疾工作相关内容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负责安排疟疾防治专项经费,并加强资金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公安、旅游、商务等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治健康教育、疫情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文广新部门负责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科技部门负责将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负责协调抗疟药品、试剂的生产供应。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各级爱卫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蚊虫等病媒生物防制管理体系和长效工作机制。

(四)抓好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市和市(县)、区两级分别建立消除疟疾专家技术指导组,健全寄生虫防治与病媒生物防治专业队伍,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为实施消除疟疾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市卫生局要组织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负责疟疾等寄生虫病防治的专门科室并配备得力人员,负责消除疟疾行动的组织实施和督导评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明确承担消除疟疾工作任务的科室,并配备专职疟疾防治专业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有专人负责消除疟疾工作。各级卫生部门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保证培训质量,提高业务水平。

(五)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经费物资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当地疟疾流行程度和消除疟疾工作实际,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全球基金项目管理要求,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二类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全球基金项目单独账户,三类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有消除疟疾专项经费账目。合理利用全球基金和各级财政安排的疟疾防治资金,切实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审计,保证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广泛动员和争取社会力量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消除疟疾工作。

疟疾宣传日篇4

【关键词】疟疾;媒介按蚊;监测;江门市消除疟疾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1.127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年均降雨量2055mm左右,无霜期>360d,适合蚊媒繁殖和疟疾传播。江门市属下3区4市均有疟疾流行,曾经在1954年发病率高达95450/10万,流行虫种包括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江门市经过65年的综合疟疾防治,效果显著,发病率逐年显著下降,自2009年起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0年始均为输入性病例。随着全球化经济化、对外贸易常态化,输入性病例未能杜绝,时有发生。为了巩固江门市疟疾防治成果,现回顾性分析近10年江门市疟疾疫情及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集江门市2006~2015年各级疟疾年报表、防治工作年报表、媒介调查报表、网络疫情报告、监测报表等资数据,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1.2方法

1.2.1血检对“四热”[1]患者采血,吉氏染色法进行镜检。全年进行,并以5~10月为重点月份。

1.2.2监测点监测选定三区四市各疾控中心和哨点医院为监测点,每年开展疟疾RDt检测和媒介监测。

1.2.3媒介监测每年5~10月选择适宜蚊媒繁殖及境外务工人员较多的新会区与台山市的山林地区,以半通宵人诱捕蚊法采集数据,鉴定蚊种和统计占比。同时对蚊媒行唾液腺解剖,镜检子孢子自然感染情况。

1.2.4个案调查对疟疾感染个案进行调查并及时上报。

1.2.5病例分类根据门诊疟疾个案调查登记表进行疟疾病例分类。分类为本地感染、省内感染病和输入性病例[2]。

2结果

2.1疟疾发病情况2006~2015年全市报告疟疾3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7/10万,其中恶性疟13例、间日疟14例、未分型3例,均能得到及时控制和治疗,治愈率为100%,没有发生二代患者。10年镜检“四热”患者血片共79480人份,检出疟原虫阳性23例,血片平均阳性率为0.029%,均为输入性病例,无三日疟,其中间日疟11例、恶性疟10例、卵形疟2例。

2.2病例分类和职业据2006~2015年江门市疟疾患者分类统计,本市发病仅1例为间日疟(2009年台山赤溪镇),占比3.33%;省外输入、国外输入29例,占比96.7%,主要为非洲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务工人员。

2.3传疟媒介2015年在江门市区3个居民点人房内调查,可见伊蚊、库蚊,未见按蚊。而2013~2015年在省级媒介监测点调查结果可知,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是江门市的优势种群,是主要传疟媒介。见表1。

3讨论

过往10年,江门市疟疾防治成就卓越。全市报告30例疟疾病例,其中输入性疟疾病例29例,省2010年始已无本地病例,提示江门市疟疾发病率与输入性病例有相关性,防治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的流行态势一致[3]。由于江门市为“华侨之乡”,很多民众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重区务工或经商,当地居住环境、防蚊设施与意识较差,存在较大的疟疾感染风险[4]。同时,疟疾发病率也与跨境旅游量相关。因此,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和工作是今后疟防工作关注的重点[5]。

90年代起,江门市已无监测到家栖性按蚊,而监测结果显示,作为当地传疟媒介优势蚊种的中华按蚊的数量、密度均显著下降。由此表明人蚊接触频率显著减少,有效降低本地疟疾发病率,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是有效的,疟疾防治工作成效喜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境外疟疾流行形势未发生根本改变,且疟疾传播速度快、易反复[5],江门市依然存在较大输入性风险,严重威胁到本市疟疾防治工作成果。目前现实情况是对流动人口抗疟管理存在困难。面对如此形势,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出入境防疫管理工作,有效预防二代病例,推动疟疾防治工作深入发展。同时,监测传染源是防止输入性传染源引起新的传播的主要有效策略。发现疟疾病例的重要手段是给“四热”患者血检,尤其是来自高疟区和从高疟区返回的发热患者,对其实行灭蚊、药帐防蚊、规范预防服药[6]。如措施滞后,出现第二代病例的可能性极高。

