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21:35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1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在介绍陇川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陇川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云南陇川

党中央提出的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户与市场博弈处于劣势地位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整合不同农户的产品资源,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利益。具体来说,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助推乡风文明建设,促进村容整洁的实现,保障管理民主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探讨农村经济集体发展相关问题非常必要。

1发展现状

陇川县共有9个乡镇,1个国营农场,68个村委会,5个居民委员会,706个自然村,763个村民小组,农业户36473户,农业人口152471人。全县实有耕地面积31380.67hm2,其中:水田16280.93hm2,旱地15099.73hm2。2014年农村家庭经营总收入2233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2元。2014年底,全县有村集体资产总额12591万元。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有60个,占82%;无收益的村有13个,占18%。集体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有60个,占82%(其中:1万元以下的村有50个),年末总收益72.5万元。近年来,陇川县为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项目扶持和资金争取方面,陇川县积极引导村组干部拓宽视野,挖掘自身优势,瞅准种、养业,发展集体经济,抓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给予指导,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扶持资金。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通过加强对各村组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2009年以来举办村级会计委托培训75期,共培训2688人次,其中2012年培训9期,共培训564人,2013年全县共开展培训9期631人次。农村集体经济创收方面,盘活村集体资产和“四荒”资源,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交付农民或其他租户开发利用,稳定村集体经济收入;推进陇川县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村的收入得到增加,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得到了增强[1-2]。

2存在的问题

陇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存在较多问题。

2.1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单一陇川县绝大部分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承包租赁荒山、荒滩、荒坡等资源,例如政策性(转移支付)、资源性(荒山拍卖、土地及其他资源承包)、资产性(各种固定资产的承包、转让、租赁费用等)。一些村不仅没有固定的集体资产,也没有其他可支配资源;部分村落虽然有山地农田等资源,但是开拓门路太窄。由于绝大部分资源没有经过投资开发,所以收益很低,部分资源甚至被闲置和浪费。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看,自身无力进行投资开发,而针对农村的贷款控制也非常严格,金融机构的支持意愿很低。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的收入来源有限,加之村内公共产品的提供,许多村的集体收入入不敷出。

2.2观念落后,村干部组织领导力有待提升一些地方对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村干部片面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任务推到乡镇党委和农业部门,思想僵化,观念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加之农民意识形态落后,集体经济发展处于萎缩状态或停滞状态。根据陇川县的实际,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年龄结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的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等、靠的思想严重,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发展,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由于许多村干部都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而务工补贴制度较低,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主动承担集体经济的责任[3-4]。

2.3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很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求学、当兵、务工创业等,留在家中的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使得陇川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劳动力和高层次人才。大多数有管理才能和科技知识的人才不愿离开大城市到人才缺乏的农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现实问题,甚至一些家乡在陇川县农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学成后也不愿回到本土,为本村服务。

2.4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自十六大以来,我国就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但中央给予的往往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再加之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诸多配套法律法规也尚未建立,因此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既无政策支持又无规范指导,从而很难及时有效地开展经营。各级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也参差不齐,很多地方都是重农民增收而对村集体经济发展重视不够,因而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对策

针对陇川县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农经站工作实践,提出一些对策。

3.1拓宽集体经济来源渠道陇川县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利用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增强集体经济的发展渠道。坚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则,引导各村立足资源、区位等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的制度创新和集体经济以多种形式增收的新途径。例如,积极探索通过拍卖、出租、入股等办法,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四荒”林业资源,发展农林特产业;有一定旅游资源的村落,可以通过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发展旅游观光和休闲农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此外,陇川县还要积极引导村级组织拓宽视野,挖掘优势,围绕农业抓工业和第三产业,采取创办集体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城镇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带动、扶贫开发带动等多种模式,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5-6]。

3.2强化发展意识,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陇川县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和宣传媒介,加大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要让各镇村领导干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把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落实各职能部门责任,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坚持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让广大农户认识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配合好村干部搞好本村集体经济建设。由于很多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不够,因此陇川县要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此外,陇川县要围绕农业产业和企业发展,抓住引进、培育、创新3个环节,建设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责任的村级人才队伍。

3.3积极培育和引进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陇川县要引导各村积极挖掘人才资源,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和培育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各乡镇可以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经验推介会和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帮助各村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在培养现有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的同时,各村要结合自身实际,逐渐引进一批有一定学历的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通过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例如实行浮动工资制、年薪制,把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和个人的能力、业绩紧密挂钩,实行按劳、按能力分配,吸引优秀人才到村创业。对于从村里走出去的能人,多措并举,动员他们回村办企业、任村官,推动家乡建设。

3.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4.1财政资金投入方面。陇川县应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补贴奖励,尤其要加大对一些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对这些村的经济项目开发给予大力支持,提高其集体经济收入。

3.4.2金融信贷方面。陇川县应积极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服务链条的延伸,创新小额信贷方式,放宽对一些集体经济实力较差的村的放贷条件、降低贷款利息,甚至提供一定期限的无息贷款,缓解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3.4.3税收方面。实行相应的减免政策,对于村集体发展的经济项目或新办企业,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减免额度外,可酌情给予进一步的减免。同时,对村集体经济项目用地、用电、综合项目开发等应给予大力扶持。

3.4.4村级债务方面。设法帮助化解村级债务负担,陇川县可以根据各村不同性质的债务,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措施。例如,可以采用债务剥离给企业的办法解决兴办村级企业形成的债务;可根据产权的变化用划转的办法剥离债务化解为兴办教育、电力设施形成的债务;通过金融、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有债权的村清收债权[7-8]。

3.4.5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方面。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

4结语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既是农村组织运转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陇川县要深刻认识到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各乡镇、各村实际,采取多种措施有效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自身的经济实力,最终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5参考文献

[1]黄延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J].农村工作通讯,2015(9):42-45.

[2]洪猛.黄诗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实现形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5-37.

[3]邓大才.产权与利益: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经济基础[J].山东社会科学,2014(12):31-41.

[4]刘行玉,魏宪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基于的个案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0(9):7-9.

[5]方志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4(7):4-14.

[6]黄延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5(7):4-8.

[7]吴晨.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实地调查[J].经济纵横,2010(1):82-85.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2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策略

一、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越发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响应国家的号召与政策,在国家大方针的指导下,本县也积极的开展相关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工作的效果不尽人意,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如下:一是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本县所辖的部分村子所建立的管理制度不科学,由于缺少专业的人才,其所建立的制度完全是引用自其他地区,而没有充分的考虑本村的实际情况而照搬照抄,进而使得管理制度不符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因此造成了一些问题与矛盾的出现,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监督工作的效率,部分村子的管理制度完全流于形式,没有任何人遵守,甚至存在不建立管理制度的情况。二是缺乏监督力度,由于农村的文化程度与法律意识较低,对于相关的知识缺乏了解,导致了部分村子成为了村干部的一言堂,其对于集体财务有着绝对的权力,但这些村干部的能力与水平不足,导致了其对集体财务进行处理时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进而造成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失,面对这种情况,本应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与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但是部分村子却有所欠缺。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低,由于农村的文化程度较低,导致了其缺少专业的财务人员对集体财务进行管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排外性,导致了这些财务人员大部分是本村的农民,且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因此导致了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低下,对账务的记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四是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从事审计工作,部分村子的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即使其有违法、违规的行为也无法及时发现,进而使得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五是本县政府的审计部门与农村的审计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与交流,进而导致了农村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问题的应对策略

根据龙川县的实际情况,要想进一步推动本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解决上述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总结工作经验与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具体如下。

