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40:51

生命的真谛篇1

——题记

小船靠岸了,老渔夫圣地亚哥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过来了。

“您认为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迎上前去。

“是挑战自我。”他的笑容如海上初升的太阳。

“挑战自我?”

“是的,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地超越自己。”

“就算是葬身鱼腹也不退却?”

“是的,就算失去生命。当我面对那两条大鱼的时候,勇气战胜了内心的畏惧。我征服的并不是那两条凶猛的大鱼,而是我自己。这是一种超越。”

老渔夫圣地亚哥是勇敢的,他以不屈不饶的毅力面对大海,面对自己。

下课铃声响了,安利柯背着书包走出校门。

“告诉我,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问。

“是爱。”

“爱?”

“是的,爱创造了一切。”

“一切?”

“没错。我认为,爱就是由生活中的小细节铸就的高塔。社会离不开爱,人类离不开爱。爱自己,爱别人,爱祖国,乃至爱整个人类。爱包容一切,爱陪伴我成长。”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显出少有的庄重。

安利柯是幸运的,他生活在爱的世界,也用自己的爱拥抱着世界。

海风轻轻吹着,从蔚蓝的海中,走出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海的女儿。

“你认为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仰面注视着她美丽的面容。

“真、善、美。”

“真、善、美?”

“是的,追求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她的神态从容而坚定。

“包括失去自己美丽的嗓音和漂亮的鱼尾,甚至化为泡沫也不可惜吗?”我疑惑。

“嗯,为自己纯真美丽的梦想而活。哪怕是一瞬间,便是永恒,便是生生不息。”

海的女儿是幸福的,她把心中美好的憧憬演绎得淋漓尽致。

雷米吃完妈妈亲手做的饭,幸福而甜蜜。

“你认为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

“坚韧、正直、勇敢面对困难。”

“坚韧、正直、勇敢?”

“是的,即使再困难,也要用一颗纯洁的心去克服。”

“当你面对苦难,你会不会因生活的挫折而沮丧?”

“不,流浪,教给了我生存的本领;流浪,让我知道世界不只有黑夜的寒冷,也有阳光下的温暖!”他注视着远方,若有所思。

生命的真谛篇2

对我来说,书就是一位忠诚的朋友,在我迷茫时,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在我浮躁时,安抚我悸动的心;在我遇到挫折时,鼓励我勇往直前,重新站起来。

我从书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学得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顽强意志,从《青铜葵花》中悟出亲情、友情的至高无上,从《鲁宾逊漂流记》中学得自力更生、不退缩、不胆怯的高尚情操,从《爱的教育》中悟出人世间各种真挚、无私的爱,从《简·爱》中学得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坚贞品格。

我一日也离不开书籍。如果生活中没有了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了云朵,就好像小河没有了鱼儿,就好像夜空没有了星星,就好像大树没有了绿叶,就好像树林没有了小鸟。我每天都会忍不住看上一会书,哪怕只是一会儿,我也觉得舒心。如果我没有了书的陪伴,就好像生命中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看书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充实。俗话说得好“人可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读书”,有道也。

生命的真谛篇3

总评:本文的优点在于观点鲜明。作者以饱满的情绪再现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一幕,高度赞扬了“断臂少年”白乐潇那种“为他人着想”的精神,同时发出一种呼唤,呼唤“白乐潇”的这种精神品质。文辞恳切,中心突出,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引用生活中的其他典型事例来与“白乐潇”的事例形成互文性的论述,也就不能说明为什么“只有这样,做人才会踏实,才能昂首挺胸”。

点评人:泉州晓婷

当看到蚕结茧儿时,我认为生命的真谛也许在于无私奉献;当我看到河水战胜巨石时,我认为生命的真谛也许在于勇往直前;(……。)可当我回忆起(然而,)5.12大地震时12岁男孩白乐潇的壮举,却(让我)坚定地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为他人着想……(!) (以排比的手法加上转折句式,强调主题。)

