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十篇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十篇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6:58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1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2016年全州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简要总结,并对2017年全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工作提出要求及建议:

一、依法履职,落实责任,2016年食品流通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6年,全州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工作围绕“十三五”规划认真开展,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依法治理,强化主体责任和日常监管责任,统筹兼顾、重点突破,有效提升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水平。截止2016年11月,我州持有效许可证的食品销售者为x户,检查食品经营者x户次(其中农村地区x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x个次,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案件x件,捣毁售假窝点1个,罚没金额x万元,移送案件4件。

(一)有序开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换证及合规性检查

一是做好食品经营许可实施前准备工作。按省局要求对实施机关、配置设备、协同推进落实情况及食品经营许可开展情况及时报送,确保系统正式实施前完成所有准备工作,6月1日首日宁南县颁发我州首张食品经营许可证。二是严格按照总局《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省局制定的《xx省食品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开展食品经营许可审查,截止12月31日,我州已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x户(食品销售者x户、餐饮服务经营者x户、单位食堂x户),变更x户,补证x户,换证x户,注销x户。三是加强食品经营许可监督检查,指导县市逐级开展培训及食品经营许可审查和许可证新发、换证工作,同时在全州认真开展许可合规性检查,共检查许可办证材料x户,检查许可对象x户,检查发现实施机关自查问题67个,未持续保持许可条件经营者户数x户。西昌市及时印发《关于加强食品经营许可证许可档案管理的通知》,对原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档案进行清理、归档。

(二)扎实开展食品流通环节专项治理

一是开展鲜活水产品非法添加物专项清查工作,以辖区内鲜活水产品批发点、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为检查重点,以多宝鱼、鲈鱼等鱼类为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检,抽检水产鱼类x批次,合格率x%;共检查水产品市场经营单位81户、餐饮单位x户,现场责令整改5户。二是开展“总局通告42批次白酒不合格样品”流通环节清查工作,检查大中型商超37户、批发商56户、白酒经营户x户,未发现不合格白酒。三是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专项检查“回头看”,检查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者x户次,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主体x户,专项抽检婴幼儿配方乳粉5批次。四是开展打击销售病死猪肉等违法行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无合法来源、无“两证两章”和腐败变质猪肉、病死猪肉行为,此次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x人次,执法车辆235台次,检查批发、农贸市场x个(次),冻库51个,猪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户次,猪肉经营户x户次,餐饮服务单位x户次,查处无证照经营冻库案件1件。五是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全州17县(市)局采取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安全专项整治。西昌市将此项工作与“双安双创”有机结合;德昌县精准摸底,强化现场核查工作,重点取缔非法“黑作坊”、“黑窝点”;宁南县建立动态监管档案,实行分类监管并对本地特色食品“米花”、白酒、茶叶、米线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同时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强化风险防控;会东县提出了“分类、分级”彻底清除“雷”患的对策,整合力量深入农村基层共同检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会理县主体调查基础资料为抓手,发挥乡镇、村级食品安全联络员、协管员职责,划分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检查;木里县采用“小局大所”模式,股所两级联动将城区及乡镇片区划为四个监管区域,有效监管;昭觉县结合服务群众,免费统一为食品经营户定公示栏等方式,即有效开展工作又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喜德县采取分时段、分阶段、分片区集中监管力量各个突破,全面完成工作任务。截至10月底,全州共检查食品生产单位x户/次、其中食品生产小作坊x户/次;检查食品销售者x户/次、其中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x户/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x户/次,其中学校食堂x户/次;监督抽检食品总数x批/次,快检42批/次,其中不合格x批/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各类市场x个/次,捣毁食品“黑窝点”1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x户,无照经营户x户,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x份,约谈食品生产经营者x户次,查处不合格食品案件x件,案值x万元,罚没款x万元,查扣不合格食品x公斤,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件。六是认真开展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声称问题专项治理,对全州辖区内经营企业销售的保健食品、配制酒、玛咖制品进行重点检查,共检查配制酒生产企业1户、保健食品等三类食品经营单位x户、相关类型小食品经营店x户,责令整改并下达《监督意见书》6份。七是自9月起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开展近一年半的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同时与严厉打击经营含“瘦肉精”牛羊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统一部署推进,目前专项行动正按州局既定工作方案扎实开展。

(三)稳步推进流通环节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一是根据总局出台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按食用农产品风险程度组织开展食用农产品经营监管工作,督促经营者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下架退市等各项自律制度;二是把好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强与同级农牧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食用农产品准入准出机制,做好准出与准入的有效衔接;三是在流通环节试点建立重点品种追溯体系,2016年西昌市局按政府招标采购395套票证一体机用于开展猪肉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38个农贸市场中推广使用,同时选取设施较为完备、人员流动量较大的28个农贸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建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四是选取我州部分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建设单位开展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和实施追溯监管工作,持续完善农贸市场示范创建,通过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抽检等措施,一手抓市场主体责任落实,一手抓依法监管,严格落实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下架退市以及重大肉类疫情、疫病报告等制度,切实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五是落实专项资金,加强食用农产品快检能力建设。2015年划拨的专项资金5万元分别用于我州3个县局购买快检试剂;2016年省局划拨专项资金20万元用于我州第一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xx宏林农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和西昌市金泰水果批发市场)重点建设。

(四)不断规范日常监督管理

按照“属地管理、区域负责、人员定岗、责任到人”的原则,要求各县市局日常监督检查按风险等级划分,每户检查频次每年不少于1次,加强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日常监管,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经营保健食品巡查,每户巡查一次以上,同时认真填写总局印发的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有关表格,详细登记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做到巡查有计划、现场有笔录、发现问题有处理意见、处理事项有结果、检查笔录有签字,实现日常监管“全程留痕、随时查控”。

