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22:34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1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的繁重。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方针政策,各级政府及农经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和监督,民主理财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保证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管理村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村干部进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先后下发《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根据中央要求,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颁发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要求全国村级组织普遍实行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

近年来,我省根据国务院精神多次下发文件,对切实加强民主理财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强调要求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坚持将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民主理财机制、加强和规范民主理财工作,作为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对民主理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加强和规范民主理财提出了新要求。“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容。财务管理是村级事务管理的核心,民主理财是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首先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主理财制度,加大财务公开力度,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农民群众全面、充分地了解集体财务活动,参与集体财务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对集体财务实施监督。

2.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加强和规范民主理财提出了新要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其基本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稳定,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要求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和制约。民主理财作为一种对基层干部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基层干部作风转变,有效遏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3.广大农民群众对加强和规范民主理财提出了新要求。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现象在少数地区依然存在,农民对此意见较大。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不民主、财务不公开。广大农民群众迫切要求通过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加强集体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严格理财程序,实行民主决策

严格的民主理财程序是民主决策的保证。民主理财工作的一般程序为: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检查。民主理财小组在每一财务事项发生时,要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财务事项进行过程中,要切实履行职责,仔细监督财务事项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在财务事项完成后,认真进行检查,查阅财务会计凭证、账目、报表等财务会计基础资料,听取群众的意见,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民主理财小组应根据经济业务量多少每月至少一次开展理财活动。重要财务事项应随时发生随时理财。审核结束后,民主理财小组组长要将活动内容记录在《民主理财记录薄》上,并由理财小组全体成员在记录上签章。

三、规范财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

财务公开是实行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财务活动必须公开,凡重大财务事项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财务活动,要逐项逐笔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五大类: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各项财产和债权债务等。

公开时间应当及时,一般按月公开,涉及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随时公开。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有义务及时给予解答和解决,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四、切实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保障民主理财顺利实施

民主理财小组是代表村民进行民主理财的主体,是实现民主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十分重视,在《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中明确规定,“村民民主理财由村民民主理财小组代表村民进行”。

1.健全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一般由5~7人组成,并推选一名负责人,由其负责召集日常理财和联络、协调工作。民主理财小组成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与村民委员会委员任期同步,三年一届,可以连任。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2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对策

日照市岚山区后村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搞好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坚持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民主理财、审计监督、财务公开、村民议事等五项民主管理制度,不断推进农村财务管理上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该镇在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堵塞财务管理漏洞。

通过创造两个条件,严把三关,实行“五统一”管理,加强了对村级账簿和资金的管理。创造两个条件:一是稳妥开展以清收欠款和清偿债务为重点的农村财务双清工作,采取了民主评议、民主清欠的方法,共收回农户欠款及应收款项185.6万元,偿还债务142万元。二是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由财政所和经管站人员联合办公,成立了农村财务管理中心,办公室设在经管站。配备了5台微机和整套档案橱,对农村财务进行电算化管理。严把三关:一是严格现金清理关。实行备用金限额管理制度,1000口人以下的村备用金1000元,1000口人以上的村备用金2000元,超额部分由农村财务管理中心代管,规定收入业务发生两日内必须将货币资金上交镇财务管理中心,不按时上交的,发现一次扣村会计迟报费50元,扣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会计年度工资的2%,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各村库存现金,避免坐收坐支和借支挪用现象的发生。二是严格票据审核关。报账时,财务管理中心人员对收支单据逐张审核,对手续不全、不合理、不合规、不合法的单据一律退回,不准入账。三是严格审核审批关。免费论文。根据实际,村里500元以上非生产性支出以及1000元以上生产性支出,必须经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通过;对已批准的开支项目,财务管理中心及时跟踪监督,跟踪审计,确保专款专用。该镇以“五统一”保障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到位:一是统一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档案管理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五项制度,使村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统一记账。规定每月27日至次月5月为统一记账日,村会计在镇财务管理中心人员监督下统一编制记账凭证,统一记账。三是统一保管账簿和凭证。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即:代管农村五帐:总帐、库存物资明细帐、固定资产明细帐、损益类明细帐、所有者权益类明细帐;代管农村货币资金、有价证券。财务管理中心设立农村财务管理档案室,做到一村一橱一锁,避免账簿丢失和毁损。四是统一开支标准。对村级电话费、报刊费、外单位开业、乔迁、节日祝贺、拜年等支出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使民主理财有章可循,堵住了关系账、人情账,避免了村干部乱花钱、随意开支,节约了村集体资金。五是统一票据管理。财务管理中心负责村级财务收付款专用票据的管理,发放时备案,并定期与各村的存根联核对号码。

