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十篇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十篇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3:00:06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1

一、小学数学学习中预学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预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有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即变“学会”为“会学”。学生预学时会努力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知识,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素质。有效的预学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更愉快地、主动地学习。

2.预学是充分进行探究学习的有力保证

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以前的课堂中,如果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常常出现时间不够用、探究不充分的现象。如果让学生在课前预学,他们就有更充分的时间、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有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预学后每个学生对问题会或多或少的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就不必在独立思考这一环节上花更多的时间,交流的进度自然也就加快了,同时,交流探究的深度与广度也就得到了保证。

3.预学是多种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学就是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自己的学习,是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当今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中都让预学成为学习的导航工具。学生预学时有疑问,在课堂上就有更强烈的探索欲望,更加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

4.教材的编排现状为学生预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现行教材跟以前的教材相比,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重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更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的过程。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更加具有开放性,留给学生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教材的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学生课前的预学。

5.让学生学会学习是预学的最终目的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预学让学生既有知识与方法的准备,也有学习方法的加深与创新,学生参与预学的时间久了,自学能力便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能使他们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倍增。

二、目前农村小学数学预学过程中的现象与困惑

预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笔者在农村小学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预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现象:

1.学生缺少进行预学的一些基本能力,缺少教师系统的指导:有的学生在家把书上的概念画出来、背出来,或者把导学案中复习的题目做好,其他的就不做,或者只把会做的题目做一下,就认为是预学了。

2.没有家长的辅导与督促:现在农村学生已经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陪伴他们的大多是他们的祖辈,辅导根本无法实施;如果有父母在身边,也大多忙于生计,无暇耐心细心的辅导他们的孩子。

3.教师不及时检查,导致学生不认真预学:教师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下去,第二天却不收上来检查,学生自觉性不高,导致预学效果很差。

4.学生语数英三科作业负担,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预学。

同样,在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中,对预学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及顾虑:比如:学生贪玩,不愿主动预学,也不懂预学;或者担心学生因为预学了,在课堂上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失去新奇感,会失去兴趣和动力;学生已经知道了新学知识的有关结论,课堂上老师讲什么?

这些教师主观上认为学生预学会给自己的新授带来负面影响,客观上认为小学生不会预学,就不再指导,学生由于没有了教师布置的预学要求,又没有教师给予的预学方法的辅导,自然也就谈不上有效的预学了,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三、对以上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懂预学方法,对预学没有兴趣和习惯,恰恰与教师对学生预学的一些错误观点及指导不当有着极大的因果关系。对此,笔者认为:

1.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得好,课上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不会失去兴趣和动力,反而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的重点难点就会迅速被学生所领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求知欲望。

2.不要担心学生不会预学,而应该相信学生,再指导他们预学的方法。初期阶段,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导学案,可以在导学案上安排几个规定的预学步骤,督促学生按步骤完成。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会很快地掌握好预学的方法。

3.农村学生在家庭中得到的学习辅导基本上为零,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更加精心,要符合班级的学生实际,设计出有预探性、铺垫性、可操作性的预习作业。必要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些适当的辅导。

4.对学生的预学情况,教师一定要每天检查,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预学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和方法,学生已经掌握的教师在课堂上就少讲,学生普遍不会的或者有疑问的教师要讲清楚。教师的及时检查也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督促他们必须认真完成好预学任务。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52-01

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位于农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学校实施推行素质教育、一直呼吁要保证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是,农村中学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条件差的实际情况,客观制约着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在主观方面,存在重智轻体的应试教育求学思想,也在束缚学生的健康锻炼和运动乐趣自由。但最主要的主观困扰因素还是社会的人为主观现状--文化成绩论,成绩大于一切,上级部门直接把教学文化成绩与教师的职称、奖金挂钩,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案落实得不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农村中学行政领导没有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不按政策方针办学兴教,教师难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调研策划和活动内容设计安排,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案徒有虚名、纸上谈兵,体育教师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使得阳光体育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难以落实到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素质。下面本文就婺源县农村中学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进行分析