(五)继续全面加强业务培训

一是继续开展面向食品经营者的普及修订后《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教育,分级分类做好流通环节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对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分别组织重点食品经营企业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组织17县(市)农贸市场负责人到食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现场观摩;二是按计划开展以食品经营许可、食用农产品入市后监管、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等内容的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组织食用农产品抽检快检培训、食品经营许可(行政许可改革后)培训、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培训各1次。

二、夯实基础,抓住重点,从严做好新形势下食品流通监管工作

2017年全州食品流通监管工作按照总局和省局、州局的总体安排和统一部署,以体现“四个最严”为遵循,以强化“四有两责”为抓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不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力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规范引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

1.强监管,严格落实食品销售主体责任。一是指导县市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督促食品销售主体严格依法经营,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等保障食品安全的各项制度,有效保障购进和销售的食品来源合法、可溯,质量可靠,避免因贮藏、运输、销售等经营条件不合规、温度控制不到位等原因造成食品污染和腐败,及时清理库存,及时召回和有效处置发现的不合格食品。二是将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纳入目标考核,制定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并开展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专项检查,适时通报考核结果。三是要落实网络食品安全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指导各县市局加大网络食品经营检查力度,落实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管理,加强对食品经营许可证和经营现场核查把关,禁止无食品经营许可证、超范围经营的食品销售者入网经营等工作。

2.抓关键,全力推进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落实。一是督促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入场销售者档案、市场信息报告制度、信息公示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等,承担管理责任;二是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市场开办方建立自检制度,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督促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建立健全进货查验记录、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查等制度,落实主体责任。三是监督批发市场开办者印制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明确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要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销售记录制度、质量安全自查制度、不合格食用农产品停止销售或者召回制度。

3.严规范,持续推进市场销售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按照《xx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2016年-2020年)》的通知要求,我州正逐步建立多层面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一要持续完善农贸市场示范创建,进一步开展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农贸市场规范工作,各县市应引导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建立电子追溯体系,并在1至2个农贸市场初步建立以索证索票、台账等传统方式为主的食品安全重点品种追溯体系;二要加快建立健全批发(农贸)市场、超市快速检验检测室和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质量安全公示制度,依法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检,促进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优化升级,培养一批“放心肉菜示范市场、超市”,以点带面,发挥食品供应主渠道带动作用;三要监督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各类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对入场食用农产品加强日常监管,把好源头采购关、市场进货关、销售关,切实规范食用农产品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二)坚持问题导向,科学防控食品安全风险

1.持续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针对农村食品市场问题多发、潜在风险大,长期性、复杂性和顽固性的特点,在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扫雷”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突出重点区域,以城乡结合部、乡镇、村、农村旅游景区景点为重点区域,重点查处无证经营、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突出重点场所,以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和食品(杂)店为重点场所,依法监督食品经营者履行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确保依法规范经营;三是突出重点品种,以肉及肉制品、食用油、节日性和地方特色食品为重点品种,集中整治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和过期食品等违法行为。

2.继续深入开展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各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州局制定的工作方案,加大风险隐患排查,找准问题根源,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案件,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和消除畜禽水产品领域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全面提高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强化日常监管措施、强化畜禽水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针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整治工作任务。

3.深入开展儿童食品和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儿童食品和校园及其周边食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进行进一步进行清理整治,建立完善经营者主体档案,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销售来源不明、标识不清、非法添加、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食品的要严管重罚;同时加强与教育、公安、城管、街道等部门的协作配合,群防群治,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儿童食品和校园及其周边食品安全工作。

4.强化保健食品监管和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流通环节保健食品经营秩序,一是要求经营单位不得销售名称、标签和产品说明书不符合规定的保健品,严格防止擅自添加未经批准的原料、药物等非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进入销售渠道,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保健食品功效和作用;二是严格按照省食安办、省公安厅等5部门下发的《保健食品非法会议营销及虚假宣传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有效遏制保健食品非法营销和虚假宣传行为。

5.加强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州局适时组织开展流通环节环节营主体落实食品安全法、食用农产品批发(农贸)市场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xx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宣贯等重点工作督查督办力度。

(三)突出监管重点,切实加强流通环节日常监管

1.落实痕迹化日常监管。一是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日常监督检查由“网格化”监管人员实施,确保监管覆盖面达到100%,按照食品流通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对辖区内一般风险食品经营单位每年至少检查1次,较高风险单位每年检查2次,高风险单位每季度检查1次;及时、依法处置监督和风险监测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做好清查、下架退市及销毁工作,排查食品安全除患,防止不合格食品继续存在于市场或再次入市销售;州局不定期开展双随机飞行检查,重点检查对象为批发市场和大中型商超,严格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食品召回制度等各项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二是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肉制品、腌腊制品、白酒、食用植物油等食品,食品流通聚集区、食品问题多发区、农村、城乡结合部、旅游景区等区域,春节、国庆等节日的监管力度,排查治理食品安全隐患和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清单,并及时针对排查出的突出隐患和共性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三是加强对食品仓储及食品经营冷链等环节日常监管,按总局研究制定的食品仓储及食品经营冷链管理制度开展监督管理。

2.严格食品经营许可、备案工作。一是指导各县市局依法开展食品经营许可和管理工作,开展食品经营许可改革落实情况抽查检查,对无证经营行为区分不同情况,采取分类施治的办法,解决食品经营主体准入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对主体档案安排专人管理,并及时充实、完善档案信息和内容,使食品经营主体档案真正成为食品经营主体的出生证明、成长记录和信用档案。四是按照总局食品经营许可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新证核发和网上申报及电子许可工作,结合我州实际,把好食品经营许可准入关口。市区、县城、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食品经营者办证率达100%。