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夯实财务规范化管理基础。免费论文。建立健全了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一般为5—7人,由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公开投票选举产生。民主理财小组成员限定为老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基本条件为思想品质好,政策观念强,为人正直,办事公道,身体健康,乐于为村民服务,不欠税费,无违法违纪行为,村干部亲属除外。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任期与村委会相同,期满后可连选连任。专门印制了民主理财记录簿,详细记录每次理财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理财的具体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等事项。民主理财小组集审议权、监督权、不合理开支否决权于一体。

三、强化审计监督,把好开支入账关。一是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在工作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该镇配齐配强了审计人员。7名审计人员中全部是党员,大专以上学历5人,全部具有助级以上职称。审计工作中,该镇坚持按月审计,专门做出了“账务按时结,单据不跨月”的规定,每出现一张跨月单据,给予村会计适当的经济处罚,制止了弄虚作假、变通报销现象的发生。同时,该镇审计中,严格把好减负政策关,及时捕捉财务工作中涉及农民负担方面的信息,注意事态的发展趋向,杜绝了加重农民负担行为。通过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各项制度规定,该镇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明显减少,2009年非生产性开支比往年减少了30.1万元,下降了11%。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3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38-01

村级财务管理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深化村级财务管理水平,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既是搞好农村民主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农村矛盾和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笔者结合近年来深入接触此项工作的机遇浅谈几点感想。

一、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抓好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关键。针对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特点和“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和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改革要求,结合村级财务审计和检查过程中凸显出的新问题、新趋势,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福建省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暂行规定》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各地配套出台的相关文件的要求,规范完善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职权),使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建立用制度管人、约束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真正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是抓好制度执行,是推进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程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严格执行制度,从规范管理入手,着重从四个方面强化制度执行和约束。首先是公开制度内容,让干部群众共同关注和监督制度执行,增强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意识;其次是村级财务管理和核算业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制度,从财务收支核算中实施监督,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事项,该纠正的纠正,该拒绝的拒绝,加强会计监督制度执行的力度;第三是将制度执行作为村级财务考核考评重要内容,并将制度执行与干部工资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增强村级执行制度的主动性;第四是将制度执行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明确执行制度的责任和责任追究规定,增强村级负责人执行制度的约束力。

三是不断完善制度,是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与改革发展的需要。始终要将制度执行与制度完善有机结合和统一,有针对性组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等人员,调研座谈,认真征求制度执行和制度完善的合理建议,对执行中认为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结合上级财务管理规定和财政财经法规等,进行整理、修订和完善,既保证制度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又体现与时俱进,适应村级经济发展和财务管理改革的需要,使各项管理制度能有效地规范村级财务活动。

二、以民主管理为关键,规范村级民主理财制度

一是民主管理,是规范村级财务的有效途径。实施“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和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改革,最重要的是民主管理环节。要将村级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和规范村级村务、财务监督管理的重点,按照合法有效的程序成立民主监督管理机构。村首先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务监督委员会,由3-5人组成,再从监督委员会成员中推选产生民主理财小组,由3人组成,要求理财组成员必须有一定文化程度、政策性强、公正、正派,懂得简单的会计业务知识。选举产生的民主理财小组在村民委员会任期内,实施村级财务理财监督,理财的范围是本村全部收支和所有经济活动;理财实行审查审核制度,并制定理财办法。理财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制度和财务收支预算;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否决不合理的开支;监督财务收支预算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监督财务公开工作;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财务管理问题。

二是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手段。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按季(月)开展,由理财小组组长召集,村委会组织成员共同参加,村报账员公布当期财务收支情况和收支票据,理财小组成员对照财务管理制度,逐张凭证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加盖理财小组章,交村委会负责人审批,报账员整理归集,季(月)底报账。理财小组适时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当期理财情况和村级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及财务公开情况,同时实行重大财务活动和财务事项及时报告制度。