1."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号召提出的原因

早在1951年,国务院就通过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一小时至一小时半为原则"。

2002年国家教育部在四川南部县召开了"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让农村每个学生享受体育"的响亮口号2005年8月教育部再次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必须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同年十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的现场研讨会上,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重申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方案。

2.器材场地与师资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县体育工作虽然与时俱进地全面推开,但是我县地处老少边界的三省交界处,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场地、器材、经费、观念等固来的困扰,体育场地设施与省内外其它县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更加紧,这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方面形成很多制约因素,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获得阳光体育锻炼的专利,享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为此,笔者走访了我县21所中学,经过调查发现只有4所学校有400m田径场,2所学校有200m田径场,剩下的18所学校都没有田径场,每年的运动会都是在马路上或者草地上召开,体育锻炼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农村中学许多学校除一个篮球场,一两副单双杠外就没有其他的器材和场地,这使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得不到保证,而这22所中学只有23名体育教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学生锻炼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几乎就是一句空话。

3.体育课和两操实施的现状分析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最基本形式。按照2008年8月,江西省省委、江西人民政府结合我省实际,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规定,初中为每周3课时,任何地方、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全县21所农村初中都是各年级开设2节体育课,而生源占全县一半的城区中学初三年级只开设1节体育课;通过走访还了解到,有18所初中学校都存在着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尤其是学年快结束的末尾一、两个月,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文化课老师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挤占一、两节没什么问题,再者体育教师无需上课,还可以使学生的文化成绩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只有5所学校有早操,但也只是让学生跑2圈就算完事。至于大课间基本上都是做广播体操,剩余时间学生们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做完操后,不是买东西吃,就是回教室去"闭目养神"或做作业课件活动无人组织管理和督促评比根本没有起到效果。当然也有学校做得比较好,比如农村初中学校许村中学大课间开设民间体育游戏。高中学校,天佑中学每年举行冬季长跑、紫阳中学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

4.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3

关键词:资源贫乏;阅读;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以及改善的必要性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刚刚建成体系,不过这个体系的质量令人担忧,最根本的原因是资源的贫乏。小学生阅读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基础环节,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当得到大力提倡。这种理念就决定了小学生必然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象。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必须要根据小学生阶段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其中,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具有能够独立阅读的能力是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关于改善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几点解决对策

作为教师,针对新时期的小学生语文阅读,我们应当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要教学生自觉读书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教学方法,如何灵活生动地使小学生主动接受阅读理念。千万不能犯了让学生被动学习的错误,在读书的同时不懂得积累,这样的读书方法必然是收效甚微的。在基础语文教育上,教师必须在资源贫乏的条件下懂得积极思考,正面利用所有阅读资源。这是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方法。如何阅读,如何高效地阅读、记录工作并且乐在其中,这就需要合理地向小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必要时可以利用好书本,搞好摘抄、记录工作。

自古以来,为人师都强调学生自觉培养阅读能力。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形成了自学习惯,就可以无师自通,受用终生,这也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和归宿。

2.注重学生广泛阅读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的。在当前农村小学的阅读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内阅读,就更别提主动阅读课外读物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应当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小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指导。比如,在学习古诗《春晓》后,应该要求小学生动笔写自己对春天万物萌生感受的诗歌;学习了《安徒生童话》,就可以自主阅读《格林童话》。总之,只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主动阅读呢?童话和古诗是小学生教材中最吸引小学生目光的两种文学形式,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世界抱有积极的态度。因此,教师可以把握小学生这一特点,从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开始,循序渐进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积极地给学生自主准备表演的机会,比如:在学习《武松打虎》一课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了整部《水浒传》作品的故事脉络后有必要布置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演出来,既可以引导阅读,又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了解历史事件真实的发展脉络。

3.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4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1

一、引言

小学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基础。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通过在巨野县章缝镇一学期的支教经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县居于前列,但体育课程的开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本研究旨在发现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开展存在的问题,为推动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课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巨野县章缝镇8所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现状进行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学院图书馆等查阅室查阅有关农村小学体育课开展情况有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确定研究对象的调查目标和项目。针对当地小学领导、体育教师及六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共216份。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巨野县农村小学师生对学校体育课的态度分析

