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计算机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3:56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1

1云计算技术的含义

云计算技术从实现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概念,不同的机构组织对于云计算技术有不同的看法,自然就有不同的定义。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社会团体对云计算的定义大概有30种左右。比如美国给出的官方定义是:云计算技术是使计算机资源快速的整合部署,通过网络链接实现网络支付的模式,并且整个过程不需要过多的管理工作。这一定义主要是根据Gartner对云计算技术的看法,他认为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利用网络技术作为技术支持,从而为用户提供计算机服务的技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定义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单纯从云计算这个名字来看,云计算不仅是一项网络技术的代名词,它更意味着多种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其目的在于计算机基础的交付使用。从技术层面来看,云技术的实现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一是计算机载体的数据信息存储能力,其二是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云主要是由存储云与计算云两个方面的含义。云计算发展的势头很猛,目前已经引起了各个行业的关注和兴趣,各个相关行业屡出奇招,不断促进和推动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

2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框架构成

云计算技术的实用性强,拥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这种技术除了具备基本的扩展、计算功能外,还含有很多其他的隐性价值。以互联网、网络服务、网络使用量为基础是它的特点;以虚拟化的网络技术、网络计算机存储、网络计算等为技术核心,不仅能够为用户提供网络支付服务,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扩展服务。云计算由三个部分构成其基本框架:基础设施设备、应用程序、应用平台。他们分别从互联网资源的存储、资源的提供、资源的共享为用户提供服务。

2.1基础设施设备

云计算技术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作用主要是为参赛者提供平台,这个平台可以供参赛者和评委进行互动,参赛者通过该平台提交含有代码的参赛作品,同时可以方便的和评委在平台内交流,便于评委对学生参赛作品的分析和评审。这一平台是依靠计算机硬件服务群来实现的,资源存储在资源池组合服务器之中,按照平台的存储空间和虚拟平台等可以讲它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云计算技术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的资源共享、资源分析、资源评价等布骤。

2.2应用程序

云计算应用程序不是固定的,它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时,由参赛组队提前进行应用部署,参赛组队根据整体的实际情况开展应用程序的调试工作,以期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组队、不同参赛选手对实现其作品需要的技术支持。

2.3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最为主要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虚拟化的技术,这种技术是用户体验系统操作和其他服务的基础。虚拟化的技术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是在ioS和Linux模板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次,服务平台也为云计算技术提供其他七大开发平台,包括有:windowtemplate、LinuxUnixtemplate、appleoStemplate、android、appleioS、windowsphone、J2me、mtK、Blackberry、Symbian。

3云计算技术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的使用主要是为大赛提供计算机资源。由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是全国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均可公平竞争,所以计算机大赛的规模相对来说会比较大,云计算技术为选手提供平台递交作品,替评委提供平台考核作品。比赛结束后,参赛者还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快速登录系统,随时随地浏览网页,了解大赛章程和结果。

云计算技术之所以能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网络安全技术以及负载均衡技术使得云计算技术运行畅通,从而为大赛提供了运行流畅的云平台,访问者访问进入速度更加快捷,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即使是云计算技术在负荷量和均衡度上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快速得以解决。无论在何种状况下,计算机技术的使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使用安全性,因此在云计算技术的使用过程中,要从数据的安全性、网络连接的安全性、虚拟技术的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去考虑,务必用最佳的方式使用云技术,保证大赛得以顺利进行。在云技术安全因素方面,重点是数据的安全,无论大赛运用哪一种云计算模式,为了大赛的公平公正,为了保障每一位参赛者的权益,大赛需要将参赛选手提交的数据进行保留备份,即使数据遭恶意破坏或是意外损失,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不影响大局。

一般情况下,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在赛事开始,主办方会通知参赛选手提出云平台的使用需求,参赛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提出使用资源的时间期限,这个期限从半小时到一年不等。云平台一共提供七个开发平台可供选择,参赛选手只需要付费就可以自主使用,享受多元化的资源服务。云平台不仅可供用户共享网络资源、备份多种开发手段、进行多种版本的数据备份等,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快照的建立和维护工作,让团队协作更加默契,合作效率大步提升,最终获得更大的团队效益和经济利益。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2

关键词:大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革与研究

1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历史沿革

我国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从1956年开始开办,目前已经从1956年的2所高校、2个专业点发展到现在的598所高校、847个专业点,在校本科生人数大约增长了一万倍[1]。我校于1981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8年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并由原来的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两个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部对专业调整的要求,调整为宽口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三个专业方向。2005年12月,随着我校院系调整,成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二十余年来的不断建设,我系于2006年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招生规模也在逐年增长,带来的就业压力于日剧增,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也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为了提高就业率,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也要不断地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成为热点,这个问题不仅在我校存在的问题,其他高校也有这样一个难点,需要攻破。

2在大类招生下寻求突破点

全国很多重点大学已经开始实行大类招生,成为

今年高考招生的一个新趋势。大类招生指的是同一类的几个专业都浓缩到一个大的学科大类里,比如:电类、机械类、化学类、经济类、数学类等,招收的学生先不细分专业,先选择一个大类,其实就相当于选择了几个专业,等到学生上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进行分专业,这样学生自我选择专业的机会就比较大,尤其是经过两年的学习,对所要学习的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专业取向,这样再分专业,对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以后的就业都是非常好的选择[2-3]。

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怎样修改培养方案,寻找突破点是我们一直在做得工作。首先,我们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学生对培养计划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其进行汇总。其次,专业老师出去调研,到同类学校进行座谈,学习别人的长处。最后,对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调研,询问一些培养方案中他们认为存在的弊端,不科学的地方,并利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对本专业在第四学年应开设怎样的选修课程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总结上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为在大类招生下,怎样能够保证本专业招收的学生数量与质量,怎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们修订培养方案的重心所在,也是我们需要突破旧的教学观念,创造新的课程体系的依据,本着这样一个目的,我们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基金项目:中北大学校级基金项目(2008-10-12)。