三、以审计监督和财务检查为手段,规范财务公开监督机制

一是加强财务公开力度,提高群众监督效果。要坚持把村级财务公开摆在村级民主管理首位,发挥群众监督的主体作用,制定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明确财务公开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坚持做到内容全面公开、及时公开、公开程序规范,公开地点固定、公布举报电话,并由村委会安排人员负责群众对财务问题的解释。

二是加强会计监督,发挥村级财务监督辅助作用。会计监督的重点是制度执行、村级财务预算执行、债权、债务和资产、民主理财等方面。在坚持核算业务人员报账审核审查的同时,从三个方面实施监督。首先是按季(月)召开财务例会,采取互审的方式,审查村级财务收支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债权债务和资产变动情况,针对问题提出纠正意见,通报、分析情况,反馈意见到村;其次是实行半年和年终财务报告制度,由会计人员到村,提供资料,在村委会主持下,由村负责人向村民代表大会报告财务收支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接受代表监督。

三是制定审计计划,发挥财务审计监督的补充作用。首先是结合财务检查工作,实施年度常规审计工作,有计划正常审计30%村,实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式采取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相结合,审计范围为各项收支、土地补偿费的管理使用、村级债务、农民负担、“一事一议”专项资金、村级财政补助资金、强农惠农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等,逐年实施;其次是结合村级换届,任期届满全面组织审计;第三是审计工作由县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采取重点抽审和委托乡镇审计的方式进行;第四是对有财务问题的村有重点进行审计;第五是及时公开财务审计结果,通过会议和公开栏等形式向群众公布审计结果。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4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思路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同时也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思想、政权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央和省一再要求要认真搞好村级财务的管理,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一项大事来抓。之所以如此重视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因为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目前村级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运转,使得村党支部缺乏号召力和凝聚力,各种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所以完善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当前已是刻不容缓。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已显得相对滞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混乱,迫切需要进行规范。如何切实解决当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法规制度的培训,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既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极强的工作。因此,稳定财会人员队伍,提高财会人员素质至关重要。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以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这里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会人员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考核,稳定队伍,提高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多年来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一直困绕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会计队伍。因此,一是应健全财会人员任免制度。凡经群众推荐,村委会上报,乡镇考核合格,应由乡镇会计管理站审批并统一颁发聘书;二是建立财务人员人事管理制度。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备、考核、聘任以及劳动报酬、岗位责任制等均做出明确规定,不经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任意调换和聘任财会人员;三是对乡村财会人员进行全面清查,建立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网络,以便储备和统一调配整个乡镇的会计人员。

财会人员是村乡里的“内当家”,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其资格证的级次,持证应聘相应岗位之职,保持财会队伍稳定。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有效化解农村财务管理的矛盾

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坚持“五个统一”即: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统一业务培训,规范交接手续;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农村的财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从而可以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农民也不必为财务问题而上访,干部也不必因财务管理而费心,干群关系将更加密切,为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为此,各级乡镇领导都必须提高对村级财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农村财务规范化就是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这样可使村级收入管理得到加强,有效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村级各项支出均在村财乡管部门的全程监督下使用,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和透明,不仅避免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还可有效地杜绝挤占、挪用等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化的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5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村级会计委托

一、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全国出现了村账双代管、村账乡管、村账站审、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学者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充分研讨,张楚堂等(2006)认为,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目前治理我国农村财务混乱的有效模式。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镇)经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村两级的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实行多级监督,建立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这种模式目前在浙江、山东大多数地区实行,截至2009年2月,山东省79.6%的乡镇已实行村账委托制度,其中,青岛、淄博、东营、泰安、莱芜、德州地区100%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效果显著。

二、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规范化研究

农村财务规范化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保证财务公开,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管理,规范财会队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从机制上保证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实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是村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需要对各村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序严格,制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预,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将村级的理财权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适当分离,使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行使会计职能,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为实行电算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规范了会计行为

该制度下区域集中,管理集中,应用集中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电算化可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摆脱了会计对村干部的依附,使账目更清晰、更客观,为农村数据和业务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机,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电算化进行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乱收滥支;可以利用电算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可以标准会计科目代码、资产编码,为实现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电算化下可以实时查询,有利于上级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及时决策;有利于完善财务公开内容与形式,可以进行触摸屏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电算化有利于实行网上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与效率……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有效监管、支持农村决策的目的。