3.强化食品小经营店食品安全监管。指导各县市按照《xx省小作坊、小经营店及摊贩管理条例》的要求开展备案工作,即落实全覆盖监管的要求,又督促引导其改善经营条件,提升经营能力。

(四)推进社会共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1.探索建立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积极探索建设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并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以创建促规范,以规范保安全。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2

自20xx年创卫,20xx年双创以来,长青美食购物街积极配合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各职能部门做好双创各项工作,具体如下:

一、外部宣传氛围

美食街及农贸市场大量张贴悬挂公益广告、印发宣传资料,在视觉上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自去年12月份至今,在宣传氛围方面,我单位共投入3万余元。

二、对经营人员全方位的培训

通过组织创城知识讲堂、创城知识每日问答、优质服务评比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我单位生产经营人员创城意识、服务意识、整体精神面貌等提高显著,整体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

三、内部规范及要求

(一)划行规市:商铺、摊位按种类划行规市,布局合理,经营商品品种丰富、价格实惠。

(二)食品质量:市场设有农产品检测室,每日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进行农药超标检测,同时要求商户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先关要求执行,不得出售变质腐坏、假冒伪劣等食品,管理办每月两次对商户后堂卫生、进销货台账、消毒记录、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进行检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

(三)诚信经营:亮照亮证、诚信经营,要求商户不缺斤短两,不使用不规范合格的计量器具等。设立公平秤和监督电话,对所有商户计量器具不定期进行检验,并建立计量称管理台账。在价格方面,要求商户明码标价,所售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公示价格上限。

(四)优质服务:不定期对商户及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人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五)商户考评:制定了严格的商户考评制度,采取打分考核的办法,对商户进行约束,对于商户在经营方过程中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按照相关扣分标准进行考核,年底汇总总分低于60分的商户将被清离。

(六)消防、安全

1.配备24小时应急求救系统和全方位无死角视频监控系统,前后门均安装安检门和X光机等安检、安防设备,8名安保人员日夜巡视,实现智能化管理。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机构改革;效果

2015年8月,滦南县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整合县政府食安办、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管理职责,建立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是落实“大部制”改革的重要举措[1-3],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由过去的分散执法、分段监管转化为统一执法、全程监管。为了评估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的效果,笔者对机构改革前后农村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4年8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的流通类网格化监管台账、餐饮服务许可证登记台账、农村流动厨房备案登记表、餐饮从业人员体检培训考核登记表、餐具消毒抽检情况登记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监督抽验工作计划执行情况一览表。

1.2调查方法

分别调查2015年8月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前后各一年的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等食品经营单位的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办证情况、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明情况、食品原料抽检情况和餐具消毒抽检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iBmSpSSStatisticsV22软件,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改革前后农村食品经营单位办证情况

通过对改革前2473家和改革后2500家农村食品经营单位进行统计,改革后办证率从76.91%提高到97.92%,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的办证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改革前后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情况

改革后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从60.39%提高到85.62%,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改革前后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原料抽检情况

改革后农村餐饮单位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从71.27%提高到93.67%,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改革前后农村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抽检情况

改革后农村餐饮单位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从79.39%提高到90.78%,其中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的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村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虽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推行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可显著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改革前,质监、工商、食药监部门分别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的监管,造成监管责任不清、监管力量分散等,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尤为突出。改革后,打破“多头”管理体制,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的职能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变分段监管为集中监管,可以带来多方面的好处:一是监管责任清晰,市场监督管理人员守土有责,否则必然被追责问责,增强了执法人员主动监管、规范监管的责任意识;二是监管力量更强,乡镇一级有了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特别是改变了以往食药监部门人力不足,对农村食品市场有心监管、无力覆盖的状况,有效消除了监管“盲点”;三是实现技术互补,能够通过内部培训、人员交流,更加严格、准确地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要求,把好审批和监管关口。通过资料分析可以看到,实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镇村小餐饮、农村流动厨房、农村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小食杂店、集贸市场食品摊点等食品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3.2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仍存在薄弱环节

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点多面广、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素质低、设施水平差等特点,给监管工作带来严峻挑战[4-12]。从资料分析情况看,改革后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办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办理率、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餐具消毒抽检合格率均显著提高,这也反映出原来监管工作存在的巨大差距。实施改革后情况虽然明显改观,但农村流动厨房的备案率仍然仅为85.92%、健康证明办理率仅65.87%,食品原料抽检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3.83%和81.48%,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时,农村集贸市场摊点的食品安全管理状况也不容乐观。从市场监管能力看,目前基层市场监管人员短缺、执法装备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监管力量仍然较弱。因此,结合农村食品经营市场和基层监管队伍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是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重要任务。

3.3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对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系列举措[13-15]。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笔者建议突出抓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实施网格化管理,明确各层级、各区域市场监督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建立职责明确的监管体系,实施严厉的问责制度,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现象。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全面摸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实行分类管理、规范指导,重点强化对农村流动厨房、集贸市场摊点等薄弱环节的监管,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强化教育培训。以《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重点,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强化人员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素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汤振宁,王丽芳,陈岳华,等.浙江省“大部制”食药监管模式改革现状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8):1-5.

[2]封俊丽.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探讨[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9):274-276.

[3]邹静,李冀宁.论我国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监管改革[J].医学与法学,2014,6(2):20-22.