作者简介:靳雁霞(1973-),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优化理论;蔺淑珍(1964-),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3改革的过程与研究

专业的培养方案应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为了实现计算机类的大类招生计划,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作了如下改进与调整。

3.13+1的教学模式的调整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感觉到学生到了大四以后,就没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主要原因是忙于就业或考研,所排的专业课几乎没有学生听,使得讲课的老师很郁闷,在大四开设的专业课程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意义。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需把所有必修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全部压缩到前三年上完,到第四学年时,开设一些短学时的选修课程,既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就业,又可以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习,同时,对于考研的同学也不影响。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2课程体系的调整

由于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不是很一致,为了配合大类招生计划,要求专业基础课程必

须一样,在这种前提下,对我专业的课程体系做了一些改进和变化,来更好地实现专业改革。

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程序设计能力,同时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其次,加强实践环节,保证每学期学习思路不断线。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就要保证学生在每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作为训练,让学生的编程思想在每学期都能得到巩固和加深,从大一第二学期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到大二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程序设计与分析、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实验周,再到大三的软、硬大型实验周、微机原理实验周,在每次的实践环节中要求需求分析,实验报告要求完全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来书写,这样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过程。最后,为了配合其他专业,我专业对前两年的课程体系做了调整,如表1所示。

专业课程全部安排在大三修完,开设的课程有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算法分析与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Java高级程序设计,更好地锻炼学生软硬件编程能力。同时还开有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等。

表1对前两年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的调整

课程名学期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

计算机科学导论第一学期16学时8学时讲座8学时授课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一学期80学时52学时授课28学时实验

离散数学第一学期40学时分为两学期上课,缓解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压力

离散数学第二学期40学时

数据结构第二学期64学时56学时授课8学时实验

软件工程第三学期48学时48学时授课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第三学期56学时40学时授课16学时实验

计算机网络第四学期72学时56学时授课16学时实验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四学期64学时44学时授课20学时实验

Java程序设计基础第四学期48学时40学时授课8学时实验

课程体系的调整,更好地突出了在学校大类招生下我专业应有的特色,同时也使得我专业的学生在前三年时间能够充分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留出大四时间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就业打基础,或者更好地备战考研。

3.3专业选修课程的制定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选修课占8个学分,128学时,调整后的培养计划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大四第一学期中,希望学生能够拓展视野,增强学习兴趣,认清当前的就业取向,选择哪些课程才更具有意义,是我们制定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纳入当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把所有的课程按方向分成几部分,第一部分:计算机理论。所开设的课程有:并行算法导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运筹学基础。第二部分:嵌入式系统。所开课程:计算机控制、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第三部分:图像处理。所开课程有: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信号处理、虚拟现实及应用。第四部分:计算机应用技术。所开课程有: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电子商务、数据挖掘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或就业趋势选择任意一个方向进行选修。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我们教学的根本。

3.4毕业设计实行2+1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本专业知识,为了更好地保证大类招生下我专业学生的质量与素质,我专业从大三一开学,就先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题,学生在大三所作的课程设计、实验都是围绕这个内容,这样学生到大四毕业时,就能完成毕业设计,当学生回首两年时间,会看到这个课题在他学专业课的过程中,内容不断更新,功能不断完善,最终实现一个完整、完善地毕业设计,学生从中受益匪浅,由浅入深地对专业知识有了一个翔实的了解。

4结语

我专业老式的培养方案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专业

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的构建不能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上课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为自己的就业、考研做准备;毕业设计在第七学期才开始,不能很好地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各个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深;专业选修课程定位不准,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向专业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全国大类招生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以便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专业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彻底地改革,经过一段时期的试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了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毕业设计的效果明显改善,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定位、目标明确,从而促使学生自己在大学四年里能够更好地发展自我,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把自己塑造成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0.

[2]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88-89.

[3]陈永强,李国勇,彭利华.基于大类招生的地方普通大学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8):6-11.

ResearchonCourseSystemReform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

SpecialityinLargeClassenrollment

JinYan-xia,LinShu-zhen

(Dept.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northUniversityofChina,taiyuan030051,China)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发展;原因

现代化社会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机技术应用开启了人类信息化的时代,具有非常大的贡献,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内涵并不局限于创建研发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开发的软件工具,同时也是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重要手段。

1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概述

在计算机领域中,计算机运用的方法、技术等手段都可以称之为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方面是计算机持续不断的创造,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选择的机制,围绕计算机的选择是具有鲜明的稳定性和迅速的特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变化是选择驱动的,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的创造和选择要超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本身,就要扩展到多方面,选择与社会认同相互协调的发展。

1.1计算机技术连续性的创造活动

近年来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连续性的创造活动,创造活动经常性的出现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实生活中对计算机需求的驱动认识可以更详细的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经常性的创造活动也可以通过信息的共享来做出合理的解释。计算机的不断创新是需要动力的,而这种动力是依靠着需求的增加从而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二战时对信息紧迫的需求加速了计算机技术革新的步伐,大大的减少了创造的障碍,使得计算机基本的技术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进行试验,促进了计算机的出现。初期的研究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广泛的应用在大公司、政府等部门,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技术革新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国家政府等大的机构,逐渐向大众发展,转变为民用,同时也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工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在许多尖端的科技上,比如物理、数学甚至化学方面,这就对计算机的设计及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创造性活动连续性的出现。