(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传统村账自管模式下,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全凭个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调到会计岗位上来,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村级会计委托制下公开选拔农村会计,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免职等必须履行公开选拔、考核、审报手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使会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监督,不因村委会换届和村干部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委托制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决算制度等;有利于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有利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好专账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支出管理。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强化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促进财务规范化

该制度下可以实行多层监督。一是群众监督,每村建立3-7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乡镇会计监督,会计对村里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审核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等;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落实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责任审计。通过多层监督,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有效促进财务规范化。

三、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财务规范化案例研究

山东省章丘市从2002年开始就成立记账中心,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历时七年,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908个行政村的账由83名记账中心的会计承担,全面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其基本做法为:

(一)建立“农村会计记账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垂直管理,实现会计专业化,高标准搭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平台

他们本着“规范、安全、方便”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利于群众办事、交通便捷的乡镇驻地建起了硬件设施完备的记账服务中心,全市记账中心建筑面积达3000m2,市里统一配备了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为加大监管力度,市财政、农业部门分别建立了村级财务监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与各乡镇记账中心实行微机联网,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透明度。

(二)择优录用,选好会计人员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经全市统一考试和考核,选拔出83名会计,并设人才预备库,由市政府与其签订招聘合同,定期培训,由市、乡两级共同组织考核。高素质、专业化会计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会计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监督职能弱化的弊端,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产核资,移交账款

各村清产核资后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得群众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记账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账簿,承担起会计业务的核算任务。

(四)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所有集体现金收入一律进记账服务中心村级账户,所有现金支出一律从记账服务中心村的账户划出,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存在,避免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五)规范村干部权限,强化村级事务管理

支持和强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村级土地发包、水利工程等村级事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民主监督落实机制,使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抓好三层监督,实现监督多元化。一是群众监督。坚持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村民理财小组介绍信,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询。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定期对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实行谁审理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组织专人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审计力度,一些不合理开支被取消,全市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达8000多万元。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章丘市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实施四个统一,实现运作规范化。一是统一制定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职责》、《报账员职责》、《记账中心考核办法》等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二是统一规定各村的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本村的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在由当事人、村主要领导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三是统一全市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规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记账中心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门的铁柜,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章丘市实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农村财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堵塞了财务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6元,同比分别增长16.1%、25.7%和7.9%,全市农村出现了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财务规范化任重道远,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农村财务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对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54-55.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6

一、“村财乡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村财乡管”是当前我国农村财务最常见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在确保农村村集体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决策权不改变的条件下,将财务工作由乡镇经管部门负责统一进行收支核算以及监督管理,通过这种管理模式强化对农村村级财务的监管,避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铺张浪费或者是随意开支的行为,提高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但是,村财乡管在具体的应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村财乡管”财务管理不规范

当前在“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规范的内容,特别是在财务资金的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多。财务会计核算管理不够统一,明细账设置不具体,不能全面的反映各村的经费收支结余;除了国家的财政补助资金以外,其他的一些诸如土地征用补偿、捐助资金等尚未全面纳入村财乡管,造成了资金管理的不完整;此外,村“两委”对村级财务资金掌握不清楚,特别是资金的性质以及数额等了解不透彻,有时存在着无计划使用村集体财务资金的问题。

(二)村集资产管理职能弱化

实施“村财乡管”制度以后,农村村集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一般纳入经管站进行统一管理,这虽然有利于规范资金的管理水平,但是也造成了财产物资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分离,导致资产管理工作监督管理职能弱化。经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置于财务核算方面,导致各种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

(三)绩效评价以及监督管理不够完善

“村财乡管”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但对资金的管理功能往往集中在资金管理的收支审核把关方面,对于运营资金所产生的效益等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此外,实施“村财乡管”以后,如果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容易衍生出“村财乡用”等问题,村集体财务管理内部的牵制机制也会被弱化。

二、“村财乡管”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加强村集体财务资金的管理水平

实施“村财乡管”,必须进一步的规范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尤其是财务核算工作,提高资金的管理水平。首先,针对“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模式,应该在乡镇的经管部门统一设置账户,单独对村级财务资金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设置村级账务,通过明细账来指导资金管理。其次,应该进一步的强化收支管理,严格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控制坐收坐支的问题,杜绝各种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同时,进一步的加强资金的支出管理,采取备用金以及报账制的管理模式,按照业务的实际情况核定资金具体支出数额,加强对资金开支标准以及用途范围的审批,控制费用支出行为。