由于本市人口流动频繁,多发于青、中年,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血检监测力度可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和控制传染源。加大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疟疾的认知,同时对外出务工、旅游者进行疟疾知识宣传,增强重点人群意识。同时需加强镜检员培训,并对医务人员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其对警觉意识和诊疗水平,完成消除疟疾考核工作。继而完善市及下级疟防网络建设,重点管理和监测流动人口疟疾,尤其是从重疟地区回归居民和外来疟疾病例。再者,政府应保障疟防必需经费投入和做好配合工作,加强疟疾防治队伍的建设,继续做好江门市疟疾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周晓俊,曾祥,陈凯,等.《疟疾控制和消除标准》实施现状与应用评价.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3):219-221.

[2]郭传坤,黎军,林康明,等.广西2010--2012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4):333-336.

[3]韩红芳.丰县2011-2014年疟疾输入性病例流行特征.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5,21(4):45-46.

[4]张学祥,周翠娥,何毅,等.2005-2010年四川省青神县部级疟疾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职业卫生与病伤,2011,26(6):386-388.

[5]潘波,林锦炎,林荣幸,等.广东省2004-2013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5,31(6):845-847.

疟疾宣传日篇5

一、工作目标

(一)加强对消除疟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除疟疾达标考核工作中的职责,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我区达到消除疟疾标准

(二)加强疟疾传染源管理,提高疫情上报、流调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

(四)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质量,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五)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疟疾防治意识

(六)加强检查指导,联防联控

(七)加强防制资料管理

二、工作实施

(一)成立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见附件1);召开区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领导小组工作会议,部署消除疟疾达标工作;区消除疟疾达标技术指导小组督导相关部门和镇开展消除疟疾达标工作。

(二)有序推进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1.考评前准备工作

(1)考评动员

5月份召开消除疟疾达标考评工作培训会议,由区卫生局组织,区疾控中心牵头,培训对象主要是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相关人员,培训项目为此次考评的主要内容、职责分工、技术指导。

(2)专业培训

疟疾防治知识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要重点加强临床医生的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并进行培训效果考试,个人得分应全部达到90分以上。区疾控中心提供疟疾诊治知识的参考资料。

疟原虫镜检技能培训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要重视“三热”病人(即疟疾发热、疑似疟疾发热,不明原因发热)的血检工作,把“三热”病人血检列入常规检查,特别是门诊医生,接诊“三热”病人后,应及时填写查验疟原虫的化验单,并通知检验人员采血、染色、涂片、镜检,保质保量完成血检任务,确保疟原虫镜检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协助区疾控中心对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的培训。区疾控中心要定期对综合医院、镇卫生院的检验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血片阴阳性和疟原虫虫种的鉴别,培训效果考试个人得分应全部达到80分以上。

疟疾诊治能力和疟原虫镜检技能是此次消除疟疾达标考评重点考核项目,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要落实好这两项工作,确保考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3)资料准备

区卫生局协调解决组织保障资料。

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乡镇卫生院准备好防治疟疾的相关资料,包括2013、2014年的疟疾病例门诊登记本、血检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抗疟药处方,现场核实病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

疾控中心消除疟疾的相关资料:

基本消灭疟疾达标考核资料汇编以及达标考核后至2009年疟疾监测资料等历史资料。

2010年以来的疟疾相关资料,区级消除疟疾实施方案:消除疟疾工作年度计划和总结;消除疟疾工作各项活动原始资料,包括发热病人血检和血片复核资料、媒介调查资料、病例报告和治疗资料、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疫点调查和处置资料以及各类培训和健康教育资料等。

(4)督导检查

区卫生局组织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生的疟疾防治知识和检验科人员疟疾镜技能培训、资料准备等情况的进展、质量进行督导检查。

6月份、8月份、10月份各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书面通报,督导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临床医生诊治能力考核:镇卫生院现场抽取2名临床医生参加闭卷考试;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科各抽取2名临床医生参加书面闭卷考试。

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各镇卫生院现场各抽取一名检验员进行技能考核。

现场检查疟疾病例门诊登记本、血检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抗疟药处方,现场核实病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等。

2.消除疟疾达标考评实施时间表

4月份区疾控中心开展综合医院、镇卫生院镜检员疟原虫镜检技能培训工作。

5月份区卫生局对消除疟疾达标考评工作进行动员与培训,落实相关单位及科室职责。由区疾控中心下发此次消除疟疾考核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的培训参考资料,各级医疗机构要依据资料组织临床医生培训和自学,提高临床医生的疟疾诊治能力。

7月份各级医疗机构找出薄弱知识点,对临床医生进行疟疾诊治知识针对性培训和效果考试,达到要求。

④8月份,邀请市疾控中心专家对我区疟疾镜检人员进行疟原虫镜检技术指导和培训。

⑤9月份,各级医疗机构组织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再培训,全面达到要求。

⑥根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消除疟疾资料准备情况、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和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掌握情况,确定迎接消除疟疾达标考核的时间。