[4]刘宏妍,张玉鸿,杨利民.我国农村餐饮业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2):197-199.

[5]许新.固原市农村餐饮食品卫生现状及监管对策探讨[J].心理医生,2012,18(12):45-46.

[6]陆建文,狄小青.苏州市相城区农村民间厨师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0):90-91.

[7]刘桂芳.农村“流动宴席加工点”管理对策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70-1171.

[8]华伟,徐赟.探讨农村学校食堂卫生问题与对策的定性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7):4149.

[9],王书梅,高桂玲,等.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食堂卫生现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25-627.

[10]程辉,杨东.农村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分析[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5,13(12):60-61.

[11]潘红雯.浅析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现状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0):346-347.

[12]隗金华.北京市某区集贸市场的食品卫生现状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5):704-706.

[13]龚晨睿,史廷明.湖北省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3,24(3):72-74.

[14]徐汉顺,刘俊华,胡晓东,等.农村家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对策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20):3690-3691.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4

一、加强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继续做好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市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并要求县一级有相关机构和兼职人员负责绿色食品工作。在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体系。

2、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我省联合举办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培训班。为各市培训3-4名持证上岗的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在全省初步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目前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和管理服务需要的认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队伍。

3、制定《省市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明确省、市两级绿色食品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分工。规范工作程序。

4、召开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贯彻《省市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对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正式启动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认证申报和管理服务工作。

5、成立省绿色食品协会。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真正使协会成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质量监管、拓展市场、交流技术、整合信息、扩大宣传、发展产业的有效平台。

二、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申报认证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努力扩大我省绿色食品的总体规模

6、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知识的宣传。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主题论坛、广场咨询、网络服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广泛宣传普及绿色食品知识,为我省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7、不断提高我省部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中绿色食品的申报率,提高开发主体实力。联合相关产业协会,委托省农广校举办一期未申报绿色食品的重点企业培训班。进行宣传发动,达到先培训后申报的目的。

8、加强现场指导和咨询服务。服务工作重心实行下移,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绿色食品申报知识现场培训和现场指导。

9、以理顺关系和规范服务程序为重点,改进认证申报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申报成功率。

10、全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80只,并努力提高绿色食品产品的续展率,确保总体规模的有效扩大。

三、切实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管,确保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健康发展

11、切实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工作。根据标志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打击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组织完成163家绿色食品企业的年检任务。以实现年检工作规范化为切入点,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商标使用管理和收费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标志管理工作。

13、组织完成中绿中心下达的产品年度质量抽检任务。根据产品结构、产品生产和生长周期特点,合理安排抽检计划,联合检测单位完成抽检任务,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督。

14、继续做好《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条例》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早日出台,以依法规范我省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贸易,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15、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市场对接活动。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省内外批发商的商贸洽谈、看样订货以及有关展销展览活动。并配合中绿中心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出国参加贸易洽谈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

16、对现有省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对现在闲置资产进行整合,引入民营资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公司,建立绿色食品连锁营销网络体系。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5

一、加快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一)建设“五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地整治、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结合我省农业特色产业,制定并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化的示范推广力度;借助现代农业科研成果,积极引进和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建立和完善食用菌、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中药材、花卉、笋制品等九大面向国际市场、高起点、高水平的“五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建设良好农业规范基地

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快导入国际通行的农产品初级生产安全卫生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快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建设,针对不同进口国、不同品种,制定适合我省实际、操作性强的出口农产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管理体系,并率先在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规定疫病区和淡水、海水养殖标准化基地,每年扶持30-50个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基地建设。加大良好农业规范基地建设和认证推广力度,逐步完善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管理体系,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年出口农产品5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的生产均实行良好农业规范管理。

(三)建设闽台合作农产品出口基地

发挥闽台农业合作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台湾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借鉴台湾农业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重点加强闽台高优农业、蓝色产业、绿色产业基地建设。每年扶持建设一批闽台合作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鼓励台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开展标准化的原料基地建设,促进两岸联手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业,把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成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基地。

二、推进外向型农业产业化

(一)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发展出口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出口农产品(食品)生产和深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扶持出口农产品企业建立出口原料生产基地,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化”等产业化模式,每年扶持一批集生产、加工、销售和带动功能为一体,面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引导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龙头企业实施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二)争创出口农产品名牌

积极发展品牌农业,发挥品牌农业对农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大力培育、整合、保护、提升农业品牌,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力度和出口农产品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动出口农产品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发展自有品牌,争创名牌。“十一五”期间,争取每年5个以上农产品评上中国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一批省级名牌(农)产品。对获得地理标志产品、部级名牌和省级名牌的农产品给予奖励。

三、完善安全监控体系

(一)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福建省食品质量卫生安全检验检测体系(2006-2008)建设发展规划》,加快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各级政府要加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检验检测条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缩短检验检测时间;加强相互间的协作,充分利用现有的检验检测资源,积极为企业提供便利。

(二)增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

积极引导加工出口农产品企业建立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自检自控体系,提高对出口农产品加工环节的自检自控能力。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加强对加工出口农产品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对大型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和涉及敏感产品的加工企业要试行驻厂监管;加强对加工出口农产品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检测人员、植保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加工出口农产品企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要求建设实验室。

(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抓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严厉查处高毒高残留违禁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在农业、海洋与渔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的授权和监管下,建立生产出口农产品的农业化学投入品专供网点。

(四)完善质量认证体系

积极引导出口农产品企业根据出口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和食品安全身份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供应链全过程管理;强化出口农产品卫生注册制度,鼓励出口农产品企业获得iSo9000、iSo14000、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有300家以上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注册。