(二)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控制

针对实施“村财乡管”以后财务核算在经管部门、资产在村的问题,乡镇经管部门应该强化与村“两委”之间的联系,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对账与盘点管理,重点确保账账相符以及账实相符。此外,应该重点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审计管理,审计集体建设用地、耕地、“四荒地”等资源的出租、发包、租赁,是否履行民主程序,实行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并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征地补偿款的使用、分配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定期检查固定资产承包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支出是否合理,手续是否齐全,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等问题;集体资产发包是否履行“三资”管理程序,公开招标、拍卖、有无暗箱操作等问题。

(三)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为了确保村级财务资金支出的规范化水平以及实际使用效益,应该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强化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首先,应该强化民主理财小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职能,利用其了解村情的优势,控制各种不合理支出,堵塞村级经济漏洞;其次,应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根据会计法和财务制度的相关要求,完善账目设置,规范票据使用,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专款专用,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应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向群众公布并解释清楚,随时接受群众查询,确保财务公开内容的真实性。此外,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完整、真实和管理的规范。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7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做法;成效;浙江嘉兴;南湖区

中图分类号G6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4-0339-02

近年来,嘉兴市南湖区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积极采取多项措施,逐渐使全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012年,南湖区被认定为浙江省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区。

1主要做法

1.1建章立制、真抓实管

为有效推动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健康有序开展,区委、区政府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制度》《南湖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非生产性开支的意见》《南湖区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文件,对资金管理、凭证审核、会计核算、财务公开、印章管理等各环节做到严格管理,并由区农业经济局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统一设置二级明细科目,统一核算内容,确保会计核算口径一致,真实反映村级经济运营情况。

1.2抓好源头、实施“双”

针对村级财务年年抓,年年有问题的情况,南湖区在2001年实施村帐委托的基础上,2002年将村出纳工作也一并委托到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原会计服务所),全面实施“双”,这在当时属于全省首创。实施“双”可以从源头控制村级集体经济活动中滥用原始票据的不规范现象,同时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真正落实起到更直接的监管作用。全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与所在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签订“双”委托协议,做到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目前全区共有会计服务所工作人员19名,每个镇3~4名,分别57个行政村的财务和经济核算。各村经济合作社设置1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村级的财务事项和登记有关账簿,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向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按时结账、报账[1-3]。

1.3严把财务收入、支出关

南湖区从2007年开始就明确规定,村级财务支出除了用于支付村干部报酬、村民劳务报酬等无法取得正规发票的以外,其他财务支出都必须取得完税发票,否则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有权拒绝入账。每个村原则上只能在银行开具一个基本结算账户,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村经济合作社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制度,一般村备用金控制在3000~4000元,超过限额的需及时存入银行;严禁白条抵库或未批先报等情况的发生。对于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区委、区政府明文规定每年村级公务招待费按各村上年度经营性收入的10%列支,且一般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于基本整体拆迁待撤的行政村,招待费一般不得超过5000元。各村报刊订阅费或其他一些费用不得超过省定标准,凡超过限额规定的,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有权拒绝入账。

1.4民主理财、财务公开

各村都建立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3~5名熟悉政策、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懂财务、群众威望高的村民担任,按月开展民主理财活动。理财小组人员对当月发生的所有财务收支发票进行逐张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且需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进行确认,否则不能入账。同时建立理财情况记录簿,将理财活动记录存档,并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的原始凭证,由社长签字审批同意列支后,再报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审核记账,做到每张原始单据手续齐全、规范。同时对各村收支预决算、债权债务、收益分配、工程项目、村干部报酬、招待费等内容,每月通过村“三资”触摸屏和村务公开栏等途径,及时向村民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1.5规范审计、强化监管

从2005年开始,区政府每年安排审计专项经费,区农经局按照《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要求,下文明确审计村数、审计内容、审计范围、审计年限、审计方法,积极做好村级财务审计工作,做到“3年1轮审”,促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审计经常化、操作网络化”。针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用附表形式列出整改意见,责令及时进行整改,并要求整改村在1个月内把整改情况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报告区农经局。同时,为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法权益,2008年,区纪委、组织、监察、民政、财政、社保、农经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南湖区村级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形成了对各镇(街道)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农经员、联村干部负责人、财会人员、村3套班子负责人及其成员实行分级责任追究的制度。