3.消除疟疾达标现场考评内容

由省政府血地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成考核组,对县(区)进行消除疟疾达标考核。

发热病人血检、病例诊治及报告

分别抽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2个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疟原虫镜检工作现状和当年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资料。抽查区疾控中心已复核阴性血片30张。查阅疟疾病例门诊登记本、血检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抗疟药处方,现场核实病例诊断、治疗和疫情报告与县级疾控中心资料符合率。

诊治能力考核

随机抽取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医生以及2-4个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各1名(总人数不少于10人),采用闭卷书面考试进行疟疾诊治知识考核。临床医生个人考核得分80分及以上为合格。参加考核临床医生的考核合格率低于85%即为不通过。

镜检技能考核

随机抽取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一半以上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人员各1名,进行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包括定性和定种)。每名镜检人员技能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为合格。参加考核检验人员的考核合格率低于85%即为不通过。

(三)进一步加强病例管理,提高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质量

1.规范传染源管理措施

为适应疟疾防控工作从控制阶段到消除阶段的转变,我区将继续全面推行消除疟疾“1-3-7”消除疟疾工作新模式,确保传染源管理和疫点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

(1)发现疟疾病例后1天内进行疫情报告

区疾控中心和各级医疗机构对发现的所有疟疾病例(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均应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均应进行疟原虫镜检,每例病例在抗疟治疗前应至少采制厚薄血片3张、滤纸血2张(每张2大滴血样)和肝素抗凝全血5ml,并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不能及时送样的可将样本置-20℃保存,由市级疾控中心统一在每月月底送省血寄防所。为鼓励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省将继续实行报病奖励制度。

(2)在3天内完成病例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区级疾控中心负责在3天内完成对网报疟疾病例血片的镜检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重点核实是否为疟疾病例并判断是否为本地感染病例。所有核实的疟疾病例应在3天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的信息录入和上报。所有经核实需排除的疟疾病例应立即报告省血寄防所请求进行省级复核,并根据省级复核结果进行网报修订。

个案流调时对输入性病例的判定应严格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中输入性疟疾的定义和判定标准进行。

(3)在7天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

区疾控中心应在病例网络直报后7天内组织完成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的调查,确定疫点是否存在传播疟疾的条件,并按照《消除疟疾技术方案》的要求完成疫点处置,在7天内完成专报系统中“疫点调查与处置表”的信息录入和上报。省血寄防所将参与所有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国内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核实和疫点调查。

疫点调查时,对本地感染或国内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病例所在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内的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需对与其同行回国人员进行疟原虫血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对近3年内无媒介调查资料的县,如疟疾病例出现在疟疾传播季节,疫点调查需增加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内容。

疫点处置包括病例治疗、健康宣教和媒介控制。在疫点调查中新发现的实验室检测阳性者给予抗疟药规范治疗并按规定上报,并向居民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对在流行季节(5-10月份)出现的疟疾病例,对病例所在的自然村或居住地周围100米范围所有住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室内滞留喷洒。

2.完善疟疾疫情通报制度

为及时了解疟疾疫情动向,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疫情,区疾控中心在发现病例时需电话报告省寄防所,并按规定在3个工作日内将疟疾病例核实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上报省血寄防所,由省血寄防所及时完成疟疾疫情周报。

(四)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疟疾病例诊治能力

1.进一步加强传染源发现能力

(1)各级医疗和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疟原虫镜检能力建设,配备相对稳定的并通过上级业务机构培训合格的镜检人员。重点加强乡镇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区疾控中心要有独立的、能正常开展镜检工作的疟疾中心镜检站,并有专人负责对辖区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督导和质量控制。

(2)为按期达到《市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确定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指标,区疾控要组织对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疗、检验、防保专业人员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参加全市寄生虫防治技术竞赛。

2.进一步提高疟疾病例救治能力

(1)区疾控中心需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输入性疟疾的诊断能力和危重恶性疟病例救治能力,尽量避免因误诊误治导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死亡。

(2)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区疾控中心组织对上年度发现的所有间日疟病例和卵形疟病例进行休止期根治。并对在疫点调查中发现实验室检测阳性患者的自然村开展休止期扩大治疗。

(五)完善监测体系,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根据我区当前疟疾发病的形势和消除疟疾的进程,按省疟疾监测规范和技术要求,在全区开展常规检测工作,保障和巩固我区消除疟疾的成果。

1.疟原虫镜检和质量控制

(1)为保证发热病人血检工作的顺利开展,区疾控中心统一为区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门诊镜检站发放血检染色试剂等耗材和发热病人血检登记本。

(2)按照《市消除疟疾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区二级综合医院和所有乡镇卫生院均要开展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各医疗单位要求全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其中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要重点加强对外出务工归国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工作。

