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40:18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1

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效。

一是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模式初具成型。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对种植、养殖业等主要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质量管控。各级农业部门通过管理平台及时掌握、了解主要生产基地种植、养殖质量安全情况,为今后的监管与执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支撑。

二是有效推进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制度。可追溯体系建设初期,大部分企业不知道“可追溯”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存在着畏难情绪,主动申请加入可追溯系统管理的企业很少。通过实践,相关人员对如何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如何建立企业可追溯管理制度等问题,有了较好的理解和认知,并在实际工作中指导帮助其他同业人员开展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试点示范效果明显。

三是农业生产企业的效益和公信力提升。企业通过可追溯管理,消费者通过语音电话、短信、网页、手机等方式查询可追溯农产品,可追溯企业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企业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部分可追溯企业产品在省外批发市场由于提供了可追溯管理与展示,可追溯产品不仅供不应求,且批发价格也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同类产品,尝到了甜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农业厅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系列有力措施。

明确功能定位,统一系统建设。统一系统建设是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农业信息化手段统一架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在功能定位上既考虑到省、市、县农产品监管机构工作需要,也要考虑到可追溯企业需求;既考虑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流程信息管理水平,也考虑方便社会群众终端查询需求的方便。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集成在架构上主要包括7个子系统:一是政府监管平台。建立省、市、县可追溯政府监管平台,各级农业职能部门通过平台能够及时查看所辖企业农产品生产管理信息,及时掌握农产品生产企业使用农药、兽药等情况,根据预警系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二是企业追溯管理系统。帮助并规范企业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福建省依据主导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发了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猪和家禽等六大产业的企业可追溯管理系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管理;三是终端查询系统。从方便消费者查询出发,全方位拓宽可追溯农产品消费者查询方式,消费者可通过短信(三大移动运营商)、电话语音查询、网页查询、手机终端扫描查询(专业软件和“我查查”软件均可实现)等方式在市场上查询到可追溯农产品相关生产及质量安全信息。四是网络培训系统。考虑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不断推广和覆盖,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全省追溯系统,系统建立了可追溯培训录播平台,将全省集中培训的课程收录到录播平台,提供企业信息人员随时上网观看学习相关操作培训课程,熟悉用好追溯管理系统。五是可追溯电子商务系统。利用福建南安“世纪之村”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了福建省可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专区,既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也提升了可追溯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六是可追溯企业站群系统。建立追溯企业“一企一网”网站平台,集中宣传并展示可追溯企业,推动提升可追溯企业品牌,提高可追溯企业社会认识度;七是中心数据库。数据库设在“数字福建”云平台服务器,利用云计算服务快速处理各种数据的录入、上传、查询及数据挖掘等工作。

统一技术规范,强化业务培训。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目前国内没有标准遵循,为避免全省各地可追溯系统建设五花八门,今后难以与农业部追溯系统对接,福建省在统一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在技术上实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追溯码技术规范、统一数据传输接口、统一追溯标签、统一追溯终端设备参数。各产业追溯码数位统一设定16位,各产业追溯管理系统通过统一接口与省级平台对接,标签设置统一规格大小与内容信息,追溯终端相关设备统一设置了与系统兼容的技术参数。

从2011年开始,每年集中安排时间,统一组织开展可追溯专题培训,市、县(区)农业(畜牧兽医、茶叶)局工作人员、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信息员参加。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管理平台的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采集;农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可追溯管理系统的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条码打印机的安装与操作。

着力推广应用,不断拓宽覆盖面。示范推广是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又一重要内容。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福建省本着“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原则,主要抓好三个层面的示范推广工作:一是抓好省级层面示范推广工作。每年选择在10-15个县(市、区)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生猪和家禽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展示范推广工作。二是带动开展市、县级层面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度考核评价机制,把可追溯示范推广工作列入各级农业部门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市、县各级积极采取措施,积极争取当地财政资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项目建设,确保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覆盖面不断拓宽,带动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入全省农产品可追溯管理行列。三是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以“公司+农户”管理模式辐射带动农民建立可追溯管理制度,如:德化黑鸡产业合作总社,带动全县7家黑鸡专业合作分社按照总社要求开展可追溯管理,可追溯管理规模达到80多万羽,占全省70%以上;连城白鸭在连城县畜牧兽医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下,依托3家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在全县推广开展白鸭养殖可追溯管理,区域品牌得到有效保护。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2

如上,四川省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已初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作为较早启动追溯体系建设的省份――四川省,将科技手段与执法监管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产品从生产、收购、贮藏、运输、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链条和责任链条,初步实现主要优势农产品责任可追溯、质量可控制。目前,四川省有135个县、2128家生产经营主体入驻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累计使用追溯码2亿多张。那么,四川省是如何推进这项工作的呢?

创新推行信息化管理

据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中心)负责人介绍,四川省早在2011年就已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012年建立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2014年10月四川省食安委组织召开了“全省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现场会”。为推进可追溯体系建设,2015年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中心)成立了专门的质量追溯科,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延伸了职能,安排专人负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集“管、防、控”等功能于一体,包括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和公众查询3个子平台。政府监管平台:监管部门可实时掌握本地企业追溯管理应用情况,科学开展风险评估,防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升智慧监管能力。企业管理平台:企业可实施全程信息化管理,科学管控生产加工过程,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公众查询平台:消费者可及时查询追溯码,了解农产品来源及生产加工过程,增强消费信心。

追溯平台的建立和运行,实质是对农产品实现“数字化”“身份证”管理,即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建立数据库,打通“生产―监管―消费”三者之间的信息桥梁,重点解决农产品生产经营信息不对称问题。“用了什么药,施了什么肥,都要及时上传到追溯平台中,这既是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四川省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质检部负责人介绍。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四川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上,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三个重点。首先是突出重点对象,择优选择规模化主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要对象。其次是突出重点产品,在总结绿色食品质量追溯试点经验基础上,将追溯范围延伸至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逐步涵盖蔬菜、水果、茶叶、粮油、畜禽等大宗农产品。再者是突出重点环节,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如实采集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产品规格等追溯信息,将追溯管理拓展至企业内部和田间地头。

扶持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双流区是成都市的一个市辖区,为调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追溯管理的积极性,县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实施追溯管理的企业按照追溯码的使用量每家给予1-5万元不等的补贴。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企业的主动参与和积极配合是关键。对于四川省而言,政策扶持、项目建设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主要方式。自2011年以来,四川省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790万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同时,明确要求92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追溯管理信息平台。今年,四川省财政又从现代农业发展工程资金中划拨1000万元用于“三品一标”追溯信息平台建设。

“我们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项目,为生产经营主体配备办公电脑、追溯码打印机等必要的追溯设备,指导其开展日常追溯业务。”四川省宁南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负责人介绍。