(一)建设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要想解决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更好的约束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其更加规范有序。为了解决农村财务方面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对其进行约束,因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收效甚微,但总体上来说,这些法律法规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本县政府应该在国家的方针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引导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的方向,从而使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其次认真分析现有管理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使相关的财务人员有制度可依,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另外,当前部分地区的农村财务部门是由农业部门进行管理的,虽然具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不具有针对性,因此要将其转移到更加对口且业务能力更强的财政部门,借助财政部门对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帮助农村集体经济进行财务管理,充分的整合各项资源,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质量与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审计机制

除了建立起财务管理体系外,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审计体系,县及镇政府作为我国的基层地方政权,必须要保证所辖区域具有专门的审计机构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相关的工作,保证该机构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切实的为农民的利益考虑,积极的解决农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保证审计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作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充分了解本区域的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相关的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体制改革对其进一步完善。二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通过监督机制可以确保相关的工作人员及村级干部不会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而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建立公开制度,通过财务状况与信息的公开不仅可以使农民了解到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的支出与收入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同时还可以保证财务人员不会出现懈怠、挪用资金等情况的发生,进而实现农村民主建设。

(三)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

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进行管理时,政府要积极的参与其中,充分的发挥职能作用,具体如下:一是开展培训工作,总体来说,本县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与经验,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进行管理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详细了解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不足,定期组织针对性内容的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财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为其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其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与良好的整治作风,进而切实的为人民考虑,为人民服务,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二是政府要充分的发挥领导作用,加强与农村基层干部之间的联系,定期开展相关的会议,在会议上不仅要向其强调与宣传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使其加以重视,同时还要积极的与其展开沟通和交流,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重视其提出的合理建议并支持。三是本县的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管理作用,领导并管理村民委员会的换届审计,村民委员会换届审计可以保证财务管理与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保证其公平性与公正性,是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代表农民意见的一种新方式,受到农民的支持与欢迎。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农民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二者之间的沟通增加,农民会更加理解财务管理工作与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并加以支持,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在进行村民委员会换届审计时,县政府及镇政府要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在进行上述工作时,地方政府需要注意自己的职能,不要过多的干涉,而是要为其留以一定的空间,发挥好引导与管理职能即可。四是加大对两委开展财会知识培训,根据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及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人员的实际水平与缺陷,组织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制定适当的奖惩机制提高参与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审计工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和审计监督工作的质量可以有效的促进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进而推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加以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农村经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其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并找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朝霞.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08).

[2]卞新荣.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措施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3).

[3]王贵平.探究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纳税,2017(19).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3

关键词: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社;治理结构;制度变迁;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64-06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即由传统的带有行政性色彩的集体经济组织开始向具有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转变。转变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农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虽然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没有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但是其作为适应农村生产关系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理论上,这种新型的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基于此,笔者实地调研了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从产权基础、治理结构、法律地位、组织绩效、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等方面对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农业中应用合作社的思想,最早是由Sapiro和nourse两位美国学者提出的。后来该思想被应用到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和综合性合作社等。

在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实行的生产队模式其实质就是政经合一的合作社形式。目前,国内学者对合作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合作社,二是股份经济合作社。下面分别给予介绍。在国内,郭红东、钱崔红(2005)综述了合作社理论[1],而王军(2010)则综述了合作社治理问题[2]。赵鲲、门炜(2006)从组建主体、经营过程、决策权分配、作用目标、退出机制和财产组织形式六个方面比较了合作社与有效责任公司的不同点[3]。应瑞瑶(2006)以江苏省泰兴市七贤家禽产销合作社为例介绍了专业合作社成长的三个阶段:起步、规模性成长和纵向成长[4]。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2011)用Bootstrap-Dea模型分析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问题,认为纯技术水平、合作社负责人的企业家才能和成员的人力资本水平等是影响合作社效率的关键因素[5]。一些学者还介绍了国外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如国鲁来(1995)[6]、刘文璞、杜吟膛、陈胜华(1997)[7]、苑鹏、潘劲(1998)[8]、杰克.尼尔森(2000)[9]、张刚峰、于薇薇(2003)[10]、冯开文(2007)[11]分别介绍了德国、瑞典、以色列、台湾、美国、意大利特伦蒂诺省、印度的合作社的发展经验。

与专业合作社不同,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它既具有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功能,又具有社区性质的社会功能。在我国,最早对现代意义上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做出理论解释的是蒋励、彭力(1992),他们研究了广东省出现农村股份经济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概括出来三类农村股份经济类型:集资新建的股份经济、集体经济改进为股份机制和个体、私营经济体参股集体企业,并认为农村股份经济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一些特征[12]。芮黎明(2004)分析了无锡市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案例。他认为股份经济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并且提出了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改制成功的几个关键环节:清产核资、设置股权、量化股份、制定章程、建立机构、分配收益等[1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2009)分析了成都市温江区“两股一改”的案例,提出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仅仅是一种过渡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14]。孔有利、刘华周(2010)以江苏省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为对象,从所有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三个角度剖析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产权问题[15]。丁关良(2011)认为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可以适应我国当前农村地区情况的最好的模式,但是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内部治理、领导人监督和财产分配等问题[16]。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学者们对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这一新兴组织形式的理论分析还是较多的,但是对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形成过程中的公平性、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民的收入增加影响等方面却鲜有人做详细的考察。为此,笔者专门调研了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从产权基础、治理结构、法律地位、组织绩效、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等角度对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温江区“股改”的源起与发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温江区作为成都市的“后花园”,也面临着两大转变,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为了及早实现两大转变,在借鉴宁波市江东区提出的“一化三改造”①经验的基础上,温江区政府早在2003年就在部分村社试点了“股改”,即农村资产的股份化改造,农村土地的股权化改造,其目的是为了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以便获得财产性收益;同时也为了尝试土地的集中经营,产生规模经济。

2007年,随着成都市的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启动,温江区又进行了“产改”的试点。“产改”的主要内容是对农村土地进行“确权颁证”。确权,一方面是对农村各类土地的确权,另一方面是对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对农村各类土地的确权主要是利用卫星等高技术测量方法对原来农村集体的整片土地进行测量,同时对农户所承包和使用的耕地和宅基地等进行了物理边界的确定。确权以后,不仅农民所承包和使用的土地边际清晰了,而且集体所有的土地比原来多出了几乎30%,这部分多出的土地被称为“未确权地”(当然,“未确权地”的处置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的)。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确权是对农村集体的资产,主要是现金、固定资产、债权的清理和量化。颁证,就是对已经确权后农民的耕地、宅基地和房屋给农民颁发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权利证书。

“产改”完成后,温江区政府又继续推进了“股改”,并明确提出了“两股一改”的改革方向。“两股一改”具体来说就是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即以队或者村民小组为单位,以农村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和“农龄”为依据对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净资产进行股份量化;农民的土地股权化,即以队或村民小组为单位,以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资格为依据对农村集体土地收益权进行“折股量化”;转变农民身份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为社区方式,以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完善其治理结构。在“两股一改”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

(一)集体资产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

在集体资产量化的基础上,将集体资产分级并打包,出租或出售给承包商进行集中经营。这些承包商主要是引进的一些外部老板,他们负责资产的经营,在规定的期间向发包的集体交付事先谈判好的租金。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万春镇天乡路社区的“国色天香”大型游乐园项目。为了综合利用集体资产和土地,社区在上级政府的帮助下引入了由置信集团投资的“国色天香”大型游乐项目。该项目主题公园占地千余亩,餐饮、住宿、文教等配套设施齐全,是国家“aaaa”级景区。在该项目的土地使用方面,政府采取了整片出租的形式,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合约中规定承租方交付的租金与实物挂钩——每亩地每年交付以1200斤大米为基数,以当地商铺出卖的中等米的市价折算后的货币总额为租金。为了利用市场机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天乡路社区还在“国色天香”项目的周围进行了配套设施的投资,主要是一些经营性设施的投资,并鼓励周围的农民提供相应的餐饮和住宿等服务。