1.男生与女生对体育课喜爱程度对比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课在学生群体里面是非常受欢迎的。但男生喜欢体育课的程度79.5%远远超过了女生的51.2%,这一数据表明性别因素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有很大影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体育课要多考虑到适合女生的体育项目与教学方法。

2.体育课的重要性及对待体育成绩的态度调查分析

调查对象为六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已对外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但是高达56.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或不太重要,这说明学生对作为教育一部分的体育认识还不够,态度也不够端正。在对待体育成绩这一态度方面说明现在学生只是片面的追求好的成绩,而忽略了体育运动过程的真正价值。在这一方面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引导纠正学生对体育课的错误态度。

(二)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课运行情况

1.教师编写教案及使用教案情况分析

教案的使用情况和编写情况的拟合程度较低,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编写教案只是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应急使用,教案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大,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授课时要加强教案的编写程序进行授课。

2.学校编写体育教学计划情况分析

经过调查,访谈等,可以看出学校大部分教师对教案、教学计划的书写都不够重视,只有少部分人对于体育教学的教学计划进行书写,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计划的编写。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章缝镇农村小学体育课开课率比较令人满意,但是体育课被占用现象普遍。教师编写教案与使用教案的拟合程度过低,大多教师编写教案是为应付上级部门紧急检查;大部分学校没有开展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缺乏规范,随意性强。

2.巨野县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短缺、不符合标准或无法正常使用,不能满足体育基本教学。

(二)建议

1.加强农村小学体育课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

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村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切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体育的科普教育宣传工作。将学校体育的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及时传递给每一位体育老师。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更好的为农村小学体育工作服务。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体育特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平时体育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有效方法提高学生运动兴趣。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各级运动队,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或兴趣参加运动项目。既达到强调体育运动知识,增强体质的目的,又可满足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多元化的需要,为培养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的体育资金投入改进体育场地,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小学体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应培培.德州市农村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对策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然而我国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学校体育仍不容乐观,所以改变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农村和薄弱地区,目的就是提高这些地区体育教育水平。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的内容很多,包括师资配备,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体育教学的状况,体育教学的管理等等。本文就这几方面研究会宁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会宁县150余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法

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制定问卷调查表,发放给老师20张,回收20张,回收率100%,发放给学生260张,回收254张,回收率97.7%,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根据调查显示,在会宁农村偏远农村学校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场地面积的要求。体育器材设施条件是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基础。场地和器材不足,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无法满足锻炼的需求,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2.体育课的地位和教学

体育课程的学科地位得不到保障。首先,学校自身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教学质量,重智育,轻体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次,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不够,领导对学校体育课的检查不到位,没有形成一种监督制度。农村学校体育的认识不足以及一些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体育教学等,造成了人们对体育教育理解的偏差,形成了重“智”轻“体”的现象。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面临升学压力,部分初三,高三年级体育课不能正常开开课。调查中显示,体育课虽然正常开课,但大多上课内容大多数以自由活动为主,部分教师上课无案施教,大部分农村学校无体育教材。

3.农村学校体育师资缺乏

调查显示,会宁县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师资状况仍不容乐观,体育教师总体数量严重不足,边远山区中小学校缺少专职体育教师,体育课基本以兼职体育教师为主。

4.体育教师的待遇问题

会宁县农村体育教师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会宁县农村学校不把早操、课间操、业余训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传等常规性工作计为工作量,根本不配备服装。评优选先领。体育教师和体育课在学校逐渐被边缘化。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年终考核上往往“矮人”一等。总体来看会宁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待遇不容乐观。

5.农村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

目前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管理体系不科学、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农村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教学管理制度及措施不力。

三、发展会宁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研究现状的分析,发现我县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不容乐观,为改善农村学校体育地位、体育课教学状况以及师资、设施、经费和管理水平等,当前应注意以下对策:

1.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

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中小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改善会宁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师也要因地制宜地自制器材,因材施教。

2.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县仍然占主导地位,只有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才能还体育课以正常的学科地位,体育教师也才能有正常的地位。比如,国家出台在中小学普及足球课。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

学校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体育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提高其待遇,使其安心搞好体育教学工作。加强培训提高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山区体育老师的培训工作,把体育教师及体育学科的业务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管理之中。另外,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体育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钻研教材、教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

4.落实各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领导必须重视农村体育的发展

会宁县农村学校学校体育要发展,学校领导要对体育教学要足够认识和重视,教学管理制度及措施要长期化。加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对现行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教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符合教育要求、适用于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材与教学大纲。各级主管部门,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落实各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

【参考文献】

[1]陈志坚.庆阳市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3(29).