1.2计算机技术分组交换的产生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在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开发上面,应用范围广、设计精读高是计算机典型的特征,能够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应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科学的新进展。存储转发技术是通过分组交换来实现的,人们在使用计算机发送报文的时候,可以将想要发送的文件分成不同的组别,在网络中传送。在信息分组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首先要注意控制信息,基于标记是分组交换的重要特征,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共同组成了一个分组交换的网络,从概念上分析就是一个结点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计算机,而用户的信息是需要通过主机来进行处理,结点交换机的作用是实现分组的交换。输入的端口没有直接连接输出的端口,处理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程序,首先要将分组放入缓存,通过结点交换机暂时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提高了计算机运行的速率,再通过分组交换信息完成信息的传输,动态的分配传输信息。

1.3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中的创造

在人们熟知的计算机行业中,每一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革新都意味着提前占据市场,计算机技术主要的表现形式也是竞争的压力与利润最大化的需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也要超过市场实际的需求,只有比实际市场需求发展的更快才能够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创新活动,驱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创造,而市场的需求也无疑是为计算机技术创造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的对计算机技术认识和了解有助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程师往往在设计出新的计算机功能时,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完成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革新,极为可观的设计中往往暗含的科学知识非常丰富,对于可行性的要求需要通过真实的检验,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利用有效的资源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造。其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将新的技术要转化为产品,将产品运用到计算机技术当中提高下一代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效率,缩短了计算机技术研发的周期,为计算机技术的创造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创新活动的步伐。

2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的趋势

上文就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创造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经常性的、连续性的创造活动的出现,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计算机实际的市场需求,要求计算机技术发展要有稳定的、迅速的选择机制,这样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计算机价值在达成共识的这段时间里,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会影响到选择的机制,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快速的发展。

2.1影响计算机技术发展选择的因素

计算机创造发生的原动力是需求因素的影响,而由于需求的涌现,计算机技术产品在研发和创造的过程中会考虑到现实的需求,非常容易受到创造主体、经济因素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社会不断的支持创造,而创造发生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外部市场因素的干扰,设计师和组织者由于受到组织规模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技术的创造。为了可以实现计算机技术全面的发展,研究人员加入了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非常大的帮助,使得系统的结构更加完善,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应用方面改善了计算机处理的效率,大力的发展纳米技术可以拓宽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领域,创立新型的计算机系统,比如量子计算机系统、生物计算机系统等。使得计算机技术有了突破性的飞跃,性能大幅度得到提升,在预算效率与存储能力方面比之前的计算机系统性能提升好几倍。同时也改变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目前人们接触到的主流计算机系统结构是并行计算模式,而集群系统结构的应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提升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2.2计算机技术发展选择的机制

计算机技术的创造需要与企业组织协同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从专有转变为开放,其相应的管理体系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计算机的组织、文化以及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调整,不再使用原来封闭专有的技术体系,大量创造活动的出现发生的环境是一个协同化的社会环境,人类还需要更多的可行技术,使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面临多重的选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起源都来自于军事,同样计算机技术也服务于军事,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各个行业。新的技术发展对现代军事的人才培养以及现代化军事的战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的创新和应用使得军事的信息化和战斗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选择机制也需要考虑到经济上的影响因素,人类生产活动中不能缺少了资源,资源是一切创造物质和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利用提供的资源满足发展的需求,涉及到信息的来源、渠道、信息整理等。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平台实现网络上商品的买卖,实现了跨空间的互联,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开启了人类互联网智能化的新时期。

2.3计算机技术选择机制的明晰性及实践性

计算机技术选择的环境是非常稳定和敏锐的,这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的一个原因。在实践方面,计算机技术被用户和市场同时进行选择,市场选择判断的依据是优于其他的计算机技术,这样的经济竞争就相当于技术上的竞争。由于选择是复杂的,社会认同接受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计算机物性上技术的先进性。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经过社会上的实践,理论自然的进行选择分析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计算机技术不仅仅是实践的,同时也是认识的,这就造成了在选择过程中实质会变得复杂化,一方面选择判断的依据是适合计算机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选择判断的依据是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控制,计算机用户的团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为了满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建立信息的共享,以便于计算机技术在应用中繁荣发展,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践,突破单一的发展形势,使得计算机技术体系发展更为完善,选择的机制也更为稳定明显。

2.4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的持续性

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的性能也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多媒体性能将得到持续拓展,服务器的系统、路由器的设施以及各类转换器的互联网结构都要得到相应的调整,使得计算机技术整体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启了人类互联网的时代,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模式,人们逐渐通过互联网主动的获取信息,加入到互联网系统当中,其次,蓝牙、网络技术的研发也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而多媒体技术手段、无线电技术和数字信息化的应用拓宽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领域,实现了全面的更新发展。在工程学科和应用学科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及时的发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问题并得到有效的解决,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系统也逐渐转向智能化和嵌入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标准化。使得计算机更好的服务人类,给人类提供更多的帮助。

3总结

计算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加速了现代文明前进的步伐。现代社会完成的一系列生产活动是需要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来实现的,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而这种支持的作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的越来越明显,我国要把握好计算机发展迅猛的势头,合理的利用资源,理清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与脉络,结合实际,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全面的应用在人们活动生产的各个领域,加快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耀龙,赵文娟.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探析[J].西部资源,2014,(5):141-142,148.

[2]贾世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2,(6):66.

[3]李继勇.构建计算机现代化教学模式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3):7510-7511.