在集体资产股份化和土地股权化的改革过程中,改革者(政府官员和农民等)最深刻的认识是“产改”是“股改”的基础。因为清晰的产权界定是农民入股或进行土地流转的前提。

(二)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原则上以农民“自愿”入股为基础,在地方政府的倡导下,农民将自己手中已经量化的土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所有权入股形成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以天乡路社区为例,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0月。成立之初,有1104户农户入社,合作社共有成员2131人,农地153.22公顷(2298.37亩)。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将土地集中起来后统一将土地出租给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土地承包者。目前集体经济合作社主要是以“组”,少量的以“村”为单位组织。土地的承包者承包的土地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业。股份经济合作社还将集中后的农户商铺(8平方米/人,共计3.6万平方米)和1.2公顷(18亩)集体建设用地统一出租给金川公司。商铺的租金采取阶梯式定价模式,即第1年为5元/平方米,2年后为13元/平方米,此后每5年按5元/平方米·月的方式递增,租期为20年。1.2公顷(18亩)集体建设用地用来修建农贸市场,其所有权归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权免费转让给金川公司。但是,金川公司需要每年向股份经济合作社缴纳18万元~33万元不等的土地使用权租金。另外,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卫鑫公司,其主要负责绿化、物业管理等业务。

(三)创新农村的社会管理模式

具体做法是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实现农村向社区的转变。即在交通和地理位置好的地方统一建立居住区,按一定的规则分配住房给当地农民居住。在其过程中,农民需要放弃其宅基地来换取一定面积的房屋。政府负责土地的平整或置换,在连片的集体建设用地上引进投资项目或者是对外集中流转。按照每人8平方米的标准,社区还会分配商铺给个人,但是这些商铺一般是集中后由集体统一转租,通过向商铺的运营公司收取租金来向商铺的所有者分红。在这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不仅农民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即由村民转变为了市民,而且其享受的权利和公共资源也发生了变化,其可以实现自由迁徙,同时可以享受均等化的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农村变社区的过程,改变了传统的农民经社合一的管理模式,实现了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职能的分开。社区委员会专司社会管理职能,而股份经济合作社专司经济职能。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在经济决策上的独立性、自由性,防止农村基层政权对其进行过分干预;有利于实现社区公共物品的集中供给,增加公共品供给的数量,提高公共品供给的质量。

三、天乡路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结构解析

温江区“两股一改”的亮点之一是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形式,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中,主要有两种入股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农民以手中的农地使用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将集中起来的土地进行流转,流转的方向主要是引入外来的农业投资者。第二种形式是农民以所有的集体资产和商铺的所有权入股,形成资产型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集体资产和商铺的管理、招商引资或者再投资等。这两种类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往往是合二为一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有什么特殊之处?在表1中我们列举了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一些结构性特征。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表1的部分内容和现实情况对股份经济合作社开展分析。

(一)组织形式

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基于农民的资产和土地入股而形成的新型经济合作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因为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是以“公共公有”为基础的,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的,农民只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或者是使用权,他一旦退出集体,则集体可以自动收回其土地使用权。而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以“按份共有”为基础的经济组织,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实行按份共有,农民可以在相关的制度约束下自由行使进入和退出的权利,其本身的土地使用权不受损害。从“共同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转变真正体现了农民的集体成员身份,有利于农民依靠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其经济上的选择权和收益权。

(二)治理结构

为了完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一般会选举成立议事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其中议事会负责合作社重大事务的决策,监事会的职能是监督议事会成员的决策和执行行为,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则负责集体资产的管理工作。权力分立和制衡型的治理结构设计有利于防止行为的发生,也有利于合作社决策的科学性和分配的公平性。另外,为了防止公权力的干扰,“三会”里一般不允许现任的村干部参与。

(三)法律地位

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属于现代的公司制形式。现代公司一般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主体,其设立需要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并需要承担缴纳税收等义务。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具备法人资格。由于涉及到破产等问题,目前法律也不允许此类组织在工商部门登记获得法人资格。股份经济合作社虽然从传统的政社合一的集体体制下解放了出来,实现了经济上的独立,但是却没有取得合适的法律地位。温江区的做法是依据在技术监督局备案的农村集体组织的原代码进行登记,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然后利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土地和资产等注册成立公司(如卫鑫公司),取得法人地位。虽然通过这样的迂回方式,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成立公司取得了法人地位,可以实施民事行为,如可以利用其资产进行抵押或者是贷款,但是破产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因为农民的土地经营,国家法律是不允许其进行破产清算的。由于不拥有资产独立的所有权,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实践中最大障碍就是法律没有赋予其独立的法律人格。

(四)分配问题

股份经济合作社中涉及到三类分配问题。首先是合作社初始成立前的集体资产的分配问题,它涉及到集体资产的量化、作价评估和分配问题。为了实现初始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天乡路社区的做法是聘请外部的中介组织进行集体资产的评估,由议事会等自治组织进行分配方案的决议。其次是合作社运行中收入的整体分配问题。为了保证入社农民的收益权,也为了实现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从整体上设计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在万春镇天乡路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年收益一般会分为积累和分配两部分,各占50%。积累部分主要用作公积金(30%)、风险基金(20%)等;分配部分作为“股利”分配给农民。积累部分是为了实现合作社的可持续性作风险准备,而“分红”则是为了满足农民入股的原始动力——增加收入。再次,“股民”的收入分配问题。合作社的收入来自于经营性收入和资产等的租金收入。依据农民所占的土地股份和资产股份,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民”每年可以获得分红收入。

(五)绩效问题

衡量一种组织创新或制度变迁好坏的标准,要看其绩效如何。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在农村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中一种新的组织创新。这种组织方式把经济组织从经社合一的传统农村集体体制中分离了出来。这既有利于土地、人力资本、资金等要素的集中,也有利于转换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制度和组织创新会释放出一定的生产力,如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前五年就释放了较好的生产力,农业生产绩效显著。天乡社区的情况可以作为一个典型来分析,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新体制下,成立了物业管理公司负责小区物业的管理,成立了租赁公司负责集体资产和土地的管理和租赁等事务。在天乡路社区近几年的情况是平均每人每年的资产收益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土地租金收益每人每年平均2000多元。目前,从该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的情况来看,其经济绩效是相对较好的。

虽然股份经济合作社不在受传统集体机制的制约,但是其仍然会受到地理位置、市场等要素的约束。以土地为例,由于存在级差地租,城市郊区的土地价值相对较高,容易流转,也容易获得较高的土地租金。而纯农村地区,由于距离城市较远,其土地潜在价值相对较低,大规模流转相对困难,流转的收益也相对较低。集体资产的流转效率和收益一般也与距离城市中心的物理距离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城市近郊的村子,其集体资产容易整体出租,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而距离城市中心远的村子,其集体资产的流转相对要困难,其收益也会相对较低。