这些方式着实提高了企业参与追溯管理的积极性,但要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追溯管理仍然存在很大难度,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现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追溯没有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只能采取鼓励措施,没有硬性手段要求企业实行追溯管理。二是虽然政府为部分企业配备了追溯设备,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仍难以长期承担人员劳务、追溯码耗材、信息流量等日常运行成本。三是市场准入制度还未建立,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还未形成,企业实施追溯管理后短期内难以实现市场效益,内部需求不高。

为破解这些难题,相关人员表示,国家应尽快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治化,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积极争取和出台追溯管理扶持政策,引社会资本参与追溯体系建设。

双赢追溯管理带来的福利

如何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四川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旨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透明度,提振公众消费信心。”

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未对追溯码所包含信息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主要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追溯范围有深有浅。相关人员表示,追溯码上包含的信息并不需要太复杂,只需包含生产主体、产品名称、生产日期等基本信息即可。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内部运行的追溯系统,如实记载农业投入品使用、出入库管理等信息。

从四川省的实践来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现了买卖双方的共赢。一方面,追溯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直观可靠的查询渠道,提升了消费者查询维权意识,改善了农产品消费预期。另一方面,企业依靠追溯管理,向社会展现了企业形象,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3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理论研究;追溯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5)17-0327-02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一部分人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一些食品相关的企业只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凡事只计较眼前得失,这就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虽然国家的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从实际效果看来,落实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以保证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想要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需要从农产品相关的管理制度出发考虑,只有全面地了解了相关的制度、法规,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20世纪开始,已经对可追溯制度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也因此深受启发,建立了专门的农产品追溯管理机制,并落实了专人研究的相关工作,深入研究了农产品追溯管理问题,相信一定能够为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帮助[1-2]。

1国外农产品追溯管理的理论研究

1.1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是追溯制度建设过程中一个非常基础的概念,具体的含义是指利用现有资料记录对产品的历史、应用、功能等进行追溯,使人们充分、全面地了解产品相关的问题。现阶段不同国家或不同的组织对于“可追溯性”的定义不尽相同。例如,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将之定义为利用登记的识别码对某事、某物的历史、使用等进行追踪的能力。而欧盟委员会将之定义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对食品、饲料、食用性禽畜及有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追溯或追踪力。当然,除了这2种定义之外,日本的食品标准委员会等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定义都有其局限性。事实上,想要全面落实农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有2个途径:第1种是从食品链的“首”向着食品链的“尾”追溯,也就是从农产品的生产开始,按照产品的流动追溯至产品流入消费者之前的环节,也就是销售商环节,在产品流动的过程中查找产品质量问题,确定导致产品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继而设计出具备针对性的方案解决问题。第2种是从食品链的“尾”向着食品链的“首”追溯,即从销售点开始排查,逆向查找问题,追踪症结的所在。值得一提的是第2种追溯方法在问题农产品问责以及问题农产品的召回的时候应用比较广泛[3-4]。

1.2可追溯系统和可追溯制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和那些出口量较大的国家就已经开始建立农产品的可追溯制度,并且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欧盟国家明确规定,农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和程序,充分标识产品,落实农产品信息的及时采集,以方便进行产品追溯。而10余年前,加拿大更是投资研究了具有普适性的追溯标准,普适性的追溯标准使得加拿大所有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都有了可以遵守的追溯标准。现阶段,食品安全追溯标准已经完成,人们已经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肉类、果蔬、水产品的先导研究上。法国是畜产品出口大国,在建立畜产品追溯管理制度的时候,首先应建立动物标识制度,其次是生产信息动态录入制度、认证标识制度和全程检查纠正制度,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强化农产品的可追溯功效[5]。

在可追溯系统研究方面,国外现阶段主要研究的是GiS、GpS和GS1。从2001年开始,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就已经采取了全球统一的标识系统对农产品进行跟踪与追溯,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产品追溯相关的一系列资料,如追溯应用指南、追溯标准以及追溯相关的技术文件。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应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进行管理,对被管理的对象进行标识,使之相互联系构建关系网络,方便人工识别和读取。如果农产品出现安全问题,就可以充分利用之前预先绑定的标识对产品进行追溯,查找产品的症结所在,并设计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处理问题,例如在家畜产品安全管理方面,英国政府就设计并建立了GiS系统,利用GiS系统,相关者可以全面了解家畜生长的全部过程,大大缩短了追溯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3追溯方法和追溯技术

现阶段,人们对追溯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iSo9000/22000、Gap、HaCCp等标准和体系的应用研究上。在研究追溯方法的时候,一般都以企业为研究的主体,而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通过企业管理部门的相关文字资料调查产品的生产、加工等工序,在通过企业实施认证之后就可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标识技术不仅是信息链源头信息的载体技术,更是可追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在整个追溯过程中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现阶段,国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标识技术包括电子纽扣式标签、条形码、红外线光谱法、塑料标签、Dna指纹技术等。在上述的标识技术中,条形编码技术因具备诸多的优势,应用最为广泛,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投入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方便相关者落实产品追溯工作。此外,牛耳标签制度方便了欧盟落实畜产品,尤其是牛个体情况的查询;Dna追踪技术也使得加拿大建立了畜产品的Dna信息输入数据库,方便了农产品追溯相关问题的解决。因为国外的农产品追溯研究比我国早,所以相关的理论已经比较完善,尤其在农产品追溯系统、追溯制度、农产品可追溯性的研究、可追溯技术等方面都比我国的研究更为深入,很多企业、公司甚至也开始研发了与这些系统技术应用相关的软件,相信在农产品追溯管理方面会对我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我国农产品追溯管理的发展历程

因为食品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在欧盟颁布相关法令,强制要求建立进口食品追溯制度以后,我国对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研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的上升。从2002年的“氯霉素事件”开始,我国政府就已经开始进行食品追溯体系的研究,由国家部门提供经费,高校科研所提供相关的技术和手段,食品追溯体系的研究如火如荼的展开。2003年,我国将商品条码应用进了食品安全追溯研究的过程中,在参照了国际编码协会出版的相关应用指南的基础上,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相继出版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并在国内建立了多个应用示范系统。同样在2003年,数字养殖研究课题首次被纳入我国863数字农业项目,远距离系统的RFiD牛个体识别系统进入实用阶段。2004年,山东寿光开展了“无公害蔬菜质量追溯系统”的研究,从此,以条形码为主的地方性追溯应用拉开了序幕,随后全国各地竞相“模仿”,蔬菜、畜禽产品iC卡追溯的势头也极为迅猛,就连农业部门也开始尝试将追溯相关的理念与技术应用进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工作中。直到2006年,我国的农业部门颁布了追溯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进行溯源工作的试验,同年,另外8个省份也在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的帮扶下落实了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试点的相关工作,对农产品的产地、生产者等情况进行编码,建立了全面的、系统性的生产档案。2008年,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也已经完善,在奥运会期间,政府部门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到配送过程的全程物流监控,落实了农产品的精准追溯,这样巨大的成果值得行业内其他领域借鉴吸收。同年,在国家质检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商品条码进入了食品安全追溯范围,蔬菜、禽蛋、肉类等也都被纳入管理的范围。2009年,我国颁布了与产品质量追溯和责任追溯相关的法律文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以上论述,粗略地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历程,虽然时间并不很长,但是每一个阶段所获得的巨大的成绩却是有目共睹的,现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相关者必须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把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质量,进而保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食品。