[2]卢平、马映宝、杜霞.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4).

[3]张亚亚、贡万金.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0).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6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学校体育

1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教育部研制了各门课程的标准和指导纲要,并于2001年9月推出了“新课标”,截止到2007年9月。“新课标”自颁布实施以来已经有六年之久,其间所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新课标”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模式有了质的飞跃。与旧教学大纲相比较,“新课标”不论是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方面,还是在学段划分、内容标准以及教学时数规定和评价方法方面都比后者更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战场之一[1]。作为农村体育的生力军,农村学校体育是增强国民体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怀化市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属于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山区,对该地区农村学校(我们把由乡镇一级政府管理的中小学及校基层的教学单位定义为“农村学校”[1])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其结果将对地处西部偏远、贫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如何执行“新课标”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乡政府管理的乡镇及乡村的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乡村教学点三类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以县(市)为单位,按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研究样本,样本总容量为35所农村学校。

2.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

3研究的结果与讨论

3.1对怀化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3.1.1体育课正常开课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怀化农村各类学校中,初级中学的体育课正常开课率达到95.3%,中心小学为94.0%,而乡村教学点仅为75.6%。这一结果说明在西部偏远、贫困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的正常开课率与发达地区或城市学校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乡村教学点更为严重。究其原因,其一,是观念上的错误认识,从教学的管理者到体育教师本人,有相当的比例还把体育课停留在“放羊”的层面上;其二,绝大部分学校以追求升学率为第一要务,因而忽略了体育课正常开课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3.1.2实施“新课标”的比率

“新课标”是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标准。调查显示,怀化农村学校中,初级中学按“新课标”上课者占65.4%左右,中心小学约63.5%,而乡村教学点仅有27.3%。体育教师在执行“新课标”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近年来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历都有所提高,但陈旧落后观念的影响,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3.2对怀化市农村学校课外体育现状的分析

3.2.1早操、课间操开展率

从调查结果看,怀化各类农村学校的课间操开展要好于早操,初级中学达到了98.3%,中心小学为91.4%,乡村教学点为38.7%。在调查中发现,乡村教学点由于学生年纪小、不寄宿等原因而不做早操,课间操的开展率也非常低,还不到40%。如何改善学校设备条件,确保两操的正常开展,是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关注的。

3.2.2课外活动开展率

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健康的一条有效途径。调查表明,目前农村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率分别为,初级中学93.1%,中心小学90.7%,乡村教学点为85.2%。这一结果说明“新课标”的实施不仅仅是需要体育教师的投入,还必须得到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支持与重视。

3.2.3学生一学时体育活动落实率

调查表明,怀化农村学校初级中学为91.2%,中心小学为83.9%,乡村教学点为62.9%。调查还发现,毕业班学生由于要参加升学考试,一学时体育活动也就更难落实。因此,要改变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3.3对怀化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分析

3.3.1课余体育开展率

从调查结果可看出,初级中学为89.6%,中心小学为90.4%,乡村教学点为38.3%。数据告诉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丰富课余体育的内容,结合当地的传统项目设置课余体育内容,并对参训学生给予有组织的科学指导训练。

3.3.2参训学生数

调查显示,怀化农村学校参训学生数初级中学达到了35.2%,中心小学为29.8%,乡村教学点为15.8%。通过分析发现,在低层次的乡村教学点,大多数学生的业余时间,大部分用于帮家里干活,也就没有什么时间去参加训练。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学观念较陈旧,对“新课标”认识不够,大部分农村学校还是以应试教育观念组织学校体育工作。

(2)农村部分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影响体育教学现状的因素主要是经费,其次是师资不足,以及场地器材缺乏和思想观念落后。

(3)大部分农村学校的课外活动没有全面普及,学生一学时体育活动得不到全面落实。

(4)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缺乏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导。

4.2建议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师培训计划,以适应“新课标”对师资力量的新要求,改革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模式,着重围绕“新课标”的设计思想和理念、课程标准内容的改革,教学与学习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制度的革新等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促进“新课标”的实施。怀化总共13个县(市),可以县为单位定期组织培训,帮助在职体育教师能够胜任“新课标”改革下的体育教学工作,促进怀化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尚大光,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1-9.