(六)与专业合作社的异同

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专业性的合作社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在调研中一直追问和企图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目前在全国各地兴起了各类合作社,如花木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建的自治经济组织,负责农业相关领域的生产、销售、信用合作以及服务等环节,目的是为了实现成员间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互助合作,共担市场风险等。专业合作社是以私人产权为基础,具有行业性质的经济合作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以“共有”产权为基础的,以农民自身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资产所有权入股形成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质上是以“共有”为基础的具有社区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它摆脱了传统集体经济体制中“公有”的虚无性,而实现了“按份共有”的成员权和收益权等权能。目前,天乡路社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以组和村为单位进行,为了壮大经济合作组织,增加其在市场中的谈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该区领导设想以后要组建农村组与组之间、村内、村与村之间的更大规模的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模经济范围在哪儿?效率边界应该是值得考虑的关键性因素。如果不设置相应的制度性“制止”装置,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助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模,可能会掀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变革的“”,使得入社的农民遭受福利损失。

(七)与政府的关系

温江区股份经济合作社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除了农民的自愿和自发行为外,背后最大的推手是地方政府。启动“股改”和“产改”最先是由地方政府发起的,所有的改革思路也是由地方政府设计的。虽然“确权颁证”和“两股一改”都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既扮演了改革设计者的角色,也扮演了改革推动者的角色。地方政府设计了改革的思路、目标、路径等;也在改革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如聘请中介性质的资产评估专家,解决改革中的司法困境,监督各个村组改革过程的公平性,搭建组织服务平台,整理和归档各类资料等。可以说,“两股一改”完全是在地方政府“精心呵护”下进行的。那么地方政府推动这项改革的动力是什么?是地方政府中的政治精英自觉自发的行为?还是地方政府官员晋升和激励机制的延伸作用?还是地方政府在此项改革中有获益动机?复杂现象背后的原因也许是多重的。有获利的动机并不可怕,因为有激励地方政府或者是官员才会有动力去推动此项改革。可怕的是,地方政府或官员可能利用行政权力出台“剥夺”农民长期权利和利益的政策。一个具有决策权的利益集团的短期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利益集团,尤其是弱势集团的未来收益受损。因此,在此类改革中既要设计好激励机制让地方政府有积极性推动改革,又要设计好“预防”和“监督”机制防止地方政府实施损害农民成员利益的行为。

(八)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组织方式

股份经济合作社是不是一种终极形式的经济组织方式?不是。因为它只是农村经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破除,农村人口会逐渐从农村转入城市。在人口迁移的过程中,股份经济合作社中农民的股份如何处理?即他所拥有的土地、集体资产等如何转让?他如何退出集体经济组织?他退出后收益如何保障?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制度创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农民融入城市生活后,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会对入股的土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产生转让的意愿。如果正式制度允许,这种转让会顺利发生。随着转让数量的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中成员会逐渐减少,或者是成员结构会发生变化,如出现股份集中趋势,进而出现大股东。继续向前演进,股份经济合作社会向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如引入外来股东,向着现代股份公司制方向发展。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需要适应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进一步制度创新。

四、“股改”与农民的收入问题

(一)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

在农村制度改革中,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制度创新,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温江区的“两股一改”中农民的收入情况如何呢?我们仍然以万春镇天乡路社区为例来做一个比较说明。股改后,天乡路社区居民的收入主要有五部分组成,一是入股收入,主要是保底收入+分红,现在人均可以达到3000多元。二是财产性收入,主要是农民个人所有财产所获得的收入。三是打工就业性工资性收入。土地集中后,农民可以就近打工或者是在外地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四是经营性收入,主要是指农民自己经营农地的收入。五是补贴性收入,主要是耕保基金等补贴,其中耕保补贴一类地是360元/亩·年,二类地是270元/亩·年。五种收入加在一起,该区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2006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人均收入分别为6500元、9545元、10008元和12028元,可以说农民的人均收入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温江区“两股一改”中比较好的一种作法是在农民的土地和集体资产“入股”后,强制性地为其购买了一系列的保险,尤其是社保。这样可以确保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市场风险,农民的生存不会受到威胁。

(二)农民收益的可持续问题

农村土地制度和经济组织变迁的目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温江区“两股一改”后,新的制度和经济组织从某种方面说是把生产力从传统的集体经济体制中解放了出来。如前文所述,“两股一改”后农民的收入来源从传统的四项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又增加了一项——股份红利收入。农民从自主经营土地的村民变成了依靠土地财产获得财产性收入的社区居民。从土地和传统耕作模式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可以外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或者经营工商业获得利润。在此过程中,农民的短期收益是提高了。那么农民收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农民的土地集中以后,其收益主要来源于股份经济合作社中土地和资产集中经营或出租的收入。既然是市场化的经营或者是出租,就一定会存在市场风险。如果发生市场风险,如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状况不佳,入股农民的收入如何保障?其实,农村土地和资产完全市场化运作后,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股份经济合作社经营和发展状况。“社荣,民富”,只有股份经济合作社运作良好,入股农民的收益才能得到保证。那么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成为了决定“入股”农民能否获得可持续性收入的关键。

另外,农村居民的生存保障机制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在当前的一系列农村经济组织和制度创新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土地集中和居住集中等强制性措施来搞“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一过程中往往违背了农民的意愿,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在考虑增加农民短期收入时,没有考虑到农民的可持续性生存问题。如果在有限范围或者是区域内,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民不能实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强制性的土地集中势必会危害农民的生存利益。天乡路社区的土地集中和集中居住是在区域范围内第三产业(国色天香大型娱乐项目)和工业发达(临近成都市多个工业区)的客观条件下以及农民实现了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效果很好。但是,处于偏远的纯农业地区,强制性的土地集中未必合适。也许,因地制宜才是土地规模经营和实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理念。总之,无论是土地集中经营还是搞现代农业,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保障农民可持续性生存的基础上,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可持续性。

五、一些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股改”中初始均等与过程公平的问题

在温江区的“两股一改”中,农民和地方政府都特别注重“初始公平”和“过程公平”。因为要使改革的路走得更远,号召更多的人参与改革,一是要体现改革的公平性,二是要体现改革的潜在收益。在“产改”和“股改”中,为了体现公平性,政府引入了外部的中介机构来负责资产等的测量和评估,股份的分配方面实施了均等化的原则,合作社的治理结构中排除了现任村干部或社区干部担任议事会和监事会中成员的可能性。

改革初始和过程的公平性是人们参与改革的“保健因素”,即如果不公平,人们不会参与这项改革。改革的潜在收益是人们参与改革的“激励因素”,即如果改革的潜在收益远远小于不改革的收益,那么人们肯定不会参与改革。所以坚持了“公平性”是温江区“两股一改”取得阶段性成功的关键。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设计相关制度防止村干部多占和“公权力”的介入,保证公平的持久性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二)“未确权地”的处理问题

温江区在“产改”中出现了一些未确权地,即除了确权给各户的耕地和宅基地以外,出现了一些以前就未确权的农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原因是在确权的过程中,采用了卫星测绘和其他的先进技术,农地的实际面积增加了大约30%左右。这些新增加的农地如何处理?目前政策法规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地方政府的意愿是想将其转变为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土地整理和指标置换等形式形成整片土地,然后出租或者是出售。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从长远来看这些“未确权”的土地是不是可以作为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土地储备”,通过出租或入股来让农民获得可持续的财产收入呢?如果这些未确权地被地方政府直接拿去出售或者是转为工业建设用地,那么相当于剥夺了农民和农民集体的土地财产权利。