3我国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的启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相关部门也就方法、制度、技术等在各地开展了不同的研究,相关法律规定的颁布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进步,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但是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之后就很容易发现,我国现阶段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还存在问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工作不够深入,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比较表面化,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仅仅停留在解决表面问题的应急层面上,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的机制和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的模式鲜有人探讨,因为缺乏对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的全面认识,人们总结出的很多经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具备太大的意义,更难为落实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提供帮助或者借鉴。

3.1结合实际,从全局出发考虑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试点

中国地大物博,广阔的土地上包含了众多的农产品。但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我国农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难成系统性的问题,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小生产”已经越来越难以匹配“大市场”,小企业因缺乏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对于这些长期存在且比较严重的问题,决不能忽视,相关者一定要端正自身的态度,正视这种问题,在全面考虑实际情况之后,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制度的建立应从简单到复杂,追溯试点的开展也应选择那些条件成熟、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企业,联系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从最基础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等出发,开展多模式的试点,待试点成功并获取相关经验之后,再将之有效地推广开来,因为已经获得成功的试点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更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3.2从简单的物流模式中探索信息链的传递问题

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再到人们的饭桌上,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供应过程。因为供应上下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以关系构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供应链,而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一直采取的是分段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任何一个阶段都存在专门的监管部门。从某些层面来说,这样可以细化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工作,但是部门众多又缺乏一个“统筹”的部门就极易导致各部门“尾大不掉”的问题,即便是各部门都在努力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付出劳动,然而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又不具备独立完成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活动的全部,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管理缺乏实效性的不良后果。因此,相关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复杂的供应过程进行了解,全面掌握物流信息和责任管理问题,才能保证在复杂的环境下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相关工作。

3.3建立农产品追溯信息采集、交换标准

因为现阶段缺乏统一的农产品追溯查询系统,我国的法律也规定,各个区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市场主体之后落实不同的农产品追溯机制。虽

然区域内实现产品的追溯查询管理在某些层面上确实使我国的农产品追溯工作更加灵活,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也使农产品追溯工作更为复杂,加大了系统的混乱度,如果系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必然会导致系统不兼容。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农产品追溯信息采集和交换标准,让各个区域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交换,充分利用各个系统,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落实信息共享和全国性的追溯查询。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农产品追溯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法律等角度分析看来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相关者一定要充分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改革我国的农产品追溯管理模式,完善我国的农产品追溯机制,进而实现推动我国农产品追溯管理健康发展的终极目标。

5参考文献

[1]刘秀萍,赵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中国蔬菜,2010(7):6-8.

[2]朱洁兰.杭州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3]陈松.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4

追溯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什么是可追溯体系?追溯包含两个主要内容,即追踪和溯源。追踪是指沿着供应链条从开始到结尾跟踪产品向下游移动的轨迹,即提供下游信息。而溯源是通过记录沿着整个供应链条向上游追踪产品来源,即提供上游信息。

可追溯体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是不是拥有了可追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有了保证呢?以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蔬菜为例,蔬菜溯源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先行介入措施,即在蔬菜生产、检测、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正确而完整地收集溯源信息。其实,蔬菜溯源本身不能提高产品安全性,但它有助于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必要地召回等,继而提高其安全性,因此,可追溯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近年来,江苏省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标准示范项目建设。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示范基地创建和各类标准园创建工作,共建成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16个,实施了18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乡镇项目,1000个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基地。江苏省自建立追溯体系以来,在200个乡镇进行追溯体系建设,在省级示范乡镇建设项目中,每个乡镇选取2-3个基地进行追溯建设试点,并有配套检测仪器。

江苏省对农产品生产主体试点全过程追溯管控,制定出台江苏省地方标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规范》,从农业投入品采购、上市检测、标识管理等关键环节入手,规范信息采集管理。

为推广发展可追溯体系,江苏省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输入网址http:///login/main_login.action,消费者便可进入该平台。在防伪追溯一项中,消费者可依次输入购买产品的防伪追溯码,然后点击“查询”便可获取详细的产销履历信息。在管理平台,记者见到“诚信体系”一栏,其中有“诚信企业”排行榜,有分别来自江苏省及地方的农产品企业。点开一家企业,如淮安区高档蔬菜专业合作社,便会出现合作社节点编号、节点类型、性质、所属地区、联系人、具体地址等信息。这些诚信企业队伍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可信度。

可追溯体系,一方面使消费者能够按需查阅农产品生产信息,放心消费,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者来说,也是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推进器。江苏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狄崇兰告诉记者:“追溯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做追溯工作,但不要把追溯神化,能找到源头便是追溯!”

严格农产品追溯过程

现在的农产品要全方位包装标识、全程记录很难,但是如果不监管,就找不到法律主体和责任主体。为此,江苏结合实际情况,从组织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的农民合作社、公司人手,鼓励他们采用标准化工作流程,开展可追溯体系建设。狄崇兰说,在企业内部追溯上,企业拥有自检设备,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这些检测数据将会自动上传网络,企业自身没有办法修改数据,没有检测的蔬菜不准流入市场,若检测数据不合格,检测的蔬菜便不能流入市场。

“一些蔬菜检测时出现问题,主要是因为休药期还未到,需推迟上市时间,大约间隔7-10天左右才能上市。”在参观联农农产品合作社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作社建立了产地准出制度,对于每一批即将进入市场的蔬菜,监管员都会提前到基地采摘并将这些蔬菜拿到检测室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上市,并向客户提地准出证明,让客户明白消费、放心购物。

“我们保证每一批农产品都经得起检验,都可追溯到源头。”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联农成为江苏省首批农产品追溯示范基地,投资750多万元对配送和检测场所进行了扩建,新建了配送中心2000平方米,农残检测室40多平方米,安装了农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了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的信息化管理,销售农产品都加贴二维码追溯标签,消费者用手机扫描就可直接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2013年,合作社被张家港市农委评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最高等级――a级基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追溯得以建立的一个首要前提是农产品信息的详细记录。为达到追溯目的,企业必须严格全面记录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全部信息。江苏省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开展“蔬菜安全生产追溯体系”建设,包括从原材料到消费单元的跟踪,从消费单元到原材料的追踪,该公司每年销往南京的蔬菜有8000万吨左右。据总经理刘必祥介绍,蔬菜溯源信息登记流程:生产上,主要包括投入品记录、生产记录;检测上包括检测记录、检测报告;加工上包括加工车间出库记录,此外还有销售记录。这些具体详尽的数据记录保证了蔬菜上游信息和下游信息的获得。