[4]姚学峰.对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原因的探析[J].科学中国人,2015,03:127.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4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高速计算机;超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1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贡献

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参与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众多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提供帮助,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运用,有效地提升了现代社会的文明水平。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与进步。计算机不断朝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具有更新快、小体积等特点。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起初计算机技术是基于1904年的电子管技术,经过42年的科研而成,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巨大。在这之后,半导体技术发明以后,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半导体计算机又随之诞生,这时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其系统性和综合性也更加全面。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众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一定的隐性安全问题。譬如,轰动一时的“千年虫”事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众多行业都遭受了“千年虫”的严重影响,这一事件让人们充分认识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够让计算机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发展,减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服务职能”,成为了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热门的研究课题。

1.3科学规划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得到检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初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发展至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经济、生产、管理等。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而参与这一工作的主要是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效率。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的发展

从当前国际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来分析,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2.1运行极速化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科学家将空气绝缘性技术运用到计算机当中,这种技术在计算机中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是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大突破。例如,美国纽约保利公司的科研人员,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路,并将其运用到计算机当中,科研人员在电路中运用“胶滞体包裹的导线”技术将需要的芯片进行连接。由于这种“胶滞体包裹的导线”的包裹五---“胶滞体”当中含有大量的空气,空气是一种具有很强绝缘性的气体。传统的芯片是通过“硅二氧化物导线”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的。但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导线、芯片等对信号的吸收作用而减弱,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而利用这种新型的导线技术就科研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幅减少了信号的损失,从而实现了提升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目的。

2.2生物计算机伴随着超微技术的发展而诞生

上世纪末,基于超微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研发人员将超微技术运用到计算机当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物计算机很其他计算机显著的区别,这种类型的计算机通过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芯片当中,使之构成一种生物分子形式的计算机“蛋白质分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科学家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生物计算机,在当时引起世界范围的巨大轰动。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公布了一种全新的逻辑运算方式,这种逻辑运算方式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模仿技术为技术基础,并以电子计算机模仿技术为基础,针对“虚拟”的城市路径设计问题进行了最佳方案的设计。从当前生物计算机的应用于发展状况来分析,生物计算机研发人员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分子元件的研发,借助生物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实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等工作。现今的超微技术已经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超微机器人已经面世。

2.3以光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所谓的光学计算机就是利用光为传输介质,实现信号传播的一种计算机技术。光学计算机的优点十分显著:首先,光的传输速度是其他介质无法超越的,因此,利用光作为计算机的信号传输媒介其传输的速度是惊人的;其次,光具有偏振和频率特性,基于光的这些特性,计算机的信息传输能力得到了更好地优化;再次,光在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借组其他的介质就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是以一种独立的形式进行传输的,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光在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其他依靠体,同时不会出现相互交会的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掀起了一阵“光脑技术”科研风。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对“光脑技术”的科研力度,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取得了不同领域上的成功。其中。以德、意、法、日为首的六十多各国家共同组建的科研队伍,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该队伍研发出的新型计算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步显著:(1)计算机运行的速度更快。光学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比普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升了将近千倍以上。(2)计算机的准确性更高。在快速运行的状态下,光学计算机的准确性得到了有效地提升。(3)散热性能更优良。普通计算机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在计算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会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直接无法运行。而光学计算机突破了散热这一难题,即使在高速的状态下运行,也不会受温度的影响。

2.4纳米计算机伴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而诞生

伴随着纳米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纳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纳米技术在计算机中应用,带来了纳米计算机。纳米技术在计算机中应用,主要集中在芯片上。纳米芯片技术,使得计算机芯片的体积大幅减小的同时,计算机芯片的稳定性也有所提升。美国作为纳米计算机技术研发的领军者,在纳米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美国正在突破的一种纳米管连接技术,该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将芯片的作用大幅提升,从而可以实现,将计算机的内存芯片直接作为计算机的晶体管使用,从而使得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最大化地优化。

3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朝向一个更具全面性、系统性、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进军。在当前的状态下,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已经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坚信,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努力之下,计算机发展的预期目标指日可待,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将会在未来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增欣.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才智,2013,2.

[2]谢彬.解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9.

[3]李思远.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2,11.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5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中发挥了自身很大的优势。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使艺术设计工作更加高效、快速且精准度高。艺术设计的某些复杂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规整与精确,无论是设计中图形的描绘还是画面的渲染都可以随意修改,不必因画图的失误而从头开始。这样可以随意修改的方式使设计达到了最佳的效果。而且,相关软件的使用还加强了画面的绘图效果,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艺术设计者的思想,这不仅改变了以往手工绘图的困窘状况,更为设计者的艺术创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展现的空间。当前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缩短了艺术设计的周期,也使艺术设计拥有了更加富有创意的作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节省了材料,避免了大量材料的耗费,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的支出。由于计算机便于演示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艺术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复杂的图形处理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计算机技术能够从内置应用的角度优化图形的设计效果,提升了画面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它丰富了艺术教学的形式,方便快捷的操作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相比较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思维进一步活跃起来,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灵感。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艺术教学的效率,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改革。

2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辅助艺术设计工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计算机的特殊技术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艺术设计师们的思维想象与艺术绘图作品之间有了通道,使得艺术设计师们的灵感和想象能够通过绘图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提高了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计算机使得艺术设计手段的可行性、可控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得艺术设计工作迎来各种技术的变革。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艺术设计师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设置色彩、灯光等一些效果,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介入,艺术设计工作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艺术教学方面。当前计算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艺术设计工作中。但是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需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首先从艺术教学方面探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设备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活跃,他们往往富有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灵感也是来源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才能带来更多更好的灵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灵感,多媒体教学是必然需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各种作品的设计过程,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贯穿到多媒体教学中,使二者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避免书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和死板,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就要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认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相关内容的课件,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意义。(2)艺术设计课程方面。当前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装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网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目前需要在这些设计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筑装潢设计中常见的有精准严密的CaD软件以及3DmaX软件,要提高这些软件技术和各种三维技术的水平,通过立体的展示,让整个建筑装饰设计更加完美的展现。提高平面设计软件的技术水平,更好地实现对图像的编辑与合成。综合提高各种软件的技术水平,最终的设计作品必能令人赞叹不已。