生命的真谛篇4

我所居住的城市为广元市的一个郊区,离重震区青川县不至100公里。虽然不是这次5·12大地震的重灾区,但因为青川离我们太近的原故,也一天照样过着灾民般的生活:不敢回家吃饭,不敢回家睡觉,甚至有人不敢从高楼大厦下面经过,大家都住在简易的帐篷里,吃着方便面或是一些瓶干之类的方便食品,闲暇无事时,便三五成群的扎在一起谈论今天哪里又发生了几级几级余震或是有关重灾区地震的最新消息,并在诚惶诚恐中分析着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有关余震的最新预报或是种种没有根据的揣测。终日过着睡不好、吃不好的日子,更让人坐立不安的是不知道下次余震什么时候来,真有些既怕余震又盼余震的无奈。

6月11日,在5。12地震发生后刚一个月的这天,我们单位几位同事踏上了前往重灾区青川县看望同行的路途。先是乘车经广元、宝轮来到宝珠寺电站大坝前不远的盐井溪码头,再乘座快艇(工作行业性质上的便利)经过约40分钟来到青川县沙洲镇,接待我们的是青川县海事处的一位同行,我们在他的指引下,到镇上看了看,据他介绍,这里的房屋99%的受损,凡是我们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倒塌的建筑,到处都是简易的帐篷,而从们呢,有的正在做饭,有的也许是晚上没睡好的原因,就在帐篷的地上放一张席子,什么也没铺,什么也没盖,和衣而睡。街面上,仍在个别摊主摆着一些农业生产用的薄膜之类东西或是生活必需品在卖,大家虽没有地震前的笑容,但却似乎多了一些从容,多了一些对待生命的坦然。

据同行介绍,沙洲镇全镇死亡72人,房屋除了一栋教学楼不是危房外,全部都不到居住,大家的所有财产都被地震蚕食了,我的的同行们在地震后的前3天时间里颗米未食,3天时间里每人只吃了一碗方便面,喝了4瓶矿泉水,现在上至领导下至一般工作人员都穿着一双10元左右的泡沫塑料凉鞋,身上的衣服是白天穿民晚上洗了,第二天又穿,而且每天都会有数十次余震,就在我们和他们在帐篷里交谈的时候,一阵清脆的金属声响把我们吓得真想四处躲藏,但却无处躲藏。他们那地方条件太差了,除了街道,搭帐篷的空地都没有,一些在地震中死去的人就埋在路旁的庄家地里,而活着的人们的帐篷就在坟堆的旁边。

当我问及同行们对地震的看法时,他们都说这是天灾,谁也没有办法防止,当问他们现在变得一无所有时怎么办,他们很坦然的回答,从着再来!当问到他们怕不怕余震时,他们其中一个给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据说唐山地震后现在都还有余震,他们那的人总不能32年来都不吃不住不劳动天天防余震吧!听了他们的一席话,我哑然无言。又听说,青川中学已复课,在异地复课的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正响彻晴空;而在那不远处的田野里,痛失亲人的人们正在插秧、播种,为秋天的收获和来年的继续繁衍生息播下了一片新绿,一片希望……

回来的路上,尽管时不时看到山上有滚落下来的岩石,但我不再那么害怕,因为青川之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也是很脆弱的,但是面对危险,面对困境,生命更应该是坦然的,更应该是无畏的!因为,生命的真谛是坚强!因为,再艰难的时刻也会过去,再困难的境遇也有祖国大家庭的千万兄弟姐妹的关爱,也有世界亿万同胞的支持!因为,生活还得延续,明天还得继续,人们还会用自己智慧勤劳的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生命的真谛篇5

这李白身高八尺,气宇轩昂,玉树临风,不时捋捋长长的飘逸的胡须,颇有气概;而那阮籍放荡形骸,一身破草衣,腰中挂着一壶酒,他人坐在木车上,喝得东倒西歪,头发都翘了起来,潦倒非常。