江苏南通景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业技术开发,农产品培育、生产、销售、运输以及农业技术服务的综合性农业公司。副总经理杜朗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销售全部依托超市渠道,有别于农贸市场。他说,农贸市场现金交易,如质量有问题很难找到摊主,而超市有小票,是购买的重要凭证。发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首先找到超市,顺着编码找到公司和产品相关信息。杜朗说,二维码是公司最近一年刚刚建立的体系,这套体系需要企业、商家或超市共同合作建立,还要经历对接的过程,这个过程正逐步发展成熟。公司农产品还涉及国外出口。跨国连锁企业标准如何建立呢?杜朗说这些需要协调,如国外有自己的标准,我们也有标准,按照谁的体系来确定,执法按照什么标准,这些都将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建设。

追溯体系有待发展

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我国的可追溯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国外可追溯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就江苏省发展情况,狄崇兰说,可追溯系统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生产者太分散,规模小,人力和财力资源不足等。

在江苏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基本要求中,记者看到农产品生产者指的是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但目前在我国农产品生产大多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合作社、企业仍处于少数,这就使我国可追溯体系建设难以达到全覆盖,如日常消费者接触最多的菜市场很难做到可追溯。主要原因是这些蔬菜,大多来自散户蔬菜基地,大多没有包装,不能实现追溯。狄崇兰解释道,鲜活农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工业品包装是最基本的,但鲜活农产品做包装很难,主要原因是:鲜活农产品易腐烂,保质期太短;鲜活农产品效益低却包装成本高;生产者分散、规模小。

狄崇兰告诉记者:“追溯系统,估计没有哪个省可以做到农户这个面上,而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也没有对农户提出要求,主要还是企业和合作社。”针对未来追溯体系的发展,狄崇兰说:“追溯必须要搞!越简单越好!一般的公司或合作社有包装就应该有追溯,而散户则可通过农村经纪人,实现信息追溯。”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5

农产品是民之食,食之主,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农业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为推进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1工作目标

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运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建成全市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将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信息、检验检测信息、产品质量及流向动态、农产品生产、用药、施肥、采收信息、部门监管信息等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分析、有效决策,消除安全隐患。

2主要建设内容

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由“一平台五系统”组成,即构建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农产品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农业投入品备案与实名销售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等五大系统模块,形成集生产、检测、监管、追溯于一体,实行内外网分别管理,外网面向公众,内网由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使用。

2.1总体架构

系统建设依据不同角色权限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农资门店、生产单位、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消费者五类对象:

2.1.1农资门店:主要是指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对其生产、销售的农业投入品进行购销台帐、商品库存和财务软件管理,实现农业投入品备案、实名登记购买的网络化管理。

2.1.2生产主体:主要是指已纳入追溯体系管理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情况、生产档案记录进行日常上传、更新。

2.1.3监管部门:主要是指市、县、乡镇三级监管部门对生产数据、质量安全检测结果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监督管理。

2.1.4检测机构:主要是指市、县、乡镇、农产品主体四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和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农产品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和更新维护。

2.1.5消费用户:是指消费者对纳入系统管理的可追溯农产品通过网上查询、短信查询、自助终端查询等方式对产品信息进行查询、溯源、信息互动等,满足消费者对购买产品的知情权。

2.2五大系统

2.2.1农业投入品备案与实名销售系统。包括农业投入品备案准入、农资实名购买监管、电子台帐监管、农资监管执法等系统,系统运行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网站上,对公众开放,肩负对外宣传、公示等功能。

2.2.2农产品生产管理系统。农产品生产主体通过登录系统,根据追溯要求对生产过程信息进行录入上传,由此实现对追溯试点企业自律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该系统由农产品生产主体使用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基地基本信息、投入品记录、生产过程记录、产品自检信息、追溯码打印管理和视频监控管理等。

2.2.3农产品质量检测管理系统。各检测机构在系统中如实录入检测数据,包括样品信息、检测单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详细信息。本系统供各级农产品检测部门、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和生产主体监测点使用。

2.2.4农产品质量追溯监管系统。系统分成市、县、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子系统,通过权限分配,市、县、乡(镇)三级根据级别、职能和所辖区域进行管理,通过网络、移动设备等查询方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对平台功能模块、操作用户信息等管理参数进行审核设置;对本区域范围的农业生产主体、产品生产、农产品执法巡查和质量检测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对农产品生产、安全检测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农产品追溯二维码查询相关信息,以快速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产生的环节,锁定问题源头,追踪产品流向,以加强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监管、监测、预警。系统操作用户为监管部门。

2.2.5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系统为农产品消费终端用户在产品分拆前提供追溯查询服务,为公众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留言投诉服务。该系统使用对象为消费者。

2.3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中心

该数据中心围绕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需求,编制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标准,实现基础数据的唯一性、一致性,确保基础数据的采集、传输、调度和共享,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一。基础数据库预留统一标准接口,方便各类相关系统间的数据对接。

3实施计划

晋中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从2015年开始,周期5年,建设可追溯示范点80个。

3.1准备阶段(2015年1-4月)

组织开展农业主导产业生产情况调查,编制农业生产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设重点、建设内容及经费申请报告等。

3.2试点阶段(2015年5月―2015年12月)

建立3个追溯示范点,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方法和制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3.3推进阶段(2016年1月―2017年12月)。

全面完善系统功能,进一步拓展系统应用领域,建成全市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新增80家可追溯点建设。

4职责分工

4.1市、县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协调,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人员和生产主体的业务培训等工作。

4.2乡镇政府:承担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管理,指导检查本乡镇生产主体追溯体系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6

关键词:小农经济;可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1-0117-02

1什么是小农经济?

对于“小农经济”的理解,学术界存在着分歧,人们对这个词的使用比较混乱,但实际上它是有其确定的科学内涵的。马克思把小农经济视为历史上小生产的一种方式,即农业领域中的小生产。马克思明确指出:“这种小生产者包括手工业者,但主要是农民,因为总的说来,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状态中,只要这种状态允许独立的单个小生产者存在,农民阶级必然是这种小生产者的大多数。”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小农经济明显具有以下两大特征:

(1)小农经济具有生产独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性质。

(2)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

2可追溯制度的概述

2.1可追溯制度的定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可追溯性”(traceability)的定义是:“traceabilityistheabilitytotracethehistory,applicationorlocationofanentitybymeansofrecordedinformation”,即“通过标识信息追踪个体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位置的能力。

在欧盟委员会2002年178号法令中,“可追溯性”被定义为:食品、饲料、畜产品和饲料原料,在生产、加工、流通的所有阶段具有的跟踪追寻其痕迹的能力。同时,该条法令还规定:在食品工业中,每一个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相关材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并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食品标准委员会(Codex)对“可追溯性”的定义是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对“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定义为食品供应各个阶段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