[2]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黄一飞.影响《体育与健康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52-54.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7

近年来,随着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地养分逐渐匮乏,农药的使用量逐年上升。从而引起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乃至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农产品质量。

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响应中国科学学会的号召,在校团委以及老师的与鼓励下,我们自发组织了一个6人的大学生志愿行动小组。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深入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对农民的环保知识与环保意识进行了一次调查。同时,再辅以走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情况,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同时,我们还对农药的使用,化肥的使用以及一些科学的耕作方法对村民进行了讲解与宣传。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整理,我们志愿小组对农村的环保意识与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

二、调查准备工作及流程

(1)前期准备工作

1、7月2日~7月16日通过网络、图书馆以及请教相关专业人士,对调查内容有了较为全面较为正确的认知。

2、7月17日~7月20日,小组成员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设计问卷内容确定问卷题目,并请教老师以确定问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普遍性、适用性。

3、7月21日下午4时出发到达了辽宁省抚顺市新民村,准备实地调查。

(2)开展实习活动

1、7月22日~7月25日,进行问卷调查。

2、7月26日~7月27日以走访交谈的形式与当地农民沟通,进一步了解情况。

3、7月28日召集村民,进行环保知识科普工作。

(3)后期总结工作

1、7月30日~8月17日,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分析。

2、8月18日~8月30日,对调查情况进行组内交流,分析并确定调查结论。

三、调查内容及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设置25道题目,内容涉及此地区主要种植的作物和化肥、农药的选择与正确使用、禽畜养殖业对水源、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情况等内容。旨在了解农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新民村位于离清源县清原镇约10公里处,人口约1830人,耕地面积5400多亩。

四、调查结果以及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交谈,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总结当地环保方面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当地村民意识到污染问题,但素手无策。

通过多问卷调查结果的总结分析,我们发现当地村民有67.5%的人对蔬菜水果有农药残留问题处于担心状态。但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并没有解决办法。而对于长期使用农药等化学杀虫剂的危害亦有近40%的人并不清楚。同时在调查中,有近97.5%得饶人认为使用农药会对土壤和水源产生污染。可见在当地,有大部分的村民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但苦于并没有明确的办法可以解决,所以也只能任由其发展。

现状二:缺乏科学的农业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程度不深刻。

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在调查中有80%的人并不能接受到科技人员的下乡指导。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42.5%的人并没有接受过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方面的只是教育。同时,几乎近99%的村民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培训并认为农村很有必要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这表明,现如今农村村民对环保意识有较高的需求渴望得到相关机构的科普宣传有关单位的科普宣传并不十分到位,从而导致农民环保知识的匮乏。

现状三:污染源比较广泛,村民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民家有很多畜禽的棚舍,但这些棚舍的排泄物处理方式并不科学。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村里的排水沟。同时,农民在进行农药的配制时,取水多由附近的水渠就近取水。引起水质变质。水中生物大面积死亡,同时,村民中仍有乱砍伐者。他们在房屋建设或者自家土地扩建时肆意砍伐树木,导致村子周围的树木破坏严重我们还发现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理比较随意,多数是随意堆放。炎热的夏天气味十分难闻污染问题严重这些并没有引起村民的重视。

现状四:村民施用化肥并不科学,同时有机化肥与无机化肥比例失衡。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5%的村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施用的肥料是无机肥,而这些肥料有92.5%用于粮食作物中。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村民对农药、化肥施用过程中各种比例配制并不了解。多数人存在比例偏高,施用过量的现象。而我们知道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甚至是地下水污染而村民对农药的使用标准也更偏向效果为主。对污染问题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现状五:面对农业污染,相关部门投入不够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村委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够,往深了说,这也是上级领导对环保问题的忽视。一直以来,农村的建设都以“增收”为主,而对环保并不十分重视。同时,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建设多围绕城市污染、工厂污染,对农业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不够。