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积极引导出口农产品企业巩固和深度开发日本等亚洲传统市场,加快开发欧盟、俄罗斯、加拿大、中东、澳洲、南美洲、非洲等潜力市场,加速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体系。

支持企业赴境外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企业赴境外参加食品(农产品)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推介会和为开拓新兴市场而开展的考察、营销等活动的扶持力度。支持相关部门组织出口农产品企业参加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展、法国国际食品展、莫斯科国际食品展、美国夏季国际优质食品及糖果展、泰国国际食品博览会、英国国际食品及饮料展、日本国际食品和饮料展等国际知名展览交易会和新产品推介活动。

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参加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福建)消费品全球采购大会等活动,推动我省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国外采购商对接。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际经贸交流平台的作用,引导出口农产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赴境外兴办企业,有效规避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五、健全出口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省农业厅、外经贸厅牵头,省财政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工商局、质监局、福建检验检疫局、厦门检验检疫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等部门参加,成立省农产品出口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农产品出口遇到的问题。

(二)加大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要建立资金扶持制度,重点扶持优势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五新”应用、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基地建设和推广、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持出口农产品企业赴境外展销、参加推介活动以及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质量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申报工作;支持出口农产品企业特别是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实验室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给予出口农产品龙头企业贷款政策扶持等。

财政部门要积极扶持农产品出口,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监管,提高政策实效。省财政在出口信用保险保费扶持中,对出口农产品予以倾斜支持。金融部门要积极提供信贷支持,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出口农产品企业,优先安排流动资金、技改资金贷款,贷款利率给予适当下浮。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要扩大农产品的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提供出运前风险保障、国际商账管理与追收等组合业务。国税部门要及时办理农产品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政策,要对促进农产品出口给予倾斜。要积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申报中央各项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扶持项目,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

(三)加快科技创新

农业科研部门、大中专院校要加强与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的合作,加快农业和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可替代农(兽、渔)药品的研发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农业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协作,及时引进新技术,组织试用、试种(养),适时推广;加快实施部、省级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和农业科技示范工程。

(四)健全应对机制

大力支持建立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技术和信息服务、质量安全监控、行业自律等作用。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密切配合,与各有关部门共同建立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体系,提高应对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美国联邦食品法规、欧盟新食品安全法规等我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

出入境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外经贸等部门要密切跟踪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出口农产品质量检验检疫动态,及时预警信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会同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部门建立省级出口农产品农兽药残留监测与信息制度。

(五)强化部门协作

进一步明确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出入境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外经贸等部门监管职责,加强配合协作。农业部门为主负责植物产品原料种植、动物产品原料养殖的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拓展农产品国际市场。林业部门为主负责林产品原料种植的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拓展林产品国际市场。海洋与渔业部门为主负责水产品、水生动植物产品原料养殖的生产基地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拓展水产品国际市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为主负责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备案管理、质量安全监管和检验检疫,积极促进出口农产品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主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督。外经贸部门为主负责出口农产品市场开拓及相关信息服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6

注重“三个坚持”,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

抓组织领导,坚持高标推进。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分类制定对部门、镇街区的考核意见,镇街层面,与全市15个镇街区签订《2016年度食品安全责任书》,督导全部成立了由镇长(主任)任主任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办公室,落实办公场所及工作人员等,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调整确定食品安全协管员628名,确保属地责任落实到位,部门层面,J真细化责任分工,与市委办、市府办成立联合督导组,根据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责任分工、指标要求、进度安排等,综合采取定期调度、信息通报、实地督导、定向跟踪等措施,先后开展4次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督导,及时通报有关问题,建立督查清单,督导整改完善,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抓安全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创城工作中,督导农业、海渔、市场监管、卫计等有关部门立足工作职责,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法律责任、确保食品质量为目标,紧盯食用农产品种殖、禽畜水产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四小行业、餐饮具集中消毒等16种不同业态,巡查有关单位8000多家次,深入落实行政审批、人员管理、安全承诺、操作规范、诚信评价等各项制度,认真组织打击食品违法犯罪“清源”行动、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专项整治、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等隐患排查活动20余次,同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会商、舆情监控、应急处置等工作,确保食品安全无事故,有力维护了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局面。

抓安全宣传,坚持社会共治。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在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创城专栏,通过专题访谈、图片视频、深度报道等形式,深入宣传各部门创城动态,共发表各类新闻、稿件400多条;在城市主干道路、居民生活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学校校园、农贸市场、休闲广场、交通工具等位置,加大宣传标语布置和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共制作展板200多块,统一印制发放宣传横幅、海报2万多份;指导各部门、各镇街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等宣传活动60多场次,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监管的良好氛围。

严把“三个关口”,不断优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

严把市场准入关。坚持便民利企,采取优化许可流程、推行网络申报、公开办事事项、上门指导协助、下放审批权限等方式,认真承接市局13大类食品生产许可下放,全面启动食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两证合一”工作,全年共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28个,食品经营许可证714个。将达不到许可条件的小餐饮、小作坊等纳入备案管理,发放备案证引导逐步规范。采取以会代训、参观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安全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会议20余次,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

严把规范管理关。统筹推进食安、卫生、文明“三城联创”,聚焦城乡结合部、学校周边、车站景区等重点单位,盯紧食品药品单位证照资质不全、卫生环境不达标、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公示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共对2万多户次食品药品单位进行了逐户排查、逐户清理、逐户指导、逐户规范。