(3)区疾控机构中心镜检站应按要求对所辖区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镜检质控督导,保证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质量。区中心镜检站要复核辖区内各医疗单位10%的已检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市级中心镜检站将抽检本市各区3%的已复核阴性血片和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并负责将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血片和滤纸血及抗凝血按要求送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省消除疟疾实施方案》要求,及时对全省所有网报疟疾病例进行血片复核和基因检测复核,每季度抽检全省各县1%的已复核阴性血片,并不定期对乡镇门诊镜检站已检血片进行抽检。各级中心镜检站要求保留血片及抽复检工作记录。

2.主动病例侦查

在疟疾流行季节(5月份),对白马镇的1个村进行入户走访调查,并至少对300名居民进行疟原虫血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检测筛查,并采制滤纸血送省血寄防所进行基因检测。

(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疟防意识

疟疾宣传日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疟疾防治工作会议,目的是总结年的工作,进一步安排布置明年疟疾防治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巩固和提升防治成果,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或超额完成防治工作各项任务。一年来,在全县范围开展了疟疾休止期根治,发热病人镜检,疟疾现症病人及时诊断治疗等项工作,疟疾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这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全县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基层工作者、广大卫生工作者奋发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在全县为防病工作辛勤劳动、默默奉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及其家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刚才局长对年的疟疾防治做了全面的总结,同志宣读了年的工作方案,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全县疟疾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肯定成绩,认清全县疟疾防治工作基本情况

年的疟疾防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全县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根据省、市疟防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卫生系统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实现了既定目标。自年以来,我县疟疾发病出现逐年回升趋势,年报告发病641例,年报告发病1564例,年报告发病3539例,年报告发病3832例。年截至11月30日报告发病1720例,比年同期下降54.88%,是自年疟疾发病回升以来的第一次大幅度下降,到年底完全能够实现省卫生厅制定的年疟疾发病率比去年下降30%以上的目标。

(一)全县疟疾防治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有效遏制了疫情。年,新发疟疾病人较年下降很多,未出现新的突发疫情,有效遏制了近年来疟疾的高发势头。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使发病的曲线多年来首次由波峰出现向下拐点,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群众的健康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老百姓会说疟疾不算大病,但就是这样一个不算大病的顽症,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着我们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考验着我们为人民解除病痛的能力,考验着我们的工作成效。开展疟疾防治的过程就是一个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过程。年全县累计服药人数近24万人,服药率达99.59%,全部做到了“送药到手、看服到口、不咽不走”。注重环境、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和防病防治意识正在深入百姓心中,政府形象在同志们的辛劳中、在人民群众的欢迎声中得到了提升,从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进一步提升了综合防病能力。疟疾防治工作,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工作量大,广大工作者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依靠群众,依靠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了疟疾控制目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下一步疟疾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年工作的新的起点。

(二)疟疾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广泛宣传,深入工作。利用县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每天播出防治疟疾专题公益宣传流动字幕。县卫生部门印发疟疾防治明白纸,发放到千家万户。各乡镇自然庄喷制了疟疾防治墙体标语口号,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免费服药政策。同时还在中小学教室张贴印有疟疾防治知识视力表的宣传折页。县教育部门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安排学生开展家庭成员防疟知识的宣传和家中疟疾病人的督导服药。做到了农村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加大投入,落实经费。县财政逐步加大疟疾病防治经费投入。各乡镇也投入了相应经费,用于疟疾防治工作。

3、统一布置,统筹管理。按照《县年疟疾休止期治疗与传播期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县统一于4月1日至4月15日就进行了疟疾休止期治疗服药工作。县文明委牵头,卫生局、爱卫会等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制定了《防蚊灭蚊环境消杀实施方案》,在今年7月下旬由各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全县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开展疏通污水沟渠、填平积水坑洼、清除荒草垃圾等项爱国卫生运动,动员督促群众添置安装纱门、纱窗、蚊帐,使用蚊香驱蚊等防蚊设施。

4、科学防控,指导到位。卫生部门尽职尽责,当好政府参谋,制定了科学可行的疟疾防治方案,为我县的疟疾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成立疟疾防治技术指导小组,指导疟疾服药工作和处理服药副反应。成立督导组驻乡督导服药,进行现场督导。

二、抓住关键,巩固成果,努力实现疟疾发病率的不断下降

已经取得的成绩,县委、县政府是肯定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疟疾疫情依然处于发病高峰,依然是当前发病最多的传染病,依然是控制难度极大的疾病,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实施民生工程和医疗健康工程为有效载体,明确更高的控制标准,确立更高的工作定位,下大力气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防治成果。

一要更加体现全面发展、科学防治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对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方针作了明确阐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突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三大重点,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着力缓解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贯彻落实这一新要求、新任务,就要树立和落实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卫生防病工作要走全面发展、科学控制的道路,要以控制疟疾疫情为落脚点,协调组织对各种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要以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县的卫生服务水平。尤其是基层的卫生工作者更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要更加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疟防成果,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就是在执政为民的理念中,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在更大范围内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干部对人民群众要有深情,对患病群体要有真情,要真正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公共卫生问题入手,集中力量,办实事、好事;要不断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提出的新要求、新期望,下大力气做好各项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障和服务水平。