(三)“股改”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可持续性问题

温江区的“两股一改”一直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通过宣传、示范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其中。这种自上而下的农村土地和经济组织制度变迁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制度变迁的速度,通过一定的政治措施使得某项制度在大范围内推广。但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可能会违背参与者的真实意愿,发展成“制度运动”。因为由政府发动的制度变迁往往会演变成制度强制。如何在政府发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尊重农民的意愿,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这需要设计一种法权和制衡的参与式治理机制。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保持制度运行可持续性。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推动的,如果制度建立起来后,政府的“有形之手”撤出,制度会不会继续有效地运行?如果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和农民的真实意愿和切身利益相吻合的,那么当制度变迁的倡导者——政府撤出后,制度仍然能够持续运行。如果强制性制度变迁是违背农民意愿和切身利益的,那么当地方政府撤出“有形之手”后,制度就可能成为“坏的制度”。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956年以后的农业互助组到合作社和农民公社的制度演变过程,就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违背农民的真实意愿和客观经济规律而遭受失败的例子。所以,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必须尊重制度运行的真正维护者——即实际的收益或受损的主体。

(四)农村微观经济组织的创新问题

股份经济合作社是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创新的一个缩影。在农村集体所有制下,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公共共有”向“按份共有”的转变,真正实现了农民作为集体成员的成员权,明确了其在集体经济中的部分剩余索取权。股份经济合作社还实现了产权,尤其是土地使用权由“分立”向“联合”的转变,既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也具有了现代股份公司的一些特征。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组织创新尤其是商业组织的创新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果要想激发经济发展的潜力,就需要经济组织和制度的创新。唯有多样化的创新,才能破除农业发展的瓶颈。一项制度或者是组织创新,其效果如何需要实践检验。当被实践检验了是正确的和有生命力的制度和组织创新,就需要国家调整相关的制度约束,给予其发展的空间。因为改革和创新要想取得稳定性的效果是需要法律作为保障的。

注释:

①宁波市江东区的“一化三改造”主要是宁波市江东区自2001年以来实施的撤村改居、股份合作制改革、旧村改造,实现农村城市化,统称“三改一化”。

②由郭晓鸣负责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在分析“两股一改”时也持有相同的观点。详见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成都“试验区”建设中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创新——以成都市温江区“两股一改”为例,《农村经济》,2009年第9期,第3-7页。

参考文献:

[1]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5,(1).

[2]王军.合作社治理: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10,(2).

[3]赵鲲,门炜.关于合作社基本特征的分析和思考——从合作社与有限责任公司对比的角度[J].中国农村观察,2006(3).

[4]应瑞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路径——以江苏省泰兴市七贤家禽产销合作社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6,(6).

[5]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7).

[6]国鲁来.德国合作社制度的主要特点[J].中国农村经济,1995,(6).

[7]刘文璞,杜吟棠,陈胜华.合作社:农民的公司——瑞典考察报告[J].中国农村经济,1997,(2).

[8]苑鹏,潘劲.关于合作社基本概念、基本原则的再认识——以色列合作社运动的反思[J].中国农村观察,1998,(5).

[9]杰克.尼尔森.农民的新一代合作社[J].中国农村经济,2000,(2).

[10]张刚峰,于薇薇.意大利特伦蒂诺省的农村合作社[J].中国农村经济,2003,(2).

[11]冯开文.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7,(4).

[12]蒋励,彭力.广东农村股份经济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2,(7).

[13]于金富.中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理论分析与变革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14]赵鑫,李龙珠.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用分析[J].求是学刊,2010,(3).

[15]杜睿云,安树伟.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1,(8).

[16]芮黎明.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途径探讨[J].红旗文摘,2004,(14).

[17]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成都“试验区”建设中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制度创新——以成都市温江区“两股一改”为例[J].农村经济,2009,(9).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4

一、村级集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不平衡、模式单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一些乡镇企业改制成为民营企业,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出现了改变。另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持,因为大多年轻人和有知识的人脱离了农村,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带头人年龄较大,知识老化,缺乏创新能力和经营意识,造成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生产缺技术,决策缺能人,产业缺项目的局面。

2.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村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主要资源。虽然采取联产承包重新赋予了农民土地使用权,但是农民并不能以产权主体的身份行使职能,集体资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共有的产权关系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突出表现在为一是土地所有权现行的人权属不清,造成产权主体错位。二是土地所有权归属不清,所有权主体缺位。

3.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4.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5.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拓宽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1.1各级党委政府要制定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设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奖补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专项资金。优惠政策要体现村级集体以土地为主资产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鼓励村集体将合法的存量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其他所有制经济合作,依法兴办二、三产业,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要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公共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1.2要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一村一策;充分发挥各地的山林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集体投资、农民入股和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等方式,科学开发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高效生态农业块状经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要综合利用区位经济和产业人口集聚优势,鼓励兴建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商贸、酒店、商铺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获取稳定收入。结合县域产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仓储场地等服务,开辟集体经济新的增收渠道。要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技组织等合作,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的延伸和扩张。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有条件的村要实施资本经营,努力从单一资本增值转向多种资本增值,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5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以下简称农村审计),是指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部门依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集体资产及有关单位提取、使用农民承担费用的活动进行的审计监督。农村审计作为巩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政策措施,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仅2001年,全省农村审计资金总额19.7亿元,占全省农村集体资产总额70.4亿元的28%;查出违纪金额2894.3万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1.5%;查处贪污案件80起,贪污金额81.3万元追回贪污款54.1万元,查出有违纪违法行为并移交有关部门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农村干部144名。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作出了重大的变革,因此也对农村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研究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和面临的问题,探求解决的途径,对于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形势,做好农村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本人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审计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农村税费改革是通过调整规范农村分配制度,以实现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其主要内容是: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林特产税政策改革村提留征收办法。其调整的内容全部属于农村审计中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和农民负担专项审计的范围。因此,必将对农村审计工作产生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缩小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费虽然由乡政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使用,但属于集体资产,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收代交,全部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镇统筹费的收取,因此,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范围也随之缩小。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将村提留款的筹集方式改变为农税附加和“一事一议”两种方式筹集后,农税附加的征收管理纳入财政税收征管范围。这一管理体制确立后,农村审计不再对农税附加的征收实施审计监督,农村集体资产审计范围进一步缩小。第二,对农村集体资产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对农税附加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应实行专项审计。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采取农税附加及“一事一议”办法筹集的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劳务,应实行专款专用、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的办法管理,这就要求在农村集体资产审计中,不能将这项资金与其他集体资产混同起来,而应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要求,进行专项审计。二是提高了合法性审计的要求。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农税附加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费三项支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上限控制。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前对村提留的合规性审计上升为合法性审计,从而扩大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的合法性审计的范围。第三,减小了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项目的监督范围,加大了税收项目的监督范围。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取消乡镇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集资,因此,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收费性项目的审计监督范围将大幅度减小。但与此同时,开征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牧业税附加,将大幅度增减税收项目的审计范围和难度。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面临的问题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审计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1对农村审计必要性的认识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农业工作者甚至农村经营管理干部认为,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经济来源的乡镇统筹费取消了,村提留款中的大部分作为农税附加由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直接监督管理,农村审计的主要内容已不存在,因此对农村审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这一观点是十分偏颇和错误的,理由是:首先,如前所述,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乡镇统筹费的取消和村提留筹集方式的改变,农村审计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缩小了,但是,农村审计的主要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资产并没有消亡,只要其组织存在,其资产存在,其经营管理资产的活动必然存在,则农村审计的对象和内容就不会消失。其次,农村税费改革前,乡镇统筹费虽然在性质上是集体资金,但实际上使用权为乡镇人民政府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只有代收代交义务,而没有实际使用权。因此,取消乡镇统筹费,并不会减少农村集体资产的实际存量。第三,村提留并不等同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部收入,实际只占集体资产的极小部分。据统计,2001年全省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为18亿元,其中村提留收入只有2.2亿元,只占到其总收入的12.1%。第四,村提留的筹集方式改为农税附加办法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并未改变,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使用情况的监督,仍然是农村审计的重要内容。第五,农村审计的目的和作用不仅是通过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它同时还肩负着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加强农村审计是十分必要的。2确认筹资筹劳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审计依据,将直接影响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规定,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集资金或劳务,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并作出预算,报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审核后,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将筹资、筹劳的标准和数额填入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监制的农民负担监督卡,由村民委员会组织分发到户,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农民负担监督卡填写的数量标准提取或安排出工,严禁擅自立项或提高标准向农民筹资筹劳除按规定减免外,农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符合本办法的筹资筹劳。农民没有正当理由不承担筹资筹劳的,村民委员会可依照村民会议通过的村规民约进行处理。根据这一规定,筹资筹劳的项目、标准一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就确立了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是,从审计工作的角度看,这一规定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由于这一政策规定未对作出决定的法定议程和法定文书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就使其在执行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变动性,这对作出确认其决定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审计判断带来了困难,因此也就难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性。二是村规民约属于道德范畴,如果发生部分农民拒绝缴纳筹资款或拒绝出工的问题,将很难依此做出合理的审计建议,这也将会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大量的不良债权,也会因为这部分农民垫资而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3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附加由乡财政征收,征收后交给乡镇农村经营管理站,由其存入农税附加专户,按村设账。实行这一管理制度的优点是,强化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资金的监督管理。但与此同时,由于乡财政所、农村经营管理站均属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下属部门,农税附加由这些部门征收、管理,实际上直接纳入了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范畴。从体制上看,这为乡镇政府平调、挪用这项资金提供了可能性。由于目前我省大部分乡镇财政较为困难,因此,笔者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税附加管理的审计将会成为农村审计的重点和难点。4缺乏对违反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农村税费改革及有关农民负担政策,对违反政策规定、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应承担的行政责任均作出了较为具体的规定,这为审计确认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作出审计决定及提出审计建议提供了依据。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制定出对上述行为所应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法规。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中,无法对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后的责任主体、责任范围、赔偿额度及赔偿期限作出判断和结论,这将严重影响农民负担专项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5农村审计中存在的原有问题。我省农村审计工作是依照《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的,但由于《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只对农村审计的主体、范围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农村审计长期存在着责任不明,职权不清,程序、行为不规范,违法违规行为的经济法律责任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对农村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有着较大制约作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深入,一些新的问题还会不断产生,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有关政策建议第一,由省税费改革主管部门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筹劳专项规范化议程和文书,以规范化方式为确立筹资筹劳过程中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提供依据。第二,尽快建立农税附加及村内筹资筹劳专项审计制度,对农税附加及村内筹资筹劳实施专项审计,以确保这两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第三,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要求,尽快制定加重农民负担处罚办法,对违反法律政策规定,增加农民负担的具体行为、责任主体、责任范围及经济损失赔付等问题怍出规定,为充分发挥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在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法律依据。第四,尽快制定出台《甘肃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对农村审计的主体、范围、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精神,确保农村审计对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法律法规依据。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6