严把食药质量关。以群众消费量大、安全隐患多、问题易发多发的肉及肉制品、海水产品、食用农产品、桶装饮用水、疫苗、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一是认真组织专项整治,严查各类产销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大食品药品抽检力度,全年共配合上级抽检食品药品1559批次,独立抽检食品药品2560批次,做到抽检信息批批公示,共处置不合格产品35个批次,涉及企业29家;三是强化质量监测,不断拓展延伸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全年共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病例900多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400多例,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64例,为上级科学评价药械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三种能力”,切实保证监管履职到位

提升行政执法能力。认真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将食品药品监管、执法办案、网络监管、新出台法律法规等基层最缺乏、最急需、最想学的内容作为培训重点,采取全员轮训、分类培训、专题培训、网络教学、岗位练兵、集中“会诊”、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各种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和实战技能。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7

一、首要经济目标完成状况

(一)社谈判品零售额: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78220万元,同比增进24.6%。

(二)固定资产投资:全县商品市场建立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928亿元。

(三)招商引资:县下招商引资义务1.5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13.83亿元,到位资金4.3312亿元。

(四)万村千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农家店建成45家,已经过验收并投入运营。

(五)家电下乡:全县共有注销立案家电下乡发卖网点399个,全年汽车、摩托车发卖10448辆,发卖金额5661.37万元,实践补助金额848.94万元;展开家电以旧换新任务,审批以旧换新发卖网点18家,共核定补助金额46.34万元。

(六)生猪屠宰:在全县局限内共设27个屠宰厂(场、点),县城(南白、龙坑)设置屠宰厂1家,中间镇(团溪、鸭溪)共设屠宰场2家,其他镇乡共设屠宰点24个,全年完成生猪屠宰8.6713万头,超额完成年头屠宰方案。

(七)粮食栽种:县域内开展优质稻订单栽种10万亩,开展有机红粱栽种2万亩,已经过国度环保总局南京有机食物认证中间有机食物认证。

(八)粮油储藏:新建县级储藏粮稻谷2000吨,使我县县级储藏粮达5000吨,食用植物油1000吨,代中储粮1.5万吨,代市级储藏粮7000吨,代汇川区储藏粮2000吨,总储粮油达3万吨。完成轮换县级储藏粮750吨,轮出县级储藏油500吨,转换中储粮1.5万吨,轮入8000吨。完成“四无”粮仓100%,年内维修有用仓容1.8万吨。

(九)粮食购销:指导企业展开粮油购销任务。共收买粮食22673吨。个中小麦5043吨,大米641吨,稻谷7098吨,玉米72吨,红梁9819吨;发卖粮食21066吨。个中小麦5099吨,大米611吨,稻谷7098吨,玉米72吨,红梁8186吨。岁终库存3127吨。

(十)“安心粮油”工程:我县施行安心粮油工程建立项目11个,总投资6.3万元,新建安心粮油经销店已具体完成,已验收交付运用。本年全县“安心粮油”配送中间及经销店供给市场粮油1250吨,个中供给乡村时节性缺粮的救灾救援大米800吨。

(十一)科学储粮工程:本年我县召开农户科学储粮专题培训会12次,培训农人达1856人次,发放材料5200多份。全县科学储粮项目经过县当局收购中间招招标顺序选定出产厂家,到12月10日,全县5000套彩钢仓曾经悉数发放到户。三年来,经各级财务资金的搀扶性补助,已施行农户彩钢板粮仓8300套,经过以点带面的辐射效果,农户自筹资金购置彩钢板仓达30000套,削减粮食产后损掉200余吨。

(十二)粮库建立:粮库选址鸭溪镇三才洗煤场,占地114亩,个中53亩占地上积已获得地盘运用权,地上隶属设备悉数除去,已投资近1000万元。

二、仔细履职,抓好商务综合法律任务

依照“三个建立年”的任务要求,强化任务作风整理,进步任务效率和效劳功用,实在做到思维到位。组织指导到位,任务办法到位:一是仔细抓好商务任务相关司法、律例的宣传和培训,充沛应用“3.15”维护消费者权益日、“6.11”平安出产运动日以及“食物平安宣传月”运动为契机,组织单元干部职工进行宣传运动,共组织宣传运动10次,参与人数815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吊挂宣传口号横幅6幅;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各类培训,25人参与单元组织的营业培训,7人参与市人民当局法制办组织的行政法律培训,2人参与全省法律培训,1人参与全国12312培训;二是仔细做好全县商务系统的平安出产和食物平安任务,全年组织平安出产和食物平安专项反省53次,查处酒类案件1件,罚款3000元,查处私屠滥宰案件1件,查处生猪10头(3140)斤,生猪产物865公斤,查收屠宰东西24件,有力袭击私屠滥宰,确保广阔消费者吃上“安心肉”;三是展开酒类出产流畅专项整治任务,确保酒类运营者办证率达90以上,酒类流畅随附单运用率达90%以上,进一步标准酒类流畅行为,构建“安心酒”工程。