1.6加强培训、稳定队伍

一是向社会公开招考会计,使更多综合素质好的会计人员进入“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二是每年对“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和村报账员进行1次业务培训;三是“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全额由镇(街道)财政列支;四是提高“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人员的政治待遇和工资待遇[4-6]。

1.7明确责任、实行考核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度后,各镇(街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承担着全区所有村一切经济业务往来的核算、管理和监督工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对于能否抓好村级财务管理至关重要。为此,从2007年起,南湖区建立了考核制度,每年对“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及人员进行工作考核,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责任。考核内容从财务公开透明、账务处理规范、制度健全落实、财会队伍稳定、监督渠道畅通、日常工作规范6个方面进行,根据考核结果评出先进集体1个,先进个人若干名,颁发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1.8“三资”监管、公开透明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确保村级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切实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2010年,南湖区在凤桥镇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试点工作,2011年,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整个工作从宣传发动、资料收集入手,重点做好系统升级、账务显示、强化公开、突出监管。一是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系统从二级升级为区、镇、村3级管理网络;二是对村所属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全面摸清家底,界定产权;三是对已清理好并经公示的村级集体“三资”进行村民代表审议认定,报送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备案;四是对实物资产拍照留存并上传管理系统进行公开;五是确保每个村配套1台“三资监管”电子触摸屏,将“三资”管理信息与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直接对接,确保各村村民能及时查询和监督本村财务和村务情况,真正发挥实时监督作用。

2取得的成效

经过这几年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多种监管措施的实施,全区各村在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完善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强化审计监督、提升会计队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1财务管理不断规范

2005年以前,村级原始支出凭证大部分是白头发票和自制凭证。现在,除了支付村干部报酬、补贴和农民劳务等无法取得正规发票外,一律凭完税发票入账。以前,村级工程项目大部分都没有工程合同,且购买材料都用自制凭证列支,工程款结算用原材料发票相抵。经过这些年的规范化管理,现在村级公共财政和集体经济投资额在3万元以上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均实行招投标,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单个工程项目1万元以上的,编制预决算,并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工程开工前有施工合同,结束后有验收报告,具体经办人员签署意见。工程款结算一律凭完税发票,并实行转账支付[7-8]。

2.2内外兼管不断完善

一是内部监管得到落实。民主理财小组、村务监督委员会较好地发挥了监管职责,重大投资、重要项目均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并通过“三资”监管触摸屏、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经营行为。二是外部监管逐步强化。重要“三资”信息通过村级触摸屏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通过村级经济财务审计,确保在财务管理和工程建设规范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监督效果[9]。

2.3非生产性开支不断压缩

区委、区政府领导特别重视村级非生产性财务开支问题,把村级招待费、报刊订阅费等列入村干部工作考核内容。经过规范化管理,各村非生产性支出得到压缩。以村级招待费用为例,2012年全区村级招待费比2006年减少42%。而从村级集体订阅报刊费来看,2012年全区村级报刊订阅费2008年下降42%。

2.4群众基本消失

2006年以前,时有村民信(上)访,反映村级经济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区人大、政协二会期间,代表、委员提案中也有很多反映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近年来,信(上)访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的事件逐渐减少,“两代表一委员”的关注度也下降了。

3参考文献

[1]高雅仙.嘉兴市南湖区抓好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实践[J].新农村,2012(2):7.

[2]孙元学.推进外汇账户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济南金融,2007(10):13.

[3]方永磊.为民谋利守“土”有责――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沭县农经中心副主任刘建文[J].农村经营管理,2011(4):5.

[4]綦好东,王爱华.论乡(镇)村财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J].中国软科学,2004(5):11.

[5]刘家玉.现行乡、村财务管理模式浅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23-25.

[6]马宗兰.新农村建设中“村财镇管”的若干思考――基于贵阳市郊区农村村级财务的调查[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31-33.