4结语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6

关键词:信息流畅;学习指导;大学;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9-0007-03

高效的工作环境和日常生活需要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一方面,技术的不断变化和网络的广泛与深度普及,要求我们终身学习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信息学习的效果与获得的有用信息的质量和正确应用有关,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学会学习的关键[1]。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考察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因素[2]。当前,大学生在计算机的学习中问题诸多:对计算机知识缺乏系统思维;无视计算机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学习不得要领而丧失学习积极性[3]。大学计算机的课程教学核心是发展和培养计算思维[4],智力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更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学习,有效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5]。要想在复杂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工作和生存,发展基本技能,深刻理解技术和吸收信息已成为必需[6]。

一、信息流畅的含义

信息流畅(influence)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提出[7]。计算机素养与技术技能、批判性思维能力相互交织,构成了“信息流畅”的独特内涵[8]。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00年提出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指出:在快速的技术变革和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素养进行自我导向,承担和控制自己的学习[9]。学习中的个体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概念,理解和处理各种应用之间的差异,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流畅的表现和成就。它进一步指出了理想的计算机学习状态应该是学生与计算机的流畅,学生能随时了解信息技术的新情况,充分理解工作和生活中的信息技术需要,并能超越特定的软件和硬件应用使用。

二、大学计算机学习指导的内涵

按照nRC(nationalResearchCouncil)提出的美国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指导方针,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个体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定义为智力性思维能力、基本概念和现代技术技能三个方面[10]。其中智力性能力(intellectualcapabilities)是指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推理等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对计算机概念和思想、信息系统、网络等的理解,对问题的建模与抽象,算法的思考与编程,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则包括计算机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图形创作、数据库系统等的基本操作,网络查找和搜索资源的能力,使用教学材料来学习新的应用和功能的能力等。根据这个能力要求,大学计算机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学生探索基础的能力、概念和思维的能力。计算机学习指导的重心是培养学生推理和分析、抽象等智力性能力,而非刻意死记硬背和模仿技术的应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特色应该是学习方法,适度指导的途径是对学生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需求进行准确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最终帮助学生对学习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良好的学习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分析,维持和延伸他们的终身学习可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一)思维培养的学习

计算机及其技术应用与计算普适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包括了计算机的思维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比如指导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的思维、理解有关程序、指令及执行的思维等。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技能有很大的进步,但学生的计算思维薄弱,观念淡薄,思维培养的学习内涵要求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培养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动机,在计算机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理论。

(二)素养性与知识性的学习

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敏感性,特别乐于学习新技术[11],但缺乏系统性的计算机知识与信息素养。一定的计算机素养与计算机知识是形成并建立“思维”的基础,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程序设计与算法的基本知识,文章编辑、信息搜索、与安全等的内容学习都是大学计算机学习的范畴,它们都非常重要。基于知识的思维传授,讲授可见的、可以实现的知识思维,将突出显现计算思维能力的引导[12]。

(三)技能性与实用性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包括两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二是用于辅助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能力[13]。应用计算机进行业务工作,需要掌握一些软件和技术的使用,信息搜索与分析技能(iSaS)是基础,在进行it技术学习的主题中,围绕具体应用利用internet网、书籍等收集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学习的能力,是计算机技能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指导解读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7

论文摘要:随着知识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已经普及,它改变了教育方式,在教育中的运用和体现也越来越多元化,使教育模式变得更加高科技,内容涵盖丰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还解决了很多教育上多年难以攻克的难关,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以下我们就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意义以及它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初步论述。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普遍应用使教育模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普遍应用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环境,在职业教育中的为学生在职业学习中的提供模拟教学,规避了教学危险,创造了模拟实际练习的机会,并可以为特殊学生编订特殊教学程序,让教育的普及度更高,教学效果更好。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1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对教育事业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教育由传统的单人能教学模式转变成了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模式。新型的计算机辅助教育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软件,使教育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对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也很有帮助。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还加大了资源的利用率,计算机作为一个强大的载体,就像一个资料库。它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方便学生之间的资源互通有无,方便了教育资源在计算机载体上的汇集和流通,为学生在学习资料的查找和翻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也为学生进行反复学习和练习提供了平台。计算机技术让资源共享变得更加便捷,迅速,无时无处不在,使教育变得更加得心应手,教育环境要求也更加的的没有了局限性。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教育的费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学模式,例如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成本降低,学习费用减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更多的选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学的覆盖范围得到扩展。