三、以扎实展开“三个建立年”为契机,加速推进商品市场建立,为拉动县域经济开展发扬积极效果。

全县本年建成或启动建立的各类市场有10个,大恒仓储物流园:规划用地510亩,总投资5.6亿元,2010年10月开工建立,已累计完成投资13504万元,2011年已完成投资5454万元,当前已完成拆迁安顿,正在展开地勘、平场等工程;黔北方地区际汽车博览中间:用地476亩,规划总修建面积550000㎡,项目预算总投资13.6亿元,方案建成省内规划最大、配套最完美的汽车专业市场。自2009年12月开工建立至今已完成投资6.2亿元,个中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烟草配送中间:用地约37.8亩,总投资1.2亿元,自2010年1月开工建立,2011年6月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2315万元,2011年完成投资2315万元,于2011年9月全体搬家投入营运;煤炭仓储物流市场:规划用地300亩,总投资3.35亿元,当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税务注册注销等任务,进入征地前期预备任务;绿色农产物买卖中间:规划占地上积275.6亩,方案总投资2.2亿元,2007年5月开工建立,2011年完成投资10099万元,累计完成投资2.8099亿元。出场商户已达801户,从业人员达3120人,运营商品种类达1916个,买卖额5.67亿元;湘源国际五交化机电城:项目用地317.7亩,估计总投资10亿元,于2011年11月已获得项目用地;建材家居灯饰市场:项目用地261亩,估计总投资4.5亿元,已完成项目规划;出产材料及矿用机械设备市场:项目用地114.8亩,估计总投资1.5亿元,已完成项目规划;医药配送中间:项目用地69亩,方案总投资2亿元。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区域农贸市场建立:山盆镇农贸市场已建立完成,占地1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南白镇娄山农贸市场,改建工程正在建立中,占地3510平方米,投资225万元。

四、出力增强城乡市场系统建立,促进县域商贸流畅,扩展消费需求。

(一)全县共有注销立案家电下乡发卖网点399家。

(二)仔细贯彻落实商务部《家电以旧换新》的有关文件精力,树立和完美任务机制,具体展开家电以旧换新任务,我局立案家电以旧换新发卖网点18家。

(三)展开下乡产物流畅收集建立,开辟乡村市场,拉动乡村消费,标准下乡产物流畅渠道,确保下乡产物质量,在全县30个镇(乡)树立108家家电、摩托车下乡发卖网点,一致制造门头店面、购置专柜、设立专区,健全效劳系统,进步效劳质量。

(四)“万村千乡”市场项目工程建立,由金地盘绿产公司建立45家农家店,悉数经过验收并投入运营,起到了优越结果。

(五)增强再生资本收受接管任务的治理,强化县域内再生资本收受接管网点建立,我局注销立案收受接管网点67家,充沛应用再生资本,有用促进废料再应用。

五、紧紧环绕“十二五”规划,科学、合理、标准、结构全县现代商贸流畅网点及制品油零售企业网点。

积极对接央企,展开招商引资,引进中石化、中航油、三力公司等企业在我县投资。全年落实招商引资项目8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13.83亿元,到位资金4.3312亿元。

包罗中航油共青大路加油站和谈引资5000万元,到位资金1440万元;贵州三力公司共青大路加油站和谈引资5000万元,到位资金1200万元;中石化东南大路加油站和谈引资1亿元,到位资金4172万元;青山川厂建立项目,和谈投资5000万元,到位资金4000万元;县黄鱼塘水电站项目,和谈投资3000万元,到位资金3000万元;贵阳-桐梓制品油管道工程和谈投资20000万元,到位资金20000万元;五交化机电市场项目和谈投资10亿元,到位资金8500万元;煤炭仓储物流综合市场和谈投资33500万元,到位资金1000万元。

本年,市场建立建成或在建项目共六个,待建项目四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92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978亿元。

六、粮源培养及粮食购销任务。

一是开展优质稻订单栽种10万亩,个中示范性栽种2万亩。二是开展红粱栽种10万亩,个中在团溪、龙坪、苟江、石板、乐山、洪关等6个镇(乡)施行有机红粱栽种2万亩,并于2011年9月经过国度环保总局南京有机食物认证中间的有机红粱认证。

七、组织展开“首届美食文明旅行节”暨名优特商品展销会

5月27日至29日,县“首届美食文明旅行节”暨名优特商品展销会在乌江举办,市各县、区(市)特征名优小吃堆积乌江镇,县商务局作为首要协办单元积极约请56家企业的名优商品参展。首要有名烟、名酒、名茶、特征食物、辣椒成品。乌江豆腐鱼、核桃箐核桃、青椒孺子鸡、南白黄糕粑、尚嵇臭腐干、板桥藤编、赤水竹笋、湄潭、购岗茶叶等名优商品深受广阔消费者的喜爱。

本次展销会以推介黔北名优特旅行商品为目标,发掘旅行商品,促进旅行产物研发,提拔旅行档次,展现新形象,推进旅行大开展。为完成“富民强县、构建调和”的经济开展发扬积极效果。

八、扎实展开“四帮四促”及新乡村建立任务

深化虾子镇米兰社区,展开“四帮四促”效劳运动,改善社区居民生涯情况,进步社区人民生涯质量。局机关党支部与米兰社区党总支“一对一”、“多对一”的对接帮扶7户贫穷户,兑现帮扶资金3500元;对独生后代和两女结扎户进行计生贫穷帮扶5户,兑现帮扶资金2500元,抗旱救灾时期帮扶特困户5户,发扩大米1500斤,价值4500元,投资2000元为米兰社区置办抗旱设备(潜水泵两台)作为社区资产,干旱时期无偿供应给受灾群众运用,并帮扶坚苦群众置办农业出产材料和开展家庭种养殖业,深受社区广阔群众的好评。

深化龙坪镇小湾村展开新乡村建立任务,先后两次拨付龙坪镇新乡村建立帮扶资金5万元。

九、获奖状况

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县直工委举行的县直机关体育活动会,我局在集体项目拔河竞赛中挺进六强,获得集体三等奖,在羽毛球竞赛中,我局选手王文霞经由8轮裁减赛,最终闻名。在拥军任务中,我局被评为“拥军优属进步前辈单元”。