五、农业环保现状的改变策略

对策一:政府牵头,带动村民解决污染治理问题,化束手无策为治理有方。

在政府的推动下,解决村民在面对污染问题上的难题,投入资金,推动农村环保现状的建设,加强人才投入,鼓励现代科技大学生投入到农村建设中去。科学种田,从根本上清除污染源头。村民们的“束手无策”说白了,无非是知识不够,资金不足,只有政府出头,才能更彻底的解决问题。

对策二:加大农业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调动农业人才积极参与,全民环保。

村委会应联系有关部门,加大农业环保知识下乡的力度,是科普知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加大教育力度,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同时引进农业人才,在人才上“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同时鼓励引导村民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学习农业环保知识,只有政府社会村民三方共同努力,这一问题才可得到更好地解决。

对策三:建立村民自治体系,规范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方法。

村委会应建立相关制度,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离处理,分区域管理,加强监管力度,对破坏植被的村民给予批评管理。同时,鼓励村民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垃圾处理的问题。

对策四:统一规范村民农药,化肥使用比例引导村民科学施肥。

村委会每年开根据本地区土地状况,生产状况。统一计算出各种肥料在不同作物中的使用比例,也可引导村民进行集体大型机械化统一施肥撒药,这样既可以避免农药化肥的滥用现象,又能节约耕地成本。

对策五:政府统筹城乡建设,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

资金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的重要保障。政府在统筹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农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8

在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农村儿童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也引人关注。为响应学院鼓励大学生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和国家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帮扶农村的号召,国际商学院团总支特组织了此次以“关注农村发展,关爱农村儿童”为主题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

二、调查

农村由于其自身经济发展相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局限,其教育水平发展相对缓慢,儿童的学习和心灵成长得不到足够的关注。针对这一现状,我支教团队特选取了菏泽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过12个小时的旅途展开了为期1个月的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注重调研的延展性,并未局限于一村一镇的调研,而是采取辐射调研的方式,团员分批前往周边的区、县、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状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其情况进行了详细细致的调查研究。

通过1个多月的支教服务和调查活动和为期2周的信息整理工作,我团队得到了以下信息和结论:

(1)农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指引下,菏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产量稳步增加,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数量不断提高,农田水利会战成效显着,农村交通状况改善。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菏泽地区的农村相比较其他地区农村的发展状态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农村教育得到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发展状态失衡。

1.学校

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农村中小学数量增加并且添置了相应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农村自身多方面的局限,学校能提供的教学服务力仍旧有限。

2.教师

我们在支教活动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工资普遍不高且大多为退休或年龄较大的中老年教师,虽然该部分教师拥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普遍不是很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且这些教师教学现代化程度较低,即使学校在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由于许多教师对现代化社会的使用水平较低,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无法良好的发挥作用。同时,许多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也在进行农业生产,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分散,为教学工作的进展带来了阻碍。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严重缺乏音、体、美等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多农村的中小学的素质教育课程都由语文数学老师代课,甚至会出现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在课表中排出音、体、美等素质教育课程但并不进行教学的现像。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在农村的推行和实施。

3.学生

通过给农村儿童授课和家访我们发现,在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不能正常的接受教育。而接受教育的儿童观念上也存在严重的偏差,对教育的意义和对自我发展的影响认识不清。在对农村儿童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儿童的心理成长状态并没有的到足够的关注。

三、研究分析

1.农村经济状况研究分析

通过对菏泽农村的政府机关、当地农民调查访问我社会实践团队发现菏泽农村在当地政府的引领下健康发展,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不少年份出现灾害性的天气,水利设施相对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除农业生产外,农村民营企业发现相对缓慢,数量质量相对不高,而省里的资金支持基数可观,但分摊至各个乡村便显得均数不足,这些情况导致菏泽农村在近几年发展提速但仍与其他地方的农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2.农村教育状况研究分析