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基本概念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对利用计算机工具,按照科学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新的教育技术就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老师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介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程序装入计算机之中,利用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完成一定的课件内容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获取知识,这是一个知识内容输入和输出的过程。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提供信息,进行操作和练习,指导问题,教育游戏奖励以及课程模拟等六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形式的应用和分配,帮助教育质量的提高。计算机管理教学广义上是指计算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和操作,狭义上是指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应用。它能切合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大量的教学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方便整个教学过程的管理和优化,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更高级应用,是对教育工作进行管理和规划,并根据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已经普遍在各学校和教育机构中使用,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活动中最普遍的应用方式。计算机技术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老师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更现代化的条件,方便了老师的教学活动开展。计算机管理教学也已经在学校教学中初步形成,对学校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的管理和规划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目前还处于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探索阶段,还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管理教学两个方面作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法,也相互区别而存在,只有做到教学内容和和教学管理的双相结合,才能使计算机技术在辅助教育中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和实现,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2.2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应用以及网络技术等诸多现代化的信息传输手段,通过音视频播放形式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传输给广大学子的一种远程教学模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课程,课件素材库,视频点播,时时视频传输等几大部分。其中软件课程是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编写的教学课程并通过对网页源代码的修改,保护文本不受更改和损害。课件素材库是指对教学的媒体素材形成一个文件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储存,需要专门的软件支持。它方便老师对自己的素材进行使用和管理,方便随时增加,删除和下载使用,也方便学生的查阅和下载。视频点播是指通过媒体流技术将影像和声音压缩处理放在网站上,供大家下载观看的文件,方便学生对已学课程进行点播和再次学习。实时视频传输是指通过网络技术连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的进入一个真实的课堂环境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不在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室,也不需要请专门的老师,只靠一台电脑便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随时的进入学习状态,大大的节省了课程学习的开支。计算机对素材库的管理也方便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共享和使用,影音视频的下载和播放是原景重现,全国各地老师的教学全过程都可以进行视频播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再次学习。总的来说,一台电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予了学生无负担的更多学习机会。

2.3计算机技术在其它教育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应用多种多样,除了我们常见的计算机辅助教育和远程教育之外,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长用领域还包括:职业教育中、和特殊人群教育等等。

职业教育是与一般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具有专一性,是进行专门的单一技能的系统化深入教学形式。它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模拟教学。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和应用前文已经提到,我们这里对模拟教学进行具体介绍。模拟教学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一种仿真的学习环境,学生根据模拟的界面进行实际学习和实验操作,并通过电脑综合处理得出结论和可能出现的状况,从而达到学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模拟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运用是因为职业教育中,有些技能培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模拟教学很好的避免了这种危险的产生。而且,模拟教学给学生在职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因为是模拟操作,还降低了训练过程中的经费和花销,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能过在模拟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和学习。

计算机技术在特殊人群教育中的应用是指针对一些特殊的人群,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者接收能力的原因等而无法加入到正常学习队伍中的特殊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高端应用和制作而量身定制的特殊教程,通过计算机广泛的传输到每个角落。让身体上有残疾或无法活动自如的学生拥有自己的老师,例如聋哑学生的视图教学和盲人的音频教学,也让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的学生沟通无极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编程,这些教育上的难题都将被攻克。

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的加入是教育界的福音,它让教育变得丰富多彩,知识环境不再单调乏味,更加的多元和立体,但是计算机技术不是万能的,正确的使用它辅助教学才是提高教育的方法,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教学,将失去老师的主导作用。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固定性和不敏感性,对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不适应的地方不能及时发现和改善,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它只是客观制定的一套具有固定模式的教学系统,不具备主观思考和辨别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时时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借助计算机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更佳。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涉及的教育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具体的科目和研究方向不同,在选择计算机作为辅助教育工具时,应当根据教学类别的自身特色结合计算机技术使用,而不应该采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程序本身不具备这种因地制宜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出适合本身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辅助教程,实现以人为本。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当是方便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学手段,方便教育者更好的表达和讲解知识。只有实现计算机辅助与老师教学完美的结合才能对教育成果的提高起到真正的效果。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给教育界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它让不可能变成无处不在,它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面会更加广泛和深入,跟教育事业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不是万能的,这正体现在它在教育方式革新的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这告诉我们,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也不应当过分依赖于计算机的功能,应当做到老师、学生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才能面面俱到。。

参考文献:

[1]读者调查表[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1(1).

[2]读者调查表[j].电脑知识与技术(经验技巧),2011(4).

[3]李光理我国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

[4]饶君英.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个性化与发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5]夏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9).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8

1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设计

1.1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计算机教育的基础是计算机实验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要求,使得计算机实验室必须具备多种操作系统和多种应用环境。目前,主流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教学系统为微软windows7操作系统,兼顾Linux系统配置网络环境。计算机教学由一名教师对应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教学,是典型的一对多教学。在缺乏虚拟技术的计算机教学中,对整个计算机实验室安装软件、配置系统是一个复杂巨大的工程。单纯由计算机教师来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成功率也难以保障。这就需要虚拟技术介入计算机教学。

当前,我国计算机教学中应用虚拟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多课程实验环境下的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二是移动存储设备的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三是虚拟技术在建立网络教室中的应用。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对不同功能的服务器进行支持,最典型的是教务系统服务器、文献期刊数据库的图书馆镜像服务器等。采用虚拟技术的计算机教学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服务器能耗,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整合服务器资源,极大改善现有的计算机教学模式。

1.2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

虚拟技术给计算机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虚拟技术使计算机教学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虚拟化技术可以有效节约实验设备,节约建设资金,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缓解实验设备不足和学校管理人员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虚拟化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最大的优点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几近真实的模拟环境,满足了计算机教学中各项实践及软硬件的要求。虚拟技术使用方便,维护简单,成本低,安全高,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和简易安装功能。理论上,一台物理计算机可以独立运行,各个计算机之间互不干扰,可以同时运行多台虚拟计算机。一台出现故障,不影响其他物理主机和虚拟机计算机的运行。与此同时,采用虚拟技术建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具有易于移植的特点。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虚拟机自己来搭建虚拟网络环境,使老师和学生更直观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学生甚至可以在宿舍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进行网络组建,自主学习,随时学习。

1.3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类型

虚拟机和系统虚拟化是应用于计算机教学中的最常见的虚拟化技术。除此之外还有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应用虚拟化、高级语言虚拟化等。