十、存在的首要问题

我局是2010年3月份新组建的县人民当局的任务部分,承当了原县粮食局和县经贸局的商贸本能机能。人员构成绝大局部来自原县粮食局,现均匀春秋为52周岁,春秋构造严峻老化,且底层商务任务点多面广,义务深重,大都老同志因无年青人顶岗,依然据守在商务一线,现急需“增编补员”,充沛发扬老同志任务经历丰厚这一优势,搞好“传、帮、带”运动。

十一、2012年任务布置

(一)经济目的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力争完成40亿元。

(二)商务流畅治理任务

1、起劲做好市商务局和县当局下达的各项目的义务。

2、增强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治理,进一步标准全县家畜屠宰市场。

3、持续深化展开酒类产销答应证处理任务。

4、强化食物平安,抓好流畅范畴食物平安任务。

5、依照省市县要求,强力推进农贸市场改建及新建任务。

6、持续抓好“万村千乡”、农家店等项目建立,仔细搞好“家电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

(三)粮食购销治理任务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8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06〕161号),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和安全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部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2006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07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

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

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2010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2010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2010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

(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

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2010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06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10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9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全镇食品安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监管全局,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强化落实监管责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实现全镇食品安全状况

二、整治内容

(一)生产加工环节。规范食品生产小作坊,坚决取缔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坚决打击食品制假售假“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企业的巡查、回访力度和频次;进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

(二)流通环节。认真组织开展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狠抓重点场所的整治,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的监管力度,严格实行食品准入制度,切实解决无证照、超范围经营食品,经营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等问题。

(三)消费环节。继续推进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实施食品餐饮服务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餐饮企业和集体食堂推行原料进货溯源制度,加大对学校、幼儿园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管,依法查处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餐饮单位。

(四)农村集体聚餐环节。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采取提前介入,严格申报制度。充分发挥乡镇食品协管员作用,及时申报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并定期对农村厨师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防控食物中毒事件食源性疾病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区域:镇中心区、各村及其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区域。

(二)重点对象:无证照的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食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学校、企业集体食堂。

(三)重点品种:猪肉及其肉制品、食用油、酒、调味品、乳制品、水产品、饮料、儿童食品等8大类食品。

四、整治目标

通过综合整治,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进一步遏制,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具体工作指标:

(一)全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抽检合格率达80%以上。

(二)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严禁不合格品进入市场,全镇预包装食品抽检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合格率达85%以上;食品进货索证票率达90%以上。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培训篇10

一、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旨,在切实助推经济发展上有新作为

继续开展审批环节的再提速,深化一站式服务举措,真正实现“四证合一”的办证模式。积极探索非法人企业注册权限下放到基层一线,方便群众办事。积极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抓好加工产业对接工作。帮助农民和其他土地、林地租赁者,采取转让、租赁、拍卖等形式,参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兴办专业合作社.鼓励企业以股权出资,参与经营活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鼓励企业开展商标权质押、股权质押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业争创著名商标,抓好“杨梅”证明商标争创驰名商标和“鸡”证明商标的申报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职能,继续做好订单农业量的扩张和履约率的提高。出优惠政策,鼓励公民从事网上交易商品和服务,发展网络经济,引导网络交易市场发展。加强对个私协会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工作能力,积极开展培训、维权、送法进厂,民企生存情况报告等活动为企业服务。

二、坚持以行政指导执法监管并重,在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上有新突破

加强与各部门的协作和工商内部科室之间的整合,提升执法力量。继续加强无照经营活动的整治,尤其是强化对危害人民健康和公共安全行业的监管。积极开展各项专项整治活动,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认真探索网络经济监管工作,确保无形市场健康发展。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强化对失信企业监管力度。加强对银行业、中介服务业、建筑业、医药业的商业贿赂的整治。有针对性整治公用企业和垄断行业的强制交易或服务行为、商场超市虚构原价打折、虚假让利等违法促销行为。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管,打击串通标违法行为。继续保持对传销的高压态势,进一步规范直销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好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工作。更新广告监测设备,严查虚假违法广告。加强对年检审查员的培训考核工作,确保年检工作顺利进行。严厉打击利用合同、中介机构等进行商业欺诈的行为。放宽基层工商所行政处罚权限,逐步前移监管工作重心。

三、坚持以关注民生维权为抓手,在切实促进和谐工商建设上有新奉献。

强化民生工程建设,牵头抓好县中心菜场和主要乡镇农贸市场的进一步改造提升,推进农贸市场功能设施更加完善、卫生环境更加整洁、购物环境更加和谐。以《农资消费安全行政指导规则》为引导,加强对全县农资行业的规范管理,建立对农资经营者、消费者的约谈制度,实行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出和有条件地推行农资纠纷预赔金制度,进一步规范我县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不断完善消费投诉调解机制,积极开展消费仲裁工作。积极开展食品定性检测和流通领域商品定量检测力度。利用多种形式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和谐消费。加强对维权监督站点的指导、培训,并在有条件的小区、宾馆设立维权联络站,完善维权监督网。

四、坚持以保食品安全为责任,在切实构建食品监管长效机制上有新业绩

继续做好《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和学习培训活动,提高食品经营者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严把准入关,规范审核程序,做好《食品经营流通许可证》核发工作。进一步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整治规范活动,确保完成小食杂店整规工作。基本实现“账登记制度、不合格食品自行下柜销毁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在经营主体的全覆盖。全面实行食品安全“一票通”,努力提高商品配送率。引导有条件的小食杂店争创放心示范店,加强对偏远山区小食杂店的指导和规范,开展星级放心店的评比。加大农村小菜场商品检测批次,继续做好猪肉、食用油等重要食品、副食品准入工作及经营户进销货帐制度和索票索证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