学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虽然逐步走入正轨,但是受限于农村自身发展动力的不足、教师力量薄弱、当地人对对教育重视不足等多方面的限制,菏泽地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往往不高,没能够真正的良好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这种状态虽然受到了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但相关解决措施不足,推行困难,需要长期的努力加以改变。

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关键,通过支教活动我们发现,菏泽地区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中老龄化,这是长期的教育落后造成的,但要想提升整个菏泽地区农村的教育水平,需要改进和提升农村的教师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中心小学教师的工资长期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众多教师不得不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寻求其他的经济来源,这对教学质量影响较大,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者待遇的提升很有必要,但也要是视地区经济条件量力而行。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由于教育基础的薄弱、家长的重视不足和错误引导,菏泽地区农村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还是未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满足,这需要加强学校的教育并且改变家长的观念,对适龄儿童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健康积极的成长。

四、建议对策

通过长时间的支教活动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针对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实际特点,经过思考、讨论我团队提出了以下建议对策:

经济方面:

1.进一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保障农村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的第一产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劳动力发展。

3.继续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切实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教育方面:

1.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入农村,帮助农村提升教育水平。

2.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提升农村教育水平。

3.当地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通过长期的宣传和不懈的努力推行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

4.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引导农村儿童行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教学硬件;师资;教学理念

音乐作为小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点课程之一,而且还是丰富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因素,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音乐课程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问题突出,部分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音乐课程甚至早已名存实亡。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问题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施匮乏,教学环境欠佳

完备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音乐教学顺利进行、有效开展的客观基础[1-2]。越来越多的城市小学逐渐实现了多种乐器的配置,有一部分经济发展快速、平稳且教育改革工作落实成效显著的城市小学还配备了新媒体、多功能音乐教室,音乐教学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相较之下,由于受到教育经费不足、音乐教学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在音乐教学上不仅乐器短缺(没有可供音乐教学的乐器或仅存乐器老旧无法正常使用等),而且还存在教学资料(音乐课本、影像及音像工具等)不足的问题,音乐教学环境亟待改善。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不高

音乐教师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者,是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3]。目前,农村地区的许多小学尚且存在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一师多班”“身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资源就更加缺乏,导致一名音乐教师往往要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其他科目任课教师兼任音乐教师等问题的出现,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课程认知落后,教学意识薄弱

由于农村小学的校领导受应试思维的影响很深、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文化层次普遍不高以及学生自身尚不能够树立正确的音乐学习观等原因,导致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受到多重制约[4],教师的课程认知较为落后,教学意识薄弱,无法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教学硬件

首先,当地有关教育部门及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小学基础音乐设施、设备的扶持力度;其次,学校领导应主动寻求当地或上级地区企业的资助,以此来完善学校的音乐教学乐器和资料、工具。最后,有关教育部门还要加强对管辖地区农村小学教室、桌椅等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为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提高支教福利水准,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

首先,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可以制定“优秀音乐教职人才引入战略”,以合理的人才福利标准设置和农村音乐教学现状宣传为切入点,来引起优秀音乐教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关注,吸引优秀音乐教师到农村小学任教。其次,有关教育部门要与当地各高校合作,通过组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志愿者团队”“寒暑期农村小学教学实习”等方式来号召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队伍中去,使农村音乐教师在优秀大学生的帮助下革新教学思想、学会教学创新,不断为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落实新课改工作,渗透新的音乐教学理念

当地教育部门要派遣专人到农村小学进行音乐教学视察与探访,将白纸黑字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标准递交到农村小学领导及音乐教师或负责音乐教学的工作人员手中,转达并帮助其解读新课改中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要求;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等网络信息平台进行新时期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解析和改善措施宣讲等。通过各种方式来引起农村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渗透新的教学观念,引导农村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学习观。

三、结语

在解决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帮扶,更需要农村小学学校领导、音乐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推进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转型与进步,使农村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逐渐跟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步伐。

作者:曹改荣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凌宇.新课程下农村小学音乐课程现状与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7):180.

[2]谢桂林.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及探索[J].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6):242.