摘要: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肩负着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加速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农业现代化等重大任务,同时又面临着融资困难、资产管理不规范等现实困境。本文试图探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帮助其走出困境,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问题;对策

新时期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缩影之一。我们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与改革,因为它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及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已经遭遇了现实困境。探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使其走出困境,从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重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

1、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长期坚持的政策取向

农村集体经济亦称“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以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无论在改革开放前,还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长期坚持、坚定不移的政策取向。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总之,党和政府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而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则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五大至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治报告均强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这对于农村实现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党和国家长期以来的政策一以贯之,新时期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现象、新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2、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于巩固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加速新农村建设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肩负着公有制经济的壮大、共同富裕的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农业现代化的推动等诸多重大任务,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必然趋势,它以共同富裕为其价值诉求,能够有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与家庭承包经营的融合,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业基础;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综合效益,直接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与实现形式,积极建立与城市居民同步的农民增收机制,是城乡统筹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的目的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与农村文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步骤;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和有效方式。

二、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贡献率低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然而,当前农业科技在成都市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贡献率并不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一是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受地理环境、财政状况等方面的限制,对人才培养、引进的投入不足,缺少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二是农村集体经济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相关科研机构对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2、组织形式不明晰,资产管理不规范

从组织关系上看,当前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政府、企业与村民之间扮演的是一个“协调员”的角色。他们的作用和功能仅仅是在土地流转或其他项目洽谈过程中,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些地方村民委员会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职能交错。在实际情况中,村委会不仅是管理者、集体财产所有者,同时还是集体财产的经营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难以进行独立的经济活动。

从资产管理上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相关法律法规滞后,以前的一些法规早已不能解决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管理中所出现的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第二,集体资产的管理体系存在分割管理、多头管理、管理机构不健全的问题,缺少监管手段和考核、审计制度。第三,部分集体经济资产负责人思想僵化,观念陈旧,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3、融资困难,资金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

资金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来看,目前国内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存在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缺乏资金的普遍困境。村集体机动地越来越少,加之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集体资产的经营性收入极其有限。由于村集体收入普遍大幅减少,大部分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正常运转受到影响。3从历史上看,长期以来对工业、城市发展的政策性倾斜,导致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融资困难。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逐渐重视,但应用于扶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资金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小。

三、我国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对策和建议

1、注重科技创新,为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建立科技人才引进制度,培训农村实用人才。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尤其是基层农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完善农业科研人才激励机制;优化集体经济人才结构。第二,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扶持、鼓励专家学者承担农业推广项目,将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基层生产中,实行对口帮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的有效快速转化。第三,发展集约化生产,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土地整理、引进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式,促进其产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的规模效应。

2、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探索集体资产管理体制

股份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的重要体现,也是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多元化入股方案,明晰产权,合理量化和分配股份,落实股权,完善按股份红制度,坚持“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通过建立和完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发挥“宜统则统”优势,使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成果由组织成员共享,进而实现组织成员共同富裕的目标。创新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探索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重要方式。在集体资产的管理方面,可以仿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制订公司章程、财务管理制度、预决算制度和公司管理机构的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从制度层面切实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

3、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强大的资金支持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后盾。首先,各级政府必须承担起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财政责任,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多予少取搞活”的方针,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支持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农村土地收益分配方面,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获取一定的土地收益。而且,国家应对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制定特殊的税收政策。4其次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农司的作用,为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资金问题的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信贷担保,适时引入民间资金,真正发挥专项资金的粘贴作用和经济社会效益。再次,要加大信贷资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只要项目好,收效快,银行部门要大力支持。同时,还可以探索发展农村金融业,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地方,大力推进民间金融组织建设,开展信贷业务,发挥资本效能。

注释:

[1]王国敏,罗静.农村集体经济:辨证审视、现实困境与必然出路[J].探索,,2011,(3).