[7]郝建利.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1):46-49.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8

村级财务管理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由于会计核算资料缺失,相关村级财务管理项目的规范度也有待提升,管理工作中原始凭证以及记录十分不规范,还不能建构完整且系统化的财务管理方案,也就导致财务制度无法落实到实处,相应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收效也不显著,需要相关项目管理人员提高重视。

2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主体错位问题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尽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项目的主体是全体村民,管理者是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但是,在管理工作开展和运行过程中,集体资产的直接管理和使用者却是村委会,正是基于这种主体错位的情况,集体资产被个人挪用以及浪费的问题屡见不鲜,甚至导致集体资产的恶性流失。

2.2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渠道不畅问题

在实际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透明度不足以及公开内容不完整导致的资金流向模糊问题也较为严重,加之热点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和管控,家庭经营较为分散,也会导致农民的民主管理意识越来越淡漠,管理监督职能也会被削弱。

2.3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意识问题

在实际工作运行中会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问题,缺乏平衡管理和生产之间关系能力,也没有对管理队伍的稳定性给予一定的重视,由于财务管理结构和政策要求之间不能形成良好地管控结构,相应的财务制度运行要求和管控模型之?g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项目处理,财务管理过程中老问题和新问题交替出现,加之财务管理队伍存在意识和管理能力缺失问题,也就导致整体管理效果失去实际意义[2]。

3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3.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求建构更加完整的管控机制和管理层级结构,从财务管理行为到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升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控体制和管理框架。要积极落实和完善经济合作模式,从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制度出发,建构更加完整的系统化管控措施和管理机制,确保管理模型和管理层级结构的有效性,并且根据相关政策和制度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将开支审批、固定资产管理、农村理财等项目进行集中升级。

3.2建立健全活动程序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在运行农村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确保管控模型和管理要求贴合实际管控需求,从财务运行机制出发,将业务管理项目和审批项目进行系统化的处理。云南省建水县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减少不良行为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积极落实审核实效性,并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运行结构进行行为上的约束和集中处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

3.3推行新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利用记账制度,能保证相关项目有序进行,整体管理机制和管理结构符合云南省建水县的相关规定,真正由县政府对财政拨款进行管理,从而建构统筹控制模型和管控高要求,切实维护组织自行管控的实效性,也顺利提高管理制度的落实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会计制度的实效性价值,在规定的范围内开展集中化的会计业务,也能从会计核算、开支审批以及资金管控等层级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必要的数据和现实支撑[3]。

3.4提升透明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在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运行过程中,只有保证财务管理项目贴合实际需求,且整体管控模型和管理层级结构贴合实际需求,才能有效的提升管控模型的时效性价值。其一,要积极落实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全面认真的运行具体管控机制,也要建构公务接待环节,以保证群众关心以及热议问题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汇总。其二,要注意公共形象,建构更加便捷以及更加实用的项目管理措施,提升村级财务公共栏的实际教育水平,及时更新财务管控要求和管理内容,在主动接受监督指导的基础上,保证工作效果的最优化。其三,要按时相关问题,在保证群众参与以及财务管理权力的同时,保证公共管理机制和管控项目贴合实际需求[4]。

3.5健全审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

在健全审计制度的过程中,要明确审计重点,并且加大审计力度,确保审计整改能有序进行,整体管控机制和管理模型能贴合实际需求,从而确保相关工作以及整改模式的优化运行。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9

1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财务制度执行不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离,会计出纳不能“一肩挑”。但有的村干部却置国家法律、村规民约于不顾,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

1.2财会人员队伍不稳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老龄财会人员也“持证上岗”。

1.3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1.4物资管理手续不全定期财务公开虽然在我国已实施多年,但在有些村,由于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犹如“雾里看花”,无法准确了解村集体资产的用途、去向,致使有的村部分财产虽然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存在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的现象。

2积极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

2.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制度保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为使农村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财务制度》这两个新制度。新《制度》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财务管理现状,从财务收支结算管理、集体资产管理、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档案管理、财会人员与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要在两个新制度的基础上从各村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民主管理和财务公开制度,以及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集体资产台帐管理、票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会人员岗位职责、报账员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管理,村组干部离任审计,“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多项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促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2.2搞好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么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每次公开后,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要及时召开党员会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篇10

一、村级当前财务管理的基本状况。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镇村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体上较好,基本上达到了制度建立、执行规范、监督有效的要求,村级组织运转逐步规范。