农村小学学生现状分析篇10

农村中小学与城市中小学比较,在学生素质,师资水平,学校办学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中小学应立足于农村学校实际,优化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探讨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学习状况,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关于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为了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本次调查以商洛市商州区中小学农村学生为主要对象,在商洛市商州区12所农村中学共发放问卷481份,回收问卷419份,有效问卷403份。问卷的内容包括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校师资力量、家庭教育、农村社会环境等制约农村中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六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在调查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对部分农村中小学生进行了实地观察和访谈,以掌握农村中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成绩

以商州区2012-201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检测成绩为例,城区学校学生平均分语文为93.86分,农村乡镇学校平均分为85.5分,足足低了8.36分;城区学校学生平均分数学为90.53分,农村乡镇学校平均分为71.19分,足足低了19.34分;城区学校学生平均分英语为63.64分,农村乡镇学校英语平均分为50.73分,足足低了12.91分。从这些成绩可以看出,城区学生成绩明显比乡镇学校成绩高。

2.学生学习动机

农村中小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愿望,希望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农村中小学生希望摆脱农村落后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因此,在42.5%的农村中小学生看来,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才是比较现实的。但仍有3.5%的农村中学生因考入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的希望渺茫,或埋怨自己出身贫寒而担心自己即使考上重点学校而家庭无力负担,因而在学习方面不思进取。小学生学习动机更差,贪玩心重,不知为谁而学,学习自觉性低,目的不明确。有个别学生完全是靠教师、家长强硬压迫式、逼迫式学习,学生纯属完成任务。

3.学生学习习惯

多数同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30%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持久性,很多是源于家长的被动趋势,源于功利的趋势,学习习惯的主动性很脆弱。

学生有学习计划的仅占有7%,没有学习计划的就占有22%,学生有69%课前制订了学习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其中有10%没有执行;学生能在课前预习的占有51%,近一半的学生很少预习或从不预习;能认真听课的学生只有30%,有37%的学生上课开小差;66%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81%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对待作业上有时不完成或经常不完成的学生就占有24%,只有42%的同学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51%的同学能正确改正作业的错误,73的%的学生没有错题集,36%有抄袭作业现象;21%虽有错题集却不能经常使用;85%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79%考前才复习;65%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重要考试前能制订计划的也仅占有38%,考后能分析得失也只占有64%;54%考后只关心成绩,或未想办法改正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92%从不或偶尔与老师交流。

4.学校师资力量

调查发现,农村学校教师普遍缺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尤其是缺少体音美教师;教师大量涌入城区条件较好的学校,城区学校通过教师遴选招考,农村优秀教师进入城区学校,农村教师队伍严重缺员,而且教师水平相对较低。

农村学校校舍烂,学校学生数少,学校发展资金少,当地政府也没有资金可以投入,所以学校硬件设施差,如学校基本的实验器材、体育器材、音美器材、图书仪器、计算机等都难以满足师生教学需求。

农村中小学生主要利用课外学习资料巩固基础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发现,70.3%的农村中学生使用的课外学习资料主要是与教材配套的学习参考书,而通过阅读文学著作、科普读物等提高阅读能力,扩展视野的学生很少。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汉语字典、汉语词典、英语字典、英语词典都没有。

三、对策与措施

1.加大投入,改善办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接触的却是危乱的校舍、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对学校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学校基本的实验器材、体育器材、音美器材、图书仪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满足教学要求,与城区学校同步,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2.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

农村学校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建立开放型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引导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农村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和完善农村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大面向农村教师的专项培训项目,提高农村教师反思教学实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农村学校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和教师管理的新路子,要管得住师生,管好师生,要让师生有发展,有进步,管出成效,管出成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校长要突破原有蕃蓠,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校发展上,学生成绩进步止,教师教学成绩提高上,在校内扬正气,比教风、学风、班风,要把教学放在首位,树立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质量第一的思想,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要问学校管理要质量。

4.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家访

要定期召开家长会,研讨学生学习情况,共商学生学计。要针对留守儿童多这一特点,要创新形式,创建留守儿童活动室,利用现代化网络媒体及电话联通家校。建立以网络为中心的家校教育合作机制。

5.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校要像抓教学质量一样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高度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学习习惯养成要从起始年级抓起,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为改变农村中学生学习比较被动的状况,农村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亲身体验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