2.2可追溯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世界各国都加强了食品卫生工作,很多国家都已经研究建立了可追溯制度,我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管理。建立可追溯制度有以下几个必要性:

(1)是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

欧盟管理法规(1782002号)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作为wto的成员国之一,我们更要遵守入世承诺,按照国际规则行事,建立可追溯制度。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

(2)是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消费者是实施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主要受益者,也将是最终推动者,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产品的生产知之甚少,普通的标签不能给消费者足够的信息,消费者不知道所购买的食品是在哪里生产的、怎样生产以及含有何种添加剂。

3国内外可追溯制度的比较

3.1我国可追溯制度的现状

(1)国内现状。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

上海市2001年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天津市实行了无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北京顺义区2005年在北京市率先启动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兰州市通过建立经营户档案,加强渔用投入品管理,推行产地品种准出制度等,建立了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2006年4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于2006年11月1日起实施。

(2)案例分析:山东寿光蔬菜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山东寿光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这里较早开始大规模建设“放心菜”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了21处、面积达60万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同时,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在全国率先尝试电子拍卖交易方式,参与拍卖的蔬菜要达到“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

寿光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是以企业+农户的模式,强化技术员的辅导,以ean/UCC编码为载体实施农产品追溯,由企业端管理信息系统、食品安全质量数据平台和终端查询系统三部分组成。企业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这一项目主要通过编码系统对蔬菜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记录,从农民生产出蔬菜到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等全过程都可通过编码显示出来,消费环节如果发现蔬菜质量问题,即可通过编码系统进行追溯,查明责任。

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具有健全的客户档案,与每一位客户及菜农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书,并逐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金制度。根据《安全法》相关规定,在批发市场内销售的农产品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权向生产者、销售者追偿。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应依法承担赔偿责。

3.2主要发达国家的可追溯制度

(1)欧盟。

可追溯系统的产生起因于1996年英国疯牛病引发的恐慌,另两起食品安全事件――丹麦的猪肉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和苏格兰大肠杆菌事件(导致21人死亡)也使得欧盟消费者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缺乏信心,但这些食品安全危机同时也促进了可追溯系统的建立。

2000年1月12日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形成一个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其中提出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就是首次把“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卫生政策,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的责任。

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这套家畜跟踪系统是家畜辨识与注册综合系统的四要素之一。在CtS系统中,与家畜相关的饲养记录都被政府记录下来,以便这些家畜可以随时被追踪定位。家畜辨识与注册综合系统的四要素是:标牌、农场记录、身份证、家畜跟踪系统。

标牌:每头家畜都有唯一的号码,家畜号码一般通过两只耳朵的耳标来进行记录。

农场记录:农场必须记录有关家畜出生、转入、转出和死亡的信息。

身份证:1996年7月1日出生后的家畜必须有身份证来记录它们出生后的完整信息,在此之前的家畜由CtS来颁发认证证书。

家畜跟踪系统:它记录了获得身份证的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农场主可以通过CtS在线网络来登记注册他们新的家畜,也可以查询他们拥有的其他家畜的情况。

(2)美国。

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倒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2003年5月FDa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2004年5月又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该规定适用于美国食品外贸企业和美国国内从事食品生产、包装、运输及进口的企业。

美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可分为3类:农业生产环节可追溯制度、包装加工环节可追溯制度和运输销售过程可追溯制度。各个环节是连续的,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以追溯到上一个环节,实现迅速召回制度。

4小农经济条件下建立可追溯制度的政策建议

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在国外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国内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上很多地方还只是试点,处于正在探索发展阶段。基于国内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追溯道路。

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它固有的缺陷,如生产资料的分散,经营方式的保守,再生产基础的贫乏,无处不在的小农经济,凸显大规模、持续性的辅导体系、培训体系和监管体系之不足,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和执行可追溯制度。因此,我们应该立足我们小农经济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追溯制度。

(2)提高技术基础。

建立完整有效的可追溯系统,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欧盟正是依靠其先进的可追溯技术实现可追溯制度的良好运行。我们应该进一步建立有关食品安全的编码、技术信息、物流技术标准,我国当前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并且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对可追溯技术的采用造成很大障碍,我们应该实施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为可追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3)要选择一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或者企业进行试点,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与欧盟国家相比而言,我国多数食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质量控制技术和信息化程度都还比较低,还不能够按照国际标准来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因此应该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区或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

(4)加强政府在可追溯系统中的推动作用。

政府建立有关可追溯系统的法律,在可追溯制度建立初期,政府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在我国企业缺乏主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动机,所以政府起推动作用,政府可以强制某些地区进行试点,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昝林森,申光磊,段军彪.基于JSp的牛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网络化系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13-16.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7

关键词:质量追溯;农业信息化;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192-03

1概述

新疆幅员辽阔,昼夜温差大,不但盛产各种瓜果,而且瓜果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爱。哈密的红枣、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纸皮核桃都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随着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成为政府、企业、农户和广大消费者极大关注的问题,本文借助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平台,平台包括农资销售监管系统,农残检测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资销售监管系统由新疆农业厅质监处直接领导并由地方农资监管部门具体监管,农残监测系统由新疆农业厅质监处直接领导并由地方农残检测站具体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由合作社管理生产过程信息,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直接从农资销售监管系统提取,无需合作社再录入,确保了合作社投入品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合作社在农产品采摘前一周上报采摘计划,采摘计划上报后,当地农残检测站会第一时间看到合作社上报农残检测信息并委派人员到合作社进行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检测完后在农残检测系统提交农残检测信息,该信息作为追溯信息中的一块重要内容,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从而增强了农产品检测信息的权威性。合作社采摘完后提交二维码申请,农残检测站审核完合作社采摘信息后既可通过系统生成二维码,消费者通过扫描该二维码可以了解所购买产品生产信息、合作社信息、农残检测信息等,通过这种手段不但能提高我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还可以提高我区农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2系统整体设计

如图1所示,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追溯平台包括:农资销售监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农残检测系统。三个系统底层数据实现了共享和数据联动,系统以“农资准入”和“农产品准出”为准则,严把农业生产过程投入品准入门槛和农产品上市农残检测准出门槛,对农药、化肥、种子的销售在全疆实行实名制,对农残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允许上市销售,依托投入品监管和农残检测两种监管手段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同时3个业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将根据合作社社员身份证号直接从农资销售监管系统中提取用户采购农资信息,合作社在进行农事管理时,只需选择对应投入品和投入品使用量即可,这样最大程度地避免投入品用户自己录入时的不准确性;农残检测系统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合作社在提交采收信息后县乡农残检测站在农残检测系统中会第一时间看到合作社采收信息,监测站通过检测平台为合作社分配农残检测人员,农残检测人员将在采收前对即将采收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测,检测完后生成对应检测报告,并通过系统上传检测报告,该检测报告在消费者扫描农产品上面二维码后即可看到。