三要切实明确工作目标。各有关部门要做到“三个明确”:明确自己在年的工作任务,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自己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各部门负责认真组织实施,保障要让每一份药品都发挥作用。

四要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为什么要建立长效机制?因为疟疾靠蚊虫叮咬,传染方式简单,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疟疾防治网络,把疟疾防治工作融入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一切工作之中,融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的综合性工作之中,确保各个层面的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不留空白点。

三、加强协作,突出重点,全面做好09年度疟疾防治工作

为了巩固这一重要成果,进一步降低疟疾发病率,更好地贯彻国家卫生部《-2015年疟疾防治规划》和我县制定的《县年疟疾防治工作方案》,切实做好年疟疾休止期服药、发热病人镜检及传播期病人的治疗工作,在这里,对大家提出几点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疟疾防治工作事关全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疟疾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防治任务和责任要分解到每个单位、每个人,保证基层防保人员的基本待遇,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同时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将疟疾防治工作安排部署到村、到户。

按照《县年疟疾防治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在县疟疾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卫生局成立了疟疾防治技术指导组和巡回督导组,县疾控中心抽调了专业技术人员驻乡镇指导和检查,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与专业队伍。所有休止期服药的自然庄还要成立入户服药小分队,确保每个服药对象都能得到全程、足量的药物。

(二)明确部门职责,多部门协同作战

各乡镇政府、卫生、财政、广电、教育、爱卫会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各司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完成这次休止期服药和年度疟疾传播期防治工作。

1、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督导评估工作。乡镇分管领导为本乡镇疟疾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疟疾休止期服药期间,要及时向县疟疾防治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程和督导结果。

2、卫生行政部门要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组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做好疟疾疫情的登记、报告、诊断、治疗以及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救治等工作。

3、财政部门要及时提供疟疾休止期服药与传播期治疗相关经费。

4、广电部门在疟疾服药期间每天播放一次疟疾防治知识专题或公益广告。

5、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师资力量,利用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课,开展疟疾防治宣传教育。可以采取知识竞赛、专题班队会、观察蚊虫标本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广大中小学生如何预防疟疾。

教育电视台在广大农村有着较高的收视率,应积极地发挥媒体优势,定期播放疟疾防治信息。

6、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疟疾病人的登记、报告、诊断与规范治疗,并认真做好发热病人疟原虫镜检工作。县疾控中心应加强疫情报告信息的管理,对重点地区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对基层防保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与技术指导。对重点村疫情进行流行病调查处理,落实疟疾病人治疗责任制,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抗疟药品的发放管理工作。

(三)突出重点,认真做好疟疾休止期服药与传播期防治工作

疟疾防控工作有休止期服药、传播期防治和暴发疫情的控制处理三个关键环节,抓好关键环节一是要统一时间、统一方法开展休止期应服对象的服药工作。目前正是开展疟疾休止期服药工作的有利时机,各乡镇要按方案要求,摸实摸透应服药人数,全程规范地对每位服药对象进行服药治疗,确保休止期服药率达到90%以上,全程服药率达到85%以上;二是做好传播期防治工作。在疟疾传播流行季节,各级疟疾防治人员尤其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临床医生,要准确掌握抗疟治疗对象的范围,使每位病人都能得到规范的治疗;三是提高各级防治部门应对暴发疫情的处理能力,及时、正确控制和处理暴发疫情,同时要抓好防蚊和灭蚊、宣传教育等工作。

(四)加强督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为切实将疟疾防治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在开展服药期间,要逐层逐级督导。县级督查组对全县乡镇进行巡回监督检查,随机抽取部分服药对象进行入户核查;乡镇督导组要包点到村,对重点村坐阵督导,确保服药对象服药安全、治疗规范。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提出意见,限期整改,并将督导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乡镇。对工作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县予以通报批评,导致疫情扩散的将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疟疾宣传日篇7

2010年2月15日,十堰市发现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当地卫生局接到疫情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所在医院开展医疗救治。虽经全力抢救,因患者感染严重,入院较晚,入院时已出现肝、肾功能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于2010年2月16日因脑水肿与和脑干功能衰竭死亡。这一病例给处理类似事件留下许多思考。

1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21岁,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南化塘镇人,在上海一家机电有限公司工作。因公司卖给非洲苏丹相关设备,公司五位技术员一起到苏丹调试设备,2010年1月13日从上海出发,途经深圳、香港,于16日到达非洲苏丹Yei市,在苏丹居住16天,1月31日离开苏丹,2月2日到达上海,2月8日下午春节放假回到十堰市郧县家中。

2患者入院前治疗经过

2010年2月8日,患者回家当天感觉发热,无寒冷,2月9日在镇卫生院就诊,以“感冒”打针2天,(用药不明)症状缓解,未进一步治疗。13日患者又出现发热、无寒冷、出现黄疸,未治疗。14日上述症状加重下午在县人民医院就诊,体温达到41℃。14日23点31分急诊转入市级人民医院,此前,病人未说明自己有出国史,医生也未询问患者有无出国史。