(一)建立了村级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各村普遍较为重视村级财政资金的管理使用,按照镇党委、政府出台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办法,对资金的拨付、流程、使用、报账、监督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切实管好用好村级财政资金。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下发和完善,为村级资金的规范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村级财务工作规范化。

(二)全面实施了“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我镇在并村后,率先在全县实行村财镇管的办法,镇专门设立联管办,工作人员在镇财政所内调配、镇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的补充,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在坚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村设账等原则,将村级各类财政补助资金、专项资金纳入管理范围,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支出管理,确保了村级运转补助资金的安全运行,实行“村财村用镇代管”制度,确保了村级资金专款专用和集中核算,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对村级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在做好村级资金日常管理的同时,还高度重视资金的使用监管工作。一是普遍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村级支出票据须经经手人签字、书记审核、主任审批和村民理财小组负责人共同签字审核后才能予以报账。二是建立并完善了村级财务年度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制度,对村级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村级支出行为。

二、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从这次调研的情况看,我镇各村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规范使用每笔资金,全面实行村务公开,村级财务的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级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仍显偏低,村级财政资金收不抵支,村级压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已成为村级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近年来,随着我镇大力开展民生工程建设以及着力提高社会事务的全面发展,村级财务支出逐年增加,主要体现在:村村通公路及组级公路的建设与修缮;水费难以收缴而村级又必须垫付;计划生育、社会综治成本较高;银行和社会借款利息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村级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从调研的两个村(社区)来看,村级资金收入总额平均为9万余元,总的支出为平均21万余元,村均缺口为12万余元,以上的缺口资金还不包括每年银行和社会借款所形成的利息(社区近5万元,马塘每年近15万余元),资金收入不能平衡按规定应支出的标准,据调研分析,有缺口的村大多数是本来经济基础就很差,发展的后劲也不是很足,而镇财政也十分拮据,自筹和调控能力差,如需镇村自筹解决,这一部分资金难到位,这在当前也是我镇其它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是配套政策出台滞后,集体减负难。中央一再要求减轻村组和农民负担,现在农民的负担减下来了,但村组集体的负担却难减下来。农村中心工作比如换届选举、招商引引资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在落实政策方面,一是离职村干部,上级有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的政策,村级需支村部分生活补助险金。二是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按照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村集体没资金,实行一事一议人心不齐,很难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从某种方面讲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三是村级债权难以回收,债务难以化解。村级包袱越来越重,已影响到村级的正常运转。

三是财务制度执行不规范。从调查中查阅资料情况看,有些村虽建立了较完备的财务制度,却形同虚设,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极不规范。签字手续不齐全,出现库存条据过大,结算不及时,自报自批,自收自支,报销凭证等会计手续很不规范等财务问题。

四是账目设置不全,原始凭证等档案资料失真。当前村级会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有的只设现金账而不设台账、财产账和往来账;有的总账、明细账、保管账、现金账及各种报表资料都由一人负责,自买自报。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绝大部分村财会人员未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培训,文化程度不高,干脆不设账、不记账。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很多村办公条件差,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有的甚至放在会计家中,由会计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有遗失,会计人员调整后,会计档案移交经常时出现困难,档案不全,资料丢失,这些都是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三、对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做好我镇村级财政管理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村级正常运转。当前为保障基层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对村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收支缺口应按县级以上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以全部补助。不给村级新增一点压力,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二是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的压力。由于目前村级组织收入来源减少,导致村级公共事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影响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村级组织对此是有心无力。因此上级政府应加大对村级公共事业的扶持力度,减轻村级组织的支出压力

三是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当前,村级主要负担是债务缠身,债台高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村级有针对性地采取了“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债务。但目前村级负债还是比较大,调研的两个村长铺社区目前是负债91万余元,马塘村负债188万余元,日常工作都是在负债中运转,债务化解在村级努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级政府协调,帮助村级债务化解。

四是进一步规范村集体财务核算。一方面村级增设会计岗位,可以实行村级会计由镇党委任命,切实提高会计队伍地位,保证队伍稳定性,确保财务连续性,加大监管力度,避免村干部干扰财务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实行“村财镇管”办法,即村账由镇代管,村只设出纳员,由镇联管办每月集中办公记账,村级各项收支必须通过镇联管办审核入账,定期向村公布当月帐情,从而从源头上控制非法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