3农资销售监管系统

农资销售监管系统主要为实现重点农资(农药、化肥、种子)销售实名制而设计,根据新疆农业厅农资销售管理办法,通过该系统可实现农资店在线备案、农资备案、农资销售、销售记录统计等功能。系统包括web版和手机app两部分,手机app主要为方便农资店农资销售而设计,农资店无需使用电脑使用手机即可实现农资销售信息登记,用户只需在第一次购买农资时录入身份证信息,以后在全疆任何地方购买农资信息只需录入身份证号系统即可提取用户基本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r资店销售农资时数据录入量,增强了用户体验度,而且系统形成了全疆农业从业者大数据信息,为后期进行更多农业信息化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农资销售监管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4农残检测管理系统

农残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把控的一道重要防线,结合新疆农业厅实际业务需求以及追溯平台需要,设计并开发了农残检测系统,该系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一旦生成采摘计划农残检测系统马上就可以看到,管理人员接收到采摘任务后,会第一时间安排农残检测站检测人员到田间进行农残检测,检测完成后检测人员需上传检测报告,该检测报告将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检测报告的权威性也将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同时系统也会记录负责该批次农残检测人员的个人信息,一旦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不但可以追溯到合作社生产单位而且可以追溯到政府相关个人。农残检测系统还帮助地方农残检测站实现了速检数据的上传和数据的汇总分析功能,厅、市领导通过该平台能够很快掌握某地区的农残速检信息。农残检测监管系统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

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是整个平台的核心,该平台服务对象为合作社、示范社、大户以及涉农企业,平台主要为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传统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改造,促使传统农业向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智慧农业方向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按生产计划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用户根据自己每年实际生产计划在系统中生成对应的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的投入品、农事信息、农情信息、采摘信息、销售信息、二维码信息、财务收支信息全部都围绕生产计划进行,主要投入品(种子、化肥、农药)直接从农资销售监管系统中提取,用户无需再次录入,这不但为用户省去了大量的信息录入成本而且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投入品信息的真实性;农事农情信息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在田间采集,利用app不但能够采集文字信息,而且可以采集现场图片信息,特别是农情信息采集,巡检人员发现农情后,利用app记录现场图片并加以文字描述,合作社管理人员通过追溯平台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农情巡检人员采集到的农情信息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如果合作社人员无法处理该农情,合作社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追溯平台向转件进行求助,农情信息将通过追溯系统推向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会根据农情类型自动赛选并推荐专家进行处理。合作社工作人员在每次农产品采摘前一周需生成采摘计划,采摘计划生成后农残检测站工作人员就会看到该采摘计划并安排检测人员到田间进行实地检测,并将检测结果通过检测系统上传至云服务器,检测结果将作为追溯信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结果上传后,农残检测站工作人员会对检测结果以及该采摘批次农产品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生成对应采摘批次的二维码,二维码由检测站统一发放,二维码带有防伪码,一个二维码对应一个唯一的防伪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查看所购买农产品的生产用户信息、农事信息、投入品信息、生长过程图片、农残检测信息等,用户刮开二维码上的防伪涂层可以验证该二维码的真假,通过该平台的建设不但能最大程度确保农业生产过程数据的真实性而且依靠政府检测、监管职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残检测数据的权威性,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也杜绝了二维码仿冒的可能性,切实保障了消费者餐桌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6总结及展望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平台从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控制、农产品检测等多种手段来控制农业生产过程安全透明,通过政府及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及底层数据的共享联动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安全可控、产品安全可信,最终实现消费者餐桌安全,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打造知名的企业品牌形象。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仅是信息技术问题,更是政府、企业、个人等不同社会群体需共同参与,精心组织,协同配合的组织管理问题,整个追溯体系建设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更需农业生产企业转变思路,由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模式向现代智慧化农业模式转变,提质增效,走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作为消费者需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每一个消费者都要成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人员。通过新疆特色农产品质量监管及追溯体系建设,以及新疆农业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我区建设一张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大网,逐步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知名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我区知名的农产品品牌走出新疆走出国门。

目前,平台依拖数据共享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打造了从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检测、农产品溯源等多途径联动的农产品监管及追溯体系,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控制问题和监管问题,后期将依托目前追溯体系建设,搭建可溯源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帮助打造地域优秀公共农产品品牌,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陈松.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2]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等.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4,45(11):212-214.

[3]KarlsenKm,DreyerB,olsenp,etal.Granularityanditsroleinimplementationofseafoodtraceability[J].JournalofFoodengineering,2012,112(1-2):78-85.

[4]DonnellyK,KarlsenLm,DreyerB.asimulatedrecallstudyinfivemajorfoodsectors.BritishFoodJournal,2012,114(7):1016-1031.

[5]VoulodimosaS,patrikakisCZ,SideridisaB,etal.acompletefarmmanagementsystembasedonanimalidentificationusingRFiDtechnology[J].Computersandelectronicsinagriculture,2010,70(2):380-388.

[6]焦光源.新疆生r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4.

[7]王学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机制研究――基于农产品供应模式[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4.

[8]杨淑莉.乌鲁木齐市蔬菜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应用及相关问题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8

关键词:面向服务架构(Se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业务流程;服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19—4369—0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农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信任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近几年各级政府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做了大量工作并颁布了相关法规和标准,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开展了食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2—4]。但是,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参与方众多,结构松散,不确定因素多,业务流程和核心数据不稳定等特点,传统的信息追溯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建立可通过服务调用满足不同种类农产品追溯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追溯性能非常重要。该文通过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Soa(Se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思想的系统架构,将农产品种植、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服务,使追溯流程变得更加弹性和灵活,能够快速响应农产品多变的需求,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信息追溯技术体系。

1系统研究

1.1系统目标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和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根据系统记录的信息可追溯农产品在不同生产流通环节所处的空间位置、农产品状态、投入品信息及相关责任者。系统以条码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支撑,以各项目建设单位采集的生产数据为基础,围绕“企业生产、质量检测、政府监管、消费者查询”四条主线,对农产品种植、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剖析,对农产品的种植环境、农事活动、销售状况等实施电子化管理,构建适用于不同种类农产品、能根据企业生产流程灵活定制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对上市农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原因可查明、信息能查询”的总体目标,从而达到提高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的目的。

1.2系统业务流程设计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设计,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或生产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销售所采用的供应链模式为基础。企业在实施追溯系统前,系统实施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种植、管理、收获、运输、包装及销售等生产流程进行剖析,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追溯系统;企业通过条码、RFiD等技术采集追溯链的底层信息,将种植、收购、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采集的生产流程数据进行汇聚,形成追溯链并向农垦数据中心上报可追溯数据;农垦数据中心在企业上报的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有效性检验,政府监管部门可通过农垦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投入品使用、问题产品等指标分析并对产品进行检测,消费者通过网站、语音、短信等方式查询。系统业务流程设计如图1。