神见到他们,赐了他们每个半壶酒。阮籍十分不爽,思忖道:“他肯定给李白一壶酒,定是因为我名气没李白大,所以才给了我半壶酒。”李白十分高兴,暗想,“神对我们真不错呢,还每人赏半壶酒。”神用心灵倾听到了他们各自的想法,微微一笑。然后便将他们他人领到两个岔口,让他们开始寻找生命的真谛。

李白的路并不好走,途中满是荆棘,不时就会有小石块绊住了脚,李白好不容易绕过石头,又遇到了狂风,李白的脚步不止,仍然充满信心向前走。不好,前方的树杈又将他的衣服划破,衣服顿时划开了一个大口子,李白的身上也有一道红印,李白并未退缩,高声吟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呷了一口酒,又恢复了当时写《将进酒》时的无限勇气与信念。怀揣着梦想,李白又出发了。

阮籍的路也不比李白的好多少,他喝得酩酊大醉,正当它为那半壶酒苦恼时,一只猴子扑来,将他的半壶酒抢走,他赶忙去追,却不小心一个踉跄跌倒,跌得他浑身酸痛,爬不起来,他又想起伤心往事,他因与朝廷的意见不合,被判处死刑,临刑之前,他谱出了千古悲情的绝唱《广陵散》,此时弹奏《广陵散》再配上阮籍此时的惨状,十分动人与合适。他悲痛欲绝,埋怨世事不公,他不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无人了解。突然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生命的真谛篇6

关键词:语文教育感悟生命人性之美真谛

一、有情,才有生命,才有教育。

走进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的喜悦,分担学生的痛苦,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真心相交流,以真情相沟通,调动学生心底的情愫,使学生真正体味到语文本是处处留心皆有情,语文就是生活的凝练,是生命的再现,使“生命在场”的教育理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善待生命、理解生命,才能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的本色,提升师生的生命意识。彰显人性的语文教学不再因枯燥乏味、难以琢磨而被拒千里之外,也不再因身为国语、无须深究而被称之为“皮肤科”。生命相通、情感相融使语文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情,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以人性之美来感悟生命。

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阵地,更要成为绽放生命之光、迸发生命激情的在场。情满《乡愁》。乡愁作为一种伟大的情愫,是来自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深情的朗读,悱恻的情感,拳拳赤子心,不禁让我们感受拥有母爱的幸福,深切体味到诗人远离“大陆母亲”怀抱的苦楚。声情并茂地朗读,使每个学生都深深地沉浸在对母亲的感恩之中,真正理解母亲是儿子爱的源泉、情的寄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所以,父母教,须敬听。请学习公益广告中的小男孩,“妈妈,我也要为你洗脚。”稚嫩的语言,高尚的情操。

关照每一个生命,坚决捍卫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尊重,这就是对他们生命的保护。与学生交谈,使人充实;看学生进步,使人高兴;看学生成长,使人骄傲。借助情绪的感染,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质的飞跃。

二、现行语文教育存在不足。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而不应仅顺应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质量,而忽视了人性的教育。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应是现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反思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了生活色彩,学生生活缺失了语文素养,即生命意识不在。那么,人文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意识,而一味地去套用知识模式;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变得沉重而凝滞,沦为一种得分的工具;在效率至上的追求下,语文删去陶冶与润色,失去活力而直奔主题。阅读也不再用心去感悟,用情感来迁移,而成为一种被动,学生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套用固有的思维模式,结合相应的文章主旨。他们不知道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不知道学好语文的根源在于生活,这就是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的结果。没有生活,就没有了语文的价值再现;没有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也缺失了活力。没有生活的语文,变得苍白无力。所以,语文学科成了“皮肤科”,忽视了语文是百科基础,忽视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忽视了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