3入院后检查结果

发热7天,头晕、腹痛2天入院。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39.2℃),无咽痛、鼻塞、流涕。在当地卫生院输液治疗2天(具体不详),无效。13日又出现头晕、阵发性腹痛,解黑色软便每日2次,伴心悸、口干、尿少、尿黄,14日下午上述症状加重收住郧县人民医院并急诊于14日23点31分转入十堰市人民院。既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临床检查:t36.7℃,脉搏96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3/50mmHg。神志清楚,推入病房,自动,检查合作。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未见皮疹、出血点,口唇无发绀,咽充血,扁桃体不大,颈软,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韧,全腹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痛阳性,肠鸣音正常。体检过程中患者出现休克血压,抢救后恢复至正常。医院组织呼吸科、肾病内科、肝胆外科、血液内科急会诊。腹部B超:肝脏增大、胆囊水肿、脾大、腹腔少量积液;胸片:两肺、心膈未见病变;血常规:BloodRt:wBC:7.01x109/Ln:56.9%Hb80g/L,RBC2.84g/lpLt12×109/L;尿常规:pRo+,BiL2+;aLt124U/L,aSt73U/L,tBil199.8umol/l,DBiL101.1umol/l,GGt63U/L,aLB18.6g/l,BUn29.86mmol/l,Cr283.1umol/l,K+5.44mmol/L,CKmB27U/L,HBDH545U/L,LDH587U/L,amY(-),CRp215.6mg/l,pa56%,

疟原虫镜检:15日15点、18点20、23点分别血检未发现疟原虫。2月16日11.40血检发现疟原虫(+),省疾控中心复查前3次血片均为恶性疟原虫阳性,而且薄血膜每个视野原虫密度高达79个以上。

入院诊断:经会诊后初步诊断为:1)感染性休克并肝、肾功能损害;2)无形体病并多脏器功能衰竭;3)黄热病;4)恶性疟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4救治经过

14日23点31分,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补液、纠酸、抗炎、维持循环稳定、导尿、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

15日15~18点,医院组织会诊①感染性休克;②自发性腹膜炎;③肝性脑病;(3)黄热病;(4)无形体病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立即通过医院感控处向市疾病控制中心汇报,立即将会诊情况向协和医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汇报。按照会诊意见及省级专家意见给予护肝、促肝细胞再生,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等治疗,应用人工肝支持治疗。

16日9点,患者呼吸急促,尿少、色深,烦躁,神志模糊,巩膜、皮肤黄染,瞳孔等大等园,光反射敏感,颈强2指,心律齐,双肺未闻及罗音,全腹肌肉紧张,压痛,肝脏肋下4cm,扣痛明显,腹水征(-)。考虑:1)肾功能衰竭;2)肝功能衰竭并肝性脑病;3)脑水肿;再次疟原虫检查:阳性。给予输血、脱水、辅助呼吸、床边血液透析、维持内环境等相应处理。病情继续恶化,16点35分,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经过心肺复苏心跳恢复,18点05分宣布临床死亡。

抗疟治疗15日17时20分,十堰市疾控中心提供“双氢青蒿素哌喹、氯、伯喹等抗疟药各1人份,19点30分,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口服双氢青蒿素哌喹,首次4片,氯喹4片和伯喹3片,16日上午患者因休克,双氢青蒿素哌喹2片鼻饲给药。市级疾控中心无针剂抗疟药。

5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在出国期间无任何症状,此前无疟史。患者出国所在地非洲苏丹系疟疾高发区,患者在流行区居住16天,防蚊设施差。本次一同前往的5人中已有2人在2月4日已患病并在当地(广州)确诊为间日疟。患者赴苏丹前接种过黄热病疫苗,未预防性服抗疟药。

6市卫生局及疾控和医疗部门采取的措施

(1)十堰市卫生局高度重视此疫情,组织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院成立救治专班全力开展病例抢救工作。

(2)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及时全面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片、氯、伯喹片);采集了血涂片镜检,检出恶性疟原虫阳性;向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做了健康教育工作。

(3)市人民医院成立了救治专班全力展开病例抢救工作。

(4)由于恶性疟的传播媒介是蚊虫,目前我国是冬季,是非流行季节,不需要进一步采取其他流行病学控制措施。

十堰市卫生局接到疫情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市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市人民医院开展医疗救治。经全力抢救,因患者感染严重,入院较晚,入院时已出现肝、肾功能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于2010年2月16日18时05分因脑水肿,脑干功能衰竭死亡。

7思考与建议

(1)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防疟知识的宣传各级疾控部门和出国务工派出单位一定要加强对出国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使流动人员到疟疾流行区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和预防性服药,回国后要主动到疾控机构进行相关检测。

(2)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宣传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询问发热病人有无外出务工史,如发现确诊或疑似疟疾病例,要及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并做好患者救治工作。

(3)加强对综合医疗机构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化验人员的疟原虫镜检技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4)建议卫生厅向全省通报此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要求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医疗单位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省卫生厅转发的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做好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疟疾宣传日篇8