1.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为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互平台。系统提供农产品追溯、预警分析、认证监管和产品真伪鉴定等功能。信息服务以子系统形式依次在各实体间传递,设计开发了6个子系统:企业定制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企业数据汇总子系统、企业追溯数据处理子系统、消费者查询子系统和政府监管子系统(图2)。

定制子系统用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个性化信息(如生产流程、采集内容等)的定制,使追溯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生产流程,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查询和统计。个性化定制主要包含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的定制;投入品、加工设备、储存、运输、销售等过程采集信息的定制;字典结构定制;查询信息、监管信息定制;用户特殊处理的定制。

数据采集子系统用于整个追溯链底层信息的采集和基础数据管理。信息采集主要包含字典维护、信息采集、数据上传至企业中心服务器等模块。

企业数据汇总子系统用于将种植、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采集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聚,产生追溯链,并将数据打包上报,是企业向农垦数据中心上报数据的惟一出口。主要包含接收采集点数据并汇总,数据校验、产生追溯链及消费者查询信息,数据打包上报、归档等模块。

企业追溯数据处理子系统是自动等候程序,运行在农垦数据中心服务器。将企业上报的追溯数据进行解包、校验并更新数据库,便于消费者和监管者使用。

消费者查询子系统为农产品终端消费者提供网站、短信、电话语音查询,了解农产品的产地、加工日期等信息,实现质量追溯的基本需求。

政府监管子系统提供问题农产品、投入品的追溯与跟踪,确定问题产品的流向;对问题产品的影响范围作出评估,包括对不合格投入品、生产环境等可能影响到其他农产品的质量作出预警;对投入品使用进行监管,包括投入品使用情况分析、统计及投入品生产商、销售商的信息管理。

企业定制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和企业数据汇总子系统主要面向生产企业,采集追溯数据形成追溯链。监管子系统面向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检测、管理数据。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语音、短信等方式对农产品进行全方位追溯。根据农产品追溯码将生产、监管、检测和消费等环节连接在一起,一旦发现问题,能够通过溯源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系统实施提高了生产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2基于Soa思想的系统架构设计

2.1面向服务架构

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并不是一种专门的技术或开发方法,它只是一种系统开发和动作的指导思想[5]。基于Soa架构的应用系统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它屏蔽了不同平台、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应用或部分应用是一种服务,可以被重用和共享[6]。服务之间通过简单、精确定义接口进行通讯,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讯。

Soa结构模型一般由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注册中心三部分构成(图3)。服务提供者将自己的服务和接口合约到服务注册中心,以便服务使用者发现和访问。服务注册中心包含了可用服务的存储库,提供一种让服务提供者与服务使用者交流的方法;服务使用者通过服务注册中心查询服务,通过传输绑定服务,并执行服务功能。

与传统架构相比,Soa让整个it环境变得更富有弹性,通过借助现有的应用来组合和产生新服务,提供给企业更好的灵活性来构建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的耦合,提高可重用性,实现了和其他外部系统的信息沟通,达到了无缝集成的效果。

2.2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Soa思想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将农产品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和功能以服务的形式存在,和数据采集层的信息处理交互,并向追溯信息汇聚、查询层提供服务,通过数据库进行数据通讯。目标是不能让流程逻辑硬编码至下层应用中,使各个应用系统分开维护,通过调用对方的服务,有利于针对业务需要与需求的变化快速修改业务流程和功能。这样能够使业务流程更加流畅,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并且提供一个灵活、方便的流程集成机制。系统的总体架构分4层:用户交互层、业务逻辑层、服务提供层、数据应用层[7](图4)。

用户交互层将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权限提供不同的客户端界面,这些界面可以以桌面应用程序或网页的形式存在,通过Http和Soap协议访问。客户端界面为用户提供调用业务逻辑层服务的接口和输入调用参数的接口。通过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为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调用接口界面。服务调用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只需根据界面提供的接口和功能说明提供相应的参数即可,服务执行结束后结果将自动返回。

业务逻辑层包含了系统的业务流程,是整个系统架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层。追溯系统的健壮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层的设计。业务逻辑层通过响应用户交互层的请求,将复杂的功能和流程简化为服务和服务的组合,通过不同粒度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和交互,构造出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功能,并通过组合、编排将服务绑定成一个流程,作为单独的功能和接口来应用。

服务提供层是体系架构的重要部分,它将系统的流程和功能分割为具体的服务,该层的服务有不同的粒度,服务通过一定的标准来,服务可以被发现或者直接静态绑定,然后被调用,或者可能的话,编排到组合服务中。它集中了数据提供层提供的数据信息和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信息,并将用户提出的服务请求分解成不同的子服务,总的来说,可以被映射成具体系统中的任何功能模块。

数据应用层中存放了与应用程序相关的业务数据和控制数据,这些数据存放在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库中。各采集点采集到的数据往企业数据中心上报,通过企业中心处理模块对上报的数据进行监控,然后对数据汇总,形成产品追溯数据,再往农垦数据中心上报可追溯数据,供用户查询使用。

3服务设计

在对服务进行设计时主要是粒度和耦合两个方面的权衡。粒度说明的是服务的大小,可简单理解为服务操作的范围;耦合代表的是服务之间的关系。粗粒度的服务,其操作内容广且杂,而细粒度的服务,操作内容细且简单。采用粗粒度的服务设计,可以减小服务之间的耦合性,但会增加服务的复杂性和维护的难度。采用细粒度服务的设计,可以简化服务实现,但增加了服务数量。服务过细过多,必然有一些服务需要组合才能实现一定的功能,那样会增加服务之间的耦合度。只要其中一个服务发生了变动,就会影响到其他与之相关的服务。为了降低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耦合性,提高服务可重用性,系统架构时依据农产品生产特点和追溯信息的采集、监管需求,设计了3种类型的服务:基本服务、组合服务和综合服务(图5)。

基本服务是最小粒度的服务,可实现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比如数据采集服务提供整个系统追溯信息采集服务,它包括键盘输入、条码读入、RFiD读入、iC卡读入以及外部系统数据接口服务等,为系统最细粒度的服务。

追溯系统设计的基本服务包括:①数据采集服务;②数据输出服务;③表单处理服务;④数据通信服务;⑤字典管理服务;⑥追溯码服务;⑦采集点服务;⑧投入品分析服务;⑨检测指标分析服务;⑩短信服务;11电话语音服务;12网站服务;13追溯链服务;14数据报送服务;15数据汇总服务。

组合服务由基本服务组合而成,是由某种特定业务进行处理的基本服务组合到一起形成的粗粒度的服务集合。依据农产品企业生产特点和追溯信息采集需求,将系统核心业务服务设计成组合服务,每个组合服务由若干个“基本服务”+“处理逻辑”组合而成。比如投入品使用信息采集服务可对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投入品情况进行采集,它由数据采集服务、表单处理服务、数据输出服务、字典管理服务等基本服务加上投入品特有的处理逻辑而构成。

追溯系统设计的组合服务包括投入品使用信息采集服务、追溯源服务等,如表1所示。

综合服务是最大粒度的服务,按照一定的业务流程顺序将组合服务进行合成。对于养殖类生产企业一般可分为养殖服务、收购屠宰服务、销售物流服务。而对应种植类生产企业一般分为种植服务、收购加工服务、销售物流服务。

4小结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与公众健康相关,而且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业和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建立覆盖农产品从种植到最终消费品各阶段的信息追溯系统,有利于控制农产品质量。该文分析了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目标、业务流程及功能模块,就追溯系统与Soa技术的应用集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oa思想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架构及服务设计。系统体现了各类农产品不同供应链的需求,实现了对谷物、水果、蔬菜、禽肉、茶叶等农产品的追溯,既满足了消息者对质量信息透明的要求,又为企业进行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平台。

参考文献:

[1]吕青,王海波,顾绍平.可追溯体系及其在水产品安全控制中的作用[J].渔业现代化,2006(3):7—9.