三、感悟生命,使语文课堂体现人性教育。

语文是对生命的赏析,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从而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生活的积淀,可以通过间接的阅读来开阔文化视野,借鉴他人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知,为感悟生命、提升语文素养打开另外一扇门。在语文教学中开设阅读课,阅读《语文报》、《作文周报》之类的报纸和《作文素材》、《读者》之类的杂志,观看《百家讲坛》、《艺术人生》之类的励志节目,感受成功人士的生命的抉择和奋斗的轨迹,借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学生的生命旅程。记笔记,学习名人;写心得,激励自己。增加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举办读书交流会、课前演讲、作文评比,以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形成“天天学语文,语文天天学”的良好局面。感悟人生真谛,提高文学素养。

2.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教学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激励和鼓舞。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情境,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通过联想、比较,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调动,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语文学习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豪迈壮阔的意境推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借用《三国演义》片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营造的宏伟壮阔的意境相比较,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美与博大,心中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积淀和理解,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成为激励自己拼搏上进的动力。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面对砍伐殆尽的森林,猿猴毅然拿起了藤蔓,选择了自尽于枝头;面对融化渐逝的冰川,北极熊无奈低下了高昂的头,选择了沉尸海洋;面对了无生机的荒漠,袋鼠纵身跃上车轨,选择了身卧火车轮下。沙漠步步进逼,绿意渐渐逝去,物种濒临灭亡。整个画面阴沉暗淡、萧瑟敝索,等待动物的只能是死亡。这则视频使每个学生陷入深思,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环保势在必行。可见,处处留心,皆有语文。

3.人格荣辱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教育不仅是教学生求学,更是教学生做人,做品德高尚的人。德育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应真正体现高尚的人格塑造与培养。锁定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不朽生命力的全新价值。课本是最好的模本,其中蕴含着神圣的传统美德,以至善至美的典范陶冶学生璞玉般的性情,以至高无上的追求激励学生不懈地努力,使之具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情操。

生命的真谛篇7

《狼来了》这个童话故事,我们都还记忆犹新,对古代曾子杀猪的故事,我们更不会陌生。曾子的妻子一句玩笑,曾子却认为不能对孩子撒谎,他果真把猪杀了,炖了猪肉给孩子吃。

诚信,乃立身、修德、处事的根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欠缺。然而,社会上的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不良现象侵蚀着校园,给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其神圣性开始动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时有发生。不少学生在说谎,言行不一,欺骗他人,已是不争的事实。

为此,学校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把诚信教育贯穿于校园中,做到寓教于乐。

还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让诚信植根于我们的、大家的、人们的心灵之中,让世界因诚信而生机盎然!

生命的真谛篇8

关键词:原色;生命;生活本真;意境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49-02

原色,即无色,又即万物之色。从无到有,再从有道无,这过程既是万千世界,这过程既是万水千山,这过程既是人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原色就是过程,时间的过程,生命的过程。

生命本是平淡的,生命本是绚烂的,不同的境况下,生命会并发出不同的色彩。贵州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在表现出对生命充分尊重中,寻找平凡中的伟大,真实中的永恒。正如《原色》的题注:“即无色,又即万物之色”。站在宇宙的高度审视生命,站在生命的立场关注现实,这无疑是主创人员希望通过此剧予以呈现的独特视角。关注生命本身,其实就是对人性的思索。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进行表达和诉说,将能够使艺术形象刻画的鲜活,使作品更加接地气,产生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无疑也是从微观中进行思考的范例,能够给人以真实、贴近生活之感,如同电影写镜头的运用,会使人有种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效果,收获到往常不曾体悟过的惊喜。这种惊喜来源于被视线忽略掉的微观世界所带给观者内心的意料之外,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视线的不关注而失去活力,恰恰相反,其旺盛、强大的生命力在人们将放大镜的焦点汇聚于此时,让人们的内心变得不能平静。对个体的关注,就是对生命的颂扬,通过不同个体生命活力的展示,能够表达出文化的多姿和灿烂。《原色》立足于对生命的关注,选取贵州省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典型的文化艺术形象作为其表现内容,通过对不同民族中独特文化式样的艺术加工,创作出一个个能够呼唤生命本真的艺术作品,并呈现于观众。于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多彩贵州便展示在世人面前。该剧是在原舞剧《天边外》的基础上,通过重新整合,历时半年时间创作、排练完场,在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获得了最佳表演奖,总导演林辰获得了导演奖的优异成绩。不愧为近年来贵州乃至全国在创作视角方面有影响力的优秀舞台剧。现将该剧中多个舞蹈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这个“创作视角”有一定的领悟。