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同属于基础设施架构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是指整合网络硬件资源,向终端提供VLan的技术。计算机教学采用虚拟专用网的网络虚拟技术,将抽象后的网络进行连接,允许学生随时访问内部资源。网络虚拟化方便计算机教师管理it环境,防止来自internet中的攻击,满足学生安全访问的要求。储存虚拟化利用RaiD技术,将物理磁盘组合配置成磁盘矩阵,实现高性能空间存储,从而达到数据安全性。naS和San是现有的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虚拟储存技术的典型代表。

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同属于系统虚拟化。系统虚拟化不仅可以实现计算机教学操作系统与物理计算机相隔离,还可以使多个虚拟操作系统同时运行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真正实现计算机教学虚拟化运作。服务器虚拟化主要针对CpU、内存、设备与i/o这三种硬件资源实现的虚拟。而桌面虚拟化则是将学生桌面环境托管,将每位学生的个性化桌面存储在服务器上,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访问该桌面。当操作系统出现问题时,通过对虚拟机快照、备份,可以还原保存好的桌面环境。

应用虚拟化、高级语言虚拟化同属于软件虚拟化。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虚拟化,主要是为应用软件提供虚拟运行环境,为其提供可供运行的执行文件。教师或学生操作完成后,新的数据将被同步上传到服务器保存,同样可以实现在不同终端上操作。工具栏虚拟化应用在计算机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解决可执行程序在不同架构体系之间的数据迁移上。

2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实现

2.1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方式

结合我国现有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特点及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部署Vmwareworkstation虚拟化技术和Xen虚拟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教学中多台物理计算机、多个实验环境带来的管理问题。通过在一台教师计算机服务器中进行虚拟化部署,将教师主机作为网络数据发送端,利用电子教室传送数据到制定好的学生虚拟实验机上。

2.2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部署

首先,准备一台教师计算机作为宿主服务器,在其上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并部署虚拟机系统Vmwareworkstation。其次,在学生计算机上创建虚拟机Vm1,在其上安装windows2003server,并按需部署其他服务协议。按照建立Vm1的步骤建立多个虚拟机Vm2、Vm3、Vm4直至Vmn,并实现虚拟机之间的互访。最后,建立共同的虚拟机Xen,在其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RedHataSS。

3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测试

3.1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前后的CpU测试

通过对比%C1time、%interrupttime、interrupts/sec这三项CpU核心数据在虚拟技术应用前后的不同表现,可以得出虚拟技术应用后,CpU的主要功能性指标下降,但降低的幅度对计算机整体使用并无实质影响。三项指标降低的原因具有相同性因素,即运行虚拟机后CpU处于低能量空闲状态的部分降低,运行速度减慢,其负面效应都是在可控范围内能够接受的。

3.2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前后的内存测试

通过对比CommittedBytes、pageReads/sec、pagewrites/sec、pagesinput/sec这四项内存核心数据在虚拟技术应用前后的不同表现,可以得出虚拟技术应用后,内存的四项主要功能性指标中两项减小,两项不变。这是因为虚拟机的运行会相应地占用部分内存,但占用的内存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4结语

虚拟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更非一蹴而就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按照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实验设备分析研判,设计出适合计算机教学运行的虚拟网络拓扑结构,再对虚拟机系统进行部署,搭建计算机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建立云计算实验室。将计算机教学从虚拟化升华到云计算,实现跨系统资源有效整合,进而大幅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9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计算机已经有60多年的发展基础,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等多方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并且在自身飞速发展演变的同时还衍生出众多的发展方向。如今计算机已经在各个领域都涉及广泛,例如军事、政治、文化等。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析,从而对计算机未来的趋势进行了浅析和探讨。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历史步伐

20世纪在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标志着我们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和重量庞大,运行速度也慢,成本也非常高。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国家机关和一些先进企业开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一些高度数据的处理,处理器也随着发展的需要而诞生,并逐渐得到广泛的利用。到了1982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这样计算机的成本得到了明显的降低,也可以更广泛的得到发展和利用。所以计算机的应用逐渐从政府机关开始延伸到中小型的公司企业,最终甚至延伸到了普通家庭中来。总体来看,计算机一直沿着积极的方向迅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也是出现了分化的趋势,首先计算机被高度利用在国防,军事和科技研发中。其次,计算机的微型领域也是得到了科学迅速的发展,融入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中。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社会进步的速度也在不断更新。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2.1时展的需要

如今信息化的进程在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是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而发展。最初计算机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和繁多的信息数据的处理需要,加之计算机的发展技术还不够成熟,会在利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是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的诞生以及不同领域的需要促使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由于国家政府对计算机技术的大量需求和利用,需要通过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来对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对计算机各种硬件和软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计算机的革新技术的速度也随着需求而加快了发展的脚步。

2.2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理论基础

在计算机技术更新的研发中,开发者需要有活跃的设计开发理念创新,并要把这些创新理念实际应用到具体计算机技术操作当中。当然创新理念在应用中需要不断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存在利用价值,会不会对原来的操作产生更为便捷的途径。在检验计算机技术是否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失败或者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研究者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改,并促进其开发研究内容的更加丰富和实用。当某一个计算机技术成熟后会对下一次的技术革新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3.1智能化的计算机

如今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要求日益趋高,很多计算机的旧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大量数据整理的需求。所以就需要更为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来满足需求。智能化的计算机的研究利用,它在较之前的计算机有了处理速度上的提升,以及更全面的数据技术的分析和处理。节省更多的时间,大大增强了工作效率。

3.2新型的计算机

硅技术在近些年的技术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所以要发新的技术成为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入到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和纳米计算机等新型计算机的研究开发。而今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所以新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指日可待。

3.2.1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采用光子硬件和光子运算方式,数据处理量大,处理的速度也快,使更为复杂的数据的处理在光子计算机的技术上得到优化。所以光子计算机会随着对计算机科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会成为新型的计算机类型。

3.2.2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运算处理储存和分析处理源,它是在遵循量子力学规律原理的依据上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和运算的。与传统的计算机比较起来,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速度方面也是要快许多的,主要原理是量子计算机可以通过量子来进行计算。并且量子计算机在系统的安全防护方面比传统计算机有明显的优势,这目前是很多人对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追求。

3.2.3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是把纳米技术运用到计算机的技术中来,通过纳米原件体积小的优势来取代传统原件,并且其导电性会比一般传统的计算机原件有明显突出的优点,相信纳米技术一定会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重要的一部分。

4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脱离,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也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计算机技术也不断朝着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人们未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08).