[2]白云峰,陆昌华,李秉柏,等.肉鸡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可追溯系统的实现[J].江苏农业学报,2006,22(3):281—284.

[3]谢菊芳,陆昌华,李保明.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6):218—220.

[4]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等.基于流程编码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159—164.

[5]李广明.基于Soa的柔性化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4129—14131.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9

>>海参制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与平台设计企业投资食品可追溯体系的决策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猪肉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问题与影响因素生鲜食品可追溯研究:基于政府主导型管理体系影响企业食品可追溯体系投资意愿的主要因素分析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国际比较与借鉴日本食品可追溯性体系的建设与经验借鉴基于RFiD技术的小型企业猪肉安全生产可追溯系统设计公共建筑方案设计思路研究公共建筑方案设计探讨基于web的玉米可追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企业领导力提升研究与方案设计医疗体系改革方案设计食品可追溯体系的作用及其建立方法山西将建食品药品可追溯体系乳粉可追溯体系指导意见将出炉农产品物流信息可追溯体系建设研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市场应用前景探讨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8]田艳敏.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追溯制度的完善[J].许昌学院学报,2014,33(1):134-137.

[9]蒙少东,许福才.食品供应链可追溯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2009,357(5):50-52.

[10]孙飞,方热军.论“公司+农户”养殖模式[J].湖南饲料,2014(1):22-24.

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篇10

关键词:枸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支撑平台建设;生产管理制度;信息网络建设

枸杞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自古受到世人推崇。宁夏作物枸杞原产地,在政策带动下,无论是面积、产量及产品质量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科研单位组织制定了枸杞生产相关技术标准及规程,各枸杞基地在标准化技术的支撑下,枸杞生产完全实现了无公害,部分达到了绿色食品甚至有机枸杞要求[1]。

虽然质量标准执行提高了枸杞产品质量,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监督链”,各基地生产标准化技术执行不够彻底,种植不规范、不科学,生产中仍然存在农药、化肥使用量超标现象,导致枸杞产品质量不稳定,尤其消费市场对枸杞产品质量仍存有疑惑感、不信任感。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2009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比以前的《食品卫生法》,将食品生产安全由过去的分段监管体制、命令控制模式,提高到现在的全程监管体制、预防风险模式的高度,总体趋势是在逐步提高产品等级,不断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机制建设步伐[2]。为了充分保证居民消费枸杞安全的需要,加强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建设是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国枸杞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保证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需要。

1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无论根据哪种产品质量标准,决定枸杞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是生产及加工过程的全程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及管理技术、规范田间生产档案记录、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需求建立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枸杞产品全程质量追溯制度,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枸杞产品质量安全和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推动枸杞生产方式变革,提高枸杞种植者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3,4]。

农业部2003年组织开发设计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有着积极作用。该系统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为依据,以规范化数字档案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纽带,以专题网站为载体,集中展示了全国优质农产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了认知途径、提供合作渠道。这套系统能够为消费者、生产者和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无公害农产品方面的综合服务。一是利用这套系统,消费者输入产品的编码后可在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和照片,清楚地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情况、生产企业的情况、产地土壤水质等环境情况,以及每一件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等各种投入品的情况,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二是可以追溯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三是对于枸杞种植生产单位或企业来说,利用这套系统可以方便、系统、规范地记录和管理无公害枸杞生产全过程各种信息,建立健全从田间投入品的使用到最终产品质量检测情况的档案记录,规范生产行为、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规范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从而确保枸杞产品安全。

无公害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引进建立,不但保证枸杞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为无公害枸杞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了技术平台;而且对于从事绿色有机枸杞生产单位或企业,可借鉴该质量追溯系统,自行开发、设计绿色、有机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为进一步规范枸杞质量追溯系统,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2规范枸杞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枸杞生产、管理单位或企业要在严格遵循枸杞标准化技术规程,并组织枸杞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按照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要求、枸杞产品质量认证要求,组织制定科学、可行的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全面保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正常运行。一是在已培育的优质枸杞品牌以及HaCCp食品安全体系的基础上,依据枸杞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需要,制定适合品牌产品质量追溯工作规范,包括从品种选育、种植、产品销售、枸杞产品质量反馈等全程质量管理操作规范。二是组织制定品牌枸杞生产产品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细则。三是制定品牌枸杞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维护与管理制度。四是制定可追溯品牌枸杞产品质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度。

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中,为保证体系运行高效有序,须配置计算机、打印机及相应的配套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所有体系运行的微机系统以宽带联接、局域网的信息管理方式,以利于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运行快捷、有序。应合理配置应用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一是对引进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软件和基本数据库适时升级、更新,并设立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将生产管理的各种信息及时输入软件系统管理的iC卡中。二是加强对枸杞种植环节控制、监督,尤其是关键环节枸杞生产管理、采摘筛选、加工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三是枸杞采摘后,按照每一个地号的每个枸杞种植户为一个最小单元,按区域对其分别包装并打印标签,或者喷码标示,上市销售的枸杞及其产品均实行带码销售。枸杞包装采用带有喷码或射频进行标记,采用小型耐用(以不超过20mm×20mm为宜)、不易脱落的优质无毒副作用的塑料标识。所有枸杞生产管理各阶段的信息均及时输入微机系统管理,用户或消费者只要依据所购枸杞商品的条码标示,即可在制定的信息设施系统中获取枸杞产品的各种详细信息,使得相关信息具有较好的可追溯性。

4扩大技术宣传推广

生产经营者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号召广大种植者及生产管理者参与到现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技术建设中,突出发挥各示范生产区功能及示范带动作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播枸杞种植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知识和管理经验,监督基地质量追溯体系和标准化管理执行情况,保证枸杞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推广,充分保证枸杞质量安全。

5参考文献

[1]姜文胜,李建国,李军.宁夏枸杞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344-345.

[2]本刊编辑部.食品安全的保障之道[J].中国农村科技,2009(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