一、写实、生活本真的回归

传统意义上的写实舞台艺术作品更加注重于故事情节过程的真实,在现实般的情节中推进故事的发展,使观者明白故事的发展,感受到“真”,例如众多的古典芭蕾舞剧,均有生活真实动作的再现,我们可将其称为“哑剧”式舞蹈动作,具有明确的象征性,说明性,属于表意性动作,非表情性动作,过多出现不免会使观者产生枯燥和乏味之感,在今日的舞蹈作品中已经不常见到。通过对《原色》中部分舞蹈的分析,可以感受到写实的方法在今天又有了新的发展,立足的的视角发生了转变。将关注点落在真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力求还愿这个“人”的原生生活体验,从中展示出“群”的原生生活状态。这是该剧的亮点之一“深入到文化持有者内部的视界来思维和诉说”。编导将自身植入到文化持有者的立场进行思考,于是所表达出的观点和语言一定会深深的烙有持有者的立场,也许就是在这样的视角中生活的真实性、鲜活性便具有了舞台表达的可能。在当下呈现在观众眼前的众多民族民间舞蹈中明显烙有编创者印记的作品不在少数,编导的手法、立意、思想、情感等等通过作品淋漓尽致的表达,“下乡采风”下的是乡,采的是素材,只用眼睛和耳朵下乡,看到民间的动作语汇便立刻装入口袋,听到坊间传说、传奇故事收入囊中,等回到家中利用这些“草根”,在自身强大的编创技法能力下,进行无限天际的联想发挥,于是一个个现代的民间作品就产生了。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和丰富了民族民间舞蹈式样,但在很多情况下因为拿到的只是表相,缺少了实质的体悟,这就会使“草根”失去生存的土壤,生命力变得不那么强大。当创作者通过“移情”,将头脑和心跳植入到文化持有者的身体之后,所要述说和表达的视角将会更加的贴切。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主位和客位的关系,将编创者的身份从其主观的判断转化为客体的存在,进入到当事者的主观世界,以当事者的主观思想去认识和体会,可能对事物的理解就会具有应该的生命力。

作品《十二月劳动歌》从动作编排设计的角度能够看出,编导十分提倡男性动作的“拙”劲,通过演员手、肩、胯部的单一、对抗、直线的用力方式,使动作具有了简单、不加修饰的特点,能够体现出农活劳动动作的单纯之美,在田里劳作着的人们,长年不断反复的完成着相同的动作,因为是和土地打交道,所以人的身体姿态造型不需要有太多的修饰;因为是在做农活,肢体动作具有了明显的目的性。在这样的植入式思考下,“拙”劲的动作随不优美,但却动人能够真实的再现。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特点,《十二月劳动歌》将生活在云贵高原上的劳动人民艰辛的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还体现出一种不屈服于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