从所得结果分析,18岁及以上的成年发热病人中,未曾上学者的疟原虫血检阳性率同其他学历较高的人群的血检阳率较为接近,对3种学历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0.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疟疾病人就诊前症状发作次数

结果显示,在225例表现为非持续性发热的疟疾病人中,其就诊前症状发作次数从1次到7次不等,见表4。可见,首次发作即前去就诊的疟疾病人占较少比例,只有12%;发作3次后前去就诊者最多,达到27.1%;一半以上(68.4%)的疟疾病人会在最多发作3次后即去就诊,而95.1%的疟疾病人在最多发作5次后即去就诊。

发热病人与就诊日期的间隔

收集的发热病人中,其首次发病到就诊的间隔从当日到16日不等,具体情况见表5。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发热病人首次发病后一日内即前去就诊,约90%的发热病人在发病后三日内前去就诊。对于疟疾病人来讲,有65.1%在当日就诊,而92.4%都在发病后4日内前去就诊。对一日内就诊的疟疾病人比例和非疟疾发热病人比例进行比较,得p=0.001,疟疾病人相对与非疟疾发热病人在发病后一日内前去就诊的比例更高。

患者首诊地点的分布

发热病人首诊在村医处的占81.2%(包括村卫生室和在卫生局注册的个体医生,见表6)。

发热病人就诊前的自我用药情况

由于发热性疾病比较多见,故病人在病情并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到医疗机构就诊之前服用一些常规性的药物,如抗菌素和抗感冒药,非首诊病人还可能使用了前次医生开具的其他药物,见表7。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发热病人在就诊之前都自行使用了常见的药物,其中以感冒药的使用比例最大为31.6%,疟疾病人中自行用药的情况同整体情况相似,感冒药的应用比例达39.0%。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对与发热病人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见表8。结果显示,使用蚊帐、露宿习惯、家属或四邻近期患疟疾情况、休止期是否接受治疗与发热病人易患疟疾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分析结果

对有意义的年龄、就诊日期间隔、蚊帐使用情况、露宿情况、家属近邻近期是否患疟疾、休止期服药6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剔除不显著的变量,最终引入回归模型的各变量参数值见表9。

讨论

本研究中,发热病人中患疟疾的性别分布并无差别(p=0.121),这与董莹、张再兴等的普通人群患疟疾危险因素研究有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发热病人的性别构成和普通人群构成不同,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中原(安徽)等地不同,以及疟疾流行种类的差别有关。分析各年龄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发现10~20岁组的血检阳性率最高,达33.1%。进一步分析表明,该青少年人群组多是首次感染疟疾,症状较典型,另外该组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上,就诊意识较高,故就诊率和检出率较高。80%以上的病人首诊在村医处,村医是整个疟疾防控体系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其能否对疟疾病人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缩短病人病程,减少传播有重要意义。感冒是最常见的引起发热症状的原因,故病人在就诊之前往往先会服用抗感冒药进行试治。抗感冒药物虽然对治疗疟疾无效,却可以减轻或抑制发热相关症状的发生,使得疟疾病人的症状变得不典型。

病人首次发作日期同病人就诊日期之间的间隔是影响疟疾在人群中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疟疾患者在首次较明显症状发作时,血液中就有雌雄配子体产生,已具备传染性。本研究收集的发热病人中,其首次发病到就诊的间隔从当日到半月不等,对一日内就诊的疟疾病人比例和非疟疾发热病人比例进行比较,p=0.001,疟疾病人相对与非疟疾发热病人在发病后一日内前去就诊的比例更高。说明近几年对疟疾常识的宣传已见成效,居民对疟疾症状的知晓情况和及时就诊情况有所提高。单独分析疟疾发热病人和非疟疾发热病人的蚊帐使用情况是有差异的(p﹤0.05),但进一步分析表明,在疟疾发热病人中,家中至少使用了一种防蚊措施的占87.9%,而非疟疾发热病人家中至少使用了一种防蚊措施的占91.6%,两者比较得p=0.0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见蚊帐对于预防疟疾有一定作用,但总体而言,防蚊措施效果并无预期显著,故提示疟疾病人的感染地点可能多在田间野外,而不是在室内被按蚊叮咬。露宿习惯增加人体同按蚊之间的接触机会,是疟区居民感染疟疾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与其他在普通人群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发热病人兼有露宿习惯者,可作为筛检血检对象或服药对象的因素之一。

现症病人是疟疾的重要传染源,若发热病人的家属或是四邻中近期有疟疾患者,则其感染疟疾的几率将会增大。在研究开展的地区进行了疟疾防治专项行动,一经诊断的疟疾现症病人将及时得到药物治疗,其作为传染源的时间应当在1个月之内,故此处的“近期”是指在发热病人就诊前的1个月内。研究表明,家属或四邻近期患有疟疾是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对筛选发热病人中血检对象和服药对象有一定指导作用。

疟疾宣传日篇9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观察;分析

疟疾是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经疟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本病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流行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约有20亿人口居住在流行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疟疾患者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与非洲等国的交流日趋频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数量[2-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5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汇总患者临床表现,探讨输入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的5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52例疟疾患者,年龄处于31~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3±6.6)岁,均为男性。52例患者中,均为出国务工者。