[2]谢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工程技术,2012(05).

[3]郑宏莉.探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信息技术,2014(36).

大学生计算机技术篇10

[论文摘要]文章阐述了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同时对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指导。

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发展,一方面,高职教育迎合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对高层次专业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目标是培育合格的新型社会主义建设者,首要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育优秀人才。这些都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既为高职院校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高职院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必需。特别是在生产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的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的依赖更是难以割舍。数据表明,社会企业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多项生产技能、具有浓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数量持续攀升。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扩张,我国青年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教育资源出现不平衡性的问题,给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积极进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素养,对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以及提升院校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定位、学生特点、教师配备等方面有别于一般高校,所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具有一般高校不具备的特点。

1.应用性实践性特色突出。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适应未来职业需要,这也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特色十分明显。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计算机理论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应用计算机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上机实践,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可以为学生以后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体系开放内容更新快。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新系统、新软件不断推陈出新,要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实现无缝对接,职业技术学院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必须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这就给职业技术学院,特别是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以适应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正确引导学生上机操作。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特征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必须要高度重视学生上机实践环节的教学。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生源广、来源千差万别,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对于有的学生来讲,入校时就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的运用;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来说,可能还没有实际操作过计算机,导致在上机练习时,有的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而有的学生则对上机感到无所谓,会把上机时间作为游戏娱乐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相关引导工作。

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级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策扶持、人才倾斜等方面力度都在不断加大,有力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尽管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设施不断完善,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参加高考学生数量的减少,这给高职院校招生、教学与发展都带来了严峻挑战。计算机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对于其他技术专业或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只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形势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首先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必须认清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抓住症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1.计算机教学定位相对模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定位,是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社会需求、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计算机教学定位不仅有利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整体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由于计算机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普及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这就对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计算机素养与技能已经成为一个学校有别于其他院校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办学定位准确、计算机教学目标明确对相关专业的发展促进作用大,然而现实中,一些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没有对计算机教学进行科学定位,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定位不准,这就削弱了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导致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相对较弱、就业趋紧、社会声誉差,直接影响职业技术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计算机水平千差万别。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不断变化,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受地区差异的影响,使得学生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基础和计算机素养参差不齐。即使现在基础教育要求各年级都开设计算机课程,但由于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局限,特别是受师资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的计算机教育中,课程设置、师资的配套、教学软硬件条件方面,都存在诸多的差异。学生计算机水平千差万别的现状导致了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时,面临诸多的矛盾与问题。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都掌握了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在组织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强化基础教学,将使这一部分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教学的开展。而对于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如果压缩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如果在组织计算机教学时,不能兼顾这两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容易出现问题,其他同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样的话,整个班级的计算机教学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3.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核心是通过科学高效的教学,培养具备较高政治、道德、文化素养,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学院这种独特的定位与职能,决定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重点与普通高校具有明显的区别,要求职业技术学院更趋向于技能培养,而非侧重于理论教授。现实中,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组织,特别是计算机教学,尤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往往还是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组织教学,对于计算机操作与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考核与考查,也更多地反映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很少把精力放在实践技能的考核上。即使是对实践技能进行考查,也相对宽松,对于一些考查操作的试题,往往只要通过背记知识点,完全不需要通过上机实践就可以轻松过关,导致许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正常安排的上机活动中,草草应付,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上网聊天、打游戏上,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特色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和落实。

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探讨

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专业院校,要立足学校实际,不断推进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不断提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水平。

1.创新计算机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灵魂,是推动教学的内生动力。计算机教学要坚持以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开放办学,培育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立足教学创新,以提高兴趣为基础,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处理等基础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又要注重把一些社会热点、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教学过程。此外,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如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课程,做到既能够满足社会对应用程序课程的需求,同时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强化自学与互动合作。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开展自学与互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互动、合作学习。通过制定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细化学习内容,合理进行归纳梳理,通过任务的方式将整理后的问题下达到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针对问题互相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学习,之后把讨论后要介绍的知识或者任务完成的过程用幻灯片的形式在课程教学活动现场进行讲解与展示,最后由授课老师对演示内容进行最后的讲评与更正。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及“人机互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与开展互动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得到不断提升。

3.打造良好的实习条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职能注定学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习环节的教学,特别是计算机教学,其实践性、应用性特征需要突出,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使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会、会有所用,切实提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技能。要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实习场地及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计算机教学的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增加人人参与实习的机会。在抓好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结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认真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广泛开展计算机应用相关竞赛,并将其作为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对兴趣小组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指定专业教师进行跟踪辅导,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好课外时间,拓宽计算机学习空间,增加计算机上机实践时间,提高计算机技能。

4.搞好毕业生就业对接。职业技术学院的核心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适合社会需要、企业所需的人才,充分就业是职业技术学院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学校深入社会、企业广泛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量、技能掌握范围,掌握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广泛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订单式”教学,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设备齐全、生产条件优越的条件,使企业成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使学生提前进入生产实践,使职业素养与职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陈步英.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

[2]贵颖祺.工学结合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