作品《斗牛》在情绪、结构方面采用使观者通俗易懂,具有一定故事情节的手法进行写实性表现,使得作品乡土气息浓厚,与生活贴切,反应生活准确的艺术特点。斗牛比赛在贵州各民族中普遍存在,各种节日中经常进行,生活在这里的男人们喜欢看斗牛,与其说是看斗牛,倒不如说男人也好似斗牛。将原住民的个人内心所想、所思通过节目大胆的进行表现。节目是在看斗牛的一群人紧张情绪下开始的,又兴奋又紧张的观看着斗牛比赛的进行,在一头牛冲向人群所产生的嘶鸣声中,观看的人群被这惊吓所冲散,进而转化为观看者之间的“争斗”,男人们好斗的品格在这一写实的环节中得到彰显,是男人就应该去战斗,是男人就喜欢争高下,最终男人们中的“牛王”产生了,他是战斗出来的牛王,也是男人们心目中的牛王,于是该节目所要展现当地的“原生性”生活便有了表达的路径,通过“牛王”演说式的声调“牛爷我从来没干活,妹妹照样旁边握,牛爷我从来没耕田,日子照样很快活,牛爷我从来没早起,天天河边把澡洗,牛爷我就是个牛脾气,不让人迁不让骑,人人都想成斗牛,吃喝拉撒不用愁,人人都想成斗牛,跟着我牛爷就是牛”①,述说这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真实生命的真切心思。到最终通过平民式、生活化的表述:“太阳出来没干活,因为怕晒黑我脑壳;月亮出来没干活,因为晚上要陪老婆;跳舞的时候没干活,因为太累了划没着;唱歌的时候没干活,因为山上妹妹多;老婆出门没干活,因为摸不着那两坨;老婆在家没干活,因为还有别地活”,高声的表述出男人们在一起幽默的一面,最终那个“牛王”还是被自家的铁扇公主领着耳朵,连骂带打的收拾去干活了。

二、写意意境营造的升华

舞蹈艺术作品以抒发、表达情感为长,短于叙事、展示逻辑思维。对生活原封不动的照搬是舞蹈艺术的大忌,表述出情思和意象是作品追求的境界。中国传统美学中讲究的意境就是一项重要的表达目标。“意境,是中国文艺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在古代诗、书、乐、画、舞互为关联的文学艺术中,意境美的体现被视为最高的评判标准②”利用写意的手法,创造出奇特的意境美,成为《原色》的另一重要创作思路。利用原生性的民间歌舞素材,在现代化的舞台中设施中展示,除了在欣赏中感受到深深的民族烙印之外,其编导想营造出“巨大的单纯”可能就是意境美的当代表述样式。整台晚会色调朴实,空间深邃。舞美、包装一改往日炫丽多变,通过数块形状各异象征苗族银饰的道具在舞台空间中凌乱摆放,使舞台色彩统一在银色这一主题色之下,产生出高度统一的色彩审美,通过凌乱的摆放,使的舞台空间变得具有不确定性,深厚感增强。如同中国画中留白的手法,记得有画家这样说:“留在画布上的东西越多,留给观众的东西越少”,在现实舞台中表现的少,也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让观众在这样的基本环境中,想象力和留下的白会在实的表演提示中产生虚的幻境,“虚实结合,由景生像”,听见“弦外之音”看见“海市蜃楼”,这样编导与观众就完成了心灵的对话。在《原色》这部剧中舞美设计与舞蹈编排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完成了民间歌舞的一次蜕变。

炫丽的舞台设计会给观众带来变化无穷、激动人心的视听感受,是视听的饕餮盛宴,表现为感官上的直观刺激,如同商业电业,他会十分注重音、画能够给观众带来的直接冲击,观者内心的启迪将无从关照。《原色》在欣赏之中不会使人癫狂,可以静下心来欣赏,在欣赏过后仍会使人回想,回想它的朴实,回想它的厚重。也许能够给人以体会、品味的艺术作品是有生命力的,会变得永恒,因为他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和追思,也许静的下来才是高的水品,并不是以感官的刺激为目标。