[2]朱有志,陈文胜.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J].求索,2010,(1).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7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广大农民一直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非常关心,如果能对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进行加强,能很大程度上提升群管关系,进而使农村集体进行整体上的发展。本文对镇政府管辖下的行政村财务的管理基础进行分析,发现了很多存在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就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论述。

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农村的债权债务过多

农村集体中存在很多债权,其中有农业税、“三提五统”后期欠款、个人的垫支款项等,很多资金问题由于时间过长和人员频繁变化,导致很多的债权无法回收,这就是集体资金流失的主要原因。还有一部分村子的债务问题,包括以前留下的生活费开支,村子道路修缮、凿井之类的杂项。有时村集体中存下一些资产,就有很多人来讨债,还会使用很多恶劣的方法,这些都会对村集体经济的日常运行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使得村委员的威信荡然无存,对村委员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很大的打击。

(二)村干部的思想习惯过于传统

又相当一部分的村干部的传统思想过于固化,视野狭窄且没有创新精神,不能带领村子发展经济,没有好的领导思路,不能提出较好的处理方法,特别村干部快到任期满的时候,就更没有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心思了,每天的工作也变得充满负能量,不能积极的面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对一些问题也是能躲就躲,带着“不求发展,但求无事”的态度在上班。还有,在村子的财务管理上是由村干部一人管理的,一个人担当了审批、经办、白条、收支这些角色,收入支出全是一人经手。再者,村子的会计的文化程度并不达标,工作并没有足够的会计资历,对会计制度也不够熟悉,在现在的农村财务状况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

(三)财务公开工作执行的并不彻底,并没有实际作用

执行财务公开主要是为了提供干流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能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进行更好的体现。财务公开工作要求,定期每个月公开,重大事件公开。但是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公开时间上拖延,有的地方在上级来检查的时候公开,有的遇到大事公开财政时间太晚,或是在公开的内容上不够具体,草草应付,避重就轻。民主理财小组的提出就没有多大用处,一部分是村干部家属,有的不懂财务,对于查看单据也不认真,使整个理财小组并不能产生很好地作用。

(四)难以落实国家的规章制度

最近几年,国家针对村级财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管理,希望能在村集体执行经济组织管理的时候可以依靠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但是很多村干部和财务人员并没有足够高的素质,很难再平时的工作当中将这些规章制度进行很好的落实。干部与干部之间各管各的,财务人员也不多管多问,是财务制度在农村集体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下去,导致有章不循,有规不依的现象频频出现。这些问题都对审计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

二、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解决方案

应该重视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财务监管研究制定出对应的策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推进农村财务管理的公开、规范。

(一)清理以前的债权,对新增债务进行严格控制

有针对性的进行农村债权的清理,将债权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别分开征收。在企事业单位的债务人,定期清收,采用经济方面、行政方面、法律方面多种方法清收欠款。在农户欠款这里,以性质和具体情况做出分类,归类农户的欠款情r,清收时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理。核销摊派和违规超瘦的税费,应该减免的依据农户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区别对待。另外,严格禁止村集体放贷或是提供担保。没有按照规定,私自进行举债的村子或个人,以签字人为准,负责所有连带责任,完成责任追究。

(二)多进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将村干部的素质和责任感有效提高

村级财务的管理工作主要受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影响,所以应该将村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重视起来,把村里的主要干部的培训安排时间表列出来,并将培训计划结合到干部教育的总体安排中,每年定期培训、分专题培训,将干部的政策水平进行不断提高,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和高效率的办事能力。然后是要以农村的实际情况为重点,进行精心组织,分析实际案例,把这些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展开警示教育,在事情发生之前就做好监督,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三)对村级财务进行规范并公开,将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民主理财的重点在于财务公开,这能将农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更好的发挥出来。每个月都要将村级财务情况公开一次。如果有十几道村民利益的活动,需要随时公开财务情况。保证具体的公开内容,并做到详略得当、明确分层、通俗易懂,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做到逐笔公开,不能有一点点的遗漏。村级理财小组发挥作用,将财务公开流程再次公开,镇农经部门发挥其监管作用,认真审查和明确财务情况,对于没有将财务公开的,责令纠正;对于抗令不从、公开财务中作假的,应该给予严肃处理。

(四)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细化

镇农经部门应该行使其监管权利,对财务管理的制度进行细化,将语言变得通俗易懂,监管方式灵活多变,并对村组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同时还要让村子将账务交出来,有上级保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村级管理制度。镇农经执行审查职能时,对违反规定的村组或个人,及时进行处理,做好村级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做到善于监管,敢于监管。

【参考文献】

[1]伍晓玲.农村财务管理研究概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8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要,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浅谈如何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规范财务制度,更好地为村级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村级资金管理不规范。表现为一些财务收支长期不入账,账外循环,私建账外账;有的村干部擅自出借资金,债权款项无法收回;在资金收缴和运用上,坐收坐支现象严重。有些村干部为了花钱方便、不受限制,以种种借口不按财务规定办事,加之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只能按村长的意愿行事,导致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混乱的现象。还有的村干部担心,资金由村账镇管办公室管理后,资金性质会发生变化、乡镇挪用村集体资金用来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支出报账存在障碍等等。村级会计档案不全,有些会计资料不进行分类归档,资料残缺不全等等。

2.挥霍浪费,乱开支现象严重。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有些村干部违规违纪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一是公款吃喝严重超出标准范围、其他非必要性开支严重。二是村干部巧立名目乱发奖金和补贴,侵占村集体资金。三是乡镇财政用于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多用于村级的其他开支,或抵顶委托村级代收的各种款项。

3.财务不公开,缺乏民主管理和监督。财务公开是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在一些村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公开。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虽然经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但由于部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认真履行权利和义务,形同虚设。有的村不按规定实行民主理财,有的理财小组有名无实;民主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理财小组人员不负责任,怕得罪人,只能按村长的意愿办事,不能真正发挥理财小组的作用,对违规违纪的收支单据仍然签字同意报销,理财小组起不到监督作用。

4.监督和审计弱化,现象严重。由于上级、群众监督对村级财务检查和审计的缺乏,村组干部现象比较严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会计行为不规范,在民主理财名存实亡的情况下,挪用公款的情况常有发生。少数村干部甚至滥用手中的权力私分集体财物,将集体财产占为己有,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

5.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财会人员由于业务素质相对较低,没有经过正式的专业培训,大部分没有取得会计上岗证,有的会计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更不会操作微机用来做会计电算化业务,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造成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

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对策

规范“村账镇管”工作,对遏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规范村账镇管工作,严格村级资金管理

1.明确村账镇管内容。村集体的全部收入,包括经营收入、专业承包户上交收入、被占用土地补偿收入、收取群众的一事一议款和以资代劳款等全部交到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统一代管。村账簿和凭证一律交到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统一归档管理和保存。

2.严格村级资金管理。一是坚持“三权”不变。即各乡镇对村集体资金的管理,要确保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做到坚决不挪用村集体资金,不改变村集体资金性质,不以村集体资金弥补财政资金的不足。二是畅通资金运用渠道,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行。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要加强对村级资金的使用监督,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分村建账,规范记账活动。必须做到:村集体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由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以村为单位分别建账,统一管理,并要健全每月一次记账活动,每月定期在村里张榜公布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按照这一要求,各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要实行村集体资金专户储存,将一事一议所筹资金、以资代劳资金和村集体其他各项收入统一纳入“专户管理”。村级所有经费支出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后,由村报账员到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报账、结算。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严格做好账前审计工作。对违反财务规定的支出不予报账,未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字的不予报账,不规范的票据不予报账。

(二)加强村级经费支出管理,合理确定开支范围和标准

1.合理核定村干部绩效补贴。村干部基本工资由县财政和乡镇财政统一发放,绩效补贴标准参照当地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来核定,合理确定补贴比例。

2.实行村级办公经费包干制。村级一定要压缩招待费。上级到村检查工作,不得由村里招待;村级干部在本村议事和工作等,也不得在村级资金中开支招待。主要党报党刊由乡镇统一征订,其他报刊订阅费用每村每年不得超过1000元。各项办公费用可根据村规模等因素,年初核定标准,实行集体包干使用,凭据支出,超支不补。