2.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5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生化等检查)以及相应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系统性总结。

二、结果

1.流行病学:发病前,52例患者均有疟疾高发地区居留史,居留时间在6个月~3年不等。均为非洲国家。52例患者均有蚊虫叮咬史,无疟疾高发地区输血史。其中,32例患者为首次发病,20例患者为二次发病。

2.临床特征:发病过程中,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52例发热,48例出汗,21例脾肿大,2例肝肿大,48例畏寒寒战,22例腰酸,11例黄疸,11例尿黄,10例恶心,3例意识改变。具体临床表现及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

3.辅助检查:50例患者血涂片均查见恶性疟原虫,2例在外院血涂片查见恶性疟原虫。19例血小板减少,最低达18*109/L,26例轻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12例转氨酶或胆红素轻度升高,1例肾功能轻度损害。

4.并发症:2例肺部感染、12例中毒性肝炎、1例急性肾衰、1例嗜血细胞综合征。

5.转归:经过我院积极抗疟治疗后,52例患者中,37例患者在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14例患者在120小时后,复查疟原虫涂片成阴性。1例脑型疟患者,在受抗疟治疗1疗程后仍反复高热,贫血改善不明显,多次血涂片均阴性,后行骨髓穿刺术提示嗜血细胞综合征,尽管积极治疗,患者最终因严重感染死亡。51例康复患者痊愈后,经随访,未出现复况。

三、讨论

目前,疟疾是全球广泛关注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疟疾大都于夏秋季节流行,但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且容易流行。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寒战、头痛、出汗、贫血、脾肿大、肝肿大等,这与国内外多项报道相似[4-6],但并不典型[7]。对于归国的劳务工作者,疟疾发病无明显规律,一般多在回国后10天内发病。结合我院收治的52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诊治情况,可以看出,输入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被误诊,恶性疟感染发病特点无明显规律,有向重症疟疾进展可能,因此应早诊断早治疗。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许多输入性疟疾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且从一定程度上血小板下降的疟疾患者较血小板正常的疟疾患者临床表现要严重。目前输入性疟疾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尚不明确,可能有如下原因:1.疟原虫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引发机体巨噬细胞吞噬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2.部分疟疾患者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3.非洲疟原虫可能对血小板表现有特殊亲和力;4;不排除严重疟原虫感染后出现血小板重新分布,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下降。因此,对于从非洲等疟疾疫区归国的劳务工作者,如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并有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需高度警惕输入性疟疾可能,尤其是恶性疟疾。如何有效做到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可以考虑以下方法:第一,应加强疟疾的宣传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疟疾疫区劳务工作者了解疟疾知识,并自觉配合卫生监管部门做好疟疾的预防和诊治。一旦有高热伴有畏寒寒战,应首先排除疟疾可能;第二,卫生监管部门应做好对出国人员,特别是从疟疾高发地区归来务工人员的身体检查工作;第三,卫生医疗机构应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疾病诊断率。第四,对于前往疟疾高发地区的务工人员使用有效的预防药物,并做好防蚊措施。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worldmalariareport2010.Geneva:wHopress,2010.

[2]高琪.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血吸冲病防治杂志,2009,21(6):503-507.

[3]张丽茹等.国内疟疾治疗药物进展.药物实践杂志[J],2001,19(5):259.

[4]韩华等.合肥是28例输入性疟疾临床特征分析.安徽医药,2011,15:78-79.

[5]葛向华等.恶性疟疾28例临床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5):52.

[6]顾亚萍等.江苏省2005年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6,5(12):2162.

疟疾宣传日篇10

在第20个艾滋病日到来之前,2007年11月19日,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和《wto经济导刊》及北京空港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向在空港工业园区天源建筑工地工作的农民工分发印有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知识的扑克牌。该活动旨在帮助农民工认识艾滋病传播的严峻形势并向他们传授艾滋病预防的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农民工教育项目”是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在中国广泛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项目的新举措。该项目总计发放10万副预防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知识的扑克牌。可口可乐已与全球企业抗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联合会合作,组织可口可乐系统的员工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以及全球企业抗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联合会的志愿者一起于2007年7、8月在上海、广州、杭州、南京和武汉五个城市发放了扑克牌。发放地点选在农民工集中的火车站和建筑工地。同时,可口可乐还和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合作在艾滋病高发的河南、贵州、云南等地发放了这些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扑克牌。此外,可口可乐公司也已通过自己的系统向可口可乐系统员工发放扑克牌,让他们能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当好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员。

可口可乐公司从2003年起参与艾滋病预防活动,同年在清华大学主办艾滋病及SaRS国际研讨会;并于当年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参与抗击艾滋病“121”联合行动的跨国公司,联合行动在中国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反响。

2005年,可口可乐公司资助由中国艾滋病预防专家和医疗工作者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南非非政府组织。此次访问不仅使代表团成员获取了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与经验,同时为未来两国间有关艾滋病预防方面的信息交流建立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