作品《反排木鼓舞》利用大家所熟知的黔东南反排村舞蹈素材进行编排,编者严格继承并沿用着反排木鼓舞最为典型的动作,通过并不复杂的队形调度,为观者展示出生命的绚烂,思想的不朽,舞蹈具有浓郁的精神层面表达、述说意味,祭祀的属性是该段舞蹈的精神归宿。“用高亢的歌声和木鼓的强音来播撒生命的强音,人们匍匐在大地上,用身体将希望灌注到大地之中,开启着生命狂欢③”舞蹈的开始是多人依次将苗族百姓心中的图腾崇拜物牛角推入场上,在缓慢的节奏中行进,甚至如同慢镜头的播放,使人感到肃穆而庄严的氛围,犹如祭祀中的仪式,带有明显的神性意味。最终舞台的中央留下一只竖立着的巨大牛角,使人不免联想到早期人类社会对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生殖能力的膜拜。这时,震彻心肺的木鼓声想起,男性演员从舞台两侧同时上场,跳动着典型的反排动作,形成各种样式的圈,围绕着巨大的牛角狂放的舞动,紧接着是女生上场,完成动作的速度已经完全超出平时的节奏,近乎于疯狂。在这种疯狂中,使人感受到的是统一,超乎寻常的统一,所有人的思想都集中在一个主题之下,完成人与神的互通。紧接着就是从舞台的天幕上落下一块巨大的红布,与神性相接的鲜红,使舞台上所有的演员进入到癫疯的高潮,以不变的360度反排动作不断的重复,持续足有一分钟的时间。在这一分钟里,演员的动作没有任何的变化,对观众的视觉接受没有任何的新鲜产生,但是观众通过这不断的反复联想到生命的伟大,精神的执着,在虚与实之间有了广阔的联想空间,舞蹈的意境犹然而生,写意的手法得到充分的运用。构成舞蹈的不是动作,而是动作的灵魂,舞蹈并没有拘泥于祭祀程序的再现,并没有填充大量的动作及变化,在舞台上留下了巨大的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境界。

三、结语

贵州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的成功绝不仅仅只是在“写实”和“写意”创作视角、手法方面的巧妙运用,其深入文化持有者内部的视界来思维和诉说将会是编导进行创作思维的有益探索,使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样式不仅具有猎奇式的观赏价值,更会在当代社会依然能够有生存空间并绽放出靓丽的花朵。

注释:

①采自贵州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

生命的真谛篇9

我们时时在追寻快乐,却不一定能能发现快乐的真谛。其实快乐就在自己身边,你体会到了吗?在学习之余,你是否去阅读一本好书,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描绘一幅感人的图画,或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足球比赛?在节假日里,你是否去野外踏青,河边垂钓,池中戏水,或林中探幽?你是否去观看一望无际的草原,凌空飞翔的雁群,清晨露珠映射的阳光,黄昏落日的余晖?

然而,有的不热爱生命的人也试图寻找快乐,可是我认为他们根本不配拥有快乐,因为他们连生命都不热爱,又有什么理由去寻找快乐呢?

快乐就好像上帝赐予人们的礼物,他只给那些热爱生命的,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喜欢帮助人的人。。。。。。只要你处处留心就会发现快乐,只要你宽容就会发现快乐。。。。。。

生命的真谛篇10

有一种情感叫友情,它的真谛是患难与共。

有一种情感叫亲情,它的真谛是血浓于水。

有一种情感叫忠诚,它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永恒的誓,言它的真谛是心与心的紧紧相依。

纵观古今,多少人用生命唱响了忠诚的强音,多少人用他们的壮举诠释了忠诚的命意,多少人用他们最后的声音,他们永恒的忠诚,感动了我们,使我们潸然泪下。

勇士荆轲,本着对太子丹,对田光,对樊於期的忠诚,到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河畔唱道:“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虽然他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忠诚,却永远铭记于史册,永远激励着每一代人,他名垂青史。

汉朝的张骞,以坚毅的性格,本着对汉武帝的忠诚,经历千辛万险,出使月氏国,他用他的忠诚克服了一切困难,十三年后终于重归故土,开辟了丝绸之路。他的忠诚为汉朝解决了心头大患。

王昭君,本是一宫女,却秉着对汉朝的忠诚,远使匈奴,为了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嫁给了单于,他的忠诚铸就了汉朝的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