3.因地制宜确定其他开支范围和标准。五保户供养和特困户补助、计划生育补助经费等,由各县(区)或乡镇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自财力状况,合理确定开支标准。乡镇财政核定用于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不得用于村级其他开支,也不得用于抵顶委托村级代收的各种款项。

(三)积极推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加快基层民主进程

1.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各村都要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其成员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报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审核批准。村民主理财小组应按月开展活动,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具体规定审核本村财务。对审核后的每张单据要盖上“民主理财专用章”,对不应报销的开支单据加盖“不予报销”章。一些重大支出项目要履行村民代表大会审核程序,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再报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民主理财小组要设有专门备查记录簿。

2.提高财务公开质量。一是要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深入村组,了解实情,对村级的收支按月进行审计,提高公开内容的真实、可靠性。二是确保公开时间的及时性。在保证公开内容真实全面的基础上,每村必须在每月10日前进行财务公开。三是确保公开程序的规范性。要严格执行“审核”制度,即村每月账务先由村理财小组审核后,再由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安排专人进行审核。四是确保公开形式的规范性。各村都要建立标准较高的财务公开栏,形式上要严肃、规范、直观,便于群众观看、理解,不得马虎应付。

3.加大检查力度。对各村的财务公开情况,各乡镇村账镇管办公室要在每月15日前进行逐村检查,县农业局经管站要按季组织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确保财务公开工作真正纳入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四)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和审计,严明财经纪律

1.强化审计监督。各乡镇要十分重视对村级财务的审计工作,每月对村级账务开展账后审计,对部分财务管理较为混乱的村要进行重点解剖,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清理审计。县(区)农经部门对村级财务采取季度抽审和年终普审的形式进行,对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较为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可派人配合乡镇进行审计。村主要干部岗位发生变动的,都必须进行离任审计。

2.严明财经纪律。审计的结果要向群众公布,对审计出的问题,要对照有关政策规定严肃处理。被侵占和人为造成损失的集体财产要如数退赔到位;行政性吃喝招待费要按所参加人员进行分摊退赔。对截留、挪用村级资金的责任人和当事人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实行村账镇管办公室会计持证上岗制度,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

1.实行村账镇管办公室会计持证上岗制度。各乡镇必须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精、有会计证的人员到村账镇管办公室负责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抓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2.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可根据现实条件,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实施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有效地改变手工记账的落后面貌、能够实现自动记账、自动转账、自动结账、自动汇总以及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加强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强化财务监督力度,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9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1;F27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1

农村财务管理指的是对村民集体活动中所发生的收入和指出等财务相关问题进行的管理,又被称作是村级财务管理。就目前而言,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导致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问题也随之发生改变,尽管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在此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积极研究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样才能使农村经济平稳发展[1]。

一、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于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甚至部分农村的财务管理制度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实际的财务管理并不是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的。由于村民缺乏财务管理的意识,再加上农村的财务管理没有相应的监管机制,造成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只是由村里的干部或者相关工作人员独断独行,即使有个别村里设置了理财或者督查小组,但是也仅限于对表面上的会计相关工作起到督查作用,对更深层次的大额贷款或费用支出却不能发挥其监督的作用。这就导致一些违反乱纪的现象普遍出现于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2.会计工作人专业技能不够

因为农村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导致很多专业技能强的会计工作人员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因此农村集体经济下的会计相关从业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其专业素质普遍较低,在进行相关工作如记账、设置会计科目或者会计核算的时候不够规范,再加上农村会计相关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使得会计账簿和相关原始数据丢失,这些原因对农村财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2]。

(二)造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集体经济下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处理农村财务相关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但是,在村干部队伍的人员配备上通常最多配备一名会计相关工作人员,村里所有涉及到会计和财务相关事项都由这一人负责,加之村干部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都相对较低,认为财务管理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这就导致在农村集体经济下普遍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使得在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

2.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

因为村领导和村民对财务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村干部的队伍中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和审计人员,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的进行下去。其二,随着税制体制的改革,原来农业经济方面的管理部门被取缔,转由财政所管理农业经济,在此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原来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现有农村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任何的管理都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我们要想改变现阶段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制度、财务公开管理制度等,积极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可以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发展步伐。在制定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还应该规范相应的责任划分,对于违反财务管理制度或者对农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予以相应的处罚[4]。

2.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在建立健全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之后还应该完善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进行管理,就农村集体经济内部而言,应该完善对审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监督。村干部队伍应该对会计制度有足够的重视,会计具有对财务预算和决算有监督的权利,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审计制度监督的重要作用,配备相关的审计人员或者委托中介机构监督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与此同时,村民自身也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和对财务管理监督的意识。

3.对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培训

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管理好农村财务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上岗前就应该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其能够了解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在后续的工作中也应该定期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或者可以为其提供交流经验的机会,加强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相关会计制度的了解。另外一方面,还应该设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于在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优异或者解决财务管理疑难问题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不按相关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并随农村经济发展造成损失的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效的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建立健全农村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监督体系,逐步提升村民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得农村集体经济下的财务管理逐步规范化,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3]。

参考文献:

[1]陈虹.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2]刘军.关于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3]何贤云.关于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民营科技,2012,08.

农村集体经济问题篇10

关键词:农业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监督制度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08.019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问题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关键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如今促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经的发展过程,农业与农村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轻制度、重经济”的现象,对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建设影响重大。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是农村基层工作的核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我国财政、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关系着农村集体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成效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成员的利益问题,也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的完整安全,高效管理农村集体财务资产,是农业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干部人员所要面对的重大难题。

1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

1.1农村集体财务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思维观念的问题,大多数农户缺乏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意识,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的地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问题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足,会计核算工作不专业,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混乱。同时一些处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由于缺失监管,导致农村农户,村级领导对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的管理使用上出现严重的流失浪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公开制度流于表面,执行力度不足。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的老旧,缺少彻底改革和创新,财务制度执行程度不够,农村基层组织权力混乱不清,管理不明,关系主体错位。

同时,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会计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集体资金使用混乱,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

1.2完善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

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开展,需要推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的管理办法。在规范化建设单位的推行之下,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问题能够逐步解决,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并按照统一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漏洞的出现,要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还要健全农村财务管理财产清查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成立农村财务管理民主理财部门,并且定期进行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和审核。

规范化建设村部必须定期编制财务报表上报,完善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实行统一的电算化管理,并且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部门,加强档案方面的管理,还应接受农经部门的审计监督,公开审计结果,实行公开制度。

1.3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必不可少,同时也应该控制村级财务管理的收支细节,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农村财务委托应明确村级集体财务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准则,任何单位以及个人都不允许侵占或挪用村集体财务资产,对农村财务管理以及农村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应该加强,各类账目必须细化、明细账要清楚,所有记录文件账目文件都应设立农村财务管理会计专柜保管,对于账目的报账、会账、对账、记账、复账、公开等“会账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开启并实行备用资金制度,备用资金由村财务管理报账人员进行管理,额度由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审批。

农村集体财务资金的支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严禁白条顶库、瞒报收入等行为的出现,任何人不得随意支配农村集体财务资金,对农村集体财务资金的不同性|,应进行性质分类管理,建立性质分类管理类别制度,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报账人员应做好农村集体财务日常的财务收支工作,严格按照已有制度的规定把关执行,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做好账目的登记、记录、核对等管理工作。

2结语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才能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内外部制度的改革,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能充实我国最为薄弱的农业金融,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会洋.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的调查研究与优化思路[D].山东财经大学,2013.

[2]许正刚.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3]胡伟.乡镇集体资产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黄永军.驻马店市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